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我国丹霞地貌分布上分析台地上如何块石分布

和“层状地貌”相关的论文
层状地貌是在较短的距离内,从海岸到山顶的坡面上多级分布的阶梯状地貌。一般来说,它反映了地壳的构造运动。但并不是所有的层状地貌都是这样。只有地壳活动时期的火山喷发、砾石扇和地壳稳定时期的风化壳、古河道发育的层状地貌才能表明地壳的一次大的构造运动。据此认为,中国华北山地的喜马拉雅运动起始于始新世,至渐新世结束了第一幕。中新世是喜一雅运动的较激烈期,至上新世结束了第二幕。自第四纪进入了第三幕的第一亚幕,
应用“构造-气候旋回”年代学方法确定了祁连山地区河流阶地形成时代和抬升速率,探讨了应用该方法确定阶地形成时代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应用该方法确定河流阶地形成时代基本可行,只是对于低级阶地形成时代的拟合结果需用实测值来校正,第四纪以来祁连山地区的构造抬升呈间歇性,经历了4个较强烈的构造抬升期。
西藏门巴地区发育多级层状地貌,即不同高度的山顶面、盆地面与多级河谷阶地地貌。深入研究这些层状地貌的特征、成因和形成时代,是探讨青藏高原隆升年代、幅度和过程的重要途径。对该区层状地貌的研究表明:门巴地区不同高度的山顶面是渐新世晚期形成的老夷平面在高原持续隆升过程中解体后的残留;不同规模和方向的盆地地貌面是高原隆升过程中伸展作用的产物。研究区广泛分布的多级阶地表明0.15Ma(共和运动)以来该区又进入了强烈的隆升时期。
虎跳峡是金沙江峡谷的典型代表,其成因及形成时代涉及金沙江-长江水系发育及其环境效应问题。文中分析研究了虎跳峡附近发育的夷平面、剥蚀面、阶地等区域性的层状地貌,并认为虎跳峡上下游河谷发育历史具有一致性;从地质构造上的分析表明,虎跳峡两侧的玉龙雪山、哈巴雪山为一相对完整的地块,不存在虎跳峡大断裂,因而虎跳峡峡谷是在区域地壳抬升、先成河深切作用下而形成的。根据相关盆地沉积物、玉龙雪山的冰川发育状况、前人在附近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等,初步认为虎跳峡峡谷形成于中更新世。
对清江中游建始、巴东等地高海拔古宽谷中残留阶地堆积物的特征进行了研究。通过对堆积物的ESR测年获得了8组年龄数据,表明清江流域1 500-1 700 m高度剥蚀面可能形成于中更新世初(704±70-789±78 kaBP),与长江三峡第五级阶地,清江第五、六级阶地为同时期形成。这可能指示在三峡地区已不存在多级夷平面,目前三峡地区的层状地貌可能是早更新世以来地壳抬升的结果。对整个流域层状地貌面堆积物年龄与海拔高度关系的分析表明,在400-1 700 m海拔高度范围,地貌面堆积物形成时代与海拔高度呈现一定的线性关系,即海拔越高,形成时代相对越老,海拔越低,形成时代越新,这反映了新构造的间歇性隆升。根据拟合直线计算出的平均抬升速率为162.14 cm/ka(100-800 kaBP),是整个三峡河段近十万年来平均深切速率(80.15 cm/ka)的两倍,说明十万年以来,三峡地区地壳抬升幅度明显减小,新构造活动性明显减弱。
层状地貌是指成层分布的台地、阶地、河漫滩、海滩和成层的海蚀穴、饱水带溶洞等。一、层状地貌特征1.剥蚀台地剥蚀台地主要分布在辽东湾阎家屯一台里-小海山一带,呈北东向展布,海拔10m~30m,顶部平坦,坡度〈5°。由太古宇建平群大营子组及绥中花岗岩构成,部分上覆中一上更新统残积物、残坡积物。台地北西为南西一北东走向的凌角河河谷平原(蛇山—刘台子一长山寺湾),台地前缘陡坎高出凌角河河谷平原约6m。 从地形图上看,海南岛中间高耸,四周低平,中心到四周依次是由山地、丘陵、台地、平原组成的环形层状地貌,阶梯结构非常明显。海南岛最高的两座山峰当属岛屿腹地的五指山和鹦哥岭,五指山和鹦哥岭相隔不远
青藏高原于新生代在亚洲大陆崛起,成为地球上最雄伟的高原.青藏高原的隆升对于季风气候的形成、过去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大的影响,是造成新生代晚期全球气候变冷、北半球冰量变化、亚洲季风形成的根本原因.于是,青藏高原变形的时代、幅度、形式、机制,以及其演化过程和环境效应的研究,成为国际地学界研究的热点和争论的焦点.
针对连续层状地貌序列空间数据较难获取的现状,提出通过网格化统计高精度DEM剖面,进而提取层状地貌序列空间数据的原理和方法,并以川西岷江上游为例进行验证。在研究区,等间隔提取垂直于河流流向的DEM剖面,以10m×50m的单位网格统计DEM剖面中层状地貌序列的分布,并进行野外层状地貌调查和DGPS剖面验证,最终确定层状地貌序列的垂向分布形态。实验验证了此方法的可行性。
土拉苏地区位于西天山西段,处于科古琴山南坡大断裂和伊犁盆地北缘大断裂带之间,由科古琴山—婆罗科努山脊至伊犁谷地呈现出典型的层状地貌,包括夷平面与河流阶地2种地貌类型。
金月芽期刊网 2018什么是山地海岸,台地海岸_百度知道
什么是山地海岸,台地海岸
com/zhidao/wh%3D600%2C800/sign=d0fa17ee3bc79f3d8fb4ec368a91e129/203fb80e7bec54e72f1b504fc26a2c.jpg" esrc="http://b.hiphotos.baidu。山地海岸、台地海岸一般都没有海滩形成。图片为典型的花岗岩山地海岸。
采纳率:60%
台地【terrace】指的是沿河谷两岸或海岸隆起的呈带状分布的阶梯状地貌。台地是一种凸起的面积较大且海拔较低的平面地形。台地中央的坡度平缓,四周较陡,直立于周围的低地丘陵。是由平原向丘陵、低山过渡的一种地貌形态。
山地,地表形态按高程和起伏特征定义为海拔500米以上,相对高差200米以上。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台地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北京千橡网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文网文[号··京公网安备号·甲测资字·文化部监督电子邮箱:wlwh@vip.sina.com·
文明办网文明上网举报电话: 举报邮箱:admin1@renren-inc.com&&&&&&&&&&&&&&&&台湾浅滩构造台地的形成与发展--《海洋地质动态》1994年07期
台湾浅滩构造台地的形成与发展
【摘要】:从地貌分类角度,前人有把台湾浅滩看成潮流沙脊、浪成沙丘、风成残留砂丘等等。显然,单纯从外动力角度分析次一级地貌类型,都无法解释台湾浅滩从整体上做为一个海底正地貌的成因。它又为什么横亘在海峡南部,其所在位置与海峡通道走向极不协调?本文从构造背景资料分析,指出台湾浅滩是海底构造台地,其台面在较近时期水动力作用下才形成海底沙丘群。
【分类号】:P736.1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傅命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5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叶银灿,宋连清,陈锡土;[J];东海海洋;1984年03期
张燕,彭补拙,陈捷,吕俊杰;[J];地理学报;2005年01期
李春初;[J];地理学报;1997年04期
万国江;[J];第四纪研究;1999年01期
王宏,李凤林,范昌福,M.Frechen,M.van Strydonck,裴艳东,王云生;[J];第四纪研究;2004年06期
王宏,范昌福;[J];第四纪研究;2005年02期
夏真;马胜中;石要红;;[J];第四纪研究;2006年03期
孙千里;肖举乐;;[J];第四纪研究;2006年05期
范德江,杨作升,郭志刚;[J];地球科学进展;2000年03期
戴民汉,翟惟东,鲁中明,蔡平河,蔡卫君,洪华生;[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01期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嘉;[D];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2007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周定成;孙全;许志峰;;[J];台湾海峡;2011年03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朱大勇;;[A];第九届全国河口海岸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丁巍伟;李家彪;吴自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蒋小平;钟中;;[A];中国气象学会2005年年会论文集[C];2005年
薛惠洁;柴扉;侍茂崇;;[A];中国海洋学文集——南海海流数值计算及中尺度特征研究[C];2001年
许建平;薛惠洁;侍茂崇;刘增宏;;[A];中国海洋学文集——南海海流数值计算及中尺度特征研究[C];2001年
柴扉;薛惠洁;侍茂崇;;[A];中国海洋学文集——南海海流数值计算及中尺度特征研究[C];200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本报记者 闫松;[N];大众科技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杨俊钢;[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邳青岭;[D];厦门大学;2009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唐小明,游省易,尚岳全,
中国地质大学工程学院,浙江省地质矿产研究所,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天文学、地球科学
浙江省玄武岩台地地质灾害十分发育.从古沉积环境和微地貌分析入手,根据台地形成的古地理环境,划分了5种基本的台地类型,提出了玄武岩台地的微地貌划分方法,并探讨了玄武岩台地区地质灾害发育的特殊地貌条件.研究表明河谷型台地地质灾害最为发育,台地前缘斜坡亚区是地质灾害的多发微地貌区,地质灾害的规模与地形切割深度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从而为基于地貌分区的地质灾害易发程度评价提供了可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喀斯特地貌分布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