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大学选课系统晚的话是好课木有了,还是时间不好的问题

作者:胡佳渝
冲啊!电子阅览室抢位选课拼呀!选上的都是人中极品咋啦?修不满学分延期毕业总结:机上一秒钟,机下练苦功新闻链接> :《西方智慧》、《当代中国社会问题透视》 :《博弈论》、《理性+边际=均衡》、《世界核化生武器环境与新概念武器》 :《文科物理》、《人际交往》、《电影艺术鉴赏》、《绿色与环境》热门课?“准备好,冲啊”、“伤不起啊”、“今天电子阅览室像华尔街”、“今天你选了吗?”这些“微言”,最近在大学中大为流行,其实,大家讲的就是一个时下大学最热门的话题———选修课。为了能“秒杀”到一门如意的选修课,大学生们绞尽了脑汁。“没想到,重师选课大战竟然如此激烈!姐姐我第一次上战场就打了个败仗!唉~伤不起”2月28日晚7点47分,“pxd圈圈”在微博中更新了这条信息,宣布自己在重庆师范大学选课大战拉开序幕的第一天败下阵来。28日中午1点,重师新学期选课正式开始,这一天,同学们有的在电子阅览室排起了长队,有的则在寝室熬更守夜,只为在学校的教务网上秒杀一门公共选修课。选修课,想选到,真的悬!这是不少参与了选课大战的同学共同的体验。2月28日中午1点,重庆师范大学本学期的选修课网上选课正式开始,重师汉语文学专业的大二学生王珍也参与了此次一学期一度的抢课大战,“惊心动魄。”她称。选课时间最早是在24日通知的,接到通知后,在28日上午的最后一节课临近下课时,王珍就开始和3名室友盘算着如何第一时间冲到电子阅览室占个电脑选课。为何要到电子阅览室选课?已参与三学期三次抢课的王珍总结称:“主要是电子阅览室与学校教务网交互快一些,更容易选到课。”为此,寝室4名室友还特意分了工:一人赶紧向电子阅览室冲,任务是抢到一个电脑机位,另三人则负责计划好室友一共需要选哪几门课程,好精准定位,争取第一时间选到课。12点10分,下课铃声响起,负责占位的室友箭一般“飞”出教室,而王珍3人则紧随其后向电子阅览室疾奔而去。约500米处就是电子阅览室,可当她们同抢课大军冲向电子阅览室时,发现抢位子的室友无奈的站在阅览室外,在两个阅览室近400台电脑前,望机兴叹。昨日,王珍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称:“每台电脑前至少都围着三四名同学等待选课,而这些同学还要为其他同学至少选2到3门课程,我们是轮流在一台电脑旁等到下午4点多钟才选到课的。”对于一学期一度的选课大战,过来人也在战后总结了不少经验供学弟学妹学习。如今在重庆工商大学读大三的陶同学就总结称,秒课一定要在早晨。陶同学说,由于在大一下学期和大二上学期上午都有课,等到回寝室的时候,服务器已爆满,只能刷很久才能刷进去。后来才知道很多同学是一大早就起床开始抢课,等到选课时间9点一到,就开始刷,早上人少容易“中标”,等到下午时有学分的课基本所剩无几了。此外,能否秒到课对电脑的配置和浏览器的使用也有关,陶同学称,电脑配置高,网速就好一点,所以有好电脑的同学常被朋友委托代选。“浏览器也比较重要,选课的话火狐浏览器比较好用,因为可以一步一步的刷,不用一出错就全部重来。”而在一大学生网站上,一篇题为《怎么秒杀选修课》的帖子称,“秒课”首要条件是具备多个浏览器,一个浏览器崩溃用另外一个。把登录教务系统设置为书签,保存好账号密码。要是13:00选课,你要在12:58开始刷新选课页面。然后就是拼命提交。好的时候一到选课时间会马上提示成功。不好的时候你要用退格键返回,然后再进入。当然,也有网友建议,新生在听取学姐学长等人的选课建议时,可多打听同级其他同学的选课动向,避免扎堆;先选公共课,再选专业课,“公共课相当于是整个学校的学生在选,机会肯定少,专业课选掉了补选的机会也大”;一定要提前排课表,“在选课前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情况排一个表,在选课时做到心中有数。”本组文/重庆晨报记者 许星 实习生 刘冰鑫 王钰 胡佳渝学生们在“秒杀”选修课。 网友供图电子阅览室选课无望,不少同学选择回到寝室依靠自己的电脑在教务网上选课,然而这就不仅要拼同学的体力、耐力、反应力,还要比拼同学的人品。“选课得靠人品,选不上的是正常人,选上的都是人中极品。”昨日,重师美术系的刘同学开玩笑道。就在29日,选修课选课的第二天,刘同学与室友吃完晚饭后,就早早地回到了寝室,这个晚上,她们坐在电脑前,眼里只有屏幕上的重师教务网页面。在开始进入选课状态时,三人还开了个玩笑打了个赌:“我们比比看谁的人品最好,最先秒到选修课。”刘同学解释称,“秒课”的意思就是“秒杀选课”。“每年选课都这样,由于大量学生短时间内登录,造成学校服务器不够用,所以选课这段时间登录特别难,而选课就像网上买东西‘秒杀’一样,先到先得。”从晚上7点到11点成为了刘同学寝室的专职秒课时间。这4个小时里,她们四个女生眼盯电脑大屏幕,手指不停地按键盘上的“F5键”刷新。而教务网上不断显示的“刷新、错误、刷新、错误”,她们都快麻木了,直到晚上11点多钟,在刘同学邻座的室友终于发出了一阵惊呼:“我进入选课系统了!”在看见教务系统选课登录框后,4人高兴得欢呼了起来。此后,按照事先计划安排,在这台唯一登录的电脑上,4人选择了一样的课程。重庆工商大学微博协会:【微观校园】重庆工商大学选课大战拉开序幕了。。。亲们,准备好,冲啊!!!完全挤不进去啊!!!有木有!!!紫苏上的蚩尤:重庆工商大学大二学生选课已经落下帷幕,综合本次大赛结果,我班只有一男生选上舞蹈课,其余男生全部牺牲,根据女生白皮书报道女生只有两人中标,一人靠运气,一人还是靠运气,工伤伤不起呀。苏黎世sunshine:在重师选课的孩子伤不起啊,据说选课系统瘫痪了,白忙了一上午,害我那么快的冲上了六楼,还有个同学,居然没刷卡和别人一起冲进图书馆,真担心她被卡在那了,想想那情景……CQU谢耳朵:是谁散布可以选课的?汗,真的可以选?弄得今天电子阅览室像华尔街一样。郑逢燕子:适逢川外一年两度的选课大PK,顿时,今天的问候语“你选了吗?”为何选修课开选后会引起大学生如此火爆的“抢”课场面?工商大学的陶同学告诉记者,主要是大家都去抢学校硬性要求修的课程类别,所以导致这些课程火爆异常,很快就选完了,而如果在大学4年没有完成选修课的学分,就会因此延期毕业。王珍的选课标准同样是为了拿到选修课的学分。她称,由于大学4年,在公共选修课上自己分别要在人文社会科学系列、艺术体育健康系列、自然科学与技术系列、教师教育和综合素质教育讲座5大类别中拿到学分,所以其他拿不到学分的选修课就基本上不考虑。同为重师的杨东称:“我们专业总共有160个学分,选修只要修满总学分的27%,也就是43个学分就够了,我们都是想以后大三大四能够轻松些,早点把学分修完。”当然也有同学按照兴趣选择了自己喜欢的选修课。重师的刘同学就称,自己选择的课程几乎与专业没有关系,仅仅是因为自己喜欢才选择的,而像影视鉴赏之类的热门选修课,在开选没多久就已被选完了。要从形成合理的知识、能力及素养的结构这一角度来选择课程。每位同学都应考虑个人的全面发展,选课时应取长补短,尽量平衡自己的知识结构,让选修课成为专业学习的补充,个人能力提高的源泉。同学们应该从实际出发,正确审视自己的特长,实事求是地考虑自己原有的基础、水平、个人兴趣等,合理选择。第三,进行系统规划,确定明确的目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同学们根据自身兴趣选择课程值得鼓励,但导致的盲目性不可避免。只有进行系统的规划准备,确定明确的目标,才会有收获与成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用手机随时随地看新闻
独家独到独立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同步到微博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3/09 16:46
02/24 09:56
03/09 16:45
03/09 16:45
02/27 16:10
03/13 08:17
03/12 08:43
03/12 07:22
03/12 07:57
03/20 09:48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48小时点击排行
财经 · 房产
娱乐 · 时尚
汽车 · 旅游
科技 · 健康上海交通大学选课指南 - 教育-
当前位置:
上海交通大学选课指南
馆藏:1413
下载此文档
同系列文档
Baidu Button END -->
官方公众微信深更半夜的,睡不着,爬到天涯来发贴。
我是今年6月份毕业的,把实习的时间也算上的话,工作也快一年了,而在这一年里,感觉最深的就是缺知识,缺能力,缺经验,缺积累。投出去的简历,人家打电话过来,问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你有工作经验吗?”我很无语,无奈,也很茫然。
社会与大学的生活有着天壤的区别,读大学时,上课铃响了,我们还在路上摇摆,想去就去,不想去随便编个理由就能混过去,上了班,半分钟的时间都显得十分重要,读书的时候,逃课很多,大部分的时间都在玩游戏,玩的最多是魔兽,就是上机的时候,老师在上面讲课,我就在下面打开07073玩网页游戏,再不就是看电影,聊QQ,没什么事干,整个大学都荒废了。  
现在感觉压力好大,毕业了这么久,混的一点都不好,有时甚至连生活都成问题,我有时后悔大学四年不应该这样混,不应该逃课,但现在说什么都晚了。      
我之所以选择了这么一个标题,也许是因为我接触过的人中没有这样的人,我们宿舍里的兄弟都和我差不多,就算是班上拿奖学金的女生,也有逃过课的,只是多和少的区别。我感觉一个人的大学如果从来没有逃过课,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情,不知道你们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呢。是不是没有逃过课的人就会混的比较好呢。。。。。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同样爱逃课的飘过。。。。
  有些人虽然没有逃课,但是他们上课的时候也没怎么听,只是人坐在那里而已。。。。。
  保持沉默。
  回复第3楼(作者:大大小小事 于
23:46:30)    保持沉默。      ==========  
  我来看看。。
  广告倒是挺多的。。。
  实在不好意思
我和一个哥们
在不同的两个学校
出现了相同的状况
毕业了发现
好好上的课
加一起不够两个月
http://soho.work8.info/?59832.htm
  我晕呃。。。
  07073是什么???
  好久没玩魔兽了
  感觉真失败呀。。
  失败什么?
  逃过!逃不逃课不重要的。。。大学是自学嘛!
  第一次逃课就被抓,还是选修课那种大课,然后目前为止就没再逃过啦,那叫人品啊。。。
  逃课不一定是坏学生吧  (*^__^*) ……
  没逃过专业课
  逃了也没什么事想干 不逃一天下来手机一准儿没电 而且浑身酸痛麻木险些误认为瘫痪
请遵守言论规则,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回复(Ctrl+Enter)选修课-学路网-学习路上 有我相伴
来源:liuxue86 &责任编辑:小易 &
  中文系的学生对于《论语》的阅读是绝对不能少的,而且在阅读之后还要写出相当数量的论文来讨论自己的对论语的感受,不但是中文系,论文作为一些选修课的阅读书目也需要大家去阅读并书写论文提交给老师。那么关于《论语》的选修课论文应该如何写呢?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几篇阅读论语的选修课论文,希望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更多内容请访问学路网( )
  选修课论文 论语
  范文一
  浅谈儒家《论语》
  论语集儒家思想之大成,是中国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炎黄子孙应该静静品读的一部经典,似小树成长之甘露,如斩断赘枝之利斧,犹去虫治病之良药。
  《论语》一书从各方面、多种不同的角度告诉了我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做法,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假如我们掌握了《论语》中的智慧,在加以实践,即便不能有像赵普(北宋初年的宰相)那般&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成就,但要达到&修身&的这个境界还是不难的。
  有个比喻很妙,说佛家像百货店,里面有百货杂陈,样样俱全;道家像药店,不生病可以不去,生了病则非去不可;儒家思想则像是粮食店,是天天要吃的。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来高举的是&打倒孔家店&的大旗,因为要打倒孔家店,一方面当时的革命活动得以大力推进,而另一方面,中华文化的根基却受到了冲击。民以食为天,粮食店没有了,这不乱套才怪呢,尤其是&文化大革命&,三家店均备受摧残。
  看看今天的社会怪相:医院把病人整穷,股市把股民整疯,网络把后代整蒙,教育把学生整庸,昏官把百姓整聋,庸政把财政整空,金钱把关系整松,女人把男人整腥&&如此种种,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社会的道德已经乱了,不仁不义的现象多如河沙,倘若我们的学校从小就以儒家的&仁义&施之教育,我想现在的情形会好很多,人们不致于&一切向钱看&,也不致于看到摔倒在路上的老人家仍犹豫不决、唯恐避之。
  中国历代统治者都是&内修黄老,外示儒术&,所以一般人都认为儒家文化是为统治者服务的而大加批斗,真是愚痴人!历朝历代统治阶级的治国理念无非是&孝&是&德&,都是比较单一简单的,都是以儒家的思想为中心,并且能一贯执行;而现在,说实话,政府的治国指导思想还是很复杂的,基本上是一代领导人就产生一个理念,这样一来其理念很难得到长久的贯彻 ,且不深入人心。打个比方,就像中国56个民族,古代是将其统一为&中华民族&,而现在却是将她们先后并排在一起。
  下面就具体地来谈谈我对《论语》的感悟,儒家的大体思想是&仁爱&,《论语》基本上承载了它。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说&字通&悦&,与&乐&一起都是表示积极、快乐的意思,《论语》一开篇就跟我们讲了快乐的事情,人生本来就该快乐,就该追求快乐,开心、伤心都是一生,那为何不去选择开心地活呢?当然,追求快乐的方式要正当,否则那就成了邪乐而非真正的快乐。
  学习并且经常去实践,即运用学到的知识,这是令人快乐的。譬如医生,他学习医学知识,并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除了病人的苦痛,他内心难道不喜悦吗?学习、实践,这是教育应有的过程,而现今却是&学而时考之&,考试成了头等大事,那结果自然是&不亦苦乎&啦。
  &有朋自远方来&,这怎么也成了件&不亦乐乎&的事了呢?&朋&在此可不是现在意义上称兄道弟的人,志同道合才称得上朋友,想想一个小偷跟一个警察怎么可以叫朋友呢?现代人,进进出出自己生命的人很多,但只有真正的朋友才会留下脚印。自古以来便是知己难求,更何况他还不辞辛苦,从远方来,如此的诚意,心里当然高兴的不得了。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君子的举止体现是很多方面的,人家对自己不了解、谩骂、诬陷,怎么办?孔子告诉我们,莫生气,淡定是君子风度。
  昔,日寒山问拾得曰: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拾得云: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
  此句我以为还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解释,&知&通&智&,即对于别人的愚昧无知,我们也不要生气,要有一颗包容的心,这也是君子的风度,海纳百川故能成其大嘛! 愚者无知,容易犯错误,我们更应该去教导他,完全没有生气的必要嘛。
  《论语》有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纂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并没有叙述对话的背景,况且年代距离我们很久,更可悲地是中国推行白话文运动相当久了,而《论语》是文言文,故现代人要理解它正确的本意是比较困难的。尽管如此,《论语》所承载的仁爱、大义的思想还是不变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简单的言辞是可以引发人们无尽的联想的。
  《论语》,华夏民族、中华文化的一块坚固的基石,它支撑了神州大地两千多年,它的光芒还要辐射到世界各洲!《论语》,亦像是山涧泉水,澄澈纯洁,饮之甘饴,身心清爽。
  让我们放下虚妄的匆忙,选择一个鸡鸣的早晨,迎着晨曦,在竹林的石桌上,泡一杯清茶,品读这智慧的《论语》吧!
  范文二
  对于《论语》最开始接触也是印象最深的就是初中学习的《论语》十则,而最有感触地就是其中一句&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这句话的意思是:别人不了解我,我并不生气懊恼。我以前同样也听到另外一种说法就是自己不知道但不因此而不高兴。这两种说法其实都非常有道理。相比而言,我觉得前一种理解的层次更高。
  涉世越深,接触的人或事越多,就对这句话有强烈的感触,现实生活中我们总是会遇到这样那样的不理解,从我大学生活开始,一个寝室来自五湖四海的同学毫无疑问都有不同的背景不同的生活态度包括我们的世界观价值观,但朝夕相处又有着许多需要共同处理的问题,达成共识并没有那么顺利,多数情况下是我们怀有好的出发点但却被歪看为某种意图。对我个人而言这种事经常困扰了自己。但是孔子这句话却能开启我另一番心境,我不能做到什么事都让别人理解,但并不因此苦恼而是试图去更清晰的表明自己。其实学生在校园这个相对独立的环境中日常生活大部分都还是很简单的,而一旦到了社会上,各行各业各种人物实务更是对&不愠&的一种考验,&人不知&是我们无可避免的,但我们更应该要克制&愠&。否则便是把自己推入情绪波动的海洋,辗转于煎熬中。
  可是当我们知道要&不愠&的时候,去做到又是谈何容易。这从根本上需要我们调整一种德行,一种境界。也是必须通过一番努力锻炼才可能达到。记得高中老师在提到这句话时举了两个例子。 一个是出自《世说新语》,有则小故事说:戴逵与谢安同是东晋的高官,谢安恃才傲物,向来就瞧不起戴逵这位同袍,戴逵也知道这一点。某日两人相见,攀谈起来。谢对戴仅谈起鼓琴写作的问题,其他的事就有不屑与谈,流露出轻蔑的神气。那知戴不计较这些,认真地与谢谈起鼓琴与写作的问题,而且很深入,其它方面也能道谢所不及。谢由此改变态度,深感戴的气量与学问不简单。谢以自负始,以自愧终;戴在&人不知&的情况下,内心平静,始终不&愠&,不以牙还牙,最后是以真才实学改变了对方的态度,这是很难得的。
  另一个是《诗词趣话》转引的小故事:从前浙江有几个读书人结伴乘船游曹娥祠,他们在途中诗兴大发,正打算舞文弄墨,于是准备分韵作诗。他们唯我独尊,完全没把船上其他人放在眼里。此时坐在船尾有个僧人,衣着陈旧,以为必是凡夫俗子无疑,就更不能把他放在视线之内。正当他们谈得起劲之际,那僧人吭声了,他要求参与作诗。读书人好生奇怪,说:&你也会作诗吗?&就应僧人的要求分了一个&蕉&字韵给他,但投以鄙夷神情,等着看洋相,自不在话下。而那僧人则不假思索便作起来诗来:&平明欲罢促高标,撑出五云门外桥。离越王城一百里,到曹娥头十分潮。白飘晴雪杨花落,绿弄晚风蒲叶摇。西北阴沉天欲雨,卧听篷上学芭蕉。&读书人见过诗篇十分惊奇,询问之下才知此人原来是余桃县著名诗僧噩梦堂。态度为之一变,前倨而后恭。
  噩梦堂与戴逵一样,最初都被人瞧不起,但&人不知而不愠&,最后也让对方折服,这是他们过人之处。不过我觉得戴逵思想境界更高,他始终无意露一手,完全在谢安的主导下,处于被动状态来应对事情的,当然话匣子一开,就滔滔不绝了。噩梦堂则是主动参与别人的活动,虽然是令对方折服了,不免有露一手以逞强之嫌。但我们无疑考察者其中&露一手&的过失之处,只是我们能从中得到一些启发,在处于&人不知&的境遇下,首先要从自身出发,不能一味的要求别人如何如何,而是想办法去找到一个沟通的平台,一个去表达自己,展示自己的渠道。即使我们不能轻易发现这样一个途径,也要心平气和,相信自己总会有机会。
  说到这我觉得又涉及到另一个问题,&人不知&首先我们是否&自知&,我们是否完全明白自己的言行作为,我们所做的是否合理,值得让别人&知&。比如说前段时间一件事:四川发生地震,学校动员师生向地震灾区捐款。听到一位好友抱怨道:他们班的负责人,最后把捐款数额最多和最少的几个人的名单贴在了寝室的门上,第二天那张纸上多了两个字:无聊。他很生气:就是要让人知道谁捐的多谁捐的少,怎么无聊了。确实他自认为是&人不知&的局面,但却是自己一手造成,每个人情况不同,家境不同,每个人都很踊跃的捐款是表示我们自己的心意,但却像被分级似的张贴名单,很显然是将这次献爱心的活动极大的&功利化&了,因此在关于如何让能别人理解的问题首先要对自己有明确的要求,确定自己在原则上站得住脚。
  &人不知&我们可以尽量想办法让别人理解自己,毕竟作为群体生物我们都是渴望自己能被了解知道,在网上查阅资料时我发现也有另一番心境同样难能可贵:我们何必要去在意是否&人不知&呢,我们同样可以去尽力做到把他人看轻、把事情看小。可以让人不受他人、琐事的干扰。不会因外物的纷扰而迷失自己。一般来说,我们越看重对方,越会因为不被理解觉得难受、委曲。走在路上被一个陌生人揍了一顿,受的只是皮肉之苦,很快就会好。被自己的兄弟因为误解打了一巴掌,难受在心里。被父母、朋友误解,会委曲、埋怨。这是因为相对于陌生人,我们更在乎父母、兄弟、朋友;因此,让自己在人不知的情况下感觉好一些,一个方法就是把他人&看轻&、&看小&,把自己&看大&。我们对小孩子容易原谅,相对于大人,我们也不怕被小孩子误解。把对方看成小孩,把自己的心态培养成&大人&DD胸怀大的人。&大人不计小人过&,也是一种&自大&&看小&方法。把事情&看小&,&看轻&,&看短暂&,看清楚不被他人理解实际上是很正常也很微不足道的一件事。所有问题都是暂时的,不过是人生长河中的一朵小小的浪花。时间能够证明、解决一切问题。正如论语中所说:&不患人之不己知&。对于这样一种观点,我越想越觉得其中的意义非凡,仔细想想,自己又何尝不是一个在别人的目光下戴上枷锁的人。穿什么样的衣服,电话中说了什么,是否该笑,不知不觉中我把自己的生活弄得越来越复杂,也常常因此而不愉快。
  &人不知而不愠&提醒我们首先要&不愠&,其次自己也有上面两种想法,一是&让人知&,二是不去在意是否&人不知&。后一种想法难免会有种&消极避世&的意味。但二者如果能运用得当无疑会使我们的生活更加自如。一些场合我们需要自己本身能被接受理解,而也有一些人或事我们理应去无视,从而屏蔽掉繁琐杂糅的纷扰。而如何能真正实现这两种想法,正如上面所论述的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程,我们所需要的是明确自己的想法后努力去做,并不断的思考让自己在思想认识上同样能有更高层次的升华进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而求索&,先人孔子的名言是我们在理论思想基础上的一笔宝贵财富,而在用的时候,我们首先要能把握其中的要旨,正如这门课一样论语&精&读,每一句话都是我们用心去思考品味的,这是一个意义重大且必须为之的过程,然后也要积极地放到自己的实际行动中去努力实践。
  关于《论语》,涉之皮毛,感触深处,浅谈几句。
  范文三
  我要谈的是我对《论语&雍也第六》中&知之者&一节的感受。《论语》原文如下: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如同《论语》中其它的句子,这句话本身的意思也是浅显的:孔子说:&(对于任何学问和事业,)懂得它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懂得一门学问是要下功夫的,下功夫意味不可避免地要着受皮肉或精神上的苦。人性本无善恶,但可以确定的是,人生来趋利避害,如果承认这一点,那么必然没有人会喜欢受苦,有些人常说享受痛苦,前提是痛苦能带来成长,并不是痛苦本身有多好。那么人们受苦去钻研一门学问,动力是什么呢?头一种可以用刚刚结束的高考来解释,高中生受种种苦大多为的是金榜题名,真正喜欢那些课程的少之又少,在很多高中生那里,做好学问意味着考高分,考高分意味着上名校,上名校意味着好工作,好工作意味着轻轻松松拿高薪水,拿高薪水就不必再为了什么了,因为当今社会对一个人的评价标准就是赚钱的多少。这种学问是做不长久的,许多教授评上了职称便不再做学问,印证了这一点。这句话讨论的是做学问的道理,做学问是终生的事,它的中断便意味着做学问的失败,因此,仅局限于&知之&,怀着并非求知的欲望,仅仅是比不知好,甚至不如不知。
  而喜爱则是高一层的境界,做自己喜爱的事情,痛苦肯定会减轻不少的。就好比一个偏科的学生,特别喜欢语文而讨厌数学,那么让他学语文比让他学数学更让他感到轻松快乐,即使目的都是高分。喜欢意味着想要占有,这种占有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物质上的,它是一股强大的推动力。人的欲望没有止境,占有欲也是如此,因此,好之者比起知之者更有可能做大学问。
  人的欲望确实没有止境,却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占有欲就是。男子女子会移情别恋,都首先是欲望的变化所致。&乐之&则是最高的一种境界了,避免了这种尴尬。&好之&表明存在着&好&和被&好&的双方,&好&的一方欲望的变化,会影响到被&好&者的变化。皇帝明天会临幸哪个妃子,谁也说不准。&乐之&意味着人与他的学问或事业融为一体,在这里,不得不提到&随心所欲,不逾矩&一句,都是不同方面的最高境界,最终都是同样的道理。学问流进血液,塑造出一个真正的自由人。获取新知永远是他的快乐,真正应了&活到老,学到老&的俗语,而且这种境界融&知之&、&好之&于一炉,却又并不是简单的两者累加,做到它的是圣人,也必定是最幸福的人。
  人生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人生价值仿佛有个终极目标,比如为共产主义献身之类,其实尽是枉然。马克思主义本身也是宗教,它只是给人们一个念想,使人们真正投入每一场奋斗和探索,以获得真的自由。
  我愿意为这种真自由不懈一生。
  想了解更多手抄报内容网的资讯,请访问:
本文来源:
本文相关:
- Copyright & 2018 www.xue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大学选课系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