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六七年时一斤盘锦大米多少钱一斤

发现信息价值
怀念父亲 [为6-19父亲节录拙文七篇拙诗一首]
09:16 原创发表在
[原创]父亲 [逝者如斯]-3 [ 父 亲 ]
凡见过我父亲的人,都觉得他像一个流浪汉。父亲身高一米七六,相貌英俊,一双眼睛明亮有神。但是,他从来不修边幅:头发总是乱蓬蓬的,衣服总是脏兮兮的,走到哪里总是就地一歪,翘着二郎腿,抽着喇叭筒,总是一副旁若无人自得其乐的样子。父亲的这种阮咸式的"名士派头",也许与他蹲过战壕和监狱的经历有关。他十七岁时以全校第二名的优异成绩毕业于贵城的一所教会办的中学。翌年动身前往昆明,准备报考西南联大,不料途经宜昌时,突遇日机空袭。这次空袭只是日军在侵华战争中所犯下的无数罪行之一,但却无情地粉碎了父亲的求学之梦。"我能逃过那场灾难,纯粹是巧合!"父亲后来回忆起空袭,仍然心有余悸。他说:"当时我在客轮上,坐的是四等舱,靠舱门边,正躺在船舱里看书。从舱外走来一对年青夫妻,问我三等舱在哪里。我不了解船舱情况,所以答不出来。那女的是个孕妇,肚子挺大,挤上船来,这时显然有些疲惫,就斜靠着舱门,脸色苍白,模样挺可怜的。我出于好心,起身让座。那女的谢了我一声便坐下了。那男的也谢我,又嘱咐那女的就坐在我的床位上等他,然后独自去寻找三等舱。我没事可干,走出舱外看风景。那天的天气很晴朗,万里无云,江面上风平浪静,不远处,有一艘巨大的油轮迎面驶来,"嗵嗵嗵嗵",马达的声音清晰可闻。就在这时,天空上传来嗡嗡的飞机声,眨个眼,就见飞机飞过我的头顶。那是日本人的飞机,好像是冲油轮而来。"轰咚咚",小鬼子扔炸弹了!油轮很快中弹起火,烟雾弥漫。油轮被炸后,油都流进江里,江面上顿时一片火海。客轮上这时也乱了套,乘客们来往穿梭,大呼小叫,气氛陡然紧张起来。紧接着,又听见"轰咚咚",客轮也中弹起火了。炸弹炸到船上,整条船都在剧烈摇晃。我还没有反应过来,就被炸弹震倒,摔得胳膊生疼生疼的。我挣扎着爬了起来,就看见许多人往江里跳,一个接一个,下饺子似的,到处是哭哭啼啼,总之是乱成一锅粥。我的行李还在床位上,我想到其中有我的学费和一年的生活费,赶紧钻到舱里去取。这一进船舱呀,太可怕了!我看见了有生以来最恐怖的一幕:四等舱里血肉横飞,脑浆四射,红的白的让人窒息;有活着的也是东倒西歪,不省人事;我刚才躺过的床位上,赫然一个方桌大的洞,那女的已经身首异处,惨不忍睹!"父亲停顿了一下,说,"我当时一下子被这场面惊呆了,大脑里嗡的一声,整个头发都在发麻。我没看见我的行李,也不敢往前走,马上出自本能地转身跑出了舱外,翻上栏杆纵身一跃,将自己扔进了江里。浮上水面一看,岸边离我不远,不足二百米,可到处是火焰熊熊,热气灼人。我只好不停地扎迷子,以免烧伤。好不容易游上了岸,头发全被烧卷了。这时我已经筋疲力尽,但总算捡了一条命。唉!"父亲说到这里长叹了一口气,又说,"这场空袭最少害死了五百条人命!游上岸的不到五十人。现在想起真有点后怕:如果那对夫妻没有向我问路,如果我当时没有起身让座,这辈子早就报销了!"父亲逃生后,身无长物,两手空空,上大学已没有指望了,只得就近谋了一份差事,在宜昌梅山中学任教。他的国语和英语底子较好,数理化也能教,因此深得校长器重,二十岁那一年,升任教导主任。一九四二年,日军步步紧逼,半壁河山沦于敌手,中华民族到了生死存亡之危急关头,“一寸河山一寸血,十万青年十万军”的呼声响彻大地。父亲受此影响,毅然投笔从戎,参加了中国远征军。在缅甸战场上,他与日本兵真刀真枪地较量,前后三次负伤。四五年八月中旬日本投降,世界大战结束。当初的十万远征军伤亡过半,损失惨重。大难不死的父亲,扛着中尉肩章,和幸存的战友们一道凯旋而归。四七年,国共相争,内战激烈,学潮迭起,时局动荡。他也参与了学生运动,与同学们一起走上街头,呼喊起“反饥饿、反内战、反迫害”的口号。此刻的父亲,由于见多识广,胜过一般学生,加之文笔与口才俱佳,被同学们推选为东北华北大中学生联合会副主席兼管财务与宣传。“那时候,我们这群学生有六七万人,个个慷慨激昂,以天下为己任。”父亲每次回忆起大学经历,总是眉飞色舞,兴致勃勃。他说,“我们经常在一起集会,向当局提出抗议。有一回,下着很大的雨,寒风凛冽,学生会在广场上组织了一次请愿活动,并指派我负责。当时的天气特别冷,有的学生衣着单薄,冻得直哆嗦。我就提议唱支歌以振奋精神。那天唱的是【黄河大合唱】:‘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我从地上捡了一根枯树枝当指挥棒,边挥舞边领唱。开始唱时,曲高和寡,声音传得不远,响应者也不是很多。到唱第二遍时,声音越来越响亮。哦!那才叫真正的大合唱!几万人的声音,越来越整齐,越来越宏亮,一浪高于一浪,像海啸一样,气吞山河!有的同学唱得哭,有的同学边哭边唱,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已分辩不清。大家神情庄严,唱了一遍又一遍,都不知唱了多少遍。唱到后来,我自己也哭了,眼泪扑籁扑籁往下掉,控制不住!”父亲说着说着,眼眶也湿润了,仿佛重临当年。他接着说:“这一瞬间,我突然想起了项羽【垓下歌】中的句子:‘力拔山兮气盖世’。我觉得世界上唯有这句诗,才能形容得出群众的伟大和正义的力量!”“这一天,是我生命中最最难忘的一天!”父亲深有感慨地说。父亲是一个书生气十足的人。他参与学生运动,并非因为他有什么清晰的理想,只是出于对现状的不满。大凡年青的知识分子,都是所谓“批判现实主义”的信徒吧。然而,当局却容不得像他这样领头闹事的异己分子,以“盅惑人心,危害国家”的罪名发出了通辑令,要将他“捉拿归案,绳之以法”。父亲受到通辑,先是东躲西藏,后来走投无路,在地下组织的帮助下,昼伏夜出地逃离了国民党统治区。。。。。。随后的两年,国民党江河日下,共产党蒸蒸日上,形势的发展迅猛无比。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江山易帜,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取代了中华民国。胜利者是喜气洋洋的。十月一日这一天,天安门城楼上站满了新政权的元勋高官,个个谈笑风生。天安门广场上更是人海如潮,锣鼓喧天。城楼下的华表旁,站着一个英姿焕发的小伙子,戴着红袖章,挎着小手枪,也以胜利者的身份维护着开国大典的现场秩序。这个二十八岁的小伙子就是两年前遭到通辑的那个大学生。天下已定,偃武修文。父亲重入大学,在人民大学俄语专班进修学习。五一年结婚-女方证婚人傅作义,是外公的老朋友,时任水利部部长;男方证婚人吴玉章,是父亲于四八年就读的华北大学校长,时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五二年,父亲学成毕业,经个人申请,由人事部门分配至贵城。十多年前宜昌乡镇中学的教导主任,官复原职,现任贵城军校教导主任。青春作伴好还乡。父亲这时出门授课,进门读书,夫妻和美,谈诗论文,心情舒畅地享受了几年安逸生活。可是,"树欲静而风不止",父亲的好景并不长。。。。。。。五七年元月,"整风运动"如空穴来风,随着时局的魔术般的变幻,他很快便厄运当头了。运动初期,众人响应号召,"帮助党洗脸",纷纷进言,各抒己见。上千万人七嘴八舌,一时间好不热闹。到了夏天,忽然刮起了北风。六月八日,党报刊登了一篇经御笔修改审定的社论,题为[[这是为什么]]。社论说:"在帮助党整风的名义之下,少数的右派分子正在向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领导权挑战,甚至公然叫嚣要共产党下台。他们企图趁此时机把共产党和工人阶级推翻。。。。。。"除了党内高干,几乎没人知道这是由"整风运动"转为"反右运动"的一颗信号弹。社论见报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党报编辑部接二连三地收到各式各样或反驳或支持的读者来稿。父亲对这篇社论很不满,也写了一篇题为[[[这又是为什么?]]的文章,寄给了党报编辑部。他在文章中写道:"党号召群众帮助党整风,整顿官僚主义、主观主义和宗派主义,洗掉脸上的灰尘,大家是衷心拥护的,我也是衷心拥护的。如果在这场运动中出现了不和谐的声音,那只是个别现象,也属正常。对于具体情况应具体分析,具体处理就是了。然而,现在群众才刚刚发动起来,整风运动正在深入之机,却有人杯弓蛇影,疑神疑鬼,生怕别人取而代之,闹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这就有点滑稽了。试问:我们是该相信先前热情号召"整顿不正之风"的党报呢?还是该听从如今板着脸说"这是为什么"的党报呢?真叫人左右为难,无所适从。我记得[[西厢记]]中有两句诗,曰:"隔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在此,我看只须改一字,将"玉人"改为"敌人",也许恰好说明某些多疑病患者的心态吧。。。。。"党报编辑读了这篇文章,气得鼻孔冒烟,当即在来稿顶部批了两行字: 此文有严重的政治问题。 请作者单位严肃处理。 父亲的稿件上京城旅游了一圈,被党报编辑部退回到"作者单位"。此刻,军校的头头们正在按上级要求"对右派主动出击"。出击的结果之一,便是将父亲划为"极右分子"。当时划分"右派"分三类,除了"极右分子",依次为"中右分子"和"右倾分子"。父亲属于性质最严重的一类。一九五七年的夏季,对于中国的知识分子而言,是一个比南极的冬天还要寒冷的季节。"整风运动"突然变成"反右运动",这戏法变得太快,令人瞠乎其后。本来就是一场有计划有预谋的"运动",只是绝大多数人没料到罢了。类似于父亲的"右派",全国各地各单位用定额完成指标的方式,制造了八十六万五千个[1]。中国就此损失了一大批精英和敢言之士,那些侥幸没有被划右的知识分子,经此一劫,多半成了惊弓之鸟,从此三缄其口,明哲保身。这场所谓的运动所造成的灾难性后果,在往后的岁月里逐渐显现,远非笔墨所能形容。五七年秋,贵城军校召开批判会,对"右派"进行声讨。会场上,一位近视眼声色俱厉地指名道姓:"高正刚必须老老实实地坦白交代自己反党反人民的丑恶罪行!""对!要他交代!休想蒙混过关!""这家伙自以为了不起,很不老实!"有人附和近视眼道。这种批判会,近几个月来每周必开。批判的势头越来越猛,各种莫须有的罪名乱扣一气,令人百口莫辩。昔日一团和气的同事,为了保护自己或表现自己,大都摇身一变,一个个像怒目金刚。落井下石,俨乎其然地成为时尚。父亲开始受批判时,觉得很委屈,申辩说:"我打过日本鬼子,受过国民党旧政权的通辑,为新中国开国大典站过岗。说我是反党反人民反社会主义的右派,我想不通!"此时此地,他不说这话倒好些,话一出口,却招来更多的批判。讲台上那位近视眼,原是他的下属,以前每次见到他都笑得灿烂如花,而今却像牛头马面,比催命判官还凶。父亲的自尊心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同事们嘲讽,人格屡受打击,终于到了极限。他是吃过子弹的人,跟日寇浴血奋战过,实在咽不下这口气。什么老老实实?丑恶罪行?见你妈的鬼!父亲忍无可忍,脸色铁青地越众而出,噔噔几个大步跨上讲台,闷声闷气地猛一脚踢去:"乒叮哐当",讲桌茶杯扬声器等,被他一古脑地踹下了台。近视眼以为父亲要打他,吓得连连后退。父亲轻蔑地横了此人一眼,昂首阔步地走出了会场。霎时间,全场哗然,秩序大乱。第二天中午,两个全副武装的警察找上门来,将父亲铐走。此后,等待他的就是五年监禁。父亲入狱之日,我犹未满周岁。父亲被划右,他的几个参加过"三反"学生运动的同学,已做了厅级以上高官,闻讯深感困惑,均写信给他,表示愿帮他一把。心高气傲的父亲,不肯示人以弱,置之不理,连信都懒得回一封。祖父对此极其不满,训他多次亦无效。。。。。。。十五年后,我随家下放在农村。一天下午,我整理衣箱时,很偶然地发现了他保藏在箱底的伪装成隔纸的文章旧稿。吃过晚歺,父子照例会闲聊几句。我很随意地问道:"爸爸,五七年反右是怎么一回事?""你怎么想起问这事?""我今天无意中读了您那时写的文章:[[这又是为什么?]]。""哦。当时情况很复杂,三言两语说不清楚。"父亲似乎不愿深谈,只简短地说。"您怎么想起写这篇文章的呢?""我呀,当时并不知道那篇社论的来头,只是读了感觉不对劲,就写了篇东西寄了出去。""什么来头?"我问道。"第一号人物亲自修改过的。"父亲右手捏着喇叭筒,伸了伸左手食指说,"你以后会知道的,真相终会大白于天下。"我听了一惊,又问:"您怎么知道是他修改过的?""那时候我还是有几个当官的朋友的,别人告诉了我。""那些当官的朋友怎么没拉你一把?""求人不如求己。别人不踩你就行了,要别人拉什么拉?"父亲不满道。"当了右派,您后悔过没有?"我问父亲。"没有。我不认为自己在这件事上有什么过错。但觉得对不住我的父母-你的祖父祖母。他们当然不愿意我成为什么右派。"父亲说罢微微一笑,又说,"人为什么要为自己没有做错的事而后悔呢?那对自己是毫无益处的。"[1]现有新资料:划右三百一十七万人。 [原创]父亲的故事 [逝者如斯]-7 [ 父 亲 的 故 事 ] 父亲是个怪人,特别是跟祖父比起来,更显得怪异。祖父好学成瘾,一得空就读书看报,有时还舞文弄墨,吟诗作赋。而父亲却像大字不识的文盲,从来都不沾书报的边。他老是在外奔波,拖板车、扛码头、挑泥巴、卖水果,到处揽活干。每天早出晚归,忙于养家活口。一直到一九六五年底,他经人介绍至街办的泥木工程队,先当一天挣八角的小工,后当泥瓦匠,才算是有了一个比较稳定的职业。当泥瓦匠一级工的收入是每天一元二角八分。父亲通过刻苦钻研,不耻下问,用了一年多一点时间,从小工升至一级工又升为二级工。二级工每天能拿一元五角二分。那时候,一斤大米的价格是一角二分九厘。贫穷如影随形,老跟在我们屁股后转悠。父亲进了泥木工程队,最大的收获是有了休息日,每周可以名正言顺地休息一天。每逢休息日,他的主要娱乐就是下棋象棋、围棋,他都爱下。父亲下棋时非常投入,自己不悔棋,也反对别人悔棋。他常说:"输了可以重来。悔棋的永远是输家。"如果是跟我们兄弟下,他还会加一句:"做人也是这样。吃后悔药,于人于己都是多此一举。"父亲因划右坐了五年牢。此前,他曾拥有近四千本书。"三年困难时期",他从监狱回来探亲,不顾祖父的强烈反对,把那些书全卖了。祖父对此痛心不已。我听说了这事,未免好奇,问过父亲。"爸爸,您怎么卖书呢?""家里太穷了。"父亲简略地答道。"再穷也不该卖书啊?"我更奇怪了。"怎么不该卖?书能当饭吃?""那。。。。。。那,您当时不觉得可惜吗?"我一时语塞,又问道。父亲沉吟片刻,说:"有一套[[静静的顿河]],是世界名著。买的时候我到处讬人,花七十元才买到手。我那时月薪才六十元。卖的时候,别人开价只一元。一元钱在当时只能买一碗萝卜汤,我还是卖了。就这套书,因为来之不易,所以有点可惜。""您可以讨价还价呀!"我着急地说。"你祖母那时病得不轻,缺医少药,没钱治疗,连吃的都没有。你那时也瘦得皮包骨,还讨什么价?一分钱都是好的!"父亲说。祖母晚年患有心脏病,后因贫病交加,饥饿而亡。父亲对她老人家颇尽孝道。这一点,连对父亲一直不满的祖父都曾赞扬过。老人对我们兄弟说:"你们那个老子,一生臭脾气,天王老子都不认!但在他妈妈和我面前,从不敢发脾气。你们的祖母体弱多病,心情不顺畅,有时训他,明明训错了,他也不争不辩,老老实实地听着。要说起来,这也算难能可贵了。"哥哥和我自幼受祖父的熏陶,将读书看得很高尚。两个小书迷,经常去书店租书,一看就是老半天,在书海中神游八荒,流连忘返。因此,我们哥俩和老人一样,对父亲卖书是持反对立场的。父亲也知道这一点。有一天,一家四口围坐在火炉旁聊天,哥哥忽发感慨道:"要是爸爸的那些书还在家里,几好呃!我们也不用花钱去书店租书了!"父亲这时抬头看了看老人,沉默了一会,然后字斟句酌地说:"书是为人服务的。爹爹要你们多读书,因为读书可以长知识,这是对的。你们都还小,应当多学点知识,以后也许用得上。但是,你们的爹爹和我,一辈子都太爱书了,爱得太深,以至不能自拔,总跳不出书本的框框,可以说:为书所误。这一点,也是你们要引以为鉴的。""有道理。"祖父听了点头道。"爹爹和爸爸,您们哪个读书读得多一些?"我根本领会不了父亲此番话的深意,只天真地问道。祖父马上回答道:"你爸爸比我读得多。我读了六十年书,但不论谈见识谈记性,都不如他。""爹爹谦虚了。"父亲很认真地说,"爹爹读过的古书比我多得多,外国书比我读得少一点。""那您现在为什么不读书了呢?"我问父亲。父亲悠然一笑,并不正面回答,只说:"形势不对,赶紧撤退。我是从书堆里逃出来的。"老人听了这话也一笑。父亲又说道:"爹爹在这里,相信他不会反对我的话-你们记住:做人总是比读书更重要!""什么意思?"我疑惑道。"做人,就是要做好人,不要做坏蛋;要做君子,不要做小人。"祖父阐发道,"读书也就是为这个目的。""对!就是爹爹说的这个意思。还可以往前一步说:做人就是要做优秀的人!"父亲附和道。"这就叫金玉良言吧?"哥哥说。"没那么神!"父亲说,"书这个东西主要是用来讲道理的,但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人是不讲道理的。你跟不讲道理的人去讲道理,他反而会笑你迂腐。所以,古人还有句话叫''尽信书不如无书''。总之,读书应该像孙悟空-孙悟空钻到铁扇公主的肚子里,钻得进去,又跳得出来;读书也应当如此。"父亲原来爱书如痴,出狱后却从不读书,前后判若二人。这其中显然有庄子式的"绝圣弃智"的意味。但在当时,我对此一无所知。他虽然不再读书,但他的记忆力之好,在我们家却是有口皆碑。父亲的妹妹即我的姑姑,她说:"你爸爸读书厉害!凡是他以前读过的书,他都记得特别牢,像钉子钉进去了一样!"父亲对英语、俄语和日语都能说会写,相当精通。此外,他对俄国文学尤有研究:从杰尔查文到法捷耶夫,什么老托尔斯泰、小托尔斯泰,什么大奥斯特洛夫斯基、小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等,谈起来如数家珍,头头是道。有时候,祖父写了旧体诗词一类,也很郑重地征求他的意见。父亲还有一手绝活,那就是讲故事。像[[封神榜]]、[[东周列国志]]、[[说唐]]、[[西游记]]、[[水浒传]]、[[说岳]],以及阿拉伯小说[[一千零一夜]]、西班牙小说[[唐-吉诃德]]等中外名著,他都能从头到尾一篇不漏地讲完。父亲的博闻强记,令我们兄弟佩服得五体投地,惊为天人。他讲起故事来,总是绘形绘影,绘声绘色,使人有如身临其境;说到紧要关头,更是让人心头狂跳,气不敢出。听父亲讲故事,毫不夸张地说,是我们哥俩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期盼着的一大享受。不过,听他讲故事还得有非凡的耐心,因为他有一个习惯:喜欢卖关子。讲着讲着,正是千钧一发的节骨眼上,听众聚精汇神、翘首以待时,他突然停住,不讲了,来个紧急刹车。怎么回事?忘记了下文?快讲啊!我急得焦燥不安,哥哥也催他讲下去。沉默,沉默之后依然是沉默。我们都急不可耐地等着下文。谁知他要紧不慢梦游似地哼出一句:"不早了,明天接着讲。"咦!气死人!这不是要人命吗?哥哥和我岂甘心就这么睡?于是轮流恳求着,纠缠着,哀告着:"求求您了爸爸!再讲一小段,只讲一小段!"他一声不吭,继续卖关子。卖关子是一代又一代说书人为吸引听众而经过精心总结后传下来的一种谋生技巧,父亲显然深得要领。"明天不要您讲!今天再讲一小段,十分钟!""五分钟!""五分钟还不行?"我恨不得破口大骂他一顿。哥哥的心情与我一模一样。铁石心腸的父亲,根本不理我俩!我记得他只破过一次例。那一次,祖父在一旁,大约也听上瘾了,笑着劝他道:"明天星期天,你不上班,他们也没有课,就再讲一段吧?"父亲一听,不好当着孩子泼老人的面子,只得很勉强地说:"好吧。这次依爹爹的,再讲一段。但下不为例!""噢!""噢!谢谢爹爹!""谢谢爸爸!""万岁!""乌拉!"我们两个小家伙欣喜若狂,高兴得像打了一场大胜仗,互击手掌以示庆贺。故事如新铺的铁轨,又向前延伸了一段。可是,父亲讲到关健之处,故伎重演,再一次慢慢悠悠地说道:"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父亲为我们兄弟讲了多少个故事,我已记不清了。但其中有一个近乎荒诞的故事,却一直铭刻在我的脑海深处。这个故事的大意如下: 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个修炼成仙的道士,一个叫哭道人,一个叫笑道人。笑道人爱笑,成天笑口常开,走到哪儿笑到哪儿。哭道人呢,与其相反,特别好哭,成天哭哭啼啼,有时是放声痛哭,有时是嘤嘤抽泣,让人莫名其妙。这两人其实是死对头。有一年啊,笑道人云游四方,笑呵呵的,逢人便讲:"今年中秋之夜将有奇迹发生:有赤色天桥从天而降,光彩夺目,专为接纳凡人去天宫享福。良机难得,列位千万不要错过!"笑道人说罢,哈哈大笑,悠然而去。大伙儿听了都半信半疑:天下有这等好事?这笑道人骗人吧?时间一晃呀,就到了中秋节。这天晚上,天上星月全无,一团漆黑,果然与往年不同。突然间,"轰隆"一声巨响,打雷似的,夜空中蓦地出现两盏灯笼,像两个太阳,金光耀眼!紧接着,"唰唰唰",只见一道红彤彤的天桥从灯笼下面直铺而下-贴着地面比柏油马路还宽阔,美丽如彩虹,顿时红透了半边天。这场面,那才叫千古奇观!大伙儿全被震住了。以前听笑道人讲,空口无凭,还以为是笑话,如今事实摆在眼前,不由人不信。大家从四面八方赶来,叫着嚷着抢着挤着,有夫妻同行的也有拖儿带女的,都争着往天桥上爬,不多时就人山人海,黑压压像蚂蚁一大片。众人爬呀爬,爬呀爬,后爬上天桥的离前面先爬上去的已隔了几十里,还有更后面的从远方急匆匆地赶来。盛况空前。忽然呀,鸡叫了,"喔喔喔"。鸡一叫呀,巧得很,"轰隆",又一声巨响,那天桥跟弹簧似地"嗖"的一下缩回去了。随后,灯笼也熄了,天上漆黑一团,又恢复了原样。那些没来得及爬上天桥的人,和那些刚爬上去又从天桥上跌下来的人-摔死的人也不少-个个惋惜不已,怨自己福浅命薄,不能得道升仙。过了一会儿,天就亮了。天亮之后呀,奇怪!乌云滚滚而来,雷声大作。此刻,就听见天上有人在哭,又有人在笑,叫人毛骨悚然。出什么事了?大伙儿都感到恐惧,担心天会塌下来。其实呀,这是哭道人和笑道人在云中斗法。哭道人哭了七天七夜,同时,笑道人也笑了七天七夜。后来,笑道人笑得吐血,笑不出声了,于是摇身一变,变成一条硕大无比的黑色巨蟒,钻进浓密的云层里躲了起来。哭道人不依呀,也摇身一变,变成一条全身雪白的长龙,追进云层里和巨蟒再斗。这一斗又是七天七夜,斗得天昏地暗,阴风惨惨。那龙鳞蟒甲像雪花纷飞,每一片都比脚盆还大!天上下起了雨,却是血雨,稀哩哗啦地下个不停,空中充满了刺鼻的血腥味!雷声不断,血雨如泼。直到九月初一,才平静下来。天上白云飘飘,阳光明媚,又是一派山青水秀的景色了。这天黄昏时分,在京城的一条繁华大街上,依然是人来人往,穿流不息,其中,有一个穿白色长袍的俊雅书生,提着一只圆形竹笼闲逛着。别人提的竹笼里,多半装的是一只跳上跳下欢叫的小鸟,他提的竹笼里,装的却是一条扁头细身的小青蛇-那小青蛇卷成一团,眼露凶光,模样狰狞。这书生白白净净,斯斯文文,迈着碎步,显得悠哉游哉。。。。。。"你们猜一猜,这书生是谁?"父亲讲到这里,冷不丁地问道。哥哥和我听得正入迷,被他这么突然一问,都愣住了。"想一想?"父亲说。我俩摇头以对。父亲微微一笑,说:"这书生就是哭道人。小青蛇即那条黑色巨蟒,也就是笑道人。"我听了仍没绕过弯来,问父亲道:"那灯笼和天桥呢?是什么?""笨蛋!"哥哥横我一眼,说,"两盏灯笼就是巨蟒的一双眼睛,天桥是它的舌头。连这都猜不到!""啊!真的?"我听了心头大骇,十分震惊。"怎么?害怕了?"父亲笑问道。"笑道人好阴险毒辣啊!"我感慨道。"是啊!好人坏人,单从外表是看不出来的。"父亲说,"所以,我们遇到事情时就要多想想,不要为表面现象所迷惑。"。。。。。。父亲无疑是一个讲故事的高手。他的一生,就是一个非同寻常的精彩故事。我曾笑着问过他:"爸爸,您的肚子里究竟装了多少个故事?您自己有没有数?""这里面一个没装。"父亲幽默地拍了拍肚皮,然后指了指脑袋说,"全在这里面。''多乎哉?不多也。''呵呵。"
有启发就赞赏一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文章很赞,分享给好友
加载下一页跟帖
大家都在看
在下毕明的其他帖文
更多好看内容
不过瘾?!打开凯迪看更多精彩内容开心一刻:刚交了个男朋友,身高一米九六,体重二百七十多斤……开心一刻:刚交了个男朋友,身高一米九六,体重二百七十多斤……社会先锋小队百家号开心一刻:孙悟空为借芭蕉扇用计钻进了铁扇公主的肚子里,且看下面的对话,悟空:“嫂嫂,我已经在你里面了。” 铁扇公主:“你快出来啊…啊…啊…。叔叔,我受不了了…悟空:“嫂嫂,我马上要出来了,你快张开嘴。”铁扇公主:“啊…”开心一刻:经理:你被开除了!员工:为什么?经理:今天市领导来视察,你穿的太不正规,严重影响了公司的声誉!员工:谁说不正规,单位统一配发的工装,裙子,丝袜,高跟鞋,我一样不差都穿上了!经理:尼玛,那是给女职工穿的… 员工反手就给他一耳巴子,看清楚,老子是女的,是女的…
开心一刻:同事前几天点痣了,说不能吃带酱油的菜,自己从家带了便当过来。我问她:你带的便当都什么好吃的。同事说:大便当饭 小便当菜 !我说:那你好好享用你的“大小便”当……开心一刻:刚交了个男朋友,身高一米九六,体重二百七十多斤。下午他陪我逛街偶遇我闺蜜,闺蜜悄悄的问我:“天呐,你不怕他压死你啊?”听完我忍不住笑了,不是笑我男友健壮,我是笑她都快奔三的人仅仅只知道压…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社会先锋小队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每天分享各种社会资讯!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原阳大米多少钱一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