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种群密度是选单子叶植物纲好还是双子叶

生物实验(新)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生物实验(新)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2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高B、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C、“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组D、“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的原因是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
来源:2016o黄冈校级模拟 | 【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解析与答案
(揭秘难题真相,上)
习题“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实验中浸泡法要求溶液的浓度较高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植物的种群密度一般调查单子叶草本植物“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实验中需要设置对照组“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实验中不适于用样方法或标志重捕法的原因是许多土壤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而且身体微小”的学库宝(http://www.xuekubao.com/)教师分析与解答如下所示:
【考点】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种群数量的动态变化.
查看答案和解析
微信扫一扫手机看答案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图A中抽去中间的玻璃板,上方的空气会变色,说明分子在不停的运动B、图B中玻璃板下表面接触水面,在上拉时拉力会变大,说明分子间有斥力C、图C中迅速下压活塞,下方棉花会燃烧,说明做功能改变内能D、图D中两铅块压在一起能承受很大的拉力,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铜和氧气反应的实验现象是:铜由红色变为氧化铜B、利用燃磷法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偏小,可能是因为红磷量不足C、稀释浓硫酸时,将水沿烧杯壁缓慢倒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用固体食盐配制50g15%的氯化钠溶液,只需用到烧杯、玻璃棒、胶头滴管、量筒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CO还原CuO的实验中,应先加热再通COB、铁丝和硫粉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底水的作用相同C、铁丝伸入CuSO4溶液一段时间后,溶液由蓝色变为黄色D、形状大小均相同的铁片和锌片与相同的盐酸反应,锌片反应更快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用pH试纸测得未知溶液的酸碱度时,应将pH试纸预先用水湿润B、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在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加热,再将导管移出水面C、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慢注入盛有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D、在粗盐提纯实验中,蒸发溶剂时,待水全部蒸干后,再停止加热
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的酸碱性”实验中,测定溶液pH时将试纸预先用水湿润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四氧化三铁C、“配置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NaCl溶液”实验中,把食盐放在托盘天平右盘称量D、氢气收集满后集气瓶要倒放在实验桌上
知识点讲解
经过分析,习题“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主要考察你对
“” “” “”
等考点的理解。
因为篇幅有限,只列出部分考点,详细请访问。
探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刘老师公众号 - 专项练题
1&&&&2&&&&3&&&&4&&&&5&&&&6&&&&7&&&&8&&&&9&&&&10&&&&11&&&&12&&&&13&&&&14&&&&15&&&&
作业互助QQ群:(小学)、(初中)、(高中)《高中生物实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 www.wenku1.com
高中生物实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日期:
实验十七: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1、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①逐个计数,②估算:样方法(双子叶植物、昆虫);标志重捕法(动物)1、样方法:①取样的关键是随机取样;②双子叶草本植物样方大小为lm×lm;③常用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2、标志重捕法:①常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种群密度时②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的计算公式:设该种群数量为N ,第一次捕获并标志数量M ,第二次捕获数量为n ,其中有标志m,N:M =n:m2、种群特征:1、出生率:在单位时间里新产生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死亡率:在单位时间里死亡个体数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是种群数量及密度改变的直接表现。物种的内部和外界因素都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来影响种群数量及密度。2、某种群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或迁出率,迁入率和迁出率也决定了种群密度的大小。3、年龄组成: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所占比例,一般分为幼年(尚无生殖能力)、成年(有生殖能力)和老年(丧失生殖能力)三个阶段。4、性别比例:种群中雄性个体和雌性个体所占的比例。性别比例也一般分三种类型:①雌雄相当型:多见于高等动物;②雌多雄少型:常见于人工控制的种群及象海豹等群体动物;③雌少雄多型:罕见;如家白蚁等营社会性生活的动物。不合理的性别比例会导致出生率下降引起种群密度下降。性别比例的应用: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从而达到杀虫效果。3、方法步骤:1、确定调查对象:选定调查对象--双子叶植物;2、选取若干样方:①确定样方数量、大小、取样方法;3、计数: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量,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4、计算种群密度:计算各个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4、实验结论:直接反映种群的数量的是:种群密度;能够直接决定种群大小和密度变化的是:出生率和死亡率;能够预测种群密度变化方向的是:年龄组成;能够间接影响种群个体数量变动的是:性别比例。5、考点提示:1、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主要有: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很快下降;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2、为了便于调查工作的进行,在选择调查对象时,一般应选单子叶植物,还是双子叶植物?为什么?答:一般应选双子叶植物,因为双子叶植物的数量便于统计。3、在样方中统计植物数目时,若有植物正好长在边线上,应如何统计?答:只计算该样方相邻的两条边上的植物的数目。初中各年级课程推荐年级课程简介课程名称课程试听初一学科同步、专题讲解语文、数学、英语免费试听初二学科同步、学科预习语、数、英、物免费试听初三满分冲刺、专项讲解等语、数、英、物、化、综免费试听更多课程+更多介绍>>点击进入[本文由爱学啦http://www.ixuela.com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高中生物实验:用样方法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相关推荐 · 高一生讲解;细胞中的元素和化合物· 高中生物降解;细胞膜相关知识和练· 高二生物讲解;生物的多样性及其保· 生物必修2知识点:七(2)现代生物· 生物必修2知识点:七(1)现代生物· 生物必修2知识点:六(2)基因工程· 生物必修2知识点:六(1)杂交育种· 生物必修2知识点:五(3)人类遗传· 生物必修2知识点:五(2)染色体变· 生物必修2知识点:五(1)基因突变 网友对此文的评论已有0条评论, 我也要评论爱学啦高中学习网--欢迎您!十分抱歉,您要查看的网页当前已过期,或已被更名或删除!ixuela.com
404 Error返回爱学啦首页高中英语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历史高中政治高中地理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高一课堂高二课堂高三课堂高考课堂高一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课件教案试卷视频听力没有找到您要访问的页面!可能您访问的页面不存在或者已经过期被删除您可以尝试以下操作:您也可以访问以下栏目 返回首页学科:高中英语高中语文高中数学高中历史高中政治高中地理高中物理高中化学高中生物课堂:高一课堂高二课堂高三课堂高考课堂资源:课件教案试卷视频听力学习方法:高一学习方法高二学习方法高三学习方法记忆方法右脑训练速读方法听课方法 发表评论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验证码:   匿名?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 【答案带解析】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
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合理的是&& (&&& )
A.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
B.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随机取样
C.不宜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D.标志重捕法所使用的标志物要很明显,否则不容易找到
试题分析:调查种群密度的时候不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因为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计数比较困难,A错误;取样调查的关键做到随机取样,多次取样求平均值,B正确;通常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动物的种群密度,C正确;应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标志物不能非常醒目,不能影响调查动物的生命活动,D错误。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意在考查学...
考点分析:
考点1:种群和生物群落
相关试题推荐
生态工作者从东到西对我国北方A.B.C三种类型的草原进行调查,下表是不同调查面积的物种数量统计结果:
调查 面积(cm×cm)
调查B草原某种双子叶草本植物种群密度时,设计如下调查步骤:
①选取40cm×40cm为最佳样方面积
②在该物种分布较密集的地方取5个样方。
③数每个样方内该植物的个体数。若计数结果由多到少依次为N1、N2、N3、N4、N5,则将N3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以上步骤中错误的是 (&&

A.①②&& B. ①③&& C. ②③&&
D. ①②③
正常人体内的激素、酶和神经递质均有特定的生物活性,这三类物质都是(  )
A.在细胞内发挥作用
B.由活细胞产生的蛋白质
C.与特定分子结合后起作用
D.在发挥作用后还能保持活性
下图是某同学在模拟活动中建立的血糖调节模型,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激素甲是胰高血糖素
B.激素乙是胰岛素
C.激素甲能促进葡萄糖的氧化分解
D.激素乙能抑制肝糖原的分解
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39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 )
&A.50只&&&&&& &&&&&&B.42只&&&&&&
C.92只&&&&&
D.150只
下列可以称为种群密度的是( )
A.一定地区内单位面积生物的数量
B.一口池塘中单位体积内鲢鱼的数量
C.一片森林中单位面积内乔木的数量
D.一条江河中单位体积内鱼的数量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_优秀范文十篇 www.fanwen99.cn
优秀范文《植物种群的基本特征》日期:
范文一:种群的基本特征
怎样来判断一个集合体是否是一个种群?种群的判断往往与物种、群落相混淆,判断时关键要对种群概念的准确理解,同时对个物种、群落的概念也要清楚,判断时要重点掌握以下两点:1.种群强调的是一定的空间内同种生物个体,这个一定空间是指生活在一起的,所有个体不分开;物种是由许多分布在不同区域的同种生物的种群组成的,种群是物种生存、发展和进化的基本单位。2.种群强调的是一定的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不分大小和老少;群落是指一定的空间内所有生物个体的总和。【典题演示1】(2010陶铸中学高三月考改编)某学者正在研究某一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他的研究对象属于哪一生命层次( )A.个体 B.物种 C.种群 D.生物群落[解析] 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对上述几个概念的理解,本题突破口对是一种鸟类的季节性迁徙行为的这句话的理解,这里一种鸟类就包括了同一种生物所有个体,季节性迁徙行为也包含它们都生活在一起,这就符合种群的概念。[答案] C【变式训练1】(2010沈阳模拟改编) 下列属于种群层次的是( )A. 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 B. 一个草原上全部的动植物C. 一个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皿上的全部生物 D. 一片森林中的所有马尾松[解析] 本题命题意图是考查学生种群概念的理解,本题突破口是要对各个选项中生物种类多少的判断,看是否是有同一种生物构成的。一个池塘中全部的鱼和一个草原上全部的动植物都包括多种生物,一个被杂菌污染的培养皿上的全部生物也包括多种微生物,都不符合种群概念。种群的数量特征是如何来影响种群数量的?种群的数量变化主要是出生和死亡、迁入和迁出相互作用的综合结果,所有能影响种群的出生率、死亡率和迁移的因素,都会影响种群数量的变化,主要要理清以下几种关系。1.种群密度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种群密度越高,一定范围内种群数量越多。2.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出生率高、迁入数量多,种群数量增加;反之减少。凡是能影响种群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的外界环境因素同样也会种群数量的。3.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则是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而间接影响种群密度和种群数量的,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和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典题演示2】(2010大连模拟改编)下列有关种群特征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B.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和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 C.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不会随时间而发生变化 D.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大小的最直接因素之一[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种群数量特征方面的知识,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很多,例如出生率、死亡率、迁移率、食物供给量、气温等,所以说同一物种的种群密度是会发生变化的。[答案] C【变式训练2】1、(09广东高考卷)下列叙述中,不属于种群空间特征描述的是( )A、斑马在草原上成群活动 B、每毫升河水中有9个大肠杆菌C、稗草在稻田中随机分布 D、木棉树在路旁每隔5米种植[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种群数量特征内涵的理解。组成种群的个体在其生活空间中的位置状态或空间布局叫做种群的空间特征或分布型,种群的空间分布一般可概括为三种基本类型:随机分布、均匀分布和集群分布;B项为种群密度,属于数量特征。[答案] B【变式训练3】2、(2010泰州三市模拟改编)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 ( )A.增长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C.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数量达到最大[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影响种群数量变化的因素。当一个种群数量达到相对稳定时,其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增长率为零,其年龄组成类型为稳定型,各年龄期个体数量大致相当,再过一个时期就会进入衰退期,种群数量就会下降。[答案] D【总结提升】教师总结1.种群是指一定区域内同一种生物个体的总和,判断时主要看三点,一是是否在一定区域,二是是否是同一种,三是是否是所有个体。判断时注意要与物种和群落相区分开来。2.种群的特征包括数量特征、空间特征和遗传特征,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和性别比例等。种群密度是是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测量种群密度时,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出生率、死亡率及迁入率、迁出率是决定种群数量和种群密度的最直接因素;年龄组成是预测种群密度和数量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依据。二、学生总结 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1. 样方法(1) 取样调查中的两个概念① 样方: 样方也叫样本,从研究对象的总体中抽取出来的部分个体的集合,叫做样方。② 随机取样: 在抽样时如果总体中每一个个体被抽选的机会均等,且每一个个体被选与其他个体间无任何牵连,那么,这种既满足随机性,又满足独立性的抽样,就叫做随机取样(或叫做“简单随机取样”)。随机取样不允许掺入任何主观性,否则,就难以避免调查人员想获得调查属性的心理作用,往往使调查结果偏大。 ③ 适用范围:植物种群密度,昆虫卵的密度,蚜虫、跳蝻的密度等。(2) 常用取样方法① 点状取样法点状取样法中常用的为五点取样法,如图A,当调查的总体为非长条形时,可用此法取样。在总体中按梅花形取5个样方,每个样方的长和宽要求一致。这种方法适用于调查植物个体分布比较均匀的情况。 ② 等距取样法当调查的总体为长条形时,可用等距取样法,如图B,先将调查总体分成若干等份,由抽样比率决定距离或间隔,然后按这一相等的距离或间隔抽取样方的方法,叫做等距取样法。例如,总体为100 m长的长条形,如果要等距抽取10样方,那么抽样的比率为1/10,抽样距离为10 m,然后可再按需要在每10 m的前1 m内进行取样,样方大小要求一致。(3) 调查草地中某种双子叶植物的种群密度① 探究原理:(样方法)在被调查种群的分布范围内,随机选取若干个样方,通过计数每个样方内的个体数,求得每个样方的种群密度,以所有样方种群密度的平均值作为该种群的种群密度估计值。② 制订计划:确定调查地点和范围→确定调查时间→讨论需要携带材料用具,列出清单→讨论小组成员分工。③ 实施计划准备→确定调查对象→确定样方的多少、大小和取样方法→计数→计算种群密度。④ 注意事项a. 植物种群密度调查地点的选择。调查地段的选择应当大小适中,面积过大费时费力,面积过小则失去调查意义,选取平坦、开阔、被调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地段。 b. 根据调查对象划定调查地段的大小。植物种群密度的调查对象可以是乔木、灌木和草本,调查乔木的种群密度时,地段应该划得大一些;调查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时,地段应该划得小一些;调查灌木时,调查地段的大小则应该介于二者之间。如乔木的样方为100 m2,灌木为16 m2,草本为1 m2。c. 调查植物种群密度时,对植物种类的选择。调查乔木和双子叶草本植物比较容易,而调查一些丛生小灌木,丛生或蔓生的草本单子叶植物,从地上部分难以辨别一株还是多株,所以初学者选择双子叶草本植物调查。d. 调查时间。取样调查的时间最好选择在植物生长旺盛的季节。e. 计数原则。若有正好长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上的个体。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如下图: 注意:图甲为方形样方,图乙为圆形样方,实心圈表示统计或测量的个体,虚线表示圆形样方的直径。⑤ 调查误差分析。对调查对象认识不准,统计偏差;样方的数目、大小不统一;调查地段种群分布不均匀;计数时对各生长期的个体统计不全。 ⑥ 调查记录样表及计算公某植物种群密度=所有样方内种群数量合计/样方数=6.5株/m2。 2. 标志重捕法(1) 测量方法:在被调查动物种群的活动范围内捕获一部分个体,做上标记后再放回原来的环境,经过一段时间(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重新充分混合分布)后,进行重捕,据重捕动物中标记个体数占总个体数的比例,来估计种群密度。(2) 前提条件:标志个体与未标志个体在重捕时被捕的概率相等。在调查期内没有新的出生和死亡,没有迁入和迁出。(3) 适用范围:活动能力强和范围大的动物如哺乳类、鸟类、爬行类、两栖类、鱼类和昆虫等动物。(4) 注意事项:①标志不能过分醒目。②标志物和标志方法必须对动物的身体不会产生对于寿命和行为的伤害。 ③标志符号必须能够维持一定的时间,在调查研究期间不能消失。 (5) 计算公式 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 / 标志后重新捕获数。 【典题演示3】某同学在对一块面积为5 000m2的野生草坪进行野外调查时,选取了5个样方,每个样方4m2,发现5个样方中某种草药的株数依次为12,15,14,17,12株。可估算出这块草坪中这种草药株数为( )A. 15000 B. 16250 C. 17500 D. 70000【方法指导】(1) 解关于调查种群密度方面的题目时,首先要知道什么生物选用什么样的调查方法,其次要知道怎么调查。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常用的是样方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选取样方→计数→计算种群密度;活动能力大的动物常用标志重捕法,其步骤是确定调查对象→捕获并标志个体→重捕并计数→计算种群密度。(2) 计算种群密度时,样方法是计算各个样方内种群数量的平均值,计算时要注意样方的面积大小等,标志重捕法也要根据环境面积,再计算种群密度,而不是一定面积内的个体数。【变式训练4】(2010·盐中期中)(多选)用“样方法”调查蒲公英种群密度的过程是( )A. 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均匀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为1m2的样方B. 选取一个该种群分布比较密集的长方形地块,将该地按照长度划成10等份,在每份的中央划一个大小不同的样方C.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最大值作为种群密度的估计值D. 计数每个样方内该种群数量,取其平均值作为该种群密度的估计值
范文二:种群的基本特征
一、选择题1. 威海市水产研究所有8个池塘,其中6个池塘养的是鲫鱼,另外2个池塘养的是地中海鳎鱼,那么,这8个池塘里的鱼是A .一个物种、两个种群 B.两个种群、两个物种 C.八个种群、两个物种 D.一个生物群落2.下图表示种群年龄组成的三种类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a 、b 、c 可分别表示同一物种的三个不同种群中各年龄期个体在种群中所占的比例②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是a>b>c ③三个种群的出生率的比较是a>b>c ④三个种群的迁入率与迁出率的比较是a>b>cA .只有①③ B .只有①②③ C.只有①③④ D .只有②③④3.按一对夫妇生两个孩子计算,人口学家统计和预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约需要20~40年,美国需要40~80年,瑞典人口将会相对稳定,德国人口将减少。预测人口的这种增减动态主要决定于 A .种群数量和密度 B.种群的年龄组成 C .种群的性别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4.科学家通过对三种作物单位面积的产量和种群密度关系的研究,得到下列结果。将此结果应用于农业生产时给我们的启示是 7.下列调查活动或实验中,计算所得数值与实际数值相比,可能偏小的是 A .标志重捕法调查野兔种群密度时个别标志物脱落 B .调查某遗传病的发病率时以患者家系为调查对象C .用样方法调查法国梧桐种群密度时在分布较稀疏的地区取样D .用血球计数板计数酵母菌数量时统计方格内和在相邻两边及夹角上的菌体 8.下列关于种群密度调查的叙述中,合理的是A .宜选择蔓生或丛生的单子叶植物作为调查对象B .宜采用样方法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的种群密度 C .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 D .种群密度能准确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9.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 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数量最接近A .50只 B .42只 C.92只 D.160只10.在昆虫繁殖季节,使用特定的性引诱剂,可以将某种昆虫的雄性成虫诱杀。其结果与不使用性引诱剂相比,将是①改变子代的性别比例 ②改变子代的种群密度③改变子代的基因频率④改变子代种群空间特征A .①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11. 下图是墨西哥和瑞士两国人口年龄结构比较,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该图可以帮助预测两国未来人口增长趋势 B .根据该图不能预测两国人口的数量A .种群密度为4左右时是甜菜生产的适宜密度 C .人口增长率:墨西哥>瑞士 B .提高氮元素供应量后就可大幅度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 D .墨西哥国家如果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则人口数量将维持稳定 C .欧洲防风草根的生长与种群密度无关 12. 图反映了种群密度变化与环境因素的关系,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D .合理密植的目的是提高农作物某些部位的产量 A .若环境条件稳定,持续时间长,则足以使一种生物被竞争排除或发生生态位变化 5.甲、乙、丙是同一物种的三个种群,其年龄组成见表。三个种群年龄结构的类型为 B .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A. 甲是增长型,乙是稳定型,丙是衰退型 现象 B .甲是稳定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C .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这是因为这些C .甲是增长型,乙是增长型,丙是衰退型 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 D .甲、乙、丙三个种群都是稳定型 D .自然群落中的竞争排除现象是有限的,这是因为6.某种群刚迁入一个新的栖息地后,种群开始增自然环境总是不断变化的 长,随着时间的推移,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13.调查统计的方法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科学研究之中。请回答: 对稳定。在停止增长期间 (1)我省地处祖国的南大门,很多地方都分布有红树林。红树林就是生长于热带或亚热A .增长率大于零 B.老年个体数量最多 带海岸最高潮线以下及平均高潮线以上之间的乔木或灌木,就像海岸边的绿色长城。C .出生率及死亡率均为零 D.种群密度最大 现在要调查红树林中某种红树的种群密度,在取样时,除应注意随机取样外,还要考1虑_________和________。在样方法中,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种 群密度估计值的计算方法是___________。(2)有生态学家对某弃耕多年的荒地新迁入的一种鸟类进行了调查,相关资料如下(单位:只) :请根据上表数据,画出年该鸟类种群的变化曲线图14. 某地引入的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科研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多项研究。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某样方内该植物的分布如图所示,则此样方内该植物的数 量应记为________株。(2)用样方法对该植物和本地原有四种植物的种群密度进行 调查,结果如表所示(单位:株/m2) 。请在相应的坐标图中绘 出该引入植物的种群密度变化曲线(在曲线上用字母标注引 入植物) 。 (3)引入植物造成的后果称为生物入侵,主要的两个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研究小组利用该植物又进行了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的研究。在实验田中划出5块面积和土壤肥力等条件均相同的区域,分别种植数量不等、分布均匀的该植物。待结果反映的规律之一是:平均单株结豆荚数________________;结果反映的另一规律是:平均单荚中种子数________________。比较不同区域收获种子的总量,说明要获得农作物高产应做到合理密植。15、如图为三个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图,请据图回答:(1)三个种群密度变化趋势由大到小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据统计,70年代初,我国人口年龄组成与图A 相似,所以在这以后一段时间内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因此我们要认真执行人口的________政策。(3)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害虫的雄性个体,最终使害虫种群年龄组成变为三图中________类型。(4)东海渔场因捕捞过度造成产量下降,现在当地政府采取控制网眼大小来“抓大放小”,一段时间后,年龄组成会变成________所示。 2 作业 第四章第1节种群的特征 参考答案1、解析C 8个池塘里有6个池塘养鲫鱼,2个池塘养地中海鳎鱼,生活在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鲫鱼为一个种群,生活在同一个池塘中的全部地中海鳎鱼为一个种群,共八个种群。鲫鱼和地中海鳎鱼不属于同一个物种,因此8个池塘中的鱼可看作两个物种,八个种群,不能构成一个群落。 名师点评:种群必须具备“三同”,即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同一物种;物种主要是能否自由交配并产生可育后代。2、解析:题图反映的是种群的年龄组成,①正确。a 、b 、c 分别代表增长型、稳定型和衰 退型,三个种群中处于繁殖期的个体数占总数的比例最大的是b ,②错误,③正确。年 龄组成不能反映迁入率与迁出率,④错误。 答案:A3、解析:从题目中的预测数据看,墨西哥等发展中国家和美国的人口为增长型,瑞典人口 为稳定型,而德国人口为衰退型,这主要是由种群的年龄组成决定的。 答案:B4、解析:提高氮元素供应量时,玉米子粒产量达到最大值的种植密度变化不是很大,所以 提高氮元素供应量后不可以大幅度增加玉米的种植密度;欧洲防风草根的生长与种群密 度有关。 答案:D5、解析:甲种群幼年个体多于老年个体,故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乙种群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故种群年龄结构为稳定型;丙种群老年个体比幼年个体少,故丙的年龄结构为衰退型。 答案:A6、解析:在种群停止增长并维持相对稳定时,其增长率为零,各年龄段个体比例适中,出 生率约等于死亡率,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种群密度最大。答案:C7、解析:野兔的活动能力强,个别标志物的脱落一般不会影响结果;调查遗传病的发病率应随机对多个家庭调查,以家系为调查对象的结果不可能偏小;题中计算酵母菌数量的鼠的天敌 ②减少五趾跳鼠的食物来源 答案: D8、解析: A 项和B 项中,蔓生或丛生单子叶植物不易计数,而活动能力强的高等动物一般宜采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C 项中,一般而言,样方越多,其统计结果越接近真实情况,但是,样方数量越多,整体取样花费的时间、精力就越多。D 项中,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取决于种群的年龄组成结构。答案:C 9、D10、解析: 使用性引诱剂后,将某种昆虫的雄性成虫诱杀,改变了种群的性别比例,未改变子代的性别比例,从而影响种群密度。由于抗性引诱剂的昆虫不被诱杀,导致子代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答案: B11、D 解析:由于人口惯性作用,若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短期内墨西哥国家人口将先增加然后趋于稳定。12、C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若环境条件频繁变化,则常常不出现竞争排除现象,若环境条件比较稳定,则竞争排除现象比较明显,海洋和湖泊中浮游植物种类繁多,并不是因为这些水体的环境因素较为稳定13、答案:(1)样方的大小 样方数量 五点取样法 等距取样法计算所有样方株数(种群密度) 的平均值 3(2) 14、解析:(1)样方法计数时,对样方内植物统计时除统计样方内部全部同种植物外,还要统 计两个相邻边及其顶角(一般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 上的同种植物。(2)根据题干信息 “某地引入的一种植物对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造成了一定影响”,推测引入植物应该在 本地具有优势,结合表中数据分析,可以确定B 种植物为引入植物(只有B 种群呈“S”型 增长) ,在绘制生物学曲线时,要注意三个评分点,即坐标系的建立(坐标名称、数据单 位) 、依据给定数据描点、将相应点连接。(3)入侵生物因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食物 充足等原因,其种群数量可能迅速增长。(4)分析种植密度与产量关系表,可以看出 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平均单株结豆荚数减少,而每个荚果中种子数基本没有变化。 答案:(1)15 (2)如图所示(3)生存环境适宜、缺少天敌 (4)随种植密度的增加而减少 不随种植密度的变化 而改变(其他合理答案也可)15、解析:A 曲线表示年幼个体多而年长个体少,为增长型。我国70年代初人口年龄组成就属于A 型,表现为人口大幅增长。B 曲线中表示各年龄段的个体数比例适中,属稳定型。C 曲线中老年个体相对较多,属于衰退型。用性引诱剂干扰害虫正常交尾,使幼虫数量锐减,害虫年龄组成将成为衰退型。在捕鱼业中只有通过合理的措施使种群的数量稳定,才能实现可持续捕捞。在渔场中采用“抓大放小”的措施,会使幼年个体所占比例上升,年龄组成将成为增长型。 答案:(1)A、B 、C (2)人口密度越来越大 计划生育(3)C (4)A
范文三:第一节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特征)
1 2 3 4 2.提示:(1)样方法并非只适用于植物。对于活动能力弱、活动范围小的动物或某种昆虫卵也可用样方法调查。(2)样方法计数时应遵循的原则。同种植物无论大小都应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个体,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即只计数样方相邻两条边及其夹角上的个体。〖问4〗影响种群密度的因素有哪些?【讲述】⑴物种的个体大小——个体大的物种密度低。 ⑵生存资源的供给能力——生存资源丰富的地方种群密度高。⑶周期性变化——环境条件的周期性变化引起种群密度周期性变化。如候鸟飞来时密度较高,飞走后密度为零。蚊子密度夏天高,冬天低,,,,⑷外来干扰——如农田中洒农药后害虫因大量死亡而密度很快下降,,,, ⑸天敌数量的变化——如猫增多导致鼠密度下降;青蛙增多导致害虫减少,,,, ⑹偶然因素——如流行病、水灾、旱灾,,,,5
范文四:生物种群及其基本特征
3 种群及其基本特征3.1 种群的基本特征种群(population)是在同一时期占有一定空间的同种生物个体的集合。在一定义表示种群是由同种个体组成的,占有一定领域,是同种个体通过种内关系组成一个统一体或系统。种群可由单种生物或构件生物组成。由单种生物组成的种群,每一个体都由一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由构件生物组成的种群,受精卵首先发育成一结构单位或构件,然后发育成更多的构件。构件生物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可能会死亡或腐烂,这就形成很多分离体,这些分离体来自同一受精卵其基因相同,这样的个体称无性系分株(ramets)。自然种群有3个基本特征:① 空间特征,种群具有一定分布区域;② 数量特征,每单位面积(或空间)的个体数量(密度)是可变动的;③遗传特征,种群具有一定基因组成,区别于其他物种,但基因亦处于变动之中。种群是生态学的重要概念之一,除生态学外,进化论,遗传学、分类学和生物地理学都使用这个术语。种群是物种存在的基本单位,在自然分类的种以上单位是就其进化的亲缘关系划分的,只有物种(species)真实存在。物种能否持续存在,取决于种群能否不断产生新的个体以替代消失的个体。种群是自然界存在的基本单位,亦是物种进化的基本单位。种群又是生物群落的基本组成单位,群落是由种群所组成。3.2 种群动态 3.2.1 种群的密度和分布4.2.1.1 种群的大小和密度一个种群的大小,是一定区域种群个体的数量,也可以是生物量或能量。种群的密度是堂信面积单位体积或单住生境中个体的数目。密度变化很大,如土壤节肢动物每平方米可能有成千上万只,而大型哺乳娄动物可能每平方公里只有几头。对从受精卵形成的个体和构件生物体应有差异,研究植物种群,要注意由无性繁殖构成的无性系。3.2.1.2 种群数量统计研究种群动态首先要统计种群的数量,第一步是研究种群的边界许多种呈大面积连续分布,种群边界不明显,实际工作时、往往要根据自己研究需要确定其研究范围。数量统计通常用密度,尤以植物种群而言单位面积实有个体数是常用统计密度方法。鼠类等的研究即取用相对密度,以每置100铗日捕获率作其相对密度。3.2.1.3 种群的空间结构种群的个体在其生话空间的位置或布局,称种群的分布型或分布格局,其分布格局通常分为3型:① 随机分布;②均匀分布;③ 成群分布。均匀分布在自然界极为少见,随机分布是最常见的分布格局3.2.2 种群统计学种群具有个体所不具备的各种群体特征,这些特征,多为统计指标,大致分为3类。. ① 种群密度这是种群的最基本特征。 ②初级种群参数、包括出生率、死亡率、迁入、迁出,这些参数与种群密度变化相关。③次级种群参数,包括性比、年龄结构和种群增长率等。种群统计学就足种群的出生、死亡、迂移性比、年龄结构等的统计学研究。3.2.2.1 年龄、时期结构和性比年龄结构把每一年龄群个体的数量、描述为一个年龄群对整个种群的比率。年龄锥体是以不同宽度的横柱上到下配置而成的图。横柱的高低位置表示从幼年到老年的不同年龄组,宽度表示各年龄组的个体数或种群中所占的百分比。年龄锥体有下列3型: ① 典型金学塔锥体,基宽而顶狭。示种群有大量幼体而老体少、种群出生率大于死亡率,表增长型种群。②钟型锥体,锥体形和老、中、幼个体比例介于① 型和③ 形种群锥体间,出生率和死亡率大致相平衡,年龄结构和种群大小保持不变,代表稳定型种群。 ③ 壶型锥体,锥体基部比较狭而顶部宽,示幼体比例下降而老年个体占高比例,说明该种群处于衰老阶段,死亡率大于出生率。该类型代表下降型种群。性比(sex ratio)指种群中雌、雄个体比例。大多数动物种群的性比近于1:1。有些种群雌性个体为主,如轮虫、枝角类等常行孤雌生殖的动物种群。还有一类雄多于雌,常见于营社会生活的昆虫种群,如蜜蜂。另外有些动物有性转变特点,如黄鳝,幼年全为雌性,繁殖后多数转变为雄。3.2.2.2 生命表、存活曲线和种群增长率生命表(life table)是一种有用工具。有关死亡率的信息是通过调查不同生活时期死亡个体的数目而获得,这些数据通过生命表来呈现和分析。动态生命表总结的是一组大约同时出生的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命运,这样的一组体群称同生(cohort)或同龄群,这样的研究称同生群分析。而动态生命表是根据某一特定时间对种群做一年龄结构的调查资料编制。书中表3-1即是藤壶的生命表。有的生命表除Lx拦外,增加Mx拦,用以描述各年龄的出生率,这样的生命表称综合生命表,见表3-2所示。从表3-1可获得有关方面信息,存活曲线直观表达该同生群的存活过程:①型:曲线凸形,示幼体存活率高而老年死亡率高在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如大型哺乳类动物和人类存活曲线②型:曲线呈对角俄形,示整个生活周期中有一个较稳定死亡率如一些鸟类③型:线凹型,示幼体死亡率很忘如产卵的鱼美、贝类和松树的存活模式。 3.2.3种群的增长模型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现实系统或其性质的一个抽象的、简化的数学结构。人们用数学模型来揭视系统的内在机制和对系统行为进行预测。种群生态模型是研究理论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在模型研究中,主要是模型的结构,哪些因素决定种群的大小?哪些因素决定种群对自然和人为干扰的反应速度等。3.2.3.1 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一个以内禀增长率(rm)指实验室条件下,食物不受限制、同种其他个体的密度维持在最适水平无天敌、且在温湿光照和食物条件组配下,种群的最大瞬时增长率)增长的种群,其种群数目将以指数方式增加。只有在种群不受资源限制情况下,这种现象才会发生。这类指数生长称为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又可分为两类,如果种群各个世代不相重叠,如许多一年生植物和昆虫,其增长是不连续的,称为离散增长,一般用差分方程描述;如果种群的各个世代彼此重叠,如人和多数兽类,其种群增长是连续的,可用微分方程描述。① 种群离散增长模型最简单的种群离散增长模型由下式表示: Nt+1=R0Nt式中:Nt表示t世代种群大小,Nt+1表示t+1世代种群大小,R0为世代净繁殖率。如果种群以R0速率年复一年地增长,即:Nt=N0R0t将方程式Nt=N0R0t两侧取对数,即得:lgNt=lgN0+tlgR0这是直线方程y=a+bx的形式,因此,以对t作图即得一直线,其中lgN0是截距,lgR0是斜率。R0是种群离散增长摸型中的重要参数, R0>1,种群上升;R0=1,种群稳定;0<R0<1,种群下降;R0=0,雌体没有繁殖,种群在下一代灭亡。② 种群连续增长模型大多数种群的繁殖都要延续一段时间并有世代重叠,在任何时候,种群都存在不同年龄个体。这一连续型种群模型的描述,涉及到微分方程。设在很短时间dt内种群的瞬时生出率为b,死亡率为d,种群大小为N,侧种群舀员增长率r=b-d,它与密度无关。即dN/dt=(b-d)N=rN,其积分式为:Nt=N0ert例如初始种群N0=100,r为0.5,则1年后的种群数量为100×e0.5=1652年后为100×e1.0=2723年后为100×e1.5=448以种群大小Nt对时间t作图,得到增长曲线呈J字型,但如以lgNt对t作图,则变为直线。有关图例见p52的图3-53.2.3.2 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因环境资源是有限的,生物本身亦是有限的,故大多数种群的J字型增长都是暂时的,一般仅发生在早期阶段、密变很低、资源丰富的情况下。随密度增大,资源缺乏、代谢产物积累,环境压力势必影响种群增长率r,使r降低,增长曲线也渐渐由J型变为S型,这是种群在有限环境资源下的增长曲线。与密度有关的种群增长模型,比与密度无关的种群增长模型增加了两点假设:1. 有一个环境容量(通常以K表示,)当Nt=K时,种群为零增长,即dN/dt=0;2. 增长率随密度上升而降低的变化呈比例。每增加一个个体,就产生1/K的抑制影响。随个体的增长为N,即利用的空间将为N/K,可利用的剩余空间将只有(1-N/K)如此即密变制约导致r随密度增而降低,种群增低将由J字型转变为S型。S型曲线有两个特点:1曲绒线渐近于K值,即平衡密度;2曲线上升是平滑的。产生S型曲线的数学模型是:dN/dt=rN(1-N/K)=rN(K-N/K)此即著名的逻缉斯谛方程。其积分式为:Nt=K/1+ea-rt式中:a为参数.其值取决于N0,是表示曲线对原点的相对位置。逻辑斯谛曲线常划分为5个时期:1开始期,也称潜伏期,个体少,密度增长缓慢;2加速期,随个体增,密度增长而逐渐加快;转折期,当个体数达到饱和密度之半(即K/2)密度增长最快;5饱和期,种群个体达到K值而饱和。逻辑斯谛方程的两个参数r和K,均具重要生物学意义。r示物种潜在增殖能力而K即示环境容量,历物种在特定环境中的平衡密度。3.2.4 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野外的种群,不可能长期地连续地增长。只有在一种生物被引入或自然进入新的栖息地后,才出现由少数个体开始而迅速装满裸地现象。先锋植物对裸地入侵时,通常呈现早期的迅速扩展,建群后即可出现规则的或不规则的波动,也可能较长期保持相对稳定,亦有可能大起大落随即衰退、甚或灭亡。3.2.4.1 种群增长自然种群数量变动,J型和S型增长均可能出现,但常常表现在两类增长型之间的中间过渡类型。3.2.4.1 季节消长对自然种群的数量言动,首先应区分年内(季节消长)和年际变动。已被引为例子的一年生草植物、北方点地梅种群个体明显的季节消长(见p55图3-7),8年间籽苗数被动在500-1000株/m2间,每年死亡30-70株,但至少有50株以上能开花结实。年际间成株数相对稳定。但荒漠中的早春短命植物,受当年春天融雪水的多少,早春降水数量和降水间隔,四月上旬气温上升的缓急而强烈影响当年这群植物的植株数量。3.2.4.2 种群的波动各类种群在自然生境中不会长期保持平衡密度。不断变化是客观真实,通常在环境容量附这波动,由如下原因导致:a. 环境随机变化,如天气变化,环境容量将相应变化。b. 时滞或称为延缓的密度制约,在密度变化和密度对出生率和死亡率间导入一个时滞,将引起波动,种群量可以超过环境容量,随之回落直到稳定在平衡密度。c. 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即当种群数量和密度上升到一定范围、存活个体数将下降,密度制约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会稳定。波动有两种形式一为不规则波动,受天气影响较显著;另一为周期性波动,在捕食或草食作用导致的延缓的密度制约较易引起。3.2.4.3 种群的爆发具不规则或周期性波动的生物都可能出现种群爆发现象,如蝗虫,鼠害都是常见所现象。3.2.4.4 生态入侵一些非当地原生生物,由于人类有意或无意地带入,当生境适宜其栖息繁衍,该种生物将不断扩大其个体数量。当新移入区缺乏制约这类新迁入的物种生物因素,这群新来的物种将迅速扩展。对原生物种产生排斥现象,导致原生态系统的物种关系失衡,甚致引起原来生态系统的崩溃。当前我国已发生大量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如紫茎泽兰是显著例子。3.3 生物种及其变异与进化种群的遗传结构、进化机制和物种形成的研究、是与种群遗传学紧密结合,是当前种群生态学研究的另一主要方面。3.3.1. 生物种的概念自然界的生物是以物种(species)的形式存在,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是从认识物种开始。物种的概念,在生命科学发展的各个时期都有争论,目前尚无统一概念。林奈认识到在自然界种真实存在,认为可时通过形态标准和繁殖标准来识别种。但林奈认为种是不变的、独立的、种间无亲缘关系。分类学多从形态特征区分物种。达尔文打破物种不变观,认为一个物种可变为另一物种,种间存在不同程度亲缘关系,但他强调个体差异和种间连续性把物种看成人为的分类单位,为方便而随意表示一群亲缘密切的个体群。近代物种概念,认为种是由一些具有一定形态和遗传相似性的种群构成,属于一个种的种群间及同种所有个体间,其形态与遗传相似性,大于它们与其他种成员的相似性。既承认种内个体间差异性的存在,又承认种间的差异。Mayr(1982)提出种的概念:物种是由许多群体组成的生殖单元(与其他生殖单元隔离),它在自然界中占有一定的生境位置。物种是一个可随时间进化改变的个体集合。同种个体共有遗传基因库,与其他种生殖隔离,使种群保持相对稳定的基因库。物种是进化的单位,生殖隔离和进化是导致物种之间表型分异的原因,物种是生态系统的功能单位,不同物种因其不同的适应特征而在生态系统中占有不同的生态位,因此,物种是维持生态系统能流和物流的关键。3.3.2 物种的遗传变异与选择3.3.2.1 变异进化生物学认为,变异(variation)处于生命科学研究的核心地位,变异既是进化的产物,又是进化的原因。变异是绝对的。因一物种中不可能找到完全相同的个体,甚至一棵树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变异主要源于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实变。虽然基因 突变率一般不高,但由于基因重组作用,会产生很多变异。甚至细胞分裂(有丝分裂)过程,遗传物质亦不完分均匀分配,这样造成大量异质现象的存在。可以直接观察到的种内变异,是个体的形态结构和功能等方面、即表型性状的差异。这是因为在种群中许多等位基因的存在,导致一个种群中一种以上的表现型。这种现象称多态现象(polymorphism)。广布种的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往往在不同地区有显著差异,称为地理变异(geographic variation),地理变异是物种对环境选择压力空间变化的反应。如环境选择压力在地理空间不连续或物种种群隔离,则会形成地理亚种(subspecies),地理亚种在其相遇地带可以杂交,从而区别于不同物种。3.3.2.2 自然选择变异是自然选择(natural selection)的基础。选择就是对有差别的存活能力和生殖能力的选择。如果个体或群体间无形态、生理、行为和生态特征上的差异或区别,也就无存活能力和生育能力的不同,自然选择就没有基础。自然选择只能出现在不同存活和生育能力的、遗传上不同的基因型个体之间。无论何时当各基因型个体在适合度存在差异,自然选择就能起作用。表型的自然选择类型:若表性状的差异造成存活率或生殖率的一致性出现差异,就出现选择机会。如表型变异仅由环境直接作用造成,即使出现存活或繁殖差异,但其后代的表型仍与前一世代相似。表型的自然选择模式可分3型:a. 稳定选择(stabilizing selection) 当环境条件对处于种群的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中间的个体是最适时,选择淘汰两侧个体、此属于稳定选择。人类出生死亡率统计表明,平均3.3kg的出生体重,死亡率最低,偏离该重量的两侧极端重量,死亡率最高。b. 定向选择(directional selection) 如果表型与适合度的关系是单向型的,选择对一侧极端个体有利,则选择属于定向型。大部分人工选择属于此类。c. 分裂选择(disruptive selection) 如果种群的数量性状正态分布线两侧的表型具有高适合度,而他们中间的表型适合度低,即选择是分裂或歧化的。选择结果形成生物的适应性。但适应性并不是一定创造出最好的表现型。因为自然选择只是对现有表型的选择,而现有表型不一定包括最好的。此外,因环境和种群基因库经常变化,故任何选择仅是相对的。3.3.3 物种形成及其过程选择进化的关键阶段是形成新物种,即物种形成(speciation)。种是一组可相互杂交的自然种群,它们与其他种群组间具有繁殖隔离。种内个体享有共同基因库。基因流(gene flow)描述的是基因在种群内通过相互杂交、扩散和迁移进行运动。基因在种群间流动的水平越大,种群就越均,或普遍相似。当物种间不发生基因流,它们将彼此隔离没有相互杂交。目前广为学者接受的地理物种形成学说(geographical theory of speciation)将物种形成过程大致分为3个步骤:地理隔离 通常由于地理屏障将两种群隔离,阻碍了种群间个体交换,使种群间基因流受阻。独立进化 两个彼此隔离的种群适应各自的特定环境而分别独立进化生殖隔离机制的建立 两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机制,即使两种群内个体有机会再次相遇,彼此间也不再发生基因流,因而形成两个种,物种形成过程完成。3.3.4形成方式物种形成方式,一般分为3类3.3.4.1 异域性物种形成原来种由于地理隔离而形成新种,称为异域性物种形成。由于地理屏障,两个亚种群间基因流被阻断,各自发生进化,随时间推延,差异日增,导致新种形成。异域性物种形成又可分为两类:一类通过大范围地理分隔,使两个种群独立进化而形成新种;另一类是处于种的分布边缘区的小种群中,当主种群响应气候变化、分布区紧缩,造成少数个体与原种群主体断离。这些离开主体的个体群受到隔离地域影响,通过随机的遗传漂变和自然选择,迅速发生遗传重组,独立进化成新种。3.3.4.2 邻域性物种形成邻域性物种形成发生在分布区相邻,仅有部分地理隔离的种群。邻域性物种形成多见于活动性少的生物,如植物,无翅昆虫等。3.3.4.3 同域性物种形成同域性物种形成发生在分化种群没有地理隔离的情况下。理论上,在物种形成过程,所有个体都能相遇,该型通常需要宿主选择差异、食物选择差异或生境选择差异来阻止新种被基因流淹没。一个不容争辩的同域物种形成的例子、是植物通过多倍体(polyloidy)的发生。多倍体在植物中很常见,通常形成更大、生命力更强的植株形态。多倍体与原植物种群在性上不再兼容,但能占据不同生境而成独立种群。除易于自发形成多倍体而产生新种外,植物物种形成另一特点是比动物易于产生杂种后代,杂交能育性高。此外、岛屿物种易于形成适应当地的特有种,由于当地无竞争对手和天敌,繁殖体很快分布到邻近各岛,各自又适应当地的新环境,从而形成各自独立的新物种。这种由一个共同祖先起源,在进化过种分化成许多类型,适应各种生话方式的现象,称适应幅射(adaptive radiation),当然适应幅射并不限于岛屿。
范文五:学案--种群的基本特征
生物群落的基本单位----种群 学习目标1. 列举种群的特征 2.尝试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学习重点:1. 种群的数量特征 2.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学习难点:运用样方法和标记重捕法来估算种群的密度自学质疑:一、种群的概念1.生态学上把在一定内占据一定的生物的【即时练习】:下列环境中的生物,构成一个种群的是( )A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鱼 B .一块农田里的所有东亚飞蝗C .一片森林中的鸟 D .一个山坡上所有的蛇2.种群的特征:有特征,其中种群的数量特征主要有种群密度、 、年龄结构和 等。二.种群的数量特征:(一)种群密度: 1. 概念: 内某一种群全部个体的数量。种群密度是种群结构最基本的 。2. 测定种群密度常用的方法有 法和 法(1)样方法:通过计算 某种生物的 个体,然后以其 估算种群总体平均密度的方法。这种方法常适用于 。 `(2)标志重捕法或标记重捕法如:在单位面积上捕获某生物M 只,作标记后放归,后进行第二次捕捉,捕捉到n 只,其中标记的m 只,则该种群密度为 。互动探究:模拟动物种群密度调查的标记重捕法。据课本P54“边做边学”完成下列表格。a 为培养皿中共有的的黑豆数,x 为大烧杯中的黄豆总数。(代表某种群的个体总数)小组讨论:如何减少“种群密度”调查中的误差? (二)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数目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数目占个体总数的比率。迁入率或迁出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 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三)年龄结构(1)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 、 。(2)种群几种年龄结构的特点: 1(四)性别比例是指种群中 数目的比例。三.种群的数量特征之间的关系请同学们尝试完成下列种群数量特征之间的模式图1.下列事例中符合种群概念的是A .某水库中所有的鱼类 B .蛇岛上所有蝮蛇C .森林中所有的鸟类 D .一个池塘中的所有动物2.预测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人口数量未来动态的信息主要来自A .居住人口不同年龄组成的比例 B .现有人口数量和密度C .出生率和死亡率 D .人口的男女性别比例3.进行种群密度的取样调查时不宜采用的做法是A .选取多种植物为调查对象 B .随机选取大小相等的若干块方形地块为样方C .计算各样方内的平均值 D .样方内各年龄段的植物均需统计4. “标志(记) 重捕法”是动物种群密度调查中的一种常用取样调查法:在被调查种群的生存环境中,捕获一部分个体(M)全部进行标记后释放,经过一段时间后进行重捕,根据重捕中标记个体数(m)占总捕获数(n)的比例,估计该种群的数量(N)。某研究机构对我国北方草原一种主要害鼠——布氏田鼠进行了调查。调查样方总面积为2 hm。(1hm=10000m) ,随机布设100个鼠笼,放置l 夜后,统计所捕获的鼠数量、性别等,进行标记后放归;3日后进行重捕与调查。所得到的调查数据如下表。 222式 。 (1)假定重捕取样中标记比例与样方总数中标记比例相等,写出样方中种群总数(N)的计算公(2)该草地布氏田鼠的平均种群密度为 只/hm 。事实上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上述计算所得的平均种群密度与实际种群密度相比可能会偏 。2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双子叶和单子叶植物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