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2017年各行业离职率率高,为什么还一堆人抢着进

15个月66位上市银行高管出走 离职率最高达35%
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原标题:15个月66位上市银行董监高出走 离职率最高达35%
  草长莺飞之际,很多的应届毕业生刚刚拿到了进入梦寐以求的进入银行业的OFFER,然而,被他们视为职业楷模的很多银行家已经选择了离开。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上市银行的公告进行统计,在2015年年初至今年3月底的15个月时间内,已经有66位上市银行的“董监高”辞职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其中逾半数是上市银行高管,涉及岗位从行长、副行长到风险总监不等,可以说都是绝对资深的银行家。其中,累计离职的“董监高”人数最多,达到了9位,与该行此前披露出来的“董监高”数量相比,占比达到了35%。
  66位董监高“流失”
  在刚刚过去的3月份,又有两位上市银行行长(或副行长)宣布请辞:兴业银行时任董事、行长李仁杰因为任职年龄原因,提请辞去董事、行长职务;高管李振江因工作调整,辞去副行长职务。其中,李仁杰更是自2002年受聘任为兴业银行董事、行长,任职14年间,兴业银行资产总额与年实现净利润持续稳健增长,净资产收益率、资产质量等主要财务指标多年保持业内领先。
  对于16家上市银行来说,类似的离任公告已经一而再、甚至再而数十次的出现。《证券日报》记者根据上市银行的公告进行统计,在2015年年初至今年3月底的15个月时间内,已经有66位上市银行的“董监高”辞职,其中逾半数是上市银行高管,涉及岗位从行长、副行长到风险总监不等,可以说都是绝对资深的银行家。
  事实上,本报记者去年4月份已经独家关注到这一离职苗头,并于当时率先撰文“16家上市银行今年以来20位董监高辞任支行长称不想再回银行”。从2015年4月底的20位,到去年7月底的30余位,再到目前的66位,银行家们出走的态势似乎并未刹车。
  从具体数据来看,兴业银行累计离职的“董监高”人数最多,达到了9位,包括6位董事(其中4位董事分别兼任行长、副行长和董秘)、1位副行长和2位外部监事,与兴业银行去年中报(2015年年报尚未披露)显示出来的“董监高”数量相比,占比约为35%。
  此外,、也各有6位“董监高”离职。而上市银行中,“董监高”团队相对稳定,仅有1位高管离职;、则各3位“董监高”辞职;则累计仅有2位“董监高”请辞。
  值得一提的是,16家上市银行中,有14家出现了行长、副行长离任,共计31人,其中行长6人,副行长25人,仅招商银行和南京银行没有出现行长或副行长变动。对于任何上市银行来说,行长在具体业务层面的统筹和能力都是毋庸置疑的,行长以及副行长的更迭甚至可能对银行的业务和战略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百万元年薪难阻出走潮
  如此高频、甚至是高比例的董监高变动,显然并不是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就能解释的。
  从公告中披露出来的离任原因来看,工作调动、身体原因、年龄原因、任期届满、个人原因是银行家们辞职的主要理由。仔细甄别各项原因还可以发现,过去占据了高比例的自上而下(来自组织部门或股东单位的人事安排)的工作调动在此轮变动中并没有在数量上显示出绝对的优势,自下而上的个人主动选择型辞任则也为数不少。
  此外,虽然银行家们2015年的平均收入较2014年有所下降,但人均年薪也接近百万元,而且主动离职者主要来自于收入水平更高、受限薪令限制程度更轻的股份制银行。
  对于上市银行来说,董监高的离任只是人才流失的冰山一角,在信息披露不能覆盖的“冰面”以下,中层员工和一线员工的离职规模更加庞大,甚至经常演绎出“兄弟变对手”的商战故事。
  “我们银行一位入职两年的员工,被挖走后直接成为了部门总监(相当于支行长)”,一家股份制银行华东地区某分行负责人曾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一些银行通过人员挖角来谋求复制同行成功的业务模式。”
  “银行业现在依旧没有摆脱同质化竞争,在目前优质客户荒和资产荒的双重重压下,银行之间的资产竞争有时候直接表现为某几个业务人员的竞争”,一位国有大行支行网点个金业务负责人对本报记者表示,“我们银行一线员工跳槽,往往会带走一部分客户。”而最令商业银行头痛的其实是人员跳槽的带动效应。“员工跳槽后如果薪酬和职级快速攀升,会对于老东家形成无形的压力,与该员工原本同职级甚至更高职级的员工很容易产生不平衡感并对银行提出升职加薪的需求,一旦不能获得满足,就可能催生新的跳槽”,一位曾在劳动监察部门任职的法律界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
  据本报记者了解,在猎头的朋友圈中,兴业银行金融同业人员、招商银行零售业务人员、民生银行小微企业业务人员比较吃香;国有大行对公业务部门的人更受欢迎。
  此外,“互联网金融平台特别愿意从银行引进风控人才,一方面互联网企业在金融方面存在短板,挖角银行无疑可以快速弥补;另一方面,风控团队来自银行业可以给互联网平台加分,有助于给平台增信”,一位互联网金融业内人士对《证券日报》记者坦言。
(责任编辑:杨明)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必考点梳理
必考点梳理班(3小时)
学习目标: 直播教学,厚书变薄,不考的全部划掉
?资深老师教学互动快速梳理考试;
?梳理整本教材,知道通过考试必须掌握哪些知识点;
?划定学习范围,制定学习规划。
教材精讲班
教材精讲班(15小时)
学习目标:全名师精讲教材必考点,帮助学员夯实基础
?根据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讲解;
?梳理知识体系,重点讲解重难点知识;
?资深备考老师带你一起精细化掌握考试知识点。
通关必备200题
通关必备200题(3小时)
学习目标:会做题者得天下!密训200题实战教学,一次通关!
?深度剖析近2年的真题,串联所有相关知识点
?系统强化出题规律、答题技巧和解题方法;
?详解得分点和抢分点,确保少丢分甚至不丢分。
案例专项班:(限实务课)(6~8课时)
学习目标:总结案例专题类型,详解案例答题技巧
&#12539;结合实际施工经验,分类讲解典型案例;
&#12539;结合高频考点、答题技巧,对考题进行分析总结;
&#12539;识别历年考题中的"陷阱""误区"和"雷区",找准采分点。
高频真题班
高频真题班(3小时)
学习目标:大数据筛选高频真题,以题带点强化得分
?考题大数据分析筛选近五年考频80%以上的高频考点;
?结合配套真题、例题,精讲精练,专项提升;
?详细讲解答题技巧、出题规律,把握考试重难点。
内部资料班
内部资料(4套题)
学习目标:大数据考题预测,名师专业把关,考题制胜
?独家分析考题大数据,解析考试大纲,精心编写的4套预测考题;
?从考试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答题时间,全真预测考试;
?以题带点,涵盖90%以上核心考点。
直播点题班
直播点题:(2小时)
学习目标:大数据直击考点,精准预测考题
?名师结合考题大数据,揭秘抢分秘诀;
?高频视频现场直播,剖析考点直击精髓;
?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精准压缩考试范围。
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
法律法规主讲:赵小伟
个人理财主讲:孔令臣
风险管理主讲:刘畅
公司信贷主讲:赵明
个人贷款主讲:李保林
电话咨询:
旗舰联报班
高端旗舰班
超值系统班
全程指导,一年过关的学员。
零基础,全面学习过关的学员。
基础差,系统学习的考生。
有基础,较强自学能力的考生。
必考点梳理
必考点梳理班(3小时)
学习目标: 直播教学,厚书变薄,不考的全部划掉
?资深老师教学互动快速梳理考试;
?梳理整本教材,知道通过考试必须掌握哪些知识点;
?划定学习范围,制定学习规划。
必考点梳理班(3小时)
学习目标: 直播教学,厚书变薄,不考的全部划掉
?资深老师教学互动快速梳理考试;
?梳理整本教材,知道通过考试必须掌握哪些知识点;
?划定学习范围,制定学习规划。
必考点梳理班(3小时)
学习目标: 直播教学,厚书变薄,不考的全部划掉
?资深老师教学互动快速梳理考试;
?梳理整本教材,知道通过考试必须掌握哪些知识点;
?划定学习范围,制定学习规划。
必考点梳理班(3小时)
学习目标: 直播教学,厚书变薄,不考的全部划掉
?资深老师教学互动快速梳理考试;
?梳理整本教材,知道通过考试必须掌握哪些知识点;
?划定学习范围,制定学习规划。
教材精讲班
教材精讲班(15小时)
学习目标:全名师精讲教材必考点,帮助学员夯实基础
?根据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讲解;
?梳理知识体系,重点讲解重难点知识;
?资深备考老师带你一起精细化掌握考试知识点。
教材精讲班(15小时)
学习目标:全名师精讲教材必考点,帮助学员夯实基础
?根据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讲解;
?梳理知识体系,重点讲解重难点知识;
?资深备考老师带你一起精细化掌握考试知识点。
教材精讲班(15小时)
学习目标:全名师精讲教材必考点,帮助学员夯实基础
?根据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讲解;
?梳理知识体系,重点讲解重难点知识;
?资深备考老师带你一起精细化掌握考试知识点。
教材精讲班(15小时)
学习目标:全名师精讲教材必考点,帮助学员夯实基础
?根据考试大纲对教材进行全面系统讲解;
?梳理知识体系,重点讲解重难点知识;
?资深备考老师带你一起精细化掌握考试知识点。
高频真题班
高频真题班(3小时)
学习目标:大数据筛选高频真题,以题带点强化得分
?考题大数据分析筛选近五年考频80%以上的高频考点;
?结合配套真题、例题,精讲精练,专项提升;
?详细讲解答题技巧、出题规律,把握考试重难点。
高频真题班(3小时)
学习目标:大数据筛选高频真题,以题带点强化得分
?考题大数据分析筛选近五年考频80%以上的高频考点;
?结合配套真题、例题,精讲精练,专项提升;
?详细讲解答题技巧、出题规律,把握考试重难点。
高频真题班(3小时)
学习目标:大数据筛选高频真题,以题带点强化得分
?考题大数据分析筛选近五年考频80%以上的高频考点;
?结合配套真题、例题,精讲精练,专项提升;
?详细讲解答题技巧、出题规律,把握考试重难点。
通关必备200题
通关必备200题(3小时)
学习目标:会做题者得天下!密训200题实战教学,一次通关!
?深度剖析近2年的真题,串联所有相关知识点
?系统强化出题规律、答题技巧和解题方法;
?详解得分点和抢分点,确保少丢分甚至不丢分。
通关必备200题(3小时)
学习目标:会做题者得天下!密训200题实战教学,一次通关!
?深度剖析近2年的真题,串联所有相关知识点
?系统强化出题规律、答题技巧和解题方法;
?详解得分点和抢分点,确保少丢分甚至不丢分。
内部资料班
内部资料(4套题)
学习目标:大数据考题预测,名师专业把关,考题制胜
?独家分析考题大数据,解析考试大纲,精心编写的4套预测考题;
?从考试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答题时间,全真预测考试;
?以题带点,涵盖90%以上核心考点。
内部资料(4套题)
学习目标:大数据考题预测,名师专业把关,考题制胜
?独家分析考题大数据,解析考试大纲,精心编写的4套预测考题;
?从考试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答题时间,全真预测考试;
?以题带点,涵盖90%以上核心考点。
内部资料(4套题)
学习目标:大数据考题预测,名师专业把关,考题制胜
?独家分析考题大数据,解析考试大纲,精心编写的4套预测考题;
?从考试题型、题量、难易程度、答题时间,全真预测考试;
?以题带点,涵盖90%以上核心考点。
直播点题:(2小时)
学习目标:大数据直击考点,精准预测考题
?名师结合考题大数据,揭秘抢分秘诀;
?高频视频现场直播,剖析考点直击精髓;
?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精准压缩考试范围。
直播点题:(2小时)
学习目标:大数据直击考点,精准预测考题
?名师结合考题大数据,揭秘抢分秘诀;
?高频视频现场直播,剖析考点直击精髓;
?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精准压缩考试范围。
直播课免费试听
易错易混100题
考前全国模考
更新进度公告
考试大事件提醒
平台在线答疑
班主任督学
手机/平板/电脑
多平台听课
无限次离线回放
考试不过,
终身免费重学!
考试不过,
终身免费重学!
考试不过,
第二期免费重学!
课程有效期6个月!
全程指导,一年过关的学员。
零基础,全面学习过关的学员。
基础差,系统学习的考生。
有基础,较强自学能力的考生。
全科=2680元
全科=1980元
单科=1180元
全科=1080元
单科=680元
全科=780元
单科=450元
初级个人理财+基金全科2680元 初级风险管理+基金全科2680元 初级公司信贷+基金全科2680元 个人贷款+基金全科2680元 
初级个人理财780元 初级风险管理780元 初级公司信贷780元 初级个人贷款780元 
初级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450元 初级个人理财450元 初级风险管理450元 初级公司信贷450元 初级个人贷款450元 
初级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1180元 初级个人理财1980元 初级风险管理1980元 初级公司信贷1980元 初级个人贷款1980元 
初级个人理财1180元 初级风险管理1180元 初级公司信贷1180元 初级个人贷款1180元 
初级风险管理1080元 初级个人贷款1080元 初级公司信贷1080元 初级个人理财1080元 
初级法律法规与综合能力680元 初级个人理财680元 初级风险管理680元 初级个人贷款680元 初级公司信贷680元 
文章责编:wangmeng& 看了本文的网友还看了
?&&( 11:31:55)?&&( 10:16:23)?&&( 11:16:17)?&&( 14:47:36)?&&( 8:59:45)?&&( 8:48:20)
万题库小程序
?章节练习?免费真题
微信扫码,立即获取!
扫码免费使用
零基础通关课程
距离2018年考试还有
2018上半年考试:
 上半年一般3月-4月
 上半年一般5月进行
  上半年6月2、3日考试
 一般于考后7日查询
 证书申请通过后方可领取
银行基金旗舰联报班
42%的用户选择
高端旗舰班
31%的用户选择
16%的用户选择
超值系统班
11%的用户选择
二阶段课程
教材精讲班+必考点梳理+高频真题班+通关必备200题+直播点题+内部资料
课后练习+考前全国模考+易错易混100题
1V1直播答疑+入学测试+更新进度公告+考试大事件提醒+班级QQ群+平台在线答疑+班主任督学+手机/平板/电脑多平台听课+无限次离线回放
全科 = 1980元
单科 = 1180元
考试不过,终身免费重学!
零基础或基础薄弱,想通过全面系统学习,争取最快拿下银行从业的学员
二阶段课程
教材精讲班+必考点梳理+高频真题班+内部资料
课后练习+考前全国模考+易错易混100题
1V1直播答疑+入学测试+更新进度公告+考试大事件提醒+班级QQ群+平台在线答疑+班主任督学+手机/平板/电脑多平台听课+无限次离线回放
全科 = 1080元
单科 = 680元
考试不过,第二年免费重学!
基础相对较差,需要系统学习考试知识通过银行从业考试的学员!
入学测试+更新进度公告+考试大事件提醒+班级QQ群+平台在线答疑+班主任督学+手机/平板/电脑多平台听课+无限次离线回放
全科 = 780元
单科 = 450元
有一定的考试基础或有较强自学能力的学员!
银行基金旗舰联报班
二阶段课程
教材精讲班+必考点梳理+高频真题班+通关必备200题+直播点题+内部资料
课后练习+考前全国模考+易错易混100题
1V1直播答疑+入学测试+更新进度公告+考试大事件提醒+班级QQ群+平台在线答疑+班主任督学+手机/平板/电脑多平台听课+无限次离线回放
全科 = 2680元
考试不过,终身免费重学!
所有想一年拿下银行+基金的学员!量身定制学习规划,全程跟踪指导,提供科学的学习体系
学员:马苗苗(贵州)
基础和风险管理两科都通过了,成绩还不错哦,哈哈~感谢老师的辛勤辅导
学员:王佳(天津)
今年只报了公司信贷一科,84分通过!
学员:胡嘉豪(上海)
一次通过!通过学习,能感觉到考试吧的老师都是位认真严谨的老师
学员:张宏伟(江苏)
老师课程讲得真的很棒,各重点考点都讲解得很清晰,而且考前预测也都挺准的,谢谢考试吧的老师
学员:蒋欣(湖南)
试听了一下,感觉还可以,就报了,没想到效果这么显著,两科都过了,感谢考试吧~
学员:范坤(海南)
成绩虽然有点险,不过还是通过了,第一时间回来报喜,谢谢王菊老师,谢谢考试吧网校!
学员:ajingh(北京)
2个月学习,一次全部搞定,感谢
学员:张女士(南京)
本来基础还可以,但是还是需要老师指导了一下,看了众多还是选择考试吧
学员:阿昱(深圳)
钟建老师讲的个人贷款太有激情了,喜欢
学员:秦琳琳(漯河)
已经过了理财,还准备考信贷加油
实用工具 |
     |
版权声明:如果网所转载内容不慎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会及时处理。如转载本内容,请注明出处。
Copyright & 2004- 网 出版物经营许可证新出发京批字第直170033号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权威支持(北京) 电 话:010- 传 真:010-外资银行管理层本土化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高离职率分析 ――以N银行为研究案例 
  N银行自转制以来,由于业务发展及增设分支机构的需要,人力资源的招聘需求大幅提高,然而随着新人的不断涌人,随之而来的却是高离职率的产生,而高离职率的出现则又进一步带来了人力资源更迫切需求,如此往复,人力资源管理工作进入了恶性循环。自转制以来,N银行员工年离职人数和离职率双双逐年攀升,超出了企业人员正常流动的合理范围,不断变动的人员结构,不但给日常工作的开展及其完成效率带来了很大的困难,也对企业的发展及管理产生了负面影响。  同时,转制后的离职人员中不但有人职不久的新员工,更有人行十几年经历了N银行多重变革、与其有着深厚感情的老员工;不但有一般文员,亦有如部门主管这样的中高层管理人员;更严峻的是,离职率在转制后年年攀升,情况越来越严重。为什么这些不同背景、在人力资源结构中不同层次的员工,共同选择了离职?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
  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对N银行高离职率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N银行在转制为法人银行后,如此高离职率的出现是因为其在转制中及转制后的管理层本土化进程中,没有切实注意到上述变化所带来的老员工需求的改变;同时也未能顺应社会的发展,为满足转制后新人职员工的各种基本需求提供有力保障,因此造成了高离职率和高离职人数现象的出现。根据MHN理论模型,可以进一步分析如下:  1、银行作为企业(或者更广义意义下的社会组织)的一种,其中的工作人员不仅仅是自然人,更是社会人。他们之所以为该组织工作,究其本质,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各种需求。这些需求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维持生计的收入(含工资、奖金、年终红利等等),也包含了更加广泛和深刻的内容。  第一,对于底层员工(具体实例详见案例一),很多人离职的因素是相对于同行业较低的起始工资(新人职的底层员工在见习期间扣除住房交通和食品等支出后工资所剩无几)、较差的未来职业保障、缺乏配套的与生存质量相关的直接和间接福利(如住房补助等)。如此一来,对于底层员工,很多离职案例都与低层次需求,如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密切相关。这些员工的离职,反映出在转制过程中N银行在职工薪酬福利制度方面出现了严重的问题,难以保障,更不要提激励本单位员工爱岗敬业,同心同德。  第二,对于离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具体实例详见案例二),经调查离职原因主要集中于在企业不断恶化的企业文化和人际氛围。N银行的中高层管理人员事实上具有较高的收入,并不需要担心低层次的需求能否满足,他们更关注更高层次的需求,追求认同、尊重和成就,希望自己的业绩能够得到精神回报,希望在企业中找到自己事业发展的平台。他们的离职,反映了N银行在高层次需求方面的激励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2、对于N银行而言,低级员工和中高级管理人员都出现了大量的离职情况,这充分说明了无论是低层次、还是高层次需求的员工需求的满足都出现了很多问题。低级员工尤其是新人职员工的主导性需求是生存需求和职业安全,而中高级管理人员的主导性需求是认同感、归属感、受到尊重和职业发展。  3、为了保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大量有经验的优秀员工的流失是不能听之任之的。而如果想保持人力资源的稳定性,增加企业的向心力和员工的归属感,让员工对企业有信心,相信自己的职业发展能在企业找到平台和更多机会,就必须针对不同层次的员工采用不同的激励机制。企业的管理者必须了解下属员工的需求,并以此有针对性的实施激励措施。  4、在企业中,员工的需求是由低到高逐级排列的,低级别需求满足后,人们会更多地追求更高级别的需求。在N银行中,也有部分低级别员工的离职原因中提到如下理由:由于转制后人际关系开始变得复杂错综,感到疏离不在小圈子里(归属感),感到不受重视(尊重需求),看不到前途和职业方向(成就感)等高层次需求。尽管这些不是底层员工主导性需求和最主要离职原因,也充分反映了转制后N银行老式国企式的管理方式、管理层忽视制度性事务型管理而注重人际关系、以人际的亲疏远近评价而非客观的业绩评估等陋习对于底层员工的显著影响。  案例一:分行操作部文员郑某,女,北京某985大学学士学历,2008年9月以应届毕业生身份进入N银行,起薪RMB4000.00元/月,该员工于2010年1月离职,在N银行工作共计16个月。离职前该员工在与人力资源部工作人员谈话中谈及其离职原因时表示,在N银行工作的1年多来,其未曾享受过任何加薪待遇,其在北京衣、食、住、行所用开销均来自于其税前的RMB4000.00元薪金,该薪金水平无法满足及保障其在该地区的正常生活。因此,该员工将转向薪金水平更高的其他同业银行。  郑某的例子充分说明,N银行在转制后,没能准确把握当下银行业的整体薪金水平,未能提供合理且有竞争力的薪金条件,无法满足该员工的基本低级需求,从而造成了人力资源的流失。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更多关于“外资银行管理层本土化过程中的人力资源高离职率分析 ――以N银行为研究案例”的相关文章
& 雅安市网友
& 上海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天津市网友
& 广西柳州网友
& 哈尔滨市网友
& 太原市网友
& 广西网友
& 广州网友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杂志赏析网 2017新视角下的中外资银行比较——员工离职率
中外资商业银行的竞争已经谈了很多年,自从2006年开放国外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我们就在谈论这个问题。今天,我们从员工离职率来看看当今的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
& &&普华永道曾调查多家在华外资银行,员工流动率在10%-20%之间,其中一线员工的流动率更超过30%,相反中资银行大多数员工都工作数年未离职。
&&中资员工:太稳定,我们无处走。我们每天的工作内容很固定,虽然业务忙的时候会比较累,但是熟练之后却很单一,银行内部员工虽有轮岗时间,不过整体来看我们的分工比较细,接触最多的永远是自己负责的部分。”一位中资银行一线员工说。
&评析:&从业务给员工带来的竞争力来看,中资银行的服务日渐完善,业务培训严格,但市场培训不够,他们对金融行业的整体把握和对宏微观市场的情况所知有限。若行业内更换工作,如到其他中资银行就职则没有什么特别的变动意义,而把自己放在市场上接受外资、信托、基金、证券公司等的考验,在专业不足承压能力有限的情况下是需要很大的勇气并面对很多挑战的。跨行业跳槽的员工,会面对更大的风险和更少的机会,就更寥寥无几。从中资银行自身的优势来看,涉及业务较多,理财门槛低,更适合中国国情,了解中国各个层次不同消费群体的消费特征和心理,有着庞大的客户资源和本土的网络优势,另有国家政策等多方保障,因此员工不需要承受巨大的业绩压力。雄厚的经济实力和盈利能力也能够给员工提供相对优厚的待遇和福利,员工流动性自然不高。员工们用这样的话概括自己的工作:谁愿意离开自己舒适的家而流离在外呢?可见稳定性是他们忠于自己工作的重要原因。
&&外资员工:压力大,我们不想留。
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外资银行在国内业务有限,人民币业务只是陆续在展开,大多数针对的也都是VIP客户。花旗、汇丰、渣打及恒生等外资银行的目标都锁定在高端客户群,基本起点均是50万人民币,最少也要10万人民币。外资银行没有中资银行员工永远办不完的业务和等待在大厅的客户,他们有的是永远不停的开拓客户和繁重的吸储任务。“每天回到家躺下就再没有起来的力气,加班到晚上八九点是家常便饭,领导每天不停的追问业绩,有听不完的培训与各种变相的考核”。一位外资银行一线员工说。
& 评析:从外资银行自身的管理来看,虽然其拥有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但一方面考核机制非常严格,通常连续几个月完不成业绩就会受到银行的各方压力排挤,而从外资银行自己的市场竞争力来讲,产品并不如中资银行丰富,中资银行的产品可以延伸至金融的整个产业链,外资银行则只能在选定的领域和中资银行进行差异化竞争。从待遇来看,外资银行的薪酬和福利待遇并不比中资银行高,底薪还好,但奖金政策很苛刻。在他们标准的服务笑容背后,辛苦与心酸又岂是“围墙”外的人所能明白的呢?这就不难理解在相对性价比不高的情况下,外资银行的员工均会考虑另谋高就,既然承受了巨大的工作压力,自然希望得到相应的高薪回报,更市场化的机构就成了这些员工的下一步选择。从当前最火爆的理财产品业务来看,外资银行的理财产品在如今的市场上竞争力有限,针对的客户又相对高端,营业网点少,工作人员只有靠着其专业度和优质的服务吸引客户。他们大多经过高强度系统化的销售培训,能准确说出市场上各银行的优劣势从而引导客户需求,能告诉客户市场上哪些理财产品表现良好,哪些业务能给客户带来更大的投资收益。这样的员工可是市场上的“香饽饽”,第三方理财、信托工作、证券公司甚至投行都愿意用高薪吸纳这些经过严格训练有着相对高的专业度和抗压能力的员工。
& 目前的现状就是外资银行的一线员工离职率大大高于中资银行。
以上比较仅仅是中外资商业银行竞争力分析的一个侧面,但是,也能说明一个问题。我们中资银行依然很有优势。
& & ——ken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7年各行业离职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