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关系高中能转学吗事件是因为把关不严吗

媒体:湖南大学转学事件是否存在腐败不容含糊-中新网
媒体:湖南大学转学事件是否存在腐败不容含糊
  从问责的后果上倒推,似乎转学事件中只存在一般违纪现象,而未上升为违法层面进行处理。究竟是把关不严还是存在权钱交易的“转学腐败”,事实不容含糊。
  针对湖南大学接收17名外校研究生转学一事,教育部近日派出专项督查组核查,认定湖南大学相关责任人在办理转学手续中,违反《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未依法依规履行职责,存在失职渎职问题,并对湖南大学党委书记、副书记诫勉谈话,校长、副校长进行行政警告、记过等处分。
  在考研呈“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之势的今天,17名学生未经选拔公示而“绕道入名校”,很难让人不质疑是否存在“转学腐败”。如今,虽然17名转学生重回原校就读,相关责任人也受到追究,但仔细分析,实践中公共舆论一直关注的焦点――到底有没有“转学腐败”,却似乎并不明朗。
  来自教育部的信息表明:其一,湖南大学转学事件存在失职渎职,但究竟是什么性质的失渎职,是否涉嫌刑事犯罪,却并未公布具体细节。公众关注的核心疑虑,诸如谁拍板同意17名研究生转入的决定?转出、转入、审核环节是否存在“托关系”“打招呼”甚至“特权腐败”?责任人员是否仅限于大学内部?哪些环节、哪些人员存在哪些未依法履职尽责的事实?这些疑问都未能得到令人信服的披露和澄清。
  其二,对校级领导干部进行了问责,但问责范围限于大学内部,问责力度也限于警告、记过,所谓的诫勉谈话更只是一种教育方式。从这种问责的后果上倒推,似乎转学事件中只存在一般违纪现象,而未上升为违法层面进行处理。既然如此,前述未依法履职、存在失渎职的定性,只宜解读为单纯的违规操作,这似乎与业内知情人士透露出的信息不尽一致。“内部子弟”转学是否成为一种“隐性福利”?这些更加合乎网民心理预判的业内信息,在湖南大学违规转学事件中,都没有得到直接的回应。
  经过多年来的实战锻炼,有关部门的危机处置早已今非昔比,然而调查和问责的速度上来了,但定性用词的模糊与急于问责的功利目的,似乎正在将公共舆论对危机事件的质疑,消解在更大的“冰山”被揭开之前。或许我们不该怀疑教育部核查的中立性和公正性,但整个事件中,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大学内部,只见到行政处分与诫勉谈话,不见纪委和检察机关介入调查。究竟是把关不严还是存在权钱交易的“转学腐败”,事实不容含糊――因为这是公正达成的第一步。本报特约评论员兵临
【编辑:姚培硕】
>国内新闻精选:
直隶巴人的原贴: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66833 34708 30649 18963 18348 16939 12753 12482 12188 12157
 |  |  |  |  |  |  |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 [京公网安备:-1] [] 总机:86-10-
Copyright &1999-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教育舆情一周综述
非法转学屡屡发生&学校责任岂可一推了之?
人民网舆情监测室见习分析师&&李青鹰
&&&&来源:&&&&
  一、舆情综述
  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监测,本周涉教育媒体报道为18.07万条,微博言论68.45万条,微信文章1.8万篇。教育议题中,教育管理话题热度最高,校园安全话题热度次之,师德师风话题也受到广泛关注。
  二、教育舆情热点排行
  本周教育舆情热点排行(数据截至10月15日)
  从媒体转载量来看,湖南高校转学黑幕调查:无学籍也可插班就读、南京一学校女生在校园KTV做三陪 提供特殊服务、河南2所高中被指互抢生源 大一新生因学籍自杀、湖南弑师留守儿童:我们不满14岁 打死人不用坐牢、佛山一小学老师因学生上课不听话 令其罚抄百遍粗口、北京一幼儿园数名幼童被老师扎针:不听话扎嘴和舌头、厦门3岁女童下体充血 疑被幼儿园老师用筷子捅、清华停止抢发论文作者入职曾陷与北大抢发之争、安徽一教育局吃回扣被判单位受贿 属“国内罕见”、江西职校女生被安排到浴室实习 拒绝后不发毕业证为媒体曝光率最高的10个教育话题。
  三、热点事件舆情解读:
  【湖南高校非法转学事件】
  1.事件概述
  10月28日,新华社报道了“湖南高校转学黑幕调查:无学籍也可插班就读”的消息,引发舆论高度关注。消息称,湖南环境保护职业技术学院两名学生各花费4万元“托人”转学至湖南财政经济学院,结果却因没学籍拿不到毕业证。另有媒体报道称,类似情况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并非孤例,该校每年转学生名额约有2个班。而且负责上述两名学生转学事宜的相关工作人员也表示,此前曾成功办理过多起转学案例。不过作为校方的湖南财政经济学院却表态,对于转学黑幕毫不知情。目前,湖南省教育厅纪检部门已对此事立案调查,并称结果出来后将对外公布。
  2.媒体观点:堵死转学的“黑色通道”
  梳理相关媒体评论,可以发现教育公平、权力监督和制度规范为其关注焦点。首先,教育公平必须维护。此前中国新闻网就曾针对今年1月份的湖大转学事件发声表示,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基础,“转学腐败”再一次击溃了教育公平底线,戳痛了教育公平的敏感神经,也使原本失衡的社会心态再一次发生倾斜,使弱势群体的被剥夺感再次增强,“社会病”更加严重。此次事件曝光后,新华社评论也指出,高考是当前考试制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维护社会公平的重要制度设计。由“金钱和关系”铺就的转学捷径,破坏了教育公平,必须予以遏制,并严肃追究涉事者的法律责任。
  其次,高校权力不可任性。《陕西日报》评论表示,我国高校就像“封闭王国”,内部监督流于形式,外部监督缺乏机制,滋生了权力失控的土壤。高校基建、招生、学术等领域丑闻频出,根子上的问题就在于此。《法制日报》评论认为,从转学腐败发展的态势看,教育去行政化亟待进一步提速,必须采取多种手段防止高校与行政权力之间产生不正常联系。
  最后,制度规范势在必行。《京华时报》评论认为大学转学之所以屡屡曝出丑闻,转学之所以变为权力寻租的手段,滋生权钱交易,是因为操作不透明。光明网评论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例,指出在现代教育理念当中,高校转学、转专业,应该是促进教育资源合理分配、疏通教育渠道的举措。为避免转学腐败的现象在我国反复上演,应当制度化地推进高校转学程序、标准、考核以及相关指标规范的建设,使之程序透明、操作严谨。
  3.网民观点:学校不知情岂不荒唐
  网民观点中,部分声音强烈质疑校方“不知情”的回应。网民“我爱偶家乡”表示,不知情,我只能呵呵了。网民“离苦得乐明心见性”说,不知情,校长不如说自己是临时工。部分声音认为转学黑幕频频发生与教育主管部门监管缺位脱不开关系。网民“坐着飞机看蓝天”指出,各类学校的腐败问题屡见不鲜,关键是教育主管监管不力造成的。网民“人人都是黑天鹅”认为,这些事离不开教育主管部门。部分声音吐槽类似教育乱象层出不穷。网民“”表示,高校的腐败己成了公开的秘密了,特别是专转本,效益好的单位来学校招工成了校领导收钱的好机会,不送钱的学生只有自谋职业。网民“桃子湖的黑桃K”指出 ,隔壁学校也有,湖南风气不太好。部分网民指出此类教育腐败现象危害极大。网民“莺花烟雨”认为,现在学校数量在不断增加,可质量却不见得。教育搞不好,当前是看不出什么裨益,可长期下去,后果会很严重。网民“-伊非-”表示,教育之腐,不比官僚的腐败弱。官僚腐败了,危害一方,教育腐败了,伤及民族。
  4.舆情点评:  
  此次湖南高校非法转学的新闻甫一曝光,再次引发舆论聚焦转学腐败现象。从媒体报道来看,在转学“中间人”已经承认黑幕的情况下,当事学校“毫不知情”的回应招致舆论猛烈攻击。暂且不论事件真相是把关不严还是存在权钱交易,当事学校的失察之责都不能一推了之。
  此外,联系今年1月发生的湖大转学事件,有关部门的后续危机处置应注意以下两点:一是调查结果不能省略细节。诸如“哪些环节存在特权腐败?”“责任人员是否仅限于大学内部?”“谁拍板同意转入决定?”“现有转学制度存在哪些漏洞”等公众核心疑虑都该得到详细披露和澄清。二是事件追责不能避重就轻。湖大转学事件中,仅对校级领导进行警告、记过的处置结果引发舆论颇多不满。从舆论的普遍反馈来看,相关主管部门进行责任追究时,不能以“大事化小”的态度从轻发落,而是应该实事求是,对事件性质审慎判断,对于已经上升到违法层面的行为绝不姑息。
(责编:王晓华、于潞)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社会万象|精彩博客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正文
湖南大学转学事件:部分学生亲属确为当地官员
日07:17&&来源:新京报
  “湖南大学调查追责研究生转学事件”追踪
  近日媒体曝光湖南大学一次性接收17名外校硕士生转入该校就读,他们从排名低于湖南大学的吉首大学、湖南农业大学等校转出,公众质疑存在“暗箱操作”和腐败问题。湖南大学通报,决定撤销同意这17名外校研究生转学的决定,并启动调查追责程序。新京报记者了解到,其中部分学生的亲属确为当地教育或行政部门官员。其中,一当事人否认找教育厅副厅长“打过招呼”,称副厅长只做过“情况说明”。
  教育厅官员:承认儿子转学
  该校一名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其中一些学生“为省教育厅、湖大和相关政府部门的子弟,没一定关系,普通学生很难从非‘985’学校转入‘985’学校。”
  新京报记者根据这17名转学研究生的名单调查发现,学生潘某的父亲是湖南省教育厅科学技术处副处长潘某。昨日下午,潘某对记者当面承认17名转学研究生中有他的儿子。
  “转学是按照规定程序走的,儿子转学的理由是因为我身体不好,他从湘潭大学转入湖南大学,在长沙方便回家照顾我。”潘某表示,“接受湖南大学撤销转学决定,退回原校。”
  学生王某的母亲汤某是湖南省审计厅退休副调研员。记者昨日拨通汤某的电话,她以“不方便说”为由挂断。
  另据记者了解,17人中有3人是湖南大学子弟:从长沙理工大学转入的朱某,其父是工商管理学院教职工;从湖南农业大学转入的杨某,其母是幼儿园园长肖某;从吉首大学转入的张某,其亲戚是研究生院的高某。
  记者昨日致电湖南大学宣传部,核实以上5人转学申请原因,未获回复。
  “副厅长只做过情况说明”
  湖南大学通报称,在转学过程中尽管遵守了相关程序,“但审核中确实存在对‘特殊困难’的规定把关不严等问题”。
  根据教育部现行规定:“学生一般应当在被录取学校完成学业。如患病或者确有特殊困难,无法继续在本校学习的,可以申请转学。”但该规定对“特殊困难”并未进一步阐释。按一般转学程序,研究生申请转学,需要转出、转入学校及省教育厅学位办三方同意,但该过程缺少公示、监督环节。
  教育厅潘某昨日也指出“特殊情况”并没有详细明确规定,他称,转学“是经过双方学校和教育厅领导批准的,并不存在违规”。
  湖南大学一知情人士告诉记者,“有一部分学生确实存在转学的正当理由,但也有部分学生转学理由牵强,不排除打点双方学校和教育行政部门关系的可能性。”
  该知情人士向记者称,学生潘某被同意转学,是因湖南省教育厅某副厅长“打过招呼”。但潘某否认有副厅级领导“打招呼”,“该副厅长是我的分管领导,他没有为我儿子转学的事情打招呼,他只是基于我的身体状况做了一个情况说明。”
  专家观点
  撤销转学不应“一刀切”
  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认为,教育部关于转学的相关规定很模糊,缺少考核、公示、监督环节,“人为操作空间很大,是滋生腐败的温床”。
  对于湖南大学退回所有17名学生,熊丙奇认为这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不排除这17名学生中,有人符合正当转学的理由,而湖大回应舆论压力,紧急撤销17名学生学籍,这个决定也是草率的。”
  熊丙奇呼吁对该事件进行全面彻底调查,对每名学生情况具体分析,符合要求的留下来,而查出有违规转学的情况,视为升学作弊处理,取消录取资格。只有严肃问责,才能打击违规操作。
  熊丙奇认为转学制度最关键的是相关规定不明确,行政干预色彩浓。据湖南大学情况说明,这17名研究生转学是通过湖南大学招生领导工作小组以超过2/3的票数同意的,而记者了解到该小组成员,是以校长为首的行政领导组成的。
  “非教育学术机构来评定招生,极易导致行政干预。”熊丙奇认为,招生作为教育事务,应成立独立的招生委员会,负责制定标准,并监督职能部门实施。 (记者 萧辉)
文章关键词:转学;湖南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学生;招生委员会
责编:王芳菲
福州晚报6月29日消息,福州天气似乎在循环播放劲爆“热”曲。该生因不适应福建当地气候环境,经常失眠、焦虑、注意力难以集中,现申请转学至云南大学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5年级就读。
原本是为人性化就读而设置的转学政策,却沦为一些人权力寻租的工具;学生想逃课,只要支付几十元就有人“替课”,同学司空见惯,老师置若罔闻;学校提供不了宿舍,却招了数千学生令其校外租房。
犹记得今年1月,湖南大学被曝一次性接受17名外校研究生转学入校就读,引起社会广泛关注。5月,教育部办公厅已专门下发文件对高校转学工作进行规范,明确规定了10种情况不得转学。
针对高校转学工作,教育部办公厅近日专门下文规范,要求高校学生不得在同一城市转学,校长需签署接收函,高校要公示拟转学学生的录取分数。这就意味着,高校学生将不得在同一城市转学,也不得以转学为幌子,变相突破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进行择校、择专业。
校长需签署接收函,高校要公示拟转学学生的录取分数。
省教育厅转发进一步规范普通高校转学的通知,大学生如患病或确有特殊困难,可申请转学,不过入学未满一学期或跨学科门类、由低学历层次转为高学历层次等10种情况不能转学。
日前,湖南大学17名研究生自他校转入被指暗箱操作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今天上午,湖南大学对外公布初步查处结果,坦承存在把关不严等问题,决定撤销学校招生工作领导小组所作出的同意2013级17名外校硕士研究生转入学校的决定,按相关程序办理。同时,决定启动相关责任追究程序。舆论对这次转学的质疑,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一方面,转出的6所大学与转入的湖南大学,当年考研录取分数相差甚大,有的相差三四十分,而众所周知,在考研录取中,达不到复试线,不能进入复试,如需破格,必须公示,可这次转学,并没有对外公示。
据美国《医学日报》2月18日报道,英国华威大学医学院的研究者发现,经常转学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状况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特别是会影响到他们的自尊心和归属感。研究团队对年间出生的孩子进行了12年的考察,他们发现,经常转学的孩子更易体验到自卑感和失败感,他们内向,感觉与他人隔离。
4月30日,记者从省教育厅获悉,我省《义务教育学生学籍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将自5月1日起施行,中小学生实行“一人一籍、籍随人走”,终身不变。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不得责令学生转学;学生休学期间以及受处分期间不予转学;学校不得责令学生停学、退学,不得开除学生;不得责令学生留级。
原标题:港大生想上北大可否尝试转学  近日,辽宁本溪高中吧里的一条帖子迅速引发了高中学子的关注,被香港大学文学院录取的本溪市高级中学学生刘丁宁又回到了本溪市高级中学读书。重要的是我们的大学是以一套死板的官僚机制,还是以人为本来对待我们的青年学子。
原标题:港大生想上北大可否尝试转学  近日,辽宁本溪高中吧里的一条帖子迅速引发了高中学子的关注,被香港大学文学院录取的本溪市高级中学学生刘丁宁又回到了本溪市高级中学读书。重要的是我们的大学是以一套死板的官僚机制,还是以人为本来对待我们的青年学子。
目前已在国内读高中的学生想转到澳大利亚中学插读,有哪些规定?
近些年,在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小学学生、中学生在上学问题上反复“流动”甚至辍学的现象。没有人能够精确统计出流动人员子女的辍学率,但那些留守家乡的孩子们却面临着更大的辍学风险。
从这月开始,我省开始规范普通高中学生跨省转学的办理程序,高中学生凡办理跨省转学的,得由学籍主管部门批准办理。昨天,记者从郑州市教育局获悉,按照省教育厅下发的有关通知,从这月开始,我省将开始规范普通高中学生跨省转学的办理程序。
省教育厅昨日下文,严格规范河南普通高中学生转学制度,明确5种情况下不得转学,发现违规行为,立即取消转学并追责。
新闻财经汽车体育娱乐健康科技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网络 版权所有凌国华:“违规转学”恐怕不止把关不严
  湖南大学近日被曝一次性接受17名外校研究生转入该校就读,被公众质疑或存在“转学腐败”。23日,湖南大学通报,决定撤销同意17名研究生转学的决定,并启动调查和追责程序。17名外校研究生被“退回”,事件却并未画上句号,仍有诸多疑问待解。记者昨日从湖南大学不愿具名的内部人士处了解到,17名学生中,“有一些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子弟或亲戚,有一些是湖南大学的子弟,还有一些是和教育系统能攀上关系的单位子弟。”(新京报,1月25日)  在公共舆论的关切中,湖南大学承认在17名研究生以转学形式入读湖南大学一事上存在“把关不严”问题,撤销这17名学生转学决定,同时启动责任追究。这件事情充分表明,阳光还是具有很强的杀菌功能的。一些貌似“符合程序”的事情,经过阳光的照射和舆论的审视,原先隐藏的一些阴暗物质就很容易暴露出来。这也从某种意义上验证了“阳光公开”的必要性,以及“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之论断的精敏。  按照高校学生转学的相关规定,申请转学者需符合“患病或确有特殊困难”之条件,并且至少同时需转入、转出两校认可协调,然后报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转学才会成功。征诸转入湖南大学的这17名学生,似乎都符合转学“条件”,也经过学校认可以及教育部门审批,似乎符合我们一直提倡的“程序正义”。但从媒体公开的转学学生所谓“特殊困难”来看,什么“不适应山区气候”啦,“饭菜太辣”啦,“对油画过敏”啦,等等,似乎是一些经不起推敲的“借口”。尤其是那位“对油画过敏”的学生,考研时怎么没有“对油画过敏”,一临到转入“211、985重点院校”湖南大学,就提出“对油画过敏”的“特殊困难”了?真是越来越让人捉摸不透了。  然而,若是只是盯住转学的所谓“特殊困难”不放,无疑容易漏掉“转学事件”更多实质问题。这17名本非211高校的学生未经考核和公示,只是因所谓“特殊困难”而获准从普通院校转入“211、985重点院校”湖南大学,是否存在并不鲜见的“教育腐败”问题呢?当初湖南大学通过他们的转学决定,仅仅经由该校招生领导小组会议相关人员投票表决通过,即便走了“报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程序,这种没有阳光照耀的程序,能算得上“正义”吗?媒体披露一些学生通信地址为“湖南大学幼儿园”、“湖南省社科院”、“湖南省教育厅×栋×号”等“显眼单位”,新华社记者援引湖南大学内部人士消息指17名学生“有一些是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子弟或亲戚,有一些是湖南大学的子弟,还有一些是和教育系统能攀上关系的单位子弟”,显然跟媒体曝光的学生通信地址具有极大的吻合度。如此看来,湖南大学只承认自家“把关不严”,恐怕是有些避重就轻了吧。  当下,随着“点招”“定向招生”“机动指标”等“陋规”逐步取消,日益推进的阳光招生让一些有“门路”的低分考生开始盯上“转学”这条“栈道”。转学本是对学生权利的一种保障,遗憾的是,现今转学制度的明显漏洞被充分利用,为一些有门路的低分考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大开方便之门。“特殊困难”的条件之暧昧不明,转学程序的行政化主导色彩严重,以及对转学学生考核、公示等必要环节的匮缺,都使得转学沦为转学者对“社会资源”的比拼。如此一来,那些不满意专业、不适应高校学习然而缺乏丰厚社会稀缺资源以打通转学“关节”者,无奈只能先退学,然后重新参加高考、考研,而那些具有丰厚社会稀缺资源者,转学条件“特殊困难”可以变着花样提,在丰厚社会稀缺资源的助力下打通转学“关节”后,就可以顺利转学,甚至可以从普通高校转到“211、985”等重点高校。如此鲜明对比,对转学者花样频出的“特殊困难”之“把关不严”,相对于公开透明匮缺、行政主导严重的转学“关节”拍板,或许只是小儿科罢了。  17名研究生违规转学,“撤销转学决定”还不够,除了独立深入调查“违规转学”事件中是否存在权力出轨和利益勾连行为,更应借此契机重新审视转学制度中的漏洞和不合理之处,以在完善制度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其应有作用。“患病或确有特殊困难”之转学条件的明细化,对转学申请的学术考核必不可少,转学审核须以学术评价为主,从条件审核到转学通过的一系列过程要坚决杜绝“暗箱操作”,必须公开透明,经得起阳光的照射和舆论的审视。将转学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寻租空间压缩为零,对转学中的权力出轨保持零容忍,坚守公平正义的底线。鉴于此,推进教育领域去行政化改革,建立现代学校制度,逐渐步入以教育和学术为主导的正轨,应当成为教育领域改革探索的方向。  稿源:荆楚网  作者:凌国华
(本文来源:荆楚网 编辑:杨虹磊)
关键词:违规;转学
相关新闻:
襄阳日报讯(记者徐勇通讯员焦华一王炜豪卫星宇)说到集中供暖,大部分人第一印象会想到烧煤,不过随着科技的发展,可利用的自...
京东宣布618战报;累计下单金额达1199亿元????京东618促销昨晚结束,京东对外发布销售数据显示,自6月1日始截至18日24点...
腾讯娱乐讯浙江卫视和腾讯视频《高能少年团》“人生十二课之表演课”上周六激烈开播。一场以手机病毒引发的争夺战,让以王大...
荆楚网版权相关声明:
① 本网欢迎各类媒体、出版社、影视公司等机构与本网进行长期的内容合作。联系方式:027-
② 在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如果本网转载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权、名誉权等问题,请尽快与本网联系,本网将依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妥善处理。联系方式:027-
③ 本网原创新闻信息均有明确、明显的标识,本网严正抗议所有以"荆楚网"稿源的名义转载发布非荆楚网原创的新闻信息的行为,并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
④ 在本网BBS上发表言论,不代表本网立场,应当理性、文明,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Copyright &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为 荆楚网 www.cnhubei.com 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最严重群体性事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