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五行本乎数的后面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么?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曰水火 木金土 此五行 本乎数
  《三字经》接着就是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讲五行,水、火、木、金、土。五行的观念和中国传统,传统中国人的思想概念或思想观念的影响实在是太大,几千年了。就这一个问题,五行的问题,吸引了无数学者毕生的精力,也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五行,我在这里只能努力地用最简单的方式向大家做个说明。五行,《三字经》的排列,水、火、木、金、土,按照什么排的?按照克的方式排的。五行相生相克,什么叫克呢?水克火,这没有问题吧,水克火,古人当然认为着火了,我一盆水泼上去,火灭了,这个观念要到什么时候才被改变,大家知道吗?发现石油。中国宋代开始,甚至更早发现石油,这个时候我们的石油发现,石油着的火不能用水,越泼越旺。但这个时候还早,五行学说,水克火。火克木,这个当然不必说了,你木见着火一烧就完了。然后木,它还克别的东西,比如木克土,大家看到,土里面长出树来,树当然比土狠了。那就有这样一套东西,这是相克的顺序排的,倒过来就是相生。
  (画外音:古人认为水火金木土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并用它们的相生相克,来解释变化无穷的一切事物,这就是既简单又神秘的五行学说。那么古人是怎么发明出来这种五行学说的呢?)
  这个是哪儿来的呢?五行的思想最早起源于什么呢?起源于非常朴素的对日常生活的观察。水可以灭火,老百姓一看,哦,水克火。金属做的工具,比如古代的铜,用铜做的斧子,它可以砍木头,那么金克木。树木怎么才能生长呢?你得浇水,所以水生木。它有这么一套观念来讲,那么金属都是从哪里出来的,从土里面出来,我们去采矿,都要从土里面,古人岩石土他都一块来看的,那么就是土生金。古人就是从日常生活经验当中得到了这些知识,发现很可以解释问题,古人觉得这都能解释。为什么有一堆火,我要煮饭了,我往里泼一盆水,这个饭就煮不熟了,水克火。为什么往里加点柴火,加点木材,火就更旺了呢?木生火。那么为什么有些把金属用火高温烧,烧了以后变成水了呢?火克金,因为火比它厉害,能把它熔化了。古人觉得这套东西很好,很可以解释自然界的情况,就把它固定下来。五行学说原本是古人认识世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或者说一种工具。
  文忠寄语:五行学说是古人认识和解释世界的一种方式和工具。
  还可以举一个例子,这个例子可能大家都注意到,《西游记》里头,唐僧和猪八戒被妖精扒了,因为我们知道《西游记》里面经常是唐僧和猪八戒一起扒,结果两个被抓一块儿,抓一块儿妖精当然要吃唐僧肉了,妖精对猪八戒没有什么兴趣,妖精一般只对猪八戒的耳朵感兴趣,猪耳朵,南方叫顺风,那么要吃。就熬把师徒两个放到笼屉上蒸熟,要吃这个比较原汁原味的,不能剁碎了吃。那么有个小妖精说,哎呀,你看猪八戒,皮糙肉厚,把他搁下面蒸。唐僧细皮嫩肉,一掐就掐出水,搁上头蒸。这个时候孙悟空就说,孙悟空悄悄地跟猪八戒说,师弟,别急,这小妖精不懂行,不懂五行,火性延上,这是五行的原则。实际上,搁在上面啊,特别容易给蒸熟了,火性延上,热量往上走,照他这么煮,你八戒还没煮熟呢,师傅已经煮老了对不对,一笼屉出来就变成俩八戒了。孙悟空为什么会讲这个?大家知道嘛,孙悟空是懂五行的,孙悟空他的师傅是道家,特别讲五行,所以孙悟空一辈子的梦想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他就不愿意在这圈子里混,他要自由,有一身的猴性。这也是大家看到在日常的传统中国里,《西游记》里可以看到,用五行的观念说明某个问题。
  (画外音:五行学说认为,水火木金土都各自有自己的属性,而世间万物都可以归类到这五种属性之中,那么这种五行学说在中国古代时期是如何非常深入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的呢?)
  五行我们刚才讲过了,水火木金土,水、火、木、金、土对应的数字是一、二、三、四、五,那么我们讲有五脏,就是肾、心、肝、肺、脾。五官,耳、舌、眼、鼻、唇。五味,咸、苦、酸、辛、甜。五情,惊、喜、怒、悲、忧。五色,黑、赤、青、白、黄。这样的五个数字可以举好多好多,它都可以给你搭配好的,每一样东西对应于一个五行里面的一个元素,同时对应着一个数字,类似这样的组合,可以排出来,我能给大家讲一天一夜都讲不完。这样就已经形成了一张无所不在的网络,笼罩住了古代中国人的思想。所以中国古代中国人蛮难跳出五行外的,它想来想去都这样,相生相克,五行这一套学说。
  中国的一个五行学说还有一个巨大的特色,什么呢?它居然成为人们普遍认可的一整套政治学说。金木水火土,这样的五行怎么会变成政治学说呢?因为传统中国相信,如果一个皇帝真正得了天命,大家知道,皇帝的诏书开头的时候四个字“奉天承运”,也就是我按照天的旨意继承了或者背负了某种运叫“奉天承运”。背负的什么运呢?它就要是五行当中的一运,就是金木水火土里面你得应着一个,不然你不对。后者对前者一定是一种相克的关系,不然怎么行呢?我克掉你的,我把你的位置夺下来,我当了皇帝的。咱们来举个例子。比如,我们知道,秦朝,秦朝什么,秦朝是水运或者水德,秦朝皇帝是这么认为的。所以他对应着的颜色是什么?是“黑”,所以秦始皇的衣服一定是黑色的。现在如果拍电视剧,谁把秦始皇穿上一身杏黄色的衣服,那是没有历史常识的。中国不是每一代皇帝都穿黄颜色的,黄颜色是对应着一种德,你在五行当中对应哪种,你穿哪种颜色。秦朝的皇帝他认为我对应着水德,所以水德对应的颜色是黑颜色,所以秦朝尚黑。那秦始皇一定不会穿黄颜色的衣服的,别的颜色也不会穿,最起码他的外衣是黑色的,里头穿什么不知道。他的数字是什么呢?是六,水对应是一,但是一没法来弄,所以再轮一个五行,加一个五等于六。所以大家知道秦朝天下有几个郡啊?三十六郡,这是有一套严格规矩的。好,汉朝代秦朝,请问,什么能克水啊?土。所以汉朝认为我是土德,我是土运,所以汉朝的皇帝应该穿什么颜色,黄色,他一定不会再穿黑色了,他也不会穿红色的,也不会穿白色的,不对的,因为他是土克水,也就意味着汉朝克掉了秦朝,所以他穿上了黄色。他对应的数字多少?五,土对应的数字是五,因为土德对应的数字是五。所以五行在中国变成了一套统治学说,所以这就非常非常重要。
  (画外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基础,不仅在政治上、哲学上、医学上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还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但为什么《三字经》中说,此五行本乎数呢?数与五行又是什么关系?)
  那么为什么讲五行“本乎数”呢?数字的数,就是我刚才讲了,秦朝的水德对应六,六六三十六郡。那么汉朝是土德对应五,所以有一段时间它的年号都是五。“数”
和五行的关系那要讲起来,诸位,可以讲几年,我这儿就给大家举一个例子,一下子就把问题给说清楚了。诸位如果到宁波去旅游,浙江宁波,一个地方你一定会去的,因为宁波拥有一幢闻名世界的藏书楼,古人的藏书楼:天一阁。那我就要问了,为什么叫天一阁呢?为什么不叫天二阁,为什么不叫天三阁?要不你叫第一阁。实际上,藏书楼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是火,火一烧就烧完了,它不大怕虫子,虫子你慢慢咬,一本书吃一百年,它只多钻两个窟窿,当然也能把书毁了。主要是怕火,所以它希望有什么,希望有水,希望这个藏书楼有水命,你火来烧我水怎么着,因为我是水克火,那么我就不会着火了,他有这个想法。为什么叫天一阁,为什么不叫水楼呢?我干脆叫水阁嘛。古人很有学问,古人也比较含蓄不像咱们现在那么直白,什么话都直说,古人不敢,他很含蓄又有学问。因为,天一生水,天对应的一,对应的是水,它是严格对应的,所以这就是“本乎数”。古人相信天和一这样的一种,它跟水有关系,所以它叫天一阁,叫了天一阁以后,这个楼倒好像是没着过火。当然,这个咱们不能从迷信的角度去看,反正它是没着过火。我们当然也不会希望一个祖国传统的文化瑰宝被火焚毁了,这就是天一阁,可以说明为什么叫
“本乎数”。
  (画外音:由于五行学说的影响深远,在科学尚未发展的古代时期,古人在各种事物中,都会以五行学说来进行认知和解释。但是在科学发达的现在社会,我们应该如何认识五行学说呢?)
  不过我们也一定要警惕,或者我们一定要注意,进入了我们今天现代,五行比古人还要发达我看。但是好多被用来干嘛?算命,用来去好像进行一些跟迷信相关的一些活动给联系起来了。这一点,我们特别要注意。我也可以跟大家举几个例子,比如现在经常讲,一对男女结婚,现在经常有人问,你什么命啊,男的说我土命,女孩说我水命,你男的要克我,土克水啊,婚姻不行啊,这个就很可笑。可笑的还有这个,在《红楼梦》里面的人物,最主要的几个人物,宝钗、黛玉、湘云、晴雯、宝玉,五个,这是最主要的人物,有人就用五行的学说来解释这五个人当中错综复杂的命运。为什么呢?宝钗,大家一听什么命啊?金命。宝玉呢?土命,你玉当然好听,玉,玉也是石头的,玉石了,土里出来的。晴雯火命,湘云水命,黛玉木命。所以宝钗为什么最终和宝玉能够结婚成为夫妻呢?金玉良缘。为什么黛玉和宝玉感情那么好,全世界人民都希望宝玉娶黛玉,但是最终没娶成呢?木石前盟。一个木命,一个土命,木石前盟,当然不行,实现不了。那么为什么晴雯的火气那么暴烈呢?晴雯只不过是一个丫鬟,虽然是一个大丫鬟,贴身丫鬟,她动不动跟主子翻脸啊,因为她是火命,火命当然性子比较暴,动不动就翻脸了。那么史湘云的水命
“湘江水逝,楚云飞”。所以也有好多历来解释《红楼梦》的,解释《红楼梦》有各种各样的派别,有索引派了,有什么什么派,还有一派就是五行派,就是用五行的学说来解释《红楼梦》里边每个主要人物的命运以及他们相互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联。这种解释看看可以,很惊心动魄,表面上看,也有点道理,但是我想恐怕还是不怎么靠谱。所以我想我们千万要注意,在讲到五行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古人认识世界,了解世界的一种方法或者手段,来当做我们今天去相信迷信的借口和依据。
  文忠寄语:不要把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当做相信迷信的借口和依据。
  这是两码事,用来解释现实社会、用来解释自然界的五行学说,和用来进行某种毫无根据的推断、判定、推测、规定的这种所谓的五行学说不是一码事。我找到这么一张表,一张什么表呢?据说五行跟职业相关,我跟大家说一下啊。比如你是木命的人,当然说你什么命是有说法的,你是木命,木命的人比较喜欢东方,这个是对的,刚才讲过东方就是太阳从木上升起来,刚才讲过的,好,你可以从事什么行业呢?木材业。还有说火命的人喜欢哪里?喜欢南方,南方千里炎火,刚才讲过,你适合干什么呢?想想就知道了,照明,灯光照明,你可以做灯光师。那么你是土命呢,土命喜欢哪儿?土命是在中央,中央土,有这个说法的,你只能干什么呢?想都不要想,房地产,还有农业,畜牧业。那么宜水的人喜欢哪里?喜欢北方,那刚才说过,可以从事航海业。如果你是金命呢,金命,你喜欢西方,你可以从事什么呢?金属工具材料,你还可以从事汽车业、交通业、金融业,你还可以什么,搞武术,也不知道为什么说金命可以搞武术。所以这一套东西,是残留在现代社会的很可笑的东西,把五行庸俗化,把五行迷信化,哪里有道理?没有道理。
  (画外音:中国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当我们在这座文化宝库中求索的时候,一定要正确理解古人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和认知。在现代社会中,如果仍然用五行学说去解释世间所有的事物,肯定是不科学的。而现代社会上有人借用五行学说搞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则更应该坚决反对)
  在古人眼里,五行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是最基本的东西,所以,五行也包含在世界万物当中。古人根据自己的日常生活经验,发现了这五种要素之间的某种表面的关联,这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把它认定下来,根据他们当时的认识水平,用它来解释世界,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古人受到他们时代的限制,而我们生活在现代,我们生活在今天,我们应该从中发现古人五行学说里面合理的成份和某种哲理性的思考,去了解古人解释世界、了解世界的这种努力,这种求知的欲望,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尊重的。如果我们接过古人五行学说,接过来了,但是接过来了我们去做某些迷信的事情,那么恐怕连我们的古人都会嘲笑我们。五行是自然界的五种要素,在人类社会当中对应的什么呢?五常。这五常是哪五常?为什么称它为“常”,这五常对于人类社会到底有多么大的意义和作用,请大家听下一讲。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中华国学启蒙经典系列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中华国学启蒙经典系列
《中华国学启蒙经典系列》是,北京日报集团日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中华国学启蒙经典系列内容简介
《中华国学启蒙经典系列(套装全6册)》包括《不可不读的百家姓》、《不可不读的弟子规》、《不可不读的论语》、《不可不读的千字文》、《不可不读的》、《不可不读的增广贤文》,《中华国学启蒙经典系列(套装全6册)》这套书以启蒙少儿学习为主,每本书内都注有拼音标识。
《千字文》共用了1000个不重复的字,讲述了天文,地理,农业,气象、矿产,特产、历史、修养等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知识价值和艺术价值。
《百家姓》是北宋初年钱塘江的一名书生编的。它四个字为一句,句句押韵,像一首四言诗,便于诵读和记忆,因此流传至今,影响极深。我们根据《百家姓》的内容,精心选配了相应的故事和活泼生动的彩色插网,不仅能够让小读者们更深入地了解。
《三字经》是南宋末年学者王应麟编写的,三字为一句,读起来琅琅上口。它的涧藻朴实无华,可让小朋友们学习大量的汉字,并能由浅入深地了解到我国的历史、文化和礼仪等,被臀为我国传统启蒙教育的第一书,知名度极高。我们根据其中的内容,精心选配了相应的故事和活泼生动的彩色插图,不仅能够让小渎者们更深入地了解、掌握知识,还能使小朋友更加了解中国文化。
《三字经》《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朝康熙年问秀才李毓秀创作的。其中具体列举了在家、外出、待人接物、求学等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述了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此书是除《三字经》以外,影响最人的三字句的儿童启蒙教材。我们根据其内容,精心选配了相应的故事和活泼生动的彩色插图,能够让小读者们更深入地了解、掌握《弟子规》。
《论语》是记录孔于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被称为中国人的《圣经》。古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可见《论语》在我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我们根据《论语》中所讲述的典故和内容,精心选配了相应的故事和活泼生动的彩色插图,能够让小读者们更深入地了解、掌握《论语》。
《增广贤文》最早见于明代万历年问,作者不详。后来经过明,清两代文人的修改,形成了几个版本。此书是一种训示类启蒙读物,吸收了中国民间流传的格言、谚语和古圣先贤的名言佳句,采用依韵归类的方法讲述为人处事、待人接物、治学修德等方面的道理。我们根据其中的内容,精心选配了相应的故事和活泼生动的彩色插图,不能够让小读者们更深入地了解、掌握《增广贤文》。[1]
中华国学启蒙经典系列目录
《不可不读的千字文》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
日月盈昃辰宿列张
寒来暑往秋收冬藏
闰余成岁律吕调阳
云腾致雨露结为霜
金生丽水玉出昆冈
剑号巨阙珠称夜光
果珍李柰菜重芥姜
海成河淡鳞潜羽翔
龙师火帝鸟官人皇
始制文字乃服衣裳
推位让国有虞陶唐
吊民伐罪周发殷汤
坐朝问道垂拱平章
爱育黎首臣伏戎羌
遐迩一体率宾归王
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化被草木赖及万方
盖此身发四大五常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女慕贞洁男效才良
知过必改得能莫忘
罔谈彼短靡恃己长
信使可覆器欲难量
墨悲丝染诗赞羔羊
景行维贤克念作圣
德建名立形端表正
空谷传声虚堂习听
祸因恶积福缘善庆
尺璧非宝寸阴是竞
资父事君曰严与敬
孝当竭力忠则尽命
《不可不读百家姓》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日春夏日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日南北日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日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日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不可不读的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二、入则孝 出则悌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恶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不可不读的论语》
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
子曰:“巧言……
子夏曰:“贤贤……
有子曰:“信近……
子曰:“不患……
为政篇第二
子游问孝,子……
子曰:“温故……
子曰:“学而……
子曰:“由!……
季康子问:“使民……
子曰:“人而……
子曰:“非其……
八佾篇第三
子曰:“人而……
里仁篇第四
子曰:“不仁……
子曰:“士志……
子曰:“放(仿)……
子曰:“不惠……
子曰:“君子……
子曰:“见贤……
子曰:“父母……
子曰:“古者……
子曰:“君子……
公冶长篇第五
子谓子贡曰:“女(汝)……
宰予昼寝。子……
子贡问曰:“孔文……
季文子三思而……
子曰:“巧言……
雍也篇第六
冉求曰:“非不……
..........
《不可不读的增广贤文》
酒逢知己饮,
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
知心能几人。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
易反易覆小人心。
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
钱财如粪土,
仁义值千金。
责人之心责己,
恕己之心恕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凡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明枪容易躲,
暗箭最难防。
有茶有酒多兄弟,
急难何曾见一人。
莫笑他人老,
终须还到老。
子曰:“我非……
子曰:“三人……
..........
《不可不读的增广贤文》
酒逢知己饮,
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
知心能几人。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
易反易覆小人心。
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
钱财如粪土,
仁义值千金。
责人之心责己,
恕己之心恕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凡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明枪容易躲,
暗箭最难防。
有茶有酒多兄弟,
急难何曾见一人。
莫笑他人老,
终须还到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做马牛。
道吾好者是吾贼,
道吾恶者是吾师。
见者易,学者难。
莫将容易得,
便作等闲看。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为官须作相,
及第必争先。
养子不教如养驴,
养女不教如养猪。
樱花犹怕春光老,
岂可教人枉度春。
两人一般心,
无钱堪买金,
一人一般心,
有钱难买针。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饶人不是痴汉,
痴汉不会饶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早逢春。
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
傥不问即为偷
《不可不读的论语》
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
子曰:“巧言……
子夏曰:“贤贤……
有子曰:“信近……
子曰:“不患……
为政篇第二
子游问孝,子……
子曰:“温故……
子曰:“学而……
子曰:“由!……
季康子问:“使民……
子曰:“人而……
子曰:“非其……
八佾篇第三
子曰:“人而……
里仁篇第四
子曰:“不仁……
子曰:“士志……
子曰:“放(仿)……
子曰:“不惠……
子曰:“君子……
子曰:“见贤……
子曰:“父母……
子曰:“古者……
子曰:“君子……
公冶长篇第五
子谓子贡曰:“女(汝)……
宰予昼寝。子……
子贡问曰:“孔文……
季文子三思而……
子曰:“巧言……
雍也篇第六
冉求曰:“非不……
子曰:“孟之……
子曰:“人之……
子曰:“君子……
述而篇第七
子曰:“默而……
子谓颜渊曰:“用之……
子曰:“我非……
子曰:“三人……
..........
《不可不读的增广贤文》
酒逢知己饮,
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
知心能几人。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
易反易覆小人心。
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
钱财如粪土,
仁义值千金。
责人之心责己,
恕己之心恕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凡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明枪容易躲,
暗箭最难防。
有茶有酒多兄弟,
急难何曾见一人。
莫笑他人老,
终须还到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做马牛。
道吾好者是吾贼,
道吾恶者是吾师。
见者易,学者难。
莫将容易得,
便作等闲看。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为官须作相,
及第必争先。
养子不教如养驴,
养女不教如养猪。
樱花犹怕春光老,
岂可教人枉度春。
两人一般心,
无钱堪买金,
一人一般心,
有钱难买针。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饶人不是痴汉,
痴汉不会饶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早逢春。
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
一生之计在于勤。
点石化为金,
人心犹未足。
积金千两,
不如明解经书
求人须求大丈夫,
济人须济急时无。
人无千日好,
花无百日红。
画虎画皮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贪他一斗米,
却失半年粮。
争他一脚豚,
反失一肘羊。
是亲不是亲,
非亲却是亲。
蒿草之下,或有兰香。
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千里送鹅毛,
礼轻仁义重。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富从升合起,
贫因不算来。
渴时一滴如甘露,
醉后添杯不如无。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同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
傥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人借物有勿悭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说话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
《不可不读的论语》
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
子曰:“巧言……
子夏曰:“贤贤……
有子曰:“信近……
子曰:“不患……
为政篇第二
子游问孝,子……
子曰:“温故……
子曰:“学而……
子曰:“由!……
季康子问:“使民……
子曰:“人而……
子曰:“非其……
八佾篇第三
子曰:“人而……
里仁篇第四
子曰:“不仁……
子曰:“士志……
子曰:“放(仿)……
子曰:“不惠……
子曰:“君子……
子曰:“见贤……
子曰:“父母……
子曰:“古者……
子曰:“君子……
公冶长篇第五
子谓子贡曰:“女(汝)……
宰予昼寝。子……
子贡问曰:“孔文……
季文子三思而……
子曰:“巧言……
雍也篇第六
冉求曰:“非不……
子曰:“孟之……
子曰:“人之……
子曰:“君子……
述而篇第七
子曰:“默而……
子谓颜渊曰:“用之……
子曰:“我非……
子曰:“三人……
..........
《不可不读的增广贤文》
酒逢知己饮,
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
知心能几人。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
易反易覆小人心。
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
钱财如粪土,
仁义值千金。
责人之心责己,
恕己之心恕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凡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明枪容易躲,
暗箭最难防。
有茶有酒多兄弟,
急难何曾见一人。
莫笑他人老,
终须还到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做马牛。
道吾好者是吾贼,
道吾恶者是吾师。
见者易,学者难。
莫将容易得,
便作等闲看。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为官须作相,
及第必争先。
养子不教如养驴,
养女不教如养猪。
樱花犹怕春光老,
岂可教人枉度春。
两人一般心,
无钱堪买金,
一人一般心,
有钱难买针。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饶人不是痴汉,
痴汉不会饶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早逢春。
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
一生之计在于勤。
点石化为金,
人心犹未足。
积金千两,
不如明解经书
求人须求大丈夫,
济人须济急时无。
人无千日好,
花无百日红。
画虎画皮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贪他一斗米,
却失半年粮。
争他一脚豚,
反失一肘羊。
是亲不是亲,
非亲却是亲。
蒿草之下,或有兰香。
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千里送鹅毛,
礼轻仁义重。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富从升合起,
贫因不算来。
渴时一滴如甘露,
醉后添杯不如无。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同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救人一命,
胜造七级浮屠。
人老心未老,
人穷志莫穷。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是非终日有,
不听自然无。
磨刀恨不利,
刀利伤人指。
求财恨不得,
财多害自己。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
若涉远必自迩。
利刀割体痕易合,
恶语伤人恨不消。
宁向直中取,
不可曲中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晴天不肯去,
只待雨淋头。
黑发不知勤学早,
看看又是白头翁。
深山毕竟藏猛虎,
大海终须纳细流。
留得五湖明月在,
不愁无处下金钩。
忍一句,息一怒,
饶一着,退一步。
但将冷眼看螃蟹,
看你横行到几时。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十年窗下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众星朗朗,
不如孤月独明。
《三字经》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弟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日春夏日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日南北日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日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日仁义礼智信
此五常不容紊
稻粱菽麦黍稷
此六谷人所食
马牛羊鸡犬豕
此六畜人所饲
日喜怒曰哀惧
爱恶欲七情具
匏土革木石金
与丝竹乃八音
高曾祖父而身
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至玄曾
乃九族人之伦
父子恩夫妇从
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
君则敬臣则忠
此十义人所同
凡训蒙须讲究
详训诂明句读
内学者必有初
《小学》终至“四书”
《论语》者二十篇
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
讲道德说仁义
作《中庸》子思笔
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
自修齐至平治
《孝经》通“四书”熟
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
《礼》《春秋》
号《六经》当讲求
有《连山》有《归藏》
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
有誓命《书》之奥
我周公作《周礼》
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札记》
述圣言札乐备
日《国风》日《雅》《颂》
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
寓褒贬别善恶
三《传》者有《公羊》
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
撮其要记其事
五子者有荀扬
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
考世系知终始
自羲农至黄帝
号三黄居上世
唐有虞号二帝
相揖逊称盛世
夏有禹商有汤
周文武称三王
夏传子家天下
四百载迁夏社
汤伐夏国号商
六百载至纣亡
周武王始诛纣
八百载最长久
周辙东王纲坠
逞干戈尚游说
始春秋终战国
五霸强七雄出
赢秦氏始兼并
传二世楚汉争
高祖兴汉业建
至孝平王莽篡
光武兴为东汉
四百年终于献
魏蜀吴争汉鼎
号三国迄两晋
宋齐继梁陈承
为南朝都金陵
北元魏分东西
宇文周与高齐
迨至隋一土宇
不再传失统绪
唐高祖起义师
除隋乱创国基
二十传三百载
梁灭之国乃改
梁唐晋及汉周
称五代皆有由
炎宋兴受周禅
十八传南北混
辽与金皆称帝
元灭金绝宋世
莅中国兼戎狄
九十年国祚废
太祖兴国大明
号洪武都金陵
造成祖迁燕京
十七世至崇祯
权阉肆寇如林
至李闯神器焚
清太祖膺景命
靖四方克大定
廿二史全在兹
载治乱知兴衰
读史者考实录
通古今若亲目
口而诵心而惟
朝于斯夕于斯
昔仲尼师项橐
古圣贤尚勤学
赵中令读《鲁论》
彼既仕学且勤
披蒲编削竹简
彼无书且知勉
头悬梁锥刺股
彼不教自勤苦
如囊萤如映雪
家虽贫学不辍
如负薪如挂角
身虽劳犹苦卓
苏老泉二十七
始发愤读书籍
彼既老犹悔迟
尔小生宜早思
若梁灏八十二
对大延魁多士
彼既成众称异
尔小生宜立志
莹八岁能咏诗
泌七岁能赋棋
彼颖悟人称奇
尔幼学当效之
蔡文姬能辨琴
谢道韫能咪吟
彼女子且聪敏
尔男子当自警
唐刘晏方七岁
举神童作正字
彼虽幼身已仕
尔幼学勉而致
有为者亦若是
犬守夜鸡司晨
苟不学曷为人
蚕吐丝蜂酿蜜
人不学不如物
幼而学壮而行
上致君下泽民
扬名声显父母
光于前裕于后
人遗子金满赢
我教子惟一经
勤有功戏无益
戒之哉宜勉力
《不可不读的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
首孝弟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
有余力则学文
二、入则孝 出则悌
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教须敬听
父母责须顺承
冬则温夏则清
晨则省昏则定
出必告反必面
居有常业无变
事虽小、勿擅为
苟擅为子道亏
物虽小勿私藏
苟私藏亲心伤
亲所好力为具
亲所恶谨为去
身有伤贻亲忧
德有伤贻亲羞
亲爱我孝何难
亲恶我孝方贤
亲有过谏使更
怡吾色柔吾声
谏不入悦复谏
号泣随挞无怨
亲有疾药先尝
昼夜侍不离床
丧三年常悲咽
居处变酒肉绝
丧尽礼祭尽诚
事死者如事生
兄道友弟道恭
兄弟睦孝在中
财物轻怨何生
言语忍忿自泯
或饮食或坐走
长者先幼者后
长呼人即代叫
人不在己即到
称尊长勿呼名
对尊长勿见能
路遇长疾趋揖
长无言退恭立
骑下马乘下车
过犹待百步余
长者立幼勿坐
长者坐命乃坐
尊长前声要低
低不闻却非宜
进必趋退必迟
问起对视勿移
事诸父如事父
事诸兄如事兄
三、谨而信
朝起早夜眠迟
老易至惜此时
晨必盥兼漱口
便溺回辄净手
冠必正纽必结
袜与履俱紧切
置冠服有定位
勿乱顿致污秽
衣贵洁不贵华
上循分下称家
对饮食勿拣择
食适可勿过则
年方少勿饮酒
饮酒醉最为丑
步从容立端正
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
勿箕踞勿摇髀
缓揭帘勿有声
宽转弯勿触棱
执虚器如执盈
入虚室如有人
事勿忙忙多错
勿畏难勿轻略
斗闹场绝勿近
邪僻事绝勿问
将入门问孰存
将上堂声必扬
人问谁对以名
吾与我不分明
用人物须明求
傥不问即为偷
借人物及时还
人借物有勿悭
凡出言信为先
诈与妄奚可焉
说话多不如少
惟其是勿佞巧
刻薄语秽污词
市井气切戒之
见未真勿轻言
知未的勿轻传
事非宜勿轻诺
苟轻诺进退错
凡道字重且舒
勿急疾勿模糊
彼说长此说短
不关己莫闲管
见人善即思齐
纵去远以渐跻
见人恶即内省
有则改无则警
惟德学惟才艺
不如人当自励
若衣服若饮食
不如人勿生戚
闻过怒闻誉乐
损友来益友却
闻誉恐闻过欣
直谅士渐相亲
无心非名为错
有心非名为恶
过能改归于无
傥掩饰增一辜
四、泛爱众而亲仁
凡是人皆须爱
天同覆地同载
行高者名自高
人所重非貌高
才大者望自大
人所服非言大
已有能勿自私
人有能勿轻訾
勿谄富勿骄贫
勿厌故勿喜新
人不闲勿事搅
人不安勿话扰
人有短切莫揭
人有私切莫说
道人善即是善
人知之愈思勉
扬人恶即是恶
疾之甚祸且作
善相劝德皆建
过不规道两亏
凡取与贵分晓
与宜多取宜少
将加人先问己
己不欲即速已
恩欲报怨欲忘
报怨短报恩长
待婢仆身贵端
虽贵端慈而宽
势服人心不然
理服人方无言
同是人类不齐
流俗众仁者稀
果仁者人多畏
言不讳色不媚
能亲仁无限好
德日进过日少
不亲仁无限害
小人进百事坏
五、行有余力 则以学文
不力行但学文
长浮华成何人
但力行不学文
任己见昧理真
读书法有三到
心眼口信皆要
方读此勿慕彼
此未终彼勿起
宽为限紧用功
工夫到滞塞通
心有疑随札记
就人问求确义
房屋清墙壁净
几案洁笔砚正
圣磨偏心不端
字不敬心先病
列典籍有定处
读看毕还原处
虽有急卷束齐
有缺损就补之
非圣书屏勿视
敝聪明坏心志
勿自暴勿自弃
圣与贤可驯致
《不可不读的论语》
学而篇第一
子曰:“学而……
子曰:“巧言……
子夏曰:“贤贤……
有子曰:“信近……
子曰:“不患……
为政篇第二
子游问孝,子……
子曰:“温故……
子曰:“学而……
子曰:“由!……
季康子问:“使民……
子曰:“人而……
子曰:“非其……
八佾篇第三
子曰:“人而……
里仁篇第四
子曰:“不仁……
子曰:“士志……
子曰:“放(仿)……
子曰:“不惠……
子曰:“君子……
子曰:“见贤……
子曰:“父母……
子曰:“古者……
子曰:“君子……
公冶长篇第五
子谓子贡曰:“女(汝)……
宰予昼寝。子……
子贡问曰:“孔文……
季文子三思而……
子曰:“巧言……
雍也篇第六
冉求曰:“非不……
子曰:“孟之……
子曰:“人之……
子曰:“君子……
述而篇第七
子曰:“默而……
子谓颜渊曰:“用之……
子曰:“我非……
子曰:“三人……
互乡难与言,童……
子曰:“君子……
泰们篇第八
子曰:“恭而……
曾子曰:“可以……
曾子曰:“士不……
子曰:“学如……
子罕篇第九
子在川上曰:“逝者……
子曰:“譬如……
子曰:“后生……
子曰:“法语……
子曰:“三军……
乡党篇第十
乡人饮酒,杖……
厩焚,子退朝……
入太庙,每事……
先进篇第十一
子贡问:“师与……
濒渊篇第十二
颜渊问仁。子……
仲弓问仁。子……
子张问政。子……
子曰:“君子……
季康子问政于……
樊迟问仁。子……
曾子曰:“君子……
子路篇第十三
子路问政。子……
子曰:“名不……
子曰:“其身……
子夏为莒父宰……
子曰:“君子……
宪问篇第十四
子曰:“邦有……
子曰:“有德……
子曰:“爱之……
子曰:“见利思……
子曰:“其言……
子曰:“不在……
或曰:“以德……
子曰:“上好……
子路问君子。子……
卫灵公篇第十五
子曰:“志士……
子曰:“工欲……
子曰:“人无……
子曰:“君子……
子曰:“巧言……
子曰:“众恶……
委氏篇第十六
孔子曰:“益者……
阻货篇第十七
子曰:“由也……
子曰:“道听……
子路曰:“君子……
微子篇第十八
微子去之,箕……
齐人归(馈)女……
周公谓鲁公曰……
子张篇第十九
子夏之门人问……
子夏曰:“曰知……
子夏曰:“博学……
子夏曰:“小人……
子贡曰:“君子……
卫公孙朝问于……
尧曰篇第二十
孔子曰:“不知……
《不可不读的增广贤文》
酒逢知己饮,
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
知心能几人。
近水知鱼性,
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
易反易覆小人心。
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药苦口利于病。
钱财如粪土,
仁义值千金。
责人之心责己,
恕己之心恕人。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冰生于水而寒于水。
凡人不可貌相,
海水不可斗量。
明枪容易躲,
暗箭最难防。
有茶有酒多兄弟,
急难何曾见一人。
莫笑他人老,
终须还到老。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儿孙自有儿孙福,
莫为儿孙做马牛。
道吾好者是吾贼,
道吾恶者是吾师。
见者易,学者难。
莫将容易得,
便作等闲看。
得宠思辱,居安思危。
为官须作相,
及第必争先。
养子不教如养驴,
养女不教如养猪。
樱花犹怕春光老,
岂可教人枉度春。
两人一般心,
无钱堪买金,
一人一般心,
有钱难买针。
欺人是祸,饶人是福。
饶人不是痴汉,
痴汉不会饶人。
长江后浪推前浪,
世上新人赶旧人。
近水楼台先得月,
向阳花木早逢春。
莫道君行早,
更有早行人。
一年之计在于春,
一日之计在于晨,
一家之计在于和,
一生之计在于勤。
点石化为金,
人心犹未足。
积金千两,
不如明解经书
求人须求大丈夫,
济人须济急时无。
人无千日好,
花无百日红。
画虎画皮难画骨,
知人知面不知心。
贪他一斗米,
却失半年粮。
争他一脚豚,
反失一肘羊。
是亲不是亲,
非亲却是亲。
蒿草之下,或有兰香。
茅茨之屋,或有侯王。
千里送鹅毛,
礼轻仁义重。
千经万典,孝义为先。
富从升合起,
贫因不算来。
渴时一滴如甘露,
醉后添杯不如无。
路遥知马力,
日久见人心。
同君一席话,
胜读十年书。
救人一命,
胜造七级浮屠。
人老心未老,
人穷志莫穷。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是非终日有,
不听自然无。
磨刀恨不利,
刀利伤人指。
求财恨不得,
财多害自己。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
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差之毫厘,失之千里。
若登高必自卑,
若涉远必自迩。
利刀割体痕易合,
恶语伤人恨不消。
宁向直中取,
不可曲中求。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晴天不肯去,
只待雨淋头。
黑发不知勤学早,
看看又是白头翁。
深山毕竟藏猛虎,
大海终须纳细流。
留得五湖明月在,
不愁无处下金钩。
忍一句,息一怒,
饶一着,退一步。
但将冷眼看螃蟹,
看你横行到几时。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十年窗下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许人一物,千金不移。
众星朗朗,
不如孤月独明。
兄弟相害,
不如自生。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种麻得麻,种豆得豆。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枯木逢春犹再发,
人无两度再少年。
将相胸前堪走马,
公侯肚里好撑船。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不是不报,日子不到。
人而无信,百事皆虚。
学者如禾如稻,
不学者如蒿如草。
因风吹火,用力不多。
羊有跪乳之恩,
鸦有反哺之义。
妻贤夫祸少,
子孝父心宽。
既坠釜甑,反顾无益。
三人同行,必有我师,
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
但存方寸土,
留与子孙耕。
远水难救近火,
远亲不如近邻。
但行好事,莫问前程。
勿临渴而掘井,
宜未雨而绸缪。
牡丹花好空入目,
枣花虽小结实成。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
不忍不耐,小事成大。
人有善意,天必佑之。
家中无才子,
官从何处来。
一毫之恶,劝人莫作。
一毫之善,与人方便。
养军千日,用在一朝。
使口不如自走,
求人不如求已。
闲时不烧香,
急时抱佛脚。
根深不怕风摇动,
树正无愁月影斜。
钝鸟先飞,大器晚成。
读书须用意,
一字值千金。
翻覆之水,收之实难。
.豆瓣[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思维到底是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