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多人总担心中国的攻城掠地粮食不够用

5种难以消受的罕见食物,多为中国特有,一般人不敢吃
5种难以消受的罕见食物,多为中国特有,一般人不敢吃
拾乐自然界
炸蜈蚣,常见在中国的一种食物,以昆虫为食在中国已然不足为奇,据说这道菜肴还具有息风镇痉、攻毒散结、通络止痛之功能,一般人还是不要轻易尝试为好。牛瘪,我国黔东南地区特有的食物,将牛胃及小肠里未完全消化的内容物挤出液体,加入牛胆汁等佐料慢熬而成,一般外地人是难以接受,无从下口呀。沙蚕,俗称海虫,体似蠕虫,常见于潮间带,也存在深海,在中国临海地区,这可是一道美味的特产,没见过的人看其样貌就已经没有胃口了。三吱儿,这是一道极其残忍的食物,甚至被誉为是禁菜,在福建闽北一带流行,最早见于唐代的记载,食材是刚出生的老鼠,这无异于血腥屠杀。咖喱水蛭,水蛭便是俗称的蚂蟥,一种吸血动物,中医认为有很高药用价值,但却被吉普寨人做成一道独特的菜肴,用咖喱配上水蛭,异常重口。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拾乐自然界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在自然界的学习中捡拾快乐
作者最新文章被忽视的中国粮食真相:我们真正的危机!
来源:铁血军事
为什么我们会有这种感受?
  因为今天的国人不仅吃得饱,还吃得好。
  据统计,2016年,中国人外出就餐消费金额达到3.5万亿元人民币(约合5070亿美元)。放在十年前的中国,这根本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除了饮食消费的升级之外,中国人对粮食的信心也来自中国农业的不断进步。
  比如,最近发生的一则新闻就提升了不少国人对粮食安全的自信心。
  这则新闻便是中青网记者采访袁隆平院士。
  记者采访袁隆平院士采访中,袁隆平院士透露中国最新研制的“超级稻”非常成功,每亩产量高达800公斤,比日本最新研制的“越光”水稻足足多了一倍。
  袁隆平院士表示,日本人很骄傲的,但是在水稻面前,他折服了,他不如我们。最先提出搞超级稻是日本,他们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提出搞超级稻,但是到现在还没实现,他们的指标是十二吨每公顷。我们是后来居上,我们现在不是十二吨每公顷,是十七吨!他们望尘莫及了。
  在老百姓眼中,只要中国还有袁隆平这样的科学家活着的一天,那么中国就不可能出现粮食危机。
  但是,事实真的如此吗?
  下面,我们先来一组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中国6月份粮食进出口数据。
  1、中国上半年小麦进口同比增5成
  1—6月小麦进口总量为262.85万吨,同比增长48.06%。
  2、中国上半年玉米进口同比下降75%
  1—6月玉米进口总量为73.52万吨,同比下滑74.69%。
  3、中国6月稻米进口量同比增加4成
  1—6月稻米进口总量为212.22万吨,同比增加6.52%。
  4、上半年中国大豆进口继续增长
  1—6月大豆进口总量为4480.82万吨,同比增加14.19%。
  5、中国6月油菜籽进口狂增
  1—6月油菜籽进口总量为263.54万吨,同比增加32.14%。主要原因是国内油菜籽压榨利润良好刺激进口量增加。
  6、中国上半年大麦进口大增,高粱出现下降
  月大麦进口总量为452.08万吨,同比增加106.43%
  发现没有,在这组数据中,除了玉米进口总量下降之外,其余粮食进口总量均呈上涨趋势,部分粮食进口总量的涨幅相当惊人!
  怎么回事?我们不是粮食大国吗?怎么还需要进口粮食?
  说到这个问题,就不得不提我们国家目前的粮食现状。
  的确,我们国家的粮食产量已经实现了逐年增长,2015年,中国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十二连增”。
  但令人尴尬的是,我国的粮食的自给率在下降。从统计局对“十三五”期间的粮食产量和消费量的预测来看:中国玉米、小麦和大米的进口量都在翻倍增长。而大豆需求更是在过去的十数年间激增,使得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贸易国和消费国。
  :中国粮食预测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导致中国需要进口如此多的粮食?为了口粮?
  当然不是!
  原因有两点:一是饲料用粮;二是工业用粮。
  随着中国畜牧业的快速发展,老百姓对肉禽类的需求越来越高,农场主为了缩短成长周期,便大量进口大豆等饲料,促进猪、鸡等农产品的生长。另外,中国工业的快速升级迭代,部分产业工业用粮的的需求逐年扩大,进而也加大了相关粮食的进口。
  如此下来,中国粮食大量进口就自然成了板上钉钉的事。
  但这些都是客观原因,真正的原因离不开下面三个方面:
  农村人口,耕地面积,技术进步。
  首先来看农村人口。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农村人口不可避免的出现下滑趋势,统计局数据显示,1996修订城镇化数据以来,乡村人口数目和占比均持续下滑。
  数据来源:统计局
  接下来来看耕地面积。
  2001年以来,全国耕地在不断减少。2007年起,在“十一五”规划的要求下,农村土地整治在全国展开,要求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和土地整理复垦开发力度,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但是2009年以来,耕地面积依然在持续下降。
  数据来源:统计局
  最后再说技术进步。
  既然耕地面积、乡村人口都不乐观的话,那么提高技术水平,增加单位面积产量就成了目前唯一的办法。
  亚洲农业生物技术发展现状
  但是,任何技术都不是一天能成的,尤其农业技术更是如此。
  受限于农产品的特殊性,即使在某方面实现了技术突破,但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面推广,这里面既有安全层面的考虑,也有社会舆论的影响。
  因此,正是这些因素的盘根错节,导致中国目前并没有具备与美国一样推高粮食产量的能力。
  那么,这些说明了什么?
  说明中国的粮食安全存在极大的隐患,一场新的粮食危机很有可能在今天上演。
  粮食:世界经济战争的“核武器”
  很多人想不到,在数次的经济战争中,杀伤力最强不是货币、不是石油,而是我们口中天天吃到的粮食。
  基辛格的著作《论中国》
  基辛格曾说过: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国家;如果你控制了粮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货币,你就控制了世界。
  不要小看他的这番话,正是这简单的几句话让当时不可一世的苏联彻底倒在美国的脚下。
  苏联解体
  在上世纪80年代由于苏联粮食歉收,美国直接停止过对苏联的粮食援助,对苏联进行粮食禁运。当苏联被迫在国际市场大量采购时,美国“火上浇油”,通过法令在国内减少三分之一的小麦耕种面积,致使苏联不得不再三提高价格购买粮食。
  但当20世纪80年代末苏联进行改革时,西方议员阿德·梅尔科特立即指出:苏联需要多少粮食就提供多少粮食,之后是苏联解体。
  除了苏联解体,最典型的是还要数08年的世界粮食危机。
  08年粮食危机
  当年,美国为了转嫁经济危机带来的恶果,利用自己的霸权地位,大幅提高粮食和石油的价格,制造了一场世界级的粮食危机。
  由于粮价上涨,竞争对手的生产和生活成本大幅增加,进而带来物价全面上涨造成通货膨胀,阻碍其发展速度,削弱其竞争能力。
  不仅如此,粮价的快速上涨还会带来社会安全感的严重缺失,制造社会矛盾和国家危机。2008年这场粮食危机相继在海地、津巴布韦、菲律宾和埃及等一些国家引发抗议和骚乱就是很好的证明。
  据相关数据统计,本次世界粮食危机发生以后到目前为止,发展中国家的通胀水平普遍达到了发达国家的三倍以上,而欧美的通胀水平基本都在3%以下,另外,“金砖五国”的中国、印度、巴西、俄罗斯则纷纷接近甚至达到了两位数,越南更是一度超过20%。
  换言之,美国推高粮食价格不但能促进全球通胀,全球贸易上涨,还能加快美元流通,增加世界对美元的需求,从而维持住美元的霸主地位。
  而这也是这么多年来美国成为世界最大粮食出口国的根本原因。
  美国机械化农业
  为什么笔者对目前中国的粮食感到担忧,最大的原因便是我们正对美国的出口粮食产生较大的依赖。没有美国粮食,我们的农业、工业都可能面临相当大的损失。
  这样的现象会造成一个极其严重的后果:中国的粮食自主权逐步丧失。
  举个例子,说说中国的大豆。
  要知道,1964年中国大豆基本不需要进口,1990年代中后期,大豆进口量迅速增长,2011年中国进口大豆占消费的比重超过了80%,这些豆子以超低价摧毁了整个中国大豆市场。
  如今,中国已经是一个完全依赖大豆进口的国家。中国消化了全球大豆国际贸易的60%,但整个大豆价格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BOT)为基准。
  如果主粮也像大豆这样,可不可以理解为命根子捏在别人手上?
  可就在我们担心大豆之时,更危险的一幕很有可能就要上演。
  7月20日,经过十多年的谈判,最终允许美国向中国出口大米。
  中美达成大米进口协议
  这个消息到底是好是坏,笔者暂时还不得而知,但是我们可以从咱们的邻居——日本身上找找答案。
  众所周知,日本是美国的铁杆小弟,美国想让日本干啥,日本就屁颠颠地干啥。
  但是,有一件事,不管美国怎么说,日本就是不干。
  这就是进口大米。
  在日本,每千克糙米的价格高达258日元,分别相当于同期美国和中国成本的约7.5倍和5. 4倍,换言之,进口粮食更有利于日本民众。
  但是,为了保护日本粮食安全,日本进口大米的名义关税高达490%,若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关税计算方法,日本的大米关税已高于700%。
  日本民众反对TPP
  如此高的关税,任何国家都只能望而却步,美国更是如此。
  为了实现美国粮食进军日本市场的目的,当时的美国政府不惜以TPP为筹码要挟日本“就范”,但是日本政府打死不松口,始终坚持“只要日本粮”的粮食战略安全原则,为日本农业“续”了一命。
  从日本的强烈抵制可以看出,美国大米进军他国市场,从短期来看,的确有利于民众,但长期来看却不利于国家。
  一旦美国“把持”住中国主要粮食的进口份额,其低廉的价格必然会打击中国农民的积极性,一旦我国农民都不愿意种地了,产量大幅下滑,粮食不够吃,就得买美国的粮食,等到过度依靠美国的粮食才能存活的时候,那就是美国说了算了,想卖给你就卖你,想卖你多少钱就卖你多少钱,到时候中国只能任由美国摆布了。
  所以,在笔者看来,如今的国人不要过于乐观,中国的粮食安全还远远达不到安全的地步。
  毕竟,吃饭是天大的事,这样的命根子怎能放在别人手里!
  随着美国进口牛肉搬上中国人的餐桌,美国的大米也将进入中国市场。据中国商务部26日消息,中美双方在首轮全面经济对话期间就美国大米输华检验检疫要求达成一致。也就是说,美国将首次向中国出口大米。
  中美大米贸易往来为何要谈判十余年之久?
  据悉,中国2001年加入世贸时就开放了稻米市场,但由于当时中美间欠缺植物检疫协定,因此美国稻米一直无法进入中国市场。
  而随着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不断推进,美国首次获准可对华出口大米。“允许美国对话出口大米旨在打破贸易保护主义,这是通过谈判协商作出的决定。在这过程中,中国放弃了一定的自身利益,同时也是希望美国能够对中国进行同等开放,达到合作共赢的目的。”李国祥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美国大米要真正对华出口,还要满足俩条件:一是企业要经美国政府注册并经中国质检总局认可;二是美方需对获得资格的企业生产的输华大米进行熏蒸,熏蒸药物、方法等技术条件需经中方专家评估、确认,以防有害生物传入。
  “供大于求”为何还要进口美国大米?
  海关总署的数据显示,月,中国进口累计大米181.6万吨,同比增加2.42%;同期,中国出口大米44.92万吨,同比大幅增长287%。
  而且中国的稻谷现状是阶段性过剩,产量高,库存高,那么为何还要进口大米?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表示,首先,根据入世承诺,中国每年应按粮食消费量的5%从国际市场进口粮食,所以中国进口大米更多的是一种兑现承诺;其次不管是进口还是出口,不单单只是需求和供给的问题,更深层次的是打破贸易保护主义,实行对外开放的意义。
  美国大米入华有什么影响?
  中国进口美国大米,对国内市场会否产生一定影响?李国祥表示,美国按照承诺对华进行出口,对中国国内大米市场确实会产生一定影响,但这是中国牺牲自身应得利益,兑现承诺,从而实现中美贸易更好的发展。
  同时,这种影响也应分为两部分来看。一方面,美国对华出口大米,短期来看或将对中国大米价格等方面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
  但另一方面,长期来看,也会倒逼国内稻谷生产实现优质化,和美国错位竞争。“受到配额限制、运输成本等影响,美国大米进入中国市场的终端售价不会太便宜。所以,美国完全可以瞄准高端市场。”李国祥认为,同时,未来中国在稻谷的生产上也不能再盲目追求数量增长,而是要注重品质,这样才能形成公平有效竞争。
  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将带来"十大礼包"
  4月6日至7日,国家主席在美国佛罗里达州海湖庄园同美国总统特朗普举行会晤。会晤期间,两国领导人在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机制框架下推进中美经济合作百日计划。目前,经过双方密集沟通,在关键问题上取得了积极进展。
  在中美元首会晤一个月之际,双方就农产品贸易、金融服务、投资和能源等领域的问题达成了十项共识。
  1、牛肉进口:中方将在与国际食品安全和动物卫生标准一致的条件下,并与1999年《中美农业合作协议》相一致,尽快允许进口美国牛肉,最迟不晚于日。
  2、熟制禽肉出口:中美双方将尽快解决中国自产熟制禽肉输美未尽事宜,尽快实现中国禽肉出口美国。
  3、生物科技:中国国家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将对美方提交的8项生物技术产品申请就其预期用途安全性进行科学评审。
  4、天然气:美国欢迎中国和其他美国贸易伙伴,自美进口液化天然气。美国给予中国的待遇将不低于给其他非自贸协定贸易伙伴的待遇。
  5、信用评级服务:中方将在日前允许在华外资全资金融服务公司提供信用评级服务,并开始申请征信许可程序。
  6 、跨境结算:美国商品期货委员会在适合且符合无行动豁免条件情况下,计划在日前延长给予上海清算所无行动豁免6个月时间,并可进一步延长豁免期限至总共最长3年时间。
  7 、电子支付服务:中方将在日前进一步颁布必要的服务指南,允许美国全资的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申请许可证,实现全面和及时的市场准入。中方将继续允许中资银行发行允许美国电子支付服务供应商处理外币银行卡交易的双标双币种银行卡。
  8 、银行业:美国相关联邦监管机构继续承诺,对中国银行业机构,在相似的情形下按照美国法律,适用与针对其他外国银行业机构相同的银行审慎监管标准。
  9、证券结算:中方将在日前向美方两家合格的金融机构颁发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承销牌照和结算代理人业务资格。
  10、一带一路:美方将派代表参加"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中国鸡肉也将首次进入美国市场
  在中美全面经济对话机制框架下的 “百日经济计划”中,农产品贸易被视为 “早期收获”的重要领域。美国是世界上农产品最大的出口国,出口占了产量的1/3、农业总收入的1/4。
  这意味着美国农业比工业更依赖国外市场,农产品贸易一直以来也被视为中美贸易的“平衡器”。
  在百日经济计划达成协议中,包括美国牛肉时隔14年重返中国市场,中国熟制禽肉输美(中国鸡肉13年来首次进入美国市场)等农产品贸易合同。
  中国企业也将从美国进口1253万吨大豆和371吨猪肉及牛肉,该农产品贸易合同进口金额总值达50.12亿美元。
  “建设性合作”虽好,但仍存贸易摩擦
  在本轮全面经济对话框架下,双方进一步就中美农业政策和农产品贸易、美禽流感解禁、中美禽肉双向解禁和对等贸易、干玉米酒糟进口增值税、进口食品安全证书、农业生物技术产品审批、中国输美乳制品和水产品、两国大豆合作研究等议题充分交换意见,形成了一定共识。
  虽然中国主张立足现状,双方通过积极对话在合作中共同弥合分歧;但美国则主张在迅速解决贸易逆差和市场准入问题的基础上,将贸易逆差作为促使中国与美国合作的工具,特别是在“美国优先”战略指引下,特朗普政府的贸易政策将可能继续保持强硬路线,显然彼此之间的分歧是显而易见的,未来也不排除贸易摩擦升级的可能性。
  应该讲,中美就为缩小贸易逆差进行了“建设性合作”。然而,中美关系仍存障碍,导致中美贸易摩擦以及爆发贸易战的潜在因素并没有消除。天天吃着中国粮食,踏着中国土地的人天天骂中国,你们良心哪去了【莘县吧】_百度贴吧
&&&&&&&&&&&&&&&&&&&&&&&&&&&&&&&签到排名:今日本吧第个签到,本吧因你更精彩,明天继续来努力!
本吧签到人数:0成为超级会员,使用一键签到本月漏签0次!成为超级会员,赠送8张补签卡连续签到:天&&累计签到:天超级会员单次开通12个月以上,赠送连续签到卡3张
关注:318,729贴子:
天天吃着中国粮食,踏着中国土地的人天天骂中国,你们良心哪去了收藏
从网上有好多这样的人,我们莘县吧也有。这样的人啊,你们天天吃着中国的粮食,住着中国的房子,踏着中国的土地,还天天骂中国或者说着那些对国人对国家大不敬的屁话,不知道你们的良心哪去了?如此看不起中国,希望你们能够早一天离开,去到你们看着好的国家去生活……
车型齐全,品牌齐全,现车供应!
就是说只要每天拿着自己辛苦赚来的钱买到高物价可以填饱肚子的食物,就要闭嘴是吗?
源自各种不公
扯淡,吃的是进口的转基因大豆,大米行不?中国人,呵呵早转基因了
中国的粮食是从哪儿来的?是农民百姓种的!骂的不是中国,是中国的贪官和不公平现象。是楼主自己引申了吧
呵呵……不发言,不评论。
赞美祖国是爱国,针砭时弊更是爱国,一如古人说的那样:家有诤子,国有诤臣,幸也。而那些看着祖国病入膏肓,而仍然赞美不已的人,若非是居心叵测,则一定是腐朽政权的走狗。邓二让人民吃饱了饭,但邓二不明白为什么人民仍然“端起碗吃肉,放下筷子骂娘”,我一直没有机会告诉邓二这种现象的原因:因为你的政策和制度让人民过得心里不舒坦。
政府不等于中国。也代表不了中国!说话要清楚!
在我国有一个社会群,结不起婚,养不起娃,生不起病,住不起院,买不起坟地。活不好,死不起。但他们依然在辛苦的活着。
最美的不是下雨天,是曾与你躲过雨的屋檐!
大皇帝页游新区入口,三国SLG战争页游,点击领取礼包,新服送首冲高返利!
现在公司换个地方,离家骑车才15分钟,不愿意做公交了,就买了一辆自行车,谈谈使用感受,让大家乐和乐和我的凤凰牌黑色大28脚动车,买了2个月,500公里了。总的来讲,除了做工粗糙了点,的确能算一部好车!一直使用比较顺畅,保养得也比较好,现在看来还象新车一样。今天特意发上来使用感想与大家分享. 1、磨合期 我的磨和期是跑得不错的,10公里内没超过8迈;20公里内没超过10迈;30公里内没超过12迈。30公里后,拉过一次高速,到了极限21公里 /62转(再加就要进医院了)。后来行车都保持15迈行车。偶尔也在红绿灯路口,一亮绿灯速到一分钟55转25迈左右。所以的我的脚动波显得特别的灵敏,提速比较快。(可能是脚蹬子已经习惯了我的驾驶习惯吧!) 2、改装 我基本没动过要改装机械部分的心思,因为我觉得凤凰车现在的状况已经不错了,至少够我用的了。在提车时我就改装了真皮座位。当然没有选俗气的黑色,而是选择了黑白相间的那种,就是在车座位底下按装有两个左右对称大弹簧那种,后来在坑洼路面时发现了对正车有间接的减震作用,同时也增加了舒适及驾驶乐趣。换了VTS单幅把手!,不过说实话,的确好看了许多,有了点赛车的意思。还加装了前大灯,哎!咱也恶心一回吧,冒充电动车吧!不过说实话,外观挺美,黄乎乎的,可就是不顶用,在路灯下基本象没开灯一样。除非在特别黑的时候,也就是没有其他任何光源的时候,才能体现出它的优势。也就是说,瓦数太低,只是在物体的反射上有一定的优势。所以这项改装是失败的,本想换回来,可又心疼那**米,哎!真是进退两难啊!我还对音响进行了改动。换了不锈钢的玲裆12大米(特价);个人感觉不错,比以前有了质的飞跃,当然比不了那些顶级发烧友的,对我言已经足够了.好了再和大家来分享一下对凤凰的驾驶感受吧: 3、提速 提速慢、起步肉,一直是针对大28车的敏感话题。个人认为应该是驾驶习惯造成的。都说飞鸽、捷安特的提速快,凤凰、永久的提速肉。可是应该考虑到车子的类型不同。这几款车我都骑过,飞鸽、捷安特在正常情况下提速的确不错,不需要把转速提得很高就能提供不错的动力,但过了承重40kg以后动力就显得不够充分了。而凤凰28呢,不信你把承重提到45-50kg起步试试,看看哪辆车能超过你,不过话说回来,我老感觉和每天接送媳妇有很大关系。大凤凰车系都是高转速发动机,需要把转速提起来才能显示其充沛的动力
没看到有骂祖国的,只看到评论贪官污吏,骂那些中饱私囊 玩弄权势 欺软怕硬 贪赃枉法 胆大包天 见利忘义 见钱眼开
恬不知耻 寡廉鲜耻 以权谋私 声名狼藉 蛇鼠一窝的人。只是公务员,说是为人民服务,就是不干正事,说的那些人他们代表不了中国
首先,政府不等于国家,如果国家是个小区,政府只是小区的物业公司。其次,政府是条狗,政府是棵树,狗从小只喂食不驯养,长大了就是条恶狗,树从小只浇水施肥不修枝剪叶,长大了就是了歪脖子树,同样,政府,你只对它歌功颂德,不批评反对。接下来它就会拆你家抢你房,打你爹娘。贪欲是人的本能,造成中国政府今天的腐败,除了本质的制度缺陷,无法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更多的是受五千年沉积的农奴思想影响的老百姓造成的。就是那一大群只会歌功颂德,不懂,不敢,不会修枝剪叶的人。他们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腐败面前,沉默,就是助长犯罪。最常见表现形式:“咱小老百姓老老实实过日子就行”,“国家的事,咱小老百姓说了不算”……………
楼主你讲的过那些大理论家吗?
批评声一片啊。
登录百度帐号推荐应用中国人创新不行是因为饿怕了|穷人|粮食|农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中国人创新不行是因为饿怕了
  文/新浪财经专栏作家 党国英
  中国人们把找工作叫找饭碗,把失业叫做饭碗砸了;最好的工作不是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工作,而是最有保障的工作。而在相对成本低、食物相对便宜的国家,百姓便把兴趣作为职业选择的第一决定因素,人们更会发挥出创新的潜力。
中国人创新不行是因为饿怕了
  把中国农业状况与世界和平联系起来,也许会被以为小题大做,但我还真以为这种联系太被低估了。
  中国人被饿怕了。冯小刚的电影《1942》,反映那个年代中国的饥荒及饿死人的情形,那情景是不带夸张的。笔者幼时曾听老辈人回忆陕北"民国十八年"的情况,听起来也很可怕。说那时粮食金贵,黄豆会被穿成串卖。街道上买碗饭吃,有饥渴难耐的人向碗里吐一口秽物,要你弃食而去,他好解决自己的肚子问题。
  很多史学家说,大规模饿死人的情形发生,往往不是因为粮食的绝对短缺,而是粮食的分配出了问题,例如,穷人买不起粮食,粮商及大户人家囤积居奇。这话大抵不错,但也有例外。60年前后,中国不少地方饿死了人,就主要不是买不起粮食的问题,因为自由的粮食市场几乎不存在。
  这次大饥荒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原因是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初期对粮食的浪费太狠。一度全国粮食产量到处"放卫星",个别领导考虑农民是不是每天可以多吃几顿饭。公共食堂开始时让人们放开肚皮吃饭,直吃到没粮的时候才开始限量供应。后来问题已经相当严重了,工作队开始在农民家里收粮,一些农民也开始藏匿粮食。那时连逃荒要饭的自由也受限制,饿死人的情形自然会严重。
  对饥饿的记忆是集体性的,后果也是相当负面的。
  后果之一是,国人的集体饥饿记忆产生了百姓的高储蓄倾向。甘肃定西某县近年玉米产量猛增,农民家家便储存玉米,多到几年用不了的程度。农民说饿怕了。其他做工挣钱的人,便是以存钱为肚子保险。
  中国人的储蓄率为世界之最,可是架不住中国人又特别勤劳,高储蓄率引起的总供应与总需求的差额,要用巨额贸易顺差来平衡,于是就有了巨大的外汇储备。外汇储备要投资生息,又于是买了不少美国的国债,因为它的债券的风险相对较小。美国政府有钱会干什么?这个不用说了。
  另一个后果是,集体饥饿记忆导致国人的职业选择行为有所不同。人们把找工作叫找饭碗,把失业叫做饭碗砸了;最好的工作不是自己认为最有趣的工作,而是最有保障的工作。相反,在农产品相对成本低、食物相对便宜的国家,例如美国,人们把吃饭不当一回事,政府也有能力出资让低收入人群吃饭无忧,百姓便把兴趣作为职业选择的第一决定因素。两厢相比,后一种情形下,人们更会发挥出创新的潜力。在笔者看来,美国人的创新活力充沛固然有很多原因,吃饭无忧恐怕是第一位的。
  就是这个美国,民间有稀奇古怪的技术储备,说不了就可用到武器装备生产上;而政府又能印票子买武器、养军队,还不怕通货膨胀,单单这个便让它平添了优势。饭碗这回事,就这样影响了国际政治。
  农村改革和农业技术进步使中国一举告别了食物短缺,群体性的饥饿不复存在。这是令人难以置信的成就。但是,吃饭这件事还是我们的一个问题。经济学把家庭吃饭开支占总收入的比重,叫做恩格尔系数。
  通常,这个系数越小,国力就越强大,的生活也就越富裕。中国的城市居民的平均恩格尔系数在2006年到2011年之间竟然不降反升,由35.8%上升到36.3%,而发达国家的这一指标一般在20%以内。这多少让人心里有些不安。这说明中国农业与食品流通加工产业的相对效率是下降的。
  中国农业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缺乏比较优势。相对于巨大的人口数量,中国适合农业的优质土地很少。北旱南涝使我们在排水、灌水上必须下大工夫,便使成本增加。即使是这种土地,我们如果有很多,就可少灌溉甚至不灌溉,或可留出更多的淹没区,只要有适合的农业技术,粮食单产虽然不高,效率却可以很高。
  农业保险公司设置一个适合的赔率,农民收入也大抵有保障。可惜,这种土地我们没有很多。这个硬性约束,便使我们的吃饭成本难以下降。
  最担心今后国际市场粮价下跌,给我们维持目前粮食生产能力造成难题。因为种地不挣钱,或挣钱水平不如外出做工,一些稍差的土地就会被撂荒;或能种小麦、玉米两季的,改种一季玉米。这种事情这两年居然在粮食主产区也发生了。很多人说,我们可以大规模进口美国、加拿大粮食,这好比进口了他们的土地和水资源。
  其实,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靠大量进口粮食维持国内市场供应,会增加很多不确定因素;还很可能会打乱高层改革的节奏。改革节奏乱了,中国的前景就不妙。这也是政治问题。所以,不要轻言放弃中国为饭碗问题所做的努力。
  这里存在一个深刻矛盾。靠自己的力量保持国内主要农产品市场的供求平衡需要提高单产,要消化因此产生的高成本必须维持农产品较高价格;而我们对开放的承诺又使我们不得不面对国际市场低价农产品的竞争。技术进步是摆脱困局的必要条件,但却不是充分条件。甘肃定西年降水量300毫米,但因一项旱作农业技术,能使玉米平均单产达到1500斤以上,超过了美国的水平。
  可是这项技术的应用推广却不容易。这里还有政治的因素。国家支农资金分配的导向是灌溉农业,不是旱作农业。国家资金养着一批人均与灌溉农业有关,与水利有关。他们有话语权。中线南水北调工程就超过了枢纽。把中国农业技术进步扭到旱作农业方向上,要动谁的"奶酪",谁愿意?这也是金钱的政治。
  (本文作者介绍: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欢迎关注官方微信“意见领袖”,阅读更多精彩文章。点击微信界面右上角的+号,选择“添加朋友”,输入意见领袖的微信号“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关注。意见领袖将为您提供财经专业领域的专业分析。
文章关键词:
&&|&&&&|&&
作者简介:
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手机阅读请扫描
微信二维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乱世王者粮食不够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