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第一个可以自主学习的程序是什么?

【图文】计算机自主学习软件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计算机自主学习软件
&&本文档主要是供初级学习者自主学习软件的使用而制作的。
大小:5.14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第二章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
第一节    学习过程
一、学习的涵义 
(一)学习的界定  在学习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是不一样的,归纳起来,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1)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行为的相对持久变化,常用“刺激一反应一强化”来概括。这是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对学习的界定。
       (2)学习是指由经验引起的能力或倾向的相对持久地变化。这是认知主义心理学家对学习的界定。
(3)学习是指自我概念的变化.这是人本主义对学习的界定.
       (4)学习是学习者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这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学习的界定。
         (二)人类的学习   一般地说,学习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学习可以理解为人类以经验的得去适应其周围不断变化环境的过程。人类的广义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的,人们在一生的生活实践中,不断地积累经验知识,改变思想行为,增强文化素养。所以,人类的广义的学习过程是经验获得的过程,并表现为个体对环境或生活条件的一种适应活动。  狭义的学习主要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出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掌握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间接经验的知识学习为主;其次,学生的学习常常是在教师引导下,按照一定的计划,有系统、有组织地进行,在认识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完全走的是一条捷径,避免了一般认识过程中的无数次尝试、失败和曲折。
         (三) 学生的学习 
学生的学习属于狭义的学习.其有四个特点:见书p50.
二, 学习的过程观
(一)早期的学习的过程观
中国古代(孔子):学、问、思、辩、行。古罗马:模仿-理论-练习。
赫尔巴特:明了-联想-系统-方法。 杜威:问题-观察-假设-推理-检验
(二)行为主义的学习的过程观
桑代克:刺激-强化-反应。学习过程要遵循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见P52。
斯金拉:情景-反应-强化。 班杜拉:4个过程。见P52。
(三)论知信息加工的学习过程观
布鲁纳:习得、转换、评价。
加涅提出的学习过程见P53
加涅认为每一个学习行动都可以被分解成八个阶段,即动机阶段(期望)、领会阶段(注意)、习得阶段(编码)、保持阶段(记忆)、回忆阶段(提取)、概括阶段(迁移)、操作阶段(反应)、反馈阶段(强化)(括号内的内容是与各阶段相对应的内部学习过程)。
1)动机阶段。学习动机即学习的动力,学生的动机或期望对孩子学习过程都有影响。为了促进学习,必须设法诱导动机。有了这种动机,他的行动就会指向目标,并会因达到目标而获得某种方式的满足。
        (2)领会阶段。有了学习动机的学生首先必须接受刺激,也就是必须注意与学习有关的刺激。注意的过程一般被认为是一种暂时的内部状态,或称心理定势注意的定势是由外部刺激激活的,注意的时间是因人而异。当学生把所注意的刺激特征从其他刺激中分化出来时,这个过程就是加涅所说的选择性知觉。学生只有对外部刺激特征做出选择性知觉后,才能进人其他学习阶段。
       (3)习得阶段。习得阶段涉及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指对新获得的刺激进行选择性知觉后存储在短时记忆中,第二个环节是指把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一步编码加工后转人长时记忆中。在短时记忆中暂时保存的信息与被直接知觉的信息是不同的,在短时记忆中,知觉信息已经被转化成一种容易储存的形式;当信息进人长时记忆时,信息又要经历一次编码转换,目的是为了保持长时信息。
         (4)保持阶段。保持阶段即信息进人长时记忆的存储阶段。如果用某种方式把刺激组织起来,或根据已经习得的概念对刺激进行分类,或把刺激简化为一些基本原理,这些都将会有助于信息的保持。存储在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会因长期不用而逐渐消退。
     (5)回忆阶段。学生习得的信息要通过作业表现出来,而信息的提取是其中必须的一个环节。回忆或信息的提取容易受到外部刺激的干扰。作为教师,最重要的是指导学生,使他们为自己提供提取的线索,从而成为自主的学习者。
       (6)概括阶段。学生所习得的知识并不是只运用于一种情况中,而是运用于各种类似的情境中。加混所说的这种概括,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学习的迁移。一般来说,学生学习某件事时经历的情境越多,迁移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7)作业阶段。只有通过作业阶段才能反应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程度。对有些学生来说,作业的一个重要功能是获得反馈一一学生通过作业看到自己的学习结果,从而获得一种满足感。
      (8)反馈阶段。通过反馈,学生可以及时知道自己的作业是否正确。加涅所说的反馈,类似心理学中的强化。反馈阶段是容易受到外部事件影响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使用作业批改、讲课、鼓励、表扬等多种方式反馈信息.
(四)建构主义的学习过程观
皮亚杰提出的学习过程。见P55。其核心概念是图式,过程:同化、顺化和平衡。皮亚杰提出的 S → AT → R 的含义
维果斯基提出的学习过程见P56。维果斯基提出的 A-X-B 的含义。
三, 影响学习过程的主要因素
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主要有身心发展状况(学习基础)、认知结构、学习策略、学习风格、学习动机,还有来自外部环境的各种因素,如图所示:  影响学习过程的要素P57 。
(一)学习基础
身心发展状况、论知结构水平等因素.
(二)学习策略
学习策略主要是指在学习活动中,为达到一定的学习目标而应掌握的学习规则、方法和技巧,即学生能够自觉地用来提高学习成效的谋略,是一种在学习活动中思考问题的操作过程。迈克卡(MCkewhieetal,1990)等人对学习策略的成分进行了总结,认为学习策略包括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和资源管理策略三部分。如图所示   
(1)认知策略。
      认知策略(congnitve
stategies)是指学生如何获取、选择、组织信息。复习学过的内容,将新内容与记忆中的信息建立联系以及如何保持和检索不同类型知识方面的策略。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和组织策略。
      复述策略是为了保持信息而对信息进行复述或反复抄写、记录。
      精细加工策略是通过在所学各项信息之间建立联系来实现的。就是通过把所学的新信息和已有的知识联系起来,以此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也就是说应用已有的认知图式和已有的知识使新信息结构化,这类策略有想象、总结、类比等.
       组织策略是指将学习材料分成一些小的单元,并把这些单元置于适当的类别之中,从而使每项信息和其他信息联系在一起的方法,如组块、选择要点、列提纲等。
(    2)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包含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有关认知的知识,二是对认知的调节,图4-6所示。
        有关认知的知识是指人们对于什么因素影响人的认知活动的过程与结果,这些因素是如何起作用的、它们之间又是怎样相互作用等问题的认识。元认知知识主要包括以下三方面的内容:①有关个人作为学习者的知识,即有关人(包括自己,也包括他人)作为认知加工主体的一切特征的知识。②有关任务的知识,即对有关认知材料、认知目标、认知任务难易程度等方面的知识。③有关学习策略及其使用方面的知识,这方面涉及到的内容很多,比如,进行认知活动有哪些策略、各种认知策略的优点和不足是什么、它们应用的条件和情境如何、对于不同的认知活动和不同的认知任务;什么样的策略可能是有效的等等。一对认知的调节即元认知控制,是对认知行为的管理和控制,是主体在进行认知活动的全过程中,将自己正在进行的认知活动作为意识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自觉的监视、控制和调节的过程。
元认知策略(metacongntive
stategies)一直被认为是学习策略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元认知策略关注的是一个人如何形成关于自己学习的元认知。它是关于一个人的认知系统的知识,对自己的思维活动进行思考,是学会学习的必须具备的技能。元认知策略是关于如何“学会学习”(learning to learn)的高级认知策略,包括检查、督察、规划、预测等认知活动。具备元认知策略的人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思维过程和学习活动。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注意策略)和调节策略。①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之预计结果、选择适当策略、想象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②监视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③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效果的检查,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
(3)资源管理策略。
         资源管理策略主要包括对学习时间、学习环境的管理,还包括对自己努力程度的控制和寻求其他人支持的管理等。时间的管理是指建立时间表、设置目标等。学习环境管理是指寻找和营造适合于学生自主学习的环境。对努力的管理是指如何调整心境、坚持不懈、自我强化等。寻求他人支持的管理如寻求教师的帮助、伙伴的帮助、获得个别指导等。学习资源管理策略(resource management stategies)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的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对学生的动机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学习风格
        学习风格是指学习者身上一贯表现的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方式和学习倾向.人与人之间在学习风格上存在着一定的个别差异,因人而异。教育者必须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予以重视。
        关于学习风格的构成,一般可以划分为五个部分,三个层面P61:①学习风格的认知成分,如场独立型一场依存型、具体型和抽象型、冲动型和沉思型等;②学习风格的情感成分,如学习兴趣、态度、焦虑、价值观等;③学习风格的意动成分,如坚持性、是否善于言语表达、是否动手操作等。以上三部分构成了学习风格心理性层面;④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倾向成分,如对学习环境中声音、光线、温度、学习时间以及不同感觉通道的偏爱;⑤学习风格的社会性倾向成分,如喜欢独异或结伴学习、竞争和合作学习等。后两种构成了学习风格的生理性层面和社会性层面。
(四)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主要指学生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动力。动机对人的行为、活动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决定个体活动的自觉性、积压住、倾向性和选择性。动机水平的高低和强弱决定着个体活动的质量。水平和效果。一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由各种不同的动力因素组成的整个动机系统所引起的。动机的分类很多,比较有影响的有两类:
        
      (1)内部动机与外部动机。
        这是从学习动机的内外维度来划分的。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己兴趣所引起的动机。这时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部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相反;外部学习动机是指人们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不在活动之内,而在活动之外,这时人们不是对学习本身感兴趣,而是对学习所带来的结果感兴趣。
      
       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决定着学生是否会持续掌握他们所学的知识。具有内部动机的学生能在学习活动中得到满足,他们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而且在教师评估之前能对自己的学业表现有所了解,他们具有好奇心,喜欢挑战,在解决问题时具有独立性。而具有外部动机的学生一旦达到了目的,学习动机便会下降,另一方面,为了达到目标,他们往往采取避免失败的办法,或是选择没有挑战性的任务,或是一旦失败,使一厥不振。
       (2)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认知内驱力是一种要求了解和理解的需要,要求掌握知识的需要以及系统地
阐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需要。这种内驱力,一般说来,多半是从好奇的倾向中派生出来的。但个体的这些好奇倾向或心理素质,最初只是潜在的而非真实的动机,还没特定的内容和方向。它要通过个体在实践中不断的取得成功,才能正真地表现出来,才能具有特定的方向。因此,学生对于某学科的认知内驱力或兴趣不是天生的,主要是获得的,也有赖于特定的学习经验。在有意义的学习中,认知内驱力可能是一种最重要和最稳定的动机。这种动机指向学习任务本身为了获得知识).得足这种动机的奖励(知识的实际获得)是由于学习提供因而也被称为内部动机。
        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是个体因自己的胜任能力或工作能力而正得相应地位的需要。这种需要从儿童人学开始,日益显得重要,成为成就动机的主要组成部分。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与认知内驱力不一样,它并非指向学习任务本身。自我提高的内驱力把成就看做是赢得地位与自尊心的根源,它显然是一种外部动机。从另一个方面说,失败对自尊是一种威胁,因而也能促使学生在学业上作出长期而艰巨的努力。
        附属内驱力是一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如家长、教师等等)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来的把工作做好的一种需要。它具有这样三个条件。第一,学生与长者在感情上具有依附性;第二,学生从长者方面所博得的赞许或认可中将获得一种派生的地位。所谓派生地位,不是由他本身的成就水平决定,而是从他所自居和效仿的某个人或某些人不断给予的赞许或认可中引申出来的;第三,享受到这种派生地位乐趣的人会有意识地使自己的行为符合长者的标准和想望.惜以获得保持长者的赞许,这种赞许往往使一个人的地位更确定、更巩固。
(五)学习内容
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
(六)学习资源(外部环境)
        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外部环境因素来自学校、家庭和社会等多个方面。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学校环境对学习者的作用最为直接和重要。高科技时代,学校能否为培养高科技人才提供相应的教学实验设施是关系到国家人才质量的关键问题。另外,物质环境固然重要,学校的校风,学习气氛,文化氛围,师生关系等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也非常重要,这些因素对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第二节 促进学习的进程
影响并促进学习既是教育技术的出发点,也是教育技术的最终目的。
一, 教学和教学过程
     教学是促进学习发生的过程,也是实施教育的活动.现代教育活动的构成要素是:教学内容、教师、学生和教学资源(媒体)P65。。①学生是教学的对象,没有这个要素,教学就失去了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的个体差异与学生个体原有的知识结构、智力水平有关,还和学生的主观努力程度有关。③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离开这个要素,就不能形成教学的双边关系。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品德、教师的知识结构和运用教学媒体的能力等教师自身素质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个关键因素。③学习内容是一定的科学知识,没有这一要素,学与教就失去了基础与前提。在教学过程中,学习内容不仅表现为促进学生增长知识的作用,还表现为发展学生智力和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④媒体在教学过程中起着承载和传递的作用。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学习媒体,可以增强教学的效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与教的效率,尤其在信息社会里,媒体在学与教的过程中起看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例如通过各种现代媒体帮助创设各种学习情境,有助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实施。学习媒体已经是教学系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构
教学过程是教学系统运动变化的过程,也就是教学活动的展开过程,对教学过程的研究讨论就是要回答教学活动是一个什么样的过程。教学结构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从整体上去综合地认识和探讨教学过程中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及其多样化的表现形态,有利于我们从动态的角度去把握学过程本质和规律,无论是在指导实践还是在理论研究上都具有十分重意义。
         
  所谓教学结的,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在一环境中展开的教学活动进程的稳定结构形式,是教学系统四个组成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体体现. 教学活动过程的阶段P67
(三)教学活动过程的结构分析
教学活动过程的阶段P68
二、教学的三种结构
在教学系统的四个要素(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内容)中,对于教学过程、教学结构起决定作用的是两个要素:教师和学生。教师与学生这一对矛盾的对立和统一、相互地位的转化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公定着教学活动及教学结构的基本特征,教学媒体和教学内容在教学中的作用也会随之而有很大的不同,从而呈现出不同的教学结构。
(一)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目前在各级各类学校中采用的教学结构主要有两大类:一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在过去和将来的一段时间内在我国仍将占主导地位。这种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教师是知识的传授者,是主动的施教者,并且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
   ·学生是知识传授对象,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
   ·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
  ·教材是学生的推一学习内容,是学生知识的主要来源。
  这种结构的优点是:有利于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便于教师组织、监控整个教学活动进程,便于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而有利于系统的科学知识的传授,并能充分考虑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其缺点是:完全由教师主宰课堂,忽视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不利于具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创造型人材的成长(按这种结构培养出的绝大部分是知识应用型人材而非创造型人材),难以适应未来的需要。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则是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特别是基于Internet的教育网络的广泛应用),才逐渐发展起来的。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是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促进者;
  ·教学媒体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情感激励工具;
  ·教材不是学生唯一的学习内容,甚至不是主要的学习内容,通过自主学习,学生可以从其他途径(例如图书馆、资料室及网络)获取大量的知识。
  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结构由于强调学生是学习过程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因而有利于学生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有利于创造型人材的培养,这是其突出的优点。但是,这种教学结构由于强调学生的“学”,往往忽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忽视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和情感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另外.由于忽视教师主导作用.当学生自主学习的自由度过大时,还容易偏离教学目标的要求,这又是其不足之处。
可见,两种教学结构各有其优势与不足,不能简单地用后者去取代或否定前者也不能反过来用前者去否定或取代后者。如果能彼此取长补短;相辅相成,努力做到既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更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既注意教师的教,又注意学生的学,把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主动性、积极性都调动起来,那就会形成一种新的教学结构,即“主导一主体”教学结构。
(三)“主导一主体”教学结构
这种教学结构也可称之为‘学教并重”教学结构,这种教学结构强调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从而调动了教与学两个方面的主动仕、积极性。应当着重指出,这里所说的“学教并重”和前几年有些人所主张的“学生是主体,教师也是主体’的“双主”是有原则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这里的学习主体只有
一个——就是学生;而有些人所主张的“双主”,则是指双主体,即强调“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其客观效果则是起维护“教师中心论”的作用。
  基于Web的“主导一主体”网络教学结构正是基于这种考虑而提出的。基于Web的“主导一主体”网络教学结构主要由“传递一接受”和“组织一发现”两个分支组成。“传递一接受”分支主要依据奥苏贝尔的教学理论,即“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和“动机理论”,同时积极吸纳其他以“教”为主的教学理论,如布鲁纳的“学科结构论”、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以及加湿的“学习条件”理论等。“组织一发现”分支主要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包括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教学理论)。由于基于Web的“主导一主体”网络教学结构具有比较科学而全面的理论基础,并且能够很好地使二者优势互补,所以不仅适用于指导课堂教学,也可适用于指导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和网上课程的设计与开发。
基于Web的“主导一主体”网络教学结构的特点是: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学生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学生良好情操的培育 者;
·学生是信息加上与情感体验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
·教学媒体既是辅导教师教学的演示工具,又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与情感激励工具;
  ·教材不是唯一的教学内容,通过教师指导、自主学习与协作交流,学生可以从多种学习对象(包括本门课程的教师、同学以及社会上的有关专家)和多种教学资源(例如图书资料及网上资源)获取多方面的知识。
三种教学结构的优缺点见书P71
三、教学策略
(一)策略的含义
教学策略是教学者为了提高教学的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地制定的有关教学活动过程的教学方案。在理念上,教学策略是为实现特定的教育教学目的之方略;在结构上,教学策略包括整体上的构思、计划与对策和分部教学活动的具体实施方案与优化方式。在形式上,教学策略表现为教学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教学媒体的选择决策和优化整合。
它包括一切可以用来改善教学的努力和措施。策略和方法的运用是否适当对于教学系统的有效运行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学策略在教学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在课堂教学情况下,教学策略体现于教案和教师在课堂上的发挥。
教学策略的特点见P74
(二)教学策略的共性
(三)教学模式
教学模式的定义:教学模式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相关理论基础之上,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将教学诸要素以特定的方式组合而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有机结构和可操作性程序的教学活动模型。教育技术领域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同信息技术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
教育技术领域对于教学模式的研究见p80
第三节 学习资源
一、学习资源概述
学习资源是一种用于优化教学活动、促进人的学习的综合性资源。学习资源的概念由教育技术的媒体观演变而来。在教育技术发展到视听传播阶段以前,人们习惯于用孤立、静止的观点来分析媒体的教学作用——主要研究如何通过媒体来提高教学内容呈现效果。随着媒体本身的丰富和发展以及传播理论和早期系统观对教学产生愈来愈大的影响,人们对媒体作用的认识发生了质的变化。运用系统过程观,人们开始把媒体与教学过程其他要素联系起来进行研究,并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思想,即依靠资源来促进有效教学、由此得出了学习资源的概念。随着现代教育领域的扩展,逐渐形成了与教育教学媒体发展有关的概念——学习资源。学习资源是一种用于优化教学活动、促进人的学习的综合性资源。
(一)定义
表3.1 学习资源的组成要素
  学习资源必须与具体的学习过程结合起来,才具有现实的教学意义,关于学习过程与各种学习资源的研究成果为教育技术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等子范畴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二)   学习资源的表现状态
学习资源分为两大类:设计的资源和可利用的资源。所谓设计的资源是指为教学目的而专门预备的资源,如教室、教科书、教学软件等。所谓可利用的资源是指那些本来并非为教学专门附件,但被发现可用来为教学服务的资源,如软件工具、百科全书以及多种多样的网上信息资源.无论是设计的资源还是可利用的资源,它们都是学习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二种资源组成的学习资源具有6类形态:教育人员、教育材料、教育工具、教育设施、教育信息、教育策略见书P83。
(三) 学习资源的其他分类
1、依据表现形态可把学习资源分为两类: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所谓硬件资源是指学习进行过程中所需的机器、设施、场所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化设备。所谓软件资源是指各种媒体化的学习材料和支持学习活动的工具性软件。各种媒体化学习材料主要指计算机辅助教学程序、教学音像带、教学投影片、幻灯片、电子讲稿等。从与学习内容的相关程度,可以进一步将如媒体化学习材料分为内容特定的软件资源和内容相关的软件资源。内容特定的软件资源是根据具体课程内容而设计的学习材料,通常带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如介绍事实和概念、提供范例、阐述原理、提供练习与测试等;内容相关的软件资源并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它们与课程只有间接关系(如某些游戏类学习软件),或者包含了课程之外的大量内容,如电子百科。
对于支持学习的工具性软件,可进一步划分为认知工具、交流工具、问题解决与决策工具、效能工具。认知工具(cognitive tools)是指可以帮助学习者发展各 种思维能力的工具,比如概念映象工具、几何画板、微型世界、虚拟实验工具、专家系统等等;交流工具可以支持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实时和非实时的沟通,除了
传递教学信息外.还有支持情感学习目标的意义。在网络系统上,特别是互联网 上有许多支持人际交流的软件工具,如异步通讯工具E-mail、同步通讯工具Chat(聊天室)、留言板、视频会议系统等。问题解决与决策工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问题解决和决策一般包括问题的确定和权衡、资料搜集加工、寻求帮助和合作、得出研究结果,一般来讲问题解决与决策工具是一套灵活性很强的方案和程序,以模板的形式出现,它需要综合许多工具,如问题表征工具、信息搜索工具、数据库工具、交流工具、标准参照工具、评估工具等;效能工具(productivity tools)是指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的工具,典型的效能工具有字处理软件、做图工具、搜索搜擎等等;显然,让学生使用这些软件工具来写作业、做课题设计、进行数据处理等,可以大大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节省大量时间;教师也可以随时观察他们的学习过程,及时指导。当然很多支持学习的工具性软件并不只具备一方面的功能。例如数据库软件既可以作为效能工具,又可以作为认知工具使用。
2、按照学习资源所涉及的人与物的关系,可以将学习资源分为人力资源和非人力资源。这里的人力资源是指在学习过程中促进学习者学习的人;非人力资源主要是指由教育信息、学习媒体以及学习场所构成的资源。
人力资源是极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教师、同伴、学习小组等都是学习的人力资源。除此之外,通过计算机网络,学习者可以不受时空限制,向世界各地的学者、各个领域的专家请教,他们会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给学习者以帮助,向学习者介绍自己所拥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所以他们也是重要的人力资源。在所有的人力资源中,教师是最主要的人力资源。随着教育技术发展进人多媒体和网络时代,“教师将被取代”的论调在西方(尤其是美国)逐渐流行起来。回 许多描绘信息社会前景的文章,在谈到教育领域的变化时。常常出现“学生可以没有教师。自由地与机器对话”之类的观点。一这是值得我们警惕的。“教师否定论”者把教师的职能简单地理解为和机器一样仅仅传授知识,其狭隘之处就在于
他们没认识到教师承担着多种社会任务;事实上,教师是所有人力资源中最重要的人力资源。
   教师之所以是最重要的人力资源,在于教师可以在智力、情感、个性、精神和人格等各个方面全面培养和塑造学生。教育的根本特性是育人,有了信息技术,教师将会从单纯传授知识的任务中解脱出来,更多地从事育人的活动。教师将由原来的处于中心地位的知
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设计者、开发者、社会文化的诠释者、教育的研究者,更多关注学生学习活动的设计和开发。特别在网络环境中,教师应专注于对信息教学系统的设计、监控、研究和评价;学生则应被看做是待点燃的火把,学生地位应该由被动的知识容器和知识受体转变为知识的主宰、学习的主体成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意义的积极建构者。因此,我们应当充分肯定教师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的存在价值。
  人力资源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资源,不仅可以使学习者在认知能力上获得 “帮助和指导,通过与人交往,学习者的组织能力与合作能力也会得到培养和锻练,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其基础首先是“学会共同生活”’。由此可见,人力资源的设诈管理是何等重要。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不但能促进学习,提高效率,而且有助于和谐人际关系和综合能力的培养,使人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全身心投入到自己的事业中。尤其在今天,微电子技术、通信技术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人与人之间更方便更快捷地交流提供了物质基础。学习者可以通过这些先进设施寻求合作伙伴,创设广泛的合作群体,不断扩大自己所需人力资源的范围,从而使自己能够获得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四)学校学习资源环境的建设
在学校中教育媒体的开发,首先要在校园内建立一个充满教育教学信息,又方便学生与教师去获取与利用信息的环境。
  1要求
、2种类、见P87
        二、教学媒体资源
媒体是英文media的译名,意思是指信息的载体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工具.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承载信息所使用的符号系统,如文字府号、语言、声音、图形、图像等。媒体呈现时采用的符号系统将决定媒体的信息表达功能;二是指存贮和加工、传递信息的实体,如书本、挂图、投影片、录像带、计算机磁盘以及相关的播放、处理设备等。
当某一媒体被用于传递教学信息时,就称该媒体为教学媒体或学习媒体。在教学系统中,包含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即教学信息)和教学媒体等四要素, 这些要素之间通过教育信息的流动,维系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学习媒体沟通了学与教,在其间起桥梁和纽带作用。在相当长的一段教育史上,它只限于言语和文字。教科书的产生、直观教具的使用后像材料的涌现,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的发明,是学习媒体的四次重大飞跃,从而使学生能通过更广阔的渠道
获得更大范围的信息资源。
(一)教学媒体的分类和特性
教学媒体种类越来越多,为了把握各种教学媒体的特性,以便合理选择使用,有必要对其进行分类。由于出发点的不同,媒体的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
1.按媒体的表达手段分类
  按照这种分法,可将学习媒体分为口语媒体、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三类。
  (1)口语媒体:指口头语言,如教师和学生所说的话。这是最古老、最常用的一种媒体。
  (2)印刷媒体:指各种印刷出版资料。如教科书、挂图、报纸、杂志等。
  (3)
电子媒体:指用电子信号来记载和传递信息的媒体,有模拟和数字之分。如广播、电影、电视、计算机等。
(4)综合媒体:指多媒体、超媒体和超文本。超媒体=多媒体+超文本。多媒体不是多种媒体的简单组合:而是以计算机为中.心,把语音处理技术、图像处理技术、视听技术都集成在一起,把语音信号、图像信号先通过模拟转换成统一的数字信号,再由计算机方便地对它们进行存储、加工、控制、编辑、变换,还可以查询、检索:超文本(Hypertext)是按照人脑的联想思维方式非线性地组织管理信息的一种先进技术。超文本不仅指具有非线性结构的纯文本,实用意义上的超文本实际上还包含图形、图像、表格等静态非文字信息对象。超媒体则在实用意义的超文本采础上增加了“时变嫫体”对象,即包括了动画、视频和音频信息,因此是一种多媒体化的非线性的信息结构。关于超文本、超媒体、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可以用图3.2来描述。
图 3.2     超文本、超媒体、多媒体三者之间的关系
 2.按媒体作用的感官和信息的流向分类
     按这种分类法,可将媒体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多媒体四类。
  (1)
视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的媒体。如教科书、 黑板、挂图、标本、幻灯、投影等。
  (2)听觉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听觉器官的媒体。如广播、录
  (3)视听媒体:指发出的信息主要作用于人的视觉器官和听觉器官的媒体。如电影,电视、视盘等。
  (4)交互多媒体:指使用多种感官且具有人机交互作用的媒体。如多媒体计算机。
此外.按历史发展可将学习媒体分为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传统学习媒体如黑板、挂图等;现代媒体如录象、多媒体计算机等。
2.教学媒体的特性
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于1964年在《媒体通讯,人体的延伸》一书中就指出:媒体是人的延伸,印刷品是人眼的延伸、无线电广播是人耳的延伸、电视则是人耳和眼睛的同时延伸、传声器是嘴巴的延伸、面对面的交流则是五官的延伸、电脑则是大脑的延伸。每一种新媒体的出现都是一种延伸,而每一项新的延伸,都会使人的各种感官的平衡产生变动。这实质上说明了各种媒体对受信者的感官刺激是不同的,亦即具有其固有的特性:
1.固定性   学习媒体可以记录和储存信息,以供需要时再现。如印刷媒体直接将文字符号固定在书本上;电子媒体将语言、文字、图像转换成声、光、磁讯号,固定在磁带或胶片上。媒体的这一特性使得以往的先进教育理论、知识财富和丰富教育经验得以保存,并能够通过教师或者各种媒体传授给学生。
  2.传播性  学习媒体可以将各种符号形态的信息传送到一定的距离,使信息在更大的范围内再现。古代的“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依靠的就是媒体的这一特性。而在电子信息技术长足进步的现代社会,麦克卢汉提出“地球村”的概念也就不足为奇了。
  3.重复性 学习媒体可以重复使用。如果保存得好,这些媒体可以根据需要一次次地被使用,而其呈示信息的质量稳定不变。此外,它一可以生成许多复制品,在不同的地方同时使用。这种重复使用的特性适应了学生逐渐领会、重温记忆的需要,也适应了扩大受益面的需要。
  4.组合性   学习媒体往往能够组合使用。学习媒体的组合性有三种表现形式:第一种是将少数几种媒体技术紧密结合从而形成一种新的媒体,如声画同步幻灯、短视频系统;第二种是根据教学活动的需要,将功能不同的几种媒体加以简单的组合,轮流使用或同时呈示各自的信息,如把幻灯、投影、录音、录像加以组合,在多媒体计算机出现以前,人们把这种组合系统称之为多媒体组合教学系统;第三种是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各种信息,如图、文、声、动画、视频等集成在一起统一处理,如多媒体计算机。
组合性还指一种媒体包含的信息可以借助另一种媒体来传递,如图片、图表等既可以通过幻灯、投影呈现,也可以通过电视、计算机呈现在屏幕上。
  5.工具性       学习媒体与人相比处于从属地位。即使功能先进的现代化电子媒体,还是由人所创造,受人所控制。学习媒体只能扩展或代替教师的部分作用,而且适用的媒体还需要教师和设计人员去精心编制相应的教材,即使具有人工智能的多媒体计算机系统也不可能完全替代教师。
  6.能动性 学习媒体在特定的时空条件下,可以离开人的活动独立起作用。比如,优秀的录像教材和计算机课件的确可以代替教师上课。精心编制的教学软件一般都比较符合教学设计原理,采用的是最佳教学方案,尤其是由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参与设计、编制的教学媒体,较之缺乏教学经验的年轻教师来说,其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
(二)教学媒体的理论
   (1)生理心理学基础
人的感受器官具有视、听、嗅、味、触觉五种类型和功能,人的各种感觉器官都有获取知识信息的功能,但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却大不相同,其中视觉和听觉在学校学习中的作用最为突出。人脑的两半部分中,左脑半球是分析活动的中心,主要以语言、逻辑推理、数字符号等为思维材料,擅长于逻辑的、分析的、抽象的思维;而右脑半球是形象活动的中心,主要以事物形象、音乐形象、空间位置等为思维材料,擅长于形象的、综合的、直觉的思维。
(2)基本理论观点
克拉克的观点、麦克卢汉的观点、贝茨的观点、戴尔“经验之塔”的观点、布鲁纳的观点.
(三)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和利用策略
1、教学媒体的选择方法
教学媒体的 4 种选择方法见P96。
为了达到预期的学习目标,需要在丰富多彩、功能各异的学习媒体中进行选择。
我国的学者则从媒体的表现力、重现力、接触面、参与性和受控性五个方面考察教学媒体的教育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如表3.3所示。
国外的研究以日本学者板元昂教授的研究成果最有代表性。他在对常用媒体的教学特性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如表3.2所示的常用媒体教学特性评价表,并对13种教学媒体,如功能、目标、成本、使用方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
(一)依据学习者的特征 学习者特征主要是指学生的年龄、兴趣。动机、认知风格和认知技能等。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学习动机都不完全一样,认知技能也不一样。例如,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是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对学习内容主要采用机械记忆方式,注意力不容易持久集中。这个阶段可以较多地使用幻灯、电影和录像。这些媒体表达信息的特点是内容生动形象,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
  (二)依据学习任务 依据学习任务主要是指选择学习媒体时要考虑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性质以及采用的学习方法等。为达到不同的学习目标常需选择不同的学习媒体。以外语学习为例,掌握各种语法规则与能就某个题材进行会话是两种不同的学习目标,前者往往通过教师讲解,辅以板书或投影材料,学生是在井井有条的内容安排中形成清晰的语法概念;后者往往采用角色扮演并辅以幻灯或录像资料,使学生在情景交融的沟通条件下掌握正确的言语技能。学习内容的性质不同,适用的学习媒体也会有所区别。例如在语文学科中学习记叙文,最好配合再造形象,通过能提供某些情景的媒体,使学生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唤起对课文中的人物、景象和情节的想象,以加深理解和体会。又如数学、物理等学科的概念、法则和公式都比较抽象,要经过分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复杂的思维过程才能理解,所以选用的媒体既要能以动态、交互的方式表现对象之间的关系,又要便于学生主动探索和发现,才能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空问想象能力瑚运算能力得到较好的训练。人民教育出版社和全国中小学计算机教育研究中心于1995年联合从国外引进的工具平台类优秀教学软件“几何画板”、我国成都地奥公司开发的“数学实验室”软件就支持这类功能.应该注意的是,在讨论学习媒体选择时,切不可将其与所使用的学习方法相割裂。因为尽管同一种媒体,承载相同的信息,但是由于使用媒体的方法不同.得列的效果也会大相径庭。
   (三)依据客观条件 客观条件主要涉及媒体的易获性、适用性等。学习中能否选用某种媒体,还要看当时当地的j}体条件,其中包括资源状况、经济能力、师生技能、使用环境、管理水平等因素。例如,若教室不具备遮光设备,则连“价廉物美”的投影、幻灯都无法使用。使用计算机辅助教学前景看好,但赊了需要资金购买计算机,还得;培训使用人员。有的单位管理混乱;即使已经置备现代化教学媒体,也不一定能很好地发挥作用。
除了以上三点外,选择学习媒体时,还要考虑自身的特点,如信息的表现形式、媒体的交互可控性等。总之,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和开发智力、转变态度等方面,每种学习媒体有各自的功能和特点,不存在对任何信息、任何学习都适用的超媒体。当然,媒体的使用效果不仅与媒体本身有关,而且与媒体的设计、制作、发送质量以及采用的学习方法都有很大关系。
三、网络资源
随着新型媒体的不断涌现以及信息处理和传输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的功能越来越强大;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越来越强烈的需求,对他们利用各种资源构建知识能力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教育规模的扩大以及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的发展,对教育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在这个全球都注重学习的时代,传统的图书馆、资料中心这些学习资源环境已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知识的日新月异的变化.人们迫切需要新型的信息服务方式和更加开放的学习资源环境.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改变这一现状提供了契机。因特网的出现和迅猛发展给我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娱乐展现了前所未有的诱人前景。尽管因特网中绝大部分资源不是专门为学习活动而设计的,但毫无疑问,它为人类提供了最广泛的学习资源和最丰富的学习情境,为资源共享和探索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提供了物质基础。
i.网上教育资源的特点见书P101
多样性、便捷性、共享性、时效性、交互性、丰富性
ii.网上教育资源的分类
依据不同的组织结构和呈现方式,可以把因特网的教育信息资源分为:在线数据库、新闻组和电子公告牌、电子期刊、电子书和教育网站五大类,如图3.3所示。
1.在线数据库
      
2.新闻组和电子公告牌
3.电子期刊
5. 教育网站 
(三)按因特网教育信息资源发布者的身份分类
1.政府教育机构信息
   这些站点的一级或二级域名一般是.gov或行政区代码。 例:
1.企业集团的教育类信息 
2.科研院校的教育科研信息      
3.信息服务机构的教育信息
这类站点的一级或二级域名一般是.net或.com或.gov,
4.个人主页
(三) 因特网上教育资源的获取   1.利用已有的网上检索工具 2.通过权威站点的推荐与链接. 3.通过印刷媒体的介绍
网上信息资源搜索的基本策略见书P108.
   1.信源已确定时
即已知具体的网址。已知网址时可在网络浏览器上输入网址,进行浏览或查询,然后再对所得信息内容进行分析筛选。
  2.信源未确定时  即网址未知:在这种情况下查找相关资源,一般可通过搜索引擎或依据分类项逐层进入,或依据查询路径输入查询关键字。在获得网址后进行具体内容的浏览;也可通过名录服务和专业信息手册来获取相应的网址。
  3.链接   在查找到符合的内容后,网页中的超链接提供了极为重要的相关资源的线索。根据这些超链接可以进入其他相关的站点,如此查找下去,可以获得较为丰富的有价值的网址信息。
平凡的水果世界,平凡中的不平凡。 今朝看水果是水果 ,看水果还是水果 ,看水果已不是水果。这境界,谁人可比?在不平凡的水果世界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正月是农历新年的开始,人们往往将它看作是新的一年年运好坏的兆示期。所以,过年的时候“禁忌”特别多。当然,各个地方的风俗习惯不一样,过年的禁忌也是不一样的。
庞凤山情感处方
请注意使用文明用语
画报点击数0
文章点击数0}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