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间铃响马帮来是什么意思,"山间铃响马帮来"的汉语解释

马帮文化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马帮文化》是2008年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明达、张锡禄。本书从马的饲养、驯化和赶马史,马帮与云南交通、经济发展的关系,赶马过程中形成的歌谣、音乐、文学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述。
马帮文化图书信息
作 者:王明达,张锡禄 著出 版 社:云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时间:
页 数:285
印刷时间:
开 本:16开
纸 张:胶版纸
I S B N:2
包 装:平装
马帮文化内容简介
本书从马的饲养、驯化和赶马史,马帮与云南交通、经济发展的关系,赶马过程中形成的歌谣、音乐、文学等方面进行了考察和论述。马帮作为这条古道上主要的运输载体可谓兴盛一时。只是由于现代交通的发展,只有在茶马古道一些偏僻的角落,我们还能看到他们风餐露宿的影子。追溯历史,茶马古道上的马帮,多由四川、云南按地域组成。[1]
马帮文化目录
第一章 马帮——云南高原的一种独特文化
一、能跨越高山深谷的原始运载工具——云南马的饲养与驯化
二、云南高原马帮的形成及悠久的赶马历史
第二章 马帮与云南交通之关系
一、马帮路线的变迕
二、马帮在云南交通史上的地位
第三章 马帮对云南各民族经济发展的有力推动
一、秦汉云南贩运性商业的发展与马帮出现的必然性
二、南诏大理国时期云南经济的恢复发展与马帮运输的关系
三、马帮运输大发展与明清云南经济的新变化
四、走向发展最高峰的马帮对近现代云南经济的特殊贡献
第四章 赶马人的生活、习俗及心志
一、马帮的组织形式
二、“驮夫”的生活
.豆瓣读书[引用日期]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天马帮简介/天马帮
“天马帮”是由易观商业解决方案公司发起成立的,以追求可持续发展的学习型企业家为核心的商界精英高端互动和学习交流的创新平台,是“互联网+”概念的发起机构和先行者,定位于互联网+第一商圈。定期组织互联网、商界大咖峰会对话、标杆考察、总裁精华特训营,助力中国企业健康、稳定、快速发展。天马帮核心价值1、找风口
研判趋势,定期和大佬沟通
通过天马帮定期与业界风向标大佬沟通行业趋势,专题研讨,快速帮您研判大势,找到风口,助您在商解叱咤风云。互联之间,顺势而为!互联之下,借势为大!2、换头脑
建构思维,长期和圈内人浸泡
通过长期全方位的与圈内人浸泡,分析解读政策及互联网大势,助您构建互联网思维。上兵伐谋!3、对资源开放共赢,广泛寻找合作捷径天马帮根据您的业务需求,助您在互联网中对接优质平台资源、提供独家合作资源、获取稀缺渠!4、防风险
和过来人交流规避陷阱
通过天马帮商圈中权威专家教练与导师的互动与指导,亲自和过来人交流,最大限度的规避陷阱!天马帮服务1、总裁特训营&3天2夜名企总裁O2O集训,名师14年沉淀积累独创电商7字诀卖货聚粉建平台,涵盖商业模式、营销、产品设计平台构建、运营管理等电商转型关键环节。2、微信课堂每周3次微课堂,全年150小时的权威导师分享,助力企业家玩转互联网。3、游学考察全年组织3次名企(360,京东,苏宁,腾讯等)游学考察活动,考察成功互联网企业。4、互联网大会易观每年邀请名企举办互联网创新大会和易观电子商务盛会,促进企业之间的交流,帮企业总裁建立高端商圈。天马帮导师杨彬
易观商业解决方案总裁;易观国际创始人;天马帮联合创始人;
  商务部电子商务示范企业评审专家;商务部电子商务发展专家委员会委员;
  国家网络零售立法专家组成员;APEC中小企业发展委员会创始委员;
易观国际董事,易观商业解决方案执行总裁,天马帮联合创始人,CCTV特邀电商点评专家,被誉为电商界的“鬼谷子”;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特聘导师;淘宝服务商联合会华北区理事长;京东商城战略顾问易观电子商务年会、中国互联网大会、亚太电子商务峰会等顶级论坛演讲嘉宾。
易观商业解决方案高级副总裁,易观首席咨询顾问,天猫商家成长体系顾问、天猫供销平台规划顾问;13年电子商务从业经验,擅长B2B、B2C、分销/供应链等,电子商务战略和运营;指导过的企业包括苏宁易购、宏图三胞、中粮我买网、海尔、淘常州、中国商圈网、中国产权交易网、中国工商银行等。
易观副总裁&/京东商城战略顾问,多年互联网、TMT、电子商务领域战略与营销咨询经验,多次以嘉宾身份参加央视《对话》栏目,互联网年会、移动互联网年会等产业峰会,多次作为行业专家为世界五百强企业提供电商培训。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13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5:51:45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更多频道内容在这里查看
爱奇艺用户将能永久保存播放记录
过滤短视频
暂无长视频(电视剧、纪录片、动漫、综艺、电影)播放记录,
按住视频可进行拖动
&正在加载...
收藏成功,可进入
查看所有收藏列表
当前浏览器仅支持手动复制代码
视频地址:
flash地址:
html代码:
通用代码:
通用代码可同时支持电脑和移动设备的分享播放
用爱奇艺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当前播放时间:
一键下载至手机
限爱奇艺安卓6.0以上版本
使用微信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设备搜寻中...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连接失败!
请确保您要连接的设备(仅限安卓)登录了同一爱奇艺账号 且安装并开启不低于V6.0以上版本的爱奇艺客户端
部安卓(Android)设备,请点击进行选择
请您在手机端下载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其他安装方式:手机浏览器输入短链接http://71.am/udn
下载安装包到本机:
爱奇艺云推送
请您在手机端登录爱奇艺移动APP(仅支持安卓客户端)
使用微信扫一扫,下载爱奇艺移动APP
180秒后更新
打开爱奇艺移动APP,点击“我的-扫一扫”,扫描左侧二维码进行登录
没有安装爱奇艺视频最新客户端?
正在检测客户端...
您尚未安装客户端,正在为您下载...安装完成后点击按钮即可下载
, 可在设置中重新打开噢!
30秒后自动关闭
马帮">马帮
请选择打赏金额:
播放量12.7万
播放量数据:快去看看谁在和你一起看视频吧~
更多数据:
Copyright (C) 2018 & All Rights Reserved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快速下载海量视频
正在为您下载爱奇艺客户端安装后即可免费观看1080P视频
&li data-elem="tabtitle" data-seq="{{seq}}"& &a href="javascript:void(0);"& &span>{{start}}-{{end}}&/span& &/a& &/li&
&li data-downloadSelect-elem="item" data-downloadSelect-selected="false" data-downloadSelect-tvid="{{tvid}}"& &a href="javascript:void(0);"&{{pd}}&/a&
选择您要下载的《
色情低俗内容
血腥暴力内容
广告或欺诈内容
侵犯了我的权力
还可以输入
您使用浏览器不支持直接复制的功能,建议您使用Ctrl+C或右键全选进行地址复制与马帮一起 穿越神秘木里_网易新闻
与马帮一起 穿越神秘木里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与马帮一起 穿越神秘木里)
依吉的夜晚,仿佛来得很早,在乡政府食堂吃过晚饭时天已黑尽;依吉的早晨,仿佛也来得很早,我还躺在床上,树梢的鸟群已啁啾一片,屋外马铃叮当。我知道,这就是即将和我们一道上路,从凉山木里到甘孜稻城徒步香格里拉腹地的马帮。马帮,一提到这个响当当的名词,就会令人有一种莫名的兴奋和向往。在过去,藏区的道路无一例外全靠马帮、牦牛帮连接起来,因为这些地方山高路陡的特殊地理环境,骡马和牦牛,以及行走的人,是驮运货物、原住地人们与外界交流的唯一方式。那条同样有名的茶马古道,正是这样由来往马帮一步一步踩踏出来的。而据说,我们所要走的从瓦厂,经屋脚、依吉、俄亚、宁朗、水洛到稻城的山路,正是当年茶马古道的一条支线。现在,在木里藏族自治县的崇山峻岭中,许多地方仍然交通极为不便,因而仍然可以看到马帮组成一条曲线逶迤盘桓在山路上。马帮那种长期在崎岖险峻的山间行走、在荒野溪边的风餐露宿,赋予了他们浪漫而传奇的色彩。每一匹骡子都有自己的名字“叔叔,来,这匹是你骑的骡子,名叫降木。”我刚整理好沉重的背包和摄影包,一位小伙子牵着一匹骡马过来,把缰绳交到我手上,要我和降木先熟悉。然后他使劲提起我的背包,紧紧拴挂在另一匹马背上。“降木会很听话的,你不要怕,一路上还有我管着它。我叫才仁多吉,你就叫我多吉吧。”才仁多吉见我谨慎的样子,用话语来让我放心。但是说实话,我一点也放心不下来。在我以往的经历中,骑马玩耍偶尔有过几次,这次一走就是上10天,这么长时间又是翻山越岭,行不行?再看看才仁多吉,个子和我差不多,1.70米的个头,除了皮肤比我黑、头发是自然卷的以外,身体也与我一样,比较单薄,肌肉算不上结实。在藏区,人们习惯于将赶马人叫“马脚子”。木里的马脚子们大多数是本地农牧民,为生计才走上赶马的路。赶马人一般一人负责数匹骡马,几匹在一起就结成了马帮。我们这一行有7个赶马人,共22匹骡马。马帮踽踽行走在山道上,远远望去,颇为生动壮观。上了路,我才知道自己是小看了才仁多吉。才仁多吉青春洋溢、幽默风趣。别看他小小年纪,13岁就开始跟着亲戚家当哥的跑马帮了。“有一次,我们送4个女教师和7个男教师去俄亚,他们都是木里本地人,是从学校毕业后分去当教师的。在翻越一匹大山时,有一位戴眼镜的女教师哭了起来。我看到她好可怜啊!他们都是才分配去工作的,还没有拿到工资,弄得我都不忍心收他们的钱。”才仁多吉的马帮生涯中有太多的故事。我的坐骑“降木”,在藏语中为黑色之意。而每一匹骡马,都有它自己的名字,主人取名时,大多是根据它的颜色。比如常听到的“花弥”,意为身上是黑色,嘴上有点白色;“阿里”,是全黑的骡马;“尔该”,像白色的布一样。这样叫来唤去,时间长了,骡马都知道主人是在唤谁了。顺便要提的是,在马帮运输中其实大多使用骡子而非马。骡子不仅比马能驮更重的分量,而且耐力要好得多,食量相反却少许多。这对长途跋涉、缺粮少食的马帮尤其重要。有马帮随行,人却不是任何时候都可骑行的。上坡能骑,下坡尤其是下大坡,赶马人都会出于安全考虑,不让再骑。骑马也有讲究,上坡时骑者身向前倾,略弓背;下坡身子则往后仰。初骑时脚蹬放在脚底前端,熟练后脚蹬在中间。“骑马最好要自然,不要硬撑着腰,”才仁多吉提醒着,“不然,一天骑下来就腰酸背痛,像小娃儿一样,不会走路了。”路途是那么漫长险恶,路途上的一切又都是未知数。路上的赶马人无法向家里传递半点音讯,更不知道有什么在前头等着自己。从出走开始,家里人有了一段又一段长时间难耐的担忧和等待。山间马帮的铜铃声,于是牵动着多少人的心弦。相依为命的好伙伴大山无疑是一种阻隔,绕山的道路艰险万状,却承载了沟通的愿望。木里,在四川境内横断山脉深处,是凉山彝族自治州所属的一个偏远山区县。境内有太阳、宁朗、贡嘎三大山脉,山脉峡谷中的雅砻江、理塘河、冲天河奔流激荡,蜿蜒曲折,与山势平行南北纵贯全境,把境内土地切割成四大块。境内最高处夏诺多吉峰,海拔5958米,与海拔1470米的最低处俄亚纳西族乡,相对高差4488米。在藏语里,“木里”的意思是美丽、辽阔、深远。由于大山的阻隔,以及山道超乎想象的艰险,木里在外界的传说中一直是神秘的。换句话说,唯有像雪山之上展翅翱翔的鹰一样地俯瞰,才能感受到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大自然是多么的雄伟壮丽。山中的路,除了村庄附近有人为修过的外,也就是山溪冲刷出来的乱石嶙峋中时隐时现的一道印迹,以及在白浪滔滔、汹涌奔流的江河畔,或者浓密丛林中扭曲延伸的一条缝隙。马帮们就要寻觅着这样的痕迹,沿着这一条条弯弯曲曲的羊肠小道,踏着无数的马蹄印、无数的人脚印,不停地走啊,走啊。在“穿越香格里拉”的19天行程中,我们有11天时间是在步行,每天行走30-40公里,走了近400公里。我们一行几乎每天都要吃力地爬上一两座海拔三四千米的大山,然后翻过垭口,沿着陡峭的山坡盘旋而下,急速直下几千米,又陷入一个更幽深神奇的峡谷之内。每一天,走上前行的道路,就开始了一次真正的冒险。而出门在外,荒原野岭,马帮像一支训练有素、组织严密的军队,赶马人各司其职,按部就班,兢兢业业,每天从早到晚,都井然有序地行动。每一队马帮中,都有一名俗称为“锅头”的首领,我们则亲切地叫他“马队长”。马锅头既是经营者、赶马人的雇主,又是马帮运输的直接参与者。一路上,他要负责全队人马的业务、开支及安全等等。小伙边马扎西是我们此行的马队长。他曾在山东济南当过3年坦克兵,1996年底退伍回乡务农。因来往方便,他还在家里开有一个小商店,只是买东西的人实在太少,有时1个月还卖不到30元,所以到农忙,干脆关门。边马扎西见过世面,人又实在,我们这队22匹骡马组成的马帮,在他和6名伙伴的照料下,秩序井然,踽踽前行。“包谷籽好比肉,草料就是蔬菜,都缺不得。”边马扎西在向我解释为什么非要宿营在半山的草甸时,这样说。我们一行为了拍摄照片几次要求在途中的村寨扎营,这让他们感到苦恼。有一天我们在哈地村小学的场坝夜宿,附近都是藏民的庄稼地,他们只得把马放到远处,结果第二天一早就得去唤马归队,花了1个多小时。边马扎西还说:“许多时候,马主人早晨喝过三开茶,就会把茶和了粮食来喂马,马看在眼里,不停地摇头打嚏,以示感谢。日子久了,主人与马之间就有了感情的沟通。”漫长的路上,人与马成为相依为命的好伙伴。在香格里拉腹地,在木里藏族自治县,我看到成群结队的马帮行进在静默的大山与密林中,能听到清脆的铜铃悠扬地回荡;我从马帮在河谷山脚烧起的炊烟里嗅到酥油茶的浓香;我更能从中感悟到人类为了生存所能激发出的无畏勇气和力量。而这些年,有越来越多的旅行者来到木里,而且,离木里越远的都市人似乎越对这里深感兴趣。这和一个名叫洛克的美国人有很大关系。换句话说,美籍奥地利学者约瑟夫·洛克,这个以研究植物起家的博士,后来成了很有名的人类学家、探险家,是与他在丽江和泸沽湖、木里一带的游历紧密相关的。早在上个世纪20年代,他三次走访木里,并在美国《国家地理》杂志上发表了图文并茂的《木里王国》。后来,曾经到过印度和巴基斯坦,却没有来过中国的美籍英国作家詹姆斯·希尔顿,凭借洛克的这些素材写出了畅销小说《消失的地平线》。从此,神秘的“香格里拉”吸引了许多人来到这里游历、探险、考察。洛克来到了木里事情要从1924年说起。这一年,有一个叫约瑟夫·洛克的美国学者,跟随着一伙赶马人,悄然来到了万山丛中的木里。1924年1月中旬,一个寒冷的清晨,在玉龙雪山脚下一个名叫雪嵩村的地方,寒冷的北风卷起片片雪花漫无边际地落下来。几个纳西小伙子早起开始准备骡马和行李。直到天已大亮,洛克马帮的11匹骡子和3匹马正准备出发,丽江的官员派遣护送的10个士兵,才姗姗赶来。望着几个稚气未脱的士兵和几条快散架的奥地利步枪,洛克大失所望,只是挑选了其中6人,和他的随从一道匆匆出发。几乎是一个上午,西北风都刮得特别猛,马帮在逼人的寒冷中沿玉龙雪山东麓前行。这是通往永宁的必经之路,洛克和他的纳西小伙子们两年来曾几次到这些地方采集植物标本,但冬天的干海子枯黄的景象,很难使人想起夏天的繁花似锦。和变幻无常的天气一样,洛克对木里的了解也仅仅是抽象的地理概念。从地图上看,丽江距木里只有100多英里,但据说,至少要在崇山峻岭间长途跋涉11天,才能到达木里。显然,洛克的心情也随着山路的曲折而跌宕起伏。他时而闲情逸致欣赏沿途美丽的自然风光:“从这里眺望丽江的雪域景色,真是美不胜收,特别是像城垛子一样的玉龙诸峰的无限风光更是令人为之倾倒。我们后来在山顶上的一间小木屋里过夜。太阳落山后,灿烂的霞光从山垛间倾泻下来,雪峰像一条冰清玉洁的蛟龙浮游在空中,而深谷中则弥漫着白茫茫的迷雾,满月的银光映照着清冷的雪峰和冰川。”他时而对高山峡谷中崎岖的小道深感险恶:“道路很差,小道上的石灰石像刀片一样锋利。”“旅程是艰难的,我们不得不在荆棘丛中以及岩石上蹒跚而行。”经过两天艰难行程,洛克一行翻越到一个关隘,挂满松萝青苔的云杉和杜鹃,使得群山显得十分寂静。唯有雪风刮过,才惊起一片喧嚣。行走在深峡中,一个护送的士兵突然指着远处兴奋地大叫起来。洛克举目望去,在高原清透冷冽的空气中,一座城池好像海市蜃楼般从雪后的荒原中浮现出来。——呵,那就是木里!20世纪20年代初,也就是洛克初次探访木里时,整个木里境内有18座喇嘛寺,其中三大寺也即木里王的衙门,分别是木里、枯鲁和瓦尔寨。规模最大的木里大寺,海拔2637米,全盛时期整个建筑群占地8万余平方米,是境内最宏大的格鲁派寺庙。有前后两座巍峨大殿和一座小殿,殿宇呈东西向依山势排列。据传,建寺前曾有一小经堂,因被焚,始由木里大喇嘛松登桑布主持重建,历时12载,于1661年(清顺治十七年)竣工后,命名为嘎登喜祖·郎巴吉韦领。殿宇均为木石结构,高20余米,毗连山坡上340间僧房,蔚为壮观。木里寺有僧人700多,枯鲁有寺僧300人,瓦尔寨有寺僧270人,也就是说,那时的木里境内寺僧有上千人之多。木里面积有多大呢?我们现在无法知道洛克是怎么得出木里总面积的,因为那时滇、川、藏的交界根本没有一张准确的地图。洛克写道:“木里王统治着一块方圆9000平方英里的地域,比马萨诸塞州略大,但只有22000名诚实谦卑的人民。”洛克终于来到气氛森严的喇嘛寺,而此刻木里王也在觐见室焦急地等待着远方客人的到来。洛克进入觐见室时木里王正背对着窗子,这是个宽敞明亮的房间,但因为逆光,洛克一时没法看清,而洛克的一举一动和神情却被对方看得一清二楚。
木里王名叫项此称扎巴。在他的右边坐着几个喇嘛,低着头两手合闭,专心诵经。洛克首先开口说,很久以前便听说木里这样一个古老、美丽的地方以及喇嘛王的宽厚与仁慈,并且在很久以前便想访问木里,拜会喇嘛王阁下。项此称扎巴回答说,木里其实是一个很贫穷的地方。他对洛克不远万里从美国来表示深感荣幸,因为此前,还没有一个美国人来过木里。离别之际,依依不舍的木里王送给洛克一个金碗、两个佛像和一块豹皮,并要洛克以后有机会再来木里。尽管前途茫茫,洛克还是许诺会重访木里。从此,约瑟夫·洛克,这个在今天被更多人知道的美国人,便与深山腹地的木里有了难解之缘。
(原标题:与马帮一起 穿越神秘木里)
本文来源:成都日报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女马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