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是强迫症心理辅导所谓的为何强迫的心结每个人

人为什么会得强迫症
[摘要]许多人都有过抢劫、伤害他人、从高处跳下、偷看陌生人裸体的想法,这些想法无缘无故,不请自来。多数人的这些思维转瞬即逝,但有些人再也无法驱除它们。腾讯文化 吴永熹 发自美国纽约一个叫碧拉的埃塞俄比亚女孩吃掉了家里一整面墙。她不想吃,但她控制不住自己——她无时无刻不想着那面墙。将土墙上的泥抠下来吃掉,是她唯一的解脱方法。这事持续了十多年,到17岁时,她吃掉的墙面共有8平米。她的胃部严重受损,喉咙破裂,体内爬满寄生虫。痛苦不堪的碧拉终于去看了医生。医生告诉她,她需要帮助。这个故事出自一本书——《无法停止的人:强迫症及一个迷失在思绪中的真实人生故事》。2015年1月底,它在美国出版。书的作者大卫·亚当(David Adam)曾是英国《卫报》科学与医学记者,现为世界顶级科学杂志《自然》编辑。这本书出版后大受好评,英美主流媒体纷纷称赞它是一部关于强迫症的力作,包含了大量案例和深入浅出的科学分析,又从个人视角写了一个令人动容的人生故事。《无法停止的人》封面亚当针对此书,腾讯文化作者对亚当进行了电话采访。亚当说话很轻,有淡淡的英国口音。谈起强迫症给他带来的困扰,他有一种就事论事的平和。的确,强迫症的成因极其复杂,医学界迄今无法给出定论,患病在某种意义上给人“中彩”之感。对亚当来说,重要的是直面病情,以理性的态度寻求帮助和治疗。亚当本人的强迫症是从19岁开始的。1990年的某个秋夜,亚当与一个美丽的女孩约会。当天他们并未发生关系,但为了向朋友吹嘘,亚当撒了谎,并称他没有使用避孕套。“你可能会得艾滋!”朋友说。这个想法就此在亚当脑海里种了下来,挥之不去。旧牙刷、垃圾桶里沾了血迹的纸巾、朋友手上的创可贴……他开始觉得,看到的一切都和艾滋有关。他需要一遍又一遍地检查和确证自己没有感染艾滋病毒的可能。如今,强迫症已陪伴了他二十多年。他的每一天都在恐惧与焦虑中度过。他会仔细检查自己接触到的一切东西,隔三岔五去验血,不敢去公共游泳池。强迫症极大地占据了他的精力和注意力,让他疲累不堪。但亚当很好地藏起了自己的焦虑和恐惧,一瞒就是二十年——“艾滋病”总让人觉得与性相关,他难以启齿。尽管作为科学记者,他知道这想法是非理性的。常人对强迫症有重大认识误区在书中,亚当贡献了不少名人的例子。比如,被称为“交流电之父”的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害怕病菌,为此不与朋友接近,独自在酒店住了十年。他还痴迷数字3,因此住在曼哈顿纽约客酒店33层的3327号房间。再比如,童话大王安徒生的恐惧是睡觉时被人活埋。每晚睡觉前,他都要在床头留一张纸条,指出他是在睡觉,不是一具死尸。安徒生亚当告诉腾讯文化作者,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强迫症,但对它的理解比较初级。大部分人认为,强迫症患者会经常洗手,出门前一遍遍检查门窗是否锁好,或是反反复复关灯。的确,最常见的强迫思想是害怕细菌感染,约三分之一的强迫症患者属于此列。其次是对危险的非理性恐惧——重复性关门和关灯的人属于此列,占患者总数的四分之一。再次则为对图案及对称的强迫性需要,占患者总数的十分之一。过于频繁地洗手,是最常见的强迫症症状之一。对图案和对称的需要,是另一种常见的强迫症症状。对颜色的需要,也是强迫症症状。瑞士摄影师乌瑟斯·威利是一名整理强迫症患者。图为其作品。这些小习惯的确挺烦人,但在大多数人看来,它们不会对生活造成太大影响。人们对强迫症存在太多认识误区,最主要的是,许多人都将它看成一种行为怪癖,没有意识到它其实是一种严重的精神疾病。事实上,强迫症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些“怪癖”足以致命。亚当说,马库斯是一个巴西男人,他总觉得自己眼睛的形状不对劲。为了压制这种思想,他不断用手指去触摸自己的眼睛,最终把自己戳瞎了。而爱因斯坦的好友库尔特·哥德尔是杰出的数学家,提出了著名的哥德尔不完全性定理。他害怕食物中毒,因此从不碰妻子没有事先试吃过的食物。妻子病重后,他在美国普林斯顿的医院绝食而死。哥德尔亚当告诉腾讯文化作者,不仅一般公众对强迫症有误解,许多患者对它的了解也不多。究其原因,如果不去看医生,患者的信息源和普通人是一样的。“假如你认为强迫症就是经常洗手或开关DVD机,而你的问题是你常常有伤害别人的想法,你就很难意识到自己患了强迫症。”强迫症的英文名为Obsessive-Compulsive Disorder,简称OCD。它包括两部分:强迫思维、强迫行为。以经常需要洗手的人为例,强迫思维是这个人总担心碰到脏东西会得病,强迫行为则表现为不断洗手。洗手是为了减轻强迫思维带来的焦虑。亚当的强迫思维是关于艾滋病的恐惧,他的强迫行为是通过种种方式缓解这种恐惧——拒绝与手上贴创可贴的人握手,拒绝与人共喝一瓶水。有一段时间,他疯狂地拨打艾滋求助热线,向接线员讲述自己的恐惧。接线员一再告诉他,得艾滋病的几率极低。有那么一会儿,他觉得好受些了,但是等等——“几率极低不代表没有可能。”怀疑的声音很快冒出来,他需要再次寻找确证。那段时间,他过于频繁地拨打求助热线,所有接线员都记住了他的声音,他只好一再冒充别人、用别的方言打电话。强迫症患者的难处:难以启齿强迫症的一个关键危险是,患者往往拖延治疗。“在确诊和治疗之间,普遍存在十年的间隔。”亚当说。这是一个惊人的时间差。究其原因,亚当称,在他那里,主要不是因为无知,而是很难去直面它。为什么强迫症让人这样难以面对呢?亚当分析,尽管医生再三告诉他应该接受治疗、能够获得帮助,但他的那些情绪和想法如此强大、如此根深蒂固,他觉得它们永远不可能消失。向别人讲述自己的心理疾病是困难的,而且许多患者执著的东西恰恰是社会公认的禁忌话题,例如性、伤害、死亡。在患者能隐瞒病情的情况下,自然也就没有外在压力促使他去寻求帮助。而因为许多患者将病情掩饰得很好,身边人也很难向他们提供帮助。亚当花了20年时间才向父母坦白自己的病情。在和出版社签了书约后,亚当要求出版人对消息保密,因为他要先告诉父母——他不希望他们通过新闻知道这个消息。对亚当来说,承认自己的症状其实是一种“出柜”。亚当认为,“出柜”一词很好地描述了这一举动。就像同性恋一样,许多强迫症患者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怕被用有色眼镜看待,怕在交友、求学、求职时遭遇不利。尽管“教育公众”不是他最初的写作目的,但他的书无疑有助于增加公众对强迫症的认知度、对强迫症患者的同情与理解,从而创造一个对患者的生活与治疗有利的环境。亚当认为,强迫症的最大伤害是对他情绪状态的影响。“有关艾滋病的恐惧总在我脑子里,占据了我本可以放在别的事、别的人上的注意力。”亚当会幻想,如果没有得强迫症,他的某些人生选择会不会不一样。“我记得我没得病之前的样子。我嫉妒从前的自己。”他说。人为什么会得强迫症人类对强迫症的认识起步很晚,直到1980年代,精神科专家还认为强迫症的案例不多。如今,医学界普遍认为强迫症是四种最常见的心理失调症状之一,排在抑郁症、药物滥用和焦虑症之后。世界卫生组织将强迫症列为十大最严重的精神疾病之一,其发病率是自闭症和精神分裂的两倍。强迫症成因复杂,心理学界对此至今没有定论。但研究者们从遗传学、认知心理学、神经科学等角度考察,近年来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亚当认为,对强迫症的成因需要分两部分来看:一是什么让人容易受强迫症侵扰;二是什么真正触发了强迫症。强迫症对人“有机可乘”,是因为我们所有人都会产生奇怪的想法。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侵入性思维”(Intrusive Thoughts)——许多人都有过抢劫、伤害他人、从高处跳下、偷看陌生人裸体的想法,这些想法无缘无故,不请自来。幸运的是,多数人的这些思维转瞬即逝,不会演变成强迫症。但对有些人来说,某个想法在脑中卡住了,再也无法驱走。神经科学家对大量强迫症患者做了大脑核磁共振成像研究,发现他们的大脑基底核出现异常。基底核位于大脑深部,目前所知的主要功能为对自主和重复运动的控制。其运作很容易被启动,却很难被关闭,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强迫症会与它的异常有关。强迫症不仅与大脑构造相关,也与后天环境相关。童年时期就形成的某些思维倾向让一些人更易得强迫症,心理学家将这些倾向称为失调信念(Dysfunctional Beliefs)。与强迫症有重大关系的失调信念有三种:夸大威胁与责任的倾向;完美主义与对不确定性的抗拒;将个人思绪看得过于重要,因而忍不住想要控制它们的倾向。有这些倾向并不意味着就会得强迫症,但这会让人过分放大那些侵入性思想。至于是什么触发了强迫症,则因人而异。有些人的原因与某个心理或精神创伤有关,但没有一个特定原因可以解释所有案例。强迫症还和社会文化潮流息息相关——社会上流行的恐惧,往往在个人心中形成投射。亚当指出,在他这个年龄层的人当中,“担心艾滋病”是极为常见的强迫症形式之一,因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正是对艾滋病的恐慌最严重的时期。美国精神科医生朱迪斯·瑞波波特在其名著《不能停止洗手的男孩》中写道,到1989年,他三分之一的患者症状都是极端害怕艾滋病。正是这本书让许多人第一次认识了强迫症。最重要的是要去看医生强迫症患者经常被误诊,因为其症状常常被其他症状所掩盖,比如抑郁、焦虑、饮食紊乱等。直到最近,人们都不太重视强迫症与焦虑症之间的区别,将其视为后者的一种。的确,焦虑是强迫症的表现之一,但混淆两者之间的差异是危险的。今天,精神科医生普遍将强迫症看成一个独立的谱系,和它放在一起的,还有一系列与侵入性思维和冲动控制障碍相关的病症,如躯体变形障碍、囤积症、拔毛癖、抠皮障碍等(躯体变形障碍患者喜欢想象自己的外形有缺陷并放大这种缺陷,每天花数小时在镜子检视自己,用化妆、假发、变装甚至整形改变外表,有些人甚至无法出门)。亚当告诉腾讯文化作者,对强迫症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认识到强迫症是一种疾病,需要医疗救助,就像断腿的人需要医生一样。他表示,目前对强迫症最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药物治疗和认知行为疗法的结合。抗抑郁药物中的一种——SSRI类药物(选择性血清素再吸收抑制剂)——被证明对治疗强迫症有效。认知行为疗法则是目前英美治疗强迫症最流行的方法之一。它认为,人的情绪来自人对所遭遇事情的信念、评价或解释,而非来自事情本身。向患者指出其信念失调,能帮助他们重新认识自己,逐渐改变行为方式。这项研究给亚当带来了什么?亚当认为,研究让他认识到强迫症的影响广泛,不分历史时期,不分国籍,不分文化。他很庆幸自己在二十世纪末的英国患病,因为更深入的研究、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他帮助极大。他并不认为自己写了一本自救书,但他说,将自己与强迫症搏斗的故事写出来,意味深远,可以鼓舞其他患者。无疑,这本书会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强迫症,让人们更理性、更平和地与脑中的“恶魔”作战。瑞士摄影师乌瑟斯·威利是一名整理强迫症患者。图为其作品。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相关阅读: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了
每日微信 | 如果爱打牌的胡适也有朋友圈
新文化运动领袖胡适一度痴迷打牌你信么?不信就一起围观胡适的“朋友圈”吧。
←扫我订阅腾讯文化,每天至少一篇品味文章,让你的生活更充实
[责任编辑:junjichen]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强迫症,为什么会严重化?又如何摆脱?7 months ago0收藏分享举报{&debug&:false,&apiRoot&:&&,&paySDK&:&https:\u002F\\u002Fapi\u002Fjs&,&wechatConfigAPI&:&\u002Fapi\u002Fwechat\u002F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database&:{&Post&:{&&:{&isPending&:false,&contributes&:[],&title&:&每个人身上都存在的强迫症,为什么会严重化?又如何摆脱?&,&author&:&weijiangli&,&content&:&\u003Cp\u003E强迫症,比九年义务教育还要普及的一个存在,如今在现代社会,被冠以“症”字,每天在反复的不停被强调下,反倒让越来越多的人成功获得了强迫症。\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有时候口口相传耳濡目染的强调下,会有广告当中心理暗示的效果,好似传染病一样,四下蔓延开来。就像那句话说的,偏偏你成为了那个你不想成为的人。\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开篇还是先简短的普及一下,因为看到有太多人被强迫症状所困扰,但却还不知道其为何物。何谓强迫“症”。强迫分两种,第一种是肢体强迫,第二种是精神强迫。\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咱不照抄文献,就让我这个久病成医的老“病友”,用自己的话给大家描述一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何为强迫】\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v2-ff27fc060fd07f53a79fc28ca041ee88_b.jpg\& data-rawwidth=\&589\&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89\&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ff27fc060fd07f53a79fc28ca041ee88_r.jpg\&\u003E\u003C\u002F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data:image\u002Fsvg+utf8,&svg%20xmlns='http:\u002F\u002Fwww.w3.org\u002FFsvg'%20width='589'%20height='335'&&\u002Fsvg&\& data-rawwidth=\&589\&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589\&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ff27fc060fd07f53a79fc28ca041ee88_r.jpg\& data-actualsrc=\&https:\u002F\\u002Fv2-ff27fc060fd07f53a79fc28ca041ee88_b.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肢体强迫,就是具有强迫性的行为,大家耳熟能详的例子,比如:关门、锁车的时候,总是不记得自己锁没锁,一定要回去确认一下,如若不确认一下,一整天都不得安宁,心里一直在惦记这个事儿;很多东西一定要按照自己的规矩来摆放,例如鞋子、袜子、首饰、衣服等等,什么东西都有可能,因人而异。不按规矩来的东西在自己的眼中就像一盘水果沙拉中间有一只大苍蝇那样讨厌,另外,洁癖也是强迫中的一种表现;走路读书等,也可能要按照自己的规矩来,比如走路一定要踩着砖缝走,又或者是很惧怕踩到砖缝,读书4个字4个字的读(又或者其他规律),总之一定是有自己独特的韵律在里边;对称强迫,希望自己关注的东西都是对称结构的,比如裙子的裙摆,比较时尚的有左高又矮的那种,都会让自己觉得非常受不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关键词:独有的规律和节奏。\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v2-0f50defb1ab0e37f2453_b.jpg\& data-rawwidth=\&669\&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9\&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0f50defb1ab0e37f2453_r.jpg\&\u003E\u003C\u002F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data:image\u002Fsvg+utf8,&svg%20xmlns='http:\u002F\u002Fwww.w3.org\u002FFsvg'%20width='669'%20height='540'&&\u002Fsvg&\& data-rawwidth=\&669\& data-rawheight=\&54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669\&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0f50defb1ab0e37f2453_r.jpg\& data-actualsrc=\&https:\u002F\\u002Fv2-0f50defb1ab0e37f2453_b.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精神强迫,就是控制不住脑中想法,我见过很多人时常会脑袋放空,什么都不想,就那么傻愣愣的呆着,而有精神强迫的人,无论手中在做什么,脑袋里都在飞速运转别的事情,99%都是不好的事情。比如:一直在想过往不开心的事情,又或者让自己觉得羞愧、丢脸的事情,每次想到都懊悔、痛苦不已,心里揪揪着难受,恨不得把心脏掏出来跟他仔细聊聊,你究竟想干嘛;又或者是“想”到了什么,就必须要“做”什么,想到一个事情,我这么做了,会有不好的结果,那么马上就要纠正它,如若不纠正,那么这个思绪就会不停的缠绕着自己的大脑,直到自己把这件事做了为止。\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现在问题已经阐述清了,就是这么个情况,几乎每个人身上都有轻微的这些状况,而本身有的甚至察觉不到自身的情况。而偏重的人就会开始时而关注自己身上发生的这些,更重一些的就是无时无刻不在关注着这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强迫一旦达到中度以上的程度,可以说已经开始影响到自己的学习、工作、婚姻、子女、父母等生活的方方面面,简单点说就是会因为这些引起焦虑、狂躁、恐慌,而这些情绪会带入到你的生活日常里,试想一下,你很平静的工作和焦躁的工作,哪个更有效率一些?\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阐述完了之后,开始讲第二点。\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强迫是如何严重化的】\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v2-090b57ead38c1b7f20d57b1f5b9cfebe_b.jp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28\&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400\&\u003E\u003C\u002F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data:image\u002Fsvg+utf8,&svg%20xmlns='http:\u002F\u002Fwww.w3.org\u002FFsvg'%20width='400'%20height='328'&&\u002Fsvg&\& data-rawwidth=\&400\& data-rawheight=\&328\& class=\&content_image lazy\& width=\&400\& data-actualsrc=\&https:\u002F\\u002Fv2-090b57ead38c1b7f20d57b1f5b9cfebe_b.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这里要提到一个关键词“对抗”,又或者是“不接受”。强迫在最开始都是不为人知的发芽,随着你的关注,你的视线凝聚在其上,你会觉得自己这些行为不正常,与以往的自己不同,又或者你觉得与其他人不同,殊不知其他人表现在其他方面,除非已经非常严重,否则你并不会去注意到。\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会觉得这些在困扰着自己,并且自己控制不了自己的思维。无论是肢体强迫亦或是精神强迫,所带来的困扰都体现在你的思维束缚上,会有一个念头始终束缚着你,就好像一个使命,不完成这个使命,就会有后果。极端些的,不吃这个苹果,明天我会得病死去,总之一切的念头都是那个结果导致的过程。\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你的注意力越集中在这些“使命”上,你的情况就会越复杂化,直至最后控制不了自己,引带出十分严重的焦虑、狂躁、抑郁、恐慌等等情绪。\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很多年前提出的一个词叫亚健康,指的是内心世界除了“平和、温暖、真善美等”这些褒义词之外的所有情绪,心理症状是一个接一个连带发作的,像一个流水线一样,得到了一个,你就会得到第二个,最后会一发不可收拾。\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强迫是如何消失的】\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v2-8e854b6b48c4cb_b.jp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8e854b6b48c4cb_r.jpg\&\u003E\u003C\u002F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data:image\u002Fsvg+utf8,&svg%20xmlns='http:\u002F\u002Fwww.w3.org\u002FFsvg'%20width='600'%20height='400'&&\u002Fsvg&\&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8e854b6b48c4cb_r.jpg\& data-actualsrc=\&https:\u002F\\u002Fv2-8e854b6b48c4cb_b.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其实我一直很抗拒实用“治愈”之类的词,因为说它是种病,我内心真的不能认同。这只是一种内心世界的表现形式,只是因为给生活带来了困扰就成为了一种病吗?它可以作为一个学科,作为一个专业中的一环,但我拒绝承认它是一种“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刚才给大家分析了什么是强迫,我拆分开给大家看一下就比较明了,我们得到的关键词有【规律、节奏】【对抗、不接受】【使命】【严重化】。“规律、节奏”是这一切发生的根源,“使命”是这一切的过程,需要你去抉择的过程,“对抗、不接受”是你的选择,你选择了这么做,所以你得到了结果“严重化”。\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根源就不用说了,如果没有这个根源,我们也就不用在这里讨论这件事。过程也不必赘述,因为是必然会发生的。下面就说一下你的选择,和你的结果。\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说起对抗不接受这个事情,大家想想是不是因为你觉得它已经影响到你的日常生活了,比如忘记是否锁门,你要折返回去,这在你内心里认为是没有效率的行为,脑中会有不开心的想法,是你觉得这影响的你的情绪,影响了你的积极性和心态,也导致了你的没有效率的学习、工作。你觉得这个是影响了你生命进程的事情,你觉得它是本没有必要出现、发生的一件事情。\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那么问题出现了,你所有的对抗和排斥,都会让你陷入一个更加没有效率,更加悲观的一个恶性循环当中,对抗是你的选择,渐渐的让你没有了选择。\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所以归根结底,如何让它从你的生活中消失,换掉你的选择,不要对抗,不要排斥,去接受它,所有的这些你觉得额外的、没必要的行为或想法,都会成为它,让它成为你生命中的一部分,让它成为你,让你成为它。\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回去锁个门又怎样?脑中有想法要去做又怎样,心中痛苦说不出又怎样。喜悦可以是一种享受,痛苦哪怕不能享受,也可以是一种陪伴。如果你的内心告诉你一定要去做这件事情,不然你会很难受,那么就去做,不然你会更难受。不要因为一时觉得嫌烦,就让自己变的因为这件事更烦。\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这个让它消失的过程,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非常难,包容本身就是人活一世,最难也是最容易做到的词。\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但无论如何,请记住,让它变成你的生命中不可或缺的那部分,而不是让它支配了你所有的部分。\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今天看过这篇文章,有这些强迫的朋友们,不一定会有多大的改善,但是请相信我,这篇文章会变成你内心中的一颗种子,它会发芽会生长,会为你解决这些困扰你多年的烦恼。\u003C\u002Fp\u003E\u003Cfigure\u003E\u003C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v2-dd83eb50a3cccf998d37_b.jpg\& data-rawwidth=\&830\& data-rawheight=\&5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83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dd83eb50a3cccf998d37_r.jpg\&\u003E\u003C\u002Fnoscript\u003E\u003Cimg src=\&data:image\u002Fsvg+utf8,&svg%20xmlns='http:\u002F\u002Fwww.w3.org\u002FFsvg'%20width='830'%20height='559'&&\u002Fsvg&\& data-rawwidth=\&830\& data-rawheight=\&55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lazy\& width=\&830\&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dd83eb50a3cccf998d37_r.jpg\& data-actualsrc=\&https:\u002F\\u002Fv2-dd83eb50a3cccf998d37_b.jpg\&\u003E\u003C\u002Ffigure\u003E\u003Cp\u003E最后送给朋友们一句话,以做承受生命苦痛的慰藉吧。\u003C\u002Fp\u003E\u003Cbr\u003E\u003Cp\u003E生命会给你所要的东西,只要你不断地向它要,只要你在要的时候讲得清楚。\u003C\u002Fp\u003E\u003Cp\u003E——爱因斯坦\u003C\u002Fp\u003E&,&updated&:new Date(&T02:51:1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collapsed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https:\u002F\\u002Fv2-60e348d8b8eaace7f4ba0baae2ab0b1c_r.jpg&,&links&:{&comments&:&\u002Fapi\u002Fposts\u002F2Fcomments&},&reviewers&:[],&topics&:[{&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强迫症&},{&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心理学&},{&url&:&https:\u002F\\u002Ftopic\u002F&,&id&:&&,&name&:&心理疾病&}],&adminClosedComment&:false,&titleImageSize&:{&width&:980,&height&:428},&href&:&\u002Fapi\u002Fposts\u002F&,&excerptTitle&:&&,&tipjarState&:&closed&,&annotationAction&:[],&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0,&hasPublishingDraft&:false,&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10:51:19+08:00&,&url&:&\u002Fp\u002F&,&lastestLikers&:[],&summary&:&\u003Cimg src=\&https:\u002F\\u002Fv2-ff27fc060fd07f53a79fc28ca041ee88_200x112.jpg\& data-rawwidth=\&589\& data-rawheight=\&335\& class=\&origin_image inline-img zh-lightbox-thumb\& data-original=\&https:\u002F\\u002Fv2-ff27fc060fd07f53a79fc28ca041ee88_r.jpg\&\u003E强迫症,比九年义务教育还要普及的一个存在,如今在现代社会,被冠以“症”字,每天在反复的不停被强调下,反倒让越来越多的人成功获得了强迫症。有时候口口相传耳濡目染的强调下,会有广告当中心理暗示的效果,好似传染病一样,四下蔓延开来。就像那句话说…&,&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annotationDetail&:nul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FULLINFO&:true}},&User&:{&weijiangli&:{&isFollowed&:false,&name&:&刘先生&,&headline&:&生命会给你所要的东西,只要你不断地向它要,只要你在要的时候讲得清楚。如果你讲不清楚,可以来找我,免费1对1问题解决平台,公众号搜索
weijiangli999
&,&avatarUrl&:&https:\u002F\\u002F50\u002Fv2-3d4009aee3c65c8c5c69_s.jpg&,&isFollowing&:false,&type&:&people&,&slug&:&weijiangli&,&bio&:&你身边的情感专家、生活助手。想随时联系我?请看主页顶图。&,&hash&:&7bce46b3f4cca3ad9a06ddf958de845a&,&uid&:528800,&isOrg&:false,&description&:&生命会给你所要的东西,只要你不断地向它要,只要你在要的时候讲得清楚。如果你讲不清楚,可以来找我,免费1对1问题解决平台,公众号搜索
weijiangli999
&,&badge&:{&identity&:null,&bestAnswerer&:null},&profileUrl&:&https:\u002F\\u002Fpeople\u002Fweijiangli&,&avatar&:{&id&:&v2-3d4009aee3c65c8c5c69&,&template&:&https:\u002F\\u002F50\u002F{id}_{size}.jpg&},&isOrgWhiteList&:false,&isBanned&:false}},&Comment&:{},&favlists&:{}},&me&:{},&global&:{&experimentFeatures&:{&ge3&:&ge3_9&,&ge2&:&ge2_1&,&nwebStickySidebar&:&sticky&,&androidPassThroughPush&:&all&,&newMore&:&new&,&nwebFeedAd&:&experiment&,&newSign&:&newVersion&,&liveReviewBuyBar&:&live_review_buy_bar_2&,&qawebRelatedReadingsContentControl&:&open&,&liveStore&:&ls_a2_b2_c1_f2&,&qawebThumbnailAbtest&:&new&,&searchHybridTabs&:&without-tabs&,&enableVoteDownReasonMenu&:&disable&,&iOSEnableFeedModuleWWANAritclePreRender&:&iOS_FeedModule_WWAN_PreRender_Enable&,&isOffice&:&false&,&enableTtsPlay&:&false&,&liveDetailWechatBanner&:&Live_detail_wechat_banner_1&,&wechatShareModal&:&wechat_share_modal_show&,&newLiveFeedMediacard&:&old&,&homeUi2&:&default&,&showVideoUploadAttention&:&true&,&recommendationAbtest&:&new&,&marketTab&:&market_tab_old&,&qrcodeLogin&:&qrcode&,&isShowUnicomFreeEntry&:&unicom_free_entry_off&,&newMobileColumnAppheader&:&new_header&,&androidDbCommentWithRepinRecord&:&open&,&androidDbRecommendAction&:&open&,&zcmLighting&:&zcm&,&favAct&:&default&,&appStoreRateDialog&:&close&,&mobileQaPageProxyHeifetz&:&m_qa_page_nweb&,&newAppViewRelatedAd&:&yes&,&default&:&None&,&isNewNotiPanel&:&yes&,&androidDbRepinSelection&:&open&,&nwebRelatedAdvert&:&default&,&qaStickySidebar&:&sticky_sidebar&,&androidProfilePanel&:&panel_b&,&nwebWriteAnswer&:&experiment&}},&columns&:{&next&:{}},&columnPosts&:{},&columnSettings&:{&colomnAuthor&:[],&uploadAvatarDetails&:&&,&contributeRequests&:[],&contributeRequestsTotalCount&:0,&inviteAuthor&:&&},&postComments&:{},&postReviewComments&:{&comments&:[],&newComments&:[],&hasMore&:true},&favlistsByUser&:{},&favlistRelations&:{},&promotions&:{},&switches&:{&couldSetPoster&:false},&draft&:{&titleImage&:&&,&titleImageSize&:{},&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can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title&:&&,&titleImageUploading&:false,&error&:&&,&content&:&&,&draftLoading&:false,&globalLoading&:false,&pendingVideo&:{&resource&:null,&error&:null}},&drafts&:{&draftsList&:[],&next&:{}},&config&:{&userNotBindPhoneTipString&:{}},&recommendPosts&:{&articleRecommendations&:[],&columnRecommendations&:[]},&env&:{&edition&:{&baidu&:false,&yidianzixun&:false,&qqnews&:false},&isAppView&:false,&appViewConfig&:{&content_padding_top&:128,&content_padding_bottom&:56,&content_padding_left&:16,&content_padding_right&:16,&title_font_size&:22,&body_font_size&:16,&is_dark_theme&:false,&can_auto_load_image&:true,&app_info&:&OS=iOS&},&isApp&:false,&userAgent&:{&ua&:&Mozilla\u002F5.0 (compatible, MSIE 11, Windows NT 6.3; Trident\u002F7.0; rv:11.0) like Gecko&,&browser&:{&name&:&IE&,&version&:&11&,&major&:&11&},&engine&:{&version&:&7.0&,&name&:&Trident&},&os&:{&name&:&Windows&,&version&:&8.1&},&device&:{},&cpu&:{}}},&message&:{&newCount&:0},&pushNotification&:{&newCount&: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心理强迫症怎么治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