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孩子为什么不知道感恩的经典语录

603758 人聚集在这个小组
(CallMeByUrMeme)
(菊花死了)
(李胜利老婆)
第三方登录:开心俱乐部
育儿网用户登录
欢迎您nickname
专家在线回答网友问题。
婴幼儿护理
情商与品德
赏识与挫折
感知觉训练
行为与习惯
艺术潜能开发
儿童常见病
玩具游戏运动
玩具游戏运动
发育关键期
发育关键期
&&&孩子不知道感恩怎么办?
孩子不知道感恩怎么办?
儿子不知道感恩,觉得什么都是理所当然的。儿子过生日我给他买了他喜欢的玩具,我开玩笑说等他长大以后都要还给我,他却说我是他妈妈给他买玩具是理所当然的。请问孩子不知道感恩怎么办啊?
当一个人享受得太多时,他也许就会将这一切看成是理所当然的,感恩之心也就无从说起。曾经有人苦恼地说:“我天天在家刷碗,结果有一天我没刷,立刻就被家人说是懒惰,他们怎么不想想我每天双手泡在冷水里那份辛苦呢?”孩子也会很容易产生一种“理所当然”的想法,他会认为我们爱他是应该的。一旦我们做出“违反”他意愿的事,他反而还可能会抱怨我们“不爱他”,他自己倒先不快乐起来了。孩子的不快乐来源于他的不满足,而他的不满足事实上则取决于他感恩心的缺失。所以,我们要为他补上感恩教育这一课,当他走上自己的人生路时,我们一定要将感恩之心也装进他的行囊。有感恩心的陪伴,孩子对自己的人生才不会抱怨,他才能拥有快乐。我们总说要感恩,可是在很多孩子眼中,他却“无恩可感”,他的眼中全都是自己的感受。所以要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我们一定要先教育他“知恩”。首先我们要让孩子知道父母对他的养育之恩,我们可以多给他讲讲孝道故事,而我们平时也要对自己的父母孝顺有加,经常向他们表达我们的感恩之情。适当地给孩子讲讲我们这样做的原因,让他明白感恩父母、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最基本道德。与此同时,我们还要带着孩子多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他知道他现在的生活也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是革命先辈用生命换来的;而他能学到知识,是因为有老师的辛勤培育;他能吃饱穿暖,也是由于各行各业的劳动者的付出;他会感到快乐,也与朋友的友谊与关怀有密切关系……我们要让孩子看得到这些事实,并帮他回想他遇到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唤醒他的记忆,让他知道他是应该对这个世界感恩的。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星):
家长必须统一战线,痛下决心彻底改变宝宝的不良行为习惯,构建孩子健康的人格和品德,首先从自己做起,要为孩子做出榜样,让孩子感恩首先需要让他知道你的不易,还有环境的渲染,也可以多让他看看感恩的电视。
相关未解决
高悬赏问题妈妈的困惑:为孩子做了一切孩子为何不感恩?|家庭教育|感恩_新浪教育_新浪网
妈妈的困惑:为孩子做了一切孩子为何不感恩?
  家长来信:
  尹老师您好,我家孩子快5岁了,是少有的乖孩子,却总为一点小事和我纠缠:妈 妈你碰我了,得向我道歉;妈妈我帮你拿东西你得谢谢我;妈妈你怎么 不说请;妈妈你让我穿袜子你怎么脱了(其实是为了给她洗澡)……从小开始我都依着她,觉得她说得也没错;但随着她渐渐大了、这种较真儿逼迫每次都搞得我不 胜其烦。昨天又和我歪歪,气得我训了她一顿,说你从小到大犯了不知多少错误,大家都能原谅你,你怎么一点小事都不能原谅别人?你是家里最受照顾的,如果都 要说谢谢,你应该每件事都向大人感谢一次……当时“新仇旧恨”都夹杂在一起,感觉很乱,话说得没有章法,东一句西一句的,她被我说哭了,但不知她能懂多 少。
  尹老师,孩子的这种不宽容、不感恩是从哪来的呢?我应该怎么进一步做她的思想工作呢?比如打翻了水杯、掉了饭菜这种事,她会马上大 哭或为自己辩 护:我是不小心的嘛(她是个超级敏感的小孩),我们反而会说:没事的,谁都有可能犯错;她很在意别人犯错,一起画画的时候别的小朋友敲敲打打,她就冲人家 说你太吵了;奶奶无意中夹了她的手,她就疯跑一路不理奶奶在后面追。我只会在她明知是错误还要犯的时候批评她,比如光脚在地上走、比如说假话,但也不会吼 她,只是比较严肃,也不会说很久。昨天是因为几件事一起发作,我积累一段时间的情绪搂不住了。
  我从家长的来信中,看到下面的问题:
  “是少有的乖孩子”——这短短一句话包含了很多信息。首先说明这个孩子对自身的约束意识很强,儿童的天性本来是舒展而自由的,这“少有的乖”不 是天性使然,而是有一个强力的外部条件促成,这个外部条件应该就是家长的规矩了。就像一位朋友评论说的,“乖孩子”是成年人对儿童善意的捆绑。不管这位家 长自己是否意识到,她的规矩是比较多的,过多的规矩和评判使孩子失去了自由成长的空间,孩子表面的“乖”,是用极大的内心压力换取的——因为这样小的孩 子,根本不可能理解成人世界里各种莫名其妙的规矩。他约束自己,一方面是使自己讨好父母(这是每个儿童的本能),另一方面,她认真按照父母的规矩去评价所 有人的行为(当然包括父母),一旦出现不符合规矩的情况,她就反复要求对方达到。
  “为一点小事和我纠缠……”——这里父母将“乖孩 子”的认真和要求公平理解为“纠缠”。有些事情在家长眼中是小事,但在孩子那里却是大事。她从 小生活在一个“有规则”、“讲礼貌”的家庭氛围中,她觉得这个标准所有人都应该公平地遵守,所以她的“纠缠”并不是在较真儿或故意找茬——她不能理解其实 这个标准仅仅是父母给她专门制定的,而制定者却可以“逍遥法外”。
  “你从小到大犯了不知多少错误”—— 一语道破了父母曾经为孩子立了无数的规矩,并且孩子又无数次地令父母不满意。父母给了孩子很多的负面评价,这些负面评价给孩子稚嫩的心灵带来了很多痛苦。
  “如果都要说谢谢,你应该每件事都向大人感谢一次……”——父母这样说话,表面上好像不时刻要求孩子感恩道谢,其实内心恰是这样的想法。家长在 生活中也许为了培养孩子的感恩心或有礼貌,经常要求孩子说谢谢等,所以当孩子模仿家长,要求家长也遵守这个规矩时,家长却觉很委屈,觉得孩子要求过分。
  并且,这位家长潜意识中对孩子有一种恩赐心理,觉得自己有恩于孩子。一位朋友评论说的好:“这么小的孩子为什么要感恩父母?难道是孩子让你生她 的吗?你在生她养她的时候难道不是一种享受么?” 生养一个孩子,对父母来说到底意味着什么呢?每一个孩子,都是神圣的爱的礼物,她为父母带来了无穷的幸福和快乐,难道我们不该时时刻刻感谢孩子吗?
  “她会马上大哭或为自己辩护:我是不小心的嘛(她是个超级敏感的小孩),我们反而会说:没事的,谁都有可能犯错”——孩子大哭是出于一种本能的 自我保护和恐惧,这是她从经验中形成的一种反应,说明在她的成长过程中经常遭受负面评判。虽然家长说“谁都有可能犯错”,表面上宽容大度,实则是在做出定 论——你的确是错了。
  每个孩子都本能地想取悦父母,如果父母经常流露出对孩子的不满意,孩子的心灵就会不断积累挫折感,孩子表面的“超级敏感”只是内心极度紧张的表现。
  这样就不难理解孩子一些“反常”的行为了——一起画画的时候别的小朋友敲敲打打,她就冲人家说你太吵了;奶奶无意中夹了她的手,她就疯跑一路不 理,奶奶在后面追。孩子是在借事发泄内心积郁已久的紧张感,或者是在模仿家长对他人苛刻——当然孩子并不知道这些,她只是跟随情绪的引导罢了。
  这位孩子的父母可能自身自律性很强,无意识中会将这种对自身的严格推广到孩子身上,儿童需要宽松自由的生长氛围。生命具有能量场,它通过情绪影 响周围的所有人。无论父母口头上说些什么,孩子都能用心灵准确地捕捉到你语言后面最真实的愿望和要求。作为父母,让孩子在家庭生活中完全放松,而不是处处 小心翼翼,孩子才会获得安全感,健康快乐地成长。
  我们在此讨论这封信,可能会给这位家长带来压力,我私下和这位家长进行了交流,取得 了她的谅解,为此向她表示感谢。之所以把她的信拿出来引发大 家讨论,因为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隐性的家长强权”是当下最困扰家长,也是最伤害孩子的问题,很多人对此毫无知觉。相比那些一意孤行、毫不反思的家 长,这位家长遇到问题后能够主动寻求答案,这反映了她自身优秀的素质,她并不是笃信自己绝对正确,而是去寻找解决方案,为此向她表示敬意。天下没有不犯错 误的家长,重要的是不断学习和修正。改变和提高,总是发生在那些知道自己有不足的人身上——知不知,是知也。
  父母的终极目的都是为了 孩子好,哪怕是那些将孩子逼得自杀的父母,初衷也是为了孩子好。但目的正确不能取代手段正确,目的再好,如果手段错了,这个目的永远不会达成。生命的成长 有其自身的规律,就像我们种庄稼,必须尊重庄稼自身的生长规律,才会收获丰硕的果实。尊重生命内在的秩序,是一个人变得 智慧的过程。
  爱与自由,虽然已经成为教育共识,但能否真正做到却需要每位父母认真仔细地审视自己的言行。
  本文选自《》,点击
  更多信息请访问:
(收录2595所大学、506个专业分数线信息、提供29省专家服务)
三步报志愿
42240人已测试
86094人已测试
分数线查询
找专家报志愿
一对一服务
咨询电话:
01058983379孩子为什么不会感恩?
  扬州新闻网讯 (丁云) “我再也不要见到你了……”昨日是西方传统的感恩节,在市心理卫生中心,一对父子的对话让人目瞪口呆。专家忧心地说,目前约有13%的问题孩子,他们与父母关系都比较紧张,这些孩子对父母养育之恩一点也不感激,更没有知恩图报的心理。
  李女士说,自从与丈夫离婚以后,她一人辛苦地带着儿子,可以说要什么给什么,她只希望儿子长大了有出息、孝顺,可儿子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体贴她,更不知道感恩。最近,儿子沉迷于网络,好几天都找不到人。
  父母的养育之恩如涓涓细流滋养着孩子,可他们大多却安然受之、处之泰然、身在福中不知福。很多家长都在反思:为什么我给他的一切他都认为是理所当然的呢?为什么一切都为了孩子,最后他却不领情呢?
  市心理卫生中心吴人钢主任分析,现在的孩子都是家庭的中心,他们只知有自己、不知爱别人,这与家长急功近利的心理有关。许多家长以为只要为孩子提供好的条件就行了,对孩子的“考核”也只是看重分数,而对感恩等德育教育不重视,在分数的高压下,有的孩子甚至怨恨父母,不愿与他们谈心。而家长也很急躁,看到孩子成绩不理想,动不动就训斥,从而导致亲子关系比较紧张。
  专家建议,家长要改变教育方法来改善亲子关系,当孩子感谢他人的善行时,要及时给孩子一种行为上的暗示,让他们从小知道爱别人、帮助别人;改变孩子的焦虑和忧郁状况;提升孩子的学习能力,恢复自信,承认他们自身的价值;感恩教育从感受父母的养育之恩开始,从小让孩子对父母心存感激、知恩图报,做个有孝心的好孩子。一个人只有爱父母、爱家人,长大后才会爱他人、爱祖国。
  来源:扬州日报
编辑:张开翼
07-11-22 11:38·
07-11-19 11:13·
07-11-16 17:44·
07-11-05 13:31·
07-10-18 04:57·
07-09-28 07:54·
07-09-10 11:25·
07-09-04 15:51·
07-08-23 17:39·
07-04-20 01:41·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火炬新动态 胡锦涛访日 山东火车事故 奥运安全 辱华事件
大米涨价 楼盘降价 手足口病 罕见日食
缅甸风暴 失业率
肥田喜事 火影忍者 我的团长我的团
林心如专辑
我的青春谁做主
潜伏 黑执事 新进职员 咖啡王子1号店 纸醉金迷
我的帅管家
周润发电影全集 郭德纲经典相声
热点标签:
说 吧 排 行
上证指数(77445)
李宇春吧(104510)
茶 余 饭 后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知道感恩的经典语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