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技创新水平方阵斩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了吗?

中国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 将采取措施强化原创能力_网易新闻
中国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 将采取措施强化原创能力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国际在线报道(记者乔全兴):中国科技部部长万钢26日在北京表示,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以蛟龙、天眼、悟空等为代表的重大创新成果相继问世,基础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在若干领域开始成为全球的创新引领者。接下来,中国将采取措施,强化原始创新能力。
万钢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科技创新水平正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在部分领域开始成为全球的创新引领者。&2017年,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支出预计达到1.7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0.9%,企业投入比例多年来一直超过75%。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前列。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人数居世界第一位,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升至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第17位。&
据介绍,目前,中国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发电量居世界第一,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和保有量均占全世界50%以上。中国高速铁路里程占全球总里程60%以上。出席发布会的中国工程院院士、中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董事长丁荣军透露:&现在的350公里速度等级国际上是没有标准的,中国是走在最前面,就是我们现在的数据是全世界最多最多的。另外我们还有1000多发明专利,这些都构成了我们的技术体系。当然,现在复兴号在运行,我们科技部挺超前,我们现在正在开发400公里的变轨距的车子,我们已经在做相应的研发工作,媒体也看到,600公里下一代的就是磁浮,我们都在进行研究。&
同时,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引领中国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动能成长。
但值得注意的是,虽然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有较大提升,但原始创新能力仍然较弱。万钢表示,接下来,将采取措施提升原创能力。&一是加强对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的长期持续投入。中央政府财政投入要持续增长,同时也要吸引地方财政和企业、全社会来加强基础研究投入。二是在一些重大的科技任务部署中要实现全链条、一体化部署,就是从基础研究到应用基础研究,一直到技术创新和市场应用。三是加大在重大创新领域当中的基础研究布局。四是要深化改革,通过产学研紧密融合引导企业参与到原创性技术研究中。&
本文来源:国际在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万钢:中国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万钢:中国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光明网百家号中新网2月26日电科技部部长万钢今天表示,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今天,国新办举办发布会,请科技部部长万钢及5位科技工作者介绍科技工作进展与成就有关情况。万钢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到了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形成了从思想到战略到行动的系列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砥砺奋进的五年,科技创新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我们国家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万钢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近年中国科技工作的进展和成就:第一,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进入了三跑并存,领跑并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性新阶段。大家也从采访中得知,比如蛟龙、天眼、悟空、墨子、慧眼等一些为代表的重大创新成果相继问世,基础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在若干领域开始成为全球的创新引领者。2017年,全社会R&D支出预计达到1.76万亿元,比2012年增长70.9%,企业投入比例多年来一直超过75%。按照现在的统计,大概能够达到77%-78%。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前列。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人数居世界第一位,科技进步贡献率从2012年的52.2%升至57.5%。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第17位。第二,科技创新有力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民生改善,实现了全面融入、主动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重大专项,比如移动通讯、集成电路、数控机床、大飞机、核电等重点领域率先实现跨越,复兴号成功商业化运行,全国高速铁路里程已经占全球总里程60%以上。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发电量居世界第一,电动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和保有量均占全世界50%以上。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引领数字经济、平台经济、共享经济快速发展,有力地带动了经济转型升级和新动能成长。19家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56家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创新发展的核心载体和重要引擎。科技创新在打赢蓝天保卫战、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技兴林、科技治沙成效显著,在全球率先实现“沙退人进”。130多万台创新医疗器械产品在基层医疗机构示范应用,服务人群达到4.5亿。建立了应对突发性传染病的防控技术体系,成功研制了埃博拉疫苗等,在国际传染病防控中彰显了中国力量。第三,科技体制改革向系统纵深推进,科技管理格局实现了从研发管理向创新服务的历史性转变。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增强,在全社会研发投入、研究人员、发明专利占比均超过70%。国家科技计划和资金管理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院士制度、科技奖励、科技军民融合等改革也正在深入推进过程之中。党中央、国务院出台了以增加知识价值为导向的分配政策、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创新的普惠性政策,国家重大科技决策咨询制度、科技报告制度、创新调查制度、资源开放共享等基础性制度都在加快建立,科技人员获得感大大增强。第四,科技创新力量由科研人员为主向全社会拓展,开创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历史性新局面。比较突出的是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修订《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发布《实施若干规定》和《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形成了系统推进成果转化的“三部曲”。一些科技人员关心的问题得到了初步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量质齐升,各类技术交易市场超过1000家,全国技术交易合同在万亿的基础上提升到1.3万亿。4298家众创空间、325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400多家企业加速器,以及19家国家自创区和156家国家高新区形成了一个日趋完善的创业孵化生态链条。科技与金融结合深入推进,国家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引导地方政府、金融机构、民间资本投资规模大幅度增长。万钢表示,第五个方面是,科技外交成为国家总体外交战略的重要组成,创新开放合作迈出主动布局的历史性步伐。“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G20峰会、金砖国家厦门峰会都留下了鲜明的科技创新合作印记,总书记在“一带一路”高峰论坛上所提的“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正在扎实推进。我们目前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的国家已经达到158个,参加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超过200个,参与了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多元化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大家所关心的内地和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也取得了新进展,完成首批跨境科研经费拨付试点。来源:中国新闻网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光明网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媒体融合与创新的引领者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您所在的位置:&正文
万钢:中国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
作者:&左盛丹&
可再生能源-全文略读:我们目前建立科技合作关系的国家已经达到158个,参加国际组织和多边机制超过200个,参与了多个国际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中国已经成为全球多元化创新版图中日益重要的一极。大家所关心的内地和港澳科技创新合作也取得了新进展,完成首批跨境科研经费拨付试点...
参与互动&&中新Ÿ26日电 科技部部长万钢今天表示,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资料图:万钢& 中新社记者 杜洋 摄&& 今天,国新办举办发布会,请科技部部长万钢ĭ科技工作者介绍科技工作进展与成就有关情况。&& 万钢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科技创新摆到了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形成了从思想到战略到行动的系列部署,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启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新征程。砥砺奋进的五年,科技创新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我们国家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万钢从五个方面介绍了近年中国科技工作的进展和成就:&& 第一,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进入了三跑并存,领跑并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性新阶段。大家也从采访中得知,比如蛟龙、天眼、悟空、墨子、慧眼等一些为代表的重大创新成果相继问世,基础研究的国际影响力大幅度提升。在若干领域开始成为全球的创新引领者&#年,全社会R&D支出预计达&#万亿元,&#年增&#%,企业投入比例多年来一直超过75%。按照现在的统计,大概能够达&#%。国际论文总量和被引用量居世界第二位,发明专利申请量、授权量都居世界前列。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人数居世界第一位,科技进步贡献率&#年&#%升&#%。国家创新能力排名&#年的世界ĭ升至ĭ。&&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中国科技创新水平正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
  ⊙记者 李雁争 ○编辑 林坚  部部长昨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万钢介绍说,中国科技创新水平正在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其中,国家创新能力排名从2012年的世界第20位升至2017年的第17位。全国高速铁路里程占全球总里程60%以上;可再生能源的装机量、发电量居世界第一;电动汽车、汽车的产销量和保有量均占全世界50%以上。  万钢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提出了期望。他说,按照国务院颁布的发展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年产量要达到200万辆。希望下一步,(新能源汽车的产量)能够隔年翻番。要达到这个目标,还需要有很强的创新能力。  万钢表示,新能源汽车是当前应对大城市大气污染、打赢保卫战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大力推广应用。未来,中国也希望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并促进传统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真正解决困扰大城市的大气污染、能源依赖、交通拥堵这三大难题。  不久前,财政部、工信部、科技部、发改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从日起实施,并设置了4个月的过渡期,新的补贴政策自6月12日起执行。  新政策在提高了补贴门槛的同时,使补贴金额总体呈下降态势,但对纯电动乘用车续航里程最高档位补贴金额有所提高。同时,从2018年起将新能源汽车地方购置补贴资金逐渐转为支持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新能源汽车使用和运营等环节。
(责任编辑:崔智明 HF118)
想了解更多关于《中国科技创新水平正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的报道,那就扫码下载和讯财经APP阅读吧。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和讯热销金融证券产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staff.hexun.com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  >  
中国科技创新如何加速跻身国际第一方阵
作者:刘垠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北京2月26日电
“我国科技创新水平加速迈向国际第一方阵,进入了‘三跑并存’,并跑领跑日益增多的历史性新阶段。”2月26日,科技部部长万钢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十八大以来,科技创新实现了历史性、整体性、格局性的重大变化,我国已成为一个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大国。
科技成果转化 急需打破政策和体制壁垒
科技成果转化、基础研究等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成为现场讨论焦点。
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WFEO)候任主席龚克说,互联网不仅连起了网络,也连接了研发、应用、需求、投资,众创空间的发展可能形成了研发和经济应用深度融合的新平台。他透露,最近在调研人工智能发展时也看到这样一种新的创新业态,对将来实现深度融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启示。“但是这里面行业壁垒比较多,还需要进一步打破。”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提供更优质的创新源头的支持,更全面的技术转移机构的服务。在落实的过程中,还有政策不衔接、不配套的问题。”万钢坦言,下一步要着力解决四个问题:第一,进一步加强各类政策的协同;第二,国有民营机构尤其是大学的知识创造要纳入国有资产管理,科技成果评价问题还需要研究;第三,如何让大学的创新资源开放,特别是基础研究、前沿探索的成果能向市场和企业转移;第四,完善分类评价体制。
基础科学研究 从不确定性中另辟蹊径
中国原始创新能力依然较弱,基础研究短板该怎么补?
“要从政策上、国家层面保证对基础研究的持续稳定支持。前沿基础研究也是实现原始创新的主要或者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越基础的东西,往往是越共性的问题,尽管原创性非常强,但是存在着不确定性。”中科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薛其坤表示,近日出台的《全面加强基础科学研究的若干意见》,抓住了原始创新的牛鼻子。
如何改进现在的学术评价,使从事原创研究、基础研究的人潜心研究?“评价一个成果的时候,不可避免会对潜心做研究、致力于不确定性的原创科研形成很大压力。”薛其坤直言,原创研究也可能失败,我们应该允许它失败,但是评价体系上怎么保证?
“在基础研究领域,有一类需要国家给予更多重视,就是更进一步加强由政府主导、有组织的定向基础研究。”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研究员吴季建议对此进一步加强投入和统筹考虑。
拥抱人工智能 但要拒绝盲目和泡沫
2017年7月,新一代人工智能的发展规划发布,下一步将如何推动落实?万钢在回答记者问时表示,第一,要夯实人工智能发展的科技基础,部署重大前沿理论和关键技术的研究;第二,加快人工智能创新成果转化应用;第三,强化政策法规方面的研究,毕竟人工智能会涉及现有的一些伦理、法规,包括个人隐私保护等;第四是深化人工智能的国际合作交流。
龚克提醒,发展人工智能要注意两点:一是避免盲目性,包括盲目的乐观和悲观;二是泡沫,不能因为政府有资金了就都跟风。“要把智能科学的自然科学基础、社会科学基础都打得扎扎实实,这样才能使人工智能健康发展。”(刘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