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ozi组有多少巴组词怎么组

带桃字的词语(共39个)_zuciwang.com
带桃字的词语(共39个)
带桃字的词语(共39个):扁桃,楮桃,红桃,胡桃,花桃,烂桃,毛桃,棉桃,木桃,柰桃...
带桃的3个字的词语 带桃的3个字的词语猕猴桃、 桃花运、 桃花雪、 山核桃、 扁桃腺、 桃花源、 扁桃体、 桃花汛、 桃花色、 桃花妆、 桃李色、 桃符板、 滚核桃、 桃支竹
带有桃字的的四字词语 带有桃字的的四字词语 :世外桃源、李代桃僵、投桃报李、桃花心木、桃色新闻、桃夭之化、桃弓苇戟、断袖余桃、桃夭李艳、满城桃李、扁桃体炎、桃园结义、人面桃花、桃园三义、凡桃俗李、柳夭桃艳、樱桃小口、桃花薄命、夭桃秾李、门墙桃李、桃李春风、桃园之拜、桃莱难悟、桃弓荆矢、桃弓苇矢、桃腮柳眼、桃李精神、公门桃李、流水桃花、杏脸桃腮
桃字带有情意的诗词 桃字带有情意的诗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诗经》 1、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2、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3、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4、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晓景〉》 5、桃花流水沓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 6、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张旭《桃花溪》) 7、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8、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9、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刘禹锡《元和十年自郎州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10、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刘禹锡《再游玄都观》) 11、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菊花》) 12、长安重桃李,徒染六街尘。(于武陵《赠卖松人》) 13、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14、偷桃窃药事难兼,十二城中锁彩蟾。(李商隐《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 15、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李商隐《题小松》) 16、浣花笺纸桃花色,好好题诗咏玉钩。(李商隐《送崔珏往西川》) 17、高桃留晚实,寻得小庭南。(李商隐《深树见一颗葡萄尚在》
带桃的四字词语 带桃的四字词语 :世外桃源、投桃报李、李代桃僵、桃花心木、桃夭之化、桃夭李艳、桃弓苇戟、满城桃李、樱桃小口、桃园结义、桃园三义、门墙桃李、扁桃体炎、断袖余桃、桃色新闻、桃花薄命、凡桃俗李、人面桃花、
桃字组词语有哪些 桃红、桃李、樱桃、胡桃、阳桃、羊桃、桃符、桃色、蟠桃、扁桃、毛桃、棉桃、核桃、寿桃、桃仁、偷桃、桃拔
描写桃子的四字词语 李白桃红 桃花红,李花白.指春天美好宜人的景色.桃花流水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桃李精神 形容妖艳娇媚的神态.流水桃花 形容春日美景.也比喻男女爱情.人面桃花 形容男女邂逅钟情,随即分离之后,男子追念旧事的情形.桃花人面 形容女子貌美.亦借指意中人.同“人面桃花”.桃花潭水 比喻友情深厚.柳夭桃艳 形容女子貌美.凡桃俗李 平凡、普通的桃花和李花.比喻庸俗的人或平常的事物.公门桃李 公:对人的尊称.尊称某人引进的后辈、栽培的学生.投桃报李 意思是他送给我桃儿,我以李子回赠他.比喻友好往来或互相赠送东西.李代桃僵 僵:枯死.李树代替桃树而死.原比喻兄弟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后转用来比喻互相顶替或代人受过.门墙桃李 门墙:指师长之门;桃李:比喻后进者或学生.称他人的学生.
扁桃biǎn táo落叶乔木。树皮灰色,叶披针形。花淡红或白色,几无梗。果实卵圆形,薄而少汁,熟时干燥裂开,核脱出。果仁供食用或药用。亦指这种植物的果实。★「扁桃」在《汉语大词典》第9964页 第7卷 362★「扁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9页★「扁桃」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扁桃」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扁桃biǎn táo落葉喬木。樹皮灰色,葉披針形。花淡紅或白色,幾無梗。果實卵圓形,薄而少汁,熟時乾燥裂開,核脫出。果仁供食用或藥用。亦指這種植物的果實。
楮桃chǔ táo即楮实。参见「楮实」。★「楮桃」在《汉语大词典》第6143页 第4卷 1075楮桃chǔ táo即楮實。參見「楮實」。
红桃hóng táo 1.
红色桃花。
●南朝宋谢灵运《从游京口北固应诏》诗:「原隰荑绿柳,墟囿散红桃。」
●唐薛能《重游通波亭》诗:「十年抛掷故园花,最忆红桃竹外斜。」 2.
指桃红色。
●清陈维崧《百字令·送钮书城之任项城》词:「绶染红桃,符分铜虎,差足云豪耳。」 3.
人名。传说为唐玄宗妃杨玉环的侍者。
●《说郛》卷十九引宋王灼《碧鸡漫志》:「及安史之乱,世颇思宪审音。而《杨妃外传》乃谓上皇居南内,夜与妃侍者红桃歌妃所制《凉州词》。上因广其曲,今流传者益加。」★「红桃」在《汉语大词典》第13225页 第9卷 708参见:紅桃
胡桃hú táo落叶乔木,羽状复叶,小叶椭圆形,核果球形,外果皮平滑,内果皮坚硬,有皱纹。木材坚韧,可以做器物,果仁可吃,亦可榨油及入药。又称核桃。
●晋张华《博物志》卷六:「张骞使西域还,乃得胡桃种。」
●宋孙奕《履斋示儿编·杂记·因物得名》:「胡人常食核桃而名胡桃。」★「胡桃」在《汉语大词典》第9196页 第6卷 1213★「胡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548页★「胡桃」在《汉语辞海》的解释★「胡桃」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胡桃hú táo落葉喬木,羽狀複葉,小葉橢圓形,核果球形,外果皮平滑,內果皮堅硬,有皺紋。木材堅韌,可以做器物,果仁可吃,亦可榨油及入藥。又稱核桃。
? 晉·張華《博物志》卷六:「張騫使西域還,乃得胡桃種。」
? 宋·孫奕《履齋示兒編o雜記o因物得名》:「胡人常食核桃而名胡桃。」
花桃huā táo即棉桃。
●《广群芳谱o桑麻谱二·木棉》:「木棉,春月以子种,秸似木,叶绿似牡丹而小,花黄如秋葵……结实三棱,青皮尖顶,累累如桃。北人呼为花桃。」
●刘原金等《青年团支部对于青年社员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一九五四年八月,社里的棉花长得很旺盛,花桃结得很多。」参见「棉桃」。★「花桃」在《汉语大词典》第12811页 第9卷 294花桃huā táo即棉桃。
? 《廣群芳譜o桑麻譜二o木棉》:「木棉,春月以子種,秸似木,葉綠似牡丹而小,花黃如秋葵……結實三稜,青皮尖頂,纍纍如桃。北人呼為花桃。」
? 劉原金等《青年團支部對於青年社員進行愛國主義教育》:「一九五四年八月,社裏的棉花長得很旺盛,花桃結得很多。」參見「棉桃」。
烂桃làn táo詈词。称乱搞男女关系的女人。★「烂桃」在《汉语大词典》第9920页 第7卷 318参见:爛桃
毛桃máo táo野生桃树及其果实。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果一·桃》:「惟山中毛桃,即《尔雅》所谓榹桃者,小而多毛,核粘味恶。其仁充满多脂,可入药用。」亦指初生而未成熟的桃实。★「毛桃」在《汉语大词典》第8984页 第6卷 1001★「毛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76页★「毛桃」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毛桃máo táo野生桃樹及其果實。
?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o果一o桃》:「惟山中毛桃,即《爾雅》所謂榹桃者,小而多毛,核粘味惡。其仁充滿多脂,可入藥用。」亦指初生而未成熟的桃實。
棉桃mián táo棉花的果实,因其外形似桃,故称。★「棉桃」在《汉语大词典》第6185页 第4卷 1117★「棉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896页★「棉桃」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棉桃mián táo棉花的果實,因其外形似桃,故稱。------------------------------棉桃mián táo 补证条目
棉花的果实,因其外形似桃,故称。 ? 赵丽宏《在岁月的荒滩上·除草》:「棉桃的颜色一天天加深,在它们的红褐色的外壳中间,正在发生着奇妙的变化。」 ? 毕淑敏《束修》:「看!农民兄弟的队伍走过来了!他们手里的麦穗像金子一样在闪光,棉桃像银子一样灿烂。」
木桃mù táo 1.
果名。即樝子。小于木瓜,味酸涩。
●《诗·卫风·木瓜》:「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后因以比喻投赠的物品。
●唐钱起《重赠赵给事》诗:「能迂驺驭寻蜗舍,不惜瑶华报木桃。」
●宋司马光《席上赋得榛子》诗:「虽无木桃赠,投此寄情亲。」
●沈昌眉《颍若有寄亚子红豆之作步原韵和之》:「琼瑶亦非珍,木桃亦非陋。」参见「木瓜」。参阅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果二·樝子》。 2.
●南朝梁任昉《述异记》卷下:「桃之大者,名木桃。」★「木桃」在《汉语大词典》第5739页 第4卷 671★「木桃」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木桃mù táo 1.
果名。即樝子。小於木瓜,味酸澀。
? 《詩o衛風o木瓜》:「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後因以比喻投贈的物品。
? 唐·錢起《重贈趙給事》詩:「能迂騶馭尋蝸舍,不惜瑤華報木桃。」
? 宋·司馬光《席上賦得榛子》詩:「雖無木桃贈,投此寄情親。」
? 沈昌眉《潁若有寄亞子紅豆之作步原韻和之》:「瓊瑤亦非珍,木桃亦非陋。」參見「木瓜」。參閱明·李時珍《本草綱目o果二o樝子》。 2.
? 南朝·梁·任昉《述异記》卷下:「桃之大者,名木桃。」
柰桃nài táo山樱桃的别名。见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果二·山婴桃》。★「柰桃」在《汉语大词典》第5956页 第4卷 888柰桃nài táo山櫻桃的別名。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o果二o山嬰桃》。
蟠桃pán táo 1.
神话中的仙桃。据《论衡o订鬼》引《山海经》:「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据《太平广记》卷三引《汉武内传》载: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以仙桃四颗与帝。帝食辄收其核,王母问帝,帝曰:「欲种之。」
●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实,中夏地薄,种之不生。」帝乃止。
●宋张孝祥《水调歌头·为时传之寿》词:「蟠桃未熟,千岁容与且人间。」
●清黄遵宪《车驾驻开封府》诗:「诸侯香草方毡幕,西母蟠桃又绮筵。」 2.
桃的一种。果形扁圆,味甘美,汁不多。
●宋毛滂《清平乐》词:「欲助我公寿骨,蟠桃等见开花。」 3.
传说中的山名。
●唐柳宗元《游南亭夜还叙志七十韵》:「披山穷木禾,驾海逾蟠桃。」参见「蟠木」。 4.
见「蟠桃胜会」。★「蟠桃」在《汉语大词典》第12128页 第8卷 972★「蟠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971页★「蟠桃」在《汉语辞海》的解释★「蟠桃」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蟠桃pán táo 1.
神話中的仙桃。據《論衡o訂鬼》引《山海經》:「滄海之中,有度朔之山,上有大桃木,其蟠屈三千里。」又據《太平廣記》卷三引《漢武內傳》載: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以仙桃四顆與帝。帝食輒收其核,王母問帝,帝曰:「欲種之。」
? 王母曰:「此桃三千年一生實,中夏地薄,種之不生。」帝乃止。
? 宋·張孝祥《水調歌頭o為時傳之壽》詞:「蟠桃未熟,千歲容與且人間。」
? 清·黃遵憲《車駕駐開封府》詩:「諸侯香草方氈幕,西母蟠桃又綺筵。」 2.
桃的一種。果形扁圓,味甘美,汁不多。
? 宋·毛滂《清平樂》詞:「欲助我公壽骨,蟠桃等見開花。」 3.
傳說中的山名。
? 唐·柳宗元《游南亭夜還敘志七十韻》:「披山窮木禾,駕海逾蟠桃。」參見「蟠木」。 4.
見「蟠桃勝會」。
桡桃ráo táo犹宛转,辗转。
●《庄子o大宗师》:「孰能登天游雾,桡桃无极,相忘以生,无所终穷。」
●王先谦集解引李颐曰:「桡桃,犹宛转也,宛转玄旷之中。」桡桃,一本作「挠挑」。★「桡桃」在《汉语大词典》第6366页 第4卷 1298参见:橈桃
寿桃shòu táo 1.
神话中可使人延年益寿的桃子。
●《太平御览》卷九六七引汉东方朔《神异经》:「东北有树焉,高五十丈,其叶长八尺、广四五尺,名曰桃。其子径三尺二寸,小狭核,食之令人知寿。」 2.
祝寿用的鲜桃或面制桃。
●明朱有炖《蟠桃会》诗:「九天阊阖黄开道,千岁金盘献寿桃。」
●《歧路灯》第七八回:「第十对桌子,是寿桃蒸食八百颗,桃嘴上俱点红心。」
●《儿女英雄传》第三九回:「大家也送了些寿桃寿面。」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当年做寿﹞叽哩旮旯满世界都是寿桃、寿面、红寿帐子,哪像现在--」★「寿桃」在《汉语大词典》第2947页 第2卷 1203★「寿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00页参见:壽桃
桃棓táo bàng桃木作的杖。后用以驱鬼邪。
●《淮南子o诠言训》:「王子庆忌死于剑,羿死于桃棓。」高诱注:「棓,大杖,以桃木为之,以击杀羿,由是以来鬼畏桃也。」★「桃棓」在《汉语大词典》第6053页 第4卷 985桃棓táo bàng桃木作的杖。後用以驅鬼邪。
? 《淮南子o詮言訓》:「王子慶忌死於劍,羿死於桃棓。」
? 高誘注:「棓,大杖,以桃木為之,以擊殺羿,由是以來鬼畏桃也。」
桃戈táo gē用桃木制的戈。古人用以辟邪。
●《太平御览》卷八○五引《白泽图》:「玉之精名曰委然,如美女衣青,人见之以桃戈刺之,而呼其名则可得也。」★「桃戈」在《汉语大词典》第6047页 第4卷 979桃戈táo gē用桃木製的戈。古人用以辟邪。
? 《太平御覽》卷八o五引《白澤圖》:「玉之精名曰委然,如美女衣青衣,人見之以桃戈刺之,而呼其名則可得也。」
桃梗táo gěng 1.
用桃木刻制的木偶。旧俗置以辟邪。
●《战国策o齐策三》:「今者臣来,过于淄上,有土偶人与桃梗相与语。」
●《后汉书o礼仪志中》:「先腊一日,大傩,谓之逐疫……百官官府各以木面兽能为傩人师讫,设桃梗、郁櫑、苇茭毕,执事陛者罢。」
●《晋书o礼志上》:「岁旦常设苇茭、桃梗、磔鸡于宫及百寺之门,以禳恶气。」 2.
比喻任人摆布的傀儡。
●明徐复祚《投梭记·闺情》:「千般恨顿上眉尖,是前生少欠。身如桃梗,命比春纤。」★「桃梗」在《汉语大词典》第6052页 第4卷 984★「桃梗」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桃梗táo gěng 1.
用桃木刻製的木偶。舊俗置以辟邪。
? 《戰國策o齊策三》:「今者臣來,過於淄上,有土偶人與桃梗相與語。」
? 《後漢書o禮儀志中》:「先臘一日,大儺,謂之逐疫……百官官府各以木面獸能為儺人師訖,設桃梗、鬱櫑、葦茭畢,執事陛者罷。」
? 《晉書o禮志上》:「歲旦常設葦茭、桃梗、磔雞於宮及百寺之門,以禳惡氣。」 2.
比喻任人擺布的傀儡。
? 明徐復祚《投梭記o閨情》:「千般恨頓上眉尖,是前生少欠。身如桃梗,命比春纖。」
桃红táo hóng粉红色。
●南朝梁刘遵《繁华应令》诗:「鲜肤胜粉白,慢脸若桃红。」
●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o红汗》:「﹝贵妃﹞每至汗出,红腻而多香,或拭之于巾帕之上,其色如桃红也。」
●秦牧《花市徜徉录》:「单说一样红吧,就有朱砂红、石榴红、猩红、紫红、橘红、桃红。」★「桃红」在《汉语大词典》第6052页 第4卷 984★「桃红」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70页参见:桃紅
桃胶táo jiāo桃树树皮上所含的一种脂胶,中医用来治痢疾,工业上可做粘合剂原料。
●晋葛洪《抱朴子·仙药》:「桃胶以桑灰汁渍,服之百病愈。」
●唐李贺《南园》诗之三:「桃胶迎夏香琥珀,自课越佣能种瓜。」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果一·桃胶》:「桃茂盛时,以刀割树皮,久则胶溢出。」★「桃胶」在《汉语大词典》第6054页 第4卷 986参见:桃膠
桃径táo jìng桃花纷纭的小道。
●唐元稹《春六十韵》:「腻粉梨园白,臙脂桃径红。」
●唐张文《气赋》:「泛苏皋而郁郁,袭桃径之氛氲。」★「桃径」在《汉语大词典》第6052页 第4卷 984参见:桃徑
桃浪táo làng「桃花浪」的省称。
●宋范仲淹《依韵酬毋湜推宫》诗:「桃浪观秦塞,薰风省舜城。」
●明高明《琵琶记·才俊登程》:「乘桃浪,跃锦鳞,一声雷动过龙门。」
●清魏源《关中览古》诗之一:「何必桃浪至,谬称鲤三级。」参见「桃花浪」。★「桃浪」在《汉语大词典》第6052页 第4卷 984桃浪táo làng「桃花浪」的省稱。
? 宋·范仲淹《依韻酬毋湜推宮》詩:「桃浪觀秦塞,薰風省舜城。」
? 明·高明《琵琶記o才俊登程》:「乘桃浪,躍錦鱗,一聲雷動過龍門。」
? 清·魏源《關中覽古》詩之一:「何必桃浪至,謬稱鯉三級。」參見「桃花浪」。
桃李táo lǐ 1.
桃花与李花。
●《诗·召南·何彼襛矣》:「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唐张说《崔讷妻刘氏墓志》:「珪璋其节,桃李其容。」 2.
《韩诗外传》卷七:「夫春树桃李,夏得阴其下,秋得食其实。」后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后辈和所教的门生。
●唐刘禹锡《宣上人远寄和礼部王侍郎放榜后诗因而继和》:「一日声名遍天下,满城桃李属春官。」
●《资治通鉴o唐则天后久视元年》:「仁杰又尝荐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数十人,率为名臣。或谓仁杰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门矣。’」
●明李东阳《胡忠安公挽诗四十韵》:「桃李当时盛,葭莩后代连。」
●川剧《柳荫记》第三场:「老朽孟继轲,设馆尼山,数十余年,循循善诱,教人不倦,门前桃李,广遍江南。」 3.
喻人的青春年少。
●明徐渭《又启严公》:「誓将收桑榆之效,以毋贻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清姚鼐《旌表贞节大姊六十寿序》:「吾尝阅归熙甫作《顾文康之女寿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艳阳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风霜之操。」 4.
喻争荣斗艳、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唐李白《赠韦侍御黄裳》诗之一:「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宋叶适《周会卿》诗序:「一干之兰,芳香出林,岂纷然桃李能限断哉!」★「桃李」在《汉语大词典》第6050页 第4卷 982★「桃李」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70页★「桃李」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桃李」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桃李táo lǐ 1.
桃花與李花。
? 《詩o召南o何彼襛矣》:「何彼襛矣,華如桃李。」後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 唐·張說《崔訥妻劉氏墓志》:「珪璋其節,桃李其容。」 2.
《韓詩外傳》卷七:「夫春樹桃李,夏得陰其下,秋得食其實。」後遂以「桃李」比喻栽培的後輩和所教的門生。
? 唐·劉禹錫《宣上人遠寄和禮部王侍郎放榜後詩因而繼和》:「一日聲名遍天下,滿城桃李屬春官。」
? 《資治通鑒o唐則天后久視元年》:「仁傑又嘗薦夏官侍郎姚元崇等數十人,率為名臣。或謂仁傑曰:‘天下桃李,悉在公門矣。’」明·李東陽《胡忠安公輓詩四十韻》:「桃李當時盛,葭莩後代連。」川劇《柳蔭記》第三場:「老朽孟繼軻,設館尼山,數十餘年,循循善誘,教人不倦,門前桃李,廣遍江南。」 3.
喻人的青春年少。
? 明徐渭《又啟嚴公》:「誓將收桑榆之效,以毋貽桃李之羞,一雪此言,庶酬雅志。」
? 清·姚鼐《旌表貞節大姊六十壽序》:「吾嘗閱歸熙甫作《顧文康之女壽序》,言其家隆盛,能以豔陽桃李之年,而有冰雪風霜之操。」 4.
喻爭榮鬥艷、品格低下的小人、庸人。
? 唐·李白《贈韋侍御黃裳》詩之一:「桃李賣陽艷,路人行且迷;春光掃地盡,碧葉成黃泥。願君學長松,慎勿作桃李。」
? 宋·葉適《周會卿》詩序:「一幹之蘭,芳香出林,豈紛然桃李能限斷哉!」------------------------------桃李táo lǐ 补证条目
1.桃花与李花。后因以「桃李」形容貌美。 ? 三国魏曹植《杂诗》之四:「南國有佳人,容華若桃李。」
桃林táo lín古地区名。在今河南灵宝以西,陕西潼关以东地区。为周武王放牛处。
●《书·武成》:「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孔传:「山南曰阳,桃林在华山东,皆非常养牛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复乘用。」
●《史记o留侯世家》:「放牛桃林之阴,以示不复输积。」
●唐刘禹锡《述旧贺迁寄陕虢孙常侍》诗:「关头古塞桃林静,城下长河竹箭回。」
●清薛福成《晋执政诸卿考》:「晋用先轸诸臣,遏楚方张之言,而戢其问鼎之心,扼据殽函之险要,横塞秦冲,俾不得越桃林一步。」★「桃林」在《汉语大词典》第6051页 第4卷 983★「桃林」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桃林táo lín古地區名。在今河南·靈寶以西,陝西·潼關以東地區。為周武王放牛處。
? 《書o武成》:「偃武修文,歸馬于華山之陽,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孔傳:「山南曰陽,桃林在華山東,皆非常養牛馬之地,欲使自生自死,示天下不復乘用。」
? 《史記o留侯世家》:「放牛桃林之陰,以示不復輸積。」
? 唐·劉禹錫《述舊賀遷寄陝虢孫常侍》詩:「關頭古塞桃林靜,城下長河竹箭迴。」
? 清·薛福成《晉執政諸卿考》:「晉用先軫諸臣,遏楚方張之言,而戢其問鼎之心,扼據殽·函之險要,橫塞秦衝,俾不得越桃林一步。」------------------------------桃林táo lín 补义条目
桃树林。 ? 铁凝《洗桃花水的时节》:「原来桃林的那一边才是温泉的源头。」 ? 贾平凹《品茶》:「村头是一高地,稀落一片桃林,桃花已经开了,灼灼的,十分耀眼。」
桃偶táo ǒu 1.
桃木刻神鬼偶像。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o姑妄听之三》:「﹝道士﹞因指诸方士曰:‘尔之不食,辟谷丸也。尔之前知,桃偶人也。’」 2.
喻傀儡人物。
●鲁迅《集外集拾遗·<哀范君>诗之二》:「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场。」参见「桃梗」。★「桃偶」在《汉语大词典》第6053页 第4卷 985桃偶táo ǒu 1.
桃木刻神鬼偶像。
? 清·紀昀《閱微草堂筆記o姑妄聽之三》:「﹝道士﹞因指諸方士曰:‘爾之不食,辟穀丸也。爾之前知,桃偶人也。’」 2.
喻傀儡人物。
? 魯迅《集外集拾遺o<哀范君>詩之二》:「狐狸方去穴,桃偶已登場。」參見「桃梗」。
桃人táo rén桃木俑。旧时迷信谓鬼畏桃木,因削桃木为人形,用以驱鬼辟邪。
●《论衡o订鬼》引《山海经》:「黄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于是县官以腊除夕饰桃人,垂苇索虎画于门。」
●唐段成式《酉阳杂俎o冥迹》:「魏韦英卒后,妻梁氏嫁向子集。嫁日,英归至庭,呼曰:‘阿梁,卿忘我耶!’子集惊,张弓射之,即变为桃人、茅马。」★「桃人」在《汉语大词典》第6046页 第4卷 978★「桃人」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桃人táo rén桃木俑。舊時迷信謂鬼畏桃木,因削桃木為人形,用以驅鬼辟邪。
? 《論衡o訂鬼》引《山海經》:「黃帝乃作禮以時驅之,立大桃人,門戶畫神荼、鬱壘與虎,懸葦索以御。」
? 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於是縣官以臘除夕飾桃人,垂葦索虎畫於門。」
?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o冥跡》:「魏·韋英卒後,妻梁氏嫁向子集。嫁日,英歸至庭,呼曰:‘阿梁,卿忘我耶!’子集驚,張弓射之,即變為桃人、茅馬。」
桃仁táo rén桃核里的仁儿。可制食品,可入中药。
●宋苏轼《仇池笔记o王翊梦鹿剖桃核而得雄黄》:「一日,有村妇林中见一桃过熟而绝大,独在木杪,乃取而食之。翊适见,大惊。妇人食已,弃其核,翊取而剖之,得雄黄一块如桃仁。」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果一·桃》:「桃仁行血,宜连皮尖生用。」
●清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o腊八粥》:「外用染红桃仁、杏仁、瓜子……以作点染。」★「桃仁」在《汉语大词典》第6047页 第4卷 979★「桃仁」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70页★「桃仁」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桃仁」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桃仁táo rén桃核裡的仁兒。可製食品,可入中藥。
? 宋·蘇軾《仇池筆記o王翊夢鹿剖桃核而得雄黃》:「一日,有村婦林中見一桃過熟而絕大,獨在木杪,乃取而食之。
? 翊適見,大驚。婦人食已,棄其核,翊取而剖之,得雄黃一塊如桃仁。」
? 明·李時珍《本草綱目o果一o桃》:「桃仁行血,宜連皮尖生用。」
? 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o臘八粥》:「外用染紅桃仁、杏仁、瓜子……以作點染。」------------------------------桃仁táo rén 补证条目
桃核里的仁儿。可制食品,可入中药。 ? 冯骥才《三寸金莲》:「打比方,奶奶给她是囫囵一个大肉桃,潘妈给她剥出核儿来,佟忍安敲开核儿,原来里边还藏着桃仁。」
桃腮táo sāi 1.
形容女子粉红色的脸颊。
●元白朴《醉中天·佳人脸上黑痣》曲:「觑着娇态,洒松烟点破桃腮。」
●明沈仕《催拍·偶见》曲:「俊满桃腮,疑是朝云。」
●《儿女英雄传》第四回:「唇似丹朱,莲脸生波,桃腮带靥。」 2.
指未经嫁接的桃树所开的花。
●清李渔《闲情偶寄o种植·桃》:「桃之未经接者,其色极娇,酷似美人之面,所谓桃腮、桃靥者,皆指天然未接之桃,非今时所谓碧桃、绛桃、金桃、银桃之类也。」★「桃腮」在《汉语大词典》第6054页 第4卷 986桃腮táo sāi 1.
形容女子粉紅色的臉頰。
? 元·白樸《醉中天o佳人臉上黑痣》曲:「覷著嬌態,灑松煙點破桃腮。」
? 明·沈仕《催拍o偶見》曲:「俊滿桃腮,疑是朝雲。」
? 《兒女英雄傳》第四回:「唇似丹硃,蓮臉生波,桃腮帶靨。」 2.
指未經嫁接的桃樹所開的花。
? 清·李漁《閑情偶寄o種植o桃》:「桃之未經接者,其色極嬌,酷似美人之面,所謂桃腮、桃靨者,皆指天然未接之桃,非今時所謂碧桃、絳桃、金桃、銀桃之類也。」------------------------------桃腮táo sāi 补证条目
1.形容女子粉红色的脸颊。 ? 莫言《红蝗》:「画上那个小媳妇穿着暗红色阴丹士林布偏襟褂子,高举着红灯,杏眼圆睁,桃腮绽怒。」
桃色táo sè 1.
粉红色。常用以比美女面容的艳丽。如:面如桃色。 2.
形容男女情爱。多指不正当的男女关系。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五章:「在他的脑子里,稻种代替了改霞,好像他昨晚在车站票房里根本没作桃色的遐想。」★「桃色」在《汉语大词典》第6047页 第4卷 979★「桃色」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270页★「桃色」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桃色táo sè 1.
粉紅色。常用以比美女面容的艷麗。如:面如桃色。 2.
形容男女情愛。多指不正當的男女關係。
? 柳青《創業史》第一部第五章:「在他的腦子裏,稻種代替了改霞,好像他昨晚在車站票房裏根本沒作桃色的遐想。」------------------------------桃色táo sè 补证条目
1.粉红色。常用以比美女面容的艳丽。 ? 钟梅音《乡居闲情》:「我更爱在天边残留着一抹桃色的晚霞,暮霭已经笼罩大地的时候,等着鸭宝宝的归来。」 ? 池莉《太阳出世》:「李小兰怀着对八个多月之后哇啦哇啦小家伙的强烈憧憬,面泛桃色,迈着母亲的稳重步态走出了人流室。」
★「桃渖」在《汉语大词典》第6055页 第4卷 987参见:桃瀋
桃笙táo shēng桃枝竹编的竹席。
●《文选o左思<吴都赋>》:「桃笙象簟」。刘逵注:「桃笙,桃枝簟也,吴人谓簟为笙。」
●宋苏轼《仇池笔记o桃笙》:「柳子厚诗云:‘盛时一失贵反贱,桃笙葵扇安可常。’不知桃笙为何物。偶阅《方言》:宋魏之间,簟谓之笙。乃悟桃笙以桃竹为簟也。」
●清唐孙华《夏日杂诗》之七:「竹榻当窗置,桃笙就地铺。」参见「桃枝竹」。★「桃笙」在《汉语大词典》第6052页 第4卷 984★「桃笙」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桃笙táo shēng桃枝竹編的竹席。
? 《文選o左思<吳都賦>》:「桃笙象簟」。
? 劉逵注:「桃笙,桃枝簟也,吳人謂簟為笙。」
? 宋·蘇軾《仇池筆記o桃笙》:「柳子厚詩云:‘盛時一失貴反賤,桃笙葵扇安可常。’不知桃笙為何物。偶閱《方言》:宋·魏之間,簟謂之笙。乃悟桃笙以桃竹為簟也。」
? 清·唐孫華《夏日雜詩》之七:「竹榻當窗置,桃笙就地鋪。」參見「桃枝竹」。
桃绶táo shòu 1.
即桃花绶。亦泛指印绶。
●唐李商隐《临发崇让宅紫薇》诗:「桃绶含情依露井,柳绵相忆隔章台。」冯浩注:「梁武帝赋:‘或带桃花之绶。’桃绶泛用,不拘品秩。」参见「桃花绶」。 2.
指桃红色的丝带。
●清陈维崧《百字令·客有善丝竹者以笺索词漫为赋此》词:「旗亭旧事,记曾经,见汝宝钗楼侧……翠滑鸾靴,红香桃绶,绝艺千金值。」 3.
●宋宋祁《春宴行乐家园》诗:「身轻早蝶千回舞,技痒新禽百种啼。乘暖草茵侵坐软,畏风桃绶向林低。」★「桃绶」在《汉语大词典》第6054页 第4卷 986参见:桃綬
桃殳táo shū桃木做的殳杖。古人佩以为戒。
●《韩诗外传》卷十:「齐桓公出游,遇一丈夫,褒衣应步,带着桃殳。桓公怪而问之……丈夫曰:‘是名戒桃,桃之为言亡也。夫日日慎桃,何患之有?故亡国之社,以戒诸侯;庶人之戒,在于桃殳。’桓公说其言,与之共载。来年正月,庶人皆佩。」★「桃殳」在《汉语大词典》第6047页 第4卷 979桃殳táo shū桃木做的殳杖。古人佩以為戒。
? 《韓詩外傳》卷十:「齊桓公出遊,遇一丈夫,褒衣應步,帶著桃殳。
? 桓公怪而問之……丈夫曰:‘是名戒桃,桃之為言亡也。夫日日慎桃,何患之有?故亡國之社,以戒諸侯;庶人之戒,在於桃殳。’桓公說其言,與之共載。來年正月,庶人皆佩。」
桃溪táo xī指桃源。
●宋周邦彦《长相思》词:「桃溪换世,鸾驭凌空,有愿须成。」参见「桃源」。★「桃溪」在《汉语大词典》第6054页 第4卷 986桃溪táo xī指桃源。
? 宋·周邦彥《長相思》詞:「桃溪換世,鸞馭凌空,有願須成。」參見「桃源」。
桃汛táo xùn「桃花汛」的省称。
●《儿女英雄传》第二回:「高堰下游工段经前任河员修理完固,历经桃汛无虞。」
●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十:「黄河水信:清明后二十日曰桃汛。」参见「桃花汛」。★「桃汛」在《汉语大词典》第6047页 第4卷 979★「桃汛」在《汉语辞海》的解释★「桃汛」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桃汛táo xùn「桃花汛」的省稱。
? 《兒女英雄傳》第二回:「高堰下遊工段經前任河員修理完固,歷經桃汛無虞。」
? 清·陳康祺《郎潛紀聞》卷十:「黃河水信:清明後二十日曰桃汛。」參見「桃花汛」。
1.即阳桃。东印度一种乔木,在热带广泛栽培。2.阳桃的果实,由绿色至黄色,通常略有酸味,很多地用于中国烹调中。★「羊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06页★「羊桃」在《汉语辞海》的解释★「羊桃」在《重編國語辭典》的解释
阳桃yáng táo 1.
即五敛子。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果三·五敛子》:「五敛子出岭南及闽中,闽人呼为阳桃。其大如拳,其包青黄润绿,形甚诡异。」
●清钱谦益《寄严道彻太守》诗之一:「吴门采药应相待,侯枣阳桃好共锄。」参见「五敛子」。 2.
狝猴桃的别称。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果三·狝猴桃》:「其形如梨,其色如桃,而狝猴喜食,故有诸名,闽人呼为阳桃。」★「阳桃」在《汉语大词典》第16428页 第11卷 1069★「阳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06页★「阳桃」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陽桃
杝桃yí táo山桃。
●《大戴礼记o夏小正》:「梅杏杝桃则华。杝桃,山桃也。」★「杝桃」在《汉语大词典》第5860页 第4卷 792杝桃yí táo山桃。
? 《大戴禮記o夏小正》:「梅杏杝桃則華。杝桃,山桃也。」
英桃yīng táo即樱桃。落叶乔木,结卵形红色核果,味甜可食,木材坚硬,可制器用。
●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o樱桃》引《吴氏本草》:「樱桃,一名朱桃,一名英桃。」★「英桃」在《汉语大词典》第12860页 第9卷 343英桃yīng táo即櫻桃。落葉喬木,結卵形紅色核果,味甜可食,木材堅硬,可製器用。
? 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o櫻桃》引《吳氏本草》:「櫻桃,一名朱桃,一名英桃。」
樱桃yīng táo 1.
果木名。落叶乔木。品种很多。产于我国各地。以江苏、安徽等省栽培较多。花白色而略带红晕,春日先叶开放。核果多为红色,味甜或带酸。核可入药。木材坚硬致密,可制器具。亦指其果实或花。
●《史记o司马相如列传》:「梬枣杨梅,樱桃蒲陶。」
●司马贞索隐:「张揖曰:‘一名含桃。’《吕氏春秋》:‘为莺鸟所含,故曰含桃。’《尔雅》云为荆桃也。」
●唐刘禹锡《和乐天宴李美周中丞宅赏樱桃花》:「樱桃千万枝,照耀如雪天。」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o果二·樱桃》:「樱桃树不甚高。春初开白花,繁英如雪。叶团,有尖及细齿。结子一枝数十颗。」
●老舍《四世同堂》三八:「她的北平变了样子:过端阳节会没有樱桃、桑椹和粽子!」 2.
喻指女子小而红润的嘴。
●唐李商隐《赠歌妓》诗之一:「红绽樱桃含白雪,断肠声里唱《阳关》。」
●宋晏殊《少年游》词:「风流妙舞,樱桃清唱,依约驻行云。」
●清李渔《玉搔头·篾哄》:「淡眉淡脸淡樱桃,怎做得盐商的妻小。」★「樱桃」在《现代汉语词典》第1560页★「樱桃」在《汉语辞海》的解释参见:櫻桃------------------------------樱桃yīng táo 补义条目
《太平广记》卷二八一《樱桃青衣》载,唐天宝中,卢生科举未第,入竹林寺听经。僧引其入梦,见一手持樱桃的丫环引入郑府成亲,不久成进士,官至宰相,历尽宦海风波。醒后,尽悟世态炎凉。后作为入梦的典故。 ? 宋蒋捷《瑞鹤仙·乡城见月》词:「柯雲罷弈,櫻桃在,夢難覓。」
余桃yú táo指吃过的桃子的残剩部分。语本《韩非子o说难》:「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味,以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固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变于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见贤,而后获罪者,爱憎之变也。」后用作以男色事人之典实。
●晋葛洪《抱朴子·君道》:「放丹姬以弭婉娈之迷,退子瑕以杜余桃之惑。」★「余桃」在《汉语大词典》第17353页 第12卷 552参见:餘桃
(C) 2017 ZuCiWang.Com 投诉:wanmeila(@)qq.com}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董加偏旁组新字再组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