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怎样让七年级下册地理学生地理入门

浅谈初二地理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浅谈初二地理教学的策略与方法
惠民县魏集镇中学 王信梅
进入二年级,学生面临地理学科结业考试。地理教学呈现时间紧、任务重的特点。如何在较短时间中取得较为理想的成绩,一直是任课教师的奋斗方向和目标。我在地理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一些策略和方法仅供地理同仁者参考,望多提宝贵意见。
一.让学习地理成为每一位学生每天的一部分。
1.建立自由地理笔记本
俗话说,好脑瓜不如烂笔头。动笔记录是实现知识积累的重要方法,更是一种习惯,当形成习惯的时候,对学生每一学科的学习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与意义。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每天书写见到、听到、想到的自由地理知识,内容可以是图,也可以是文字。比如看新闻、读刊物等遇到自己认为重要的内容,随时记录。每周展览优秀记录。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每天写一页,像是写日记一样形成习惯。
2.睡前10分钟地理
及时巩固是从临时记忆实现长期记忆的唯一方法。所以,让学生每天睡前的10分钟回顾,今天地理的难点重点,不要忽视睡前的这10分钟,睡前看一眼,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并且可以深深的印在脑海中 不容易忘记。这10分钟不仅让学生引起了对地理的重视 ,而且让学生感觉地理知识并不是学生想象中的难学科目
3.多重视,多注意学习困难学生
鼓励与关注对学习困难学生来说是一剂良方。由于我任教班级比较多,每天课间抽时间找差生谈心,找中下游学生,提问,正如王凤翠老师说的那样,努力缩小中差生的面,是教学工作的难点,也是重点,这部分学生确实能对及格率和均分做贡献。中差生有两种情况,一是确实努力还觉得困难,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努力程度不够。转化工作应针对具体情况来开展。
4,精心设计问题、变换多种方式、坚持每节课提问
每节课自己制作或者在中找典型图,在实物投影下提问这样效果比较好。注意图必须是黑白色的图,因为考试图是黑白色的,这样学生会比较适应。①要紧紧围绕教学目的,从内容的重点出发,抓要点设问,启发学生积极思考。②应把握好所提问题的深度,以适度为宜。随意浅显的问题学生不假思索马上回答,达不到思考的目的;但过于深奥超前的提问,弄得学生不知所措,难以形成思维的力度,相反会使学生感到知识深奥得高不可攀,挫伤学习积极性;只有适度的提问,才能激发学生主动思维。例如讲&南极洲&时,问&南极洲的暖季在什么时间?&显然容易了。若问&为什么我国两个南极科学考察站的建站时间都选在2月?&学生通过思考可以回答。所以课堂提问要顾全大局,深度应与中等以上学生认知水平相符。③要抓知识的逻辑关系:提问的含义要明确,语言要精练,不要太罗嗦,不能含糊不清,模棱两可。
二.讲练结合 能力迁移
在地理复习过程中,学生的读图能力、信息的收集整合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形成,单靠学生的机械训练是远远不够的,只能是一种低层次的反复,只有通过教师的精讲指导与学生的练习相结合,这种能力才真正得以提高和培养,学生在训练过程中要学会反思和感悟,善于归纳总结。由于八年级复习时间紧迫,教师在设计例题和训练练习时,把握三点:一是题量适中,每节课后的练习尽量在30分钟左右做完;二是例题要典型,能够体现知识重点,有思维价值;三是难度适当;通过精选例题,利用变式,以一当十,达到事半功倍。
比如等高线地形图,我结合多方面试题,请教韩涛老师,把所以考点整合到一个题中去复习。
1.写出各部位名称:A山顶B鞍部 C山谷 D山脊E陡崖 G盆地
此图的等高距 (2)计算A到K的相对高度(3)如果李庄到周庄的图上距离是5厘米,求实际距离或者换问题如果某人骑自行车从周庄到李庄,每分钟 走200米,那么需要多长时间?
3.周庄在李庄的什么方向(根据指向标)
4.河流的形成(在山谷处)
5.修水库(在盆地处)
6.修水库大坝(在峡口处)图中的F处
7.瀑布的位置(在陡崖处)
8.爬上从F 和周庄两个地方到达A你认为那条路线更容易?
三.合作交流 共享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他们经过几年的学习体验,各自形成了各有所长的学习技巧和方法。有经验的地理教师善于引导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经验,实现智慧共享,由于这些方法和技巧来自学生自身的实践,学生之间更有借鉴价值。也更容易掌握。同时,一个学生的经验被他人认可,也是一种荣耀,就会产生成就感,对他的学习会起到加速器的作用。如在记忆我国省级行政区名称和位置时,一个学生把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六省一市,概括为&非常6+1&并把这里的六个省简记为&两湖三江绕安徽&在娱乐中轻松愉快地记住了这几个省区的名称和位置。本是枯燥难学的内容,在这里变的生动有趣了。所以,教师在指导复习时,应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分组合作探究,充分开发学生的潜能。
四,加强学生应考能力的培养。
即备考时要进行多次模拟测试,使学生熟识的题型、题意、题量和答题卡的涂写等有关的考试工作。熟能生巧,巧能生精。我们不提倡搞应试教育,但一些基本的应试技能还是有必要传授给学生的。培训审题技能,强化答题技巧。
是否科学规范表达一直以来是考生准确答题的制约因素,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地理语言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规范、准确的地理语言进行答题,形成良好的表达习惯。在后期复习时必须及时做适量有针对性的训练,通过训练及时巩固基础知识,培训审题技能,强化答题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要让学生熟悉常见的地理试题不同的解题方法,如图示法、排除法、推理法、讨论法、极端假设法等,解决如下几个问题:如何准确、全面、快捷审透试题?如何挖掘题意,抓准立意与情境设问之间的内在联系?如何使答题规范优化?题干信息的有效选择与转化技巧之所在?各种试题应答策略?解题程序与拓展的思维递进。讲解时应着眼于知识点的剖析和整理,告诉学生怎样运用已有的知识,怎样发现解题条件(隐含的和明显的),利用条件用何种思路、方法解题。
五.密切联系生活,学习有用地理。
地理学科的区域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使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及热点区域命题成为的主旋律,同时也是跨学科综合试题的切入点。所以,有必要回头看看一年来的&新闻&。诸如:(1)国内外发生的重大事件等。(2)国内外重大经济建设项目的开工和竣工。(3)国内外严重的自然灾害,如洪涝、地震等。(4)国内外新开辟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如我国西南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等。(5)地学新理论、新探索,如城市发展动向以及对工业、农业、交通、商业变化的影响;中国北极科学考察、&神舟&载人飞船成功地发射和回收。(6)人类面临的资源、人口、环境问题的新发展。
以上是在中考备考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旨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各位同仁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围绕考纲,灵活调控,因&校&治&宜&,因&生&治&宜&,以取得更优异的地理中考成绩。
地理网有全面的地理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本文来自:逍遥右脑记忆 http://www.jiyifa.com/chuer/712742.html
相关阅读:
下一篇:没有了当前位置: >>
浅谈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和方法
浅谈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和方法 作者/来源:张慧 发表: 浏览: 118 次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和地域性都很强的学科,地理空间广大,地理知识浩繁。对于初中学生来讲,重要的不是记忆大量的 地理材料,而是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懂得运用地图并能进行简易图表的绘制,养成分析地理事物的能力。 读图能力是学好地理的基本能力。地图不仅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地理的工具,因此有人认为:“地图是地 理学的第二语言,也是学生学习地理的拐杖”。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十分 重要的任务,也是学好地理的基本能力。在七年级地理的第一单元中,就有学习读图的基本知识,学习地图的三要素――指 向标、比例尺、图例,学会怎样辨别方向,怎样测算比例尺度,各种图例都代表什么,怎样通过这些要素去认识图??这些 知识的学习为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打好了基础。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通过读图、析图、问题讨论来掌握知识,运用地图,据图设问,启发和培养学生思 维能力,提高读图能力。做到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求其“理”。为达到这个效果,我在教学实践中按以 下步骤教学: 1、展图。展图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将地理挂图展示在学生面前,或教师画黑板略图,让学生自己在挂图上或板图上指 出所学的地理事物,通过直观的展示来加深学生对图中地理事物的基本印象。 2、说图。说图就是利用挂图教师进行细致地讲解。比如在讲“大洲和大洋”这节时,教师利用“东西半球图”让学生 先指出七大洲、四大洋的名称,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讲清哪个是东半球,哪个是西半球;东西半球各分布有哪几大洲,各大洋 被哪几大洲包围;各大洲分别临近哪几大洋等。这样可使学生明确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进一步加深印象。 3、析图。析图就是对地图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包括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通过思维达到准确理解图的内涵的目的。 如果说展图和说图是为了解决“有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的话,析图则是为了说明“为什么”的问题。一般有这样两类 问题,一类是通过同类地理事物的比较,引导学生分析其原理;另一类是针对普遍规律中的特殊现象,分析其原因。问题提 得越多,学生思维越活跃,分析地图越深刻。析图要深刻理解与运用基本原理,有些学生在学习时习惯死记图中内容,不重 视地理基本原理,结果“事过境迁”,一旦遇到一些源于课本又稍有变化的图就不知所措。因此,应注意对图进行剖析,把 其中蕴含的基本原理搞懂,并研究可能出现的变化。这样才能以不变(基本原理)应万变(图形)。同时,还要注意前后知识的 相互联系。多方位的联系能够使学生瞻前顾后,开阔思路,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 4、绘图。当图形在学生的大脑中有了初步的印象后,开始让学生在草稿纸上描绘出相应地图的轮廓,接着教师在黑板 上示范填图,学生在草稿纸上独立填图,进行相互比较,从而达到熟练程度。如七上第二单元《大洲和大洋》中,活动题就 有要求学生绘图的内容,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七大洲和四大洋具体位置和轮廓的记忆,进行绘图,从而进一步掌握七大洲和 四大洋的相关知识。通过绘图训练,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5、填图。教师要充分利用地理填充图册,让学生在对所学内容有印象的情况下进一步熟练掌握图上信息。通过对地理 填充图册的运用,学生将大脑中已有的地理图像进行分析、记忆,并动手填图,这样既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 读图、记图能力。 总之,读图能力的提高不仅可以使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有机整合起来,形成形象的记忆网络,而且不同类型的地图又为学 生提供大量的感性知识,促进各种知识之间的相互迁移,从而灵活地分析地理问题,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广阔性。地理教学 应重视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事,需要长期的训练才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 众所周知,“地图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它与地理教学关系十分密切。地图可以把似乎零散的地理事物归结到图中 进行综合归纳,条理化,能够清晰地呈现出地理知识的规律性。 值得一提的是新教材在图像的内容和比重方面都有很大的增加, 并且在教材选编时也注意到图像的实用性、思想性、教育性、艺术性,以及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的问题,具有强烈的时代气 息。因而,在地理教学中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那么如何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呢?一、重视地图和文 字的配合地图作为一种辅助教学的工具,它与文字是相辅相成的。地图印证文字内容,文字描述地图。图像知识的讲授,也就 是地理知识的传授过程,掌握了图像知识才能更好地理解教材的文字内容,教学中要将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把地理知识落实 在地图上。讲授矿产分布、工业布局、耕地利用、行政区划、自然资源等都必须有相应的地图,边讲解边引导学生看图(挂图、 地图册或教材图像),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这样,才便于学生理解记忆,建立空间概念,收到事半功倍之效果。二、重 视学生在读图时认识上的升华地图中的内容,多是学生没有接触过的远域的地理事物及其有关的理性...... 浅析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犹如“骨架”,同学们只有把地理知识附着在这副骨架上,才 容易记住,从而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文章,可谓仁者见仁,以下是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 总结出来的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方便人们对空间认识的一种重要载体。地图以其形象、直观、简明、生动 的特点,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理解。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过程,受他们的年龄特点、认识特点所影响,通过地图、图 片等直观内容,才能更有效的形成地理观念,进而理解更多的理性知识,如地理规律、成因、基本原理等。这样,才会使地 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才能使学生更容易、也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读图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1、形象思维的培养 阅读地图,首先应懂得地图中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即要先学会看图例。图例是对各种地理事物的形象的简化, 它的设置就是人们形象思维的结果。熟悉了图例,学生才会懂得地图中各种符号或颜色的意义。如“中国人口分布图”,先 带领学生熟悉图中各种颜色代表的人口密度,然后让学生从整幅图上去观察东、西部人口密度的差异,从而得出东部人口密 度比西部人口密度大的结论,然后教师再进一步让学生阅读地图,找出我国人口分布最密集的是哪些地方。经过这样层层深 入的学习,学生就可以了解我国人口分布的主要特征。这样由学生自己总结得来的知识,比起教师的讲解的效果要好的多。 2、逻辑思维的培养 有的地图比较繁杂,图中有许多地理事物,这就需要教师先对这些事物进行分类处理,以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再 向学生讲授。如“中国地形图”的判读,图中有山脉、高原、平原、盆地,还有丘陵、河流等。若教师不先分类,学生将无 从下手。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看整幅地图的颜色,大体分为三种,从而知道我国地势分为三级。再借助立体的“中国地形 图”, 让学生感知地势西高东低的特征。 如果不借助地图, 而只是让学生凭空想象, 他们将无法得出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 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 接着就是对各种地形区位置的认识, 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从各种地形的特征来分析它们所处的位置。 3、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 当教师在告诉学生某些地理名词时,还可以讲述一些当地的地理特征,或者让学生通过一些照片、谚语去感受各个地形 区的特征。这样,不但让学生找到了阅读地图的一种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有步骤、有条理地分析各类事物的能力。这 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 三、引导学生加强地图记忆 区域地图的学习,关键在于准确的空间定位,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对地图的记忆,贵在平时的积累。教师要注意长 期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忆地图,将一幅幅图像输入到大脑中,需要用的时候脑子就会像放电影一样地显示出图像。以下的几 个方法可以帮助学生记忆地图: 1、看图。现在市面上出版了各种地图册,课堂上没有办法统一,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图比较小,图上包含的地理 事物多,显地杂乱。其实课本上的图像更直观、简练,提倡学生以课本插图为主,反复看图,做到熟能生巧。 2、填图。教师可以复印主要国家和区域的空白经纬网地图让学生填图,要求学生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在地图上表现出 来,加强检查和督促,使图根植于学生脑海中,要求学生每天挤出十分钟左右的时间记图。 3、绘图。在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和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时,经常必须记住地图的轮廓形状。而地图的轮廓十分繁杂, 如何才能记得清楚呢?尝试着用自制地图,其实绘图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有些地图可以用单一的几何图形来绘制,如我 国的山西省似平行四边形,吉林省如三角形等,这样能使记忆更加清新自然和长久。 总之,掌握地图是学好和运用地理知识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学生能做到经常读图、填图、用图,加之教师 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积极调动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逐步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学习会变得轻松而有滋味。 浅谈初中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地图是地理知识的载体之一,是地理教学的第二语言,图像系统包含着丰富的地理信息。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对初中学生读 图能力的培养和训练&作为地理学科学法指导的主题,培养学生&看图说话&的能力。 一、针对不同阶段.分层次指导学生学习和使用地图 1.加强地图的基本概念教学 经纬网、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图示和注记等,是地图学习中的基本概念,教师必须讲解清楚;运用经纬网确定一个 点的位置和判读方向,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需多加训练和个别指导;用比例尺量算地图上任意两点间的实际距 离,判读经纬网及运用经纬网判断方向,使用各种注记、符号等,需要教师在学生清楚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引导他们掌握。 2.指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和要领 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读图方法和要领, 能从地图中获取相关信息, 培养学生读图习惯。 例如, 在学习分层设色地形图时, 可由浅入深逐步训练。第一步察看地图的三要素;第二步学会看陆高海深图表;第三步学会根据地形图上的颜色及其形状, 判读地形种类、地势高低起伏和地形分布;最后,当某区地形展现后,学生能说出该地面积最大的地形、分布情况、地面的 高低情况等。 3.教会学生根据需要检索地图 地图的种类很多,不同的地图反映不同的信息。根据使用目的,正确选择:查看某一国家的地理位置需要选择政区图; 了解地形特点要查找地形图;掌握气候内容需查看气候方面的地图。同时,学生对每种类型的地图在教材或地图册 上的位置应有所了解。 4.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 在学生具备基本的读图能力后, 还要教会学生运用多种读图方法, 养成良好的用图习惯。 学生读图时要注意图名、 图例、 重要的点线、图的内容、范围及类型;对每幅地图,学生能从多角度进行分析、归纳和综合,从而实现一图多思、多用,发 现地理事物及地理要素的相互联系;学生要关注各种地图间的联系,学会用几种地图来综合说明、比较地理事物和问题,达 到多图并用;要能从单一地理事物的判读提高到对地图的综合判读上,并逐步养成&从自然到经济,由整体到局部,由中心 地区到边缘地区&的阅读习惯;能根据数据或其他信息绘制图表、补图填图,实现简单的图文转换。 二、指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阅读不同类型的地图 1.地理分布图 这类地图可用来确定地理事物的位置和范围,并能阐明其地理分布特征和分布规律,主要包括政区图、地形图、民族人 口分布图、气温降水分布图、工农业分布图等。教学时应先让学生了解某地理事物的分布,再准确落实到图上。最后要启发 学生归纳总结出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对于应熟练掌握的地名及其位置,如政区、地形,最好能结合空白轮廓图循 序渐进,边学习边记忆。 2.等值线图 在初中教材中出现的等值线地图主要有等高线图、等温线图、等降水量线图、人口密度分布图等,用以表示地理现象的 数量及其分布状况。由于等值线地图上标有数值,而且数值间隔是相等的,读图时可根据等值线大小、疏密程度、排列的方 向、形状的变化等,引导学生认识地理事物变化的幅度及分布特点等。针对学生对山脊和山谷容易混淆的情况,教师可引导 学生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变化趋势来判断。 3.统计图 初中接触的统计图有线状图、柱状图、饼状图等几种。分析这类地图应首先使学生明确图例和坐标,再分析某种地理事 物的内容和规律,并进一步找出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对策,从而培养学生分析和判断能力。 分析线状图的一般过程: 看横纵坐标所表示的内容--明确横纵坐标所反映内容之间的关系--分析曲线的变化过程, 包括 增减及变化幅度--分析和评价曲线变化表示的问题,并提出建议和对策。分析柱状图的思路与分析线状图的思路相似。这两 类统计图中,学生重点应掌握&气温曲线图&和&降水柱状图&。学习&气温曲线图&,要指导学生不仅学会根据某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 地的气温数据来做图,还要能根据气温曲线图来判断它所属的温度带,根据曲线的形状和一年之中最高、最低温度数来判 断该地区的气温特点。&降水柱状图&的学习方法与&气温曲线图&类似。这两类图常用来综合说明某一地区的气候特点,在区 域地理的学习中经常用到,因此要在教学中有所侧重。 4.示意图 示意图多为因果关系图,用以表示各种地理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各种地理现象之间的规律性,简化复杂的地理现 象。在分析这类地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寻找引起某一地理现象的原因及各种地理现象间的关系,掌握地理事物的因果 特征, 示意图的学习不仅有助理解与记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从而针对问题的关键,找出 解决问题的方案,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作者:吴琦 来源:《学周刊?B》期刊 发布时间:20 摘要:随着新一轮教改的全面铺开,教育创新的理念逐渐渗透到教材中去,如何培养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使他们能 够做到全面发展,进而能从课本里走出来,脱离那种死记硬背的常规模式,使课堂中、书本里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做 到学以致用,从而提高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在贯彻素质教育的今天,尤其在地理这门学科中,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观 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的、最突出的方法,这本身也是地理教学区别于其他教学的特点。 关键字:初中地理;学生;读图能力 地图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离不 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应重视学生读图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好地理的钥匙――读图技能,使学生由熟悉地图到看懂 地图, 进而能分析、 运用地图, 并逐步建立起有确切空间概念的知识系统。 观其 “图” 而知其 “地” , 知其 “地” 而明其 “理” 。 因此,在地理教学中,重视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把地图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至关重要。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方便人们对空间认识的一种重要载体。对于地图的重要性,我国古代学者 郑樵就提出“古之学者,为学有要,置图于左,置书于右,索象于图,索理于书”,相对于地理课本的文字而言,地图以其 形象、直观、简明、生动的特点,更加深了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理解。 地理的知识方面,其主要来源应从地图上获得。比如说, 地理名称、景观等地理事实材料,和地图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 这些地理的基础知识,在地图上看来是直观、生动和具体。学生认识地理事物的过程,是受他们的年龄特点、认识特点所影 响的,通过地图、图片等直观内容,才能更有效地形成地理观念,进而理解更多的理性知识,如地理规律、成因、基本原理 等。这样,才会使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更牢固地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策略 1.重视地图 我们农村中学师资力量有限,地理教师大多是由任语数等学科的教师兼任,他们的主要精力不在地理学科上。由于评价 体制及传统思想的影响,部分教师重结果,轻过程,面对每一课里的地图,认为读图太花精力费时间,还不如用几分钟直接 把知识点勾画下来,然后让学生死记硬背,通过大剂量的练习来获取高分。这种忽视地图,视“图”如无图的做法,与新的 课改理念是背道而驰的。 学习地理必须重视地图,这是地理学科研究以对象的特殊性决定的。地图是许多地理知识、地理信息的载体。新教材与 老教材相比,每一课以图像图表为主,文字表述更为精简,在凸现地理知识的同时,更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以前用文字直 接叙述由教师直接讲授的地理知识,现在大多是负载于色彩斑斓的图片之上。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地图的教学是地理教师最 根本的职责。 2.重视读图方法的指导 课文中色彩缤纷的地图,往往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读图的兴趣,但大多只是看个新鲜,怎样阅读地图?怎样 从图上获取地理知识?学生往往无从下手。此时,授人以“渔”比授人以“鱼”更为重要。在多年的教学中笔者尝试了“三 步读图法”。 第一步:读图表标题。标题指明此图表的所属,直接表明图表内容的指向,这是读图的前提。 第二步:读图例。图例是地图的语言,图上的颜色、线条、形状等表示什么意思,表示什么地理事物,一般都在图例中 交代得很清楚,这一步是学生读懂地图的基础。 第三步:结合“读图思考题”,读图表内容。新教材在图表后都配合有“读图?思考”这一内容。思考题以问题的形式, 由浅入深地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分析,进而找出各要素的内在联系,归纳出基本规律。这一步是读图的关键,是落实本课课程 目标重要的一环。这一步实施得好,就能让学生不仅能观其“图”而知其“地”,更能知其“地”而求其“理”。 3.重视运用地图能力的培养 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这是新课标的基本理念。 学生读图能力的最高境界就是能运用地图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地理问题。 在教学中,笔者常根据学习内容安排一些活动,让学生尝试运用地图。如在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时,让学生自己 绘制校园平面图,并评选出最好的一幅张贴在校门口,来解决家长找人、找班难的问题。在教学《中国的交通》时,笔者让 学生自己设计旅游路线、选择交通方式。这样就把知识巩固在地图上,活学活用,更能提高学生的地理素质。 总之,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既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学的目的和重要任务。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 提高了,就能借助地图,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去探求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和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实践证 明,在教学中重视地图,用好地图,用活地图,不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而且还对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有用。因此, 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来。 浅谈初中学生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 彭水县汉葭镇中学:冉光琼 [摘要]:翻开地理新教材(湘教版),展现在人们眼中不是大量的文字,而是大量的图幅。各种各样的图让人眼花缭乱。其 实这种编排与地理学科特点和新课标准的基本理念是一致的。 地图是一种记录地面上地形和地理事物的图表, 它既有数量的 概念,也有语言的含义,它形象、直观、准确、趣味的表现地理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在地理教学中,重新审视地图的 价值和作用,恰当而准确的运用地图,能够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可以推进课改的进行。通过阅读、使用、绘制地图,帮 助学生掌握观察地理事物的基本方法,逐步发展学生的理解、想象、分析等思维能力和解决地理问题的综合素质,提高创新 意识和创新能力。 [关健词]:中学生 读图能力 地理教学 新课标不仅要求老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老师的角色要转变。要求老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促进者,把教学的重 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习上,从而更好的体现“教是为了不教”,强调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读图能力是中学地理教 学目的之一。 新的时代背景下强调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图是是学习进理的起点,是地理的“第二语言”,“没有图, 就没有地理”。地图载有丰富的地理信息,是地理学科的信息载体,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分析,思考从而获得知识。地理课 本中的景观图,政区图,交通图,气候图等等??有机的构成一个图像系统。他们从多角度, 多层面传递出丰富的地理信息, 成为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借助地图可以更好的掌握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进一步理解地理概念原理。因此,在地理教学过 程中,地图具有特别重要的地位。地图教学既是中学地理教学最重要的方法又是中学地理教学的基础内容,大量运用地图是 中学地理教学过程的重要特征之一。 因此,结合课堂教学经验和学生实际,我认为培养其读图能力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读图兴趣,培养读图用图意识 读图、识图,是打开学习地理之门的钥匙,是通往地理殿堂的“星光大道”。只有有了这方面的意识,学生才会重视地图, 在学习和练习中认真读图,用图。现在很多学生在分析地图方面无从下手,就是因为其读图用图意识不强。当然这方面的培 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形成。我在教学中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着手提高学生的读图意识: 1、先入为主观念,从认识地图开始认识地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感知事物,追求和探索新知识,发展思维的强大动力。只有学生感兴趣的,学生才会自愿接受、 参与、探究,而只有学生自愿的,结果才是有意义的。布鲁纳曾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每当初中 新生入学的第一堂课,我都不按教材的编排搞学法说教,也没有上课本内容。而是引导学生观察地图册。面对色彩斑斓的地 图册,学生既兴奋也好奇,我趁势对学生说:“这就是地理课,本学期开始我们就是要学会看它,描它,画它,弄熟这本东 西我们的地理课就非常棒了。 ”而后教会学生看地图的基本方法认识一些基本图例。 在第一堂课上学生靠自己的努力明白了 地球上水比陆地多、所有与水体有关的都用蓝色来表示等。从此点燃学生纯真好奇的火花,使之产生兴趣。 2、不让教材上的图像,图表材料做摆设 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首先选择一节课上自始自终需要的主图,在学生预习的时候板图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内容随时指导 阅读其相应的地图。在讲解过程中尽可能将文字融入图形中,使学生将文字中出现的内容与地图联系起来,并了解其分布特 点。 3、选择一些典型的地理图像,充分挖掘图中的信息,经常用图像来说明和解决问题 比如在阅读《处境艰难的母亲》一图时,让学生观察,思考,讨论“母亲”有“哪些艰难”,如何解决这些艰难呢?学生可 以在观察中七嘴八舌得出些结论: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人地关系,可持续发展观??我们可以用图释文,用图 释图,用图解题等。 这样既可以让学生体会到原来地图可以这样生动,地理图像的类型如此丰富,地理图像中隐含的大量信息如此有用。地理也 可以象数理化一样用图示法,图解法解题,这能达到提高学生的用图,读图意识的目的。 二、培养学生读图、析读的方法,学会从图中提取地理信息 读图要注意地图的名称、图例及重要的地理界线,以此来确定图的类型、地域范围等。对地理图像应有目的、有重点地去观 察,善于多角度的对图像进行分析,对观察的地理现象进行积极的思考;分析其地理特征及各要素之间的联系,进而得出正 确的结论。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培养学生空间思维能力。地理事物、地理现象的空间分布、时间变化、相互联系是地理学 科的主要研究现象。在地理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落实到地图上。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有不同的分析方法。 1、直观分析 在某些地理要素或地区单一的图中,内容较浅显易见,可直接分析,阐明地理事物的分布特征和形成原因。如读“横断山区 自然带垂直分布图”可得知:高山地区山麓到山顶水热差异很大,导致自然景观也相应的呈现垂直分布规律。 2、对比分析 不同地区,不同地理要素的影响,从而形成不同的地理现象。利用地图,统计图进行比较分析,容易掌握地理事物的特点及 成因。如读“世界气候分布图”,“亚洲季风区示意图”引导学生对比南北纬 30~40 度大陆东、西两岸的气候类型不同。 因此,西岸形成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东岸形成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的正热带季风气候。 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的控制 夏季 冬季 东岸-------受东南季风影响 西岸-------受西风影响 东岸-------受冬季偏北风影响 3、数量分析 在同一地区,就同一地理要素的分布状况,说明该地理要素在不同地区的区域特征。如“世界各种气候类型的降水量和气温 各月月份分配”图上,分析不同温度带气侯在气温上的差别,最冷月均温热带在 15℃以上,亚热带(包括温带海洋性气候) 在 0℃以上,温带在 0℃以下,寒带最热月在 10℃以下。 4、叠加分析 地理事物及多种地理要素的组合、相互间的联系,可通过地图准确地反映出来。教师要对地理知识进行归纳、综合,引导 学生对每一幅图都要想一想“是什么”“在哪里”直至解决 “为什么”。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逐层深 化,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这样由浅入深,由表及里,使学生的认识逐层深化,解决问题的能力逐步提高。在同一地区, 将不同地理要素的几副图重叠, 能更好的认识到此区域各地理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因果关系。 如将“世界洋流分布图”与 “世界著名渔场分布图”相叠加,可以说明洋流对海洋生物的影响,大多数著名渔场都分布在寒、暖流交汇处,如北海道渔 场就位于千岛寒流与日本暖流交汇处。 三、培养学生绘图,用图习惯,指导学生拼图 在课堂中师生共同进行画图练习,边讲边画,能帮助学生对地理事物或地理现象的空间位置、变化规律、形成原因、以及相 互关系等方面进行全面的、直观的了解,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减轻学生负担。 如气温变化曲线、降水柱状图的判读是初中地理的一个难点。在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去画,画的同时让学生去观察降水量、气 温随时间的变化而发生的变化,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各地的气候特点, 指导学生在世界气候图上找出该气候类型的分布, 做到眼、手、脑多种感觉器官并用,降低了难度,可以说水到渠成。有利于更加准确地掌握每种气候的特点。通过自己动手 绘图,有利于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 教师在使用黑板略图时,要求神似不计较细节,目的在于突出重点,节约时间,可以边画边讲或要求学生也在笔记上画出, 随讲随填其内容,学生在动态中接受信息,眼、手、耳、脑都在活动,这比只听、看而不动笔要深刻多。板图多为单项内容 陆续出现,比一下出现多项内容重点突出,可起到化繁为简、切中要点的作用。可以板图与地图册配合使用相互对照(若有 多媒体或投影仪)效果会更好。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查阅地图册中相应地名,这样把需要记住的材料变成学生活动和思考的 直接对象,让多种感官参加识记,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智力活动的积极性,还有助于提高学生记忆效果。也 可以安排学生动手绘画,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炎热干燥 高温多雨 温和多雨 低温少雨 此外,在地理学习中还应养成关注国内外重大赛事、经济问题、时事地理(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的习惯,多听新闻,多 看报纸,并将这些事件发生地落实到地图上,并通过读图、识图获得与某些热点问题有关的自然地理要素及交通、资源、经 济等地理信息,用这些信息联系已学过的地理知识来分析、解决“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总之,在地理教学中通过对读图能力的培养,不仅使学生将零碎的知识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形成有条不紊的记忆网络,而且 不同类型的地理图像提供大量的地理感性知识融合一起,有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发展学生空间思维能 力和综合分析能力,从而大大提高地理教学效果。 新课改下读图能力的培养 山东省巨野县核桃园镇中学 陶建社 内容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地图占有重要地位,它是地理教学的最基本的特色。所以,提高学生的地理读图能力,对提高 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有莫大的帮助。我认为培养学生能力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兴趣。二、让学 生掌握阅读地图的步骤。三、让学生掌握读图方法。四、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关键词:兴趣、步骤、能力 正文部分: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是学好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它以图象、符号、注记和色彩等形式,贮存和浓缩大量的空间时间 信息;又以人们容易接受的形式传递给大脑,成为联系地理事物与人的认识过程之间的中心环节。地图中包藏了众多的知识 点,许多地理特点、规律都可通过观察、分析地图得出。养成良好的读图习惯和较高的读图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和空间想象力,有利于学生自主、高效、有意识地学习,是学好地理的关键。就此我进行了尝试和探索,现就学生读图能力 的培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兴趣 学生学会读图、用图,从不喜欢到喜欢,从不会到会,需要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要用兴趣来引导。常言说得好:兴趣 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呢?我是这样做的:利用引言,如在学习经纬网时,我这样设计引言:在茫茫的大 海中,惊涛骇浪,一艘正在航行的轮船突然遇难,船身正缓缓地下沉,轮船如何用无线电向陆地上报告遇难的地点呢?陆地 上派去的船只又如何找到遇难的轮船呢?我们学习好经纬网知识后,就能做好这件事情。激起了了学习经纬网的兴趣。制订 适当的读图目标,让学生思索,能激发求知欲,调动积极性。如:“中国的交通业”中,主要铁路干线及铁路枢纽,名称多, 记忆难,可确定起点和目的地,让学生设置几条旅游路线,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 二、让学生掌握阅读地图的步骤 众所周知,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对他们付出长期不懈的正确训练。选择一种恰当的读图、 用图步骤,加强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循序渐进地培养,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常用步骤:①、读地图 名称,明确地图表示内容。②读图例、注记,获取准确信息。③精读地图,培养实际应用能力。④表述地图,对所获取的信 息进行分析、处理、综合、重组和再造,当众表达自己的读图理解,从而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素质。 三、在地理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潜移默化掌握读图方法: 1.描述法读图:在阅读各类地图时,离不开对地理事物的位置描述和说明。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展开,如通过对纬度位置、 海陆位置、地理范围以及各种相对位置的描述,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位置有清晰的印象。这一教学过程使学生学会对地图上 的直观印象进行各种位置的抽象概括, 最终能够自己用简要的特征来描述具体的位置。 如“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这一章, 通过读图完成“活动”,大部分学生能真正掌握亚洲的基础知识,描述亚洲的地理位置等,并能运用地图描述其它大洲的地 理位置。 2、对应法读图: 对应法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空间关系、地理形象、图例注记的知觉感应能力,也有助于发展想象力。多 图对应可以通过多张地图的叠置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看待地理事物, 特别是在因果联系方面能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 如七 年级(上)P38 的活动,“东非大裂谷”和“红海的形成示意”图叠加对应阅读,及“地中海、阿尔卑斯山―喜马拉雅山地 带”、图 2.23、“喜马拉雅山的形成示意”图叠加对应阅读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板块的运动及成因了。 3、分析法读图:分析综合能力的培养相对于抽象概括、判断推理来说,更为重要,也更难掌握。如读图“世界年平均 气温的分布”和“世界年降水量的分布”时,我们要求通过纵向比较、横向比较等分析气温、降水的分布规律。结合这个分 析结果以及地图上的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地形等众多要素去理解分布规律的成因。这样的教学过程既使学生轻松理解了抽 象的理论,也使他们在“世界的气候”一节中运用自己的分析能力去理解和掌握世界气候的分布及其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 四、培养学生读图能力 1、培养学生在读图中发现问题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科中的形象,直观的材料蕴藏着丰富的地理信息,为学生发现问题、探讨交流、收集、整理、分析地理信息提 供了可能,但现实问题是许多学生惯于&师问生答&的做法,提问意识薄弱,这就需要教师为学生的活动营造合适的空间,引 导他们通过读图养成思考问题习惯。例如,在“法国的农业”一节的教学中,我从法国葡萄酒、席卷全球的疯牛病引入,说 明法国农业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接着又因势利导提出, “假如你是法国农民, 你会在法国的什么地区去养牛、 种葡萄、 种小麦呢?”并让学生在空白图中画出主要的分布地区。这时有的学生翻开法国的地形图,有的学生在阅读气候图,有的学 生向我提出种葡萄需要什么条件呢?种小麦、养牛呢?当学生的作业结束后,又都急不可待地仔细观察《法国农作物和养牛业 的分布图》,“我画的怎么和它不一样?”“为什么这样?”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的疑问,一位学生提出养牛业分布在法国 西北部.是因为受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影响,全年降水均匀,牧草旺盛,但从图中来看,为什么在中央高原可以养牛?另一位 学生提出法国北部――巴黎盆地可以种小麦,足以表现出该地区由受海洋性气候控制逐步过渡到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影响。 为什么法国南部也可以种小麦?还有―些学生对教材上的地图提出质疑,波尔多是法国著名的葡萄酒生产基地,可是并没有 葡萄种植的标记,为什么?是不是画错了,由于教师创设了对照地图比较学习的情境,激发了学生读图的兴趣,不仅了解到 法国农业产品的分布是有一定的规律的, 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 同时在用图中注意了地图中各个地理要素之间 的联系,能够合情合理的推测、提出问题。 2、培养学生主动获取地图信息的能力 在目前的教学中,教师更多的是按照学科的知识体系结构来传授知识,而忽略了各种地理因素之间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地 作用于地理事物。尤其在区域地理的教学中就更加明显,地形归地形讲述、河流是河流、农业是农业,井水不犯河水,界限 分明。地图的功能也被局限在为获得某种特定的陈述性的知识服务。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采用了对教材进行梳理,打破知 识的条块分割,建立了以问题为纽带的探究学习过程。通过这样的转变,学生掌握的是有用知识,而地图是掌握有用知识的 中介, 是架构问题解决的桥梁, 它更加注重的是在“用地图”中培养学生的地图能力。 例如, 在“俄罗斯农业”一节教学中, 对于世界第一大国,学生并不陌生,比较熟知的包括军事强国,资源丰富,地广人稀等。所以当我出示了有关俄罗斯每年进 口的一些粮食产品的数据后,学生的直接反应是觉得这似乎不可能,面积这么大怎么还需要进口粮食,是因为人太多也不见 得,1.5 亿人口相对于我国是小巫见大巫,究竟是什么原因呢?在一片兴趣盎然中,同学查阅各种地图资料,进行讨论分析.查 阅了”俄罗斯的地形分布图”,主要的平原有东欧平原,西西伯里亚平原,得出它的平原面积广大,不是影响俄罗斯的农业较 低水平的原因.接着查阅政区图,可以看到俄罗斯的大部分地处北纬 60 度以北,气候比较寒冷,地理位置是一个关键因素,进 一步又查阅了气候分布图,在了解了俄罗斯的各种气候类型的分布后,认为冬季漫长、夏季短促、光热资源不足,是影响俄罗 斯农作物正常生长的主要原因。但地处欧洲南部的地区除外,因为该区域受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控制,纬度较低,热量资源较 为丰富, 又由东欧平原组成, 有利于耕地的培育。 但为什么在这一地区中, 没有形成一个精细的农业带反而需要进口粮食呢? 同学们依然感觉很困惑。 进一步分析, 认为自然条件只是影响俄罗斯农业的一个方面, 其它如农民的人口素质、 机械化程度、 科技水平等问题的存在,也可能对农业生产有一定的影响。 在这样的一个接着一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中,不仅突破了常规的图文对照中理解教材内容的做法,而且在学生主动、发现式学 习中,不断地获取俄罗斯位置、地形、气候、人口等各种睦图的信息,在判断、分析、理解中构建了活生生的地图,体会了 运用地图的快乐 3、学会比较分析,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地理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各要素之间有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糸,这种联糸可以用一幅地图或多幅地图来反映其 逻辑关糸。因此,利用“一图多思”、“多图并用”,比较分析,是培养学生地图能力的重要方法。例如:通过阅读“中国 人口密度”图,得出“东部人口密度比西部人口密度大”的结论。“为什么”会这样?再用一幅“中国地形图”对比阅读, 就可以看出地形对人口分布、人口密度的影响。同理,还可以看出地形与河流、地形与城市的关糸。 总之,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必要手段,教师必须帮助学生学会读图析图,培养学生用图的习惯和能力,使学生在大脑中形 成地图表象,做到图文结合、图文转换,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等, 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浅谈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 阅读近几年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地理科考试大纲的说明(广东卷)》就会发现,考核目标与要求中都有以下 一点: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从近三年的广 东地理高考试卷来看,也非常突出图表地位,重视读图能力的考查。2007 年的广东地理高考试卷一共有图表 32 幅,2008 年的一共有 25 幅图和 3 个表,2009 年的一共有 25 幅图和 2 个表。所以,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训练学 生空间想象能力,这是十分重要的任务,也是高考取得好成绩的重要手段之一。在平时的地理教学中,我十分重视对学生读 图能力的培养,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以下就是我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在实践中参考。 一、善于激发学生读图、用图的兴趣。 学生要会用图,关键必须去读图,读懂图。要达到这一点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地理图形的重要性,对地理图形产生浓厚的兴 趣和强烈要学的欲望。所以,在教学中我常常提醒学生地理图形的重要性,它们是地理信息的载体,具有独立承载地理事物 和地理现象的功能,直观性也较强,易于接受,只要掌握了它的阅读方法,学好地理就会比较轻松。平时每一节地理课我都 非常重视用图的,要用什么图,用那几幅图备课时就准备好。那些图形地图册中有的就记下它的页数,那些地图册没有的就 上网搜索,一些简单的图形就在上课时画在黑板上,还充分利用课本上的插图。每带一届学生我就要求他(她)们具有一本 完整的地图册,比如《中学地理图文详解指导地图册》。告诉学生地图册是上地理课的工具,是学好地理的一根拐杖。因此, 上课时经常要求学生多用图、读图,慢慢的学生就养成了用图、读图的习惯。为了激发学生读图、用图的兴趣,我不仅在上 课多用图,还注意把地理知识与图形图表结合起来讲,把地理知识融合在图形中来讲,结果受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讲 一年中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移动这个知识点时,我就在黑板上一边画图一边解释,图形画好了这个知识也解释好了。然 后就要求学生用专门画图的本子按照黑板上的简图自己画一遍(图形如下),最后就引导学生一起来总结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规律。就这样,学生通过用图、读图和绘图的训练,掌握了很多的地理知识,久而久之就培养了用图读图的兴趣。 高中地理教学中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 【摘 要】:地图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读图是学习地理的一重要途径,读图能力的高低是衡量能否学好地理的关键。 地图是地理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可将知识化繁为简,不仅能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理解巩固学过的地理知识, 获取新的地理知识,而且有利于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关键词】:地图 学生 读图能力 地理新课程中附有大量的插图,有示意图、素描图、景观图、统计图、曲线图等。面对这些种类繁多的地图,作为 教者,你想过没有在地理教学中应怎样充分发挥这些地图的作用?又如何循序渐进地指导学生读图、析图、描图、绘图?怎 样将地图变成学生学习地理不可缺少的工具?怎样培养学生查阅地图、 获取地理信息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 本文就如何 在地理课教学中培养学生读图能力谈谈个人的一些做法。 一、识图 不同主题和种类的地图有着不同的用途,因此教学中首先要使学生认清地图,明确地图的主题、种类。中学地理中 的地图主要有地形图、政区图、剖面图、地理原理图、地理模式图、地理统计图、景观图、地理示意图、地理漫画等。如在 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等。 二、记图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形的轮廓、形状,看看是否有明显好记的特征,再根据观察出的形状特征 把图形记住。如黄河的干流形状象汉字“几”字、意大利的轮廓象长筒靴、德国六边形的轮廓、陕西省跪佣状的轮廓等。这 样能帮学生轻松地判读出有关图形,从而为进一步解答有关问题奠定良好基础。 三、析图 首先要弄清地图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这是读图的根本。只有弄清比例尺,才能使图中抽象的距离在脑 海中产生实际概念;只有对图上方向的正确认识,才能保证用图的正确性;只有对图例和注记的正确理解,才能保证所读的 地理事物名称的正确,也能帮助学生在地图上迅速找到目标。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读图的顺利和正确。 其次要明确任务,引导读图,一幅地图中所蕴含的地理信息是十分丰富的,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目标,有目的、有计 划地引导学生通过读图,感知所需要的信息。如:讲述“北印度洋季风环流的成因”,先让学生观察洋流的流向及南亚地区 冬、夏季风的风向,进一步引导分析两要素之间的关系,季风环流的成因就迎刃而解了。 四、绘图 引导学生绘制有关教学用图是提高学生识图、析图能力的有效方法。画图练习也能帮助学生提高读图能力,在课堂 中师生共同画图,老师边讲边画,使学生非常直观地了解地理事物变化趋势,从而加强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识记、巩固。 如学习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时,我要求学生画日照图、地球公转示意图等。学生通过亲自动手绘制简图,能加深对所绘图中 地理知识的理解, 对掌握一些绘图的基本技能也很有实践价值。 这样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地理知识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 地理的兴趣。如对气候的形成、分布、特征的分析一定要落实到区域图上,要求学生不仅要会读图,还要能分析图,以至能 绘制气候分布简图。 五、用图 地图不仅是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也是地理知识的重要载体,文综地理试题,经常以地图为切入点,再设置相 关问题,考查学生的地理知识。以 2007 年全国卷为例,全国卷Ⅰ共 6 幅图,全国卷Ⅱ7 图 2 表,包括城市化过程折线图, 澳大利亚图、气温降水条形图、局部光照图、工业区位图、燕京历史地图,等高线地形图、区域图、经纬网图等。这就要求 我们在复习时坚持图文结合的原则,教会学生阅读和使用地图的正确方法,首先看图的标题(或图名)确定知识范围(若是 区域图,可知道其所在的位置,若是统计图,可知道其反映的是哪些地理事物之间的关系);二看图例和注记,发现并提取 图像信息;三看图像特征,寻找标志性数据或知识点;四看相互联系,全面综合分析,组织有效答案。 总之,提高学生读图能力是提高地理成绩乃至文科综合成绩的重要环节,而读图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要靠日积月累, 所以我们要做到多见多看、多画多练、多思考、多总结。文综试题特别注意以区域地理为背景,考查学生对区域位置,区域 范围的空间定位和区域特征的综合分析。 这就要求我们应该制定出科学的有针对性的复习策略, 首先要熟悉课本及地图册的 相关图示,重视中国和世界政区图的应用,要把气候类型、地形地势、河流走向、人口与资源、著名城市、重要地理界线、 工农业区的分布等落实在政区图中。了解区域首先要掌握区域的位置(相对位置和绝对位置)。在相对位置中,构成地理事 物地理位置的界线往往是山脉、河流、行政区界线、海岸等。如华北平原位于太行山以东,燕山以南、秦岭淮河以北。绝对 位置是指各地理事物的经纬度位置,可用经纬网来确定。 所以在复习中,我要求学生记忆重要经纬线(0°、180°,20°W、160°E、300 倍数的经线及赤道、回归线、极 圈、30°纬线、60°纬线等)经过或附近的国家、城市、气候类型、自然带、地形区、河湖、海洋等以加强对地理事物空间 分布的掌握。因此在复习区域地理时,要多进行看图、读图、识图、判图、记图、填图、绘图等训练,做到“心中有图”以 备高考时能应对自如。 地图成了地理教学中应用最广泛、最实用同时也是不可缺少的工具,如果教学中地图运用的好,使教学收到事半功 倍的效果;同时培养学生的用图习惯、锻炼读图与析图能力也是最富有地理学科特色的教学方法。 地理教学中读图能力的培养 古蔺镇中学 杨兴德 地图是地理学的第二语言,是学习地理的重要工具。地图犹如“骨架”,同学们只有把地理知识附着在这副骨架上,才容易 记住,从而获得丰富的地理知识。以下是我结合平时的教学实践,总结出来的一些自己的认识。 一、地图在地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地图是地理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方便人们对空间认识的一种重要载体。地图以其形象、直观、简明、生动的特 点,加深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理解。我们在教学中还进行课题研究,《初中地理教学中地图的实践运用》,通过研究,教 师们更加体会到要使地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更好,才能使学生更容易、也更牢固的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在读图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1、形象思维的培养 阅读地图,首先应懂得地图中各种符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即要先学会看图例。图例是对各种地理事物的形象的简化,它的 设置就是人们形象思维的结果。熟悉了图例,学生才会懂得地图中各种符号或颜色的意义。通过一些具体的图例分析就会使 学生自己总结得来的知识,比起教师的讲解的效果要好的多。 2、逻辑思维的培养 有的地图比较繁杂,图中有许多地理事物,这就需要教师先对这些事物进行分类处理,以一定的逻辑顺序组织起来,再向学 生讲授。如“中国地形图”的判读,图中有山脉、高原、平原、盆地,还有丘陵、河流等。如果不借助地图,而只是让学生 凭空想象,他们将无法得出我国的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分布”的特征。接着就是对各种地形区位置的认识,教师可 以先让学生从各种地形的特征来分析它们所处的位置。 3、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的结合 当教师在告诉学生某些地理名词时,通过地理特征,相关的照片、谚语去感受各个地形区的特征。这样,不但让学生找到了 阅读地图的一种方法,同时,还培养了学生有步骤、有条理地分析各类事物的能力。这样,就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逻辑思维 和形象思维。 三、引导学生加强地图记忆 区域地图的学习,关键在于准确的空间定位,要做到这一点,必须加强对地图的记忆,贵在平时的积累。以下的几个方法可 以帮助学生记忆地图: 1、看图。课本上的图像直观、简练,提倡学生以课本插图为主,反复看图,做到熟能生巧。 2、填图。教师可以复印主要国家和区域的空白经纬网地图让学生填图,要求学生把所学到的地理知识在地图上表现出来, 强化记忆。 3、绘图。在利用地图进行地理教学和学生掌握地理知识时,尝试着用自制地图,其实绘图的过程也是记忆的过程。学好和 运用地理知识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手段。只要学生能做到经常读图、填图、用图,加之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积极调动 学生的兴趣,学生就会逐步掌握运用地图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学习会变得轻松而有滋味。 谈谈在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摘要:在地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地图,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观察力和思维能力,是地理教学中最重要最突出的方法, 这本身也是地理教学区别于其它学科的特点。地理教学应教会学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 关键字:培养;读图能力;观察力 地理是一门特殊的学科: 所有地理知识都可以在地图上表示出来, 有些知识还可以用演示表现出来。 平时练习或考试, 有些知识课本上没有明确说出,但是地图上有或演示中可看出,学生不能正确答出,是因为学生没有仔细观察造成的。要弥 补这个缺憾,就要平时注意培养学生读图、观察地图的能力。 “地图是地理学的语言”。地图在地理学习和研究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地理学的发展历史看,是先有地图然后才 有系统的地理学理论知识。 地图集中了客观世界大量的信息, 通过对地图的观察和分析还可以概括出各种地理事物之间的相 互关系。然而中学阶段的学生,恰恰对地图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但要强调地图的重要 性,还要教会学生阅读各类地图。 “没有地图就没有地理学”。地图作为地理教学的重要工具,在地理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地图是地理事物和现 象空间分布的信息载体,是学生获取地理知识的信息源泉,是表达地理思想的重要手段。地理教学离不开地图。在地理教学 中,重视读图技能的培养,让学生掌握学好地理的钥匙――读图技能,使学生由熟悉地图法到看懂地图,进而能分析、运用 地图,并逐步建立起有确切空间概念的知识系统。观其“图”而知其“地”,知其“地”而明其“理”。因此,在地理教学 中,重视地理读图能力的培养,把地图与地理知识有机结合起来至关重要。 一、熟悉图表语言,掌握读图的基本步骤 要学会读图、用图,首先应掌握好地图的基本知识,熟悉图表语言,明确有关概念。地图符号是表达地图内容的点、线 和图形,各种符号不仅表示地形、地物的位置、性质,还能代表所示地物的范围和大小等数量关系,所以只有讲清各种符号 的地理意义,才能使学生熟悉符号所代表的具体地理事物,准确而迅速地找出它们的分布概况,相互联系等。其中,图名、 比例尺、方向、图例、注记等都是组成地图的要素。图例是地理事物的标记,让学生懂得地图是用什么符号表示什么地理事 物,是读懂地图的基本前提。学生通过熟悉图例、联系地图上的符号,最终达到能够认识具体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空间联 系和空间结构。 同时,要考虑看图的有序性。看图不能杂乱无章,而要根据各种图的实际情况,按照一定的顺序,一步一步地进行。在 观察每一幅地图时,应注意先看清图名,直到地图的主题或主要内容;再阅读图例注记和比例尺,知道地图的表现方法;最 后,要深入到地图内部,关注具体的内容和信息,这样,就可以大大提高读图效率。然而,看图顺序也不是绝对的,一成不 变的,有时可根据需要及学习情况可以灵活变通。 二、诱导启发学生,培养读图的积极性 要让学生多看地图,培养学生经常读图的积极性,首先,要让学生了解没有地图就无法学好地理,地图是打开地理知识 宝库的钥匙。其次,还要让学生知道,在现实生活中,地图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性,许多问题都需要丰富的地图知 识作指导, 通过读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使学生通过读图来掌握基本知识和原理, 了解地理事物和现象的内在联系与规律。 此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利用地图册、教学挂图、课本插图、地理景观图、地理模型、黑板略图等,让学生通 过各种各样的彩图,一幅幅精美流畅的板图板画、一件件生动逼真的地理教具模型,也易产生欢愉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还 可课下让学生做拼图游戏等,同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了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 之后,为了让学生能熟悉 34 个省级行政区的位置及形状,课后我布置学生制作我国 34 个省级行政区图的活动。经过制作行 政区图,学生更加熟悉了其位置及轮廓。在过后做练习和考试中有关这方面的题基本上。 培养学生读图能力的最重要前提是让学生亲自观察直观对象。以前常见教师在课堂上指着教学挂图或投影图、投影片, 把观察到的地理事物直接告诉学生,这是什么山脉,那是什么河流、城市、港口等等,使学生不用观察就能得到,因而造成 学生识图能力低下:翻开地图时找不到,找不准。所以在提出问题后,尽量让学生独立观察,教师认真地指导学生掌握观察 的程序、方法,然后让学生在观察中去发现“结果”。例如在讲地球自转运动时,先让学生用一物(如课本、文具盒等)充 当太阳,假想它们是圆的球体,并能自身发光,然后一手托地球仪离开“太阳”一定距离,另一手自西向东拨转地球仪,学 生会发现地球仪上的各个地方,有时候会背向太阳(黑夜),有时候会面向太阳(白昼),于是很快得出,由于地球自转产 生了昼夜现象。同样,改变和附加一定条件也可让学生演示地球公转运动,从而得出由于地球公转产生了一年四季现象并能 看到演示过程中,哪里做得不到位,也有利于学生在做练习指出图中地球公转图中的错误能正确迅速地指出来。再如:“根 治黄河”的关键――治沙这个问题,我制作了一个上表面倾斜的小木箱,里面装满沙土,然后让学生向上面浇水,发现泥沙 流失很快;但是往上面铺一层草皮再浇水,学生会发现沙土流失现象减小。两次对比观察,引导学生得出:要治沙就得进行 植被保护工作,如种草、种树,才能使水土不流失。通过学生动手动脑,主动发现,所学的知识无疑是牢固难忘的。 观察一般要经历这样几个过程:先对认识事物的整体有个初步了解,并把它区分几个组或几个方面,然后再根据分出 的各个部分进行细致的观察,最后将各部分加以综合,形成完整的,具体的直观对象表象。如:在讲七年级下册第七章第一 节《日本》的教学中,让学生观察日本的地理位置,先对这个国家的轮廓和范围有一个初步的完整的认识(识图:领土主要 由四个大岛及其周围一些小岛和海域组成,形状如一张弓,而且最大的岛――本州岛也形如弓),然后再从纬度位置、海陆 分布、邻国等几方面进行观察,再得出对这个国家地理位置的完整认识:东亚岛国、我国近邻。 三、加强读图训练,强化读图能力 阅读地图不仅要看清地图上有什么、 在什么地方, 更重要的是探究和发现隐藏在地图语言背后的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 律;不仅要静态地看清地理事物的位置、特点, 而且要动态地分析地理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两种维度中的变化趋势。这样就充 分挖掘了地图语言的概括的、丰富的内涵。因此应不断强化读图能力的训练,指导学生逐步养成使用地图的能力,使地理知 识和读图能力有机结合起来。如讲《中国行政区划》时,着重讲政区图的用途和读法,让学生通过读图练习掌握 34 个省级 行政单位的名称、位置和轮廓。在回答问题时,教师可挂出《中国行政区》空白图,让学生回答各省区的名称或简称,然后 在地图册上,勾画省区界线,填写名称,并涂上颜色,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可将黑板上的图片拿去让一名学生在板图中相 应的位置上填写各省区的名称。通过板图、图片的讲解和练习,学生能很快地掌握有关的地理知识,并且能避免死记硬背, 达到了练中学,学中练的目的。 地图语言和文字语言比较,最大的特点是形象直观,既可表示地理事物的空间位置和相互关系,又能表示地理事物在时 空上的动态变化,地图作为地理学科的基本表达方式在传达地理信息方面的作用是文字所无法取代的。 在地图教学中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符号形象化, 再通过观察和分析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 找 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查明其地理规律。例如运用我国工业分布的变化和主要工业产品的产量增长说明我国工业的发展成就, 运用我国铁矿石、煤炭资源的分布说明我国钢铁工业的布局情况及合理性,运用我国铁路、公路、航空等的营设问角度等方 式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在教学时要充分利用地图,使学生看懂地图,进一步分析地图,不断培养学生的综合读图能力。教师也可用多图并用的 指导和训练, 拓展学生的思维, 不断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这样能培养学生利用地图找出各种地理对象之间相互联系的能力。 在教学时也可以引导学生有意识地记图,提高对各种地图的分析综合能力。 运用技能,反复练习,最终解决问题。教学本身就是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掌握技能,最终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然 而技能的形成需要有一个认识、理解、练习,再认识、再理解、再练习,最后达到熟练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学时对每一 节地理课,都要精心设计,来提高学生的读图能力。 四、培养绘图能力,提高用图水平 绘图是读图过程中动手操作的环节,有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同时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地理技能。引导学生绘制地 图是地理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是目前地理教学中的薄弱环节。绘图包括彩描黑白地图的点、线、面,绘制各种分布 略图、示意图、剖面图、统计图等等。自己动手绘图,有利于加深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同时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 地理技能。 学生在看、画、听的过程中,思想集中,提高了绘图能力,记忆效果好,知识巩固率高。为了不断提高学生的绘图能力, 可激发学生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技能自己创绘地图,以图的形式表达所学的地理知识,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为此,教师可采用以下方法加强此方面训练。 1、“利用板图教学”,在黑板上把本节课要出现的图画在黑板上,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黑板上。图示顺序和讲解同 步进行,画完讲完,充分调动学生的听觉。视觉上,黑板上的板图要一目了然,要让学生很快了解本节课的内容。 2、“让学生用白纸描图”,简单的轮廓图、示意图、分布图等反应地理特征的地图可让学生亲手绘制。复杂的地图 可让学生用白纸描下来,然后再把主要城市、地形、河流、工业区等要素绘制在图上。 学生是否具备阅读地图的能力,检验的标准应该是在实践活动中是否会使用地图。在读图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有许多地 图实践活动可以利用。 综合读图对学生从不同角度全面、综合提取地理信息,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归纳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灵活应用 图表,形成知识体系有重要作用。 每一幅图,都是各种地理信息的综合载体,从不同侧面可以提取出不同的信息,强调综合读图,可以让学生以地图作为 思维的发散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同一幅图,可以综合体现出不同的知识点即一图多用。在同一幅图中,如把等温 线、等降水量线、等高线等汇集起来,引导学生发现它们的规律性,让学生真正做到利用地图来理解、记忆有关地理知识。 反之,当此图以多种角度来考查学生时,学生也能运用发散思维,举一反三,应对自如。同一地理事物在不同的时空有不同 的图形表示法即一图多变。将这些图像结合起来,并加以转换,可使学生全方位地获得对地理事物的认识。让学生熟悉日常 生活用图的内容特点和阅读方法,强化学生的用图意识和用图能力。 五、教师的主导作用及读图教学的注意 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想象把各种地图形象化,再通过观察和分析把各种地理事物和现象联系起来,找 出其间的相互关系,查明其他地理规律,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用图水平。 在“读图法”教学中,既要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又要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在备课的同时,要认真备图,要精心准备好图,根据教学要求,选择典型性强的地图,并认真钻研地图的内容。 2、讲图时,要善于联系。在课堂上讲解地图内容时,要注意知识连贯性,突出所讲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而且还要将 新出现的地理事物与已知事物进行联系,使新知识形成网络。 3、在教学中,对学生正确“导读”。“导读”应包括:(1)识图,掌握地图内容;(2)设问,通过“读图”应思 考理解的内容;(3)总结,找出图上内容的规律性、内在联系性等。 4、一图为主,适当选用“辅图”,但不可喧宾夺主。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适时使用“辅图”,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 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若用图过多过滥,就会造成学生注意力的分散,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循序渐进地对学生的地理教学图像能力进行培养,首先引导学生掌握读图基本程序,读图一般的步 骤,培养学生读图技能。达到准确理解图像的内涵,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的目的。使学生养成用图习惯。并随着读图能力的提 高,由学生自己对这些图像进行有目的、有重点地观察,从不同角度对图像进行有效分析,由自己通过对观察到的地理现象 进行积极的思维,提炼出地理特征、地理规律以及各地理要素之间联系的来龙去脉。学生逐渐转变了学习方式,形成了良好 的读图习惯,读图能力明显提高。使由会读一般的政区图,到会分析比较抽象的地球运动图、气候图等,读图能力得到较大 的提高和发展。 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既是地理教学的主要内容,也是地理教学的目的和重要任务。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提高 了,就能借助地图,用自己的头脑和眼睛去探求各种各样的地理现象和它们相互间的关系,从而获得新的知识。 因此,在教学中, 应该在培养学生的读图用图能力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和研究,总结出更多更好的经验来。 当然,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时时注意,不断努力,长期坚持,使学生形成看图仔细观察 的习惯,那么教师就可以省点心,而学生也会得到许多课本没写出来的知识。因此,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地图,将地理知识的 传授融于地图之中,使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经常化,使学生养成爱读图,会用图的习惯,使地图成为学生获得巩固地 理知识和扩大知识面的源泉。 地理教学中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昆明市师专附中 卢芳 摘要 本文首先阐述了地理图表在地理教学和学习中的重要性;归类介绍了常见的地理图表的类型;着重对如何引导学生读 图、析图、用图、绘图等几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中的例子进行了论证。本文以高考改革精神为指导;以培养学生读图、用图、 析图能力、提升备考能力为目标;注重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在培养学生读图用图能力及地理教学中对图表的阅读应用的方 法等方面提出一点初浅的想法。 关键词:地理教学 读图用图 能力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强调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地图是学习地理的起点,是地理信息最重要的承载 工具,地图是一种特殊的地理语言,是世界通用的。学生可以从图上获得很多知识,并能启迪观察力、想象力、思维能力。 因此,能够准确熟练的读图用图对地理学习,乃至终身发展都是有益的。 地理图表是地理学科特有的,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它是信息的综合载体。是每年高考的重头戏,在高考试卷 中图表分析题占了大量的分数,因此掌握图表的分析方法、掌握从图表中挖掘有用信息是很重要的。地理教学中注重地理图 表的导读,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具有很重要的实践价值 日常教学中,有很多的学生感到地理很难学:知识点也掌握了,但一遇到具体的问题就束手无策不知如何去分析,对所 学知识不能加以灵活运用; 经常出现地理事物搬家的现象, 对所学知识不能准确落实到图上。 追其根源, 是学生头脑中没图, 空间概念没有建立起来。地理本身是一门文理兼收的学科,只掌握了基础知识落实不到图上,不会应用,这些知识就如同一 堆零散的铜钱,很容易丢失,只有用一根线将其穿起来才便于保存。地图就是把地理知识、地理信息连接起来的线索。 针 对这一状况,在平时的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对学生读图用图能力的培养。 一、地理图表的类型 综观地理课本中的插图,大致可归纳下列几种重要的类型,地理教学中的地理图像包括: 1.地图: (1) (2) (3) (4) (1) (2) 专题图(等值线图、光照图、气候类型图、交通图、洋流图等等) 剖面图(地形剖面图等) 地形图(等高\深线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等) 底图(河湖图、行政区界线图、海岸线图、经纬网图等) 坐标统计图(玫瑰图、三角图、散点图、折线图、曲线图、柱状图等) 结构统计图(扇、饼状图,柱、线状图等) 4.景观图等类型。其中以地图为主,它们从不同的角度直观地反映地理事物的特征,各具特色。景观图与地理事物 的实际情况最为接近,但往往仅是表现局部;地图和示意图则具有很好的概括性、整体性,信息量大,可以比较准确的表现 地理事物的空间特性,在表现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和空间联系方面,地图的作用最为突出。因此,在解读时要因图而异、因 地而异、因时而异。 二、对如何引导学生读图用图提出如下几点看法: (一)激发学生读图、绘图、用图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带领同学们主动求知、积极探索、开拓创新地投身地理学习,极大的提高学习效率。我做了 以下尝试。 1.引入游戏激发兴趣: 我国的 34 个省级行政区划记忆,地名繁多,掌握难度较大,可带领学生进行拼图游戏、接龙游戏或借助多媒体上的2.统计图:3.示意图:原理示意图、过程示意图等。 拼图游戏,促进记忆。在课堂上可让学生分组展开拼图竞赛,同时让学生把省级行政区的简称填到图上,学生可在轻 松氛围中较快掌握我国省级行政区的空间分布。 既解决了地名记忆中 “张冠李戴” , 地理事物搬家的难题也有利于激发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图上旅游如临其境加深记忆 如中国的主要铁路干线及其分布,教学时可采取了图上旅游的方式。先提出具体的问题:如暑假前小亮和他的爸爸设计 了一条旅游线路,计划乘火车从昆明出发,沿途游览五个各具特色的城市,这些城市的特色分别是:A 城―这里天无三日晴; B 城――登岳阳楼观洞庭湖;C 城――登腾王阁领略“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美景,E 地――游西湖观园林; 最后一站是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最大的城市。让学生设计出合理的旅游线路经过的铁路干线,并用彩色笔画到图上,标出 沿途经过的铁路枢纽。通过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综合掌握中国主要铁路干线及其空间分布,也能指导学生学会读图,并在 实际生活中更好的利用地图。让学生深切感受到地理知识的实用性,从而增强学习地理的兴趣。 3.开展活动培养创新思维。如制作手抄报,举办绘图、描图、板图竞赛等。 如 5 月 12 日汶川发生 8 级特大地震后,让学生分小组制作手抄报。这样他们带着情感带揣着疑惑,分工协作去收集 关于地震知识、防震知识、自救常识的资料和灾区那一张张震撼人心灵的图片以及一个个让人热泪盈眶的英雄事迹,感受全 国人民众志成城抗震救灾的顽强拼搏精神。同学门不但自主、高效的学习了有关地震、防震的知识而且印象深刻。这在培养 创新思维、动手能力和情感教育、爱国教育等方面的收效非常显著。在有效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的同时还增强 了同学之间的凝聚力,懂得了珍惜和感恩。最后将他们的作品办了一次展览并进行了评比,更进一步激发了同学的积极性和 荣誉感,在地理学习能力方面也有了一定的提高。 针对很多同学望图生畏、望图失措等心理,我们还可以举办绘图、描图板图等形式多样的竞赛。现在的中学生动手能 力很强,很多同学从幼儿园起就开始画画了,他们具有很好的绘画功底。通过教师的组织、引导和激励,可以让他们发挥长 处兴致勃勃的画好图,最终达到学好图、用好图、学好地理的目的。 在活动结束后配合一定有针对性的书面测试或知识竞赛, 更能起到巩固和强化的效果, 这种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不同层次同学 的发展,尤其有利于后进生兴趣的培养、潜能的激发和学习积极性的高。 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11:21:58 作者:rsyy 姜妮 来源:乳山市教育网 浏览次数:150 文字大小: 【大】 【中】 【小】 关键字:地理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在初中地理教学中,常常会遇到这样的现象:学生当堂所学知识看似掌握的滚瓜烂熟,然而由于方法不对,到了下节课 再检查时,不少学生出现张冠李戴现象,有的甚至茫然不知所措??综观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特点没有 掌握好,忽视了地理学科的独特性和地理知识的空间分布特点,因而很难产生理想的学习效果。在地理教学中帮助学生掌握 科学的读图方法、技巧十分重要。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我在地理教学中的点滴做法。 一、读图习惯的培养――指导学生掌握读图技巧 地图被称为地理的“第二语言” ,学会阅读地图是学习地理最基本的能力。要顺利地读懂、读透地图,就要指导学生掌 握一些读图技巧。 第一、对照课本文字看图 课本中每幅图一般都有相应的正文文字表述, 课堂上指导学生边读文字边看地图, 把文字中的重要地理事物在图上找出 来, 进行空间定位, 同时还要指导学生注意地理信息的整体性, 了解各地理事物彼此的相对位置, 感知他们的整体空间布局。 如学习《世界人口的分布》时,应当让学生将课本文字与世界人口分布图结合起来,首先在课本图中找出人口分布的四大密 集区,并对照图例说出他们的人口密度,然后结合图中文字了解人口稠密的原因,最后再找出图中人口分布稀疏地区并简要 分析原因。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图文结合,有助于学生地理空间感的形成。 第二、利用教材中的活动题培养学生动手制作和多向思维能力 教材中的“活动”部分在整个地理教学中的作用不可估量,它紧扣正文,既是对正文内容的扩展和加深,又是对所学知 识的巩固和反馈,它是对学生学习知识进行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训练、巩固和评价。为了巩固所学知识,课本安排让学生亲自 动手制作简易地球仪、演示地球自传和公转、用橡皮泥等材料自制等高线地形模型等活动。这些活动可充分培养学生动手、 动脑的能力,同时也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更能起到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把所学知识与实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第三、利用教材中的图表来培养学生识图、析图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地理教材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图表数量多,每个章节都离不开它们。现在的地理教材图表除了地图外,还有统计图、示意 图、素描图、景观图、表格类图、曲线图、柱状图等。教材中的素描图,像“地形素描图” 、 “大陆、半岛、岛屿和海洋图” 等十分形象直观,较逼真地反应了地理事物的面貌,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好这些图表,有利于学生理解抽象的地理概念,培 养他们的空间思维和想象能力。 第四、变换角度识图 阅读地图一般要进行几遍,只读一遍往往是看不全、看不透的。然而,反复看图,不应该从同一个角度机械地重复看图, 而要适当变换看图的角度,这样才能收到好效果。比如,学习七大洲时,可以从多个角度来了解:从半球 (如东西、南北) 的角度、从经纬线(如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0°经线、180°经线、西经 20°经线、东经 160°经线)的角度、从海 陆位置的角度、从彼此相对位置的角度等,全面了解七大洲。这种变换角度的观察,会使学生对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了解的 更全面更透彻。 完全分布在北半球的大洲 半球位置 大 完全分布在南半球的大洲 主要分布在东半球的大洲 主要分布在西半球的大洲 赤道穿过的大洲 经纬度位置 洲 海陆位置 赤道穿过大陆的大洲 纬度最高的大洲 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濒临 3 大洋的洲有 濒临 2 大洋的洲有 半球位置 大 经纬度位置 洋 海陆位置 完全位于北半球的大洋 完全位于东半球的大洋 热带面积最广的大洋 跨经度最广的大洋 被 3 个洲环绕的大洋 被 4 个洲环绕的大洋 被 5 个洲环绕的大洋第五、点线面结合析图 阅读地图时,不能孤零零地看一个“点” ,而要进行组合观察,扩大到一条“线” 、一个“面” 。例如:在学生学习了我 国南北铁路京广线时,就应该掌握它的起至点,经过的主要地形区,穿过的重要河流,经过的省级行政区,经过的省级行政 中心,与陇海线、浙赣线、湘黔线等东西铁路干线相交的铁路枢纽等,这样整体性看图,有助于学生形成地理事物整体空间 布局观念。 第六、联想对比记图 地图联想是理解、识记同类型地理知识的重要途径与回忆线索。阅读一幅地图时,一般要联想到同类型的其它地图,两 者加以区分对比,发现异同。例如:在分析俄罗斯的工业分布特点――靠近矿产地时,应该与印度、日本的工业分布特点进 行比较(印度的工业分布也是靠近原料产地,而日本的工业分布在太平洋和濑户内海沿岸) ,再让学生分析工业布局的成因。 这样借助联想,通过地图对比,学生不仅掌握了新的地理知识,而且也有助于巩固旧的知识,通过对比记图,使知识掌握的 更加牢固。 1. 俄 罗 斯 和 日 本 工 业 分 布 都 不 平 衡 , 俄 罗 斯 工 业 集 中 分 布 在 原因是 2.俄罗斯与日本的资源状况有什么不同?请简要介 绍: 3.印度的城市 A 是 ,B 是 ,它们周围地区分别盛产棉花和黄麻,形成了印度的纺织工业中心,甲 工业区。这说明印度工业的分布和原料地之间的关系 工业区拥有大量煤、铁、锰资源,形成了印度的 洲部分,日本工业则集中分布在 是。 在平日教学过程中,不论是课本图还是地图册、填充图册,都要注意引导学生勤用、多想,使学生自觉养成运用地图学习的好习惯。 二、利用简图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感的形成 地理简图易画易用,随用随现,图面清晰醒目,通过经常性的简图练习、训练强化, 能用最简单的形式表现较复杂的地 理事物, 达到图文互换、以图示文的效果。这样做,能紧扣教材,只取其精华,不计细节,增删灵活,不受时空限制,旨在 突出重点,有的放矢,变抽象为具体,能有效帮助学生克服自然地理部分教学中的难点,是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帮助学生形成 地理空间感的理想方法之一。 (一)教师巧用板图 地理教材中有许多精确度要求不高,但是很复杂的地图。比如:地形分布图、铁路干线分布图、河流流域水系图等学生 很难掌握。我们可以结合教材,精心设计和制定地理简图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地理简图就是用简单的线条去勾画地图图形。 教学实践中用最简单的笔画在短时间内迅速而准确地绘出课堂教学所需要的示意图、简图、或是结合教材边讲边画,有助于 学生形成地理空间感,使得以前沉闷单调的课堂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有趣,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教师所要引导的问题上。例 如:在中国地理教学中采用地理简图进行“全国主要铁路干线”的教学。教师边讲边在黑板上用直线画出“五纵三横”铁路 干线,讲一条干线画一条,画完南北铁路干线,再画东西铁路干线。然后用圆圈绘出铁路干线交汇点,熟悉重要的铁路交通 枢纽。最后从全国选择几个旅游景点,让学生设计坐火车旅游的线路。整节课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视觉、 听觉、记忆。 (二)学生巧绘地图 一幅地图往往有较多的地理事物,教师要引导学生敢于删繁就简,勾画出较为重要的地理事物。对重要的示意图、剖面 图、分布图、折线图、地理简图等,要求学生动手勾画和绘制。 学生可以对照课本中各种地图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拷贝地图、 临摹地图、自绘地图,也可以将课本中的文字信息变为图表形式,发挥地图直观形象、表现力突出的特点,例如区分山谷和 山脊时,把规律性的“凸高为谷、凸低为脊”由文字总结变成示意图画出来就会觉得更形象,同时也更方便记忆(如图) 。 初一年级的绘图,主要指导学生绘简单的曲线图、柱状图,勾画各大洲、分区、国家的轮廓图,绘山脉、河流、城市等单项 地理要素。初二年级时,学生已有一定的绘图技能,指导学生绘制中国政区简图,再结合不同章节的教学内容,加绘山脉、 河流、城市等多种地理要素。 教师指导学生绘制地图时要注意:目的明确、突出重点,绘出主要的地理信息,切忌眉毛胡子一把抓;重要的经纬线(如 赤道、回归线、极圈、0°经线、180°经线、20°W、16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七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