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省市区gdpgdp最少的省区

31省区市2017年GDP出炉 高质量发展将成未来主线
本文导读各地公布的2017年GDP数据显示出了不一样的区域发展格局。这一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呈现回暖态势,中部资源大省新旧动能转换雏形显现加速崛起,东部沿海地区在减速换挡间新动能不断增强,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水平和层次有效提升。
来源:人民日报 马丽娅
赶在春节前,全国31省区市相继召开了本省份2018年两会。作为十九大后的首次省级地方两会,各地政府一把手纷纷亮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关键时期后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如同往年一样,GDP仍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
各地公布的2017年GDP数据显示出了不一样的区域发展格局。这一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呈现回暖态势,中部资源大省新旧动能转换雏形显现加速崛起,东部沿海地区在减速换挡间新动能不断增强,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水平和层次有效提升。
2017年,31省区市经济实力哪家强?谁是潜力股?2018年以及今后五年,各地又给自己定下了哪些经济发展目标?请看人民网记者的梳理详解。
来源:各省区市统计局、政府工作报告 制表/马丽娅
22省份GDP增速超“国家线”
西部领跑 东北回暖
“2017年我国GDP总量首次登上80万亿元的门槛;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给出了全国2017年全年宏观经济数据。此后不久,31省区市也陆续公布了本省经济“年报”。
人民网记者统计发现,2017年,22省份的GDP增速均跑赢全国,上海的GDP增速与“国家线”持平。各地经济增速仍延续了“西高东低”的态势,贵州、西藏同去年一样继续稳居GDP增速榜前两位,也成为仅有的2个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榜单前三名的位次发生了变化,今年云南反超重庆,跃居第三;而贵州则取代西藏,拔得头魁。“中央给力、外部助力、自身发力,‘三力同频、上下同欲’,这是贵州经济能够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在该省两会期间介绍称,仅去年中央给贵州的预算内奖励资金就达11.3亿元,此外,这几年,贵州每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都在7、8千亿元。
西部之所以表现抢眼可以说得益于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有专家就曾指出,相较于东部,中西部地区经济数据基数相对小,近些年承接了多项产业转移,并且得到国家政策倾斜,这些因素都会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
榜单另一端,GDP增速比较靠后的有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甘肃,均未达到“国家线”。
不过,对于北京来说,这一增速符合其年初制定的目标。近两年来,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北京等地主动调低GDP增速,腾出手来推进结构性改革。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该市两会期间表示,今年,全市各项工作将重点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来展开。
而位于东北地区的辽宁从2017年第一个季度开始GDP增速由负转正,全年增速达4.2%,较2016年回升了6.7个百分点。辽宁省代省长唐一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将这一变化表述为“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单向回落的状况发生了趋势性改变。”黑龙江GDP增速也较上年加快,只有吉林的GDP增速略低于上年。
辽宁省发改委副主任宿建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辽宁GDP由负转正,既受益于中央的振兴政策,也有赖于内在发展的驱动。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天津经济增速降幅较大,GDP增速由2016年的9%大幅回落5.4个百分点至3.6%,增速创下1989年以来最低。
“经济增速掉下来,首先是天津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所致。”天津市统计局局长武军定直言。
“对天津来说,2018年是抢抓历史性窗口期,闯关口、度关山,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生死攸关的一年。”1月3日召开的天津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表示。
18省份经济增速较上年回落
14省份未完成预期目标
除了各省份之间的比拼,从各地2017年经济完成指标和上年同期的比对以及和其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比对中,我们或许也能捕捉一些各地经济发展的信号。
对比各地2017年GDP实际增速与年初制定的增长目标可见,31省区市中,14个省份未完成预期目标,其中,实际增速与预期相比,降幅最大的是天津,低了4.4个百分点;甘肃和内蒙古的降幅也分别有3.9和3.5个百分点。
和预期相比,曾遭遇转型阵痛的山西表现抢眼,2017年GDP实际增速7%,自2014年以来首次步入合理区间,不仅超过全国0.1个百分点,比年初制定的5.5%的目标更是高出1.5个百分点,GDP增量超过去五年增量总和。
“随着工业转型向纵深推进,非煤产业成为山西省工业增长的主动力,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发展新动能进一步集聚。”山西省统计局局长张晓东分析称。
与上一年经济增速相比,18个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回落幅度最大的依然是天津,降幅为5.4个百分点。
近日,内蒙古、天津等省份曾主动对统计数据“挤水分”。这两地也成为继辽宁后主动承认经济数据造假问题或主动核减财政经济数据的省份。在对经济数据“挤水分”后,辽宁GDP增速一度出现“断崖式”下降,成为全国唯一GDP负增长的省份;内蒙古2016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核减幅度达到2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核减幅度更是达到40%;天津滨海新区2016年GDP核减幅度至少超过30%,而滨海新区GDP总量约占天津的一半以上。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业内专家认为,在强调高质量发展、弱化GDP增长目标的背景下,地方经济数据“挤水分”或成趋势。
较上一年相比,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等9个省份增幅扩大,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辽宁,提高了6.7个百分点;北京、广东、广西、新疆的GDP增速与上一年持平。
26省份GDP总量逾万亿
多地突破新“层级”
从GDP总量上看,除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5省份暂未进入“万亿GDP俱乐部”外,其余26省份的GDP总值均已逾万亿。其中,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分别以8.99万亿元、8.59万亿元和7.27万亿元占据GDP总值的前三位。
广东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GDP总量已逼近9万亿元,和首次突破8万亿元的江苏稳坐“8万亿俱乐部”;位列第三的山东则首次突破7万亿元。此外,2017年“3万亿俱乐部”“2万亿俱乐部”“万亿俱乐部”也纷纷出现扩编的变化。
跻身“3万亿俱乐部”的是福建和上海,随着这两个省份GDP达到3万亿量级,“3万亿俱乐部”的成员也增至6员,上海也成中国首个GDP超3万亿城市;陕西、江西、广西则携手跨入“2万亿俱乐部”,至此,其成员也增至5名;新疆则首次进入“万亿俱乐部”,使得这一俱乐部成员数量达到9个。
各地谋划未来五年高质量GDP
侧重点各有不同
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各地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
从各地近期披露的政府工作报告看,各地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促进高质量发展,而因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各地在强调高质量增长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据人民网记者统计,31省份中,13省份下调了2018年GDP增长目标,其中,下调幅度最大的是天津。
当然,从经验上看,各省份经济增速目标的设定也是以前一年实际完成情况为基础的。2017年未达到预期的省份在制定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时,显得更为谨慎。
天津市市长张国清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是天津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生死攸关的一年,将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天津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创新形成新动能、激发新动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GDP首次突破3万亿元之后,上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未来5年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全市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6.5%左右。这也就意味着,5年后上海GDP将突破4万亿元大关。上海市市长应勇表示,今后五年,上海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
湖北未来五年发展的关键词是“中部崛起”,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从2020年到2035年,湖北要形成与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功能,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甘肃将2018年GDP增速的预期目标设定为6%左右,“实际执行时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也可以低一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取得更好结果。”甘肃省省长唐仁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
辽宁将辽宁2018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为6.5%左右,与2017年的预期目标一致,比其2016年6%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明显调高,彰显出辽宁要发展振兴的信心。
多个省区市陆续公布经济运行成绩单
2017年经济发展有质量更有温度
来源:经济日报 林火灿
近日,已有北京、上海、安徽等多个省份召开了地方两会,并公布了2017年经济运行成绩单。各省区市在过去一年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动能转换不断提速,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到全体人民,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更高了、成色更足了——
最近一段时间,全国多个省区市陆续公布了2017年经济运行成绩单。数据显示,各地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提质、稳中增效,多个省份经济增速快于全国增速,进一步印证了中国经济稳中向好、好于预期的特征。
数据表明,随着中国经济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各省区市在过去的一年持续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等各项工作,促进了结构加速优化,动能转换进一步加快,民生改善取得了积极进展,经济发展的含金量更高、成色更足。
经济运行平稳有序
2017年,我国GDP增速为6.9%,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一、二季度同比均增长6.9%,三、四季度同比均增长6.8%,连续10个季度运行在6.7%至6.9%的区间,表明经济运行态势的稳定性不断增强。
从已经公布成绩单的各省区市看,多数省份经济增速的波动幅度较小。在东部省区市中,北京市2017年的生产总值增速为6.7%,比上年放缓0.1个百分点;上海全市生产总值增速为6.9%,比上年加快0.1个百分点,经济总量首次突破了3万亿元大关;福建、山东的生产总值增速比上年分别放缓0.3个百分点和0.2个百分点。当前,东部地区面临着以创新引领率先实现优化发展的重任,在发展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总体上经济增速的调整幅度较小,表明经济运行平稳,动能转换初见成效。
中部地区6个省份均已公布成绩单。2017年,山西的生产总值增速由上年的4.5%回升至2017年的7%,增幅达到2.5个百分点。山西经济增速自2014年以来首次步入合理区间,表明山西已经摆脱对“一煤独大”产业结构的依赖。此外,安徽、江西、河南、湖北的增速较上年均有所放缓,降幅在0.1个百分点至0.3个百分点,湖南的增速则与上年持平,表现平稳。
在西部已经公布成绩单的省区市中,重庆经济增速为9.3%,比上年放缓1.4个百分点,这也是自2002年以来重庆经济增速首次回落至个位数。不过,重庆的地区生产总值规模已经达到19500.27亿元,在全国的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中仅次于上海、北京、深圳、广州。
此外,新疆预计经济总量突破1万亿元,增速达到7.6%,超出7%的预期增长目标;四川、陕西的经济增速比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广西的增速与上年持平;贵州的增速虽然比上年放缓了0.3个百分点,但仍保持两位数的增长(10.2%);宁夏的经济增速放缓了0.3个百分点;青海的增速放缓了0.7个百分点。
在东北三省中,黑龙江的经济增速为6.4%,比上年加快了0.4个百分点,与全国增速的差距由上年的0.7个百分点收窄至0.5个百分点。近年来,东北地区受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环境影响,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黑龙江的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6000亿元大关,经济增长实现年度预期目标,殊为不易。
新旧动能转换提速
随着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各地区也加快了把新旧动能转换作为推动经济跨越发展的重要支撑。
产业结构调整的滞后,尤其是重化工产业产值在工业结构中占比过高,是天津市经济增长遭遇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2017年天津经济增速降至3.6%,比上年放缓5.4个百分点。这是为了解决传统优势工业偏重、偏旧,冶金、石化等传统工业占比较大的问题,天津市加大了结构调整的力度。2017年,天津市第三产业增加值已经突破1万亿元,增速为6.0%,比第二产业快5个百分点,表明服务业主导地位更加巩固。同时,先进制造业对工业的引领作用增强,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显著成效,新经济蓬勃发展,新动能加快集聚。
山东省充分发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的主导作用,“无中生有”“有中出新”竞相涌现,动能转换加速发力,为高质量发展点燃助推器。2017年,山东省传统行业高端化加快推进,玻璃纤维和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制品制造增长12.8%,有色金属合金制造业增长70.2%。新产业新技术快速发展,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9%,增速高于规模以上工业4.0个百分点,比上年加快3.1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1.0%,比上年加快3.4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的贡献率达45.0%,成为工业增长的主引擎。
位于中部的河南省进一步增强新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2017年,传统产业增加值增长2.7%,低于全省规模以上工业5.3个百分点,但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均高于规模以上工业。
贵州省开展了“大数据+产业深度融合行动计划”,推动一批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2017年,贵州省的装备制造业占工业经济的比重提高到10%以上,成为工业重点支柱产业之一。
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同样是东北老工业基地面临的艰巨任务。面对压力,黑龙江省进一步加大了新动能的投资。黑龙江省统计局局长、新闻发言人葛新介绍说,2017年,全省高技术产业完成投资比上年增长13.1%。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完成投资增长8.0%,高技术服务业完成投资增长14.7%。同时,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投资增长10.4%。
发展成果惠及民生
各地区在发展中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更加注重解决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7年,上海市新增就业岗位57.90万个。福建省城镇新增就业60.49万人,完成年度目标的110.0%,城镇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9.96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4.77万人。海南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13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32.1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29万人,分别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7.3%、107.3%和112.9%。
就业形势总体平稳,为城乡居民收入的稳步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2017年,多个省份的居民收入增长跑赢了全国的GDP。例如,2017年,宁夏全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8.5%,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名义增长9.0%,增速比上年同期加快1.0个百分点。
同时,各地区还进一步加大了在民生领域的投入。2017年前11个月,湖南省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中,民生支出同比增长11.8%,占比达71.3%,同比提高1.2个百分点。其中,扶贫支出增长20.9%,扶贫攻坚有力推进。全省农村危房改造23.11万户,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153.13万人,农村公路提质改造12417公里,特困移民解困避险搬迁安置3.15万人,均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
广西全区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4912.89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民生支出总额3996.26亿元,增长13.7%,占一般性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81.3%,比上年提高2.2个百分点。其中,城乡社区事务、社会保障和就业、污染防治等领域的支出增长比较快。随着脱贫攻坚深入推进,全年投入财政扶贫资金256.15亿元,实现900个贫困村出列和6个贫困县摘帽。
“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民生是指南针。”内蒙古常务副主席张建民说,2017年内蒙古用于民生的财政支出为3158.1亿元,占总支出的69.8%,为历年之最。全区实现全年减贫20万人以及1个国贫旗县、13个区贫旗县摘帽任务,累计减少深度贫困人口6.64万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6.1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3%的较低水平,群众有所就业的幸福感更强。最低工资标准上调120元,增长8.1%。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31省区市2017年GDP出炉 高质量发展将成未来主线发布时间: 02:01 星期一来源:人民网
赶在春节前,全国31省区市相继召开了本省份2018年两会。作为十九大后的首次省级地方两会,各地政府一把手纷纷亮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关键时期后的第一份政府工作报告。如同往年一样,GDP仍是政府工作报告中的关键词。
各地公布的2017年GDP数据显示出了不一样的区域发展格局。这一年,东北老工业基地经济呈现回暖态势,中部资源大省新旧动能转换雏形显现加速崛起,东部沿海地区在减速换挡间新动能不断增强,西部地区外向型经济的水平和层次有效提升。
2017年,31省区市经济实力哪家强?谁是潜力股?2018年以及今后五年,各地又给自己定下了哪些经济发展目标?请看人民网记者的梳理详解。
来源:各省区市统计局、政府工作报告 制表/马丽娅31省区市GDP数据一览
22省份GDP增速超“国家线” 西部领跑 东北回暖
“2017年我国GDP总量首次登上80万亿元的门槛;GDP同比增长6.9%,增速较2016年提高0.2个百分点。这是自2010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首次加速。”
1月18日,国家统计局给出了全国2017年全年宏观经济数据。此后不久,31省区市也陆续公布了本省经济“年报”。
人民网记者统计发现,2017年,22省份的GDP增速均跑赢全国,上海的GDP增速与“国家线”持平。各地经济增速仍延续了“西高东低”的态势,贵州、西藏同去年一样继续稳居GDP增速榜前两位,也成为仅有的2个保持两位数增长的省份。
值得注意的是,榜单前三名的位次发生了变化,今年云南反超重庆,跃居第三;而贵州则取代西藏,拔得头魁。“中央给力、外部助力、自身发力,‘三力同频、上下同欲’,这是贵州经济能够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根本原因。”贵州省发改委主任陈少波在该省两会期间介绍称,仅去年中央给贵州的预算内奖励资金就达11.3亿元,此外,这几年,贵州每年引进省外到位资金都在7、8千亿元。
西部之所以表现抢眼可以说得益于西部大开发等国家战略,有专家就曾指出,相较于东部,中西部地区经济数据基数相对小,近些年承接了多项产业转移,并且得到国家政策倾斜,这些因素都会促进西部经济的发展。
榜单另一端,GDP增速比较靠后的有北京、河北、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天津、甘肃,均未达到“国家线”。
不过,对于北京来说,这一增速符合其年初制定的目标。近两年来,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北京等地主动调低GDP增速,腾出手来推进结构性改革。北京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在该市两会期间表示,今年,全市各项工作将重点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来展开。
而位于东北地区的辽宁从2017年第一个季度开始GDP增速由负转正,全年增速达4.2%,较2016年回升了6.7个百分点。辽宁省代省长唐一军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将这一变化表述为“2011年以来经济增速单向回落的状况发生了趋势性改变。”黑龙江GDP增速也较上年加快,只有吉林的GDP增速略低于上年。
辽宁省发改委副主任宿建军在接受人民网记者采访时曾表示,辽宁GDP由负转正,既受益于中央的振兴政策,也有赖于内在发展的驱动。
值得关注的是,2017年,天津经济增速降幅较大,GDP增速由2016年的9%大幅回落5.4个百分点至3.6%,增速创下1989年以来最低。
“经济增速掉下来,首先是天津发展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所致。”天津市统计局局长武军定直言。
“对天津来说,2018年是抢抓历史性窗口期,闯关口、度关山,实现由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生死攸关的一年。”1月3日召开的天津市委十一届三次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表示。
18省份经济增速较上年回落 14省份未完成预期目标
除了各省份之间的比拼,从各地2017年经济完成指标和上年同期的比对以及和其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比对中,我们或许也能捕捉一些各地经济发展的信号。
对比各地2017年GDP实际增速与年初制定的增长目标可见,31省区市中,14个省份未完成预期目标,其中,实际增速与预期相比,降幅最大的是天津,低了4.4个百分点;甘肃和内蒙古的降幅也分别有3.9和3.5个百分点。
和预期相比,曾遭遇转型阵痛的山西表现抢眼,2017年GDP实际增速7%,自2014年以来首次步入合理区间,不仅超过全国0.1个百分点,比年初制定的5.5%的目标更是高出1.5个百分点,GDP增量超过去五年增量总和。
“随着工业转型向纵深推进,非煤产业成为山西省工业增长的主动力,经济结构呈现积极变化,发展新动能进一步集聚。”山西省统计局局长张晓东分析称。
与上一年经济增速相比,18个省份均有不同程度回落,回落幅度最大的依然是天津,降幅为5.4个百分点。
近日,内蒙古、天津等省份曾主动对统计数据“挤水分”。这两地也成为继辽宁后主动承认经济数据造假问题或主动核减财政经济数据的省份。在对经济数据“挤水分”后,辽宁GDP增速一度出现“断崖式”下降,成为全国唯一GDP负增长的省份;内蒙古2016年的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核减幅度达到26.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核减幅度更是达到40%;天津滨海新区2016年GDP核减幅度至少超过30%,而滨海新区GDP总量约占天津的一半以上。
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业内专家认为,在强调高质量发展、弱化GDP增长目标的背景下,地方经济数据“挤水分”或成趋势。
较上一年相比,山西、辽宁、黑龙江、上海、浙江、湖南、四川、云南、陕西等9个省份增幅扩大,其中,增幅最大的是辽宁,提高了6.7个百分点;北京、广东、广西、新疆的GDP增速与上一年持平。
26省份GDP总量逾万亿 多地突破新“层级”
从GDP总量上看,除甘肃、海南、宁夏、青海、西藏等5省份暂未进入“万亿GDP俱乐部”外,其余26省份的GDP总值均已逾万亿。其中,广东、江苏、山东和浙江分别以8.99万亿元、8.59万亿元和7.27万亿元占据GDP总值的前三位。
广东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GDP总量已逼近9万亿元,和首次突破8万亿元的江苏稳坐“8万亿俱乐部”;位列第三的山东则首次突破7万亿元。此外,2017年“3万亿俱乐部”“2万亿俱乐部”“万亿俱乐部”也纷纷出现扩编的变化。
跻身“3万亿俱乐部”的是福建和上海,随着这两个省份GDP达到3万亿量级,“3万亿俱乐部”的成员也增至6员,上海也成中国首个GDP超3万亿城市;陕西、江西、广西则携手跨入“2万亿俱乐部”,至此,其成员也增至5名;新疆则首次进入“万亿俱乐部”,使得这一俱乐部成员数量达到9个。
各地谋划未来五年高质量GDP 侧重点各有不同
在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背景下,如何遵循经济规律的科学发展,并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是各地当前最需解决的问题。
从各地近期披露的政府工作报告看,各地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就是促进高质量发展,而因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各有不同,各地在强调高质量增长的侧重点也有所不同。
据人民网记者统计,31省份中,13省份下调了2018年GDP增长目标,其中,下调幅度最大的是天津。
当然,从经验上看,各省份经济增速目标的设定也是以前一年实际完成情况为基础的。2017年未达到预期的省份在制定今年经济增长目标时,显得更为谨慎。
天津市市长张国清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今年是天津实现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生死攸关的一年,将着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围绕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天津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依靠创新形成新动能、激发新动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GDP首次突破3万亿元之后,上海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又提出了未来5年高质量发展的发展目标: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全市生产总值预期年均增长6.5%左右。这也就意味着,5年后上海GDP将突破4万亿元大关。上海市市长应勇表示,今后五年,上海要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形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基本框架,迈向卓越的全球城市。
湖北未来五年发展的关键词是“中部崛起”,湖北省省长王晓东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提到,从2020年到2035年,湖北要形成与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相适应的经济实力和战略功能,在转变发展方式上走在全国前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甘肃将2018年GDP增速的预期目标设定为6%左右,“实际执行时只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也可以低一些;固定资产投资增长7%,在实际工作中力求取得更好结果。”甘肃省省长唐仁健在作政府工作报告时表示。
辽宁将辽宁2018年GDP预期增长目标定为6.5%左右,与2017年的预期目标一致,比其2016年6%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明显调高,彰显出辽宁要发展振兴的信心。
人民网记者马丽娅责任编辑:李欧
·····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31省市区gdp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