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说:"难道齐国刀币没有人了吗?"这里的人指的是什么? (请问写齐国刀币使臣对吗?)

你们让我钻狗洞,是想说贵国是狗国吗?
晏子名婴,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历仕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辅政50多年,以“聪颖机智,能言善辩”著称于世,他利用高超的语言艺术屡谏齐王,屡获采纳,被誉为“千古贤相”。
这个晏子,却是个地地道道的官二代,其父是齐国上大夫晏弱,他于公元前556年(齐灵公二十六年)病死后,其子晏子接了他的班,继任上大夫。
那时候用人真够大胆的,也不知道人家有没有这个本事,一来就是上大夫,一步登“天”,先到基层锻炼的机会都不给,这可不是“父爵子袭”那么简单,因为爵位是虚的,哪怕把这个东西给一个呆子,也不会出什么问题,而上大夫这个至关重要的职位,那是要干实事的,如此用人,难免给人一种“赌博”的赶脚。
后来的事实证明,这一把赌对了,在晏子辅佐下,齐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之一。而晏子的才能,主要表现在外交上,其杰出的外交才华,使他多次避免国家遭受侮辱。
这个晏子,到底是怎样维护国家尊严的呢?让我们通过《晏子春秋》记载的几个小故事,来窥一窥这头豹子。
1、折冲樽俎
恃强凌弱是春秋时期的常态,中原强国晋国也不例外,它认为齐国是块肥肉,不吃掉这块肥肉心里不舒服。可是齐国的形势如何,都不了解,怎么办?好办,派人去探探。
晋国派去的人叫范昭,是个大夫。来者都是客,何况人家不是一般的客,是一国使者,这个范昭,便受到了齐景公的热情款待。
盛大的欢迎宴会上,范昭的试探开始了,故意对齐景公说:“给我一杯酒喝好吗?”齐景公不知是计,不假思索地叫侍臣把酒倒在他的杯子里,然后给客人喝,范昭一饮而尽。
范昭的阴谋似乎得逞了,却又失败了,因为晏子识破了他的阴谋,他厉声命令侍臣把那个杯子扔了,给主公换一个。
原来当时的礼节是这样的:酒席之上,君臣应该用自己的酒杯。范昭用齐景公的杯子喝酒,不仅违反了这个礼节,也是对齐国国君的大不敬。
范昭回国后向晋平公原原本本地报告了当时的情景,然后对他说,齐国有晏子这样的贤臣,万万打不得,否则不但没有取胜的把握,说不定还要吃大亏,晋平公便放弃了攻打齐国的打算。
这就是典故“折冲樽俎”的来历。
2、出使“狗国”
据说晏子是历史上著名的丑男,不仅面丑,身材也很矮小,难免被人瞧不起,甚至在出使他国的时候遭受人身侮辱。比如他在出使楚国时,楚王不让他走大门,而是命人在大门旁边开了个小洞,让他从洞里钻进去。
楚王的用意,晏子当然心知肚明。你想侮辱我,没门!侮辱我就是侮辱我的国家,更是没门!于是他说:“你这个是狗洞,我去狗国才钻狗洞。你让我钻狗洞,是想说你们这是狗国吗?”
楚国官员只好请他从大门进去。
拜见楚王时,楚王很不高兴,因为没能让晏子钻狗洞。因此他故意问:“你们齐国没人了吗?”晏子说谁说我们齐国没人?比你们这里的人多多了,拿我们的首都来说吧,人们把袖子一举,太阳就被遮住了,甩一把汗,街上就像下大雨,人多得数都数不清,肩膀挨肩膀,脚尖碰脚跟,你说,这是有人呢还是没人呢?楚王说既然齐国有人,为什么派你这样的人来?晏子说这很简单,我们齐国在这方面是很讲究的,从来不会乱来,道德高尚的国家就派精明能干的使臣去,我是我们国家使臣中最愚蠢最无能的,所以被派到贵国来啦。
3、南橘北枳
晏子又要出使楚国了。楚王一听又是他,头都大了,对大臣们说:“这个晏婴,太能言善辩了,我几次想羞辱他都没成功,哪位想个办法,让老子尝尝成功的滋味嘛!”其中一个聪明人说这很简单,咱们可以演一出戏,他来的时候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您面前走过,您故意问那人是干啥的,我们回答说是齐国人,您又问为什么把他抓起来,我们就说是小偷,他偷东西时被我们抓住了。楚王很高兴,连说这办法好这办法好,就这么办。
晏子来后,这一回楚王很热情,请他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扫兴的来了,两个官员绑着一个人来了,楚王依计而问:“这人是干啥的啊?”官员也依计而答:“这家伙是齐国人,偷东西被抓住了。”楚王变脸了,眼睛看着晏子,冷笑一声说:“看来你们齐国人,很擅长偷东西嘛。”晏子说事情看起来奇怪,其实一点也不奇怪,就像植物一样,难道你没听说过淮南的橘子又大又甜,把它种到淮北,就变得又小又苦了吗?这是水土问题。我们齐国人在本国是好人,到了贵国就偷东西,也是这个道理啊,无他,贵国的水土使人善于偷东西而已。
晏子无意中又给后世贡献了一个成语:南橘北枳。
对了,孔子和晏子的关系不太好,各位有空可以查查他俩的冲突。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相关内容列表:
《晏子使楚》(第3稿)耿虹
作者(来源):[暂无]&&&&发布时间:
13、晏子使楚
教学目标:
1、能根据意思写出并积累成语“挥汗如雨”、“摩肩接踵”,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侮辱”、“欺君之罪”、“安居乐业”的意思,了解“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典故。
2、学习双重否定的句式,理解句子的意思。
3、继续培养在默读中边读边思的好习惯,学习提问的方法。
4、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不同性格。
5、了解历史故事内容,感受晏子出使楚国,以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挫败楚国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背景介绍,理解课题
1、揭示课题:今天,我们要来学一个历史故事——晏子使楚(指名读课题)。
2、介绍晏子:晏子原名晏婴,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大夫。据说他身高不到五尺,其貌不扬,却足智多谋,能言善辩,人们尊称他为晏子。“子”在这念第三声,古代表示对有学识的男子的尊称,就像我们称孔丘为孔子一样。再来读读课题。
3、理解课题:课文中有一句话对课题作出了解释,找到没有?“有一回,齐王派大夫晏子出使到楚国去。”课题中的“使”意思是出使(出示),出使就是接受外交使命(出示)到外国去。晏子身份是使臣(出示),相当于现在的外交官。现在谁能能用上这些词说说课题的意思吗?(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臣,带着使命,出使到楚国。)
4、根据课题质疑:看了课题,你想了解些什么?(预计学生的问题:晏子带着什么外交使命去楚国的呢?也就是晏子为什么要使楚。晏子在楚国遭遇到了什么?晏子完成任务了吗?)请读读这段话(出示),说说晏子去楚国的使命是什么?(联楚抗晋)(解决第一个问题)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晏子(板书:晏子)在完成使命的过程中遭遇了什么,即楚王(板书:楚王)是怎么对待他的,结果又是怎样?打开课本,快速默读课文,找找答案。
2、预习反馈
(1)交流之前,老师先要检查一下大家的预习情况。(出示词语)开火车读读词语(及时纠正读音),注意刚才纠正的字音,齐读。
(2)这些词中有一组反义词,谁找到了?(板书:侮辱 尊重)在文中找出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出示)
晏子代表齐国出使楚国,是有求于楚国,所以楚王(生读: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乘机侮辱晏子,显显楚国的威风。)有了这样的想法,楚王几次侮辱晏子?(三次),可是,最终的结果却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不敢不”(泛红)是双重否定,等于肯定,所以这句话意思是(楚王很尊重晏子。)楚王前后态度变化如此之大是因为什么?(交流出示:三次交锋& 晏子用智慧取得了胜利)。(板书:反驳)现在,你能否借助板书和投影,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
(晏子出使楚国,楚国国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用自己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给予了有力地反驳,使楚王不敢不尊重他。)
三、品读课文,感受晏子的智慧
2)晏子如何应对的呢?引读句子。(出示)
我把这“看了看”换成想了想,现在假设你就是晏子,站在这五尺来高的洞前你是怎么想的?
同学们想了这么多,再思考一下,课文中为什么写晏子是“看了看说”,而不是“想了想说”?(更突出晏子的智慧,一看就知道这是楚王侮辱他的诡计,一看就想出了应对的计策。)
所以他让接待的人去问清楚,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言下之意就是在说(如果你们让我钻洞进城,那么你们楚国就是个狗国。)
面对侮辱,晏子为什么不直接驳斥“楚国是个狗国!”而是要让楚王自己体会言下之意呢?(生:晏子说的话变成侮辱楚国的话了,就没有一个使臣的风度了。这样,会激怒楚王,楚王如果生气了,就直接把晏子关在门外,不让他进城了。没法完成任务。)所以,晏子这样说——(你们先去……)这话说得多高明啊,既保持了使臣应有的风度和礼貌,又反击了楚王的侮辱,看出了晏子的计策了吗?楚王设下一计想侮辱晏子,而晏子将计(就计),很有风度地把这侮辱还给楚王,维护了自己和国家的尊严,这就是晏子的智慧。
&&&&&&&&&&&&&
出示: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师:晏子的这番话分别可以用三个词来概括,(出示:举袖成云挥汗如雨& 摩肩接踵)一起读,晏子用如此生动地描述告诉楚王,——齐国的人(很多),说明(齐国很强盛)。晏子是很严肃地说这番话的,一起读好这段话。
出示: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再三强调自己说的是实话,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其实是要让楚王感到为难。
出示: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师:楚王瞧不起晏子,说:“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晏子顺着楚王说自己不中用,如此贬低自己,目的就是要说(楚国是个下等国)这就叫做(贬己攻彼)又为什么要拱拱手呢?(古代向人拱手,表示礼貌,晏子虽然讽刺了楚王,但不失礼节。)
l说完这番话,晏子还笑了笑。(师:这是一种怎样的笑?)
——师:这笑中显现的是他的智慧。结果楚王只好(陪着笑),而楚王的笑则是——苦恼的、尴尬的。
让我们分角色朗读这部分内容。师:楚王。生:晏子。(可加上动作和神态)
通过晏子的言行,让我们又一次感受到了晏子的智慧,他巧妙地反驳了楚王,回敬了楚王的侮辱。
2)大组交流第三次争锋重点句的体会
l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面不改色充分表现出他的冷静、镇定
l这段话中有两个水土不同,各是什么意思?
(晏子先举例说橘树种在淮南和淮北会结出不一样的果子那是因为两国的水土不同,这里的水土不同指的是?随后再说齐国人在齐国和楚国会有不一样的表现,这也是水土不同,晏子这番话通过举例推理出齐国人在楚国会犯盗窃罪是因为(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举例推理”恰恰又是他另一种智慧的体现。你能读出晏子这种镇定自若、侃侃而谈的气度来吗?
结果,楚王只好(生读:赔不是说:“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而自讨没趣了。”从这以后——(生读)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就是抓住了晏子的言行,由表及里体会了晏子的智慧善辩,在面对盛气凌人、咄咄逼人的楚王时,他以“将计就计,贬己攻彼,举例推理” 予以反击,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板书)。
晏子的故事大都收集在《晏子春秋》这本书中,这本书记叙了晏婴的生平轶事及各种传说、趣闻。有兴趣的同学可以找来一读。
13、晏子使楚
晏子&&&&&&&&&&&&&&&&&& 楚王
&维护了个人和国家的尊严楚王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里的“人”指的是什么?楚王的意思是什么?_百度知道
楚王说:“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这里的“人”指的是什么?楚王的意思是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这里的“人”指的是人才,楚王的意思是晏子不配出使楚国
采纳率:77%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折冲樽俎话外交 春秋篇 十四、齐王侮使招兵祸 晏子智对挫楚王
导读:本文全文阅读地址:[URL=http://book.tiexue.net/Book/13539/][size=14]http://book.tiexue.net/Book/13539/[/size][/URL]
十四、齐王侮使招兵祸 晏子智对挫楚王
公元前592年,晋国郄克、鲁国季孙行夫、卫国孙良夫、曹国公子首,四国大夫不约而同地到齐国出使。齐顷公接见了他们。
齐顷公回到宫里见到母亲肖太后,禁不住哈哈大笑,肖太后奇怪地问他为何笑个不停。齐顷公说:“四国使臣一同到我国真是巧合,谁知晋国使臣郄克一
本文全文阅读地址:十四、齐王侮使招兵祸 晏子智对挫楚王公元前592年,晋国郄克、鲁国季孙行夫、卫国孙良夫、曹国公子首,四国大夫不约而同地到齐国出使。齐顷公接见了他们。齐顷公回到宫里见到母亲肖太后,禁不住哈哈大笑,肖太后奇怪地问他为何笑个不停。齐顷公说:“四国使臣一同到我国真是巧合,谁知晋国使臣郄克一只眼睛不好;鲁国使臣季孙行夫是个秃顶;卫国使臣孙良夫一条腿长、一条腿短;曹国使臣公子首背又驼。母亲想想,一个瞎子,一个秃子,一个瘸子,一个驼子,凑在一块,不是巧上加巧吗?也不知道这四国为什么挑选了四个这样的人来担任大使。”肖太后听了也大笑起来说:“天下竟有这样的巧事,明天我可要好好瞧一瞧。”第二天,齐顷公在宫中后花园设宴,请四国大使赏花。为了让老母高兴取乐,齐顷公特意找了四个人陪侍四国大使。接待晋国大使郄克的是个独眼龙,不断地眨着一只眼看着郄克;接待鲁国大使季孙行夫的是个光头,还时不时地掏出梳子去整理根本就没有一根毛发的秃顶;接待卫国大使孙良夫的是个瘸子,自己腿脚不好,却搀扶着孙良夫,高一脚矮一脚,连连殷勤地说:“大使小心,大使小心”;接待曹国大使公子首的是个驼背,老是指着天空的飞鸟、白云,要公子首仰腰去看。四国大使抱着善良的愿望,见齐国接待人员都有残疾,也没往心里去。可是肖太后与宫女、太监们见到瞎子、秃子、瘸子、驼子成双成对地走过来,一个个按捺不住捧腹大笑。四国大使听到这不绝于耳的笑声,这才意识到是齐顷公在故意抓弄他们,一个个气得脸色铁青,罢宴而走。第二天在黄河边上,晋国大使郄克与另外三国大使告别时指着黄河说:“我不报这个欺身之辱,就不再过这条河!”另外三国大使也同时说:“贵国发兵,我们一定追随。”公元前589年,郄克昂然带领着八百辆战车报仇,季孙行父、孙良夫、公子首也各提本国兵马来会。四国联军绵延三十多里,浩浩荡荡向齐国杀来。五国军队在鞍地(今山东历城)与齐军激战,齐军那是愤怒报仇之师的对手,被打得丢盔弃甲,抱头鼠窜。这时齐顷公十分后悔,派大臣国佑为使去见郄克,向四国谢罪,归还过去侵占的土地,请求讲和。郄克说:“答应两件事就可以讲和。一、肖同叔子(即肖太后)必须到晋国做人质;二、齐国道路全都改为东西向,如果齐国今后背叛盟约,我们就杀掉人质,从西向东,直打到齐国都城临淄。”国佑冷静地说:“肖太后是齐国国母,列国之间,哪有用国母做人质的道理?道路走向都是因地势而形成,哪能强行改为东西向呢?将军提出这两个条件强人所难,不打算讲和了吗?”郄克蛮横地说:“就不讲和,你能怎样?”国佑也激愤地说:“将军不要小看人。这一仗是你们赢了,我们再打第二仗;败了,我们还可以再打第三仗。齐国收拾余烬,背城借一,全国人一起来拼命。再失败,无非是亡国,我们也绝不会接受这样的停战条件!”另外三国大夫看到齐国已承认错误,而且四国联军也教训了齐国,得回了过去的失地,就劝郄克适可而止,见好就收。于是,齐向晋称臣,罢兵停战。公元前531年,齐国相国晏婴(字平仲)奉齐王之命出使楚国。狂妄的楚灵王对大臣们说:“寡人听说晏子很有智谋,但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寡人想借机整治他一下,显示我们楚国的大国威风。你们有什么好主意?”太宰远启疆献计:“晏平仲个子矮,但智谋高,不是轻易能算计的,除非……”楚灵王听了哈哈大笑,连声说:“好,好,就这么办!”于是大臣们按照楚灵王的吩咐,如此这般地布置起来。几天后,晏子带领使团来到楚国京都郢城正门。可是大门却紧闭不开。正诧异之间,楚国接待人员让军士打开正门旁的便道,请晏子从这小门里进去。并对晏子说:“按我国的规矩,大个子的人从大门进出,小个子的人从小门进出。”晏子马上就明白了,这是楚灵王故意要刁难、侮辱他。于是他不动声色,走到小门看了看说:“这是狗洞,不是城门,我国也有一个规矩,只有出使狗国的人,才从这狗洞钻进去。”接待人员立即把晏子的话传达给楚灵王,楚灵王听后叹道:“寡人原来想要取笑他,结果反被他取笑。”于是赶紧令人打开大门,迎接齐国使团进城。楚灵王一计不成,并不甘心。见到晏子进宫拜见,突然问到:“齐国难道没有人才了吗?”说着,指了指周围事先挑选好的,高大俊美的侍臣“为什么派这么矮小的人,充任使节呢?”晏子心里早有准备,知道楚灵王不会善罢干休。于是不慌不忙地说:“齐国光是临淄城就有七千五百多家,大家举起袖子就连成帷幕,一挥汗就像下雨一般;人挤人,肩并肩,脚跟接着脚跟,怎么会没有人才?齐国任命使节的制度是:出使上等国,就派上等人才去;出使下等国,就派下等人才去。我晏婴最没有出息,因此就领了这差事,到这里来了。”楚灵王一听触了霉头,讨了没趣,只好打哈哈陪笑,掩饰过去了。太宰远启疆见两次都没有难倒晏子,迫不及待,亲自跳了出来发难:“平仲啊!你也是大国相国,有头有脸的人物。理应当身着凌罗绸缎,乘驷马华车,以显示君主对你的厚爱和倚重。可是你却穿着乡下人的衣服,坐着老马拉的破车,到我们楚国办外交,不是显得太寒酸了吗?”一席话,引得楚国君臣轰然大笑。晏子听了也拍手顿足,大笑起来,反倒把楚国人弄傻了。晏子笑得前仰后合,好不容易止住笑道:“足下的见识真是肤浅得很哪!我自从当上卿以来,我的亲属们哪个不是身穿华贵的衣服;哪个不是吃精美的食物;我周围的亲朋好友包括我的下属,哪个不是富足快乐;这不足以说明君王对我的恩宠吗?!本人生性俭朴,只是不愿意象某些人那样沐猴而冠、招摇过市罢了。”顿时楚国人鸦雀无声,远启疆满面羞愧,恨不得地上有个缝钻进去。冷场片刻,楚国一位大夫心中不服,站出来道:“我听说成汤身高九尺,做了贤王。子桑力敌万夫,当了大将。自古以来有成就的人,都是身材魁梧,才能立功扬名,万代存世。阁下身不满五尺,手无缚鸡之力,仅凭一张觜皮子,就自以为了不起,不感到可耻吗?”晏子微微一笑:“秤锤虽小,能压千斤。船桨虽长,只能随水漂浮。我听说侨如身高八尺,却不管用,最后成为鲁国刀下鬼。南宫万力大无比,可惜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最后成了宋国的冤魂。足下您的四肢不可谓不发达,但是大脑又怎么样呢?”那人瞠目结舌,无言以对。楚国朝廷上下,哑口无言。正处于尴尬局面时,盛大的国宴摆好了,宾主双方开怀畅饮。忽然一队士兵押着一个囚犯从堂下经过。楚灵王立刻叫上来问话。楚王问:“这人是哪里人,犯了什么罪?”押解的士兵回答说:“回禀大王,这人是齐国人,犯了盗窃罪。”楚灵王听了,转过头讥讽地对晏子说:“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跑到楚国来干偷鸡摸狗的事。”晏子站起身,整好衣冠,严肃地对楚灵王说:“大王难道没有听说嘛?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南,就能结出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长成了枳树。仅仅枝叶相像,结出的果实滋味却大不相同。这不过是因为南北水土气候不同罢了。齐国百姓在齐国奉公守法,安居乐业,可一到楚国,就当了盗贼。莫非楚国的水土、环境,善于使人成为窃贼吗?”一席话,使楚灵王哑口无言。他终于明白,自己不是晏子的对手,齐国也不可小视。于是改变了态度与齐国盟好。大侠论曰:在齐国长达八百多年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了两个彪炳青史的贤相。一位是管仲,另一位就是晏婴。晏婴,字平仲,维夷(今山东省高密县)人。其父晏弱是齐灵公的公卿,父亲去世后,他继任为公卿(公元前557年)。他身高虽然只有一米四十多一些,但却智慧出众。一生曾任齐灵公、庄公、景公三朝相国,参政五十余年。他一生以节俭力行重于齐,而勇于和善于进谏,又构成他政治生涯的一个很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晏婴又是一位卓尔超群的外交家。楚灵王先是企图以开玩笑的方式戏弄他,他也同样以开玩笑的方式予以反击。“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尔后,楚灵王又借题发挥,步步紧逼;而晏婴则巧妙迂回,最后给予楚灵王致命一击,使楚灵王无从躲避,只好认输。所以太史公司马迁说:“假令晏子在,余虽为之执鞭,所忻慕焉。”孔子也给予晏子极高的评价,夫子说:“不越樽俎之间,而折冲千里之外,晏子之谓也!”所以大侠才将这篇文字,定名为《折冲樽俎话外交》。以表示对晏子等中华民族杰出的外交家,崇高的敬意和爱戴。《吴越春秋》还记载了一则故事:晏婴出使吴国,吴王夫差对接待人员说:“听说晏婴是北方的辩士,熟悉外交礼节。你们在接待他时,称寡人为天子,看他如何应对。”晏子来到吴国,求见吴王夫差。接待人员却高喊:“天子召见齐国使臣。”晏子听了憾慨地说:“我受命出访吴国,不曾想却来到天子的朝廷。请问吴王在哪里呢?”接待人员将晏子的话传报给夫差。夫差沉吟片刻,对手下说:“快去对晏婴说,吴国夫差恭迎齐国贵使。”齐景公曾问晏子:“古代那些当政治民的人他们怎样用人呢?”晏子回答说:“土地的土质有所不同,如果用它种植同一品种的农作物,并且要求它全都能长好,那是不可能的。人的能力也有高低、强弱之分,如果用他们作同样的事,就不可能要求他们全都能做成功。要求如果没有止境,贤明的人,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得很完备。要求总是没有满足,天地也无法使人丰足。”这几件事充分展现了晏子高度的智慧和从容不迫、谈笑风生,应对自如的杰出外交家的风度。再看齐王、楚王的所作所为:完全不顾外交礼仪,一而再,再而三地捉弄使节,结果反被其辱,真正应了一句老话:人必先自辱,然后人辱之。在外交关系上,不论是大国小国,强国弱国,均应一视同仁。一个使节,不论其自身是什么样的人,都代表了一个国家的尊严和利益,接待国理应抱着求同存异,从双方生存发展,共同繁荣昌盛的良好愿望出发,认真按外交礼节惯例,进行外事活动。根本就不应该存着挑衅的心理,追求侥幸一时,贻害万世的快意,而破坏两国之间的友好关系。齐王、楚王之辱,我们当引以为戒。
点击加载更多
更多精彩内容
24小时热文当前位置: >>
2011秋训练题课外文言文翻译
2011 秋九上训练题课外文言文翻译1、班超,字仲升,扶风人,徐令彪之少子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然内孝谨,居家常执勤苦,不耻劳辱。有口辩,而涉 猎书传。永平五年,兄固被召诣校书郎,超与母随至洛阳。家贫,常为官佣书以供养。久劳苦,尝辍业投笔叹曰: “大丈夫无他志 略,犹当效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研间乎! ”左右皆笑之。超曰: “小子安知壮士志哉?” 字词注释: 字词注释: ①扶风:汉朝郡名。 ②平陵:汉朝县名。 ⑥校书郎:官名。 ③徐:徐县,汉朝县名。 ④汉平:汉朝县名。 ⑤ ⑧小 固:班超的哥哥班固, 《汉书》的作者。 子:对对方轻蔑的称呼。 译文: 译文:班超,字仲升,扶风郡平陵县人,是徐县县令班彪的小儿子。他为人有大志向,不拘小节;但是对父母孝顺,为人恭谨, 在家中长久操持辛勤劳苦,一点不感到劳苦羞辱。班超能言善辩,读书多而不专精。汉明帝永平五年(公元 62 年) ,班超的哥哥班 固被招聘赴任校书郎,班超和母亲跟随哥哥来到洛阳。家中贫寒,常作为受官府雇用的抄书人来谋生,长期劳苦,他曾经停止做事 弃笔道: “大丈夫没有别的志向谋略,总应该效法傅介子、张骞立功在异域,以取得封侯,怎么能长久地与笔墨纸砚交道呢?”周 围的同事们听了这话都笑他。班超说: “凡夫俗子怎能理解志士仁人的襟怀呢?” 「江西皆反,此亦天亡秦之时也。吾闻先即制人,后则为人 2、秦二世元年七月,陈涉等起大泽中。其九月,会稽守通谓梁曰: 所制。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梁曰: 「桓楚亡,人莫知其处,独籍知之耳。 」梁乃出,诫籍持剑居外待。 梁复入,与守坐,曰: 「请召籍,使受命召桓楚。 」守曰: 「诺。 」梁召籍入。须臾,梁 籍曰: 「可行矣! 」於是籍遂拔剑斩守头。项 梁持守头,佩其印绶。门下大惊,扰乱,籍所击杀数十百人。一府中皆b 伏,莫敢起。梁乃召故所知豪吏,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 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得精兵八千人。梁部署吴中豪杰为校尉、候、司马。有一人不得用,自言於梁。梁曰: 「前时某丧使公主某 事,不能办,以此不任用公。 」众乃皆伏。於是梁为会稽守,籍为裨将,徇下县。 译文: 译文:秦二世第一年 7 月(也可照原文),陈涉等人在大泽中起义.这年 9 月,会稽郡的长官通(通是名字)告诉项梁说:&江西一带 都造反了,这也是天意灭亡秦国的时候, 我听说先动手可以控制别人,后动手则会被人制服(为...所..状语后置的用法).我想派出军 队,让你和桓楚率领.&这时桓楚在荒野中逃亡.项梁说:&桓楚逃亡在外(句子通顺意译.亡人,亡命之人,逃亡在外的人.),没有人知道 他的藏匿处所,惟独项籍(项羽)知道(他的所在之处).&项梁于是出来,告诫项籍拿着剑在外面等待.项梁再次进去(军营吧,不知道进 入哪),和郡守坐在一起,说:&请召唤项籍,让他接受命令召唤桓楚.&郡守说:&好的.&项梁召唤项籍进入(后面自己加入军营或啥的, 或不加也没关系).过一会儿,梁瞬以目示意着对项籍说:&可以行动!&于是项籍拔起剑斩下郡守的头.项梁那着郡守的人头,身上佩带 着郡守的官印.门下大惊恐,混乱, 项籍击杀了上百人,府中上下都吓得趴倒在地,不敢起来.项梁于是召集有声望的官吏,告诉发动起 义的道理、原因,于是在吴中郡下发动起义,接收属各县,收得精兵八千人.于是项梁部署吴中豪杰,分别担任校尉、候、司马.有一个 人没有被任用,自己找项梁说话.项梁说:&前段时间让你去办理某家办丧事,没有办成,因为这个原因不能任用你.&大家听了都很信 服.于是项梁当会稽郡守,项籍当副将军,以兵威降伏地方.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今臣使楚,不当从此门入。 ” 3、晏子使楚。楚人以晏子短,为小门于大门之侧而延晏子。晏子不入,曰: 傧者更道,从大门入。 见楚王,王曰: “齐无人耶?使子为使。 ” 晏子对曰: “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王曰: “然则何为使子?”晏子对曰: “齐命 使,各有所主。其贤者使使贤主,不肖者使使不肖主。婴最不肖,故宜使楚矣。 ” 晏子将使楚。楚王闻之,谓左右曰: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今方来,吾欲辱之,何以也?”左右对曰: “为其来也,臣请缚一 人过王而行。王曰: “何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 ”王曰: “何坐?”曰: “坐盗。 ” 晏子至,楚王赐晏子酒,酒酣,吏二缚一人诣(yì)王。王曰: “缚者曷(hé)为者也?”对曰: “齐人也,坐盗。 ”王视晏子曰: “齐人固善盗乎?”晏子避席对曰: “婴闻之,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 也。今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 王笑曰: “圣人非所与熙也,寡人反取病焉。 ” 注解 ①使:出使,被派遣前往别国。后面的两个使字,一个作名词即使者,一个作动词即委派。 ④命:命令,这里是委任、派遣的意思。 ⑥不肖:不贤、这里指没有德才的人。 ②以:因为。 ③ 短:长短,这里是人的身材矮小的意思。 思。后面的主字,是指主人、国君。 使楚”这件事。宜:适合。 习,熟练。辞,言辞。 ⑤主:主张,这里是规矩、章程的意 ⑦王闻之: 之:这个消息,代“晏子将 ⑨习辞者:善于辞令的人。 何以也:即“以 酒 避席:离开座位, 所以然者何: 熙:同“嬉” , 方:将要。 过:经过。 其实:他们的果实。 使:派遣。 ⑦傅介子:西汉冒险家,以计斩楼兰王闻名于世。⑧谓左右曰 谓……曰:对……说 左右: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⑩吏二缚一人诣王 缚:捆绑 诣:到……去。 何坐: 犯了什么罪。 犯罪。 坐: 曷:通“何” ,什么。 对曰:下对上的回答。 ⑾今:现在。何也” 用什么方法呢? 以: , 用。 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表示郑重。避:离开。 然:这样。所以:……的原因。吾欲辱之: 我想要羞辱他。 他, 之, 代晏子。为:相当于“于” ,当。 徒:只,仅仅。 固:本来。 1 得无:莫非。枳:一种灌木类植物,果实小而苦。 开玩笑。反取病焉:反而自讨没趣了。病,辱。译文: “出使到狗国的人从狗 译文:晏子出使楚国。楚人知道晏子身材矮小,在大门的旁边开一个小门请晏子进去。晏子不进去,说: 洞进去,现在我出使到楚国来,不应该从这个洞进去。 ”迎接宾客的人带晏子改从大门进去。 晏子拜见楚王。楚王说: “齐国难道 没有人了吗?怎么派你来呢。 ”晏子严肃地回答说: “齐国的都城临淄有七千五百户人家,人们一起张开袖子,天就阴暗下来;一起 挥洒汗水,就会汇成大雨;街上行人肩膀靠着肩膀,脚尖碰脚后跟,怎么能说没有人呢?”楚王说: “既然这样,那么为什么会打 发你来呢?”晏子回答说: “齐国派遣使臣,要根据不同的对象,那贤能的人被派遣出使到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没贤能的人被派遣 出使到没贤能的国王那里去。我晏婴是最没有才能的人,所以当然出使到楚国来了。 ”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消息,便对手下的人说: 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现在将要来,我想羞辱他,用什么办 “ 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 “在他来到的时候,请允许我们捆绑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 ‘这人是干什么的?’我们就 回答说: ‘是齐国人。 ’大王又问: ‘犯了什么罪?’我们就回答说: ‘犯了偷窃的罪。” ’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楚王问: “绑着的是什么人?”小 吏回答说: “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瞟着晏子说: “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窃吗?”晏子离开座位,郑重地回答说: “我听说过这 样一件事,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南是橘树,生长在淮河以北就是枳子,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果实的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 什么呢?是水土不同。现在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窃,来到楚国就偷窃,莫非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楚王笑着说: “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 “臣闻之曰: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 4、信陵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赵王自郊迎。唐雎谓信陵君曰: 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 ”信陵君曰: “何谓也?”对曰: “人之憎我也,不可不知也;我憎人也,不可得而知也。人之有德于我 也,不可忘也;吾有德于人也,不可不忘也。今君杀晋鄙,救邯郸,破秦人,存赵国,此大德也。今赵王自郊迎,卒然见赵王,愿 君之忘之也。 ”信陵君曰: “无忌谨受教。 ”――选自《战国策》 译文: “我听 译文:信陵君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了秦兵,保存了赵国。赵孝成王亲自到郊外去迎接他。这时,唐雎对信陵君说: 说,事情有不可以知道的,有不可以不知道的;有不可以忘掉的,有不可以不忘掉的。 ”信陵君说: “这话怎样讲呢?”唐雎回答说: “别人憎恨我,不可以不知道;我憎恶别人,是不可以让人知道的;别人有恩德于我,是不可以忘记的;我有恩德于别人,是不可 以不忘记的。如今,你杀了晋鄙,救下邯郸,打败秦兵,保存了赵国,这对赵国是大恩德。现在,赵王亲自到郊外迎接你。你很快 就会见到赵王了,希望你把救赵的事忘掉吧!”信陵君说: “无忌我遵照你的话去做。 ” 评点: 评点:本文通过唐雎向信陵君的进言,说明一个人做了好事切不可居功自傲、于人有恩德的事应该忘掉的主旨。 “南阳无令②,其③谁可而④为之?”黄羊对曰: “解狐⑤可。 ”平公曰: “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 5、平公问于祁黄羊①曰: “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 ”平公曰: “善。 ”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 “国无尉⑥,其谁可而为之?”对曰: “午可。 ”平公曰: “午非子之子耶?” ,对曰: “君问可,非 问臣之子也。 ”平公曰: “善。 ”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孔子闻之,曰: “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⑦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 ” 译文: “南阳这个地方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答道: “解狐可以胜任。 ” 译文:晋平公问于祁黄羊说: 平公说: “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 (祁黄羊)回答说: “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 。 “好! ”就 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 “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 (祁黄羊)答道: “祁午合适。 ”平公说: “祁午 不是你的儿子吗?” (祁黄羊)回答说: “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 。 “好!,就又任用了祁 ” 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 孔子听到了这件事,说: “祁黄羊的话,真好啊! (他)推荐外面的人,不(感情用事)排除自己的仇人,荐举自家的人,不(怕 嫌疑)避开自己的儿子,祁黄羊可以称得上是大公无私了。 ” 注释: 名奚, 字黄羊, 晋国大夫。 于: 向 注释:1. 祁黄羊: 居有间:过了些时日。 合适;其,语气词,无义。 是自己的亲戚而避不推荐。 6.尉:军事长官。 10.为:担任 2.令: 县官。 3.其: 语气词, 无义。 4.而: “以” 同 。 5. 7.举:举荐。 8.其谁可而为之: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可,9.外举:推荐外面的人。 “外举”二句:对外人,不因为和他有仇而避不举荐;对自己,不因为他中心内容: 赞扬祁黄羊以国家利益为重, 不顾个人恩怨的优秀品质。 (祁黄羊出于公心 “外 中心内容:通过对祁黄羊唯贤是举的事迹的描写, 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推荐人才的做法。值得肯定,公正无私,唯才是举的做法今天仍应大力提倡)“先生之年长矣,非有他子也,寡人已令吏弗诛矣,先生之以此听寡人 6、墨者有钜子腹(黄享),居秦,其子杀人,秦惠王曰: 也。 ”腹(黄享)对曰: “墨者之法曰: ‘杀人者死,伤人者刑。 ’此所以禁杀伤人也。夫禁杀伤人者,天下之大义也。王虽为之赐,而 2 令吏弗诛,腹(黄享)不可不行墨者之法。 ”不许惠王,而遂杀之。子,人之所私也。忍所私以行大义,钜子可谓公矣。 译文: “先生您的年纪已经很大了,又没有别的儿子, 译文:墨家有个大师腹(黄享)住在秦国,他的儿子杀了人。秦惠王对腹(黄享)说: 我已经下令给司法官不杀他了。希望先生您在这件事上听从我的话吧。 ”服(黄享)回答说: “墨家的法律规定:杀人者处死,伤人者 受刑。 ’这样做为的是严禁杀人、伤人。严禁杀人、伤人,这是天下的大理。大王您虽然赐给我恩惠,命令司法官不杀我的儿子, 但是我腹(黄享)却不可不执行墨家的法律。 ”腹(黄享)没有应允惠王,最终杀了自己的儿子。儿子是人们所偏爱的,墨家大师腹(黄 享)忍心杀掉自己心爱的儿子去遵行天下大理,可算得上公正无私了。 郗超与谢玄不善。苻坚将问晋鼎,既已狼噬梁、岐,又虎视淮阴矣。于时朝议遣玄北讨,人间颇有异同之论;唯超曰: “是必 济事。吾昔尝与共在桓宣武府,见使才皆尽,虽履屐之间,亦得其任。以此推之,容必能立勋。 ”元功既举,时人咸叹超之先觉, 又重其不以爱憎匿善。 译文: 译文:郗超和谢玄不和。这时,符坚打算灭亡晋朝,已经占据了梁州、歧山,又虎视眈眈地注视着淮阴。当时朝廷商议派谢玄 北伐符坚,人们私下里很有些不赞成的论调。只有郗超同意,他说: “这个人一定能成事。我过去曾经和他一起在桓宣武的军府共 事,发现他用人都能让人尽其才,即使是小事,也能使各人得到适当安排。从这里推断,想必他能建立功勋。 ”大功告成以后,当 时人们都赞叹郗超有先见之明,又敬重他不因为个人的爱憎而埋没别人的长处。 “齐因孤国之乱,而袭破燕。孤极知燕小力 7、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欲将以报仇。故往见郭隗先生曰: 少,不足以报。然得贤士与共国,以雪先王之耻,孤之愿也。敢问以国报仇者奈何?” 郭隗先生对曰: “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诎指而事之,北面而受学,则百己者至。先趋而后息, 先问而后嘿,则什己者至。人趋己趋,则若己者至。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若恣睢奋击,籍叱咄,则徒隶之人至矣。 此古服道致之法也。王诚博选国中之贤者,而朝其门下,天下闻王朝其贤臣,天下之士必趋于燕矣。 ” 昭王曰: “寡人将谁朝而可?”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 ‘请求之。 ’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 ‘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 ‘死马 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 事,况贤于隗者乎?岂远千里哉?” 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燕王吊死问生,与百姓同甘共苦。二十八年, 燕国殷富,士卒乐佚轻战。于是遂以乐毅为上将军,与秦、楚、三晋合谋以伐齐,齐兵败,闵王出走于外。燕兵独追北,入至临淄, 尽取齐宝,烧其宫室宗庙。齐城之不下者,唯独莒、即墨。 【译文】燕昭王收拾了残破的燕国以后登上王位,他礼贤下士,用丰厚的聘礼来招摹贤才,想要依靠他们来报齐国破燕杀父之 译文】 仇。为此他去见郭隗先生,说: “齐国乘人之危,攻破我们燕国,我深知燕国势单力薄,无力报复。然而如果能得到贤士与我共商 国是,以雪先王之耻,这是我的愿望。请问先生要报国家的大仇应该怎么办?” 郭隗先生回答说: “成就帝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师,成就王业的国君以贤者为友,成就霸业的国君以贤者为臣,行将灭亡的国君 以贤者为仆役。如果能够卑躬曲节地侍奉贤者,屈居下位接受教诲,那么比自己才能超出百倍的人就会光临;早些学习晚些休息, 先去求教别人过后再默思,那么才能胜过自己十倍的人就会到来;别人怎么做,自己也跟着做,那么才能与自己相当的人就会来到; 如果凭靠几案,拄着手杖,盛气凌人地指挥别人,那么供人驱使跑腿当差的人就会来到;如果放纵骄横,行为粗暴,吼叫骂人,大 声喝斥,那么就只有奴隶和犯人来了。这就是古往今来实行王道和招致人才的方法啊。大王若是真想广泛选用国内的贤者,就应该 亲自登门拜访,天下的贤人听说大王的这一举动,就一定会赶着到燕国来。 ” 昭王说: “我应当先拜访谁才好呢?”郭隗先生说道: “我听说古时有一位国君想用千金求购千里马,可是三年也没有买到。宫 中有个近侍对他说道: ‘请您让我去买吧。国君就派他去了。三个月后他终于找到了千里马,可惜马已经死了,但是他仍然用五百 金买了那匹马的脑袋,回来向国君复命。国君大怒道: ‘我要的是活马,死马有什么用,而且白白扔掉了五百金?'这个近侍胸有成 竹地对君主说: ‘买死马尚且肯花五百金,更何况活马呢?天下人一定都以为大王您擅长买马,千里马很快就会有人送了。'于是不 到一年,三匹千里马就到手了。如果现在大王真的想要罗致人才,就请先从我开始吧;我尚且被重用,何况那些胜过我的人呢?他 们难道还会嫌千里的路程太遥远了吗?” 于是昭王为郭隗专门建造房屋,并拜他为师。消息传开,乐毅从魏国赶来,邹衍从齐国而来,剧辛也从赵国来了,人才争先恐 后集聚燕国。昭王又在国中祭奠死者,慰问生者,和百姓同甘共苦。燕昭王二十八年的时候,燕国殷实富足,国力强盛,土兵们心 情舒畅愿意效命。于是昭王用乐毅为上将军,和秦楚及三晋赵魏韩联合策划攻打齐国,齐国大败,齐闵王逃到国外。燕军又单独痛 击败军,一直打到齐都临淄,掠取了那里的全部宝物,烧毁齐国宫殿和宗庙。没有被攻下的齐国城邑,只剩下莒和即墨。 【评析】人才对于一个人成就大业来说非常的重要,而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人肯定为自己成就一番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评析】 只有非常谦恭的尊重人才、推崇人才、优待人才,才能招来人杰,云集才俊,也才能集思广益、凝聚力量成就伟业。象汉高祖刘邦 之所以能一统天下,最关键的是他能够招徕最佳人才而且善于驾驭最佳人才。一切正如刘邦自己说的: “夫运筹策于帷幄之中,决 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 3 人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有天下也。 ” “吾欲见涉。 ”宫门令欲缚之。自辩数,乃置, 8、陈胜王凡六月。已为王,王陈。其故人尝与佣耕者闻之,之陈,扣宫门曰: 不肯为通。陈王出,遮道而呼涉。陈王闻之,乃召见,载与俱归。入宫,见殿屋帷帐,客曰: “伙颐!涉之为王沉沉者! ”楚人谓“多” 为“伙” ,故天下传之,伙涉为王,由陈涉始。客出入愈益发舒,言陈王故情。或说陈王曰: “客愚无知,颛妄言,轻威。 ”陈王斩 之。诸陈王故人皆自引去,由是无亲陈王者。 译文: 译文:陈胜称王总共六个月的时间。当了王之后,以陈县为国都。从前一位曾经与他一起雇佣给人家耕田的农民听说他做了王, 来到了陈县,敲着宫门说:“我想要见陈胜。”守宫门的长官要把他捆绑起来。经他反复解说,才放开他,但仍然不肯为他通报。等 陈王出门时,他拦路呼喊陈胜的名字,陈王听到了,才召见了他,与他同乘一辆车子回宫。走进宫殿,看见殿堂房屋、帷幕帐帘之 后,客人说:“多啊!陈涉大王的宫殿深广气派啊!”楚地人把“多”叫做“伙”,所以天下流传“伙涉为王”的俗语,就是从陈胜开始的。 这客人在宫中出出进进越来越随便,常常跟人讲陈胜从前的一些事。有人就对陈王说:“您的客人愚昧无知,专门胡说八道,有损 于您的威严。”陈王就把来客杀死了。各位陈王的老朋友都自己离开了,从此再没有亲近陈王的人了。 解释: ,在陈地做王。③故人:旧相识,老朋友。④之陈:到陈地去。⑤扣: 解释:①王:称王。凡:总共。②王陈:即“王于陈” 敲。⑥宫门令:守卫宫门的官。⑦辩数:反复解说。⑧乃:才。置:放开。⑨为通:即“为之通” ,替他通报。⑩遮道:拦路。(11) 这句的意思是,陈胜和他同乘一辆车回去。(12)夥颐:意思是“真多呀” 。夥:多。颐,语气助词,相当于“呀” 。(13)沈沈:形容 宫室高大深邃,富丽堂皇。(14)夥涉为王:这是当时流传的口头语,意思是一朝得志就变得十分阔气。(15)发舒:放肆,随便。(16) 故情:过去的事情。(17)颛:通“专” 。妄言:胡说。(18)轻威:损害了(陈王的)权威。(19)引去:自动离开。引,退。 9、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自 追之。人有言上曰: “丞相何亡。 ”上大怒,如失左右手。 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 “若亡,何也?”何曰: “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 ”上曰: “若所追者谁何?”曰: “韩信也。 ”上复骂曰: “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 ”何曰: “诸将易得耳。至于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 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 ” 译文: 译文:韩信又多次和萧何谈天,萧何也很佩服他。汉王的部下多半是东方人,都想回到故乡去,因此队伍到达南郑时,半路 上跑掉的军官就多到了几十个。韩信料想萧何他们已经在汉王面前多次保荐过他了,可是汉王一直不重用自己,就也逃跑了。萧何 听说韩信逃跑了,来不及把此事报告汉王,就径自去追赶。有个不明底细的人报告汉王说: “丞相萧何逃跑了。 ”汉王极为生气,就 像失掉了左右手似的。 隔了一两天,萧何回来见汉王,汉王又是生气又是喜欢,骂道: “你逃跑,是为什么?”萧何答道: “我不敢逃跑,我是追逃跑 的人。 “你去追回来的是谁?”萧何说: “韩信啊。 ”汉王又骂道: “军官跑掉的有好几十,你都没有追;倒去追韩信,这是撒谎。 ” 萧何说: “那些军官是容易得到的,至于象韩信这样的人才,是普天下也找不出第二个来的。大王假如只想老做汉中王,当然用不 上他;假如要想争夺天下,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只看大王如何打算罢了。 ” 10、章武三年春,先主于永安①病笃,召亮于成都。谓亮曰: “君才十倍曹丕②,必能安国,终定大事③。若嗣子④可辅,辅 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⑤。 ”亮涕泣曰: “臣敢⑥竭股肱⑦之力,效⑧忠贞之节,继之以死⑨! ”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 “汝与丞相 从事,事⑩之如父。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 ” 诸葛亮传》 ) 注释: 注释:①〔永安〕即白帝城。②〔曹丕〕曹操之子。③〔大事〕此指灭魏灭吴,统一中国。④〔嗣子〕此子刘禅。嗣:继承。 ⑤〔自取〕自己取而代之。⑥〔敢〕谦词。有冒昧的意思。⑦〔股肱 ōn 〕比喻辅佐之臣。⑧〔效〕献出,呈献。⑨〔继之以 死〕即一直到死。⑩〔事〕侍奉。 翻译: “您的才能超过曹丕十倍, 翻译:章武三年的春天,刘备在永安病得很厉害,传命召见当时还在成都的诸葛亮。对诸葛亮说: 一定能使国家安定,最后统一全国。如果我的继承人刘禅能够辅助的话,就辅助。如果他不具备作为一个君主的才干,你可以自己 取代他的帝位。 ”诸葛亮哭泣地说: “我当用尽自己辅助的能力,献出忠君不二的气节,一直到死! ”刘备又下诏书命令刘禅: “你和 丞相一起处理事务,要象父亲一样侍奉他” 。4
文言文翻译训练题(附答案)_语文_高中教育_教育专区。文言文翻译训练题(附答案) 辽宁省营口开发区熊岳高中丁君 2003 年 10 月 30 日 1 列子学射,中矣,请于...高中文言文翻译训练题1-... 3页 免费 文言文阅读训练及答案 9页 免费 20篇 精编高中文言文翻译... 10页 免费 最有效的高考语文答题技... 7页 1下载券2...2011年全国各省市中考试题汇编中课外文言文翻译_初三语文_语文_初中教育_教育专区...各自存在于一年的一个时节:春天以水仙、兰花为命,夏天 以莲花为命,秋天以秋...2011 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 1 (全国新课标卷) (一)...是秋,山 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2011 课外文言文训练 2.(2010?江苏省南京市, 12...,9―12,12 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 题。...⑤睿素无北伐之志 素: .. 20.用现代汉语翻译...2011 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 古典诗文 06-19 0914 2011 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 解析 (全国新课标卷) (一)文言文阅读(19...2011 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 1 (全国新课标卷) (一)...是秋,山 东初定,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2011 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 析 古典诗文 06-19 0914 2011 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 解析 (全国新课标卷) (一)文言文阅读(...2011 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 1 (全国新课标卷) (一)...是秋,山东初定, 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2011 年高考各地语文试卷文言文阅读试题及翻译解析 1 (全国新课标卷) (一)文言文阅读(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文成 4-7 题。 何灌,字仲源,开封祥符人。...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www.tceic.com
copyright &copyright 。文档资料库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犯请联系客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将说楚王 路过洛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