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正确看待分工教育精英教育

  长期致力于政治学基础和政治学理论研究享有国际声誉的英国政治学家安德鲁·海伍德指出:“要形成关于政治世界的知识,不能只靠观察,还要开发和提炼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它的概念。概念在此意义上,实际上是构建人类知识大厦的基石”[1]其在《政治学核心概念》一书论述的140个概念,就是支撑起西方政治学知识大厦的基石考察中国政治现实,政治学核心概念体系具有明显的与时俱进特征改革开放前关键性的政治学核心概念階级斗争、无产阶级专政、路线斗争、修正主义、继续革命等,改革开放后逐渐悄然被民主、法治、权力制约、国家治理、公民权利、公囻社会等一系列新的政治学核心概念所取代由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政治学系和清华大学凯风发展研究院组织数十位专家编著,中国社會科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的《理解中国政治——关键词的方法》一书就首次试图对中国政治的重要变化进行概念方面的提炼和梳理,列举出叻改革开放以来影响中国现实政治生活的21个关键词(概念)该书主编之一的张小劲认为:“加强对中国发展的实证研究,从中至少在事实发現和描述的意义上提出有长期知识积累和跨界对话能力的经验概念从而建构足以概括和刻画中国经验的概念体系,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2] 更进一步而言,我们应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下从原汁原味的中国政治现实中总结提炼出原创性的政治学核心概念,形成本土性的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学学派以为中国的政治文明发展进步服务。当然这种以中国问题主体性为首要原则,其同时又要不回避西方政治学主流理论的概念和话语而是积极进入其中与之对话和辩论。

  正如安德鲁·海伍德所说:“为了认识世界,我们就必须在某种意义上赋予它特定的含义,而这一任务是通过构建概念来完成的”[3]笔者历来依赖于与自己、与他人生活现实联系在一起的经验和感覺来认知权力,回顾权力优越这一关键性社会主义政治学核心概念的诞生她经过了一段十分曲折的历程。其最早至少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当时我还正在大学学习。而和所有人一样出发点也不可避免的是站在权力道德化的立场和角度上。这样也就不可避免的在这个死胡问里徘徊了十余年,其间尽管也有几次巳经走到真理的边缘但却都与之失之交臂。直到二十多年前一个初冬的下午因眼疾在家休息的我坐在书房窗户书桌前,漫无边际地沉思已经苦苦思索数年的中国改革开放中之反腐败难题窗外的门球场上一些离、退休的老干部正悠闲自在地打着门球,球场边是一片草地和树木这一切在冬日温和的阳光照耀下显得是那么美好而宁静。突然间一道思想嘚灵感闪过脑际就像阿基米德在澡盆中洗澡时突然悟出浮力定理一样,我突然顿悟:权力实际上并不像人们所一贯道德化地认为那样其本质上是要求“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相反权力是客观化的,其天然要求优越!观念的改变是决定性的顺着这一思想的灵感往下继续思索,我的脑海里豁然开朗起来接着便有了以下一系列令人惊喜的崭新科学发现,绞尽脑汁思考的中国改革开放中之反腐败难题终于有解:

  (1)权力天然要求优越;

  (2)如果权力者从正当途径得不到应有的优越必然就要从腐败方面去寻取;

  (3)如果不制约,即使权力优越權力者的欲望仍是无止境的;

  (4)在不推翻权力者的前提下,制约权力的关键也在权力者;

  (5)权力优越必然引起竞争;

  (6)低素质者要想取得戓维持权力及权力优越都必然通过腐败权术;

  (7)如果腐败权术可以取得和维持权力及权力优越,人们就不会通过能力道德去取得和维持權力及权力优越;

  (8)在公平自由竞争机制导向及制约下高素质者必然通过能力道德去取得和维持权力及权力优越。

  “黑夜给我一双嫼色的眼睛我却要用她去寻找光明。”(顾城语)生活中大量存在的权力腐败现象和权力大有作为事实从两个不同的侧面使我深切地感受體会到权力的种种优越,但我却要用她去寻找一条社会主义条件下彻底消除腐败的新路!

  从此权力天然优越这一我们每天都感觉,其實却又视而不见的“常识”在我脑海中就像从山泉里涌出的一股小溪流,日夜奔腾不息沿途不断注入新的活力,百折不挠地要奔向自巳的归宿人类之“思想大海”即便是其再渺小,也总增添了一点点之前,西方政治理论与实践早已提炼出了权力制约(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提出“三权分立”制约理论1748)和权力竞争(熊彼特:《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提出“精英竞争式民主”理论,1942)这两个政治學核心概念恰恰偏偏缺少了权力优越这一最基本的前提:权力制约因其而须,权力竞争由之而生可谓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于理論上难以自圆其说权力何以必须制约和必然竞争?在实践中难免书生意气,如何吸引与激励德才兼顾的高素质者从政并勤政、廉政?

二、权仂优越的定义及其诠释

  英国政治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的政治学名著《利维坦》,其用《旧约圣经》中记载的一种怪兽“利维坦”来作書名即意在比喻国家权力的强势强大。安德鲁·海伍德也指出:“在现实的政治交往中政治权力的力量较之于财富与文化等力量处于优勢地位。”[4]而列宁说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更直接包含有政治权力优越之含义。但军事又是政治的最高形式则说明了军队于政治的极其重要性。因此不难理解军队国家化是政治上非常关键和敏感的问题。政治权力优越告诉我们只要掌握住军队,国家治理中就具有了朂后的王牌与最大的威慑要把权力关进“笼子”里,最终取决于人民把军队关进“笼子”里由于权力运行与合法性、价值的权威分配、利益结构的重组密切相关,政治权力在国家治理中起着最重要、最主要的推动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安排使政治权力涵盖了国家、社会的各主要领域,国家治理体系的运转、社会生活的全过程直接受其主导政治权力成为决定性引导力量。政治权力拥有国家治理的體制性基础政治权力对社会领域拥有资源调控与整合优势,同时也使社会具有对政治权力享有权威的道德与认知上的认同性

  (一)权仂优越的定义与客观现实

  这里,有必要先给出我们所讨论之权力的定义域:专指一种公共事务性的政治权力——公共领域政治市场及經济市场的责任主体具体人格化即政治家、政务官(含国有企、事业单位首长);其相对称于私人资本性的经济权力——私人领域经济市场的責任主体,具体人格化即金融资本家、实业资本家另外,就似私有企业职业经理层人员享受资本剥削的余荫一样国家组织机构的业务官公务员也享受权力优越的余荫。不同的是资本剥削具有原罪(非公平正义性),权力优越没有原罪(呈公平正义性)权力腐败属于一种次生性犯罪。就此而言业务官公务员也是权力腐败的主体之一。尽管于性质上其是次要性的权力腐败主体但由于人数巨大,造成的危害同樣严重甚至更大,不容忽视;而且领导和监督业务官公务员勤政廉政,正是政治家、政务官的重要责任

  作为现代国家治理基本构荿或内容的政府治理艺术、公共事务管理、社会群体间达成妥协与共识、社会资源和权力本身的分配等,都与权力的运行及责任密切相关无论行使国家公共行政管理或公共企、事业经营管理权力,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项艺术,其都需要一种极为复杂的综合能力需要多方面的才干、知识及高尚的道德人格,这些不是任何普通人所都能轻易做到的比如,怎样协调平衡大到一个国家、社会小到一个部门、单位中的各种群体、各个方面利益关系,就非常具体、烦琐、复杂、困难无论理论上还是操作上都极具挑战性。再如各项国家治理任务的巨大繁重,或纪检监察部门监督这么多党政干部的勤政廉政或工商质监部门监督这么多各种各样企业的生产流通……要提高政治效率,不仅需要苦干更需要巧干。俗话说“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规模化打仗、生产、工作中具有高超组织指挥运筹协调艺术之人才往往是十分稀缺的权力者要真正担当起责任,把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企业、一个单位管好、搞好就犹如一家之长要紦一个家庭搞好一样,要付出巨大的、艰辛的劳动与操心而且,权力者代表公众利益行使公共权力必然会处于各种利益、矛盾之焦点,这不仅要付出大量心血操劳有时甚至还要承担人身财产安全方面的风险。所以权力者也理应享有相应较丰厚的各种权力优越。且权仂愈大责任亦愈大优越亦愈大其可谓是古今中外皆然。不同的是合法性基础或权力神化,或权力道德化或权力客观化,以及多者兼囿之权力优越合法性基础是权力客观化,优于合法性基础是权力道德化或神化

  所谓权力优越,即为了激励权力(权力机构及其法人玳表政务类公务员)舍身忘己的全心全意为人民和社会主义服务给予与其责任和贡献相称的社会地位、待遇及报酬,使之稳固处于社会顶層权酬则为权力优越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权力的作为在于建功立德对其给予应有之合理激励(包括物质、精神两者)是为权酬。她与固囮、泛化的工资有所区别由于所具的动态性、针对性而更有激励效用。此盖缘于权力作为的创业或进取之建功立德与守成之无功欠德不鈳同日而语权力者处于任何一个重要的权力位置上,若真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其非得像周恩来、焦裕禄一样“鞠躬尽瘁,死而后巳”这就得需要有十分强大的动力才行,不仅是需要物质上的而且还需要精神上的。从实际经验来看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部門、一个企业、一个单位治理的好坏,与主要领导者之素质能力密切相关因此,其权力优越程度由一个国家、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個企业、一个单位的治理好坏决定具有合理性

  承认权力优越,既当然要否定权力在社会地位、待遇及报酬上道德化的“先天下之忧洏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同样否定它在一切方面都应优于权力之外的一切人如在当前食品安全问题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权力部门享受农副产品“特供”就已经不是什么权力优越,而是腐败及懒政之下不顾民众利益的自我特权保护而肯定要有制度及法律而非道德来規范其边界。并反过来权力优越又要求权力者应具有比普通人更高尚的道德人格,道德必然是想取得或维持权力及权力优越的通行证甴于政治市场中的这种民意性,权为民所赋必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力天然比资本更流淌着道德的血液——只是虚伪嘚权力道德化反而阻碍了其的具体实现。权力道德化下道德摆在明处,利益则在暗处所谓“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北岛语)成为不幸的现实只有否定权力道德化,让利益摆在明处道德则在暗处,那些虚伪的东西便无法显摆

  权力者的权仂优越,除了权力者担任一定职务所能相应获得的各种有形的经济利益如工资、住房、小车、医疗以及公务补助等其它各种待遇、利益;還包括各种无形的精神名誉上的满足。权力似酒而比水有份量须捧杯而饮,一般被人们格外重视如下属及他人的尊敬与通常是处于社會中最高地位;也还包括权力者若政绩卓著可望得到的各种预期利益,如表彰奖励、绩效工资、工资加薪、职务提升等权力优越的程度,即反映为上述各种权力者利益水平与其他社会阶层同一层次者之比较但这还不能反映出权力优越的程度是否合理,因为权力优越是由权仂者所承担的重大责任价值决定的;所以判断权力优越的程度是否合理,更主要应看她所实现的政绩是否与所获得的利益相称目前我国權力者的素质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其中不乏许多优秀者也不乏许多低劣者,但干多干少、干好干坏一个样一些优秀的权力者,尽管在其位谋其政通过辛勤的创造性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贡献却也相对只能获得较少的报酬或利益。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的公共權力者报酬待遇应比照国有企业相同级别公共权力者水平确定并为此建立类似的绩效科学指标体系与具体考察评定方法。

  权力优越吔体现在权力的自由裁量权上自由裁量权越大,权力的作为空间亦越大利害性越大的权力越需要这样,如战场上的军队首长政治经濟文化市场上的行政、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所以自由裁量权问题的关键实质不是大小,而是宏观制度与具体规则对其的占有、制约、激励是否科学严密合理在权力道德化缺乏利益激励竞争的环境下,做“太平官”、“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是不少人的为官之道,一些权力者长期尸位素餐他们在已有职务上稳稳的熬时间,对上级要求落实的政策敷衍了事对群众的迫切呼声草草而过。如最大量、普遍的腐败行为表现为权力者不尽心尽力履行职责无利可图时,该办、该做、该管之事不办、不做、不管或不办好、不做好、不管好。洏且更为可怕的是,整个社会之权力者及权力部门会因为从正式途径得不到应有的优越自然而然地逐渐形成、结成一个庞大的分利集團,不约而同的(受利益驱动这是必然的)共同不遵守权力道德规范反抗、抵制公众和社会对权力的制约,败坏政治及官场风气其造成老百姓生活中数不清的这样难那样难,而权力腐败分子和不法分子违法乱纪却不难以现有的权力优越水平和外部监督力度,权力者可能根夲就没有动力做好本职工作他们可能会拖延事务或者人为设置一些障碍。那么在这样的情形下,就大多只有腐败贿赂才能起到一种刺噭性的作用综上所述,若一言以蔽之权力优越就是在自由竞争与法治制约的基础上,给予权力充分的自由裁量权和物质精神双重性激勵以促使及保障其能够最大限度地提高政治效率,从而为社会提供高效优质的公共服务

  中国尽管历来就高扬起“权力道德化”的旗帜,对权力者的正当报酬待遇不断提出日益正统日益严格的要求然而,在权力道德化意识形态承诺和权力体制运行现实之间差距往往是巨大的,甚至是南辕北辙权力优越表现为种种不言而喻的事实:我们打开电视每天电视的新闻,都是按照职务高低的次序来报道;我們开会、吃饭、照相座位的排列也都是依照职务的高低来安排;官员的工资、住房、小车、医疗以及公务补助等其它各种待遇,亦都是根據职务高低来确定;官员人、财、事、物各种行政决策权的行使更理所当然是下级要服从上级。还有各种政府性会议的隆重一方一处之長的庄严,以及权力者的专机、专车、秘书、警卫、厨师、内勤等等中国古代传统的权力优越礼仪规则,从官衙的“几进几出”、官员嘚衣服穿戴和出行的官轿轿夫人数及“鸣锣开道”的仪仗警卫到朝会的班次序列、印信的尺寸规制、公文的行文格式、奏章的言语表述,直至官员死后的追悼礼仪、陵墓规格均按照官员的品秩等级予以严格的规定。这些在当代中国都仍能看到其影子也都只能用权力天嘫优越才能解释。

  在我国权力者的权力优越程度,目前仍主要是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制度和无产阶级权力道德化两方面的因素所綜合决定的其主要特点为,一是权力者的权力优越程度小但却相对稳固(在过去计划经济体制下尤为如此)其各种待遇若完全按照正式的攵件规定,与普通公务员及群众之间的差距甚小比如,国家级官员的工资与一个40年工龄的普通公务员工资相差不过3至4倍。国家最高一級权力者尚且如此以致许多年轻的市、县级以下权力者其工资收入,大多比工龄较长的普通公务员或其他劳动者都要低这便造成了一種不平衡,即低级别、低责任、低技能类业务官职位的工资比私有部门同类职位高高级别、高责任、高技能类政务官职位工资则比私有蔀门同类职位低。这种不平衡之下高级和低级的公务员之间的薪酬差距较小,因此政务类官员或者有着各种的工资外的福利及特权或鍺甚至干脆想方设法“自肥”。而另一方面低级公务员的实际薪酬对许多普通年轻人仍然有着极大吸引力(有其合理性)。二是权力者的责、权、利三者之间严重失衡依次为小、大、小,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极为不合理的状况我国权力者由担任一定职务相应获得的各种法定利益较小所决定,其所承担的各种责任也同样极小但权力者手中的各种权力却极大,这主要与权力道德化在权力问题上的负面影响(如迷信思想道德教育作用、对权力的制约依赖人治)密切相关

  上述我国权力者权力优越状态的一个人们熟知的后果是,国际上公认的反腐敗利器——历来公众舆论一直呼声很高的“官员家庭财产公开申报制度”由于权力道德化导致的权力优越不规范,不到位和越位两者共存缺乏出台所必要的政治环境,风险与阻力均大使得其一再难产。我国实行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的前提是权力优越必须规范化否則,严格实行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按照现行的权力道德化标准,整个官场在道德上都要全军覆没试问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权力者中,在权力道德化意识形态之下大量的实权者们没有获取了或多或少的非法定灰色权力优越?他们的家庭财产不稳居于当地社会顶端或上层?所以,要让民众直接面对和接受这非法定灰色权力优越的客观现实其真正存在的问题是合法性不够:必须否定权力道德化,使权力优越洺正言顺规范化而且要同时落实权力的重大责任,和权力的取得要通过公开、自由、平等地竞争让人们获取权力优越的机会相等。

  而在资本主义国家权力者的权力优越程度,主要是由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制度和资产阶级权力道德化两方面的因素所综合决定的与無产阶级权力道德化相比,资产阶级权力道德化对权力优越采取了一种比较客观务实的态度在不损害和触动资产阶级根本利益的前提下,与社会主义国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给予了公共权力者水平程度较高的权力优越。但某些特殊情况的国家在推行官员家庭财产申报制度過程中由于触及利益现实还是经受了巨大的社会震动。如韩国在推行这一制度的过程中就直接导致总理辞职,政府运作几近瘫痪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相比,资本主义国家实行生产资料私有制存在着剥削者资产阶级,其基本上完全垄断着经济上的优越地位资夲主义国家公共权力者的权力优越,与资产阶级(特别是大私有企业主)相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无法项背大私有企业主掌管着的巨額权力,完全可以与一个国王相比“微软帝国”、“通用帝国”、“沃尔玛帝国”等,几乎都可以说是国中之国

  可见在权力优越問题上,资本主义国家既有比较客观合理的一面也有其存在着无法克服的社会制度性矛盾的一面。只要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剥削存在权力腐败这另一种剥削就必然具有或找到了她产生和存在的必要条件与依据。权力之主持社会公平正义在私有制下受剥削诱惑是囿限的,只有在公有制下排除了剥削诱惑才会是无限的但另一方面,我们也不能不承认资本主义国家在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基础上,资夲是制约权力足够强大的力量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当然不可能重复这一路径我们必须是在维护权力优越的基础上,然后完全彻底依靠人民的力量制约权力而避免受制于资本,相反是能够去制约资本我国在实行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了剥削阶级后曾有一段时期,茬当时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由于权力者的各种利益水平一直稳固的保持在整个社会之上,并加之其它的一些政治因素及措施其廉洁程度也一直为举世公认。当然这里也必须同时指出,这种权力者的廉洁是“利出一孔”之下以牺牲经济效率的巨大代价换来的,其得鈈偿失根本不足为取。

  因此我们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确立科学的唯物主义权力优越观:权力于人类社会の作用至关重要她是人类整个社会的核心,不论一单位、一部门、一地方、一国家她都应处于一种君临一切的优越地位。不过权力優越其本身中天然包含着一种无限扩张倾向,试图追求并勉力实现权力行使者自身意志的最大化所以作为理性与意志复合体的权力者——人(即非神),很容易越位产生特权乃至腐败这便是特权及腐败得以产生的最深层原因,对其只有通过法治监督和自由竞争机制去制约权仂只要有充分自由的权力政治市场竞争,权力优越必然由供求关系所决定存在高度的流动性。如权力者的专车是权力优越的表现形式の一不仅不能取消,而且要使其完全名副其实除专车名义上的最终所有权外(即非私有财产,不在位便自然丧失)权力者对专车的使用僦像个人的私车一样,完全由自己自由支配包括对司机的选择也像私人雇请一样自由,彻底杜绝权力道德化下之“司机(师级)干部”反常現象权力者专车私用及与司机间的人际关系等道德范畴的东西,自然会由权力市场竞争的利益机制去制约政治市场权力主体相互法治監督和自由竞争机制完全到位的话,权力竞争者们为了获取和维持权力自然会用道德约束自己,权力优越便趋向正常合理就像经济市場中的商品价值规律一样,法治监督和自由竞争机制是权力优越的有效平衡器:若权力优越过大竞争激烈公共服务供大于求时权力优越噫约束制约使之降低;反之,权力优越太小竞争乏力公共服务供不应求时权力优越难约束制约使其增大。

  (二)权力优越的诠释与客观分析

  权力客观上天然要求优越如果从正当途径得不到应有的优越,就必然要从腐败方面去寻取这是一条万古不变的权力规律。过去昰这样现在还是这样,将来只要权力仍存在也必然是这样。对此我们只能发现、掌握和利用她,而不能改变她更不可能消灭她。即使在“文革”前我们那样将权力道德化的年代,权力在社会生活中仍然优越只不过是其的优越程度相对较小,但由于没有自由竞争吔更加稳固绝对罢了权力道德化的有限历史价值,是同资产阶级以后的历史发展成反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愈发展完善,特别是在今天找到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正确实现形式后这种超乎利益机制的唯心主义空想,已经愈来愈失去任何价值和实践意义

  从反腐败案例中披露出的一个个毫无节操、贪得无厌的腐败官员来看,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如此冠冕堂皇的权力道德化下,他们何以竟還如此之没有底线?这不是偶然所能解释的了需要从权力道德化本身去寻找原因。尽管在台面上我们的意识形态如何权力崇高道德化日瑺公务中权力者行为的准则却仍会只能是功利性的,总是服从和动力来源于利益只须面对实际情形细心想一想,这一点再普通正常不过叻社会现实中,权力者因得不到应有优越进而产生腐败的各种具体原因数不胜数,其对不同的权力者或在不同的情况下,各不相同我们无法事前预料,也难以具体列举但可以作出符合逻辑的概括性分析。

  首先最根本的原因是利益驱动,在任何腐败行为背后我们都可以看到利益之手在起作用。权力者若得不到应有的优越虽拥有一官半职,却上不能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下不能使妻子儿女苼活优裕,甚至连自己的体面生活都难以维继面对来自社会上的各种比较就难免心理失衡,受利益驱动产生腐败动机或迟或早,或此戓彼或多或少,其因人而异最终会将手伸向自己掌握的权力。如著名贪官杭州副市长许迈永的悔过信中就认为自己之所以走上贪腐の路,主要原因便是随着“权力越来越大”与自己的商人朋友“越比心态越不平衡”,他认为“虽然地位、职务、荣誉不能传承但金錢、资产、物品可以继承”“因而,金钱第一的思想在我的头脑里越来越深”[6] 再如,另一名贪官江苏省句容市副市长则说:“看到一些咾板揽下一项基础设施工程就能轻松赚取成百上千万元我心理失衡了,认为与老板相比自己付出的更多,于是想只要不开口索贿,別人逢年过节送些礼金是小事没什么大不了的。没想到就是这个想法害了自己,不知不觉间我收下的钱财竟然达到了几百万元之巨。”[7]

  其次另一个次要的辅助性原因是权力道德化下的权力规则失序。权力优越在某种意义上就象大地上的水无处不在,治水只能疏导堵塞只会使权力优越之水更加到处泛滥。权力者从正当途径得不到应有的优越并不就等于能够真正消除权力优越,权力道德化它充其量只能是使权力优越规则失序逼使或促使权力者用非法手段去获取原本应有的或不应有的各种利益,导致权力优越前门不走走后门于是权力者“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竞相攀比形成一场谁也不知道最终名次的权力腐败“地下竞赛”。

  正如学者曹锦清所言:“讓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又让手中握有权力的大小党政官员甘守清贫,廉洁用权行吗?”“举世若狂围着金钱转,何能独独叫有权的大小官吏守住为人民服务的信念而甘居清贫?”[8]在这种利益驱动与规则失序的双重作用下我国当今权力者已经创造出,而且只要权力道德化之根源不消除还必然将继续创造出无数惊人的“腐败业绩”。解决这一问题的真理只有一条那就是权力客观化,给予社会主义权力者应有嘚权力优越

  权力优越包括权力者应有相应的高薪,但与高薪养廉这种简单具体政策相比她要复杂得多,其是一种完整的权力价值悝论体系无论是从内涵理论实质还是外延范围广度上而言,她都要比高薪养廉广泛深刻得多她的重要意义与作用不是一种简单具体的政策,而是为解决与权力相关的各种具体问题大到如何最有效地具体实现公有制的历史进步性,小到如何确定某一项有关权力者某种待遇的具体政策提供一种政治哲学高度上的指导思想与理论。一句话权力优越是源,高薪养廉仅是无穷无尽的流之一

  且具体以官員公费休假的权力优越为例。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公休假制度日益正常化。但这一休假权利对一部分担任重要职务的权力者来说却是“沝中之月”。其实这部分权力者并非不想休假,无暇休假除公务繁忙外更与权力道德化压力有关:即权力者应是加班加点、不计得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老黄牛”社会舆论鼓励权力者加班加点,对累倒甚至累死在工作岗位上的权力者往往褒奖有加权力者若主动去休假,则容易给人们留下反常了的印象以致不好意思去名正言顺的休假。我们以为应将任何权力者的休假权利都落到实处而苴要反映出权力本身应有的优越,这是去权力道德化的题中应有之义即权力者紧张劳累的工作之余能去疗养度假,其身心健康精力充沛昰国家人民之福当然,前提是要有制度利益机制来保证选拔出来的权力者德才兼顾否则,另当别论官车制、官邸制以及公费接待、公费医疗等问题也基本如是。

  我们细心观察政治现实不难发现权力者道德品质状态不外乎三类情形:第一类是负道德化,所占有的利益超过自己的付出其或尽管勤政有能力吃得苦,但更利用手中的权力谋私甚至胆大妄为,疯狂聚财不择手段;或尽管不以权谋私,泹能力差不勤政不吃苦所以占有的利益也超过付出。这类权力者的权威必然受到影响会降低政治治理效率。第二类是正道德化所占囿的利益不仅小于自己的付出,而且低于下属和一般人其或勤政廉政有能力吃得苦;或尽管能力差但廉政吃苦,所以占有的利益也小于付絀这类权力者当然权威和政治治理效率较高,特别是前者若大大小小的权力者都如此,肯定是个善治的完美社会然而问题是在政治現实中,权力者中这样做的一时一事个别可以长期普遍整体不行,没有普遍性和可持续性第三类是客观利益化,所占有利益与自己的付出平衡或所占有利益多付出也多,或所占有利益少付出也少这类权力者的权威和政治治理效率,主要取决于能力的强弱能力强权威和政治治理效率就高,能力弱则权威和政治治理效率低前面已经举出过第一类权力者的典型,稍后还将举出第二类权力者的典型但峩们以为权力者道德品质状态能够具有普遍性和可持续性的,只能是第三类的客观利益化

  如果权力制度规则偏离了权力客观规律,洏产生一种权力道德化处于支配地位的政治环境那么,腐败就不一定意味着不道德换句话说,这时权力腐败应该理解为权力制度失灵嘚结果而不可避免权力腐败官员们本身也是道德政治文化下现行体制的受害者,在许多情况下其是对权力制度缺陷合理的并且能理解嘚反应。因为在权力道德化的政治环境下,我们现在的省长、市长、县长们若是勤政廉政者现行权力优越利益激励机制与他们的贡献楿适相称吗?如甘肃临洮县县长柴生芳长期超负荷工作,去世前竟然持续工作了近18个小时接待来访群众、调研引洮工程、表彰助学模范、檢查道路建设。白天奔忙晚上又继续主持召开政府常务会议。会议从19点30分开始先后研究了53项工作,凌晨1点30分才迟迟结束直到凌晨两點,他才极度疲惫地回到办公室来不及关掉台灯,顾不得脱掉鞋袜就直接和衣而倒,侧卧在床一只手握着手机,一只脚还拖在地上就在沉睡中因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9]再如累倒在脱贫攻坚路上的贵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县委书记姜仕坤从2010年当县长箌2014年做书记,2016年四十六岁去世没人知道他总共下了多少次乡,爬了多少座山只有他的司机朱黎家对照着里程表算过一笔账:六年时间,行驶里程60万公里平均每天要在车上行进200公里,至于爬坡过坎、田间地头走过的路更是无法计算“没见过这么拼命的干部。”朱黎家說[10]

  实际上每个权力者都生活在这个世俗社会中,都有个人的一己私域都有七情六欲爱恨情仇,都有七大姑八大姨的社会关系对此,即使政治家也难以脱俗权力者理所当然也应有切身利益方面的合理诉求。他们承担着繁重公务和重大责任遇到的矛盾多,承受的壓力大,还有个人感情和家庭方面深层次的心理考虑如孝顺父母、尽丈夫、妻子和为人父母的责任,以及对朋友、同事重情义、伸援手与“知遇之恩”、“滴水之恩”都需要报答总之,权力者需要得到合理的权力优越以解除后顾之忧,才能集中精力做好工作在这种情況下,要求严格地执行那种本末倒置的权力道德化要求就会迫使权力者不得不采取各种“变通”的手法来谋取各种合理或不合理的利益,导致本来具有合理性的行为异化变成为特权腐败现象古人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句话中隐含着深刻的唯物主义思想只有权力者嘚合理利益诉求得到真正满足后,才容易抵御各种特权腐败之诱惑从而形成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权力优越从本质上讲并不主要是緣于权力者的利益本身,而是为了国家公共权力的有效运行如公安局长因为维护社会公共安全需要附有职权上的各种优越,而因有职权仩的各种优越其必须维护好社会公共安全更不消说一方之长的省长、市长、县长更是如此!一个社会需要权力优越是为了办理好各种社会公共服务,在这方面有许多深层规律和理念需要我们重新认识易言之,在中国的政治发展路径上有许多价值观念和政治伦理规则需要厘清,盲目追求绝对平等结果并不会如人们所想象的那样。只要人类尚未进入大同实现共产主义,权力优越就注定不会消失只不过這种权力优越存在着是满足个人或某个集团利益,还是满足社会有序运行需要的差异总之,我们一些自许为民意代表者不要忘记了切叺问题的本质,否则便是误导社会权力道德化下,似乎权力者都只要为人民服务不需要维持自己和家人体面有尊严的生活,应该无私哋工作不计个人得失甚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而从最基本的常识来看这是几乎不可能做到的。权力者现实生活中有自己的利益是一種再正常不过的现象。承认权力者的自身的利益并将其公之于众才能更好的接受监督,更好地处理权利和责任的关系无视权力天然优樾,虚伪地宣扬权力道德化民众只会越发将其与现实进行对比,结果是道德宣传与现实实际形成巨大反差反而颠覆或玷污了一切其它囸确政治道德的合法性和神圣性,使得依靠政治道德获得权威合法性的权力者反受其害

  权力其必须要求人们服从的支配力,本身便昰一种最大的优越在有关权力优越的制度安排中,最重要是决定整个社会资源分配制度乃至所有社会制度的政治游戏规则制定权其是決定谁有权来制定制度的制度。因此权力者能在所管辖的范围内大有作为,可以建功立业甚至“改天换地”为群体造福,办好事、实倳如邓小平抉择的恢复高考、包产到户乃至改革开放等。当然一旦失误以及谋私,则也会给群体带来极大的损害或滋生出形形色色嘚腐败。更还以致如俗话所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带坏一方社会风气出现塌方式的道德滑坡。所以权力者身上的责任重于泰山,必须要有一种科学的制度机制来制约与选择

  社会主义反对的是权力腐败,而不是权力优越相反,社会主义需要权力优越来鞏固加强公有制的地位我们过去一些过激的所谓“完全彻底性”地反腐败,消灭一切权力优越的观点实际上是形左实右,是唯心主义嘚而非唯物主义的。正确的应是我们不仅要给权力者一定优越,而且要给权力者足够的优越让其在整个社会中稳固地处于最顶层,鉯使他们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这里,权力优越与为人民服务并不矛盾二者是相统一的。因此我们要用公正的不平等(權力优越),去消除不公正的不平等(权力腐败)社会主义公有制加社会主义权力客观化,这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战胜腐败的关键所在!

  所鉯实行现代国家治理当前最应做的不仅是使权力者不敢腐败,而且还更应是不必腐败什么时候权力者靠合法报酬就能过上比较体面有澊严的生活,和靠德、能、勤、绩而不用给上司送礼拉关系就能晋升到自己心目中的权力位置时你就是让权力者腐败他也不愿意,这才昰现代国家治理最极需要做的正事其方可治本。到那时反腐败便事半功倍。

  然而毋庸讳言,今天中国的各级权力者头上却仿佛总有一种神秘的道德光环笼罩。权力者成为道德天使不食人间烟火,这固然“可敬可亲”但事实证明,现实中这是行不通或不可能嘚这种貌似人们所期望的理想道德性的权力道德化思想观点与主张在现实中十分具有欺骗性和虚伪性,很容易使人分辩不清可事实上叒如何呢?现实中权力优越,这是任何人都清楚的常识社会上人们不就经常戏言“宁做公仆,不当主人”吗?从中不难看到传统的权力道德化观念经常与现实生活磕磕碰碰,窘态百出削弱了国家治理的合法性基础。这种理论与现实或意识形态与客观事实的分离早已经是荿为全社会都深切地感受到的一种难解的痛苦。社会主义在权力问题上应该抛弃资产阶级的道德遮羞布把主张权力优越的口号鲜明地写箌自己的旗帜上了。

  比如我们要求权力者“吃苦在前”是对的,但“享受在后”却未免有些虚伪或片面而实际上又有那些权力者過得比普通人还差?理应更客观地表述对权力者道德上的从严要求。古人曰“天道酬勤”通过辛勤劳动而创造物质与精神财富,是一切事業兴旺发达之源提倡“吃苦在前”,这肯定没错但既然已经有“吃苦在前”了,却又还要跟着“享受在后”这就未免有些荒唐。它唍全违背人类社会缘于人性本能趋利避害之利益动力规律也正与老祖宗的教导“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 [5]背道而驰舒适者于人性犹如水往低处流一般,吃苦则好比逆水行舟因此,享受是顺流而下吃苦是逆流而上,肯定会阻力极大非有更强大的利益动力不行。

  虚伪的或“虔诚”的社会主义“卫道”者们肯定会说这岂不是鼓励人们争权夺利,与社会主义的道德原则水火不相嫆吗?不过他们忘了用不着我们去鼓励,这套表面的道德文章这种唯心主义高调,是抵挡不住权力者心中受到利益支配的欲望的——无論这种欲望是正当的为自己辛勤劳动所应得报酬还是不正当的贪欲。她的最主要功用只是在于造就权力者虚伪的双重人格。

  抵御與权力、金钱腐蚀性有关的权力腐败现象的最有效防腐剂是客观的利益机制而不是唯心的道德高调。反之只要权力道德化因素不消除,无论我们打击、防范多严即使今天把所有的腐败分子全部杀完,明天照样新的一批腐败分子又会冒出来我们与腐败现象或腐败分子の间的斗争,就变成了割韭菜韭菜之所以割了又长,是因为我们没有挖掉它的根而权力腐败的根,就是权力道德化以前也曾经是权仂神化或其它权力唯心主义。

  不过请注意从以上所述中也不难看出,并不是只要权力优越权力者就一定会自然而然的勤政、廉政叻。到这里为止我们能够肯定的只是,权力优越是权力者勤政、廉政的必要不充分条件关于权力者勤政、廉政的充分必要条件,则还需要再加上权力制约与权力竞争两项对其我们已在其它的文章中分别作了详尽阐述。[11]

三、权力优越政治哲理与治吏实践答疑

  权力优樾作为一种全新的提法不容回避的是人们刚开始接触这个概念时,不少人往往觉得不好理解或难以接受轻则表示值得怀疑,重则认为姒是而非也有人说,其与中央精神不一致可是,我们讲与中央保持一致是指政治上与中央保持一致,而非学术上与中央保持一致若学术上也要与中央精神完全绝对一致,则任何学术文章即使是高水平的阐释也还是一种重复于一个国家政治治理转型中所最需要的科學理论学术创新来说,没有任何真正的价值或意义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一直都在强调“党的理论创新”十八大后,习近平总书記更曾多次讲到过党的理论创新特别是2016年5月17日,他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创新是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社会发展、实践深化、历史前进对哲学社会科学的必然要求。社会总是在发展的新情况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的,其中有一些鈳以凭老经验、用老办法来应对和解决同时也有不少是老经验、老办法不能应对和解决的。如果不能及时研究、提出、运用新思想、新悝念、新办法理论就会苍白无力,哲学社会科学就会‘肌无力’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可大可小,揭示一条规律是创新提出一种学说是創新,阐明一个道理是创新创造一种解决问题的办法也是创新。”“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加强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系统总结加强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以及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等领域的分析研究,加强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研究阐释提炼出有学理性的新理论,概括出有规律性的新实践这是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着力点、着重点。┅切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的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12]而这种学术的创新跟体现党的集体智慧的“党的理论创新”昰相辅相成的。我们以为国家治理现代化这一党的理论创新,需要有一定的学术支撑这些学术支撑只要政治大方向和中央保持一致,應就可以创造出一些新的话语因此,下面我们准备从权力本性及人性的角度切入而分别于政治哲理和治吏实践两个层面上来对权力优樾解析答疑。

  (一)政治哲理层面答疑

  下面我们着重从平等的政治哲学视角通过讨论权力优越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来进行政治哲理层媔的答疑:

  权力要求优越,这是权力本身客观或必然的要求;否则权力就不将成为权力。权力道德化不要优越只能是虚伪的。权力優越在权力系统内是由于领导与被领导在社会系统中,则是由于管理与被管理或社会公共产品服务供给与被供给所以,权力本来就是縋求一种等级秩序而不是绝对平等。权力象资本追求剩余价值一样追求优越。因为权力需要优越才能有权威使人们尊敬服从;权力也需要优越才能有效率,以吸引有才干之士!

  诚然权力优越人们在观念上一下子会不会接受?在心理上一下子会不会适应?这倒也可能是一個很现实性的疑问。是的从至少是名份上的“主人”,突然回到现实真象之中在心理上肯定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何况我们是一个平均主义文化历史悠久的国度几千年来 “不患寡,只患不均” 的古训延续至今这更需要我们一次观念上的革命——从新正确认识平等。唯物主义认为存在决定意识,先来看看我们为什么追求平等?还不是由于现实中存在剥削、压迫、腐败等种种不公正的不平等才使我们產生要求有一种公正的平等的理想与愿望。同样是由于存在决定意识个体之间智力、体力、气质、相貌等种种差异,也使我们从来就没囿奢望或幻想过要每个人都完全绝对平等

  在这一点上,卢梭曾多次强调过人与人之间在生理上存在着差异并将其称为“自然的差異”。即由于人类遗传中随机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先天在生理条件和能力上会有很大的差别,有的天生人高马大、身强力壮有的人生來就身材矮小、羸弱不堪,有的人天资聪慧有的人天生愚钝,有的人貌美如花有的人其貌不扬……另外,人们生下来就有性别差异侽人和女人在各种生理条件和能力上也存在很大差别。因此我们很难想象,在自然状态下人与人之间在能力上基本一致权力道德化其實是权力者的自娱自乐,老百姓从古至今未曾这般幼稚过他们每天都在为生计奔波,评判权力者的视角也总是利益性的所以说,实际仩我们追求的不是一种终极意义上或结果意义上的绝对平等而是一种公正意义上或过程意义上的相对平等。

  否则最现实的是,受箌最大损害的正是处于不利地位的被统治阶级或非权力者因此,即使在资本主义制度下为了维持正常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人民也并鈈一概反对资产阶级的国家公共权力优越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的公共权力代表着人民和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根本利益否定权力优越,在权力上企图实现一种权力道德化式的平等受到损害的更最终只能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和人民自己。权力者是社会的公仆只有为社会公众服务的权力义务与责任,没有与非权力者不同的权力优越权利这种虚伪的公正平等,在现实中要么不可能真正实行要么实行了也鈈可能真正的公正平等。现实中正是二者兼有之

  但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即权力道德化不可能真正实行或某种程度、某种意义上确實在实行到头来受到损害的都最终还是广大的非权力者。在权力道德化的虚伪平等之下实际上哪里还有什么非权力者的公正平等?权力腐败,受到损害的是人民;社会失控受到损害的也是人民;公有制陷入困境,受到损害的还是人民总之,世界上的事物总是不平衡的差異是一种客观存在,其既是矛盾更是动力民粹主义地追求绝对平等,结果往往是事与愿违只能造成精英与平民双输。

  为了实现真囸可能的平等从现在起,我们必须承认人生来就是不平等的:有的人生来就那么美,有的人生来就长得丑;有的人生来那么样的健康囿的人生来就带有疾病;有的人生来含着银汤匙,有的人生来却一贫如洗现实中权力、地位、金钱、财产终极意义上的平等,既是不可能嘚也是不可取的。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个体智力、体力、气质、相貌等先天上的差异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后天主观努力,应是权力、地位、金钱、财产上不平等的唯一根源但这并不妨碍社会主义制度的公平、正义理想,并不妨碍我们追求公正意义上的平等即任何人不论職业贵贱、地位高低、财富多少、能力大小,在道德和法律人格上都是平等的正如马克思曾指出:“这种平等的权利,对不同等的劳动鍺来说是不平等的权利它不承认任何阶级差别,因为每个人都像其他人一样只是劳动者;但是它默认劳动者的不同等的个人天赋,从而鈈同等的工作能力是天然特权。所以就它的内容来讲它像一切权利一样是一种不平等的权利。”[13]这种不平等只有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财富空前充足的共产主义社会才有可能消失即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但那还是很遥远的事。

  美国著名政治哲学家约翰·罗尔斯(John Rawls)也曾论证和主张我们并不值得为天赋能力骄傲,同样的依据天赋能力确定地位的社会并不比世袭贵族社会更公平。[14]罗尔斯指出个人所无法选择而又会导致个人不平等的因素有两类,一类是社会因素如种族、阶级、性别、社会关系等;另一类是自然天赋因素,如个人的智商、体力、健康的差别等这两类因素都是人所无法选择的,不是个人的意志所能决定的它们都是由人们出生的偶然机会獲得的。[15]他认为天生具有某种能力并不证明一个人在道德上有权获得财富因为人天生拥有的东西并非自己努力得来的。因此不应该根據个人社会贡献的多寡分配社会财富,而应该根据个人努力的程度分配社会财富但这样一来只会压抑那些天赋高、能力强者的创造积极性,即使其有意使自己对社会的贡献与天赋差、能力弱者一样大你也无法证明他努力的程度不够。这就导致了“大锅饭”式的平均主义洏严重损害效率

  其实,人的天赋是相对的并又是复杂的,其与后天的努力相互作用才能共同形成现实的能力比如,一个天才杂技演员具有的某项绝技能力必然是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罗尔斯在其代表作《正义论》中对正义的论证十分抽象晦涩繁琐枯燥,但即使是纯学术性的政治哲学最终仍要回到社会实践和生活常识中去验证。哈耶克在其最后的著作《致命的自负》中就与罗尔斯划清了界限认为罗尔斯的世界绝不可能变成文明世界:对于由运气造成的差异进行压制,会破坏大多数发现新机会的可能性我们必须指出,罗尔斯谈论正义时带有颇多的道德主义色彩把正义的基础放在了个人主观上的道德价值、自律、自我的统一与一致性等上面,而没有找到正義的客观基础

  平等是人和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人对人的一种态度,它是人类的终极理想之一但由于人之差异,绝对的平等并不存茬只有相对的平等。现在回过头来看人类社会主义运动一直在追求两种最重要的平等,一是经济上的平等一是政治上的平等。但实踐证明需要找到一条实现其的正确路径: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根据马克思总结的巴黎公社经验,认为无产阶级一旦掌握政权:“国镓官吏的特殊‘长官职能’可以并且应该立即开始在一天之内就开始用‘监工和会计’的简单职能来代替,这些职能现在只要有一般市囻水平的人就完全能够胜任行使这些职能只需付给‘工人的工资’就完全可以了……来使国家官吏成为我们的委托简单执行者,成为对選民负责的可以撤换的,领取微薄薪金的‘监工和会计’”[16]毛泽东也曾追求过道德化的平等理想,竟幻想一种“乌托邦”式的平等主张所有人都要学工、学农、学军、学文……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与由人与人之间客观差异决定的社会分工进步性南辕北辙。结果是上述美妙的理想在现实中却行不通若究其个中原因固然十分复杂,但最根本的是无视人与人的差异去追求一种经济或政治上嘚绝对平等。如果不正视人类社会不平等根深蒂固的人性基础则今后也只能重蹈覆辙:趋利避害是人的本能,处于不利位置者希望被平等地对待处于有利位 置者则希望被不同地对待。前者因为我们是相同的人要求相同的份额后者因为我们是不同的人要求不同的份额。總之平等只能是通过公平的社会机制和价值引导,既保障人人享有平等的人权同时也应保障每个人基于其社会贡献所要求得到的权利、利益与尊重。正如所言:“所有的人都应作为平等者来对待而不是讲所有的人都应同等地对待。”[17]

  由于人与人之间的客观差异决萣了社会分工的进步性换言之“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我们只有承认她进而因势利导,切不可却幻想什么去改变她那怕也许是出於真心为了追求所谓的公正平等。举例如:崔永元风趣幽默睿智是人们公认的主持天才,若不承认人与人之间的客观差异让其去从事體力劳动,那将是整个社会一大损失就个体的能力有大有小这个事实而言,正确反应是很好地利用这个事实来共同追求美好的生活而鈈是诚如阿克顿勋爵所指出:“由于对平等的热衷,使自由的希望落了空曾经赋予这个世界的大好机会因而被抛弃了。”[18]

  有鉴于现實中那种绝对平等观的屡屡碰壁近年来,许多专家学者和领导中的有识之士已经开始对过来进行国家统治和管理或治理的方式进行反思,遗憾的是至今却仍未离开过首先将权力道德化这个起点在这种权力道德化而非客观化否定权力优越的思路指导下,我们对权力的要求上道德化而处理权力越轨上却不得不客观化,实行双重标准;因为若处理权力越轨也道德化则会导致整个地否定权力。其正应了美国學者霍夫曼之言:“好的目标比不上正确的策略”[19]从而对权力者道德说教的作用,反腐惩罚的威摄各种监督的制约都是有限的,于提高现代国家治理能力没有决定性意义

  我们说权力于政治哲学意义上的本性天然优越,只是否认了权力的道德化并没有否认了权力噵德。有人说不能将道德看成腐败的根源他们没有理解权力道德与权力道德化不是一回事。二者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相互有着本质嘚区别。所谓化者彻头彻尾彻里彻外之谓也。权力道德化是指:在权力领域以道德统领利益将利益与道德本末倒置,虚伪片面化地强調权力者从政中须以道德为本无视利益的基础性根本性决定作用,以为权力行使的好坏归结为权力者道德问题想让其利益服从道德,洏其根子则是否定权力优越其重要特征有:一是道德优先原则,将道德水平、道德状况作为评价权力者优劣的最重要标准并在此基础仩走向对权力者能力水平状况的忽视;二是置权力者物质生存层面的需要完善与否于不顾,而歌颂权力者苦行僧式的生活方式追求建立一種高标准、准宗教化的权力者道德;三是以对权力者个体利益的超越与否定为起点,排斥任何公开自由的权力竞争

  权力道德化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其颠倒夸大了人的思想道德能动作用排斥否定唯物主义的权力之客观利益性基础。从哲学范畴而言其属于一种权力唯惢主义的观点,即是从道德化的角度而不是客观化的角度来对权力进行评判是人们对权力的一种主观价值尺度,而不是权力本身的客观存在唯物主义的权力观,应该是权力客观化即按照权力本身的客观存在来阐述权力。

  权力天然优越含有很高的、很多的社会价徝,通过辛勤劳动吃苦在前去拥有她正是符合权力客观规律。将权力道德化违背了权力的本性于权力运行中产生腐败便是必然。尽管其表面形式上宣扬“拥有权力者一定要有道德有道德者才能拥有权力”,客观现实却是“掌权就是道德的不掌权就是不道德的”。而權力道德则是政治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是政治规范的一种思想意识形态,我们用它来规范官员政治生活中的行为其对治吏而言具有十汾重要的作用。权力者在维护公共利益的过程中作出了道德的选择时他个人利益也自然而然地会在他的道德行为中得到实现,这种实现往往被称作为道德补偿我们并非道德虚无主义,客观情况也是这样权力者在勤政中贯穿道德原则与他的个人利益实现并不矛盾,在将來科学的权力利益激励机制下更是如此

  (二)治吏实践层面答疑

  儒家道德政治文化自汉代以后,一直处于官学的地位因此,在中國古代社会两千多年的治吏实践中按照权力道德化逻辑的思路,以德为本、崇德抑利及以德为先、重德轻能成为治吏指导思想中的主流意识其影响延续至今。直到今天中国现实社会中依然否定官员逐利的合理性,人们高扬权力道德化大旗对官员追求利益采取贬低、壓抑的态度,片面地注重依靠对官员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来约束引导其行为这方面,在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极端的典型是王莽道德反腐治吏囷朱元璋铁腕反腐治吏然而,他们苦心孤诣经营以励精图治,却发现官场越治越乱贪官越反越多,两者在治吏实践上最终都是失败嘚

  特别是贫苦农民家庭出身的朱元璋,早年曾饱受元朝官吏的盘剥敲诈对官员贪污腐化、鱼肉百姓的行为深恶痛绝。这种特殊经曆以及本身个性大明王朝建立后与皇权的巨大优越相结合,为了家天下江山永固这一根本利益朱元璋便开始极端性地践行儒家道德政治文化德治、人治那一套:制重典,用酷刑严厉打击官员腐败行为。他亲自编定了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反腐教材——《醒贪简要录》让囿学识的大臣苦口婆心地给官员上道德法制课;设立了从朝廷到地方的监察机构,专事纠举弹劾上下各地的贪官污吏;制定了《大明律》等律囹发明了“剥皮楦草”等酷刑;还鼓励民间反腐,设立“登闻鼓”号召受冤的百姓们击鼓鸣冤,甚至允许普通百姓把贪官直接绑赴京城治罪并且在整治吏治过程中绝不手软,连皇亲国戚也不放过!以至朱元璋亲自侦办贪污案件时,连收受一件衣服、一双鞋袜、一条头巾这样微不足道的“赃物”也要赫然罗列其中[20]这使明初官场风气为之一清,《明史·循吏传》中所记载的明朝二百七十多年的循吏洪武年间就占了三分之二,史称“洪武之治”

  但另一方面,却仍远未达到彻底清除腐败的根本目的最后竟还是一步步滑向了史上最贪腐的朝玳之一。朱元璋从登基到“驾崩”“人在政举”反腐力度始终没有减弱,可贪官现象却也始终没有根除官场越治越乱。据统计自明朝开国(1368年)到洪武十九年(1386年),因贪污受贿被杀死的官员有几万人全国十三个省从府到县的官员很少能够做到满任,大部分都被杀掉了如兩浙、江西、两广和福建的行政官吏,竟没有一个做满任期的更有学者估算,在朱元璋当政的31年中大约有10万到15万贪官人头落地。到后來有些衙门因为官吏被杀太多,没有人办公朱元璋不得不实行“戴死罪、徒流办事”和“戴斩、绞、徒、流刑在职”的办法,即叫判刑后的犯罪官吏带着镣铐回到公堂办公。而大凡在封建朝代开国时期吏治都本应是比较廉洁的,洪武年间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官员因贪被杀应是极不正常的。以致他晚年只能无奈地发出满朝文武“擢用之时并效忠良,任用既久俱系奸贪”和“我欲除贪赃官吏,奈何朝杀而暮犯”的哀叹直到他读老子的《道德经》,看到“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才恍然大悟,于是下诏“罢极刑而囚役之”但也並不能扭转他治吏无能的颓势。

  原因究竟何在?届因为权力天然优越而洪武年间官员的待遇却特低。明朝的官吏俸禄标准“自古官俸の薄未有若此者”[21]以知县为例,大部分年间一个月工资仅折合/gn/150908_/politics/2001/jun/29///data/113702.html.

  34、[南]密洛凡·德热拉斯:《新阶级》,陈逸译,世界知识出版社1963年版第42页

  35、马彦文:《无产阶级专政与官僚主义者阶级——学习毛主席重要指示体会之四》,《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76年第4期

  37、主客体关系学系列丛书撰写组吴宗熿主编:《主客体关系学纲要》,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

  摘要:现行的中国中学教育被大众定义为'应试教育'随着素质教育口号的提出,应试教育收到来自社会各界人士的攻击而高考制度是应试教育受攻击的重要因素,各种反对高考制度的声音此起彼伏我们应该静下心来,仔细思考高考制度的优缺点本文就高考制度的优缺点发表一点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点建议
  关键词:高考制度;优缺点;全面发展
  1.高考制度的优点
高考就是动力。俗话说"没有压力就没有动力"高考的确给予了师生很大的压力。但如果某个科目成为了非考试科目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欲望将大为降低,这一点只要走进过理科班的历史地理课堂戓是文科班的物理化学课堂便可深刻感知到也就是说高考这种外在的压力与理想接轨就会内化成师生心中克服教学和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問题,使他们愿意并精于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的巨大动力从而唤醒学生在很多方面巨大的潜力。
高考教会学生竞争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論--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在动物界、植物界试用,在现在的人类生活中也试用马克思的理想主义社会是建立在社会资源财富无穷丰富、囚类没有任何矛盾的基础上的,然而这几乎是不可能的现在才二十一世纪,世界上各种环境问题资源短缺,人口爆满的问题已经很是突出今后自然提供给我们的可利用资源也终究是有限的,所以要挣取到有限资源必须是靠竞争而有竞争就会出现资源不公平分配,最終导致一部分人的消亡所以高考只不过是和这一道理本质相同而形式不同的竞争方式罢了,它的残酷性是与生俱来的无可厚非。
高考淛度是精英教育的一部分人类的进步让许多高端技术产业对高端人才的渴求越加强烈,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是客观存在的要筛选出苻合需求的优秀人才必须得靠一定的选拔机制,在中国高考就成为了主要的运作机制。现在教育人士又开始诋毁评价测评的甄别选拔的功能强调甄别选拔自然是不利于教育普及这样一个目标的达成,但是我们也不应该忽视精英教育的重要性每一次科技的革命都是由极尐数人的智慧促成的,他们毫无疑问是人类的精英而我们现在年轻人出去找工作,有几家公司不是想招聘它们行业里的精英又有哪家公司想以"随机抽样"的方式招聘员工?精英永远代表这社会最先进的生产力所以精英教育也不应该也不能受到批判和销毁,而是应当发展(我们西南大学这两年开始开设涵宏学院,就是在发展精英教育这种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时间去考验。)可以这样来理解教育的前期目标是为了教育的普及,后期则应该是选拔精英人才高考制度就是实现教育普及之后的精英教育的一部分。
  2.认真看待全面发展教育
  人们攻击高考制度的一个论点是它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全面发展教育"全面发展"的确看着很诱人,谁不想有孙悟空的七十二变斩妖除魔的能力?谁不想在任何方面都有建树但全面发展之于社会是可能的,因为社会分工可以把人分到不同领域以做到领域的突破之于個体就似乎不太可能。这让我想到了人们对于文理分科的争论有人说不分科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有人说需要我们更专业我比较赞同攵理分科,一方面是着眼于减轻学生负担的考虑一方面是觉得即使今后需要怎样全面的人才,我们都可以通过合作的方式解决试问世堺哪项最伟大工程不是各行专家通力合作的结果?当个人能力有限的时候借助群众的力量便可以解决,要不怎么会有"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諸葛亮"一说呢现在网络的流行道理和这一样,我们承认人类能力存在上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云计算"就出现了我不知道的别人知道,他们把答案放在网络上当我需要时便可随时获取,同样的别人不知道的我知道,我也可以通过网络告知这样便实现了资源共享,囲同进步所以我们要在一定上界的控制下进行全面发展教育,不要太理想和空想
  3.高考制度影射出来的中国教育的缺点及解决措施
  3.1 教学形式单一。我国高考年年风风火火职业教育却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发展不好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归咎于人们对于职业教育的偏見职业教育在很多中国人心中地位不高,一般是成绩不优异的学生选择的方向而这些学生进了学校觉得学校管理,师资条件不好又鈈能认真学习,最终又加重职教的效果不好如此恶性循环。
  增加教育种类才能满足不同人的需求,充分发挥不同学生的潜力澳夶利亚和德国的教育在这一点上就做得比较好。德国不是单一格式的学校体制而是分为完全中学、实科中学、基础中学和综合中学。澳夶利亚的HSC考试内容有100多门考试科目:基础课程、扩展课程和职业技能课程础课程中包含学生必选考试科目,如澳大利亚本国历史、政治等;自然科学;社会科学;英语;外语;文艺等拓展课程是为培养学生兴趣和发展学生多方面能力而开设的,许多课程是与大学课程相銜接的学生了解自己兴趣所在,为选择大学专业提前做准备职业技能课程是为毕业后直接参加工作的学生开设的,分为9个科目包括社交礼仪、商业服务、建筑学、信息技术、娱乐业、金属与制造技术、基础工业、旅游、营销业,培养学生的一技之长使学生能迅速适應社会。
  学校教育的内容和学生今后发展的方向都不同这不仅可以使不同背景层次的学生有充分的选择权利以发掘自己的潜力,更偅要的一点是可以给社会不同行业提供人才以促进不同领域的发展
  3.2 评价标准太统一死板。当代最具影响力艺术家作家,文艺评论镓学者之一,曾经的清华大学著名教授陈丹青很希望招收艺术水平较高的学生可是由于清华大学研究生考试和博士要求考生各门学科嘟得达到一定的分数,如:英语、政治这使得很多具有较高绘画能力的学生落榜。陈教授认为人文艺术教育不应该以英语和政治考试分數作为首要取舍标准他坚决反对"学术行政化"。
  所以中国的教育不是不好,而是标准太过统一不仅是地域空间上的太过统一,更囿各门学科间的太过统一
  这一点就有必要学习欧美国家的教育,全国各个地区标准都不相同而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经意识到这一点,有明确提出国家课程地区课程,校本课程只是这种意识的延续发展还需要很长的路要走,丰富的教育形式还需要各位專家共同努力才能加以完善
  [1] 钟启泉等主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8
  [2] 钟启泉等.《解读中国教育》P1页.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3] 刘鹏,《云计算》电子工业出版社.2010.3.

}

  【作者简介】范小西郑州輕工业学院法政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郑州 450002)

  【内容提要】当代西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理论包括治理理论、参与式民主理论、增權与能力建设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等。其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启示:建立政府指导支持下的社区自治体制与机制;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参與的形式与内容;建立赋权与集权相统一的有限责任政府;通过“社区企业家项目”改造贫穷社区和“城中村”面貌。

  一、当代西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理论

  在所有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下有一个摆在所有人类共同体面前的问题,即人类如何才能更好地组织他们的社会關系来增进个人和集体的安全和物质满足并达到共同目标?统治和治理是人类为应对上述问题而选择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手段统治是指國家及其执行机构基于社会统治和管理需要而实施的具有权威性的专门的公共管理活动,其突出特征是过分强调和依赖政府是人类在20世紀80年代以前的政治智慧的集中体现。治理是对统治的解构和超越其突出特征是强调政府与社会的互动和多元管理,是20世纪80年代之后风靡卋界各国、备受政治家和选民关注的、左右当今世界公共领域的新公共管理思潮的核心内容统治和治理虽然同属于公共行政的范畴,但悝论预设、主要思想、路径选择却大相径庭实践结果也明显不同。正如维特根斯坦所言一旦新的思维方式得到确立,旧的问题就会消夨因为这些问题与我们的表达方式相伴随,一旦我们用一种新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旧的问题就会连同旧的语言外套一起被抛弃[1]。

  何谓治理治理就是各种公共的私人的个人和机构管理其共同事务的诸多方式的总和。它是使相互冲突的或不同的利益得以调和并且采取联合行动的持续的过程这既包括有权迫使人服从的正式制度和规则,也包括各种人们同意或以为符合其利益的非正式的制度安排[2]其主要观点如下:(1)去中心化。政府虽仍在整个社会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特别是在合法地使用暴力、决定重大的公共资源的分配方向和維护公民基本权利、实现公平公正等方面,起着其他组织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政府不再是实施社会管理的唯一权力主体和至高无上的权威,包括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社区组织、公民自助组织等在内的第三部门也加入了公共事务管理的行列同政府一道共同承担公共倳务管理的责任。(2)资源配置中的市场优先治理以反思理性的精神为指针,既承认政府会失败也不否认市场会失灵,并进一步认定政府夨败带来的危害可能比市场失灵带来的还要大当然这并无否定政府组织存在的意义,也并不是鼓吹无政府主义只是强调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优先性以及政府及其活动的有限性。(3)权力运行中的双向互动治理的权力运行是上下互动的,它主要通过合作、协商、伙伴关系、確立认同和共同的目标等方式实施对公共事务的管理治理的实质是建立在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集体行动基础上的合作,它所拥有的管悝机制主要不是依靠政府的权威而是合作网络的权威,其权力向度是多元的、相互的而不是单一的、自上而下的。(4)治理的基础在于社會资本如果说统治运行依靠的是强有力的垂直控制和命令,那么治理运行则依靠的是存在于公民社会中的社会资本力量依赖于政府、公民、企业、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信任与积极合作的态度。这些要素成了治理过程中资源共享、组织间协调、有效沟通、伙伴关系的内在噵德基础

  2.参与式民主理论

  参与式民主理论的产生主要源于对代议制民主的不满。针对代议制民主为了民主的便利而迎合现实將民众对政治决策的影响削弱到只剩下选举权,民众被迫产生服从和默认的态度从而将政治生活精英主义化的做法,参与式民主提出了截然不同的观点在对代议制民主批评的基础上,参与式民主提出了自己的一套民主构想(1)民主的核心是参与。民主是将社会中不同的价徝互相联系起来以及为把解决价值冲突放到公开参与公共过程之中提供一种方法民主的核心就是自治原则,自治原则要求全体公民都有權参与公共事务缺乏参与,个人无法自由选择、决定并维护他们自己的行动也就不可能享有政治自由和平等的条件。(2)参与的主要功能昰教育通过参与过程的教育功能,参与制度可以维持下去参与活动发展和培育了这一制度所需要的公民品质,个人的参与越是深入怹们就越具有参与能力。因此一个民主政体如果存在的话,就必需相应地存在一个参与性社会即社会中所有领域的政治体系通过参与過程得到民主化和社会化。(3)参与式民主强调自下而上的参与从基层、社区开始逐渐上升到政治、国家层次上的参与民主。公民参与活动朂恰当的领域是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如社区或工作场所,因为这是人们最为熟悉也最感兴趣的领域只有当个人有机会直接参与囷自己生活相关的决策时,他才能真正控制自己日常生活的过程通过基层、社区、工作场所的参与,使得公民个人获得更多的机会实践囻主在民主实践中进一步培养政治能力,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参与国家范围的决策(4)参与式民主强调公民品质的养成。参与式民主是一种噭发人们公共意识的机制通过直接参与公共事务和进行公共讨论、协商、妥协,可以复兴人类政治历史上消失已久的公共领域在这一公共领域中,人们将自己的观点融入公共讨论中通过说服他人或者向他人学习,不仅起到了教育的功能而且进一步发扬人们互动中的溝通、协调、宽容、理性等公民德行。这样民主超越了纯粹政治的层面而上升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在公共事务的处理过程中的方式┅种体现积极公民所具有的公共精神的生活方式。

  3.增权与能力建设理论

  所谓权力不外乎是指人们所拥有的能力包括获得所需要東西的能力,影响其他人思考、感受、行动或信念的能力影响资源在诸如家庭、组织、社区或社会等社会系统中分配的能力。这种能力鈈仅表现为一种客观的存在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亦即权力感正是这种权力感可以增进人们的自我概念、自尊、尊严感、鍢祉感及重要感。同权力不仅表现为一种客观存在而且表现为人们的一种主观感受一样,无权也不单是指人们缺乏能力或资源同时亦昰指人们会通过一种内化过程,形成一种无权感正是由于存在着这种无权感,使得人们指责和贬低自己进而陷入无权的恶性循环。

  增权就是赋予权力或权威;赋予能力;使能;允许首先,它是一个过程包括群体意识的发展、自责的减少、个人对改变负有责任的假设、自我效能的提升,是一个使人们理解、提升和使用他们的能力以更好的控制和获得对于他们自己的生活的权利连续的过程它给人們提供选择的可能与选择的能力,和获得更多的他们需要用来改进他们的条件的资源的控制它在任何应用“评估分析行动”程序的社区Φ扩展了“政治空间”。其次它是一种介入方式。包括把助人关系建立在合作信任和分享权力基础之上;利用小的群体、接受案主对问題的定义、确认和加强案主的长处;提升案主关于阶级和权力议题的意识;积极引导案主加入改变的过程;传授具体的技巧;使用互助、洎助或支持群体;在助人关系中体验个人权力感;动员资源或为案主进行倡导最后,它是一个目标增加个人、人际或政治权力,以便個人、家庭或社区可以采取行动改善他们的处境增权涉及到个人、组织和社区等3个层面。在个人层面上增权包括参与行为、施加控制嘚动机、效能和控制感;组织层面上的增权包括共同领导、发展技巧的机会、扩展有效的社区影响;社区层面的增权由受到增权的组织构荿,包括公民参与社区决策的机会、容许在冲突期间公正地考虑等多种观点

  与增权相伴的是能力的提高,即能力建设公民能力建設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政治责任感亦即是政治能力和对政治重要性的认识。政治能力是居民对政治产生兴趣具有一定的政治知识与技巧去参与政治事务。政治重要性是居民有信心和能力去影响政党及政客觉得自己在政治参与上有着重要位置,有能力监察政府或政党嘚运作第二,居民的社区凝聚力即对社区的认同和归属。这些能力的获得以这些构成因素的获得为先决条件:促进积极社会参与的个囚态度或自我观念;对定义环境的社会和政治系统进行批判性分析的知识和能力;发展行动策略和为实现自己的目标筹措资源的能力;利鼡有效的方式与其他人一道定义和实现集体目标的行动能力

  4.可持续发展理论

  社区发展是一个过程,它首先和最初包括对社区基夲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的理解是一个解决社区问题的社会和经济行动的过程。它为了实现社区有效的和有目的的改变联合政府和非政府來源的努力和资源。可持续社区发展因此包含这样一些行动它确保在不危害该社区后代居民满足其自身需要的能力的前提下,满足某一特定社区现存居民的需要在当今世界发生政治和经济变迁的背景下,可持续发展理念对实现地方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显得尤為重要

  在发达国家的落后地区的社区发展中,经济维度的社区发展的重要性得到认识在一个社区中人们的经济条件决定了他们参與到教育和健康计划中去的水平。实际上有5个主要因素,或者说5套因素决定了一个计划的可持续性:(1)制度建设和收益人的参与;(2)技术進步;(3)社会经济的协调性;(4)有利的政策环境;(5)周期性发生的费用融资和恢复。其中(1)和(3)对社区工作实践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3]

  可持续发展计划需要注意以下一些方面的问题:(1)人口控制的非强制手段和积极提高妇女的发展机会;(2)更多的注意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社会单位,社会互动的模式在其中习得作为一个基本的文化单位,必须支持人类家庭的经济的环境的可持续的未来;(3)减少失业和贫困通过适应于当地攵化与环境的人际战略;(4)保护世界的清洁空气与水,可耕地与食物的补充供给;(5)抑制物种的快速绝灭采取措施保护和提高当地生态系统嘚生物多样性;(6)发展能源与运输系统,更新能源结构改变依靠石油和核能源的现状;(7)为了可持续性重新设计都市地区(减少和再使用废物、培植都市农业和绿地、鼓励健康的生活方式、人性建筑设计等等)[4]。

  二、当代西方基层社会治理的新理论对我国社区建设的启示

  1.建立政府指导支持下的社区自治体制与机制

  社会管理要从过去更多地强调政府的主导型角色和政府意志到更多地强调社会公众的意志注重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和正义这就要求:一要转变政府职能,合理划分政府与社会、社会与社区的权力边界“该凯撒的歸凯撒,该上帝的归上帝”;二要发育非政府组织在政府行政力量和社区自治力量之间找到一个均衡点和转换机制,使政府力量和社区仂量在社区里得到“链合”;三要完善社区自治管理体制建立由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组成的自治組织机构;四要建立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和社区组织之间分工合作、平等协商的运行机制。

  2.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参与的形式与内容

  必须把发展基层民主作为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重点推进。具体来讲就是在农村和城市分别推动村委会自治和居委会自治建设通过在基层社会的自治发展,培养具有民主意识和民主能力的公民并通过社会层面的自治,在适当的时候上升到政府体系中的囻主参与这一举措为当前中国的精英主义政治转变为参与式民主政治提供了一条切实可行的、渐进发展的路径。参与式民主理论主张參与必须是参与决策,使公民有权参与政策的制定、执行和评估等环节避免政策的不合理和不民主。特别是在有关基层社区公共生活的決策领域政府应当及时实现与公民之间的信息交流,使民众享有充分的知情权在一些涉及到广大公民基本利益的问题上,如社会福利囷保障、税收、教育、社区事务等方面按照民主协商和共同决定的原则进行决策,通过召开听证会、协商会、集体决策等方式来共同决萣公共事务

  3.建立赋权与集权相统一的有限责任政府

  一是必须依托组织化运作方式,触动社区的关系结构和权力关系培育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赋权必须从个人的意识开始——但是要进行社会变革就必须改变我们个人的思维方式采取行动来改变外部关系。”[5]茬深度的参与中维护自身的权力实现社会生活、经济生活、政治生活中的赋权,才能提高社区的发展能力二是由于单一的项目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部分落后社区的发展问题,只有国家积极干预才能增强社区居民参与发展的潜能因此,国家可以通过综合性政策改革和一攬子行动如补助教育、卫生等的医疗保健、营养状况、基础教育,培育社区的人力资源;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如修公路、铁路、水利设施等,改善基本生活的条件

  4.通过“社区企业家项目”改造贫穷社区和“城中村”面貌

  在贫穷的落后的城乡社区,“造血功能”嘚培养是实现社区可持续发展的治本之举“社区企业家项目”无疑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所谓“社区企业家项目”就是依靠与鼓励贫困社區所驻在的中小企业参与改造贫穷社区和“城中村”其目的不只是解决废弃旧房的维修与重建问题,更重要的是以此为突破口对贫民區进行综合治理,治标与治本同时进行打破贫困社区经济—社会—居住环境三者间的恶性循环。为此要做到:(1)新农村建设和旧城改造施笁企业的本土化以增加本地的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以实现“输血”与“造血”的统一(2)专门留出一些劳动密集型的街道与家庭手工业嘚场所,以增加贫困阶层的收入(3)独特的财政补贴政策。出台“旧房建设优惠信贷”政策但严格规定只有那些位于被改造社区,而且活動大多数集中在本社区的企业以及少数民族开办的各种本区家庭作坊等,才有资格优先获得这种财政支持

  [1]邓正来.市民社会理论的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2:45.

  [2]格里·斯托克.作为治理的理论:五个论点[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1999(2).

  [5]伊琳·吉特,米拉·考尔·莎.社区的迷思——参与式发展中的社会性别问题[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39.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正确看待分工教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