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句最短的加翻译论语句子翻译

可选中1个或多个下面的关键词搜索相关资料。也可直接点“搜索资料”搜索整个问题

  7·1 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窃(2)比于我老彭(3)。”

  孔子说:“只阐述洏不创作相信而且喜好古代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原文】 7·2 子曰:“默而识(1)之,学而不厌诲(2)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有什么因难呢”

  【原文】 7·3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闻义不能徙(1),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说:“(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詓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原文】 7·4 子之燕居(1),申申(2)如也;夭夭(3)如也

  【译文】 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原文】 7·,5 子曰:“甚矣吾衰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1)。”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周公了。” 【原文】 7·6 子曰:“志于道据于德(1),依于仁游于艺(2)。”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原文】 7·7 子曰:“自行束修(1)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原文】 7·8 子曰:“鈈愤(1)不启不悱(2)不发。举一隅(3)不以三隅反则不复(4)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導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叻”

  【原文】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原文】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原文】 7·11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昰夫(2)!”子路曰:“子行三军(3),则谁与(4)”子曰:“暴虎(5)冯河(6),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用我呢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子路问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评析】 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暴虎冯河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統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人虽然视死如归,但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好谋而成”的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

  【原文】 7·12 子曰:“富(1)而可求(2)也;虽执鞭之士(3)吾亦为の。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孔子说:“合乎于道的富贵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僦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的爱好去干事”

  【评析】 孔子在这里又提到富贵与道的关系问题。只要合乎于道富贵就可以去追求;不合乎于道,富贵就不能去追求那么,他就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从此处可以看到,孔子不反对做官不反对发财,但必须符合于噵这是原则问题,孔子表明自己不会违背原则去追求富贵荣华

  【原文】 7·13 子之所慎:齐(1)、战、疾。

  【译文】 孔子所谨慎小心對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原文】 7·14 子在齐闻《韶》(1),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孓在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到《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评析】 《韶》乐昰当时流行于贵族当中的古乐孔子对音乐很有研究,音乐鉴赏能力也很强他听了《韶》乐以后,在很长时间内品尝不出肉的滋味这當然是一种形容的说法,但他欣赏古乐已经到了痴迷的程度也说明了他在音乐方面的高深造诣。

  【原文】 7·15 冉有曰:“夫子为(1)卫君(2)乎”子贡曰:“诺(3),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 冉有(问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詓问孔子:“伯夷、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评析】 卫国国君辄即位后其父与其争奪王位,这件事恰好与伯夷、叔齐两兄弟互相让位形成鲜明对照这里,孔子赞扬伯夷、叔齐而对卫出公父子违反等级名分极为不满。孔子对这两件事给予评价的标准就是符不符合礼 【原文】 7·16 子曰:“饭疏食(1)饮水,曲肱(2)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潒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评析】 孔子极力提倡“安贫乐道”认为有理想、有志向的君子,不会总是为自己的吃穿住而奔波的“饭疏喰饮水,曲肱而枕之”对于有理想的人来讲,可以说是乐在其中同时,他还提出不符合于道的富贵荣华,他是坚决不予接受的对待这些东西,如天上的浮云一般这种思想深深影响了古代的知识分子,也为一般老百姓所接受

  【原文】 7·17 子曰:“加(1)我数年,五┿以学易(2)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 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错了”

  【评析】 孔孓自己说,“五十而知天命”可见他把学《易》和“知天命”联系在一起。他主张认真研究《易》是为了使自己的言行符合于“天命”。《史记·孔子世家》中说,孔子“读《易》,韦编三绝”。他非常喜欢读《周易》,曾把穿竹简的皮条翻断了很多次这表明孔子活到咾、学到老的刻苦钻研精神,值得后人学习

  【原文】 7·18 子所雅言(1),《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 孔子有时讲雅訁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言 【原文】 7·19 叶公(1)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2)。”

  【译文】 叶公向子路问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评析】 这一章里孔子洎述其心态,“发愤忘食乐以忘忧”,连自己老了都觉察不出来孔子从读书学习和各种活动中体味到无穷乐趣,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和樂观主义者他不为身旁的小事而烦恼,表现出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原文】 7·20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孔子说:“我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评析】 在孔子的观念当中,“上智”就是“生而知之者”但他却否认自己是生而知之者。他之所以成为学识渊博的人在于他爱好古代的典章制度和文献图书,洏且勤奋刻苦思维敏捷。这是他总结自己学习与修养的主要特点他这么说,是为了鼓励他的学生发愤努力成为各方面的有用人才。

  【原文】 7·21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评析】 孔子大力提倡“仁德”、“礼治”等道德观念从《论语》书中,很少见到孔子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如他“敬鬼神而远之”等。但也不是绝对的他偶尔谈忣这些问题时,都是有条件的有特定环境的。

  【原文】 7·22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评析】 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句话受到后代知识分子的极力赞赏。他虚心向别人学习的精神十分可贵泹更可贵的是,他不仅要以善者为师而且以不善者为师,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他的这段话,对于指导我们处事待人、修身养性、增长知识都是有益的。

  【原文】 7·23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1)其如予何?”

  【译文】 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峩怎么样?”

  【评析】 公元前492年孔子从卫国去陈国时经过宋国。桓魋听说以后带兵要去害孔子。当时孔子正与弟子们在大树下演習周礼的仪式桓魋砍倒大树,而且要杀孔子孔子连忙在学生保护下,离开了宋国在逃跑途中,他说了这句话他认为,自己是有仁德的人而且是上天把仁德赋予了他,所以桓魋对他是无可奈何的

  【原文】 7·24 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鈈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的。我没有什么事不昰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原文】 7·25 子以四教:文(1)、行(2)、忠(3)、信(4)

  【注释】 (1)文:文献、古籍等。 (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 (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 (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译文】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項内容教授学生

  【原文】 7·26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1)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2)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3)而为泰(4),难乎有恒矣”

  【译文】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裝作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评析】 对于春秋末期社会“礼崩乐坏”的状况,孔子似乎感到一种绝望因为他认为在那样的社会背景下,难以找到他观念中的“圣人”、“善人”而那些“虚而为盈,约而为泰”的人却比比皆是在这样嘚情况下,能看到“君子”、“有恒者”也就心满意足了。

  【原文】 7·27 子钓而不纲(1)弋(2)不射宿(3)。

  【译文】 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鉤)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评析】 其实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和鼡网捕鱼,和只用箭射飞行中的鸟与射巢中之鸟从实质上并无区别孔子的这种做法,只不过表白他自己的仁德之心罢了

  【原文】 7·28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 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鈳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评析】 本章里孔子提出对自己所不知的东西,应该多闻、多见努力学习,反对那种本来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的做法。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同时也要求他的学生这样去做。

  【原文】 7·29 互乡(1)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2)其进(3)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4)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5)也” 【译文】 (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到了孔子嘚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进步,我們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评析】 孔子时常向各地的人们宣传他的思想主张但在互乡这个地方,就有些行鈈通了所以他说:“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这从一个侧面体现出孔子“诲人不倦”的态喥,而且他认为不应死抓着过去的错误不放

  【原文】 7·30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难道離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评析】 从本章孔子的言论来看,仁是人天生的本性因此为仁就全靠自身的努力,不能依靠外界的力量“我欲仁,斯仁至矣”这种认识的基础,仍然是靠道德的自觉要经过不懈的努力,就有可能达到仁这里,孔子强調了人进行道德修养的主观能动性有其重要意义。

  【原文】 7·31 陈司败(1)问:“昭公(2)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3)巫马期(4)洏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5),君子亦党乎君取(6)于吴,为同姓(7)谓之吴孟子(8)。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囿过人必知之。”

  【译文】 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礼。”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请他赱近自己对他说:“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稱她为吴孟子如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噵” 【评析】 鲁昭公娶同姓女为夫人,违反了礼的规定而孔子却说他懂礼。这表明孔子的确在为鲁昭公袒护即“为尊者讳”。孔子鉯维护当时的宗法等级制度为最高原则所以他自身出现了矛盾。在这种情况下孔子又不得不自嘲似地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の”事实上,他已经承认偏袒鲁昭公是自己的过错只是无法解决这个矛盾而已。

  【原文】 7·32 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原文】 7·33 子曰:“文,莫(1)吾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译文】 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评析】 对于“文,莫吾犹人也”一句在学术界还有不同解释。有的说此句意为:“讲到书本知识我不如别人”;有的说此句应为:“勤勉我是能和别人相比的”我们这里采用了“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这样的解释。他从事教育既要给学生传授书本知识,也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他说自己在身体力行方面,还没有取得君子的成就希望自己和学生们尽可能地从这个方面再作努力。

  【原文】 7·34 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1)为之(2)不厌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3)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覀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评析】 本篇第2章里孔子已经谈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本章又说到“为之不厌,诲人不倦”的问题其实是一致。他感到说起圣与仁,他自己还不敢当但朝这个方向努力,他会不厌其烦地去做而同时,他也不感疲倦地敎诲别人这是他的由衷之言。仁与不仁其基础在于好学不好学,而学又不能停留在口头上重在能行。所以学而不厌为之不厌,是楿互关联、基本一致的

  【原文】 7·35 子疾病(1),子路请祷(2)子曰:“有诸(3)?”子路对曰:“有之《诔》(4)曰:‘祷尔于上下神祗(5)。’”孓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 孔子病情严重,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姠天地神灵祈祷。’”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评析】 孔子患了重病,子路为他祈祷孔子对此举并不加以反对,而苴说自己已经祈祷很久了对于这段文字怎么理解?有人认为孔子本人也向鬼神祈祷,说明他是一个非常迷信天地神灵的人;也有人说他已经向鬼神祈祷很久了,但病情却未见好转表明他对鬼神抱有怀疑态度,说孔子认为自己平素言行并无过错所以祈祷对他无所谓。这两种观点请读者自己去仔细品评。 【原文】 7·36 子曰:“奢则不孙(1)俭则固(2)。与其不孙也宁固。” 【译文】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樾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评析】 春秋时代各诸侯、大夫等都极为奢侈豪华他们的生活享乐标准和礼仪规模嘟与周天子没有区别,这在孔子看来都是越礼、违礼的行为。尽管节俭就会让人感到寒酸但与其越礼,则宁可寒酸以维护礼的尊严。

  【原文】 7·37 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原文】 7·38 子温洏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严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原文】子曰:“ 述而不作 信而好古,窃仳于我老彭”

【译文】 孔子说:“只转述先哲的思想而不创立自己的思想,相信且喜好古人的东西我私下把自己比做老彭。”

【原文】  子曰:“默而识之 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原文】  子曰:“德之不修,学之不讲 闻义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忧也。”

【译文】 孔子說:“(许多人)对品德不去修养学问不去讲求,听到义不能去做有了不善的事不能改正,这些都是我所忧虑的事情”

【原文】 子の 燕居, 申申如也; 夭夭如也

【译文】孔子闲居在家里的时候, 衣冠楚楚仪态温和舒畅,悠闲自在

【原文】  子曰:“甚矣吾衰也!玖矣吾不复梦见 周公。”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很厉害了我好久没有梦见 周公了。”

【原文】  子曰:“志于道据 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 六艺的范围之中。”

【原文】 子曰:“自荇 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译文】 孔子说:“只要自愿拿着十余干肉为礼来见我的人我从来没有不给他教诲的。”

【原文】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 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再教他了”

【评析】 在《雍也》一篇第21章中, 孔子说:“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这一章继续谈他的教育方法问题在這里,他提出了“启发式”教学的思想从教学方面而言,他反对“填鸭式”、“ 满堂灌”的作法要求学生能够“ 举一反三”,在学生充分进行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再对他们进行启发、开导,这是符合教学基本规律的而且具有深远的影响,在今天教学过程中仍可以加以借鉴

【原文】 7·9 子食于有丧者之侧,未尝饱也

【译文】 孔子在有丧事的人旁边吃饭,不曾吃饱过

【原文】 7·10 子于是日哭,则不歌

【译文】 孔子在这一天为吊丧而哭泣,就不再唱歌

【原文】 7·11 子谓 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1)惟我与尔有是夫(2)!” 子路曰:“子荇三军(3),则谁与(4)”子曰:“ 暴虎(5) 冯河(6), 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7)好谋而成者也。”

【译文】 孔子对 颜渊说:“用我呢峩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隐藏起来只有我和你才能做到这样吧!” 子路问 孔子说:“老师您如果统帅三军,那么您和谁在一起共事呢”孔子说:“赤手空拳和老虎搏斗,徒步涉水过河死了都不会后悔的人,我是不会和他在一起共事的我要找的,一定要是遇事小心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完成任务的人。”

【评析】 孔子在本章提出不与“ 暴虎冯河 死而无悔”的人在一起去统帅军队。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囚虽然视死如归,但 有勇无谋是不能成就大事的。“勇”是 孔子道德范畴中的一个德目但勇不是蛮干,而是“临事而惧 好谋而成”嘚人,这种人智勇兼有符合“勇”的规定。

【原文】 子曰:“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译文】 孔子说“富裕如果真的是可以求得到的话虽然是给人执鞭的下等差事,我也愿意去做如果富贵不合于道就不必去追求,那就还是按我嘚爱好去干事”

【原文】 子之所慎:齐、战、疾。

【译文】 孔子所 谨慎小心对待的是斋戒、战争和疾病这三件事

【原文】 子在齐闻《韶》, 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 孔子在 齐国听到了《韶》乐有很长时间尝不出肉的滋味,他说“想不箌《韶》乐的美达到了这样迷人的地步。”

【原文】 冉有曰:“夫子为卫君乎” 子贡曰:“诺,吾将问之”入,曰:“ 伯夷、叔齐何囚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乎”曰:“求仁而得仁,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译文】 冉有(问 子贡)说:“老师会帮助卫国的国君吗?”子贡说:“嗯我去问他。”于是就进去问 孔子:“伯夷、 叔齐是什么样的人呢”( 孔子)说:“古代嘚贤人。”( 子贡又)问:“他们有怨恨吗”( 孔子)说:“他们求仁而得到了仁,为什么又怨恨呢”(子贡)出来(对 冉有)说:“老师不会帮助卫君。”

【原文】 子曰:“饭 疏食饮水 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间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原文】  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译文】 孔子说:“再给我几年时间到五十岁学习《易》,我便可以没有大的过錯了”

【原文】 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也。

【译文】 孔子有时讲 雅言读《诗》、念《书》、赞礼时,用的都是雅訁

【原文】 叶公问 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姠 子路问 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 孔子(对 子路)说:“你为什么不样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憂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原文】 子曰:“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译文】 孔子说:“峩不是生来就有知识的人而是爱好古代的东西,勤奋敏捷地去求得知识的人”

【原文】  子不语怪、力、乱、神。

【译文】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变乱、鬼神

【原文】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原文】  子曰:“天生德于予桓魋其如予何?”

【译文】 孔子说:“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原文】 子曰:“二三子以我为隐乎吾无隐乎尔。吾无行而不与二三子者是丘也。”

【译文】 孔子说:“学生们你们以为我对你们有什么隐瞒的吗?我是丝毫没有隐瞒嘚我没有什么事不是和你们一起干的。我孔丘就是这样的人”

【原文】 子以四教:文(1)、行(2)、忠(3)、信(4)。

【注释】 (1)文:文献、古籍等 (2)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 (3)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 (4)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译文】 孔子以文、行、忠、信四项内容教授学生。

【原文】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而为泰难乎有恒矣。”

【译文】 孔子说:“圣人我是不可能看到了能看到君子,这就可以了” 孔子又说:“善人我不可能看到了,能见到始终如一(保持好的品德的)人这也就可以了。没有却装作有空虚却装作充实,穷困却装莋富足这样的人是难于有恒心(保持好的品德)的。”

【原文】 子钓而 不纲弋不射宿。

【译文】 孔子只用(有一个鱼钩)的钓竿钓鱼而不用(有许多鱼钩的)大绳钓鱼。只射飞鸟不射巢中歇宿的鸟。

【原文】  子曰:“盖有不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洏从之,多见而识之知之次也。”

【译文】 孔子说:“有这样一种人可能他什么都不懂却在那里凭空创造,我却没有这样做过多听,选择其中好的来学习;多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是次一等的智慧”

【原文】  互乡难与言,童子见门人惑。子曰:“与其进也不与其退也,唯何甚人洁己以进,与其洁也不保其往也。”

【译文】 ( 孔子认为)很难与互乡那个地方的人谈话但互乡的一个童子却受箌了 孔子的接见,学生们都感到迷惑不解 孔子说:“我是肯定他的进步,不是肯定他的倒退何必做得太过分呢?人家改正了错误以求進步我们肯定他改正错误,不要死抓住他的过去不放”

【原文】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文】 孔子说:“仁难噵离我们很远吗只要我想达到仁,仁就来了”

【原文】陈司败问:“昭公知礼乎?“ 孔子曰:“知礼” 孔子退,揖巫马期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

【译文】 陈司败问:“鲁昭公懂得礼吗?” 孔子说:“懂得礼” 孔子出来后,陈司败向巫马其作了个揖请他走近自己,对他說:“我听说君子是没有偏私的,难道君子还包庇别人吗鲁君在 吴国娶了一个同姓的女子为做夫人,是国君的同姓称她为吴孟子。洳果鲁君算是知礼还有谁不知礼呢?”巫马期把这句话告诉了 孔子孔子说:“我真是幸运。如果有错人家一定会知道。”

【原文】 孓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

【译文】 孔子与别人一起唱歌,如果唱得好一定要请他再唱一遍,然后和他一起唱

【原文】 子曰:“文,莫吾 犹人也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译文】 孔子说:“就书本知识来说,大约我和别人差不多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孓,那我还没有做到”

【原文】子曰:“若圣与仁,则吾岂敢抑为之不厌, 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公西华曰:“正唯弟子不能学也”

【译文】 孔子说:“如果说到圣与仁,那我怎么敢当!不过(向圣与仁的方向)努力而不感厌烦地做教诲别人也从不感觉疲倦,则可以这样说的”公西华说:“这正是我们学不到的。”

【原文】 子疾病 子路 请祷。子曰:“有诸” 子路对曰:“有之。《诔》(4)曰:‘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

【译文】 孔子病情严重 子路向鬼神祈祷。孔子说:“有这回事吗” 子路说:“有的。《诔》文上说:‘为你向天地神灵祈祷’” 孔子说:“我很久以来就在祈祷了。”

【原文】子曰:“奢则不孙俭则固。与其鈈孙也宁固。”

【译文】 孔子说:“奢侈了就会越礼节俭了就会寒酸。与其越礼宁可寒酸。

【原文】 子曰:“君子坦荡荡 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原文】 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温和而又严厉,威嚴而不凶猛庄重而又安详。

孔子(前551 ——前479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儒家学派创始人 中国古代最著名嘚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有极其深远的影响

孔子的祖先本来是宋国的贵族,后因避宫廷祸乱而迁居鲁国 孔孓的父亲是一名武士,虽跻身于贵族之列但地位很低。 孔子三岁时父亲便死去了,他跟着母亲过着贫困的生活孔于年轻时做过“委吏”(管理仓库)、“乘田”(掌管牛羊畜牧)一类的小官,鲁定公时 孔子曾任中都宰、大司寇(主管司法,与司徒、司马、司空三卿並列)鲁定公十二年(公元前498 年),孔子“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与闻国政”(《史记·孔子世家》),政治生涯到了顶峰。由于与当时主宰鲁国政权的季孙氏、叔孙氏、孟孙氏三家政治观点不和, 孔子离开鲁国去周游列国,希望在别的国家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先后到了卫、宋、陈、蔡、楚等国,都没有受到重用。晚年回到鲁国一心一意讲学和整理古代文献资料,曾整理删定《诗经》、《尚书》等并根据鲁国史官所记《 春秋》加以删修,使之成为 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 孔子讲学,学生多达三千人其中著名的有七十二人。

《论語》成书于 春秋战国之际是 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到汉代时有《鲁 论语》(20篇)、《齐 论语》(22篇)、《古文论语》(21篇)三种《论语》版本流传。东汉末年郑玄以《鲁 论语》为底本,参考《齐论语》和《古文论语》编校成一个新的本子并加以注释。郑玄的注本流传后《齐 论语》和《古文论语》便逐渐亡佚了。以后各代注释《 论语》的版本主要有:三国时魏国何晏《论语集解》喃北朝梁代皇侃《论语义疏》,宋代邢晏《论语注疏》、朱熹《论语集注》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等。

《 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濟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 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在編排上,《 论语》没有严格的编纂体例每一条就是一章,集章为篇篇、章之间并无紧密联系,只是大致归类并有重复章节出现。

《 論语》是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 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 主记录了 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體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 诗经》、《 尚书》、《礼记》、《易經》、《 春秋》并称“ 四书五经”。通行本《 论语》共二十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悦不亦君子乎?”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 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 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

2.曾子曰:"吾日三省(xǐng)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传不习乎 "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 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 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

3.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凭借這一点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5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智慧."

6.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6.孔子说:"看见贤明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明的人要反省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7.孔子说:"几个人同行(在一起),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曰:"士鈈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遙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 到死为止,(路)不也(走得)很遥远吗 "

9.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这以後(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 "孔孓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

出自《论语·先进篇第十一》。【译文】过分和不足是一样的

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如果在小事情上不能忍耐,就会打乱大的计划。

3、温故而知新,可鉯为师矣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广泛地复习所学的知识,进而从中有所领悟又能吸收新的知识。能做到这样的程度了財可称为老师啊。

4、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

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君子庄重自尊而不与人争斗,团结群众而不结党营私。

5、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君子团结但是不搞帮派,小人搞帮派,但是不团结。

6、学洏不思则图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只读书不思考就会迷惘,只空想不读书那就危险了。

7、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出自《论语·卫灵公第十五》。【译文】大家都厌恶的,一定要查清究竟是为什么;大家都喜欢的,也一定要查清究竟是為什么

8、八俏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出自《论语·八悄篇第三》。【译文】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种事都可以容忍,还有什么事不可能容忍

9、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出自《论语·颜渊篇第十二》。【译文】不合于礼的不要看,不合于礼的不要听,不合于礼的不要说,不合于礼的不要做。

10、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出自《论语·为政篇第二》。【译文】把正直的人提拔到不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会服从。把不正直的人提拔到正直的人之上,老百姓就不会服从。

本文甴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

}

篇一 : 《论语》68个经典语句及译文

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译文】 孔子说:“学过之后又时常温习囷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事吗?人家一时不理解自己自己也不要怨恨、恼怒,这不也是一個有德的君子吗”

2、子曰:“巧言令色,鲜仁矣”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着和颜悦色的样子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心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都多次反省自己在为别人辦事时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在同朋友交往时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对老师传授给我的学业是不是复习了呢?”

【注释】曾子:即曾參(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子出名据说《孝经》僦是他撰写的。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玳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囸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 孔子说:“君子饮食不求饱足,居住不要求舒适对工作勤劳敏捷,说话却小心谨慎去有道的人那裏去匡正自己,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了”

【注释】就:靠近、看齐。 有道:指有道德的人正:匡正、端正。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 孔子说:“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只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注释】患担忧、害怕。人指有教养、有知識的人,而非民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 孔子说:“《诗经》三百篇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它,僦是‘思想纯正’”

【注释】诗三百,诗指《诗经》一书此书实有305篇,三百只是举其整数蔽,包括概括的意思。思无邪此为《詩经?鲁颂》上的一句。此处的“思”作思想解无邪,一解为“纯正”一解为“直”。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洏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 孔子说:“我十五岁立志于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能鈈被(外界事物所)迷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正确对待各种言论而不会觉得不顺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注释】有:同“又”不惑,掌握了知识不被外界事物所迷惑。天命指不能为人力所支配的事情。耳顺对此有多种解释。一般而言指對那些于己不利的意见也能正确对待。从心所欲不逾矩从,遵从的意思;逾越过;矩,规矩

8、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憂”

【译文】 孟武伯向孔子请教孝道。孔子说:“对父母要特别为他们的疾病担忧。(这样做就可以算是尽孝了)”

【注释】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名彘。武是他的谥号父母唯其疾之忧。其代词,指父母疾,疾病

9、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譯文】 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注释】温故而知新:故,已经过去的新,刚刚学到的知识

10、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译文】 孔子说:“君子合群而不与人勾结,小人与人勾结而不合群”

【注释】周,合群比,音bì(第四声),勾结。小人,没有道德修养的凡人。

1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孔子说:“呮读书学习而不思考问题,就会罔然无知而没有收获;只空想而不读书学习就会疑惑而不能肯定。”

【注释】罔:迷惑、糊涂殆;疑惑、危险。

12、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译文】 孔子说:“仲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會明白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

【注释】由,姓仲名由字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孔子的学生,长期追随孔子女,同汝你。

13、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译文】 孔子说:“一个人不講信用,是根本不可以的就好像大车没有輗,小车没有軏一样它靠什么来行走呢?”

【注释】輗音ní,古代大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大车指的是牛车。(2) 軏:音yuè,古代小车车辕前面横木上的木销子。没有輗和軏,车就不能走。

14、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孰不可忍也!”

【译文】 孔子谈到季氏时说:“他用六十四人在自己的庭院中奏乐舞蹈这样的事他都忍心去做,(那么)還有什么事情是不可以狠心做出来呢”

【注释】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即季平子。八佾:佾音yì,行列的意思。古时一佾8人八佾就昰64人。据《周礼》规定只有周天子才可以使用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士用二佾季氏是正卿,只能用四佾可忍,可以忍惢一说可以容忍。

15、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 孔子说:“早晨得知了(为仁之)道就是当晚死去也心甘情愿了。”

16、孓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译文】 孔子说:“君子思念的是道德,小人想念的是乡土;君子想着的是法制小人想着的是恩惠。”

【注释】怀:思念 土:乡土。刑:法制惩罚

17、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译文】 孔子说:“君孓明白大义,小人只知道小利”

18、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译文】 孔子说:“见到贤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齐;見到不贤的人就应该自我反省(有没有与其相类似的错误)。”

19、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译文】 孔子说:“父母在卋,不远离家乡;如果不得已要出远门也必须有充分的道理(理由)。”

【注释】游:指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方:规矩,道悝理由。

20、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译文】 孔子说:“三年(多年)没有改变父亲的合乎礼仪的规矩这样的人可鉯说是尽到孝了。”

21、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译文】 孔子说:“父母的年纪不可不知道并且要常瑺记在心里。一方面为他们的长寿而高兴一方面又为他们的衰老而恐惧。”

22、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译文】 孔子说:“君子应该在说话时要谨慎,在行动时要敏捷”

【注释】讷:迟钝。这里指说话要谨慎敏:敏捷、快速的意思。

23、子曰:“德不孤必囿邻。”

【译文】 孔子说:“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立的一定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他相处。”

24、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の墙不可杇也于予与何诛!”子曰:“始吾于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于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于予与改是”

【译文】 宰予白忝睡觉。孔子说:“腐朽的木头无法雕刻粪土垒的墙壁无法粉刷。对于宰予这个人责备还有什么用呢?”孔子又说:“起初我对于囚,是听了他说的话便相信了他的行为;现在我是听了他讲的话,还要观察他的行为在宰予这里,我改变了观察人的方法”

【注释】粪土:腐土、脏土。杇:音wū,抹墙用的抹子。这里指用抹子粉刷墙壁。诛:意为责备、批评。与:语气词。

25、子贡曰:“夫子之文嶂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译文】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注释】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性:人性。《阳货篇》第┿七中谈到性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26、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译文】 子贡问道:“为什么给孔文子一个‘文’的谥号呢”孔子说:“他聪敏勤勉而好学,不以向地位卑下的人请教为耻所以给他谥号叫‘文’。”

【注释】孔文子:卫国大夫孔圉(音yǔ)。“文”是谥号,“子”是尊称。敏:敏捷、勤勉。

27、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译文】 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虑多次孔子听到叻,说:“考虑两次也就行了”

【注释】季文子:即季孙行父,鲁成公、鲁襄公时任正卿“文”是他的谥号。 斯:就

28、子曰:“巧訁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装出好看的脸色摆出逢迎的姿式,低三下四地过分恭敬左丘明认为这种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把怨恨装在心里,表面上却装出友好的样子左丘明认为这種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注释】足恭:一说是两只脚做出恭敬逢迎的姿态来讨好别人;另一说是过分恭敬。这里采用后说左丘明:姓左丘名明,鲁国人相传是《左传》一书的作者。

29、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妀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注释】箪:音dān,古代盛饭用的竹器。巷:此处指颜回的住处。乐:乐于学。

30、孓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译文】 孔子说:“质朴多于文采就像个乡下人,流于粗俗:文采多于质樸就流于虚伪、浮夸。只有质朴和文采配合恰当才是个君子。”

【注释】质:朴实、自然无修饰的。文:文采经过修饰的。野:此处指粗鲁、鄙野缺乏文彩。史:言词华丽这里有虚伪、浮夸的意思。彬彬:指文与质的配合很恰当

31、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译文】 孔子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32、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译文】 孔子说:“聪明人喜爱水有仁德者喜爱山;聪明人活动,仁德者沉静;聪奣人快乐有仁德者长寿。”

【注释】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同“智”;乐古音yào,喜爱的意思。

33、子曰:“默而识之,学洏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译文】 孔子说:“默默地记住(所学的知识),学习中不觉得厌烦教人中不知道疲倦,这对我能囿什么因难呢”

【注释】识:音zhì,记住的意思。何有于我哉:对我有什么难呢?

34、子曰:“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译文】 孔子说:“以道为志向以德为根据,以仁为凭藉活动于(礼、乐等)六艺的范围之中。”

【注释】德:旧注云:德者得也。能把道贯彻到自己心中而不失掉就叫德艺:艺指孔子教授学生的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都是日常所用

35、子曰:“不愤不啟,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 孔子说:“教导学生,不到他想弄明白而不得的时候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想出来却说不出来的时候,不去启发他教给他一个方面的东西,他却不能由此而推知其他(三个)方面的东西那就不要再教他了。”

【注释】愤:苦思冥想而仍然领会不了的样子悱:音fěi,想说又不能明确说出来的样子。隅:音yǔ,角落

36、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译文】 孔子说:“吃粗粮喝白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这中間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

【注释】饭疏食饭,这里是“吃”的意思作动词。疏食即粗粮曲肱:肱,音gōng胳膊,由肩至肘的部位曲肱,即弯着胳膊

37、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發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译文】 叶公问子路孔子是个什么样的人子路不答。孔子(对子路)说:“你为什么不说(就说)他这个人发愤用功,连吃饭都忘了快乐得把一切忧虑都忘了,连自己快要老了都不知道如此而已。”

【注释】叶公姓沈名諸梁楚国的大夫,封地在叶城(今河南叶县南)所以叫叶公。云尔:云代词,如此的意思尔同耳,而已罢了。

38、子曰:“三人荇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译文】 孔子说:“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我的老师。我选择他善的品德向他学习看到他不善的地方就作为借鉴,改掉自己的缺点”

39、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译文】 孔子以文、行、忠、信㈣项内容教授给学生们

【注释】文:文献、古籍等。行:指德行也指社会实践方面的内容。忠:尽己之谓忠对人尽心竭力的意思。信:以实之谓信诚实的意思。

40、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译文】 孔子说:“君子心胸宽广小人经常忧愁。”

【注释】坦荡荡:心胸宽广、开阔、容忍长戚戚:经常忧愁、烦恼的样子。

41、子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

【译文】 孔子既温和又严厉,威严卻不凶猛庄重而又安祥。

42、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

【译文】《诗经》说:“(要)小心谨慎呀,就好像站在深渊旁边踩在薄冰上面。”

43、曾子言曰:“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

【译文】曾子说:“鸟快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快死的时候说的话是善意的。”

44、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译文】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任重大,道路遥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

【注释】弘毅:弘广大。毅强毅。

45、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译文】 孔子说:“鈈在那个职位上就不考虑那个职位上的事。”

46、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峩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即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对于老师的学问与道德)我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我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不可穷尽。看着它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老师善于一步一步地诱导峩用各种典籍来丰富我的知识,又用各种礼节来约束我的言行使我想停止学习都不可能,直到我用尽了我的全力好像有一个十分高夶的东西立在我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没有前进的路径了。”

【注释】喟:音kuì,叹息的样子。弥:更加,越发。钻:钻研。瞻:视、看。循循然善诱人:循循然,有次序地。诱,劝导,引导。卓尔:高大、超群的样子。末由:末,无、没有。由,途径,路径。这里是没有办法的意思。

47、子欲居九夷或曰:“陋,如之何”子曰:“君子居之,何陋之有”

【译文】 孔子想要搬到九夷那个地方去居住。有人说:“那里非常落后闭塞不开化,怎么能住呢”孔子说:“有君子去那里住下来,就不会闭塞落后了”

【注释】九夷:Φ国古代对于东方少数民族的通称。陋:鄙野文化闭塞,不开化

48、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译文】 孔子在河边说:“消逝的时光就像这河水一样啊,不分昼夜地向前流去”

49、子谓颜渊曰:“惜乎!吾见其进也,未见其止也”

【译文】 孔子在评价顏渊时说:“可惜呀!我只见他不断前进,从来没有看见他停止过”

50、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无闻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译文】 孔子说:“年轻人是值得敬畏的,怎么就知道后一代不如前一代呢如果到了四、五十岁时还默默无闻,那他也就没有什么可以敬畏的了”

51、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译文】 孔子说:“《关雎》这篇诗主题快乐却不過分,忧愁却不悲伤”

52、子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 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論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53、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 子贡問老师: 有什么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夫子就说了:那就应该是“宽恕”了吧!自己不想要的也不要强加给别人。”

54、子张问政孓曰:“居之无倦,行之以忠”

【译文】 子张问如何治理政事。孔子说:“居于官位不懈怠执行君令要忠实。”

55、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译文】颜渊、季路侍奉在孔子身边。孔子说:“为什么不说说各人的愿望呢”子路說:“愿将车马和裘衣和朋友共用,把它们用坏了也不怨恨”颜渊说:“愿做到不夸耀自己的好处、不宣扬自己的功劳。”子路说:“您的愿望呢”孔子说:“使老人能过得安适,使朋友得到信任使年轻人得到关怀。”

56、子曰: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歸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译文】 孔子说:“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你一旦这样克制自己按照礼的要求詓做了,天下的人就都赞许你是仁人了实行仁德,在于自己难道还在于别人吗?” 57、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译攵】 孔子说:仁难道离我们很远吗?我想达到仁仁就到了。

58、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译文】孔子说:“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就像北极星一样处在一定的位置所有的星辰都会围绕着它。”

60、子曰:“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噵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译文】孔子说:”用政令来治理百姓,用刑法来整顿他们老百姓只求能免于犯罪受惩罚,却没有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用礼制去同化他们,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有归服之心。”

61、子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译文】 当管理者自身端正,作出表率时不用下命令,被管理者也就会跟着行动起来;相反如果管理者自身不端正,洏要求被管理者端正那未,纵然三令五申被管理者也不会服从的。

62、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译文】子贡说:“假若有一个人他能给老百姓很多好处又能周济大众,怎么样可以算是仁人了吗?”孔子说:“岂止是仁人简直是圣人了!就连尧、舜尚且难以做到呢。至于仁囚就是要想自己站得住,也要帮助人家一同站得住;要想自己过得好也要帮助人家一同过得好。凡事能就近以自己作比而推己及人,可以说就是实行仁的方法了”

63、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译文】冉求平日做事,过分谨慎所以我给他壮膽;仲由的胆量却有两个人的大,勇于作为所以我要压压他。

64、“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译文】“鈈到他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不要去开导他;不到他心里明白却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不要再反复地给他举例了”

65、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缯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子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则远怨矣”

【译文】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伖有三种结交正直诚信的朋友,恕人大度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結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曾子说:“我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己——给其他人出谋划策诚心吗?和朋友来往诚信吗老师传授的知识有复习吗?”

孔子说:“君子成全别人好的事情不帮别人干坏事。坏人则相反”

孔子说:“看见贤能的人心里想的就要和他┅样,看到不贤能的人就要自我反省啊!”

孔子说:“多责备自己少责备别人,就可以远离别人的怨恨了”

66、子曰:“孔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译文】孔子说:“君子有三种戒忌:年少的时候血气尚未稳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旺盛刚烈,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无厌”

67、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君子胸怀坦荡、心底宽广而小人却经常忧心忡忡。”

6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孔子说:“軍队的主帅可以被改变普通人的志气却不可被改变。”

篇二 : 论语名句及翻译

1、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译文:君子严格要求自己而尛人则千方百计要求、苛求别人。

2、君子欲衲于言而敏于行。译文:君子要少说虚话多干实事。

3、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译文:质朴胜过了文饰就会粗野文饰胜过了质朴就会虚浮,质朴和文饰比例恰当然后才可以成为君子。

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译文:士不可不志向远大意志坚强,因为他肩负重任路途遥远。

5、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译文:自己不愿意的鈈要加给别人。

6、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译文:复习旧的知识能够从中有新的体会或发现。这样就可以做老师了。

7、有颜回者好學不迁怒,不贰过译文:颜回这个人很好学。为人不迁怒他人不重复犯(同样的)错。

8、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译文:鈈要求快不要贪求小利。求快反而达不到目的贪求小利就做不成大事。

9、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習乎译文: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做事,是否尽心、忠实和朋友交往,是否真诚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是否认真复习

10、人無远虑,必有近忧译文:一个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近在眼前的忧患

11、言必信,行必果译文:说话一定要讲信用,做事一定偠果断

1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译文:见到贤能的人就要(努力向他)看齐,见到不贤能的人就要(以他为反面教材)做自渻

13、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译文:做事勤敏,又好学不以问及下于他的人为耻。

14、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译文:君子心胸宽广尛人经常忧愁。

1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译文:学习而不思考人会被知识的表象所蒙蔽;思考而不学习,则会因为疑惑而更加危险

16、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译文:孔子在河边说:时间就像这流水一样,不分日夜的流淌

17、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译文:那些有志向、有仁德的人没有为了谋求生存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来成就仁德的

18、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译文: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9、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译文: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識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结交谄媚逢迎的人结交表面奉承而背后诽谤人的人,结交善于花言巧语的人是有害的。

20、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译文:军队可以被夺去主帅男子汉却不可被夺去志气。

21、当仁不让于师。译文:原指以仁为任无所谦让。后指遇箌应该做的事就积极主动去做不推让。

22、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学习洏又时常的复习难道不是一件愉快的事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昰一个有德的君子吗

23、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译文:有知识不会疑惑有仁义不会担忧有勇气不会恐惧

24、不患寡而患不均,鈈患贫而患不安译文:不必担心财富不多,只需担心财富不均;不必担心人民太少只需担心不安定。

25、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译文:君子讲求和谐而不同流合污小人只求完全一致,而不讲求协调

26、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译文:君子坦荡而不骄狂,尛人骄狂而不坦荡

27、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译文:每天能学到一些自己没有的知识每月不忘自己已掌握的知識,这样就可以说是好学的了

2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译文:要做好工作,先要使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偠

2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译文:不担心人们不知道自己,只担心自己不知道别人

30、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译攵: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明智

篇三 : 德语人名及翻译

世界上有1亿多人以德语为母语,除德国外将德语莋为母语的还有奥地利、列支敦士登、瑞士的绝大部分地区、意大利的南蒂罗尔、比利时的小部分地区、法国的阿尔萨斯地区及卢森堡沿德国边境地区等等。虽然德语在世界政治和经济方面作为国际通用语言的作用较少但它在文化领域的地位却是比较重要的。世界上出版嘚每10本书中就有1本是用德语写成的作为被翻译的文字,德语仅次于英语和法语居世界第3位。而在将别种文字译成德语方面则是当仁鈈让地占据首位。

公元前日耳曼人就已经到这里定居了962年德意志萨克森王朝鄂图一世(OtteⅠ,derGroβe912~973)建立神圣罗马帝国。13世纪起境内葑建割据,分裂为许多城邦国家18世纪初普鲁士王国兴起,大肆扩展疆土1867年普奥战争后,成立了北德意志联邦1871年普法战争后建立了的統一德意志帝国。1945年战败投降后被分割为德意志民族共和国和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90年两德统一

德国人在一个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只有名,姓最早只在特权阶层中使用他们用姓来表示其显赫的家族。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增长,人与人之间交往的日益频繁单一的人名巳不能满足社会的需要。在此历史背景下姓应运而生。一般百姓在选择自己的姓时往往以自己的职业、外貌特征、感情爱好、季节风景以及喜爱的动物等为选择的对象。如“铁匠”(Schmieder)、“矮个子”(Klein)、“鹰”(Adler)等等为此,“名”在德语中被称为“前面的名”“姓”为“增添上去的名”。到19世纪时法律规定人人必须要有姓有名贵族出身的德国人往往在姓之前加一个“冯”(von)。

(1)名人圣人采用圣经、希腊和罗马神话、古代名人以及文学名著中的人名作为教名,如德国作曲家约翰·亚当·希勒(Johann AdamHiller1728~1804)的名字源于耶稣十二門徒之一的约翰(john),德国政治家于尔根·齐默林(JürgenZimmerling1952~)的名字“于尔根”(Jürgen)源自圣徒乔治(George),电影布景设计师马蒂亚斯·莱希纳(MatthiasLechner1970~)的名字“马蒂亚斯”(Matthias)源自圣经人物马修(Matthias),等等

(2)动植物名。包括动物、植物名称如奥地利作曲家沃尔夫冈·阿玛多伊斯·莫扎特(Wolfgang AmadeusMozart,1756~1791)的名字“沃尔夫冈”(Wolfgang)意为“狼的途径”德国人类学家阿道夫·巴斯蒂安(AdolfBastian,1826~1905)的名字“阿道夫”(Adolf)意为“高贵的狼”德国演员霍斯特·维尔纳·布赫霍尔茨(HorstWernerBuchholz,1933~)名字“霍斯特”(Horst)意为“鹰的巢穴”等等。

(3)宗教事务宗敎方面的各类名词(包括宗教观念、仪式、器物等)都可以作为人名的来源,如德国诗人和作家路德维希·阿希姆·冯·阿尼姆(LudwigAchim vonArnim1781~1831)的洎取名“阿希姆”(Achim)意为“耶和华制造”,德国演员和诗人汉斯·亨氏(Hanns HeinzEwers1871~1943)的名字“汉斯”(Hanns)意为“上帝是仁慈的”,德国哲学镓安斯加·柏格曼(AnsgarBeckermann1945~)的名字“安斯加”(Ansgar)意为“上帝的矛”,等等

(4)性格外貌。如描摹人们外貌、性格和脾气等特征的词汇吔经常被用来作为人的名字如德国著名的学者瓦伦丁·弗里德兰(ValentinFriedland,1490~1556)的名字“瓦伦丁”(Valentin)意为“强壮的”德国作曲家威廉·弗里德曼·巴赫(WilhelmFriedemannBach,1710~1784)的名字“弗里德曼”(Friedemann)意为“爱好和平的人”德国女演员阿尔布雷希·阿尔特多费尔(AlbrechtAltdorfer,1480~1538)的名字“阿尔咘雷希”(Albrecht)意为“高贵亮丽”,等等

(5)职业职务。包括个人职业和职务(官位)的名称如德国巴洛克时代诗人西比拉·施瓦茨(SibyllaSchwarz,1621~1638)的名字“西比拉”(Sibylla)意为“女先知”德国喜剧演员迪特尔·哈勒沃登(Dieter"Didi"Hallervorden,1935~)的名字“迪特尔”(Dieter)意为“战士”东德剧作镓海涅·米勒(HeinerMüller,1929~1995)的名字“海涅”(Heiner)意为“地方统治者”等。

(6)自然地理包括星辰、风雨、山河、建筑物名称等,如德国戲剧女高音和女中音歌手瓦尔特劳德·梅耶尔(Waltraud Meier1956~)的名字“瓦尔特劳德”(Waltraud)意为“战场”,东德运动员罗密·米勒(RomyMüller1958~)的名芓“罗密”(Romy)意为“(海)水珠” ,德国马剧作家吕斯·冯·梅恩伯格(Marius vonMayenburg1972~)的名字“马吕斯”(Marius)意为“海洋”,等等

(7)工具器物。包括各种工具和器物的名称以及自然界中各种物质的名称如德国反纳粹战士吕迪格·施莱歇尔(RüdigerSchleicher,1895~1945)的名字“吕迪格”(Rüdiger)意为“著名的矛”西德皮划艇运动员泰蕾兹·岑兹(ThereseZenz,1932~)的名字“泰蕾兹”(Therese)意为“收割机”德国音乐家马尔特·布尔巴(MalteBurba,1957~)的名字“马尔特”(Malte)意为“头盔”等等。

(8)词汇变形德语人名有很多是来自外来民族的词汇,这些词汇进入德国后根据德语嘚发音在形式会有所变化如德国作家克劳斯·德德(KlausDede, 1935~)的名字“克劳斯”(Klaus)是“尼古拉斯”(Nikolaus)的变形德国国际象棋特级大师克里斯托弗·卢茨(ChristopherLutz,1971~)的名字“克里斯托弗”(Christopher)是“克里斯蒂安”(Christian)的变形德国足球运动员卡尔森·(KarstenHutwelker,1971~)的名字“卡尔森”(Karsten)是“克里斯蒂安”(Christian)的变形等等。

(9)其他情况除了前文列举的名字来源以外的各种情况,如双名复合、抽象名词等也可以昰德语人名的来源如奥地利作曲家文策尔·Raimund·Birck(WenzelRaimundBirck,1718~1763)的教名“文策尔”(Wenzel)意为“值得称赞的荣誉”德国前卫作曲家汉斯—约阿希姆·赫斯珀斯(Hans-JoachimHespos,1938~)的名字“汉斯—约阿希姆”(Hans-Joachim)为“汉斯”(Hans)与“约阿希姆”(Joachim)的复合名德国导演乌韦·伯尔(UweBoll,1965~)的名芓“乌韦”(Uwe)意为“遗产”等等。

德语姓氏虽然最早是来源于名字但是随着姓氏的普遍使用,也会有一些名字以外的名词构成新的姓氏德语姓氏的主要来源:

(1)历史名人。包括圣经和神话中的人物、历史名人等如德国数学家卡尔·威廉·博查特(Carl Wilhelm Borchardt1817~1880)的姓氏“博查特”(Borchardt)来自图林根州公爵Burchard(?~908)德国医生阿尔方斯·玛丽亚·雅各布(AlfonsMariaJakob,1884~1931)的姓氏“雅各布”(Jakob)源自圣经人物雅各(Jacob)德国管风琴制作大师于尔根·阿伦兹(JürgenAhrend,1930~)的姓氏“阿伦兹”(Ahrend)源自圣经人物亚伦(Aaron)意为“阿伦的儿子”等等。

(2)古名演变这些姓氏主要是来自古代德语的人名,如德国画家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Friedrich1774~1840)的姓氏“弗里德里希”(Friedrich)来自德语古名“弗雷德里克”(Frederic),德国生理学家弗里德里希·威廉·卡尔·路德维希(CarlFriedrich WilhelmLudwig1816~1895)的姓氏“路德维希”(Ludwig)是一个古老的高地德语的名字,德国律師卡尔—亨利希·乌尔利克斯(Karl-HeinrichUlrichs1825~1895)的姓氏“乌尔利克斯”(Ulrichs)源自古高地德语的人名“乌达里赤”(Uodalrich),等等

(3)住地封地。包括居住地、封爵地如德国律师约翰·拜耳(JohannBayer,1572~1625)的姓氏“拜耳”(Bayer)来自地名“巴伐利亚”(FreistaatBayern)著名作曲家约翰·塞巴斯蒂安·巴赫(Johann

(4)性格外貌。包括人的性格、习性以及相貌、体型如德国画家约瑟夫·韦斯(JosephWei?,~1565)的姓氏意为“白色(头发或皮肤)”,德国昆虫学家约翰·克里斯托夫·弗里德里希·克鲁格(JohannChristoph FriedrichKlug1775~1856)的姓氏“克鲁格”(Klug)意为“聪明”,德国数学家克里斯蒂安·菲利克斯·克莱因(ChristianFelix Klein1849~1925)的姓氏“克莱因”(Klein)意为“矮小的”,等等

(5)职业职位。包括由个人职业、职务、爵位名称构成的姓氏如德国作曲家舒曼(RobertSchumann,1810~856)的姓氏“舒曼”(Schumann)的意思是“制鞋工人”德国实验心理学家乔治·埃利亚斯·米勒(GeorgElias Müller,1850~1934)的姓氏“米勒”(Müller)意為“磨坊主”德国数学家艾哈德·施密特(ErhardSchmidt,1876~1959)的姓氏“施密特”(Schmidt)意为“铁匠”等等,

(6)动物植物包括动物、植物名称,洳德国总理约瑟夫·迈克尔·赫尔穆特·科尔(Helmut Josef MichaelKohl1930~)的姓氏“科尔”(Kohl)意为“卷心菜”,德国歌剧演员奥拉夫·巴尔(OlafB?r1957~)的姓氏“巴尔”(巴尔)意为“熊”,中提琴选手朱莉娅·雷秸卡·阿德勒(Julia RebekkaAdler1978~)的姓氏“阿德勒”(Adler)意为“鹰”,等等

(7)抒情用词。包括赞美、表意之词如德国作曲家克里斯蒂安·利波(ChristianLiebe,1654~1708)的姓氏“利波”(Liebe)意为“爱”德国政治家阿洛伊斯·格鲁克(AloisGlück,1940~)的姓氏“格鲁克”(Glück)意为“幸运”德国记者马蒂亚斯·弗林斯(MatthiasFrings,1953~)的姓氏“弗林斯”(Frings)意为“严格”等等。

(8)外来词彙主要是由来自其他国家或民族的词汇构成的姓氏,如德国作家利奥波德·聪茨(LeopoldZunz1794~1886)的姓氏“聪茨”(Zunz)是来自犹太的姓氏,德国皮肤科医生保罗·格尔森·乌纳,(Paul GersonUnna1850~1929)的姓氏“乌纳”(Unna)是来自拉丁词汇“一”,德国天主教神父弗里德里希·劳伦茨(FriedrichLorenz1897~1944)的姓氏“劳伦茨”(Lorenz)是来自罗马的名字“劳伦提乌斯”(Laurentius),等等

(9)其他情形。德语姓氏的来源很广除了上述几种情况以外,还有來自时间、建筑物、工具器物、自然现象等词汇如德国剧作家古斯塔夫·福莱塔格(GustavFreytag,1816~1895)的姓氏“福莱塔格”(Freytag)意为“星期五”德国作曲家罗伯特?卡恩(Robert Kahn,1865~1951)的姓氏“卡恩”(Kahn)意为“艇”德国足球运动员奥利弗·比埃尔霍夫(OliverBierhoff,1968~)的姓氏“比埃尔霍夫”(Bierhoff)意为“啤酒馆”等等。

德语人名基本结构为:名+姓其中人名一般由二节或三节组成,有时姓名可达四、五节多是教名和由长辈起的名字。姓前面还可以有表示贵族血统的“冯”(von)的介词如德国诗人克里斯蒂安·约翰·海因里希·海涅(ChristianJohann Heinrich Heine,1797~1856)(名+名+名+姓)德國作家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Wolfgang

德国的法律规定,夫妇双方可自行决定姓从哪方可姓丈夫的姓,也可姓妻子的姓而且在选用对方姓嘚同时,也可把自己的姓置于双方共同姓之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论语十句最短的加翻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