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当怎样才能成为一名作家家好吗?

我想当一名作家
“我想当一名作家”的这一想法,其实在我初中时代就已经酝酿成形了。那时候我因为被英语老师骂,而对英语失去了兴趣,再加上那时候正在网络上看倪匡老前辈的“卫斯理”系列小说,对科幻小说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便在英语课上进行了人生第一次的小说写作经验。
我猜想最开始写作的年轻人总能想尽办法证实自己认识许多字,我就是那种年轻人——翻开《新华字典》,在里面找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来排列组合成人物的名字。其实,这是一种极其幼稚而又不负责任的行为。其一,是因为别人不会因为你字认得多就会认为你的文章好,这就是“幼稚”;其二,是因为读者大部分会因为连人物姓名都不认识而产生强烈的自我怀疑,比如前几天翻看那时候的文章的我自己。但无论如何,那时候的英语课便是催生了我写第一代小说写作的温床。此后,我便文艺到底,开始尝试各种类型的文章写作。暂且抛开文章的内容不谈,至少随着时间的变化,我不会在《新华字典》里专门挑些生僻字了,可能是长大了觉得没有必要了,但是以我对自己的了解,应该是我太过于懒惰而连字典都懒得翻了的缘故。
&&&&其实中学时代,是我写文章最多的日子,因为我对学校的课程大抵上没有什么兴趣,再者,也总会有那么一些人来肯定我的“文学”事业。其中之一就是我高中的一个女生,我们在一起写过情景喜剧,甚至还打算写一部震惊世界的历史大戏,但是由于这样或那样的原因(其实是高考),终于没有成行。
但无论是我中学时代写过多少文章,我一直都没有产生过想成为一名作家的想法,顶多就是和朋友们开开玩笑,说几句“我今后会成为一名诗人”这样的话。直到最近,“作家”这一想法才开始袭入我的内心,并在我的心中逐渐的成为一股信念。
其实我想当作家的理由非常简单,总的来说有这么几点。首先,当一名作家的话,可以每天24个小时的赖在家里,无论外面有多么炎热或者多么寒冷,我都可以以“我在家里写作”这一万能的理由拒绝任何我不想参加的活动;而且,因为我不出门,就会省下买衣服的钱,出行的钱,做头发的钱……总之,任何出门需要的花销,这样长年累月的积累,或许我就会有钱出一本自己的书了。其次,如果我成为了一个作家,我就可以在和别人说话的时候任意的游离,即使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别人也会因为你具有“文学工作者的气质”而对你大大宽容;况且,如果我说些登不上大雅之堂的话,别人也不会说你是“耍流氓”,而会说你有一种文学青年的不羁与豪放。最后,因为当一名作家,工作弹性大得基本上可以自己做主,你可以在家倒立,蹲着,没事儿喝得烂醉如泥,别人也只当你是找灵感,而不会说你游手好闲,尽管你就是在游手好闲。其实,当作家还有种种的好处,比如不用在上班的高峰时间去挤公车了,当然,如果你有这方面的癖好,就是喜欢热闹的话,那这些似乎也不能成为一定的“优点”,以为,毕竟,作家也是一个相当高危的职业,其中一种危险就是饿死。
从我小学第一次写作文到今天这篇文章,我已经将各种文学样式尝试了一遍,当然,只限于尝试,没有任何美的成分在里面。但是,我依然从这些尝试中,得到了种种经验,那就是没有一种文学样式能够令我自给自足。
首先,从小说来看,好卖的小说需要的是纠结的情节,思想活动剧烈的人物,巧合得令人发指的戏剧冲突,以及作家本身的文字控制能力。如果遵循了以上几点要求,我基本上可以写出任何一种网络上红火的鬼扯小说。然而,这尽管能够解决我个人的温饱问题,但是对于我整个的身心健康都是一种非常大的挑战,那种挑战就好像,如果只有吃屎能够存活,你是吃还是不吃,要是你真的吃了,你做梦的时候会不会为自己而感到恶心。小说对我,就好像那坨屎,要是我成为了作家,我吃了这坨屎,我就会生不如死,但是我要是不吃,就会饿死。因为我尚且没有能力让这坨屎变成肥料,撒在庄稼里,等着结出别的果实。我还没有能力成为像巴金、爱伦·坡那种自己玩得欢,别人看得爽的那种作家。因此,小说对于我来讲,就是一种拿在手边的诱惑,碰一下就会上瘾,但是你不知道,你碰的究竟是屎还是由屎而存活的果实。
其次,就像我时至今日也常常说的“我想成为一名诗人”的想法一样,我也想成为一名诗人,对此我也尝试过写些小诗。我自觉写得还算不错。因为现在写诗的人太少了,如果诗歌也可以像新歌那样打榜的话,我的诗一定可以登上TOP10排行榜,因为在一定时期内,或许只有9首诗能够出炉,我的诗会排在第9位,但怎么说也是一个名次。也许我完全轻视了当今诗歌发展的磅礴现状(因为随着建党90周年,一些红诗也正是层出不穷),但是那“饿死诗人”的话却完全反映出如今做一名诗人的困苦境地。我不想像海子那样潇洒的死去,也不想像济慈那样悲伤的离开。我就是单纯的想做一名诗人,快乐的到处旅行,为见到的每一个人,每一个生命作一首诗。但问题是,现如今我不能靠写诗过活,如果我执意的想做一名旅行诗人,那我就需要学习点比如撕脸盆这种“中华一绝”,到国外站在街边卖艺,吓唬吓唬老外,兴许就能挣点面包钱,可是,要是我到了连脸盆都买不起的境地,又或者外国没有卖铁脸盆的怎么办?我最终就得饿死了么?所以,我不能做一名诗人。
第三,就是戏剧。因为种种原因,我现在对于写剧本特别痴迷,但是,剧本创作对于我来讲,不仅仅是文学意义上的创作,其中也要涉及到拍摄的可能性(因为我极有可能将它们拍摄成片)。因此,对于剧本来讲,我的写作周期十分的漫长,往往要经过严格的深思熟虑,各种情节的生搬硬套,每天睡觉之前还有仔细的思考剧情的逻辑可靠性,等到我真正动笔开始写了,或许已经过了半年了,要是写作顺利,没有什么太大的思想斗争,那么,我似乎会在2个月内写完,之后再进行同样漫长的修改,这样的话,我一年似乎只能完成一部正常长度的剧本。当然,要是剧本写完就会被顺利卖掉,那我的艰苦卓绝就还是有意义的,但是,如果剧本不但没有卖掉,我反而还要自己拍摄,那么,我又该怎么存活呢?这样看来,我似乎也不能做一个剧作家。
最后,就是人人都爱的散文了。其实,我对于散文的写作有着浓厚的兴趣,因为散文更加天马行空,无拘无束。同时,散文的市场也很好,最容易卖。但问题是,现在写散文的人也太多了,像冯唐、王朔这种人没事儿写写文章挣挣钱我倒可以接受,至少人家文化底蕴比较深厚,而且风格又风趣幽默,还是有新的作品问世,着实吸引读者。但是,就像王小波这种人,已经驾鹤西游了,还要在俗气的人世帮出版社淘金,就实在有点不让后辈生存了。再加上如今就连北岛也没事儿怀旧的写写散文了,要是哪天全民偶像韩寒把博客的文章全部删掉,再结集出版,那在同一时期我的散文也结集出版了,那我不是得赔得倾家荡产?况且,我如今的写作水品就好像刚开始准备考研的考生做的句子翻译题一样——句子通顺,却毫无美感可言。这样,想在散文界生存,也非得2012到来,各大作家离奇死亡,到了连讣告都没人登的悲惨地步,或许才是我能够出人头地的日子吧。
那这样看来,我似乎完全不能当一名作家。其实作家也没什么好的,长久的在家里坐着,不光找不到男朋友不说,就连语言能力也会逐步退化,还不容易练就的一副金枪不烂之舌怎么好毁在了.doc的统治里?此外,要是我真的当一名作家,我要到哪里去寻找灵感?喝喝酒?抽抽烟?实在不行再嗑嗑药?这种生活与“谈谈情、跳跳舞”简直千差万别,毫无作家的美感与优雅可言不说,简直是自毁生命,一不小心就会走那些悲痛作家的旧路——远离尘世喧嚣,永恒的去追寻生命的本真——离开人世。因此,从这么看来作家的压力大得也算是一种“高危”了。此外,做一名作家,面临火灾、地震、恐怖袭击、急病的几率一定要比每时每刻都在相对运动的生物大,因为当灾害来临之时,作家可能因为已经3天3也没有吃饭或者没有挪窝而动弹不得了。这样,作家的工作也完全算得上是“拼了命”的一种。
但是,尽管这样,我却依然想做一名作家。挣不到钱,无法自给自足的确是一件无法逾越、不可逃避的真实生活,但是,如果能用文字盖就一座座心灵的高楼,却也是件值得高兴与骄傲的事情。我真心的想做一名作家,不是因为想成为作家而写作,而是因为,我真心的热爱写作这一事业。我热爱我可以随时的在自己纯真无邪的世界里无瑕的穿梭,我热爱我可以为别的人构建出一座高耸、直插云霄的空中楼阁,我热爱人们看我的作品时或释然或疑惑的表情,我热爱打字时噼里啪啦的声音,我热爱午夜时只有我在写作时的幽静,我热爱成为一名作家所能拥有的一切,因为,我只是单纯的想做一名作家。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一个心重的人才可能成为作家!作家刘庆邦缘何这么说(深度好文)
我的图书馆
一个心重的人才可能成为作家!作家刘庆邦缘何这么说(深度好文)
猛犸新闻记者 梁新慧/文 &袁晓强/图 对于很多文学爱好者来说,大家最关心的一个话题,就是“好作家究竟是如何炼成的”?换句话说,就是“拥有什么样的生命,才能成就一位伟大的作家”?就在很多人为此苦苦寻觅的时候,豫籍著名作家、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刘庆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8月30日上午,正在郑州举行的“河南省中国作协会员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工作座谈会重要讲话培训班”,迎来了刘庆邦。在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内,刘庆邦以自己的创作经历和人生经历,同培训班学员分享了“生命和文学”的关系。
“母亲说,我是一个心重的孩子”
我的任何写作,包括小说、散文、随笔等等,都是从个人出发,也都是从内心出发。写作是这样,我的讲座也是这样,也是从个人出发,从内心出发,然后才走向社会、走向听众。 从个人出发和内心出发,就会举到自己的一些作品的例子。2016年第3期《人民文学》杂志,发表了我一篇短篇小说,题目叫《小心》。这篇小说是以我的一个小弟弟为原型写成的,我写了一万多字。 我的小弟弟1959年出生,刚出生就赶上了三年大饥荒,因为严重营养不良,导致他得了软骨病,也叫佝偻病,都四五岁了还不会走;又因为他驼背,腰上鼓了一个大包,只能坐在地上用手支撑着自己,用屁股往前挪。 我母亲一直为我这个小弟弟发愁,连路都不会走,长大后怎么生活?我曾多次听到我母亲对我的小弟弟说“你死了吧”! 我印象很深,有一天下大雨,我和弟弟在家里看书,这时候我母亲就对小弟弟说,“你站起来,走两步,让你姐姐、哥哥看看,看你到底能不能走。” 这时候,我的小弟弟就两手扶着膝盖,他站起来的时候腿哆嗦得像风中的树叶,就赶紧扑到我母亲的怀里。我母亲抱着他就开始劝他,说你还是死了吧,你这样长大也是哥哥的累赘,我死了以后谁管你呢? 这时候,小弟弟满眼含着泪水,无话可说。 我小弟弟最后还是死了,大约六七岁的时候。 我印象很深,端午节那天,我放学回来,走到屋子后头就听见家里的哭声,我就意识到完了,我的小弟弟肯定死了。进家一看,果然是。母亲和姐姐都在那里哭,而且我没看到小弟弟。 他死后,母亲给他钉了一个简单的木头匣子,已经在地里埋掉了。 母亲姐姐都在哭,我想我就不哭了,因为我父亲已经去世了,我作为家里的长子应该坚强一些,就不哭了。但是我没有忍住,最后还是哭了。 这一哭就不得了。想起过去的往事,想起我不带他玩儿,想起我和他争吃的,越哭越伤心,最后哭得浑身抽搐,手脚冰凉,昏厥过去了。 我母亲一看这情况很害怕,本来她的小儿子死了,大儿子不能再出问题了。就赶快喊来我们村里的一个略通医道的老先生,过来给我扎了一针,我才缓解过来。 我一哭就哭得昏死过去,让我母亲得出一个结论,她说我是一个心重的孩子。所以在我母亲病重的时候,临死之前她给我们村里的婶子、大娘交待说,“我死了以后,你们要看着我这个儿子。”意思就是别让他哭得太厉害,不要再让他哭得昏死过去。这是后来我的婶子、大娘给我说的,让我不要哭得太厉害,说你的心太重了。
一个心重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作家 心重是什么东西呢? 有人认为心重可能是心眼小,可能是爱钻牛角尖,可能是遇到什么事情想不开、放不下造成的一种心重,甚至说心重可能是一种比较消极的心理状态。 记得我在煤矿上班时,有一次,我妻子在下班回家的路上被车子撞了。从那以后,她只要回家晚,我总是担心,情绪就容易起伏,很久缓不过来,直到她平安到家。 我觉得一个人的心重,还是关乎一个人的敏感,关乎一个人的善良,关乎一个人对责任的一种承担。从这些意义上来说,我觉得这个人心重,不但不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反而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 以此推之,我认为很可能每一个作家都是一个心重的人,而不是一个心轻的人。如果一个人他什么事都不往心里去,我觉得这样的人很可能就成不了作家。一个心重的人才可能成为一个作家,也可以说心重是成为作家的必要素质。 每个人都不一样,有的人就是心重,有的人就是心轻。心重的人在一些具体的细节上都能够表现出来,比如说心重的人关门都比较轻,就是心重的人手轻;在桌上放一个茶杯,他都会轻轻地,不让它发出声音来,由此可以判断出这是一个心重的人。如果他关门“咣”的一声,就可以判断出这个人是一个心轻的人,不是一个心重的人。就是说,心重的人动作都是轻的,心轻的人动作都是重的。 那么,一个人的写作和生命又有什么关系呢? 可以说,每个人的作品都是一个作者的生命之歌,生命之舞,生命之诗。也就是说,作品是精神的形式,是心灵的外化,或者说是灵魂的形式。有什么样生命的质量,有什么样生命的力量,有什么样生命的分量,他才能写出相应的有质量、有力量、有分量的作品。 有人可能会说,生命的质量、力量、分量,是不是把生命量化的办法?不是的。我们通常说的量化是一种数字化的、物质化的东西,我所说的生命的质量、生命的力量和生命的分量,指的是精神上的东西,指的是灵魂上的东西。
生命的质量就是一个作家的人格,实现了五个标准生命才有质量 什么是生命的质量呢?我认为,一个作家生命的质量,指的是一个作家的人格。如果作家有很高的生命质量,至少应该包含五种因素或者五种标准:善良的天性、高贵的心灵、高尚的道德、悲悯的情怀和坚强的意志。
▲善良的天性:
一个善良的人可以不是作家,但一个恶人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作家 从本质上来说,作家的写作是劝善的,是用于改善人性和改善人心的,因为我们的写作就是为了使人和社会变得更美好,从本质上是作用于人的精神,人的心灵和灵魂。我希望通过我们的作品,使人性变得更善良,我觉得这是一个本质的东西。 文学作品既然有一个劝善的功能,就要求每个作家首先自己必须是一个善良的人,善良而敏感,因为善良才能发现善良,并且会发现恶。 对有些善良,一般的人可能不会发现、不敏感,但对于一个作家来说,哪怕是一个小善,他都会发现。对于恶的东西,作家的心灵会颤抖,他会对恶也特别敏感。所以说,拥有一颗善良的心,作家才能变得善良,同时自然会揭露恶,鞭挞恶。 作家有时候会写一些恶的东西,揭露一些恶的东西,这正是出于一种善良的愿望,正是希望人心变得更善良,希望社会变得更美好。 我还认为,作家是通过自己的作品行善的,当然这个行善不像一些慈善家、企业家,或者是拥有很多财富的人的行善方式,他们的行善是通过物质的手段,通过帮助一些弱势群体来行他们的善行和善举。这些慈善家也好,有财富的人也好,他们的行善我觉得总还是有限的,或者说总是不能持久的,因为物质财富总有用尽的时候。但是一个作家的行善,通过他的作品来行善,我觉得会更长久一些。 如果有一个好作品,像我们的唐诗宋词、《红楼梦》,都有让人心变得善和美好的作用,它会长久地影响我们。
因此,善良是根本的天性,这是对一个作家最低的要求,也是对一个作家最高的要求。一个善良的人,可以不是作家,但一个恶人,永远不会成为一个作家。 很多人曾经问我:在社会上,你是如何处理各种关系的?我就说了一个“善”字。与天为善,与地为善,与人为善,有了这个“善”,什么问题都能解决。 ▲高贵的心灵:
一个作家的心灵高贵了,他写的东西就不会低下、不会流俗 我说的高贵,不是高不可攀的东西,和贵族是不一样的,主要讲的是心灵。 一个人哪怕身在底层,但是他的心灵有可能是高贵的;一个人拥有很多财富,或者说他身居高位,但是他的心灵不一定是高贵的。心灵的高贵和人的财富与地位不是成正比的。 一个人怎么样才能做到心灵高贵的,或者说怎么样才能保持一个高贵的心灵呢?我的理解,如果一个人具有人文情怀,始终把生命看得高于一切,理解生命的宝贵、生命的短暂、生命的不可重复,一直非常尊重生命,就会保持心灵的高贵。 也就是说,一直是把生命本身作为一个目的,而不是把生命作为一个手段,这样的心灵就是高贵的心灵。 在中国历史上,长期奉行和亲政策,这就是把生命当手段,而不是当目的。但也有例外,如昭君出塞,王昭君是自愿的,而且换来了50余年的和平。因此说,她的心灵是高贵的。 让自己的心灵高贵,说起来简单,但做到并不容易。 在当代社会,很多人一不小心、一坚持不住就有可能把自己的生命当成一种手段来使。有些人拿生命去交换,出卖自己,有的出卖自己的肉体,有的出卖自己的灵魂等等。 这就是把生命当手段,就是没有做到始终把生命当成一个目的,一旦把自己的生命当成了手段,就失去了这种心灵的高贵。 作为一个作家,要保持心灵的高贵,始终把生命的宝贵看得高于一切,始终尊重生命、爱护生命,始终把生命本身当成一个目的,这样才能够始终如一地保持自己心灵的高贵。因为我们的作品都是从我们的心里出来的,如果你的心灵高贵了,你写的东西就不会低下,不会流俗。
▲高尚的道德:
真正做到了“仁者爱人”,就不失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生命要有质量、人格要高,就要求我们要有高尚的道德。 高尚的道德,要求是很多的,现在我们强调重德。其实我们的传统文化,从道家到儒家,还有佛家等等,我觉得从本质上讲,都是崇尚道德的,或者说都是讲究德育的。 比如儒家讲究“仁者爱人”,讲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些都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教诲。 如果我们都能做到这些教诲,真正做到了“仁者爱人”,真正做到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就不失为一个道德高尚的人。 这些说起来简单,但是内涵非常丰富,做起来是不容易的。如果做到了,这个人就是道德高尚的人。
▲悲悯的情怀:
作家一定要眼睛向下,始终保持悲悯的情怀来关注受苦的人 从人性上讲,每个人都有悲悯的情怀,这个悲悯的情怀对作家的要求更多。 你始终要有同情心,要有恻隐之心,要提前看到生命的尽头,有慈念甚至有悲念。大慈大悲也是一种悲悯,按照我的理解,我希望把它理解为人往往是先有悲,是大悲大慈。有时候,一个人经历了大悲后他才会产生大慈,才会产生慈念,使人变得慈祥起来。 很多大诗人、大作家,他们都有着悲悯的情怀,或者都有着慈悲的情怀。因为他们往往是提前看到了生命的尽头,有着强烈的生命的意识,知道生命的短暂,知道我们终有一天要离开这个世界,会回头看,回头看之后就会产生慈念,就会回想起过去很多事情,看得开了,会觉得好多事情都是不必计较的。 比如苏东坡写过一首描写月亮的诗,“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东坡通过看月亮就想到,如果今生今夜不能长好,明年明夜何处看呢?明年的月亮很可能就看不到了。他通过这首诗,写到了人生的短暂和人生的无常。在这种情况下,他就会产生一种悲的想法,然后就会心生慈念。 大家都非常熟悉的《红楼梦》中,曹雪芹写林黛玉的《葬花词》,写的就是青春的遗失,“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通过这首诗抒发自己对人生短暂的一种看法,“一朝春尽红颜老”,然后是花落也不知道,人亡也不知道,就是两不知。 生命失去后,什么都不知道了,就是从有知的世界到未知的世界,世界就跟你没关系了。天上打雷我们也听不到,下雨我们也听不到,雾霾、噪音想听也听不到了,都没有了。 苏轼和曹雪芹,都有着很深的悲悯情怀。我们作家也是,只有自己具有悲悯情怀,才会对一花一鸟产生悲悯情怀,对人世间的一切就心生爱意,就特别宽容。 我写作的时候,总有想哭的感觉,我觉得,这是好的状态。哭泣有几分,灵气就有几分。 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人类都离不开困境。 人到世界上是吃苦的,是受苦的,所以说到什么时候都有受苦的人,都有可怜的人,都有值得同情的人,都有值得关注的人。 因此,作家一定要眼睛向下,始终保持悲悯的情怀来关注这些人。 ▲坚强的意志:
如果我自己不被自己打倒,你们打倒不了我 我觉得,要成为一个作家,意志力也是非常重要的。 我们每个人有三种基本力量:体力、智力、意志力。体力也可以分为三种力量:承重力、耐久力、爆发力;智力也可以分为三种力量: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意志力也可以分为三种力量:抗压力、持久力、胜己力。 我们通常比较重视体力和智力,对意志力往往不大重视,因为意志力是一个虚的东西,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但是我认为,无论做什么事情,从事文学创作也好,科研也好,还是其他的工作也好,这三种力量是相辅相成的,如果没有意志力的支持,就很难成就一番事业。
意志力是什么呢?意志力就是我们精神的力量。说白了就是我们的心劲儿,再说得直白一些,就是我们战胜自己的力量。 我们通常说,船的劲在帆上,人的劲在心上。一个作家走多远,能不能出成就,在很大程度上,不是体力和智力的比拼,而是意志力的比拼,就是看你的意志力坚强不坚强。 唐僧和几个徒弟比,甚至没有徒弟的能耐大,但唐僧却领导着他们。为什么?因为唐僧的意志力很强大,有坚定不移的信念。 当下这个时代,对于作家的意志力是一个严峻的考验。这是因为,人们都被社交媒体所绑架。吃饭看手机,刷牙看手机,上厕所也看手机。据说,北京的地铁站台里,每天都能捡到手机。因为上下车的旅客,一拥挤,就把手机挤落到站台里了。
现在特别喧嚣,人人都得了数字焦虑症。短信几分钟不会,电话几分钟不回,人就坐立不安。静下来,是写作的先决条件,只有静,才能发现自我。因此,这是考验我们意志力的时代。作家要不被嘈杂的世界所扰乱,要不被名利、是非、男女之事所干扰。只有排除这些干扰,才能创作出好作品。 有时候,我对我自己的才华也产生过怀疑,自己的才华怎么样?能不能写出好作品?能不能成为一流的作家?好多作家也对自己产生过怀疑。但我对自己的意志力从来没有产生过怀疑。我相信我的意志力永远是坚强的,或者说我的情感可以是脆弱的,看一个感动的东西,禁不住就热泪盈眶,我看我写的小说,看着看着眼睛就湿了;但是我对我的意志力始终充满了自信,就是相信能够自己战胜自己。 比如,我已经连续很多年,坚持在每年的大年初一起来写东西。大年初一是什么概念,年三十和家人一块过年团圆,放炮、包饺子,会弄到很晚。但我每年大年初一的四点半准时起来,很快就会进入到写作的状态,这时候外面整个城市是一片沉寂。 我以前讲这段经历的时候有的记者就会问,你是不是要当劳动模范,我说我不是想当劳动模范,我就是想考验一下自己,看看自己的意志力是不是保持着。 起来以后,我会在笔记本上记上一笔,今天是大年初一,我按时起来,还是战胜了自己。人们常说“一天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延伸来讲,一生之计在于什么呢?一生之计应该是在于早。再延伸一下,一生之计在于勤。这就是我新的感悟。 我特别强调意志力,就是我们做一件事情一定要有意志力的参与,不要忽视我们的意志力,这个意志力就是我们精神上的一种力量,或者说就是战胜自己的力量。如果我们自己不被自己打倒,不被自己战胜,别人是战胜不了我们的。 记得在一次会议上,主持人对学员说,你们要想写出好的煤矿题材的作品,就要打倒刘庆邦。我挺不爱听的,后来我就说,如果我自己不被自己打倒,你们是打倒不了我的。人都是自己把自己打倒了,意志力不起作用了,才会被别人打倒。
生命的力量就是一个人思想的力量
只有做到了独立思考生命才有力量 什么是生命的力量?我理解,一个人生命的力量,主要指的是一个人思想的力量。 一个人勤学,善思,独立思考又勇于表达自己的看法,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生命有力量。我们通常说一个人,说他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就主要是说他不是人云亦云,对社会、对世界、对历史有他自己独特的看法,这样的人才能称得上生命有力量。 中国作家里,谁的生命最有力量呢?如果让我推一个人的话,那我愿意推鲁迅先生。 我们都知道,鲁迅先生是小体格,身高还不到一米六,身体也不好,烟瘾很大,鲁迅先生体力肯定是不行的,如果和鲁迅先生掰手腕,一个女士就能掰过他,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鲁迅先生的生命是非常有力量的。 他的生命有力量体现在思想的高度、思想的深度、思想的宽度、思想的广度,鲁迅先生对人性的认识,对国民劣根性持久的批判,我们现在还达不到那样的高度。我们之所以推崇鲁迅先生,就在于鲁迅先生伟大的思想的力量。 在当代作家中,如果让我推荐一个生命最有力量的人,我会推荐史铁生先生。 史铁生是北京作协的副主席,我和他交往比较多,我们同年生,在作协还是同事,我都叫他“铁生兄”。
以前铁生的身体很好,到陕西插队回来就截瘫了,只能在轮椅上生活。我们参加活动,要先把他抬上轮椅,推着他,一起聚会也是把他从轮椅上抬下来,才能和我们一块行动。 铁生身体的力量完全不行,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得靠别人帮助他,但我们不得不承认史铁生的生命非常有力量。他生命的力量就体现在他的思想精神上。 他作品中的思想的力量与鲁迅先生不一样。鲁迅先生主要是批判,史铁生主要是从生命哲学的高度,来追问生命的意义,追问生命从哪里来、到哪里去,追问肉体和精神的关系、和灵魂的关系,从哲学的高度来探讨生命的意义,写得非常深刻。 铁生去世一周年的时候,中国作协举办了追思会,中国很多的作家、学者、评论家都去了,好多人都是自己要求去的。作协主席铁凝也去了,残联主席张海迪坐着轮椅也去了,她们都争相发言,对史铁生的创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我记得铁凝说,“史铁生成天坐在轮椅上,我们站在地上,如果从生理高度看,好像我们比史铁生高,但是从精神和灵魂高度,我们又跟史铁生差远了,我们比不上他。”铁凝还说,“因为铁生得了病,行动不方便,不能到各地走,也不能出国,而我们这些健全的人,我们可以到处跑,把全国跑遍,甚至还可以跑到世界上很多国家。但是我们的视野和铁生比较起来,有时候我们的视野开阔还比不上铁生,我们的胸襟和胸怀也比不上铁生。”从这方面,铁凝肯定了铁生兄生命的力量。 铁生的力量主要体现在他的思想上,他对生命的追问追得特别深,因为他特别纯净。铁生身体这么不好,但他的意志力是无与伦比的坚强。后来他病重了,尿毒症之后肾都不起作用了,每个星期要做三次透析,躺在病床上,非常艰难。 我们健全人,不愿意动脑子,不愿意思索,但铁生即便在透析的时候,从身体里抽出来的血在体外循环,他脑中的血液不足,供氧也不足,这时候他仍然没有放弃思索。记得又一次,在手术台上的铁生眼看血栓将血管堵住了,他赶紧喊护士,说你看这血都变黑了,然后把血栓取出来再继续循环,然后他脑子才能思索。 后来他跟我说,思索非常费劲,刚想到一个念头,如果不抓住它,它很快就散掉了。因为他身体有毛病,不像我们健全人,思索以后可以固定下来,他手里抓着一个手机,有了一个念头之后,赶快在手机上做一个记号,不至于使这个思索念头闪掉,然后再对着电脑整理下来,这体现了他的意志力。 他不光是生命力量强大、思想力量强大,意志力也很强大。虽然他的生活不能自理,但是他的精神力量非常强大。所以我说,中国当代作家的生命最有力量的是史铁生,中国现代作家的生命最有力量的是鲁迅先生。 有一些作家朋友,拿着最新的作品来找我,让我写推荐语。我看了之后,没办法进行推荐。为什么?因为别人说啥他也说啥,他的思想和别人的思想是雷同的,没有生命的力量。 因此我说,生命的力量就是一个人思想的力量,就是人要不断地思索,不能人云亦云,对世界应该有独特的看法。思考必须是独立思考,独立是思考的前提,人没有独立是谈不上思考的。 对一个作家来说,甚至对每一个人来说,独立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做到了独立思考,这个人的生命才有力量,这是我讲的生命的力量。
生命的分量不是先天就有的
一个作家要不断积累自己的分量才能写出好作品 一个人生命的分量,肯定不是先天就有的,是经过后天的一些事情,有一些经历,有一些坎坷,有一些磨难,被人误解过,被人轻视过,甚至被人批斗过,是经过锻炼再锻炼、加码再加码,是通过积累才使这个人的生命逐渐变得有分量起来。 一个作家只有生命有分量了,才有可能写出有分量的东西。如果一个人从学校门到机关门,他没有什么经历、阅历,没经历过什么事,他的生命的分量是轻的,就不可能写出有分量的东西。 这个感悟,是我看了沈从文的一封简短的信后悟到的。 沈从文在这封信中说,司马迁之所以写出不朽的伟大的《史记》,在于司马迁的忧患意识和司马迁的生命分量。这不是靠积学所能成就的,它是经过所受的教育的总量相加,然后才有生命分量,才能写出这么有分量的东西。 我觉得他这封简短的信中有几个关键词,一个是他提到的叫“所受的教育的总量”,这个很有意思。通常我们说受到的教育有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等等,但是教育的总量就开阔了,包括社会的教育、人生磨难的教育等等。加到一起才叫所受教育的总量。 “不是靠积学所能成就”,指一个人有学问可以当学者,但是不一定能成为作家。司马迁之所以能写出《史记》来,就是因为他的生命有分量。 提到司马迁大家都知道,鲁迅先生对《史记》的评价非常高,称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论是从史,还是从文,都推崇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司马迁为什么能写出《史记》,他的生命的分量是从哪里来的呢? 汉武帝曾给他两条路,一个是砍头,一个是受宫刑,砍头当然容易了,但是受宫刑对于一个士大夫来说是一种极大的侮辱。士可杀不可辱,司马迁有使命还没有完成,他要完成他的《史记》,所以他选择了接受宫刑。 我去陕西韩城的司马迁祠看过,司马迁受宫刑以后,族人们都不敢姓司马了,改成姓“同”。司马迁为了写《史记》付出了极大的代价,或者说是丧失了人生的尊严,但因为有伟大的《史记》,司马迁又赢回了尊严。 在这件事儿上,司马迁有他的考量,他之所以选择了受宫刑,是因为他有他的使命。《史记》之所以被后人一代一代传下去,成为一部非常有分量的书,首先就取决于司马迁生命的分量。 司马迁是这样,对司马迁作出如此精辟评价的沈从文先生,应该说他的生命也是非常有分量的。 我得到的很多间接教育,大多来自于沈从文。迄今为止,我只买过一个人的文集,这个人就是沈从文。 一部好的作品,不是“抓人”而是“放人”。意思也就是说,读的时候,让你浮想翩翩,不能自己,只能放下来,而后接着读。沈从文的《边城》,就是这样的作品,我读着读者就走神,会想很多事儿,只能放下,然后接着读。很多读者见了我的面说,刘老师,您的作品让我爱不释手。一听这话,我只能“呵呵”一笑。
我甚至将沈从文和鲁迅先生作比较。沈从文重感性,鲁迅重理性;沈从文柔软,鲁迅坚;沈从文风格忧郁,鲁迅风格沉郁。 综合比较,沈从文的气场更适合我。
我知道沈从文的经历,知道沈从文生命的分量是逐渐积累起来的,是逐渐加重的,才使他成为一个生命非常有分量的人。 沈从文连小学都没有毕业,然后就当了“北漂”,到北京谋生活,靠写作混口饭吃。有时候作品无法发表连吃的都没有,住的地方也没有,冬天穿着薄衣服挨冻,徐志摩看了,送给他一条围巾,他非常的感恩。 沈从文的稿费拿不出来,他就去报馆看发表了没有,去要稿费。当时一家报社副刊的主编对他的作品非常看不上,当着沈从文的面将他的作品用浆糊粘起来,还粘得很长,并指责沈从文说,你这东西还想发表,只能当废纸,并当场把他的稿子攒成一团扔到废纸篓里去了。 这对沈从文是多么大的伤害和打击,但是他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刻苦,最终还是一步一步走上了文坛,一步一步被文坛认可。一个小学都没上完的人,最后被聘为北京大学教写作课的教授。 1988年诺贝尔文学奖本来要颁给沈从文先生,但当年的夏天,沈从文先生就过世了。沈从文先生与诺贝尔奖交臂而过,一直过了好多年,我国的莫言先生才得了诺贝尔奖。 总而言之,一个作家要写出好的作品,生命就要有分量。一个作家,要不断积累自己的分量,才能写出好作品。 【相关链接】
刘庆邦 刘庆邦,著名作家,河南沈丘人,现任中国煤矿作家协会主席,北京市作家协会副主席。 当过农民、矿工和记者,著有长篇小说《平原上的歌谣》、《遍地月光》、《红煤》等八部,中短篇小说集、散文集《走窑汉》《梅妞放羊》等四十余种。获鲁迅文学奖、老舍文学奖、《人民文学》奖等多项大奖。 根据其小说《神木》改编的电影《盲井》获第53届柏林电影艺术节银熊奖。多篇作品被译成英、法、日、俄、德、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外国文字。
猛犸编辑:万小芈 |原创声明|本文系独家原创,未经猛犸新闻书面正式授权,谢绝任何媒体网站、客户端、微信公众号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必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支持原创,欢迎朋友圈转发。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成为一名作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