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卫八大行星的自转方向是不是都是与行星相反

行星的公转方向 完美作业网
八大行星中自转和公转方向不一样的是哪个 金星。*******金星的自转方向是自东向西运转,而公转方向是与八大行星中其他大行星的方向一致“同向性”,都绕太阳公转,公转方向与太阳的自转方向相同(自西向东)。*******至于对「为何唯独金星的自转方向与八大行星中的其他行星不一样」这个问题,现在没有确切的答案、——有种推测好像是,其它小行星撞击过金星,使其逆转了。说得具体些就是金星遭受了一次较大的小行星撞击。撞击力足够大,而使得金星自转一点一点慢下来,原来的自西向东的自转直到静止,甚至又推动其反向自转,所以自转的速度会那么慢.。还有人把这个理论进行了拓展,说这次撞击也造成了金星上生物的灭绝,造成了金星上的温室效应。这种推测基于金星的自转速度「异乎寻常的慢」比公转速度还要慢(金星的公转周期为225天,而自转周期为-243天,负号即表示自东向西自转。相较离太阳最近的大行星水星的自转周期是公转周期的2/3,真是慢的可以。)然而没有找到撞击后留下的创伤等证据恰恰是这种说法最大的软肋。——还有种新解释是:包括地球在内的8颗行星都是自西向东自转,惟独金星别具一格地自东向西自转。法国科学家最近指出,这可能是由于这样自转对金星来说是一种更加稳定的运动状态。此前人们曾猜想,金星原本与其它大行星一样,也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后来可能曾经发生过某种特殊的天文事件,导致金星在自转轴上来了个上下颠倒,变成现在的怪样子。法国科学家最近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发表报告说,他们对金星的运动状态进行了计算机仿真,结果发现有4种运动状态是比较稳定的,其中两种是自西向东的“正转”,另两种是自东向西的“反转”。而反转的状态又比正转更加稳定,因此金星反转可能是一种必然结果,而不是偶然事件所致。
太阳系所有行星公转方向一样么? 是的。那是受太阳自传的影响所致。由太阳引力导致。想象每颗行星都有根带子与太阳相连。
哪些太阳系行星与大多数行星公转方向相反 在太阳系八大行星中,有六大行星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它们中水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和海王星,如果从地球的北极(也是太阳和大多数行星的北极)方向看,它们都是逆时针方向自转,与它们的公转方向相同.太阳也是这样自转的.只有金星和天王星与大家的自转方向不同.金星是顺时针自转的,而它的公转方向与其它大行星相同,这样一来,金星上的一天与一年的时间就差不多了.而天王星自转轴与黄道面的夹角很小,看上去差不多是躺在黄道面上转圈.但它也算是由西向东自转的.
太阳系的八大行星是在一个方向公转吗 八颗行星都具有同向性,即自西向东公转,从太阳系上方(上北下南)看为逆时针方向旋转.
九大行星的公转方向都相同吗 九大行星中就是金星的运行方向与其他八个不一样.是逆行 金星每一年半都会逆行一次(约18个月),每次逆行的时间,约在一个半月左右.注:现在没有九大行星,冥王星已经被排除九大行星的行列,现在是八大行星。
哈里慧星公转方向是什么?和八大行星一样是自西向东吗? 不是的,哈雷彗星围绕太阳运行的轨道是一个偏心率很大的椭圆,近日点在0.59天文单位,在金星轨道里面,而远日点在海王星轨道外面。哈雷彗星的公转轨道是逆向的。从地球上看,大行星都是由西向东公转的,而哈雷彗星却是由东向西公转的。哈雷彗星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它的公转轨道平面与黄道面呈18度倾斜。在接近近日点时,哈雷彗星就会进入行星公转轨道平面(黄道面),而一旦它远离太阳,它就会离黄道面越来越远,跑到黄道面的上面去了。
金星为什么与其他星球公转方向不一样,是自东向西?这是怎么导致的。 金星公转方向是相同的,都是自西向东。倘若相反,我们就不会看见在一个回合周期中金星先作为昏星,在成为晨星了。太阳系八大行星以及矮行星和绝大多数小行星公转方向和轨道所在平面都是几乎一致的,这称之为同向性和共面性。因为他们是太阳系的“原住民”,在太阳系形成初期的吸积盘中诞生,所以尽管有相互的融合以及之后的引力摄动,但是大体的公转方向和轨道面倾角变化并不大。金星的自转方向和其他行星是相反的,是逆向的自东向西,楼主有兴趣可以百度一下太阳系主要天体的自转轴倾角,可以发现五花八门。水星、木星的倾角比较小,一般可以忽略;地球、火星、土星和海王星的倾角比较大,大概在20多度;至于天王星是躺着赚的,金星更是倒着转的,和公转相比可以说是杂乱无章。主要原因有以下两个方面:行星的自转类似于陀螺,会有进动、章动、以及倾角的变化。对于没有大卫星的天体,其自转轴指向是不稳定的状态。以火星为例,其自转轴就是在无序的变动之中,在一百万年内可以取到0-60°之间的任何数字,现在和地球接近只是运气而已。当然,对于地球由月球这样一个大卫星,其自转轴倾角是基本稳定的。行星自转的动能,来源于天体形成初期碰撞来决定,而这具有相当的随机性。不同角度和速度的碰撞可以显著的影响接下来的运动状态,其中包括自转的角动量和自转轴的倾角。一般认为,自转比较诡异的两颗行星——金星和天王星,都是在形成初期遭受到一次猛烈的碰撞,才导致它们独有特色的自转倾角的。
八大行星公转方向 都自西向东,和他们的自转方向一样(除了水星,它自转方向为自东向西和公转方向相反)。
太阳系行星的自转轴倾角方向会随着公转而发生变化吗? 楼主的提问是关于太阳系各行星的轨道倾角的。有必要先提醒一点,地轴的指向其实是在运动的,大约26000年的周期会画出一个以北黄极为圆心,半径为黄赤交角(23.5°)的圆。导致地轴有规律变化的原因主要是月球引力的摄动,让地球像一个陀螺一样的摆动。具体的运动轨迹如右下图所示,有几颗星星的名字非常有意思,小熊座β星被称为帝星,因为这是在公元前1000年最接近北天极的亮星。天龙座α星被称为右枢,可以看到在它几乎落在-3000的位置,所以这一刻亮度并不显著的星得到了很高的地位,主要就是它是人类刚刚系统的记录星空时的北极星。当然,如果讨论几十年几百年的情况,说地轴是不变的那问题也不大。但如果从更长的周期,地轴的指向是会变化的。在百度百科转轴倾角的词条找到了这样的列表:[]水星
177.36地球
23.439 281月球
1.5424火星
25.19谷神星 (矮行星)
~4智神星 ~60木星 3.13土星 26.73天王星 97.77海王星 28.32冥王星 119.61说几个比较有意思的:地球,火星,土星和海王星的自转轴倾角都差不多,大约25°左右,那就和我们地理课上熟悉的四季变化都是比较接近的。水星、月球、木星的自转轴倾角基本等于零,也就是说它们的自转轴几乎和公转轨道垂直,太阳直射点几乎永远落在赤道上,没有四季的变化。天王星的轨道倾角97°,所以一般说它躺着转,而且因为这个倾角的存在,导致其四季变化变得非常的诡异,随着纬度的不同周期有明显的不同。在赤道地区季节的变化周期是其自转周期(当然,这是日较差,叫做季节不一定合适),而在极地的话一个周期就是其公转周期,大约164年。金星的轨道倾角接近180°,也就是说是倒着转的(其他行星都是自西向东,唯独他是自动向西)。但是,就是这样一颗行星,如果考虑季节的变化,和轨道倾角几乎是零的天体是一致的。此外,轨道倾角也不一定是固定的,地球的轨道倾角比较稳定,主要是月球引力的作用。后者导致地球的赤道微微隆起,质量分布不均匀,如果轨道倾角出现了比较大的差值会被月球拉回来。但是火星则不然,他的轨道倾角的摆动是无序的,可以再几百万年的时间周期里取到0-60°之间的任何一个数值,现在和地球比较接近只是一个巧合而已。至于各行星北极轴的指向,可以用Stellarium进行模拟。不过这对于不认识星座的人是抽象且索然无味的,如果楼主有兴趣请下一个软件自己实践。至于书籍,推荐一本《艺术宇宙》吧,这本书其中大约有2-3节是对于天体自转轴的介绍。这本书的硬知识并不是很深,对我一名理科学士,其中95%的内容都是已经知晓的。所以对于中学生阅读起来没有太大的难度,但他的闪光点在于以思维之美揭示科学之美、自然之美。在这一方面我还没有看到其它作品能出其右。另外,书本中涉及的相关的文学作品也值得一读,比如阿西莫夫的《日暮》,可以说是科......
星球为什么会自转?为什么会公转?这些动力来自哪里?八大行星距离太阳的距离各不相同,所以受到太阳引力大小也不同,由于太阳引力的影响,周围的物质会被太阳吸引,就需要有一个与向心力相反的力,当物体做圆周运动时(包括椭圆运动)可以产生离心力,物体运动速度越大,产生离心力越大.离心力必须刚刚好,太大,物体就会不受太阳引力的影响从而远离太阳;太小,引力〉重力物体会撞上太阳.这就是为什么水行是太阳系中公转周期最快的行星,因为它离太阳最近,受到引力最大,需要的动量就越大!至于为什么会自西向东运动,是一开始太阳系刚形成时就决定了的.自转边慢的原因有很多,如有卫星引力牵引、潮汐现象、或其他大行星引力影响,或受到宇宙物体撞击等等.> 导语:银河系中有数千亿颗行星,但许多已知的系外行星上,都不太可能拥有生命。然而,它们的卫星却有可能是地外生命的家园。现在,我们已经发现了1 000多颗围绕其他恒星公转的行星。十有八九,银河系中会拥有数千亿颗行星。许多已知的“系外行星”(exoplanets)都是类似木星或海王星的气态巨行星,对生命来说是险恶之地。但就像我们太阳系的巨行星一样,遥远的系外行星也可能拥有较大的卫星。如果确实如此,这些卫星,而不是相应的行星,或许会是宇宙中最常见的生命家园。孕育生命,卫星够大么?长期以来,许多天文学家(以及科幻作家)一直认为,其他行星系统应该是我们太阳系的翻版,在低温巨行星周围有着大量的冰质卫星,就像我们在木星和土星周围看到的那样。然而,随着上世纪90年代科学家首次发现系外行星,新的可能性出现了。研究人员发现,太阳系外的许多气态巨行星一开始形成于远离宿主恒星的漆黑外层轨道,之后则通过某种方式向内迁移,到达距离宿主恒星更近、温度更高的轨道上,有些甚至会位于宿主恒星的宜居带中。由此产生了一个疑问:环绕这些温暖巨行星的卫星,是否会拥有岩石成分、可发挥保护作用的大气,以及地球那样的海洋呢?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3名科学家达伦·威廉姆斯(Darren Williams),吉姆·卡斯廷(Jim Kasting)和理查德·韦德(Richard Wade),率先详细研究了系外卫星具有类地环境的可能性。他们研究了位于宜居带中的系外卫星必须要有多大,才能维持足够的大气,并让表面存在液态水,研究结果于1997年发表于《自然》杂志上。威廉姆斯说:“我们发现,比火星(质量约为地球的1/10)还小的卫星不可能束缚大气达几百万年之久。”低于这个阈值,卫星就没有足够的引力来维持有效的大气。在近邻恒星的辐射影响下,这样一颗微小卫星的大气会被蒸发掉。问题是,形成类地行星那么大的卫星似乎并不容易。天文学家相信,大多数卫星的形成方式与行星大致相同——在一个由气体、冰以及尘埃组成的转动盘中,逐渐凝聚而成(见本文图表)。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来模拟卫星逐渐形成的过程,但大多数模拟研究都没有得到比木卫三(Ganymede,太阳系中最大的卫星)更大的卫星。根据1997年的那项研究,像木卫三这样的卫星,需要变成原来的4~5倍,才能维持永久的大气层。幸运的是,大自然有其他方法来形成大质量卫星。例如,地球的卫星月球就非常大,因而不可能和地球一起从气体与尘埃盘中平静地形成。许多天文学家认为,我们的地月系统是由太阳系早期的一场灾难性碰撞造就的,冥王星(Pluto)和它最大的卫星冥卫一(Charon)也是因碰撞而产生的,虽然碰撞规模比形成地月系统的碰撞小得多。这些由行星及其卫星组成的二体系统还可以解释其他类型的卫星。在“双星互换”(binary-exchange reactions)过程中,一颗巨行星与这样一个二体系统发生交会,俘获其中的一个天体作为自己的卫星,并把另一个抛射到宇宙中。在太阳系中,这一交换过程至少发生过一次,海王星最大的卫星海卫一(Triton,有一条与海王星自转方向相反的奇怪轨道)就是这样形成的。天文学家认为,海卫一正是很久以前被海王星俘获的一个二体系统中的一员。神奇的“潮汐力”即使这些大型卫星所围绕的行星位于宿主恒星的宜居带之外,它们也可能会拥有液态水——进而拥有生命。宿主行星反射的光以及发出的热,再加上该行星的引力,可以为卫星提供额外的热量。就像月球引发了地球海洋的潮汐,一颗气态巨行星的引力拖拽,也可以让潮汐能(tidal energy)席卷它的一颗近距卫星,拉扯这颗卫星的内部,使之浸浴在摩擦热(frictional heat)之中。这个效应类似于用手来回弯曲金属回形针使之升温。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勒内· 海勒 (Rene Heller)和美国华盛顿大学的罗里·巴恩斯(Rory Barnes)最近研究发现,如果一颗卫星过于靠近宿主气态巨行星,它可能会受到极强的潮汐加热,以至于蒸发掉自身的大气,或者被熔化。即使宿主行星在更远的轨道,远离宿主恒星的光和热,只要潮汐加热适量,它的卫星也能保持适宜的温度。住在卫星上会是什么样?潮汐力也可能改变卫星的轨道,使它永远只有一个半球朝向宿主行星,就像地球的卫星月球一样。海勒说,想象一下这些被潮汐力锁定的卫星的夜空,那会是一幅多么离奇的景象。“在一颗被潮汐力锁定的卫星上,假如你恰好站在朝向宿主行星的那个半球,这颗行星在天空中看上去将会十分巨大,而且不会移动。在这颗卫星上的‘正午’时分(即宿主恒星在天空中爬升到最高点),宿主恒星会运动到宿主行星的后方,不会再有从宿主行星反射来的光。你会看到满天的星星,但头顶上却有一个黑色的圆盘。‘午夜’时分,宿主恒星在你脚下,被照亮的宿主行星会出现从亏到盈的变化,你会再次看到宿主行星反射的光。因此,在‘午夜’时分,你看到的天空会比‘正午’时分还要亮”。寻找“系外卫星”搜寻系外卫星的前沿,深藏在美国哈佛-史密森尼天体物理学中心(Harvard-Smithsonian Center for Astrophysics)的地下室,一个到处都是计算机和电线的漆黑房间里。为了盖过冷却风扇的机械轰鸣声,英国天文学家戴维·基平(David Kipping)提高声调说,这些设备几乎全部的计算能力,目前都用来分析一颗行星——开普勒22b(Kepler-22b),它环绕一颗距离地球约600光年的类太阳恒星转动。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的开普勒空间望远镜(Kepler space telescope)首先发现了这颗遥远的行星,于是,这颗行星就以望远镜的名字来命名。基平希望,通过更仔细地研究最初发现开普勒22b时所使用的数据,或许还能找到与这颗行星的卫星相关的微弱信号。他把这个计划称为“用开普勒搜寻系外卫星”(Exomoons with Kepler,缩写为HEK)。基平的这个计划,是目前最先进的系外卫星搜寻项目。基平说,这需要强大的计算能力,因为即使是可以想象的最大的系外卫星,也只会在数据中留下难以察觉的微弱信号。也正因为如此,他只针对几个精心挑选的目标,来深入搜寻系外卫星的证据。如果快速搜寻大批目标,他或许会发现许多系外卫星,但是,“我不能确定,那样的结果我是否会相信,”他说,“我的目标是获得每个人都会赞同的探测结果,漂亮、清晰而且确凿无疑。”他有理由这样小心行事。任何宣称发现系外卫星的结果,都会引起争议,这不仅是因为这项工作本身极为困难,而且还因为这一发现可能具有深远的意义。基平解释说,以开普勒22b为例,这颗行星位于宿主恒星的宜居带(habitable zone,液态水在这一区域可以存在),很大,可能是一颗不适合生命的气态星球,而不是类似地球的岩质行星。但是,如果开普勒22b拥有一颗大质量的卫星,那这颗卫星就有可能适宜生命生存,从而成为天文学家未来搜寻外星生命的可能目标。“卫星可以是宜居的,”基平说,“如果真是这样,宇宙中存在生命的几率将比之前任何人想象的都要高出许多。”[拓展阅读]外星生命很吸引人,但搜索宜居星球的过程却极为枯燥,供有兴趣的读者进一步阅读。&&&点击了解开普勒空间望远镜如何寻找系外行星。(本文节选自《环球科学》2014年1月刊《寻找宜居“月球”》一文,撰文:李·比林斯(Lee Billings),翻译:谢懿,编者有删改。)
推荐:上一篇: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8大行星各自卫星的自传和公转周期(注意,是卫星)除了水星和金星尚未发现卫星外,其他行星各自主要卫星的自转周期和公转周期是多少?我想知道,是不是都是和月球和火卫二一样是同步自转,也就是自转周期=公转周期.知道的就给我发有用的,那些个废话就别说了.看清楚了,是卫星的!不是行星.一上来就碰到个浪费时间的,我说过,说废话的就别来了,yifuhuaer你脑子不好?这个能百度到我还来问干嘛?站着说话不腰疼,你百度给我看看。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3亿+用户的选择
太阳系中卫星数量有上百个,不可能一一列出.你说的这个现象,就是同步旋转,这是潮汐锁定的结果.但是潮汐锁定需要时间,母行星需要数亿年到数十亿年来削减其卫星的转动量,因此有些已经达到,有些卫星还没有达到.举例:已经实现潮汐锁定,同步自转的有:火卫一、火卫二、月球、木卫一、木卫二、木卫三、木卫四、土卫一、土卫二、土卫六、天卫一、天卫二、天卫七、海卫一.还有很多要么还没有达到潮汐锁定,要么尚缺乏观测数据证实是否已经达到.不过这是迟早的事情.你看冥王星和查龙都已经三重同步了,由于潮汐作用,地球一天的时间越来越长,一个月的时间也越来越长,总有一天一样,那时候地球也会永远以一面面对月球,相互面对面绕转,和冥王星系统一样.回答够清楚了?那就给点分吧,我打字打得手都酸了.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百度上搜一下,会得到结果的。
扫描下载二维码资料:太阳系的组成_科学探索_科技时代_新浪网
资料:太阳系的组成
.cn 日&13:04 新浪科技
太阳系示意图。  太阳系,由太阳、大行星及其卫星、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是太阳系的中心天体,占总质量的99.86%,其他天体都在太阳的引力作用下绕其公转。太阳系中只有太阳是靠热核反应发光发热的恒星,其他天体要靠反射太阳光而发亮。太阳的角动量只占整个太阳系的不足2%,而质量占0.2%以下的其他天体的角动量却占98%以上。
  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按距太阳远近排列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和冥王星。它们到太阳的平均距离符合提丢斯―波得定则。按性质不同可分为三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体积和质量较小,平均密度最大,卫星少;巨行星(木星、土星)体积和质量最大,平均密度最小,卫星多,有行星环,自身能发出红外辐射;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的体积、质量、平均密度和卫星数目都介于前两者之间,天王星和海王星也存在行星环。九大行星都在接近同一平面的近圆形的椭圆轨道上,朝同一方向绕太阳公转,即行星的轨道运动具有共面性、近圆性和同向性,只有水星和冥王星稍有偏离。太阳的自转方向也与行星的公转方向相同。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的自转周期都在10-24小时左右,但水星、金星和冥王星的自转周期分别为58.6天、243天和6.4天。多数大行星的自转方向与公转方向相同,但金星则相反,而天王星的自转轴与轨道面的交角很小,呈侧向自转。除水星和金星外,其他大行星都有自己的卫星。
  太阳系内还存在为数众多的小质量天体,主要集中在和木星的轨道之间。已准确测出轨道并正式编号的小行星有3000多颗,可分为碳质小行星和石质小行星两类,其质量总和约为地球的万分之四。目前已发现的彗星约有1700颗,其轨道倾角和离心率彼此相差很大,有些彗星的轨道是双曲线的或抛物线的,一些长周期或非周期彗星是逆向公转的。太阳系内还有多得难以计数的流星体,有些流星体成群分布,称流星群,已证实一些流星群是彗星瓦解的产物。流星体一旦落入地球大气层便成为流星,大的流星体落到地面成为陨石。另外,在行星际空间还弥散着稀薄的气体和尘埃,主要集中在黄道面附近,晴朗无月的夜晚可观测到的黄道光就是由它们产生的。
太阳系成员的数据
【】【】【】【
】【】【】【】【】
( 09:50)( 09:35)( 14:38)( 13:25)( 09:42)( 07:22)( 19:17)( 19:08)
新浪科技的其他文章
不支持Flash
热 点 专 题
 电话:010-5   欢迎批评指正 |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新浪公司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顺时针方向自转的行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