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单招用的是答题卡的使用吗

2017年江苏对口单招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_中华文本库
第1页/共13页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
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
2017年江苏对口单招数学模拟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0000sin 45cos15cos225sin15?+?的值为
(A ) -21B ) -21C
(2) 集合|x |||4, , ||, a A x x R B x x a =≤∈=&?则“A B?
(A )充分不必要条件
(B )必要不充分条件
(C )充要条件
(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 (3)若PQ 是圆22x 9y +=的弦,PQ 的中点是(1,2)则直线PQ 的方程是
(A )230x y +-=
(B )250x y +-=
(C )240x y -+=
(D )20x y -=
(4)已知函数y=f(x)与x y e =互为反函数,函数y=g(x)的图像与y=f(x)图像关于x 轴对称,若g(a)=1,则实数a 值为
e - (C) 1e
(D) e (5)抛物线2
12y x =-的准线与双曲线等22
193x y -=的两条渐近线所围成的三角形面积等于
第1页/共13页
寻找更多 ""平凉医专去年单招单考高中试题以及答案_百度知道
平凉医专去年单招单考高中试题以及答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平凉医专去年单招单考高中试题以及答案可以去“育龙单招平台”找找,那里挺多的1、单招文化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2、英语考试大综合,加考其他内容看考生类型
采纳率:92%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平凉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赞助商链接
当前位置: >>
2017年江苏单招语文仿真模拟试题(附答案)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2017 年江苏单招语文仿真模拟试题(附答案)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体贴”――中国传统文化的真正特质 张再林 孔子讲“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实际上说的就是这种“体贴”,这是被称为儒 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按明代学者杨复的解释:“恕者,如心之谓,人己之心 一如也。”故“恕”即将心比心,以心度心,也即我心与他心的交流与沟通。然而, 在这里,我却宁愿使用“体贴”这个词。在我看来,我与他人的真正交流与沟通,与 其说是一种“心思”的运用,不如说是一种“身体”的践履;与其说是一种人心思的 “移情”,不如说是一种人生命的“互动”。 我们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 医生给人看病,不是辅以诸如血压计、X 光机等仪表仪器,视病人为“看的对象”,而 是贴入对方的身体,即所谓的“望、闻、问、切”,调动自己身体的一切感觉器官与 病人身体直接接触,以期使自己的生命与病人的生命融为一体,并在这种生命的一体 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这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这种全身心的投入, 也说明了为什么医生自身的“麻木不仁”成为医家之大忌,说明了中医为什么可以运 用气功进行生命互植的“介入疗法”,因为在这里,医患双方业已形成为一种无间尔 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 医患关系是如此,其他的一切人际关系也不例外。中国古人所谓的“道之以礼”, 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礼”就其原初义而言,与其说是今人所理 解一种专制社会中旨在强化一种统治的等级森严的行为规范,不如说是一种生命共同 体中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它同样是古人的“体贴”的行为方式的 一种具体体现。故《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体现了年少者对年 老者的体贴,“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则体现了生者对死者的体贴。在这 里,人的一举手一投足,身体的一个姿态,脸部的一个表情,已不再是纯粹做作客套 的东西,而是以一种既亲切可感又沉默无声的动作语言,传达着人们自己内心的情感 和对他人的体贴与关爱,并使社会借以形成为一个温情脉脉、相濡以沫的爱的共同体。 耐人寻味的是,中国古人不仅用“体贴”这一方式把握人际关系,而且从“天人 合一”之道出发,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 的人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因此,古人对自然事物的把握,不是像西 人那样,把其看作是异己于人的“自在之物”,用科学的逻辑分析之,剖析之,用工 业的机器征服之,利用之,而是把其看作是与自己一样的人称性的生命主体,用身体 自身体认之,体悟之,用身体语言交流之,互动之,并使之最终成为与自己息息相通、 休戚相关乃至生死与共的生命伴侣。故在古人的心目中,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样, 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有生老病死,乃至人有两性,自然 有阴阳,人有四体,自然有四时,人有五伦,自然有五行,乃至每一次自然灾害的发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生,都被视为所谓的“天的震怒”,所谓的“天象示儆”,乃至“感时花溅泪,恨别 鸟惊心”,人的生命的每一次感动,都会同体感通地在自然现象中引起微妙的连锁反 应。 因此,“体贴”是洞开中国文化神秘大门的一把钥匙,舍此我们就不能理解中国 的“人我不二”的伦理观、中国的“天人合一”的自然观乃至中国的“神美同义”的 宗教观。舍此我们也就不能理解古人的“无之不体”的人生境界和追求。乃至于可以 用“手足”喻兄弟,用“腹心”喻朋友,用“同胞”喻众生,用“父母”喻天地,乃 至其使无论我们人类还是整个宇宙都成为我自身生命机体的生动的隐喻和象征。当然, 推出“体贴”这一概念作为中国文化的核心词,并不意味着我们否认孔子的“恕”、 孟子的“恻隐”、王阳明的“良知”这些概念同等的重要性。它仅仅是意味着,离开 了“体贴”二字,一切其他概念将失去了其解释的生命学依据,并有流于“唯心主义” 的嫌疑,因为真正的中国文化实际上是一种“近取诸身”、“反求诸身”的文化,一 旦舍弃了这种“身体”,中国文化中的任何东西都无从谈起,因为中国文化中的真正 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 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其真正的内涵。 (选自《民办教育研究》) 1.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 分)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被称为儒家金规则的所谓“恕”之道,是指我心与他心 的交流与沟通。 B. 因为中国的医患双方构成一种无间尔我、情同手足的生命共同体,所以,中医疗 法能在生命的一体共振中把握病人的所患所疾,所痛所苦。 C.“礼”也可以视为生命共同体中一种旨在促进人们之间亲和的“身体语言”,是中 国古人“体贴”的行为方式的一种具体体现。 D. 中国古人把“体贴”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认为自然界的万事万物和人一 样,不仅有生命、有两性、有家庭,而且有喜怒哀乐、生老病死等。 2.下列选项与文中“体贴”的概念不一致的一项的是( )(3 分) A.借助血压计、X 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 B.中医的“望、闻、问、切”。 C.《论语》中的“乡人饮酒,杖者出,斯出矣”。 D.用“手足”喻兄弟,用“父母”喻天地。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3.下面选项中对作者解读的中国文化中的真正语言实际上是一种“身体语言”的理解 错误的一项( )(3 分) A.中国文化的特质强调的不仅仅是认知,还有身体践履,认为其是一种生命体验。 B.中国古人更多地是通过“身体语言”通过“体贴”这一方式和人打交道的。中国古 人所谓的“道之以礼”,通过“礼”来和他人进行交往就是雄证。 C.中国古人还把该方式运用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使自然的万事万物犹如身旁的人 一般,同样成为我们“体贴”的对象。 D. 一旦无视这种“身体语言”,中国文化中的一切语言都会苍白无力,并使人莫明 其真正的内涵。 二、古代诗文阅读(36 分)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大司徒禹第六子也。少有大志,不好文学,禹常非 之。显宗即位,初以为郎中。训乐施下士,士大夫多归之。 永平中,理摩沱、石臼河,从都虑至羊肠仓,欲令通漕。太原吏人苦役,连年无 成,转运所经三百八十九隘,前后没溺死者不可胜算。建初三年,拜训谒者,使监领 其事。训考量隐括,知大功难立,具以上言。肃宗从之,遂罢其役,更用驴辇,岁省 费亿万计,全活徒士数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诛烧当种羌迷吾等,由是诸羌大怒,谋欲报怨,朝廷 忧之。公卿举训代纡为校尉。先是小月氏胡分居塞内,胜兵者二三千骑,皆勇健富强, 每与羌战,常以少制多。时迷吾子迷唐,来至塞下,未敢攻训,先欲胁月氏胡。训拥 卫稽故,令不得战。议者戚以羌胡相攻,县官之利,以夷伐夷,不宜禁护。训日: “不然。今张纡失信,众羌大动。原诸胡所以难得意者,皆恩信不厚耳。今因其迫急: 以德怀之,庶能有用。”遂令开城及所居园门,悉驱群胡妻子内之,严兵守卫。羌掠 所得,又不敢逼诸胡,因即解去。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 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训遂抚养其中少年勇者数百人, 以为义从。 羌胡俗耻病死,每病临困,辄以刃自刺。训闻有困疾者,辄拘持缚束,不与兵刃, 使医药疗之,愈者非一,小大莫不感悦。迷唐伯父号吾乃将其母及种人八百户,自塞 外来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将兵镇武威,宪以训晓羌胡方略,上求俱行。训初厚于马 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四年冬,病卒官,时年五十三。吏人羌胡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爱惜,旦夕临者日数千人。羌俗父母死,耻悲泣,皆骑马歌呼。至闻训卒,莫不吼号, 或以刀自割,又刺杀其犬马牛羊,日:“邓使君已死,我曹亦俱死耳。&遂家家为训立 祠,每有疾病,辄此请祷求福。 (节选自《后汉书?邓训传》) 4: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 /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B.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 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C.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得 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D.由是湟中诸胡皆言/汉家常欲斗/我曹今邓使君/待我以恩信/开门内我/妻子乃 得/父母咸欢喜/叩头曰/唯使君所命/ 5.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永平”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我国从汉朝初年开始使用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 种名号。 B.“校尉”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武馆官职。官名。校,军事编制单位。尉,军官。校 尉为部队长之意。 C.“方略”,指方针和策略;方法与谋略。 D.“祠”指封建制度下供奉祖宗、鬼神或有功德的人的房屋。只有人死后,才能进入 祠庙,让人供奉。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 A.邓训少有远志,礼贤下士。邓训是东汉官员邓禹的六儿子,他年轻时有远大志向, 但他不喜欢文学,因此常常被父亲责怪;邓训喜欢施恩于人,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 下。 B.邓训心系百姓,治理有方。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漕运,邓训知道这件事 难以成功,上报皇上,肃宗听从他的意见停止了漕运,因此保全和救活了服役的几千 人。 C.邓训深明大义,以德立信。羌人迷吾的儿子迷唐为父报仇心切,欲胁迫小月氏胡人 一起攻打邓训,在这关键时刻,邓训力排众议,下令打开城门并敞开家门,放胡人进 城,派重兵保护。 D.邓训恩施异族,深受爱戴。羌胡人生病时,邓训找来医生为其治病,羌胡之人非常 感动,前来归顺;邓训死后羌人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并为之立祠。 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1)今因其迫急,以德怀之,庶能有用。(5 分) (2)训初厚于马氏,不为诸窦所亲,及宪诛,故不离其祸。(5 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 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8-9 题。城东早春 [唐] 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村 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8.杨巨源在诗中是用什么方法表现情感的?请简要分析。(5 分) 9.两首诗都写到“春”,这两处“春”分别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 分) (1 )《离骚》中用“ 准则,把苟合取悦别人奉为信条。 (2)杜甫在《登高》中写远望所见,用传神之笔描写凄冷秋色和长江气势的句子是: “ 。” , , ”两句来表明当时社会中的人们违背(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表现旧事物必然将被新事物取代的诗句是: “ ,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 分) 胡秋原:两岸破冰第一人 (1)1910 年出生于湖北黄陂的胡秋原,15 岁时考入国立武昌大学学习理工,后因加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入共青团,主编《武汉评论》,反对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屠杀共产党人而遭受白色 恐怖的追捕。 (2)1937 年抗战全面爆发后,回国投身抗战,被任命为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中 央日报》副总主笔,以及《东南日报》和《香港时报》总主笔,并任暨南大学、复旦 大学教授,创办《祖国》《民主》《政治文化》及《评论》等刊物,宣传全民族抗战。 (3)1948 年,胡秋原当选为国民党政府首届立法委员,1950 年去台后仍任立法委员、 中央研究院研究员、大学教授,独立主办《中华杂志》。胡秋原一生著作等身,达 100 余种 3000 余万字。他一生都在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四方。 (4)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胡秋原力主两岸和 平统一。他曾说,台湾和大陆是一个整体,大陆不能没有台湾,没有台湾便失去屏障; 台湾不能离开太陆,离开大陆便成了国际孤儿。两岸必须统一在一起,否则两边都要 受到损害。他特别强调:台湾想离开大陆搞独立,不但在政治上不可能,在经济上也 做不到,如硬要分裂出去,受苦的还是台湾民众。 (5)1988 年 4 月,胡秋原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被公推为荣誉主席。 9 月 12 日,他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偕夫人敬幼如、长女胡采禾及“统一联盟” 代表,由美国旧金山直飞北京,是为海峡两岸隔绝 40 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湾高层 人士,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 (6)到达北京的当日,胡秋原就得到时任全国政协主席的李先念的亲切接见。胡秋原 充满激情地说:“20 世纪中华民族多灾多难,民族分裂的状况至今依然存在,每一个 中国人都有责任尽快地结束这个不幸。于是,我不管‘三不’不‘三不’,就迫不及 待地来到这里与主席共商国是。” (7)之后,胡秋原应邀前往北京大学演讲,面对数千名师生,他慷慨激昂地说:“祖 国大陆在极短的时间内,能制造原子弹、氢弹和使卫星上天,说明中国人能强;台湾 的经济建设,能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说明中国人能富。如果我们中国能够统一,很 快就可以富强起来。”话音刚落,全场爆发起经久不息的掌声。 (8)他穿梭于大陆各地参观、访问,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刮起了一股“胡秋原旋 风”,也惹恼了李登辉。1988 年 9 月 21 日,也就是胡秋原与邓颖超握手言统一的第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六天,李登辉主持的国民党中常会开除了胡秋原长达 50 年的国民党党籍。在国民党执 政机构中甚至有人叫嚣要“法办”胡秋原。 (9)面对台岛当局的“法办”闹剧,胡秋原十分坦然,在完成行程逾万公里、长达 36 天的观光访问后,于 10 月 18 日凯旋返台。途经香港,他坦然对记者说:“我是公 开去内地,我也是很光明地回去,我的话也是公开的,我没有得到共产党什么好处, 我不过是讲了国共要谈判,两岸要统一,现在我更加强了这个信念……最重要的是,我 是一个中国人,只要中国人不开除我,我做中国人到底了!我相信没有人再开除我的 国籍,我还要尽做中国人的力量。” (10)飞机抵达台北机场后,面对数百名欢迎者,胡秋原即席演说,再次强调:“统 一是全体中国人的责任,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而筹谋。台湾一旦脱离祖国大陆, 无论有多么成功,在国际强权环境下,都没有安全可言,前途都是暗淡的。因此,未 来只有朝统一发展。” (11)1990 年 5 月 27 日,台湾师范大学为胡秋原举行 80 寿辰演讲会,时年 91 岁的 陈立夫面对上千名与会者微笑着说:“秋原这个人很勇敢,有浩气,他觉得海峡两岸 今天应该讲和,不能再相互攻击,结果,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一个人忽然跑到北京 了……”话音刚落,全场立刻爆发起雷鸣般的掌声。 【相关链接】 ①胡秋原()湖北省黄陂人,著名史学、政论家和文学家。生平著作等身, 达 100 多种 3000 余万字。中国国民党党员,台湾资深立法委员,《中华杂志》发行 人,中国统一联盟名誉主席。1989 年,美国传记学会将胡秋原列入《国际著名领袖人 名录》,并颁发奖状。2004 年 5 月 4 日,94 岁的胡秋原荣获“中华文艺终身成就 奖”。 ②胡秋原深受顾炎武“明道教世”精神的影响,以天下国家为己任,不畏艰险,屡屡 挺身而出,仗义执言,历经顿挫而失志不渝。非议和谪贬,都无损于他的风骨。郑学 稼先生曾说:“胡秋原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的镜子。”――(谢远笋《胡秋原一大 家精要》)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 分)( )( )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A.开头三段主要概述了胡秋原早期的一些经历,突出了他的学术成就,为下文写他促 进两岸统一的事迹做铺垫。 B.进入 20 世纪 80 年代后,因为海峡两岸统一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所以胡秋原也力 主两岸和平统一,以适应时代的要求。 C.1988 年 9 月,胡秋原飞抵北京,成为海峡两岸隔绝四十年后首位赴大陆访问的台 湾人士,他也因此被誉为“两岸破冰第一人”。 D.本文主要写了胡秋原的“破冰之旅”。胡秋原在访问大陆期间,从高层到民间,穿 梭于各地,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 E.胡秋原的破冰之举及民族和平统一的主张虽然遭到李登辉政府的强烈阻挠和反对, 但也得到了一些知名人士的理解和高度赞扬。 (2)胡秋原认为两岸必须统一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3)胡秋原为促进两岸的和平统一做出了哪些努力?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4)作为“两岸破冰第一人”,胡秋原身上有着独特的人格魅力,它具体体现在哪些 方面?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 分) 第 II 卷 表达题 四、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12.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 分)(1)我们多么希望看到这样的一幅图景:一位老人跌倒,周围众多的路人________去搀扶、 去问候;―个小偷行窃,车内无数的乘客毫不犹豫地去呵斥、去阻止。 (2)很多大学生希望毕业后找到一份工作,稳步发展,可是也有许多人不愿________,他们 有相对稳定的家庭背景,有工作能力,却在寻找生活的另一种可能性。 (3)以“侃”、“凑”、“加”为核心的剧本写作模式肯定会破坏故事的思想性和整体性, 作者对剧中人物的情感也很难做到________。 A.不约而同 按部就班 一以贯之 C.不谋而合 人云亦云 水到渠成 B.不谋而合按部就班 水到渠成 D.不约而同人云亦云 一以贯之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 分) A.《平凡的世界》是路遥呕心沥血之作。小说完成后,作者有一段时间甚至不能从书中回 到现实世界来,连过马路也要弟弟搀扶。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却被人们广泛传阅。 B.由于购房者大多是以炒房投机者为主,当房价抵不上按揭贷款的本息,这些投机分子就 会选择“弃房断供”,把风险转移给开发商和银行。 C.从 1996 年错判冤杀到 2014 年沉冤昭雪,从最初重重阻碍到最终拨云见日,呼格案见证 了司法机关冲破各种藩篱、勇于向自身开刀。 D.国家发展改革委批复的全长 595 公里、总投资 160 亿元的银西高速铁路将在今年下半年 开工建设,建成后,银川至西安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 14 小时缩短至 3 小时。14.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上最恰当的一句是(3 分) 在大型游乐公园里,现场表演是刻意用来引导人群流动的。午餐时间的表演是为了减 轻公园餐馆的压力;傍晚时间的表演则有一个完全不同的目的――鼓励参观者留下来 吃晚餐。表面上不同时间的表演有不同的目的,但这背后,却有一个统一的潜在目标, 即 A.尽可能地减少各游览点的排队人数 B.吸引更多的人来看现场表演,以增加利润 C.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 D.尽可能多地招徕顾客,希望他们再次来公园游 15.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 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6 个字)(6 分) 对于学生减负,现在实际上存在一种误区,那就是总拿教材开刀。①,就是学生 负担轻了。因此,才会出现教材总是修修补补的问题。古诗词在学生教材中存在的目 的,②,而是让学生通过古诗词学习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这种古诗文的熏陶对于学 。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生的成长有百利而无一害。从某种意义上讲,古诗在教材冲的比例不但不应该删除, 而是应该增加比重。可令人遗憾的是,我们的教材编写者只关注了减少生字的问题, ③。16.下图是中国探月工程的标识,请用简明的语言解读其构图创意。(5 分)五、作文(60 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文章。(60 分) 二十多岁、年轻漂亮的师范大学毕业生李云飞,到山村做了一名教师。 有一年,她接到了一笔捐款,这笔捐款的使用方式,迅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争议。 她没有把钱用在“现实问题”上,比如增添一些新的教学工具、改善教学环境之类,而 是在其他老师反对下,她将全班孩子“奢侈”地带到了深圳,让孩子们第一次走出山沟, 亲身感受外面广阔的世界。 面对记者的一大堆的问题,年轻女教师只恬淡地说了一句话:“我们那里太穷了, 但我想让我的学生知道山外有高楼。”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 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参考答案1.B【解析】B 项强加因果,前后不构成因果关系;将原文的主语“医生”偷换成“中 医疗法”。 2.A【解析】A 项“借助血压计、X 光机等仪表仪器,对病人进行诊断”借助的是外物 而非“身体语言”,不符合文中“体贴”的意思。 3.A【解析】A 项中国文化的特质更多强调的不是认知,而是身体践履,是一种生命体 验。 4.C5.D 6.D(选项中“以悼念父母的方式祭奠他”的说法是错的,原文说羌人父母去世,以悲 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吼长号。) 7.(1)(5 分)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 处。(“因”“怀”“庶”各 1 分,句意 2 分。) (2)(5 分)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 有遭受祸患。(“厚”“离”“为……所”各 1 分,句意 2 分。) 【参考译文】:邓训,字平叔,南阳新野人,东汉官员大司徒邓禹第六子。邓训年轻时有远大志向,不喜欢文学,邓 禹常常责怪他。汉显宗即位,最初把他任命为郎中,喜欢施恩于人,礼贤下士,士大夫大多归依他的门下。 永平年间,朝廷下令疏理雍褪屎樱佣悸侵钡窖虺Σ郑胧拐饬降刂渫ㄤ钤恕L墓倮 百姓苦于劳役,连续多年没有完成,漕运所经过的三百八十九个险要的地方,前后落水淹死的人不计其数。 建初三年,肃宗任命邓训为谒者,派他监理此事。邓训经过考察测算,知道这件事难以成功,把情况全部 汇报给肃宗。肃宗听从他的意见,于是停下这一工程,改用驴车运输,每年节省费用数以亿万计,保全和 救活了服役的几千人。 章和二年,护羌校尉张纡诱杀烧当种羌迷吾等人,因此羌人各部落都非常愤怒,谋划想报仇,朝廷很 担心这件事。大臣们推荐邓训替代张纡为护羌校尉。此前小月氏胡人散居在塞内,能作战的二三千骑兵, 都骁勇健壮,每次和羌人交战,常常能够以少胜多。当时迷吾的儿子迷唐,来到塞下,不敢攻打邓训,先 想胁迫月氏胡人。邓训加以保护阻碍,使双方不能交战。谋士们都认为羌人、胡人互相攻击,对汉朝有利, 用夷人攻打夷人,不应该阻止他们交战。邓训说:“不对。现在张纡不讲信誉,羌人各部落大举行动。推 究胡人各部落不能满意的原因,都是因为我们对他们的爱护和信誉不够。现在趁他们处境危急,用恩德来 安抚他们,可能(或希望)会有用处。”于是下令打开城门以及他自己住处的园门,驱使所有的胡人的妻 子儿女进来,派重兵守卫。羌人抢劫没有收获,又不敢逼近胡人各部落,于是就退兵离去。从此湟中的胡 人都说“汉朝常想让我们相互争斗,现在邓使君用恩德信誉来对待我们,开门收容我们的妻子儿女,我们 这才得以与父母团聚”。大家都高兴地叩着头说:“我们只听邓使君的命令。”于是邓训收养了几百个勇敢 的年轻人,把他们作为随从。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羌人、胡人的风俗以病死为羞耻,每当病重到了危急关头,就用刀自杀。邓训听说有病重的人,就把 他抓来绑好,不给他刀子,派医生用药治疗,治好的人很多,大人小孩没有不感激高兴的。迷唐的伯父号 吾就带着母亲和八百余户族人,从塞外来投降。 永元二年,大将军窦宪率兵镇守武威,窦宪认为邓训通晓对付羌胡人的方针策略,上朝请求派邓训与 他同行。邓训当初和马氏交情很深,不被窦氏族人亲近,到窦宪被杀时,他因此没有遭受祸患。 永元四年冬,邓训因病死于任上,时年五十三岁。官吏百姓和羌人、胡人爱戴他,早晚来哭吊的每天 有几千人。羌人习俗:父母去世,以悲哀哭泣为羞耻,都骑着马歌唱叫喊。等听说邓训去世,没有人不大 吼长号,有人用刀子割自己,又杀死自己的狗、马、牛、羊,说“邓使君已死,我们也一起去死吧”。于是 家家为邓训立祠位,每当有人生病,就在邓训祠位前祈祷求福。8. (5 分)示例一:对比或反衬(2 分)。诗歌的一、二句点明早春清新的特点,描 写了早春时,柳叶新萌,其色嫩黄,蕴含了诗人的欢悦和赞美之情; 诗歌的三、四句, “若待”两字一转,用繁花似锦,芳春的裱丽景色,游人如云,写环境之喧嚷若市,来 反衬早春的“清景”(2 分),表达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 的喜爱之情(1 分)。 示例二:虚实结合(以虚写实、以虚衬实)、借景抒情(2 分)。二句是实写,描绘 出美丽的初春之景;三、四句是想象之景,春色秣艳至极,游人如云,喧嚷若市(2 分)。三、四句的虚写突显(反衬)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之情(1 分)。9.(6 分) 杨诗描写了一幅早春图。写出了早春清新的特点。描写了早春时,柳叶新萌 的美好景色,表达出诗人对早春清新之景的喜爱。(3 分)高诗描写了诗人 居住在乡村时 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道诗人 春天来临的喜悦、赞美和对孩子们的喜爱之情。(3 分)10.(6 分)(1)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2)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 滚来 (3)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25 分) 11.(1)选 E 给 3 分,选 D 给 2 分,选 C 给 1 分;选 A、B 不给分。(A.“突出了 他的学术成就”分析不当,应为“突出了他为中华民族而奋斗精神”。B.强加因果, 前后是并列关系。C.应是“台湾高层人士”。) (2)(6 分)①台湾和大陆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唇亡齿寒。(或台湾是大陆的屏 障,大陆是台湾的根)②在国际强权环境下,台湾搞分裂,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 上都不允许,最终损害的是台湾民众的利益。③统一是为中华民族的共同将来筹谋, 是走向民族富强之道。(每点 2 分) (3)(6 分)①在台岛发起成立“中华统一联盟”,并担任荣誉主席。②无视台湾当 局“三不”政策,赴大陆访问,成为“两岸破冰第一人”。③不顾困难,奔走四方,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宣扬和平统一的主张,影响很大。(每点 2 分) (4)(8 分)①有坚定信念,勇敢无畏,无视台湾当局“三不”政策和“开除党籍” “法办”等威胁;②有强烈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责任感,一生为促进中华民族统一奔走 四方;③襟怀坦荡,光明磊落,公开去内地,公开发表演说,光明地回去,坦然面对 一切;④高瞻远瞩,胸怀天下,能放眼民族未来,清醒认识到两岸统一的历史意义。 (每点 2 分,必须有概括,没有概括酌情扣分) 12.A 不约而同:没有事先商量而彼此见解或行动一致。侧重于行动。不谋而合:事先 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按部就班:多指做事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 定的程序。人云亦云:形容只会随声附和,没有自己的主见。一以贯之:用一种思想 理论贯穿于始终;水到渠成:意指水流到之处便有渠道,比喻有条件之后,事情自然 成功。 13.D 【解析】A 项,偷换主语,根据句意应是“不久他就去世了,但《平凡的世界》 却被人们广泛传阅”。B 项,结构混乱,“大多是以……为主”句式杂糅,应改为“大多 是……”或“以……为主”。C 项,成分残缺,“呼格案见证了司法机关……的转变”。所以 选D 14.C 从题干的陈述可以看出,大型游乐公园有“现场表演”和“公园餐馆”两个经营 项目,并且前一个项目是为后一个项目服务的,即通过现场表演来引导人群的流动, 在尽可能多的时间里最大限度地发挥餐馆的作用。C 是正确答案。其余各项所断定的都 是现场表演的可能目的,但都不是题干所陈述的现场表演的直接目的。 15.(6 分)①片面地认为教材薄了(片面地认为教材内容少了)②绝不是让学生简单 认识几个生字③而忽略了古诗所承载的文化意义。 16. (5 分)①以中国书法的笔触,抽象地勾勒出一弯月亮;②一双脚印踏在月亮上, 象征着月球探测的终极梦想;③圆弧的起笔处自然形成龙头,象征中国航天如巨龙腾 空而起;④落笔的飞白由一群和平鸽构成,表达了中国和平利用空间的美好愿望;⑤ 整体图形由一弧两点巧妙形成一个“月”字,写意的笔触旨在传达一种探索的信念。 (意思对即可) 考单招上高职单招网----根据历年单招考试大纲出题
更多搜索:
赞助商链接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答题卡用hb铅笔行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