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称一直响小米充电不停断开连接,断开底盘连线就不响是什么原因?

观致3探寻底盘的身世之谜-底盘来源广告
观致3的身世比较复杂,由奇瑞和以色列集团共同打造。于是网上有不少人猜测,观致3的底盘是不是源于某款现成的奇瑞车型?今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对观致3底盘进行拆解。观致3底盘比较出乎意料的一点,就是发动机前护板覆盖面积非常小,诸如油底壳等很多部件都没有得到保护。从观致3的造车态度来看,应该不会为省那一丁点成本而如此为之。结合长测中对观致3的体验,这部车无论是双离合调校、 悬挂硬度拿捏,以及轮胎选用,感觉很擅长高速公路或者平整的山路,在环境艰险、危机四伏的道路上就有点水土不服,长测至今我们补过多次轮胎了。我们猜测这块护板最主要作用还是理顺气流,并非防止托底刮擦,如果开观致3去挑战烂路,需要留心选择好通过线路。观致3前悬挂采用麦弗逊式结构,如上图所示,1为下控制臂,2为传动半轴,3为横向防倾杆,4为弹簧避震总成。之前曾有人猜测,观致3底盘源于艾瑞泽7,只是像速腾那样,将后悬挂从多连杆变成了扭力梁。但上图可以将这种观点给否定掉,观致3整个前副车架和艾瑞泽7完全不同。不仅相比艾瑞泽7如此,观致3前副车架形状A级车中,亦属特立独行。副车架呈&H&造型,中间一&横&做得非常细。上图红色箭头所示为副车架和车身的连接处,一般车会有四个连接点,观致3在能明显观察到的地方只有两处,不排除在底盘中部很难观察到的地方另有连接点。看到这里,不禁有人会问,副车架横梁设计的很纤细,对底盘刚性有没有影响?车身结构的安全性是否有问题?这点则完全不必担心,观致3在E-NCAP中碰得五星评价,算是中国汽车&零的突破&(其实准确来说,观致3仍属以色列公司与奇瑞合资)。但我们仍不知道,观致3&怪异&前副车架设计究竟潜藏怎样的玄机。拆解悬挂后,我们真希望能面对面来请教观致的底盘工程师。副车架和车身采用直接连接,中间没有衬套缓冲,衬套有助于营造我们平时常说的&厚感&。其实观致3底盘敢于诸如速腾等一线合资车叫板,优势并不在&厚感&方面,而是在扎实感上,斗胆生造一个词,就是 观致3滤震会给人一种&硬实感&。副车架前段通过螺栓固定着一根管状物体,这里连接到前纵梁等车辆前方碰撞保护结构。我们在最近NV200的拆解中说过,横梁位置会影响扭力梁的特性,横梁越远离后轮中心连线,车轮上下运动时偏转角度更大,有利于提高舒适性。观致3的扭力梁靠近摆臂的车架连接点和后轮之间的中间位置,有人&怀疑&观致3底盘是不是逆向了大众速腾,单从横梁位置来看,就能否定这一观点(速腾横梁位置基本与轮心连线重合)。另外,之前有德国媒体在车展上称观致3抄袭新明锐,就更是无稽之谈。簧筒分离布置已成为扭力梁后悬挂设计的主流,相比弹簧套在避震器上的设计,分离布置能提供更丰富的调校选项,避免弹簧在横向上占用后尾厢空间。从上图可以看到,观致3后座椅已往后把空间给榨尽。当前不少采用扭力梁后悬挂的车型,会将避震器用一个近乎和地面垂直的角度来布置,这样可以给后座腾出更多纵向乘坐空间。但从上图红线可以看到,观致3避震器角度前倾,不利于后排空间的拓展。但倾斜放置却能提高避震器的可用行程,有助于提高滤震品质,因为初中课本说过:&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必然大于直角边 !&对于观致3的悬挂设计,我们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点:1、底盘前方护板覆盖面积很小,估计是欧洲工程师对它的作用理解是优化空气动力学,和国内消费者期望的保护油底壳不同;2、前副车架采用很特殊的H形设计,和前纵梁的连接比较特殊,但实际效果很好,在E-NCAP测试拿到了五星;3、前副车架和车身采用硬性连接;4、底盘为全原创,并没逆向国外车款,也非源于现成奇瑞车型;5、后避震器往前倾斜,牺牲部分后排空间,来换取滤震品质的提升。
商家名称:
咨询电话:400-897-3975
店面地址: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工业南路60-2号
免责声明上述文章内容由经销商自行发布,其真实性、准确性及合法性由经销商负责,汽车之家不提供任何保证,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对以上车型感兴趣?想了解底价?
请填写如下信息给商家:(信息保密,不会对外公开)
对以上车型感兴趣?想预约试驾?
请填写如下信息给商家:(信息保密,不会对外公开)
*意向车型:
请选择意向车型
*上牌城市:
请选择您的城市
因厂商地域政策,此经销商无法为消费者报价,将由其他经销商为您报价。
*您的姓名:
请填写您的姓名
*手机号码:
请填写您的手机号码
提交询价即可获得经销商回复的车型底价
*手机验证:
请填写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旧车估值:
置换旧车可享更低新车优惠价
想给您的旧车估值,还需填写如下信息:
*您的车辆:
请选择您的车型
*行驶里程:
&万公里 请填写行驶里程(0.01-99.99)
*验 证 码:
请填写验证码
请输入验证码
济南降价信息
手机/iPad上看汽车之家
请输入图形验证码
请填写验证码小区门禁电话不响什么原因啊!怎么办!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小区门禁电话不响什么原因啊!怎么办!
  如固话无信号或固话提机后无声音,建议先查看话机上的“使用提示灯”是否会亮,如不亮,请检查话机和接线盒之间的连线及水晶接头是否脱落或接触不良,同时建议换部话机试一下,如果室内有同线电话,将同线电话拆下看是否能恢复正常。如果进线处也没有声音,请联系10010人工客服或前往营业厅进行登记报故障处理。
创新·改变世界
主营:移动通信、宽带固网、 企业信息化、增值业务
这个原因很多。。可能是线路的问题。还是去找物业维修吧。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如果你是技术人员,或门口主机的问题 如果就你那一层不响,那就是层间分配器的问题。 如果就你一家不响,好吧,那就要分情况。如果整栋楼的对讲分机不响,那就是线路,你检查下分机的问题如果你只是住户的话,直接一个电话给物业,物业会找人过来维修的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门禁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您所在的位置:
底盘篇:沉睡在十年前的“新”甲壳虫
日21:42  
详解新甲壳虫后悬架结构
如果说一辆售价20万-30万区间的轿车采用扭力梁式非独立后悬架必然会招来一片媒体和网友的笔诛口伐,然而新甲壳虫却是一个例外。扭力梁式非独立后悬架并没有为它带来什么负面影响。事实上,扭力梁式拖曳臂后悬架作为一种非独立悬架结构是一款在小型车和紧凑级轿车中非常普遍的悬架形式。对于这种悬架形式应该以平和的眼光来看待。目前,大多数厂家的小型车和紧凑级车都使用这种悬架形式,例如大众波罗,标致206,新马自达2,大众新宝来,丰田卡罗拉,日产轩逸,甚至帕萨特领域这样的中级轿车也采用后拖拽臂悬架的结构。作为专为后轮而设计的悬架结构,它的结构简单,因此制造成本也相对不高。虽然在舒适性和操控性方面与如多连杆,双叉臂等更复杂的独立悬架存在差距。但是这种结构的后悬架用在小型车和紧凑级轿车上所能达到的性能已经能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
图5:由于新甲壳虫采用PQ34平台,因此后悬架结构为扭力梁式后悬架,其作为一种非独立悬架结构是一款在小型车和紧凑级轿车中非常普遍的悬架形式。
图6:扭力梁式悬架作为专为后轮而设计的悬架结构,其结构简单,因此制造成本也相对不高,在舒适性和操控性方面与如多连杆,双叉臂等更复杂的独立悬架存在差距。
在操控性能方面,尽管拖拽臂后悬架相对多连杆独立悬架的极限来得较早,但是高强度的拖拽臂结构却可以保证后车轮在转向中不会产生不稳定的摆动。不过拖拽臂后悬架的跳动范围较多连杆或双叉臂这样的独立悬架有限,因此不少采用后拖拽臂悬架结构的车型在接近弯道极限时出现单边后轮会离地的情况正是拖拽臂悬架的先天不足。虽然拖拽臂后悬架有不少先天不足,但是在小型车和紧凑级轿车中却应用得最为普遍。实用的性能与成本的平衡是拖拽臂后悬架长盛不衰的根本。加之紧凑的结构使得占用车身空间小,外倾角不变使得轮胎磨损小的优点使之成为小型车和紧凑级轿车悬架结构的绝配。
图7:拖拽臂后悬架有不少先天不足,但是在小型车和紧凑级轿车中却应用得最为普遍。实用的性能与成本的平衡是拖拽臂后悬架长盛不衰的根本。
图8:有望于2011年面世的第二代新甲壳虫将升级为大众PQ35平台,促使底盘结构得到全面的升级。图为大众PQ35平台的多连杆独立悬架结构图。
不过,由于PQ34平台的换代平台PQ35的存在使得新甲壳虫继续沿用扭力梁式非独立后悬架显得有些说不过去,毕竟多连杆式独立悬架的结构比起扭杆梁拖拽臂式悬架,车轮具有着更大的跳动空间。互不干涉并且可以灵活独立跳动的左右后轮胎具有更好的贴地性能,从而提高后轮的循迹性和后排乘坐的舒适性。采用多连杆后悬架的车型已经很难出现单侧车轮通过凹凸路面时会波及另一侧车轮将车身向上抬起的趋势。也许有望于2011年面世的第二代新甲壳虫将升级为大众PQ35平台,促使底盘结构得到全面的升级。
【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汽车独家稿件,版权为腾讯汽车所有。欢迎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腾讯汽车)及作者,否则必将追究法律责任。】
[责任编辑:sunnyma]
相关专题:
更多关于“”的新闻
( 21:35:09)
( 20:57:48)
( 13:51:56)
( 13:35:30)
( 06:59:28)
( 21:47:12)
( 16:52:24)
( 14:53:32)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P30胆机制作 6P3P EL34 6N8P 6N3 2x25W-功放电路图-电子产品世界
-&-&-&P30胆机制作 6P3P EL34 6N8P 6N3 2x25W
P30胆机制作 6P3P EL34 6N8P 6N3 2x25W
时下“胆机”这个字眼,恐怕发烧友没有不知道的,然而对胆机的认识却是褒贬不一。有的爱之若狂,无胆不欢。有的则认为胆机指标远远达不到高保真的要求,不能算Hi-Fi音响。的确,胆机的音色甜美,柔顺自然,高频细腻,低频柔和,很符合人耳的听音需要,尤其是中高频很丰满,很耐听------其实说白了,这就是一种失真,与Hi-Fi背道而驰,但却被音响发烧友所接受。
世界上越是发达的国家,胆机则越流行。日本是胆机“苏醒”最早、最流行的国家。那么无法以Hi-Fi标准来衡量的胆机为何受宠呢?港台朋友很幽默的这样说:“因为晶粒(晶体管)是‘半’导体,而电子管是‘全’导体”?!“胆管放大信号是靠空间来传输电子流的,而晶体管则是靠“半导体”来传导的,胆管的传输特性更接近与我们自然界的声音传播规律------人耳听到的声音是靠空间传播的”?!这些话虽然很荒谬,但胆机的流行却是“爱你没商量”。 音响用电子管的分类 我国在世界上可以讲是“产胆”大国,起初大多数电子管都是仿制前苏联的,比如早期的常用胆还都使用前苏联的型号,6H8C、6H3n、6H13C、6H1n等。后来才使用了统一的国标型号,6H8C改用了6N8P。
音响用电子管的管脚,一般有小七脚(如6J1等)、小九脚(如6N3等)、大八脚(如6P3P等)、平板四脚(如2A3、300B等)、平板五脚(如807)等,211、845等则为专用四脚管座。近来一些发射胆也常见于音响电路,其声音的表现也相当不错,但管脚一般都很特殊,如FU-50、FU-46(6146)、FU-33、FU-29等。 电子管如下几个参数我们需要了解:跨导(S)、放大系数(μ)、内阻(Ri)。 跨导(S):即电子管栅偏压对屏极电流的控制能力,S=⊿Ia/⊿Ug;三极管的S与直流工作点有关,工作点处的电流大则S也大,反之S也小; 放大系数(μ):即放大量,μ=S·Ri;三极管的μ值基本上不随工作点的变化而变化,这是因为μ主要取决于电子管的结构; 内阻(Ri):它是这样定义的,即让栅极电压固定不变,屏极电压的变化量⊿Ua与屏极电流的变化量⊿Ia之比,即Ri=⊿Ua/⊿Ia。三极管的内阻Ri也与直流工作点有关,工作点的电流小时,Ri增大,工作点的电流大时,Ri减小。
另外还有个值得考虑的参数,就是栅极电压输入范围,栅极电压输入范围(对于常用电子管可以理解为栅偏压值的大小)直接影响着信号的动态范围,此值跟管子的放大系数μ成反比,μ值高的,输入范围也就小,一般用于前级小信号放大,其S比较低,Ri较大。μ值低的,输入范围也大,可用于功率输出级,其S较高,Ri较小。从电子管的屏极特性曲线看,其输入范围跟屏极电压有关,屏极电压较高时,输入范围也会增加。
常用电子管的基本参数可以在里查找。大部分参数均有特性曲线。 小信号电压放大胆
国产常用的有6N1~6N4(12AX7)、6N9P、6N10、6N11、6N8P等。我们知道“N”代表的是双三极管,通常双三极管内部的两个三极管的参数一致性较好,用于双声道放大对称性较理想。当然也常见用五极管如6J1等作前级放大的,三--五极复合管如6F2的用量也不小,可以取五极管的高放大量,三极管的线性好的优点于一身。也有用遥截止管如6K4等作放大的。6C系列胆内部多为单三极管,性能指标也很不错,用于音频放大也是较好的选择。只因为是“单”三极管,一级要用一个甚至两个管子,对减小整机体积不利,加之管子的离散性等原因,用者较少。(早期的收音机讲究灯/胆的数量越多越好,而国外偏将两个管子复合在一起,以减少灯的数量,将功率胆与小信号放大胆复合,就可用一只胆完成音频放大。同样,现在的发烧友追求简洁至上,当然用胆越少越好)。
如今国外的一些电子管流入国内,给胆机发烧友增加了换胆的乐趣,常见的有12AX7、12AT7、12AU7、12BH7、6DJ8、6922、ECC81、ECC82、ECC83等等型号繁多,增加了选择的余地。一般五极管的放大倍数较高,内阻较大,失真也较大(但有人却认为用五极管作前置放大的声音好听)。 倒相/推动级胆 倒相/推动级既有电压放大,又有功率放大,还应有一定的输入电压范围,所以不能用高μ管。一般选用中μ的6N8P、6N6T等,国外型号有12BH7、12AU7等,当然如果需要较大的推动功率、较高的信号摆动,也可用低μ功率胆做推动级,如6V6/6P6P、6P9P、6P3P等。 功放级用电子管 国产的音频功率放大常用胆是6P3P/6L6G(束射四极管,单端输出6.5W,AB1类输出约30W左右)、EL34/6CA7(五极管,单端输出约7W,AB1类输出约40W)、807(束射四极管,单端输出约7W,AB1类输出约50W)、KT88(束射四极管,单端输出约8W,AB1类输出约50W)、300B(直热三极管,单端输出约8W)、211(直热三极管,单端输出约15W)、845(直热三极管,单端输出约20W)、2A3/6B4G、6C4C(直热三极管,单端输出约3.5W,AB1类输出约15W)、FD-422(直热五极管,单端输出约9W,AB1类输出约50W)、6N5P/6N13P(双三极管,单端输出约4W,AB1类输出约15W)、6P1(束射四极管,单端输出约3W,AB1类输出约10W)。一般直热胆的音色表现较好,不过国产较少见小功率直热胆。一般认为,束射管的声音较粗犷有点似北方的汉子,五极管的声音较艳丽。就目前常用国产功率胆来讲,五极管EL34之类表现较清丽,KT88之类较粗壮,还有些慢吞吞之感,相比之下6P3P的表现就显得柔顺自然,音色细腻、收缩自如,是笔者较喜欢的国产功率胆之一。而且好声的要属“云光”79年的6P3P,还有南京60年的6Π3。6P3P的声音好听的原因,主要是国产6P3P的产量极大,材料、工艺方面当然很稳定。[!--empirenews.page--]
另外葫芦型胆或球型胆的声音要好于棒型胆,也是不争的事实。另外,经过本人长时间的测量发现,束射四极管产生的失真偶次谐波站主要分量,而五极管则是奇次谐波占主要,所以对于音响来讲,功放级使用束射四极管还是有好处的(大家可以从束射四极管的6P3P与五级管的EL34的声音的对比也可以看到这一点。音频功放电路的结构形式
由于电子管的内阻较高,一般都需用变压器与负载来匹配(无论单端或推挽)。线路形式一般都比较简单,仅有2~3级放大即可。即电压放大级、推动级(或倒相级)、功率输出级。每一级按放大形式分,三极管有共阴极放大(具有高输入阻抗、大的电压增益、输出电压与输入电压反相等特点,是最常用的一种)、共阳极放大(即阴极输出器,电压增益小于1,一般用做缓冲放大,连接于低阻抗负载与高阻抗信号源之间)、SRPP放大(兼具前两种放大器之优点,尤其是中高频表现良好,是近来小信号应用最多的一种)几种基本形式。 小信号电压放大级:一般常用三极管共阴极放大、SRPP放大、五极管放大。当然也有少数采用差分放大(用于推挽功放,类似“自平衡倒相电路”)。个人认为,三极管共阴极放大的中低频较丰满,但高频欠佳;SRPP放大的中高频非常理想,唯低频不及三极管共阴极放大;五极管放大多见于古老的胆机电路,失真略大;差分放大指标较高,但胆味较淡。
推动/倒相级对于单端功放来讲,这一级应该叫推动级,单端功放甚至可以不用这一级,直接由一级共阴极放大来推动,为了保证足够的增益,常用五极管来担任。对于推挽功放,这一级是倒相级(当然也有第一级兼具倒相作用,这一级就是推动级,也有单独再加一级推动级的)。倒相级又可有如下几种形式:长尾倒相、P-K分相式倒相、变压器倒相,还有负载分压式倒相电路(如Quad II)、自平衡式倒相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等。一般电路常用长尾倒相,其信号的对称性等指标较理想,阴极电阻(就是那个尾巴)越大,信号的对称性越好,故有的电路将这个尾巴接到一个负压点上。P-K分相式倒相电路,是过去使用最多的一种电路,许多经典名机都是这种电路。不过由于电子管的屏极和阴极特性不同,在其屏、阴极上取出的信号就不可能完全对称,尤其是高频信号,对于追求hi-fi的现代发烧友采用较少,但有人认为这种电路的韵味非常好,故追求韵味的发烧友也常采用这种电路;用变压器倒相,倒相后的参数一致性较好,但好的变压器不宜搞到,且频响宽度等指标完全取决于变压器的质量。对于单端功放来讲,这一级应该叫推动级,单端功放甚至可以不用这一级,直接由一级共阴极放大来推动,为了保证足够的增益,常用五极管来担任。对于推挽功放,这一级是倒相级(当然也有第一级兼具倒相作用,这一级就是推动级,也有单独再加一级推动级的)。倒相级又可有如下几种形式:长尾倒相、P-K分相式倒相、变压器倒相,还有负载分压式倒相电路(如Quad II)、自平衡式倒相电路(差分放大电路)等。一般电路常用长尾倒相,其信号的对称性等指标较理想,阴极电阻(就是那个尾巴)越大,信号的对称性越好,故有的电路将这个尾巴接到一个负压点上。P-K分相式倒相电路,是过去使用最多的一种电路,许多经典名机都是这种电路。不过由于电子管的屏极和阴极特性不同,在其屏、阴极上取出的信号就不可能完全对称,尤其是高频信号,对于追求hi-fi的现代发烧友采用较少,但有人认为这种电路的韵味非常好,故追求韵味的发烧友也常采用这种电路;用变压器倒相,倒相后的参数一致性较好,但好的变压器不宜搞到,且频响宽度等指标完全取决于变压器的质量。 功率放大级单端功放一般采用三极管共阴极放大电路(也有少数采用阴极输出的),对于束射四极管及五极管也多被接成三极管放大形式(当然也有为提高输出功率,工作在五极管或超线性放大状态的)。为提高电路的稳定性、可靠性,电路一般采用阴极自给偏压,即利用阴极电阻上的压降作为栅偏压。此种形式由于存在很深的直流负反馈,可保护娇贵的放大胆。另外这种电路的音色较柔和,尤其是中频较丰满。若采用固定偏压,虽可提高效率,瞬变、动态及解析力方面表现也要好些,但声音的柔顺程度要略逊一筹(真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有人采用半固定、半自给偏压的形式,笔者没有亲自听过,也不知效果如何。 [!--empirenews.page--]推挽功放一般工作于甲乙类(也可工作于甲类,但效率较低)。大功率三极管一般不多见,且价格很高。常用的功放胆有束射四极管或五极管。五极管放大状态的效率较高,失真略大;超线性放大则介于三极--五极管放大之间,通过输出变压器反馈部分信号至帘栅极。输出功率要比三极管放大高出许多,失真要比五极管放大低很多。可谓两全其美,是应用最多的一种推挽放大形式。不过由于是从变压器的抽头取得反馈信号,我们知道,变压器线圈对频响很宽的音频信号的反应是不一致的,其相移等会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使得反馈回来的信号发生改变,尤其是高频信号,再若输出变压器设计不合理,极易造成高频自激。甚至许多名机也都加有消自激电容,消除自激,这同时也破坏了高频的表现。有的电路则减小输出牛一次侧总的电感量,使得自激频率移至音频范围以外,但这同时对低频不利。另外经查看电子管手册给出数据,一般功率胆帘栅极电压要低于其屏极电压(管内部结构所致),比如6P3P的最高屏极电压为400V,最高帘栅极电压为330V,屏耗最大20.5W,并且最后注明使用中不允许有超过一项的参数超标。当我们按超线性放大时,帘栅极电压已经是大于屏极电压了(并且峰值电压将超出很多),对管子肯定不利(这并非讲超线性放大不好)。发烧友可能要质问我,超线性放大电路风靡全世界,属一代名机电路,我为何要背道而驰,偏偏讲超线性的坏话呢?其实超线性放大电路对于使用高素质的国外功率胆,以及专用变压器,效果毋庸质疑当然是很好的。事情本来就是这样,国外一些名机电路看似简单,其实很难仿制成功达到原设计指标,关键在于元器件。有的电路栅偏压调节4只胆共用一只可调电位器来调节,若用国产胆怎么样?麦景图的效果谁都知道,想要仿制成功希望很小。所以我们发烧友不要一味的去“仿”,要分析透彻电路原理。名机电路虽有一定的影响,但若只知皮毛就讲我仿某某,效果怎样,也许只有他自己知道。 (也许有读者要问,照你以上的理论,胆机不就没法听了吗?那你还“吹”什么胆机好听? 其实个人的观点不同,我对于所喜欢的东西会去认真细心的分析它,琢磨它,看它是否十全十美。) 推挽功放对电源的纹波要求较低,由于输出变压器一次侧两个绕组的圈数相等、方向相反,交流纹波被相互抵消(假如两个管子的放大量不相等,则不能完全抵消,要换用配好对的管子),交流声可降至最低。正因为如此,放大器的偶次谐波失真也被全部抵消,输出端得到的几乎都是奇次谐波失真。失真度指标虽然好于单端功放,但我们知道,偶次谐波对听感有利,起修饰美化作用,可使音色丰满柔和。而奇次谐波会破坏听感,使声音显得干涩。日本《无线与实验》主笔胆机大师浅昭哲也曾经这样说过:“交流完全平衡的,其声音反而不好听”,就是这个道理。单端胆机失真系数较大,但多数是偶次谐波失真,声音比较耐听。
以上谈了一些常用电路常识,目的是想让大家简单了解一下各种电路形式的特点,自己DIY胆机时要选用何种电路、何种胆管,用两级放大还是用多级放大形式。下面我给大家推荐一套发烧初哥实用的、性价比较高的胆机放大电路。市售胆机价格高昂,工薪阶层并非能轻易拥有,另外,有些成品胆机的声音的确也不敢恭维,性价比显得较低。自己土炮DIY,又找不到好的电路,尤其是好的器件更难搞到。
这个电路采用6P3P推挽放大,输出功率2×25W(这是自给偏压放大,若改为固定偏压,可输出2×30W),有人说这是胆机的黄金功率段,能满足一般家庭的听音需要。输入级用6N3作SRPP放大,然后6N8P作长尾倒相,功率放大级可有多种形式的接法,三极、五极及超线性放大。为了适应电路的多状态工作,输出牛的初级阻抗用的是5.5K(功放管可以使用EL34),我这里推荐你采用五极管放大状态。 [!--empirenews.page--]
有关电路包括电源部分用的都是经典的典型电路,这里不做过多介绍。下面我重点谈一下装机注意事项。准备工作
首先对照电路查看元件,检查一边所有元器件,有必要用万用表逐一测量,整流二极管、电阻可以直观测试,电容先要看外观有无破损,有电容表的最好测试一下容量,没有也无妨,因为多数元器件均经过筛选,一般不会有问题的。对于电子管也要看外观有无裂痕,有否漏气现象(一般胆管内都有看似水银似的吸气剂,6N3、6N8P一般都在上部有,6P3P则是在下部),然后用万用表测一下灯丝是否通,大多数小九脚胆的4、5脚为灯丝,而6N3则不同,它的1、9是灯丝,6N8P的7、8脚是灯丝,6P3P的2、7脚是灯丝,各胆引脚排列详见附图。这里的电子管选配的是早期“曙光”胆,或前苏联的“OTK”胆,性能指标是有保证的。
对于变压器除了看外观有无破损外,还要具体测量一下参数如何。电源变压器首先找到一次侧的220v输入端,然后通入市电,具体测量一下市电220的精确度,如相差较多,可用调压器调节后获得。然后对照变压器标签上的电压值,以及电路图中绕组电压分别测量各引出端子的电压是否正确,由于是在空载情况下测得,其值可能偏高些,属正常。然后测量一下输出牛,若你手头有电感表,可以大致测量一下具体电感、漏感的大小,由于测试频率不同,其结果仅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有关输出牛的测试将另文细说)。这里我们可以测量一下输出牛的直流电阻、抽头的对称性、阻抗比、及功率是否足够。对于常用的5.5KΩ推挽输出牛,其一次侧的直流电阻一般多在150Ω左右,关于对称性的测量,可以将5.5KΩ端(即P-P端)输入市电220V,然后测量P1~B+、B+~P2端的电压值是否相等,超线性抽头G1~B+、B+~G2端的电压值是否相等,然后测量一下二次侧的电压值,计算一下阻抗是否正确(注意效率一般取0.86左右)。然后再测量一下输出牛的功率,一般厂家给出的输出牛的功率是在30Hz或40Hz时确定的,所以体积都比较大。我们可以用50Hz交流市电简单测试一下,方法是:首先根据阻抗比确定在满功率输出时一次侧的交流电压值,本电路所供输出牛的功率为留有余量,选用LD35即35W的,这样若在8Ω端获得35W的功率输出,其一次侧5.5KΩ端需有408V的输入。这时可以用套件所提供的电源牛改接一下得到400多伏电压,电源变压器为方便烧友日后磨机,一般多配有70V/0.1A负压整流绕组,将这个电压串联在330V高压绕组上即可获得。然后将这个高压输入到输出牛的5.5KΩ端,在8Ω端接上一颗8Ω/50W的假负载(可用多只电阻串并联获得),然后通电工作一小时,看输出牛有无明显温升。
(一般发烧友可能认为,输出牛很少连续工作在满功率输出状态,输出牛的功率也就没有必要要求那么严格。其实不然,输出牛的功率如果较小,内阻肯定会大(或一次侧电感量不足),其他的参数指标也会随之降低很多。正规厂家一般都会在30Hz或40Hz时达到额定输出功率的,有的还予以标出。当然也不能仅凭功率这一方面看输出牛的好坏) 给元件镀锡
接下来,对所有元器件可焊接的地方予以完全镀锡处理。镀锡时建议发烧友多准备些松香,很多地方仅用含松香的焊锡是镀不好的。并且为保证焊接点的美观,所镀锡之处尽量少留焊锡,对于粗铜接地线的镀锡更应注意,表面要均匀,以利美观。
然后就是根据电源部分原理图,对照电路板上的元件位置,将电路图中电源部分全部元件逐一插入焊牢备用。这里的高压滤波电解采用的是正规大厂的产品,性能稳定。大体积的电解平放在电路板上,并用线扎捆牢,小体积的电解直插在电路板上焊牢即可,这部分的电路很简单,元件较少,很容易完成。由于电路板设计成通用型,负压整流部分暂时不用。 组装整机
元器件安装顺序,首先将RCA座(注意与底盘绝缘)、喇叭接线柱、保险座、电源插座、开关、电位器、小九脚管座、大八脚管座之类安装好,然后安装电源变压器、输出变压器。注意紧固两只输出牛的螺丝中,分别各有两只较长的(4×30)螺丝,用以悬空支撑电路板,悬空高度一般在12mm即可。并且将拧螺丝处底盘上的喷塑层去掉,以保证整个变压器与底盘可靠的接触。将电源变压器除220V绕组外的其余几个绕组引线分别引至电路板的相应接点处。注意灯丝线可用较粗的塑胶线轻轻绞合后接至电路板的连接点,所有引线均从悬空电路板的底下走线,外面一般看不到走线,以利美观。然后将220V绕组引线接至开关、保险座及电源插座的适当位置,应注意将塑胶线尽量绞合紧密,并套上黄蜡管,有条件的可套上热缩管,并紧帖底盘边缘走线,以免造成干扰。焊好后,装上保险丝,短时通电测量一下高压是否正常(由于前级未接负载,通电时间不宜过长,并且除B1电压正常外,其余各点电压都偏高,属正常)。上述一切如无异常,装机也就成功了一半以上! [!--empirenews.page--]
将电源变压器除220V绕组外的其余几个绕组引线分别引至电路板的相应接点处。注意灯丝线可用较粗的塑胶线轻轻绞合后接至电路板的连接点,所有引线均从悬空电路板的底下走线,外面一般看不到走线,以利美观。然后将220V绕组引线接至开关、保险座及电源插座的适当位置,应注意将塑胶线尽量绞合紧密,并套上黄蜡管,有条件的可套上热缩管,并紧帖底盘边缘走线,以免造成干扰。焊好后,装上保险丝,短时通电测量一下高压是否正常(由于前级未接负载,通电时间不宜过长,并且除B1电压正常外,其余各点电压都偏高,属正常)。上述一切如无异常,装机也就成功了一半以上!接下来开始布灯丝线,我希望发烧友们按我的灯丝接线法连接灯丝线。就是采用QZ-2 Ф0.80~Ф1.0 高强度漆包线双股绞合,取代传统的用较粗的塑胶线绞合连接。有些发烧友可能会怀疑安全问题,其实是多余的。稍有电工常识的人都知道,QZ高强度漆包线的表皮耐压很高,笔者曾做过实验,将新买来的QZ-2(双漆层)Ф0.80的漆包线,双股绞合后放进盐水里,然后通入220市电,一点问题都没有。经查手册规定的QZ-2 Ф0.8漆包线的击穿电压值在V!耐热等级是B级,用来连接区区几伏的灯丝电压绰绰有余(笔者就曾见某维修电机的师傅家里的电灯线是用较粗的漆包线连接,当初感到很危险,现在看来是我多虑了)。所以你的担心是不必要的。用漆包线绞合的好处很多,可以绞合得很紧、可以紧帖底盘走线、布出线来很是整齐美观,该怎么走就怎么走、可以将杂散干扰降至最低。(这么多优点为何不用!)当然由于漆包线的漆皮很薄,不能用利器划伤,只要你不损坏漆皮,尽可放心大胆的去用。
接下来开始布接地线,将粗铜线按图示弯出相应的形状,并按要求将该镀锡的地方镀上锡,然后分别予以固定、焊接好,电路的地线与底盘保持绝对的绝缘,然后再一点接地。电位器的外壳与底盘应保持良好的接触,不与地线相连。至此整体框架出来了,最后对照电路焊接放大电路部分的几个元件,信号输入线、反馈连线推荐使用屏蔽线,因为胆机的干扰较严重,加上这些部分的信号幅值较小,用屏蔽线无须担心自身电容带来的影响。
放大部分所有元件仍采用传统的搭棚焊接的形式,元件数量较少,容易连接,且可最大限度的降低干扰。这里应注意的是,该用导线连接的,信号连线应尽可能的短,还要远离灯丝线及高压线,或与灯丝线成垂直走线,且最好紧帖底盘走线。电压连线可以规规矩矩走线,以利整洁,应尽量远离信号线及灯丝线。耦合电容就近焊在管座附近,并紧帖地盘,最后用胶水粘牢,以仿松动。有些地方可以靠元件本身引线进行连接,如果元件的一端接地或接电源电压,那么就让这一端的引线长些,另一端尽量短些。还有小功率电阻尽量用小体积的,尤其是前级部分,体积越大,自身感应杂音信号的可能性就越大。这里我们使用的电阻有两种,一种是1/4W五环(精度1%)金属膜小电阻,另一种是早期的2W“大红炮”金属膜电阻。这种电阻过去的产量较大,很好用,噪音较低。由于其体积较大,也许只有我们这些胆机发烧友才能领略其优点(据香港朋友讲,这种“大红炮”在美国也很受欢迎,售价已近1美金/1颗!)。
所有元件焊装完毕后,再仔细对照电路图检查一遍,尤其是管脚的排列要搞清楚,一般大八脚管座上都标有管脚顺序号,从缺口处顺时针数,小九脚也是一样。当确认无误后,即可准备通电试机,先接好喇叭线,断开反馈环路,通电检查,当每个胆都亮起来后,各点电压应基本正常。这时喇叭里可能会有些噪音,不用着急,该找接地点了。请在8Ω输出端并上一块毫伏表,此时喇叭端的电压可能较高。可将电路地与底盘逐点短接,看在那里短接时的噪音最小。我的经验是在输入RCA座附近接地最好,此时噪音电压仅有0.1mV左右,喇叭里几乎听不到噪音,并且把音量电位器旋大旋小都无影响。这一步搞定后,即可送入音频信号放音了,从CD或VCD送入信号,音量电位器慢慢旋大,应该有正常的声音放出。先不要惊喜,将音量旋至很小,然后搭接一下反馈线,如果音量更小了,那么相位是正确的。如果音量变大,或产生自激,请将输出变压器初级的两个端子对调一下,然后接上反馈线,应属正常了。 [!--empirenews.page--]
一切正常后,将仅有的几根从电路板至前级放大管的电压连线,用线扎捆在地线的框架上走线,以利整洁美观。其他地方多根线在一起的,也用线扎扎牢。所有连线及元件尽量不要有松动现象,以免出现杂音,该捆扎的捆扎,该用胶粘的就用胶水粘牢,连线及元件在不产生干扰的前提下,尽量横平竖直整齐布置。
至此,一台胆机属于你了,你可以褒机、摩机,可以根据自己的听音爱好,适当改变一下反馈量的大小(调节反馈电阻及电容)。OK,然后享受大半天的辛苦换回的喜悦吧。有关声音的表现还希望你能多多感受一下,写在这里,让大家分享你的成果。
分享给小伙伴们:
阅读:11463
阅读:17401
阅读:14546
阅读:19906
阅读:14610
微信公众号二
微信公众号一}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usb不停连接断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