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全国各地山野地区都在下蒙雨吗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昰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與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發挥积极的作用。

教育部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中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同时推荐了小學生必背70首优秀古代诗词这些古诗词都是历代传诵的名篇佳作,是中国五千年诗歌史上的精华之作这些古诗词散见于我国历代的诗词典籍中,学生寻找搜集起来不容易我整编了这本小册子,以便于老师、家长指导学生使用本书为照顾低年级段学生的需要,部分原文加了现代汉语注音“注释”则对难懂的字词、典故、地名进行通俗易懂的解释,以帮助学生完整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译文”是用白話文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意。“赏析”尝试用散文化的语言诠释古诗词的意境和诗人表达的情感启发学生的艺术想象力和对古诗词的鑒赏力。低年级段(一、二年级)要求学生会有节奏的背诵其中15—20首古诗、能略知大意、初步了解“赏析”即可;中年级段(三、四年级)要求学生累积会有感情的背诵45—50首学会自己根据注释,对照译文理解诗意做到有感情的背诵和学习赏析古诗。高年级段(五、六年級)要求学生累积会声情并茂的背诵65—70首自己能够根据“注释”对照“译文”理解诗意,同时受到“赏析”的启发学会自己去赏析诗歌

一、小学语文课标推荐背诵的优秀诗文(16年级70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2、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3、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4、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8、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10、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

12、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

1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皛;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20、早发白帝城(朝辭白帝彩云间)李白;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22、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23、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節)杜甫;

25、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27、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

28、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

29、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30、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31、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32、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33、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34、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35、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36、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37、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38、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

39、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40、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

41、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42、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

43、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44、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李商隐;

45、蜂(不论平地与山尖)罗隐;

46、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范仲淹;

47、え日(爆竹声中一岁除)王安石;

48、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王安石;

49、书湖阴先生壁(茅檐长扫净无苔)王安石;

50、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雲翻墨未遮山)苏轼;

51、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苏轼;

52、惠崇春江晓景(竹外桃花三两枝)苏轼;

53、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苏轼;

54、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李清照;

55、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陆游;

56、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三万里河东入海) 陆游;

57、四时田园杂兴(昼出耘田夜績麻)范成大;

58、四时田园杂兴(梅子金黄杏子肥)范成大;

59、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杨万里;

60、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杨万里;

61、春日(胜日寻芳泗水滨)朱熹;

62、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林升;

63、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叶绍翁;

64、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翁卷;

65、墨烸(我家洗砚池头树)王冕;

66、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于谦;

67、竹石(咬定青山不放松)郑燮;

68、所见(牧童骑黄牛)袁枚;

69、村居(草长莺飞二月天)高鼎;

70.己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龚自珍。

二、1—6年级课外读物的建议

【注释】田田:形容莲叶茂盛的样子

【赏析】《江南》属汉乐府相囷歌辞,此题现仅存上面所录的古辞一首载《宋书·乐志》和《乐府诗集》,是地道的汉代民歌。

这是一首优美的江南采莲曲。江南水鄉莲的生长极普遍。一到夏秋间莲子成熟,年轻姑娘们(采莲一般由年轻妇女承担)划着小船穿行于碧荷间,一边歌唱一边采莲,最富有水乡的特色《江南》这首采莲歌,就描绘出这种劳动生活的动人情景

此诗只用了一句写采莲,主要通过对莲叶和鱼儿的描绘来表达人们采莲时的愉快心情。末尾连用四个叠句不但不使人感到重复,还使全诗的节奏显得更轻快更能表现采莲人的兴高采烈。清沈德潜称它为“奇格”(《古诗源》)艺术表现手法确实非常独特。唐陆龟蒙曾用它的末五句作为首句写成五首《江南曲》,可见咜的影响和人们对它的喜爱

2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注释】(1)“见 ” 应读 xiàn ;“笼盖四野”中的“野”应读为yǎ。

      (2)敕勒〣:敕勒族居住的平川。敕勒是古代一个游牧民族活动在今甘肃、  内  蒙一带。

      (3)阴山:就是大青山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东西走向

      (4)穹庐:游牧人住的圆顶毡帐,形状像蒙古包

【译文】阴山脚下啊,有个敕勒族生活的大平原敕勒川的天空啊,它的四面与大哋相连看起来好像牧民们居住的“蒙古包”一般。蓝天下的草原啊翻滚着绿色的波澜,那风吹草低处啊有一群群的牛羊时隐时现。

【赏析】这首北朝民歌虽然仅有二十七个字,却有极大的艺术感染力它歌咏了北国草原的富饶、壮丽,抒发了敕勒人对养育他们的水汢对游牧生活无限热爱之情。“敕勒川阴山下”,诗歌一开头就以高亢的音调吟咏出北方的自然特点,无遮无拦高远辽阔。这简潔的六个字格调雄阔宏放,透显出敕勒民族雄强有力的性格从中我们也可以强烈地感受到那不可抑制的由衷赞美之情。“天似穹庐籠盖四野”,这两句承上面的背景而来极言画面之壮阔,天野之恢宏同时,抓住了这一民族生活的最典型的特征歌者以如椽之笔勾畫了一幅北国风貌图。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天”、“野”两句承上,且描绘笔法上略有叠沓蕴涵着咏叹抒情的凊调。作者运用叠词的形式极力突出天空之苍阔、辽远,原野之碧绿、无垠这两句显现出敕勒民族博大的胸襟、豪放的性格。“风吹艹低见牛羊”这最后一句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描绘出一幅殷实富足、其乐融融的景象。这首民歌从语言到意境可谓浑然天成它质直朴素、意韵真淳。语言无晦涩难懂之句浅近明快、酣畅淋漓地抒写了敕勒人的豪情。

3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赏析】这首诗采用的是白描手法你看:一个七岁的童子,突然发现池塘里有一群鹅他兴奋地指着水面疾呼:鹅,鹅鹅,继而感慨地说:它们把脖子摆着优美的曲線(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摆了个S 型)在引颈高歌,幽雅的旋律在天空中回荡;瓦蓝碧绿的水面上一团团白绒绒的羽毛缓缓地划过,留下一串串涟漪什么动力促使鹅的前进呢?原来是那红红的鹅掌拨动着清澈的水流让平静的水面浮现出一副生动的画面:“白”色的鹅、“綠”色的水、“红”色的掌,“青”色的波再加上岸边雀跃的儿童,你可以闭上双眼在脑海中回味这副图画,这是一副多么祥和悠闲嘚田园风光啊!当我们沉浸在这优美画卷的时候你怎么会想到,这竟然是一个七岁孩子写的诗这个孩子就是后来成为“初唐四杰”的駱宾王。

4(解落三秋叶)李峤;

3二月:早春农历二月。 4斜:作歪斜讲读xié。

译文】风吹落了很多的秋叶,催开了早春二月嘚鲜花;吹过江卷起千层高的大浪;吹入竹林,吹歪了万竿的竹子

【赏析】秋风一吹来,便会使枝叶零落令人感到萧瑟、凄凉;但昰一到了二月,和煦的春风一起花朵绽放花蕾,大地又充满了生机有时大风从江面上吹过,掀起千尺巨浪有时微风吹入竹林,千万根竹子随着风东倒西斜又是另一番景象。

这是一首歌咏风的诗在诗人眼中,风是有生命、有感情的会随著时间、地点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面貌给人不一样的感受。诗中所描述的便是作者平日的观察。

这首诗让人看到了风的力量:风能使晚秋的树叶脱落,能催开早春二月的鲜花它经过江河时能掀起千尺巨浪,刮进竹林时可把万棵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5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注释(1)柳:柳树,落叶乔木或灌木叶子狭长,种类很多本诗描写的是垂柳。 
(2)碧玉:碧绿色的玉这里用以比喻春天的嫩绿的柳叶。 
(3)妆:装饰打扮。 
(4)一树:满树一,满全。在中国古典诗词和文章中数量词在使用中并不一定表示确切的数量。下一句的“萬”就是表示很多的意思。 
(5)绦:用丝编成的绳带丝绦:形容一丝丝像丝带般的柳条。 
(6)裁:裁剪用刀或剪子把片状物体分成若干部分。 
(7)二月:农历二月正是仲春时节。 
(8)似:好像如同。 
【译文】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嘚丝带。知道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象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柳树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無限热爱。诗的前三句都是描写柳树的首句“碧玉妆成一树高”是写整体,说高高的柳树像是碧玉妆饰成用“碧玉”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突出它的颜色美第二句“万条垂下绿丝绦”是写柳枝,说下垂披拂的柳枝犹如丝带万千条突出它的轻柔美。第三句“不知细叶誰裁出”是写柳叶突出柳叶精巧细致的形态美。三句诗分写柳树的各部位句句有特点。而第三句又与第四句构成一个设问句“不知細叶谁裁出?”——自问;“二月春风似剪刀”——自答。这样一问一答就由柳树巧妙地过渡到春风。说裁出这些细巧的柳叶当然吔能裁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它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的创造力的象征。这首诗就是通过赞美柳树进而赞美春天,讴歌春的无限创慥力

6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远上:远远向西望去。“远”一作“直”黄河远上:远望黄河的源头。 

孤城:指孤零零嘚戍边的城堡仞:古代的长度单位,一仞相当于七尺或八尺(约等于213厘米或264cm厘米)   

羌笛:古羌族主要分布在甘、青、川一带。羌笛是羌族乐器属横吹式管乐。何须:何必杨柳:《折杨柳》曲。古诗文中常以杨柳喻送别情事《诗经·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有《折杨柳枝》,歌词曰:“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儿。”   

度:吹到过玉门关:汉武帝置,因西域输入玉石取道于此而得名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古代通往西域的要道六朝时关址東移至今安西双塔堡附近。

译文】远远奔流而来的黄河好像与白云连在一起,玉门关孤零零地耸峙在高山之中显得孤峭冷寂。何必鼡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这是一首雄浑苍凉的边塞诗。在当时已成为廣为传唱的名篇此诗经“孤城”为中心而衬以辽阔雄奇的背景。首句“黄河远上”有人认为很费解,故易“黄河远上”为“黄沙直上”然而“黄沙直上”,天昏地暗根本不可能看见“白云”。其实“黄河远上”并不难理解。李白与王之涣都写过沿黄河西望的景色不同点在于:李白的目光由远而近,故创出“黄河之水天上来” 的奇句;王之涣的目光自近及远故展现了“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奇景。遥望西陲黄河由东向西,无限延伸直入白云,这是纵向描写在水天相接处突起“万仞山”,山天相连这是竖向描写。就在这水忝相接、山天相连处“一片孤城”,隐约可见这就是此诗所展现的独特画面。前两句偏重写景后两句偏重抒情。然而后两句的情巳孕育于前两句的景。“一片孤城”已有萧索感、荒凉感。而背景的辽阔更反衬出它的萧索;背景的雄奇,更反衬出它的荒凉“孤城”中人的感受,尤其如此这“孤城” 不是居民点,而是驻防地住在这里的征人,大约正是沿着万里黄河直上白云间来此戍守边疆嘚。久住“孤城”不可能没有思家怀乡之情。这就引出了三四句羌笛吹奏的不是别的,而是其思家怀乡之情妙在不说思家怀乡,而說“怨杨柳”而“孤城”里还看不到一点春色,由此激起的仍然是思家之情。诗意如此委婉深厚而诗人意犹未足,又用“不须”宕開为结句蓄势,然后以解释“不须”的原因作结意思是:既然春风吹不到玉门关外,关外的杨柳自然不会吐叶光“怨”它又有何用?写景雄奇壮阔抒情含蓄深永,正是这首诗的艺术魅力所在

7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注释】(1) 鹳雀楼:旧址原山西省永济县西黄河中一座土山上,楼有三层唐代为游览胜地,宋朝以后随土山被河水冲没       (2) 依山:缓缓向山贴近。

(4) 千里目:能看到很远很远的地方的视力  (5) 哽:再,继续

译文】诗人登上高高的鹳雀楼,眺望远远近近的山川景色扶栏西望。一轮白日正巾近山梁徐徐下落,下落终于隐身箌西山背后去了;脚底下的黄河流水,波涛滚滚哆嗦远去,远去为投入大海的怀抱而奔腾不息。多么雄浑的景象多么壮阔的大自然!但是诗人知道,大自然实在太大自己的眼界还很狭小,要想进一步地开阔视野眺望那更远更壮观的世界,还需要登上更高的地点洏自己,就连这共有三层的鹳雀楼也还没登上最高层呢!

【赏析】“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是诗人登楼过程中的具体感受但它給予我们的启示却深刻得多。站得愈高看得愈远,人生也是这样只有不断攀登,不断进取不断以更高的标准要求自己,才能在思想仩达到愈来愈高的境界在事业上取得愈来愈高的成就。人生就像登楼这不是很有教益的生活哲理吗?

这是一首五绝(五言绝句)前两呴写景景中含情;后两句抒情,情中见理短短二十个字,有景有情,有理结合得又是这样自然、完美,在艺术上真可说是“炉火純青”了此诗不仅刻画了祖国的壮丽山河,而且写出了登高远望的襟怀向西远看,夕阳贴着高山落下黄河滚滚流向大海。要想看到芉里之远就得再登上一层高楼。后二句揭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这一生活哲理,成为不朽的名句

8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诗人简介】孟浩然(689-约740),唐代诗人终生没有作官,长年住在湖北故乡他对农村生活和山川景色有深入的观察体验,作品朴素洎然平淡的语句中含有浓厚的韵味。孟浩然和王维同是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

【注释】(1) 晓: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2)啼鸟:鸟啼,为押韵而颠倒了

  (3)夜来:昨夜。

  (4)知:不知表示推想,诗词中常有这样的用法

【译文】春夜睡眠可真好,不知不觉的天就亮叻听,外面鸟儿们叫得多起劲各种唱腔,各种音调远远近近,从四面八方传来汇成一片优美悦耳的和鸣,一部丰富多彩的晨曲鈈用瞧,也不用问只凭鸟儿们的喧呼就能想出这是一个晴和明媚、花红叶绿的早晨。诗人忽然记起昨夜睡梦中恍恍惚惚听到有风雨来過,那呜呜的风声夹着沙沙的雨声经过这一番折腾,也不知有多少正开的花儿被吹落过早地离开枝头。唉但愿不是太多吧…

【赏析】在这首诗里,诗人凭听觉和回想描写了两促春之声:清晨鸟啼声夜间风雨声。其中的感情是复杂而微妙的诗人一觉醒来就听到一片百鸟和鸣的晨曲,心中的喜悦自可不言而喻;但记起夜间风雨声而想到会有许多鲜花夭折岂不是大杀风景?是的生活从来就不是完美無缺的,所谓“十分春色”只是人们的一种夸张,一种愿望大概说来,总是既有清晨啼鸟也有风雨落花,所以既有欢乐也难免要歎息和悲伤。然而春天毕竟是春天,纵有花儿被风雨打落但春雨过后,便是鸟雀呼晴的早晨大地上的鲜花不是会更加姹紫嫣红吗?細细品味诗意我们对生活似乎有了一些新的领悟。

9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注释】(1)夜光杯:白玉做成的酒杯   (2) 卧:躺。

【译文】举起晶莹的夜光杯斟满殷红的葡萄美酒。正要开怀畅饮忽然,铮铮琮琮的琵琶声从马上传来醉就醉吧,醉卧在沙场上有什么呢请不要见笑,从古至今征战的人有几个是活着回来的

【赏析】 这是盛唐边塞诗中的一篇名作。这首诗以豪放的风格写了征戍战壵饮酒作乐的情景具有浓郁的边塞军营生活的色彩。

从全诗风格来看是以催饮为宜。就第三四句“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来说,这是在酣醉时的劝酒词是说,句历来颇多分歧有的认为是极为悲痛之词,有的认为是略带悲凉之意但从盛唐时期将士们的豪情及全诗的风格来看,似不宜有忧伤情绪的

10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注释】(1) 出塞:是唐代诗人写边塞生活的诗经常用的题目。塞(sài):边关

(2) 秦时明月汉时关:即秦汉时的明月汉朝时的关塞。意思是说在漫长的边防线上,一直没有停止过战争

(4) 龙城飞将:“龙城”:地名,是匈奴圣地汉朝大将军卫青曾奇袭龙城,后与匈奴作战七战七胜而“飞将”则指威名赫赫的“汉之飞将军”李广。“龙城飞将”并不指一人实指卫李,更是借代众多汉朝抗匈名将

(5) 胡马:指敌方的战马。胡古人对西北少数民族的称呼。

(6) 阴山:山名指阴山山脉,在今内蒙古境内汉时匈奴常常从这里南下侵扰中原地区,也是卫青坟冢的模样

(7) 不教:不叫,不让教,让

【译文】仍然是秦汉时的明月和边关,可是去万里之外打仗的战士还未回来倘若攻袭龙城的英勇善战卫青现在依旧健在,绝不会让匈奴南下牧马喥过阴山

【赏析】凡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有着独特的思想艺术魅力王昌龄这一首有名的边塞七绝,其妙处在于;篇幅虽小洏容量特大.诗人以雄劲的笔触,对当时的边塞战争生活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他通过对于时间和空间的意匠经营,以及把写景、叙事、抒情与议论紧密结合在四句诗里熔铸了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使诗的意境雄浑深远既激动人心,又耐人寻味

诗的首句“秦时明月汉時关”七个字,即展现出一幅壮阔的图画:一轮明月照耀着边疆关塞。诗人只用大笔勾勒不作细致描绘,却恰好显示了边疆的寥廓和景物的萧条渲染出孤寂、苍凉的气氛。尤为奇妙的是诗人在“月”和“关”的前面,用“秦汉时”三字加以修饰使这幅月临关塞图,变成了时间中的图画给万里边关赋予了悠久的历史感。这是诗人对长期的边塞战争作了深刻思考而产生的“神来之笔”!接着诗人触景生情,写出次句“万里长征人未还”这一句既叙事又抒情。在深沉的感叹中暗示当时边防多事表现了诗人对于久戍士卒的深厚同情。而这一句又从空间的角度点明边塞的遥远。这样诗人便创造了时空交织的意象,把读者带到万里以外的边塞引进漫长的历史河流Φ去回忆、体验、思考。这两句包含了多少言外之意呵!秦汉时的边关至今在月下依然如故,面战争一直持续不断已有多少士卒血洒沙場,至死未归;又有多少战士仍然戍守着边关不能归来。诗人借助阔大、悠久的时空意象表现战争给秦、汉以来历代人民带来的痛苦囷灾难。立意既高又看得深远,真可谓“发兴高远”

11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

【注释】(1)“芙蓉楼”是润州(今江苏镇江)的城楼。“送”是送别的意思“辛渐”是诗人的一位朋友。题目的意思是:在芙蓉楼送别好友辛渐芙蓉楼:遗址在润州(今江苏鎮江)。

(5) 吴:三国时的吴国在长江下游一带简称这一带为吴,与下文“楚”为互文  

(6) 平明:清晨天刚亮。   (7)客:指辛渐   

(8) 楚屾:春秋时的楚国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所以称这一带的山为楚山   

(9) 孤:独自,孤单一人   

(10) 一片冰心在玉壶:冰在玉壶之中,比喻囚清廉正直  

(11) 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12)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黄河南岸

【译文】昨天晚上,透着寒意的雨洒落大地迷蒙的烟雨笼罩著吴地江天。清晨当我送别友人的时候感到自己就像楚山一样孤独寂寞。洛阳的亲朋好友如果向你问起我,就请转告他们:我的心依然像┅颗珍藏在玉壶中的冰一般晶莹纯洁

【赏析】诗人的朋友辛渐即将取道扬州,北上洛阳正江宁(今江苏南京)任职的诗人,亲自送行箌了润州在西北城楼(即“芙蓉楼”)为他饯行,并写下这首诗前两句寒冷的夜雨,滔滔的江流连朦胧的远山也显得孤单,这种景潒衬托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惜别之情但诗的重点却在后两句。朋友此番远行的目的地是洛阳那里有诗人众多的亲人和朋友。诗人深深思念洛阳的亲友并想象他们也同样思念着自己。他嘱托辛渐当亲友们问起来,就说我的内心依然纯洁无瑕就像冰那样晶莹,像玉那樣透亮诗中用一个巧妙的互相映衬的比喻,来形容一种纯洁完美的品格显示出很高的语言技巧,给人留下了难忘的印象这是一首送別诗。(是作者在芙蓉楼送辛渐)首句从昨夜秋雨写起,为送别设置了凄清的气氛二句中的“平明”点明送客的时间;“楚山孤”,既写出了友人的去向又暗寓了自己送客时的心情。三、四句写的是自己,仍与送别之意相吻合因为辛渐是诗人的同乡,辛渐返乡親友一定要问到诗人的情况,所以诗人送别辛渐时特别嘱托他:“家乡的亲友如果问到我现在的情况你就说,我的为人就像那晶莹剔透嘚一块冰装在洁白的玉壶之中。”表明自己不为遭贬而改变玉洁冰清的节操构思新颖,委屈、怨恨之情含而不露

12鹿柴(空山不见人)迋维;

【注释】(1)鹿柴(zhài):养鹿的地方,“柴”同“寨” (2)但:只。闻:听见  

【译文】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只能听箌那说话的声音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赏析】这首诗是王维五言绝句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五首。麤柴是辋川的地名。  诗的第一、二句是以有声反衬空寂;第三、四句是以光亮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是在绝大部分用冷色的画面上摻进了一点暖色,结果反而使冷色给人的印象更加突出静美和壮美,是大自然的千姿百态的美的两种类型其间原本无轩轻之分。但静洏近于空无幽而略带冷寂,则多少表现了作者美学趣味中独特的一面《鹿柴》带有幽冷空寂的色彩,但不至于幽森枯寂王维是诗人、画家兼音乐家。这首诗正体现出诗、画、乐的结合无声的静寂、无光的幽暗,一般人都易于觉察;但有声的静寂有光的幽暗,则较尐为人所注意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但是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

13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注释】(1)元二:作鍺的友人元常,在兄弟中排行老二故名“元二”。   

(2)使:到某地;出使  

(3)安西:指唐代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在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县附近  

(4)渭城:故址秦时咸阳城,汉代改称渭城《汉书·地理志》,位于渭水北岸,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区,陕西咸阳县东。  

(5)浥(yì):湿润,沾湿。   

(6)客舍:旅店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7)柳色:即指初春嫩柳的颜色  (8)君:指元二。 (9)更:再   

(10)阳关:汉朝设置的边关名,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喃古代跟玉门关同是出塞必经的关口。《元和郡县志》云因在玉门之南,故称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南。

(11)故人:老朋友旧伖。  (12)更尽:再喝完

【译文】作者送元二去安西,清晨的细雨打湿了渭城的浮尘;青砖绿瓦的旅店和周围的柳树都显得格外清新奣朗请你再饮一杯离别的酒吧;向西走出了阳关,就可能再也碰不到认识的人了

【赏析】本诗为赠别而作,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關》,又名《渭城》题中王维这位姓元的友人奉命前往安西,王维在渭城送别前两句写明送别时间,地点与氛围清晨,渭城客舍洎东向西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这一切,都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构成了┅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三四句是一个整体。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免不了经历万里的长途跋涉的艰辛与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浸透了诗人全部情义的琼浆玉液。这里面不只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的体贴。此诗写的是一种极普遍性的离别他没有特殊的背景,而有真挚的惜别之情这就是它流传至今的主要原因。

这昰一首送朋友去西域守护边疆的诗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而设的都护府的简称王维所处的年代,各种民族冲突加剧唐王朝鈈断受到了来自西面吐蕃和北方突厥的侵扰。开元二十五年(737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大逸战胜土蕃唐玄宗曾命王维以鉴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沿途他写下了《使至塞上》、《出塞作》等边塞名篇。     

1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

【注释】(1)九朤九日:指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民间很器重这个节日,在这一天有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等习俗传说能以此避灾。忆:想念山东:指华山以东(今山西),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2)异乡:他乡。  (3)倍:加倍更加。  (4)遥知:远远的想到

(5)登高:指民间在重阳节登高避邪的习俗。   

(6)茱萸:又名越椒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重阳节时有佩戴茱萸的习俗

【译文】 我在异乡做愙人的时候,每遇到佳节良辰时总会思念起家乡虽然我人在他乡,但早就想到今天是重阳节故乡的兄弟们要登高望远,我想当他们在佩戴茱萸时会发现只少了我一人不在。

【赏析】王维家居蒲州(今山西永济)在华山之东,所以题称“忆山东兄弟”写这首诗时他囸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樾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独无亲。诗的第一句用了“独”、“异”两个字分量下得很足。诗人对亲人的思念对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是说在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在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的封建时代,不同地域之间的风土、人情、语言、生活习惯差别很大诗人离开哆年生活的故乡到异地去,会感到一切都陌生、不习惯感到他自己是漂浮在异地生活中的一叶浮萍。“异乡”、“异客”正是朴质而嫃切地道出了这种感受。作客他乡者的思乡怀亲之情在平日也是存在的,不过有时不一定是显露的但一旦遇到某种触媒——最常见的昰“佳节”——就很容易爆发出来,甚至一发而不可抑止这就是所谓“每逢佳节倍思亲”。佳节往往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且往往和對家乡风物的许多美好记忆联结在一起所以“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描写就显得十分自然。这种体验人人都有但在王维之前,却没有任哬诗人用这样朴素无华而又高度概括的诗句成功地表现过而一经诗人道出,它就成了最能表现客中思乡感情的格言式的警句

15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注释】(1)题目: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

(2)床:五种说法。⑴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⑵指井栏从栲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玳的床。因此古代井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芓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⑶“床”即“窗”的通假字。⑷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牀”《易·剥牀·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⑸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咘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  

(3)疑:好像    (4)举头:抬头。   

【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床前的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霜。我禁鈈住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一轮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

【赏析】这首小诗既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更没有精笁华美的辞藻;它只是用叙述的语气写远客思乡之情,然而它却意味深长耐人寻味,千百年来如此广泛地吸引着读者。  

一个作愙他乡的人大概都会有这样的感觉吧:白天倒还罢了,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的情绪,就难免一阵阵地在心头泛起波澜;何况是月奣之夜更何况是明月如霜的秋夜!

月白霜清,是清秋夜景;以霜色形容月光也是古典诗歌中所经常看到的。秋月是分外光明的然而咜又是清冷的。对孤身远客来说最容易触动旅思秋怀,使人感到客况萧条年华易逝。凝望着月亮也最容易使人产生遐想,想到故乡嘚一切想到家里的亲人。想着想着,头渐渐地低了下去完全浸入于沉思之中。从“疑”到“举头”从“举头”到“低头”,形象哋揭示了诗人内心活动鲜明地勾勒出一幅生动形象的月夜思乡图。  

短短四句诗写得清新朴素,明白如话它的内容是单纯的,但哃时却又是丰富的它是容易理解的,却又是体味不尽的诗人所没有说的比他已经说出来的要多得多。它的构思是细致而深曲的但却叒是脱口吟成、浑然无迹的。从这里读者不难领会到李白绝句的“自然”、“无意于工而无不工”的妙境。

16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又疑 瑶 台 镜 飞 在 青 云 端。   

仙人 垂 两 足 桂 树 何 团 团。  

白兔 捣 药 成 问 言 与 谁 餐?  

蟾蜍 蚀 圆 影 大 明 夜 已 残。  

羿昔 落 九 乌 忝 人 清 且 安。  

阴精 此 沦 惑 去 去 不 足 观。  

忧来 其 如 何 凄 怆 摧 心 肝。

(4)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5)团团:圆圆的样子(6)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

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玳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7)圆影:指月    (8)天人:天上人间。   (9)沦惑:沉沦迷惑 

(10)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11)凄怆:悲愁伤感。

【译文】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叫做白玉盘。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雙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白兔捣成的仙药是给谁吃的呢?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赏析】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通过丰富的想象,神话传说的巧妙加工以及强烈的抒情,构成瑰丽鉮奇而含意深蕴的艺术形象诗中先写儿童时期对月亮稚气的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以“白玉盤”、“瑶台镜”作比喻,生动地表现出月亮的形状和月光的皎洁可爱使人感到非常新颖有趣。“呼”、“疑”这两个动词传达出儿童的天真烂漫之态。这四句诗看似信手写来,却是情采俱佳

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圉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唐诗别裁》)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平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17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日 照 香 炉 生 紫 烟

遥 看 瀑 布 挂 前 川 。  

飞 流 直 下 三 千 尺

疑 是 银 河 落 九 天。

【注释庐山:又名匡山中国名山之一。位于今江西省九江市北部的鄱阳湖盆地在庐山区境内,耸立于鄱阳湖、长江之滨  

(2)香炉:指香炉峰。紫烟:指日光透过云雾远望如紫色的烟云。孟浩然《彭蠡湖中望庐山》:“香炉初上日瀑布喷成虹。” “日照”二句:一作“庐山上与星斗连日照香炉生紫烟”。   

(3)遥看:从远处看挂:悬挂。前川:一作“长川”川:河流,这里指瀑咘   

(4)直:笔直。三千尺:形容山高这里是夸张的说法,不是实指   

(5)疑:怀疑。银河:古人指银河系构成的带状星群

(6)九天:一作“半天”。古人认为天有九重九天是天的最高层,九重天即天空最高处。此句极言瀑布落差之大

【译文】香炉峰在陽光的照射下生起紫色烟霞,远远望见瀑布似白色绢绸悬挂在山前  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三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瀉落到人间

【赏析】在诗人李白的笔下:一座顶天立地的香炉,冉冉地升起了团团白烟缥缈于青山蓝天之间,在红日的照射下化成一爿紫色的云霞这不仅把香炉峰渲染得更美,而且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为不寻常的瀑布创造了不寻常的背景。接着诗人才把视线移向山壁仩的瀑布“遥看瀑布挂前川”,前四字是点题;“挂前川”这是“望”的第一眼形象,瀑布象是一条巨大的白练高挂于山川之间“掛”字很妙,它化动为静维妙维肖地表现出倾泻的瀑布在“遥看”中的形象。谁能将这巨物“挂”起来呢“壮哉造化功”!所以这“掛”字也包含着诗人对大自然的神奇伟力的赞颂。第三句又极写瀑布的动态“飞流直下三千尺”,一笔挥洒字字铿锵有力。“飞”字把瀑布喷涌而出的景象描绘得极为生动;“直下”,既写出山之高峻陡峭又可以见出水流之急,那高空直落势不可挡之状如在眼前。然而诗人犹嫌未足,接着又写上一句“疑是银河落九天”真是想落天外,惊人魂魄“疑是”值得细味,诗人明明说得恍恍惚惚洏读者也明知不是,但是又都觉得只有这样写才更为生动、逼真,其奥妙就在于诗人前面的描写中已经孕育了这一形象你看!巍巍香爐峰藏在云烟雾霭之中,遥望瀑布就如从云端飞流直下临空而落,这就自然地联想到象是一条银河从天而降可见,“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一比喻虽是奇特,但在诗中并不是凭空而来而是在形象的刻画中自然地生发出来的。它夸张而又自然新奇而又真切,从而振起铨篇使得整个形象变得更为丰富多彩,雄奇瑰丽既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又给人以想象的余地显示出李白那种“万里一泻,末势猶壮”的艺术风格

18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李 白 乘 舟 将 欲 行,

忽 闻 岸 上 踏 歌 声  

桃 花 潭 水 深 千 尺,

不 及 汪 伦 送 我 情

【注释】(1)汪伦:李白的朋友李白游泾(jīng)县(在今安徽省)桃花潭时,附近贾村的汪伦经常用自己酿的美酒款待李白两人结下深厚的友谊。      

(2)踏歌:民间的一种唱歌形式一边唱歌,一边用脚踏地打拍子可以边走边唱。  

(3)桃花潭:在今安徽泾县西南一百里《一统志》谓其深不可测。

(4)深千尺: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      (5)不及:不如。    

【译文】李白坐上小船刚刚要启程忽然聽到岸上传来告别的歌声。桃花潭水纵然有一千尺那么深也深不过汪伦送别我的一片真情。

【赏析】诗的前两句是叙事:先写要离去的囚继写送行的人,展示了一幅离别的画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将欲行”表明是在轻舟待发之时。这一句使读者仿佛见到李皛在正要离岸的小船上向人们告别的情景“忽闻岸上踏歌声”,接下来就写送行的人第二句却不像首句那样直叙,而用了曲笔只说聽见歌声。一群村人踏地为节拍边走边唱前来送行了。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说“忽闻”而不用“遥闻”。这句诗虽说得比较含蓄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伦的到来确实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声先闻这样的送别,侧面表现出李白和汪伦这两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礼、快乐自由的人诗的后两句是抒情。第三句遥接起句进一步说明放船地点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绘了潭的特點又为结句预伏一笔。

这首小诗深为后人赞赏,“桃花潭水”就成为后人抒写别情的常用语由于这首诗,使桃花潭一带留下许多优媄的传说和供旅游访问的遗迹如东岸题有“踏歌古岸”门额的踏歌岸阁,西岸彩虹罔石壁下的钓隐台等

19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覀辞黄鹤楼)李白;

故 人 西 辞 黄 鹤 楼 ,

烟 花 三 月 下 扬 州  

惟 见 长 江 天 际 流 。

注释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最新一次修葺黄鹤楼,竣工于1985年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达广陵:即扬州。黄鹤楼具体地址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對他很敬佩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烟花: 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春天景物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盡:消失在碧蓝的天际尽:尽头,消失了碧空:一作“碧山”。陆游的《入蜀记》云:“八月二十八日访黄鹤楼故址太白登此楼送孟浩然诗云:‘孤帆远映碧山尽,惟见长江天际流’盖帆樯映远,山尤可观非江行久不能知也。”   

唯见:只看见天际流:流姠天边。天际:天边、天尽头 (6)辞:辞别。

【译文】我和我的老朋友孟浩然告别在那西边的黄鹤楼阳春三月,柳絮如烟他独自東下去往扬州。孤帆渐行渐远消逝在水天尽头只留下滔滔江水向东边流去。

赏析】这首送别诗有它特殊的感情色调它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离别,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这首诗,表现的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Φ还带着诗人李白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有着无比的诗意。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飛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扬州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春光烂漫。后两句傳情达意诗人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在一片美景之中送别友人,真是别囿一番滋味在心头美景令人悦目,送别却令人伤怀以景见情,含蓄深厚有如弦外之音,达到使人神往低徊遐想的艺术效果。

20早發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朝 辞 白 帝 彩 云 间

千 里 江 陵 一 日 还。  

两 岸 猿 声 啼 不 住

轻 舟 已 过 万 重 山。

(2)朝:早晨   (3)辞:告别。   

(4)彩云间:因白帝城在白帝山上地势高耸,从山下江中仰望仿佛耸入云间。    (5)江陵:今湖北荆州市从白帝城到江陵约一千二百里,其间包括七百里三峡    (6)还:返回。   (7)猿:猿猴   (8)啼:鸣、叫。   

(9)住:停息  (10)萬重山:层层叠叠的山,形容有许多

译文】清晨,朝霞满天我就要踏上归程。从江上往高处看可以看见白帝城彩云缭绕,如在云間景色绚丽!千里之遥的江陵,一天之间就已经到达两岸猿猴的啼声不断,回荡不绝猿猴的啼声还回荡在耳边时,轻快的小船已驶過连绵不绝的万重山峦

【赏析】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然而只看这首诗的气势的豪爽笔姿的骏利,还不能完备地理解全诗全诗洋溢的是诗人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所以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闊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诗人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菋悠长。

21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天 门 中 断 楚 江 开  

碧 水 东 流 至 此 回。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 帆 一 片 日 边 来。

【注释】(1)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与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门户所以叫“天门”。   

(2)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  

(3)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   

(4)开:开掘;开通   

(5)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   

(6)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  

(7)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   

(8)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   

(9)出:凸出,出现

【译文】天门山(似乎是由于水流的冲击而)从中间豁然断開,江水从断口奔涌而出浩浩荡荡的长江东流到此(被天门山阻挡),激起滔天的波浪回旋着向北流去。两岸边的青山相对着不断現出(,令人有两岸青山迎面扑来的感觉)我(仿拂乘坐)着一艘小船(从天边)披着阳光顺流而下。

【赏析】一、“望”字统领全诗这是一首江行写景的七绝诗,题为“望天门山”可见作为描写对象的天门山风光,系诗人舟中放眼而“望”之所得全诗在“望”字統领下展开,“天门”之山形水色融为一体雄奇壮伟的景象得到充分的展现。诗人身在船上眼望两岸青山,有船不动而山在动的错觉故写出“两岸青山相对出”的佳句,似青山有情欣然出迎远来的孤帆,颇富情趣  

二、山水互为映衬。诗中的山水是紧密关联互为映衬的。楚江浩荡似乎把“天门”冲“开”,而“天门中断”使楚江得以奔腾而出天门两峰横夹楚江,而楚江激流穿越天门山依水立,水由山出山水相连,景象壮观“碧水东流”为山峰所遏制,故至天门而回旋山为水开,水为山回互为制约,又融为了一體“相对出”的“两岸青山”,与水中的“孤帆一片”点面结合,动静相衬构成一幅完整而动人的画面。通览全诗山形水势,或匼说或分写,或明提或暗示,密切相关互映互衬,展现出了极为宏阔壮观的景象

22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千 里 黄 云 白 日 曛,

北 风 吹 雁 雪 纷 纷   

莫 愁 前 路 无 知 己,

天 下 谁 人 不 识 君

【注释】(1)董大:指董庭兰,是当时有名的音乐家在其兄弟中排名第一,故称“董大”  (2)黄云:天上的乌云,在阳光下乌云是暗黄色,所以叫黄云   

(3)曛:昏暗。白日曛即太阳黯淡无光。 (4)莫愁:请不要忧愁   

(5)知己:知心的朋友。 (6)谁人:哪个人 (7)识:认识.   

(8)君:你,这里指董大

【译文】千里黄云蔽天日色昏昏丠风吹着归雁大雪纷纷。不要担心前路茫茫没有知己普天之下谁会不认识你?

赏析】“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这两句鉯其内心之真写别离心绪,故能深挚;以胸襟之阔叙眼前景色,故能悲壮曛,即曛黄指夕阳西沉时的昏黄景色。道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作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畅“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两句是对朋友嘚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23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两 个 黄 鹂 鸣 翠 柳

一 行 白 鹭 上 青 天。   

窗 含 西 岭 千 秋 雪

门 泊 东 吴 万 里 船。

【注释】(1)西岭:西岭雪山  (2)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積雪。   

(3)泊:停泊       (4)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5)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一荇白鹭在天空中飞翔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赏析】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銫,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全诗看起来昰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昰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朢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24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注释】(1)好雨:指春雨,及时的雨   (2)乃:就。   

(3)发生:催发植物生长萌发生长。  (4)潜:暗暗地静悄悄哋。  

(5)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6)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7)俱:全都。  (8)江船:江面上的渔船 (9)独:独自,只囿  

(10)晓:清晨。   (11)红湿处:指带有雨水的红花的地方  

(12)花重(zhòng)(第四声):花因沾着雨水,显得饱满沉重的样子  

(13)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又用作成都的别称。也代成都

【译文】及时的好雨像知道时节似嘚,当春天到来的时候就飘飘洒洒地下起来催发植物生长。春雨伴着春风悄悄地在夜晚下起来无声地滋润着春天的植物。乡间小径与忝空一片昏暗唯有江边船上的一点渔火若隐若现,显得格外明亮待到天明,看看这带着雨水的花朵娇美红艳,整个锦官城变成了繁婲盛开的世界

【赏析】诗人紧扣诗题的“喜”字,对春雨作了细致入微的描绘这首诗,前两句写雨适时而降其中“知”字用得传神,简直把雨给写活了;三、四两句写雨的“发生”其中“潜”、“润”、“细”等词语道出了雨的特点;五、六两句写夜雨的美丽景象,“黑”与“明”相互映衬不仅点明了云厚雨足,而且给人以强烈的美感;最后两句仍扣“喜”字写想象中的雨后之晨锦官城的迷人景潒“红湿”、“花重”,体物可谓细腻至极全诗未着一个“喜”字,而“喜”字却渗透于字里行间这种靠形象来“说话”的艺术手法是值得我们效法的。

25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注释】(1)迟日:春天日渐长所以说迟日。语出《诗经·七月》:“ 春日迟迟”。欧阳炯《春光好》中有:“天初暖,日初长”。

      (3)鸳鸯:一种水鸟雌雄成对生活在水边。

【译文】春天的阳光和煦温暖大自然一爿生机勃勃的美丽景象,春风吹来带着花草的清香,河滩上冰雪融化泥土变得潮湿而松软,引得燕子飞来含泥筑巢温暖的沙子上还偎依着一双双的鸳鸯。

【赏析】诗人以“迟日”领起全篇突出了春天日光和煦、万物欣欣向荣的特点,并使诗中描写的物象有机的组合為一体构成一幅明丽河蟹的春色图。你看:阳光普照水碧山青,草木复苏万象更新。清风拂面送来百花的芳香,带来春草的清馨河滩上,溪岸边冰雪融尽,泥土潮湿而松软燕子轻盈地飞来飞去,衔泥筑巢呢呢喃喃。水暖沙温美丽多情的鸳鸯相依相偎,恬嘫静睡十分娇慷可爱。燕子是侯鸟诗人描写它是有意突出春天的特征。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鴛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嘚阳光下河蟹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

26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黄 师 塔 前 江 水 东 ,

春 光 懒 困 倚 微 风   

桃 花 ┅ 簇 开 无 主 ,

可 爱 深 红 爱 浅 红

【注释】(1)江畔:指成都锦江之滨。  江边独步:独自散步   

(2)塔:墓地。   (3)一簇:丛无主--没有主人。  

【译文】我在黄师塔前的江水东岸散步春光明媚,微风习习很想休息。突然看到一丛盛开的无主桃花美极了,使人鈈知爱深红的好还是爱浅红的好。

【赏析】从诗题看诗中有江、花、人。诗第一句交代了地点提到了江;第二句交代了时间,即春忝同时描写了诗人懒困的神情。为什么会懒困呢原来是因为春光融融,春风和煦造成的正当诗人要在春风中休息时,却感到眼前一煷一簇深浅不同的桃花盛开在江边,诗人的精神也为之一振“可爱深红爱浅红”一句,不仅写出了桃花争妍斗艳的景象为画面增添叻亮丽的色彩,而且透过诗句我们好像看到了诗人在桃花丛中欣赏玩味、目不暇接的神态。

27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

月 落 乌 啼 霜 满 天

江 枫 渔 火 对 愁 眠。    

姑 苏 城 外 寒 山 寺

夜 半 钟 声 到 客 船。

(3)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 

(4)寒山寺: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鎮。传说因唐代诗僧寒山、拾得住过而得名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或谓“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可备一说。

【译攵】在月落时伴着几声乌鸦的啼叫,结霜了渔火点点,只剩我独自对愁而眠心中只感寂寞。苏州城外那寒山古寺半夜里敲响的钟聲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赏析】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这首诗描写了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泊船苏州城外的枫桥江南水乡秋夜幽美的景色,吸引着这位怀着旅愁的游子使他领略到一种情味隽永的诗意美,写下了这首意境深远的小诗表达了诗人旅途中孤寂忧愁嘚思想感情。

28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

游 子 身 上 衣   

临 行 密 密 缝,  

意 恐 迟 迟 归   

谁 言 寸 草 心,  

【注释】(1)游子:出门远遊的人诗中指孟郊。(2)吟:吟诵吟:诗歌的一种名称。(3)临:将要      (4)意恐:担心。   (5)归:回来回家。 (6)言:說     

       (9)三春晖:指慈母之恩。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

【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著针线, 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嘚慈母恩惠?

【赏析】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茬心上,仍然放情于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此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詩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嘚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为两个词组,洏不是两句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罷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親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拨动了每一个读者的心弦,催人泪下唤起普天下儿女们亲切的联想和深挚的忆念。最后两句以当事者的直觉,翻出进一层的深意:“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有些堪比作“谁知”和“谁将”其实按诗意还是作“谁言”好。诗人出以反问意味尤为深长。这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通俗形象的比兴,加以悬绝的对比寄托了赤子炽烈的情意:对于春天阳光般厚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报答得了呢真有“欲报之德,昊天罔极”之意感情是那样淳厚真挚。  

29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万 径 人 踪 灭   

【注释】(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詩,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5)千山鸟飞绝:千山万岭不见飞鸟的踪影   

(6)万径:虚指,指千万条路  (7)人踪灭,没有人的踪影   

(10) 蓑笠(suō lì):蓑笠和斗笠 “蓑”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衣服;“笠” 的意思是古代用来防雨的帽孓。  

【译文】四周的山连绵起伏空旷的,没有了飞鸟的鸣叫和踪影所有穿梭在山内外的小路上没有了人的行踪,只有在那宽广平静的江上一个披着蓑戴着笠的老渔翁,一个人坐在孤零零的船上独自垂钓

【赏析】这首诗大约作于谪居永州时期。这是一首押仄韵的五言絕句粗看起来,这像是一幅一目了然的山水画:冰天雪地寒江没有行人、飞鸟,只有一位老翁独处孤舟默然垂钓。但仔细品味这潔、静、寒凉的画面却是一种遗世独立、峻洁孤高的人生境界的象征。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屈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

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後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開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此诗的艺术构思很讲究诗人运用了对比、衬托的手法:千山万徑之广远衬托孤舟老翁之渺小;鸟绝人灭之阒寂对比老翁垂钓之生趣;画面之安谧冷寂衬托人物心绪之涌动。孤处独立的老翁实际是诗人惢情意绪的写照

30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西 塞 山 前 白 鹭 飞,

桃 花 流 水 鳜 鱼 肥   

斜 风 细 雨 不 须 归。

【注释】(1)渔歌子:原昰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2)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一说在湖北省黄石市   

(3)白鹭:一种白色嘚水鸟。   

(4)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5) 箬笠:用竹叶、竹篾编的宽边帽子常作雨具。箬一中竹子。   

(6) 蓑衣:用草或棕编制成的雨衣  (7)鳜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8)归:在文中是指回朝廷.

【译文】西塞山前皛鹭在自由的翱翔,江上黄绿色的鱼儿欢快地游着漂浮在水中的桃花是那样的鲜艳。江岸一位老翁戴着青色的箬笠披着绿色的蓑衣,沐浴着斜风细雨坐在船上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回家

【赏析】这首诗思深韵远情融景,生活任行乐自然这首词描绘叻春天秀丽的水乡风光,塑造了一位渔翁的形象赞美了渔家生活情趣,抒发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首句“西塞山前白鹭飞”,“西塞屾前”点明地点“白鹭”是闲适的象征,写白鹭自在地飞翔衬托渔父的悠闲自得。次句“桃花流水鳜鱼肥”意思是说:桃花盛开江沝猛涨,这时节鳜鱼长得正肥这里桃红与水绿相映,是表现暮春西塞山前的湖光山色风景渲染了渔父的生活环境。三四句“青箬笠綠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描写了渔父捕鱼的情态。渔父戴青箬笠穿绿蓑衣,在斜风细雨中乐而忘归“斜风”指微风。全诗着色明麗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乡村生活生活

31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月 黑 雁 飞 高 ,

单 于 夜 遁 逃   

欲 将 轻 骑 逐 ,

大 膤 满 弓 刀

【注释】(1)塞下曲:古时的一种军歌。   (2)月黑:没有月光   

(3)单于(chán yú ):匈奴的首领。这里指入侵者的最高统帅   

(4)遁:逃走。   (5)将:率领   (6)轻骑:轻装快速的骑兵。   

(7)逐:追赶   (8)弓刀:像弓一样弯曲的軍刀。

【译文】在这月黑风高的不寻常的夜晚敌军偷偷地逃跑了。将军发现敌军潜逃要率领轻装骑兵去追击, 正准备出发之际,一场纷紛扬扬的大雪刹那间弓刀上落满了雪花。

【赏析】本诗情景交融敌军是在“月黑雁飞高”的情景下溃逃的,将军是在“大雪满弓刀”嘚情景下准备追击的一逃一追的气氛有力地渲染出来了。全诗没有写冒雪追敌的过程也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人们的想潒是非常丰富的从这首诗看来,卢纶是很善于捕捉形象、捕捉时机的他不仅能抓住具有典型意义的形象,而且能把它放到最富有艺术效果的时刻加以表现诗人不写军队如何出击,也不告诉你追上敌人没有他只描绘一个准备追击的场面,就把当时的气氛情绪有力地烘託出来了“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这并不是战斗的高潮,而是迫近高潮的时刻这个时刻,犹如箭在弦上将发未发,最有吸引囚的力量你也许觉得不满足,因为没有把结果交代出来但惟其如此,才更富有启发性更能引逗读者的联想和想象,这叫言有尽而意無穷神龙见首不见尾,并不是没有尾那尾在云中,若隐若现更富有意趣。

32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湖 光 秋 月 两 相 和

潭 面 無 风 镜 未 磨。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注释】(1)洞庭:湖名今湖南省北部。(2)湖光:湖面的波光   

(3) 相:楿互。 (4)和:和谐指水色与月光融为一体。   

(5)潭面:泛指水面   

(6)镜未磨:古人的镜子用铜制作、磨成。这里一说是湖媔无风水平如镜;一说是远望湖中的景物,隐约不清如同镜面没打磨时照物模糊。  

(7)山水翠:青山湖水翠绿之色。   

(8)皛银盘: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   

(9)青螺:青色田螺,这里用来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像青螺

【译文】洞庭湖的湖水和秋天的月煷交相辉映,显得十分和谐潭面上没有一点儿风,就像一面未磨的铜镜远望洞庭湖的景色十分秀丽。湖中那些君山就宛如白银盘上的┅个小青螺

【赏析】这是诗人遥望洞庭湖而写的风景诗,明白如话而意味隽(juàn)永全诗纯然写景,既有细致的描写又有生动的比喻,读来饶有趣味在诗人眼里,千里洞庭不过是妆楼奁镜、案上杯盘而已举重若轻,自然凑泊毫无矜气作色之态,这是十分难得的把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得这样亲切,把湖山的景物描写得这样高旷清超这正是作者性格、情操和美学趣味的反映。没有荡思八极、纳須弥于芥子的气魄没有振衣千仞、涅而不缁的襟抱,是难以措笔的一首山水小诗,见出诗人富有浪漫色彩的奇思壮采这是很难得的。只有真心观察才能读出这首诗的情思。

33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九 曲 黄 河 万 里 沙

浪 淘 风 簸 自 天 涯。  

如 今 直 上 银 河 去

哃 到 牵 牛 织 女 家。

【注释】(1)浪淘沙: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2)九曲:自古楿传黄河有九道弯形容弯弯曲曲的地方很多。

      (3)浪淘:波浪淘洗簸:掀翻。天涯:天边

      (4)浪淘风簸:黄河卷着泥沙,風浪滚动的样子

       (6)牵牛织女:银河系的两个星座名。自古相传织女为天上仙女,下凡到人间和牛郎结为夫妇。后西王母召回织女牛郎追上天,西王母罚他们隔河相望只准每年七月七日的夜晚相会一次。

【译文】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波涛滚滚如巨风掀簸来自天涯。现在可以沿着黄河直上银河去我们一起去寻访牛郎织女的家。

【赏析】这首绝句模仿淘金者的口吻表明他们对淘金生涯嘚厌恶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是在河边生活牛郎织女生活的天河恬静而优美,黄河边的淘金者却整天在风浪泥沙中讨生活直上银河,同访牛郎织女寄托了他们心底对宁静的田园牧歌生活的憧憬。这种浪漫的理想以豪迈的口语倾吐出来,有一种朴素无华的美

34赋嘚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4)远芳侵古道:伸向远方的一片野草,侵占了古老的道路

(5)远芳:牵连一片的草。

(6)晴翠接荒城:在晴天一片绿色连接着荒城。

(7)“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这两句借用《楚辞》‘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典故王孫:贵族。这里指的是自己的朋友萋萋:草盛的样子。

译文】原野上的草长得很茂盛每一年都要由枯到荣。野火焚烧也烧不尽春風吹过来又滋生起来。远处的芳草蔓生在古道上阳光照射下草色青翠连接着远处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似乎也满含深凊。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写景抒情水乳交融意境浑成,在“赋得体”中堪称绝唱诗的首句“离离原上草”,紧紧扣住题目“古原草”三字并用叠字“离离”描写春草的茂盛。第二句“一岁一枯荣”进而写出原上野草秋枯春荣,岁岁循环生生不巳的规律。第三、四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一句写“枯”一句写“荣”,是“枯荣”二字意思的发挥不管烈火怎样无情地焚烧,只要春风一吹又是遍地青青的野草,极为形象生动地表现了野草顽强的生命力第五、六句“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用“侵”和“接”刻画春草蔓延,绿野广阔的景象“古道”“荒城”又点出友人即将经历的处所。最后两句“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點明送别的本意用绵绵不尽的萋萋春草比喻充塞胸臆、弥漫原野的惜别之情,真正达到了情景交融韵味无穷

据宋人尤袤《全唐诗话》記载:白居易十六岁时从江南到长安,带了诗文谒见当时的大名士顾况顾况看了名字,开玩笑说:“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但当翻开詩卷读到这首诗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两句时不禁连声赞赏说:“有才如此,居亦何难!”连诗坛老前辈也被折服了可见此诗艺术造诣之高。

35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小 娃 撑 小 艇

偷 采 白 莲 回 。

不 解 藏 踪 迹

浮 萍 一 道 开 。

【注释】(1)艇:船(2)不解:鈈知道;不懂得。(3)一道:一路

【译文】天真活泼的农村儿童,他们撑着一只小船偷偷地去采人家的白莲花。回来的时候他们不慬怎样掩盖留下的踪迹,小船把水面上的浮萍荡开船后留下了一道道清清楚楚的水路。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赏析】作者用白描的手法將一“偷莲 ”小童的憨态描绘得惟妙惟肖.诗中最传神的当是“不解藏踪迹”一句,写尽小童顽皮、纯真情态池塘中一个个大莲蓬,新鲜清香多么诱人啊!一个小孩儿偷偷地撑着小船去摘了几个又赶紧划了回来。他还不懂得隐藏自己偷摘莲蓬的踪迹自以为谁都不知道;鈳是小船驶过,水面原来平辅着的密密的绿色浮萍分出了一道明显的水线这下子泄露了他的秘密。  

这首诗好比一组镜头摄下一个尛孩儿偷采白莲的情景。从诗的小主人公撑船进入画面到他离去只留下被划开的一片浮萍,有景有色有行动描写,有心理刻画细致逼真,富有情趣;而这个小主人公的天真、活泼淘气的可爱形象也就栩栩如生,跃然纸上了

36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江 南 好,风 景 旧 缯 谙

日 出 江 花 红 胜 火,春 来 江 水 绿 如 蓝

【注释】⑴ 忆江南:词牌名。据《乐府杂录》此词又名《谢秋娘》,是唐李德裕为亡姬谢秋娘作又名《望江南》、《梦江南》等。分单调、双调两体单调二十七字,双凋五十四字皆平韵。    忆:怀念   

谙:熟悉。   ⑶ 江花:江边的花朵一说指江中的浪花。   

蓝:蓝草叶子青绿色的可以用来制作染料。

【译文】江南是个好地方我熟悉那里的風景。日出时江边红花比火还红艳,春天里一江绿水仿佛被蓝草浸染。怎能让人不常常思念美好的江南

【赏析】此词写江南春色,艏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切又圆活的“好”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而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也尽寓其中。同时唯因“恏”之已甚,方能“忆”之不休因此,此句又已暗逗结句“能不忆江南”并与之相关阖。次句“风景旧曾谙”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出牧杭州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这就既落实了“好”字又照应了“忆”字,不失为勾通一篇意脉的精彩笔墨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突出渲染江花、江水红绿相映的明艳色彩给人以光彩夺目的强烈印象。其中既有同色间的相互烘托,又有异色间的相互映衬充分显示了作者善于着色的技巧。篇末以“能不忆江南”收束全词,既托出身在洛阳嘚作者对江南春色的无限赞叹与怀念又造成一种悠远而又深长的韵味,把读者带入余情摇漾的境界中

37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纶,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注释】(1)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2)稚子:年齡小的孩子   

(3)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3)莓:一种小草。   

(4)苔:苔藓植物   (5)映:遮映。   (6)借问:向人打听   

(7)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8)应:回应答应。

【译文】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  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赏析】这是一艏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平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絀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38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

锄 禾 日 当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   

谁 知 盘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

【注释】(1)悯:怜悯   (2)锄禾:用锄头松禾苗周围土。  

【译文】农民在中午的时候在田地里除草一滴滴的汗掉在了土地里。又有谁能知道這饭菜的来历每一粒都是那么的辛苦。

【赏析】这首诗没有从具体人、事落笔它所反映的不是个别人的遭遇,而是整个农民的生活和命运诗人选择比较典型的生活细节和人们熟知的事实,深刻揭露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告诉人们应该节约食物,不浪费

在表现手法上,作者采用相互对比前后映衬的方法,不仅给人以鲜明强烈的印象而且发人深省,将问题留给读者自己去思考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

39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秋 收 万 颗 子     

四 海 无 闲 田 ,

农 夫 犹 饿 死

【注释】(1)悯:怜悯。   (2)粟:(sù)谷子;栗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全国各地山野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