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人心与人生 pdf真的要9阅读吗

&p&要谈这么一部作品“哪里好”,有点太大了,无处落笔。不如先从几个人物谈起,或许就是从细微曲折的人物刻画里,作品的“好”渐渐浮现。&/p&&p&1.
&br&程蝶衣&/p&&p&首先是程蝶衣。我觉得与其把他定性为同性恋,不如称之为,性别认知障碍。&/p&&p&小孩子建立性别意识的关键年龄是3-5岁,那这个阶段的小豆子在做什么呢?他跟他妈妈一起住在妓院里,他妈把他送去学戏的时候,说了句很关键的话:“不是养活不起,实在是男孩儿大了留不住。”为什么留不住呢,因为妓院里需要的男性劳动力始终有限,而作为一个母亲,她的羞耻心不允许她在孩子的注视下“工作”,出于护犊之心,她也想给他找一个出路。在小豆子的童年时期,他周围接触到的全是女性,他看到的男女关系,是浑浊且庸俗的。&/p&&p&男孩子在一个全然女性的环境下成长起来,这样的例子,文艺作品里不少。最方便联想到的是《鹿鼎记》,同样作为妓院里长大的孩子,韦小宝的性格特质就是油滑、机灵、讲义气,对女性有天然的追逐,也有玩弄成分,他吸取的是“江湖”的生存规则,模仿的,实质是妓院里的嫖客。看《一代宗师》就知道,古代的妓院,其实是三教九流汇合之地,韦小宝最终,就是长成了小时候看到的那些嫖客。&/p&&p&但小豆子不太一样。他潜意识里,是把自己跟那些妓女等同化了。这里没什么不敬的意思。虽然李碧华在原著里反复强调“婊子无情,戏子无义”,但我们可以看到,同样是“戏子”,段小楼在面对很多抉择的时候,态度跟程蝶衣是不一样的。&/p&&p&比如在对袁四爷的态度上。程蝶衣全然是恭敬的,温顺的,但段小楼就是满不在乎的态度。袁四爷对着镜子凝视程蝶衣的脸,说“有那么一二刻,袁某也恍惚起来,疑是虞姬再现啦。”这时候程蝶衣的眼神,还是很有点惺惺相惜之感的。但打破这种“属灵”境界的人是谁呢,是段小楼,他很大力地拍了拍靴子,还打断了四爷的问话,去他身边捞了件衣服。&/p&&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91ce63a5b278e465ce3c722_b.png& data-rawwidth=&1439& data-rawheight=&8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3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91ce63a5b278e465ce3c722_r.png&&&/figure&&br&&p&这里其实是强调了两人的不同属性。&b&程蝶衣是一个女性化的依附的姿态,而段小楼,则是一个纯男性化的身份&/b&&b&——我觉得没必要上升到“不畏强权”&/b&&b&,这是种对权力的天然的挑衅,就像很多男孩子小时候热衷于跟班主任对着干。&/b&类似这样的场景还有,小楼结婚的时候,程蝶衣跟他说:“袁四爷今晚上请咱们过去,要栽培咱们。”&/p&&p&段小楼的回答是:“姓袁的他管得着姓段的吗?”&/p&&p&然后一语成谶:“我是假霸王,你是真虞姬。”&/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6eee97acd16c_b.pn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81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6eee97acd16c_r.png&&&/figure&&br&&p&这个“真虞姬”包含两个概念,&b&一是人戏不分,把戏看得比天大。第二个,就是程蝶衣始终是把自己放在一个女性位置上的,他是习惯于被照顾、被重视的。他后来跟菊仙的种种不合,除了吃醋之外,也有女人是同行所带来的天然敌意。&/b&&/p&&p&我习惯于把女性身上的特质拆解为两部分,一是孩子气,二是母性。蝶衣主要具有的,就是这份孩子气。&b&他在电影里的几处&/b&&b&“叛逆“,都是带着孩子的天真跟残忍。&/b&&/p&&p&比如他为了救段小楼,去给日本人唱堂会,段得知后,啐了他一脸。程蝶衣对这个事情的解读是什么样的呢?他说里面有个叫青木的,很懂戏。由此看,程蝶衣对“家国””民族“这一类的概念,是很薄弱的,对他来说,世道如何无所谓,最重要的几样东西——京戏、师哥在就好了。&/p&&p&再比如他因为段小楼写给他字据,表明从此不再跟他一道唱戏,于是就绝望地在法庭上认罪,还说了句很“大逆不道”的话:“要是青木没死,京戏就传到日本国去了。”这传达的其实是“艺术无国界”和“艺术高于种族”的想法,侧面也反映了,这个人只精湛于艺术,在政治上一窍不通。&/p&&p&所以在结尾文革那一场戏里,段小楼揭发他,是为了自保,想苟且求生,但程蝶衣揭发菊仙的“历史”又是为何呢?他纯粹就是报复,非常孩子气的野蛮的报复(这里的孩子气没有任何为他开脱的意思),属于被背叛以后的应激性反应。在他心里,师哥一直是庇护他的存在,那怎么突然变成了这样呢,他下意识地,归过于菊仙,讲道理,把一个男人的错迁怒于另一个女人,这本身,也是非常女性化的做法。&/p&&p&在这段揭发里,他说了句非常有意思话,他吼道:“我早就不是东西了,可你楚霸王也跪下来求饶了”。&/p&&p&这话有两层意思。一是程蝶衣作为一个男戏子,确实遭遇过不少男性的猥亵,直接点的是大太监张某,婉转点的是袁世卿。在这个过程中,他无法不感觉尊严受辱的。而从电影看,段小楼从来没有性取向上的疑惑,没有受到过男性的猥亵,甚至是以挑衅的姿态面对强权,所以程蝶衣对他的彻底投降感到震惊。&b&第二,是这句话非常有&/b&&b&“虞姬”心态,什么叫“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就是我本来也不尊贵,我的价值是因你而存在的,那你突然都跪倒了,我就不知道我还算什么。&/b&&/p&&p&你看从电影的设置看,程蝶衣唱得应该比段小楼好,但始终是他求着段小楼合演。这就是虞姬呀。在霸王眼里,虞姬和乌骓马一样,不过是上等玩物,有也可以,舍也无所谓,甚至你都说不清,他对虞姬的保护,是出于爱还是男性自尊作祟。但虞姬对霸王,就是非常简单的追随。&/p&&p&虽然程蝶衣死在十一年后,但其实段小楼揭发他的那一刻,他就死了。&/p&&p&君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p&&p&京剧被拿来改成了四不像,最重要的人又亲手舍弃了他,他看到的,是四面八方的神像坍塌。&/p&&p&你怎么还能要求他,有血有肉地活着呢?&/p&&p&2.
&br&段小楼&/p&&p&张丰毅的脸跟胡军一样,都非常讨女人喜欢。&/p&&p&这是一张看起来就很有安全感的脸,他所饰演的段小楼,乍看,也很让女性有托付终身的冲动。&/p&&p&有一点混不吝,有一点急智,也有一点气魄。前半段的段小楼,是非常讨喜的角色。&/p&&p&他跟程蝶衣不一样,他没把戏看那么重。袁四爷首次到访,他跟没事人一样,拍靴子,拿褂子,面对袁四爷提出的“楚霸王应该走七步,你为何只走了五步”这个问题,他是明面上奉承认错,暗暗以不屑的态度抵抗的。他说:“您还能有错吗,您要是错了,那我们兄弟俩这点玩意,还敢在北平戏园子里混吗?”&/p&&p&这段话仔细剖析来,可以看出他几个性格特点。&/p&&p&一是早年特别硬气,对袁四爷这类权贵人物,都隐隐的看不上,这话明面上说得客气,其实夹枪带棒的,谁都听出来了,蝶衣就使劲攥他袖子,然后解围说:“四爷,您得栽培咱们。”打个不太合适的比方,一个是班里的小霸王,天不怕地不怕,感觉总在老师背后偷偷地“切”一声,另一个,就是读书好又乖巧的女同学,殷切地看着老师说,恳请您多多指正。袁四爷一眼就看出了程蝶衣对段小楼的依恋,所以他是带着一点醋意在质问,但段小楼心底很坦然,他只是把蝶衣当兄弟,对袁四爷,也就是一种“老子有真本事,谁敢奈何得了我”的狂妄。&/p&&p&第二个特点,就是他真的没那么热爱京戏。对他来说,戏班子就是个工作场所,唱戏就是个行当,他真正享受的,应该是成名成角,成为人中龙凤的滋味。你看他去逛窑子,首先问的就是菊仙,为什么呢,因为她是头牌。他为菊仙出头,也不是真的想娶她,就是打抱不平,又爱逞英雄气,闹完了以后,他就回去唱戏,也没追问菊仙的下落。&/p&&p&应该说段小楼所代表的,也就是大多数男性的生长过程。引用《艋钾》里的台词,“年轻的时候我也以为我是风,直到最后我遍体鳞伤,老了以后才知道,其实,我们都只是草。”&/p&&p&段小楼走的,也是这条路。只是电影里把他的转变,展现得很具体。&/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20f05df6150fd7dfd8cbbdbca32c1444_b.pn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81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20f05df6150fd7dfd8cbbdbca32c1444_r.png&&&/figure&&br&&p&比如段小楼一开始,还敢呛袁四爷,面对“楚霸王到底该走几步”这个问题,避重就轻地扯过去,等到要四爷设法营救蝶衣的时候,他毫不犹豫地说“七步”,但这时候的小楼,血性仍在,四爷要他走走看,他就愣住了,是菊仙来救的场。但若干年后的文革,面对曾经收养的孤儿四儿的无理要求——要他表演拍砖,他为了保命,一五一十地照做了。&/p&&p&再比如段小楼对“京戏”的态度,前半段,日本军官拿他的戏服试穿,他一发怒,就把茶壶磕在了其他军官头上,这里能看出来,他还是敬重艺术的。等到新中国成立后开会,讨论“现代戏”的时候,他先是踟蹰,然后终于说“只要是西皮二黄,它就是京戏”,这时他已经走到了坚守的蝶衣的反面。等到他一边把戏服扔进火里,一边怒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时候,他等于是,在否认京戏的同时,把自己的前半生也否定了。&/p&&p&这个转变,程蝶衣把它归过于菊仙,认为是女人的短浅眼光,让师哥变成了只求苟活的乱世蝼蚁。&/p&&p&有人把它归过于时代,政治的力量太强大,容不下一点反对的、不和谐的声音。所以硬生生把一个“楚霸王”,变成了猥琐的小男人。这里有个很有趣的细节,全片只有一处提到刘邦,就是在国民党败退,解放军即将进城的时候,老那说了句“刘邦来了”。换个角度说,影片是从这里开始,设置段小楼彻底沉沦的。&/p&&p&我倒不尽然认同以上两种说法。段小楼的“英雄气概”,与其说是性格使然,不如说,是少年血性。什么是少年血性呢,片子里其实探讨过,成年后的段小楼和程蝶衣在拍照,被游行学生堵住,段小楼跟老那有一段又狠又毒的对话——&/p&&p&“一个个都他妈忠臣良将的摸样,那日本兵就在城外,打去呀,敢情欺负的还是中国人。”&/p&&p&“瞎哄呗,学生们不都没娶过媳妇儿不是?又没钱找姑娘。总得找个地方煞煞火。”&/p&&p&段小楼所批评的,恰好也是自己的命运。&/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ce1ac2322c9f7d3fb280_b.png& data-rawwidth=&1438& data-rawheight=&81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3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ce1ac2322c9f7d3fb280_r.png&&&/figure&&br&&br&&p&他早先的那些事迹,半是正义感使然,一半,也是荷尔蒙反应。一个人对伴侣的态度,其实能够折射出很多东西的,段小楼早年的英雄救美,未必是真的有心怜惜菊仙,更多的,是想逞一时意气,后来师傅揍他,菊仙前来干涉,段小楼直接就扇了她一巴掌,怎么说来着:“老爷们的事儿,没你说话的份”。&/p&&p&&b&讲到底,这不是一个尊重女性的问题,这是一个,把自个儿搁在哪的问题。&/b&&/p&&p&年少时那么铁骨铮铮,到底是因为心胸坦荡,还是因为,你那时是角儿,是腕儿,是被捧着的那个人。&/p&&p&后来一步步甘愿苟且,到底是女人在拖累你,是家庭在牵绊你,还是你终于意识到,你也不过是草,是可以被时代车轮轻易碾死的小兵。&/p&&p&&b&勇敢是有知仍无畏。而少年心气,大多,是来自井底观天的自信。&/b&&/p&&p&没错,命运把他打趴下了。&b&但我觉得,&/b&&b&“趴下”&/b&&b&的根本原因,是段小楼从没有什么,真正想守护的东西。一个人,如果只追逐于权力,那么最终也将匍匐于权力。&/b&段小楼的“骨气”,主要来源是男性荷尔蒙和年少成名,而这两件,慢慢的都被剥夺了。他发现自己其实没什么可怕的,所以他也如愿的,活得最长久。&/p&&p&这就是这个世界有趣的地方,你想守护的东西,是你的软肋,也是你的脊椎。而当你没什么真正想保护的时候,你会特别安全,也会趴得,特别低。&/p&&p&3.
&br&菊仙&/p&&p&如果说程蝶衣代表的是女性特质里的孩子气那一面的话,菊仙,就是自始至终的“母性”担当。&/p&&p&她在整部片子里,只被“解救”过一次,但这一次解救,就成了她的原罪。老鸨在她赎身时,恶狠狠说了句,“那窑姐永远是窑姐”,这话也判定了她一生的命运。虽然菊仙当时轻飘飘地回击说,“回见了您嘞”,就光着脚去找段小楼了,但她心里,难道真的不存在一根刺吗?&/p&&p&恐怕不见得。&/p&&p&菊仙为什么会选择段小楼,这是个有意思的问题。除了我们前面陈述的,张丰毅长了张讨女人喜欢的脸,以及他恰当地表现出了英雄气概外,我想更重要的,是他给她以“惺惺相惜”之感,&b&他们俩讲到底,都是外强中干的人。&/b&&/p&&p&菊仙的出场就很强势,被妓院客人要求嘴对嘴灌酒喝,不从,但她的对策是什么呢,是硬着头皮往下跳,要不是底下有个段小楼,恐怕早就入了土。她表现得泼辣,甚至敢打客人巴掌,骂人家是“她妈丫头养的”,可是这些都不能真实改善她的处境,她连亲妈是谁,估计都不太清楚。&/p&&p&菊仙两次跟段小楼剖白过心迹,一次是赎了身以后去逼婚,台词是“菊仙命苦,你要是收留她,有人当牛做马伺候你”,一次是,跟你讨饭也不嫌弃。在这里必须说一句,巩俐牛逼,她大概是唯一一个,在屏幕上又美,说这种话又一点也不违和的女演员。&b&她身上有一种叫义气的东西,那种义气可能短浅,可能胸襟不开阔,但是扎扎实实的义气,类似于&/b&&b&“我跟了你,从此以后,你这个人就归我管,旁人想要动你,得先从我身上跨过去”。&/b&&/p&&p&爱得这么英勇,主要还是因为没有退路。或者说,她没把妓院当成自己的退路。&/p&&br&&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5aac6381d4baecfdf4bebeeff0370314_b.png& data-rawwidth=&1440& data-rawheight=&83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44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5aac6381d4baecfdf4bebeeff0370314_r.png&&&/figure&&br&&p&菊仙究竟有没有为自己的出身自卑,我以为是有的。她谨记着自己的身份。她选择段小楼,有部分是出于“门当户对”的心理,他是戏子,她是娼妓,谁也没比谁高贵到哪去。但段小楼偏偏又桀骜不驯,这就给她一种很温暖的暗示:他们俩手拉手,或许能集体跳出命运这个火坑。&/p&&p&菊仙是非常不贪婪的一个人,她一辈子的目标,也就是过个“安稳日子”。程蝶衣对她的排斥,还有争风吃醋的成分,她对程蝶衣的厌恶,纯粹就是想排除一个不安定因素。&/p&&p&她跟段小楼和程蝶衣都不一样。小楼是有成为“人上人”的愿望的,蝶衣则是戏痴,她没有这么高远的目标,她就想跟心上人,生俩胖娃娃,过过小日子。她太知道自己是从怎么样的境地里爬出来的,所以对现在拥有的一切,都感恩,并且忠实捍卫。&/p&&p&片子里有个很好玩的设定。就是看戏。小楼跟蝶衣一起唱戏,镜头特写过看台上很多人,袁四爷、日本军官、国民党高官,还有菊仙。你发现没有,其他人,都是欣赏艺术的心态,都风度翩翩地鼓过掌,唯独菊仙,她每次都很紧张,她来盯这个场子,不是来感受行云流水的唱腔,而是以防出乱子。她真的欣赏过段小楼的表演吗?恐怕也没有,她觉得他玩蛐蛐也不是什么大事,爷们嘛,谁还没有个爱好,但他要跟程蝶衣同台,她就要从中作梗。&/p&&p&&b&艺术对她来讲,太高深莫测了。她所祈求的,就是好好活着。&/b&&/p&&p&但也就是这样一个,实际得有点过分的菊仙,最后从火里捡出了那把剑,交还给了程蝶衣。&/p&&p&她也不是没有欣赏的天赋,从前太紧张了,像母鸡护着小鸡那样,护着那个男人,没心思再去想别的。而段小楼的一番揭发,让她的信仰摇摇欲坠,这个人——真的值吗?&/p&&p&中国有个很美的词,叫“良人”,对菊仙来说,她像信仰一尊神像一样,信仰了段小楼半辈子。到最后发现,他变成了一座泥菩萨,只求自己过河,不想再渡别人。&/p&&p&在很多中国人的眼里,女人是没有春秋大义可言的,她们不懂什么主义,谁对她好,她就跟谁走。大部分时候的菊仙,也在印证这一句话,她不停地劝段小楼跟程蝶衣断交,不断地教他识时务,然后有天她发现,这个男人学得太好也太精了,可&b&其实人,是有一点憨气的时候才可爱,就像他当年恁头恁脑,在楼底下接住了她。&/b&&/p&&p&菊仙上吊了。镜头扫过的物品,都是她出嫁时穿的,那时候她主动掀开喜帕,奔向段小楼,觉得一切可以重新来过。&/p&&p&但到底没有。&/p&&p&陈凯歌说电影的主题是“背叛”,我的理解,却是幻灭。&/p&&p&它告诉你,但凡有所求,就会受困,受苦。人世千重苦,而你是我自找的那一重,所以更苦。&/p&&p&我们凡人,不敢成为程蝶衣,也不甘心折堕为段小楼。我们夹在当中。&/p&&p&到底是“无知无觉”,还是“睁开两眼,看命运光临”,要选择哪一个,这是每个人无法躲开的的人生命题。&/p&&br&&p&最后,欢迎关注个人公众号,明爱暗恋补习社(withniyining)。谢谢。&/p&
要谈这么一部作品“哪里好”,有点太大了,无处落笔。不如先从几个人物谈起,或许就是从细微曲折的人物刻画里,作品的“好”渐渐浮现。1. 程蝶衣首先是程蝶衣。我觉得与其把他定性为同性恋,不如称之为,性别认知障碍。小孩子建立性别意识的关键年龄是3-5岁…
&p&在回答题主的问题之前,我们先回答这个问题:&em&为什么负面情绪更丰富?&/em&&/p&&br&&p&&u&如果知友们方便的话,打开记事本,将你能想到的情绪形容词写下来,保证写下来的任何两个词之间你都可以找到差异。好的,以知友们的文化水平,你现在应该有一份少则十几词、多则几十词的词单。现在需要你按照两个标准对这份词单上的所有形容词进行分类:1)愉快/不愉快,将愉快的分成一类标记“+”,将不愉快的分成另一类标记“-”;2)活跃/不活跃,将让身体激动、强烈的分成一类标记“+”,将让身体平静、冷静的分成另一类标记“-”。这样,我们将词单分成了四类,++(愉快活跃),+-(不愉快活跃),--(不愉快不活跃),-+(愉快不活跃),分别统计四类形容词的数量。如果我的猜测没有错的话,知友们四类数量的排序应该是(从大到小):-+,--/++,+-。&/u&&/p&&br&&p&我们假定,每个人的情绪形容词汇结构代表了自己能在生活中体验到的所有情绪(事实上这是心理词汇学研究方法的设定)。从刚才的小实验中,我们可以发现,相较于愉快的情绪,我们不愉快的情绪更丰富,相较于不活跃的情绪,我们活跃的情绪更丰富。不愉快活跃的情绪,我们从词面上很容易就可以区分出“恶心”和“害怕”,不过生活中面对某些生物(比如蟑螂、老鼠)的时候,我们确定能区分出“恶心”和“害怕”的差异吗?我们对于不愉快活跃情绪的区分已经到了异常精细的程度,这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呢?&/p&&br&&p&我们的情绪(至少很大一部分)是习得的。Damasio认为我们是通过躯体的保护标记来识别情绪,比如我们的胃部不适意味着经验中的目标物可能是有毒的,这时候我们会感觉到恶心。不同的躯体标记意味着不同的情绪,而这些保护性的标记都与有害经验相联系,有害经验就意味着负面情绪。Lazarus则把情绪的生成和对环境的评价(以及对评价的评价)联系在一起,可以说情绪发生的复杂性与应激情况下的环境有关,当我们需要对不同环境做出不同反应的时候,我们就会出现不同的情绪,所以处于负面的环境需要改变的时候,情绪的分化会更丰富。建构主义将情绪的多样性归于社会文化中情绪概念的多样性,当我们的社会文化中需要更细致的情绪范畴(也意味着策略)来解释、应对的时候就会增加情绪的多样性,也就是说在我们的核心价值还是避免死亡/失败/损失的时候,我们就可能出现更丰富的负面情绪。总而言之,&b&我们丰富的负面情绪是习得的&/b&。&/p&&br&&br&&p&在正式回答题主的问题之前,我们还需要本着知乎精神回答这个问题:&em&是不是人们都愿意沉浸在负面情绪中?&/em&&/p&&br&&p&&u&知友们的笔记本请保存、关闭,打开Excel,从B1横向、A2纵向输入“惊奇的”、“无聊的”、“愉快的”、“愤怒的”、“放松的”、“热情的”、“失望的”、“平静的”八个词。下面对于每个词对(比如“惊奇的”—“无聊的”进行相似度1~7评价),“1”代表非常相似,“4”代表没有关系,“7”代表截然相反。这样我们就获得了一个8×8的差异矩阵,请有条件的知友将数据录入SPSS或者SAS进行多维尺度分析,输出二维图像。&/u&&/p&&br&&p&通过这个小实验我们得到了属于自己的情绪周环图。一般的人的八个点应该可以很好的构成环状,其中横轴为愉快/不愉快(效价),纵轴为活跃/不活跃(唤醒);但是有些人却不能很好的构成环状,而是聚成两类,其中一部分缺少了效价的维度,我们称为基于唤醒(arousal-based),另一部分缺少了唤醒的维度,我们称为基于效价(valence-based)(参见Barrett,2004)。这两种人在生活中分别表现为:&b&基于唤醒的更多以爽/无聊作为情绪性评价,基于效价的更多表现为极端的情绪性评价。前一种很难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后一种更容易陷入强烈的负面情绪中&/b&。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情绪周环结构只在短时间内比较稳定,30天重测好,更长期来看受到生活事件、学习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很大。&/p&&br&&br&&p&先解决了两个看似无关的问题,终于要正式回答问题了:&em&为什么人们愿意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呢?&/em&&/p&&br&&p&&u&这个小实验可能要花很长的时间,投入很大的精力,不过也会有丰厚的回报。重新打开写有情绪词汇的记事本,从四个分类中分别挑出2~4个自己认为更常见的情绪,差不多总共12个情绪形容词。将这12个词填到Excel的B1到M1当中,在A列列上从明天早上7点(如果起得来的话)开始每隔2小时的时间。表格制好之后就可以开始使用,使用的方法是在表上写的时间时记录下自己的情绪,要求很简单:1)每次仅允许勾选一个情绪;2)只勾选当下的情绪,不允许回忆过去若干小时内的情绪;3)只允许勾选,不允许对产生情绪的事件进行记录和总结,时间控制在5秒以内。7天之后整理表格,分别统计愉快和不愉快、活跃和不活跃出现的次数。如果不愉快的次数明显多于愉快的次数,应该适当降低工作难度或者着手解决棘手的问题;反之应该适当增加工作难度或者设定更高的目标。如果不活跃的次数显著多于活跃的次数,应该增加活动的强度和频率;反之应该休息。&/u&&/p&&br&&p&有些跑题,通过整理我们发现,一般人的愉快和不愉快发生的频率比较接近,即使不愉快可能会连续出现,就是说我们可能是一段时间内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事实上我已经在回答第一个问题的时候就提到了。从机体的角度来讲,我们的负面情绪多与生理性的不适、疼痛等相联系,可能诱发更丰富且持久的生理反应;从认知的角度来讲,我们的负面情绪需要调用更多的资源,评价的进程也更加长久,会陷入到对评价的评价产生的情绪中;从建构的角度讲,社会文化需要我们时刻应对很多的压力、困难和威胁,我们需要更细致的预备情绪范畴(模板)。所以&b&不断的沉浸在负面情绪中,实质上是一种强化(习得、习惯化),在这种强化中预备未来可能出现的糟糕环境事件,可以说这是生存的本能&/b&。&/p&&br&&p&稍稍发散一下,我们可以发现这种现象和SM有相似之处。&b&有些人可以从这种心理上(身体上)的痛苦中获得快乐,这可能是由于极度的痛苦和极度的快乐从生理指标上具有极大的一致性&/b&(当唤醒水平爆表的时候,心理层面缺少了对效价维度的感知,也就是只存在极度的嗨、爽、高潮,而不存在极度的快乐),&b&所以在概念化的层面上模糊了范畴的边界&/b&(就像是5BG的时候我们很难分辨是蓝色还是绿色一样)。当然,处于这种状态下,我们就可以认为是病态了,需要心理治疗进行介入了。&/p&&br&&br&&p&以上。另外说几句:1)以上小实验的数据如果不知道怎么处理,或者希望帮助我的实验作参考(请注明性别、年龄和所在地),可以发到我的邮箱&a href=&mailto:god_aftergod_&&god_aftergod_&/a&,仅作科研用途;2)第三个小实验的方法可以长期使用,用于情绪管理,相比现有的情绪管理APP和方法更加便捷、有效,有想用这种方法做APP的开发者可以与我联系,我有更完善的设计;3)更多的情绪方面内容,请移步&a href=&http://www.zhihu.com/collection/& class=&internal&&有关情绪,自己回答 - 收藏夹&/a&,知乎什么时候能给我开专栏呢?4)知乎上的很多具体情绪问题,在网络上是无法得到有效解决的,请到正规的心理咨询机构和医院就诊。&/p&
在回答题主的问题之前,我们先回答这个问题:为什么负面情绪更丰富? 如果知友们方便的话,打开记事本,将你能想到的情绪形容词写下来,保证写下来的任何两个词之间你都可以找到差异。好的,以知友们的文化水平,你现在应该有一份少则十几词、多则几十词的…
当然有用。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情绪是按照绝对理性的养子被设计出来的一种全面增强人类能力促进人类生存的催化剂兴奋剂。就像火影忍者里面鸣人体内的九尾兽。没有它,吵架你都吵不赢。没有它,一旦地铁踩脚遇到遭遇战式的肉搏,你浑身软踏踏,心脏输血功率起不来,出招必然无力,击打必然失准,同时由于理性太强,计较代价,往往患得患失,就会轻松被人完败。这在现代社会可能不算什么,因为致命危险很少,冲突方往往也是同样有理性的人,但在原始生存环境,只要有肉身袭击,往往后果非死即伤,这时候确保情绪速燃,引爆小宇宙,聚变查克拉,以命搏,以死斗,就是对生命体自身安全最大的负责。&br&&br&现代人探讨情绪的作用,原因不在情绪自身,而是在文明进化过程里,人类进展迅速,使得当初情绪的设计框架相当部分失去了准确性与合理性。对方只不过给我小鞋穿,我却能把情绪燃到十步一杀,夺人性命的级别,就不合时宜了,害人害己。女友只是甩了我,我也能把情绪冰冻到被全世界抛弃,离群索居,自生自灭的级别,为族群节约粮食,为同伴让出交配权,这就过分严重了。&br&&br&心魔难炼,说的其实就是高度敏感的现代人在制服原始模式的情绪运行机制方面的诸多困难。但你仍然可以看到,我们的族群中,不止艺能界,体育界,那些个伟人天才离开了情绪的帮助有哪个还能在逆境中坚持自我,在形势不明的情况下赌对终生?&br&&br&主席诗曰:金猴奋起千钧棒,玉宇澄清万里埃。金猴每一次挥棒都是需要情绪助燃的。
当然有用。在人类漫长的进化历程中,情绪是按照绝对理性的养子被设计出来的一种全面增强人类能力促进人类生存的催化剂兴奋剂。就像火影忍者里面鸣人体内的九尾兽。没有它,吵架你都吵不赢。没有它,一旦地铁踩脚遇到遭遇战式的肉搏,你浑身软踏踏,心脏输血…
谢斐神邀~ &a data-hash=&64dfc153& href=&//www.zhihu.com/people/64dfc153&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tip=&p$t$64dfc153& data-hovercard=&p$b$64dfc153&&@夏斐&/a&&br&虽然这个问题被贴上了心理学的标签,但是看了一圈回答好像没几个用心理学来解释的,我来抛个砖好了。&br&&br&人格心理学里有一个理论叫做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意思是个体对其思维和情绪、冲动或欲望以及行为表现的调节。而自我调节需要使用自我调节力量(self-regulatory strength)(怎么听起来这么中二),简而言之就是个体控制和调节自己的能力。心理学家认为,自我调节力量和人的体力类似,是一种有限的资源,随着使用会逐渐消耗。也就是说,人在自我调节的时候需要消耗自我调节力量,调节得越多消耗得越多。&br&&br&自我调节力量的观点曾经被科学研究证实:有研究者找了一群饥饿的被试,把他们分成两组,然后拿出胡萝卜条和巧克力糖放在被试面前,一组被试只准吃胡萝卜条不准吃糖,因此他们需要自我调节(控制自己想吃糖的欲望,安抚自己吃不到糖而苦闷的内心);而另一组被试可以随便吃,因此他们不需要自我调节。随后研究者让这些被试进行一些无关的需要坚持的任务(同样需要自我调节),结果发现,之前进行过自我调节的被试,因为消耗了自我调节力量,会更难控制住自己想退出的意愿,更早地退出任务。这个实验的结果说明了自我调节力量是一种可以消耗的有限资源。&br&&br&回到题主的问题,为什么凌晨时分人容易做出糟糕的决定?因为在白天,身处社会中的我们不断地进行着自我调节,消耗着自我调节力量。经过一整天到了半夜,人的自我调节力量已经被消耗了很多,自我调节的能力大大降低了。一旦我们无法自我调节,无力控制自己的行为和反应,便会表现得与平时相比更为不理智和冲动。有研究发现,自我调节能力低的人会表现得不被社会接受(如自恋)、不再关心自己是否能得到社会支持(比如和亲朋好友撕逼)、更少地帮助他人,并在与配偶的冲突中做出更多的破坏性行为(比如和对象吵架分手)……简而言之,就是会做出不理智的、冲动的、糟糕的决定,题主问题里的吵架拉黑、冲动剁手也是一种表现。&br&&br&当然,自我调节力量和体力一样也是可以恢复的。具体的恢复方法包括休息和睡眠、经历积极事件或者体验积极情绪(比如看喜剧),还有研究发现个体的动机以及一些相关因素可能也与自我调节力量的消耗和恢复有关。所以当你睡了一觉起床之后,自我调节力量恢复了,就会懊悔自己昨晚做的蠢事……&br&&br&最后说一句题外话,一个人自我调节力量的总量虽然是有限的,但是可以通过锻炼来提高总量(至于有没有上限我不是很确定,欢迎评论区补充讨论),这和通过健身增强肌肉力量是一样的原理:自我调节力量总量的增加也要依靠有规律的锻炼。有实验发现,经过有规律的自我调节锻炼者(用其非利手进行各种任务)在之后需要自我调节力量的任务时,表现得要比没有经过锻炼的人好。锻炼自我调节能力的方法,简单来说就是一句话: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br&&br&所以题主不要方,正所谓月黑风高剁手夜,到了半夜自我调节能力下降,做出不理智的事情是很正常的。如果想要避免的话,可以尝试通过锻炼增强自己的自我调节力量。实在不行,就别在凌晨做决定了~&br&&br&(感谢喻丰师兄的人格心理学课件&&)&br&&br&Reference:&br&Baumeister, R. F., & Vohs, K. D. (2003). Self-regulation and the executive function of the self. &i&Handbook of self and identity&/i&, &i&1&/i&, 197-217.&br&Gailliot, M. T., Plant, E. A., Butz, D. A., & Baumeister, R. F. (2007). Increasing self-regulatory strength can reduce the depleting effect of suppressing stereotypes. &i&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i&, &i&33&/i&(2), 281-294.&br&Muraven, M., Tice, D. M., & Baumeister, R. F. (1998). Self-control as a limited resource: Regulatory depletion patterns. &i&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i&, &i&74&/i&(3), 774.&br&Schmeichel, B. J., & Baumeister, R. F. (2004). Self-regulatory strength.&br&Tice, D. M., Baumeister, R. F., Shmueli, D., & Muraven, M. (2007). Restoring the self: Positive affect helps improve self-regulation following ego depletion. &i&Journal of Experimental Social Psychology&/i&, &i&43&/i&(3), 379-384.&br&Vohs, K. D., & Ciarocco, N. J. (2004). Interpersonal functioning requires self-regulation.
虽然这个问题被贴上了心理学的标签,但是看了一圈回答好像没几个用心理学来解释的,我来抛个砖好了。 人格心理学里有一个理论叫做自我调节(self-regulation),意思是个体对其思维和情绪、冲动或欲望以及行为表现的调节。而自我调节需要使…
当你回忆的那一刻,你的心理年龄短暂回到了那一刻。&br&&br&你觉得你想起来,仍然会被一些事情感动,其实是因为当时的你被感动着,而你短暂的成为当时的你,所以仍然可以打动你。&br&&br&但你没有注意的是,其实年复一年,阅历增长,这些地方早已不再能打动你了。
当你回忆的那一刻,你的心理年龄短暂回到了那一刻。 你觉得你想起来,仍然会被一些事情感动,其实是因为当时的你被感动着,而你短暂的成为当时的你,所以仍然可以打动你。 但你没有注意的是,其实年复一年,阅历增长,这些地方早已不再能打动你了。
谢邀。&br&&br&大体而言,女生对异性所谓有感觉,是指:&br&&b&好看。态度好。安全感稳定性加上感官愉悦。&/b&&br&&br&&br&&br&&br&&br&几年前犹他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几位先生做过类似方面论文。有些涉及到进化心理学和行为科学。&br&具体论述忘了,我只说大略结论。&br&&br&男女都渴望优秀的基因。体现在生活中,男女双方都想要长得好看的异性。&br&但男性的爱欲需求相对简单:持续、简单、直接,来得快去得也快。&br&体现在生活中,只要姑娘长得好,细腰长腿,男人就很难抗拒。但勾搭到之后不久,男人就会开始喜新厌旧。&br&&br&&b&女性需要的,有些复杂,确切说还有些矛盾。&/b&&br&&b&所以男生喜欢女生通常一往无前。女生喜欢男生却有时会三思后行,甚至自寻烦恼。&/b&&br&&b&&br&一方面,与男性一样,女性需要优秀的基因,所以也希望找好看的。&/b&&br&&b&但同时,女性还渴望安全感、稳定性和亲密。&/b&&br&&b&以及,女性还希望感官上感受到自己被人需求。&/b&&br&&br&体现在生活中,女孩子看到一个好看但冷淡的男人,有时会望而却步,因为判断这个人不太稳定,而且无法提供亲密氛围。&br&许多男生会抱怨:女孩子怎么会容易被甜言蜜语的好看渣男打动呢?——因为好看代表优秀基因,甜言蜜语代表亲密。而女性又比较容易被感官打动。&br&&br&所以,是的。女孩子们要的其实不多。&br&比起男性看到女孩子就容易眼睛发直,女性普遍不那么以貌取人。&br&作为男性,你给女孩子提供稳定、安全感、亲密和感官上对她们的需求,她们就会觉得你好。&br&体现在生活中,就是:态度好一点。给一些感官上好看的东西。&br&&br&女孩子许多时候不是不讲道理,只是“你这么凶跟我讲道理我也不想听。”她们想要的是亲密的态度。&br&女孩子许多时候不是蠢到会听甜言蜜语,“谁不知道这些话是假的?但至少人家态度好。”&br&女孩子许多时候不是图钱。她们只是喜欢钱能给的安全感和感官体验。所以你直接给女孩子一沓钱,效果不如给她们等值的、好看的东西。&br&&br&&br&&b&好看。态度好。安全感稳定性加上感官愉悦。&/b&&br&&b&这就是大多数女孩子的感觉了。&/b&&br&&br&&br&&b&题外话一句。&/b&&b&我觉得国内女孩子,对异性整体要求,真不算高了。&/b&&br&&b&许多男生不是条件不够,是没找对那把钥匙。&/b&&br&&br&&br&利益相关:我是男性。
谢邀。 大体而言,女生对异性所谓有感觉,是指: 好看。态度好。安全感稳定性加上感官愉悦。 几年前犹他大学和曼彻斯特大学几位先生做过类似方面论文。有些涉及到进化心理学和行为科学。 具体论述忘了,我只说大略结论。 男女都渴望优秀的基因。体现在生活…
&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91ead3beebc_b.jpg&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0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91ead3beebc_r.jpg&&&/figure&&br&&p&在我过去二十多年的生命里一直是一个“讨好者”。&/p&&br&&p&我总是活在别人对我的期待中,我总是不停的追逐着别人对我的认可,我总是像个卑微的奴才一样去满足别人的需求。&/p&&br&&p&但就和大多数的“讨好者”一样,我们越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越是讨好别人,就越是会被别人不当一回事,越是会被别人看不起,越是会觉得自己一文不值。&/p&&br&&p&在几年前我就已经意识到,做一个“讨好者”是对自己最大的伤害,也是对自我价值、对自己的生命最大的践踏。&/p&&br&&p&我们没有必要去讨好任何人,我们凭什么要对别人低声下气,我们何必为了别人而活着?我们为什么就不能高傲的理直气壮的做自己?&/p&&br&&p&这些年我一直在寻求从这种讨好别人的模式中走出来的方法,看了很多书,做了很多的尝试,走了不少的弯路,却因为过去习惯性的讨好别人的行为模式和对于现实错误的认知令我挣扎徘徊了许久始终不得要领。&/p&&br&&p&但终于在最近这几个月痛苦焦虑的瓶颈期令我获得了许多的成长,我终于从一个“讨好者”蜕变成了一个自尊自爱,不再为别人低下头颅的人。&/p&&br&&p&可是在网上关于“讨好型人格”的文章非常少,许多对此的阐述都只是流于表面化,或者只不过是变相的心灵鸡汤,无法对有此类问题的人产生实质性的帮助。&/p&&br&&p&因此我花了一周的时间写下这篇文章,如果你也受到过和我同样的困扰,如果你也和我一样发誓不要再对别人低声下气,如果你也希望蜕变成现在的我这样自尊自爱,请你静下心,静下心,不要囫囵吞枣,而是逐字逐句的读完这篇很长的文章,我相信,这一定会对现在的你有所帮助。&/p&&br&&p&&b& Ⅰ.讨好型人格的表现&/b&&/p&&br&&p&1. 内心敏感脆弱,有同理心,总能敏锐的察觉出或「自以为察觉」出别人内心的想法。很会为别人着想,而总会刻意忽略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害怕自己为别人「添麻烦」,在获得了别人的帮助时总会受宠若惊,感觉自己承受不起或不配承受别人的帮助与恩惠。&/p&&br&&p&2. 很难拒绝别人,即便知道对方的要求不合理也会习惯性的硬着头皮满足对方的需求。&/p&&p&在不得不拒绝了对方的情况下会觉得非常的愧疚与惶恐,即便他完全没有任何必要为此道歉。&/p&&br&&p&3. 在与他人的交往中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p&&br&&p&4. 非常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评价,因此很少会表达自己的真正需求,总是试图在别人面前营造出善良,平和,大度等「没有攻击性」的好形象。&/p&&p&对社交中争吵、尴尬、意见冲突等负面的状态会十分的不安,总是试图营造出和谐的气氛,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利益。&/p&&br&&p&5. 在社交中表现得很「神经质」,因总会担心自己会给对方造成什么样的印象、说哪些话合不合适、为对方考虑太多等,使其在社交过程中无法坦然的表现自己,反而会令其与别人的社交总会充满了「不自然」的状态。&/p&&br&&p&6. 大多数行为的动机往往是为了迎合别人的期望,获得别人的认可。&/p&&br&&p& 7.缺乏底线和原则,非常能够容忍或者说是意识不到别人在客观上对他的“逾规”行为。&/p&&p&因为其自身的自我边界模糊,所以往往想当然的也以为别人是像他一样没有边界的。&/p&&p&这样就造成一方面他们会因为能够轻易地打破人与人之间的交流界限而很容易和一些人变得较为亲密,另一方面又会因为得不到别人更多的回报和关注而更加痛苦。&/p&&br&&p&&b&Ⅱ.讨好型人格的内在心理&/b&&/p&&br&&p&1.讨好型人格之所以会像上瘾一样不断地讨好别人,在其潜意识中最大的一个动机其实是:&b&期望他所讨好的对象能够对他的这种讨好给予相应的回报。&/b&&/p&&br&&p&讨好型人格一般不会或者是羞于用语言表达出对别人的需求,他们只会用行动、付出、讨好来“暗示”他所讨好的对象他期望对方能够给予他回报。这是因为“讨好者”内心敏感,总能敏锐的觉察出别人的需求,因此他以为别人也都是像他一样同样能够觉察出他的需求。&/p&&br&&p&但是讨好者必须意识到的一点是:讨好者的同理心与对别人内心的敏感远远超越于常人,所以:一般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体察到“讨好者”的需求的。&/p&&br&&p&然而大多数讨好者并不能意识到这一点,他们总以为被讨好的对象能够理解到他们的需求,所以在讨好对象没有满足他们的需求的时候,他们只会付出更多的讨好,投入更大的付出,期望讨好对象能够觉察到他们的需求。&/p&&br&&p&随着讨好者对于讨好对象的付出越来越多,他就更难停止讨好,就如同买彩票的心理一样,讨好者投入了太多的“沉没成本”,他们往往“不甘心”令自己所有的付出和讨好都化为幻灭,因此只能陷入「无休止的讨好并期盼着别人永远不会到来的回报」之中。
&/p&&br&&p&2&b&.“讨好者”的内心是完全空虚的。&/b&因为他们将全部的关注都投放在外界和别人身上,他们只能通过不停的“乞求”别人关注与赞赏来填补内心的空虚。&/p&&br&&p&因为很多年以来他们从来没有关注自身,他们从来没有为自己而活,所以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去追求自己的理想与目标,他们也很少会主动的去做他们真正想做的事,他们自始至终都没有建设自己强大的内心,他们也从来没有主动地去培养内心的充实感,他们没有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给予自己滋养。&/p&&br&&p&现在请你跳脱出来,认清关于你自己的这样一个事实:你从来不关心【你自己】,你从来不主动的培养【你自己】的内心充实——所以你的内心一直以来都处于一种空虚和匮乏的状态——因此你只能通过追逐外界的认可和关注来【暂时】填补你的空虚。&/p&&br&&p&但是你必须要意识到:&b&内心的空虚&/b&&b&永远&/b&&b&都无法被“外界”的力量填补&/b&,我必须再重复一遍,你内心的空虚是永远都无法被“外界”的力量填补的,你一定要真正理解并且接受这一点,然后你才能明白,任何“讨好”他人的行为都是毫无意义的,这不会给你带来任何的帮助和满足。&/p&&br&&p&外界的力量,别人对你的关注那都是你无法控制的,你只能对此产生一定的影响,但这种影响也是要建立在你自尊自爱,建立在你内心充实,能自给自足,不再向外寻求的基础上。&/p&&br&&p&所以对于现在的你而言,你需要认识到:在你自己的世界中最重要的永远是你自己,你必须为了你自己而活,你必须为自己完全负责,没有任何外界和别人的力量能够给予你帮助,只有你自己找到你想做的事,只有你努力改善你的生活,只有你令自己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你的内心才不会空虚,你才能将这种空虚「整体的」转化为充实和富足,并给予你安全感和滋养。&/p&&br&&p&3.&b&通过为别人负责来逃避对自己的责任。&/b&&/p&&br&&p&每个人的生活中都会遇到许多的问题与痛苦,区别只在于那些心智成熟的人能够坦然的面对并接受这些问题和痛苦。&/p&&br&&p&而讨好者却因其脆弱和敏感的内心而往往无法承受自身的痛苦,他们也不愿意付出行动去改善自己的生活。&/p&&br&&p&他们的潜意识里非常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脆弱的、懒惰的,但是为了逃避这种潜意识里对自我的负面评价,他们会通过讨好别人、通过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来证明给它自己:“看,其实我是有解决问题的能力的。”&/p&&br&&p&所以当他们讨好别人、为别人付出的时候,其实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会有一种愉悦感和自我肯定,他们会感觉到自己是有价值的,他们也能以此为借口:“我能够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所以我当然也有能力解决自己的问题。我只是不想去解决我的问题而已,那并不代表我没有解决我自身问题的能力。”&/p&&br&&p&但是你得接受现实:即便是你和你的讨好对象都遇到了同样的问题,你能够帮他解决这个问题,那并不代表你也能为自己也解决这个问题。你心里其实很清楚,当问题发生在别人身上时你是很轻松、毫无压力的。而问题发生在你自己身上时你会很紧张,你会承受很大的压力。&/p&&br&&p&所以不要欺骗自己,现在的你的确是很脆弱,现在的你的确是没有面对自己的问题的勇气,现在的你的确是没有解决你自身问题的能力的。&/p&&br&&p&我不是在蛊惑你否定自己,而是对于现在的你而言认识到并且接受现实才是最重要的,你不用因为需要面对自己身上那些负面的因素而焦虑,事实上如果你能接受这些负面因素,你反而能够因此变得更强大。&/p&&br&&p&如果你无法接受自己的真实状况,那么你接下来还是只会逃避,你还是会不能面对和解决自己的问题。&/p&&br&&p&4.“讨好者”倾向于抬高别人,贬低自己,使自己处于“弱势”的地位,这实际上是因为&b&当他们处于弱势的时候反而能够给予他们安全感。&/b&&/p&&br&&p&因为受到成长环境和原生家庭的影响,讨好者自小就害怕冲突,害怕和别人平等的交流,他们可能从小就会被父母否定、批判、甚至是打骂。&/p&&br&&p&一旦他们表现出真实的自己,必然会有一部分不符合他们父母的期望,为了不被父母或抚养者否定、批判、打骂,他们只能表现出顺从,听话,没有攻击性。通过伪装自己、通过摆出低姿态来迎合父母或抚养者的期望,从而避免被否定或打骂的危险。&/p&&br&&p&这种认知模式会根深蒂固的贯彻在“讨好者”的成长过程中。他们总是会认为别人是无法接受真实的他自己的,一旦他们说出自己的想法,表现出自己的态度,就会被别人否定和拒绝,一旦他们与别人发生冲突那么童年时被父母否定或打骂的痛苦就会再次重现。&/p&&br&&p&所以当他们与人交往时,为了避免冲突和被别人否定,他们会在一开始就完全放弃自己的主动权,他们会完全按照别人说的去做,他们会尽力的满足别人的需求和期望,他们一直小心翼翼的维护着对方的感受生怕对方稍有不顺便会否定或离开自己。&/p&&br&&p&但是作为一个成年人你必须意识到:你已经拥有了养活自己的能力,你不再是像小时候那样完全要依靠父母、要通过乞求父母给予你的关爱才能生存,你已经不再需要从别人那里来获得关爱了。&/p&&br&&p&而且,你必须得接受这一点:在成年人的社交关系中,对方会如何看待你、如何对待你,本质上只是取决于你个人的价值,你对别人的任何讨好行为不仅不会令你和对方的关系变得更好,反而会降低你在对方心目中的价值。&/p&&br&&p&社交关系绝不仅仅是你对别人好,别人也会对你好,你要记住,你对别人的付出能否获得别人的回报,最根本的是取决于你是谁,你是否有足够的价值。&/p&&br&&p&你是一个百万富翁,即便是随手将一个小孩从地上扶起来,小孩的父母都会对你感激涕零;你是一个乞丐,你天天跪着给这小孩的父母磕头,给他们掏粪,给他们打扫卫生,他们也不会感激你。因为他们认为你的价值太低,没有必要回报你。&/p&&br&&p&所以现在你是否明白了?&/p&&br&&p&你根本完全不需要在意别人会如何看待你,别人会如何对待你,你也完全没有任何必要讨好别人,你需要做的只是关注你自身,努力的去提升你自己的“价值”。&/p&&br&&p&你拥有了足够的价值,别人自然会尊重你,或者说在这个时候你为别人的付出才能得到别人的重视,你希望别人满足你的需求才能得到满足;你没有足够的价值,再多的讨好不仅没用,反而会令别人在心底贬低你。&/p&&br&&p&&b&Ⅲ.讨好型人格的形成原因&/b&&/p&&br&&p& 讨好型人格形成的最根本原因在于:&b&他们在原生家庭中没有得到过父母“无条件的爱”。&/b&&/p&&br&&p&父母对他们的爱都是有条件的,只有当他们满足父母的需求、表现出父母期望的样子时才能得到父母的关爱和赞赏,他们才能感觉到自己是安全的,是不会被抛弃的。&/p&&br&&p&当他们违背父母的需求和期望的时候,就会被父母大肆的否定,批判,甚至是打骂。在这个时候因为对于幼儿而言父母无疑是他们心目中最大的权威,并且他们的生存与安全感是完全来自于父母,所以他们会对此形成很大的心理阴影,为了逃避或不再受到这种被父母否定或打骂的痛苦,他们不得不隐藏起自己的真实需求和感受。&/p&&br&&p&在他们既没有迎合父母的期望也没有违背父母期望的时候,他们也很少能得到父母的关注和爱。&/p&&br&&p&一个幼儿是很难独自面对和承受自己的孤独感的,这个时候他就会刻意的想去做些什么来迎合父母的期望和需求,从而能够获得父母的关注和赞赏。&/p&&br&&p&久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他的一种习惯,甚至他会逐渐的把父母的需求“内化”为自己的需求,因为在他的认知里:满足了父母的需求就等于满足了自己的需求。&/p&&br&&p&而这也成为了他对今后所有亲密关系的认知蓝本:我是没有价值的,我是不值得被爱的,真实的我无法获得别人的认可和关注。只有当我不断地满足别人的需求和期望的时候,我才能获得别人的关注和爱。&/p&&br&&br&&p&第二个原因在于,&b&在“讨好者”的认知中,对于获得别人的认可与赞赏的途径,只有“讨好”别人这一个方式。&/b&&/p&&br&&p&“讨好者”的内在与心态太过的无力和空虚,他们从一开始就直接忽略了他们其实可以通过努力工作,做出成就,提升自己的能力等这些方式来得到别人的欣赏和认可,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讨好者”是很懒惰且不求上进的,他们就和那些幻想着通过买彩票发大财然后衣食无忧的人一样。&/p&&br&&p&在他们看来,“讨好”别人是获得别人认可的最容易的途径,你只需要多说几句好话,装出善良无害的样子别人就会认同你了,别人就会夸奖你了。&/p&&br&&p&但是像这种廉价的认同与赞赏不过是用来填补他内心一时的空虚和不安全感,因为廉价,所以来的容易,去的也快。醉心于追逐这种廉价的认同和赞赏,只会令“讨好者”越来越依赖和沉迷于那内心的空虚得到暂时满足的假象之中而无法自拔。&/p&&br&&p&第三个原因是:&b&“讨好行为”已经成为了讨好者的一种习惯,成为了他人格模式的一种。“讨好者”——已经成为了他自我认知的一部分,成为了他潜意识里对自己的定义。&/b&&/p&&br&&p&这一点其实是大多数人的心理或认知问题很难被改变的最深层次的原因。&/p&&br&&p&因为在我们的意识层面,是我们的行为习惯,我们的思维习惯,我们的认知习惯等构建成了我们的人格模式,我们的人个模式一旦形成就会变得十分的稳固,因为人个模式将我们的各种习惯和行为等等全部联系并且杂糅在了一起,在我们的认知层面中,我们即便只是想改变人格模式中一个非常小的点,那感觉起来却是我们要将自己全盘否定,我们要将自己的整个人格模式全部改变。&/p&&br&&p&所以我们时常会听到:我懒就是因为我懒啊,如果我不懒了那还是我野生范冰冰么?;我爱吃甜食就是因为我爱吃甜食啊,不吃甜食的坂田银时还有资格叫坂田银时么!;我特么就是喜欢强X郭德纲,一个不强X郭德纲的于小谦活在这世上还有什么意义?&/p&&br&&p&这一类的人不愿意改变自己的缺点其实倒也真不是把“改掉了这一点我就不是我了”当借口,而是在他们的认知中的的确确就是这个样子的,这些缺点或行为是他们自我认知的一部分,改掉了这一部分的确会给他们带来仿佛“整个自我都被否定”或是“我就要不存在了”这样的恐慌。&/p&&br&&p&但是我们要意识到,这种自我认知只是我们意识层面对自己的一个固化的定义,实际上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自我”,也不存在你改变了身上的某个习惯某个点你就不是你了这回事。&/p&&br&&p&固化的自我认知只是为了维持我们的情绪,思维,意识等保持在一个稳固的、不会轻易崩溃的状态中,意识到了这一点你就能明白,坚持固化的自我认知实际上是对自我的限制,同时我们也完全可以改变我们身上的任何方面,这并不会影响我们“是谁”。&/p&&br&&br&&br&&p&&b&Ⅳ.如何改变讨好型人格&/b&&/p&&br&&p&人的自我认知是在「客观与现实」因素的前提下对自我的「主观」评价。&/p&&br&&p&在这里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客观与现实因素,一个是主观评价。&/p&&br&&p&当我们意识到或在思考如何改变自己的人格或自我认知的时候,因为往往我们是处于和别人的交谈或是在读文章的情境下,因此我们会习惯性的、或是因为懒惰而只集中在「主观评价」的这个方面,或者可以说当你试图通过看书、找别人解答的时候,你所期望的就是别人能给出你几句令你恍然大悟的话然后你就改变了、你只要在思维层面有所改变你的问题就能解决了、你倾向于忽略现实中实际的行动与付出,你倾向于只靠“想”与“思考”就能解决你的问题。&/p&&br&&p&你必须要意识到:人的自我认知是建立在「客观与现实」因素的前提之前,你在客观与现实层面的价值才是决定你自我认知的主要因素。&/p&&br&&p&不仅仅局限于讨好型人格的问题,我们人类的大多数心理或精神层面的问题其解决方法都是在你的现实中通过行动与付出来改变你的【现实情况】才能解决。&/p&&br&&p&你去看心理医生的时候也并不仅仅只是通过和医生聊天,医生给你讲了什么道理令你“想通了”你的心理问题就能解决了;而是医生能做的是先改变你对现实的理解与认知的偏差,然后令你在现实生活中付出行动去印证你的理解与认知,然后你才能真正的做出改变。&/p&&br&&p&但凡涉及到人的“改变”这个层面的问题,你得清楚,那是真的实实在在的「改变」,你现在的行为模式真的会变得和以往不一样,你的确需要去做一些你以前不会去做的事,你现在的生活状态也必须要向另外一种状态转变。&/p&&br&&p&不要再幻想仅凭着看看书,做做思考你的问题就能解决了,我反复向你强调这一点是为了令你明白,唯有「行动」才是令你能够有所改变的唯一方法,意识层面的理解,思维层面的懂了,那并没有多大的意义。&/p&&br&&p&明白了吗?所以,请从书籍和思考的自己好像可以变得很好的幻想中走出来,不要再自欺欺人。&/p&&p&意识到这一点,是你想改变讨好型人格的第一个前提。&/p&&br&&p&第二个你要意识到的前提是,改变&b&需要时间&/b&。&/p&&br&&p&我知道你听过很多“想做成某某事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坚持”等之类的说法,我也很清楚这种说法在你的潜意识里会被你下意识的忽略。&/p&&br&&p&但我必须向你指出这个事实:你不会在看完这篇文章后马上就能有所改变,你也不会在按我说的方法尝试了几次之后就能马上改变,即便你现在感觉自己懂了感觉自己找到了方法那也是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的行动和努力后你才能真的有所改变。&/p&&br&&p&并且,这个转变所需要的时间绝对比你所想象中需要的时间要长得多。也许是一年,也许是两年,也许甚至是三年五年,但是它永远没有你想象的转变的那么快,也绝对不会如你幻想的转变的那么轻松。&/p&&br&&p&我知道习惯了逃避自己的责任,习惯了用幻想来“解决”问题的你总是会把问题想的太过轻松,所以你现在死了这条心吧,一旦你真的决定改变自己,这个改变的过程会是充满了痛苦,煎熬,和焦虑的。&/p&&br&&p&你要一点一点的否定掉过去的自己,你要硬生生的逼迫自己改变过去的行为习惯,你要承受在得不到别人的关注的状态下独自去面对你内心的空虚,这个过程充满了艰苦,它绝对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样美好。&/p&&br&&p&还没有结束,我很清楚因为我说的是「改变需要时间」,所以你那狡猾的思维会在潜意识里把这解读为:“只要熬过一段漫长的时间改变就会自动降临到我的身上了。”&/p&&br&&p&并、不、会。&/p&&br&&p&你能否有所改变和你熬过多长的时间没有丝毫的关系,时间不会自动帮你把问题解决,你能否改变只取决于你为改变付出了多少,你为改变做了哪些努力。你习惯了只付出30分的努力然后幻想能够得到100分的回报,但这绝对不会实现,你谁都糊弄不了。&/p&&br&&p&关于你能否有所改变这件事唯有你自己要付完全的责任,如果你不为此付出努力,那么无论你熬过多么漫长的时间,那都不会有任何作用。 &/p&&br&&p&现在你已经了解了这两个前提,接下来我们讨论改变讨好型人格的三个方法。&/p&&br&&br&&p&&b&1.停止讨好任何人。&/b&&/p&&br&&p&从现在起,不再讨好你身边的任何一个人。没错,是任何一个人。&/p&&br&&p&我知道现在的你已经在心中不住的盘算并给自己找借口:我还指望老板给我发工资,我不能停止讨好他;我很爱我的女朋友,万一我不再讨好她之后她离开我了怎么办?我现在只有XX这一个朋友,我不讨好他了岂不是会变得非常孤独?&/p&&br&&p&首先,你会产生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你对于“不讨好别人”的定义理解是错误的,你以为不讨好别人就是完全走向讨好的反面,不讨好别人就是对别人冷若冰霜,就是对别人没有耐心,就是不再帮助别人。&/p&&br&&p&NO,不讨好别人的意思是说你要用一种正常的方式去和别人交往。该笑还是笑,该帮忙还是帮忙,只不过是你该表达愤怒的时候就表达愤怒,该拒绝的时候就拒绝。你只是不再像以往那样再摆出低姿态讨好别人了而已。&/p&&br&&p&但是因为我尝试过许多次,所以我也很清楚,如果让你向着正常的方向去努力的话,这其实并不会起到任何作用,因为当你试图“正常”的和别人交往的时候你总会不由自主的又落回过去的讨好模式中。&/p&&br&&p&因此,在接下来的这段时间里,你不妨带着清醒的觉知尝试着进入到讨好的反面,摆出高姿态,冰冷,拒绝,强硬,不妥协,完全以自我为中心,不在乎任何人的看法和感受。&/p&&br&&p&我知道这让你听起来觉得很疯狂,但相信我,我的确就是用这种方法逐渐从讨好者的状态中摆脱出来的。&/p&&br&&p&因为当你很强硬、当你只以自我为中心外完全不在意别人。当你摆出高姿态的时候,你会发现这样的你反而也能得到别人的关注和认同。&/p&&br&&p&在这个时候当你回过头去再看以前的自己的时候,你才能真正理解:你完全不需要讨好任何人。你才能逐渐从讨好模式中走出来。&/p&&br&&p&我必须再废一遍口舌说服你,一定要做这个尝试。这个尝试真的有可能会改变你的人生。&/p&&br&&p&不要担心你会因为这次尝试而失去很多,事实上这并不会对你的生活产生多大的影响。&/p&&br&&p&退一万步讲,即便是你因此丢了工作,没了女友,没了朋友,那也都无所谓。&/p&&br&&p&因为这个尝试带给你的回报比你现在拥有的这点东西要丰厚的多。而且,当你是一个“讨好者”时你所建立的一切人际关系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无效的,因为你是一个讨好者,别人都不会把你当回事,这样的人际关系根本不会在未来带给你什么实质性的利益或帮助。&/p&&br&&p&你首先得拥有放弃无用的东西的勇气,你才能获得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的果断和能力。&/p&&br&&p&&b&2.培养内心的充实感与富足感。&/b&&/p&&br&&p&讨好者一切讨好行为的根本原因就是在于内心的空虚与匮乏,他们无法自给自足,所以不得不不停地从外界寻求关注和赞赏来填补。&/p&&br&&p&如果我们能够拥有一颗强大的,温暖的内心,我们能够时时刻刻获得来自自己内心深处的力量的滋养和支持,我们就不会在外部世界中迷惘,我们就不会被别人的评价和看法影响,我们就能坦然的接受无论是外界的赞美还是贬低,我们就不会在任何人面前低下头颅,因为那毫无必要。&/p&&br&&p&我们拥有来自自己内心的力量,所以完全不会害怕孤独,也不会陷入迷惘,我们不会在任何人面前紧张失措,我们只会坚定而果断的做自己。&/p&&br&&p&以上我所描述的这些状态绝不是我的幻想或是给你灌输的心灵鸡汤,而是在生活中的的确确就存在这样的人,真的有人的内心能够强大到这种程度。&/p&&br&&p&那么如何培养内心的富足感和充实感?在之前的一篇文章中我就提到过,我并有什么具体的方法或步骤可以教给你,我也不知道任何能够让「你」的内心变得充实的技巧,因为这完全是你自己的责任,你只能凭借自己去摸索,也没有任何其他人的经验能够供你借鉴。因为在关乎心智成熟的道路上,任何试图走捷径的行为都只会令你在未来付出更大的代价。&/p&&br&&p&你必须自己去面对这迷惘的,没有任何方向的前路。&/p&&br&&p&但是我唯一能够向你保证的是:一旦你决定开始有意识的追寻内心的力量,当你做下这个决定这一刻起,你内心深处的力量就已经被唤醒了。&/p&&br&&p&只要你走上这条道路,那么接下来你不管你是向着哪个方向迈出的每一步,都是在令你的内心越来越充实。&/p&&br&&p&&b&3.培养一件能带给你成就感的爱好/努力的做好你的工作/发展你的兴趣/学一个新技能等。&/b&&/p&&br&&p&虽然理论上来讲我们只要拥有了强大的内心力量就不会再去讨好别人了,但是在你还没到达那个状态之前,你的内心还会一直是空虚和匮乏的。&/p&&br&&p&为了防止你因为忍受不了这种空虚而又忍不住的会想讨好别人,所以能够从一个你「可以控制」的事物中获得力量是令你度过这段过渡期的一个比较理智的选择。&/p&&br&&p&无论是一个爱好,兴趣,学一个技能,还是做好工作等等,这些都能够带给你成就感,自我满足感,自我确认感,或是别人的关注与赞美等。&/p&&br&&p&但是这时候别人对你的关注和赞美却不是你通过“讨好”得来的,而是因为你为你的工作,爱好,技能等付出了努力,你在这些地方证明了你的价值与能力,所以别人自然而然的给予你关注和赞美。&/p&&br&&p&我所选择的这个过渡期的屏障就是写作,当我很多年前苦苦追求和讨好但却对我不屑一顾的女生有一天兴奋的发给我一篇文章说:“hi,这篇文章是你写的吗?卧槽真是太厉害了!”的时候,我才真正的意识到:我的确是根本没有任何必要去“讨好”别人。&/p&&br&&p&SO,现在你想到自己要发展什么爱好,培养什么兴趣了吗?&/p&&br&&p&这篇文章到现在已经9千多字了,如果你能够看到这里,我要由衷的向你表示感谢,因为在这个时代真正愿意静下心来阅读的人不多了,你能够成为我的读者,这是我的荣幸。&/p&&br&&p&关于我所说的一切,只希望你能够真正的理解并愿意付出行动,希望你不要再追逐别人的认同,希望你停止对自我的贬低,希望你学会更多的关注于自身,希望你学会真正的爱自己。&/p&&br&&p&不要让本该属于你自己的灿烂的一生,却在对别人的“讨好”中被埋葬和虚耗。&/p&&br&&br&&br&&br&&p&完。&/p&&br&&p&&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from=profile_answer_card& class=&internal&&人既然知道努力就可以进步,为什么还是会不努力? - 凤红邪的回答&/a&拓展阅读。&br&&/p&&br&&p&&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eixin.qq.com/r/4jlQSEbEYhsdrQIr92zw& class=&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pan class=&invisible&&http://&/span&&span class=&visible&&weixin.qq.com/r/4jlQSEb&/span&&span class=&invisible&&EYhsdrQIr92zw&/span&&span class=&ellipsis&&&/span&&i class=&icon-external&&&/i&&/a& (二维码自动识别)&/p&&br&&p&ps:我在公众号里搞了个送书的活动,会根据你的性别送你一本值得你反复阅读的好书,有兴趣的朋友不妨关注下我的公众号看看。&/p&
在我过去二十多年的生命里一直是一个“讨好者”。 我总是活在别人对我的期待中,我总是不停的追逐着别人对我的认可,我总是像个卑微的奴才一样去满足别人的需求。 但就和大多数的“讨好者”一样,我们越是寻求别人的认可,越是讨好别人,就越是会被别人不当…
&b&只要微笑就好了。&/b&&br&&br&&br&——————————&br&&br&幽默感这玩意挺讲究&b&「调性」&/b&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讲笑话的人和听笑话的人要拥有相近的思维方式、较为重合的知识面,或者说有共同笑点。&br&&br&&br&&b&于是,级数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互相觉得无聊,是很正常的事。&/b&&br&&br&举个例子:&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40fc1e264cb7b1ddd811e09ad365dbd7_b.png& data-rawwidth=&450& data-rawheight=&37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5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40fc1e264cb7b1ddd811e09ad365dbd7_r.png&&&/figure&&br&这个「&b&护唇球&/b&」是我前不久逛便利店的时候发现的,觉得很有趣,于是就随手照下来了。&br&&br&你读到这里,可能会和我一样立刻开始联想另外一款和唇有关的球。&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e3d0bb06_b.png& data-rawwidth=&240& data-rawheight=&177&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0&&&/figure&「哈哈哈哈哈哈这个球要怎么「护」唇啊」&br&&br&&br&我之所以觉得上面的「护唇球」好笑,是由于知识面的偏离——我很熟悉口球,但对护唇球一无所知。&br&相对地,天天玩美妆的小姑娘们就很难理解这个笑点,因为护唇球对她们来讲是很正常的东西,就算知道了笑点所在,可能不仅不会笑,还会觉得很下流。&br&&br&&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d9fb6ae4819e9bef8c923_b.png& data-rawwidth=&540& data-rawheight=&32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d9fb6ae4819e9bef8c923_r.png&&&/figure&(照顾一下和我一样不懂的朋友,这玩意其实就是个唇膏,从中间打开盖子,涂在嘴上)&br&&br&&br&&br&&b&在实际社交场合,如果你碰到不同调的人,幽默感的作用会大打折扣,甚至起到反效果。&/b&&br&&br&&br&再举个例子:&br&&br&以前,有一次我和一群同事聚餐。聊天的时候大家就叽叽喳喳地问某小A:哎呀总停在哪哪的那辆绿色的POLO是不是你的啊?&br&&br&小A说:不是啊。我开的不是POLO。&br&&br&众:哎那咱公司还谁有POLO啊?blablabla……&br&&br&我随口打了个岔:我倒是知道某小B有个粉色的polo啊。&br&(注:小B是个很认真很正能量的朋友,当时在场,那天他穿了一件粉色的polo衫)&br&&br&所有人都愣住了。只有小C听懂了这个玩笑,笑着说,你又调侃小B了。&br&&br&然后小B也笑了:我有两条腿。&br&&br&……&br&&br&&br&&br&听到小B这个反应,如果你是一个笑点和我相近的人,并且当天在场,一定会像我和小C一样当场笑炸,然后被在场的、不明就里的其它人当成疯子。&br&为了向本文读者解释笑点,我必须要在文中注明小B的穿着(不像在现场一眼就能看到),于是这个段子在这里写出来就不是那么好笑了。不过,反正本来也并不是为了逗你笑啦,只是举例说明一下观点:&b&在错误的人面前乱开玩笑,会造成尴尬的场面。&/b&&br&&br&像这次还好,毕竟冷场,尴尬的只是我自己。如果换成是一群像我和小C这样的人组成的局,出现这个剧情的时候,所有人都会嘲笑小B的呆萌,尴尬的人就是小B了。&br&&br&我喜欢幽默,但我不喜欢伤害好人。&br&&br&&br&——————————&br&&br&写到这里,先总结一下上文的中心思想:&b&幽默感并不是一个绝对的东西,而是相对的、分对象的&/b&。&br&当然,这是给傻人面子的说法,其实还是有高低之分的——毕竟它跟知识面、反应速度都相关,特别无知的或者特别蠢的人,就只能看着王哔健、周哔波这种档次的节目傻笑了。我强调的意思是,&b&在基于同学、同事、亲属而非基于兴趣爱好的线下社交中,如果你自以为很有幽默感地开了个玩笑,结果对方不觉得好笑,那么不管实际上是他傻还是你傻,多半是你不对&/b&。即使真的是你很幽默、对方没幽默感。智力处于高位的人,应当有能力判断听众水平,也有义务调整玩笑的水平。&br&&br&&br&那么咱们来回顾一下题主的问题:&b&没有幽默感怎么办?&/b&&br&&br&&br&幽默感包含两方面意思:&b&讲笑话的能力&/b&和&b&听懂笑话的能力&/b&,这两者往往是正相关的,但前者的智力要求更高。&br&在这里,恕我&b&只针对后者回答&/b&。我不觉得「讲不出笑话」是一个需要专门跑到网上来提问的缺陷;而「听不懂笑话」则是很现实的困境,在一群「刻薄的聪明人」之中,呆萌者可能会不断受到无情的嘲笑。&br&&br&&br&如果你就是那个呆萌的人,有段子的时候总是别人都笑、就你听不懂,你怎么办?&br&&br&&br&&b&你可以笑而不语&/b&。&br&&br&&br&这一招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可以有效掩盖你的无知。毕竟别人也没有读心术,你跟着别人笑、不说话,他们也不知道你听没听懂。&br&&br&你一说话,就暴露了。&br&&br&为什么呢?&br&&br&因为&b&所谓的幽默,「含蓄」是极为重要的一个属性&/b&。&br&&br&&b&不含蓄就不好笑了。&/b&&br&&br&有一本我很喜欢在拉屎时候阅读的杂志叫『故事会』,上面就有很多这样的短篇故事:塑造一个反面角色,然后通过一系列剧情冲突让这个角色不得好报,然而在抖完包袱的结局,它永远会跟一句多余的话,例如「局长脸上红一阵白一阵,说不出话来」、「书记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瘫了下来」这种结局。&br&本来都准备擦屁股了,看完这最后一句话往往还能再崩出点渣。所以拉屎时候看特别爽,拉得干净。&br&&br&正常人的幽默,讲究的是&b&心领神会&/b&。我前面说了,玩幽默的时候需要双方具备&b&共同知识&/b&。而它的玩法,就是讲段子的人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用法来发挥这个共同知识,让听段子的人情不自禁地笑出来,在逗笑的高潮戛然而止,不要有多余的收尾。&br&&br&相声的系包袱过程,就是在给听众构筑背景知识,这样抖包袱的时候才好笑。包袱抖完了,也就该结束了,点到为止,让听众自己回味才好笑。你&b&把抖完的包袱一个个捡起来掰扯,反而扫兴&/b&。&br&&br&&br&&br&看看这个例子,&a href=&https://www.zhihu.com/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原汁原味的黑人俚语粗口和英文脏话有哪些? - 卓人羽的回答&/a&。&br&&br&『The Little Red Book of Very Dirty Words』的书评下有人说「The Big Black Book of Very Dirty Words is better」,这件事本身就足够引人发笑了(虽然有点没品)——因为大家都知道「大」「黑」的内涵。&br&&br&答主简短吐槽了一下,十分到位:「毕竟单纯从书名臆断的话,大黑似乎确实比小红更黑粗硬脏污一点。」——他点出了笑点,但又没有彻底撕破,这个段子依然留有一定回味空间。&br&&br&那么假如有人(比如我)一本正经地把笑点全拆穿呢?&br&&br&「因为『大』、『黑』这样的形容词容易令人联想到男性生殖器,尤其是黑人(这是常见的人种偏见,认为黑人男性的生殖器和其它人种相比格外粗大),于是从读者心理角度,作为一本教人说脏话的书,标题中使用『大』、『黑』这样的字眼,比『小』、『红』显得更有说服力」&br&&br&是不是瞬间就觉得不像笑话了?&br&&br&这就叫&b&画蛇添足、狗尾续貂&/b&。&br&&br&&br&&br&&br&再讲两个段子。&br&&br&&br&一个是以前我另一群同事的故事。&br&&br&大家晚上加班,订了外卖在会议室吃,吃了几口之后,某M想起她们领导还在工作、没过来吃,于是拿起面前的沙拉,吩咐自己的部下某N,你把这个拿给领导让她先垫垫吧。&br&&br&某N应了一声,拿上就走。&br&&br&M又补充道:「你可别告诉她这盒我动过筷子了啊!」&br&&br&N回答:「&b&哦好,我跟她说你没动过&/b&。」&br&&br&……&br&&br&&br&&br&另一个段子是斗鱼上一个主播,北京人,总放欧美歌曲做BGM,脾气也不错,我有一阵经常看这哥们直播。&br&&br&有一天,弹幕有人问:主播BGM不错,求歌名。&br&&br&主播看见了,如是回答。&br&&br&这首歌好听吧,你记住了啊,&b&这歌叫「Chair leader」。「领导人」&/b&。&br&&br&……&br&&br&&br&&br&这两个段子对我来说都很好笑。我并不知道当事人到底是真傻还是成心讲错话,这也并不重要——对话本身已经足够好笑了,包袱抖完了,没必要去纠结那么多,纠结于额外信息反而会让段子变得不太好笑了。&br&&br&&br&——————————&br&&br&&br&最后总结一下吧。&br&&br&如果你没有幽默感,当有人讲了个你听不懂的笑话的时候,&b&只要微笑就好了&/b&。&br&&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14a9c7356afdd1e020c1c5ddd273d91a_b.png& data-rawwidth=&256& data-rawheight=&19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56&&&/figure&&br&&br&&br&&br&&b&不建议问为什么、哪里好笑。&/b&笑话的顺序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先听到笑点,后去补习共同知识,得到的搞笑效果会很差,很可能会让你有一种「嗨,就这啊,有什么好笑的」的感觉。而且,对于讲笑话的人,讲完还要解释笑点,是一件很无奈很没意思的事。&br&&br&&br&&b&更不要试图在大家笑过以后把「讲出来就不好笑了的」笑点讲出来,以表现出自己好像听懂了,给自己找面子&/b&(小B就特别喜欢这么干)。人家都笑完了,也不需要你解释。如果你蒙错了,讲得驴唇不对马嘴,反而更显得你愚蠢(小B也经常这样)。&br&对于别人来讲,你这些追加解释反而会制造额外的笑点。爱面子的你,一定不希望他们笑的是你本人而不是笑话。&br&&br&&b&所以,不懂就别说话,只要微笑就好了。&/b&&br&&br&除非,你就是故意要让别人知道你这个人没什么幽默感,不要试图对你讲笑话。这也是有好处的,至少下次人家见到你就会搂着点,少开你听不懂的玩笑。&br&&br&&br&&br&——————————&br&长远来看,要么提高自己的姿势水平努力跟上别人的幽默,要么你就找一堆和你思维差不多、不觉得你没幽默感的人玩耍吧。
只要微笑就好了。 —————————— 幽默感这玩意挺讲究「调性」的,什么意思呢,就是讲笑话的人和听笑话的人要拥有相近的思维方式、较为重合的知识面,或者说有共同笑点。 于是,级数不同、领域不同的人互相觉得无聊,是很正常的事。 举个例子: 这个「…
&p&感谢大家对这个问题的关注。一开始我觉得这是一个关于“个人魅力”的问题,写着写着发现这是一个直指精神世界建构的人生终极问题。限于篇幅,很多问题随手一拎又是一篇长文,实在无法详述,比如——&br&&/p&&ul&&li&为什么有时候“越忙越无聊“?&/li&&li&“主观”的有趣和“客观”的有趣,有什么差别?&/li&&li&“审美”的本质是什么?“品味”从何而来?谁有权定义?&/li&&li&“内向”如何成为“无趣”的借口?&/li&&li&如有必要,内在的“有趣”如何外显?&/li&&li&在时间和空间的信息流里,“我”如何为人生定锚?&/li&&li&……&/li&&/ul&&p&我以本文内容为框架,同时对以上问题剖析梳理,集结成书,欢迎有兴趣的朋友关注《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电子工业出版社 王小圈 &/p&&p&地址戳下↓:&/p&&p&&b&&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3A//click.r.dangdang.com/_utm_ad_id/65909/http%253A%252F%252Fproduct.dangdang.com%252F.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当当dangdang&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item.m.jd.com/product/.html%3Fsid%3Dfe53fe8f5b591c612b0b19cb0ce51a9d&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京东JD&i class=&icon-external&&&/i&&/a& &a href=&//link.zhihu.com/?target=https%3A//www.amazon.cn/%25E5%25A6%%25BD%%E4%25B8%25BA%25E4%25B8%%25B8%25AA%25E6%259C%%25B6%25A3%25E7%259A%%25BA%25BA-%25E7%258E%258B%25E5%25B0%258F%25E5%259C%2588/dp/B0714FHKSX/ref%3Dsr_1_1%3Fie%3DUTF8%26qid%3D%26sr%3D8-1%26keywords%3D%25E5%25A6%%25BD%%E4%25B8%25BA%25E4%25B8%%25B8%25AA%25E6%259C%%25B6%25A3%25E7%259A%%25BA%25B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亚马逊Amazon&i class=&icon-external&&&/i&&/a&&/b&&br&&br&——日&/p&&p&答主因出版《如何成为一个有趣的人》获“2017亚马逊新锐作家奖”。谢谢大家!&br&&/p&&p&——日&/p&&p&&br&————————————————————&br&以下是答案正文:&/p&&p&&b&要说怎么有趣,先要知道什么是有趣。&/b&&/p&&p&现象上,“有趣”是一种令人惊喜的意料之外:陆游生命不息撸猫不止,苏轼啃羊脊骨心得满满,张恨水麻将桌上写小说日更三千,都是惊喜。&/p&&p&本质上,“有趣”是对精神世界深远的探求;&br&我是主体,也是客体;我在观察,也被围观;&br&我认识这个世界,世界也在认识我。&br&我以有趣的灵魂展示给世界,世界也以有趣的面貌展示给我。&br&有趣是interesting,也是interested,&br&是让人觉得我有趣,也是让我对人生产生兴趣。&/p&&p&一个有趣的人,需要有知识有逻辑,建立起自己完整的一整套世界观,并在自己的精神世界里自得其乐地游走。有趣的人,他不是走进你的世界,而是为你 打开一扇窗去参观他的世界。&/p&&p&我们能清晰判断一个人是否有趣,却很少能明确定义到底什么叫做有趣。&/p&&p&以妹子最多的红楼梦为例。&/p&&p&我们知道红楼梦里,公认黛玉湘云是有趣的,探春王熙凤是有趣的;相对的,迎春宝钗就不那么有趣一点。有趣的人里头,黛玉史湘云是有小脾气的,探春是有大脾气的,王熙凤是有暴脾气的,后两个都是没脾气的。前4个有趣的,是书里最讨老太太喜欢的——而老太太是书里第一人精。&/p&&br&&p&我们仔细想想这4个人都有趣在哪儿了。&/p&&p&林黛玉:葬花,一般人想不出这个玩法。嘴贱,“携蝗大嚼图”之类的各种贫嘴贱舌。&/p&&p&史湘云:豪迈,喝醉酒大石头上就躺着睡着了,拿铁架子大块烤肉,被人说乞丐一样还理直气壮反驳&/p&&p&贾探春:玩具收藏癖,红泥做的小火炉什么,求宝玉给他买好玩的。贾贵妃也知道,生日都给她送玩具。脾气大,发怒了能一个大嘴巴呼上去。&/p&&p&王熙凤:会说笑话,嘴快人爽利。&/p&&p&这四个人有一个共同点,她们其实都算不上是符合时代标准的大家闺秀、公府小姐/媳妇的形象。而她们有趣的那个点,恰恰就是不符合她们身份的那个点。&/p&&br&&p&本质上,“有趣”是一场愉悦的意外,是一种惊喜。&/p&&p&它首先是一种意外。他认为你本应该是这样的,而你不是。&/p&&p&我们对贵族小姐的想象是温柔贞静,从容绣花的。偏偏她们不是。她们吵架骂人还打人,她们烤肉喝酒还喝醉,她们也能挽了袖子,跐着门槛子一边挖耳朵一边吹过堂风。——啊,原来是这样啊,跟我想的不一样呢!这种欣喜让我感到了“有趣”。而那个温柔贞静,从容绣花的迎春二小姐,从不给我这样的机会。她的一举一动,都是读者意料之中的。&/p&&br&&p&这种“意外感”大致可以分两种。&/p&&p&一种是带来愉快的意外感,让人觉得“有趣”;&/p&&p&一种是带来不快的意外感,让人觉得愤怒。(对的,愤怒是一场不快的意外,我有机会细说,先谈有趣)&/p&&br&&p&带来愉快的“意外感”也可以分两种。&/p&&p&1,我不知道你原来是这样啊。&/p&&p&举例林黛玉:我不知道贵族小姐原来可以这么话多还嘴贱。&/p&&p&这种有趣是横向的,开拓了对方对我了解的广度。&/p&&br&&p&2,我知道你原来是这样,但是我不知道你“这样”到这种程度。&/p&&p&还是举例林黛玉:我知道探花的女儿敏感细腻伤春悲秋,但是我真不知道你能伤春悲秋到这个程度。&/p&&p&这种有趣是纵向的,开拓了对方对我了解的深度。&/p&&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837& src=&https://pic1.zhimg.com/f16acccb65a899b9b4c2a8_b.jpg& data-rawwidth=&72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8&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f16acccb65a899b9b4c2a8_r.jpg&&&/figure&&br&&br&&br&&p&蓝圈里是他对你的想象,他预期你是这样一个人。&/p&&p&红圈里是他对你的观察,他发现你是这样一个人。&/p&&p&观察和想象大多重叠的,这代表他了解的你和观察到的你大多一致,但是有一部分偏离&/p&&p&纯蓝圈里是他以为你会,但是发现你不会的,会引发一些愤怒——比如,你长得很漂亮家里却这么乱!一个女孩子完全不会做饭!你怎么会有这样不着边际的想法!&/p&&p&纯红圈里,是他以为你不会,实际上你给她惊喜的——比如,你还会这个好厉害!你的想法好有意思,我怎么没想到!&/p&&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85& src=&https://pic3.zhimg.com/808ddbfc675ae_b.jpg& data-rawwidth=&54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49&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808ddbfc675ae_r.jpg&&&/figure&&br&&p&上图为“无聊的人”,我观察的对方全线弱于我想象中对方&/p&&br&&p&【案例】:高晓松离婚、光源氏计划&/p&&br&&p&高晓松的离婚堪称自己作死。2007年,38岁的高晓松迎娶19岁的夕又米,后来他在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对记者说:“她跟我一起的时候还很年轻,甚至还没进入社会,所以她的基本世界观都是我塑造的。相比之下,找一个年龄比较大的、被周围圈子的人塑造出来后你再去改的妻子,后者多累人啊,而且更容易产生分歧。我老婆对这个世界的看法,甚至听什么音乐、看什么电影,都是受我影响的,所以我们大部分的想法都很一致,我觉得这样很幸福。”&/p&&p&这段话基本可以让人确定他们非分不可。因为高首先是一个有追求的音乐人,不是求妻生子田舍汉,而他是以一个“世界观塑造者“的形式出现在夕又米的世界里,把夕又米量身定做成自己需要的那个人。&/p&&p&我曾经问过一个游戏开发者,打游戏很好玩是不是?他说是。那打自己设计的游戏好玩么?他痛苦地摇了摇头。游戏很大程度上模拟了我们的人生,出生升级打怪选服点技能等等都可以在人生中找到相对应的坐标。&/p&&p&游戏好玩,恰恰是因为在游戏中未来的进程是未知的。我好奇升级后的世界,所以我努力打怪,我好奇从未进过的副本,所以我进工会。candy crush六百多关,关关都不一样,就是为了激发你探索的乐趣。&/p&&p&而高晓松,亲手消灭了这种乐趣。夕又米是另一个高晓松,他在自己和自己谈恋爱。好比“光源氏计划”养出一个绝对符合要求的,听话的,三观完全一致的配偶。&/p&&p&左手和右手下棋,你觉得有意思吗?&/p&&br&&figure&&img data-rawheight=&537& src=&https://pic2.zhimg.com/4a895effdf3f2fdcc31fcd_b.jpg& data-rawwidth=&56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64&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4a895effdf3f2fdcc31fcd_r.jpg&&&/figure&&br&&p&上图为“有趣的人”,我观察的对方全线强于我想象中对方&/p&&br&&p&【案例】:沈复&陈芸、钱钟书&杨绛&/p&&br&&p&沈复陈芸的恩爱生活并不代表中国最传统的价值观,只能说符合知识分子的三观。&/p&&p&陈芸是个很有趣的女人。订婚后,某次沈复饿的不行,她偷偷藏了小菜点心给他吃,被自己堂兄撞见,在当时传为笑谈——这是极不符合闺门教化的例子,让沈复很意外。后来他才知道这只是惊喜的开端,这种惊喜将贯穿她短暂的一生。&/p&&p&她热衷书画,将残稿修订,她身体羸弱性子却豪迈,拔簪沽酒;她穿男子服装,元宵出游又忘了身份搭手在人家女眷肩上,差点被人打一顿。甚至她爱吃酱瓜臭豆腐,还逼着沈复吃,说的头头是道,沈复最后也喜欢上了。&/p&&p&陈芸这种种举动,都非寻常女子所为,沈复爱她爱的死去活来,但是陈芸不被公婆喜欢,两次被逐出门,于是沈复为了太太不惜忤逆双亲,每次逐出门都是一起跟着一起回来,这种感情,放当时放现在都算笃厚。&/p&&p&来一段:“家庭之內,或暗室相逢,窄途邂逅,必握手問曰:『何處去?』私心忒忒,如恐旁人見之者。實則同行並坐,初猶避人,久則不以為意。”O(∩_∩)O好萌好腻&/p&&br&&p&钱钟书杨绛这对我不打算说杨绛,而说钱钟书。因为结婚那会儿杨追求者甚多,钱钟书爱她挺有道理。两人的一开始有点像沈从文张兆和,不过前者恩爱夫妻,后者乱世怨侣。&/p&&p&我以为这两对中,女孩子的品性家世都差不多,差别在于男生。钱钟书是大家出身,贵公子哥儿贪玩;沈从文湘西军人家庭,他10岁的时候就家道中落。&/p&&p&有趣是一种无功利心的闲情,闲的前提就是不穷。有趣的人必须有过一段衣食无忧的日子来培养诸如品味、格调之类的东西。手头太紧了,人就不有趣了。钱钟书比沈从文有趣太多。&/p&&p&杨绛说的:我们在牛津时,他午睡,我临帖,可是一个人写字困上来,便睡着了。他醒来见我睡了,就饱蘸浓墨想给我画个花脸,可是他刚落笔我就醒了。他没想到我的脸皮比宣纸还吃墨,洗净墨痕,脸皮像纸一样快洗破了。以后他不再恶作剧,只给我画了一幅肖像,上面再添上眼镜和胡子,聊以过瘾。回国后暑假回上海,大热天女儿熟睡(女儿还是娃娃呢),他在她肚子画一个大花脸,挨他母亲一顿训斥,他不敢再画了。&/p&&p&钱最著名的一段莫过于,他家猫}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人心与人生经典语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