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峭壁的意思是什么是崖数

教育部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
国家教育资源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成果展示网站
您所在的位置:
& 问题详情
问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
问题详情 :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郭子兴,其先曹州人。父郭公,少以日者术游定远,言祸福辄中。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郭公乃娶之,家日益饶。生三子,子兴其仲也。始生,郭公卜之吉。及长,任侠,喜宾客。会元政乱,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与壮士结纳。至正十二年春,集少年数千人,袭据濠州。太祖往从之。门者疑其谍,执以告子兴。子兴奇.太祖状貌,解缚与语,收帐下。为十夫长,数从战有功。子兴喜,其次妻小张夫人亦指目太祖曰:“此异人也。”乃妻以所抚马公女,是为孝慈高皇后。始,子兴同起事者孙德崖等四人,与子兴而五,各称元帅不相下。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元师破徐州,徐帅彭大、赵均用帅余众奔濠。德崖等以其故盗魁有名,乃共推奉之,使居己上。大有智数,子兴与相厚而薄均用。于是德崖等谮.诸均用曰:“子兴知有彭将军耳,不知有将军也。”均用怒,乘间执子兴,幽诸德崖家。太祖自他部归,大惊,急帅子兴二子诉于大。大曰:“吾在,孰敢鱼肉而翁者!”与太祖偕诣德崖家,破械出子兴,挟之归。元师围濠州,乃释故憾,共城守五阅月。围解,大、均用皆自称王,而子兴及德崖等为元帅如故。未几,大死,子早住领其众。均用专狠益甚,挟子兴攻盱眙、泗州,将害之。太祖已取滁,乃遣人说均用曰:“大王穷迫时,郭公开门延纳,德至厚也。大王不能报,反听细人言图之,自剪羽翼,失豪杰心,窃为大王不取。且其部曲犹众,杀之得无悔乎?”均用闻太祖兵甚盛,心惮之,太祖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乃将某所部万余就太祖于滁。(节选自《明史?郭子兴传》)【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归:出嫁B.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椎:宰杀C.子兴奇.太祖状貌 奇:认为……奇特D.于是德崖等谮诸均用谮:谗言【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B.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C.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D.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顶是(3分)(&&&)A.郭子兴的母亲眼瞎,但郭家日渐富裕。郭子兴是家中老二,他出生时,父亲为他占卜,卦象显示大吉。B.跟郭子兴一同起事的孙德崖等四人粗鲁而愚直,常常抢劫掠夺,郭子兴因看不起他们而面临倾轧之祸。C.徐州主将彭大、赵均用率领残余部众逃奔到濠州后,郭子兴因彭大有智谋,就和他交好而冷淡赵均用。D.赵均用曾因孙德崖的谗言而逮捕郭子兴,后来又挟持并要杀害郭子兴。郭子兴因太祖的一席话而免死。【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大曰:“吾在,孰敢鱼肉而翁者!”与太祖偕诣德崖家,破械出子兴,挟之归。(5分)(2)自剪羽翼,失豪杰心,窃为大王不取。且其部曲犹众,杀之得无悔乎?(5分)
难易度:容易&&
更新时间: 03:24:29.0
【答案】【小题1】D 【小题2】C 【小题3】D 【小题4】(1)彭大说:“有我在,谁敢残害你们的父亲!”(彭大)和太祖一起前往孙德崖家,打开枷锁救出郭子兴,护送他回来。(句意1分,“孰”“鱼肉”“而”“诣”各1分)(2)自己除掉辅佐的人,会失去豪杰之心,我以为大王不该如此。况且他的部队还很多,(你)杀了他恐怕会后悔吧。 (句意1分,“羽翼”“窃”“部曲”“得无……乎”句式各1 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字意。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D“于是德崖等谮诸均用”,“谮”如解释为“谗言”则是名词,在整个语法结构上讲不通;“德崖等”“谮”“均用”都是名词,且“德崖”“均用”是人名,再根据语境,“谮”应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进谗言”。【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考查文言实词字意,一看语法结构,二看与上下文的关联。本题可以采用第一种办法,从结构上辨析。“于是德崖等谮诸均用”,“谮”如解释为“谗言”则是名词,在整个语法结构上讲不通;“德崖等”“谮”“均用”都是名词,且“德崖”“均用”是人名,再根据语境,“谮”应活用为动词,意思是“进谗言”。A项的“邑富人有瞽女无所归”中的“归”的意思可以联系课内文言文;B项,“子兴散家资,椎牛酾酒”中的“椎”可以用语法分析法,两个名词并列且缺少谓语,其中的一个要活用,所以“椎”活用作动词,“宰杀”。C项,“子兴奇,太祖状貌”可联系课内知识进行解决。可采取代入原文法、课内回顾法、成语迁移法。可将词义代入文中,结合上下文的语境来判断对错。结合语境,理解实词含义,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要分析形旁,推求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过语法特征推断出词性,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要把对实词的解释代入到原句原文中,看是否合乎原文的语言环境。【小题2】【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四人者粗而戆日剽掠子兴意轻之四人不悦合谋倾子兴子兴以是多家居不视事太祖乘闲说曰彼日益合我益离久之必为所制兴不能从也”,这段话断句的标志有:先看人名、地名,比如“子兴”指“郭子兴”,“太祖”;“意轻”意为轻视;“家居”意为在家里,“曰”即说;借助这些内容即可断开。联系起来,这句话的意思是“这四个人粗鲁而愚直,天天抢劫掠夺,郭子兴有轻视他们的意思。这四个人不高兴,合谋倾轧郭子兴。郭子兴因此经常在家里呆着不管事。太祖乘机劝说郭子兴道:‘他们一天比一天抱得紧,我们愈来愈被疏远,时间长了一定要被他们控制。’郭子兴不听从太祖的劝说。”【考点定位】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名师点睛】对于文言断句类型的题目,不要急于答题,应当先诵读这个篇段,通过诵读,力求对全文的内容有个大体的了解,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处,遵循先易后难的原则。找虚词、察对话 、依总分 、据修辞 、对称 、反复、辨句式。抓虚词看位置:①“夫、惟、盖、凡、窃、请、敬”等发语词和表敬副词,经常放在句首;句首的语气词“其、盖、唯、盍、夫、且夫、若夫”等前面可断句,常用于句首的相对独立的叹词,如嗟夫、嗟乎、呜呼等,前后都可断句;有些常用在句首的关联词,如“苟”“纵”“是故”“于是”“向使”“然而”“无论”“至若”“是以”“继而”“纵使”“然则”等前面大多可以断句;常在句首的时间词,如“顷之”“向之”“未几”“已而”“斯须”“既而”“俄而”等,也可以帮助断句。②“乎、哉、也、矣、欤、焉”等语气词经常放在句尾;句末语气词“也、矣、耶、哉、乎、焉、兮、耳、而已”等后面可断句。③“以、于、为、而、则”等连词经常放在句中。(2)对话、引文标志: 文言文的对话、引文常常用“曰”、“云”为标志,两人对话,一般第一次对话出现人名,以后就用“曰”而省略主语。关于利用虚词断句,这里有一个口诀,或许对同学们断句会有些帮助:“曰”后冒(:),“哉”后叹(!),“夫”“盖”大都在句前。 “于”“而”一般在句中,“矣”“耳”后面画圆圈(。)“耶”“乎”经常表疑问(?),“也”“者”作用要停顿。或句(。)或逗(,)表情形,各人位置要记牢。【小题3】【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理解。D 项“郭子兴因太祖的一席话而免死”说法错,原文说“均用闻太祖兵甚盛,心惮之,太祖又使人赂其左右,子兴用是得免”,意思太祖又派人贿赂赵均用身边的亲信,郭子兴因此才能免于一死。【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名师点睛】这道题目是概括归纳文章内容。解答此类题的方法是:①抓住题干,读全读准。在阅读题目时,须读全、读准题干,切忌走马观花。所谓读全,就是对题干中的所有要求要一个不漏、原原本本地分析;所谓读准,就是要准确地把握题干所提的要求,看清是选对的还是选错的,是概括内容还是分析观点。只有对题干作全面、准确的分析理解,才能准确地答题。②放回原文,查对正误。特别是在时间、地点、官职,人物的行为、实效方面,应仔细查对原文的词句,全面理解,综合分析,两者间的差别正是把握全文的关键所在。对似是而非处,要有借题解文的意识。【小题4】【试题分析】第一句中,应先找出人名、地名,比如“大”“太祖”“德崖”“子兴”;同时要依据语法关系补充省略的成分,“(彭大)与太祖”。第二句中,也应先找出名词,比如“羽翼”“豪杰心”“大王”“部曲”,其他的内容再逐一对译。第一句中的重点,“孰”谁;“鱼肉”残害;“而”通“尔”你们的;“诣”前往。第二句中的重点,“羽翼”辅佐的人;“窃”以为;“部曲”部队;“得无……乎”恐怕……吧。【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能力层级为理解B。【技巧点拨】本题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郭子兴,他的祖先是曹州人。他的父亲郭公,年轻时依靠占卦卜筮的法术流荡在定远县,预言祸福之事总是很灵验。县城里一个富翁家有一位瞎眼的女儿嫁不出去,郭公就娶了她,家中一天比一天富裕起来。郭公生了三个儿子,郭子兴是老二。子兴刚出生,郭公占卜,大吉。等到长大之后,(子兴)把抑强扶弱当作己任,喜好结交朋友。当时正遇上元朝末年政治混乱,郭子兴分散家财,宰牛滤酒,和壮士结交。元末至正十二年(1352)春天,郭子兴聚集数千名青年,袭击并占领了濠州。明太祖(朱元璋)前去投靠郭子兴。守门人怀疑他(朱元璋)是间谍,逮捕了他并告知郭子兴。郭子兴认为太祖的长相奇特,为他松绑并同他讲话,收他为部下。(朱元璋)被任命为十夫长,屡次跟随作战立下功劳。郭子兴很喜欢,他的次妻小张夫人也手指并且眼看着太祖说:“这是个不寻常的人。”就把她所抚养的马公的女儿嫁给太祖为妻,这就是孝慈高皇后。起初,跟郭子兴一同起事的孙德崖等四人,和郭子兴共五家,各自称元帅,地位不相上下。这四个人粗鲁而愚直,天天抢劫掠夺,郭子兴有轻视他们的意思。这四个人不高兴,合谋倾轧郭子兴。郭子兴因此经常在家里呆着不管事。太祖乘机劝说郭子兴道:“他们一天比一天抱得紧,我们愈来愈被疏远,时间长了一定要被他们控制。”郭子兴不听从太祖的劝说。元军攻破徐州,徐州的主将彭大、赵均用率领残余部众逃奔到濠州。孙德崖等人因为他们原来是有名的强盗首领,就一起推崇他们,让他们的地位在自己之上。彭大有智谋,郭子兴和他交好而冷淡了赵均用。于是孙德崖等人在赵均用面前进谗言,说:“郭子兴只知道有彭将军,不知道有你这个将军啊!”赵均用大怒,找了个机会逮捕了郭子兴,关押在孙德崖的家里。太祖从别处部队回来,大吃一惊,急忙带领郭子兴的两个儿子上诉到彭大那儿。彭大说:“有我在,哪个敢残害你们的父亲?”(彭大)和太祖一起前往孙德崖家,打开枷锁救出郭子兴,护送他回来。元军围攻濠州,他们之间就消除旧怨,一起在城中坚守五个月。解围后,彭大、赵均用都各自称王,郭子兴和孙德崖等人还同原来一样称元帅。没有多久,彭大死了,其子彭早住率领彭大的部众。赵均用愈来愈专横狠毒,挟持郭子兴攻打盱眙、泗州,并要杀害他。太祖已攻下滁州,就派人劝赵均用,说:“大王走投无路时,郭公(子兴)开门接纳你们,恩德是非常深厚的。大王没有报答,反而听信小人的话要谋害他,自己除掉辅佐的人,会失去豪杰之心,我以为大王不该如此。况且他的部队还很多,(你)杀了他能不后悔吗?”赵均用闻知太祖的兵力很强,心里害怕他,太祖又派人贿赂赵均用身边的亲信,郭子兴因此才能免于一死,于是率领自己所统辖的一万多人前往滁州依靠太祖。
辅助微视频
为您推荐第二教育网微课堂相关视频。
讲师:孙老师
讲师:刘老师
讲师:朱杰
热门知识点搜索
问答名人榜
采纳率最高
qwertyu121
采纳数:20
qwertyu121
开心就好啊啊
采纳数:14
开心就好啊啊
yuyimin001
yuyimin001
asdxcfbgnhj
asdxcfbgnhj
回答数:77
wujiajun150
回答数:63
wujiajun150
yuyimin001
回答数:48
yuyimin001
回答数:25
回答数:22
qwertyu121
回答数:20
qwertyu121
回答数:12
回答数:11
竹溪县肖友铭
竹溪县肖友铭
向帮助了您的知道网友说句感谢的话吧!
提问期内,追加悬赏一次,可延长问题的有效期3天。悬赏越高,会吸引到越多的关注。
追加悬赏:&这被称为“死亡之崖”,数千人因风景太美跳崖自杀,真奇葩!这被称为“死亡之崖”,数千人因风景太美跳崖自杀,真奇葩!天使爱天秤百家号在英国英吉利海峡旁边有个悬崖,称为白崖,每年吸引了不少人前来,但是近千人在此自杀,因此有死亡之崖的称呼。在这里,你能看到美景,但是极其危险,跳下去,只需6秒,便葬身汪洋之中,必死无疑、至于这里为什么造成许多人自杀,还是一个没解开的谜底,因此有个心理学家就说了是因为绝美的风景,沉醉其中,想要跳崖投入大海怀抱正因为美丽的风景,就有了幻觉,至于是真是假,这要看你们相不相信了,对此你们怎么看,欢迎评论~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天使爱天秤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生活中的那些事,流连忘返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奥滑雪爱好者死里逃生 距悬崖数厘米奇迹获救(图)_综合体育_NIKE新浪竞技风暴_新浪网
奥滑雪爱好者死里逃生 距悬崖数厘米奇迹获救(图)
库尔特等待救援,箭头指向就是平躺着的他
  本报综合报道 31岁的奥地利滑雪爱好者库尔特?韦尔登真当命大!在奥地利克恩滕州滑雪时偏离滑道,距离悬崖仅数厘米,他停住了滑雪板,一个小时后惊险获救,奇迹般地从死亡边缘折回。
  库尔特选择的是奥地利著名的Moelltal冰川滑雪场,那里除了长达56公里的滑雪道,还有个滑雪板娱乐公园。国际滑雪运动团队都非常喜欢这个滑雪场,他们经常在那里为重大滑雪比赛作准备。库尔特是滑雪痴迷者,这个冬季他当然不会放弃多年的爱好。
  冰川滑雪场最高点的海拔达2987米。库尔特从高处滑下的时候,并不知道自己会面临一生中最危险的时刻――当时他已偏离了正常的滑雪道,在雪地里滑出一条并不规整的轨迹。也许是意识到了什么,库尔特在最后时刻发现了前方竟是乱石悬崖!
  库尔特用尽一切力气减速,终于在距死亡只有数厘米之远的地方停住了滑雪板。然后,他想办法挖掉了身边的雪,身体平躺,寄希望于获救前滑雪板不会打滑、上面的雪不要滑下来。随后赶来的营救人员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来确保那一地区不会发生雪崩,最终用直升机将库尔特救起。一位营救人员称:“我们担心悬崖边的雪会掉下来,从而使滑雪者坠入悬崖。我们终于成功地将他带往安全地带,除了受到惊吓,他的身体状况良好。”
  滑雪是一项很有魅力但充满危险的运动,很多人并不像库尔特这样幸运。去年,英国医生罗伯特?布鲁斯在法国阿尔卑斯瓦勒迪泽尔滑雪时坠入悬崖身亡,他在一个禁止滑雪的地区撞上了一块岩石,跌落79米后身亡。
更多关于&&的新闻
<FONT COLOR=#8f-12-21 04:46
<FONT COLOR=#8f-12-20 21:55
<FONT COLOR=#8f-12-20 19:34
<FONT COLOR=#8f-12-20 18:26
<FONT COLOR=#8f-12-20 18:21最“诡异”的悬崖,因为太美数千人跳崖自杀,已成未解之谜最“诡异”的悬崖,因为太美数千人跳崖自杀,已成未解之谜娅娅河筱大师百家号在英国的英吉利海峡旁边有一个神秘的悬崖——白崖。因为风景太美,许多人来到这后想为他“献出”灵魂而自杀。至今已经有一千多人在这里自杀,因此它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死亡之崖”。说这里风景如画一点都不为过,海美、崖美、天空也一尘不染,悬崖的侧面全身纯白色。之所以说他“诡异”,是因为每个在这里自杀的人。之前都是快快乐乐来这旅游,也完全没有自杀倾向的人,却莫名其妙的把命丢在了这里。从悬崖掉到海里只需要6秒钟,但是从这跳下去的人无一生还。有一个美国的教授和妻子来这里旅游,在回去的途中教授发现妻子不见了。原来他的妻子乘火车返回,并从崖上跳了下去。而教授的妻子在旅游期间非常的开心,而之前也没有自杀倾向,生活中也没有什么烦心事。难道这崖真的有什么特殊的“魔力”吸引人吗?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娅娅河筱大师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一个喜欢旅行的人,游走中国和世界各地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为了更好了解崖州文化特此开了此贴,向各位同仁求教,谢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先贴上有关海南的一些史记为引---      海南岛的历史课追溯到旧石器时代晚期至新石器时代早期。由于海南岛曾于大陆相连,所以海南岛存有相当一部分的人类早期重要的遗产。这些遗产对于研究中国古文明乃至世界,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海南岛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为三亚市落笔洞古人类文化遗址,迄今已有一万年左右的历史。新时期时代的遗址主要有陵水的石贡遗址、大港遗址、东方市的付龙园遗址和文昌市凤鸣村遗址等。在以上遗址发现了大量的石器和陶瓷残片,为研究海南岛石器时代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海南岛的居民在距今3000年前,因自然条件变化, 陆续迁移到平原、台地、河岸和海湾地带生活,从事原始农业、手工业、狩猎、捕鱼和采集等活动,开创了海南岛历史的文明。秦末汉出原始社会开始瓦解,先从岛北部、西北部开始,逐渐向东部、南部沿海及内地山区推移,延续的时间很长,五指山少数民族地区在清末民初还保留着原始社会的残余。  
根据最新考古材料,最迟在1万年前,海南岛就开始了人类的活动。先秦至西汉时期,海南岛上分布着古百越人的一支--骆越。根据考古学、语言学、民族学、历史地理学等学科的分析证明,骆越人即是黎族的先民。汉武帝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在海南岛设珠崖和儋耳2郡及潭都、苟中、九龙、至来等16县后,汉族移民逐渐增多。部分黎族先民开始与南迁的汉族接触,掌握了先进的铁制工具和农耕技术,社会生产力得到发展,开始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公元1世纪中叶,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抚定珠崖,在海南建立城廓市井,封建统治渐趋巩固,后世遂有“伏波将军开琼”之说。  
6世纪末,南方俚僚首领冼夫人以所统辖的地方(包括海南岛)归附隋朝,后来隋朝在岛上设置珠崖、儋耳、临振3郡,下辖感恩等10县。汉族移民不断增加,海南与中原地区关系更为密切,促进了黎族社会的发展和封建因素的迅速增长。唐朝与东南亚、南亚和西亚贸易往来日益频繁,位于海上交通要冲的海南岛得到进一步开发。唐在海南岛设置琼、崖、儋、振、万安等5州,辖22县,奠定了海南岛州县建置的基础。公元748年,唐鉴真高僧东渡日本,遇风漂流到振州(今三亚市),看到当地已经是“一年养蚕八次,收稻两次,十月种田,正月收粟”。当时黎族地区出产的高良姜、五色藤、盘斑布、金、糖、香料、益智子等土特产不少作为“贡品”或商品输入中原地区。唐朝末年史籍出现黎族专有族称—“黎”。  
五代以后,中原战乱频仍,大批汉人南迁,岛上汉族数量进一步增加,经济文化进一步发展。黎族地区经济开发也出现了新局面。杂居或邻近汉族的地区已懂得耕耨灌溉,种植水稻、苎麻用来与汉族互市。黎族地区出产的红白藤、香料、棉花(吉贝)、珍木和黎锦、黎单、黎幕等精美的手工艺品行销内地,深受人们的喜爱。宋末元初,杰出的女纺织家黄道婆年轻时逃居崖州,曾在崖州留居多年。黄道婆向黎族妇女学习棉纺织技术,回故乡乌泥泾(海华泾镇)后,在黎族传统纺织工艺基础上加以改进,创造出一套先进的棉纺织工具和技术,为我国棉纺织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宋元时期,信奉伊斯兰教的“番民”从越南占城(今越南南部平定省一带)迁入。据明万历《琼州府志》卷3记载,宋元年间因战乱,越南占城人驾船迁来海南岛,散居在海岸一带,这些村落称为番村、番浦。居民多蒲、方三姓,不吃猪肉,不供祖先,共设教堂,念经礼拜。《古今图书集成》和《崖州志》等也有类似的记载。来自越南的“番民”在与其他民族融合的基础上到明清时期发展成为回族。     
明清时期,封建经济在黎族社会中已占据统治地位,大部分黎族地区的生产力与当地汉族相近,在毗邻的汉族地区出现了许多著名墟场,如调南市、兰洋市、南丰市和岭门市等。山区黎族的土特产通过集市和入山收购的汉商流往名地,黎族换回的铁质生产工具和生活资料也日益增多。黎汉两族人民经济上相互联系、文化上相互交流和通婚联姻,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合。在崖州一些开发较迟的地区,当地黎族已常“往来城市之间,有无相易,言语相通,间有读书识字者。”至于文昌、澄迈、会同(今琼海市)等开发比较早的地方,到了清代中叶黎族已基本融入汉族,一些地方出现了“无黎”之说(如“文昌无黎”)。也有一部分汉族,“因近黎土,谙晓黎俗”,“利其山水田地,创为村峒,落土耕田”,逐渐同化于黎族之中。  
明中后期,苗族作为军队从广西入居海南岛。据《崖州志》记载,“又有一种曰苗黎,凡数百家。……盖前明时,剿平罗活、抱由二峒,建乐定营,调广西苗兵防守,号为药弩手。后营汛废,子孙散居山谷,仍以苗名。”上述史实表明,苗兵是被强制征调,定居海南岛的。除了当兵来海南外,还有相当数量的苗族是不堪阶级压迫和民族压迫,飘洋过海,来海南岛谋生的。  
历史上,黎、苗、回、汉等各族人民进行了无数次的反帝反封建斗争。明朝爆发了符南蛇领导的大规模反抗封建压迫的黎族人民起义。清朝自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势力入侵海南岛。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崖州黎族进行了长达三年多反对外来教会的斗争。辛亥革命失败后,海南各地组织民军,与袁世凯的爪牙和封建军阀展开激烈的斗争。1926年成立了中共琼崖地方组织。从此琼崖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组建革命武装,坚持艰苦卓绝的孤岛奋战,为中国革命和琼崖人民的解放,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母瑞山根据地,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对敌斗争,保存了革命火种。抗日战争时期,在反对日本侵略者“蚕食”、“扫荡”的同时,多次击退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逆流,并在白沙黎、苗族人民起义后创建了白沙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琼崖纵队多次打退国民党军队疯狂进攻,坚守琼岛斗争,不断扩大战果,配合和接应人民解放军渡海作战,迎来海南岛的最后解放。  
随着海南岛的开发建设,民族成份迅速增加。据第五次人口普查资料,除黎、苗、回、汉等4个世居民族外,还在蒙古、藏、维吾尔、壮、布依、朝鲜、满、侗、瑶、白、土家、哈尼、哈萨克、傣、僳僳、佤、畲、高山、水、纳西、土、达斡尔、仫佬、羌、布朗、撒拉、毛南、仡佬、锡伯、塔吉克、俄罗斯、京、塔塔尔、赫哲等38个少数民族。     
求各位同仁贴上一些崖州文化的有关史料,学习一下,谢谢!
浅谈崖州民歌的简史和鉴赏         作者:吴南杰         
崖州民歌历史流长,是崖州人民喜闻乐见爱好的民谣。据黄流镇有关的学者研究探索,据(清)张、邢、赴、《崖州志古迹》记载:乐罗废县,在城西八十里,即今乐罗镇化驿,据推考疑为汉时十六县之一,但隋后已无此县名。说明此县当时已迁往今崖城镇即古“崖州”城。营割范围其广,包括崖城、三亚、藤桥和乐东县沿海一带广阔地区。可见早在汉未2000多年前崖州西六里,确是冲育里、黎伏里、望楼里、乐罗里、黄流里、佛罗里。即今乐东县九所、黄流、利国、佛罗等乡镇,在远古就有民谣传唱,向周围地区传播,带闽方言特色,是用海南客语咏唱的一种民谣。  
据查考,这种民谣不但远古在崖州大地上广泛流传,邻近县镇也受影响。民谣的对答陪唱喜闻乐见,通称《崖州民歌》。它也受唐朝时一些南徒的文化人员影响。乐罗镇当时确设一县,据搜集出版的书封歌,作者大部分都是乐罗人,所以说乐罗镇当时是崖州民歌的摇篮。  
随着历史的发展、时代的变迁、社会的政治、生产劳动、民情民风、地方特色等情况的熏陶,当时民歌的题材极广泛,民歌曲体、旋律、音调都进入语言学、艺术学和美学的范畴,其内容丰富,政治、历史、地理、风光风情、生活恋爱,社会、家庭、神话传说、人间天上无所无包。调式有大调、小调、抒情和柔情哼唱,变化多样。有节奏强烈的号子,流韵通达的哼小调,靡丽凄清的嗟叹调,悠扬奔放的拉大调和男女风流对唱的轻柔细婉的句式等,调式多样。歌有长歌(书封歌),和即命短歌对唱等。每首歌有四句,每句七字,一、二、四句尾句押韵,格律严谨,如绝句诗,例“心想与妹得相会,好借得明月光辉;猿愿山里果熟早,蜂愿花红开满园。”“谁知妹情深与浅,一样生人百样心;把米难喂生心鸟,看镜难留镜里形。”借事物抒情,意情深切,客观现实,语言精炼逼真,贯串着意情画美的色彩,引人入胜。至宋朝,民间艺人在长歌中又经过艺术推敲,为了加深语言的表达度,又把一些句式变为三七句式,有如长词:例“山青青,鸟结群飞山难禁,水绿绿,鱼相引游水恶拦。猿辽蕉,园里果熟任猿摘,蜂贯串,枝上花不奈蜂何。低低坡,坡到这低都不水,高高岭,岭到这高都出泉。一行路,看不尽,树木逢春又鲜畅,人貌乜方留不久,良缘知的时配合,诗书到何日交盘。”句子连叠,语言流畅,情景交融,扣动人心。崖州民歌不但明确叙事,还有明喻暗喻,借景抒情,托物论志,比喻夸张确有感召力,使听者心旷神怡,如临其境,产生共鸣。  
2003年,乐东黄流镇被评为艺术之乡。日黄流崖州民歌队,参加省委宣传部文化广电出版体育厅主办的三月三……暨《崖州民歌》丛书发行仪式文艺晚会,首次在省演出,歌词联唱节目演出时,那婉柔的歌调悠悠扬扬,有的势如龙腾虎跃,有的低靡幽香,使观众如沐春风,如饮甘泉得乐入迷赞不绝口,振臂高呼,确有博动人心的魄力。  
崖州民歌,在崖州到处随时都可以听到人们的哼唱,崖州人民为了抒发自己的感情,追求新的生活,找寻愉乐,消闷解愁,进而奋发向上,传递信息,歌颂好人好事等人类学的各方面美德,好荣抛耻构建和谐社会,提倡文明新风而吟唱的道德精神。现在黄流的学者邢福壮先生又在原出版的基础上,广泛动员文人墨客协作,更全面地发掘搜集,已从各作者创作的各种民歌中归纳出六大部分的内容出版。凡出版的民歌都上送国务院,国家图书馆和文物馆收藏,为崖州民歌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日国务院批示把《崖州民歌》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余产进行保护。并同时提出了具体保护的十六字宗旨“保护为主、抢救第一、传承发展、合理利用”。国家的关爱,这是崖州人民的荣幸和光荣。我们有责任弘扬南国文化余产,把它发扬光大流长,使这朵瑰丽的红花开得更加灿漫环球香芳。
崖州民歌探索    作者:杨老师2008
发表日期: 9:42:31         (1)崖州民歌起源     崖州民歌起源于古崖州(三亚、乐东一带),自古以来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本流传至今,这种乡音土韵是当地群众所喜闻乐见。崖州民歌是用本地方言咏唱,格律异常严谨且自成一体,是俗化的七言律诗。在押韵方面,要求一、二、四句押韵,比律诗更严格。     崖州民歌相传兴起于宋代,由律诗演变过来,起初只是文人墨客之间为了表达感情而吟唱,慢慢传入民间在劳动人民中自由吟唱。 崖州民歌曲调绵长悠扬,歌者眉飞色舞、神采飞扬,听者点头称许、击节叫好,那空气中弥漫的浓烈热情,瞬间感染了在场的所有人。      《崖州志》上没有明确记载崖州民歌的来源出处,但是从目前所搜集的崖州民歌年代推断,民歌相传兴起于宋代,繁盛于清朝后期。民歌由格式为4句28个字的四行绝句演变过来,起初只是文人墨客之间为了表达感情而吟唱,慢慢传入民间在劳动人民中自由吟唱。     随着时代的发展,“三七句”、“长藤句”等演唱形式打破了崖州民歌原来28字的框架结构,慢慢发展为30-40字不等。民歌演唱的场合不限,田间地头、屋前院后都能尽情放歌。民歌内容题材丰富,吟咏生产劳动、歌唱爱情婚姻、反映社会生活、表现乡风民俗、讲述古老传说等等。     民歌表演形式分为对唱和独唱两种。独唱多为歌手照着现有歌词演唱,对唱多为一男一女两位歌手进行。对唱中,歌词全靠即兴发挥、信手拈来,唱遍人间的悲欢离合。    (2)崖州民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日,三亚市文体局、三亚崖州民歌协会申报,经国家文化部报送国务院批准,崖州民歌于2006年5月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海南岛西南部地区传诵千百年的崖州民歌,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消息传出后,乐东大地沸腾了!日和24日晚上,民间歌手们先后聚集在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城抱由和黄流镇上,引吭高歌,欢天喜地地庆祝了一番。    (3)非物质文化指什么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区别于物质文化的遗产,它是活的遗产,更注重的是技能、技术、知识的承传,是活的财富,一切以人为主线。     根据《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人类的创造力。”     《公约》对此定义作了具体的说明,指出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五个方面: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    (4)崖州民歌的分类     通常分为:1、大潮歌,一般指成本歌,如梁生、张生、黄盖等;2、恋情歌,包括恋爱歌和同年公母歌;3、摇侬歌;4、童谣,如月子亮亮,人种姜,种姜不忆芽,人种茶,……    民歌的演唱形式         民歌表演形式主要分为对唱和独唱两种。独唱多为歌手照着现有歌词演唱,对唱多为一男一女两位歌手进行。对唱中,歌词全靠即兴发挥、信手拈来,唱遍人间的悲欢离合。但也出现过舞台上的小组唱和合唱,多用于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造声势。     还有一种就是不拉腔,直接将大本民歌词或恋爱歌词说出来,教育子女,回答问题等。很多情况下,主要是农村青年逛号时用,叫作比四句。    (5)民歌的韵律     崖州民歌是用崖州方言演唱的,主要是乐东县沿海的九所、利国、黄流、佛罗一带,还有三亚市的崖城等地。虽然都是讲崖州方言,但个别字音又有所不同。  崖州民歌一般是四句,每句七个字,与古诗中的绝句相同。长民歌也和古诗中的乐府诗相。   1、崖州民歌的押韵。崖州民歌的押韵比律诗还严格,律诗一般是一、三句不论,二、四句押韵;而崖州民歌必须一、二、四句押韵,第三句可以不论。     绝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这里仅是还、山二字押韵。我们再看看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传千载,花开千年不崩败;       适逢盛世重艺术,艺术花园春风来。     这里载、败、来都押韵,当然是崖州方言音押韵,而且字音有高低不同。如果套用拼音字母,用ai韵,载为四声,败为第一声,而来则为第二声。  如果有四句以上的长民歌,上第四句与下第一句的韵转换也有个规律,一般是将第三句转为下第一句,这样就韵串下去。也可以用第四句变音,或另起新句。     看看《百怨歌》中的一段就可以清楚了:     割去五脏我心痛,不料得的难当样;     以钱买得命不死,官愿以钱去买娘。     以钱买得命不死,免妹幼年归阴司;     阴阳隔别面难见,眼汁流不端四时。     阴阳隔别面难见,悲哀泪哭写封诗;     阳官寄给妹阴府,因乜屈贤妹幼年。     阳官寄给妹阴府,零丁影形泪吊珠;     不安妹命生当短,去阴府无句推辞。         崖州民歌同样有平仄,与律诗类似,不然唱不顺。  2、崖州民歌的比喻:崖州民歌的比喻生动、贴切、有趣,且以物喻人,情真意切。大家从上面举的辞情歌1可知。如“粗线恶能过花针”,比喻难办;“果熟过时候咧猿”,比喻迟了;“剔铁勿从自针上”,比喻不该、没有效果。这就需要作者或对歌者注意观察和学习,学习民歌语言。   3、崖州民歌的用典。崖州民歌多采用典故,这和律诗是相同的,特别是对唱,比古比今,有时要互相考较。如忠花妗、学广伯对唱土歌中,就多次用典。如“月中丹桂兄勿思”、“兄作吴刚举仙斧,思攀嫦娥丹桂园。”就用到嫦娥、吴刚砍桂树的典。  4、崖州民歌也讲究对仗,不过不是每支歌都使用,在这方面崖州民歌比律诗灵活得多。如下列民歌中就多次出现对仗:        寄阴间妻土歌1        作封泪文寄陈氏,笔下珠流口叫妻;    谁料妻归阴当快,琴断线弹人凄矣。    谁料妻归阴当快,横祸飞来自天外;    安得偕老配百世,陪伴白头共唱和。    安得偕老配百世,谁料突然间失妻;    乜人穿疏引诱你,拾起辞阳相分离。    乜人穿疏引诱你,不句语言下给夫;    或是阎君薄勾错,了才断阳间路途。  
  张跃虎:《珠崖田野上的华夏魂》序           元封元(前110)年在海南始置儋耳、珠崖郡,后世文人乃以“珠崖”指称宝岛,嗣后又把它移作岛南崖州的代名。       康熙三十三(1694)年,时任知州的辽东人李如柏曾这样描述该州的地理位置:“珠崖僻于岛末……处南服尽境;鲸波再涉,过此并无一城。”它离“帝京”远到“鸟飞犹需半年程”,故又有州官称之为“绝域危疆”或“天涯海角”。而流放者则悚然叫它“鬼门关”。       然而,就在这片山封海锁、地老天荒的瘠土上,竟蔚起一块特异的人文绿洲。它依托中国最南端的田野,摇曳着椰风海韵;用与众不同的方式、姿态与声音,讲述着边地炎方一个瑰丽的人文传奇。      每种地域文化,都由于因袭、承载着特定的历史传统与乡风民俗而风神独具;珠崖亦然。       作为华夏文化的一个“亚种”,它像顽强的蒲公英随着一代又一代移民飘到这里,落地生根、发芽繁衍。又有两种“异类同型”的封建士大夫源源不断为之输送养料、增强活力、拓展地盘,并使它始终遵循着中原主体文明的仪轨。       当地原住民乃两千年前就已以织技高超著称的黎族先民。最早到此的汉人应是戍边的军士与逐利的客商。接着,成批垦殖者寻梦而至;灾民与流寓也不时混杂其间。因来自不同地域,故“俗殊言语杂侏离”(钟芳诗),但以迁徙较晚而被称为“客”的闽南人最多。       这些人秉持移民特有的坚忍顽强、勤劳俭朴、桀骜不驯与开拓精神;拥有比较先进的生产工具与稻作技术;也不同程度地携着汉文化的两样重要的标识:方块字与儒教之魂。       使这两样标识得以不断发扬光大的士大夫,一是朝廷命官,二为谪臣逐客。前者大权在握,后者带罪在身,故云“异类”;但心灵都钤印着儒士纹章与封建标记,故曰“同型”。他们以反向身份而在这里一道传播中原文化,可谓政治“殊途”,教化“同归”。       我根据相关史料做过统计,从唐初至清末,被派到天涯施政“牧”民且有案可稽的文官(武将除外)有741人。他们大都是通过科考遴选的俊彦。其中,清代崖州知州就有进士11名;地位仅次于知州的、专事文教的学正一职,也多由举人、拔贡担纲。       而谪宦则更是士林精英。宋代贬崖者就有4位宰相级人物:卢多逊、丁谓、赵鼎、胡铨。他们既为权倾一时的政治家,又属学富五车的文化人。其中影响最大的胡铨居崖更达8年之久,“日以训传经书为事”(见《崖州志》),还接受黎族首领之请,亲入黎山办学育人。       “声教所被,无远弗届”;致使“化外蛮荒”,渐成“滨海邹鲁”。宋宝祐四(1256)年,临川(今三亚市区)人陈国华始登进士榜;明正德三(1508)年考中进士并做过户部侍郎的高山所(今属崖城)人钟芳更是著作等身,与邱浚南北交辉,被誉为“岭南巨儒”。       作为珠崖地域文化的标志性人物,钟芳的出现意味着对天涯的文明再造已取得了丰硕成果。清代虽未能产生像他那样杰出的地方才俊,但庠序更多、学子更众;“民习熙风,士守礼教”;崇儒尊孔的“教化”更为广泛深入、浸染人心。         作者:qingxiu 回复日期: 21:48:44  回复
       坐落于“岛末”山海之间的这片人文绿洲,至此基本定型。与其他地方相比,我认为它有如下几个较为突出的特征——       一曰久远、古雅。由于地处边荒且四面环海,中原的战乱与纷争少有波及,使部分精神“化石”得以保存。如北方早就消失的某些礼俗、语言,在珠崖乡间尚在流传,让我们还能窥见往古黄河文化的吉光片羽。崖州民歌的格调与音律,似仍晃动着唐代竹枝词的倩影。       二曰丰富、多元。琼南除汉族外,还聚居着黎族(包括哈、杞、润、赛、美孚五个语群)、苗族、回族与疍民;而汉族还分为客语、军语、迈语、儋语、粤语、客家语、哥隆语等多个方言群落。不同的民族与族群和谐共存,使此地的人文景观特别多采多姿。       三曰旷荡、兼容。这一点,恰似山与海特具的基本品性。虽然“俗殊语异”,但人们能以空阔、豁达的胸怀包容对方,共存互补;也善纳“他山之石”,绝不“排外”。崖人就曾设“五贤祠”祀奉逐臣李德裕、赵鼎、胡铨、王仕熙与“名宦”王倬;而他们都是外地贤人。       因琼岛“孤悬海外”,而“珠崖僻于岛末”;在舟车难行、羁旅多艰的往昔不便与外界广泛接触交流,其文化曾有封闭、保守的一面。但随着时代变更、处处通途,人们正不断革故鼎新、与时俱进。而古雅、多元与兼容,也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展现出更迷人的风采。      钟芳七律《万仞泉》云:“华夏封疆分徼外,斗牛光焰直天中。”远在“徼外”的珠崖,也是“华夏”的“封疆”。其文化灵光,直射牛斗;其山海神韵,长丽天涯!       曾有高层领导向我询问海南地方文化之品貌特征,而这正是人们普遍关注的话题。本篇序文,算是简要的回答。但它仅开启了一道门缝。欲进门并深入其堂奥,还请您认真读完我这部书。      是为序。      张跃虎简介             张跃虎,别名林寂。男;汉族。海南乐东人。出版专业编审(正高)职称。少年母丧父病,衣食艰难;乃发愤攻书,吟诗自娱。1964年由初中考上师范;次年作文挨批而下黎寨参与“四清”,顺此学会黎语并开始采风。“文革”十载摧残,矢志不移。1972年起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作品,涵盖新诗、古体诗、散文诗、对联、歌词、民谣、传说、散文、报告文学、小说、评论及歌舞剧等十几种体裁。旁及民间文学、民俗学、人类学与社会学探究,刊出不乏真知灼见之文论多篇;有两篇分别于年入选全国学术年会。出版黎歌汉译集《五指山风》、散文集《月亮雨》;前者获广东鲁迅文艺奖、全国民间文学作品二等奖。担当主要责编的大型文献图书《新中国大博览》被评为全国优秀畅销书,获广东第三届优秀图书一等奖。做过农民、教师、歌舞团创作员、文化局干部、文联秘书、党报副刊编辑及记者、杂志编辑部主任、出版社文艺室主任。业余爱好美术、书法、篆刻、音乐。兼具诗人之浪漫热诚、学者之严谨博识。善唱民谣,会吹洞箫。慎独自律,淡泊低调。多思勤读,时有禅悟;补天遗石,自谴江湖。           这部颇具拓荒意义与收藏价值的原创长篇专著,是在跨越40年田野调研丰厚积累的基础上,以中华文明为背景,参照广府文化特点而耗8年心血熬成的学术精品。作者从外省审察其家乡,看得更全面透彻;材料丰富生动,论点尤具创意
  对乡土文化民歌探索发掘的感言    乐东县黄流镇
吴南杰         
人生盛世精神爽,国泰民安幸福长。祖国繁荣富强,人民到处讴歌贞观盛世尧天舜日。海南乡土文化研究会,几年来,广泛地号召各地骚人墨客发抒所爱,歌唱祖国美丽河山,发掘乡土文化,为弘扬国粹作出了应有的贡献,这是可喜可嘉的。    
我们都知道,海南各地区都有源远流长的文化历史,应探索发掘,弘扬南国文化的精神面貌。然而,各地区的民歌文化遗产,的确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不可忽视。如崖州民歌是人民喜闻乐见爱好的民谣。早在2000多年前,民歌起源于乐罗化泽,广泛流传于崖州沿海各地区和附近各县,后简称《崖州民歌》。它带闽语方言特色,是用海南客话咏唱的一种民谣。    
随着历史的发展变迁,内容丰富,政治、历史、地理、风光风情、社会、家庭、故事、传说、人间天上无所不包。语言、曲体、旋律、音调都进入语言学、艺术学和美学的范畴。调色变化多样,充分地体现了它独特的艺术性。    
日国务院批示把《崖州民歌》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余产进行保护,同时提出了保护的十六字宗旨,国家的关爱,这是崖州人民的荣幸和光荣。我们务必继往开来进行探索发掘使之弘扬光大。    
《崖州民歌》有“大朝歌”、“书封歌”、“对唱”等各种歌谣。在各历史阶段歌唱社会现实,祖国山河、人生情操、风土、婚姻、恋爱、道德、伦理等现实而抒发出来的歌谣。它语言浅出深入,景情交织,寄意深远,耐人寻味。能激发人们向上追求,敢于攀登拼搏,很有吸引力和号召力。 例如《摇侬歌》:“摇侬咧,摇侬大来学好样,侬见好样侬慢学,切勿跟人坏路行。摇侬咧,摇侬大来读诗书,侬读诗书知道理,快大快高争功名。”从小就对孩子进行道德伦礼教育,希望孩子健康成长,寄托着美好的希望。    
又如,民间歌手孙恢尧先生的长篇《抗日救国歌》,书中有例:“各位同胞听我告,听我告明国难歌;日本攻打东三省,纵是铁人都断肠。”“……杀死同胞多无数……身尸堆如高山岭,鲜血流成深江河。”“大国怎受小国苦,口都不提心早孤;各位欠知抚心思,谁肯作人亡国奴。各位同胞赶快起,救国是如救担机;团结一致杀倭鬼,召伴起行不可迟。”“……不让敌人占我国,同心起来报此仇。”“追还血债要奋斗,不奋斗没有出路;同仇敌忾杀日寇,收复我神圣领土。”“……齐建设,堂堂中华大强国,屹立在,全世界民族之林。”它充分揭露日寇的残忍、凶暴、奸淫,从政治、经济等多方面揭露日寇的假“大东亚共荣”凶暴侵略杀残的真面目。号召人民爱国保家,反抗侵略把日寇赶出国土的决心。歌谣在附近县市到处传唱,激励人们起来抗日救国,有强烈的号召力,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又如情歌,有例:“住在西厢下看月,一心想娘室技花;救得机关有通透,好拆江南一枝梅。”“雪中没有人送炭,伤心看黄叶残花;琴不知音弹作乜,候知音人琴才弹。”又如“恋爱立誓歌”从三七句中节省:例“男唱:……慕青云路拆丹桂,……蒙小姐,诺声应承不肯醉。同这吓,男如负心肉折散,趋这次,女若违义骨分离。立誓章,为表记,求叩夫妻同偕老,良缘结交到头尾,鸾凤相引千秋日,鸳鸯并翅久长年。女唱:……天使交,花园相通近绣阁,人凑巧,书馆隔墙作舍邻。……男知丢,难走脱凶是恶煞,女若吝,恶走闪毒蛇野神。求天地,多保佑,百年偶丝得长久,万代子孙永昌盛,父乐母欢结鸾凤,夫唱妻随共枕眠。”歌词句子优美,情感透切,对应得体,充分体现了文学艺术的色彩万古流传。至于贺歌,内容更充实,赞颂全面,例:“八十寿诞恰来贺,亲戚谊明皆欢歌;世盛载酒献祥瑞,福禄来临翁寿长。”“今日寿诞福东海,愿君乐矣寿南山;福禄寿嗣从天降,老骥奋蹄永向前。”使人听了爽快。    
崖州人民古往今来,每逢喜事,有些人家总要请歌手到家贺唱,意在风光。村邻乡里知道奔走相告,歌手对唱语言优美,曲调清悠,扣动人心,来人拥挤,场面益彩,热闹非凡,大家都舍不得离开。国家形势大好,社会和谐,海南的发展变化动人,为了把海南变为诗歌岛,促进科学文化的发展构建和谐社会,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民歌也应百花齐放共荣,我们海南各地区的民歌也各有风格特色,别看它是人民的口头创作,的确内容广泛,接近生活,又能客观地反映生活,艺术构思精堪,气势磅博,景情得体,明喻、暗喻都适到好处,歌词承上启下转合自然,又有诗词的韵律格调,唱起来流畅动听,它的确是文学艺术重要的组成部分。海南乡土文化研究会的宗旨是正确的。为了紧跟发展的形势,讲科学观、发展科学观,我们务必更全面地深入研究,发掘乡土文化遗产,让乡土文化流芳千年,为把我们海南变为诗歌之岛,为建设海南国际旅游岛作出应有的贡献。
乐东乐罗古村:古崖州文化的昌盛之地南海网 http://www.hinews.cn 时间: 15:45 来源:海南日报 作者: 移动用户订购海南手机报,请拨打10086,早报+晚报,每天1角钱。详询     
乐罗是古崖州文化发祥地之一,自明清以来文化教育事业日趋昌盛,清咸丰六年乐罗人就在德化驿旧址上建起了德化书院,光绪三十四年又改为育乐学堂。乐罗又是崖县民间文化璀璨、民间艺人最为集中的地方。这里有着自古以来流传广泛的各种各样的民歌、民谣。         文化昌盛的乐罗村,村民们至今还引以为豪的两位近代名人,一位是33岁就为革命捐躯的中共琼崖革命组织创始人之一陈垂斌,一位是留美博士、物理学家颜任光。         陈垂斌在中共琼崖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共琼崖地委委员兼组织部长,曾先后领导组建了陵水县苏维埃政府和中共崖县县委,1930年,陈垂斌又在乐东莺歌海建立了这个地区的第一个党支部。         本期海之南,我们跟随着革命烈士陈垂斌的女儿陈汉鸾老人的足迹,走进他的父亲曾经出生成长、战斗过的乐罗村,聆听乐罗老人们口中津津乐道的“六哥”,曾经是何等的英武传奇!        乐罗村村名的由来         去到乐罗村之前,就听说那里是个历史悠久的文化村,感觉认为那里的建筑应该是那种古色古香的,可是走入乐罗村,却发现这里的街道和房屋,与琼南一带别的乡镇并没什么差别。         直到跟着摄影记者走入那房门后,才发觉这里真的有点与众不同。古老庄园里才会有的影壁、荷花池、鱼池,出现在一户户普通的人家中,向人们述说着乐罗曾经有过的辉煌。         听村中老人们说,很久以前这个村里有几户罗姓人家居住,后来从福建省莆田县迁来不少其他姓氏的汉人,由于他们乐意与姓罗的人共同居住,因此村子就得名为乐罗村。    乐罗:古崖州文化发祥地之一         据《崖州志》记载,乐罗村早在汉朝年间就是县治所在,乐罗古县是琼崖古十六县之一。后来乐罗古县在唐初被废除,在这里设了德化驿,成了朝庭官员来往歇脚之地。         乐罗是古崖州文化发祥地之一,明清以来文化教育事业就日臻发展,清咸丰六年乐罗人就在德化驿旧址上建起了德化书院,光绪三十四年又改为育乐学堂。相传被称为“琼州三杰”中的陈圣屿(儋州人)、陈式平(崖州官村人)曾在德化书院里任教。         关于陈圣屿,村里还流传着一个有趣的故事。相传陈圣屿在这里教书期间,另结秦晋之好,因此在乐罗执教二十余年不曾回家探望结发妻子。其妻薛氏为了让夫君回归,便请陈的好友黄河清(清进士)先后写了两封家书。陈圣屿接到第一封家书时无动于衷。过了一段时间后,见丈夫仍未归家的薛氏又请黄河清写了第二封家书,句句血泪,感动了陈圣屿,他读罢家书将其烧毁,决定归家。可惜在陈圣屿乘船渡过昌化江时遇到山洪不幸落水淹死。但是陈圣屿的第二封家书仍在乐罗留传了下来。         传说陈圣屿在反复看着家书的时候有一位聪明过人的学子在后面偷看,并将其录于纸上。回到宿舍后便将这封家书重新整理完好。这封家书文词精湛,内涵深邃,颇有教育意义,后来乐罗的执教者还将它当做课文教授学子,以启迪后人。如今,乐罗村有着四间小学一间中学,每年都有不少学生考入大学就读,真不负其“读书村”的美名。    民间文化璀璨生辉         由于古有传统,乐罗又是崖县民间文化最璀璨、民间艺人最为集中的地方。这里有着自古以来流传广泛的各种各样的民歌、民谣,例如《王昭君歌》、《薛仁贵歌》、《林攀桂歌》、《陈三五娘》、《摇儿歌》等,有时白天或是晚上空闲时,就会有一些爱好者三五成群地用当地方言围唱这些歌曲。         采访中,一个村民还即兴给记者唱起了《摇儿歌》:“摇侬大来去学宅,读得圣贤的诗书,圣贤诗书道理知,勿用粗蛮与糊涂……”真不愧是文化古村,就连哄孩子的民谣,都是劝人读书的。尽管由于地域差异,有些歌词听不太懂,可是那优美柔和的曲调还真好听呢。         繁荣的文化,与自古以来乐罗便利的交通位置分不开。村子的西、南与望楼港、罗马港相依,水上贸易畅通无阻,因此,从明清年间乃至民国之初,乐罗就是岛内外货物吞吐与集散的枢纽之一。从清朝以来,陆续有各地的人来这里经营生意,并建立起了会馆,如东莞会馆、琼文会馆等,也出现了一些经营百货的老字号如三民店、美昌店等。商业繁荣了,自然也就促进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达,培养出了著名物理博士颜任光、机电专家颜任明、中共琼崖党组织创始人之一陈垂斌这样的杰出人才。          1940年代日军侵琼时期,这里的经济曾遭到破坏,经过长时间的休养生息,乐罗的商业又慢慢地恢复起来。如今,乐罗人以种植反季节瓜菜为主,这里已经成为北运瓜菜的一个较大的集运地,一些心思灵活的村民甚至还搞起了运输。      
欢迎!楼主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了解自身的历史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海南:传诵千年的崖州民歌面临失传危险      (
08:07:48) 稿件来源:新华网海南频道      
新华网海南频道8月11日电(记者杜宇)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古老的歌种之一,流行在三亚、乐东黄流及古崖州属地,至今已传诵了千年。然而今天在黄流镇中,40岁以下的人基本不懂崖州民歌,古老的乐种如今面临失传的危险,处境令人担忧。     
走进乐东黎族自治县中的黄流镇,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文化艺术气息。在这个常住人口仅有6万余人的小镇上,由村民自发组织的文化艺术协会却有16个,其艺术种类之多、群众热情之高,在全国乡镇中也绝无仅有。而最令当地人感到自豪的,就是流传千年之久、被列为首批国家非物质保护遗产的崖州民歌。     
黄流镇村民、“歌王”张受孔说:“崖州民歌从唐代到现代,在我们海南省乐东、三亚都广泛流传,所以我们在田间地垄唱起崖州民歌来,(不论)多么苦,都会感到比较轻松,崖州民歌(表现)有风俗、有批评、有表扬、有爱情,所以崖州民歌的种类很多。”     
据黄流文化促进会秘书长邢义通介绍,崖州民歌最显著的特点是即兴演唱,题材多为群众的喜闻乐见,长期以来以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民歌歌者借物咏怀,将当地的风土人情全部注入歌曲之中。由于村民大多文化程度比较低,唱民歌长久以来都是这一带村民的信息交流方式。前一段时间村委会换届选举,民歌就扮演了信息传达的重要角色。     
据介绍,崖州民歌最早起源于唐代,兴盛于明清年间,今天我们听到的崖州民歌大部分也是出那时,至解放初期有所回落,现在的崖州民歌已经处在抢救与保护的边缘。邢义通告诉记者,现在40岁以下的年轻人只是听说过崖州民歌,但具体涵义和如何歌唱,却完全不了解。     
民歌的日渐式微的原因多种多样。既有外来文化的入侵的因素,也与现行教育体制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为保护崖州民歌免遭失传的危险,黄流文化促进会与黄流镇文化宣传站也在采取多种方式进行保护。方式包括积极筹办“崖州民歌节”、举办崖州民歌传承培训班和将崖州民歌列入当地音乐教材等。但由于缺少资金,保护效果并不理想。     
崖州民歌作为古崖州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研究古崖州历史、文化、民俗、艺术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邢义通表示,虽然每年黄流镇非遗保护中心都会收到国家的专项拨款,但对于保护崖州民歌来说也只能算是“杯水车薪”,他希望县政府能将崖州民歌保护资金列入县财政开支。    海南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各项目开赛       
@朝闻道a-5 00:04:00    欢迎!楼主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工作。了解自身的历史是为了更好的进步。。。  -----------------------------  探索,,,,为了更好的学习----
  崖州民歌(乐东)     来源:海南旅游数字博物馆 时间:    崖州民歌,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序号:044;项目名称 :崖州民歌;项目类别:民间音乐;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三亚市;编号:Ⅱ-13。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一批扩展名录)。序号:044;项目名称 :崖州民歌;项目类别:民间音乐;申报地区或单位:海南省乐东黎族自治县;编号:Ⅱ-13。    
主要特色与价值: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题材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崖州民歌是海南民歌的古老歌种之一,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行在三亚、乐东黄流及古崖州属地,产生、流传在这一带的民歌统称崖州民歌。古老的崖州民歌,至今仍在传唱。这种以口头传唱和手抄文本流传至今的民间歌谣,是崖州人民在生产、生活中抒发感情、唱颂美好生活的民歌,是樵夫平民渔翁百姓之歌。没有任何花哨的修饰,民歌歌手将热情的曲调注入吟唱中,把对生活的热爱用质朴的语言淋漓畅快地一一释放。崖州民歌是用客语方言咏唱、格律异常严谨且自成一体、蔚起于古崖州“西六里”乡间并向四周传播的一种汉语民谣。《崖州志》指出:“崖语有六种。”其中写到“客语,与闽音相似,永宁里、临川里、保平里及西六里言之。与郡语同。”这里所说的“客语”,就是用于咏唱崖州民歌的汉语方言。它属闽南语系;是福建移民在晚些时候才带来的,故沾了个“客”字。     
《崖州志》上没有明确记载崖州民歌的来源出处,但是从目前所搜集的崖州民歌年代推断,民歌相传兴起于宋代,繁盛于清朝后期。民歌由格式为4句28个字的四行绝句演变过来,起初只是文人墨客之间为了表达感情而吟唱,慢慢传入民间在劳动人民中自由吟唱。    
崖州民歌有明显的佛教“斋歌”和唐诗格式影响的痕迹。唐代佛教传入海南,最早在今三亚市崖城镇(即古崖州)建有大云寺,唐僧鉴真第五次东渡日本因台风袭击漂泊至振州时(即后来的崖州),就住在该寺,传播佛教文化,念唱“斋歌”(俗称)。崖州民歌的嗟叹调就出自斋歌,崖州民歌的歌词接近七言唐诗,显然是受了唐诗的影响。     
崖州民歌形成有两大要素:一是中原移民不断迁入,把各地民歌传入崖州;二是移民迁入崖州经过长期共处,形成了崖州的乡音方言,民风民俗,随之便演化或产生语言通俗、乡音浓重、又相当具有地方特色的崖州民歌。     
崖州民歌的内容一般有长篇叙事歌,生活长歌,短歌和对歌四大部分。长篇叙事歌(俗称歌封或大朝歌),这一题材的民歌每部都是一部叙事长诗;长歌(俗称歌牌),这类民歌的代表作有《贫家织女怨》、《十道情郎》等;短歌(俗称歌仔)以七言四句体为一首,短歌多为即兴吟唱歌,精品极多,传唱范围广,如《观音填海歌》;除此之外,还有对歌(俗称答歌),民间对歌艺人具有很强的口头即兴创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对歌内容随意,即兴唱答通宵达旦对唱不停,在民间文化中堪称一绝。 崖州民歌格律严谨,在每一首(或每一段)的四句歌辞中,要求第一、二、四句的尾音都要押韵(首句亦不许脱韵)。四句尾音的音调,也顺次严格规定为入声(或阴平)、阴平、入声、阳平。即除第一句的尾音稍可通融外,其余三句的尾音音调都不许更改。除了尾音,别的字音也须尽可能符合平仄。而对各句第四个字的音调要求尤严。此外,每一首(或每一段)中的四个尾音均不准彼此重复。总之,就韵律而言,它比绝句或竹枝词还严格。     
正统的崖州文化发源于崖西(乐东)------
黄流,崖州的文化重镇      中国·海南 www.hainan.gov.cn 时间: 10:17:57  来源:海南日报  字体:【大 中 小】
    中原文化在黄流一带的传播,黄流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使得自古至今这里尊师重教的氛围极为浓厚,文化活动也十分活跃,黄流也得以成为古崖州地区仅次于崖城的文化重镇。尽管这里没有出现过钟芳这样的大儒,也没有走出过一位进士,但这并不阻碍黄流的文风学风蔚然,人才辈出。1995年,黄流被国家文化部授予“中国民间艺术之乡”;2006年,中国书法家协会授予黄流镇“中国书法家进万家活动先进集体”;去年12月揭晓的“海南省十大文化名镇(村)评选”,黄流荣膺“名镇”,再次显现了她悠久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自古以来,黄流便是崖州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闻名全国并入选首批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崖州民歌主要出自于古崖州地区,而黄流正是崖州民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宋代流落黄流地区的文化人参与了崖州民歌的创作,使得黄流地区自古以来歌声不断,歌手众多,中原文化的根通过口口相传得以流播至今。关义秀认为:“黄流人立足崖州,让中原文化扎下根来,经过历史的沉淀和自身的发展,最终形成了有自己特色的黄流文化,并在崖州文化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内地南迁人士聚居之地      黄流镇的行政机构所在地为黄流村,黄流镇正是因为黄流村而得名。1920年,民国政府将崖州改为崖县,自此,黄流隶属崖县,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8年9月才划归乐东县管辖。而“黄流”二字源自该村最早入村的黎姓始祖黎克让(号“树木”)所作的一副对联:“黄裔繁衍辉北阙,流风远播振南疆。”据《黄流村志》记载,祖上迁自黄河流域的黎克让,于南宋建炎年间(年)落籍黄流,是黄流村最早的汉族移民。      关义秀说,从南宋初年开始,大批祖籍河北、陕西、广东和福建等地汉族移民,或逃避战乱,或来琼居官,或经商贸易,纷纷落籍黄流地区,这些来自不同地域,背景不同的人们,在黄流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和谐交融,谋求生存和发展,八九百年来,各类人才脱颖而出。      由于黄流人来自五湖四海,因此这里的姓氏也就显得非常众多,说是“百姓”之镇应该不为过,其中光黄流村就有59个姓氏。黄流镇人口较多的姓氏主要有8个,当地人概括为“一陈二邢,三孙四李,五黎六张,七林八方”。      说到邢姓,不得不提到一个人———邢梦璜。      邢梦璜原籍文昌,生活年代跨越宋元两朝。南宋咸淳年间,他曾先后出任昌化知军和万安知军等职,生前留下的《磨崖碑记》(现存部分)和《至元癸巳平黎碑记》两文,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磨崖碑记》记载了咸淳三年(1267年),陈明甫、陈公发等人聚众造反,自号“三巴大王”,占据临川里(今三亚市区月川桥一带)等地,掳掠村落,代收粮税之事;咸淳十年(1274年),朝廷派大军大举镇压,陈明甫一度败走黄流,然后逃亡占城和交趾,最终还是被俘,饱受酷刑之后身亡。      《至元癸巳平黎碑记》写的是进入元代至元末年后,忽必烈接受下臣的建议,为稳定海南岛中部地区的统治,主动发兵出征黎族民众的史实。元兵打完仗后,还在五指山、尖峰岭等地勒石纪念,今天的尖峰岭山脚下,还有一处刻有“大元军马下营”的摩崖石刻,可谓历史的见证。      邢梦璜卸任后,定居黄流,去世后也葬在当地。现在乐东沿海一带的邢氏居民,几乎都是邢梦璜的后代。      耕读传家的优良传统      那么,黄流文化的特质是什么呢?关义秀概括为“耕读传家”和“扁担精神”。      “耕”是指从事农业耕作,自给自足,解决温饱问题;“读”自然是指饱读诗书,然后参加科考,取得功名利禄,这一代不能实现,则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子子孙孙,坚持下去。在黄流人看来,不耕不读,就无法安身立命,二者缺一不可。      遗憾的是,在漫长的封建社会历史时期,尽管由于中原文化的输入和传播等原因,使得孤悬海外的海南岛在明代出现了教化丕开的新局面,但是,黄流的文教发展却过于缓慢,最早的官办学校———“黄流义学”,也是到了明代洪武年间(年)才创立的。不过关义秀认为,在这种比较艰难的教育条件下,也许更能显示出历代黄流人坚韧不拔的求学精神。      据关义秀查考,从宋代开始,黄流地区通过科举考试获取功名的举人和贡生将近60人,一批人到外地担任过县丞、教谕一类的地方小官吏。      至于“扁担精神”,祖籍乐东九所的作家蔡明康先生曾写过《黄流扁担》一文,说的是黄流女人凭一根扁担走南闯北挑生活,撑起了一个家,度过了生命中的一道道难关。其实,何止是黄流女人,黄流男人为了养家和送子读书,何尝不是起早摸黑,吃苦耐劳,省吃俭用,肩负着家里家外的重担,他们身上的“扁担”并不轻盈。      名垂千古的义士名人      翻开光绪《崖州志·人物志》,里面有不少记载古代黄流人士的卓行故事,如今读来,依然觉得感人。其中,贡生陈德昌、廪生孙元度和武生陈文定的故事,最是为黄流人所称道。      乾隆年间拔贡陈德昌,为人“恬静嗜古”。其所娶妻子竟是瞎了一只眼睛的,他父亲让他退婚,陈德昌坚决不依。这种对结发之妻负责任的精神,即使是在今天也是难能可贵的。      陈德昌曾在武英殿参与校录《四库全书》,后来也在内地某县当过教谕,对学子要求非常严格,后来因不讨上级喜欢而被罢官归家,囊中空空如也。晚年的陈德昌精于理学研究,“无妄言,无戏色”,崖州学正颜铸称赞他为“今之古人”。      清代黄流廪生孙元度“为文警辟”,他游览“大小洞天”后所写的《鳌山探胜记》,是一篇不可多得的美文。孙元度曾在府城琼台书院读书,为琼州巡道江国霖所爱重,一时间不少名士纷纷与之结交,肄业后,孙元度回到黄流,“居乡端风正俗,锄土匪,禁洋烟,倡义济会,尤其最著者。”为家乡的公益事业出力不少。      孙元度还是一位看重义气和情谊的人。他的崖城好友张景云30岁时不幸身亡,当时孙元度正准备渡海参加选拔举人的秋试,得知张景云的丧事后,毅然弃考为友扶灵,并亲自安葬。      孙元度还有一位名叫黄中兴、曾到黄流读书一年有余的崖城西里学友。一年,当地匪徒冲入黄中兴所在的榕树塘村,抢劫屠戮,纵横蹂躏,黄中兴与父亲走散。后来听说匪徒已将其父掳至村里的文昌庙前,便不顾众人拦阻,嚎啕大哭着去找父亲。草寇散去后,村人集合时发现黄中兴与父亲双双死在一起,尸旁有一枚被折断的弓,是黄中兴见父亲被杀后,愤怒之下与匪徒搏斗,夺过弓弩来折断的。      黄中兴死时才19岁,为撰文纪念这位同窗,孙元度寻访了多位知情人,并回忆起黄中兴十四五岁到黄流读书时,“见其父来视之,君依依若孩子然”的情形。孙元度的这篇文章题为《黄孝子传并序》,情真意切,让人读来潸然泪下,父子亲情跃然纸上。      此外,黄流武生陈文定度量过人,有一次巡田时被一个里中少年打了一顿,但回家后一直不说此事,不料过了几天,少年人突然暴毙。于是,陈文定对儿子们说:“假如当时我说了,你们去找他打架,今日恐怕就是牢狱中人了。”陈文定的儿子国馨和国昌后来都考中了武举。      现当代的黄流也出现一些在全国富有影响力的名家,著名语言学家邢福义、著名雕塑家林毓豪、作家张跃虎等都是黄流学子,他们的成长经历和奋斗史对黄流后人依然具有激励作用,黄流文化的源远流长和生命力由此可见一斑。      主讲:      关义秀,乐东利国镇人,省作协会员,《乐东县志》副主编,已出版小说《李德裕在崖州》(与黎兴汤合作)、散文诗集《天地一文字》、散文集《关注绿色》(与人合作)和《涛声敲窗》,最近出版长篇小说《五色雀》颇受关注。  
[天涯文化开讲]乐罗:史书留冠吉阳先     10:29来源:南海网-海南日报作者:蔡葩进入论坛共 0 条评论      历史的脚步太匆匆,乐罗村作为汉朝县治所在地、古琼崖十六县之一的地位几乎被遗忘。它位处望楼河畔,山明水秀,田园万顷,土地肥沃,物阜民丰,是驰名遐迩的鱼米之乡。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乐罗早时交通运输方便,它西南与望楼港、罗马港相依,水上贸易畅通无阻,明清年间乃至民国之初,乐罗历来是岛内外货物吞吐与集散之枢纽,更是崖州的文化重镇。1958年,乐罗、九所、黄流、冲坡、莺歌海、佛罗等南部沿海乡镇和崖县(今三亚市)分治,隶属于乐东县,从此,乐罗作为崖州最早设置的县治之一,慢慢地淡出人们的视野。      这一讲,我们再次请来周德光先生为我们讲述乐罗的前尘往事。        乐罗村老街。本报记者张杰摄      琼崖之南最早的县治      讲述乐罗,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早在汉武帝元鼎六年,伏波将军平南越,自合浦、徐闻过海而来,翌年(元封元年),琼崖之南乐罗已是古代中国南方版图上的一座县城。据《崖州志》卷五“建置志”古迹篇记载:“乐罗废县,在城西八十里,即今乐罗驿。隋后无此县名。疑是汉时十六县之一(贾捐之传)。”根据《乐罗史志》,自汉武帝开郡,海南岛设置了儋耳和珠崖两郡,并设十六县,县南部海岸边上的乐罗县和延清县,无疑是设置十六县中的两个。乐罗县晋朝一段时间曾被废除,但不久又复置,直至隋朝,直隶扬州。到了唐初,乐罗县又被废除。      早春三月,我们一路寻觅来到今乐罗村西南方向一里地方,那里依稀可见古乐罗县城遗址。成堆的瓦砾,疯长的杂草,埋藏着一段古远的历史,远去的人烟。周德光先生说,1960年前,城的墙基还在,1970年大搞土地平整,城基才被铲为平地。记得当时还挖出一具高大威猛的人体遗骸,头戴银铜官冠,身佩金属链饰,旁有兵器战具,以及一口长约八十公分的长剑,尸骸周围还同时发掘出许多粗糙的陶瓷器。这一挖掘惊动四里八乡,为乐罗古县的考古发现提供了鲜活的物证。      对乐罗古县,清朝崖州才子、举人吉大文(乐罗芒坡村人)曾对乐罗旧县址赋诗两首。其一诗曰:“五指南来海接天,乐罗旧县几时迁;于今蛮语参军少,自古歌声令尹贤。礼器传疑西汉后,史书留冠吉阳先;平芜十里田千顷,依旧人家绕市廛。”对废弃的乐罗旧县址多有怀恋和惋惜之情。      周德光说,历史之轮转到民国元年(1911年),国民政府废直属州,复设崖州。民国九年(1920年),因海之南盛产珍珠,官府便取珠崖和古崖州之义,始将崖州改为崖县。自此时起,乐罗一直隶属崖县。直到1958年9月划归乐东县管辖,乐罗依然不改鱼米之乡的本色。      古镇繁荣的商业文化      自小熟知崖州掌故的周德光,乐罗村给他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商业繁荣,人口众多,一万多人构成的一个自然村分为“乐一、乐二、乐三、乐四”四个“生产队”(文革期间的建制),是琼崖南部人口最多的村庄。说它是村,其实是老县城的治所故地,村子从东至西,从南至北距离相等,状似箩形,风貌独特。早在明代正统年间,乐罗就开通了村周围的新沟、老王沟、伏沟,兹选沟,引用望楼河水,灌溉良田一万余亩。因此,乐罗成了稻谷、蔬菜、瓜果之乡,由于靠近望楼港,鱼虾亦丰盛。民国前后,海上交通更是便捷。木船可通岛内沿海各县,还可运货到西营赤坎(今湛江)销售。陆地又是崖州通昌感(今东方、昌江一带)、儋州的交通枢纽,地理条件殊胜,是海南岛南部人们往来与货物吞吐之枢纽。因而,乐罗商业自古繁荣,百姓殷实。      周德光讲述,据古籍记载,唐宋年间,这里航海业已经十分发达,浙江、广东、福建等沿海一带,甚至波斯等地的商人常来这里做生意。乐罗酸粉、粽子远近闻名。随着商品经济日益发展,乐罗更成了外地商人倾销商品的市场。《崖州志》卷五建置志之墟市门记:“乐罗市……有新旧两街”,这说明乐罗早已是崖州南端的经济贸易中心。      此刻,我们走在乐罗村老街,踏在明清时代就已形成的石板路上,寻觅当年内地商人在此建设的会馆,想象当年曾经繁华的时光。周德光说,清朝开始,从广东南海、东莞、汕头和岛内琼山、文昌等地来这里建屋创业的商户有好几十家,乐罗老街在那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东莞会馆”、“琼文会馆”等等,聚居在新街两旁的商店多以经营百货、纱布、药材、香烟、花生油等为主。较具规模的有三民店、美昌店、吴明记、悦昌行、美利堂、成记等,除了经营百货,还兼营药材、香烟等生意,个体商贩几十家,鱼贩、米贩、菜贩、肉摊不乏其人,商品种类应有尽有。精明的乐罗商人还输出大米、薯粉、瓜子等到西营(湛江)、赤坎、江门、北海、海口等地销售,换回纱布、药材、洋纱、烟草、文具等必需品供应市场,乐罗市场曾出现一派繁华景象。      周德光感叹地说,乐罗街市的繁荣离不开乐罗女子的勤勉和能干。她们往往是这个古镇里起得最早的一群。借着集市的繁荣,她们做起了餐饮业,起早贪黑地为赶集的人准备早点和茶点。清晨,她们挑着酸粉汤、热粽子,来到集市中央,“酸粉汤来咯――!”“粽子好香哟――!”温软的长调殷勤地招呼着早市的人们,惹得人心里热乎乎的。望楼港里纯正的虾米,芝麻油炒过的韭菜,配以爽滑的凉粉,就是闻名遐迩的乐罗酸粉汤。      然而,乐罗商业的繁荣却在1939年初日寇侵琼前宣告衰落,许多外来的商店倒闭,商人返回原籍。解放初期乐罗商业才又恢复了曾经的繁荣景象。许多传统的小吃随着乐罗女子的叫卖声,依然温暖着乡人的心,成为一段挥之不去的记忆。      颜氏兄弟和美国传教士      “谈到乐罗村,不能不谈到颜氏兄弟;谈到颜氏兄弟,不得不提美国传教士冶基善。”周德光说。      清光绪7年也即1881年11月,美籍丹麦人传教士冶基善从广州抵达海口,开始了基督教在海南岛的传播活动。冶基善首先在琼山府城文庄路的吴氏祠堂设立教堂,开始收纳信徒。不久,冶基善前往儋州那大,建立第一个福音堂,一时间,基督教在海南以崭新的面目吸引着一些信众。1883年,冶基善到达海南第三年后,他携带妻子做环岛西行。当他来到乐罗时,发现这是一个商业繁荣、人口集中而易于传教的地方。      “明清以来,乐罗文化教育事业日臻发展,望子成龙是村中古老的传统。有钱人家不惜金钱聘请私塾教师教诲子弟。咸丰年间,德化书院(又称学社)创立。书院曾接纳过琼州学人陈圣屿(儋州人)、陈式平(崖州官村人)开坛兴教,育化了一代乐罗学子。光绪十四年,德化书院改为乐育学堂,到了1915年才改为崖县县立第二高级小学校。”周德光先生娓娓道来。他说,正是乐罗有了这样的教育文化氛围,让初来咋到的外国传教士充满好感,他几乎毫不犹豫地选定了乐罗作为他日后的重要传教点。可以这么说,如果没有他在乐罗创办的基督教堂,没有他慧眼独识颜任光,资助他读完小学和大学,也许就不会有后来影响着中国现代实验物理学发展方向的洋博士,中国的实验物理学要往后推迟一些时间。      颜任光(1888――1968)又名颜嘉禄,字耀秋。1888年农历9月21日出生于乐罗村,是颜氏12世祖。颜家是乐罗有名望的没落书香之家,颜任光之父颜荣清是前清贡生。任光有一个弟弟颜任明,后就读北京大学,获物理学硕士(当年国内所能授予的最高学位)。周德光讲述,7岁的颜任光读完私塾后就无法升学,幸得族兄嘉义慷慨资助,让他继续就读。此时,冶基善在乐罗马岭山边设立的基督教堂已经在琼崖南部广有影响。      作为传教士的冶基善勤勉、充满着爱心,他给贫困中的本地基督徒提供具体的帮助,尤其注意那些资质聪颖、可以造就之人才。颜任光过目不忘、活似神童的传说立即引起了他的注意。从此,家庭陷入极度贫困的颜任光就在该教堂附设的小学工读。他果真成绩优异,先是被乐罗基督教堂送往海南圣经学校读书,后被保送基督教会在广州创办的岭南中学,他的聪敏和刻苦让他提前三年毕业,接着晋升岭南大学。不久,颜任光考取公费留学美国。1915年9月,颜任光在美国康奈尔大学获得硕士学位后,接着考入美国芝加哥大学攻读物理,1918年以一篇题为《气体粘滞系数测定法》获得博士学位。1921年8月,经著名学者朱经农的极力举荐,颜任光最终在时任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的人格感召下以及北大当时所推崇的“学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的呼声中,拒绝留在美国,经欧洲起程回到北京,执掌北京大学物理系首任主任之要职。在这所充满着自由主义气氛的燕园里,颜任光与陈独秀、李大钊、胡适、李四光、刘半农等中国精英是朝夕相见的同事,他与胡适因为对自由主义有强烈的向往,因此常有往来,并成为终身挚友。      我国物理界老前辈、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的钱临照先生在《中国物理学会50周年》纪念大会上曾陈辞恳切地说:“物理学的基础在于实验,1920年以前,我国大学虽有物理课程,但只有讲课。自从胡刚复、颜任光从美国回来之后分掌南京高等师范大学和北京大学,开始在两校建立物理实验室。从此,我国物理学走上正轨。当时有‘南胡北颜’之誉……”可见颜任光博士对中国物理学之重大影响,他作为中国实验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的历史地位由此可见。    
(继上)周德光说,根据有关资料记载,1927年北大物理系被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评为“全国各校之冠”的一系。颜任光博士和著名科学家李四光在北大首先创办了“二院”也即后来的北京大学理工学院,为中国培养了大批优秀的理工类高级人才。      事实证明,颜任光博士在北大的六七年间,是中国物理教学与实验科学得到发展与壮大的关键几年,他让北大物理系来一个脱胎换骨,奠定中国实验物理学的基础,深得师生敬仰。      1948年春天,颜任光放弃了在上海的优裕条件和私人产业,回到家乡出任首位私立海南大学校长之职。周德光说,1947年11月,经过海南各界精英的艰苦努力,海口椰子园私立海南大学终于成立,并聚集了一批颇有建树的各科杰出人才,宋子文、陈策、王俊、韩汉英、黄珍吾、郑介民、颜任光、陈序经、梁大鹏、云竹亭等,均为当时卓有影响的政界、学界和商界的人物。颜任光无论是学术地位还是社会影响力,都居于国内一流。尤为可叹的是,颜任光校长除了教学和管理,还利用自己的影响力为初创的海大募集资金,1949年4月,他携夫人黄次松南下榆亚(今三亚)募资,受到各界的欢迎,榆林《和平日报》大幅刊登此一盛事,颜任光由此在故乡留下他难得的身影。      乐罗才俊永留故土      1949年初,由于种种原因,颜任光辞去私立海南大学校长之职,直到去世,他都没有再回到家乡。周德光说,颜博士解放前夕举家赴香港,后响应周总理的号召,回到上海被委任为上海大华科学仪器公司研究室主任兼工程师,1954年担任上海电表厂总工程师兼副厂长,研制成功了“开关板张丝式电表”、“电子自控记录仪表”等,为中国的电力与仪器工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的影响和业绩让他荣登《辞海》,名垂千古。“文革”爆发,他以“美蒋特务”等罪名遭受迫害,日含恨逝世,终年80岁。而他的弟弟颜任明,时任崖县中学校长的北大才子,却早已在“土改”时期因不堪忍受批斗而自杀身亡,成为乐罗村至今难忘的悲剧。      与黄流镇一样,乐罗是古崖州文化极为发达的墟镇。崖州民歌与其他地方的民歌,在这里也得到很好的融合。周德光说,令人感慨的是,乐罗人为了纪念他们杰出的学子颜任光、颜任明兄弟,还专门创作一组长篇崖州民歌,感叹他们的身世,赞叹他们的事功,让后辈学子知道,在乐罗这样的地方,曾经产生过这样对中国的进步和文明做出如此卓越贡献的人……      主讲专家      周德光,崖州人,现居三亚,文史专家,海南省作协会员,曾任《三亚文史》主编,主持《三亚古今纪事》等,有专著出版。  
俺正需要补上这课!求之不得啊!谢谢。
  『三亚』[古崖州]乐安城的故事访问数:119
回复数:12
        作者:黎山
发表日期: 9:16:50              古乐安城座落在乐东县城以南九华里处,古城的城墙已毁无存。听老人讲,原城墙的最东部突出一个长满杂草的山丘,就是该城的最高点。该城有东、西、北三个城门,东西相距一公里多,该城的城址现在改建为抱由农场。          明朝万历40年(1612年)抱由、罗活两峒黎族人民起义,明朝封建统治者调集各路官兵镇压。黎族暴动被镇压下去后,琼州府开始在当地建造乐安城“防守”,万历44年即1616年建成。据琼州府志记载:乐安城周围长400丈,砖墙高1丈2尺,至清朝乾隆17年(1752年)重修。          明朝万历四十年十一月,崖州黎族人民暴动,罗活、抱由、和歧等峒黎人互相响应,第二年巡道姚履派遣把总曾国栋带兵讨伐罗活、抱由峒,不幸战败而归。到十一月份,急调南头副总兵张万纪、雷廉副将杨应春等进攻义军,但因为官军缺乏统一节制,而起义的黎军奋不顾身、英勇善战,官军力战不支,张万纪战死。起义队伍声势浩大,波及大半个海南的儋州、崖州、定安、琼山等地。道院令知州林应材等宣抚招安,附近其它诸峒黎民原想协助官军,但林应材故意拖延,带领官军深入黎境,督促部下穷事搜索,终于引起当地黎民的疑惑和愤怒,群起而攻之,官军拜退。          林应材失利以后,当时暑理州事的潘大熙看到黎族暴动队伍攻陷乐平营,又乘势包围州城,心急如焚,快马上报朝廷。十二月,从两广调来大队官兵,并从广西调来苗兵作药弩手。重新纠集全岛官军之大部,分七路合力进攻罗活、抱由二峒起义部队的主力。官军人多势众,包围抱由峒,义军撤出后,官军将抱由峒全村烧毁。接着官军突入罗活峒,黎族起义部队终被打散。知州潘大熙于是派兵在罗活、抱由二峒驻屯,在抱由峒以南九华里处选址,修筑“乐安城”,派兵长期驻扎,从事守备。              关于建造乐安城有个传说,抱由村的黎族老人说,很久以前,抱由峒有个很能干的黎族头领叫太巴,(黎语意思是“打狗”),黎族人民很信服他;后来来了一个官叫侯黎,他向黎族群众榨取猪牛并故意刁难黎族群众要黎族群众给他蚊子胆在这种情况下太巴不堪忍受即走到五指山去。候黎知道太巴已走,无人带头反抗,便强迫黎族群众自抱由排队至乐安城的地址,把城砖一块一块传到那里,于是乐安城就这样建起来了。          到清朝时乐安城已经很繁华,当时属崖州管辖,派有一名千总,统兵120名,师爷一名,平时也就有士兵20名常住。          据说,当时城内居民有400多家,有120户商店,卖米、糖、糕饼、鲜鱼、咸鱼,同时还有木工、藤工、打铁、陶器,以及药材等。每年1、2、3、11、12月青黄不接时,附近的黎族百姓都来向汉商借米,黎人运来木料、白藤、白豆、烟叶、牛、还有兽皮等,卖给汉族商人。汉族商人不仅经营商业,而且向县城的官吏和卖田换牛做鬼的黎族人民买来土地,从事耕种。          光绪23年(1897年),崖州府派何总爷驻守乐安城, 何总爷每逢有事时,就叫城里百姓充当100名兵丁,填满兵额。平时他把这100名空额的枪支发给附近的黎族百姓,代他上山打猎,特别是打鹿,借以赚钱。他就这样空领100名士兵的饷银。               光绪23年,乐安城的千总何总爷残酷剥削和压迫多港峒黎族人民,激起多港起义,事情是这样的:          崖州九所罗罗乡的汉族商人陈庆昌是基督徒,来多港峒大道村被黎族阿苟所杀,罗罗村人和美国教会立即向崖州知府告状。崖州知府派人来捉拿阿苟,阿苟逃到山中躲起来,结果抓到阿苟的妹妹,关在乐安城。那时乐安城的千总何总爷为此事要勒索九百千钱,当时多港峒有些人主张向何总爷求情,请他放出阿苟的妹妹。阿苟说:“官吏是不会轻易放过我妹妹的,一定要罚我们很多钱,我们没有钱,没有办法,只有起来反抗才好。”          阿苟事先和他的四个兄弟商量,并联络多峒人民,大家手持刀斧、弓箭,向乐安城进攻。当时乐安城何总爷只有20名士兵,寡不敌众,城里的商人十分恐惧,要求讲和,但何总爷不同意讲和,于是双方就打起来了。据老人讲,攻城之前,阿苟梦见两块石头打架一块红色的代表阿苟自己一块青色的象征官兵结果红色的石头战胜了青色的石头。阿苟知道自己一定会取得胜利,黎族勇士也深受鼓舞,大家打仗十分勇敢。传说子弹打到阿苟的胸口,他只拨动一下衣服,子弹就落到地下去。结果何总爷打不过阿苟,收拾好金银财宝逃到崖城去了。于是阿苟攻进乐安城,烧毁了城内的房屋和商店,随后打开监牢,救出他的妹妹,然后退守多港峒。          何总爷逃到崖城后,有很多人向知府控告,说由于他平时残害和压迫黎族人民引起这次暴动,以致乐安城失守,崖州知府奏准将何总爷抓起来予以处死。          阿苟撤退后,崖州知府即派大部队进驻乐安城,当时城内已渺无人烟了,于是改驻军于抱由。先后派千总李总爷、邱总爷攻打多港峒,由于多港峒的黎族人民早有准备和奋勇拼杀,这一仗打了两年之久,整个多港峒被官军烧毁,但始终无法打败多港的黎族人民。无奈之下,崖州知府只好亲自到多港与黎族讲和,战争才告结束。          战争结束后,崖州知府派千总黄总爷防守乐安城,并重修城墙,黄千总强迫德霞峒的黎族百姓,挑米带钱,前来修理乐安城墙,加造东西两个大门。          到了国民党统治乐安城期间,国民党禁止城外百姓进城,随意打死百姓并抢劫百姓家的财产城内居民逐渐逃亡因此附近的田园也荒废了。到了民国十七年乐安城已几乎没有人居住了。到了日本人侵占海南后,即派兵盘居乐安城,抽调大量日本兵驻扎在城内外,并强迫黎族人民为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断崖绝壁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