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高考进川大女生节的那女生叫阎什么

川大17春《刑法学(1)1005》在线作业12答案参考-四川大学-无忧答案网
后使用快捷导航没有帐号?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1|回复: 2
川大17春《刑法学(1)1005》在线作业12答案参考
《刑法学(1)1005》17春在线作业1
一、单选题:
1.犯罪的根本特征是(& & )。& && && & (满分:2)
A.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刑事违法性
C. 应受刑罚惩罚性
D. 主观罪过性
2.从一般意义而言,犯罪客观方面的选择要件包括了(& & )。& && && & (满分:2)
A. 犯罪的行为、犯罪的结果
B. 犯罪的动机、犯罪的目的
C. 犯罪的故意、犯罪的过失
D. 犯罪的时间、地点和方法
3.甲在13周岁时抢劫价值2000元的物品,在15周岁时抢劫价值8500元的物品,在17周岁时又抢劫价值4000元的物品。在对甲追究刑事责任时,计算其抢劫罪数额应为(& & )。& && && & (满分:2)
A. 14500元
B. 12500元
4.甲与乙为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引起殴斗。在殴斗过程中,甲拿刀朝乙肚子上猛刺一刀后逃走,致乙死亡。甲对乙的死亡在主观上属于(   )。& && && & (满分:2)
A. 过于自信的过失
B. 疏忽大意的过失
C. 直接故意
D. 间接故意
5.甲犯某罪,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7年,按照刑法的规定,对其的追诉期为(& & )& && && & (满分:2)
6.在犯罪构成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要件是犯罪(& & )。& && && & (满分:2)
A. 主体要件
B. 客体要件
C. 客观要件
D. 主观要件
7.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依法(& & )。& && && & (满分:2)
A.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 可以免除处罚
D. 应当免除处罚
8.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 & )。& && && & (满分:2)
A.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
B.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一般损害的
C.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D.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一般损害的
9.下列量刑情节中,可在法定刑范围以外裁量刑罚的是(& & )& && && & (满分:2)
A. 从轻处罚情节
B. 从重处罚情节
C. 减轻处罚情节
D. 免除处罚情节
10.犯罪构成是犯罪的(& & )。& && && & (满分:2)
11.没收财产的范围包括(& & )& && && & (满分:2)
A.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
C.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
D. 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
12.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 )。& && && & (满分:2)
A. 犯罪预备
B. 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13.赵某日出生,日凌晨实施抢劫,共劫得人民币二百余元,对赵某应当(& & )。& && && & (满分:2)
A. 不追究刑事责任
B. 追究刑事责任
C. 追究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免除处罚
D. 追究刑事责任,但应从轻或减轻处罚
14.疏忽大意过失与过于自信过失的主要区别是(& & )不同。& && && & (满分:2)
A. 危害结果是否发生的意义
B. 危害结果的内容
C. 对危害结果发生的认识
D. 对危害结果发生的态度
15.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 & )中。& && && & (满分:2)
A. 过失犯罪
B. 故意犯罪
C. 直接故意犯罪
D. 间接故意犯罪
16.宋某持三角刮刀抢劫王某财物,王某夺下宋某的三角刮刀,并将宋某推倒在水泥地上,宋某头部着地,当即昏迷。王某随后持三角刮刀将宋某杀死。关于王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 && && & (满分:2)
A. 王某将抢劫犯杀死,属于正当防卫
B. 王某的行为属于防卫过当
C.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防卫过当
D. 王某前面的行为是正当防卫,后面的行为是故意杀人
17.张某因犯强奸罪被判处9年有期徒刑,在刑罚执行5年后又发现其在犯强奸罪的同时还犯有抢劫罪,应判10年有期徒刑。那么张某还需执行的刑量最高应当是(& & )& && && & (满分:2)
18.施某,男,美国人,系该国政府一职员,日以旅游者的身份来中国旅游,6月3日,施某在乘坐中国某航空公司航班飞机飞往新加坡途中,因琐事而与邻座一意大利人发生争执,遂用航班上的塑料餐叉将对方右眼刺伤致失明。关于本案是否可适用我国刑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 && && & (满分:2)
A. 本案的犯罪行为人是外国人,则受害人亦为外国人。依照属人管辖原则不适用我国刑法
B. 该案中涉案人员施某是外国政府职员,依照国际法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而因本案不适用我国刑法
C. 依照地域管辖原则,如果施某实施伤害行为时,该飞机正在中国领空,则本案应适用我国刑法,若在他国上空则适用他国法律
D. 施某杀人行为发生在中国的飞机内,是在中国刑法规定的领域效力范围内触犯中国刑法,应依照中国刑法论处
19.甲系A国公民,1999年7月在中国旅游后,乘坐中国国际航空公司班机回国,在飞临B国上空甲因琐事与邻坐的中国公民乙发生争执,甲将乙打成重伤,对甲应适用(& & )。& && && & (满分:2)
A. A国刑法
B. B国刑法
C. 中国刑法
D. 飞机最初降落国刑法
20.冬季某日,爆炸工某甲误认为一个装有雷管的铝盒是其同事的饭盒,放在炉子上加热,以致发生爆炸事故,某甲对爆炸事故的发生,在主观方面是(& & )。& && && & (满分:2)
A. 疏忽大意的过失
B. 过于自信的过失
C. 间接故意
D. 意外事件
21.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 && && & (满分:2)
A.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B.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
C.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D.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
22.甲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对甲数罪并罚,可判处(& & )。& && && & (满分:2)
A. 有期徒刑8年
B. 有期徒刑20年
C. 有期徒刑23年
D. 无期徒刑
23.甲、乙同乘一列火车。甲以为乙的手提包里有钱财,于是趁乙上厕所之机,拿走了乙的手提包。事实上乙的手提包内没有财物,只有一把手枪。甲的行为(& & )。& && && & (满分:2)
A. 构成盗窃枪支罪
B. 构成盗窃罪
C. 构成抢夺罪
D. 构成抢夺枪支罪
24.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 && && & (满分:2)
A.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B.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
C.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D.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
25.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走入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自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  )。& && && & (满分:2)
A. 故意杀人
B. 意外事件
C. 过失杀人
D. 不构成犯罪
26.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李某家中的一头牲畜。张某(& & )& && && & (满分:2)
A. 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
B. 因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C. 应负过失杀人的责任
D. 因其行为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27.古某,女,因犯贩卖罪被判处死刑,但死刑执行书因故迟迟未下达。待到死刑执行之时,法医发现其于等候执行期间与看守她的狱警夏某通奸,现已有身孕。该案如何处理(& & )& && && & (满分:2)
A. 不能执行死刑,因刑法规定死刑不适用于已怀孕的妇女。应立即停止执行并将情况上报。
B. 可以执行死刑,刑法规定死刑不适用于审判时怀孕的妇女,古某怀孕是在审判之后。
C. 可以执行死刑,只是要等到古某生产之后一定时间。
D. 可以执行死刑,因其是与狱警通奸而怀孕,其行为带在规避刑法的性质。
28.精神病人只有在实施危害行为时(& & )自己的行为的,才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 && && & (满分:2)
A. 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 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 不能辨认并且控制
D. 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29.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 && && & (满分:2)
A. 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 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 不构成犯罪
D. 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30.按照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对(& & ),应当负刑事责任。& && && & (满分:2)
A. 聚众哄抢罪
D. 贩卖无忧答案网罪
二、多选题:
1.罪责刑相适应要求(& & )。& && && & (满分:2)
A. 重罪重罚
B. 轻罪轻罚
C. 罪刑相称
D. 罚当其罪
2.我国罪责刑相适应要求(& & )。& && && & (满分:2)
A. 重罪重罚
B. 轻罪轻罚
C. 罪刑相称
D. 罚当其罪
3.某甲骑车回家时主动与一外地女青年乙交谈,得知乙迷路后表示愿意带她找目的地。乙于是同意。两人找到天黑,仍未找到目的地,甲见四周无人,乙姿色尚可,便将其拖至一小树林,实施了强奸。完事后怕乙告发,便起杀人灭口的念头,从地上捡起一砖头猛砸乙的头部,将其打死后离去,临走时还拿走乙的手提包,内有现金1500元。某甲的行为构成哪些罪??& && && & (满分:2)
C. 故意杀人罪
4.在下列情形中,应视为不法侵害已经终止的是(& & )。& && && & (满分:2)
A. 不法侵害已经完结
B. 不法侵害人自动中止侵害
C. 不法侵害人已被制服
D. 不法侵害人已经丧失继续侵害的能力
5.甲意图杀死其妻,误以碱面为砒霜放入其妻粥中,其妻安燃无事。甲的行为属于(& & )。& && && & (满分:2)
A. 对象错误
B. 故意犯罪
C. 意外事件
D. 手段错误
6.依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人员中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是(& & )。& && && & (满分:2)
A. 不满14周岁的人
B. 又聋又哑的人
C. 生理性醉酒的人
D. 病理性醉酒的人
7.不作为形式犯罪的义务来源有:(     )。& && && & (满分:2)
A. 法定的义务
B. 道义上的义务
C. 业务或职务上的义务
D. 行为人先前行为所引起的义务
8.根据我国刑法第17条第2款的规定,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 & )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 && & (满分:2)
A. 故意杀人罪
C. 贩卖无忧答案网罪
9.李某教唆精神病人王某犯罪,李某(& & )。& && && & (满分:2)
A. 与王某构成共同犯罪
B. 应单独承担刑事责任
C. 是教唆犯
D. 是间接实行犯
10.下列哪些情形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 )& && && & (满分:2)
A. 15周岁的甲在聚众斗殴中致人死亡
B. 15周岁的乙非法拘禁他人使用暴力致人伤残
C. 15周岁的丙贩卖海洛因8000克
D. 15周岁的丁使用暴力奸淫幼女
11.以下关于认识错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 & (满分:2)
A. 甲误将冰冻后的块状猪肉当作无忧答案网加以运输,只成立运输无忧答案网罪未遂
B. 乙误将张三的汽车当作仇人李四的汽车放火烧毁,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未遂
C. 丙误将15周岁的田某(男性)当作未满14周岁的儿童加以拐卖,构成拐卖儿童罪既遂
D. 丁某晚上为杀害仇人王五而对准对面的来人开枪,不想打中的是丁自己的父亲,丁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12.“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 && && & (满分:2)
A. 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 犯罪的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外
C. 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 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船舶内
13.下列哪些属于广义上的刑法(& & )。& && && & (满分:2)
B. 单行刑事法律
C. 附属刑法规范
D. 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判例
14.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    )。& && && & (满分:2)
A. 为了犯罪,事先调查被害人行踪的行为
B. 尾随被害人的行为
C. 守候被害人的行为
D. 着手实施某罪构成的实行行为
15.下列关于刑法第20条第3款所规定的无限防卫权(特殊防卫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 )& && && & (满分:2)
A. 于某流氓成性,一天深夜越墙闯入年轻妇女赵某家,要求与赵发生关系遭受拒绝,于是拔刀威胁,遇赵不从即用刀刺杀。这时赵某计上心来,口头表示同意并往床上退,于以为得逞,积极逼近赵。赵从身后的床上操起一把大剪刀朝于腹部猛捅数次,致其死亡。赵某的行为没有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B. 妇女乙为饿死自己刚出生的婴儿,而故意连续两天不给自己的孩子喂奶。该婴儿啼哭不止,邻居李某见此情景,将乙打翻在地,致其死亡,李某的行为不属于行使无限防卫权,应当负刑事责任
C. 丙绑架丁(8岁),偶然从现场经过的张三为救丁,从砖头砸死了丙,救出丁,张三不是不法侵害的受害人,不能行使无过当防卫权
D. 在列车上同座的李四发现王五特别有钱,就在其喝的茶水中投放安眠药,王五5分钟后沉沉睡去,李四伸手去翻王五的手提包。目睹整个过程的周某终于忍无可忍,将李四推倒地,致其脑溢血死亡,周某的行为并未超过正当防卫的限度
16.下列情形,哪几种根据犯罪的规定,实现了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 && & (满分:2)
A. 甲行贿,但因情节较轻,被免予刑罚处罚
B. 乙盗窃5000元手表一块,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C. 丙诈骗1000元,经过十年,因超过诉讼时效,公安机关不再追究
D. 丁是一外国大使馆人员,享有外交特权,因犯罪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交涉
17.以下关于犯罪中止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 & (满分:2)
A. 甲在某钟表店购物时,乘营业员不注意之机,从柜台内将一只价值高昂的手表拿出偷偷握在手中,然后在柜台边假装和其朋友选购其他钟表。在营业员高呼“有人偷手表”之后,甲马上将手表交给钟表店保安,并说了一声“开个玩笑”,就试图离开,但被保安拦住。甲的行为属于盗窃罪未遂
B. 乙与张三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乙得知张三独自在家,便携带匕首向张三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 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D. 赵某持刀闯入女友钱某家中,声称要挖出她的双眼以教训她“与人通奸”的不忠行为,面对钱某的苦苦哀求,赵某将刀扔在钱某面前转身离去。依照刑法规定,对赵某应当减轻处罚
18.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错误的有(& & )& && && & (满分:2)
A. 钱、赵二人共谋去某商场行窃,赵某留在商场外观望,钱某撬门进入,窃取了价值数万元的物品。钱某认为,放把火可以破坏现场。于是,在离开前用打火机点燃了商场内的服装。后钱某把放火一事告诉了赵某。二人都应构成盗窃罪、放火罪
B.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蒙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一狭窄街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防止其他人进来,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抢劫了一妇女现金3000元。张某欲独吞此款,与李某会合时,对李讲:“这妇女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李信以为真。李仍然构成抢劫罪,共同抢劫数额是3000元
C. 甲、乙、丙、丁4人预谋某晚去某超市盗窃,甲提供了一辆自行车,届时甲因害怕未去,由乙、丙、丁3人用甲提供的三轮车盗走超市的大批名贵手表,在这起盗窃案中,甲的行为应定为盗窃罪预备
D. 行为人A邀约B一起去教训C,由于B早已对C恨之入骨,欣然答应,且心中暗暗有了杀害C的意思,但未将此意告诉A。第二天,二人共同去C的住处。进入C的房间后,B基于杀人的故意,A本着伤害的故意对C实施暴力,C很快死亡。A构成故意伤害罪,B构成故意杀人罪,二人成立共同犯罪,而且都要对死亡结果负责
19.造成损害但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包括(& & )。& && && & (满分:2)
A. 意外事件
B. 正当防卫
C. 防卫过当
D. 紧急避险
20.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 && && & (满分:2)
A. 甲欲杀害其仇人张三,某日8时对其所喝牛奶下毒,1小时后毒性必定发作,张三一定会死。但张三服毒后坐飞机去外地出差,8时45分飞机故障坠毁,张三死亡。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不构成犯罪
B. 乙欲杀其仇人赵某,在河边对其砍了10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赵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2小时后,赵某自己醒来,误将沙砾吸入喉咙,窒息死亡。赵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 丙故意伤害田某,田某受轻伤入院治疗,当晚医院发生原因不明的火灾,田某被烧死,丙构成故意伤害罪,但无须对死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D. 丁基于杀害的意思,对被害人李某使用暴力,后者重伤后昏迷,丁即将其扔下深渊。事后查明:李某是在被抛弃时碰上巨石而摔死的。丁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数罪并罚
《刑法学(1)1005》17春在线作业2
一、单选题:
1.防卫过当是指防卫行为(& & )。& && && & (满分:2)
A.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
B.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一般损害的
C. 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
D. 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一般损害的
2.死刑缓期执行考验期内,如果没有故意犯罪,2年期满后,减为(& & )& && && & (满分:2)
A. 15年有期徒刑
B. 15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C. 18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
D. 无期徒刑
3.在犯罪构成中,居于核心地位的要件是犯罪(& & )。& && && & (满分:2)
A. 主体要件
B. 客体要件
C. 客观要件
D. 主观要件
4.下列法定量刑情节中,属于从重处罚的情节是(& & )& && && & (满分:2)
5.某甲蓄意杀害某乙,某晚潜入某乙的院子,见墙角有个黑影,便以为是乙,举枪射击,后来发现打死的不是乙,而是乙的一头牲畜,对甲的处理(& & )。& && && & (满分:2)
A. 按故意杀人未遂处理
B. 按故意杀人预备处理
C. 如果打死牲畜情节严重,可按故意毁坏公私财物罪处理
D. 不按犯罪处理
6.某甲是间歇性精神病人。某日,某甲喝醉了酒,把某酒店老板打成重伤,在群众抓捕他时,某甲因惊恐而精神病发作。则某甲(  )。& && && & (满分:2)
A.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处罚
B. 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从轻处罚
C. 不负刑事责任,因其是精神病人
D. 应当负刑事责任
7.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负刑事责任的年龄是行为人已满(& & )。& && && & (满分:2)
8.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 )。& && && & (满分:2)
A. 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
B. 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
C. 不构成犯罪
D. 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
9.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 )。& && && & (满分:2)
A. 适用我国刑法
B. 可以适用我国刑法
C. 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
D. 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
10.甲在日实施了一个犯罪行为,对这个犯罪行为,旧刑法规定的刑罚较轻,新刑法规定的刑罚较重,根据有关规定,甲的犯罪行为适用:(& & )。& && && & (满分:2)
A. 根据从旧原则,适用旧刑法
B. 根据从新原则,适用新刑法
C. 根据从旧兼从轻原则,适用旧刑法
D. 不涉及刑法溯及力问题,直接适用新刑法
11.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在下列情形中,应当采用限制加重原则实行并罚的是(& & )。& && && & (满分:2)
A. 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死刑或者最重刑为死刑的
B. 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中有数个无期徒刑或者最重刑为无期徒刑的
C. 数罪中有判处附加刑的
D. 判决宣告的数个主刑为有期徒刑、拘役、管制的
12.甲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8年;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5年。对甲数罪并罚,可判处(& & )。& && && & (满分:2)
A. 有期徒刑8年
B. 有期徒刑20年
C. 有期徒刑23年
D. 无期徒刑
13.施某犯贪污罪,被判无期徒刑。服刑12年后,因表现良好而获假释。在假释考验期内的第6年,施某故意致人重伤,被判刑9年。根据刑法规定,对施某应撤销假释,按数罪并罚的规定处理。对施某应适用何种刑罚幅度或刑种?(& & )& && && & (满分:2)
A. 应在9年以上20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
B. 应在9年以上15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
C. 应在12年以上20年以下有期徒刑幅度内决定执行的刑期
D. 应决定执行无期徒刑
14.犯罪的直接客体是指(& & )。& && && & (满分:2)
A.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对象
B.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人或物
C.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社会关系的一部分
D. 某种犯罪所直接侵犯的具体社会关系
15.犯罪的目的只存在于(& & )中。& && && & (满分:2)
A. 过失犯罪
B. 故意犯罪
C. 直接故意犯罪
D. 间接故意犯罪
16.犯罪后自首又有重大立功表现的,依法(& & )。& && && & (满分:2)
A. 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B. 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C. 可以免除处罚
D. 应当免除处罚
17.下列量刑情节中,可在法定刑范围以外裁量刑罚的是(& & )& && && & (满分:2)
A. 从轻处罚情节
B. 从重处罚情节
C. 减轻处罚情节
D. 免除处罚情节
18.刘某意图杀死范某。一天,持刀潜伏在范某院落的大门外,等候范某的出现,后因久等未果,又惧怕法律,遂打消杀人恶念,持刀返家。对刘某的行为应定为(& & )。& && && & (满分:2)
A. 犯罪预备
B. 预备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C. 犯罪未遂
D. 实行阶段上的犯罪中止
19.甲犯某罪,该罪的法定最高刑为7年,按照刑法的规定,对其的追诉期为(& & )& && && & (满分:2)
20.甲带邻居家5岁小孩到游泳池游泳,因大意未看护好该小孩致其溺水死亡,甲因负不作为犯罪的刑事责任,甲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是(& & )。& && && & (满分:2)
A. 法律的规定
B. 职务或业务的要求
C. 法律行为的义务
D. 先前行为的义务
21.刑法学研究的对象是(& & )。& && && & (满分:2)
B.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罚
C.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
D. 刑法及其规定的犯罪和刑事责任
22.吴某因犯非法拘禁罪和故意毁坏财物罪,分别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和3000元罚金。对此,应按照(& & )决定执行的刑罚& && && & (满分:2)
A. 吸收原则
B. 限制加重原则
C. 折衷原则
D. 并科原则
23.死缓罪犯在缓期二年执行期间,被核准执行死刑的条件是(& & )。& && && & (满分:2)
A. 严重违反监规监纪
B. 实施了新的犯罪
C. 故意犯罪
D. 抗拒改造
24.王某因诈骗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考虑其有积极退赃并检举他人犯罪的情节,决定宣告缓刑3年。考验期满内,王某又犯交通肇事罪,但在考验期内未被发现,在缓刑考验期满后公安机关又查获(未过追诉时效)。对王某的行为,如何处理(& & )?& && && & (满分:2)
A. 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交通肇事罪处罚
B. 不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
C. 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前罪与后罪数罪并罚
D. 撤销原判宣告的缓刑,以惯犯从重处罚
25.犯罪的根本特征是(& & )。& && && & (满分:2)
A.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B. 刑事违法性
C. 应受刑罚惩罚性
D. 主观罪过性
26.工人孙某休假回村。一日主动携带邻居6岁小孩进入村旁林深路险、豺狼出没的山林中狩猎玩。走入森林约5公里的时候,两人失散。孙某继续独自狩猎,之后既不寻找小孩,也没返村告知小孩家人,便径自回县城工作单位,4日后,林中发现被野兽咬伤致死的小孩尸体,孙某的行为属于(  )。& && && & (满分:2)
A. 故意杀人
B. 意外事件
C. 过失杀人
D. 不构成犯罪
27.甲与乙为宅基地边界问题发生纠纷,引起殴斗。在殴斗过程中,甲拿刀朝乙肚子上猛刺一刀后逃走,致乙死亡。甲对乙的死亡在主观上属于(   )。& && && & (满分:2)
A. 过于自信的过失
B. 疏忽大意的过失
C. 直接故意
D. 间接故意
28.没收财产的范围包括(& & )& && && & (满分:2)
A. 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
C. 供犯罪所用的本人财物
D. 犯罪分子个人所有的财产
29.甲、乙同乘一列火车。甲以为乙的手提包里有钱财,于是趁乙上厕所之机,拿走了乙的手提包。事实上乙的手提包内没有财物,只有一把手枪。甲的行为(& & )。& && && & (满分:2)
A. 构成盗窃枪支罪
B. 构成盗窃罪
C. 构成抢夺罪
D. 构成抢夺枪支罪
30.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门外,从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李某家中的一头牲畜。张某(& & )& && && & (满分:2)
A. 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
B. 因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
C. 应负过失杀人的责任
D. 因其行为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二、多选题:
1.李某教唆精神病人王某犯罪,李某(& & )。& && && & (满分:2)
A. 与王某构成共同犯罪
B. 应单独承担刑事责任
C. 是教唆犯
D. 是间接实行犯
2.依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人员中属于无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是(& & )。& && && & (满分:2)
A. 不满14周岁的人
B. 又聋又哑的人
C. 生理性醉酒的人
D. 病理性醉酒的人
3.罪责刑相适应要求(& & )。& && && & (满分:2)
A. 重罪重罚
B. 轻罪轻罚
C. 罪刑相称
D. 罚当其罪
4.我国罪责刑相适应要求(& & )。& && && & (满分:2)
A. 重罪重罚
B. 轻罪轻罚
C. 罪刑相称
D. 罚当其罪
5.有权对刑法作出司法解释的机关包括 (& & )。& && && & (满分:2)
B. 最高人民检察院
C. 最高人民法院
D.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6.在刑法溯及力问题上,不同国家的处理原则有所不同,概括起来有(& & )。& && && & (满分:2)
A. 从旧原则
B. 从新原则
C. 从旧兼从轻原则
D. 从新兼从轻原则
7.下列关于刑法上因果关系的说法哪些是正确的?(& & )& && && & (满分:2)
A. 甲欲杀害其仇人张三,某日8时对其所喝牛奶下毒,1小时后毒性必定发作,张三一定会死。但张三服毒后坐飞机去外地出差,8时45分飞机故障坠毁,张三死亡。死亡结果的发生和甲的杀害行为之间,没有因果关系,甲不构成犯罪
B. 乙欲杀其仇人赵某,在河边对其砍了10刀,被害人重伤昏迷。乙以为赵某已经死亡,遂离去。但2小时后,赵某自己醒来,误将沙砾吸入喉咙,窒息死亡。赵某的死亡和乙的危害行为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C. 丙故意伤害田某,田某受轻伤入院治疗,当晚医院发生原因不明的火灾,田某被烧死,丙构成故意伤害罪,但无须对死亡结果承担刑事责任
D. 丁基于杀害的意思,对被害人李某使用暴力,后者重伤后昏迷,丁即将其扔下深渊。事后查明:李某是在被抛弃时碰上巨石而摔死的。丁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应当数罪并罚
8.下列情况中,属于累犯的是(  )。& && && & (满分:2)
A. 阎某1980年因抢劫被判刑10年,1990年刑满释放后,无事可做,便多次窃取自行车,1994年销赃时被当场抓获,后人民法院判其有期徒刑4年
B. 郑某盗窃被邻居孙某告发,被判处拘役,刑满释放后到家的当晚,越想越气,抓起菜刀直奔孙家,孙某正在门口吃饭,郑某举刀向孙某砍去,孙某躲闪不及,身受重伤。
C. 赵某因危害国家安全罪而服刑5年,刑满释放。12年后,因生意破产,遂参加间谍组织再次进行危害国家安全活动。?
D. 关某因盗窃罪而服刑3年,刑满释放回厂后多次打架,被领导批评,第二年,因不慎把一幢集体宿舍烧了,关某虽自己也努力扑救,仍给工厂带来了损失8万元。
9.“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犯罪,”是指(& & )。& && && & (满分:2)
A. 犯罪的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B. 犯罪的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内,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外
C. 犯罪行为发生在我国领域外,而犯罪结果却发生在我国领域内
D. 犯罪行为和结果都发生在我国船舶内
10.以下关于认识错误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 && && & (满分:2)
A. 甲误将冰冻后的块状猪肉当作无忧答案网加以运输,只成立运输无忧答案网罪未遂
B. 乙误将张三的汽车当作仇人李四的汽车放火烧毁,构成故意毁坏财物罪未遂
C. 丙误将15周岁的田某(男性)当作未满14周岁的儿童加以拐卖,构成拐卖儿童罪既遂
D. 丁某晚上为杀害仇人王五而对准对面的来人开枪,不想打中的是丁自己的父亲,丁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
11.下列关于刑法第20条第3款所规定的无限防卫权(特殊防卫权)的表述,错误的是(& & )& && && & (满分:2)
A. 于某流氓成性,一天深夜越墙闯入年轻妇女赵某家,要求与赵发生关系遭受拒绝,于是拔刀威胁,遇赵不从即用刀刺杀。这时赵某计上心来,口头表示同意并往床上退,于以为得逞,积极逼近赵。赵从身后的床上操起一把大剪刀朝于腹部猛捅数次,致其死亡。赵某的行为没有超过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B. 妇女乙为饿死自己刚出生的婴儿,而故意连续两天不给自己的孩子喂奶。该婴儿啼哭不止,邻居李某见此情景,将乙打翻在地,致其死亡,李某的行为不属于行使无限防卫权,应当负刑事责任
C. 丙绑架丁(8岁),偶然从现场经过的张三为救丁,从砖头砸死了丙,救出丁,张三不是不法侵害的受害人,不能行使无过当防卫权
D. 在列车上同座的李四发现王五特别有钱,就在其喝的茶水中投放安眠药,王五5分钟后沉沉睡去,李四伸手去翻王五的手提包。目睹整个过程的周某终于忍无可忍,将李四推倒地,致其脑溢血死亡,周某的行为并未超过正当防卫的限度
12.我国刑法规定的量刑制度包括(& & )。& && && & (满分:2)
13.犯罪构成的必备要件包括(    )。& && && & (满分:2)
A. 犯罪客观方面
B. 犯罪客体
C. 犯罪主观方面
D. 犯罪主体
14.以下关于犯罪中止的说法,错误的是(& & )& && && & (满分:2)
A. 甲在某钟表店购物时,乘营业员不注意之机,从柜台内将一只价值高昂的手表拿出偷偷握在手中,然后在柜台边假装和其朋友选购其他钟表。在营业员高呼“有人偷手表”之后,甲马上将手表交给钟表店保安,并说了一声“开个玩笑”,就试图离开,但被保安拦住。甲的行为属于盗窃罪未遂
B. 乙与张三有仇,遂寻机报复。一天乙得知张三独自在家,便携带匕首向张三家走去,途中突然腹痛,只得返回家中,乙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C. 乙基于杀人的意图对他人实施暴力,见被害人流血不止而心生怜悯,将其送到医院,被害人经治疗后仍鉴定为重伤.乙不是犯罪中止
D. 赵某持刀闯入女友钱某家中,声称要挖出她的双眼以教训她“与人通奸”的不忠行为,面对钱某的苦苦哀求,赵某将刀扔在钱某面前转身离去。依照刑法规定,对赵某应当减轻处罚
15.甲意图杀死其妻,误以碱面为砒霜放入其妻粥中,其妻安燃无事。甲的行为属于(& & )。& && && & (满分:2)
A. 对象错误
B. 故意犯罪
C. 意外事件
D. 手段错误
16.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预备行为(    )。& && && & (满分:2)
A. 为了犯罪,事先调查被害人行踪的行为
B. 尾随被害人的行为
C. 守候被害人的行为
D. 着手实施某罪构成的实行行为
17.我国刑法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 & )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负刑事责任。& && && & (满分:2)
B. 拐骗儿童
18.下列情形,哪几种根据犯罪的规定,实现了行为人的刑事责任?& && && & (满分:2)
A. 甲行贿,但因情节较轻,被免予刑罚处罚
B. 乙盗窃5000元手表一块,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
C. 丙诈骗1000元,经过十年,因超过诉讼时效,公安机关不再追究
D. 丁是一外国大使馆人员,享有外交特权,因犯罪通过外交途径进行交涉
19.造成损害但不负刑事责任的行为包括(& & )。& && && & (满分:2)
A. 意外事件
B. 正当防卫
C. 防卫过当
D. 紧急避险
20.下列关于共同犯罪的表述,错误的有(& & )& && && & (满分:2)
A. 钱、赵二人共谋去某商场行窃,赵某留在商场外观望,钱某撬门进入,窃取了价值数万元的物品。钱某认为,放把火可以破坏现场。于是,在离开前用打火机点燃了商场内的服装。后钱某把放火一事告诉了赵某。二人都应构成盗窃罪、放火罪
B. 张某、李某经共谋后于深夜蒙面携带管制刀具进入一狭窄街巷抢劫。张某叫李某把住街口,防止其他人进来,自己深入街巷,持刀抢劫了一妇女现金3000元。张某欲独吞此款,与李某会合时,对李讲:“这妇女身上一分钱都没有。”李信以为真。李仍然构成抢劫罪,共同抢劫数额是3000元
C. 甲、乙、丙、丁4人预谋某晚去某超市盗窃,甲提供了一辆自行车,届时甲因害怕未去,由乙、丙、丁3人用甲提供的三轮车盗走超市的大批名贵手表,在这起盗窃案中,甲的行为应定为盗窃罪预备
D. 行为人A邀约B一起去教训C,由于B早已对C恨之入骨,欣然答应,且心中暗暗有了杀害C的意思,但未将此意告诉A。第二天,二人共同去C的住处。进入C的房间后,B基于杀人的故意,A本着伤害的故意对C实施暴力,C很快死亡。A构成故意伤害罪,B构成故意杀人罪,二人成立共同犯罪,而且都要对死亡结果负责
转载请注明无忧答案网
23:3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贡献 1
6.7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积分: 贡献 1
售价: 2 金币 &[]
23:30 上传
点击文件名下载附件
下载积分: 贡献 1
6.6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积分: 贡献 1
售价: 2 金币 &[]
在做作业,求解题参考资料。
在做作业,求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川大最牛女生寝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