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诗知古诗词中的物理知识,读易见天心,是出自什么地方

古诗大全_百度知道
我有更好的答案
送郭司仓 王昌龄映门淮水绿 留骑主人心 明月随良掾 春潮夜夜深洛阳道 储光羲大道直如发 春来佳气多 五陵贵公子 双双呜玉珂独坐敬亭山 李 白众鸟高飞尽 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登鹳鹤楼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观永乐公主入番 孙 逖边地莺花少 年来未觉新 美人天上落 龙塞始应春伊州歌 盖嘉运打起黄莺儿 莫教枝上啼 啼时惊妾梦 不得到辽西左掖梨花 丘 为冷艳全欺雪 余香乍入衣 春风且莫定 吹向玉阶飞思君恩 令狐楚小苑莺歌歇 长门蝶舞多 眼看春又去 翠辇不曾过题袁氏别业 贺知章主人不相识 偶坐为林泉 莫谩愁沽酒 囊中自有钱夜送赵纵 杨 炯赵氏连城璧 由来天下传 送君还旧府 明月满前川竹里馆 王 维独坐幽篁里 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 明月来相照送朱大入秦 王 维避人五陵去 宝剑值千金 分手脱相赠 平生一片心注:《孟浩然集》与《全唐诗》作孟浩然长干行 崔 颢君家在何处 妾住在横塘 停船暂借问 或恐是同乡咏史 高 适尚有绨袍赠 应怜范叔寒 不知天下士 犹作布衣看罢相作 李适之避贤初罢相 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 今朝几个来逢侠者 钱 起燕赵悲歌士 相逢剧孟家 寸心言不尽 前路日将斜江行望匡庐 前 人咫尺愁风雨 匡庐不可登 只疑云雾窟 犹有六朝僧答李瀚 韦应物林中观易罢 溪上对鸥闲 楚俗饶词客 何人最往还秋风引 刘禹锡何处秋风至 萧萧送雁群 朝来入庭树 孤客最先闻秋夜寄丘员外 韦应物怀君属秋夜 散步咏凉天 山空松子落 幽人应未眠秋日 耿 (三点水+繁体韦)返照入闾巷 忧来谁共语 古道少人行 秋风动禾黍秋日湖上 薛 莹落日五湖游 烟波处处愁 浮沉千古事 谁与问东流宫中题 文宗皇帝辇路生秋草 上林花满枝 凭高何限意 无复侍臣知汾上惊秋 苏 (廷+页)北风吹白云 万里渡河汾 心绪逢摇落 秋声不可闻寻隐者不遇 贾 岛松下问童子 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 云深不知处蜀道后期 张 说客心争日月 来往预期程 秋风不相待 先至洛阳城静夜思 李 白床前明月光 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秋浦歌 李 白白发三千丈 离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赠乔侍郎 陈子昂汉廷荣巧宦 云阁薄边功 可怜骢马使 白首为谁雄答五陵太守 王昌龄仗剑行千里 微躯敢一言 曾为大梁客 不负信陵恩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 岑 参强欲登高去 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 应傍战场开婕妤怨 皇甫冉花枝出建章 凤管发昭阳 借问承恩者 双蛾几许长题竹林寺 朱 放岁月人间促 烟霞此地多 殷勤竹林寺 更得几回过三闾庙 戴叔伦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 萧萧枫树林易水送别 骆宾王此地别燕丹 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 今日水犹寒别卢秦卿 司空曙知有前期在 难分此夜中 无将故人酒 不及石尤风答人 太上隐者偶来松树下 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 寒尽不知年=======================千家诗卷二 ( 五 律 )=======================幸蜀回至剑门 玄宗皇帝剑阁横云峻 銮舆出狩回 翠屏千仞合 丹嶂五丁开灌木萦旗转 仙云拂马来 乘时方在德 嗟尔勒铭才和晋陵陆承相 杜审言独有宦游人 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淑气催黄鸟 晴光转绿苹 忽闻歌古调 归思欲沾巾蓬莱三殿侍宴奉敕咏终南山杜审言北斗挂城边 南山倚殿前 云标金阙回 树杪玉堂悬半岭通佳气 中峰绕瑞烟 小臣持献寿 长此戴尧天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银烛吐清烟 金尊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明月悬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去 此会在何年长甯公主东庄侍宴 李 峤别业临青甸 鸣銮降紫霄 长筵(宛+鸟)鹭集 仙管凤凰调树接南山近 烟含北渚遥 承恩咸已醉 恋赏未还镳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张 说东壁图书府 西园翰墨林 诵诗闻国政 讲易见天心位窃和羹重 恩叨醉酒深 载歌春兴曲 情竭为知音送友人 李 白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篷万里征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斑马鸣送友人入蜀 李 白见说蚕丛路 崎岖不易行 山从人面起 云傍马头生芳树笼秦栈 春流绕蜀城 升沈应已定 不必问君平次北固山下 王 湾客路青山外 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苏氏别业 祖 咏别业居幽处 到来生隐心 南山当户牖 澧水映园林竹覆经冬雪 庭昏未夕阴 寥寥人境外 闲坐听春禽春宿左省 杜 甫花隐掖垣暮 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 月傍九霄多不寝听金钥 因风想玉坷 明朝有封事 数问夜如何题玄武禅师屋壁 杜 甫何年顾虎头 满壁画沧州 赤日石林气 青天江海流锡飞常近鹤 杯渡不惊鸥 似得庐山路 真随惠远游终南山 王 维太乙近天都 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 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 阴晴众壑殊 欲投何处宿 隔水问樵夫登总持阁 岑 参高阁逼诸天 登临近日边 晴开万井树 愁看五陵烟槛外低秦岭 窗中小渭川 早知清净理 常愿奉金仙寄左省杜拾遗 岑 参联步趋丹陛 分曹限紫薇 晓随天仗入 暮惹御香归白发悲花落 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 自觉谏书稀登兖州城楼 杜 甫东郡趋庭日 南楼纵目初 浮云连海岱 平野入青徐孤嶂秦碑在 荒城鲁殿余 从来多古意 临眺独踌躇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城阙辅三秦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 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 儿女共沾巾送崔融 杜审言君王行出将 书记远从征 祖帐连河阙 军麾动洛城旌旗朝朔气 笳吹夜边声 坐觉烟尘少 秋风古北平扈从登封途中作 宋之问帐殿郁崔嵬 仙游实壮哉 晓云连幕卷 夜火杂星回谷暗千旗出 山鸣万乘来 扈从良可赋 终乏(提手炎)天才题义公禅房 孟浩然义公习禅寂 结宇依空林 户外一峰秀 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 空翠落庭阴 看取莲花净 方知不染心醉后赠张旭 高 适世上漫相识 此翁殊不然 兴来书自圣 醉后语尤颠白发老闲事 青云在目前 床头一壶酒 能更几回眠玉台观 高 适浩劫因王造 平台访古游 彩云萧史驻 文字鲁恭留宫阙通群帝 乾坤到十洲 人传有笙鹤 时过北山头观李固言 杜 甫方丈浑连水 天台总映云 人间长见画 老去限空闻范蠡舟偏小 王乔鹤不群 此生随万物 何处出尘氛旅夜书怀 杜 甫细草微风岸 危樯独夜舟 星随平野阔 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 官因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 天地一沙鸥登岳阳楼 杜 甫昔闻洞庭水 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 乾坤日月浮亲朋无一字 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 凭轩涕泗流江南旅情 祖 咏楚山不可极 归路但萧条 海色晴看雨 江声夜听潮剑留南斗近 书寄北风遥 为报空潭橘 无媒寄洛桥宿龙兴寺 綦毋潜香刹夜忘归 松清古殿扉 灯明方丈室 珠系比丘衣白日传心净 青莲喻法微 天花落不尽 处处鸟衔飞破山寺后禅院 常 建清晨入古寺 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 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 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 惟闻钟磬音题松汀驿 张 佑山色远含空 苍茫泽国东 海明先见日 江白迥闻风鸟道高原去 人烟小径通 那知旧遗逸 不在五湖中圣果寺 释处默路自中峰上 盘回出薜萝 到江吴地尽 隔岸越山多古木丛青蔼 遥天浸白波 下方城郭近 钟磬杂笙歌野望 王 绩东皋薄暮望 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 山山惟落晖牧人驱犊返 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 长歌怀采薇送别崔著作东征 陈子昂金天方肃杀 白露始专征 王师非乐战 之子送佳兵海气侵南部 边风扫北平 莫卖卢龙塞 归邀麟阁名携妓纳凉晚际遇雨 杜 甫落日放船好 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 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 佳人雪藕丝 片云头上黑 应是雨催诗其二 杜 甫雨来沾席上 风急打船头 越女红裙湿 燕姬翠黛愁缆侵堤柳系 幔卷浪花浮 归路翻萧飒 陂塘五月秋宿云门寺阁 孙 逖香阁东山下 烟花象外幽 悬灯千嶂夕 卷幔五湖秋画壁余鸿雁 纱窗宿斗牛 更疑天路近 梦与白云游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李 白江城如画里 山晓望晴空 两水夹明镜 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 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 临风怀谢公临洞庭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过香积寺 王 维不知香积寺 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 深山何处钟泉声咽危石 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 安禅制毒龙送郑侍御谪闽中 高 适谪去君无恨 闽中我旧过 大都秋雁少 只是夜猿多东路云山合 南天瘴疠和 自当逢雨露 行矣顺风波秦州杂诗 杜 甫凤林戈未息 鱼海路常难 候火云峰峻 悬军幕井乾风连西极动 月过北庭寒 故老思飞将 何时议筑坛禹庙 杜 甫禹庙空山里 秋风落日斜 荒庭垂橘柚 古屋画龙蛇云气生虚壁 江深走白沙 早知乘四载 疏凿控三巴望秦川 李 颀秦川朝望迥 日出正东峰 远近山河净 逶迤城阙重秋声万户竹 寒色五陵松 有客归欤叹 凄其霜露浓同王徵君洞庭有怀 张 谓八月洞庭秋 潇湘水北流 还家万里梦 为客五更愁不用开书帙 偏宜上酒楼 故人京洛满 何日复同游渡扬子江 丁仙芝桂楫中流望 空波两岸明 林开扬子驿 山出润州城海尽边阴静 江寒朔吹生 更闻枫叶下 淅沥度秋声幽州夜歌 张 说凉风吹夜雨 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 能忘迟暮心军中宜剑舞 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 谁知恩遇深
采纳率:18%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古诗大全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这是唐朝哪位诗人的五_百度知道
东壁图书府,西园翰墨林。诵诗闻国政,讲易见天心。。。。。。这是唐朝哪位诗人的五
我有更好的答案
恩赐丽正殿书院赐宴应制得林字              张 说  东壁图书府 西园翰墨林 诵诗闻国政 讲易见天心  位窃和羹重 恩叨醉酒深 载歌春兴曲 情竭为知音
采纳率:16%
这是我江西胡氏家族的辈分排行诗,,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钱穆:我们如何读古诗?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以上我略略讲了王维的诗,继续要讲杜工部。
杜诗与王诗又不同。工部诗最伟大处,在他能拿他一生实际生活都写进诗里去。上一次我们讲散文,讲到文学应是人生的。民初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主张文学要人生化。在我认为,中国文学比西方更人生化。
一方面,中国文学里包括人生的方面比西方多。我上次谈到中国散文,姚氏《古文辞类纂》把它分成十三类,每类文体,各针对着人生方面。又再加上诗、词、曲、传记、小说等,一切不同的文学,遂使中国文学里所能包括进去的人生内容,比西洋文学尽多了。
在第二方面,中国人能把作家自身真实人生放进他作品里。这在西方便少。西方人作小说剧本,只是描写着外面。中国文学主要在把自己全部人生能融入其作品中,这就是杜诗伟大的地方。 刚才讲过,照佛家讲法,最好是不著一字,自然也不该把自己放进去,才是最高境界。而杜诗却把自己全部一生都放迸了。儒家主放进,释家主不放进,儒释异同,须到宋人讲理学,才精妙他讲出。此刻且不谈。现在要讲的,是杜工部所放进诗中去的只是他日常的人生,平平淡淡,似乎没有讲到什么大道理。他把从开元到天宝,直到后来唐代中兴,他的生活的片段,几十年来关于他个人,他家庭,以及他当时的社会国家,一切与他有关的,都放进诗中去了,所以后人又称他的诗为诗史。 其实杜工部诗还是不著一字的。他那忠君爱国的人格,在他诗里,实也没有讲,只是讲家常。他的诗,就高在这上。我们读他的诗,无形中就会受到他极高人格的感召。正为他不讲忠孝,不讲道德,只把他日常人生放进诗去,而却没有一句不是忠孝,不是道德,不是儒家人生理想最高的境界。若使杜诗背后没有杜工部这一人,这些诗也就没有价值了。倘使杜工部急乎要表现他自己,只顾讲儒道,讲忠孝,来表现他自己是怎样一个有大道理的人,那么这人还是个俗人,而这些诗也就不得算是上乘极品的好诗了。所以杜诗的高境界,还是在他不著一字的妙处上。
我们读杜诗,最好是分年读。拿他的诗分着一年一年地,来考察他作诗的背景。要知道他在什么地方,什么年代,什么背景下写这诗,我们才能真知道杜诗的妙处。后来讲杜诗的,一定要讲每一首诗的真实用意在哪里,有时不免有些过分。而且有些是曲解。我们固要深究其作诗背景,但若尽用力在考据上,而陷于曲解,则反而弄得索然无味了。但我们若说只要就诗求诗,不必再管它在哪年哪一地方为什么写这首诗,这样也不行。你还是要知道他究是在哪一年哪一地为着什么背景而写这诗的。至于这诗之内容,及其真实涵义,你反可不必太深求,如此才能得到它诗的真趣味。 倘使你对这首诗的时代背景都不知道,那么你对这诗一定知道得很浅。他在天宝以前的诗,显然和天宝以后的不同。他在梓州到甘肃一路的诗,显和他在成都草堂的诗有不同。和他出三峡到湖南去一路上的诗又不同。我们该拿他全部的诗,配合上他全部的人生背景,才能了解他的诗究竟好在哪里。
中国诗人只要是儒家,如杜甫、韩愈、苏轼、王安石,都可以按年代排列来读他们的诗。王荆公诗写得非常好,可是若读王诗全部,便觉得不如杜工部与苏东坡。这因荆公一生,有一段长时间,为他的政治生涯占去了。直要到他晚年,在南京钟山住下,那一段时期的诗,境界高了,和以前显见有不同。 苏东坡诗之伟大,因他一辈子没有在政治上得意过。他一生奔走潦倒,波澜曲折都在诗里见。我第一次读苏诗,从他年轻时离开四川一路出来到汴京,如是往下,初读甚感有兴趣,但后来再三读,有些时的作品,却多少觉得有一点讨厌。譬如他在西湖这一段,流连景物,一天到晚饮酒啊,逛山啊,如是般连接着,一气读下,便易令人觉得有点腻。在此上,苏诗便不如杜诗境界之高卓。此因杜工部没有像东坡在杭州徐州般那样安闲地生活过。在中年期的苏诗,分开一首一首地读,都很好,可是连年一路这样下去,便令人读来易生厌。试问一个人老这样生活,这有什么意义呀?苏东坡的儒学境界并不高,但在他处艰难的环境中,他的人格是伟大的,像他在黄州和后来在惠州琼州的一段。那个时候诗都好。可是一安逸下来,就有些不行,诗境未免有时落俗套。东坡诗之长处,在有豪情,有逸趣。其恬静不如王摩诘,其忠恳不如杜工部。我们读诗,正贵从各家长处去领略。
我们再看白乐天的诗。乐天诗挑来看,亦有长处。但要对着年谱拿他一生的诗一口气读下,那比东坡诗更易见缺点。他晚年住在洛阳,一天到晚自己说:“舒服啊!开心啊!我不想再做官啊。”这样的诗一气读来,便无趣味了。这样的境界,无论是诗,无论是人生,绝不是我们所谓的最高境界。 杜工部生活殊不然。年轻时跑到长安,饱看着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情况,像他在《丽人行》里透露他看到当时内廷生活的荒淫,如此以下,他一直奔波流离,至死为止,遂使他的诗真能达到了最高的境界。从前人说:“诗穷而后工。”穷便是穷在这个人。当知穷不真是前面没有路。要在他前面有路不肯走,硬要走那穷的路,这条路看似崎岖,却实在是大道,如此般的穷,才始有价值。 即如屈原,前面并非没有路,但屈原不肯走,宁愿走绝路。故屈原《离骚》,可谓是穷而后工的最高榜样。他弟子宋玉并不然,因此宋玉也不会穷。所以宋玉只能学屈原做文章,没学到屈原的做人。而宋玉的文章,也终不能和屈原相比。
现在再讲回到陆放翁。放翁亦是诗中一大家,他一生没有忘了恢复中原的大愿。到他临死,还作下了一首“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的诗。即此一端,可想放翁诗境界也尽高。 放翁一生,从他年轻时从家里到四川去,后来由四川回到他本乡来,也尽见在诗中了。他的晚年诗,就等于他的日记。有时一天一首,有时一天两三首,乃至更多首,尽是春夏秋冬,长年流转,这般的在乡村里过。他那时很有些像陶渊明。你单拿他诗一首两首地读,也不见有大兴味。可是你拿他诗跟他年龄一起读,尤其是七十八十逐年而下,觉得他的怀抱健康,和他心中的恬淡平白,真是叫人钦羡。而他同时又能不忘国家民族大义,放翁诗之伟大,就在这地方。可惜他作诗大多。他似乎有意作诗,而又没有像杜工部般的生活波澜,这是他吃亏处。若把他诗删掉一些,这一部陆放翁诗集,可就会更好了。
在清诗中我最喜欢郑子尹。他是贵州遵义人,并没做高官,一生多住在家乡。他的伟大处,在他的情味上。他是一孝子,他在母亲坟上筑了一园,一天到晚,诗中念念不忘他母亲。他诗学韩昌黎。韩诗佶屈聱牙,可是在子尹诗中,能流露出他极真挚的性情来。尤其是到了四十五十,年龄尽大上去,还是永远不忘他母亲。诗中有人,其人又是性情中人,像那样的诗也就极难得了。
李太白诗固然好,因他喜欢道家,爱讲庄老出世。出世的诗,更不需照着年谱读。他也并不要把自己生命放进诗里去。连他自己生命还想要超出这世间。这等于我们读庄子,尽不必去考他时代背景。他的境界之高,正高在他这个超人生的人生上。李太白诗,也有些不考索它背景是无法明得他诗中用意的。但李诗真长处,实并不在这点上。 我们读李太白、王摩诘诗,尽可不管他年代。而读杜工部韩昌黎以至苏东坡陆放翁等人的诗,他们都是或多或少地把他们的整个人生放进诗去了。因此能依据年谱去读他们诗便更好。郑子尹的生活,当然不够得丰富,可是他也做成了一个极高的诗人。他也把他自己全部放进诗中去了。他的诗,一首首地读,也平常。但春天来了,梅花开了,这山里的溪水又活了,他又在那时想念起他母亲了。读他全集,一年一年地读,从他母亲死,他造了一个坟,坟上筑了一个园,今年种梅,明年种竹,这么一年一年地写下,年年常在纪念他母亲。再从他母亲身上讲到整一家,然后牵连再讲到其他,这就见其人之至孝,而诗中之深情厚味也随而见。他诗之高,高过了归有光的散文。归文也能写家庭情味,可是不如郑子尹诗写得更深厚。
相关新闻:
[责任编辑:严彬]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读书官方微信
播放数:5808920
播放数:129539
播放数:289755
播放数:5808920东壁图书府
西园翰墨林
俑诗闻国政
讲易见天心 打一动物_百度知道
东壁图书府
西园翰墨林
俑诗闻国政
讲易见天心 打一动物
我有更好的答案
采纳率:7%
讲易 易经中有八卦 岂不似蜘蛛网哉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作品中运用到的《汉语大词典》词汇已以连接方式标示出来。由于是电脑自动分析,词组划分难免有误,仅供参考。
题顾(清·蒋曰豫)   押庚韵贫随情,曾把胭支画。一瓶,做。   其二(清·蒋曰豫)   押支韵便托梦已迟,寄。影,护。   其三(清·蒋曰豫)   押虞韵山上怨,同是最。误煞心,图。
(1).横流的水波。:“与女游兮九河,冲风起兮横波。” 唐
诗:“长风鼓横波,合沓蹙龙文。”(2).比喻女子眼神流动,如水横流。:“眉连娟以增绕兮,目流睇而横波。” 李善 注:“横波,言目邪视,如水之横流也。” 宋
词之一:“酒力融融香汗透,春娇入眼横波溜。” 明
《牡丹亭·玩真》:“相看四目谁轻可!恁横波、来回顾影不住的眼儿睃。” 茅盾 《霜叶红似二月花》四:“ 婉小姐 横波嗔了 和光 一眼。”(3).借指妇女之目。 北周
之七:“纤腰减束素,别泪损横波。” 唐
诗:“手持纨扇独含情,秋风吹落横波血。” 冰心 《我们太太的客厅》:“对面一个椭圆形的镜框,正嵌着一个椭圆形的脸,横波入鬓,眉尖若蹙。”分类:亦作“ 桃华 ”。
(1).桃树所开的花。 南朝
梁 刘协 :“‘灼灼’状桃花之鲜,‘依依’尽杨柳之貌。” 唐
词之一:“ 西塞 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元
《折桂令·送春》曲:“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清
《宋先生述》:“朱书如桃华,日罄五七十纸。” 杨朔 《海市》:“年年桃花开时,就像那千万朵朝霞到海岛上来。”(2).形容女子容貌。 唐
:“桃花百媚如欲语,曾为无双今两身。” 清 徐士銮 《宋艳·驳辨》:“诗云:一从蕙死兰枯后,刚道桃花好面皮。”(3).指桃花马。 唐
:“桃花叱拨价最殊,骑将猎向城南隅。” 宋
诗:“画桡渌水沙棠轻,朱鞅追风桃花速。”(4).“ 桃花水 ”的省称。指春汛。 宋
:“相逢为我话留滞,桃花春涨孤舟起。”(5).病名。癣的一种。 清
陆长春 《香饮楼宾谈·徐氏二女》:“次女犯桃花百日,为美玉之玷。”分类:(1).裱后带轴的长幅图画。 宋
:“屡出诗章新管籥,偶开画卷小山川。” 明
:“弄笔窗间,随大小作数十字,展所藏法帖、墨迹、画卷纵观之。” 清 松泉老人 :“此卷且有‘奉华瑶晖’印章及 元 末诸公题咏,宜为 宋 人画卷中之铮铮者。”(2).比喻动人的场面或情景。 魏巍 《壮行集·开辟中国的黄金时代》:“我们感激 毛主席 和他的战友们,他们在通宵不熄的烛光下写下了这部社会主义的灿烂画卷。” 冯牧 《不断革命的战歌和颂歌》:“当我们把这些诗篇排列在一起,在我们眼前就出现了一幅充满着革命者的豪情壮志的我们时代的丰富的画卷。” 何为 《从苏家坡到古田会议》:“今天,一幅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壮丽宏伟的画卷,已在辽阔的 中国 大地上迅速展现。”分类:(1).指七字诗句。 南朝
梁 刘协 :“六言七言,杂出、《骚》。”:“《需雅》,八曲,七言。” 清 沈复 《浮生六记·闲情记趣》:“主考出五七言各一句,刻香为限,行立构思……十六对中取七言三联,五言三联。” 清
:“凡七言多上四字相连,而下三字足之。” 鲁迅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对课也渐渐地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2).指七言诗。:“ 朔 之文辞,此二篇最善。其馀有《封泰山》……八言、七言上下,《从公孙弘借车》,凡 向 所录 朔 书具是矣。” 颜师古 注引 晋灼 曰:“八言、七言诗,各有上下篇。”:“好学,能属文,于五言七言尤善。” 宋
《沧浪诗话·诗体》:“七言起于 汉武
柏梁 。” 清
《随园诗话补遗》卷十:“不知 唐 人五言工,不必再工七言也;古体工,不必再工近体也。”分类:1.诗体名。每首四句,每句五字者称五绝,七字者称七绝。亦有每句六字者。或用平韵,或用仄韵。绝句有近体绝句和古体绝句两种。近体绝句始于 唐 ,产生于律诗之后,盖截律诗之半而成,故又名“截句”。古体绝句实为最简短之古诗,产生于律诗之前,已载有《古绝句》。 唐 以后诗人所作古体绝句一般即称古风。2.指截去上下文的断句。 宋
:“﹝ 开元 ﹞十六年十二月,国子祭酒 杨玚 奏:‘今之举明经者,主司不详其述作之意,每至帖试,必取年头月尾,孤经绝句,自今以后,考试者尽帖平文,以存大典。’”3.犹断句。谓根据文意读断句逗。卷五二:“ 伊川 以‘至大至刚以直’为绝句,如何?” 清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踰矩”:“当于‘心’字绝句。”分类:(1). 隋
江总 先后仕 南朝
梁 、 陈 及 隋 三朝,仕 陈 时官至尚书令,世称“江令”。 唐
诗:“不下结绮阁,空迷 江令 语。雕戈动地来,误杀 陈后主 。” 五代
之九:“狎客沦亡 丽华 死,他年 江令 独来时。”(2). 南朝
江淹 曾为 建安
吴兴 令和 建元
东武 令,后世亦称“ 江令 ”。 元
诗:“彤管梦传 江令 笔,紫袍归抱上岩端。”分类:亦作“ 赋閒 ”。
晋 代 潘岳 辞官家居,作《闲居赋》,后因称罢官闲居、失业无事为“赋闲”。 清
《履园丛话,耆旧·秋史侍御》:“时 秋史 丁太守公艰,赋閒无事。”《官场现形记》第四三回:“吾兄在省候补,是个赋闲的人。” 朱自清 《背影》:“这些日子,家中光景很是惨淡,一半为了丧事,一半为了父亲赋闲。”分类:(1).谓傍晚晴朗的天色。 南朝
诗:“振衣喜初霁,褰裳对晚晴。” 唐
诗:“晚晴催翰墨,秋兴引。” 明
诗:“草阁吟秋倚晚晴,云山满目夕阳明。”(2).比喻晚年处境优裕。《新民晚报》:“他呢,笑谈白头逢盛年,人间重晚晴。”分类:(1).获得(利润)。《西游记》第十一回:“﹝ 相良 ﹞同妻 张氏 ,在门首贩卖乌盆瓦器营生,但赚得些钱儿,只以盘缠为足。”(2).赢得;博得。 唐
诗之一:“ 越王 大有堪羞处,祗把 西施 赚得 吴 。”《水浒传》第一○三回:“那粉头是 西京 来新打踅的行院,色艺双绝,赚得人山人海介看。” 吴组缃 《山洪》二八:“但大会当中并不成立组织,只是用一些动人的讲演、唱歌和呼口号,赚得人民一番慷慨激昂和摩拳擦掌就算完事。”骗取。 唐
诗:“鸾龙一夜降 昆丘 ,遗庙千年枕碧流。赚得 武皇 心力尽,忍看烟草 茂陵 秋。” 元
《赚蒯通》第三折:“则除是你走一遭去,若赚得此人来,圣人自有加官赐赏。”第十七回:“你定是 纪献唐 那贼的私人,不晓得在那里怎生赚得这张弹弓。”分类:古代美酒名。 北魏 郦道元 :“﹝ 河东郡 ﹞民有姓 刘 名 堕 者,宿擅工酿,采挹 河 流,酿成芳酎,悬食同枯枝之年,排于桑落之辰,故酒得其名矣。” 唐
诗:“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元
《清江引·独酌》曲:“明月黄昏后,独醉一樽桑落酒。” 清
诗:“桑落酒香卢橘美,钓船斜系草堂开。”(1).古代把天地八方分为八门,西南方称白门。《淮南子·地形训》:“西南方为 编驹之山 ,曰白门。” 高诱 注:“西南月建在申,金气之始也,金气白,故曰白门。” 汉
《思玄赋》:“蹶白门而东驰兮,云台行乎中野。”(2). 南朝
宋 都城 建康 (今 江苏省
南京市 ) 宣阳门 的俗称。:“ 宣阳门 谓之 白门 ,上以 白门 不祥,讳之。尚书右丞 江谧 尝误犯,上变色曰:‘白汝家门!’”(3). 江苏省
南京市 的别名。六朝皆都 建康 (今 南京市 ),其正南门为 宣阳门 ,俗称 白门 ,故名。:“ 宋 世外六门设竹篱。是年初,有发白虎樽者言:‘ 白门 三重门,竹篱穿不完。’上感其言,改立都墙。” 明 吴从先 《徐郎小传》:“ 芳 固 吴 儿,父以负奔 白门 ,因依常侍为命。”第三五回:“小弟坚卧 白门 ,原无心于仕途。” 清
《金陵》诗:“不到 金陵 廿六年, 白门 烟柳故依然。”(4).白莲教的支派。 老舍 《四世同堂》五十:“白门是白莲教的支流。”参见“ 白莲教 ”。分类:(1).风和雨。 宋
之一:“嘉谷卧风雨,稂莠登我场。”《醒世恒言·李汧公穷邸遇侠客》:“风雨萧萧夜正寒,扁舟急桨上危滩。”(2).刮风下雨。:“月之从星,则以风雨。” 晋
卷十四:“王悲思之,遣往视觅,天辄风雨,岭震云晦,往者莫至。”(3).比喻危难和恶劣的处境。:“﹝ 朱博 ﹞稍迁为功曹,伉侠好交,随从士大夫,不避风雨。”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事实上 愫方 哀怜他,沉默地庇护他,多少忧烦的事隐瞒着他,为他遮蔽大大小小无数次的风雨。”参见“ 风雨如晦 ”。(4).比喻纷纷的议论和各种各样的传说。《文汇报》:“ 周 余 离婚,被毫不留情的新闻界大肆渲染,重笔浓墨,闹得满城风雨。”参见“ 满城风雨 ”。分类:(1).物之轻清者。亦谓清澈明朗。:“故人心譬如槃水,正错而勿动,则湛浊在下而清明在上,则足以见须眉而察理矣。” 唐
《西县驿》诗:“去时楼上清明夜,月照楼前撩乱花。” 宋
《秋声赋》:“盖夫秋之为状也,其色惨淡,烟霏云歛;其容清明,天高日晶。” 李大钊 《时》:“‘晨’为日之始,新鲜的朝气,清明的曙光,都随‘晨’的时光以俱至。”(2).指政治有法度,有条理。:“肆伐大 商 ,会朝清明。” 毛 传:“不崇朝而天下清明。”:“﹝ 世祖 ﹞即位三十年,四夷宾服,百姓家给,政教清明。” 宋
《司马温公神道碑》:“上即位之三年,朝廷清明,百揆时叙,民安其生,风俗一变。” 清
《芝石记》:“献者踵至,以文天下之太平;然是时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见其然也。” 夏衍 《秋瑾传》第一幕:“不把 中国 弄得强盛,不把政治弄得清明,她们怎能从这黑暗里解放出来呐?”(3).神志清晰;清察明审。:“色容厉肃,视容清明。” 郑玄 注:“察于事也。”《淮南子·主术训》:“夫人主之听治也,清明而不闇,虚心而弱志,是故群臣辐凑并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尽其能。” 唐
《上尊号玉册文》:“伏惟皇帝陛下,清明溥鬯,光耿四海。” 郭沫若 《新华颂·鸭绿江》:“我们的理智是清明的,不会跟着狂人们一道发狂。”(4).声音清朗。:“是故清明象天,广大象地。” 郑玄 注:“清明,谓人声也。” 孔颖达 疏:“人之歌曲清洁显明以象于天也。” 唐
诗之一:“鼓角清明如战垒,梧桐摇落似贫居。” 萧军 《五月的矿山》第八章:“但这声音已经不再那样清明尖锐了,它发出了有些破裂味的沙音。”(5).节气名。公历四月四、五或六日。我国有清明节踏青、扫墓的习俗。:“春三月中气,惊蛰,春分,清明。” 朱右曾 校释引 孔颖达 曰:“清明,谓物生清净明洁。” 南朝
宋 谢灵运 :“属值清明节,荣华历和韶。” 唐
诗:“清明纵便天使来,一把纸钱风树杪。” 明 徐元 《八义记·宣子劝农》:“节届寒食清明。清明,西郊外步踏红青。” 冰心 《寄小读者》二三:“清明扫墓,虽不焚化纸钱,也可训练小孩子一种恭肃静默的对先人的敬礼。”(6).东南风。“如是,而铸之金,磨之石,系之丝木,越之匏竹,节之鼓,而行之,以遂八风” 三国
韦昭 注:“东南曰巽,为木,为清明。”参见“ 清明风 ”。(7).金精;金神。卷四引 汉
王逸 《正部》:“山神曰螭,物精曰魅,土精曰羵羊,水精曰罔象,木精曰毕方,火精曰游光,金精曰清明。”:“金神谓之清明。” 北魏
郦道元 :“泉溪之上,源麓之侧,有一祠,目之为 冶泉祠 。按,‘金神谓之清明’,斯地盖古冶官所在,故水取称焉。”(8).冷肃。《素问·六元正纪大论》:“金发而清明,火发而曛味,何气使然?”《医宗金鉴·运气要诀·五运郁极乃发歌》:“木发毁折金清明,火发曛味有多少。”注:“金发之徵,微者为燥,甚为清明;清明,冷肃也。”分类:(1).微小的波浪。 汉
:“引纤缴,扬微波,折清风而殒。” 唐
诗:“急濑鸣车轴,微波漾钓筒。” 宋
诗:“冲飙动高柳,渌水澹微波。” 峻青 《秋色赋·海娘娘》:“每当晴朗的早晨或是静谧的月夜,海上风平浪静,微波不兴。”(2).犹余波。 汉
《封禅文》:“俾万世得激清流,扬微波,蜚英声,腾茂实。” 南朝
梁 钟嵘 《诗品》卷上:“ 永嘉 时,贵 黄
老 ,稍尚虚谈。于时篇什,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爰及 江 表,微波尚传。” 卷盦 《〈蔽庐丛志〉序》:“景丛志而仰止,羌寄意于微波。”(3).指女子的眼波。 三国
:“无良媒以接欢兮,托微波而通辞。” 清
:“中有人兮通微波,荷荷!贻我钗鸾兮馈我翠螺,荷荷!” 高旭 《赠沈孝则》诗:“惆怅佳人留片影,愿将心事托微波。”(4).物理学名词。指波长较短的电磁波。如,无线电通讯中指波长在1毫米至30厘米之间的电磁波。分类:(1).割开或切断肠子。:“病若在肠中,便断肠湔洗。”(2).谓肠断折。参见“ 断肠猿 ”。(3).形容极度思念或悲痛。 三国
:“念君客游思断肠,慊慊思归恋故乡。” 唐
词之二:“一枝红艳露凝香,云雨 巫山 枉断肠。” 宋
之二:“红笺短写空深恨,锦句新翻欲断肠。” 郭沫若 《牧羊哀话》:“像这样断肠地方,伤心国土,谁还有铁石心肠,再能够多住片时片刻呢?”(4).秋海棠花的别名。 清
《小园记》:“至于丽春、款冬……断肠、洗手、红姑、虞美,丛生砌下,递换疄间,非盆盎之所收拾也。”分类:(1).春天的景色。 南朝
洛 佳遨游,春色满皇州。” 宋
诗:“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老舍 《二马》第五段四:“春色越重,他心里身上越难过。”(2).喻娇艳的容颜。 宋
词:“一生惆怅情多少,月不长圆,春色易为老。” 明 杨珽 《龙膏记·开阁》:“小女以蒲柳弱质,几萎秋霜,得赐龙凤仙膏,再生春色。”(3).喻喜色。 宋
:“ 娄师德 位贵而性通豁,尤善捧腹大笑,人谓 师德 为齿牙春色。”《西游记》第十二回:“ 萧瑀 闻言,倍添春色,知他是个好人。”(4).指脸上的红晕。《水浒传》第七二回:“ 宋江 与 柴进 四人,微饮三杯,少添春色。” 清
《桃花扇·选优》:“看他粉面发红,像是腼腆;赏他一柄桃花宫扇,遮掩春色。”第三九回:“姑娘今日脸上有些春色,眼圈儿都红了。”分类:(1).佛家语。旁支,不是传衣钵的嫡系。《景德传灯录·僧璨大师》:“若从七佛至此 璨 大师,不括横枝,凡三十七世。” 宋
:“丛林真百丈,法嗣有横枝。” 王文诰 辑注引 赵次公 曰“禅宇谓之法嗣,而禅家旁出,谓之横枝。”(2).谓无端,无缘无故。 元
《谢天香》第二折:“怎当那横枝罗惹,不许堤防!”(3).比喻是非。《盛世新声·双调五供养·穷客程》:“冷落孤帷谁问当,谁问当?那一日不断肠,谁承望横枝一万桩?”(4).梅花的一种。 宋
词:“绿萼更横枝,多少梅花样。” 夏承焘 笺校:“绿萼、横枝皆梅别种。”分类:(1).明确;清楚。:“法分明则贤不得夺不肖,强不得侵弱,众不得暴寡。” 汉 董仲舒 :“黑白分明,然后民知所去就,民知所去就,然后可以致治。” 唐
:“彤管内人书细腻,金奁御印篆分明。”《水浒传》第八六回:“前面行军旗上,写的分明:‘ 大辽 副统军 贺重宝 。’” 峻青 《海啸》第四章九:“以后即使再隔上三年五载,见了面也还仍然能记忆分明。”(2).辨明。 汉
陆贾 《新语·辨惑》:“夫曲直之异形,白黑之异色,乃天下之易见也。然自谬也,或不能分明其是非者,众邪误之矣。”:“即无其事,复封还记,得为君分明之。”:“ 叉 党人通直郎 宋维 希 叉 旨,告 怿 谋反,禁 怿 门下,讯问左右及朝贵,贵人分明,乃得雪释焉。”(3).明明;显然。 南朝 梁武帝 :“委曲凤台日,分明柏寝事。” 唐
诗:“历历 开元 事,分明在眼前。” 元
《窦娥冤》楔子:“嗨!这个那里是做媳妇,分明是卖与他一般。” 茅盾 《子夜》十五:“可是他那声色俱厉的态度后面却分明有点恐慌,有点畏缩。”(4).明亮。 唐
诗:“秋天净绿月分明,何事 巴 猿不剩鸣。” 后蜀 欧阳炯 :“月分明,花淡薄,惹相思。” 宋
诗:“落木千山天远大,澄江一道月分明。”(5).光明磊落。 清
《蜃中楼·传书》:“奴家岂不愿同归?只是为人在世,行止俱要分明,我若随你去呵,知者以为原配,不知者以为私奔。”分类:1.远古年代。 晋
《〈尔雅〉序》:“总绝代之离词,辩同实而殊号者也。” 邢炳 疏:“绝代,犹远代也。” 北魏 郦道元 :“仰馀徽于千载,遵茂美于绝代。” 唐
《四分律宗记序》:“收绝代之精微,诘往圣之纰缪。”2.冠绝当代。谓举世无双。 南朝
宋 颜延之 《请立浑天仪表》:“值大军旋旆,浑仪在路,肆观奇秘,绝代异宝。” 唐
:“感兹绝代称妙手,遂令谈者不容口。” 宋
词:“照影溪梅,怅绝代、幽人独立。” 清
《桃花扇·传歌》:“ 昆老 恭喜,收了一个绝代门生。” 陈毅 词:“倾心甚,看回天身手,绝代风骚。”分类:(1).蚕蛾触须细长而弯曲,因以比喻女子美丽的眉毛。:“螓首蛾眉,巧笑倩兮。” 南朝
《咏舞》:“逐唱回纤手,听曲转蛾眉。” 宋
词:“慇勤花下同携手,更尽杯中酒。美人不用敛蛾眉,我亦多情无奈酒阑时!” 明 叶宪祖 《碧莲绣符》第八折:“几年羞把蛾眉扫,何期再咏《桃夭》,脸波红羞容未销,回头自掩生绡。”第五二回:“ 晴雯 听了,果然气的蛾眉倒蹙,凤眼圆睁。”(2).借指女子容貌的美丽。:“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唐
诗:“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宋
词:“ 长门 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妒。千金纵买 相如 赋,脉脉此情谁诉。” 王闿运 《采芬女子墓志铭》:“蛾眉胜于粉黛,秀质弱于罗纨。”(3).美女的代称。 南朝
:“初上凤皇墀,此镜照蛾眉。言照长相守,不照长相思。” 宋
《云麓漫钞》卷十:“既昼,集罗帏翠幕,稠叠绕围,继以烛,列屋蛾眉,豪侈不可状。” 清
《延令题妃子墓》诗:“舞衣日已缓,蛾眉委道旁,樵夫与牧竖,至今为悲伤。”
之十八:“空山流水无人迹,何处蛾眉有怨词?”(4).指蛾眉月。 南朝
宋 鲍照 诗:“蛾眉蔽珠栊,玉钩隔绮窗。” 唐
词:“伤心朝恨暮恨,回首千山万山。独望天边初月,蛾眉犹自弯弯。” 清
词:“一种蛾眉,下弦不似初弦好。”(5).喻指远山。 元
《走笔赠燕会初》诗:“ 西湖 天镜碧堕地, 吴山 蛾眉春入窗。” 清 许善长 《神山引·裙归》:“那边隐隐城郭,渐见人烟,不知何处?[远望介]吓!蛾眉滴翠,螺髻送青,非琼山而何!”(6).指飞蛾。 清
《北行杂诗》之十三:“蛾眉不自爱,扑暗一篷灯。火猛何如吏,心安即是僧。”分类:(1).记住;记得。取,助词。 唐
词:“坎离乾兑逢子午,须认取自家根祖。” 宋
词:“休问旧色旧香,但认取芳心一点。” 宋
词:“空梦 长安 ,认取 长安 道。”(2).辨认,认得。取,助词。 清
唐甄 :“其本心虽未尝亡,而陷溺之久,如素入染,不可认取;如珠投海,不可寻求。”分类:(1).古人为纪念科场登录、旅游行程等,在石碑或壁柱上题记姓名。 唐
:“愿君到处自题名,他日知君从此去。” 前蜀 马鉴 《续事始》:“ 慈恩寺 题名:开游而题其同年姓名于塔下,后为故事。” 明
《浙东肃政廉访司处州分司题名记》:“题名所以识岁月之久近,行役之劳勤,而寓感思于其中焉。” 郭沫若 《游西安》:“ 大雁塔 下多题名碑记。古时候有所谓‘ 雁塔 题名’,凡新登科的人要在 大雁塔 下集体树立题名碑。”(2).指为留纪念所题记的姓名。 清
《吹网录·虎丘贺方回题名》:“ 虎邱 旧多 宋 人题名,历久渐就湮没。”(3).借指科场登录。 明 陈汝元 《金莲记·偕计》:“但愿题名玉署,通籍金闺。”(4).指门额。 清
《浣纱溪》词:“败叶填溪水已冰,夕阳犹照短长亭,何年废寺失题名。”(5).犹命题;命名。 章炳麟 《辨诗》:“后世既以题名为异,《九歌》独在《屈赋》,为之陪属,此又以大为小也。” 沈钧儒 《洪深〈申屠氏〉序言》:“ 欧阳予倩 君采其事实,演为新剧,既博观者赏赞;同时 洪深 君复编作电影剧本,仍题名《申屠氏》。”(6).题目名称。 章炳麟 《论式》:“《别录》署亦有《通论》,不专以题名为质。” 艾芜 《人生哲学的一课》:“拿着新杂志,看看封面,看看题名,全无心管它的内容。”分类:(1).沼泽名。:“于其陂泽,则有 钳卢 、 玉池 、 赭阳 、 东陂 。贮水渟洿,亘望无涯。” 李周翰 注:“皆陂泽名。”(2).仙池。 晋
《拟楚篇》:“登 昆崙 ,漱玉池。” 南朝
:“朝食琅玕实,夕饮玉池津。”(3).池沼美称。 南朝
宋 鲍照 《学刘公干体》诗之四:“彪炳此金塘,藻耀君玉池。” 宋
诗:“采掇本芳陂,移根向玉池。”(4).道教语。指口。《黄庭外景经·上部经》:“玉池清水灌灵根。” 务成子 注:“口为玉池太和宫。” 宋
《菜羹赋》:“登盘盂而荐之,具匕筴而晨飧;助生肥于玉池,与五鼎其齐珍。” 宋
诗:“偶向人间脱骇机,玉池中夜自生肥。”肥,指积聚的唾液。(5).裱褙书画用语。指书画卷首贴绫的地方。 明
:“《兰亭》一百一十七刻,装褫作十册,乃 宋理宗 内府所藏,每版有内府图书钤缝玉池上。” 明
:“古装裱卷轴之引首后,以绫帖褚曰贉…… 唐 人谓之玉池。”分类:(1).谓有杰出的人物。:“ 卞壸 、 刘超 、 钟雅 、 周虓 等已入列传,其馀即叙其行事,以为《忠义传》,用旌 晋氏 之有人焉。” 唐
《兴元少尹房君墓志》:“ 房 故为官族,称世有人。”(2).谓有靠山。如:朝中有人好做官。(3).泛指有某人。:“有人曰:‘我善为陈,我善为战,大罪也。’” 金
董解元 《西厢记诸宫调》卷一:“樱桃小口娇声颤,不防花下,有人肠断。” 巴金 《春》一:“有人从梅林那面走过来,发出了这样的叫声。”分类:草名。芎藭的苗,叶有香气。:“﹝ 浮山 ﹞有草焉,名曰薰草,麻叶而方茎,赤华而黑实,臭如蘼芜,佩之可以已疠。” 汉
:“菀蘼芜与兰若兮,渐藁本于洿渎。” 隋
诗:“垂柳覆金堤,蘼芜叶复齐。” 冯至 《蚕马》诗:“黄色的蘼芜已经凋残,到处飞翔黑衣的海燕,我的心里还燃着余焰,我悄悄地走到她的窗前。”参阅 明
李时珍 。分类:亦作“ 青溪 ”。 (1).碧绿的溪水。 唐
诗:“青溪含冥寞,神物有显晦。” 唐
诗:“紫岩隈兮青溪侧,云松烟茑兮千古色。”(2).古县名。今 浙江省 淳安县 。 北宋 方腊 起义于此。起义失败后,县名改为 淳安 。 宋
卷二一八:“ 孙觌 《韩世忠墓志铭》曰:‘ 宣和 初,妖人 方腊 起 青溪 ,不旬朝,众万数,破 衢 、 婺 、 杭 、 睦 、 歙 五州, 江 淮 大震。’”(3).古水名。指 三国 吴 在 建业城 东南所凿 东渠 。发源于今 江苏省 南京市 钟山 西南,流经 南京 市区入 秦淮河 ,曲折达十余里,亦名 九曲青溪 。年久湮废,今仅存入 秦淮河 的一段。 唐
《少室山少姨庙碑》:“亦犹 蒋侯 三妺, 青溪 之轨迹可寻; 虞帝 二妃, 湘水 之波澜未歇。” 宋
《记金陵登览》:“城中 青溪 ,入 秦淮 颇堙废。” 清
之六:“ 青溪 水木最清华, 王 谢 乌衣 六代夸。”(4).古水名。在今 湖北省 境内。以源出 青山 ,故称。 北魏 郦道元 :“ 沮水 南径 临沮县 西, 青溪水 注之。水出县西 青山 ,山之东有 滥泉 ,即 青溪 之源也……以源出 青山 ,故以 青溪 为名。” 唐
《秋日于益州李长史宅宴序》:“五岳栖真,窅眇 青溪 之上;六爻贞遁,寂寞沧海之滨。”(5).山名。在今 湖北省 当阳市 。分类:(1).称丈夫之妹。:“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 唐
:“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第四回:“﹝ 李纨 ﹞惟知侍亲养子,閒时陪侍小姑等针黹诵读而已。”(2).少女。古乐府:“开门白水,侧近桥梁。小姑所居,独处无郎。” 唐
诗:“小姑晚归红妆浅,镜里芙蓉照水鲜。”(3).小女巫;小道姑。 宋
:“绿袍槐简立老巫,红衫绣裙舞小姑……老巫前致词,小姑抱酒壶。” 明
《牡丹亭·婚走》:“长生会, 莲花观 里一个小姑来。”(4). 小孤山 的别称。在今 江西
彭泽县 北。 宋
《归田录》卷二:“ 江 南有大、小 孤山 ……俚俗转孤为姑。江侧有一石矶,谓之 澎浪矶 ,遂转为 彭郎矶 云。 彭郎 者,小姑婿也。” 宋
诗:“舟中贾客莫漫狂, 小姑 前年嫁 彭郎 。” 清
《送彭十羡门游粤》诗:“ 大姑 弯弯眉黛长, 小姑 窈窕宫亭妆,三日 浔阳 风信到,双姑早晚嫁 彭郎 。”分类:(1).爱惜人才。 唐
诗:“不见 李生 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唐
诗:“ 越 溪渔客 贺知章 ,任达怜才爱酒狂。”(2).爱慕有才华的人。 清
《玉搔头·情试》:“那民间女子遇着个贫贱书生,或是怜才,或是鉴貌,与他一笑留情,即以终身相许。” 清 青阁居士 《〈续板桥杂记〉叙》:“侠妓自豪,原知慕义;儒姬尔雅,定解怜才。”分类:(1).数量词。用于平而薄的东西。 汉 荀悦 《汉纪·武帝纪五》:“﹝ 李陵 ﹞令军士人持三升糒、一片冰。”:“﹝ 闵仲叔 ﹞老病家贫,不能得肉,日买猪肝一片。” 元
诗:“宝刹千间穷土木,残碑一片失 辽
金 。”(2).数量词。用于地面、水面。 宋
诗:“川原一片绿交加,深树冥冥不见花。”《荡寇志》第八六回:“只见 永清 的后面一层人霍地分开,前面乃是一片白地。”
词:“ 秦皇岛 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杨朔 《中国人民的心》:“岭脚下有一片大水塘,叫 龙潭池 。”(3).数量词。用于呈片状或连接成片的景物。 北周
《至仁山铭》:“瑞雪一片,仙童两人。” 唐
之一:“ 黄河 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宋
之二:“东风忽送笙歌近,一片楼台泛水来。”(4).数量词。用于弥漫散布的景色、气象。 北周
诗:“涧底百重花,山根一片雨。” 唐
之三:“ 长安 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宋
诗:“我爱山居好,林梢一片晴。” 周而复 《上海的早晨》第一部三:“远方的天边有一片红光在昏暗的夜色中跳动,那是 南京路 一带霓虹灯光的照耀。”(5).数量词。用于集聚在一起的声音。 宋
朱淑贞 诗之一:“一片笑声连鼓吹,六街灯火丽升平。”《水浒传》第三三回:“ 花荣 一片声叫道:‘我得何罪?’”第三一回:“慌慌张张爬到墙上,踹的那瓦一片山响。” 刘宾雁 《在桥梁工地上》:“水下,破碎机加快了凿岩速度,响声连成一片。”(6).数量词。用于人的心情、心地、心意。 宋
词:“一片 宋玉 情怀,十分 卫郎 清瘦。” 元
《岳阳楼》第一折:“则你那浮生空自忙。他一片黑心肠,在这功名之上。”《西游记》第八五回:“但要一片志诚, 雷音 只在眼下。” 顾笑言 《你现在想什么》十三:“老伴还真没有辜负了 乌长青 的一片心愿。”(7).数量词。用于文字、语言。 明
《传习录》卷下:“然亦多是推衍文义,自做一片文字。”第十九回:“ 十三妹 听了 邓九公 要拉那先生帮着劝解,又不知惹出他那一片什么谈吐来。” 马烽 西戎 《吕梁英雄传》第二回:“ 桦林霸 随手研墨蘸笔,铺开一张大纸,写了一片字交给 康顺风 。”(8).整片;整体。《陆象山语录》卷上:“又下工夫十年,方浑然一片。” 明
《传习录》卷下:“静坐用功,颇觉此心收敛,遇事又断了,旋起个念头去事上省察,事过又寻旧功,还觉有内外,打不作一片。” 毛泽东 《坚持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在战时,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官兵打成一片,军民打成一片。”分类:(1).不能承当;不能胜任。:“众以美物归女,而何德以堪之,王犹不堪,况尔小丑乎!”:“君令不二,除君之恶,惟恐不堪。” 晋
:“贪进不虑负乘之祸,受任不计不堪之败。”(2).忍受不了。:“ 颜子 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 颜子 不改其乐。” 晋
卷二十:“自言其远祖,不知几何世也,坐事系狱,而非其罪,不堪拷掠,自诬服之。” 清
严有禧 《漱华随笔·僧大汕》:“一日向 吴 自述,酬应杂遝,不堪其苦。” 冰心 《寄小读者》八:“我真是不堪,在家时黄昏睡起,秋风中听此,往往凄动不宁。”(3).不忍心。 南唐
词:“还与容光共憔悴,不堪看!”《秦并六国平话》卷中:“杀得六宫如算子,丫叉尸首不堪闻。” 清
:“《题机声灯影图》之二云……字字血泪,使人不堪卒读。”(4).不可;不能。:“汝谋斯,何向非翼,维有共枳,枳亡重,大害小,不堪柯引。” 朱右曾 校释:“柯,斧柄;引,取也。蔽焉而踪寻斧,虽小者犹不可。” 南朝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马南村 《燕山夜话·为什么会吵嘴》:“少数落后分子残余的坏思想、坏作风是不堪容忍的。”(5).用于形容词后面,表示程度深。:“﹝帝﹞性懦不堪,人视者即有忿责。” 宋
《罗袁州文集序》:“余独怜其老而惫不堪也。” 刘白羽 《一个温暖的雪夜》:“担泥送土的人,上上下下,忙碌不堪。”(6).极坏;糟糕。 明
刘若愚 :“凡背书不过,写仿不堪,或损污书仿,犯规有过者,词林老师批数目,付提督责处之。”第六九回:“每日只命人端了菜饭到他房中去吃。那茶饭都系不堪之物。 平儿 看不过,自己拿钱出来弄菜给他吃。” 茅盾 《烟云》:“他和夫人的同居生活虽非古圣贤那么文雅,可绝不像‘姓 朱 的’信上描绘得那么不堪。”(7).犹不甚。《京本通俗小说·志诚张主管》:“ 张主管 看见一个妇女,身上衣服不堪齐整,头上蓬松。”(8).犹难堪。:“老父盛怒之下,若知娶妓而归,必然加以不堪,反致相累,辗转寻思,尚未有万全之策。”分类:(1).赠送厚礼。(2).指古时大臣犯重罪而被审讯。(1).过 长江 。特指 西晋 和 北宋 王室东渡事。:“过 江 人士每至暇日,相要出 新亭 饮宴。” 南朝
宋 刘义庆 :“过 江 初,拜官,舆饰供馔。” 宋
《清波别志》卷中:“自过 江 来,或有思京馔者,命仿效制造,终不如意。”(2).指代 东晋 。 清
《〈古诗源〉例言》:“ 越石
景纯 ,联镳接轸;过 江 末季,挺生 陶公 。” 清
《读史杂感》诗之一:“过 江 名义共推 袁 , 宋 室孤臣念悯孙。”分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读易见天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