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老港星的怎么说普通话不带口音口音和现在香港年轻人的怎么说普通话不带口音

她系香港小姐冠军,如今首次拍新剧, 播出大获好评, 感动到喊...
蒲姐 粤蒲粤好玩 粤蒲粤好玩 [如视频无法播放 请退出刷新几次]商务合作QQ: 蒲姐微信:pujie0203
支付宝、微信香港大战!八达通却或要消失了.....
在现代的一些商业竞争里隔岸观火,看着看着自己就被烧死了。
娱闻乐 娱闻乐 婚讯变分讯!容祖儿刘浩龙苦恋5年分手 容祖儿与刘浩龙拍拖5年,一直女尊男卑,虽然他们一直努力仍不被看好,终于在今年初,祖儿突然独自去日本旅行,之后的农历年和情人节,她都不在港过,跟刘浩龙似完全无互动,互引起分手传言,不过二人各自在公开活动上,...
奔赴香港打疫苗
“中国跨境医疗市场规模很大,香港因为具备地理和文化接近性的优势,热度就更加显著。”
来自香港的撸啊撸大神,女子战队队长?
@宅男正妹社(微信号:amm241)
【文/观察者网 童黎】在广州的大小角落,都可能听到老人和孙子孙女讲着口音浓重的普通话。年轻父母和孩子沟通时,
夏韶声对于年轻一代的网友来说可能很陌生,他被人誉为香港乐坛的摇滚教父
三年开2000家店,营收破100亿,香港单店月赚300万…│生意
如果创业者对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只是想赚钱,而没有热爱,那再多公式也是白费。
来自香港的长发“美女”,以快速获得高回报为诱饵,诱骗19名台湾地区男子炒伦敦金,致使共计400万美金血本无归。4名代表赴港报案,并至香港金管局请愿。金管局回应伦敦金不属于监管范围。
香港天后容祖儿和男友刘浩龙苦恋五年分手?女方3亿身家,男方曾遭质疑另有目的
容祖儿和男朋友苦恋五年分手?
盛世香港下,绝望的年轻人
对于香港的印象,大多数人还停留在港片中。
立法會選舉過去有所謂6比4的「黃金定律」:即反對派與建制派在每次選舉的得票約為6比4,但是次3區補選兩者的差距就明顯縮窄。
因宣誓風波而起的立法會議席補選,結果昨日揭盅。建制派在4個議席中勇奪1個地區直選議席和1個功能界別議席,得票進一步打破「6比4」的所謂「定律」;反對派補選主打「反DQ」、「抗威權」的口號失敗,打「明星牌」、以煽動對抗催票的招數失效。
【院校传真】香港中文大学(深圳)今年在山东开展综合评价招生!
因为专注,所以专业。这里是山东商报徐玉芹教育工作室
昨天发生的一件事,说明香港政治风向在变
一些极端反对派人士可能不会轻易承认他们在输掉趋势,但他们将输掉更多只是时间问题。
新财迷 新财迷 美媒称,中国香港居民的寿命以微弱优势击败了日本、意大利的居民,香港男性平均寿命达81.3岁,女性寿命更长,达87.3岁。我们不妨对比一下去年5月份,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6年世界卫生统计》报告:全球人均寿命
71.4岁,中国人均寿命
香港光头佬被整蛊, 睇完笑足三日
蒲姐 粤蒲粤好玩 粤蒲粤好玩 [如视频无法播放 请退出刷新几次] 蒲姐推荐一款小游戏俾大家 无需下载,戳原文阅读直接进入 即刻试下啦!
三年开2000家店,营收破100亿,香港单店月赚300万!名创优品爆赢的“四大算法”
如果创业者对自己现在所做的事情只是想赚钱,而没有热爱,那再多公式也是白费。
“什么叫情义呢?它不是简单的表面的爱情,我对你有好感,你对我有好感,情义里面有很浓烈的时间铸就的记忆,有互相之间的责任和义气。”
从暴跌到买不起!香港楼市的二十年
要说过去二十年中,最有趣的资产价格走势之一,莫属香港楼市了。从暴跌,到阴跌,到缓慢攀升,再到现在的根本买不起,值得我们跟随恒隆集团主席陈启宗从头复盘。
热门公众号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北上吧!港青!
  一个年轻人可能在香港收入是每月1.5万块,但租房就需要1万多块,而在珠海虽然收入只有6000块,但租房只要2000块,整体算下来可能在珠海生活的快乐感和获得感更大一些。
  在香港一众上市公司老总中,吴杰庄是比较独特的一位:他是出身于&板房&&公屋&的草根精英。改变他命运的是一次北上清华求学的经历,而在深港两地创业成功后,他开始致力于成为更多香港年轻人前往内地发展的&引路人&。
  近日,环环(ID:huanqiu-com) 对身为香港前青联主席和港区全国政协委员的吴杰庄进行了专访,听他讲述该如何让热衷搞&街头政治&的香港青年融入到国家发展的时代洪流中,以及港人在内地发展的&喜与忧&。
  &实际看见了,想法就会改变&
  环环:这是你第一次担任全国政协委员,有什么感受?
  吴杰庄: 我觉得很光荣,很幸运,但也感到很有压力。因为我知道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尤其是一名香港籍的政协委员,需要上情下达,一方面我得代表香港人的声音,把它们真实地反应给中央,另一方面我也要把中央的一些想法和政策解释给香港人尤其是香港青年听,让他们理解这些政策背后的东西。
  环环:这个过程难吗?双方能够相互理解吗?
  吴杰庄: 传递过程本身没有问题,但真正做到有效的传递还是比较困难,尤其要让不太熟悉内地的香港人能够理解和接受中央的想法并不容易,需要更多的努力,得慢慢来。
  环环: 自从你在北京读书后来又在内地创业成功后,一直用自己的经历鼓励更多香港年轻人北上寻找机会。这么多年来,效果如何?
  吴杰庄: 我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在香港很多大学分享我北上学习和创业的故事,五六年前我参加一个香港企业家聚会的时候,有一个做无线视频做的很好的企业家突然走过来告诉我,说就是在大学时听到我的故事,才激发了他北上创业的决心,最后他成功了,后来也又带了更多人北上。
  最近几年我也在深圳做了一些创业基地、基金等平台,在我在深圳的孵化器里,已经有二三十家香港企业了,其中不少创办人都是香港的学生领袖,比如学生会主席什么的,你知道香港的学生会主席们基本上都是比较热衷政治的,常常对内地有一些很带有偏见的看法。还有一些香港反对派政团的人士,他们也开始来深圳发展了,这些人很多在更年轻的时候很热衷街头革命,但慢慢成熟一些以后,有了引路人,来内地发展之后,许多人就会觉得以前做的许多事都是在浪费时间。
  环环: 那你觉得是什么造成了他们思想上的转变?
  吴杰庄: 这些人开始有那样的想法,很多时候是因为之前根本没人带他们来内地看一看,更没有渠道在内地找一份合适的工作。其实大部分人求的就是一份安逸的、收入不错的工作,少部分人也许有更高的梦想,比如想创立一份自己的事业,一旦内地有人愿意给他们提供渠道和平台,他们也会愿意来试一试的。有时候实际看见了,想法就会改变。
  高铁等项目将改变港人的生活方式
  环环: 整体来看,你觉得内地的环境对香港人尤其是年轻人吸引力大吗?
  吴杰庄: 其实所有人内心深处都知道,市场是在内地。 香港只有780万人口,而内地呢,不说远的,仅粤港澳大湾区就有6000万人口,快十倍了。从行业上来讲,虽说金融业等一些行业香港更发达一些,但科技等行业内地显然要更好,吸引力怎么能不大?
  环环: 港人来内地发展有没有什么实际的困难,尤其是政策或法律层面的?
  吴杰庄: 我们很多时候希望国家能更把我们当作中国人。 现在在很多行业,香港人和香港企业还是会被当作外企。 在我的提案里,也提到了一些情况。一是演艺行业,现在香港演员是与外国演员分在一类的,而国家有明文规定,国内一些综艺节目等制作,参与的外国人不能超过一定比例。这意味着制作方只能找很少一些港人参与,而这时他们通常就会选择那些&大咖&,也就导致年轻人来内地发展的机会很少。所以可以看到,来内地发展的香港演员几乎是断层的。再比如法律行业、IT行业都存在这个问题。像我从事的互联网行业,在内地注册公司都是港资的,很多牌照拿不到,很多事情不能做。所以很多人会选择找内地人代持,但风险很大,也不合法合规。
  当然,中央这样的政策我是理解的,因为香港不对中央政府缴税,权利与义务平衡,香港人不可能在所有事情上都和内地人一模一样。但作为政协委员,我还是想很真实地反应这个情况和诉求。比如,我们能否在粤港澳大湾区先做一个先行性实验,在政策上有一些突破?
  环环: 但你觉得大湾区在融合和连接方面会不会还存在着一些困难?
  吴杰庄: 挑战肯定会有,但机遇也很大。一方面,从基建角度来看,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等一系列项目未来三五年中都会落成通车,这意味着很快可以做到1.5个小时通行粤港澳地区几个最主要的城市,也意味着人们以后整个生活方式都不一样了。以前香港人去广州,可能得&出差&,晚上住广州,但以后从香港市中心去广州,傍晚完全可以回家吃晚饭,跟香港新界去中环的时间差不多。
  另一方面,表面上的障碍也可能正是机遇。粤港澳大湾区和国际上几个著名的湾区不太一样,我们是&一国两制三个关税区&,这意味着我们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广阔的大陆市场,也有香港这个实行普通法的&基地&,世界上大部分金融发达国家都实行普通法,香港可以直接对接。现在,中国的目标是在2050年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也就是要在技术、文化等各方面都能在国际上得到认同、有所输出,而香港恰恰可以成为一个很好的出口。总之,如果我们用好&一国&,再用好&两制&,绝对可以比其他地方做得更好。
  环环: 大湾区融合联通的过程中也会涉及到一些部分港人觉得有些&敏感&的问题,比如西九龙高铁站的&一地两检&,香港似乎有部分人士和舆论对此持批评和质疑的声音。您怎么看这些问题?
  吴杰庄: 我觉得这种争议完全没有必要。现在主要是一些立法会委员立场先行,为吸引眼球和拉选票,去刻意反对一些香港和内地融合的事情。但其实我们做过调研,绝大多数香港民众对这个措施是很支持的。 香港每年来回内地的人要接近一百万,如果&一地两检&能实施,这些人都是受益者。而对于那些不需要去内地的人来说,究竟是&一地两检&还是&两地两检&又有什么区别?所以这件事为什么不好呢?两边人都受益,也不违反基本法。
  抵制普通话的只是少数
  环环: 有人认为,香港年轻人的本土认同感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很强,但国家和政治认同感比较弱。您怎么看?
  吴杰庄: 由于曾经是殖民地的关系,香港的教育一直和西方比较接近,我是&70后&,也是受殖民地教育过来的。 可以说,如果我十几年前没有参加一个交流团来内地学习,我今天可能也和那些搞街头政治的青年一模一样。因为那样的教育让我们根本接触不到很多信息,也根本不了解国家的真实情况。再加上香港媒体在报道内地的时候经常很不全面,导致了部分香港青年人对内地的偏见。
  要改变这一情况,除了多交流,还要让香港年轻人能真正从国家发展中感受到好处。 我们都说,港人要融入国家发展的大洪流中,但如果他们个人不能在这个过程中有所收获,还是会觉得国家的发展和自己没关系。所以我很希望大湾区能搞起来,给香港青年人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一个年轻人可能在香港收入是每月1.5万块,但租房就需要1万多块,而在珠海虽然收入只有6000块,但租房只要2000块,整体算下来可能在珠海生活的快乐感和获得感更大一些。有了生活的获得感,才能有感情,才更会对国家说爱。
  环环: 在提升年轻人国家认同感的过程中是否会遇到一些抵触情绪?不久前,浸会大学部分学生抵制学习普通话。您觉得这是否暴露出香港现在在教育和语言政策上有什么问题?有什么解决的方法?
视频来源:HKG报
图:网络截图
  吴杰庄: 其实在我那个年代,上学时是完全没有学过普通话的,刚来内地的时候,基本一句都听不懂。不过,现在香港小孩子从小学到中学都有普通话教学,但语言环境还是不一样,毕竟可以用粤语和英文。而这些年内地来港的学生和工作人员经常有自己的圈子,和当地人并不处在一起,所以语言融合确实存在问题。
  但&抵制普通话&甚至&抵制中国&这种情绪,我觉得不是大面积存在的,绝对不是。 浸会大学有这样想法的学生只是很小一部分,学生会也不能代表所有学生,因为它虽然是一人一票投票选出来的,但投票率只有10%左右,大部分学生其实只关心自己的学业和以后的工作、买房等事情,对体制、政治等并不热心。
  不过,我还是希望能给这些孩子一些空间,他们本质大多是很好的,很多事情等毕业之后接触社会就会想明白了,现在不需要太介意。 我们政协委员现在每年都有进校园的计划,计划把港区一百多个学校都走遍,加深和学生们的沟通。
  环环: 总的来看,你觉得对于香港来说,怎样发展才是最好的?
  吴杰庄: 一是坚持&一国两制&制度,二是尽快融入国家发展的大布局,三是抓住&一带一路&的机遇,利用香港国际化的优势,成为国家对外发展的&超级联系人&,这也恰恰是香港的长项。香港人一定要有一种&主人翁&的心态,帮助国家把&一带一路&倡议落实,而这对香港本身来说,也是一个可以再造辉煌的机遇。
责编:张盼
版权作品,未经环球网Huanqiu.com书面授权,严禁转载,违者将被追究法律责任。香港辞别董特首时代 董建华辞职前后的政局
摘要: 日,董建华向国务院递交辞职信:“自去年第三季度以后,我一直在思考辞去行政长官职务的问题。一方面,香港经济已出现了良好的复苏势头,并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政治和社会状况也逐渐稳定下来;另一方 ...
日,董建华向国务院递交辞职信:“自去年第三季度以后,我一直在思考辞去行政长官职务的问题。一方面,香港经济已出现了良好的复苏势头,并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政治和社会状况也逐渐稳定下来;另一方面,由于年岁渐高,我已明显感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基于对香港、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我经过慎重考虑,现向中央政府正式提出辞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职务的请求。”3月12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全体会议,批准董建华辞呈。温家宝总理签署了国务院第433号令,即日生效。与此同时,按照香港基本法相关规定,政务司司长曾荫权即时代理行政长官职务。当日下午的全国政协十届三次会议闭幕会上,董以高达98%的赞成票,当选为全国政协副主席,成为继安子介、霍英东之后,香港地区第三位国家级领导人。消息传出之后,特首名望略有上升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主任钟庭耀在接受《凤凰周刊》约访时表示,目前行政长官董建华的评分达48.4分,较前上升2.3分。钟庭耀说:“市民对特首施政方针及特区政府表现的不满比率,近来有下跌的迹象。一般而论,官员在宣布引退或辞职后民望都会上升,大概是基于民众的同情心吧。”钟庭耀说,“1997年上任以来,从民意支持率曲线而论,董建华的名望每况愈下。但在2002年初准备连任时,民望曾经出现转机。”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高级讲师蔡子强对《凤凰周刊》说:“客观评价,董特首在第一任期内更为成功,但在第二任上管制问题较多,中央的建议也多了起来。”蔡子强说,“董特首最大的成功在于1997年的香港回归,没有出现重大问题。那时,他把过去殖民地的一些官员留下来,还让陈方安生担任政务司司长,显得有信心。”日下午5点43分,董建华在香港向200多名中外记者宣布了请辞消息。3月11日,《凤凰周刊》致电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办公室时获悉,特首辞职的消息传开后,香港市面一如往常的平静,各方工作没有被特首辞职的消息扰乱,照常运行。办公室工作人员并称,“无论是金融方面,还是股市方面,我们都密切注意,现在都没有问题。”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向《凤凰周刊》分析:“特首选择在此时辞职,时机是最好的。现在香港经济在全面复苏,房地产、旅游、出口、零售都呈现好的势头,市民对香港经济充满了信心。也有利于给继任者以进一步发挥空间,便于顺利交接。”3月1日到10日,媒体广泛关注请辞传闻早在3月1日,英国《金融时报》即以“香港头号人物毅然提早下台”为题,指“全国政协是退休高干的出路,董建华接受政协任命,显示他有意提早下台。”又说,“董近月已淡出实务,让曾荫权在他下台后担任署理特首。”翌日,香港媒体开始广泛报道特首请辞的消息,称“行政长官董建华以健康和压力为由,已经向中央政府提出请辞”,美联社和路透社也以急电报道。《星岛日报》消息说,董建华是在“农历年前提出辞呈,经中央召开紧急会议后获得接纳,中央安排他出任政协副主席一职,正是为他的离任铺路,预料中央和特区政府会在短的时间内公布有关安排。特首请辞传闻一时成为香港社会的焦点话题。媒体不断抛出谜团:董特首为何现在提出辞职?是炒鱿鱼还是真辞职?成为接任大热门人选的曾荫权在这个过程中扮演什么角色?这是“商人治港”时代的告终、“政务官治港”时代的开始吗?董班子会“树倒猢狲散”吗?从3月1日传出消息到3月10日董特首公开宣布请辞的10日间,香港的问责局长和行政会议成员面对传媒采访时,都称并不知情,中联办官员亦并不确认消息,国务院港澳办官员则称“这些讯息都是猜测性的、推断性的。”此间,本刊记者致电行政长官办公室,得到的答复是:“不评论揣测性报道。”而据港媒报道,“由于事出突然,左派人士在辞职消息传出后,不知如何回应记者追访,有的继续挺董。中央为避免信息混乱,近日四处通知人大政协各方好友,让他们不要否认辞职‘谣言’,只要中性表态,让中央多点时间善后便好。”港媒相信,“天机”其实在更早已有泄露。据报道,“早在2月25日,曾荫权就知道了董特首请辞的消息”。该日,曾对一位立法会议员说:“3月11至13日之间,香港会有大事发生。”等到传媒报道董特首请辞,这位议员才想起曾荫权的话。另据香港某媒体报道,更早在2月18日,董建华与工联会3名立法会议员会面商议第八份施政报告,董当时说了一句:“这份施政报告的主题是休养生息,是我最后一份施政报告。”当时他们以为董只是太疲劳,一时失言,后来才想到:“董当时可能心直口快,说漏了嘴。”中央的处理“既高超又现实”政协委员何鸿燊“两会”期间在回答香港媒体关于董建华辞职的消息时称,中央的处理方式可以说是“绝招”,并指有四五个方面的好处。虽语焉不详,但肯定了中央的处理方法相当高超。而在此之前,海外媒体曾对董特首请辞事件做出种种解读。据3月3日的《联合早报》报道:“去年12月20日,胡锦涛在澳门听取董建华的述职报告时,虽然对董建华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的工作表示了肯定,但是也寄语港府‘总结经验,找出不足的地方,继续提高管治水平’。随后,曾庆红在今年1月份访问拉美五国时,分别在26日、27日和29日密集地针对香港管治和其它问题发言,认为港府‘要提高管治水平’。”但报道同时认为,董请辞与此无关。而同日的香港《明报》报道:“中央今次果断地接受董建华的请辞,除了因为胡、温强硬及务实作风外,亦有感于董建华政府无力驾驭日渐复杂局势,深恐香港会再一次陷入失控局面,遂毅然壮士断臂。”港媒还指出,“正因国家主席胡锦涛不满董建华政府处理领汇上市计划不当,去年底在澳门出席澳门特区成立5周年庆典时,才临时改变接见董班子的形式,由原先客气地与一众领导班子排排坐的座谈形式,突然改为‘罚企’(罚站)形式,凸显胡主席训斥气氛,并将有关片段原汁原味地让传媒播出街。”但在3月10日的记者会上,曾有记者问社会上有传言指董特首离任是中央劝退,董建华予以断然否认。自由党主席田北俊也对《凤凰周刊》说:“我同意何鸿燊的说法。中央在处理方法上,既体谅香港,又体谅董先生。”田北俊进一步解释说,“中央避开了争议性问题,既安排董先生做国家领导人,又让反对董先生的人没了话。”香港中文大学亚太研究所研究统筹员王家英则向本刊记者分析,董建华请辞一事,中央的处理“既高超又现实”。王家英说:“中央对董建华没满任而请辞的正负面影响,都有充分的评估和把握,这表明中央对香港的考虑更实际。中央愿意面对现实,有了问题及时处理,是负责任的。相信历史会记住中央的决策。”董获得了民主派和“倒董”人士的尊敬据香港媒体的报道,目前香港各界,最失落的或许不是“挺董派”,而是“倒董派”。董建华在任上时,一些议员和民主派动辄要求特首辞职,现在特首真的辞职了,民主派又“忧中央劝退损两制”,或藉口“中央舍董推延普选”,似乎并不愿意接受特首辞职的事实。而香港《文汇报》更以《“倒董”突失目标,民主派乱方寸》为题刊发评论。评论称,民主派“过去一直以‘倒董’为己任,如今就‘忽然挺董’,声称董不是自己请辞,而是中央迫下台。”“多年来嚷着‘要求董建华下台’的所谓民主派,面对‘美梦成真’时,不但没有半点兴奋,反而呈现一盘散沙、没有共识的窘态。”“‘倒董’本来是所谓民主派的‘进攻武器’,现在没了这个‘武器’可不行,于是他们‘忽然挺董’。”日,独立议员陈伟业曾批评特首董建华处理SARS危机表现差,因此在立法会提出动议,要求董建华辞职。今年3月8日,陈伟业在接受《凤凰周刊》采访时表示:“董先生有他的长处,善于把握中央的政策,其失误就在于用人不当。”陈伟业说,“朱基总理以前也曾批评董建华先生议而不决,决而不行。按我的理解,董先生现在实际上是‘退休’了,希望他不要在香港再担任职务。”2003年,一个名为“民主倒董力量”的联盟在《苹果日报》刊登全版广告,要求特首董建华辞职。董建华辞职消息传出后,“民主倒董力量”的负责人之一刘山青告诉《凤凰周刊》:“一个月前我们已解散了‘民主倒董力量’。”但他们坚持认为,过去“董建华颟顸无能、领导无方、偏听徇私、官商勾结,加上问责制有名无实、领导人议而不决,结果社会整体陷入一片混乱,信心全面出现危机。”但特首在经济好转时急流勇退,获得了反对者的尊敬。据香港媒体报道:“多年来屡受狠批的特首,在预料他邻近退休之际,多个政党在回顾其工作时,均认为董并非一无是处。自由党杨孝华赞扬特首推动CEPA、自由行带动经济;民主党主席李永达也认为特首重视教育,接到意见如小班教学、教学语言问题,都‘坐言起行’;陈伟业指施政出现问题,政党及议员也要负责任。”路程崎岖时坚守岗位,顺境急流勇退在3月10日的请辞记者会上,董建华回顾了近8年的崎岖路程:“一路过来,我们历尽艰辛。面对泡沫经济爆破,经济转型和沙士带来的冲击,八载风雨路崎岖得很,市民的痛苦、忧虑和对政府的期望,我从未敢有一刻忘怀;为纾解市民的痛楚,我鞠躬尽瘁,从未敢有一日懈怠。”1997年底金融风暴席卷香港;1998年4月首次出现禽流感,全港杀鸡;1998年7月新机场混乱;1998年11月胡仙案;2000年特首宣布“八万五”房屋政策已在1998年不存在,同年发生民调事件;2001年初陈方安生提前离任;2002年特首连任后推行高官问责制,迅即发生仙股事件;2003年SARS爆发,夺去香港近300性命;同年,前财政司长梁锦松和前保安局长叶刘淑仪辞职,董特首及特区政府面对严峻的挑战和考验……特区政府回归5年多后,准备落实《基本法》第23条立法计划,引发日数十万市民上街游行。那时香港面临严重困难。当月香港《文汇报》的一则评论称:“对于董特首个人来讲,‘去’,是一个不难做到的决定,但会使社会政治稳定出现重大变量,香港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留’,则要面对更大的困难,承受更大的压力,需要更大的付出,要有极大的勇气。为了香港的利益,董特首毅然决然,选择了坚守岗位。”回头来看,媒体和社会各界对董当年的坚持不乏赞赏。《明报》最近发表社评表示:“香港特别行政区在董建华的领导下,经历了罕见的政治和经济风浪,如今虽然逐步走出谷底,但回首这一段日子,仍触目惊心。”中联办主任高祀仁赞扬董建华“积极妥善地处理了香港一些复杂的政治、经济、社会问题,为‘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方针在香港成功实践,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开创性的工作。”对此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胡祖六向《凤凰周刊》表示:“董先生缺乏担任公职的经验,与市民没有有效的沟通,与媒体沟通也不好,造成很多批评;更加上回归后时运不济,形成很大挑战。”胡祖六说,“尽管在金融风暴中香港没有新加坡表现出色,但董先生也一直在致力于面对环境的挑战,处理危机。”过去香港经济衰退的原因是结构性的据香港大学民意研究计划提供给本刊的调查显示,“香港民众对一国两制信心的下调,其实是由于香港特区政府的多番施政失误。回归后不久,市民对本地政府的信任程度已由超过六成跌至不足四成,再在低位徘徊,明显是不满政府处理亚洲金融风暴的表现、处理禽流感的方法、和因为搬迁机场而引起的大混乱。”然而在学者看来,八年间香港遭遇的一系列问题基本都是结构性的。对此王家英向《凤凰周刊》分析:“在2003年,特首民望处于历史的低谷固然是一不争的事实,但简单地将之归咎为特首缺乏领导能力,必须下台负责,却有欠公允。事实上,从回归以来香港所经历的政经形势的发展看,造成特首民望不断下滑的因素主要是结构性而非个人性的。”王家英认为:“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是回归前数年所形成的泡沫经济过于严重,使得回归后香港的经济调整来得特别深刻和缓长。”王家英进一步分析说,“更不幸的是,在香港经历泡沫经济爆破的同时,方兴未艾的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正加速进行,对香港原来已极不合理、偏重楼市而弱于高科技产业投资的经济结构,带来更多的调整困难。再加上在调整的过程中亚洲金融风暴、禽流感、九一一事件和SARS等危机接踵而至,更使特区政府应接不暇,难有喘息的空间。在这样的大环境下,特首的民望反复下滑,并不令人意外。”在2003年的游行事件发生后,《大公报》刊发的社论也曾从另一个角度进行分析:“特首由于出身商界和上层,对社会中下层市民的生活和想法理解是不足的,但他一直没有很好察觉到这点;同时,部分市民对特首的施政方针和思路也缺乏足够的认识和了解,如此在双方沟通与理解不足之下,隔阂与误解以至反感就积聚成为所谓的‘民怨’了。”对此胡祖六说:“过去香港的问题有董先生的因素;但不能认为换了人,香港就可以高枕无忧。”据胡祖六预测,“短期看,在一两年时间里,香港的经济是令人乐观的,前景不错。”宅心仁厚博港人赞银发平头,敦厚的笑脸,出席各种场合总显得精神焕发;谦虚、勤奋、廉洁,特首任上的董建华曾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对于这位老上级,代理行政长官职务的曾荫权在3月12日的记者会上这样评价:“我和董先生共事了七年,这么多年来,我们认识的董先生没有一刻不是全心全意投入工作,带着热忱,领导特区政府,关心香港市民的福祉。他尤其关心社会上处境不幸的人。他曾亲身探望过不同的家庭,聆听单亲父母及独居老年人的心声,了解刻苦攻读的年青人对未来的期望。以民为本,体恤有困难的人士,为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一直都是董先生施政主要目标之一。近日《明报》的社评既认为“董建华欠缺政治技巧,不懂争取民心,这是当政治领袖的大忌。”但也赞扬,“他有一项重要的优点,就是宅心仁厚,坚拒用肮脏的政治手段整治异己(例如运用统治机器—税局或警察等—去调查反对派的政治人物或者不听话的传媒),令香港享受到海峡两岸以至港英时期都没有的高度自由,这是他在任接近八年的一项政治贡献。”自由党主席田北俊也对《凤凰周刊》说,“虽然董先生有时不果断,有时施政上走三步退两步,但他是个厚道人,是个好人,他提出的‘香港好,国家好;国家好,香港更好’的话,也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田北俊说,“我们是代表工商界的政党,而董先生作为行政长官,他会听取我们的不同意见,他会综合,可惜难以落实下去。”另据2002年香港特区政府公开的特首董建华投资、利益申报资料显示,其妻子名下的公司、董氏家族基金名下公司分别拥有两套住宅,此外在旧金山市和纽约的两套公寓由以其子女为受益人的基金拥有。董建华在东方海外公司有8000万股,但由董氏基金拥有,他没有表决该批股份的权利。董建华1937年5月出生于上海,1947年随全家迁居香港。1960年董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1969年返港处理家族集团生意。1980年代董氏企业遭遇危机,1985年中国银行贷款5000万美元给董建华,从此开始了董氏家族与中国大陆的接触。1985年,董担任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咨询委员会委员。1992年10月任港英政府行政局议员。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陪同古巴共产党总书记卡斯特罗到达深圳。当天,他约见了香港15名重量级富商,董建华便在其中。日,董建华正式宣布参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东方海外集团同日发表声明,宣布董建华已辞去集团董事局主席及行政总裁的职务。日,董在选举中获胜,同年12月16日被国务院任命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日就职。日,当选第二任行政长官,同年7月1日就职。凤凰周刊·宋元董建华辞去香港特区政府首任行政长官职务获得中央政府批准,于前晚回到香港后,即开始了他的新生活,他虽想悄然离开赤腊角机场,但还是被早就守候在那里的记者们发现,而当记者们看到他微笑着登上一辆普通“奔驰”轿车而不是插着港旗的特首座驾驶离时,莫不惊讶他“公私分明这么迅速!”轻松洒脱告别总部昨天傍晚5时40分,董建华乘坐AM142车牌的“奔驰”房车,先到特区政府总部。车上除了司机外,没有其他随行人员,也没有贴身保镖。他身穿一件黑色棉夹克和一条灰色绒质运动裤,足登球鞋,独自一人返回办公室收拾自己的东西,约6时15分离去。临走前还与政府总部大堂人员倾谈,显得十分轻松洒脱,使那些为他服务了8年的大堂工作人员感到十分亲切而又依依不舍。公款官邸将被收回董建华居住的嘉慧园,昨天已没有警员驻守。警方的代号为“G4”的要人保护组派驻在那里的保卫人员已经撤走,只有大厦本身的保安员。由于董建华当年拒绝迁入上亚里毕道的港督府居住,政府以4000万港元购买了他住所毗邻的300平方米单元,然后将两个单元打通作为600平方米的官邸,如今董建华不再担任特首,特区政府即将收回用公款购买的那个单元。保镖秘书均已撤出董建华的特首座驾已停驶,留待7月间选出的新特首使用。他现在使用的是私人轿车,原来由政府提供的司机和贴身保镖以及秘书均已撤出。代理特首曾荫权仍乘坐政务司司长的座驾,所不同的是在车头插上了港旗。加班工资一笑置之董建华任行政长官近8年来,每年平均放假不足9天,他累积了整整一年即365天的假期;若折算为薪金则有280万港元。当记者们问他是否要政府补发这部分工资时,他挥手一笑置之。有人给董建华算了一笔账,他任特首后,每天都要工作16到18个小时,若把他应得的超时加班费都算到一起,则比假期加班费还要高出几倍。董建华担任特首后,在香港经济困难时期,还主动带头减薪,以至他的月薪比政务司司长还少50000港元。有记者问董建华的夫人赵洪娉,对董先生这8年辛苦怎么看和今后如何生活?董太太说:“很荣幸、很高兴,我为他而骄傲,今后我会更好地照顾他。”继续为国效劳为民服务董建华表示,辞去特首职务后,只会继续为国家效劳,为香港市民服务,而绝对不会加入任何公司和企业,包括到他的家族成员的任何公司和企业去任职或打工。董建华的廉洁奉公、忠于职守,在香港是公认的无懈可击。英商汇丰银行有限公司主席艾尔敦说:“董先生的高尚操守、全心全意服务香港的品德,堪称表率,令人十分敬佩和尊重。”星岛环球网消息:前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周一获中央批准辞职,昨终宣布参选特首。他以"信任、团结、希望"为竞选口号,认为近年的社会撕裂,阻碍香港发展。他指,社会撕裂最大原因是不信任政府,故下届政府最主要的工作是休养生息,"休养生息不等于甚么也不做事&&我想需要推动多一点经济民生的工作,但要赢取社会的信任。"他又指,贡献自己、服务同胞、报效祖国是他一直的信念,又批评港独分子是非不分。曾俊华的具体政纲不多,但他特别提到自己认同特首梁振英对房屋问题的断症,强调会继续造地、起楼。《星岛日报》报道,曾俊华上月十二日辞职,一个多月后终宣布参选特首。他指自己经过漫长的思索,"在香港面对另一个重要历史关口的时刻,我怀着最严肃、最谦卑的心情,带着比我三十四年前回港更加大的决心向大家宣布,我决定竞逐下届行政长官。因为,我真是不希望再听到有人说要移民。"曾俊华在长达二十分钟的竞选宣言中,由他早年在美国的生活说起,大谈他报效祖国的初心,"我自小习武,都&几打得&,但你们可能不知道,当年在美国,我曾经因为有人在我面前侮辱中国人,而跟人打架。"他及后又参与保钓运动,直至一九八二年回港担任政务官,强调"贡献自己,服务同胞,报效祖国"一直是他的信念,"董建华先生提名我出任海关关长,是我第一个主要官员的职位,后来更得到中央政府的信任,在两届政府里面获任命为财政司司长。"曾俊华自言懂得香港,又批评港独分子,斥他们是非不分,"我想知道他们凭甚么去否定我们的历史,侮辱香港人的感情?其实他们根本不晓得香港是甚么,因为中国从来就是港人身分认同的核心,真正的香港从不狭隘自恋,从不故步自封。"他认为,近年一些非友即敌、非黑即白的主张使社会撕裂,阻碍香港发展,因此现时最急切的是建立信任、团结社会、重燃希望。他又指,社会矛盾、撕裂,最大原因是不信任政府,故下届政府最主要的工作是休养生息,"休养生息不等于甚么也不做,大家午睡一下,不是这些事,我想需要推动多一点经济民生的工作,但要赢取社会的信任,我们要做些事,市民认为是对。得到信任、有了团结,其他很多事情,民生的事情,政治的事情,都能比较顺利进行。"曾俊华的竞选宣言对具体政策着墨不多,但他特别提到,认同梁振英对房屋问题的断症,"我可以向大家讲得好清楚,我会继续造地,继续起楼"。他同时强调必须顾及可贵的自然环境,以及身边活生生的历史风物,"我将会在通盘权衡过所有条件和局限之后,探讨填海造地和社区重建的各种方案,去提升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条件。"对梁振英最后一份《施政报告》是否"大花筒",曾俊华指他无详细阅览,但方向有可取之处,惟政策最重要是能否执行及其财政持续性,特别是香港是外向型经济,现时又面对"大波浪","如果有充足的子弹,可以抵御到这些问题,如果子弹不够,会受到损害。"人民网4月16日电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邱德根孙女/邱达昌女儿邱咏贤去年与男友许清池闪电结婚,并于昨晚在湾仔君悦酒店补摆喜酒,筵开五十席款待亲友。婚宴以花园为主题,现场更放有旋转木马,充满童话色彩。由于新郎和新娘的家族在商界有头有面,新郎是恒安国际集团有限公司行政总裁许连捷的幼子,新娘父亲则是远东集团副主席邱达昌女儿,不少政商界名流都有到场恭贺,包括早前传出与外籍人士拍拖的翁静晶,她与老公刘家良十指紧扣到场,而刘家良看上去更显得精神奕奕,其他嘉宾则有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伉俪、特首曾荫权伉俪和儿子、唐英年、霍震霆、刘皇发、曾俊华夫妇、李泽钜、任达荣、郑裕彤、林伯欣太太和女儿林心儿、赵世光夫妇和女儿赵式明、梁安琪、赵世曾与女友Wendy等,场面热闹。一对新人于晚上六时半出来接受记者访问,身穿白色low cut婚纱的邱咏贤显得明艳照人,她一走到记者等候的位置时即多谢一众等候多时的传媒,并不时说不好意思。问她为什么这么迟才摆酒?她说:“我们拍拖年几,去年已经在香港注册,不过因为摆酒有很多事要安排,才会在今年搞。(老公有何优点?)他样样都好,有一百分!”讲到邱父都大赞女婿,邱咏贤以甜到漏的笑容说:“他真的很好!”又说稍后会到马尔代夫和法国度蜜月。问到老公如何求婚和几时生BB?她就未有回答,只谓多谢大家!就回会场准备。邱咏贤父母邱达昌夫妇则于晚上六时到场,虽然女儿已于去年注册,但邱达昌不认为已经二十六岁的女儿太早结婚,并大赞女婿有一百零一分,是一个勤力的人,对他十分满意,并笑言很想快点抱外孙。邱太则笑言没有驭夫术教女儿,因为女婿很疼女儿,而且夫妻相处之道最重要是相敬如宾,要爱和关心对方,并祝他们白头到老,早生贵子。另外,霍震霆表示两家人两代都是朋友,故前来祝贺,有指仔仔启刚和郭晶晶好事近,问到几时到他请饮?他只笑着指着记者,未有回答就步入会场;四太梁安琪表示丈夫何鸿燊也想出席,但做完物理治疗后决定留在家休息。而被指感情转淡的赵世曾与女友Wendy昨晚一起到场,赵世曾否认分手,但暂时没有想过结婚,只想做个开心人。盛传再次怀孕的徐子淇则与丈夫李家诚从秘密通道入场,未知是否不希望被记者发现怀孕。1937年生于上海,1947年定居香港,为一代船王董浩云之子,早年求学英国利物浦大学,返港后专心打理家族企业东方海外国际有限公司。1992年,末代港督彭定康对香港行政局进行重大改组,董建华被任命为香港行政局议员,他由此正式步入政坛。1996年12月,董建华当选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并于日就职。2002年2月,他当选连任香港第二任特首,同年7月1日就职。日,董建华在香港宣布因健康原因辞去特首职务。现在,他的身份是全国政协副主席。不擅公关简直就是灾难
至于董建华,我想最大的问题就是他自己所说,在三个P里,政策(policy)、政治(politics)和公关(publicity),我最弱的就是公关。在可以当影帝的彭定康之后登场,不擅公关简直就是灾难。董建华自言不善公关其实一开始的时候,董建华给人的印象并不坏,甚至可以说是相当好。还记得那年他刚获选为行政长官,随即流利地以普通话,粤语和英语发表感想,与记者交谈也是那么地自信、自如。很多人看了都相当感动,几十年来,香港人何曾见过这个城市的领导人是能说普通话甚至用粤语公开发言的呢?我们果然是到了港人治港的时代了。董建华一向予人温厚内敛的形象,虽然在英国念大学,也不见得对中国典籍和传统文化有多深的素养。但香港人都知道他是船王董浩云的公子,究竟是有家底的人,见惯大场面,教养上乘,所以有人觉得他颇有中国儒商之风。一九九七年前,香港人自信满满,甚至到了膨胀的地步。当时大家觉得这个城市是个单纯的经济城市,一条心想的就是发财(好听点的说法是坚定繁荣)。同时我们又以为这地方遍地机会,满是黄金,只要你肯努力再加上点运气,不会不成功。所以李嘉诚是所有人的英雄,他白手起家,终成巨富,实在为香港人立下了好榜样。
崇拜商人,使港人甚至中央都以为一个商人既然能成功致富,搞大一盘生意,那么他一定也能管好香港。因为香港就是一间大公司,谋求利润就是它最大也是唯一的目标。董建华的经商之路有起有落,可他毕竟出自豪门,旗下企业也算有声有色,管理一个城市应该出不了大错吧?可是,一个城市和一家财团到底是不同的。彼时才刚开始经历衰退的香港已经丧失崇尚富商的心,怀疑官商勾结的人却越来越多。大家都很迷惑,一介商人可以不偏不私地统领一个政府、一个社会吗?董建华这时最应该做的,就是以更公开、更透明的现代政治技巧时刻回应民间的种种问题和挑战。不过,他给人的感觉却是沉默而内向,似乎反对的声音越大,他就越往内缩。莫非他以为只要自己一心为了大家好,大家迟早就会明白他的良苦用心吗?统领家族企业,老板可以关起门来英明决策,下属纵有百般不愿也不得不服。然而治理整个社会,你怎能不时刻面向公众,用上各种沟通技巧说服对手笼络人心呢?
2003年听到港人上街高呼董建华下台,坐在官邸里看着电视机的董建华一定很不好受。换作一个老练的政客(例如彭定康),一定会勉为其难故作镇定地在第一时间走出来。不论是含蓄的让步检讨还是逆流而上显示果决勇气,总之是要迅速回应。可是连续几天的上午,只见他匆匆走进办公室,对着蜂拥的记者挥手说早,然后不置一词地消失。这组向全港市民道早安的连续镜头,很不幸地成了香港人对他的印象总结。第二届香港特区政府主要官员的利益申报程序已经完成﹐特首董建华率领的22名高官中﹐有一半人拥有多过三项物业。特首董建华是除立法会议员田北俊之外唯一没有任何物业的领导班子成员。特区政府昨天公开新一届领导班子的申报利益资料供公众查阅﹐董建华﹑14名问责官员﹑5名行政会议非官守成员﹐连同特首办主任林焕光及中央政策组首席顾问刘兆佳﹐共计拥有约140项物业。在22人领导班子中﹐有12人拥有三个或以上数目的物业﹐其中梁锦松﹑何志平﹑廖秀冬﹑马时亨﹑梁振英及郑耀棠六人在内地有置业。拥有最多物业者是教育统筹局局长李国章﹐共有73间物业﹐其中47项物业是以家族名义拥有﹔其次是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马时亨及环境运输及工务局局长廖秀冬﹐分别拥有8间及7间物业﹐分布于香港﹑内地﹑英国及加拿大。申报资料显示﹐田北俊没有拥有物业﹐但持有43间公司的股份。根据香港法例,特区政府最高领导人除申报一般利益外,还须申报价值超过2000港元的赞助和礼物。而在董建华申报的清单中,就连一包花生也不放过。董建华申报的资料显示,平均每三天他就会收到两份礼物,种类由食物、家居清洁用品到娱乐用品应有尽有。在过去的十个月中,他收到的礼物已经超过两百件。按法例规定,如果特区行政长官需要保留礼物,库务署会为礼品进行估价,特区行政长官须照价付款,库房再把相应款项捐给慈善机构。其它礼物则交由库务署处理,部分有商业价值的礼物将转售,所得收入同样捐给慈善机构。如果不是董建华突然以“私人身份”访问台湾,香港人恐怕都已不太记得董伯伯了。在报纸上、电视上看见他的粗硕身影,背更驼了,发更白了,比做香港特首时衰老得多了,但眼神流露兴奋,来到台湾,突然“回春”。对董伯伯来说,台湾当然是有感情的地方,因为他是孝顺儿子,因为他的父亲董浩云跟蒋家关系密切,在台湾,他有太多的叔叔、伯伯和同辈“兄弟”。许多人可能不知道,被陈水扁改了名但又被马英九改回来的中正纪念堂,当年的筹建经费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其实来自董浩云呢。董浩云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香港为基地大搞船务,雄霸亚洲,再霸全球,有“船王”之誉,而在那两岸对抗的荒谬岁月,航运线就是情报线,作为轮船公司东主,他肯定备受两岸政府重视。几年前,董家资助出版了《董浩云日记》三大册,其中便有极多跟台湾相关的琐事记录。随手摘一段写于日的:“应酬频繁,送往迎来,不胜劳苦,其间俞国华、王慎名等来,牟来之弟景来亦偕哈骏文来。临行时,杨卓成兄自台北来,将为我人设计‘香岛小筑’。顾维钧伉俪仍留‘香岛小筑’。”杨卓成是上海建筑师,中正纪念堂就是他的设计作品。口述人 / 杜维善 摘自 李菁著 《活在别人的历史里》2007 年5 月的某一天联系到在加拿大温哥华的杜维善时,电话那头的声音是一口标准的京腔,在电话里,杜先生把采访约定在未来他回大陆的某个时机。时间久了,这个约定也慢慢淡忘,偶尔想起,以为不过是谢绝采访的一种婉拒。不料上月某天,突然接到电话,“我是杜维善,我到北京来了。”见面时坦率告知之前的疑虑,杜先生只淡然一笑:“我答应你的,就一定会兑现。”75 岁的杜维善并不善谈,谈话中偶尔流露出的眼神也颇有几分凌厉。每一位知道杜维善身世的人,都会不由自主将他与熟悉的一个形象暗暗作对比——那便是他父亲杜月笙,这位被称为上海滩教父式人物,几乎成了旧上海的符号。20 世纪60 年代起,一个偶然的机会,杜维善开始收藏中国古钱,时至今日已是收藏界颇有分量的收藏家。1991 年,杜维善将自己收藏的全套丝绸之路钱币,捐给上海博物馆,填补了一项空白。杜维善并不愿意别人知道自己杜月笙之子的身份,他更愿意以收藏家的身份生活在自己的天地里。因为父亲与梅兰芳、孟小冬的关系,杜维善也关注着陈凯歌的电影《梅兰芳》,不过对孟小冬与梅兰芳之间爱恨交织的复杂关系,杜维善坦言并不指望电影能展现多少。他最关心章子怡演的孟小冬究竟像不像。遥远的父亲对“杜月笙的儿子”这个身份有什么特殊感受,坦率说,这问题我好像从来没想过。早期我出去做事也没人认识我,知道我的人我也不是常碰见,所以没什么特别的感觉。不过,自从做古钱收藏以后,知道我身份的人越来越多,很多人会奇怪,因为大家认为我是个家庭背景很复杂的人,不可能有这种嗜好。我的出身不是我能选择的,我也没办法逃避这种命运。其实小时候跟我父亲在一起的时候非常少。我母亲跟父亲结婚后,她自己住在辣斐德路辣斐坊16 号,父亲和前三位夫人——我们称呼“前楼太太”、“二楼太太”和“三楼太太”住在华格臬路的老公馆里。老公馆不是我们去的地方,印象并不深。抗战爆发后,父亲先离开上海,借道香港到了重庆,我们和母亲一直住在上海,那段时间过得比较艰苦,平常用钱都得节省。记忆中,我们家很少吃米饭,都是面食为主,我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现在。那时候我才几岁,父亲多少有些担心我们。上海政治性绑票很多,如果日本人或伪政府的人把我绑了去,以威胁让他赶紧回上海,那岂不很麻烦?不过我们那时候年纪小,也没地方去。无非是出门上学,或者出去逛逛,我那时候喜欢逛上海四马路,就是现在的福州路,那边都是书店,我喜欢逛书店。直到抗战胜利的前两年,母亲才带我们到重庆与父亲团聚。因为父亲的生意和产业都在上海,抗战胜利后,父亲回到了上海,先是暂住在现在的锦江饭店,我们住在另一个朋友家里,彼此还是分开的。那时也不觉得父亲的身份有什么特殊,觉得一切很自然。所以,真正和父亲生活在一起,也就是1949 年我们到了香港以后,但那时和父亲接触也不多。平时我早早就上学了,放学回来,吃完饭睡觉前,见了面叫一声“父亲”,然后就快快走开。平常我们吃饭也是分开的,我、姐姐和母亲在一个台子上,父亲和一班人在另一个台子上。 父亲在我们面前一直很严肃,给我的感觉是很有距离,所以我与父亲始终没建立起一种亲近感。一方面父亲很忙,不可能经常和我们接触;另一方面,在父亲的观念中,在杜家始终以正房的长子为大,所以家里对外应酬都是大哥、大嫂出面。但我姐姐是长女,所以比较起来,她跟父亲的关系更近些。以往家里来了重要客人,父亲也会让姐姐从学校回核心提示:今年的母亲节刚好与母亲的生日巧遇,每年母亲生日这天,都是我们兄妹汇聚最整齐的一天,不需要相互提醒通知,母亲在哪里,我们就在哪里相聚。
母亲一生辛苦,68岁时还在家种田务农,靠自己在老家种田挣钱治疗父亲的病,直到父亲去世,我们强行将家里田转让,母亲才跟随我们兄妹生活。…...母亲一生辛苦,68岁时还在家种田务农,靠自己在老家种田挣钱治疗父亲的病,直到父亲去世,我们强行将家里的田转让,母亲才跟随我们兄妹生活。小时候,无论家里多穷,母亲都没有让我们饿过饭,记得小时候父亲住院时,母亲边在医院照料父亲,边在县城捡垃圾养活我们,她说:“山上那些野兽靠在山上四处寻找食物还养活自己的孩子,我就不相信不能养活你们。”母亲不仅养活了我们,还将我们一个个培养成才,姐姐们建房时,她都扶持了一半的现金,就是我出来工作后,购房时,她不顾我们的反对,还给我硬塞了一万元的现金。母亲没有文化,就靠勤劳的双手支撑我们全家的生活,至今我们兄妹非常勤劳,都是受母亲的影响。年轻时劳累过度,老了体弱多病的母亲,为了方便治疗,住在我们家里,以前为方便兄妹们来往,每到母亲生日这天,母亲就赶回老家,周围的亲戚多,兄妹住地也相对比较集中。今年却不同,母亲想回去走不动,天天需要吃药,一周前母亲就开始给其他几个兄妹打电话,路途遥远,乘车乘船不方便,不要来了,妻子问我:“妈都打电话了,要他们不来,我们还需不需要准备。”我说:“我估计今年他们来的人数会更多,你要尽早准备!”“他们在电话中不是答应不来了吗?”“那是免得在电话中和妈争辩,儿大不由娘,母亲岁数越来越大了,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他们不是不知道,哪有不来的道理。”“那我准备饭菜多了,他们不来这么多菜我们怎么吃得完。”“你放心,我自己的兄妹,他们的想法我最清楚,一定不会出错的。”我陪着将信将疑的妻子将母亲过生日需要的礼物全部准备好了。母亲过生日的头一天,大哥敲门进来,母亲惊讶的说:“你不是说不来了吗?”“我出差,顺便路过这里,来看望您一下,明天走。”大哥陪着母亲坐了一会儿说出去办点事就走了。刚走不久,大姐和大姐夫敲门进来,母亲又是一阵惊呼,你们不是说这几天忙不来了吗?“是不来了,我们一位邻居的儿子在这边结婚来送礼,顺便来看看您。”........。到晚上,我们所有的兄妹全部到齐,都是同样的理由,顺便来看望母亲。在宴席上,母亲对妻子说:“他们都不来了,一下子来了这么多人,我刚才还操心你一下子哪有时间准备那么多饭菜,没想到一桌饭菜这么丰盛.....”妻子说:“我也是每天下班后顺便带了点菜。”说完大家都哈哈大笑起来。宴席结束,大哥说:“我也没给您买生日蛋糕,这一千元钱给您,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母亲说什么也不要并说:“你们需要花钱的地方多,我不差钱。”说什么也不要,嫂子说道:“人老了,子女给了就拿着,不用就顺便帮我们存着,手里有钱心里也踏实。”母亲熬不过接过钱,我们其他兄妹也都将钱递给母亲,当妻子将钱递给母亲时,母亲说:“你帮忙准备了这么丰盛的饭菜,还要给钱?”“您先拿着,我家的饭菜不是随便准备的,姐姐们走时,先算饭钱,才准离开,你们可都要记住。”母亲接过钱感叹道:你父亲在世时说,他一辈子过得好,由我陪着直到去世,我老了再也没有人陪了,他不放心,没想到我现在不能动了,比他还幸福,你们这么多人陪我。&大姐说:“您不要想太多,将身体保养好,多活几年,就是我们的福分。”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脚又痛,在立法会答问大会站立时感到脚很痛,所以辞职。但大部分报纸认为这是藉口,因为他的施政得不到市民的认同。在2004年立法会选举后,民主派大有斩获。红湾半岛事件使政府招来官商勾结的指控。领汇事件明显背后有某些立法会议员支持闹大,但临阵停止上市足见政府态度无能。终於,十二月在澳门出席澳门回归五周年向国家主席述职时,董建华被国家主席胡锦涛当著香港高官以及澳门特首何厚铧前当众责备,最后,胡要董「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董初回港后坚持胡主席这番话的正面影响。但董在翌月虽在压力下在施政报告中承认错误。2005年2月中在传出董建华将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并辞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一职。报章传出现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最有机会接任该职。3月2日,除亲北京报章(大公报、文汇报及香港商报)外,全香港报章均大篇幅报道董建华将会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后,辞去特区行政长官一职。延至3 月10日下午,董建华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以身体不适(脚患)为由,已向中央递辞呈。日,董建华顺利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同日获中央接纳其辞职。曾荫权将署任该职,直至新任行政长官选出为止。核心内容:董建华辞职了,对于董建华这个名字,大家一定不陌生。作为香港特别行政区首任特首,当时的他频繁出现在电视屏幕中,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从1997年到2005年,他主政着一个回归初期的香港。随着2005年辞职卸任,董建华不再是特首,同年成为全国政协副主席。作为一名副国级高官,近些年来,他仍会出现在公众视野,并在一些关键时间节点发声。11月12日,董建华再次出现在《新闻联播》中。印证现在香港所发生的事情董建华发声的时候正值不久前香港立法会闹出宣誓风波、全国人大释法之时,传递的信号也非常明确。这一次,他主要从三个层面表达了态度。一是针对香港的“一国两制”,董建华表示,“香港立法会宣誓风波”不单只是一个抵触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的大是大非问题,更加冲击了“一国两制”的基础,损害香港和广大市民的利益。香港在“一国两制”问题上是不可以退的。退一步就是万丈深渊,向前一步,才是我们的希望。二是针对全国人大释法,董建华说,“如果每个人都以自己心中一把尺去评价事物,以个人判断代替最根本的法律规则,这就是真真正正妨碍香港法治。我相信香港人是明白事理的。”他指出,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出清晰的解释,严格规范,是负责任的做法。三是重提邓小平。邓小平对于香港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董建华为了阐述现在的香港问题,重提了《邓小平文选》。他说,最近翻看《邓小平文选》,读到邓小平在29年前,也就是1987年4月,他会见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起草委员会委员时的精辟发言。邓小平当时谈及了香港日后的发展状况,印证了现在香港所发生的事情。说到1987年,那是香港回归的10年之前,距离现在已经近30年。董建华转引邓小平的话说,“他(邓小平)说有一个问题必须说明,切不要以为香港的事情全由香港人来管,中央一点都不管都万事大吉了,这是不行的。这种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中央确实是不干预特别行政区的具体事务的,也不需要干预,但是特别行政区是不是也会发生危害国家根本利益的事情呢?难道就不会出现吗?”此次董建华发声的场合是在11月11日于湾仔会展中心举行的“团结香港基金”两周年晚宴上,现场嘉宾很多,有近百名香港各界知名人士,中联办主任张晓明也到场出席。在《新闻联播》给出的数段同期声中,董建华几乎都是用粤语演讲,而在转引邓小平表述的时候,他使用普通话来重述这段近30年前的发言。团结香港基金前面提到的“团结香港基金”正是由董建华所创办的组织。“团结香港基金”注册于2014年9月,作为一个非牟利组织,其宗旨是集合香港、内地和国际精英,以香港长远和整体利益为出发点,为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公共服务机构和广大市民提供多元化的公共政策研究、分析和建议。其研究范畴广阔,包括经济、金融、社会、政治、教育等课题。旗下还有“中华学社”,推介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以其今年发布的报告为例,10月31日,团结香港基金发表题为《迎接时代变迁、与内地经济并进》的两地经济研究报告,指出香港与内地的经济关系始终不可分割,香港绝不应转趋保守。同样是在今年10月,团结香港基金首次与国家科技部火炬高技术产业开发中心合办“香港创业青年内地行”,安排100名香港青年企业家分赴杭州、西安、济南、武汉,参观包括阿里巴巴、网易等著名企业,最后在北京会合。在启动礼上,团结香港基金主席董建华表示,香港年轻人充满创意,他们需要建立更多的渠道和更大的信心。除了团结香港基金以外,董建华还是中美交流基金会创会主席。中美交流基金会是2008年1月在香港注册的非牟利组织,基金会的宗旨是透过推动中美两国的政府组织、智库、学者、媒体和商界之间的交流,推进中美两国的相互了解与合作。中美交流基金会的项目主要有四类,分别为高层对话、政策为本的研究、交流对话、教育计划。董建华目前还是阿里巴巴集团的五名独立董事之一,从2014年9月至今,他已经担任董事两年多了。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马云也是团结香港基金的顾问之一,并曾应团结香港基金邀请到香港进行演讲。董建华和马云都是浙江人,马云是浙商总会第一届理事会会长,董建华为荣誉会长之一。出席与发声辞任特首之后的一段时间里,董建华转趋低调,少有公开露面。而近年来,他出现在公众视野中的次数明显增加。比如近几年历次中联办举行的新春酒会上,董建华都会出席。外交部驻港特派员公署举行的新春酒会也是如此。每年10月的香港特区政府国庆升旗仪式和庆祝酒会上,近年来董建华也都到场出席。日,习近平会见了董建华带队的香港工商界专业界访京团。再比如,2013年在香港举办的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大型展览开幕典礼和2014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的大型展览开幕典礼上,董建华都有出席。再比如今年11月9日的香港各界纪念孙中山诞辰150周年大型展览开幕酒会,董建华也到场出席。由于是副国级,董建华的名字排在梁振英之前。另外,在一些关键时间节点,也常能见到董建华的身影。日,董建华会见传媒,明确表示,支持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香港行政长官普选问题的决定,指出这是香港民主进程历史中跨出的最大一步,更表示坚决反对“占领中环”。到了10月24日,当时“占中”已进入第27天,董建华专门召开记者会,表示“‘占中’引起的严重后果会超出我们想象,最终买单的是香港普罗市民。”他更强调,“没有国家做后盾,香港不可能有繁荣的今天,更不知道明天会怎样。重建内地与香港的互信是当务之急,这个责任落在我们身上。”日,董建华会见传媒,谈及政改方案,表示如果反对派议员执意以捆绑形式否决方案,将会令一人一票选举行政长官变得遥遥无期,令全港所有人都成为输家。几天之后的5月5日,团结香港基金召开记者会,面对记者提问,董建华再度就政改发声,希望香港不要失去此次机会。他更感叹,自己在卸任行政长官后,很长时间都没有就香港事务发言;但去年开始,对香港发展感到心痛及焦急,认为现时是香港的关键时刻,为香港下一代和自己的孙儿着想,应该再为香港发声。我们80后这一代,从小就知道“一国两制”这个名词,却从来没有真正弄清它的含义,我们最多以为它意味着“马照跑,舞照跳”,即使我们不再相信主义的优劣相较。搜狐论坛上有网友发言,大致意思是应该把“五十年不变”理解为一种文学语言,并说“我们国家成立五十几年来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多大的变化”,怎么可能五十年不变?“不能再纵容香港了!不然,这也是对内地老百姓的不公平。”纵容!我不知道这位网友是不是从小就对“思想教育”笃信无疑,也不知道他平日接触到的都是来自哪里的信息,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心目中是没有对普世价值这个词的。就算是“纵容”吧!小小一个香港,为何就不能对他“纵容”一点?大四的时候,香港大学一位传播学教授给我们作过一场讲座,其间,他说了一句:“香港只是一个小孩子,他根本离不开母亲,就让他到外面疯一疯,野一野吧,怕什么呢?他跑不远的!”以内地的标准看,香港的确盛产“刁民”,香港的立法会委员、传媒、民间团体都是那么“不听话”,但是谁又意识到这些“刁民”的价值了呢?在2003年7月之前,香港在我的眼中只是一个明星城市,那以后,后知后觉的我开始渐渐窥到所谓“核心价值”。然而我又只是内地的一介草民,如果没有了网络,我甚至连这点意见也没有表达的机会。香港人却有,这让董建华很惨。但董之于香港的失败,却又远不是“一人做事一人当”那么简单。上周的《明报》社论,呼吁zy“勿一错再错”,文中提出,董的确要“查找不足”,然而一手提拔他的人呢?是不是就完全没有责任?说的其实很小心翼翼,这是香港已经为数不多秉持中间立场、“公信第一”的报章。最直白的分析来自于《苹果日报》的某评论员:董的下台,并非香港人倒董的结果,更非所谓执政水平的不高,只是因为他“还不够听话”。可怕!然而你又找不出什么来反驳!至于文汇大公商报三份左派报纸(或许叫中资报纸更合适),则仍是用毫无趣味的语言(有的已经和人民日报接近了)来挺董。在一个言论自由的社会,左中右的交锋本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是在某种只可意会的语境下,某派意见虽未必没有道理,却刚出生就矮了一截,哪怕在最表层的世界里,它铺天盖地。我想说,这是自由遭遇中国的失败,然而,这既不是自由、也不是中国的失败。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脚又痛,在立法会答问大会站立时感到脚很痛,所以辞职。但大部分报纸认为这是藉口,因为他的施政得不到市民的认同。在2004年立法会选举后,民主派大有斩获。红湾半岛事件使政府招来官商勾结的指控。领汇事件明显背后有某些立法会议员支持闹大,但临阵停止上市足见政府态度无能。终於,十二月在澳门出席澳门回归五周年向国家主席述职时,董建华被国家主席胡锦涛当著香港高官以及澳门特首何厚铧前当众责备,最后,胡要董「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董初回港后坚持胡主席这番话的正面影响。但董在翌月虽在压力下在施政报告中承认错误。2005年2月中在传出董建华将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并辞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一职。报章传出现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最有机会接任该职。3月2日,除亲北京报章(大公报、文汇报及香港商报)外,全香港报章均大篇幅报道董建华将会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后,辞去特区行政长官一职。延至3 月10日下午,董建华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以身体不适(脚患)为由,已向中央递辞呈。日,董建华顺利当选全国政协副主席,同日获中央接纳其辞职。曾荫权将署任该职,直至新任行政长官选出为止。董建华,男,汉族,1937年5月出生于上海,籍贯浙江舟山,英国利物浦大学毕业,大学学历。曾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现任十二届全国政协副主席董建华是香港已故航业巨头董浩云(董兆荣)的长子。日生于上海,12岁时随父来到香港。1960年毕业于英国利物浦大学船坞工程系,获得机械工程学理学学士。其后在美国生活十年,曾于美国通用电气任职,1965年又到家族企业在纽约的分公司开拓了香港至欧美的航线。1981年董浩云逝世,其家族公司,世界七大轮船航运公司之一的东方海外交予董建华打理。1985年,东方海外濒临破产。在此之前,董浩云家族成员均高调公开其亲台及中国国民党之政治倾向(至今董建华之妹董小平仍定居台北),但在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透过霍英东注资使其渡过难关,同时也使董建华倾向北京。董建华于东方海外工作,直至担任香港行政长官。他说自己年纪大了,脚又痛,在立法会答问大会站立时感到脚很痛,所以辞职。但大部分报纸认为这是藉口,因为他的施政得不到市民的认同。在2004年立法会选举后,民主派大有斩获。红湾半岛事件使政府招来官商勾结的指控。领汇事件明显背后有某些立法会议员支持闹大,但临阵停止上市足见政府态度无能。终於,十二月在澳门出席澳门回归五周年向国家主席述职时,董建华被国家主席胡锦涛当著香港高官以及澳门特首何厚铧前当众责备,最后,胡要董「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董初回港后坚持胡主席这番话的正面影响。但董在翌月虽在压力下在施政报告中承认错误。2005年2月中在传出董建华将出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副主席并辞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一职。报章传出现任政务司司长曾荫权最有机会接任该职。3月2日,除亲北京报章(大公报、文汇报及香港商报)外,全香港报章均大篇幅报道董建华将会获委任为全国政协副主席后,辞去特区行政长官一职。延至3 月10日下午,董建华召开记者会,正式宣布以身体不适(脚患)为由,已向中央递辞呈。&&&&&&各位市民、各位朋友,一个小时以前我正式向中央政府提交了请求辞去行政长官职务的报告。八年前,我接受中央政府任命出任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和香港市民一起开始走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落实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一路过来,我们成功的落实了一国两制,香港人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当家作主,我们切实维护着香港是一个自由、多元、法制的社会,人权得到充分保障,民主按照宪制的规定按部就班,稳步发展;一路过来,我们与中央政府采取一系列措施,使得国家的快速发展成为推动香港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的强大动力,国家发展蒸蒸日上,国际地位日益提高,社会政治稳定,市民对国家民族的认同不断增加;一路过来,我们历经艰辛,面对泡沫经济爆破,经济转型和SARS带来的冲击。八载风雨路,崎岖,市民的痛苦、忧虑,和他们对政府的期望,我未有一刻忘怀。为疏解市民的痛楚,我鞠躬尽瘁,从未敢一日懈怠。香港的市民以空前的勇气和智慧迎接一个又一个前所未有的挑战,市民在艰难中表现出来的斗志、忍耐和对我的谅解,我心存感激,永志不忘。&&&&&& 经过香港市民的共同努力,以及中央政府和内地各省市的大力支持,现在香港的经济出现了良好的复苏势头,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发展趋势,政治和社会状况也逐渐稳定下来,我清楚知道,香港目前的成果还需要很大的力气去巩固和发展。&&&&&& 由于长时期的操劳,在去年第三季度以后,我已经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大不如前,以香港的利益为重,我考虑过向中央提出辞任行政长官的请求,这是出于对香港、对国家负责的态度,我这些想法曾经向中央政府有关部门反映过。现在,全国政协已经提名我为全国政协副主席,这是中央政府对我的信任,我表示衷心感谢。&&&&&& 我经过慎重的考虑之后,今日向中央政府提交了辞职报告,恳请中央政府体察我的实际情况和对大局的考虑,批准我的辞呈。&&&&&&各位市民,香港现在各个方面的情况都不错,此刻,我对香港的前景比就任之时更加充满希望。首先,香港新时代的巨轮在经过将近八年的艰难险阻之后继续向着宏伟目标,乘风进发。一国两制展示出生生不息的生命力;其次,在一国两制的旗帜下,香港不可取代的优势正日益显现出来。最重要的一点,是香港有非常可亲可敬的市民,以勤奋、敬业、灵活、进取,必定可以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我有幸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这个特殊的位置上报效国家,服务香港市民,这是我一生的光荣,为此我衷心感谢市民给我的机会,感谢中央政府对我的信任,感谢所有与我工作过的同事给我的支持和鼓励,以及感谢家人有始至终给我的关怀。谢谢各位!
上一篇:下一篇: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说普通话不带口音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