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能wwWye321CoM还word如何删除空白页页,谮么能让183ff再次呈现

收到了一些赞同,分下行方便阅读,顺便说几句题外话。&br&&br&我读史其实不怎么带感情,但是对于周瑜这个悲剧人物是很早开始就寄予同情了的。很多年前,我读过一篇名为《建安十五年》的历史小说,这篇小说最迟在本世纪初那几年就可以在一些三国题材的BBS上见到了。那篇小说的作者也是个周瑜粉,里面就隐隐谈到了孙权对周瑜并没有那么信任,当然,情节没有向阴谋论方向走,但是对于当时只看过三国演义电视剧的我来说,也是个很大的震动了。&br&&br&之后读到正规史料时,一些细节则让我感到周瑜之死背后的疑云并非空穴来风,终于自己整理出了一篇文章,一开始发在人人上。在知乎上看到题主的问题时,感到有必要来回答它。&br&&br&我的回答是:即使周瑜不死于孙权的阴谋,按照下面对这一时期形势的论证,他绝无可能顺利进行二分天下的计划。&br&&br&最后还是需要严肃地声明一下,阴谋论绝不代表100%的历史事实,只是一种可能性,不过,它起码应该是逻辑自洽的。下面的论证其实都是为了这一点。看到 &a data-hash=&e37b94c765dcc& href=&//www.zhihu.com/people/e37b94c765dcc&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hovercard=&p$b$e37b94c765dcc&&@姬轩亦&/a&兄与我想法暗合的回答,我很欣喜,不过姬兄的答案好像过于笃定于阴谋论,略显得故弄玄虚了一些,这也算是美中不足吧。毕竟,中古史材料一共就那么多,前人也钻的差不多了,“搞个大新闻”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能提出一种自洽的可能,就是幸运了。&br&&br&举个例子吧,妹子约会迟到,她说是路上堵车了,但是我根据她平时的性格,判断她是看韩剧看忘记了。这后一种看法可能是事实,也可能不是,但是史书只会记载妹子官方的说法。&br&&br&这就是阴谋论、记载和真相的关系。&br&&br&搞清楚了这个,就可以放心地看接下来的内容了。&br&&br&&br&&br&&p&建安十五年,周瑜去世于巴丘,时年三十六岁。&/p&&br&&p&曹操重要幕僚郭嘉于三十八岁去世后,曹操曾对荀攸说他的死是“中年夭折”,十分哀痛。(《三国志·郭嘉传》,以下出自此书者只注明传记篇目)可见虽然当时由于连年战乱,平均寿命颇低,但对有一定地位,可以享受最好医疗条件的政治军事人物来说,36岁远远不是一个正常的死亡年纪。&/p&&br&&p&事实上,在整个后汉—三国时代,达到了周瑜的地位(去世前为偏将军,南郡太守)而又在比周瑜年纪轻时自然死亡的,寥寥无几。其中最有名的恐怕便是35岁去世的魏明帝曹叡与30岁去世的吴景帝孙休,这两位自幼养在深宫,长于妇人之手的皇帝了。而周瑜短暂的一生中长期辗转于各地征战,去世时离赤壁之战相去不到两年,可谓恰好在自己事业的巅峰时期。&/p&&br&&p&若是故事到此结束,恐怕我们也只能感叹造化弄人,过早地让一代名将退出历史舞台。不过,如果仔细阅读了相关史料,我们对于周瑜的死还会有一些其他的疑问。&/p&&br&&p&“夭亡”和“暴亡”,在史册里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夭亡可以是长期卧床病重不治,一把年纪的人也可以突然暴亡。按照常识,从染病到发展,到最后死亡,一般需要一个过程。在整部《三国志》的体例里,被记载“卒”或“病卒”的人物,一般可以认为是比较平缓地去世的。在这里我们以吴国官员骆统为例,他和周瑜一样,三十六岁就去世,毫无疑问属于“夭亡”,《骆统传》中记载道:“年三十六,黄武七年卒。”而以前对其政治军事活动的记载停止于黄武初年在濡须带兵抵抗魏将曹仁的事迹。对于骆统来说,他的死显然不在“暴亡”之列。&/p&&br&&p&对于周瑜的死,本传的记载是“……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巴丘病卒,时年三十六。”虽然用的词是“病卒”,但毫无疑问,这是一次典型的暴亡。要证明这个结论,首先需要梳理一下周瑜去世时的背景。&/p&&br&&p&赤壁之战取得大胜后,周瑜并未就此班师,而是对曹操控制下的荆州展开了趁胜追击。经过一年多的相持,曹操指派防守江陵的曹仁撤退,东吴集团控制了整个长江北岸的南郡地区。而同一时期,赤壁之战时处于周瑜羽翼下的刘备集团趁机接收了抵抗薄弱的荆南地区,自曹操南征后再次拥有了自己的根据地。&/p&&br&&p&此时,对于东吴未来的长期发展战略,有两种不同的思想,第一种是周瑜等人坚持的“伐蜀”,第二种是鲁肃等人坚持的“借荆州”。周瑜从前线返回京口,向孙权阐述了自己的战略构想,他说道:&/p&&p&“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蹙操,北方可图也。”&/p&&br&&p&孙权的反应是什么呢?“权许之”,也就是得到了孙权的首肯。而就是在回到江陵的路上,周瑜突然去世。显然,从当时的背景来看,谁都没有想到周瑜在这样一个时间点离开人世,完全可以称他的死为“暴亡”。&/p&&br&&p&这不仅是我们的推断,也是周瑜自己的认知。他在去世前写给孙权的信中写道:“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说的很清楚,遇到的是一场“暴疾”,前一天开始治疗,第二天就到了已经知道自己必死,开始处理后事的地步,这场“病”的烈度实在令人咋舌。&/p&&br&&p&有人曾把周瑜的去世与一年前攻打南郡时受的箭伤联系起来,这种猜想是没有根据的。的确,本传记载道:“瑜亲跨马櫟阵,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但是,这毕竟只是外伤,而且是一年前的一次外伤,没有任何外力影响的情况下,它是否能在短短几日内夺走一个健康成年人的生命?《三国演义》为解决这个问题,把那支箭渲染为毒箭,又敷衍了诸葛亮三气周瑜使金疮复发的情节,但这毕竟是小说家言,不属于我们考虑的范围。&/p&&br&&p&那么,这真的只是一个“急病带走名将”的故事吗?&/p&&br&&p&我长期以来一直这么认为,直到我注意到了一些很有意思的记载。&/p&&br&&p&上面说过,“伐蜀”和“借荆州”是江陵之战后东吴内部的两种不同的声音,在赤壁之战时与周瑜同为铁杆鹰派的鲁肃此时却坚决地提出“借荆州”的策略。在当时的情况下,这两种策略是无法共存的,如果东吴失去了南郡这个关键的后勤补给据点,独自进攻蜀地是不现实的。事实上,周瑜死后,孙权仍然向已借到荆州的刘备提出了一起取蜀的建议。刘备的幕僚当时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吴终不能越荆有蜀”,打消了刘备的疑虑。(《先主传》)《鲁肃传》注引《汉晋春秋》里记载道:&/p&&br&&p&“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p&&br&&p&注意,扣留当面请求孙权借荆州的刘备于京口,然后收服其部众,西取蜀地,这里虽然只提了吕范,其实这正是周瑜伐蜀计划的一环。周瑜本传记载道:&/p&&br&&p&“备诣京见权,瑜上疏曰:‘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愚谓大计宜徙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分此二人,各置一方,使如瑜者得挟与攻战,大事可定也。今猥割土地以资业之,聚此三人,俱在疆埸,恐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也。’”&/p&&br&&p&刘备去京口的目的很明确,就是借荆州。司马光在《资治通鉴》明确写道:“(备)乃自诣京见孙权,求都督荆州。”深入吴都,对已经跟赤壁之战时的老大周瑜翻脸的刘备来,说是一次大胆的冒险。果然,周瑜写了一封信,在信中提出了“软禁刘备”的计划。&/p&&br&&p&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有创造力的想法。软禁刘备,不仅可以一举去掉伐蜀道路上来自侧翼的威胁,更可以吸收刘备手下具有陆战能力的部众,作为对不擅陆战的吴兵的补充。不过,里面还是有一些想当然的部分,比如说以关羽、张飞和刘备的关系,要周瑜“挟与攻战”显然不太现实。但是总的来说,这应该是周瑜伐蜀计划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部分。&/p&&br&&p&结果,运气一直很好的刘备这一次又赌赢了,孙权并没有采纳周瑜和吕范的意见。而对于鲁肃提出的借荆州计划,“权即从之”。刘备就这样把周瑜花费一年拼死拼活打下来的南郡攥在了手中。而这当然是不可能被周瑜接受的。&/p&&br&&p&从《周瑜传》的记载来看,孙权同意鲁肃借荆州计划和刘备在京口是同一时间段,此时周瑜仍在江陵,尚未启程去京口,所以才会“上疏”给孙权来阐述软禁刘备的计划。&/p&&br&&p&这就让事情变得很有趣了。&/p&&br&&p&对借荆州计划,“权即从之”,后来对周瑜当面提出的伐蜀计划,“权许之”。而上面已经论证过,这两个计划是相互抵触的。那么,难道孙权得了健忘症?或者是孙权心太软,不好意思拒绝别人?&/p&&br&&p&如果我们承认孙权不是白痴的话,那么就必须注意到这样一种可能:孙权在权衡两个计划的时候,事实上已经做好了斩断另一个计划的准备。我们知道,事实上中断的是伐蜀计划。那么,正如那位大侦探挂在嘴边的话一样,剩下的那个可能无论多么荒谬,都是真相。&/p&&br&&p&周瑜之死,孙权涉案。&/p&&br&&p&一下子抛出这个石破天惊的结论似乎显得过于草率,那么我们从其他的一些角度来进一步进行论证。&/p&&br&&p&赤壁一战之后,周瑜的名声急速膨胀,曹操欲盖弥彰地对孙权写信说道:“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这从一个侧面亦可折射出当时周瑜声名鹊起的威势。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对于作为东吴实际统治者的孙权来说,这并不是乐于见到的局面。&/p&&br&&p&空发诛心之论自然不妥,还是让我们用白纸黑字的史料说话。周瑜与孙权之兄孙策的关系长期以来脍炙人口,两人升堂拜母,共定江东,按照孙策的说法,两人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江表传》)。不过,这种关系的背后同样有阴影的存在。&/p&&br&&p&随孙策东渡之后,周瑜曾一度返回袁术控制下的寿春,“术欲以瑜为将”。但此时周瑜“观术终无所成”,于是再次东归,受到了孙策的亲自迎接。这里存在一个很少有人去思考的问题,在江东初定,百废俱兴时,周瑜为什么却北归袁术?虽然名义上是跟随从丹扬太守任上卸任的叔父周尚去寿春接受新职,但是此年周瑜已经二十四岁,完全具有自己的行为能力,那么他回到寿春的行为只能解释为,他还没有对江东的新政权忠诚到后来死心塌地的地步。他最后回到吴地的理由是因为认为袁术不会有什么成就,那么,后来曹操派蒋干去扬州说服他来投,曹操不能说是没有成就的君主,为什么他不北上投奔呢?换言之,如果袁术是个有成之君,周瑜就未必返回江东,那么那一段历史也要重新写就了。&/p&&br&&p&周瑜在孙策有生之年并未参与中枢要务,而是长期在外地征战与镇守。当时孙策政权的中枢头脑另有其人,是后来赤壁之战前主张投降北军导致威望大减的张昭,“文武之事,一以委昭”。(《张昭传》),在孙策被仇人袭击,伤重未死的时候,他托孤的对象也是张昭,而非在外驻守的周瑜。《张昭传》记载道:“策临亡,以弟权托昭。”&br&&br&&/p&&p&周瑜在这个时候的反应是什么呢?本传记载道:“五年,策薨,权统事。瑜将兵赴丧,遂留吴,以中护军与长史张昭共掌众事。”按照时间顺序来看,“昭率群僚立而辅之”(《张昭传》),孙权开始行使权力之后,周瑜带兵返回吴地,这显然是逾越了自己身份的举动。一面是年仅十九岁的孙权,一面是周瑜手中能征善战的兵将,虽然史书中轻描淡写地用“赴丧”来概括,但我们不难嗅出后面的凶气息险。结果就是,周瑜进入了中枢,分去了一部分张昭的权力。&/p&&br&&p&当时只有十九岁的孙权当然没有实力去改变这样一种权力格局,但是这段经历想必在他心中埋下了一颗火种。赤壁之战之后,周瑜的名气蹿升点燃了引线,终于在建安十五年引爆了火种。&/p&&p&那么,周瑜自己在建安十五年这样一个特殊的年份里是怎么认识扑朔迷离的局势的呢?让我们回头来看周瑜死前写给孙权的信,这封信非常重要,可以说是周瑜的政治遗言。因此我在这里不嫌烦琐,将这封信三个版本的原文照录于下。&/p&&br&&p&《周瑜传》本传版本:&/p&&p&当今天下,方有事役,是瑜乃心夙夜所忧,愿至尊先虑未然,然后康乐。今既与曹操为敌,刘备近在公安,边境密迩,百姓未附,宜得良将以镇抚之。鲁肃智略足任,乞以代瑜。瑜陨踣之日,所怀尽矣。&/p&&br&&p&《江表传》版本:&/p&&p&瑜以凡才,昔受讨逆殊特之遇,委以腹心,遂荷荣任,统御兵马,志执鞭弭,自效戎行。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凭赖威灵,谓若在握。至以不谨,道遇暴疾,昨自医疗,日加无损。人生有死,修短命矣,诚不足惜,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公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傥或可采,瑜死不朽矣。&/p&&br&&p&《资治通鉴》版本:&/p&&p&修短命矣,诚不足措;但恨微志未展,不复奉教命耳。方今曹操在北,疆埸未静;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天下之事,未知终始,此朝士旰食之秋,至尊垂虑之日也。鲁肃忠烈,临事不苟,可以代瑜。傥所言可采,瑜死不杇矣。&/p&&br&&p&其中,《资治通鉴》的版本显然是由《江表传》节录后半部分而来,因此我们研究的核心就放在了前两封信的区别之上。正如裴松之在注解《三国志》时对《江表传》中周瑜信笺内容的评述,“案此笺与本传所载,意旨虽同,其辞乖异耳。”“提醒曹刘威胁”和“推荐鲁肃自代”这两个主旨,在两封信中都得到了表达。不过,从语气上来看,两者的差距非常明显。《江表传》版本的信语气显得激昂壮烈,至今读来仍然给人一种建安年间特有的悲壮之气。本传版本的信语气则显得异常沉郁,甚至在最后露出了乞求孙权的意思。从感性角度来看,我们很难相信本传版本出自正当盛年的周瑜之口。以下,让我们对书信真伪问题进行一些更为详细的论证。&/p&&br&&p&《江表传》的作者是西晋人虞溥,辑录一部分东吴原始史料成书,成书年份不详,但不会晚于三国末期或晋初,基本可以认为和陈寿的《三国志》处于同一时期。而众所周知,陈寿《三国志》的吴书部分主要取材来源是吴国由韦昭编撰的官方史书《吴书》。韦昭本人即为吴人,本朝人修本朝史,自然代表着官方对这段历史的态度,这段书信也必有官方底本。《江表传》的材料来源虽然不明,但既然被尚能见到很多当时材料的司马光采用,自然也并非伪作。&/p&&br&&p&两段言辞截然不同的书信同时流传,又都非伪作,那么只有一种可能:周瑜的书信在写入吴国官方档案时被进行了篡改。被篡改的版本被写入《三国志》,而原本则被《江表传》保存下来,并被司马光编撰《资治通鉴》时部分采用。&/p&&br&&p&司马光注意到了本传中周瑜信笺语气的诡异,因此选取了《江表传》版本的信作为基础文本,并删去信的前一段,这样信表达的内容基本和本传版本保持了一致。这样的工作看起来对两封信进行了巧妙的平衡,但删除《江表传》原文其实是一个自作聪明于是画蛇添足的举动,删除的那几句话看上去只不过是正题前的客套而已,其实周瑜是将死之人,国事急于星火,哪有写客套话的心情和精力?这些话里隐藏着的题外之义正是被删除的关键。&/p&&br&&p&在分析这个问题之前,首先让我们看一个更为本质的问题:周瑜为什么要在死前给孙权写下这封信?以下分析基于的文本是《江表传》的版本。&/p&&br&&p&要知道,周瑜是在从京口返回的路上去世的,他刚刚见过孙权不久,双方表面上已经在伐蜀计划上达成了一致。他在临死之前之所以要再次给孙权写信,一方面再次说明了周瑜之死的突然,另一方面,他这封信难道真的只是写给主君孙权一人看的吗?&/p&&br&&p&这封信与其说是一封给孙权的私人信笺,不如说是周瑜猝然去世前对于自己政治态度的一次声明。可以说,他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自己的目的,晋人编撰《江表传》时收录了此信的全文从侧面说明了它当时的流传度。不过,来自东吴官方的篡改显然是周瑜始料未及的。对于今天的我们,这种篡改却可以从一个侧面让我们看出当权者欲隐藏的东西,从而进一步接近真相。&/p&&br&&p&在信的开始,周瑜明确地提出了伐蜀计划,“规定巴蜀,次取襄阳”,又写出了“染病”的经过,“至以不谨,道遇暴疾”。这两点正是孙权不欲为世人所知的要点,而在这封信中被周瑜所特意点出,周瑜染病经过的突然会令人怀疑,而取蜀计划正是矛盾冲突的焦点所在,也是周瑜最后暴死的深层原因,可惜的是,周瑜临死前才真正意识到这一点。周瑜对权力的窥视与争取毋庸讳言,不过这种权力欲与其说像怀抱篡心的司马懿,不如说像后主时期大权独揽以便推行自己国策的诸葛亮。此刻的他已不是那个带兵回都的桀骜外将,而是真正想为东吴开拓基业,形成天下二分之势的栋梁。可是,他的主公孙权也不再是当年那个懵懂而不谙权术的少年了。这种角色的前后冲突,最终造成了不可调和的悲剧。&/p&&br&&p&虽然周瑜死后,东吴的取蜀战略由于群龙无首,很快土崩瓦解。但在当时,这一由周瑜一力推行的战略却不乏追随者,从历史记载来看,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三人:策划者庞统、执行者甘宁、副手孙瑜。以下分别进行简要的介绍。&/p&&br&&p&庞统在建安十五年左右一系列事件中所起的作用在《三国志》本传中晦暗不明,他在周瑜取蜀战略中举足轻重的地位是由一本地方志揭示的。《太平御览》引《荆州先德传》佚文记载:&/p&&br&&p&“周瑜领南郡,以庞士元名重,州里所信,乃逼为功曹,任以大事,瑜垂拱而已。”&/p&&br&&p&可见此时庞统在周瑜幕府中担任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相当于周瑜的机要秘书。但由于他特殊而超然的身份,在这一阶段并未走上前台,因为他最终归蜀,这段早年历史也被湮没,被陈寿所不载。&/p&&br&&p&虽然一开始庞统是被周瑜“逼”出山的,但经过一段时间的合作,“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江表传》载程普语),庞统最终被周瑜的气度折服,死心塌地地参与了周郎的取蜀规划。&/p&&p&我们知道,后来庞统投奔刘备后,很快为他提出取蜀的上中下三策,于是刘备决定带他入蜀,而留诸葛亮镇守荆州。这样系统的谋划,显然不可能出自一时一地,而是从更早的时期就开始了。再联系到周瑜当时首要的大事便是入蜀,被“任以大事”的庞统参与甚至主持了入蜀的谋划,是相当合理的推断。只不过天意弄人,这一计划后来竟改头换面,成为给刘皇叔的见面礼了。&/p&&p&&br&
庞统执掌周瑜幕府的机密,地方志并非孤证。周瑜软禁刘备的计划,庞统也有参与。《江表传》记载:&/p&&br&&p&“先主与统从容宴语,问曰:‘卿为周公瑾功曹,孤到吴,闻此人密有白事,劝仲谋相留,有之乎?在君为君,卿其无隐。’统对曰:‘有之。’”&/p&&br&&p&与周瑜去世前公开上疏不同,他对孙权提出的软禁刘备的建议是对外保密的,如刘备说的“密有白事”,而刘备如此坦诚地对庞统抛出问题,可见庞统在周瑜帐下时可典机密,在刘备集团也并非什么秘辛。&/p&&br&&p&一个这样身份的人,为何在周瑜去世后果断弃吴西奔?初读史时,我也对这一段殊不可解,直到破解了周瑜之死的冤案后,这段枝节才迎刃而解。&/p&&br&&p&庞统作为周瑜的私人幕僚,忠诚对象并不包括孙权,而是周瑜个人。周瑜暴死之后,庞统送丧至吴,可以看作是为故主站最后一班岗。周瑜之死的内情,作为亲信的庞统应该是清楚的,他知道此刻他在吴国的位置已变得尴尬而微妙,如果继续仕吴,失去了靠山的他几乎肯定将遭到孙权的迫害。而借荆州计划的推行,亦让东吴方面的伐蜀计划失去了继续进行的可能性。西奔刘备于是成为庞统此刻唯一可能的选择。&/p&&br&&p&如果事情并非如此进行,那么便无法解释在庞统身上发生的一系列吊诡的事件。比如,《庞统传》本传记载,他在送丧周瑜期间,“吴人多闻其名”,包括陆绩、顾劭、全琮在内的东吴权贵都十分欣赏他,但是却没有一个人表示了要向主公孙权引荐他的意图。庞统西归时,送别的陆绩等人说道:“使天下太平,当与卿共料四海之士。”这句话放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下,有着别样的意味。&/p&&br&&p&当然,仅从理论上说,借荆州完成,作为南郡功曹的庞统自然要归附南郡新的主人刘备。但这样读史,难免缘木求鱼,在那样的战乱时代,人才在幕府间自由流动,规章制度早已成为具文。《诸葛亮传》注引《袁子》记载,赤壁战前,诸葛亮游说东吴参战,“张子布荐亮于孙权,亮不肯留。”以张昭之古板,诸葛亮在刘备军中之地位,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那么东吴之大又怎么留不住一个小小的功曹呢?所以,陆绩等人的态度只有一种解释:他们知道作为周瑜幕僚的庞统不会见容于孙权。&/p&&br&&p&甘宁是支持周瑜取蜀计划的东吴鹰派军人的典型代表。《刘备传》记载道:“益州牧刘璋纲维颓弛,周瑜、甘宁并劝权取蜀。”将甘宁放在与周瑜并列的位置上。甘宁本传则记述了甘宁在初投孙权时便有取蜀的想法。在与孙权探讨进攻江夏黄祖之时,甘宁把视野放到了更远的地方:“一破祖军,鼓行而西,西据楚关,大势弥广,即可渐规巴蜀。”卢弼在做《三国志集解》时,在这里亲自批注:“此即公瑾关蜀之策,宜其识拔推荐也。”明确指出了两者的联系,是很准确的结论。&/p&&br&&p&
由于赤壁之战是东吴一场赌上国运的战争,东吴的主要高级将领几乎悉数随同周瑜出征抗曹,并参加了此后的南郡战役。周瑜的取蜀计划,自然也需要这些将领的支持。除了甘宁外,明确附议取蜀的将领并不多,但是作为职业军人,在周瑜手下效命的他们一定会帮助周瑜完成战略规划,应该是无可置疑之事。&/p&&br&&p&《吕蒙传》在传主参加江陵之战后继续记载:&/p&&br&&p&“益州将袭肃举军来附,瑜表以肃兵益蒙,蒙盛称肃有胆用,且慕化远来,于义宜益不宜夺也。”&/p&&br&&p&可见当时周瑜集团控制地域已与益州接壤,且前期的政治攻势很可能已开始进行。&/p&&br&&p&精英军人几乎全部为周瑜在荆州战区驱使,这给孙权造成了尴尬的局面。赤壁战后,孙权趁胜出击合肥,由于缺乏带兵的将领,竟然派遣不长于军旅的张昭攻击九江当涂来响应主战场,结果可想而知,曹操援军还未派出,孙权和张昭就无功而返。相比于在江陵打得热火朝天的周瑜,28岁的孙权心中是否会有一丝嫉妒情绪不太好说,不过从心理学上来看,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再加上当时“瑜威声远著,故曹公、刘备咸欲疑谮之”(《江表传》),促使了孙权加快玩弄权术,分割周瑜集团的步伐。&/p&&br&&p&孙权并非乃兄孙策那样擅长战阵的君主,周瑜死后,他多次携众优秀吴将以压倒性兵力亲征合肥,都以失败告终,还顺带成就了张辽的威名。同样是带兵作战,孙策身先士卒,横扫江东;周瑜在江陵之役中身中流箭仍“舆案行军营,激扬吏士”,终于击退曹仁。而孙权却在合肥之战中因冒失而身陷险境,被周泰、凌统等人冒死救出,士气大挫,耽误战局。如果只从军队的价值体系来衡量,吴将会对谁抱有更多敬意与忠诚,不言而喻。孙策、周瑜可以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来获得将领的钦服与忠诚,而孙权只能采取成本更高的方式,将筹码压在权术之上。他对武将的笼络,可谓不遗余力。孙盛曾经有这样的评论:&/p&&br&&p&“观孙权之养士也,倾心竭思,以求其死力,泣周泰之夷,殉陈武之妾,请吕蒙之命,育凌统之孤,卑曲苦志,如此之勤也。”&/p&&br&&p&这句话中提到的四个人除了陈武之外,其他三人都跟随周瑜参加了赤壁、南郡之战。应该说,孙权对他们的笼络是成功的。其中的吕蒙后来更是在孙权的悉心栽培下,成长与周瑜、鲁肃并称的东吴第三位军政重量级人物。不过,他并没有周瑜、鲁肃那样独到的战略眼光,虽然留下了“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的典故,但所为之事终究也不逃一员战将的藩篱,趁盟友北伐之时偷袭荆州虽然在战术上无懈可击,在战略上却成为破坏联盟的大败笔。吕蒙去世时,本传浓墨重彩地渲染了孙权的悲痛,远远不是周瑜、鲁肃去世时可以比拟的。在孙权心中,亲手栽培的大将终究胜过有独立战略思想的帅才。&/p&&br&&p&但并非所有人都像吕蒙那么好运。作为刚刚归吴便“勉建方略”(《甘宁传》),早于周瑜提出伐蜀计划的甘宁在周瑜去世,伐蜀计划搁浅后便成为孙权手下一员斗将。他虽然留下不少英勇事迹,却再也没有提出战略的机会,亦终生再无机会踏上曾近在咫尺的蜀地。甚至,《吕蒙传》中还有这样的记载:&/p&&br&&p&“甘宁粗暴好杀,既尝失蒙意,又时违权令,权怒之,蒙辄陈请:‘天下未定,斗将如宁难得,宜容忍之。’权遂厚宁,卒得其用。”&/p&&br&&p&吕蒙评论甘宁是“斗将”,这是一件很吊诡的事。要知道,吕蒙还“少不修书传”的时候,甘宁已经在国家战略上令张昭哑口无言了。不过,人能否全部发挥其才能,并不完全取决于才能,更重要的是机遇。如果主君是孙权这种类型的人,则更是如此。&/p&&br&&p&甘宁后来在郁郁不得志中去世,其子甘瓌“以罪徙会稽,无几死”。甘宁生前并未封侯,死后也没有被孙权追封。潘眉在读《甘宁传》时感叹道:&/p&&br&&p&“甘宁之勇烈功绩,与魏典韦相上下,韦不封侯,宁亦不封侯,酬功之典,均为未副也。……若甘宁则身未封侯,而其子于未得罪前亦不加追录,则所以待宁者,不亦薄乎!”&/p&&br&&p&吕蒙之升与甘宁之颓,这种鲜明的对比给周瑜之死的疑云下了另外一个鲜明的注脚。&/p&&br&&p&孙瑜是孙坚表弟孙静之子,在周瑜的取蜀战略蓝图中,他实际上起的是类似赤壁之战时程普那样的作用,也就是主要的副手。首先,他和周瑜早在建安十一年便有合作,“与周瑜共讨麻、保二屯,破之”。其次,他本人对取蜀战略也非常积极,甚至在周瑜死后,他仍率领水军进驻夏口,只是此时借荆州已经完成,实在没有机会越过刘备军取蜀,才被孙权召回。第三,则是他作为宗室的特殊身份,可以成为周瑜与孙权之间的一道缓冲带。因此,周瑜在对孙权阐述取蜀计划时,多次提到了孙瑜(前已引)。他对孙权说,取得蜀地后,留孙瑜在蜀地镇守,与马超结盟,而周瑜返回和孙权一起从襄阳北伐。&/p&&br&&p&周瑜的这番话不能不说有向孙权剖白的成分,蜀地山高路远,自古以来就是据险自立的宝地,本朝开国高祖刘邦就是最好的例子。所以周瑜明确提出让宗室孙瑜留守,而自己在取蜀成功后返回荆州。可以想见,周瑜将孙瑜拉入取蜀计划一定经过了精心的权衡,可惜的是,这番剖白并没有打动阳奉阴违的孙权。无独有偶,吕蒙和宗室孙皎也有着类似的纠葛,不过结果截然不同:&/p&&br&&p&“后吕蒙当袭南郡,权欲令皎与蒙为左右部大督,蒙说权曰:‘若至尊以征虏能,宜用之;以蒙能,宜用蒙。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此目前之戒也。’权寤,谢蒙曰:“以卿为大督,命皎为后继。”&/p&&br&&p&将两个事例比较,周瑜和吕蒙在孙权心中的亲疏应该不难判断了。对于这位吴主来说,将帅拥有独立的战略思想,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p&&br&&p&孙瑜在周瑜去世后五年,建安二十年去世,年仅三十九岁。&/p&&br&&p&以上从庞统、甘宁、孙瑜作为三类不同人物的代表分析了以周瑜为中心的政治漩涡给东吴造成的影响。也许读者会觉得这里呈现的孙权形象太过阴暗,那么下面我将略为从孙权的角度论述一下“暗杀周瑜”这个行为的合理性与必要性,另外也将顺带分析一下这一阶段另两位重量级人物:与周瑜的“伐蜀”战略对立的“借荆州”战略的鼓吹者鲁肃与受益者刘备。&/p&&br&&p&按《三国志》乃至中国传记体史书的体例,君主的传记一般是按年份顺次记载国家发生的大事。而孙权的传记《吴主传》中记载建安十五年发生的事时,只写了一句话:&/p&&br&&p&“十五年,分豫章为鄱阳郡;分长沙为汉昌郡,以鲁肃为太守,屯陆口。”&/p&&br&&p&这一年发生了这么多的大事,最重量级的便是周瑜之死。而这里一句话全在说借荆州的行政安排,毫无疑问是史家的曲折笔法,告诉我们:孙权这一年所做的最重要的事,便是完成了借荆州。&/p&&br&&p&相对于“取蜀”,“借荆州”是一个大器晚成的战略计划,也可以说它本来是因为赤壁战后刘备势力令人始料未及的飞速蹿升,而由鲁肃一力推行的急就章。最主要的证据之一,便是鲁肃本人早年的战略构想亦包含了向西发展的部分。《鲁肃传》载:&/p&&br&&p&“权即见肃,与语甚悦之。众宾罢退,肃亦辞出,乃独引肃还,合榻对饮。因密议曰:‘今汉室倾危,四方云扰,孤承父兄余业,思有桓、文之功。君既惠顾,何以佐之?’肃对曰:‘昔高帝区区欲尊事义帝而不获者,以项羽为害也。今之曹操,犹昔项羽,将军何由得为桓、文乎?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江东,以观天下之衅。规模如此,亦自无嫌。何者?北方诚多务也。因其多务,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p&&br&&p&鲁肃的话是非常有名的“榻上策”,甚至有人认为这是东吴版的隆中对。在这篇说辞里,虽然并没有提到取蜀的部分,但是荆州全境在鲁肃当时的构想里却是务必牢牢掌握在东吴手中的。正所谓“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这样一来,无论是鼎足江东,还是西进取蜀,都有一个牢固的根据地。&/p&&br&&p&不过,刘表的去世打破了这个计划的一个关键立足点,也就是荆州控制在暗弱的刘表而非“天下枭雄”的刘备手中。如果刘备集团还如早年一样颠沛流离,并无稳定的战略构想,也就罢了。关键是,在更胜鲁肃一筹的大战略家诸葛亮眼中,荆州也是必须由刘备集团控制之处。这对鲁肃来说是个噩耗,意味着他必须修改自己一开始的战略构想。刚接到刘表去世的消息,他就立即请求孙权西去吊丧,而实际目的则是接触刘备集团,“若备与彼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鲁肃传》)这次接触的结果让鲁肃进一步坚信,对于这样一个由“折而不挠,终不为下”(《先主传》陈寿评论)的刘备领衔,“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周瑜传》周瑜语),诸葛亮制定战略计划的可怕集团,除了联盟抗曹,别无他途。我们有理由相信,在这个时候,在大家都还在忧心是否能战胜曹军时,鲁肃心中已有了战后“借荆州”战略的萌芽。正如本传注引《吴书》所评述的那样:“(肃)思度弘远,有过人之明。”&/p&&br&&p&《三国志》中,陈寿花了很多笔墨来渲染鲁肃和诸葛亮之间的友情,刚一见面,鲁肃就豪爽地对诸葛亮自我介绍道:“我子瑜友也。”鲁肃于建安二十二年去世后,本传记载,“诸葛亮亦为发哀”。这些细致的描写绝非史册中出现的闲笔,而是点出两人在那段波云诡谲的时间里,在双方集团里起到作用的同质性——发展战略的执牛耳者。如果说赤壁战前的孙刘联盟是在北军压境之下迫不得已形成的,那么战后的这种联盟之所以能维系下去,就是两位战略巨人合力促成的。而冲突的关键荆州,则以“借荆州”的方式交给了诸葛亮代表的刘备集团。这多少让人有一种东吴集团吃了亏的感觉,不过事实上,如果我们理性地来看这个问题,会发现“借荆州”在当时对东吴集团来说,确实是比“伐蜀”更为理想的战略。&/p&&br&&p&联盟的目的是抗曹,那么曹操集团对此事的反应就是我们来衡量这一战略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在这个问题上,《鲁肃传》记载:&/p&&br&&p&“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p&&br&&p&对于陆战能力欠缺的吴军而言,如果控制荆州,虽然全部长江天堑落入手中,其意义却更多体现在防守上,自守有余,而侵略性不足。赤壁战后,东吴陆上两路出击,主力军团苦战一年才取得南郡,起辅攻作用的合肥方向则很快失败。很难想象战线拉长的江东能给曹操持续的军事压力。李安溪所谓“如无瑜者,权必不能独当操”,表达的也是这样的意思。而刘备集团的陆战能力超群,有关羽、张飞这样可以如周瑜一样独当一面的大将,取得蜀地之后,从关中、荆州两个方面对曹操保持军事压力并非镜花水月。事实上,这也正是诸葛亮“隆中对”的核心部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军出于秦川”云云,早已脍炙人口。而同时,东吴可以专心在合肥一线作战而不必担心战线问题。有理由推断,当时鲁肃已和诸葛亮关于这一战略交换过意见。&/p&&p&事实上,后来的历史的确是这样发展的。刘备在汉中拖住曹军主力的同时,关羽的北伐节节胜利,让曹操慌不择路,甚至想到了迁都。这种成绩,还是在“羽讨樊而多留备兵,必恐蒙图其后故也”(《吕蒙传》)的情况下取得的。而虽然由于陆战能力的低下,孙权与吴军在合肥并没有取得赫赫战功,但是也给肥沃的淮南地区的生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如果这样的局面发展下去,对于孙刘联盟来说,蚕食中原不再是一个梦想。可惜,短视的吕蒙,或者说他背后短视的孙权偷袭荆州,斩杀关羽,令这一切戛然而止。&/p&&br&&p&很多年后,诸葛亮在《后出师表》中喟然感叹道:&/p&&br&&p&“先帝东连吴、越,西取巴、蜀,举兵北征,夏侯授首,此操之失计而汉事将成也。然后吴更违盟,关羽毁败,秭归蹉跌,曹丕称帝。凡事如是,难可逆见。”&/p&&br&&p&联盟的破裂,早在鲁肃生前就有征兆。刘备占领益州后,孙权求取荆南三郡不果,平日对荆州的关羽“常以欢好抚之”(《鲁肃传》)的鲁肃变红脸为白脸,以大义斥责关羽,最后双方订立湘水之盟,一场兵戈消弭于无形。公正地说,这一次的冲突理亏方是刘备,鲁肃毕竟低估了流离半世的枭雄对于土地的贪婪。鲁肃去世后,诸葛亮为之举哀,除了为一位私交甚笃的好朋友,恐怕更是为了风雨飘摇的孙刘联盟。&/p&&br&&p&让我们把视线转回到周瑜身上,回答另外一个如果不厘清周瑜之死真相,就近乎无解的问题:为什么周瑜死前要推荐鲁肃来接任?&/p&&br&&p&周瑜在信中已明确说了“刘备寄寓,有如养虎”,这是公然与当时鲁肃借荆州联合刘备的政策唱反调。在这之前,鲁肃已经否决了周瑜软禁刘备的计划。可是,无论是哪一个版本的周瑜临终上书,都无一例外地推荐鲁肃来接任自己的职位,这不是自己打自己的耳光吗?虽然赤壁战后,鲁肃立即返回江东,没有参加此后的南郡之战,也没有跟周瑜有私下交流的记载,但如上文分析,鲁肃的政治态度并非一朝一夕形成,李安溪指出:“肃始终本末大计,与刘氏合规,此处颇异公瑾耳。”后人从史料中都可以得到的结论,周瑜不可能不知道。那么,这一反常行为的动机究竟为何?为什么周瑜不推荐政治态度和自己相近,资历也不输于鲁肃的甘宁、孙瑜来接替呢?&/p&&br&&p&答案只有一个:周瑜对主君孙权在自己“暴病”中的作用心知肚明。他知道,自己由于伐蜀计划里所谓的“野心”被清除,那么去世后的接任者一定是主张借荆州的鲁肃。在信笺里这么写,一是警示鲁肃这位多年好友,虽然自己不在后,东吴必将联合刘备,但是不能玩得过火,以至养虎遗患;二是为了不造成东吴军政高层的公开分裂,在孙权面前服软,使鲁肃顺利接任,以此为代价,来换得自己嫡系部将与后代不遭遇迫害。&/p&&br&&p&一代名将,在面对来自背后的黑枪时,也不得不低下了高昂的头颅,令人感叹。更令人感叹的是,就算如此,他的后代也没有幸免于迫害。&/p&&br&&p&周瑜长子周循早死,次子周胤因罪被流放庐陵郡。诸葛瑾、步骘等人后来联名上书,请求孙权赦免其罪,这封上书写的非常有意思,并没有怎么提到周胤之罪本身,倒是花了一大半的篇幅来为他的父亲周瑜表功:&/p&&br&&p&“臣窃以瑜昔见宠任,入作心膂,出为爪牙,衔命出征,身当矢石,尽节用命,视死如归,故能摧曹操于乌林,走曹仁于郢都,扬国威德,华夏是震,蠢尔蛮荆,莫不宾服,虽周之方叔,汉之信、布,诚无以尚也。夫折冲扞难之臣,自古帝王莫不贵重,故汉高帝封爵之誓曰‘使黄河如带,太山如砺,国以永存,爰及苗裔’申以丹书,重以盟诅,藏于宗庙,传于无穷,欲使功臣之后,世世相踵,非徒子孙,乃关苗裔,报德明功,勤勤恳恳,如此之至,欲以劝戒后人,用命之臣,死而无悔也。”&/p&&br&&p&很显然,他们对于周胤被贬谪真正的原因心知肚明。&/p&&br&&p&孙权一开始并没有同意赦免周胤的要求,后来朱然、全综等人也上表请求,孙权才勉强同意。不过,在赦书下达的前夕,周胤却神秘地病死于徙所,陈寿写道:“权乃许之,会胤病死。”一个会字,让人生出许多联想。&/p&&br&&p&后来全综上表,表举周瑜的侄子周护当将军,理所当然地没有获得同意。孙权拒绝的答复也非常有意思,照录如下:&/p&&br&&p&“昔走曹操,拓有荆州,皆是公瑾,常不忘之。初闻峻亡,仍欲用护,闻护性行危险,用之適为作祸,故便止之。孤念公瑾,岂有已也?”&/p&&br&&p&
一开始反复强调自己没有忘记当初周瑜的功劳,然后轻描淡写地说了一下周护“性行危险”,所以不能当将领。事实上,以潘璋之嗜杀,贺齐之奢靡,都能做到顶尖的高级将领,受到孙权的宠爱,偌大的吴国又为何容不下一个周护呢?最后,也许是尚嫌不够,又欲盖弥彰地说道:“孤念公瑾,岂有已也?”可见,对于上表者的真正意图,孙权也是心如明镜的,因此,他干脆没有打太极,而是直接点出了“公瑾”这个问题的关键。全综如果稍识时务,恐怕再也不会对孙权提起这个话题了吧。&/p&&br&&p&而整篇周瑜本传,也在“孤念公瑾,岂有已也?”这句话中结束了。&/p&&br&&p&虽然周瑜并不完全赞同鲁肃的战略规划,但是多年风雨共济,对于他的人品,周瑜绝对信赖。《鲁肃传》记载:&/p&&br&&p&“周瑜为居巢长,将数百人故过候肃,并求资粮。肃家有两囷米,各三千斛,肃乃指一囷与周瑜,瑜益知其奇也,遂相亲结,定侨、札之分。”&/p&&br&&p&两人漫长的合作与友谊就此开始,在临终时那样凶险的情况下,信赖鲁肃成为了周瑜最后的抉择。他相信,鲁肃任何举动的出发点都绝不会是害东吴。而且,鲁肃和周瑜一样,都是有天下之志的人,他在赤壁战后东还见到孙权,本传里写道:&/p&&br&&p&“曹公破走,肃即先还,权大请诸将迎肃。肃将入閤拜,权起礼之,因谓曰:‘子敬,孤持鞍下马相迎,足以显卿未?’肃趋进曰:‘未也。’众人闻之,无不愕然。就坐,徐举鞭言曰:‘愿至尊威德加乎四海,总括九州,克成帝业,更以安车輭轮征肃,始当显耳。’”&/p&&br&&p&返回吴地,意味着鲁肃要在那个错综复杂的阶段为孙权掌握局势,出谋划策。这是他履行职责前对孙权的一次严肃声明,他的一切行为和谋略都是为了东吴的利益,而不是个人的权力。我想,他的确做到了这一点。孙权对周瑜采取极端手段,他应该不知情。他和周瑜的计划本质都是为了东吴能在天下争霸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了孙权能“克成帝业”。这和后来的吕蒙等辈是有本质差别的,后世的韩菼指出了这一点:“吕蒙贪功喜事,无远略至计,其去周、鲁不可以道里计,合传似少史识。”&/p&&p&不同之处在于,周瑜的计划类似于一场豪赌,赌赢了便二分天下,赌输了便输掉身家;鲁肃的计划则无论进退,都可以鼎足三分。后来的历史,基本沿着鲁肃的轨迹在进行着,孙权登基称帝前,对大臣说道:“昔鲁子敬尝道此,可谓明于事势矣。”不过,后来孙权在对陆逊回忆周瑜、鲁肃、吕蒙三人时,却非常不厚道地把孙刘联盟一度破裂的黑锅扣到了鲁肃头上:“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吕蒙传》)明明是吕蒙与背后的孙权破坏了鲁肃生前的战略规划,却要鲁肃来背这个黑锅,颠倒黑白可谓叹为观止。在周瑜的赌与鲁肃的稳之间,孙权选择了稳,从国家的角度,这并没有什么过错,甚至对赌不起的东吴来说还是更明智的决定,但是用极端手段清除异己,则将他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扣给不在人世的鲁肃一顶莫须有的帽子,则可以从一个侧面看出这位主君的气度与人品。&/p&&br&&p&如果说鲁肃在借荆州战略的推行前后有什么失策,那么就是仍然低估了刘备集团的执行力与决心。这个错误周瑜同样也犯了,他没有想到在赤壁之战前几乎毫无自己力量的刘备可以飞速发展,还幻想着可以裹挟刘备集团取蜀。而鲁肃则没有想到刘备在取得益州的情况下竟然抵赖归还荆南三郡,给联盟造成无法弥补的裂痕。而这样的行为碰上了东吴方面不好惹的吕蒙,苦果则由刘备和关羽自己咽下。&/p&&br&&p&不过,至少在建安十五年,刘备应该是天底下最开心的人,因为周瑜之死,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刘备。自此,悬在他头上的一柄达摩克利斯之剑终于消失,他如同“蛟龙得云雨,终非池中物”(周瑜评刘备语),入川,取汉中,刘备在失荆州前一路高歌猛进,一改前半生失意者的形象。&/p&&br&&p&不过,蛟龙得云雨,一半归之于时运,另一半则要归之于自己的努力。赤壁战前,刘备的处境似乎用“丧家之犬”都难以形容其落魄之万一,惨败于曹操南征大军,好不容易和江东孙家搭上线,又几乎成为人家去邀功的筹码。《程昱传》记载:&/p&&br&&p&“太祖征荆州,刘备奔吴。论者以为孙权必杀备。”&/p&&br&&p&足见当时刘备已经没有任何资本,存亡全系于孙权一念之间。幸亏诸葛亮、周瑜、鲁肃等高瞻远瞩的“乱世弄潮儿”(吕思勉语)一力促成孙刘联盟,保下了一世枭雄的性命。说是联盟,其实刘备方面完全属于从属地位,与客将无二。《江表传》写道:&/p&&br&&p&“(备)乃乘单舸往见瑜,问曰:‘今拒曹公,深为得计。战卒有几?’瑜曰:‘三万人。’备曰:‘恨少。’瑜曰:“此自足用,豫州但观瑜破之。”&/p&&br&&p&生动地描绘了当时刘备方面属于从属地位的客观情况。这种从属地位一直延续到南郡之战之时,从赤壁战后到周瑜死前,双方力量在荆州此消彼长,犬牙交错。刘备和周瑜的关系也从亲密合作共抗曹军,到最后撕破脸皮分头上京告状。由于本文主要探讨周瑜之死背后的阴谋,关于这个话题不拟展开。总之,历史事实是,在周瑜安排与自己谋划的双重因素作用下,刘备集团趁江陵激战的时候夺取了防御薄弱的荆南地区,“以(诸葛)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诸葛亮传》),从此拥有了与东吴集团讨价还价的资本,并最终在与周瑜的角斗中成功胜出。&/p&&br&&p&刘备上京面见孙权请求借荆州,西返时,对孙权说的一番话颇令人寻味,《江表传》记载说:&/p&&br&&p&“刘备之自京还也,权乘飞云大船,与张昭、秦松、鲁肃等十余人共追送之,大宴会叙别。昭、肃等先出,权独与备留语,因言次,叹瑜曰:‘公瑾文武筹略,万人之英,顾其器量广大,恐不久为人臣耳。’”&/p&&br&&p&可以想象,刘备这句看似轻描淡写的话会在孙权心中激起多么大的波澜。孙权的那点权术,在阅人无数的父亲辈刘备眼中可谓洞若观火,只须一点点小作用力,就能推倒孙权心中那道薄弱的防线。此后的事态发展,可谓完全在刘备集团控制之下。可怜孙权、周瑜各自处心积虑,到头来却是为一个外人做了嫁衣。&/p&&br&&p&现在,我们可以用最简略的语言来总结一下围绕着“周瑜之死”发生的这一段历史的真相了。&/p&&br&&p&曹操南征,击败荆州的刘备。毫无资本的刘备投奔东吴,被周瑜裹挟参与赤壁之战。赤壁一战大胜后,周瑜名声蹿升,引来孙权的疑虑。周瑜继续在荆州作战,刘备在周瑜的羽翼下慢慢积累资本,最终提出借荆州,意图抢夺周瑜在荆州的胜利果实。此时围绕东吴今后的国策,出现了以周瑜为代表的“取蜀”派与以鲁肃为代表的“借荆州”派。在权力的诱惑下,孙权最终出手暗害了周瑜,周瑜临死前意识到了背后的阴谋,上书孙权请鲁肃接替自己。鲁肃推行借荆州战略,刘备取得荆州,随即在参与东吴取蜀计划的前周瑜机密幕僚庞统辅佐下西进,奠定天下三分。&/p&&br&&p&每一个疑点似乎都在这样的主线下得以被解释,不过,作为一个读史者,我还有最后一个疑问。&/p&&br&&p&《三国志》的作者,史家陈寿,知道这件事的真相吗?&/p&&br&&p&一个一千八百年后的普通读者都可以从史料的细枝末节中推测出不合情理之处,那么陈寿当时能接触到的史料碎片,一定要远比我们现在更为完整,以前四史作者之一的史识,怎么可能不知道真相呢?&/p&&br&&p&可是,证据呢?&/p&&br&&p&我一直在寻找这样一个证据,因为如果陈寿都不能确定这个真相,今天的读者来作考据,难免有哗众取宠,空中楼阁之感。如果他能确定的话,即使是在魏晋易代那样政治黑暗的时代,以一名“良史之才”的职业良知,他也一定会留下什么线索,这线索不会仅仅是干巴巴的材料,而一定是属于自己的观点。&/p&&br&&p&直到我翻到孙权传记《吴主传》的传后评论,我才为之释然,写下了这样一篇文章。&/p&&br&&p&“评曰: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句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然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至于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岂所谓贻厥孙谋以燕翼子者哉?其后叶陵迟,遂致覆国,未必不由此也。”&/p&&br&&p&句践,也就是越王勾践。除了割据范围都在吴越,很难找到从十九岁担任最高统治者一直到七十岁去世的孙权和卧薪尝胆忍辱复国的勾践有什么相似之处。唐庚就在此处迂腐地质疑道:“吴之受爵,乃由与蜀相攻,恐魏议其后耳。陈寿乃以句践比之,句践未尝受吴封爵也。”&/p&&br&&p&不过,我们知道,这位越王在灭吴之后曾经大杀功臣,包括献灭吴七策的大夫文种。&/p&&br&&p&也许有人会说,这里应该暗示的是孙权晚年因争储事件而屠戮大臣的事件吧。这种看法同样不正确。&/p&&br&&p&因为就在这一段评论后面,陈寿提到了孙权“性多嫌忌,果于杀戮,暨臻末年,弥以滋甚”“谗说殄行,胤嗣废毙”,对于孙权末年杀功臣的事迹,无论是韦昭的《吴书》还是《三国志》都并未予以过多隐瞒。只有早年的不光彩事迹,才有隐瞒的必要。&/p&&br&&p&而且,陈寿在把孙权比作勾践之后写道:“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这样,就把时间断到了三分天下之前,而与晚年无涉。&/p&&br&&p&的确,除去周瑜让东吴没有了志在天下的“赌徒”(孙策也曾在官渡之战时谋划偷袭许昌,倒是可以和周瑜的取蜀计划相映成趣),不会再出现押上国运的豪赌,“自擅江表”不成问题。不过,孙权也亲手掐灭了一丝赤壁之战后出现的,“总括九州”(鲁肃语)的曙光。&/p&&br&&p&再来看后面的评论,便会发现陈寿的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暨臻末年,弥以滋甚”的意思,是晚年这种倾向愈加严重,也就是说还在“成鼎峙之业”的阶段,“性多嫌忌,果于杀戮”的特点,就已经显现了出来。&/p&&br&&p&我曾无数次想象过这样的场景:在建安十五年某个寒冷的冬日夜里,庞统站在一艘顺流而下大船的船头,面对着寒冷的江风,却没有回舱的意思。舱里,放着的是周瑜的棺木。而与此同时,鲁肃站在江东的某个港口,沉默地望着漆黑的长江,一动不动。清冷的吴宫中,孙权对着孙策的灵位,一对碧眼里似有什么东西在闪动,却直到最后也没有流出来。&/p&&br&&p&在中国古代残酷的政治游戏中,这个无言的结局,也许,也是唯一可能的结局。&/p&
收到了一些赞同,分下行方便阅读,顺便说几句题外话。 我读史其实不怎么带感情,但是对于周瑜这个悲剧人物是很早开始就寄予同情了的。很多年前,我读过一篇名为《建安十五年》的历史小说,这篇小说最迟在本世纪初那几年就可以在一些三国题材的BBS上见到了。…
反抗与顺服不仅和统治者杀人有关系,还和民间组织有关系。&br&&br&我们受到影视作品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总以为在暴政面前,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登高一呼,别人听到后就会热血沸腾,然后出来反抗。其实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br&&br&如果你站在法西斯横行的犹太集中营,你喊一声我们一起反抗暴政,绝不会有人跟你造反。&br&&br&因为反抗最基本的单位是组织,不是个人!反抗的个人同时也是在组织之中的个人,以组织为依托才有反抗的能力。这也是现代社会强调结社自由的根本原因。&br&&br&你看isis可以排队枪毙比他们人数多很多的战俘,哪怕知道自己马上就会死,也没有人去反抗,都是老老实实排着队去死。因为别人反抗我可以沾光,我反抗马上就死,就算谁都不反抗,我还能多活一会。但是如果他们之间事先有串联,有谋划那效果就完全不一样。&br&&br&所以在民间组织资源稀缺的情况下,统治者越暴戾,统治就越稳定,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被统治者没有任何选择,他们就会倾向于认为统治者拥有一切,自己所有的一切都是拜统治者所赐,他们不但不会反抗,反而会对统治者感恩。具体情况参看斯特哥尔摩综合征。&br&&br&在民间组织丰富的条件下,统治者的暴戾会引起反抗,一般形式有宗教,宗族,政党,帮会等等。&br&&br&所以,反抗和顺服是两个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没有组织资源的情况下,统治者越暴戾,越容易顺服。在组织资源丰富的情况下,统治者越暴戾,越容易反抗。&br&&br&一个合格的暴君,懂得统治国家最重要的任务,是要消灭民间组织资源,保证统治集团的组织系统处于绝对垄断地位。&br&&br&(前两年有人说金正恩疯狂杀人一定会倒台,对此我只是一句“呵呵”,事实证明,在组织资源高度集中的朝鲜,金正恩的权力正是因为杀人才稳定的)&br&&br&作为补充:&br&&br&统治者的暴戾和被统治者的反抗应该是一个V字形的变化,随着暴戾程度的增加,民众的反抗程度会先下降,然后到一个拐点后开始暴涨。而组织资源的丰富程度,决定了这个拐点的位置。组织资源越少,拐点越靠→,组织资源越多拐点越靠←&br&&br&当组织资源被绝对垄断,对勾就会无限接近一条斜向下的直线。此时,越杀人就越稳定,反抗的拐点几乎永远不会出现。&br&&br&当组织资源丰富时,屁大点事都能引起反抗,很多国家示威游行就是例子。&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362& data-rawwidth=&491& src=&https://pic2.zhimg.com/dc26dc903ccaa120511eee4d_b.png&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91&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dc26dc903ccaa120511eee4d_r.png&&&/figure&
反抗与顺服不仅和统治者杀人有关系,还和民间组织有关系。 我们受到影视作品和意识形态的影响,总以为在暴政面前,只要有一个人站出来登高一呼,别人听到后就会热血沸腾,然后出来反抗。其实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的想法罢了。 如果你站在法西斯横行的犹太集中…
王二狗是一个放羊的, 2001年,在他38岁的时候,参加了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他哥哥给他出谋划策:每家给你投票的,发一袋白面和一大桶色拉油!&br&因此,38岁的王二狗击败了68岁的老村长,成了赵家庄的新一任村主任。&br&2005年,一个化工厂和一个饮料厂来忠虢县投资,县委决定把厂址设在赵家庄。王二狗负责征地,以3000块一亩的价格征到了两千多亩地。又以7000块一亩的地出让给了厂方。剩下的钱,上交县财政一多半,剩下的分给县领导一大半,王二狗自己得了四分之一。&br&王二狗于是买了奥迪。&br&&br&这件事后,王二狗突击入了党。随后的两年里,王二狗成功地兼任了赵家庄的村支书。趁机让自己的哥哥当了村治安主任。&br&王二狗回家想了想,以每亩3500元的价格征收了三千亩地。声称是要设厂,可是并没有厂子来。王二狗用围墙把耕地圈起来,假装是一个厂子。任其荒芜。&br&&br&2008年,某电子厂在赵家庄设厂。又要征收2000亩地。此时,村民们已经不愿意卖耕地了,王二狗拍胸脯子说,价格比三年前翻三倍,以9000元每亩的价格征收到了一千亩地。又从自己圈占的土地中拨出一千亩,凑成两千亩,以每亩三万元的价格,出让给了电子厂。&br&不久后,县里下来工作队,要求彻查土地出让中的腐败问题。王二狗上下打点,又向被征地的村民补偿每亩4000元,因此实际征地价格是每亩一万三千元。&br&王二狗于是买了保时捷。&br&&br&王二狗用手中的资金成立了旅游开发公司。上马了一批人造景点。又上下打点,结果是,与村里的老牌旅游景点赵王府联合起来,打造成了赵王封地大景区。赵王府原来的门票价格是40元每人,赵王封地的门票价格是72元每人。王二狗的旅游开发公司可以在每张门票上名义上收入30元,2元是文物维修费,上缴县财政。实际上,王二狗可以在每个游客头上剥取20元,另外10元是主要县领导入股分红。&br&王二狗现在开宾利,玛莎拉蒂。并组织了一批保安队,队员是赵家庄里的辍学青年,主要负责王二狗的保镖工作。村里的老头老太太,也吸纳到旅游公司,做打扫卫生等活计。王二狗于是收获了好名声,也编织出了一个依附于他的庞大利益集团。&br&王二狗在北京、省城、县城等处有数套房产。&br&赵家庄的村庄规模也急剧扩大,沿着国道,到处是商铺、饭店、旅馆。&br&趁着村委换届选举,王二狗家彻底控制了基层政权。&br&这是2008年的事情。似乎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幸福的日子。&br&&br&2010年,忠虢县升级为市,市区面积扩大,到达赵家庄边缘。王二狗被任命为拆迁征地办公室成员,负责赵家庄的征地工作。王二狗将手头囤积的土地中一千亩地卖给了开发商,由于中间穿插有村民的饭店、商铺。王二狗命令村委会人员走家串户,以每户补偿30万元、等面积回迁的条件谈下来大部分商户。但是有梁家钉子户拒不搬迁,王二狗在一个黑夜,命令保镖队前去强拆。&br&王二狗的儿子被送入市区上学。担心报复,王二狗也很少在村里居住。&br&&br&2011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政策开始向赵家庄普及。王二狗在耕地上大兴土木,盖了一个无产权小区,动员农民上楼。&br&旅游部门向忠虢市政府发文,通报批评景区水平。随后,赵王封地景区进行景区治理,兴建配套的游客中心等。市政府全力推进此事,需要拆迁一大片村民民居,王二狗又担任了拆迁办公室成员,有村民拒不拆迁。王二狗动用保镖对队,在黑夜强拆数家,结怨村里。但是此事被推进成功。&br&被拆迁的村民,住进了王二狗以村委会名义兴建的小区中。&br&&br&2012年,八项规定颁布。&br&&br&2013年,忠虢市区继续扩张,新一轮的拆迁工作来临。王二狗卖出了手中囤积的全部土地,并辅助征收一万二千亩耕地,拆迁与强制拆迁了一大批商铺、饭店。忠虢市新区在赵家庄周边拔地而起。赵家庄已经呈现被包围形势。&br&随后的一年里,王二狗继续营建安置小区,但因资金不足,王二狗及其依附团队以村委会名义贷款,继续建设。每天为了银行的贷款利息而焦虑,头发变白。&br&&br&2015年,反腐败形势空前严峻。忠虢市已经有数名常委因拆迁及建设腐败问题被抓,整体换血一遍。王二狗感到天要变了。赵家庄村民也热切期望既能够打老虎,又能拍苍蝇。但是王二狗继续建设、继续强拆。并且把赵家庄剩余的耕地全部卖出。用于市区建设。赵家庄于是成为了无地村庄。&br&与此同时,王二狗的儿子不成器,但王二狗谋求把儿子送入上层,离开底层。狗儿对影视非常感兴趣,王二狗于是斥资将狗儿送入京城,混圈子。&br&&br&2016年年初,赵家庄已经被全部包围。市里通过决定,年内全部解决城中村问题。赵王府与赵王封地进入新的阶段,开始彻查门票问题。王二狗感觉末日来临,但是还是继续推进上楼。王二狗在村内离心离德,仅靠威势支撑。&br&&br&2016年年中,赵家庄实行户籍改革。全体村民从农业户口转成非农户口。村级行政单位撤销,改为社区。王二狗的村主任职务已经随着村民自治组织的变更而消亡,但他仍然担任负责人,继续推进最后的城中村整治。在这期间,王二狗被某被拆村民袭击,住了一段时间医院。&br&&br&2016年底,赵家庄村内仍然有十几户钉子户,市政府要求年底必须彻底解决城中村问题。于是,在除夕之前,王二狗率领保镖队,指挥挖掘机,一夜之间将全村夷平。全村天怒人怨,莫不欲将王二狗食肉寝皮。从此,赵家庄彻底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耕地没有了,村庄没有了,真古迹被拆掉,人造古迹遍布。宗族势力解体了,村民身份也转变为市民身份,全部上楼。所谓的赵家庄社区,将作为忠虢市的一个小区,翻开历史新的一页。王二狗此刻累资千万,但手下没有一个村民,也不再管理一亩土地。他是一条肥肥的、不能动弹的,被用完了的恶霸。平坦的历史前途在赵家庄社区居民眼前徐徐铺开。&br&&br&2017年1月,中央纪委七次全会强调,加大对“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的整治,决不允许其横行乡里、欺压百姓,侵蚀基层政权。1月1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印发《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犯罪积极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的意见》,强调各级检察机关要坚决依法惩治“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刑事犯罪,突出打击为“村霸”和宗族恶势力充当“保护伞”的职务犯罪。
王二狗是一个放羊的, 2001年,在他38岁的时候,参加了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他哥哥给他出谋划策:每家给你投票的,发一袋白面和一大桶色拉油! 因此,38岁的王二狗击败了68岁的老村长,成了赵家庄的新一任村主任。 2005年,一个化工厂和一个饮料厂来忠虢县投…
我是来做补充的。。。干货神马的最讨厌了。&br&&br&1,首先司马懿和曹操有过节,这事儿不靠谱,根据仇鹿鸣大大的考证,真相是《魏略》or《魏书》中提到的,曹洪征辟,司马懿辞之不就,曹操征辟,司马懿欣而就之。所以。。。。我是想说,题主你凭什么说司马懿被埋没啊。。。。这是博士一毕业就进国务院给总理当秘书的节奏好么!!&br&&br&2,司马家的黑历史,简要说一说,比如他老爸。。。。司马防同志,洛阳令、京兆尹,年老后转拜骑都尉。他举荐了曹操之后,就消失在史书上,许多年后,出现在曹操封魏王的庆功宴上。&br&&br&司马朗传中提到,董卓迁都长安时,司马防要求司马朗带着家人回温县。结合上文,可知曹操任洛阳北部尉时,司马防任洛阳令,则司马防任京兆尹时,应跟随董卓在长安,根据西安出土的司马芳(防)残碑:”故汉司隶校尉司马芳之碑颂“显示,司马防还曾担任司隶校尉,后来著名的河东太守杜某是他的属下。&br&&br&这,怎能让人不琢摩呢。&br&&br&2.1 司马防任司隶校尉的事实被陈寿删除了,这大概是董卓给的官,侧面说明司马防在董卓手下混得不错。&br&&br&2.2 根据出土碑文显示,司马防同志的大名,在汉末其实叫司马芳,但是传下来的史书都是司马防,防和建公(字)其实是对不上的,芳(流芳百世,建功为公)才是真名,这传了几千年,名字都改了,如果不是传闻错误,那就是有必须要修改的必要,这个必要我不知道。&br&&br&2.3 汉献帝集团逃离长安,一路向洛阳时,很多忠臣都挂了,司马防没有出现在随行名单里,也没有出现在阵亡名单里,许多年后,又建康地冒了出来,有道理怀疑,从司马防消失在历史上,到司马防七十一岁出席曹操的庆功宴,这位老同志的所作所为,恐怕不是“阖门自守”那么简单。否则,就是当年推举了一下曹操,就有资格出席魏王宴?谁知道干了多少不敢让人知道的事儿。&br&&br&3,司马家黑历史之晋书,晋书里有宣王痛击武侯的记录,但这个记录在三国志里都没有,相反,三国志里武侯痛击宣王的记录是有佐证的,可见晋书黑诸葛不遗余力。。。。诶。&br&&br&4,司马家黑历史之陈群,仔细看历史会发现陈群同志一直是司马懿的铁杆盟友,但是他的底线是不杀曹爽不搞扩大化,突然司马懿玩了一手“凡有八族”,陈群大受打击,辞封侯,不许,赶快去世了——可见司马懿的老同事对他毫无了解。&br&&br&5,司马家黑历史之司马干,这哥们是个神人,司马懿三儿子,在杀曹髦时来到现场晚了一步,结果司马昭大为不爽,后来,司马干就疯了,干过x尸的重口事儿,但是晋武帝不放心他,派遣王爷们去封地(实封,有兵权)的时候,留住这个疯叔叔在首都。后来八王之乱,司马越去看他,他装病不见,躲在门缝里偷看。听说齐王死了,长叹一声:后代就齐王靠谱,他一死,算是完了,死于永嘉之乱前夕。&br&&br&我怀疑司马干知道很多司马昭的黑历史,所以。。。成了这副鬼样子。&br&&br&6,总之吧,司马家的黑历史是说不完的。&br&&br&7,真相不重要,重要的是结果——这是政治。真相不可说,但是我总有办法让真相露出狐狸尾巴——这是史官。&br&&br&8,晋书说,司马懿死前,梦到贾逵作祟,这。。。。我可耻地认为宣王可能还真的不是自然死亡(这一条是瞎猜的)。&br&&br&我发现我认真写干货的时候非常无趣。。。
我是来做补充的。。。干货神马的最讨厌了。 1,首先司马懿和曹操有过节,这事儿不靠谱,根据仇鹿鸣大大的考证,真相是《魏略》or《魏书》中提到的,曹洪征辟,司马懿辞之不就,曹操征辟,司马懿欣而就之。所以。。。。我是想说,题主你凭什么说司马懿被埋没…
“世袭食利阶层”们也就每个月万把来块非劳动收入,看把有的左翼大V气的。&br&&br&你们谁要告诉马前卒景甜小姐走个野鸡红毯蹬出来的驴蹄子都是500万左右的法国爆款高跟鞋还不把马前卒活气死?马国师爬起来转念一想,兴许给国家提新意见让政府对景甜的驴蹄子征收100%的非劳动溢价税可抵消每月搜刮500个浦东新区廉租房房东老太,主意也挺不错了。&br&&br&但这年头“国师”之所以成不了国师,就是因为国师往往还不及国家聪明。国家恰恰是不会轻易动房东们的奶酪。因为现在的地方政府有相当大的债务是用土地作为质押,维持着银行账面不出现坏账。一旦国内房价出现恐慌性地抛售,泡沫被提前刺穿,地方政府就有破产的风险。&br&&br&对房东的杀鸡取卵很容易触动市场对房屋使用价值的怀疑,造成这部分存量房屋从租售变成卖盘,一旦供给上去了,价格也就下来了。房屋资产面临缩水,以之为抵押的地方债在银行就会变成坏账。信用最好的债务也出现违约,我想稍微有点常识的人也知道意味着什么。&br&&br&事实上国家还得感谢这帮房东的是这帮人手握中国最紧俏的资产之一,居然没有漫天要价同步提高租金。最基础的金融常识告诉我们,任何资产的理论现价都是其未来可创造的现金流的折现。目前中国租售比排名前十的城市租售比大约是1:700-1:500,但国际上合理的租售比低于1:300就说明房屋的市值有较大泡沫的嫌疑了。现金流折现后与即期资产背离越严重,说明泡沫越大。&br&&br&也就是说手握7,800万资产的房东们居然还在出租房屋而不是立刻抛售变现跑路就已经谢天谢地了。要是他们某天集体变卖房产投资移民而发现无人接盘,就到了“潮水退去才知道谁没穿裤衩”的时刻。这时候最抓狂的肯定是抽走70%各种税的地方政府好吗。&br&&br&对于政府而言,最好的情况无外乎保持住目前的土地价格的同时争取通过去杠杆的方式规避对手盘继续哄抬房价。但实在难以想象长期下来能以何种办法慢慢挤出这堆巨大的泡沫。更何况每次去杠杆带来的成交量萎缩都在拨动待沽者逃顶的紧张情绪,唯一能做的就是期待不要出现所有人信心破灭出现的大规模地挤兑。&br&&br&十多年前政府打起土地财政这把算盘的时候就好像坐在了刚需者、炒房者和开发商组成的麻将桌上。说出“定期收割反动阶层”这种话等于劝政府把牌桌子掀了。问题是这么多年下来政府赚来的筹码也都是白条儿啊。你把牌搭子敲死上哪儿去兑现啊?&br&&br&无奈国师总是状况之外,就是跟国家尿不到一壶里去啊!&br&&br&最后给马粉们点几句。你嘟也在媒体混了这么长时间,有的事情你们可以真不知道,但你嘟备不住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br&&br&你就告诉究竟是谁抽走了整个房地产市场的大头?否则你以为每年8%左右的GDP增速怎么来的?一线城市业主无外乎是些跟着喝汤的小确幸,这些到手的房租比起整个地产利益链的带给政府的红利实在连蚊子肉都不如。房间里明明有头大象,你嘟倒好绕过去了,带着你们搁网上打起蚊子来了。
“世袭食利阶层”们也就每个月万把来块非劳动收入,看把有的左翼大V气的。 你们谁要告诉马前卒景甜小姐走个野鸡红毯蹬出来的驴蹄子都是500万左右的法国爆款高跟鞋还不把马前卒活气死?马国师爬起来转念一想,兴许给国家提新意见让政府对景甜的驴蹄子征收100…
&p&本回答涉及的两个重要的外部内容——“减脂入门包”和111减脂操作均完全免费,不要付费询问我入门包和111里已经有的东西,想不赚钱就这么难么?&/p&&br&&br&&p&&b&【防歧义的两个声明】&/b&&/p&&p&首先,这篇回答虽然巨长巨理论(其实很粗浅,只是和流行的美图系减脂文章比显得“理论”而已),但&b&目标读者完完全全是普通人&/b&,包括只想减回正常健康身材的健康向减脂者,和健身举铁的塑形向减脂者这两大类(塑形向减脂的特殊要点会单独发文章讲)。本文中出现的所有术语和理论,都是普通减脂者应该理解和牢记的,不是用来吹牛逼的。&/p&&p&另外,&b&本文不区分“减脂”,“减重”,“减肥”&/b&,这三个词在本文中的意义&u&完全相同&/u&。减脂和减重当然有差别,但是受流行说法的影响,二者的差别已经被吹上天。事实上,合理的减脂方法必然会&u&自动优化&/u&减重过程中的脂肪和瘦体重流失比例,从而不需要很在意减脂和减重的差别。力量运动虽然能进一步优化这个比例,但这种进一步的优化,对于没有增肌塑形需求的人来说意义并不大,而有增肌塑形需求的人不需要别人提醒也会做力量运动以保护肌肉。如果还不服请参考&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减肥和减脂是一个概念吗? 有什么区别? 减肥还是减脂显瘦?&/a&&/p&&br&&br&&p&&b&【Big Question:为什么只想减个肥的你要看这么长的玩意?】&/b&&/p&&p&这篇回答巨长,而且确实难消化,在神技减脂法和美图减脂法横行的知乎显得非常枯燥无味,但是你仍有两个理由去啃这篇回答:&/p&&p&1.减脂没有简单的逻辑;
2.市面上和你脑子里的几乎所有有关减脂的说法都是错的。&/p&&p&先说1。&/p&&p&减脂的逻辑并不简单。&b&所有能简单描述出来的减脂逻辑和减脂方法,要么没有实践意义,要么完全是错的&/b&。比如“少吃多运动”,“制造热量差”,“吃健康食物”之类的说法,没有任何实践价值,只能算是一种归纳总结而已,而诸如“少吃多餐”,“晚上少吃主食”,“控制GI”等等看似一招鲜的讨巧办法,则完全是扯淡。本回答仅仅是关键点讲解,已经超过万字,变形大师发布的号称“最简最必要”的“减脂入门包”累积超过三万字,虽然我本人文字啰嗦,但减脂这个事也确实不是几句话能讲清楚的。&/p&&p&减脂的具体操作方法,确实可以用比较小的篇幅描述完整,但决定一个人是否能够成功减脂的,并不是他使用的操作是否合理,而是他&b&对减脂逻辑的理解&/b&,而要想使一个人对减脂逻辑达到“理解”的程度,则需要较大篇幅的展开。&/p&&p&总而言之,普通人要想减脂成功(注意“成功”并不简单指减掉几十斤,后面会讲),烧脑是必不可少的过程,本回答的一万字内容其实也只是烧脑的起点。&/p&&p&再说2。&/p&&p&天朝的减脂和健身知识普及率为&b&负数&/b&,市面上几乎所有和减脂有关的说法都是错的,你脑子里的那些关于减脂的知识也一样。&/p&&p&你可能会认为自己已经“很有基础了”,懒得再看这么长和枯燥的东西,我可以非常霸道的告诉你:你没有任何基础,只有幻觉。我知道你做过无数的功课,研究过大量知乎微博豆瓣或者公众号里的“干货”,拜读过各路粉丝无数的大神的文章,但是这改变不了什么,因为你在天朝,所以你能看到的东西几乎个个是错的,就算你智商破200,也会被幻觉彻底洗脑。&b&你没有基础,只有幻觉。&/b&&/p&&p&这篇很长的回答,可能会让你获得一些基础,或者至少把你脑力里幻觉清除掉。&/p&&br&&p&&b&【本回答结构】&/b&&/p&&p&本回答分两部分,分别是正面的减脂关键逻辑讲解,和黑暗面的错误方法摧毁。&/p&&p&本回答改版后,正面的减脂关键点讲解被放在了前面,但我仍然建议那些自认为有一定“基础”的人先看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的错误方法罗列,会覆盖市面上流行的所有减脂观点,运动系的减脂法会被一棒子全部打死,饮食系的减脂法也极少会有幸免。不破不立,对于自认为“懂减脂”的减脂者来说,尤其是已经通过某种方法&u&获得了可观的减脂效果&/u&的人来说,首先清除脑子里的幻觉是非常必要的。&/p&&p&第一部分,正面的减脂逻辑讲解,对于看惯了神技减脂和美图减脂的你来说,会显得非常的庞大和烧脑,请做好战斗准备。&/p&&br&&p&——————第一部分:减脂逻辑和关键点——————&/p&&br&&p&&b&【减脂逻辑的核心:热量平衡&/b&和&b&可持续性】&/b&&/p&&p&很多事情和“减脂”这件事有关,但称得上“&b&核心&/b&”的,只有两个因素,分别是&b&“热量平衡”&/b&,和&b&“可持续性”&/b&。&/p&&p&这两个东西,是&b&减脂逻辑的最核心节点&/b&。其他一切事情与减脂的关系,其实都是与这两个节点的关系。&/p&&p&&b&热量平衡&/b&,指的是摄入热量和消耗热量的变化和关系,热量差与脂肪的减少有绝对关系,热量盈余与脂肪的增加也有绝对关系。热量平衡因素超越其他一切因素,&b&独立决定&/b&脂肪变化的速度和程度;其他任何因素,如果能够影响到脂肪的变化,必然是通过对热量平衡的影响实现的,没有任何其他途径。&/p&&p&&b&可持续性&/b&,指的是减脂手段是否能够长期执行的能力,与你的生理感受,饮食愉悦度,以及各种操作占用的时间和精力都有关系。可持续性不仅决定热量平衡带来的减脂效果能够持续多久,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减脂成果是否能够常年保持。如果没有可持续性,减脂效果就不会持续的产生,甚至已经获得的减脂成果也早晚会消失。&/p&&p&&b&减脂方法的逻辑,实际上就是控制热量平衡和实现可持续性的逻辑。&/b&任何减脂方法,不论是已经存在的,还是未来才会出现的,都不可能通过这两点之外的其他节点起作用。&/p&&p&在和减脂有关的各种事情中,重要的事情,就是对这两点有显著影响的事情,不重要的事情,就是对这两点没有明显影响的事情。比如饮食愉悦度是极其重要的,因为饮食愉悦度对可持续性影响巨大;比如休息是很重要的,对热量平衡和可持续性都有影响;比如运动则是相对不重要的,因为运动对热量平衡和可持续性的影响总在“打架”——大量运动能够改善热量平衡,但却没有可持续性,少量运动有可持续性,却不会明显影响热量平衡。&/p&&p&最后我们再进一步的解释下“&b&核心&/b&”是怎么个意思:&/p&&blockquote&&b&只要你能控制好热量平衡,同时保证可持续性,其他一切事情都不需要在意;只要无法搞定热量平衡和可持续性二者之一,其他事情做到“极致”也没用。&/b&&/blockquote&&br&&br&&p&&b&【减脂方法的主干逻辑:控制热量平衡,实现可持续性】&/b&&/p&&p&上段提了,减脂方法的逻辑,实际上就是控制热量平衡和实现可持续性的逻辑。合理的减脂方法,就是能够稳定控制热量平衡,并且你使用起来不痛苦不累的方法。&/p&&p&我们举几个具体减脂方法的例子。&/p&&p&&u&最常规最传统最基础的“diet”方式——计算热量&/u&:使用厨房秤精确的计算摄入的热量和营养,从而精确的控制热量差大小。这种方法对热量平衡的控制能力极强,进行一些调整操作后对热量平衡的控制力会进一步增强,如果持续使用的话,所有人都能以100%的成功率稳稳的控制住体重。但是算热量的方法,对于不同的人来说,可持续性可能有天壤之别。&/p&&p&&u&轻断食&/u&:这里指的是指只使用轻断食(每周1天完全断食),不使用计算热量等其他手段的减脂方法。一天的彻底断食,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会导致总体的热量摄入减少,热量差实现,体重和脂肪降低。降低到一定程度之后,减脂者在其余六天摄入的总热量会与他的消耗再度打平,体重和脂肪停止下降。如果保持轻断食,则已经获得的减脂成果一般不会丢失,但如果从轻断食恢复回正常饮食,&/p&&br&&p&&b&【可持续性为什么关键?】
(虽热直接决定减脂效果的是热量平衡,但是我们先讲可持续性,因为可持续性更容易被轻视和忽略)&/p&&p&可持续性之所以是关键,是因为可持续性不仅&b&1.直接影响你能够获得多少减脂成果,还会2.决定你获得的减脂成果能不能保持住。&/b&&/p&&p&这两点,都会&b&直接决定&/b&你的减脂大业是不是成功:没有从大胖子减回正常身材,而是减成了中胖子就减不下去了,应该对大多数人来说都算不上成功;而从大胖子完全减成正常身材,但是一年之后又回弹成大胖子,显然更算不上成功。&/p&&p&关于减脂成果保持这件事,虽然看起来很反常理,但是请接收这样一个事实:&/p&&blockquote&&b&绝大多数人在减脂结束后都会在一两年内彻底反弹回原体重。
&/b&&/blockquote&&br&&p&“绝大多数”到底是多少,目前还没有非常准确的统计,但全球范围内出现过统计和调查,得到的彻底反弹比例数据,基本都在85%以上,很多人认为真实的比例超过90%。&/p&&p&虽然导致这种现象的主力原因,一定是那些“貌似设计出来就是为了使人反弹”的呵呵减脂法,包括各种花哨的运动减脂法和哥本哈根这种傻叉diet。但&b&即使那些合理且“健康”的减脂方法,如果不在意可持续性,也同样会以极大的概率导致彻底反弹&/b&。&/p&&p&至于原因,简单来说,如果你减脂时候使用的手段,无法经过细微的调整,变成可以常年保持的生活方式,那么在减脂结束后,你注定会停止使用这些手段,此时你又没有其他选择,只会慢慢的回归减脂之前的饮食和运动习惯。而减脂之前的饮食和运动习惯,其实就是你减脂前的热量平衡终点,将会使你彻底弹回减脂前的体重,误差很少超过10%。&/p&&br&&p&&b&【实现可持续性的大体思路】
为了实现减脂手段的可持续性,首先你需要有可持续性的“&b&意识&/b&”。具体来说,你需要非常频繁的问自己,自己现在的饮食和运动方式能不能常年的保持下去,如果不能的话应该如何调整。&/p&&p&任何负面的感受,包括饥饿,焦虑,劳累等等,当他们经常出现的时候,你就必须果断采取行动让他们消失,每一种负面的感受都有应对和解决的方法。当然这需要一些姿势和技能,这里就细说了。&/p&&p&&b&饮食愉悦度&/b&,是目前我认为最重要的影响可持续性的因素,也是个价值万字的大话题,为了实现可持续性,你必须非常在意饮食愉悦度。同样的热量,同样的营养,同样的算卡操作,同样的时间精力和金钱投入下,你可以吃的很舒服,也可以吃的很苦逼,苦逼的饮食不仅没有可持续性可言,甚至还会在热量差并不大的情况下引起暴食。热量差和宏观营养的配置本身也会影响饮食愉悦度,为了饮食愉悦度而牺牲减脂速度是非常正常的。&/p&&p&各种操作所占用的时间精力金钱&b&成本&/b&,对可持续性也有明显的影响,但很多操作的成本,都会随着相关技能的提升而降低,比如新手往往在计算热量时手忙脚乱,老手则比较轻松甚至会在经常摆脱厨房秤的情况下仍能控制好热量和营养。为了实现可持续性,你需要不断探索缩减操作成本的方法。&/p&&p&心理和情绪问题同样会影响可持续性,情绪问题一旦爆发,结果可能是灾难性的,不容小觑。&/p&&p&关于运动的可持续性也简单的提一下。大量的运动,对于普通人来说都是没有可持续性的,为了减脂速度而使用大量运动是典型的减脂误区。 运动只有在能够常年保持的情况下,才对最终的减脂结果有意义,而能够常年保持的运动,一定只是你喜欢的运动,不是“燃脂效果”大的运动。&/p&&br&&p&&b&【热量平衡为什么关键】&/b&&/p&&p&对于减脂来说,如果热量平衡都算不上关键,那就没什么关键的事情了。&/p&&p&关于热量平衡,你首先需要知道的事情是:&b&除了它之外,其他所有因素对脂肪的变化都几乎没有影响&/b&。&/p&&ul&&li&只要热量差在,脂肪必然减少;只要热量差不在,脂肪必然不减。其他一切因素通通无法干预这个规律。&/li&&li&热量差的大小一旦固定,脂肪的减少速度就定了,除了力量运动和蛋白质有那么一点点影响之外,其他一切因素通通没有影响。&/li&&/ul&&br&&blockquote&&b&控制了热量平衡,等同于控制了减脂的速度和程度。&/b&&/blockquote&&br&&p&有很多流行的说法,认为某些因素会越过热量平衡,直接对脂肪变化产生影响。遗憾的是,人们做了几十年研究,至今没有发现这样的因素存在。&/p&&p&提前点几个号称能影响脂肪变化的东西,后面会详细批斗:&u&进餐频率&/u&(少吃多餐),&u&进餐时间&/u&(早餐,晚餐,夜宵),&u&碳水的比例和碳水食物类型&/u&,&u&食物的GI&/u&,&u&胰岛素水平&/u&,&u&健康食物和垃圾食品比例&/u&,所有的这些东西,在热量平衡状态固定的情况下,通通不会对脂肪的变化产生一丁点的影响(有几个还号称能够影响基础代谢,从而改变热量平衡状态,也是都是假的)。这其中有些事情我们即使会考虑,也只是出于“可持续性”的考虑,与减脂速度没有任何关系。&/p&&p&所有的减脂方法,只要能够起到减脂效果,&u&百分之百无一例外都是通过做热量差实现的&/u&。无论这个方法怎样努力的强调某种其他东西才是减脂的关键,最终他都会通过做热量差的方式来实现减脂效果,要么通过运动来提高消耗,要么使用某种饮食模式降低摄入。并且,这种方法最终减脂效果的大小,与热量差大小相同的其他方法不会有任何差别。&/p&&p&除了热量平衡的对减脂效果的绝对影响力之外,热量平衡之所以关键,还因为&b&控制热量平衡的难度不小&/b&。&/p&&p&很多没有正经减脂过的人,会认为只要“少吃”或“多运动”就会做出热量差,实际上凭直觉进行的“少吃多运动”往往只会做出“一阵”的热量差,这个热量差很快就会消失。为了再次做出热量差,很多人会选择莽撞的“更少吃”和“更多运动”的方式,从而彻底的抛弃了“可持续性”,结果往往也是彻底的反弹。&/p&&p&控制热量平衡的难度,还体现在持久性上——你不仅需要在减脂时控制热量平衡,还要在减脂结束后也保持对热量平衡的控制,这个阶段的控制难度虽然没有减脂时大,但是持续的时间要长很多。&/p&&br&&p&&b&【控制热量平衡的大致思路】
控制热量平衡,其实是在&u&保证可持续性&/u&的前提下控制热量平衡。&/p&&p&虽然热量平衡是由热量摄入和热量消耗这两个东西共同决定的,但从实践上来看,真正重要的,有难度的,影响力显著的,&b&只是控制摄入&/b&,并不是控制消耗。原因很简单:我们没有办法在较大程度上控制消耗。&/p&&p&[&i&插入姿势:人的消耗被分为四类,分别是1基础代谢(或静息代谢),2食物热效应,3非运动活动消耗,和4运动活动消耗,你不需要费力思考这四类消耗的意义,只需要知道除了4之外,其他三类消耗我们都没有办法控制(有很多流行说法会告诉你怎么提高基础代谢,可惜通通都是幻觉),决定前三类消耗的,永远只是你的总体重,其他事情的影响都不大(包括肌肉和脂肪比例!)。而最惹眼的4号运动消耗,看起来可控范围很大,只要多运动就会带来提高,但对于普通人来说,其实只能在小范围内进行控制,能够常年保持的运动消耗并不会很大。&/i&]&/p&&p&控制摄入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第一类为&b&直接控制&/b&,也就是各种直接计算热量和营养的方法;第二类为&b&技巧控制&/b&,通过某种饮食技巧(间歇断食,轻断食,辟谷)等来对摄入进行间接控制。(还有一种算不上方法的方法——直觉控制:脑子里想着自己要少吃,这种控制方法等同于没有控制)&/p&&p&直接控制:&/p&&p&使用厨房秤称重直接控制热量和营养摄入,可以说是绝大部分普通减脂者的&b&必经之路&/b&,如果不经历这个过程,减脂者就很难获得足够的对食物热量和营养的认识和理解,这会使减脂结果后的成果保持工作难度进一步加大。另外,你的体脂率越低,已经减掉的体重越多,减脂时对热量摄入的精确度要求就越高,而计算热量是唯一能够精确控制热量的方法。这里需要提醒一下塑形向的减脂者,如果你们想练出男神女神身材,那就不要想彻底摆脱厨房秤。&/p&&p&直接控制摄入,也是很多特殊饮食控制操作的唯一实现手段,比如饮食休息(恢复代谢),refeed,循环热量等。这些操作都对减脂过程有巨大的意义,也都是没有厨房秤搞不定的操作。&/p&&p&技巧控制:&/p&&p&技巧类的控制摄入手段,如果能够常年保持的话,有可能会在完全不计算热量的情况下,获得一小块减脂效果,你的体脂率越高,通过技巧获得成果的可能性就越高。大胖子如果能够常年保持间歇断食或者轻断食,差不多能稳定获得10%的体重下降,但具体的结果要看你的具体情况,完全反弹仍是有可能的。&/p&&p&技巧类的手段,最大的价值是对可持续性的正面影响。最值得一提的这类手段就是不吃早餐(你!没!看!错!)版本的间歇断食(每天只在中午12点到晚上8点或9点这个时间段内进餐,其他时间不摄入热量),间歇断食因为减少了餐数,从而使得每天处理食物和计算热量的时间减少,间歇断食对于很多人来说还会带来整体饥饿感的下降。当然例外也是存在的,有些人永远无法适应间歇断食,反而在少吃多餐的情况下更容易控制热量,那么对他们来说,少吃多餐就是合理的技巧。&/p&&p&流行的diet方法,很多都会使用技巧类的摄入控制方法,比如轻断食,原人饮食,Mindful eating等等。&/p&&p&总的来说,普通减脂者都应该以直接控制摄入作为开局,同时不断摸索适合自己的简介控制技巧。&/p&&br&&p&&b&【补充:具体的减脂操作简介】&/b&&/p&&p&如文首所说,本回答不可能详细展开具体的减脂操作,一方面是因为涉及的操作比较多,篇幅巨大;二方面是因为,理解关键点,真的要比“会操作”重要的多,事实上我不相信减脂者可以在只会操作而不理解原理的情况下成功减脂,还能稳定的保住减脂成果。&/p&&p&当然,新手一定是要照着操作说明做的,不是了解了关键点就可以自由发挥了。目前我在变形大师公众号提供了两个方案,能看进去变形大师理论文章的,请使用减脂入门包,看不进去理论文章的,请在公众号回复111看111计划。入门包是一系列文章,侧重强化减脂者对减脂的理解,比较烧脑;111只有一篇计划文章,以具体操作为线索,比较浅显易懂,但仍会尽量使你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对减脂的理解。总之,没耐烦的就看111好了。&/p&&p&继续说操作。&/p&&p&要知道,所有的操作都只是表面的东西,所有的操作最终一定都是为了热量平衡和可持续性服务,常用的操作包括:&/p&&ul&&li&&u&算热量和营养&/u&:上面讲过了,有利有弊,但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都是必经之路。&/li&&li&&u&饮食调整&/u&:理想的热量-营养-食物配置,不是根据公式设计出来的,而是慢慢调整出来的,减脂者需要不断对热量,宏观营养以及食物进行调整和优化。&/li&&li&&u&饮食休息&/u&:包括长达两周左右的暂停减脂,1-3天的短暂恢复维持热量,不计算热量的自由大餐,以及略高级一些的(只有塑形向减脂者有必要使用)refeed和“碳水负荷”。&/li&&li&&u&称量体重&/u&:检验减脂进度用,绝大多数人不会做这个看似简单的操作,尤其妹子的称重操作更加麻烦,因为生理周期的水体重波动影响。&/li&&/ul&&br&&p&当然,如果你选择做有氧/间歇运动,或者力量运动的话,也有一些具体的操作说法,这里不表。&/p&&br&&p&&b&【总结:重点和难点;你的智力精力和努力应该花在什么地方】&/b&&/p&&p&对“热量平衡”和“可持续性”这两个减脂核心的分析和说明,并不只是让你知道“啊!原来这俩货才是最屌的啊,好厉害。”,而是为了帮助你的减脂实践,具体来说就是使你知道你的智力精力和脑力应该投入在什么地方。&/p&&p&在刚入减脂坑的早期,你需要尽快的探索出一套即容易控制热量和营养,又有足够愉悦度的饮食,即使完全不要减脂效果,也要优先找到适合自己的饮食方式。这个阶段,你的努力应该花在对食物的探索,和对热量控制操作的练习上。&/p&&p&当一切走上正轨,你已经能够熟练的控制热量时,你仍需要不断的探索食物,进一步提高饮食体验,食物的多样性,减少处理食物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同时,对热量控制已经熟练的你,应该将重心转移到对“饮食技巧”的探索上,寻找能够降低热量控制繁琐度,或同样能提高整体饮食体验的方法,比如间歇断食/少吃多餐,隔日减脂/自由大餐等。&/p&&p&看出来了吗?其实一切的努力,最终一定都是为了更轻松有效的控制热量平衡,或实现可持续性。&/p&&p&这里再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word中如何删除空白页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