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为毛有这么多人叫小七不知道GDP增长是已经扣除了

关于GDP你知道多少?增长过快并不一定是好事
我的图书馆
关于GDP你知道多少?增长过快并不一定是好事
点击关注上方“腾讯财经”,体验更多精彩内容导语GDP增长过快并不一定是好事,这和股市一样。新的一年年初,各国、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都忙着统计上一年度的国民生产总值,也就是常说的GDP。但GDP究竟是个啥东西?GDP是怎么算出来的?GDP是如何分配的?GDP越多越好吗?传统的GDP统计有哪些缺陷?如何改进这些缺陷?本文就分析这些问题,帮助读者正确认识GDP。1 GDP概念由美国人于1934年提出1934年,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在给美国国会的报告中正式提出GDP这个概念,1944年召开的联合国货币金融大会(布雷顿森林会议)决定把GDP作为衡量一国经济总量的主要工具。GDP的英文全称是“Gross domestic product”,我们惯用的汉语译名“国内生产总值”与英文原文有出入,英文GDP的字面意思是“地区内部生产毛值”,指在一定时期内,在某一指定地区合法产出的所有最终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总和。如果指定时期是一个月,那就是月度GDP;如果指定时期是一个季度,那就是季度GDP;如果指定时期是一年,那就是年度GDP。如果指定地区是一个国家,GDP毫无疑问就是“国内生产总值”;如果指定地区是一个省,GDP就是省内生产总值;如果指定地区是全球,GDP就成了“世界生产总值”了。GDP统计的是合法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像制毒贩毒、贩卖人口、非法性交易、贪污受贿、盗窃等非法经济行为就不计入GDP。作为第一次产业的农业和作为第二次产业的工业一般是生产有形的物品,如农作物、畜牧产品、渔业产品、煤炭、房子、道路、汽车等,而作为第三次产业的服务业一般提供无形的服务,如商品的批发零售、交通运输、住宿餐饮、信息咨询、金融服务、文教卫生、文化娱乐等。通常来讲,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的经济越发达,服务业在GDP里的份额就越大。为节省篇幅,下文提到的“产品”均含“服务”。GDP统计的是最终产品,就是防止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重复统计。例如,建造的一所房子最终销售价格是100万元,GDP里就增加了100万元,建造房子的钢材、水泥、陶瓷、玻璃、木材等建筑材料的生产过程就不再统计,不然就与房子最终销售时的房价重复了。国民经济核算除了GDP这个指标外,还有个GNP,即“国民生产总值”,它是指一定时期内使用本国生产要素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总和。GDP与GNP的区别在于,如果统计的是国家的,GDP是在本国领土上生产的所有产品,像美国的苹果公司,虽然是美国企业,但它在中国领土上的产值就计入到中国的GDP里。根据近日上海市税务部门公布的数据,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762.03亿元的纳税额位列第一,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则凭借137.1亿元的纳税额居第二位,苹果公司以64.46亿元的纳税额排名第三位,比宝钢股份有限公司31.23亿元的税额多出一倍。我们大致按17%的增值税计算,苹果公司在上海地区贡献的GDP大约有379亿元。但对美国来说,这379亿元进入不了美国的GDP,但扣除付给中国劳工的工资和土地租金等利用中国生产要素创造的产值部分,就可计入了美国的GNP了。可见,GDP只按地区划分不按国籍划分,如果中国统计GDP,不管哪个国家在中国领土上开办公司,这些公司生产的产品都计入中国的GDP。而GNP正好相反,它只按国籍划分不按地区划分,如果中国统计GNP,不管经济活动发生在世界哪个国家或地区,只要使用了中国的生产要素生产的产品都计入中国的GNP。如果GDP大于GNP,说明外国人在中国比中国人在外国赚的钱多;如果GDP小于GNP,说明中国人在外国比外国人在中国赚的钱多。2 如何计算GDP及其增长率?生产的目的对企业来说就是为了卖掉产品,但对消费者来说就是为了消费产品。消费者包括居民和政府。房地产开发商卖了一套房子收入100万元,消费者就为买这套房子支出了100万元,这100万元就进入了GDP。由此可见,GDP按收入统计和按支出统计是恒等的。当然,一年内生产的产品并不一定都能卖出去,卖不出去的产品就成了存货暂时积压下来,存货也要按市场价格统计到GDP中,因为它也是在一年内生产出来的产品。还有一个问题,一个国家会把自己生产的部分产品出口到国外,出口产品没在本土消费;同时,一个国家也会进口外国生产的产品供本国消费。在这种情况下,GDP统计应该如何处理呢?很简单,把产品的净出口额计入GDP中即可,净出口额就是出口总额减去进口总额,也就是贸易顺差总额。还有一些产品既没被消费者消费,也没有出口,更没有形成存货。如一家企业花8000万元盖了一处厂房,这8000万元的厂房没有被消费者买去,也没有出口,也不是存货,而是作为企业的固定资本用于生产经营,当然也要计入GDP。顺便说明一下,在统计时,把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与存货增加总额加起来统称资本形成总额。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GDP是居民消费总额、政府消费总额、存货增加总额、净出口总额和固定资本形成总额五项的加总。例如,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居民消费242927亿元,政府消费86523亿元,存货增加12145亿元,净出口17463亿元,固定资本形成总额281639亿元。上述5个数字相加,就算出中国2014年GDP为640697亿元。读者一定要注意,GDP统计的是当期值,如统计2014年的GDP,只能统计2014年度内生产的产品,市场总价值也要按2014年的价格计算。像股票、古董、二手房等非本年度的产品虽然被不断炒作交易,但并不能创造GDP,因为它们在过去已经被统计过了。现在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因为有通货膨胀因素,如果只计算GDP的当期值,就无对GDP进行纵向比较。只有从GDP里剔除通胀因素,各年度的GDP才有可比性。像非洲的津巴布韦,2008年的通货膨胀率高达%,一张钞票面值印到了100万亿元,上面印着有效日期,过期作废,在这种情况下GDP增长了%也是零增长。所以,政府每年发布的GDP是当期名义GDP,但计算GDP增长率时就必须换算成剔除通胀因素的真实GDP。计算真实GDP需要一个GDP平减指数,GDP平减指数统计的是全部产品的价格变化情况。把名义GDP除以GDP平减指数就得到真实GDP,真实GDP就可以纵向比较了。3 GDP这块大蛋糕是怎么分配的?从GDP的统计上就可以看出,GDP这块大蛋糕要由政府、企业、外国和居民四家分享。政府主要通过税收的方式拿走GDP的份额。政府拿走的GDP有的可以用于居民的福利事业,如很多国家的全民免费医疗、全民免费基本养老、从小学到大学的免费教育、对穷人的各种社会福利救济等。但政府拿走的GDP有的并不一定能改善居民的生活,还会用在其他方面,如国防开支等等。企业拿走的GDP份额主要由存货、固定资本和未分配利润构成,这些对企业长期发展有利。由于政府的税收是一定的,企业拿走的GDP过多,劳动者的报酬自然就减少。这是一对矛盾,需要由政府的最低工资法和市场根据劳动力的供求关系来调节。外国拿走的GDP份额主要是外国人来华投资拿走的,这些外资企业在中国境内生产的产品都印上“中国制造”的标签,算进中国的GDP,但很多产品又出口到世界其他国家,中国就成了世界加工厂,这些产品并没有被国民消费。也就是说,给外国生产的这些产品虽然算进了我们的GDP里,但并未增加我们的财富,只增加了GDP的数字而已。GDP里剔除政府、企业和外国拿走的份额,剩下的才属于居民。中国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4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7元,全国有136782万人口,这就意味着居民拿走的GDP份额为275848亿元,占GDP总量的43%。需要指出的是,这275848亿元的居民可支配总收入不只是劳动报酬,还包括财产性收入等。例如,你开办企业赚了2亿元,炒房赚了6000万元,其他投资赚了4000万元,这3亿元都要算进居民收入里。所以说,中国劳动者报酬所占GDP的份额不会超过43%。还有,即使居民从GDP里拿走的份额很大,但也不一定会增进居民的整体幸福感,因为这里存在分配是否公平的问题。此外,贫富差距悬殊会激化各种矛盾,政府就要增加维护社会治安的费用,增加居民的税负,侵占本应分配给居民的GDP份额。4 GDP分有益的和有害的两部分,不是越多越好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居民收入占GDP的份额越大,劳动价值越高,劳动者越有尊严,经济效率也就越高,因为发展经济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了增进居民的幸福感。如果创造的GDP被政府、企和外国拿走的份额过大,则留给居民的份额就过小,创造的GDP再多,居民的生活水平和幸福感也难以提高。还有,根据GDP的定义,不管是有益的产品还是有害的产品,都被计入GDP。其实,创造GDP很容易。你花10亿元建造一座大桥,由于偷工减料,大桥刚建好就垮塌了,拆除大桥的费用是1亿元,然后再花15亿元重新建造,这座大桥就创造了26亿元的GDP。根据住建部的研究报告,我国建筑垃圾的数量已占到城市垃圾总量的30%-40%,中国每年拆毁的老建筑占建筑总量的40%,建筑寿命仅为25-30年。显而易见,我们的建筑业创造的GDP与国外的相比水分较大。假定建一套房子都是创造了100万元的GDP,可我们的房子只能用28年,英国的房子可以用132年,英国1个GDP顶我们5个GDP。要知道,建筑材料的生产属于高耗能、重污染产业,而处理建筑垃圾也会侵占更多土地并造成污染。根据国际能源署的统计,2010年世界平均每产出1美元的GDP排放的二氧化碳为0.59公斤,如果生产效率低下,生产1美元的GDP排放的二氧化碳为世界平均值的三四倍,这就要消耗更多的资源、排放更多的污染,然后再投资去治理污染,又一次创造GDP,可这些GDP不但没给居民带来幸福,反而给居民带来痛苦。汽车制造公司生产出的汽车被计入GDP,这当然是好的GDP,但使用家庭轿车的人多了,就很容易发生道路拥堵。堵车也创造GDP,因为汽车拥堵或龟速行驶,会消耗更多的燃油,GDP当然就增加了。堵车产生的GDP就是坏的GDP。汽车排出的尾气严重污染环境,政府就要向居民征收更多的税来治理污染,这又创造出GDP。汽车尾气损害了居民健康,生产的汽车越多,就有可能令居民癌症和心脏病的发病率增高,医疗保健支出就越高,这就又产生了很多的GDP。如果发生车祸,汽车受损、人员受伤,汽车修理费和医疗服务费用就都进入了GDP。假如伤员伤势严重医治无效死亡,那殡葬费也为GDP做出了贡献。发生地震、台风、洪水等自然灾害,毁掉大量房屋等财富,但这些不会从GDP里扣除,而救灾所需要的物资和服务,以及重建所需要的资金就都成了GDP。所以说,GDP就是个量的概念,它与产品质量无关,也与居民能否享用这些产品无关,越是高能耗,越是偷工减料,越是排放污染,越容易创造出GDP。只看GDP并不能全面衡量一个国家的经济效率和可持续发展能力,GDP增长了也并不代表居民的生活水平就一定能够提高,如果GDP里有害的成分多,创造的GDP越多居民反而越遭殃。5 盲目崇拜GDP是对GDP无知的表现目前,包括中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统计出来的GDP,根本无法评估一个经济体究竟产出多少有益的GDP,国民经济是否安全、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中国核算GDP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标准,该体系采纳了联合国1993年《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而目前世界多数国家对GDP的核算已依据联合国2008年版的SNA。由于各国GDP统计不是用同一个核算体系,各国GDP并没有可比性。A国花800亿美元建造的房子寿命30年,B国花400亿美元建造了同样多的房子寿命120年,表面上看A国的GDP是B国的2倍,我们能说A国的经济比B国发达吗?能说A国的居民生活质量高、更幸福吗?虽然A国GDP是B国的2倍,但A国的房子寿命仅是B国的四分之一,如果A国与B国正确比较GDP,A国的实际GDP仅有100亿美元!正因为传统的GDP统计存在很多缺陷,国际学术界开始反思GDP的核算方法。法国前总统尼古拉·萨科齐在2008年委任了一个“经济表现的评价与社会进步委员会”专门研究GDP统计的缺陷及改进方法,该委员会的报告建议用多维度来衡量经济的发展,例如,留给后代人的实物资产,为未来劳动者提供的教育,为生产力的发展提供的科研,甚至也包括为后人留下的政治制度,因为这对人类社会健康运转至关重要。不丹对GDP的统计就富有创新思想。辛格国王访问印度时,有记者问他不丹的GDP是多少,不丹国王这样回答:“我们为什么要迷恋国内生产总值?我们为什么不关注‘国民幸福总值(GNH)’?”为了计算“国民幸福总值”,不丹还提出了4个主要支柱、9个关键指标和72个不同项目标准。不丹提出的“国民幸福总值”受到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高度关注,并有一批经济学家专门从事“国民幸福总值”的研究。在2012年举行的“里约+20”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联合国会员国商定必须将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这三个支柱结合起来,以平衡的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为给决策提供更好的依据,在国内生产总值以外还应制定更广泛的指标来衡量进展情况。2012年5月,联合国环境与经济核算委员会正式颁布了《环境与经济综合核算体系》(SEEA)框架白皮书,把自然资源与环境等因素考虑到国民经济账户中,建议各国用SEEA取代传统的SNA,通俗地讲,就是把有害的成分从GDP中剔除,得到“绿色GDP”。目前,一些国家已经采用SEEA体系统计GDP。我们举个例子:假如统计出来250个GDP,里面可能就有80个GDP污染了环境,30个GDP用于治理污染,15个GDP用于因环境污染患病的居民的医疗费,实际上有价值的GDP为125个,也就是说,按传统方法统计出来的GDP里有50%的水分。如果按照联合国的SEEA体系进行绿色GDP统计,则只有125个GDP。日,李克强在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调研座谈会上也强调:“如果我们的GDP无法让人民群众的收入增长,那GDP增速再高,也是‘自拉自唱’,并不利于发展,也不利于稳定。”总之,盲目崇拜GDP是对GDP无知的表现。由于各国并不是在同一个核算体系内统计GDP,严格地讲,各国GDP并不具有可比性。就是同一个国家的GDP,年度GDP之间的可比性也很牵强,如果靠政府投资拉动GDP,造成产能过剩,透支了经济潜能,这就吹出了经济泡沫,在接下来的年份里必然要压缩产能,导致很多企业破产倒闭,经济萎缩。所以说,GDP增长过快并不一定是好事,这和股市一样,“疯牛狂奔”不会长久,很快就会精疲力竭瘫软下来。所以,尽快采用联合国的SEEA系统统计绿色GDP,这更能真实地反应经济发展状况和居民生活水平。来源:羊城晚报觉得不错,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并点赞鼓励↓↓↓关注财经大事件、大人物、大趋势中国用户量最大的互联网财经媒体!腾讯财经&|&帮你发现聪明钱!多档精品原创栏目:棱镜 | 抉择 | Miss Money | 智图派 | 资本论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中国一季度GDP增长6.7% 增速创28个季度新低 日10:22 来源:|  今天上午,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2016年一季度GDP增长6.7%,记者梳理发现,自2009年一季度后,2016年一季度GDP增速创28个季度新低。
  2016年3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11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7%,以下除特殊说明外均为名义增长)。
  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85843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7%(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3.8%),增速比1-2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
  以下是腾讯财经总结的近期公布的经济指标:
  3月制造业PMI为50.2,自2015年8月以来首次回到荣枯线以上;
  3月PPI环比上涨0.5%,是2014年1月以来首次转正;
  2、3月CPI同比均上涨2.3%,其中3月通胀水平低于预期,滞胀短期证伪;
  前2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增长4.8%,为去年6月以来首次月度正增长;
  3月出口暴增逾10%,进口降幅大幅缩窄。
  二季度中国经济有望企稳向好
  展望未来经济走势,专家认为,经济回暖趋势有望延续,二季度经济有望进一步企稳向好。
  “当前经济运行正在发生微妙变化。”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表示,房地产投资超预期回升有利于推动投资企稳反弹,新开工和施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大幅反弹,预示未来基建投资增长上行,信贷增幅加大表明实体经济需求明显回升,工业企业利润恢复正增长,通缩状况正在改善,经济正在企稳向好。
  管清友认为,二季度经济是传统的旺季,今年一季度的钱和去年以来的项目有望在二季度发酵。虽然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还没有解决,但二季度经济可能会出现反弹,至少经济信心会进一步好转。
  虽然一季度经济运行初显企稳,但是中国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一些领域的风险不容忽视,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还需加码发力。
  4月11日召开的部分省(市)政府主要负责人经济形势座谈会提出,要扩大积极因素,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必须持续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会议要求,中央预算内投资上半年要全部下拨,用好专项建设基金,扩大地方政府性债务置换规模,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推动新开工项目尽快落地,保持有效投资强度。
  连平建议,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应保持积极态势,为稳增长和调结构增添新的动力,支持、扩大和巩固经济已经出现的向好局面。未来防通缩与控通胀应同时并举,一手应注意管理货币供应快速增长下消费领域的物价上涨和资产价格泡沫抬头,另一手仍应维持合理的流动性水平以促进工业领域通缩状况的持续改善。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贫困人口的减少方面,对全球贫困化问题的改善功不可没。2015年,中国人均GDP接近8000美元,进一步逼近2020年超过1万美元这一历史性的跨越。有的学者更乐观,如林毅夫教授曾表示,中国人均收入在2020年可达12700美元,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
  究竟中国有没有可能在5年内就可以迈入高收入国家的行业,中国经济未来增速会有什么变化?对此,我不妨给大家普及一下关于高收入国家的涵义以及GDP的评价方法。
  高收入国家不等于发达国家
  发现很多人都热衷于预测中国何时能够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而且,还认为一旦跨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就意味着中国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其实,这有很多误解。
  所谓的高收入国家的定义,是世界银行为了确认每个国家的借贷资格所做的分类。每年7月1日,世界银行都根据前一年的人均国民总收入(GNI)水平来修订世界经济体的分类。最新的人均国民总收入的估计值也被用来指导世行基于经济体的业务分类,以确定它们的借贷资格。
  日,世界银行根据人均国民总收入水平做出的收入组分类如下:低收入为1,035美元以下;下中等收入指1,036美元至4,085美元;上中等收入指4,086美元至12,615美元;高收入为12,616美元以上。
  所谓GNI(或称GNP,一度也成为中国经济主要发展目标,后改为GDP),目前中国的GNI比GDP略低一些,但基本可以等同。14年高收入国家又新增了俄罗斯和智利这两个国家,这两个国家其实都是资源国,后者曾经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因此,高收入国家未必是靠技术或勤劳取胜,故它们未必能成为发达国家。
  发达国家的衡量标准也不止一种。其中联合国承认的发达国家大概有42个,它们是按照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编制的“人类发展指数”衡量的。“人类发展指数”以出生时预期寿命、平均受年限、预期受教育年限、人均国民收入来计算。目前,被联合国承认的发达国家及地区有:
  经济与发展组织: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加拿大、捷克、丹麦、芬兰、法国、德国、希腊、匈牙利、冰岛、爱尔兰、意大利、日本、韩国、卢森堡、荷兰、新西兰、挪威、波兰、葡萄牙、斯洛伐克、西班牙、瑞典、瑞士、美国、英国。
  非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安道尔、巴林、巴巴多斯、文莱、塞浦路斯、爱沙尼亚、中国香港、以色列、列支敦士登、马耳他、摩纳哥、卡塔尔、圣马力诺、新加坡、斯洛文尼亚、阿联酋。
2015年高收入与中低收入国家分布图
  从上述国家和地区看,台湾、香港、澳门、新加坡等华人圈,除大陆以外都无一例外地成为高收入经济体或发达经济体(澳门除外)。看来,作为全球最勤劳的民族之一,理应成为高收入或发达经济体。
  中国要跻身高收入国家有多难
  如果只是计算中国何时可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还是容易计算出结果的。
  2015年中国GDP总量达到67.67万亿,人均GDP为49351元,即便按照1:6.2的汇率计算,还是不到8000美元。假如今后5年的名义GDP年均增速为7%,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以目前的水平1:6.5维持不变,则到2020年的人均GDP为1.04万美元,依然与12616美元这一高收入国家门槛有不小的差距。
  那么,今后十年中国总应该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吧?也未必。假如未来十年名义GDP的平均增速降至6%(15年为6.3%),2025年的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为1:7,则到2025年的人均GDP为1.21万美元,还是没有跨入高收入国家的门槛。即便今后十年的经济状况要比假设的好,实际人均GNI超过了12616美元,但不排除世界银行上调高收入国家标准的可能。
  因此,未来中国要成为高收入国家,存在三大障碍:
  第一,未来GDP增速能否维持6%左右的水平。
  2015年中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盈利增速已经降至2.3%,官方存款利率已经降至1.5%,在西方国家,这样的经济环境所对应的GDP增速也就在3-4%水平了。德国、韩国和日本这三个制造业大国的经济从高速转为中速之后,GDP都是减半增长的。而中国从过去9-10%的高速增长,即便降至6%,也似乎略高一点。
  发现不少学者或官员对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力还是非常乐观。而乐观的理由总是从“人均牛奶消费、人均电力消费、人均铁路里程……远低于发达国家,因此发展空间很大”的角度提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那岂不是越贫困的地区,经济增长的潜力就越大,就越应该乐观?那么,全球经济的增长前景应该比中国更好,因为中国毕竟是中高收入国家了,排名全球80位左右,还有110多个国家和地区经济比中国更落后,故经济增长潜力更大?
  其实,我一直认为应该从三个维度去看中国经济,一是人口因素(劳动力供给与消费需求),二是结构因素(生产要素之间的匹配度),三是环境因素(全球经济状况)。目前看,这三个维度的状况都不乐观。
  第二,人民币汇率能否保持稳定。中国最大的问题是广义货币M2规模扩大太快,到今年年末估计达到168万亿。与GDP之比为2.3,而美国只有0.6,欧盟为0.9,韩国1.3,日本1.6,均大大低于中国。人民币从05年开始升值,至14年1月历时9年;14年之后人民币开始缓慢贬值,目前看应该会采取渐进式贬值方式,所以,今后十年,1:7的汇率水平能否稳住也是存疑的。
  第三,十年之后的高收入国家标准理应提高。过去十几年中,高收入国家标准从人均GNI1万美元逐步提升到目前的12616元,提升幅度超过20%。今后十年,随着世界各国政府竞相采用宽松货币政策,货币泛滥现象难以改观,那么,10年之后高收入国家标准提升至1.4万美元也是偏保守的估算。
  在上世纪的1970年,被列入高收入国家的人均国民总收入只有3040美元,因为那个年代,货币还没有泛滥。我们总是说,中国目前的经济水平相当于日本70年代。其实,日本在1978年的人均GDP已经达到8500美元,相当于目前的25000美元。
  中国的人口占全球19%,目前高收入国家人口占全球20%左右,如果中国被纳入高收入国家行列,则意味着全球39%人口成为高收入人口,这显然也是违反常识的,即高收入人口的比重不可能太高,否则就不能称之为高收入国家了。因为高收入、中等收入与低收入之间始终是一个相对概念。
  中国GDP到底咋计算的 你知道吗?
  你知道GDP究竟是怎么算出来的吗?GDP对老百姓的生活有啥用?中外的GDP计算方式是否存在不同?为了让自己国家的GDP数据更好看,各国都把哪些奇特数据算了进去?
  我国GDP是这样计算出来的
  GDP(Gross Domestic Products)全称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总体经济状况的重要指标。 最初,国民经济核算体系有过MPS和SNA两种,其中MPS最早由前苏联创建,主要服务于计划经济,后来随着苏联解体等原因退出历史舞台。1968年,联合国公布SNA体系,并于1970年起在全世界推广。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我国一直用的是MPS体系。
  1985年,我国开始建立GDP核算制度,到1993年我们彻底转向SNA体系,正式把GDP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国在2003年再次改进GDP核算制度,加入IMF倡导的数据公布系统(GDDS)。2015年我国再次升级GDP核算制度,这部分我们单独放到后面细说。
  并不是所有人的经济活动都会被算入GDP核算中,我国GDP核算的基本单位为:在中国大陆的经济领土范围内有用一定的活动场所(厂房或住宅),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并持续经营一年以上的单位或住户。这里面并不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的数据。
  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经济领土范围包括我国在国外的领土“飞地”,比如驻外使领馆,但不包括外国在我国的领土“飞地”。举例来说,我国驻美领馆内的经济活动算在我国GDP内,外国人在北京上班也算在我国的GDP内,但我国公民如果再外国驻京使馆内开店赚的钱,就不会算成我国的GDP。
  我国GDP使用生产法计算
  接下来我们来看下中外的GDP计算上有何不同。西方很多国家核算GDP的时候采用的是支出法,最终消费支出、固定资本形成、净出口三部分的总和。我国采用的GDP核算方法是用生产法来计算,把GDP从产业的角度,分成一产、二产、三产的增加值,二产可以分为工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三产可以分为、交通和其他服务业等的增加值,分别算它们的增加值,然后进行加总。
  从2004年开始,国内对于GDP的核算,实行“分级核算、下管一级”的原则,目前使用的是国家、省、市、县的四级核算,为此,目前国内的GDP被称为“国内生产总值”,而省、市、县各级的GDP则均被称为“地区生产总值”。
  GDP核算到底准不准?正如前文所讲,我国的GDP使用四级核算,而由于各级核算使用的指标不同,依据的资料也有差距,在市统计局的地区GDP数据出炉后,还需要上报省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进行汇总和审核,最后才可以发布。因此,由省级汇总的数据与国家直接核算得到的数据相比,有明显误差,且近几年这种数据差距越来越大。另外,由于各种原因,并不是每个行业都配备了统计人员,因此,每个行业未必有具体的、准确的经济数据登记和备案。特别是小型企业、个体经营户等,其财务资料非常少。通常对这种情况,统计部门会先按照这些企业之前的数据进行“快速推算”出一个初始值,之后在对数据进行核对修正。
  核算一次GDP需要多长时间?国家统计局每年公布GDP数据计算需要经过以下几个过程:初步估计过程、初步核实过程和最终核实过程。初步估计过程一般在每年年终和次年年初进行。它得到的年度GDP数据只是一个初步数,这个数据有待于获得较充分的资料后进行核实。初步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二季度进行。最终核实过程一般在次年的第四季度进行。责任编辑:张宏3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本网的所有作品,均为本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欢迎转载,注明出处。非本网作品均来自互联网,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常按指纹,识别二维码,一键加关注!
欢迎您通过以下方式关注我们:
A、官方网站:http://www.cm.hc360.com/
B、新浪微博:http://weibo.com/hccmnet
C、慧聪工程机械订阅号:cm_hcgczjw
> 您可能还会关注的
? ? ? ? ? ? ? ? ? ?
? ? ? ? ? ? ?
日下午,中央电视台第7频道节目摄制组走进柳工。“农民新春联欢会”在装载机公司装配工厂开拍……
我们跨向了全新的2016,慧聪工程机械网特别推出了工程机械配件优惠大促销,包括斗齿、滤芯……
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中共中央、国务院隆重举行2015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
工程机械内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为毛有这么多人叫小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