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怎么给他科普,纠正四风思想汇报他的思想

和老爸老妈的“科普之战”(图)_网易新闻
和老爸老妈的“科普之战”(图)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和老爸老妈的“科普之战”(图))
  怀孕后不能用吹风机、必须穿防辐射服;吃东西要参照“食物相克表”、三伏天也得喝热水……父母用上了智能手机,各种推送的“养生常识”也随之迅速流传,被老人们奉为圭臬。不仅如此,爸妈还常动动手指将这些内容也发送给子女“学习”,甚至热衷当面“视察指导”。面对父母的关心,你是否有耐心对他们进行“科普”,抑或是被“反科普”?
  不想和老妈起冲突,避免让老爸买假药
  这两年,老妈手机玩得越来越溜,朋友圈的内容也愈发丰富。以往对于她公开转发的《身上一个穴,赶走7种病》、《大惊!生吃酱油致癌》……周琦从没有兴趣点开看,老妈也没追在身后意欲“指导”,母女间一直相安无事。
  几个月前,周琦怀孕了。这下可好,老妈的教诲突然猛增,且均为点对点推送,想无视都没办法。“各种嘱咐我微波炉辐射大,吹风机会致畸。平时要穿防辐射衣,还特意把表姐几年前怀孕时买的那件‘围裙’要了来给我。”
  刚发现怀孕时,周琦还处在“懵”的状态,加之孕早期确实要小心,对老妈言听计从了几天。待心情平复下来,她开始多方搜索求证,发现“吹风机致畸”的说法源于吹风机内使用石棉层隔热,若吸入石棉颗粒可能会致畸。然而现在都是陶瓷隔热,石棉至少是20年前的技术了。包括微波炉在内的日常家电,辐射量也都没有危害。至于想要防辐射,那得从头遮到脚,辐射衣还得像钢板那么厚,否则不过是个心理安慰罢了。
  反正老妈不在身边,周琦对这些说法便也置之一笑。渐渐入夏,发送过来的“指示”开始往饮食方面靠拢。比如“骨头汤有营养要常喝”、“坚持在伏天喝热水,逼出体内寒气”……这回周琦试着解释了几句,说骨头汤热量高又不补钙,还不如直接吃肉,排寒气的说法也过于夸张。“我妈看我居然提反对意见,一下就急了,说怎么这么不听话!”周琦坦言,本来没想较真,跟以前一样应付过去得了。结果看老妈这个反应,突然觉得必须开始科普。“现在还好,等我月份大了,她早晚得来啊。观念不一致,以后坐月子、照顾孩子……还不得天天吵架!”
  在安杨看来,老一辈判断真假的标准让人难以理解。总嘱咐孩子“别让人骗了”,可无论是现实中的骗局,还是网络上的谣言,他们却屡屡中招。“普遍有一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心态。”
  安杨回忆,最开始用智能手机时,老爸只是相信一些“谁谁谁的几个情人”这种名人轶事。“我觉得无所谓,就是看个乐。”后来是各种养生信息,他也没太在意。只有老人主动提到一些错误信息,安杨才会纠正几句。
  2014年底的一天,安杨在老爸家发现了一个保健品的盒子。追问之下,老人不好意思地承认,是在网上看到广告,和几个邻居一起“团购”的,已经吃过两盒了。保健品并不算贵,却是个“三无产品”,正属于“包治百病”的那一类。直到这时,安杨才觉得,自己的“辟谣”工作必须得加强了。
  严密监控、以“谣”攻谣、引经据典、求助机构
  针对老人进行科普,安杨分为几个阶段。起初秉持“逐个击破不如统一纲领”的指导思想,他让老爸买什么都跟他说一声,请当医生的同学把把关。此外,安杨开始严密监控父母的朋友圈,只要觉得转发信息不靠谱,就会在下面评论“这是谣言”,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评论七八回。
  评论多了,安杨发现父母的朋友圈越发越少。他以为自己的辟谣工作产生了效果,可老人反而责备他,“总是在朋友圈评论这是谣言,那是谣言,让亲戚看到多不好。”
  “实际上他们还是信,只是不想让我看到,干脆不发了。我爸更狠,学会了微信分组,把我屏蔽了。”没办法,安杨只好主动出击。每次看到新谣言,他都先发给父母,然后讲解这些谣言的问题出在何处。“比如说小番茄是转基因,我就给他们科普什么是转基因,安不安全,生活中哪些食品是转基因等。”
  一年多的科普后,网上最常见的谣言几乎都被安杨讲解了一遍。但如此辟谣也有难处,谣言层出不穷,种类千奇百怪,并非所有问题都能找到正确答案。安杨再次转变战术,干脆告诉老人所有朋友圈上的信息都别信。“我说微信这么多谣言就是为了让你们看,好让你们手机中毒,或是卖广告。”
  虽然自己的一概而论某种意义上也是“谣言”,但安杨发现老人们很买账,如今很少听他们再提网络谣言了。“这么辟谣还有个副产品,老人刷朋友圈的时间少了,抱怨眼睛酸的时候也少了。总归对老人有好处,我也造谣一回吧。”
  对于给老妈辟谣,周琦也逐渐有了心得。前段时间老妈发来一份食物相克表,正巧,周琦刚看过这方面的科学讨论。她耐心解释,所谓食物相克早在几十年前就有专家做过多次实验,证明没有充足科学依据。她还把相关报道找出来发给妈妈看,过了半天,老妈回一句,“真不知道该信什么了。”
  “这是老妈在动摇啊!”周琦暗自叫好。同时也意识到,给老人辟谣不能光说一句“你错了”,还要引经据典给出权威来源。“父母年纪不是特别大,不至于‘冥顽不灵’,传谣只是因为懒得求证,又担心是真的。如果替他们搜索查询,发过去的内容还是能接受的。”
  此外,周琦还推荐老妈关注了一些经过自己“审查”的公众号,并指导她分辨不靠谱信息。“比如那种五颜六色闪来闪去的字体,大量的动图……”老妈有个好姐妹,周琦也加了这位阿姨的微信,经常看她转发一些耸人听闻的消息。过段时间再点,将近一半的文章都因“被多人投诉”等理由变成空白了。“让老妈去她朋友圈翻看一下,慢慢对于谣言会起什么类型的标题就有概念了,这可是不容辩驳的实证啊。”
  若效果还是不够,求助专业机构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六月初,周琦一位朋友生了孩子,母亲来照料时诸多冲突。后来朋友干脆给老妈报了个育儿学习班,几次课后果然有变化。“我妈之前也跟我说,几位老姐妹告诉她专门有给奶奶姥姥上课的育儿班。她还念叨着,‘以前都给孩子把尿,现在不让把了,真是不一样了。’我说的她未必信,医生说她肯定听。”
  宝宝的屁股真“红了”
  小两口也慌了神儿
  与安杨和周琦的单方面灌输相比,邓卿与母亲的“科普之战”,可谓有来有往,互有胜负。
  去年,邓卿的儿子出世,母亲从老家赶来帮忙。自诩“带大7个孩子”的母亲,对自己的育儿能力颇为自信。然而没出月子,两代人的观念冲突就开始上演。
  邓卿在月子里过于“随便”的生活习惯让母亲不满,新生宝宝的轻薄衣被更是入不了她的眼。“碍于我老公的面子,我妈不说什么,但只要我俩走开一会儿,她就偷偷给孩子加衣服。”尽管多次解释新生儿并不需要过厚的衣被包裹,但母亲的“老思想”根深蒂固,邓卿也无可奈何。
  月子刚出,是否要给孩子注射疫苗又成了家里争论的话题。不要说选择性注射的二类疫苗,就连一类疫苗,母亲都不想让孩子注射,还拿新闻中的“毒疫苗”作为例子。“我也没什么好办法,就说不打疫苗以后宝宝不能上幼儿园,小学也不收。就这样,我妈还嘟囔,说就你们北京事儿多。其实我老家一样打啊,她选择性忽视。”
  还是邓卿的老公比较有办法,他跟丈母娘举例说大街上腿瘸的少了,就因为大家都打了疫苗。被女婿劝服的老人终于接受了孩子要定期打疫苗的建议,可没过多久,在孩子用尿布还是纸尿裤的问题上,邓卿和老人又开始了历时数月的对抗。只不过,这次败下阵的竟是邓卿。
  为了让母亲接受纸尿裤,邓卿试了网上传授的各种招数,包括给母亲演示“纸尿裤倒水后仍能保持干爽”的实验,而母亲永远只有一句话,“宝宝屁股红了可不好弄。”老人甚至表态,尿布一湿就换,换洗工作全都自己一个人负责。
  对于母亲的顽固,邓卿嗤之以鼻,然而现实颇为“残酷”——纸尿裤之争快要获胜时,宝宝的屁股真的“红了”。从没见过这种情况的小两口也慌了神儿,外加听说同事的宝宝红屁股导致溃疡的消息,两人不得不听从“老一辈”的建议。“现在我们是纸尿裤和尿布都用,以纸尿裤为主,但我妈就美得不行。”
  “老人帮忙带孩子不容易,我们也尽量顺着她,只要不是原则性问题,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吧。”跟母亲斗争了小一年,邓卿如今也想开了。“当然我们也不会轻易让步,已经准备开始给我妈灌输孩子不穿开裆裤的观念了。”
  主笔:魏婧 吴楠 插图:宋溪
本文来源: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科学普及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
我的图书馆
科学普及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
科学普及不仅仅是科学知识的传播
近十年内,社会化科普得到较快的发展,社会各界参与科普的人员不断扩大,科普投入有较大增长,科普活动的数量和形式有很大进展并向规模化方向发展,公众科学素养有所提高。 但是,在科普较快发展的同时,存在一个多年没有解决的问题,这就是在“四科”为内容的科普中,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普及远没有象科学知识普及那样受到“公正待遇”,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普及存在明显的缺失。那么,缺失到了什么程度?缺失所造成的后果有多么严重?如何从机制上解决这种欠缺?社会关注和研究的比较少,对此本文谈一点意见,提出几点建议。
一、科普内容的欠缺 以科学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为主要内容的科学普及,在改革开放20多年里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后仍将是科普的重要内容之一,这对8亿农民的科普尤其重要。 然而,进入90年代中期,开始对这种单一状况的科普产生了质疑。 1996年5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四科”全面普及的概念被提出来了。在这个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盛会上,江泽民讲话指出:“要运用各种手段和方式,向人们特别是各级干部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定要高举科学的旗帜,弘扬科学精神,坚决反对封建迷信和愚昧落后,揭露和抵制各种伪科学、反科学行为,为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进行不懈的努力。”[1] 2000年,江泽民对中国科技馆的题词更提纲挈领、明晰简捷:“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 [2] 2002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确定:国家和社会的科普为“普及科学知识、倡导科学方法、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 然而,近10年科普的实践与这种国家意志和法律条文差距很大。科普列车试图快速飞进,但几乎只有科学知识这一个轮子,少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这个轮子。“四科”为内容的科普严重失衡。虽然在一些教育和科普的论坛上,多次提到要加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教育普及,但在实际的科普中难见后“三科”的身影。目前,不仅公众不了解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基本概念,就是做科普工作的干部和科技人员,许多人也不甚了解它们的含义和内容。科技场馆、科普书籍、科普媒体在科普宣传上也往往只见科学知识,不见或少见科学思想与科学精神。用科学知识普及代替“四科”全面普及的现象普遍存在。 不仅如此,还有一些现象更堪忧: 2004年1月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科协系统干部培训教材《现代科技的兴起与发展》一书,从“现代科技的兴起”讲到“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前沿课题”,除有一章“当代科学方法论学科的崛起”擦了点边,没有提及科学思想、科学精神。 2004年5月《人民日报》公布的《党政领导干部公开选拔和竞争上岗考试大纲》[3]在第五科学技术部分介绍指出:“该部分内容包括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常识与科学前沿问题,高新技术及其产业化”, [4]没有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位子,似乎党政领导干部不需要了觧掌握考核这“三科”的内容了。 上述举例都是2004年公开出版、公布的,如果考察2004年以前出版的科普类、教育类书籍、文件,缺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基本概念介绍和要求的恐怕不在少数。 当然,科学普及是一个过程,科普概念也在深化。 1989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缩印本)有“科学方法”词条,195字,没有“科学精神”、“科学思想”词条。1999年版,增加了“科学精神”词条,218字,仅在“科学文化”词条中提到科学思想4个字:“科学文化大体上包括科学精神、科学思想和科学方法”,仍然没有“科学思想”词条。 鉴于目前我国科普的这种现状,前些时间,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在“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制订工作领导小组会议上讲话指出:“在关系科学素质的主要领域,即科学精神的弘扬和培育,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传播和树立方面,还没有真正破题,还没有建立起有效的机制和取得突破性的进展。”[5] 为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特别是科普界对这一问题的重视,有必要对实际科普内容欠缺所造成的严重后果进行分析。 二、科学素养的失衡 科学素养与科学普及直接相关。 由于看重科学知识的功利作用而忽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在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以至形成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上的重要指导作用,在科普实际中,重视科学知识普及而忽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普及,形成科学素养失衡,已经造成如下严重后果: 1、对伪科学缺乏识别能力。 近年来,伪科学、伪气功乃至“法轮功”邪教泛滥,难以用科学素质低下做出全部解释,“四科”为内容的科学素养的失衡与欠缺是根本问题。一些具有较多科学知识、较高科技职称的知识分子被伪科学和邪教所欺骗,甚至自觉不自觉地为其宣传,不能笼统说他们科学素质低下,更确切地说,是没有树立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没有真正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思想所致。 事实上,片面强调科学知识的作用,容易使那些伪科学者和邪教头目打着“最高科学”、“比科学还科学”的旗号骗人。反过来,仅靠科学知识也难以识别和揭穿伪科学的骗局,“水变油”就是一例。 应该说,1996年提出“四科’’全面普及的背景是沉重的。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伪科学和“法轮功”邪教不仅欺骗了许多科学素质低下的“弱势群体”,也俘虏了一批具有较多科学知识而缺乏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的知识分子。然而,在1999年我们取得对伪科学和“法轮功”邪教斗争的决定性胜利后,并没有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在科普实际中真正落实下去。以新面孔出现的伪科学和邪教,人们照样难以识别。科学素养中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能力----辩伪能力,并未因此有明显提高,甚至没有引起科普界的足够重视。 2、不科学的观念和行为普遍存在于社会生产和生活之中。 在工作中,因不尊重自然规律、不讲求科学方法、不遵循科学思想造成事与愿违的情况时有发生,因违背科学思想、违背科学精神而造成的损失不再少数。在生活中,非理性的、不健康的、不科学的、不文明的观念、习惯、行为随处可见。造成这种情况不仅在于缺乏科学知识,更在于缺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不少人明知不良的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但确置若罔闻即为一例。 3、容易产生对科学技术发展持过于乐观的态度。 2003年中国公众科学素养调查表明,“有相当比例的公众对科学技术发展持过于乐观的态度”。[6]由于缺乏对科学研究过程的了解,缺乏对科学与社会关系的了解,或者认为一项科研短时间内很容易出成果,或者认为科学技术帶来的都是正面的影响,这些观念是“大干快上”、盲目发展、不协调发展的社会思想基础。 4、缺乏科技创新的自信与能力。 与外国学生相比,中国学生基础知识扎实,但缺乏科技创新的自信与能力,这与中国学生片面强调科学知识,而缺乏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教育有直接关系。对此,科学家们忧心忡忡。有的专家指出:大多数学生在学校里拼命接受的“科学教育”,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数理化考试的高分! 而对最为重要的科学概念和科学方法仍然知之甚少。这些年轻人,轻易成为某些动机不良的宣传、种种愚昧或偏见以及暴力的受害者和牺牲品,或者依旧保持着种种有害健康的坏习惯。 前不久,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指出:“学生中普遍缺乏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和科学思想的教育”。为此他们大声疾呼:这“阻碍科学技术的发展”,“贻误年轻一代科技工作者成长”。[7]虽然近年来类似呼声已有不少,但并没有引起教育界、科普界的实质性反响,更没有产生社会联动。 上述现象产生的原因何在?缺乏有效机制是根本,从预警机制到解决问题办法都没有建立。确切地说预警机制还是有的,这就是公众科学素养测评体系,问题在于目前这个体系反应不出科学素质失衡的状况,所以需要考虑修改、完善这一体系。
三、公众科学素养测评体系需要修改、完善。 公众科学素养测评体系作为中国公众科学素养的“指示器”,目前反应不出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普及教育的缺乏,反应不出科学素质失衡的状况,是目前我国科普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 从1992年我国开始公众科学素养调查到最近一次2003年的调查,共进行了5次。这5次调查在测定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水平,研究制定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养对策起到了重要作用。5次调查使用的是美国米勒理论测评体系,测量指标有三方面内容:一、科学技术知识;二、科学研究过程、方法;三、科学技术的社会影响。使用了12年的这个体系现在适用性如何呢?这12年,中国的科普实际发生了巨大变化。从199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 于加强科学技术普及工作的若干意见》出台,到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公布实施,经历过与伪科学和邪教的斗争,从科普理念的深化到对科学素养的需求,都发生了巨大变化。2002年,科普界对该体系有两种意见:一种认为基本适用,需要保持体系的相对稳定,需要与国际接轨以便进行对比。研究;第二种认为有点过时,需要改进,“需要有中国特色”,“需要调整和完善”。[8]虽然第二种意见是主流,但议而不决,2003年调查仍然使用原体系。看来,认识问题并没有解决。为此,希望这次在北京召开的国际科学素质研讨会能够统一认识,促进能够反映中国实际、能够反映东方中国公众科学素质实际的测评体系的出台。
四、几点建议 1、增强“四科”全面普及意识,制定国家科学普及基本内容纲要。 目前对科普内容模糊和片面的认识要予以纠正、澄清。科学普及要为科学知识、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全面普及搭建平台。应该确立“四科”全面普及是二十一世纪“科普的走向与选择”的意识。科学普及应当在张扬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上挺起脊梁。如在介绍科学概念、讲解科学知识时应包括介绍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的基本概念、内涵、实例等。在科普图书、科技场馆、科普培训教材上要注意揭示科学背后隐含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以使公众对“科学”这一名词有一个全面而不是片面、有机联系而不是支离破碎的了解。应当考虑“制定国家科学普及基本内容纲要”,对各种具体的科普活动“提供指导性的内容标准和规范”。[9]以使中国的科普事业走向全面、协调、健康的发展道路。 2、对科学的宣传不能表面化、简单化。 对科学进行宣传时,不能仅仅看到科学的结论,还要看到科学的过程以及这一过程中升华出来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不能仅讲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作用,还要讲科学在影响人们的思维习惯、行为方式以至形成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上的重要指导作用。科学不仅就是致富,科学还有更高层次的科学理念。科学普及的不只是知识,更多的是一种科学观、世界观、人文素养、心灵的修炼。 3、全面、协调地宣传优秀科技人物 宣传优秀科技人物时,不仅要介绍他们的科研成果、技术发明、人才培养方面的成就,而且要宣传他们在科技实践中体现出来的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精神。 4、科技馆、博物馆要加强科学史教育,加强认识论、方法论教育。 科技馆、博物馆做为科学普及最生动、最有效的手段,需要提升科普理念。例如,国内外科技馆中都有宣传“视觉错误”的展品,如一根铅笔拆射后变弯或变成2根,间断的线段转动起来则变成连续的曲线……。然而这些展品没能将这一视觉现象上升到科学认识论的高度。“视觉错误”没有深化到“感觉不可靠”、“眼见不一定为实”的理性高度,如果将这些展品深化设计,并配以伪科学者宣传的“眼见为实”的鬼把戏,必能提高认识的理性成分,将科学知识提升到科学思想的更高一层次。 5、公众科学素养测评体系需要增加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内容。 具体来说,公众科学素养测评题中应该含有对科学思想、科学精神了觧、认识程度的题目。就设计这种题目的素材而言,应当说是相当丰富的。中外科技史中有大量关于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方面的事例、人物和事件。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中国古代科学思想与“四大发明”一样古老、一样璀璨夺目,在世界科学思想史上独树一帜。前不久,“朱清时和姜岩在《东方科学文化的复兴》一书中提出:人类的科学和文明存在着至今仍具有巨大影响的两大相对独立的流派。一个是源于古希腊的西方科学与文明,一个是源于古代中国的东方科学与文明。西方科学与文明的发展目前遇到了来自资源、环境以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严峻挑战。与此同时,科学的发展、社会和经济的进步都呼唤一种新的科学、新的文明,而它们的核心思想与东方科学和文明的核心思想不谋而合,东方科学与文明将面临一个大的发展。”[10]发扬光大中国古代科学思想并与现代科学思想整合,是中国现代科普的内容之一,也是普及科学发展观的重点领域。 以中外科技史中那些公认的、稳定的有关科学精神、科学思想方面的事例、人物和事件为素材设计这种题目,应该说不很困难、也是完全可行的。 6、加强科普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 当前,已确立了“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是科技工作的两个方面”的国家意识和重要地位。[11]与科技创新比较,科学普及从整体上看更薄弱、更紧迫。我国科普实践的滞后与科普理论的贫乏并存,缺乏科普理论指导下的科普实践,也缺乏以科普现实问题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的科普研究。为此,我们要向重视研究科技创新那样重视研究科学普及。目前,仅有少数高校和中国科普研究所等少量专业研究机构是远远不够的,建立和发展民间的、群团的研究队伍是解决问题的一个办法,也是中国科协的一个优良传统。 7、倡议成立中国科普研究会。 科普的实践性很强。组织科普的理论者与实践者联合起来,成立中国科普研究会,进行科普理论与实践结合的研究很有必要。科普研究会与科普作家协会在任务、职责和活动内容、活动形式上有许多不同。在中国科普意识大提升的时代,社会呼唤以科普研究为任务的科普群团的出现,以促进中国科普事业的大发展。 8、公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需要先“破题”。 中国科协提出的“2049行动计划”与今年计划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实施纲要》和《公民科学素质标准》要充分考虑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这一 “科学素质的主要领域”和“核心”,要提出使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普及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并“建立起有效的机制”。由于现在尚未“破题”,难度巨大,需要找到突破口,进行试点,需要制定分时间节段、分人群的科学素质标准与措施,将这一超长时间计划进行分解,使之循序渐进,提高操作的可靠性。 注释 [1]江泽民:《论科学技术》 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1年第一版 第77页 [2]《人民日报》 日第1版 [3] [4]《人民日报》日第十三版 [5]吴伟文:弘扬科学精神缘何未能破题 《科协论坛》2004年第3期第20页 [6]《科学时报》日 [7]中国科协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工作委员会:《加强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 保证我国科技事业健康持续发展》《科协论坛》2004年第4期第5页 [8]张红叶:“第十届全国科普理论研讨会”《科普研究》2002年第6期(专辑) 第2页 [9]朱效民:《科普的走向与选择》《科学时报》日 [10]《人民日报》 日 第十四版 [11]胡锦涛:《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七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日(此文为2004年7月在北京召开的公民科学素质建设国际论坛“中国公众科学素养标准”主题会议上发言交流的论文,略有修改) 作者工作单位:重庆市科协 邮编:400013 电话:(023) 传真(023) E-mail:
馆藏&141612
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因为很爱男朋友总是忍不住答应他那个要求怎么办啊?从小我的父母就给我灌输女孩子要自爱的思想我不想辜负_百度宝宝知道我家6岁了在教室里怎么都坐不住,坐在一个地方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是不是有多动症,要怎样才能纠正他的思想_百度宝宝知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纠正四风的指导思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