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该如何变革课堂教学模式式?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地方师范院校留学生汉语教学模式改革探析
  【摘 要】留学生汉语教育是推进地方师范院校汉语教学教育国际化和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影响的重要途径。地方师范院校留学生的汉语教学必须从实际出发,结合留学生的学习目的、要求及特点,在课堂教学的设计要求,教材使用,教学策略,教学手段及培养方案等方面进行革新,力求构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中国论文网 http://www.xzbu.com/4/view-6609995.htm  【关键词】留学生;对外汉语;教学模式   近年来,留学生的汉语热是越来越高,而留学生汉语教育是推进地方师范院校教育国际化和进一步扩大中国文化影响的重要途径。因此,地方师范院校提高汉语的教学质量势在必行。本校作为广西一所地方性师范院校,多年来已经招收来自泰国越南等东盟国家及其他国家的留学生在校短期学习汉语,学校一直力争将留学生培养作为本校国际化教育的一个示范性窗口,并努力让留学生们在最短的时间内更快、更好地学习和掌握汉语。为了推进留学生汉语教育水平的提高,完善留学生汉语教学,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一些教学改革方面的想法,以供参考。   一、地方师范院校留学生的基本状况   以广西为例,地方师范院校的留学生,多数来自东盟国家,其中主要来自泰国和越南,他们选择广西的师范院校作为留学目的地,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第一,广西的气候饮食与他们国家相差不大,第二,广西的师范院校开设有汉语言的课程,并接受国外的交换生,第三,通过交换生项目,来校就读的费用比自费直接来华学汉语要低廉。   另外,到地方师范院校就读的留学生多为交换生,他们本身在国内已经初步学习了汉语,因此到中国就读有一定的语言基础,针对这种情况,在制定培养方案和教学目标时,要注意分层级教学,语言基础较好的留学生上高级课程,基础差点的则上初级课程。   二、地方师范院校留学生汉语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   (一)培养方案和培养方式的改革   为了提高留学生培养规格,更好地达到教学要求,使留学生学成归国后可以在工作中流利的使用汉语,同时,也使学校在激烈的留学生教育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应结合师范院校发展特色制定出符合形势、科学性与可操作性兼备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培养方案应该多次召开有留学生、教师、国外教育专家参加的访谈、座谈会,或者通过问卷调查等形式,客观的认识留学生到师范院校就读汉语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每年更新培养方案。在培养形式方面,采用课上与课下相结合,集体授课与个人诊断相结合的方式,课上采取以培养言语交际能力为主的各种手段,以最短的时间最小的投入追求最佳的教学效果。课下通过合作学习的形式,如安排留学生与中国文学院的学生结对子,选拔优秀本科生、研究生参与留学生汉语课外辅导实践,提高留学生汉语口头表达能力,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汉语社会实践活动,如派专车专人陪同留学生到广西地方的一些景点进行民俗考察,比如广西师范大学的留学生则可以带学生参观桂林当地的风景名胜,用汉语讲解当地风俗文化,玉林师范学院的留学生则可以到博白参观客家人的居所,了解客家文化,另外还可以定期组织留学生观看或参加各类文化艺术表演,激发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兴趣,使其成为中国文化的热爱者,传播者和对华友好的一代新人。   (二)选用或开发一系列适合地方师范院校留学生的汉语教材   在对学生进行分层次、分目标培养的基础上,选用或开发一系列适合地方师范院校留学生使用的汉语教材。由于汉语教材的编写涉及到编者对整个汉语体系,包括语音、语法、文字、文化渗透等各个方面,编者需在对整个教学过程有着顶层把握的基础上,才能编写出一整套完整、科学而实用的教材。因此,不盲目开展教材开发,科学地规划留学生的汉语教材就显得十分必要。教材需要凸显一定的地域性,又不单纯受限于地域,需将汉语的语言结构、功能和文化统一,又必须结合留学生的实际生活而编著,是实用性和规范性的统一。高校需要发掘出一个完整、科学的课程体系,同时建立一支专业性强、协作能力强的团队,方能更好地解决教材的问题。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语言环境在留学生汉语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是不言而喻的,地方师范院校要加大多媒体设备建设的投入,让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课堂上创造真实的交际环境,而逼真的交际环境有利于语感的形成,有利于语言技能的提高。因此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充分发挥这种高科技媒体的作用,为留学生提供大量通过操练学会运用语言的机会,有效地提高留学生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手段给留学生提供一种以探索方式学习汉语的手段,是目前地方师范院校在硬件上支持教学,改善留学生汉语学习现状非常有效的手段。   (四)建立有效的测评机制   为了检测留学生在校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督促其更快地进步,要尝试对留学生的汉语能力作出科学的测试和评估。因为地方师范院校的教育模式是培养中小学教师,所以可能教学模式和教师的教学思维还更多的停留在教师教育,因此,根据笔者教学经验,留学生与师范院校的本科生的就业前景不同,因而对留学生的培养和教学模式不能与中国本科生相同,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抛开师范教育的思维,建立有效的测评机制。一般的地方师范院校的本科生教育是在完成一定的教学任务之后,就会及时通过复习、考查和考试来检验教学效果。而留学生教育应该从功能任务、语境与内容等方面考查留学生言语运用的实际能力,尝试将期中测试最初的开卷笔试形式改为口语测试。如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一个任务或场景,让学生两人一组完成任务,或者通过教师与学生就某个话题直接交谈的形式检测其口头表达能力以及思辨能力、应变能力等。留学生起初也许会不大适应这种考查方式,但经过多次口试,发现自己的汉语交际能力大幅度提高,他们则会逐渐接受这种新的考查方式。   (五)运用灵活的教学策略   首先,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学策略主要为解决干扰问题。也就是克服母语的干扰、新旧知识的相互干扰。从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经验来看,学生对来自母语的干扰会采取回避的策略。譬如以往教学中教师感兴趣的多是句型。一般情况是:生词操练之后,集中精力操练句型,当时效果不错,以为所学内容尽为学生掌握,但是练习成段表达时,学生用的全是简单句,新学的词语、语法都让他们作为障碍跳过去了。鉴于此,对师范院校的留学生,在新知识学完后教师应鼓励引导他们使用新学的词语,造新学的句子,及时发现问题,并给予纠正。如果不给予及时纠正,不正确的东西就会长期保存在大脑中,对以后的教学造成障碍。   其次,可以采用情景设计来讲解词义和语法,学生思维活跃,能够根据情景的提示联想、派生出多个相似的对话语境,编出较多的会话内容,当堂可取得很好的效果。但如果一堂课运用太多,由于信息量过大,印象错杂,容易产生倒摄抑制或前摄抑制,因此教学中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适当安排信息输入量。要解决干扰问题,文化导入是一种有效策略,可以提高留学生汉语理解能力和感知能力,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也十分有效。文化导入是一种辅助教学,它包含导入的内容、方法两个方面。在进行课堂设计时,选用导入内容应注意:(1)内容要和课堂教学有关,介绍自身文化,要考虑他人的接受程度,以免引起误解。(2)如果选用的内容要进行两种文化的比较,凡涉及他国文化应正确无误,不要加入个人的褒贬。(3)导入内容要尊重各民族的文化信仰。不要为了迎合某些留学生的猎奇心理,片面渲染消极文化,要以宣传当今我国新形象为主。(4)介绍我国传统文化时不要给予简单肯定或否定,以免引起学生的反感,使自己陷入尴尬境地。在学习有关问候的内容时可采用对比法,如以前中国人打招呼惯用“吃了吗?”,对学生解释时可以介绍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国家,“民以食为天”的思想浓厚,“衣食住行”是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同时说明现在人们打招呼的用语更丰富了,如:“上网了吗?”、“发了吗?”等等,要向学生解释现在中国经济发展了,老百姓生活丰富了。这样使学生对汉语产生的文化背景有所了解。   (六)完善留学生汉语教学效果和质量监控体系   提倡对教学效果进行检验,完善质量监控体系,目的是为了督促教师更好地对留学生进行教学,避免课堂的随意性,同时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进行跟踪,准确有效地将占主导地位的学生意见反馈给教师、管理者,视情况而调整自己的授课方法、丰富教学技能。对留学生汉语教学质量的监控,需开发出一套适合于留学生汉语教学的评估体系。语言是一种工具,也是一项技能,留学生是否能充分发挥出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是否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举一反三,是否积极主动地融入课堂,并将课堂所学融入到社会语境,是语言学习者能否取得学习成效的重要标志。一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积极引导者,是语境的制造者,也是留学生疑问的解答者。   (七)教师对课堂的把握和留学生心理的关注   根据对留学生的调查,大部分的留学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上用汉语和体态语教授,兼用英语辅助教学。现在对外汉语教学课堂的实际情况是,完全依赖英语或其他学生母语作为媒介语授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另外有人则支持“沉浸式”的方法,完全用汉语教汉语,给学生一个纯汉语环境。笔者认为,课堂上的教师指令应该尽量简短、清楚,在需要时用体态语辅助。比如对刚开始上汉语课的学生,与其反复说“请把书翻到第五页”以培养学生对指令的熟悉度,不如简单地做一个翻书的动作,然后告诉学生“第五页”。当学生汉语程度很低的时候,教学内容之外的话,教师应该尽量少说,因为对于学生而言,那些话语信息度不高,还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而进入地方师范院校就读的留学生多数是有一定的汉语基础的,在课堂中可适当多用汉语,反复说一些指令,这跟初学者是不同的。   教师还需关注留学生的心理,由于留学生的国家跟中国之间存在着风俗习惯、饮食、气候等方方面面的差异,在学习生活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小则影响学生心情,大则引起严重的消极情绪,对汉语学习造成负面影响。担任综合课教学的汉语教师一般为班级的主课老师,跟学生接触相对较多,直接或间接地扮演着班主任的角色。因此,对留学生的心理问题应该引起关注重视。比如,多观察学生情绪变化,学生在出勤或课堂表现上发生什么特殊情况,也要及时关注询问。教师争取能够及时发现学生由于种种原因造成的不适感和低落情绪,并帮助他们克服这些不适感,从而以积极的心态度过中国的留学生活。   三、结语   随着汉语热和地方师范院校留学生汉语课程开设增多,留学生特别是东盟各国的留学生到广西各地方师范院校的数量逐年增多,教学模式有待进一步改革优化,而现有改革的可行性还有待进一步验证。总之,在地方师范院校汉语教学国际化的新形势下,留学生汉语教学模式的探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参考文献   [1] 高顺全.对外汉语教学探新[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谭晓平.地方高校医学留学生汉语教学模式初探[J].西北医学教育,2013年第4期.   [3] 王晓慧.对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综合课教学的思考[J].语文学刊,2010年第12期.   [4] 刘振荣.中医院校留学生汉语教学改革思路与方法[J].天津中医学院学报,2004年第1期.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教师队伍建设无疑是当下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今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开启了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新征程。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源头环节,师范教育正越来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师范教育如何实现转型发展?如何培养适应新时代教育改革发展需要的教师?如何吸引乐教适教的优秀人才从教?这一切都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挑战。围绕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多位全国政协委员、师范院校校长。师范教育日益走向开放2014年招聘师范毕业生10人、非师范毕业生24人;2015年招聘师范毕业生22人、非师范毕业生33人;2016年招聘师范毕业生25人、非师范毕业生50人。这是北京某著名高校附中近年来新招聘教师的情况。近年来,师范毕业生在与综合性高校毕业生的同场角逐中,似乎优势不再。全国政协委员、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戴立益坦言,综合性大学毕业生在招聘时确实更容易受到青睐。戴立益曾经在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担任过3年校长,据他观察,高水平综合性大学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上手快、后劲足,具备很强的竞争力。《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提出,实施教师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建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高水平非师范院校参与的中国特色师范教育体系,并且明确支持高水平综合大学开展教师教育。教师培养体系必然要走向开放,封闭只会导致一潭死水。高水平综合大学进一步参与师范教育对师范院校来说确实带来了竞争和挑战,但是也会倒逼师范院校改变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布局,致力于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需求的教师培养。全国政协委员、西北师范大学校长刘仲奎认为,综合性大学办教师教育应该走“小而精”的路子,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开办相关专业,如数学、物理专业强的综合性大学可以开设培养中学数学、物理师资的师范类专业。高水平综合性大学也可以和当地师范大学合作培养,发挥各自的优势,采用3年在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学习专业课,1年在师范大学学习教师教育类课程和参加教育实习的分段式培养模式,提升教师教育的培养质量。师范人才培养深耕专业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近年来一些师范院校在应用性、综合性上谋求转型,甚至急于“改旗易帜”和“去师范化”。“无论怎样转型,师范院校都要凸显教师教育特色,这是安身立命之本,但也要意识到,那种固守在传统师范教育体系,关起门来办师范的老路是行不通的。师范院校必须有效对接新时代区域基础教育发展的新变化、新需求,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刘仲奎说。刘仲奎认为,地方师范院校应该提升师范生培养的精准度,按需培养,尤其是针对农村紧缺薄弱学科教师、民族地区双语教师培养,补齐基础教育师资短板。同样面临转型的还有师范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师范生具有学科专业和教育专业双专业特性。最好的教师应该同时具备扎实的学科专业基础和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教学技能,二者缺一不可。”戴立益认为,优秀教师理想的培养模式是经过一流的学科专业教育加上一流的教师教育。本科阶段打牢专业基础,夯实学科能力,硕士阶段系统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培养课堂教学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反思能力。如今,基础教育领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师范教育是否能够主动适应变革培养未来的教师?“曾经有中学校长跟我抱怨,面试时发现师范生对中学的学科进展、课改情况知之甚少。这说明师范教育对基础教育的改革发展态势把握不及时,存在相互脱节的情况。”全国政协委员、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朱晓进认为,师范生培养要“接地气”,除了夯实学生的学科专业基础外,还要加强本专业与中小学学科的对接,研究中小学学科发展动态。工科背景出身的全国政协委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校长杜惠平特别关注信息技术在基础教育领域引发的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师教育应该主动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提高师范生对现代课堂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据杜惠平介绍,重庆第二师范学院给每名学生发放运动手环进行智能化考评,打造智慧课堂,推行混合式在线教学,希望尽早让师范生熟悉信息技术变革下的教育生态。“如果期望未来的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能够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那么师范院校就应该首先变革教学模式,让未来的教师体验到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如何启发、培养学生兴趣。”杜惠平说。综合施策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作为西部老牌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曾经面临招生难的困局。“特别是年期间,很多师范专业第一志愿招不满,只能从第二、第三专业报考生中调剂。”谈到招生问题,刘仲奎的语气多了几分忧虑。吸引优秀人才从教,一个不能绕过的问题就是生源。培养教师需要好的“毛坯”,如何才能选拔乐教适教的优秀学生攻读师范类专业?刘仲奎建议进一步改进师范生招生模式,采取大类招生、二次选拔的方式,选拔本校更多有志从教的学生进入特定模块进行集中培养,同时进一步加强优秀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教育硕士的力度。杜惠平今年的提案关注的是定向师范生的培养,他建议探索实行定向师范生动态管理制度,允许定向师范生和非定向师范生在校期间进行二次选择;对一些特殊专业应做好面试,以保证其专业水平。此外,建立完善定向师范生的学业情况刚性考核指标,对不能完成指标的应通过必要的清退机制予以清退。“能否吸引优秀人才从教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的职业待遇和社会地位。据我调查,一名新入职的教师,月薪在3500元左右,一名已经为学校服务15年以上的成熟教师工资也仅仅比新教师多1000元左右,这样的薪酬对精英人才显然不具备吸引力。”朱晓进建议,应该综合考虑工作岗位和工作绩效,构建更具竞争力的教师薪酬体系。戴立益的建议是,进一步完善教师荣誉制度,给予教师更多的精神激励。同时,要加大宣传力度,让作出杰出贡献的教师真正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使整个社会真正形成尊师重教的氛围。“振兴师范教育,吸引优秀人才从教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朱晓进说。?
加载更多新闻北京传真|如何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05:20:59 | 记者:李幸 戴娟
| 编辑:王俭林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重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围绕如何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刘占芳、杜惠平、王本朝等住渝全国政协委员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刘占芳委员:
强化高校退学机制 提高毕业生质量
“高校应树立学生淘汰管理理念,强化刚性退学管理机制,激发学子们读书学习和研究的动力,从而保持并提高高等教育人才的质量。”全国政协委员、重庆大学航空航天学院副院长刘占芳对如何提升高校教育质量问题提出建议。
“高校有部分大学生和研究生存在缺席逃课,上课玩手机打游戏,学习不主动,课前无准备、课后不复习的现象。”已从事20余年高校教学的刘占芳对此有着深刻的感受。他说,现在很多老师事实上已降低了要求和考试难度,否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将拿不到学分,很多都无法正常毕业。刘占芳告诉重庆日报记者,好好学习,达到基本的教学和技能要求,最终考试合格,这是一名合格大学生应该达到的最基本条件。“这个底线不能突破,否则,高等教育的质量无从谈起。”
为此,刘占芳认为,必须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实行宽进严出,高标准、严要求保证教学质量。另外,他认为,还应严格控制毕业门槛,逐渐降低所谓名校和一般学校毕业生的差异,这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均衡发展,有助于扫除大学排名的浮躁之风。
“目前教育部门有退学管理规定。因此应强化这个机制,树立淘汰思想观念,提高毕业生质量。”刘占芳说。
杜惠平委员:
师范院校应变革教学模式
在全国政协委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院长杜惠平看来,教师教育应该主动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不断提高师范生对现代课堂的理论认识和实践能力。
“如果期望未来的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能够开展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那么师范院校就应该首先变革教学模式,让未来的教师体验到如何开展自主探究、合作教学,如何启发、培养学生兴趣。”杜惠平言之切切。
未来优秀的教师从何来?他建议,探索实行定向师范生动态管理制度,允许定向师范生和非定向师范生在校期间进行二次选择,对一些特殊专业应做好面试,以保证其专业水平。此外,建立完善定向师范生的学业情况刚性考核指标,对不能完成指标的应通过必要的清退机制予以清退。
王本朝委员:
建立教师队伍遴选和淘汰机制
“教书育人的重要性决定了导师必须德才兼备,应该严格导师的遴选标准和淘汰机制,建立全面的评价体系。”全国政协委员、西南大学文学院院长王本朝有自己的见解,在他看来,教师领域基本上是终身制,没有淘汰机制,进去也没有遴选机制。只要是学师范的毕业了就可以当教师,哪怕不完全具备教师基本素养。
“另一方面,教师的个人能力素养也参差不齐,少数人实际上不太适合做教师。”王本朝说,很多教师讲课,一个教参可以用十几二十年。可能这一届教你,下一届用同样的知识体系教你弟弟妹妹,教育是传授知识的,而知识更新应该和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他还举例说,比如有的语文教师批改作文,看都不看直接就写三句话“主题不明、结构不严、语句不通。”但是他又不说怎么把语言写通顺,主题写鲜明,结构写严谨,让你自己去悟。“为人师表持这种态度,怎么可能教得好学生。”
对此,他建议,建立教师队伍遴选和淘汰机制,出台相应的激励机制,敦促改变这种消极的教学态度,通过考核成绩划分教师等级,让不合格的教师退出岗位,让真正优秀的教师顶上来,以此来提高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调动教师实现自我价值的意愿。
(本报记者李幸、戴娟北京电)
2018全国两会重报集团全媒体中央厨房出品
版权声明:
&&&&凡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的作品,版权均属重庆日报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重庆日报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除来源署名为重庆日报稿件外,其他所转载内容之原创性、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
Copyright &
CQNEWS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重庆日报版权所有 未经书面授权 不得复制或建立镜像
地址:重庆市渝北区同茂大道416号 邮编:401120
广告招商:023- 传真:023- 举报电话:02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学模式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