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贡献三大贡献

孔子的贡献都有什么?_百度知道
孔子的贡献都有什么?
我有更好的答案
孔子最突出的贡献是创立了儒家学说,并提出了【仁义礼智信】,其具体实施方法是【因才施教】、【有教无类】网上百度内容有很多,我个人感觉就这几句话,答题应该够了,是比较突出,广泛,比较好理解的。个人意见,欢迎追问
采纳率:82%
来自团队:
孔子对中华民族的四大贡献   孔夫子是春秋末期的人,生于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卒于鲁哀公十六年(公元前479年)活了七十三岁。孔夫子对我们中华民族文化遗产和政治遗产的贡献是非常丰厚的。我们中华民族之所以称为中华民族,如果没有孔夫子,其命名可能还要打个问号? 孔夫子对中华民族的贡献,可归纳四个方面:   第一是确立了中华民族的道统和法统,如果没有这个道统和法统,那么我们的民族思想就没有根,就没有魂。这个根和魂用《中庸》里的两句话来说就是“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孔夫子的政治理念,是源于尧舜文武这些古圣先贤的。大家知道尧舜距我们现在已有四千多年了,正是因为孔夫子在总结六经时,从《尚书》的尧典、舜典开始,把历史先圣先贤优秀的文化政治理念加以积淀、加以总结、加以确立,才使我们的民族文化上述到尧舜时代。当然在尧舜之前还有黄帝、神农氏、伏羲氏这些远古帝王,虽然在黄老学说里,在远古神话中可以捕捉到这些先祖的影子,但都没有文字可考了。所以,孔子所确立的中华民族的道统和法统是非常重要的,它让我们自觉于其他的民族,区别于其他的文化,使中华民族有一种自我认同感,有一种向心力,有一种凝聚力,这种凝聚力,这种向心力,如果没有孔夫子,谁也做不到。   第二是对三代文献的整理。大家都知道“四书五经”,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以前还有一部《乐经》,在秦始皇焚书坑儒以后已经失传了。以《诗经》为例,它是孔夫子对周朝初年到春秋中期这么五百年诗歌的整理汇集,它包括了黄河流域周、鲁、魏、郑、卫、齐等很多国家的诗歌,并通过风、雅、颂的形式,把民歌和庙堂的乐章编辑在起来。如果没有孔夫子的编订,那么我们现在要想看到上古时期周朝的诗歌是做梦也办不到的。正是有孔夫子的整理,又授予他的弟子,《诗经》才一代代传承下来。还有大家感兴趣的《易经》。《易经》传说是伏羲造八卦,又由周文王演为八八六十四卦。但如果没有孔夫子做《十翼》,传文加以阐释,那后人谁也读不懂《易经》,都不明白那相互缠绕的六道横线到底是在说什么。孔夫子传易,是对先秦精要哲学思辩的一个总结。学术界公认的中华民族理性化思辩思想的骨干,不外乎两个,一个是《易经》、一个是《道德经》。当然若这两部经典融为一体,一言以蔽之,就是阴阳五行。还有一个重要的就是《尚书》,因为只有通过《尚书》,我们才能了解从尧舜到夏禹,以及夏商周时期一些圣王的教化。四千多年以前的尧舜时代到底是一个什么模样?我们从地下的出土文物中能看出什么?那些出土的瓶瓶罐罐又能说明多少问题?我们通过《尚书》的“尧典”、“舜典”可以看到当时的政治理念,可以看到当时的文化状态,可以看到当时中国的政治疆域乃至地理疆域,也可从中看到透露出来的当时的科学信息。“尧典”、“舜典”所涉及的面是很广的,天文、地理、气候、风土等等都包含在里面了,而且越到后来就越详细。这些重要文献,如果不是有孔夫子对《尚书》的收集和整理,并通过他的弟子传承下来,那么我们对周以前的历史就陷入黑暗之中。尽管现在的考古学有各种重大的发现,包括清朝末年对甲骨文的发现,但甲骨文记载的史料远不能与《尚书》里有关商朝的几篇文章相提并论,因为《尚书》的体系是完整的,而甲骨文是残片,是片段,不能归纳成集。还有《礼》,包括《礼记》、《仪礼》、《周礼》三大部,它把上古时代的风俗、习惯、礼节,包括老百姓以及庙堂上的种种规范做了一个详细的介绍,其中有许多东西在现代仍然极有价值。当然,还要提到孔子所著的《春秋》。这是一部政治书,记载了周代二百多年的历史,非常简略,比《左传》还要简略得多。但是它所记载的是政治评论式的历史,是对当时时局,对当时的国君大臣、政治事件、政治行为或褒或贬的一些评论。这个评论可了不得,用周敦颐的话说是:“夫子作《春秋》,乱臣贼子惧。”它为所谓的君臣、父子、夫妇之道立了一个总纲出来,用现在的话说是立了一个游戏规则,即孔子在《春秋》里确立了政治的根本游戏规则。   我们怎样来看待孔夫子的文化贡献呢?孔子集六经,整理三代文献其所为应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以后历史上任何了不起的思想家和学者,都不可能超越孔夫子的贡献。包括乾隆皇帝修整《四库全书》,也不过是对孔夫子集六经之后的二千多年来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枝叶的收集,而中华民族文化的根本还是在“六经”里。   第三个方面,孔夫子还是私立教育的奠基人。中国唐朝以后,特别是宋以后大型的书院实际上都是在模仿孔夫子当年讲学的模式。所谓“有教无类”,是孔夫子办学的宗旨,从这四个字我们可以看出孔夫子极具平等思想。不管你是在朝为官的,当时他的很多学生都在一些国家当宰相;还是有些连饭都吃不起的穷困学生,比如颜渊,他都是一视同仁。我们在学习《论语》的时候,会发现在孔夫子的教育思想里面有很多极为丰富的、生动的、灵活的教育理念,时至今天仍然没有更高的教育理念超越它。尽管我们现在大谈教育学,大学里面还有专门的教育系或是专门的教育学院,但是现在我们重温孔夫子关于教育的一些说教,会感到非常亲切,而且能给我们带来极大的启示。两千多年来,孔夫子的这种教育理念、教育思想培养了中国优秀的思想家,优秀的学者和优秀的“政府干部”。孔夫子说过:学而优则仕——学习优秀的人就可以到各级政府部门去当领导,而当领导的理念就是四书五经里的理念,其施政的理念,就是儒家“仁义礼智信”的理念。上至天子,下至各地官员、封疆大吏,大家只有这样一个共同目标,共同理念,这对中国的大一统思想,对民族的统一和完整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   第四个方面,孔夫子还有他浓厚的政治理念,这就是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体系构建理性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可以说是社会丧失理性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的时代,诸侯为了利益可以不顾一切,为了争霸,“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诸侯们弃“仁义礼智信”而不顾,整个社会权谋、欺诈之术盛行,谁拳头硬谁就是大哥,整个社会是处于极度混乱、黑暗、战祸频生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孔夫子提出了“仁”和“礼”的观念,给当时社会急剧变革中的当政者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下载作业帮安装包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孔子的历史贡献
作业帮用户
扫二维码下载作业帮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一键查看所有搜题记录
孔子最突出的贡献是创立了儒家学说,并提出了【仁义礼智信】,其具体实施方法是【因才施教】、【有教无类】,为什么这么说呢,下面是分析:孔子是儒学的创始人,儒学对中国文化影响深远,自然不能不提他,这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在世界上的骄傲,孔子的部分思想在当今还是有其实际意义的,懂得变通,还是可以拿来用的吗.主要是因为孔子关于精神境界的思想在今天一样适用.比如: 按人格境界,把人分为小人、君子和圣人三等; 按心理范畴,把人分为智者、勇者和仁者三类; 归纳为九种境界: 小人之智者(小智), 小人之勇者(小勇), 小人之仁者(小德). 君子之智者(大智), 君子之勇者(大勇), 君子之仁者(大德). 圣人之智者(圣智), 圣人之勇者(圣勇), 圣人之仁者(圣德). 翻开教科书,人们可以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即:以“仁”为核心,以“礼”为形式,重在修身.其中,“仁”的内涵十分丰富,以《论语》中“仁者爱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言论可以看出,“仁”是一种高尚的精神道德境界和宝贵的思想情操,也是一种个人对于他人及群体的价值取向,所以,“仁政”成为孔子心目中最理想的政治模式,为政以德,取信于民,勤政爱民,节用恤民,与民共忧,等等,都可以说是施行仁政的最基本的要求;“礼”的中心含义不仅包括“礼品”、“礼仪”等内容,而且更广泛地指一整套维系国家、社会正常秩序的礼法制度及其观念. 1988年,当年全球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会议上发表宣言称: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里汲取智慧. “应该说,至今为止,人们也许只体会到了其中一部分的真谛.”今年79岁、一生中有60多年在从事文物保护工作的世界著名孔子研究专家、原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孔繁银说,“时光茌苒,在未来的时间里,人们对此将体会更深.”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扫描下载二维码> 【答案带解析】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 A.兴办私...
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A.兴办私学
B.创立儒学
C.开办太学
D.创设科举制度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又是大教育家。他在教育方面的主要贡献是孔子首创私人讲学,使“学在官府”变为“学在民间”,对普及文化贡献巨大。所以答案选A
考点: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上册o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o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考点分析:
考点1:中华文化的勃兴
&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全面繁荣,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中华文化的勃兴(一)
1、:商朝人刻写在龟甲或兽骨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它已具备了汉字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
2、金文: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也称“铭文”,金文比甲骨文规范。
龟甲、兽骨
3、夏历: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据说来源于夏朝,到商朝时历法逐渐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闰年增加一个月。
4、扁鹊和“四珍法”:扁鹊是春秋战国之际的名医,他总结出来的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的方法,叫“四诊法”,一直被中医沿用,扁鹊被看作是中医的鼻祖。
5、屈原和《离骚》:屈原是战国末期楚国的爱国诗人,他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楚辞体。他的代表作是《离骚》,现今端午节的有关习俗,据说就是为了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中华文化的勃兴(二)
一﹑★★孔子是春秋时期的鲁国人,是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1、孔子的政治思想:他提出“仁”的学说,“仁”包含一切美德。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孔子对“仁”有很多解释,如“仁者,爱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他还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统治都要爱惜民力,取信于民,成为以后统治者“民本”思想的基础。
2、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其名言
孔子又是大教育家,他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扩大了教育对象,打破了以往官府垄断教育的局面。因材施教,创立了自己的一整套教育思想体系。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谦虚的品德),“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老实的态度);“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科学的方法),孔子的言论被其弟子整理成集,即《论语》。
3、孔子的地位
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在中国传统文化乃至世界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二、★★“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众多思想家对许多社会问题展开辩论,各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言论,出现了“百家争鸣”。
2﹑“百家争鸣”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春秋战国时期)﹕
主 要 思 想 主 张
主张“兼受”、“非攻”
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是秦国中央集权政治的理论基础
提出“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孙子兵法》是世界上最早的兵书
相关试题推荐
每到农历五月初五的端午节,我国南方许多地方都要举行划龙舟、吃粽子的活动,这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这位诗人是A.屈原
D.白居易 
公元前340年,生活在咸阳郊外的年轻富商李有为,想提高自己社会地位的途径是①奋发读书,考取功名
②弃商务农,努力耕织③上战场杀敌立军功
④利用经商获利,大量购置田产A.①②
D.③④ 
文物是鲜活的历史下侧图片(
)A.原始居民的生活
B.商周的青铜文明C.春秋战国的纷争
D.秦汉时期大一统 
夏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它的建立者是A.炎帝
D.启 
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租”的神话传说入物是 A.黄帝
D.禹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中等
Copyright @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盘点:孔子对人类社会的“十大贡献”盘点:孔子对人类社会的“十大贡献”民国历史文化百家号孔子:鲁国诹邑人,一生勤于学习,勇于探索,敢想、敢说、敢做,建树卓著,为人类做出杰出贡献。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 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第一、文化上的贡献我国公元前841年前没有文字史料,是孔子编修的《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经》把上古文化和文明传承下来的。在孔子时代至今的中国传统文化“儒、释、道”中,儒家文化一直是中华文化的主线。孔子是中华上古文化的传承人以及5000年中华文化的奠基人。第二、观念上的贡献在历史上夏代尊“天命”,商代信“鬼神”,到了西周周公开始“制礼作乐”,“明德慎罚”,转向注重“礼乐文明”。这是中华文化和文明的一大飞跃。孔子不言所谓有意志有灵验的“天命”和“鬼神”,而对西周的礼乐文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孔子是引导中国从“有神论”向“无神论”观念转变的第一人。第三、文学上的贡献《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入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据《史记》记载:“古者,诗三千余篇”,经过孔子整理删定形成了流传至今的《诗经》版本,又叫《诗三百》,开创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篇章,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极其广泛而又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中国文学史上开创新篇章的第一人。第四、哲学上的贡献《易》原本是一部筮(shì)占之书。孔子使《易》这部筮占之书成为大道之源,成为中国哲学之源。孔子作的《易传》由《易》的“筮占”功能转变到《易》的“德义”层面上来,其中的“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等观念已成为人类“求变向上”的思想基础和中国哲学的宝贵财富。孔子是改造《易》使《易》转向哲学,引发易学革命的第一人。第五、史学上的贡献孔子编撰的《春秋》是记载上起鲁隐公元年(前722年)下至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共二百四十二年鲁国历史的第一部史书。这部《春秋》仅仅一万余字却记载了二百四十二年的历史,可谓言简意丰。《春秋》为我国两千多年史学的发展创立和奠定了基础,应该说中国史学之父不是司马迁而是孔子。孔子开修史之先河,是为我国史学奠基的第一人。第六、教育上的贡献在历史上,孔子创办了中国第一所私人学校,在设坛办学、教书育人方面遐迩闻名。孔子办学是政治家办学。他所选编设置的六种教材——《诗》、《书》、《礼》、《乐》、《易》、《春秋》是为培养多方面人才服务的。孔子注重“文、行、忠、信”的教育,把弟子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进行教学,取得了新的成就。更为可贵的是,孔子办学主张“有教无类”,实行全民教育。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孔子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总结出一套完整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论。第七、德育上的贡献孔子生活在礼崩乐坏、道败德失的春秋末期。他不但告诉人们学做人、学文化、学技艺等方面的知识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方面的方法,而且提出了以“中华十大传统美德”(简称“中华十德”)——“仁、义、礼、智、信、忠、孝、勤、公、省”为内容的伦理道德观念。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的道德先师。第八、体育上的贡献孔子一向重视体育锻炼。“射”和“御”是孔子开设的六门课程中的两门必修课。“射”是射箭,“御”是驾车。作为先生的孔子很重视射箭,他本人的技艺也很高。为了强健身体,孔子不但重视体育,而且注重营养卫生。同体育锻炼相统一,孔子注重养生之道,为后世逐渐形成的养生学铺设了道路。第九、美育上的贡献所谓美育,就是培养人的审美能力、审美情操和审美兴趣的教育。孔子是把美育与德育、智育、体育并列一起纳入教育内容的第一位先师。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中我们看到,孔子的诗教、乐教除了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从政本领之外,还有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审美修养和审美情趣之意。第十、政治上的贡献尽管孔子的政治生涯比较短暂,但是政绩卓着。孔子倡导道德政治。孔子始终把人际的友善、家庭的和美、邻里的和睦、社会的和谐、人民的福祉、国家的太平摆在重要位置。他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政治主张。孔子所说的德治是“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法治是“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孔子在教化世人、稳定社会、安邦治国方面为后人提供了有益的经验。时空跨越两千多年,回过头去再看孔子,就会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孔子高瞻远瞩,他提出的“仁政德治”主张,他提出的“小康”和“大同”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政治上做出了重大贡献。XLW本文由百家号作者上传并发布,百家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未经作者许可,不得转载。民国历史文化百家号最近更新:简介: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作者最新文章相关文章孔子对儒学有哪些贡献
孔子对儒学有哪些贡献
08-12-09 &匿名提问
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孔子的思想和事迹。“孔子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2、能力目标:探讨孔子对中华文化的贡献;了解这篇文章所阐发的孔子的相关理论;初步了解孔子的思想。 3、情感目标:从文中学习孔子的精神:“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精神、殉道精神;勇于承担责任的“忠”和“恕”等自我牺牲精神;在黑暗的时代仍然充满理想,充满激情的乐观精神。 二、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学文章,探讨孔子对中华文化的贡献。 三、教学难点:弄懂孔子是中国文化承前启后者。孔子最伟大的贡献乃是他的“私学”。培养了一批特行独立的知识分子。 四、教学方法:学生自我探究,教师只作引导。 五、教学过程: 1、课时:两课时 2、步骤:第一步,学生自习此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围绕“孔子的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这个主题讨论,学生交纸条和上黑板板书;第二步,学生交流,同学自主发言,教师略加指点;第三步,课后学生写一篇文章,建议题目:《孔子对中国的贡献》、《淋浴在儒学的阳光下》、《我理解的儒学思想》《孔子牛在什么地方》、《儒家思想之我见》、《过时了的孔子》、《儒学中的精神毒药》。时间安排:学生读书一课时,学生交流一课时,学生写作三十分钟(利用晚自习时间)。 学生能够发现的孔子的对中华文化的贡献,能够讲出三点就算是读懂此文了。孔子对中华文化的主要贡献,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点:对中国文化的整理;创立私学;开一代儒学。学生读到这个层次,此课的目的就达到了。
预计学生会概括出以下几点:1、中国文化承前启后;2、创立“私学”;私塾后来成为中国启蒙教育的主要形式;3、通过修订《诗经》复活了一个时代;4、对中华文化的整理。 初例13点,估计9、10、11、12学生可能答得出来。5、6、7、8学生可能会说得出来。 还要考虑到的是,学生出现争议时,如何引导到主题上来,有些段落学生可以忽略,有的段落只能是粗读,没人精读的可能。文章太长,如何引导学生迅速抓住文章主要内容,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学生可能全回答出来的样子: 1、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 2、开创了中国儒学,是儒学的开山鼻祖。 3、在两千多年中,他的理论还在指导我们生活。“天不生仲尼,万古长如夜”。 4、手订《诗经》,复活了一个时代,让我们可以体验到最个性的感受。 5、“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入世精神、殉道精神,鼓舞千万中国人努力向前。 6、孔子使一些无序的暴力变成了有目的有方向的努力与企望,他使天下英雄入于他的彀中,并带着 这些社会精英致力于建构新的理想。他开辟了一个充满理想,充满激情,充满公理仁德的时代。 7、坚持自己的理想。在他的学说之中,那种古典的崇高。 8、“仁”的内涵就是“忠”和“恕”。是一种勇于承担责任的牺牲精神。 9、孔子是中国文化承前启后者:“自孔子以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自孔子以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 10、孔子晚年,修订《诗经》,以其丰富的文学情怀,把人格修养的最高境界理解为一种自由的艺术境界。 11、对中国文化的整理。特别是《书》《礼》《乐》《易》《春秋》使中国文化系统而且整齐有序。 12、孔子最伟大的贡献乃是他的“私学”。培养一批特行独立的知识分子。 13孔子不再仅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千秋万代。 说明:本来是45分钟一课时,大部分老师设计课前三分钟学生读书,五分钟学生演讲,两分钟学生评点。一课时只剩下30分钟左右。本次上课是一次尝试:如何用60分钟,让学生将一篇16000字的文章读完,并理出一点东西;语文课堂如何高效;讨论课、探究课在什么情况下能够很好展开,并且让学生学有所得。处理办法是:为语文课堂高效关键创立多个兴奋点,将课堂分块,让学生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能力,让学生自修,相互讨论交流。集中在课堂上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真正学有所得。 这种课的备课存在的困惑是:教案只能在课后通过教学后记来补充完整,上课时不知道学生还会提出什么问题,学生的讨论会指向什么哪一个方向,一堂课下来,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如何应对这些不确定因素?再就是语文课堂教学,如果不让学生多读书,光凭老师讲,老师能够讲多少东西?学生能够听进去多少东西?是不是讲了学生就会记得,就会提高语文能力?所有这些都是我们要思考的。我在尝试文化原点进课堂,一天一点点,久而久之学生应该会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点印象。《三字经》、《千字文》、《千家诗》、《百家姓》、《弟子规》是不是可以让学生去背一点记一点懂一点?愿我们共同探讨。 人们看到,中国领导人在治国理念中强调公正,这符合孔子“政者,正也”的思想;中国领导人还提出,在依法治国的同时,也要“以德治国”。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考查孔子几十年的创办私学实践,可归纳他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教育思想: 教育目的首先,孔子办学是为了培养一大批能够参加春秋后期政治改革活动的志士仁人。孔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礼崩乐坏&、政治动荡的时代,孔子对此怀着极大的忧虑,不断深思造成这种动乱的根源。孔子认为造成社会危机日趋严重的主要根源,应该从人自身的内在精神世界方面去寻找。孔子的整个学说有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认为人的内心的道德水平决定人的行为的高低,强调人的内在思想可以塑造与改变的。他强调只有拯救人心,才能拯救世界。因此,孔子认为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培养人良好的道德品质,并将教育内容分为四科:德行;言语;政事;文学。而置德行于诸科之上。 孔子认为要变&天下有道&,不得不依靠&志士仁人&,就必须在办学中坚持将道德培养放在首位。只有那些自身道德品质高尚的人,才是实现仁政德治的优秀人才。孔子曾告诫子夏说:&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在孔子看来,这些&君子儒&应按照自己的政治理想投身到当时诸侯各国的政治改革中去。孔子办学也确实达到了这一目的。 孔门教学分成四科,孔子是按学生不同的品行与才性施以教育,培养出参政与从教的不同人材,如德行以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修养最高;政事以冉有、季路最出色;言语有宰我、子贡;文学有子游、子夏。其中像冉求、子路、宰我、子游等,曾为列国大夫或邑宰,子贡常相鲁、卫,在施政上很有政绩。 至于他晚年招收的弟子,则专门致力于学术教育的活动,如曾参、子夏、澹台灭明、商瞿等。曾参设教于武城,孟轲称其弟子有七十人(《孟子.离娄下》)。子夏居西河教授,为魏文侯师。李悝、田子方、段干木均是他的弟子。子夏在孔门中是传经之儒,汉代学者称儒家经学均由他所传授。澹台灭明南游至江,从弟子三百人,设取予去就,名施诸侯。此外,还有商瞿传《易》。澹台灭明和子夏的教育事业,又进一步将孔子的思想传播到黄河、长江两大流域。 孔子一生除了有四五年的从事政治、为官治国外,几乎都用在教育事业上。他在政治上未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他的教育目的是达到了。传说他一生培养了三千多名学生,其中&受业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七人&,也有说七十二人。即所谓&三千徒弟子,七十二贤人&。孔子创立了我国古代最早、也是影响最大的儒家学派。 教育对象孔子之前的古代教育制度是由国家办学,就是所谓王官之学,这种教育制度的特点是官师合一、政教合一。这种官办的学校,教育大权由贵族垄断,只有社会上层的贵族子弟才有资格接受教育,而平民子弟是没有接受教育的权利的。民间不能流传学术文献,那时是没有私学的。 但是到了春秋时代,社会发生剧变,王室衰微,官学已经荒废停办,垄断在王官那里的文化典籍也散失四方,不少过去在官府教书的王官、巫祝、礼乐之士,也都流落到平民中间去了。因此,兴办私学已具备一定的条件,而且私学的产生又适应了当时文化下移、平民知识分子兴起的需要。孔子目睹春秋以来&礼崩乐坏&、&官失其守&、&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左传?昭公十七年》)的局面,他以&存亡继绝&的历史使命感,抢救并整理了濒临散失危险的上古文化典籍,同时,以此为教本,创办私学,实行&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教授弟子,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在古今中外的历史上是罕见的。 春秋时代,私学的出现,不只是孔子一家,其实在孔子之前,或与孔子同时,就有许多著名学者兴办私学,只不过是以孔子新办私学的规模和影响力最大,孔子办学之后,推动了私学的进一步发展,于是古代中国出现了许多民间的学术团体,许多著名学者带领门徒四处讲学,于是百家争鸣蔚然成风,形成了春秋战国的众多学派,出现了一种思想自由、学术繁荣的新风气。 &有教无类&是孔子提出的口号,也是他创办私学的最大特点。造成古代贵族政治与阶级政治的主要因素除了出身以外,另一个就是知识的鸿沟,这对于当时的贵族政治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所谓&有教无类&,历来有不同解释。或指出身、贫富不分类,或指族种、地域不分类。孔子说:&自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论语.述而》)这是说不管是什么人,只要送给他十条干牛肉,孔子就收他做学生。由此可见,孔子办学,向学生收的学费是很少的,大体上说?有教无类&的重大意义,在于孔子招收学生已经打破了贵族和平民出身限制,不管是什么出身的学生,他都给予他们同样的学习机会,一律平等地看待他们,一视同仁地进行教育。 这种不分富贵贫贱一律教育的作法,在中国教育史上是自孔子创始的。由于孔子教学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相传他门下的学生竟达三千人之多,其办学规模可谓空前。由此可见,孔子办学极大地扩大了教育对象。 孔子认为人的天赋素质并没有什么大的差别。《论语.阳货》上记载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他明确宣布,人之成为各种不同的人,主要是后天的影响造成的。这可以说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天赋平等的人性论(张瑞番《中国教育史研究.先秦分卷》)。孔子的整个教育思想都是基于这种天赋平等的人性论,从而将教育对象扩大到平民,甚至贱人奴隶的范围,这的确是中国古代教育史上的重大突破。这个重大突破正是孔子通过创办私学,打破官方对教育的垄断地位,才得以完成的。孔子之所以成为伟大的教育家和&万世师表&而为世人所崇敬,这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通过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的社会基础和人才的来源,从而为世界文化教育发展史增添了宝贵的财富。他的&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是一个划时代的伟大进步。 教育内容孔子以前,&学在官府&,夏、商、周贵族学校的教育内容是十分简单的,谈不上有多少理论性、知识性的教材,这是与当时的文化尚处于较低水平有关的。《周礼.地官司徒.保氏》上说:&保氏掌谏王恶,而养国子以道,乃教之六艺:一曰五礼,二曰六乐,三曰五射,四曰五驭,五曰六书,六曰九数。&这里的礼、乐、射、驭(同御)、书、数等六艺,指的是保氏对国子(贵族子弟)施教的内容,其中射、御是属于军事性质的技能,这种军事技能以及和技能相配合的礼、乐活动,是当时贵族从事政治、军事、外交活动所必备的素养。此外,礼是指待人接物的礼仪,乐是指音乐、舞蹈方面的艺术教育,还得掌握一些书写和计算的知识技能。这就是孔子之前贵族子弟的学习内容。孔子在教学中,仍然采用这种礼乐、射、御、书、数的课程,使他的学生在这六个方面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请登录后再发表评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孔子对易学的贡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