为什么说“中国教育”比“老梁说中国足球球”更有希

杨东平:中国教育比中国足球更有希望
凤凰网财经【
<font face=楷体_GB年1月16日,由《经济观察报》报社主办的“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在北京举办,本次会议主题为“中国再出发”。凤凰网财经进行全程直播。下面是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演讲。
主持人:谢谢贾导。我们现在请出中国著名教育学家、北京理工大学教授杨东平先生。
杨东平:首先像贾樟柯表示敬意,我是他忠实的粉丝。同时向《经济观察报》表示敬意,因为他们在这样一个的会议上没有忘记讨论文化问题。教育问题有更大的发言权,今天中国教育到了一个新的关键时刻,大家知道国家正在制定面向未来和2020年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这个规划至今为止还没有亮相,可能最近会向公众征求意见,希望大家抓住这个机会,为中国教育改革建言献策,发出自己的声音。比较而言,经济界尽管是教育最大的用户,但对教育的发展帮助非常有限。
对于面向经济的发展,最重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对于新的教育要有新的提法,我们仍然就事论事的话,可能再过三十年,我们还是在原地徘徊。第二推进以体制改革为中心的教育改革,推进实质性教育改革,这个体制改革、体制变革也必须有清晰的目标模式、清晰教育理想为前提,今天教育的问题,我今天认为,首先是全社会和教育界远远没有形成对理想教育的共识,我们对什么是好的教育没有共识。另外体制改革也缺乏重视。
第二个问题,说今天的中国教育处在新的关键时刻,还有一个非常了背景,中国教育从整体上已经超越了前些年的及其短缺、贫困的状态,政府越来越有钱,教育越来越有钱,学龄儿童大幅度下降,所以教育的供求关系已经极大的改善了,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追求好的教育。但是新的理想是什么,没有共识,很多人还是认为就是上重点学校,上清华、北大,如果这就是理想,就没有什么新的追求。
我想面向未来的教育理想有三个基本对立物,教育的拨乱反正有三个需要改造和抵制的对象。第一个是教育遗留的科学文化传统,考试至上、分数至上的价值观是一个根深蒂固的大的文化背景。但是在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对这都是被批判的,首先是被五四的文化所批判地。毛泽东是主要文化的批判者,所以对这套成就的教育传统的批判,但是这个批判到1976年停止了,随着文革之后,对文革教育的、对高考的恢复,全民族的教育热情重新转化为强大动力,中国教育重新纳入了一个考试之上、分数之上的无人之境。如果还不抵制这种批判,中国的文化改革无从谈起。
第二需要改造的对象,就是50年代以后形成的计划模式,是以高度集权,以培养工具性人才,培养标准线的人才为主要构成。第三是再教育自身的问题,过去我们学科中心价值观转移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教育哲学的脉络是非常的清晰,第三个阶段到工业革命之后是学科重心,20世纪初,宏观改变了教育学的困境,把教育推陈出新。除此之外,包括健康,公民权利和义务,包括有效的利用闲暇时间,包括家庭成员,包括道德的发展,包括职业训练,加上必要的知识和掌握。
所以这是为什么中国学校和世界上大多数学校不一样,今天我们主张以人为本的价值观还是需要我们补课,否则仍然是考试至上,分数之上的唯一目标。
具体而言,面向未来的教育有这么几个基本的要点,首先是更新50年代一整套的教育方针因为我们现在使用的这套话是50年代为纲合,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我们希望培养出合格公民作为未来得新的目标,把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作为培养的目标。同样我们希望把人的全面发展、学生全面发展作为重要的价值,来取代我们过去沿用的全面发展。全面发展并不是不好的口号,因为它太高了,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社会人的发展的终极理想。
此外还要清偿价值,我们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我们学校教育仍然是清偿价值,面向少数优秀学生的,面向少数可以升学的学生的,大多数是自生自灭。我们今天还沿用这样的教育是完全不合时宜的。还有实行生活教育,核心价值就是主张打通社会和教育、理论和实践、学校和家庭的联系,为改善生活而教育。我们未来提升教育的真正的基础,还要重新塑造一个教育理论和教育基础。回到正本清源,回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回到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以及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幸福上,而不是以少数优秀学生的成长为本,更不是以政绩为本、以考试为本等等。我想讲的就是这些,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杨东平先生,老朋友了,问个八卦问题,你觉得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一点?
杨东平:可能还是中国教育有希望。
主持人:为什么?
杨东平:我想整个外部环境供求关系已经极大的改善,另外公众对教育改革巨大的压力已经把教育改革提到了议事日程,我们希望通过广泛的公众参与,把巨大的压力转化为改革教育的动力。当然教育是一个政治文化市场的子系统,所以可能有一些文化价值的转变仅仅通过教育自身手段不行,需要通过全社会的政治体制改革、文化观念的变化。 相关专题:
版权声明:来源凤凰网财经频道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凤凰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布/发表。已经本网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凤凰网财经",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
频道头条 Big News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凤凰网财经
今日热图昨日热图
最热万象VIP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足球强国|足球俱乐部_凤凰文化
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觉得而今家长“拼孩”拼得走火入魔了,失去了平衡,都不让孩子出去玩耍。能不能进世界杯无所谓,关键我觉得这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据说易中天与陈丹青有过这样一次对话,易中天问: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哪个更有希望?陈丹青回答:你问的问题里已经包含答案了啊&&中国足球有多大希望,中国教育就有多大希望。陈丹青的说法显然是对中国足球和中国教育的共同嘲讽。不过在观看美国队和葡萄牙队比赛的时候,我倒真在想足球和教育的关系。 中国足球为什么让人失望?是我们没钱经营吗?不是。说足球和经济有什么关系已经说不过去。世界杯强队里,有发达国家(如德国),也有欠发达国家,如非洲各国,显然和经济无关。和什么有关系呢?人海战术吗?比如中国是十三亿人的大国,为什么没有球星辈出?为什么量变不能产生质变? 其原因之一,我想如余华说的那样,中国可以踢球的公共草坪很少。这确实很有道理,仅有的一些草坪上面,还写着诸如&小草在睡觉,请勿践踏&之类的标记。其余的空场地,能用来踢球的地方不多,或不安全。有的空场地是给老人设计的,不是给儿童设计的。大爷可以在那里打太极拳,大妈可以在那里跳广场舞。如果举办广场舞世界杯,中国将所向披靡。 更为关键的一个原因,是作为踢球后备力量的青少年,平时放学都在家里干什么?人生的成效和我们具体在什么方面花时间很有关系。世界杯参赛队伍里,在经济上比较萧条、被称作黑猪四国(P IG S)的葡萄牙(P )、意大利(I)、希腊(G )、西班牙(S)全在。这四个国家总的来说,假期多,还动不动罢工,国民喜欢玩耍,所以经济上不去。一些欧洲国家号称高福利高税收,我想还应加上高休闲这一项。这种文化也反映在儿童时间安排上,他们的家长不会像中国家长这样,为了考试不惜代价,让其小小年纪就成天伏案学习。看了陈丹青和易中天的谈话后,我还当了真,将国际足联的足球排名和前不久公布的国际学生水平测试(PISA )排名,比如阅读和数学两项,做了个对比,我发现一些足球强国,阅读和数学考试成绩还真不怎么样,比如西班牙阅读排31,数学排33,巴西阅读排55,数学排58。 在实际生活中,我确实发现周围的墨西哥裔儿童的家庭,对教育很不重视,放学后孩子们基本上自己玩。我过去住的一个小区住着不少塞尔维亚人,他们的儿童也成天在外面疯玩。中国虽然人多,但是儿童放松出去踢球的时间极少。家长大部分也不重视这一点,而更重视&文化课&学习。真正能让孩子敞开了踢球的家长,估计凤毛麟角。因此中国的&人口红利&并不能在足球这里兑现。 我这里当然不是说,我们应该走极端,去效仿他们,放弃学习,让孩子们书包一丢,踢球踢到天黑。我估计很少有家长能迷足球迷到这种地步。我们需要的是平衡。我觉得而今家长&拼孩&拼得走火入魔了,失去了平衡,都不让孩子出去玩耍。能不能进世界杯无所谓,关键我觉得这不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这样的文化,剥夺了玩耍的权利(足球首先是一种玩耍),也让儿童没有机会锻炼一些必要的个人素质。在美国,球类比赛多被认为能提高人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领导力。这种能力不花时间培养,不会凭空而来。踢球也不光是个人练习的问题,还需要团队配合,实战,在其中积累经验。在美国,我儿子曾经参加过基督教青年会的足球队,让我震惊的是,每周两次聚会,第一次是练习,第二次就打比赛,估计那时候孩子们连规则都还没搞懂。由于不讲究完美,每参加一次这样的球队,一半时间都在打比赛。孩子们的个体技能可以在练习、比赛中螺旋式发展,而频繁的比赛,让其有足够时间去练习团队协作。任何学习,都得花费足够时间才会有成效。格莱德威尔(Malcolm G ladw ell)甚至提出&一万个小时&一说。美国足球不是主流,热爱橄榄球、篮球和棒球的人更多一些,但是踢足球的小孩,有足够时间训练团队协作,也能进入强队。即便没有进入强队,平时小孩参加各种各样的运动,也训练了他们日后在各种团队中与人配合以实现目标的能耐。 回到前面的话题,中国足球和中国教育到底哪个更有希望?要想改变现状,政府和大企业投资足球俱乐部治标不治本。治本的方法,是大量修建公园和绿地,增加公共体育和健身设施,让民众能享受国力提升的实际好处。另外,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应变更一些,不能让其一门心思搞学习,毕竟文化课学习只是生活的一个部分,而非全部。应让孩子多一些在玩耍、活动的时间,除非大家觉得他们的身心健康和强健体魄不重要。若政府和民间能有这样的变化,中国足球和教育都会更有希望。(作者系旅美教育工作者)
[责任编辑:杨海亮]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13 08:36
04/13 08:36
04/13 08:38
04/13 08:37
04/13 08:3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9:04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04/13 00:38
凤凰文化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9539
播放数:289776
播放数:5808920
48小时点击排行&|&&|&&|&&|&&|&&|&
吴敏:“中国足球”比“中国教育”更有希望?
从2007年至今,革命老区江西省瑞金市市把加大财政投入,完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作为重点民生工程之一。4年来市本级财政累计投入8。4亿元用于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0。4万学生从中获益。(中国新闻网10月26日)中国教育和中国足球相比,中国足球更有希望!这是著名学者杨东平在“2009年度观察家年会”上的一句有雷人之举的话,当时可谓震惊全场,让整个中国开始反思中国的教育存在的各种弊端。的确,中国教育体制存在着先天不足后天畸形的缺陷,教育不公平是教育弊端的根本,这其中包括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平衡、教育投入比例的严重失调等等。如何夯实基础教育,加大区域性的教育投入,实现教育资源的有限利用是地方政府落实中央教育公平政策、加大民生投入,实现以民为本的重中之重。一看新闻,江西瑞金的教育取得了可喜成就让人感动。一个革命老区为了完善基础教育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加大教育的资金投入,确保了革命老区教育公平的实现。它一方面体现了全社会共享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的发展成果;另一方面也是对革命老区的革命前辈的一种缅怀,对整个中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的发展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对于一个长期与教育大交到的基层教育工作者,今年8月,江西德兴推行十二年义务教育制,笔者曾就此评议:夯实义务教育基础方能有十二年之说。我们不反对基层教育的正规化,更不反对教育质量的提高。我们已经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但我们学校教育仍然是清偿价值,基础教育成本与地方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重视基础教育的投入,才能保障教育的现代化同步于社会现代化。作为革命老区,因为长期存在的历史原因使得这些地区的地方经济落后于一些依托资源和地理优势的发展起来的县市,所以相应的地方财政对教育的倾斜自然不能满足于正常的教育发展需求。但是中国教育从整体上已经超越了前些年的及其短缺、贫困的状态,政府有能力保障地方教育优先发展。地方政府应该有教育为本的大局意识,应该有教育民生息息相关的前卫观念,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教育关乎最大的民生,正凝聚民心、民智、民力,为一个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持久动力。所以加大的教育投入,夯实教育基础,扭转基础教育薄弱的致命缺陷,中国的教育就不至于被网友恶搞成岌岌可危之势。同时,我们未来提升教育的真正的基础,还要重新塑造一个教育理论和教育基础。回到正本清源,回到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回到教育和生活、学校和社会的联系,以及每个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生幸福上,而不是以少数优秀学生的成长为本,更不是以政绩为本、以考试为本等等。作为基础教育发展的一个新征程,我们九年义务免费教育在全国的实现以及各级政府对教育的重视让我们对中国教育产生了新的认识,那就是教育是百年大计,它不比中国足球更没希望崛起,因为举全社会之力办好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是社会之责,也是历史之责。作者:吴敏
作者:吴敏
频道头条 Big News
ArpAdPro_Date_End -->
ArpAdPro_Date_End -->
中医药科技成果推广
热点图片1 热点图片2
最热万象VIP您的位置: &
中日青少年足球队培养模式的比较分析
优质期刊推荐《好看》依托百度技术,精准推荐优质短视频内容,懂你所好,量身打造最适合你的短视频客户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足球说都敢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