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条件.的翻译是:场景依托是什么意思思

拒绝访问 | www.ggdoc.com | 百度云加速
请打开cookies.
此网站 (www.ggdoc.com) 的管理员禁止了您的访问。原因是您的访问包含了非浏览器特征(3de40d088ed64370-ua98).
重新安装浏览器,或使用别的浏览器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翻译读书笔记题库.doc 3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需要金币:350 &&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英汉翻译技巧示例读书笔
1.识别转义
英语单词的词义一般分两类 ,一类:本义( Denotationn) , 另一类 : 转 义 ( C o n n o t a t I o n ) 。 以 动 词 g n a w 为 例 , 其 本 义 是 “ 咬 ; 啃 ” 。如 : The rat gnawed a hole in the wooden box. ( 老鼠在木箱子上咬了个洞 )。gnaw的转义是“使烦恼;折磨;腐蚀”等。
英汉相比,一个显著的差异是:英语更青睐词的转义( Connotation )。The author’s finger print is quite obvious in all of his works .
原译作者在他的所有著作里留下的 指 纹 都 相 当 清 晰 。
分 析 f i n g e r p r i n t是 常 见 名 词 , 意 思 是 : 指 纹 。 如 : w e a r r u b b e r
g l o v e s t o g u a r d a g a i n s t f i n g e r p r i n t s . ( 戴 上 橡 皮 手 套 以 防 留 下 指
纹 印 ) 。 以 汉 语 为 母 语 者 万 万 没 有 想 到 , 上 句 f i n g e r p r i n t 一 词 , 用
的 竟 是 其 转 义 ! 其 含 义 是 : 特 色 ; 特 点 ; 与 众 不 同 之 处 。
改 译 作 者 的 特 色 在 他 所 有 的 作 品 中 体 现 得 十 分 明 显 。
2. 千方百计
美 国 的 翻 译 理 论 家 N i d a 在 他 的 T h e T h e o r y a n d P r a c t i c e o f
T r a n s l a t i o n ( p . 5 ) 中 很 不 高 明 地 提 出 : “ T o
p r e s e r v e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t h e m e s s a g e t h e f o r m m u s t b e c h a n g e d ” 的 观 点 。
N i d a 还 认 为 , 只 有 在 一 定 条 件 下 , 才 可 以 改 变 形 式 。 他 为 此
提 出 了 改 变 形 式 的 五 个 条 件 :
1 ) 直 译 会 导 致 意 义 上 的 错 误 时 ;
2 ) 引 入 外 来 语 形 成 语 义 空 白 ( S e m a n t i c Z e r o ) , 读 者 有 可 能 自
己 填 入 错 误 的 意 义 时 ;
3 ) 形 式 对 等 引 起 严 重 的 意 义 晦 涩 时 ;
4 ) 形 式 对 等 引 起 作 者 原 意 所 没 有 的 歧 义 时 ;
5 ) 形 式 对 等 违 反 译 入 语 的 语 法 或 文 体 规 范 时 。
N i d a 认 为 : 不 合 乎 以 上 五 个 条 件 , 就 不 能 随 便 更 改 ; 必 须 保 持
形 式 的 一 致 。 也 就 是 采 取 直 译 的 方 法 。比 如 : R a t s d e s e r t a f a l l i n g
h o u s e . 有 两 种 译 文 : A .屋 倒 鼠 搬 家 。 B .树 倒 猢 狲 散 。目 前 译 界普 遍 认 为 前 者 比 后 者 更 可 取 。
A d d 1 5 ~ 3 0 m i n u t e s
y o u f e e l a l e r t a n d
r e s t e d e a c h d a y . I f y o u a r e a “ n i g h t o w l , ”s l e e i f y o u
a r e a “ l a r k , ”g o t o b e d e a r l i e r .
原 译 如 果 感 到 疲 劳 , 每 晚 多 睡 1 5 ~ 3 0 分 钟 , 直 到 你 感 到 这 种
情 形 有 所 改 善 , 每 天 休 息 得 很 好 。 如 果 你 是 “ 夜 猫 子 ” , 就 寝 晚 一
点 ; 如 果 你 是 “ 云 雀 ” , 就 寝 早 一 点 。
分 析 译 者 确 实 注 意 到 了 保 留 原 句 中 的 形 象 词 汇 : n i g h t o w l
→ 夜 猫 子 ; l a r k → 云 雀 。 但 问 题 是 : 前 者 尚 能 被 读 者 理 解 , 指 夜
间 迟 睡 的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翻译专业指什么》 www.wenku1.com
翻译专业指什么日期:
翻译专业指什么:名与实来源: 《中国翻译》能将某个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称为“专业”,一般要满足两个方面的心理期待,一是职业性的,如上述审计、会计等等,一是学科性的,如文学、哲学等等。翻译专业遇到的观念障碍大概主要来自第二个方面。我国社会经济活动的丰富活跃催生了许多新职业,为培养适用的人才,新的专业也相应地不断出现,在这种情况下,翻译这种“老”职业在高校中设个专业,已经不是什么很难理解的事了。在学科建设方面,翻译学也有了较大的发展,多少消除了一点对它的疑虑。就教学体制而言,模糊意义上的翻译专业指的是以翻译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培养口笔译人才或翻译研究人才为教学目标的专业和专业方向,可以作为笼统的名称,也可以体现在教学机构的名称上,如北京外国语大学1979年始建的联合国译员训练部(简称译训部,1994年起改称为高级翻译学院);严格意义上的翻译专业,还应是经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正式批准开设的以“翻译”命名的专业,主要体现在招生目录和学科名录中。我国的翻译人才培养过去主要是依托高校外语专业的教学体制。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教育逐渐规范化,翻译人才培养的专业意识开始萌发,在教学体制上主要体现为在相应的外语语种专业之下将翻译设为一个专业方向,比如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翻译方向。30年来我国培养的研究生层次的翻译专门人才,大部分都是出自这种翻译方向。1979年,我国正式开始招收翻译方向硕士研究生,获准院校是北京对外贸易学院和上海海运学院(庄智象,2007:18)。笔者正是在上海海运学院读的翻译专业硕士研究生,时间是1985年到1988年。经最近与当时任海院外语系主任的王菊泉教授反复核查,确认海院1979年开始招生时的专业名称就是“翻译理论与实践”。日,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3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于同年12月组成并召开第一次会议。这一条例于日起实施,我国自此正式开始实行酝酿了多年的学位制度,实行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制。在1986年7月底国务院批准的第三批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其学科名录中,首次出现了以“翻译理论与实践”命名的硕士点,为“文学”门类下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之下的一个二级学科。此后10余年里,先后获准设立这一专业硕士点的院校共有8所,按时间顺序为:第一批: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海运学院;第二批: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和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第三批:内蒙古大学和广西大学;第四批:长沙铁道学院和陕西师范大学。1992年11月,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学科分类与代码》,出现了“翻译学”这个名称,但被置于“人文与社会科学”门类里一级学科“语言学”(代码为740)之下二级学科“应用语言学”的下面,成为一个三级学科(代码为740-3560)。1997年6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原国家教委颁布了在1990年版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新版《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翻译归入“文学”门类下面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0502)里的二级学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211)之下,有人认为这是把翻译列为三级学科,也有人认为在这个系统里,翻译只是“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面的一个方向,因为在只列到二级学科的这个目录中它甚至没有出现。相隔5年由国家技监局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分别颁布的这两个“分类”,代码系统并不一样,学科名称和归属分类也稍有差异,体现了设计者不尽相同的专业背景和学科理念。比如技监局的代码表是作为国家标准颁布的(GB/T 13745—92),科技性比较强,把“语言学”与“文学”并列作为一级学科,而国务院学位委的表里,“语言学”就没有作为一个单独的学科出现,只有“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050102),而且是放在一级学科“中国语言文学”(0501)下面的一个二级学科。这个表体现的,一是按语种分学科,二是重文学。尽管存在这些差异,这两个表至少有一点是共同的,这就是都把翻译列为三级学科(甚至只是个方向)。翻译作为一个专业的形态再次模糊起来。这首先就在研究生招生的专业取向中造成了一定的困惑。比如,按照1997年的招生目录,要读翻译的考生在目录中根本找不到“翻译”的字样,很难想象它会在“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下面。对翻译的认识不止限于“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的招生人员和考生就会无所适从,只好转而到比如说“英语语言文学”(050201)这个二级学科下面去“找方向”。可以说,90年代诞生的这两个分类,清楚地反映出主管部门对翻译的学科性质及其所处地位的认识上的局限。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对高质量翻译人才的社会需求急剧增长,在高校教学体制中设立专门的翻译专业渐成大势所趋。与此同时,翻译学本身的活跃和发展也引人瞩目,它的综合性和跨学科性质也越来越为学术界所公认,以至于翻译学几乎成了一门“显学”,许多相关学科都主动涉足。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特别是为了适应形势变化对多种人才的需求,200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决定开展一项改革试点,允许部分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院校在一级学科的范围内根据学科发展需要自主设置学科专业, 日,教育部“教高[2006]1号”文件公布了首批于2005门第一次批准在高校设立本科翻译专业,可视为翻译专业正式进入我国本科学历教育体制的一个里程碑。获准设立本科翻译专业的第二批院校(2006年度)(“教高[2007]4号”文件,第三批(2007年度)(“教高[2008]2号”文件,以上批准的本科“专业名称”为“翻译”,“专业代码”是050255S ——这个代码中最后的那个S 是指“在少数高校试点的目录外专业”。 为满足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高层次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我国1990年仿效国外的做法设置了工商管理硕士(MBA )学位,随后又设置了几个类似性质的专业学位。1996年7月,国务院学位办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发布了《专业学位设置审批暂行办法》,正式开始设立可以用脱产、半脱产甚至不脱产方式完成学业、具有鲜明的职业导向、以培养应用能力为特色的专业硕士学位,至今已先后设立了临床医学硕士、艺术硕士、体育硕士、法律硕士、教育硕士、会计硕士等10余种,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两类。在我国对外文化交流和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社会对翻译的高级专门人才在数量和质量上的要求急剧上升,旨在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汉译外问实践能力,对于师资队伍和教学硬件设施的要求都比较高,培养目标是适应国家经济、文化、社会建设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专业性口笔译人才。 在非学历翻译专业教育中,还包括以获得各种口笔译证书为教学目标的培训和考试。由于口译人才奇缺,1995年6月,上海率先设立了面对中高级口译人才的口译证书考试,通过者可以获得《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其后,教育部考试中心与北京外国语大学合作,自2001年11月起开始举办“全国外语翻译证书考试”(National Accreditation Examinations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NAETI ),以外语专业人才的翻译技能考查为特点。2003年12月,国家人事部和中国外文局联合推出了“全国翻译专业资格(水平)考试”(China Aptitude Test for Translators and Interpreters,CATTI ),随即取消了初、中级翻译职称全面正规化、行政化、职业化(以上资料来源主要为教育部、人事部、外文局等网站及有关文件)。至此,中国大陆高等教育体制中的翻译专业已经初具规模,形成了从本科到研究生、从学术型到应用型、从学历教育到非学历教育的比较完整的教学体系。(本文节选自《中国翻译》2008年第三期,本文作者杨晓荣为南京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点的建设来源: 《中国翻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 )的设想从2005年3月提出并经过几次专家组的论证,其《设置方案》(即《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终于在2007年1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审议通过。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日发布了“关于下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的2007[11]号通知。2007年5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在全国启动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试点申报工作,全国有包括北京大学等在内的15家高校获得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试办资格,相关招生工作也已经启动。翻译硕士专业学位(MTI )的设置,无疑是近年来我国翻译学科发展的一个里程碑式的成果,为我国培养高层次、应用型的专业化翻译人才提供了重要途径,为我国翻译学的学科发展指明了方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一推出,就受到了国内众多高校及翻译业界的关注,许多高校都希望申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设想是笔者于2005年初提出并得到了翻译学术界许钧教授、谢天振教授、穆雷教授等的大力支持。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向国务院学位办提交的《关于设置和试办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建议》及《翻译硕士试行培养方案》(草案)受到了国务院学位办的重视,学位办迅速组织了三次专家论证会并向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提交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及说明,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审议并通过。作为倡导者,笔者对于“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能够得以设置的欣喜之情无以言表,但在高兴的同时,也为学位点的未来建设深深担忧,在此愿意就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点的建设谈一点个人的看法,以期望对试办单位及准备申报的教学点有所启示。一、关于学科基础建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科依托是外国语言文学,是外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发展过程中顺应中国经济建设与对外文化交流的需要而衍生出的新的学科。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目前尚处在初创和试办阶段,因此要求试办点或申报单位已经具有长期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研究生培养经验。国务院学位办在《关于开展申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试点工作的通知》(学位办〔2007〕19号)中,对申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试点单位的学科基础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具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或者具有英语语言文学或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二级学科博士点,并已开设翻译(翻译学、翻译理论与实践等)专业方向、有两届以上的硕士毕业生。”文件明确要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试办单位有“博士点”并且已经有多年的培养翻译专业方向研究生的经验。2007年获得试办资格的15所学校都符合上述要求。我国目前仅有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二级学科博士点37个。按目前国内对高层次应用型翻译人才的需求来看,仅靠上述的学科点培养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学生是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因此,一旦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试点成功完全放开后,国务院学位办应会考虑部分已经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一、二级学科硕士点且有较好的翻译教学基础的单位作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点。对有兴趣申报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的单位,应该建设的第一件事就是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打下一个良好的学科基础,为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的发展提供成长的沃土。二、师资队伍建设学位办〔2007〕19号文,对2007年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试办单位的师资条件提出了以下三点要求:(1)翻译硕士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均须配备2名以上专任教师授课,并且要具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其中教授和博士学位获得者须达到一定比例;(2)翻译硕士核心课程及重要必修课程的任课教师中具有口译或笔译实践经验的比例不低于70%;笔译教师应承担过30万字以上的正式笔译任务,口译教师应担任20次以上的正式场合的连传同传任务;(3)有一定数量的来自实际翻译部门的资深翻译工作者任兼职教师。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的是具有“高层次、应用型、专业化”特点的专业口笔译人才。因此,对于授课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在过去的近三十年间,我国很多高校在外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下设有“翻译研究”(或翻译理论与实践)方向,培养了大批的研究型翻译专业方向文学硕士(博士)。外国语言文学二级学科下设有“翻译研究”方向的突出特点是研究型,因此授课的教师也以研究为主。而新设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则要求教师本身有很强的口译、笔译实际操作能力,避免纸上谈兵式的教学,培养专业化的翻译实务人才。目前我国高校中从事翻译教学的教师还是以研究型为主,因此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应有针对性地引进或培养其师资队伍。这支师资队伍应该具有高学历、高职称,同时具备丰富的笔译或口译实践经验。三、教学基础设施建设翻译硕士专业学位对教学点的教学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翻译对教学设备几乎没有什么要求,而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目标是培养专业化的翻译人才,因此根据培养方向的不同,对教学基础设施有不同的要求。针对口译方向,要求翻译硕士教学点具备:(1)数字化语言实验室和同声传译实验室;(2)拥有大量的语音学习和练习材料,包括各种会议的原始语音和书面材料供学生使用;(3)有丰富的网络资源。对条件较好的单位要求有计算机辅助口译教学软件及资源。针对笔译方向,要求翻译硕士教学点具备:(1)现代化教学设备、较好的案例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环境;(2)丰富的翻译工具书、翻译教材和翻译研究资料;(3)各种翻译教学和翻译应用软件。要求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与翻译专业相关的实际部门有较密切的联系与合作,能提供良好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口笔译实践基地。信息化生活的时代要求我们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专业化的人才。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点一方面要投入资金按培养专业化人才的要求购置设备,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能迅速掌握使用设备的技术,真正做到事半功倍。 四、教学基本建设教学基本建设包括学科专业、课程、教材、实践教学基地、学风、教学队伍和管理队伍等七项教学基本建设。这些方面的建设既是教学管理的基本任务,又是直接服务于教学工作的基本建设,是形成稳定、良好的教学环境和条件,保证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无论是已经获得翻译硕士学位试办点的单位还是即将申报试办的单位,都应该重视教学基本建设。国务院学位办颁布的《翻译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仅仅从宏观上提供了翻译硕士专业学位的培养方案,要求各教育点根据本地建设的需求、自身专业特色、学科关联、师资特点等制定各自具有特色的课程设置方案及课程描述,培养有特色的专业化翻译人才。五、结语综上所述,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点只有在上述四个方面,即学科基础建设、师资队伍建设、教学基本设施建设、教学基本建设等四个方面进行努力,以良好的外国语言文学学科为依托,以优秀的师资队伍为力量,以先进的教学设施、教学计划为保障,才能建设好翻译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点,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应用型的专业化口笔译人才。[作者简介]仲伟合,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副校长、高级翻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节选自《中国翻译》2007年第4期)中国内地部分翻译教育研究机构名录来源: 中国译协网编者按:本名录所需要的最新数据和相关信息,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翻译学研究中心和中国翻译协会以公开征集和向各单位负责人发函的形式,向中国内地研究机构发送了调查问卷。本次数据以各研究机构发回的统计表为准;对未能交回问卷的研究机构,工作人员根据其官方网页上的最新统计数据进行了核对与更新,并通过电话进行了核实。(按拼音排序) 本文由(www.wenku1.com)首发,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免费下载文档:当前位置: &
求翻译:实验室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是什么意思?
实验室具有良好的科研基础和实验条件
问题补充:
Laboratory has a good research base an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lab creates a good foundation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The laboratory has the good scientific research foundation and the experimental condition
Lab with good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Laboratory has a good research base and experimental conditions
我来回答:
参考资料:
* 验证码:
登录后回答可以获得积分奖励,并可以查看和管理所有的回答。 |
我要翻译和提问
请输入您需要翻译的文本!}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依托什么意思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