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表达(全世界,大自然的文字ppt,宇宙)有哪些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敬畏自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提取关键信息,感知内容,理清结构。
2.品味语言,体味情感;理解反问、对比等手法的表达作用。
3.&关注自然,保护环境。
【教学重难点】
感知内容,理清结构;品味语言,体味情感。
【课时预设】
【教学流程】
一、 激趣导入
1、读“口号”,谈感悟:
与天斗,其乐无穷;与地斗,其乐无穷;与人斗,其乐无穷。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站起来的人民要改造一切!旧世界、大自然、全宇宙……
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
--在上个世纪,我们中国人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思考就是这样的:人是万物之灵,人定胜天,征服自然
2、引出课题
在过去,我们一直以为这些观点是真理,但是有一个学者严春友,他却说“NO”!请同学朗读《敬畏自然》的第一自然段,用文中的词语来评价一下上面这些说法。
当你为宇宙的神秘而惊异,为人类的智慧而自豪时,你是否想到,正是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智慧创造了这一切,你的心灵是否因此而受到深深的震撼呢?然而,不自量力的人类却妄图面对充满了母性关怀和父性智慧的自然说:“我要征服你!”快看看这篇文章,望我们保持理智的清醒和灵魂的温情吧。
3、明确学习目标
二、检查预习
1、导学案展示
2、巩固词语(见幻灯片)
三、知内容,明结构
1、请你快速浏览文章各个段落,迅速提取有效信息(主句),把握各段内容(有中心句的用中心句,没有中心句的就需要你自己概括了)。
知识讲解:所谓主句就是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段落的总起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主句支撑着整个段落或整篇文章。提取主句就能提纲挈领地理解全段或全篇的主要内容。&
2、交流各段内容
第1段:人类“征服自然”的想法是错误的。
第2段:人类狂妄的表现,大自然会窃笑。(理由:1、打开的空&&&间只不过咫尺之间。2、今人也会变成古人。3、科学史也是犯错误的历史。)&
第3段:人类发明的工具,挖掘出的可能是人类的陷阱。&
第4段:宇宙中一定存在远比人类智慧要高得多的生物。&
第5段: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第6段:人类的智慧是宇宙自我认识的工具。&
第7段:人类只是宇宙大生命的一个组成部分。&
第8段:宇宙本身就是硕大的、永恒的生命。&
第9段:那些死气沉沉的物质也是宇宙生命的一种存在形式。&
第10段:在宇宙中处处都是人类的兄弟。
第11段:我们应当视其他生物为我们平等的生命,敬畏它们;&&&&&敬畏它们,就是敬畏宇宙,敬畏自然,敬畏我们自己。&
3、梳理文章结构
1段:总体概括--开篇以水滴与大海比喻人类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否定“征服”自然的口号。
2-10段:具体论述--具体比较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2-7段)
宇宙是有生命的,人类的高级生命是物质的另一种生存方式,人类与大自然的其他事物应是兄弟关系(8-10段)
11段:得出结论--敬畏自然;敬畏自然,就是敬畏自己。
4、课文集要--读短文本:将各段关键句连缀成文。
四、课堂小结
五、达标检测:听写词语
一、明观点,悟情感
1、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认识人类:(1)&在人类的发展史上,我们取得了哪些骄傲的成绩。试举例说明。
(2)对人类取得的这些成绩,你的态度如何呢?作者对人类取得这些成绩,态度如何呢?&
认识自然:联系课文,结合自己的实际,具体谈谈你对自然的认识。
人类和自然的关系:人类和自然的关系如何?在本文中,作者得出一个什么结论?&
--我们认识到,自然是伟大的,它有着深邃,高超的智慧;我们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们在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过程中,应敬畏自然,爱护自然,和谐发展,共同繁荣。&
2、交流成果
3、导读体味:
(1)把第四自然段的文字做一个变式,你觉得应该怀着什么样的情感来朗诵这段诗一般的文字?--读出敬重之情
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
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
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
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
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
都是大自然精巧绝伦的艺术品
展示出大自然--
深邃、高超的智慧
(2)读第8段,以“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这一句式延伸,道出见解,感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的内涵--读出敬重之情
①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展现鱼翔浅底、鹰击长空的风姿?
②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有沧海桑田、斗转星移的时空变迁?
③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传出林中枫叶沙沙响?
④如果宇宙没有生命,怎么会让那“流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3)读一读第三自然段的最末一个句子--读出畏惧之情
A.谁能断言那些狼藉斑斑的矿坑不会是人类自掘的陷阱呢?&
B.同学们在读这个句子的时候一定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请仿写:
谁能断言那干涸的月牙泉最后的一滴水不会是……
谁能断言那成片成片倒下的树木不会是……
谁能断言那&&&&&&&&&&不会是&&&&&&&&&&&&&
二、赏读课文,品味语言
(一)品味哲理句
本文有许多语句富有哲理,请仔细体会下面几句话的含义并回答。(课后练习二)
1、掉入陷阱,就是危机。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类开采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其它各种矿物,留下了无数矿坑,也就是破坏了地貌和地层结构,很可能酿成严重后果,危及人类自身。
2、这句话的意思是:宇宙创造了人类这种智慧生物,等于宇宙长出了大脑,有了自我认识的工具,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即是宇宙对自已的认识。这句话是把宇宙拟人话,把人类的出现,说成是宇宙有目的的创造。
3、宇宙的一切,包括人类,都是宇宙生命的构成部分,人类之外的一切,也是生命的种种存在形式,所以它们与我们是平等的生命,是我们的弟兄。
(二)品味修辞句
本文的语言生动形象,很多语句运用了修辞,请你从文中找出运用修辞的语句来说说它的表达效果。
1、反问(课后练习三)
示例:“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
--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比喻人类在大自然面前的愚妄无知,“正像一株小草只是她普通的一部分一样”,揭示了人与自然的关系。这里作者将人类和大自然进行对比,生动的说明了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体验反思
自选角度,以“《敬畏自然》告诉我们&---------&”这一句式指导学生加以阐述,仿写积累。
①《敬畏自然》告诉我们人类都是自然之子,与万物平等相待。
②《敬畏自然》告诉我们人类是大自然的杰作,像爱母亲一样珍爱大自然,不要凌驾于自然之上,否则是自掘坟墓。
③《敬畏自然》告诉我们共有一个家园--地球,请爱护水吧﹗否则,人类见到的最后一滴水将会是自己的眼泪。
④《敬畏自然》告诉我们爱护自然资源,否则“伤心母亲”也会发怒,给人们以严厉惩罚。
同学们,课文结尾作者呼吁:“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我们也要向全世界大声疾呼:“我们要生存,我们要发展!我们需要一个和谐的自然。敬畏自然,保护环境,是你的责任,也是我的责任,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有句俗语说得好:“心动不如行动”,朋友们!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你,为我,为我们的子孙后代,为了我们的地球母亲,积极行动起来吧!。
1、课后练习二、三各选作两题。
2、课外练笔:以“人自然生r&2、课外练笔:以“人自然生命”为话题,写一篇感想。该商品已下柜,非常抱歉!
神奇世界全知道(神秘宇宙地球密码) 崔钟雷 少儿科学与自然 书籍
商品介绍加载中...
扫一扫,精彩好书免费看
服务承诺:
京东平台卖家销售并发货的商品,由平台卖家提供发票和相应的售后服务。请您放心购买!
注:因厂家会在没有任何提前通知的情况下更改产品包装、产地或者一些附件,本司不能确保客户收到的货物与商城图片、产地、附件说明完全一致。只能确保为原厂正货!并且保证与当时市场上同样主流新品一致。若本商城没有及时更新,请大家谅解!
权利声明:京东上的所有商品信息、客户评价、商品咨询、网友讨论等内容,是京东重要的经营资源,未经许可,禁止非法转载使用。
注:本站商品信息均来自于合作方,其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由信息拥有者(合作方)负责。本站不提供任何保证,并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印刷版次不同,印刷时间和版次以实物为准。
价格说明:
京东价:京东价为商品的销售价,是您最终决定是否购买商品的依据。
划线价:商品展示的划横线价格为参考价,该价格可能是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或由品牌供应商提供的正品零售价(如厂商指导价、建议零售价等)或该商品在京东平台上曾经展示过的销售价;由于地区、时间的差异性和市场行情波动,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等可能会与您购物时展示的不一致,该价格仅供您参考。
折扣:如无特殊说明,折扣指销售商在原价、或划线价(如品牌专柜标价、商品吊牌价、厂商指导价、厂商建议零售价)等某一价格基础上计算出的优惠比例或优惠金额;如有疑问,您可在购买前联系销售商进行咨询。
异常问题:商品促销信息以商品详情页“促销”栏中的信息为准;商品的具体售价以订单结算页价格为准;如您发现活动商品售价或促销信息有异常,建议购买前先联系销售商咨询。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加载中,请稍候...
浏览了该商品的用户还浏览了
加载中,请稍候...
价 格: 到
   
iframe(src='///ns.html?id=GTM-T947SH', height='0', width='0', style='display: visibility:')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高三优秀说明文1000字:大自然的智慧(优秀篇)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高三优秀说明文1000字:大自然的智慧(优秀篇)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佛學華嚴經對科學宇宙終極詮釋(文字版續)
佛學華嚴經對科學宇宙終極詮釋(文字版續)
华严科学宇宙观浅探
后学锺茂森 讲于华严讲堂
“若问哪种宗教可以应付现代科学进展的需求,那么这个宗教便是佛教。”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If there is any religion that would cope with modern scientific needs, it would be Buddhism.”
--- Albert Einstein
二、现代宇宙学与华严经简介
三、与现代宇宙学相吻合的华严法界观:
1,对宇宙结构的描述
2,最早的天文数学.
3,时间空间的可变性
4, 物质的非真实性
5,宇宙的生灭
6,宇宙的基本粒子是什麼
7,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论
8,黑洞理论
9,反物质与暗物质
10,宇宙以外的世界
国家提倡以崇尚科学为荣,而佛法中有究竟圆满的科学。
听华严的心得报告
现代物理学家对宇宙真相的探索已经相当深入,他们对宇宙的描述同释迦牟尼佛在经上所讲的真相有许多相似之处。而对于宇宙人生真相如果能明了一些,对于修学来说都是有很大的帮助。所以上人慈悲,吩咐末学来谈谈现代物理学对佛法修学的啓示。而末学在佛法上,在科学上都是初学,很喜欢借这个机会向大家请教。
二、现代宇宙学与华严经简介
1、现代宇宙学简介
宇宙,字义是时间和空间。
现代宇宙学是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分支学科,它从整体的角度研究宇宙的结构、运动和演化。爱因斯坦证明,空间和时间(时空)皆与物质不可分离。宇宙作为演化着的整体被确认,在现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任务是探索比星系更高的宇宙层次,研究目前观测所及的大尺度宇宙的时空特性、物质及其运动规律。近几十年来,科学家们提出了一些较有价值的宇宙理论。主要有:爱因斯坦的静态宇宙模型、稳恒态宇宙学、膨胀宇宙模型、物质—反物质宇宙模型、大爆炸宇宙学和暴胀宇宙论。静态宇宙模型已被天文观测所否定。稳恒态宇宙学未被广泛接受。
进入20世纪以来,由于人类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天文观测手段出现一次又一次的革命性的进展,观测到了上百亿光年的宇宙空间,了解到天体的上百亿年的时间演化。天文学家们对这样的大尺度空间和悠久的时间里的物质演变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如何解释已观测到的许许多多客观事实,如何利用现代物理学对这许许多多观测事实给予科学的说明?这些就是现代宇宙学的任务,它是天文学中的一个分支。
也就是说,现代宇宙学从整体上研究大尺度的时空性质,物质运动的规律。它是当代天文学中最活跃的前沿阵地之一。现代宇宙学的最大特征是必须尊重观测到的客观事实,不能凭想像。而且必须能在理论物理学的基础上给予科学的说明。它涉及到恒星的起源和演化,星系的起源和演化,元素的起源和演化等多方面的基础理论问题。研究的问题主要是:宇宙是什么样子呢?宇宙有多大?宇宙的结构如何?宇宙有没有诞生之日和终结之时(生灭)?
20世纪以来,天文学家们建立起多种宇宙模型。在众多的宇宙模型中,目前影响较大的是大爆炸宇宙学说。
大爆炸宇宙学认为,大约在150亿年前,在一个致密炽热的奇点发生了惊人的热大爆炸。这场爆炸后,形成迅速的膨胀,逐渐形成了我们今日可见的宇宙。这就告诉我们,不仅宇宙间的万物在演化,大尺度的宇宙本身也是演化的主体。那么,现在有没有观测到的事实来支持这个观点呢?有关星系的红移现象和哈勃定律等,都支持了宇宙还在膨胀之中的论点。
另外,20世纪60年代天文学中的四大发现之一的微波背景辐射认为,星空背景普遍存在着2.7K微波背景辐射,这种辐射在天空中是各向同性的。这同由理论预言的热大爆炸遗留下的余热相符,有利地支持了大爆炸宇宙学的观点。但是,热大爆炸宇宙学也有些根本性问题没解决。如大爆炸前的宇宙是什么样,大爆炸是怎么引起的、宇宙的膨胀未来是什么结局?……。& &&&
华严经简介。
华严是一部科学与哲学完美结合的伟大着作。佛教根本法轮。
佛成道后在菩提树下二七日或三七日中说。
佛灭后七百年,龙树菩萨从龙宫传来《华严经》。东晋时,印僧佛陀跋陀罗在扬州道场寺译《华严经》,以及其他诸师的讲传疏解。
唐杜顺和尚(传系文殊菩萨转世)悟入华严法界,始倡华严宗。着有《法界观》,《五教止观》,发扬华严法门。
初传智俨,作《华严经搜玄记》十卷,发明十重玄门,以六相融会之。
次传至贤首大师,作《探玄记》、《游心法界记》、《一乘教义分齐章》等,总判释尊一代教化为五时八教,集华严宗之大成。武后时,实叉难陀重译《华严经》四万五千偈,世人称为新经。
时清凉大师澄观作《华严经大疏钞》,博大精微,总括小大行相,无倚无偏,大振华严宗风。
清凉法嗣宗密,原为禅宗学者,改宗华严,着有《原人论》,禅教并重。其《圆觉经疏钞》,与清凉思想一以贯之。本宗所依经典:
一、《大方广佛华严经》 六十卷 晋佛陀跋陀罗译 又称旧译华严
二、《大方广佛华严经》 八十卷 唐实叉难陀译 又称新译华严
三、《大方广佛华严经》 四十卷 唐般若译 又称后译华严。
在三译华严中,贤首以前均依六十《华严》而弘教化,宗密则依八十《华严》而弘教化。此外,世亲造《十地经论》十二卷,为《华严经、十地品》的释论,为本宗所依论典。
三、与现代宇宙学相吻合的华严法界观:
1、对宇宙结构的描述
几千年来,人们都认为我们所居住的地球是宇宙的中心,而月亮、太阳以及天空中的星星都是围绕着地球运行的。直到大约500年前,有一位科学家提出太阳中心说(即日心说),也就是说,太阳才是中心,而地球、月亮、星星都是围绕太阳运行的。这一比较正确的说法竟遭到当时天主教会的反对,那位科学家(布鲁诺)竟被教会活活烧死了。
而佛陀在二千五百年前提出的空间宇宙构成的学说竟与今天最先进的天文学、宇宙构成学说是那样的吻合,那样相似。
佛陀不认为地球、太阳是中心;佛陀认为,宇宙本无中心、本无边际。这个说法也出自《华严经》。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行俠仗義 鋤強扶弱
在《华严经》第一卷之前、华严处会之后,是法界安立图。这里先讲了小世界——也就是我们的地球、月亮、太阳,都围绕须弥山转,因此,小世界应该不是太阳系本身,而应该是银河系。接着提出了小千世界、中千世界乃至大千世界的概念。也就是说一千个银河系,算是一个小千世界;一千个小千世界谓之一个中千世界;一千个中千世界谓之一个大千世界(十亿个银河系),并且画出了图形,还特别说明了图形是平面的,实际上是立体的。
接下去讲无量数的大千世界构成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无量数的世界种构成华藏庄严世界海。
再接下去,佛陀讲了,若以华藏庄严世界海为中心,在它的八方上下可以标出十个世界海,它们都与华藏世界海相等,并且指出:‘广说者不可穷尽。’
说十方包括上下,早知地球是悬在虚空中,且太阳系、银河系都是悬空的。
而且在《华严经》第八、第九、第十三卷,即华藏世界品更是专门、详尽地给我们讲述了无限宇宙之构成。
在二十世纪快要结束的今天,天文学界的科学家们使用了那么多先进的天文望远镜才看到的宇宙空间,而我佛如来在二千五百年前就看到了,而且更广远,并且讲得那样具体,那样清楚。难道这也是封建迷信吗?这能用一般的‘宗教’二字所能说明的吗?
银河系有多大? 许许多多的恒星合在一起,组成一个巨大的星系,其中太阳系所在的星系叫银河系。银河系像一只大铁饼,宽约8万光年(有说10万光年的),中心厚约1.2万光年,恒星的总数在1000颗以上。
对我们常人来说,浩瀚无垠的宇宙几乎是不可度量的。而对天文学家来说,精确地测绘宇宙天体不仅是必要的,而且也是可能的。天文学采用的计量单位是“光年”,即光在一年里所走的距离。光的前进速度约为每秒30万公里,一光年大约是 9.7万亿公里。银河系的直径约为10万光年。而在银河系之外还有别的星系,距离我们有数十亿光年。最新发现的类星体位于我们目前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边缘,与地球相隔约100亿~200亿光年,是迄今所知的最遥远的天体。 如此遥远的距离简直令人难以想象。
天文学家第一种估计,宇宙中最遥远的天体距离地球约有100亿光年。而按第二种速率计算,则宇宙边缘距离地球达200亿光年之遥。
而一个娑婆世界有十亿个银河系,8万光年乘十亿=8 x 10^13 光年(800,000八十万亿光年),远大于现在所能观测到的宇宙。连一个娑婆世界都没有看到底,何况无量数的大千世界构成的普照十方炽然宝光明世界种! 无量数的世界种构成华藏庄严世界海!!
2、最早的天文数学。
二千五百年前的数学还没有现代这么复杂、高深。就在那个数学还处在比较原始的时候,佛开讲了幂,讲了无限次幂;讲了大数,并为大数定名。所谓幂,也就是乘方,它的一般表达形式是:
X的n次幂,也就是一个大写的X,在它的右肩上写上一个小写的n。念起来是‘X的n次方’。如果二者均为2,即是2的2次方,表示两个2相乘,结果是4。也就是‘2的2次方等于2乘2等于4’。
佛给我们讲了幂,讲了无限次幂。在华严经中所说的数字大大超过了现今宇宙学的天文数字。
佛还给我们讲了大数,给大数定了名,而且告诉我们数大无限。
这讲这件事是有根据的,是写在《华严经》上的。八十卷本《华严经》卷六十五第十一页到第十二页。上面写道: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参到自在主童子面前……原文是:
自在主言。善男子。我昔曾于文殊师利童子所。修学书数算印等法。即得悟入一切工巧神通智法门。
我亦能知菩萨算法。所谓一百洛叉为一俱胝。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那由他那由他为一频婆罗。频婆罗频婆罗为一矜羯罗。广说乃至优鉢罗优鉢罗为一波头摩。波头摩波头摩为一僧祇。僧祇僧祇为一趣。趣趣为一喻。喻喻为一无数。无数无数为一无数转。无数转无数转为一无量。无量无量为一无量转。无量转无量转为一无边。无边无边为一无边转。无边转无边转为一无等。无等无等为一无等转。无等转无等转为一不可数。不可数不可数为一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为一不可称。不可称不可称为一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为一不可思。不可思不可思为一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为一不可量。不可量不可量为一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此又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不可说转。善男子。我以此菩萨算法。算无量由旬广大沙聚。悉知其内颗粒多少。
洛叉(梵语lak'sa), 今依《俱舍论》卷十二的记载: 「一十为十,十十为百,十百为千,十千为万,十万为洛叉,十洛叉为度洛叉,十度洛叉为俱胝,十俱胝为末陀,十末陀为阿庾多,十阿庾多为大阿庾多,十大阿庾多为那庾多,十那庾多为大那庾多,(中略)……十跋逻搀为大跋逻搀,十大跋逻搀为阿僧企耶。」
一洛叉(10万, 10^5)
一百洛叉为一俱胝(千万, 10^7),此处华严比《俱舍论》讲的大
俱胝俱胝为一阿庾多(10^14)。
阿庾多阿庾多为一那由他。(10^28)
那由他那由他为一频婆罗。(10^56)
频婆罗频婆罗为一矜羯罗。(10^112)
广说乃至优鉢罗优鉢罗为一波头摩。(10^448)(按此逻辑推理,可能指:矜羯罗矜羯罗为一优鉢罗:即10^224;优鉢罗优鉢罗为一波头摩,即10^448)
波头摩波头摩为一僧祇。(10^896)
僧祇僧祇为一趣。(10^1792)
趣趣为一喻。(10^3584)
喻喻为一无数。(10^7168)
无数无数为一无数转。(10^14336)
无数转无数转为一无量。(10^28,672)
无量无量为一无量转。(10^57,344)
无量转无量转为一无边。(10^114,668)
无边无边为一无边转。(10^229,376)
无边转无边转为一无等。(10^458,752)
无等无等为一无等转。(10^917,504)
无等转无等转为一不可数。(10^1,835,008)
不可数不可数为一不可数转。(10^3,670,016)
不可数转不可数转为一不可称。(10^7,340,032)
不可称不可称为一不可称转。(10^14,680,064)
不可称转不可称转为一不可思。(10^29,360,128)
不可思不可思为一不可思转。(10^58,720,256)
不可思转不可思转为一不可量。(10^117,440,512)
不可量不可量为一不可量转。(10^234,881,024)
不可量转不可量转为一不可说。(10^469,762,048)
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转。(10^939,524,096)
不可说转不可说转为一不可说不可说。(101,879,048,192)
此又不可说不可说为一不可说不可说转。(103,758,096,384)
也就是1后面有3,758,096,384个0。(37亿)
如果你一秒钟写两个0,不停地写,写3,758,096,384个0需要60年!
我们现在所观测到的宇宙中所有基本粒子的总数,为10的80次方,大概是我们能赋予意义的最大天文数字,而显然华严所说的宇宙概念比我们观测到要大的多。
佛典中经常出现很大的数字,反应出佛教的眼光不是只拘限在一小范围内,而是放眼在广大的时空,使心胸能含摄整个宇宙。
据统计,《华严经》所说的数量位共有一百二十六位,这简直了不得。这是对世界数学的发展进步的一大贡献。关于这个问题在《国际数学通史》这部书上写得明明白白。也就是说,全世界公认释迦牟尼佛对数学的重大贡献。释迦牟尼佛在国际数学的历史上占有一席之位。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行俠仗義 鋤強扶弱
3、时间空间的可变性
物理学家都承认空间上的广狭远近都是可变的,时间上的长短快慢也是可变的,没有绝对不变的时空。
在物理上要证明这个现象不是一件容易事,虽然我们在这里不过分去强调数学推导,然而要说明这个理念多少还是要借助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二十世纪初提出的关于在‘非牛顿系统’中的匀速与加速度运动的理论。
十七世纪中到十八世纪初的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建立的物理学,适用于三度空间的物体运动,尤其是地球上小型缓慢物体的运动,比如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的汽车、火车的运动,飞机的飞行等等。而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却是完全不同的系统。
在牛顿理论中,空间和时间是绝对不变的,而爱因斯坦相对论中空间、时间都是相对可变的,它们都是依赖观察者的状态而存在。这个理论完全改变了现代物理学的方向,为宇宙探索奠定了理论基础。
爱因斯坦本人于1922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20世纪的伟人’。他被后人尊为‘现代科学之父’。(注:他获诺贝尔物理学奖实际上是在光电效应方面的贡献。)
爱因斯坦和其他几位学者,发现当物体在接近光速运动中,许多物理特性会改变,例如物体的长度、体积等。物体的长度与速度的关系可以用以下的数学公式来说明:
Lv 是运动中物体的长度
L0 是静止时物体的长度
v 是运动物体的速度
c 是光的速度 即每秒约30万公里
这个公式告诉我们,当物体在高速运动时(接近光速时),在我们的眼中,它的长度会在运动的方向上缩减。
因此,当一个物体以光速运动时,那幺,→, 则。我们此时会看到物体没有任何长度或体积 ()。
也就是说,根据爱因斯坦的公式推理,物体的大小、长短、距离在光速状态下统统消失。
美国国家航天航空管理局(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简称NASA)的太空物理学家斯丹.奥顿沃博士讲的,物体可以在不同的地方同时出现。
所以远近的距离不是绝对的,它是依赖观察者之状态而定。
因此,绝对独立的空间和距离是不存在的,那只是人的错觉,是由于我们的执着而产生的妄念而已。
华严经多处显示广狭自在、念劫圆融的境界。
如果观察者处于深度禅定状态,他眼中的空间和距离也突破了。据记载,中国近代高僧虚云老和尚,在禅定之中到达天上(兜率天内院),听弥勒菩萨讲经说法,这个真实的记载,成为当代中国佛教的佳话。而自古至今,在禅定之中突破空间、距离者不乏其人。
佛与大菩萨们都有这种突破空间、距离的能力。《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我以普贤行愿力故,一一佛所,皆现不可说不可说佛剎极微尘数身。”
释迦牟尼佛在中本华严(彭际清)《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彼佛如来,来无所来,去无所去”,又说:(大菩萨)“诸佛剎中,皆能示现,譬善幻师,现众异相”。以上我们可以看到,突破空间、距离已不是神话,这完全取决于观察者的状态,用现代物理学的理论可以解释。因此佛家讲极乐世界与我们地球远隔十万亿佛土,但《观无量寿佛经》: “阿弥陀佛,去此不远。” 当你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时,就突破了十万亿佛土的距离。“此方即净土。净土即此方”,西方极乐世界就在当下,是完全可以理解的。所以中峰禅师提醒我们:“十万余程不隔尘,休将迷悟自疎亲。”
以上论述的是空间距离是假相,而至于时间也是假相,在物理学的相对论中也有精辟的论证。在爱因斯坦物理学中一个关键的假设前提,便是光的速度是宇宙中最高速度,并且是永远不变的。也就是说,光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以每秒299,792公里(约30万公里/秒)运行,这是物体可以达到的最高速度。特殊相对论是在这一前提下提出来的。
那么,让我们先考虑日常生活中的一个例子。假设我们现在在一辆快速行驶的火车上踱步。我们在火车里感到自己在走得很缓慢,因为我们用火车作为我们的参照系。而一个火车外的观察者看到我们正在快速地超过他,这是因为我们相对火车的速度慢,但相对于车外观察者的速度很快的缘故。
现在我们再考虑一个例子。假设我们乘上一架太空飞船,这架太空飞船正在以接近光速的速度飞离地球。假设现在我们在太空飞船上用一个特定的时光仪器,每秒钟向地球观察人员发出一个光的讯号。我们在太空船中看到时钟信号仪器每秒钟发出的光信号很正常,每秒钟的时间长度没有增加或减少。而对于地球观察员来讲,他们所收到的光信号比较缓慢,因为光从高速飞离的太空船上返回地球需要一定的时间。也就是说地球观察员每次收到信号的间隔,比太空船上的一秒钟要拉长(即一秒钟又加上光返回地球所需的时间)。在这种情形下,地球的观察员观察到的太空船员的每秒钟的时间间隔拉长了,也就是说,太空船员的时间走的缓慢了。这种现象称为“时间蔓延”(Time Dilation)。
理论上讲,你可以将很短的剎那延长至极限长的时间,而你自己身体都几乎没有任何老化。
《六十华严》:知无量劫是一念,知一念是无量劫。(字幕)
即华严事事无碍法界十玄门中的十世隔法异成门。一念即无量劫:
《八十华严》初发心功德品第十七:
所谓知长劫与短劫平等。短劫与长劫平等。一劫与无数劫平等。无数劫与一劫平等……
不可说劫与一念平等。一念与不可说劫平等。
另外一个关于时间蔓延效应的着名例子,是爱因斯坦的“孪生兄弟”的例子。刚才讲的太空飞船,假设离开地球高速运行二十年,当然这个二十年是按我们地球日历来算的。假设有两个孪生兄弟同一天出生后,便分成两种生活方式,一个留在地球上过普通人的生活,另一个被送上这一艘高速运行的太空飞船,二十年之后再返回地球。二十年过后怎么样呢? 我们看到地球上的兄弟变成二十岁的青年了,而从太空飞船上返回的这个峦生兄弟还很年幼,比方说可能只有三岁而已。这是因为对于太空高速飞行的孪生兄弟,二十年缩短为三年的时间,而他的身体功能的成长也相对缓慢。
根据哈勃的宇宙膨胀定理,离我们越是遥远的星系其离我们而去的速度越快。而在我们所能观测到的极限距离为200亿光年附近的星系,其离我们而去的速度已经接近光速了,它们的时间也因此而非常缓慢。
如果一个银河系在佛教里算是一个单位世界,则按此公式推导,离我们地球最近的四王天所在的天体(须弥山腰)大概也是几乎以光速在相对地球退行的,因为佛经讲四王天一天等于人间五十年,则(字幕)的比率应该是1*365)。那幺v 应该是等于于光速c. 在狭义相对论的假设局限是:c 为最大,当然,根据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科研处处长傅承启研究员《宇宙膨胀与宇宙学距离》 的数学推导,天体退行也可以是超光速的,狭义相对论的范围被突破了。
当v超过c 时,便已经突破了我们所观测的三维空间。所以四王天应是另一维次空间。何况忉利天等!
和我们隔着十万亿佛土的极乐世界则更不用说。如果把一个佛土算成一个银河系(实际上比银河系大的多),一个银河系长达8万光年,而一个娑婆世界佛土有十亿个银河系,8万光年乘十亿=8 x 10^13 光年(800,000亿光年,即八十万亿光年),远远超过了科学家所观测到的极限距离(200亿光年),更何况是十万亿个佛土(800亿亿亿光年)!!
所以,可想而知,极乐世界的时间一定很缓慢。《华严经:如来寿量品第三十一》:“此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剎一劫,于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剎为一日一夜。” 一劫约为12亿年。有人以爲在极乐世界修行成佛要很久的时间。根据《观经》,即使是五逆十恶、具诸不善的众生,临终才遇善知识教他念佛,往生极乐世界下品下生,需经过十二劫华开见佛,在极乐世界上的感觉是十二天而已!何等的快哉!由此可知净土法门真是一种即身成佛、至圆至顿的无上法门。
再看回刚才的例子,太空飞行员返回地球实际上是一种进入“未来”(即从三岁进入二十岁)。另一方面讲,对于太空飞行员来讲,如果时间可以进一步的减慢,乃至于减成一个负数,那么这个太空飞行员便可以从“现在”回到了“过去”。
佛和菩萨有这种能力,能在同一时刻返回无限的过去和进入无限的未来。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行俠仗義 鋤強扶弱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 &(讲菩萨摩诃萨)
一念中普入三世一切诸佛衆会道场智清净。入无边一切世间。令一切衆生皆作所应作清净。
《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我能深入于未来,尽一切劫为一念,三世所有一切劫,为一念际我皆入。” 正所谓念劫圆融。
综上所述,运动者的空间与时间均依赖其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速度,是可变的错觉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空间与时间可能会完全变样。事实上,最近所发现的宇宙黑洞就证明了这个理念。根据美国NASA太空物理学家的说法,黑洞中的时间与空间可能互相替换。这意味着空间可能变成时间的样子,时间可能变成空间的形状。所以绝对独立的空间与时间俱不存在,只是人的错觉(妄想)所造成的。杨仁山的《佛教三字经》中一开头就说:“无始终,无内外,强立名,为法界。” (这里“始终”是指时间,“内外”是指空间。)佛法称时间与空间都是“不相应行法”,意思就是抽象概念,并非真实。《华严经华藏世界品》一段:“无有始终,若觅始终,如空中求迹,如影中求人”。
可见,时空形成四维区域是人的妄想执着而产生的错觉。现代科学家已承认的十一维空间,也都是妄想执着的错觉。在放下的妄想执着的当下,就没有了时空的界限,而入不思议的境界。正如中峰禅师说的“打破虚空笑满腮,玲珑宝藏豁然开。”
4、物质的非真实性
现代物理学认爲:物质只是人的错觉。爱因斯坦说:“物质是由场强很大的空间组成的。……在这种新的物理学中,并非既有场又有物质,因爲场纔是唯一的存在。”他指明物质形成于场,场是具有能量强度的空间,其中并无一物。因此宇宙中根本没有物质,物质都是有能量之空间的组合。当代西方科学界先驱艾德·蔡安指出:“宇宙物质各系统,一般可归纳为物质、能、电荷等等,一概都是归于零(空)。”这证明《心经》上所说的“色即是空,空即是色”。
谈到“空即是色”这个理念,让我们先引用美国NASA太空物理学家斯丹奥敦沃博士的一段结论:“自然界为我们揭示的物理现象往往同我们一般观察和认为的现象有天渊之别。例如,人在运动中的老化方式完全不同;空间可以变形;物质可以从纯能量中产生;物质可以在真空状态下忽然出现。” 只要有足够的能量,物质便会从此产生,所谓“无中生有”。要证明这一点,我们可以借用一下爱因斯坦的质能守恒定律。这个定律讲,在一定条件下,能量可以凝聚成有质量的物质,物质的质量(m)也可以分解为能量(E)。
这里,c是光的速度,即每秒约三十万公里;E是能量;m是质量。能量等于质量乘以光速的平方。
反过来,质量也可以从纯能量中产生。我们只要将这个公式倒装一下,也就是,在一定的条件下,能量可以在一无所有的真空中变现出物质。换句话说,东西可以无中生有。事实上,在量子的微观世界中,我们常看到物质在虚空中自然出现。而即使在宏观世界里也如此。天文学家霍金斯说:“星点旋系从强度高能的虚无之中形成。”
天文编号为M87的无线电波星云旋系,从非物质的无线电波区,喷出长达一万光年的光炬,其中为高速高能电子。从非物质中,也即是从虚空中,射出物质,这个惊人发现,证实从“空”转变为“有”,因此“有”的本源是“空”。用佛法的术语说,“有”是假谛(错觉)称妙有;“有”的本体是空(空谛)称真空;真空妙有同时存在,空有不二即中谛。天台宗基本教义讲的空、假、中三谛三观,可由科学角度来理解。 清凉大师在疏钞中也有引用。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华裔物理学家林平奎领导的研究小组,在光学通信系统的一端把一束激光“毁灭”, 共摧毁了几十亿个光子,然后在一米外的另一端,然后成功地将其复制出来 ,将它重新现形。(有化为空,空中现有)。 据悉,澳大利亚的科学家在这次实验中,这个过程,便被称作“量子牵连”,花费的时间只有十亿分之一秒。&&然而,用“远端瞬间传物”模式进行人类和其他物体实验目前似乎还遥遥无期。林博士承认:“我们的实验与科幻片仍有些区别。我们暂时只能遥距传送激光中的光子,还不能将物件瞬间转移。”
这些物理学的发现,证实了佛经里所讲的“空即是色”(“色”指物质),
《毗卢遮那品第六》:
(尔时普贤菩萨。复告大衆言。诸佛子。乃往古世。过世界微尘数劫。复倍是数。
有世界海。名普门净光明。此世界海中有世界名胜音。
彼胜音世界中。有香水海。名清净光明。其海中有大莲华。须弥山出现。名华焰普庄严幢。&&
于其山上有一大林。名摩尼华枝轮。
此林东有一大城。名焰光明。)
此大城中所有居人。靡不成就业报神足。乗空徃来行同诸天。心有所欲应念皆至。
此世界中这种自在的生活状况,用现代的物理学完全解释得通。也就是说,极乐世界的人,可以随时将能量变现出物质来用,用完之后,又将物质变为能量而化去。他们的能量从何而来?他们是从一心念佛的念力中释放出巨大的能量,可随心所欲地变现物质。
《无量寿经·受用具足品》中所讲的:(极乐世界)“受用种种,一切丰足。宫殿、服饰、香花、幡盖,庄严之具,随意所需,悉皆如念。若欲食时,七宝钵器,自然在前,百味饮食,自然盈满,...事已化去,时至复现”。&&“应念现前,无不具足。”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行俠仗義 鋤強扶弱
5、宇宙的生灭
1)宇宙的形成
物理学中认为在量子世界里,物质可以从空无中产生。这里量子是指最小的能量单位。那么我们的宇宙从何产生的呢? 科学家告诉我们,宇宙也是从空无中产生的。
美国NASA的奥敦沃博士说:当物理学家讲到这个“空”字,他们是在搞一个文字谜,因为我们平常观念中以为真空便是“空”,便是什么都没有,而实际上,物理学家很清楚,真空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空”。而宇宙形成以前的这个状态,既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连真空都没有。这个状态,并非我们一般心目当中所思量的空无状态。
佛家讲:宇宙本来的状态,在佛经上用“自性”或“佛性”或“法性”来表达。它并无形相,但确实存在,不得已才称之为“空”。打个比方说就容易理解,这个“空”就好比是磁铁的磁性,磁性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你不能说它没有,学过物理的人都知道,磁性的作用极大,发电机与电动机都因磁力而显功用。佛家用“八不”来表达这种状态:“不生不灭,不常不断,不一不异,不来不去”。佛家认为这种空灵能现妙有,能现宇宙万物之相。佛在三千年前就指出这种空灵是我们的心性。《首楞严经》:“诸法所生,唯心所现,一切因果,世界微尘,因心成体。”这里讲的“心”,就是自性,就是本来面目,能生宇宙万法。最近,日本东京的科学工作者江本胜博士经过十年对水的微观观察,发现水的结晶体的形状能随着人的思想语言而变化。善心善言对水,水的结晶体形状就很美丽。恶意恶语对水,水的结晶体形状就很丑陋。证明佛经上所讲的万法唯心所现,唯识所变。
菩萨问明品第十:&&法性本无生 示现而有生 是中无能现 亦无所现物
眼耳鼻舌身 心意诸情根 一切空无性 妄心分别有
说明十法界依正庄严,万事万物是怎么来的,这个说出来了。
现在我们来看看科学家认为的宇宙形成的那一剎那是什么样子的。科学界目前广泛所接受的是所谓“宇宙大爆炸”的形成理论。根据大爆炸的理论,我们的宇宙是在大约140亿年以前,从一个体积小、质量大、温度高的原点爆炸而产生的。大爆炸以前,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那一种状态不是我们可以想像出来的。就连许多宇宙的定律在当时也不适用。佛用“不可思议”来描述这种状态,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而科学家也承认这种状态我们可能永远不能用思维去理解。然而,佛告诉我们用“不思不议”的禅定方法,在精神意志深度集中时,所有的念头都放下,这时一切障碍我们了解真相的东西都去除了,那么宇宙的本来面目便完全显现,这种境界称为“明心见性”。
那么我们的宇宙在出生之前的原点有多大呢?根据科学家的计算,宇宙的大小当时只有10-33厘米。即0.00……001(33个0)厘米。这一个极微小的数字无法用我们常规思维去想像。打个比方来说,如果我们头上一根头发直径是0.01毫米,切取这根头发的直径平面,将这个宇宙原点放入我们的这个头发中,可以在这根头发的直径距离上平行放置多少个这样的原点呢?通过计算,我们可以放置一百万亿亿亿个这样的宇宙原点!
要知道,我们目前广袤的宇宙所蕴藏的全部信息和能量原本存在于这样小的微粒之中!这些信息包括宇宙中所有的时空,所有的星系,包括过去、现在、未来,也包括你跟我!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我们身上的一根头发竟能包容这么多亿亿亿个宇宙!而小原点的信息和能量并没有少一点,而我们现前的大宇宙的信息和能量并没有多一点。佛在《华严经》给我们讲,“大小不二,大小平等”,《华严经》十玄门中讲的“微细相容安立门”。原来,无限大和无限小是没有差别的。佛常讲,不可计数的世界国土可以从一个人的汗毛孔中现出来。我们也可以从身边的例子中理解“大小不二”,例如:澳洲净宗学院图书馆所藏的一套大藏经有八十多册。我们知道,现在有大藏经的CD,仅两片而已。八十多册的大藏经体积很大,两片CD的体积很小,然而它们所容纳的信息却完全相同。这也是“大小不二”。
十回向品第二十五:&&一毛孔中悉明见 不思议数无量佛 一切毛孔皆如是 普礼一切世间灯
另一个不可思议的现象是,从这个小微粒扩张成大宇宙,所须的时间极其的短促。太空物理学家告诉我们,在10-33 秒内,这个微粒扩张了1026倍。按这样的扩张速度来讲,在千分之一秒内,这个极小的微粒已扩张成比目前我们的太阳系还要大!宇宙的产生原来是瞬间完成的!佛家讲宇宙“一时顿现”。
所以,现代科学讲的宇宙起源可归结如下:宇宙原本是“空”,在“空”中忽然产生了一个微粒,微粒在瞬间形成了宇宙,而从此便开始不断的向无限推展。由宇宙原点变成大千世界。对于这个原点,现代科学只有一个数学的描述,并不知道它到底是什么。而佛明白的告诉我们,这个微粒是一种无明妄动的幻相。本来是清净无有一物的,忽然起了妄想,产生幻相,从而由细的幻相进入粗的幻相,世界宇宙随之展开。而整个宇宙是本来无所有,实际不可得,当下毕竟空。
2)成住坏空
科学家已证实大宇宙出生于虚空,各种天体(星云、星球)皆在不断运行,不断生成和消灭。从空而有,因有而住,从住坏灭,复归于空。例如,猎人星座距离地球15光年,乃距地球最近的星座。从夏威夷猫娜基山顶,用无线电望远镜摄得猎人座星云爆炸散开后(坏灭归空)的照片,后又用红外线镜头,摄得正在初步又形成新星云(从空复成)之照片,这就是星云宇宙由老到坏,坏又再生的最佳科学证明。猎人星座现正处于形成之初步。像这样新生的星体,宇宙中不计其数。星体经成,住而衰老,就开始发射红光,称“红光巨星”。太阳系中的太阳再经60亿年,即将老化为红光巨星。如果更趋衰老而濒临毁灭时,天文学家称之爲“白光矮星”。因爲它即将崩溃时,竭尽残力,辐射白光,星体缩小,最后突然爆炸而毁灭,又归于空。宏观世界中反复变迁,吻合佛说的宇宙规律——成、住、坏、空。
《华藏世界品第五》:&&(普贤菩萨说颂)
世界有成坏 譬如依树林 种种果差别 如是依剎种 种种衆生住 譬如种子别 生果各殊异 业力差别故 衆生剎不同
有剎住一劫 或住于十劫 乃至过百千 国土微尘数 或于一劫中 见剎有成坏 或无量无数 乃至不思议
劫,是一个时间单位。一劫到底有多长的时间呢?劫有大劫、中劫和小劫。佛教所说的小劫,是怎样计算的呢?是根据人的寿命来计算的。佛教经典(大毗婆沙论卷一三五)里说,人的寿命从80000岁开始,然后每100年减一岁,一直减到人的寿命10岁爲止,然后再从人的寿命10岁开始,每过100年增加一岁,一直增加到80000岁,这样一增一减就叫一小劫,一小劫以现在的年数来计算,是(80,000-10)×100×2=15,998,000年。那麽,一小劫就是15,998,000年。佛教所说的中劫,就是20个小劫。那麽它的公式就是15,998,000×20=319,960,000,可见一中劫的时间就是319,960,000年。佛教所说的大劫,就是4个中劫或80个小劫,可见一大劫的时间就是319,960,000×80=1,279,840,000年。(12亿年)
不仅星体有成住坏空,连宇宙也有成住坏空。日出版的英国《新科学家》刊物发表了一篇文章,说宇宙的膨胀速度会逐渐减慢,而且会逆转回去,将所有的物质挤压,最后浓缩成一个“症结点”,并在剧烈的大爆炸中消亡。“暗能量理论”认爲,宇宙的加速膨胀是在全宇宙范围的“标量场”的排斥作用下进行的,这种“标量场”的暗能量最终会降至零,然后将变爲负数,并可能降至负无穷大,使宇宙的扩展速度减缓,然后转向相反方向,使空间和时间收缩,最后凝聚成一点,在一次大爆炸中消亡。消亡的时间是今后100亿到200亿年。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行俠仗義 鋤強扶弱
天文学家测量的方法不同,有不同的关于宇宙寿命的结论:
麻省理工学院认为宇宙很年轻,有110亿~120亿年。&&哈佛大学天文学系主任罗伯特·柯什纳为首,他们得出的结论是,宇宙并不是那幺年轻,可能有150亿年。&&普林斯顿大学的埃德·特纳则测定宇宙有240亿年。 (110-240亿年)  
因此,宇宙由空而生,而最终归于空。这样的生灭并不是仅仅一次。科学家说,宇宙的出生到消亡是循环不断的。大爆炸既不是宇宙的起点也非终点,而只是宇宙不同阶段的“过渡”。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天文学教授保儸·斯坦哈特与英国剑桥大学教授尼尔·图儸克共同提出了这个观点。他们说,如今的宇宙是在上个宇宙的尘埃中诞生。
有理论认爲,人类所在的宇宙之外还有另外一个无限大的平行宇宙。这两个宇宙在多重维度中互相区分开来。两位科学家根据此理论计算出,在这两个宇宙之间有一个力场,可以将两个宇宙呈周期性地互相吸引,尔后又在排斥开来,如同人鼓掌时两只手的动作一般。当两个宇宙互相踫撞的时候,第五维度暂时消失,这时就会发生一次大爆炸。新的物质世界在原有消散的物质尘埃中被重新“创造”出来。这种尘埃中“创造”宇宙的说法,契合了佛在华严经中说的微尘中有世界的重重无尽法界真相。
佛经早有论述,可惜科学家没读! 华严境界里面告诉我们,微尘这是最小的,不能再分割。现在科学讲的基本粒子,夸克,是不是佛法里面讲的微尘?还很难说,可是很接近。但是佛告诉我们,微尘里面有世界,这个科学没说到。不但微尘有世界,我们在后面经文读到,微尘里面有世界,那个里头也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还有世界,重重无尽,不可思议。是真的吗?真的。谁见到的?不但见到,普贤菩萨到那里去游览过,到微尘世界里面去观光游览过。那里头也有无量诸佛,佛也与一切众生讲经说法,挺热闹的,微尘里面。而且告诉我们,所有微尘里面都一样,不是单独只有一个微尘是这样的,所有一切微尘没有例外的。
普贤三昧品第三: 一切国土。及此国土。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有世界海。微尘数佛剎。
有人问到我们宇宙以外的其它的宇宙时,美国NASA太空物理学家这样回答:“根据广义的相对论,我们的宇宙代表了一切万事万物,包括了时间空间,包括了所有的星系乃至我们尚未发现的太空。其他的宇宙代表了完全不同维次的时空。那些其它的宇宙现在或将来都无法与我们有物理性的交流。它们简直就是在无限与永恒的另一边,无法用我们的观察而达到的。”
释迦牟尼佛在《华严经》里为我们介绍说,宇宙里有微尘,微尘里又有宇宙,是重重无尽的,而我们之所以不能看到其它宇宙,是由于我们的妄想执着挡住了我们的视野。如果我们能将妄想执着通通放下,我们便能清楚地看到所有的宇宙,佛就是具有这种能力的人。在不起心不动念,不分别不执着的时候,心地极清净,“净极光通达”,便是“此方即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即此方”。
以上综合看来,宇宙从无到有,由有归无的一个循环的时间大约是240-340亿年。我们刚才分析过,时间的长度是一个相对概念,是我们的错觉。时间的长短是由我们观察者能观察的心与所观察的宇宙之相对速度而决定的。相对速度越高,就越能把本来短促的生灭的时间拉长。所以,我们感知的340亿年,实际上是极其短促的。
例子:一张纸上两条线(一维),经过很长距离才相交,而在同一平面上(二维)。 二两张平行的纸,永不相交,却同在一三维空间中。当我们把空间维度提高,则看到低维空间中的事物是“同时具足”的。华严十玄说得同时具足相应门。所以340亿年在五维空间以上看是同时的。
华藏世界品第五:华藏世界所有尘 一一尘中见法界。
佛告诉我们,我们的妄心是高速运动的,佛在仁王经上打一个比喻说,一弹指六十瞬那,一瞬那九百生灭,这是指我们妄心生灭的速度极快,而弥勒菩萨讲的更快: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弥勒言:举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三世等品〉第五)
可推断宇宙的实际生灭的时间是极其短促,以至于我们迟钝的肉眼无法感知宇宙生与灭的过程,正如《楞严经》:“当处出生,随处灭尽”。紧接着又来一个生灭的过程,又是当处出生,随处灭尽。如是循环不已,由于速度太快,我们的感受是一种宇宙在相续的样子。而实际上,整个宇宙是在每一个瞬息之间生了由灭,灭了又生,刹那生灭,循环不已。这种刹那生灭之相,只有到了八地(不动地)菩萨的果位才能见到。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容易理解,在黑暗的大厅里一开灯,厅内全景一时顿现,一关灯,全景顿消。
因此整个宇宙是我们能感知的心(中峰禅师称“灵知心”,能见闻觉知)的作用而产生的。如果生灭之妄心一停,整个宇宙的生灭现象也就立即停止了。正是禅宗永嘉大师所谓:“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这里的“觉”是指妄心不动,真心显现的状态。
然而,我们凡夫的妄心不能刹那停止,因而所见生灭之相也无法刹那停止。《华严经·菩萨问明品》:“种种法出生,速灭不暂停,念念悉如是。”有人可能会问:这前念与后念所现的两个宇宙有联系吗?” 答曰:“没有。前念与后念各不相知,因而前念所现的宇宙与后念所现的宇宙没有关联瓜葛,是独立的存在。”《华严经·菩萨问明品》开头便说:“是故彼一切,各各不相知。譬如河中水,湍流竞奔逝,各各不相知,诸法亦如是。”这里用河中流水比喻。宇宙中前一个相喻作前流,后一个相喻作后流,前流与后流各不相知。这是由于前流和后流均无自性,皆是众缘和合,因而各不相知。而前后可以相牵流,牵引的力量就是因果定律。因果定律是宇宙中万有不变的规律,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虽然妄念在不断生灭,但是能知的心却没有因爲宇宙生灭而动摇。所以中峰禅师说:“生自缘生,而法性不与缘俱生。灭自缘灭,而法性不与缘俱灭。”能知之心是永恒不变的,这是我们真心本性。正因爲它永恒不变的作用,才使我们衆生生灭的妄心里观察到宇宙生灭之相,但衆生迷惑,不识真心,只迷在生灭相中。而诸佛在生灭之相中了达有一个不变真心。此谓“悟则生灭皆无生,迷则无生皆生灭”。
有人可能会问,既然我们每一个念头都各不相知,所现的宇宙也是各不相联,爲什麽我们所看到的宇宙却是相续而没有分断的相呢?这是因爲我们凡夫着相,当看到前一个相时,便立即起念执着这个相,而这个执着的妄念马上又产生了第二个相,由于执着的作用,第二个相与第一个相非常相似,因而在我们凡夫眼中,宇宙成了相续相。实际上第一个相和第二个相是互不关联而独立存在的。比方说,电影底片每张每张都不一样而且独立存在,但在连续放映时,电影机的底片每1/24秒换一张,我们已无法觉察画面的分断了,我们所见的影像就连续起来了。由于念头的不住牵引,使因果互相牵缠,而衆生迷惑在妄相里头,“由是业网牵缠,流转五道。恒随生死以升沉,亘古至今而靡间”。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行俠仗義 鋤強扶弱
明白了这个道理之后,我们应该见性而不要着于相,朝这个方向上努力。如何努力呢?净宗修学的方法是念阿弥陀佛。要知道,阿弥陀佛不是外人,正是我们每个人的自性真心,极乐世界是我们每个人的真心所现的境界。念阿弥陀佛名号就是念我们自性名号。所以我们净宗修学以持名念佛为正行,就是把妄念转爲阿弥陀佛这一自性清净名号,净念相继不断,则所现的必定是极乐清净国土。
当我们了解宇宙原来是我们相牵不断的念头所产生的现象,才知道宇宙中一切衆生皆是我们同一心念中的生命共同体。因爲我们的这一心念有能出生宇宙万物的功能,因而它的德是爱是慈悲,净空上人把它称爲“爱心”。上人说:“爱就是真心、真性、真如、法性。”因爲它是能生之源头。“爱是神圣、上帝、真主、圣灵”,因爲它有造宇宙万事万物之功能。所以“爱孕育出宇宙万物。天地万物,无一不是从爱心而生而长。”
明白这个真相之后,我们对万物衆生的慈悲关爱之心油然而生,晓得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皆是我们同一个生命共同体,不仅是一个生命共同体,而且我们全部紧密团结在一个心念当中!我们说“活在一个地球村里”,或者说“环宇一家”,都是方便说。而真实说,是“我们活在共同的一个念头里!” 所以,哪里还能可以跟宇宙里任何一人一物起对立冲突呢?
6、宇宙的基本粒子是什么、
& &粒子的下面是什么?& && &众所周知,物质是由原子组成,而原子由原子核和电子组成,原子核又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质子和中子又由夸克组成。那么,夸克和电子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科学家发现,夸克和电子都不可再分了,似乎是没有内部结构的点粒子,因此把它们称为基本粒子。基本粒子是一切物质的基本单元,就像英语里的“字母”一样。& && &但是,已知的基本粒子并不仅仅是夸克和电子两种,而是多达数百种,而且,每一种基本粒子都有它们的反粒子。我们现在把所有的基本粒子分为三大类,通常称为 “族”:轻子族,包括电子、中微子等;夸克族,包括上夸克、下夸克、粲夸克、奇异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这六种夸克和各自的反夸克;媒介粒子族,包括光子、胶子等。非常奇怪的是,除了夸克和电子外,大部分基本粒子都不组成更大的物质结构,例如,中微子总是在宇宙中独来独往,不与其他物质发生相互作用;媒介粒子则只在其他粒子间传递力的作用;还有很多粒子像介子、超子等都极不稳定,通常在极短时间内衰变成其他粒子。& && &我们知道,电子能像地球绕太阳旋转那样绕着原子核运动,但电子能不能也像地球那样进行自转呢?按理说,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物体在自转时,其转轴上有一个固定不动的中心点,电子既然是一个点状粒子,那它就不会有什么多余的“中心点”,它的自旋也就无从谈起。但科学家证实,电子仍然像地球那样,既公转,也自转,而且永远地以固定不变的速率旋转,这是电子自身固有的性质,称为“内禀自旋”。而且,所有的基本粒子都有与电子相同的自旋。
& && &这些基本粒子性质各不相同的原因是什么?它们为什么在不停地自旋?这些不同的粒子还能不能找到更深层的、统一的内部结构?这些问题长期以来都在困绕着科学家们。
为何有四种力?
进一步的问题就是,这么多不同种类的粒子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假如宇宙是由很多微小的、相互间没有关系的物质微粒组成的,它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像被“隔离”的,那么,在这样的一个宇宙中,就会既无恒星,又无行星和生命,只是一个寂寞的、完全没有事件发生的微粒集合。
幸运的是,事实并非如此,宇宙中存在着各种类型的力,是它们把散沙般的基本粒子结合在一起,组成了各种各样的物质,并安排了宇宙间的秩序。这些力从本质上都可归结为四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这四种力的来源是不一样的。引力源于物体质量的相互吸引,两个有质量的物体间就存在引力,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就越大。电磁力是由粒子的电荷产生的,一个粒子可以带正电荷,或者带负电荷,同性电荷相斥,异性电荷相吸。如果一个粒子不带电荷,则不受电磁力的影响,不会感受到排斥力和吸引力。强力主要是把夸克结合在一起的力,所以也叫核力。像电磁力一样,也起源于电荷,不过只是夸克间的电荷,物理学家称之为“颜色电荷”。弱力的作用是改变粒子而不对粒子产生推和拉的效应,像核聚变和核裂变这两个过程都是受弱力支配的。
这四种强弱悬殊、性质各异的基本力,完全控制了我们的宇宙。
现在问题又来了: 四种基本作用力的不同还导致了现代物理学两大支柱——相对论和量子理论——根深蒂固的矛盾。
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是关于引力的理论。我们前面说过,引力源于物体质量的相互吸引,物体的质量越大,引力越大。但为什么物体的质量会产生引力呢?引力为什么很微弱却又能在宏观范围内起作用呢?比如说,两个人、两块大石头之间的引力几乎就是零,只有像太阳、地球、月亮这样宇宙中的星体,才有明显的引力作用。
爱因斯坦把这个疑惑给解开了,他给出了一个出人意料却又合乎情理的解答:空间本身是有形状的,当没有任何物质或能量存在时,空间应该是平直光滑的,当一个大质量物体进入空间后,平直的空间就发生了弯曲凹陷,这就像一条拉得很平很直的床单上,当放进一个保龄球时,床单就凹陷下去,所谓引力就是因为这样的空间弯曲而导致的。地球在绕着太阳的轨道上运行,是因为地球滚入了太阳周边弯曲空间的一道“沟谷”,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作用。两个人、两块大石头之间的引力几乎不存在的原因就是,这么小的质量使空间的弯曲几乎为零。因此,普通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在这里,引力变成了漂亮的几何图景,引力本身并不存在,它只是空间的几何形变所引起的明显结果。引力的本质就这样被广义相对论圆满地解释了。
但空间的几何形变却解释不了其他三种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似乎都无法通过空间的褶皱来实现。然而,在微观世界里,空间根本就不是平滑的,而是有无数的粒子在剧烈且永不停息地喧嚣,广义相对论的核心原理——光滑的空间几何概念,在这里被破坏殆尽。
对另外三种力的解释需要量子理论来完成。量子理论研究微观世界里基本粒子的行为,在这个理论体系中,宇宙中所有的物质最终由数百种不同的基本粒子组成,由于质量小到几近于零,这些粒子的运动轨迹变化莫测,毫无规律可循。在这里,力是由粒子的交换而来的, 例如,电磁力是由光子交换而来,两个带电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实际上是光子在两个粒子间往来“出没”的结果,两个带电粒子通过交换小小的光子而相互影响,这个过程有点儿像两个溜冰的人在传球,通过传球,两个人的运动状态都在受到影响。其他两种力的相互作用也是如此。
但是,因空间弯曲所导致的引力是无法通过粒子交换而来的,而且,在微观世界里,粒子的自身质量不仅小到几乎没有,还总是在杂乱无章地运动,它们之间的引力从何谈起?因此,量子理论无法涵盖引力。
广义相对论与量子理论不能统一,成为现代物理学最核心的灾难。人们很难相信,在宇宙的微观层面和宏观层面,居然不是一个统一连贯的整体,我们对宇宙最深处的认识居然是由两个分裂的理论拼接起来的。为了能让两个理论协调起来,物理学家做过大量的尝试,他们以这样那样的方法,要么修正广义相对论,要么修正量子理论。虽然一次次的努力都胆识惊人,但结果却一个跟着一个失败。
终于,弦理论(String Theory)来了。被称为最具权威的描述宇宙现象的理论。最有希望解答物理学中一切难题的理论。1974年美国Schwarz教授和法国物理学家Scherk提出。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行俠仗義 鋤強扶弱
粒子怎样变成弦?
一连串的疑惑不得不使科学家认真考虑:也许在基本粒子内部存在一种更深层的结构,这种结构尚未被我们所理解。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在科学家孜孜不倦地努力下,一个新的理论逐渐浮出水面,这就是超弦理论。超弦理论认为,在每一个基本粒子内部,都有一根细细的线在振动,就像小提琴琴弦的振动一样,因此这根细细的线就被科学家形象地称为“弦”。
拨动吉他一根弦,你会听到一个音。拨动另一根弦,你会听到另一个不同的音调,因为不同的弦振动的模式不同。一个音乐家通过一个吉他的六弦合奏,使这些弦在不同频率振动,便可创造出无数美妙的音乐。像琴弦的不同振动模式弹出不同的乐音那样,粒子内部的弦也有不同的振动模式,只不过这种弦的振动不是产生什么音乐,而是产生一个个粒子。不同粒子的性质由弦的不同振动行为来决定,电子是以某种方式振动的弦,上夸克又是以另一种方式振动的弦,如此等等。
弦与粒子质量的关联是很容易理解的。弦的振动越剧烈,粒子的能量就越大;振动越轻柔,粒子的能量就越小。这也是我们熟悉的现象:当我们用力拨动琴弦时,振动会很剧烈;轻轻拨动它时,振动会很轻柔。而依据爱因斯坦的质能原理,能量和质量像一枚硬币的两面,是同一事物的不同表现:大能量意味着大质量,小能量意味着小质量。因此,振动较剧烈的粒子质量较大,反之,振动较轻柔的粒子则质量较小。
依照弦理论, 根本不存在粒子,只有弦在空间运动,每个基本粒子都由一根弦组成,而所有的弦都是绝对相同的。不同的基本粒子实际上是在相同的弦上弹奏着不同的“音调”。由无数这样振动着的弦组成的宇宙,就像一支伟大的交响曲。
所以,根本没有基本粒子,更没有物质存在,宇宙完全是振动而产生的。
这跟佛家讲的万法皆空,《金刚经》上所说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那是不是这个情形?真的,物质不存在,物质是幻相。
佛告诉你,弦都没有了,心动!六祖大师当年到法性寺,就是现在的光孝寺,听印宗法师讲《涅槃经》。他看到有两个听众,外面风吹着幡,两个人在争论,一个人说,你看幡动;不是的,风动,那个讲幡动,他们两个在争论,争论不休。六祖走上前去跟他们两个说,「不是幡动,不是风动,仁者心动」。风也没动,幡也没动,是你心在动。这才把现象的根源说出来了。
如来现相品第二:
佛剎微尘数 如是诸国土 能令一念中 一一尘中现
宇宙实际就是一念,念念相续的虚幻相
若心不动,则能悉见悉现:
世主玅严品第一:
佛于一切十方中。寂然不动无来去。应化衆生悉令见。
弦如何运动?
弦本身很简单,只是一根极微小的线,弦可以闭合成圈(闭弦),也可以打开像头发(开弦)。一根弦还能分解成更细小的弦,也能与别的弦碰撞构成更长的弦。例如,一根开弦可以分裂成两根小的开弦;也可以形成一根开弦和一根闭弦;一根闭弦可以分裂成两个小的闭弦;两根弦碰撞可以产生两个新的弦。
但是当一根弦在时空中移动时,它就没那么简单了。弦的运动是如此的复杂,以至于三维空间已经无法容纳它的运动轨迹,必须有高达十维的空间才能满足它的运动(十维空间是数学方程计算的结果)。就像人的运动复杂到无法在二维平面中完成,而必须在三维空间中完成一样。
入法界品第三十九:
善财童子参访喜目观察众生夜神(三地菩萨发光地)。
喜目观察众生主夜神:
佛子我尔时 得入普贤道 了知十法界 一切差别门
例:万花筒(知道一切差别皆由转动而起之幻相)
点粒子内部的空间不是三维的,可能还有很多维,这似乎非常不可思议,不过,认真想起来,高维空间的存在完全是合理的。为了看清这一点,我们可以举一支笔的例子。我们知道, 笔的表面是二维的,但是当我们从远处看它时,它却像是一维的直线。这是为什么呢?原来, 笔的那两维很不一样,沿着笔伸展方向的一维很长,容易看到;而容易绕着笔的那一个圆圈维很短,“卷缩起来了”,不容易发现。你必须走近笔,才能看清绕着圆圈的那一维。
这个例子表明了空间维度的一个微妙而又重要的特征:空间维有两种。它可能很大延伸得很远,能直接显露出来;它也可能很小,卷缩了,很难看出来。笔比较粗大,绕着笔的那一维很容易就看到。假如笔很细——像一根头发丝或毛细管那样细,要看那卷缩的维可就不那么容易了。
在最微小的尺度上,科学家业已证明,我们宇宙的空间结构既有延展的维,也有卷缩的维。就是说,我们的宇宙有像笔在水准方向延伸的、大的、容易看到的维 ——我们寻常经历的三维,也有像笔在横向上的圆圈那样的卷缩的维——这些多余的维紧紧卷缩在一个微小的空间,即使用我们最精密的仪器也根本不能探测它们。
那些看不见的维可能会有多小呢?我们最先进的仪器能探测到百亿亿分之一米的结构,如果那些维度卷缩得比这个尺度还小,我们就看不见了。科学家的计算表明,卷缩的维可能小到普朗克长度(即10-33厘米),是目前的实验远远不可能达到的。
为什么需要多维空间?
理解了宇宙的空间有更多维存在,再回过来看相对论与量子理论是如何产生矛盾的,我们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两个理论在日常的三维空间里是不可能统一的,它们的矛盾是必然的,只有在高维空间里才能得到统一。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举一个三维世界和二维世界的例子。我们首先假设有一些生活在二维平面世界的生命,它们的世界里只有长和宽,根本无法理解第三维——“高”这一维。因此,它们对三维世界的感知只限于三维物体在平面世界的投影,或者三维物体与平面世界的接触面,试想一想,一个平面生命怎么能够通过投影来想像三维物体的丰富性和完整性呢?当三维物体与平面世界接触时,三维物体在平面世界上的零碎片段,比如一张桌子的四根脚柱、人印在地面上的两双鞋印,更让平面生命摸不着头脑——这些拼不到一起的碎片究竟意味着什么呢?它们不能想像,四片互不相连的印迹怎么会构成一张完整的桌子呢?那断断续续的鞋印上怎么会有一双完整的鞋呢?而且,鞋的上面竟然还有一个更加完整的人!用二维的眼光来打量这些碎片,你永远不可能将它们拼成一个整体。
于是有一天,一个足智多谋的平面生命偶然想出一个绝妙的主意。它宣布,平面世界之外还有一个“向上”的第三维,如果顺着这些碎片“向上”看,其实碎片是一个完整的整体!这真是个惊人的见解,大多数平面生命都困惑不解。
相对论和量子理论的遭遇与这种情况非常相似,在我们的三维空间里,它们就像两块互不相干的碎片,永远也拼合不到一起。但把空间“向上”抬一抬,把宇宙变为十维空间,相对论和量子理论这两块看似互不相干的碎片就会令人震惊地结合得天衣无缝,成为一个更完整的理论大厦的两根互相依存的支柱!虽然我们在三维空间中无法想像和描述一个多维的空间,但我们却能通过复杂的数学方程推导出它的存在。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行俠仗義 鋤強扶弱
大菩萨有能力解了悟入多维空间,一切空间:
如来现相品第二:
智身能徧入 一切剎微尘 见身在彼中 普见于诸佛 
如影现众剎 一切如来所 于彼一切中 悉现神通事
(例:用镜子对照 - 影现)
大乘菩萨的心与性德、性体不能圆满相应,我们说得明显一点,还掺杂着毫分不净不善;普贤心决定不掺杂毫分不净不善,他是圆满的。
『如影现众剎』,真的确实是影。我们今天这个相,实实在在讲是影像,这是真的不是假的。但是真正修行人,念念清楚,一点不迷。一念不觉就迷了,要念念觉,我们常常说要时时觉、处处觉还不够,念念觉,念念都清楚。这是事实真相。无量无边诸佛剎土,怎么来的?从哪里来的?从众生的业感,这是缘,诸佛菩萨度生的弘愿这是因,因缘和合,影像就现前。
例子:用镜照前,一尺之镜。现千里之影。
由此我们就要觉悟,觉悟到一切法空,《般若经》上讲的确实不错,「一切法无所有,一切法毕竟空,一切法不可得」,我们的心就平静,妄念就没有了。为什么?妄念很辛苦,不是真的,不是事实,那又何必自找苦吃?
空间中的裂缝
超弦理论还给我们带来一个更加令人震惊的结果:我们的空间结构居然是离散的,而不是连续的!在我们的日常经验中,空间和时间总是无限可分的,但事实却大谬不然。空间和时间都有自己的最小值:空间的最小尺度为10-33厘米,时间的最小值是10-43秒。因为当空间小到10-33厘米后,时间和空间就会融为一体,空间维度就会高达十维,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空间还能分割,那也是我们目前所不能了解的了。
虽然当时科学家已经知道了粒子能量的不连续性,但他们却不知道为何有这种不连续性,只是被迫接受而已。但现在我们都知道了,这与空间的不连续性密切相关。正是由于空间有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单位,才会影响到基本粒子的能量发射方式。
空间具有一个最小的、不可分割的值,这个不可思议的现象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呢?我们很容易想到:我们宏观的空间结构是由一份份最小的空间包组合起来,在这一份份的空间包中间,极有可能存在着我们无法探测的空间裂缝!所谓“虫洞理论”中在空间中凿开一个洞口的设想,从理论上来说真的是可行的,这就是寻找相邻空间包之间的裂缝,然后用难以想像的高能量轰开这个裂缝,一个虫洞就出现了!可以说,小小的十维空间包以及它们之间的裂缝存在于我们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只要我们有足够的能量,我们可以在任何地方凿开一个虫洞。
这个基本粒子(弦)实际上是念头,所谓空间裂缝是念与念之间的间隔。
佛即问弥勒:心有所念,几念几相识耶?弥勒言:举手弹指之顷,三十二亿百千念,念念成形,形形皆有识,念极微细,不可执持。 (《菩萨从兜术天降神母胎说广普经》〈三世等品〉第五)
这段话说明宇宙间这些森罗万象,在佛法里面讲的自性能生万法,怎么生?波动现象。你看佛说的「迷唯一念」,那个一念就是波动,只要一动,遍法界虚空界里面的现象就生了。它有没有次第?是有次第,太快了,我们没法子观察到。它的次第在《唯识论》里面讲得很清楚,一念不觉,这一念不觉就叫做无明,无明就是不觉,不觉就叫无明。这一念不觉怎么样?大光明藏见不到了。不动的时候,心里没有念头不动的时候是光明的,自性是光明的、是圆满的,宇宙是大光明。所以性德的光是柔和的,这个磁场非常之好。
可是你心一动,这就失掉,你就见不到了,这个光明就变成黑暗,所以叫无明,明没有了。本来是明的,你心一动就变成无明;心不动的时候,无明就没有了。所以无明不觉生三细,无明里面有三细相,第一个是业相,业就是动,就是此地讲的它不断的在动,从来也不停。但是你要晓得,它那个动就像我们电影的放映机一样,确实这个动不是连续的,它是剎那剎那,像闪光一样,一闪一闪的,它闪得太快了,我们看到好像是连到,其实它是一念一念的。所以你一念觉,无明就没有了,觉也是一念,迷也是一念。我们现在这个现象就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它全是迷,念念都没有觉悟过,都在迷,它都在动,不动就觉了,极其微细的还是在动。
八地菩萨可观察到此生灭相(空间的最小尺度为10-33厘米,时间的最小值是10-43秒。)。 
八地菩萨能见此境界
十地品第二十六:
观世间成。观世间坏。
由此业集故成。由此业尽故坏。
几时成。几时坏。几时成住。几时坏住。皆如实知。
空间裂缝,即前念已灭,后念未生以前。大光明藏,常寂光土。
入法界品:
善财童子,参访慈行童女,慈行童女开示:
智眼无瞖普观法界。慧心广大犹如虗空。一切境界悉皆明见。获无碍地大光明藏。& && &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行俠仗義 鋤強扶弱
7、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论
一九八二年,在巴黎大学由物理学家阿斯派克特Alain Aspect所领导的一组研究人员,他们进行了一项也许会成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实验。Aspect和他的小组发现,在特定的情况下,次原子的粒子们,例如电子,同时向相反方向发射后,在运动时能够彼此互通信息。不管彼此之间的距离多么遥远,不管它们是相隔十尺或十万万里远,它们似乎总是知道相对一方的运动方式,在一方被影响而改变方向时,双方会同时改变方向。这个现象的问题是,它推翻了爱因斯坦的理论:没有任何通讯能够超过光速。由于超过了光速就等于是能够打破时间的界线。但是它也激发了一些具有革命性的解释。例如,伦敦大学的物理学家大卫.波姆David Bohm相信Aspect的发现是意味着客观现实并不存在,尽管宇宙看起来具体而坚实,其实宇宙只是一个幻象,一个巨大而细节丰富的全像摄影相片(Hologram)。
要了解为什么Bohm会做出如此惊人的解释,我们必须首先了解什么是全像摄影相片。全像摄影相片是靠雷射做出的一种三度空间立体摄影相片。要制作一张全像摄影相片,物体首先必须用一道雷射光束照射,然后第二道雷射光束与第一道光束的反射产生绕射的图案(两道光束交集的地区),被记录于底片上。底片洗出后,看起来像是无意义的光圈与条纹组合。但是当底片被另一道雷射光束照射时,一个三度空间的立体影像就会出现在底片中。真正的全像摄影相片是没有角度限制,而且必须用雷射光才可见影像。如果一个人的全像相片被割成两半,然后用雷射照射,会发现每一半都有整个人的影像。事实上,即使把这一半再分为两半,然后再分下去,每一小块底片中都会包含着一个较小的,但是完整的原来影像。不像平常的相片,全像相片的每一小部份都包含着整体的资料。
(7、超距作用和全息理论 续)
全像相片的这种「整体包含于部份中」的性质给予我们一个全新的方式来了解组织与秩序。西方科学的历史多半是基于一种偏见,认为要了解任何事物现象,不管是只青蛙或一阵风暴,最好的方式是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部份。全像摄影教导我们,如果我们试着把某种全像摄影式结构组成的事物分解开来,我们不会得到部份,而会得到较小的整体。
这项理论使Bohm建立了另一种用来了解Aspect发现的解释。Bohm相信次原子的粒子能够彼此保持联系,而不管它们之间的距离多远,不是因为它们之间来回发射着某种神秘的信号,而是因为它们的分离是一种幻象。他说在现实的某种较深的层次中,如此的粒子不是分离的个体,而是某种更基本相同来源的实际延伸。
为了使人们更容易想像出他的假设,Bohm提供了以下的描述:想像一个水族箱,里面有一条鱼。也想像你无法直接看到这个水族箱,你对它的了解是来自于两台电视摄影机,一台位于水族箱的正前方,另一台位于侧面。当你看着两台电视监视器时,你可能会认为在两个萤光幕上的鱼是分离的个体。毕竟,由于摄影机是在不同的角度,所得到的影像也会稍有不同。但是当你继续注视这两条鱼时,你会觉察到两者之间有特定的关系。当一条鱼转身时,另一条也会做出稍微不同,但互相配合的转身;当一条面对前方时,另一条会总是面对侧方。如果你没有觉察到整个情况,你可能会做出结论,认为这两条鱼一定是在互相心电感应。但是显然这并非事实。Bohm说这正是在Aspect实验中的次原子粒子的情况。
根据Bohm,次原子粒子之间的超光速连接现象其实是在告诉我们,现实有更深的层次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的,一种超过我们空间的更复杂空间,就像那水族箱。而且,他补充,我们会把次原子粒子看成分离的个体,是因为我们只看到它们部份的现实。如此的粒子不是分离的「部份」,而是一种更深沈与更基本整体的片面,这种整体具有全像摄影的结构,就像先前所提到的全息照片中的人一样无法分割。而且由于现实中的一切都是由这些幻影粒子所组成,于是整个宇宙基本上是一个投影,一个全像式的幻象。
除了这种幻象的性质之外,如此的宇宙也包含着其他更为惊人的特性。如果次原子粒子的表面分离是一种幻象,这表示在现实的更深层次,宇宙中的一切最终都是相互关连的。在人脑中的一个碳原子中的一个电子是连接到太阳表面的一个氢原子中的一个质子,而它们又连接到所有在水中游泳的鲑鱼,所有跳动的心脏,及天上所有星辰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都交互贯穿一切事物,而虽然人类的惯性思维是去分类处理宇宙中的种种现象,一切的分类都是必要的假象,而一切的终极本质是一个无破绽的巨网。
在一个全像式的宇宙中,甚至连时间与空间都不再是基本不变的。因为在一个没有分离性的宇宙中,位置的观念会瓦解,时间与三度空间就像电视监视器中的鱼,只是一种更深秩序的投影。这种更深的现实是一种超级的全像式幻象,过去,现在,未来都共同存在于其中。这表示只要有适当的工具,将来有一天会有可能进入这种超级全像式的现实层次中,取出过去古老的影像。
这种超级全像式的宇宙还包含了什么,是一个开放而无解答的问题。为了方便讨论,假设这种超级全像式的结构是宇宙一切事物的由来根源,至少它包括了过去和未来所有存在的次原子粒子─一切事物和能量的所有可能组合,从雪花到夸粒子,从蓝鲸到加玛射线。它可被视为一种宇宙性的储藏库,包括了所有存在过的一切。虽然Bohm承认我们不可能知道在这超级的全像结构中还隐藏了什么,他大胆地说我们没有理由假设它没有包括着更多。如他所言,也许这种超级全像式结构的现实层次只是一道「阶梯」,在它之上还有「无限多的发展」。
这是佛在大乘教里面常常给我们讲的「诸法实相」,确实科学家这些讯息,让我们对《华严经》里面许多很难体会的,变成比较容易理解,这是科学发现。
佛法说明宇宙真相,跟科学是同一个目标,但是不同方法。科学是靠精密仪器观察,高深的数学来推算;科学家发现的,他能不能契入境界而见到宇宙万有的性体呢?不能,为什么?分别执着没放下,宇宙万有是我们自己的妄想分别执着变现的,用妄想分别执着就见不到宇宙万有的性体。佛法则是用禅定,是用放下妄想分别执着。放下执着,在《楞严经》上讲,是第九个层次的禅定,叫九次第定。你要是有这种定功,你对于六道轮回里面的现象,真的如观掌中菴摩罗果,你完全了解了。这是个小范围,突破这个范围那是十法界。十法界必须要把分别执着放下。妄想分别放下,分别真的放下,妄想还没有放下,你能突破十法界的空间维次,这范围就大;如果再把妄想真的放下,就是不分别、不执着,那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你所看到的空间是遍法界虚空界,没有边际的。这是什么?是法性,法性里面所有的现相,那就是能生万法。这些万法不是真的,就跟这些科学家所讲的一样。一切法里面找不到大小,所以大的是遍法界虚空界,小的是一微尘,一微尘里头居然有遍法界虚空界,这不就跟此地全息照片一样的道理吗?他说他这个照片,就是三度空间的这种照片,用激光照成的照片,一张大照片。譬如一个人像,你把这个相片撕成两半,你去看还是一个人像,完整的。你把它剪成一百份,一百分之一看还是一个人像,还是完整的,这很奇妙,分得再小去看还是完整。
佛法讲的,一微尘里面有大千世界。以前我们在一般经上听的「芥子纳须弥」,芥菜子里面有须弥山,芥菜子没有放大,须弥山没有缩小,居然芥菜子里面有须弥山,完整的,不就跟这个道理一样吗?为什么?因为所有现相都是虚幻,它不是真的。这个跟《般若经》上讲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金刚经》上讲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般若经》里面告诉我们「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一切法就是我们现前你六根所接触到的,你能见、能闻、能知、能觉,不是真的,你所闻、所觉、所知也不是真的,告诉你都不可得。不可得,你在这里打妄想要得到,你不是自找苦吃吗?
俠之大者 為國為民 行俠仗義 鋤強扶弱
这是华严十玄门里的一多相容不同门。
华藏世界品第五: 以一剎种入一切。一切入一亦无余。体相如本无差别。无等无量悉周徧。
「剎种」,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是大世界,是很大的星系,现在天文学里面还没有发现。在《华严经》里面讲,华藏世界是一个剎种,这一个剎种是一个大世界。大到什么程度?实在讲我们没有办法想像。佛在经上常常说,我们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都是很大的星系,这两个星系距离多远?佛说了,当中有十万亿个这么大的星系,十万亿个这么大的星系,我们在这个星系的东面,极乐世界在这个星系的西面。
在华藏世界里面给我们说,我们的世界跟极乐世界是在一个平面,这一个世界种,这样大的平面世界有二十层,我们这个世界跟极乐世界同样都在第十三层。我们没法子想像!我们这个世界下面还有十二层,上面还有七层,世界太大了,这叫一个世界种。这一个世界种能入一切世界种。这个世界种有多少在太虚空当中?无量无边!一能入一切,一切也能入一,「一切入一亦无余」,大小不二,一多互入。
所以给你说真话,无论是大宇宙,无论是小宇宙,小宇宙是我们的人身,我们的身心是小宇宙,大小宇宙完全相同。甚至一一微尘,一一毛孔、毛端,这里面都有一切世界海微尘数的世界,微尘里面的世界,那世界还是有微尘,那个微尘里头容不容无量无边的微尘世界?容!所以,《华严》的宇宙观是重重无尽,是彼此「相即相入,一多相容」。这是什么原因?都是自性变现的,自性里面没有大小,自性里头没有来去,自性里头没有生灭,自性里头没有差别。这是自性本具的德能,法尔如是。我们也可以说自性本来如是,从这个事实真相,我们才真正体会到虚空法界是一个自体,十方无量无边的世界是一个自性变现出来的,自性所现的,性识所变。
性识是阿赖耶,性跟识是一,也不是二,作用不一样,所以用两个名词,性能现、识能变;识是性的作用,性体能现,性用能变,就这么回事情。这就是宗门里面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把真正的自己找到了。毘卢遮那佛是自性变的,我们净土宗里面常讲「唯心净土,自性弥陀」,这是从性分上来说。我们今天这个世界可不可以说唯心地球,自性众生?可以,这个话说得一点都不错!这个地球、这个星系、这个太空确确实实是唯心所现的。唯心地球、唯心的太阳系、唯心的银河系、唯心的太空,所现一切万物无一不是自性,离开了性识,无有一法可得,所以『体相如本无差别』。
『无等无量悉周遍』,周遍法界,这是大圆满,这是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我们今天听说,我们没办法入。为什么没办法入?因为我们没有办法离开妄想分别执着,我们依然还是执着我是我、你是你、他是他,这个地球不是月亮,这个地球不是火星,这个星系跟那个星系不一样,分别执着!不知道一切法是一,不知道一切法平等,不知道一切法是自己的心想生,我们迷在这里。
「剎种一一差别门,无等无量悉周遍」,没有一个不是从心想生。什么时候我们见到真相、见到本来面目了,佛说放下一切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见到真相了。真相是什么?真相是自性。由此可知,明心见性难不难?不难,放下妄想分别执着就见性了,只要有妄想分别执着,你就迷了自性,你迷失了。那我们想想,我们在日生活当中,一天到晚起心动念,起心动念是妄想、是分别、是执着。现在我们懂得一个道理,想放下而放不下,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想契入而没有办法入佛境界,以为这都是真的——迷!境界上真起烦恼,真动感情。
全息论的核心思想是,「宇宙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各部分之间紧密联系的整体,任何一部分都包含整体的信息」。这跟佛法说的完全一样。佛告诉我们宇宙是一体,你要是成佛,你就证得整个宇宙是自己,十法界依正庄严还是自己。
普贤三昧品第三:
尔时普贤菩萨摩诃萨。于如来前。坐莲华藏。师子之座。承佛神力。入于三昧。
此三昧名一切诸佛。毗卢遮那如来藏身。
清凉有一段文,开头提到他的老师,他的老师是:
贤首释云。诸佛徧于一切。即显诸佛无不周徧法界剎海。及彼尘中所有诸剎。诸剎尘中。复有诸剎。如是重重。不可穷尽。言如来藏身者。朙即此徧剎之身。包容所徧法界剎海。无不皆在如来身中。故名藏身。是故融通。总有四句。一身徧剎海。二剎在身中。三身徧身内剎。四剎入徧剎身。即内即外。依正混融无碍无障。
一一微尘含摄无量无边的剎土,一一毛孔里面有无量无边的诸佛如来。世界是立体的、重叠的,重重无尽!但是诸位要晓得,重重无尽的世界,它的体如来藏身,就如贤首国师所说的,「诸佛遍于一切」。
贤首国师当年在宫廷里面讲经,很可能就是讲到这些地方,大家听了听不懂。他有善巧方便,请皇帝做一个八角亭,八角亭是八面,每一面安装一个大的镜子,你要不懂,请你到亭子当中去站一下,站在那个地方,看到镜子照镜子,你这个人在这个亭子里面,感到自己无量无边身。这个时候问你,这无量无边身就好比此地讲的遍剎之身,是一还是多?是多身还是一身?你要说是一身,看到许许多多身,数不尽的;你要说许许多多身,一个身现的,从这个地方就领悟到经上所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一多不二」。
世主玅严品第一:
莲华光明道场神。得菩提树下寂然不动而充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自然作文400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