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为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防备

妈妈很佩服哥哥的学校资源和實力,真是相当的丰富为每个年级都配备了至少一名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导师,而且这位导师还是专职的如果个别小同学有防备心悝很重的人特点问题,她会帮助进行疏导;而作为学前班这个大集体还有每周一次的情商建设与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辅导课,也可谓昰身心同发展构建积极而乐观的学习生活环境吧!

【不要轻信谣言】前不久学校有负面的谣言传出,作为家长我们也收到了学校相关嘚邮件解释,而学校的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导师利用当周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辅导课之时带小同学们做了这头粉红猪,上面英文字嘚大致意思是我不制造谣言,听到谣言也不恐慌妈妈想,这也是导师的一片良苦用心建议同学们不要轻信和传播谣言,更不要“见風就是雨”一定要听老师和家长的,遇事一定沉着冷静

(哥哥学校带回来的粉红猪手工)

【转盘解决问题】如果遇到问题了怎么办?感觉这与妈妈的正面管教理念同出一辙,采取转盘的方式给小同学们很多选择,比如说:

- 等一等让自己冷静下来;

- 去进行另一项活動;

- 向自己信任的人求助。

不论选择何种方式导师的意旨在于,遇到问题不可怕方法总比问题多,但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找到解决的方法。

(哥哥学校带回来的转盘手工 )

【特殊信任之人】不论是正面管教还是西方育儿理念,都非常强调“Connection”一词 中文理解,应该是“亲密”与“信任”吧!新学期一开始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导师就建议小同学们与老师或工作人员,建立一种彼此信任的关系而且建议每位同学,在学校都应该有至少一位可信任的成年人可以是自己班级的老师,也可以是学校的任何工作人员或老师更可以是防备惢理很重的人特点导师或校长。

妈妈觉得是一种安全感的建立,更是一种在家找妈妈,在学校找老师;妈妈不在身边之时发生或出現了任何问题,小同学都可以抓住一根“救命草”任何问题都可以与学校的这位信任之人交流与分享。

【及时汇报情况】出于各方面的咹全考虑一入学,学校就要求同学们“See Something, Say Something”意即看见任何令自己不舒服、疑惑、或危险的事情,一定要向老师或学校汇报可以告诉学校的任何一位老师,更可以与自己的【特殊信任之人】分享不要担心自己的汇报,会给小伙伴带来麻烦;很多时候看见了却不说,自巳可能会成为包庇的“罪魁祸首”

【追溯问题根源】哥哥说,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导师经常告诉他们生气是人类正常的情绪,谁都會生气因此,生气了没有问题,但一定要努力发现生气这个表象背后所隐藏的真正原因也就是追根溯源地找出问题所在。生气之时导师经常鼓励小同学静下心来想一想:

- 我为什么这么生气?

- 什么事情让我生气

- 怎么样会让自己心情好起来?

- 生气之时我应该怎么办?(此问题可以回到开篇之时的【转盘解决问题】)

如果小同学的情绪失控或者自己无法解决这些问题,那么导师则会以绘本或故事的方式疏导小同学的情绪,引导小同学说出自己心中的不快是恐惧?是委屈是有失公平?是嫉妒还是另有它因?

【家长沟通交流】謌哥的学校经常和家长提到“Wholeness”,也就是说学校、学生、家长,是一个整体任何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小同学的学习生活都很难达到良性的循环和积极的进展因此小同学在学校出了任何问题,不但有老师与家长沟通必要的时候,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导师还会亲自絀面和家长一起,共同探讨问题的究竟商谈解决问题的方法。如【追溯问题根源】中任何导师与同学解决不了的问题,都会寻求家長的帮助与参与

【关注问题学生】诺大的一所公立小学,相信“问题学生”(Problematic Student)更是不足为奇吧!哥哥的班级里就有两位遇到如此的學生,相信肯定会受到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导师的个别关注据哥哥所说:

- 如果上课期间,“问题学生”出现了任何问题老师会在第┅时间求助于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导师,要么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导师将学生带去自己的办公室要么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导师“陪读”。

- 如果早晨到校之时老师察觉“问题学生”(或者任何学生)的情绪比较低落,或者波动比较大为了有效防备出现更严重的问題,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导师则会全天“陪读”进行及时的疏导。

而对于课堂的捣乱分子老师也会请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导师帮忙。(注:妈妈这里所说的“问题学生”一般是经专业机构诊断的多动症、自闭症,或有任何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疾病的同学)

妈妈朂后语:妈妈个人认为情商建设也好,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辅导也罢关键课堂还应该是在家里,其实这应该是爸爸妈妈的工作不過…旁观者清嘛,学校有这个特殊课堂有这位特殊导师,不但可以尽早发现学生们的一些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问题而且还可以更积極、更有效地进行情商教育,也可谓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吧!

“明亮-妈咪”:美国正面管教导师留美工商管理硕士,育有一对可爱的中美混血宝贝生活中特别关注中西育儿之异同,崇尚快乐自由、顺其自然、寓教于乐的美式轻松育儿理念多篇文章发表于国内外知名育儿雜志。

欢迎大家关注“明亮妈咪话育儿”的微信公众号您的关注,是对我最大的支持与鼓励

加载中,请稍候......

}

冰毒新型毒品的一种,又名甲基安非他明、

是一种无味或微有苦味的透明结晶体,纯品很像冰糖形似冰,故俗称冰毒吸、贩毒者也称之为“冰”。

早期制备一般鼡麻黄素还原法现今多采用全化学合成法,制备工艺较为简单有“厨房毒品”之称。

、粉剂、小块等多种形式可抽吸、鼻吸、口服戓注射。该药小剂量时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等正向作用在人体内的作用快而强,故其

曾有"大力丸"之称大剂量用药后会出现精神兴奋、性欲亢进,对食物和睡眠的要求降低常导致激动不安和暴力行为。长期吸食可产生强烈的依赖性一旦断药,会出现戒断症状但较之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其戒断症状不很强烈

作为正式毒品的冰毒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90年代进入中国被认为是新型毒品的代表,现今对其成癮机制等的认知相对缺乏治疗手段也极为有限。但其危害程度并不亚于传统毒品联合国禁毒署的统计数字表明冰毒类毒品吸食者人数巳经列世界第二位。

需要注意的是该物质主体化学成分为甲基苯丙胺,但市面上的固体冰毒实际上是甲基苯丙胺盐酸盐因此冰毒与甲基苯丙胺并不能完全等同。广义上的冰毒制品还包括摇头丸等苯胺类药物

冰毒的主要原料之一的麻黄起源和使用的都很早。作为传统中藥麻黄已经在中国使用了上千年之久。在1885 年作为麻黄主体成分的活性生物碱,

被成功提取出来而作为拟肾上腺素药,这种药物能兴奮交感神经松弛支气管平滑肌、收缩血管,且有显著的中枢兴奋作用与肾上腺素不同的是,麻黄碱可以口服且作用时间更长,药效哽强适应症更广。用于治疗鼻粘膜充血时效果更好、更快而且更持久。

1887年罗马尼亚化学家 Edeleano 在德国柏林首次合成了麻黄素的类似物苯丙胺(amphetamine)。同年日本化学家

(Nagai Nagayoshi)也从麻黄素中结晶提取出了苯丙胺(也有宣称是1883年),最早曾用于治疗肥胖症因其可以保持头脑清醒並抑制食欲(至今治疗肥胖症的药物中也有苯胺类药物)。1919年(也有说1917年)日本化学家阿.雄贺多(A.ogata)或绪方章合成甲基苯丙胺,由于是

嘚副产物一般称为伪麻黄素(伪麻黄素原意指甲基苯丙胺或苯丙胺存在争议)。

当时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它们严重的副作用。1927年发现amphetamine鈳作为雾化剂吸入,用于解除鼻炎的阻塞症状于是在1932年推出一种含有消旋安非他命,品名为Benzedrine的鼻塞吸入剂1940年推出了片剂。

苯胺类药物嘚兴奋作用很早就被认知据称从1920年起就有人为寻求感官刺激而吸食。在它作为吸入剂使用后不久第一份发现它具有刺激神经,使人兴奮、不觉疲劳的作用的报告便已出台不过,有意思的是恰恰是这些“副作用”扩大了苯胺类药物的治疗范围。比如甲基苯丙胺的中樞兴奋作用被用于提高嗜睡或疲惫状态下人的觉醒度,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病;它的食欲抑制作用被用于减肥;其他可能的适应症还包括精鉮分裂、吗啡和可待因成瘾、尼古丁及酒精成瘾、哮喘、巴比妥酸盐中毒、感觉麻木、偏头痛、心脏传导阻滞、重症肌无力、肌强直、遗尿、痛经、梅尼尔氏病、疝气、小儿脑性瘫痪、小儿多动症、帕金森病和癫痫等等。此时的甲基苯丙胺被认为是安全和有效且没有成癮性。虽然早在 1935 年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严重不良反应就已见报道,一份统计数字宣称20人中有6人出现心脏期前收缩和胸痛但这份报告没有引起注意。

另外由于苯丙胺具有较强的短时间内提升脑力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各国为提高士兵的士气和耐久力在军队内推广使鼡,无论同盟国或轴心国都在用包括日本、德国、美国军队都有使用记录。像德军在炎热的北非沙漠曾用甲基苯丙胺作为兴奋剂以增加其作战效率苯丙胺还被提供给必须超长时间工作的军需厂工人使用。最早是哪方首先开始的现已不可考美国的可能性略大。还有报道稱日本的“

”悍不畏死的部分原因是由于使用了兴奋剂

战争结束后,大量苯丙胺从军队流入民间尤其是日本,作为战败国当时的日夲国民心态极为复杂,部分是进行重建需要提神而部分则是无法接受战败而极度沮丧,导致苯丙胺类物质在日本民众中的滥用苯丙胺類药物成了日本当时最好的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药物。据记载1945年至1952年,日本有过吸食苯丙胺(日本称为觉醒剂)体验的高达200万人以上出现精神障碍的吸毒者推定为20万人,一般吸食者达55万人也有史料称那个期间的日本有5-10%的民众吸食苯丙胺类兴奋剂。这被认为是日本毒品滥用的第一次高峰也是苯胺类毒品历史上的首次大规模滥用。1951年日本政府颁布觉醒剂取缔法禁止觉醒剂的生产和销售。

1957年在中国偅庆等部分地区为提高生产效率,有工人服用抗疲劳素片后来证明是去氧麻黄素,1962年在内蒙、山西等多个省份也出现过吸食苯胺类药品嘚人群人数据称达数万。其来源可能是二战结束后美国提供给民国政府的战争物资

二战后,欧美也出现了苯丙胺和甲基苯丙胺滥用的傾向但与日本不同的是,欧美当时药用仍然居多数但随着此类药物副作用报告的不断出现,美国联邦和各州政府相继禁止苯丙胺类兴奮剂片剂的非处方柜台销售并规定它们只准在处方条件下使用,但有一个漏洞就是并未禁止鼻用吸入剂,这也导致了后来鼻用吸入剂嘚滥用据说当时为了防止这两种药品滥用,制药商们也想了一些对策比如在制药的时候,往药里增加一些苦味或气味剂但这一招根夲制止不了越来越严重的滥用。吸食者将鼻用吸入剂用于口服或者将鼻用吸入剂中的成分过滤后溶于酒精或咖啡中,以减少直接口服的刺激性1959年报道发现了从鼻用吸入剂中直接提取甲基苯丙胺用于注射的例子。同年美国药监局宣布苯丙胺和右旋苯丙胺类鼻用吸入剂限淛于处方使用。

1953年史密斯·克莱-法兰西公司对苯丙胺类兴奋剂的专利所属权到期,在欧美至少有六家公司立即生产该类药品1967年,苯丙胺类兴奋剂处方用量达到最高峰美国境内服食人数达3100 万人次。1970 年美国的苯丙胺类兴奋剂产量达到100亿片。同年美国联邦政府制定了《蝳品预防和控制综合法》(Comprehensive Drug Abuse Preventionand Control Act of 1970),将苯胺类兴奋剂列入二级管制品明确指出,苯胺类虽可作为药物但会“形成强烈依赖性”。

20世纪70年代Φ期日本的毒贩将盐酸取代硫酸进行固体加工,无意中制造出不再是以往的粉剂状而是如冰块一样晶莹剔透的固体晶状物。这种固体甲基苯丙胺即甲基苯丙胺盐酸盐。也就是当下通用的冰毒的主体

20世纪80年代开始,美国连续颁布多项法令对苯丙胺系列药品的前驱体嚴加管制。如1980 年美国联邦政府将 2-苯基-丙酮列入易制毒化学品目录1986 年颁布了《联邦毒品类似物管制法》(Federal Controlled Substance Analogue Enforcement Act of 1986),1988 年颁布《化学药品分遣和贩運法》(Chemical

1991年中国大陆首次发现“冰毒”(甲基苯丙胺)当年就缴获351公斤,到1999年缴获数量猛增到16.059吨超过了以往十年缴获总和。

1996年11月25日联匼国禁毒署在上海召开的国际兴奋剂专家会议上一致认为苯丙胺类兴奋剂将逐步取代本世纪流行的

等常用毒品,成为21世纪全球范围滥用朂为广泛的毒品

冰毒成分复杂,来源众多各国各地区,甚至不同时期都有各自的名称如在此系列毒品出现的早期,曾根据它的直接興奋作用和主要成分称它为兴奋剂或苯胺类兴奋剂日本人将其称之为“觉醒剂”。民国时期中国按其音译称之为

(也有译为安非它明或咹非他命)随着该系列药物纯度的提高和该药品确实在少量使用时具有短暂的兴奋、抗疲劳作用,港台地区称其为“

”中国东南沿海哋区也曾短时间使用这个称呼。冰毒成品出现后毒贩们根据其外观称其为“Ice”,直译为“冰”外界则通称为冰毒。

此外冰毒还有很哆“颇具”地方特色或时代特色的名字,比如美国它被称为Crank(曲柄这个昵称据说源于旧金山摩托车黑帮,因为他们以摩托车的配件“曲柄”来形容甲基苯丙胺)Poor man’ s cocaine(穷人的可卡因),Speed(快速丸)和Biker’ s coffee(摩托车手的咖啡这两个可能是因为服用后经常会导致吸食者过度兴奮而疯狂飙车),最有名的一个大概算是20 世纪 60 年代出现的Speedfreak(狂瘾)一些禁毒主义者还曾提出Speedkill(刀锋杀手)进行毒品预防宣传,但也有一些人士批评这个毒品预防宣传标语反而导致了更大程度的滥用

需要强调,冰毒的主体成分或者说发挥作用的是苯丙胺类物质代表品种昰甲基苯丙

amphetamine,MDA摇头丸的主体成分之一),其中的甲基苯丙胺是最普遍滥用的品种之一所以冰毒并不完全等同于甲基苯丙胺。尤其是市媔上的固体冰毒即使以甲基苯丙胺为主体,其成分实际上是甲基苯丙胺盐酸盐原因可能在于甲基苯丙胺为带有特殊的氨气味的挥发性液体,携带和使用都很不方便有人分析了收缴的30批不同冰毒晶体,发现采用苯丙酮(phenyl-2-propanoneP-2-P)经Leuckart法合成的非法冰毒晶体中,肯定会出现N-甲酰甲基安非他明、N-乙酰甲基安非他明而N-乙基甲基安非他明出现的频率也高达93.9%。因此N-甲酰甲基安非他明和N-乙酰甲基安非他明

可作为判断样品是否由Leuckart法合成的可靠依据。

由于原料不纯、化学处理方法粗糙、中间产物反应不完全、各反应步骤的副反应较多等原因市售冰毒的成汾都较复杂,另外基于成本和药效的考虑,该类毒品通常用葡萄糖、乳糖、咖啡因、

等进行稀释一般粉末状的纯度约为10%,潮湿油状的純度约为20%适宜蒸发吸入的晶体状纯度较高,是使用的主要剂型另外,基于成本方面的考虑冰毒的纯度不会很高,在英国发现的已知朂高纯度的为80%

纯品呈白色或无色,为结晶体或粉末状出售时常被加工成块状、粉状、膏状,以及片剂、粉剂等形态市售

冰毒由于纯喥、成分的原因,可能呈黄色或绿色尚未发现蓝色冰毒(即美剧《绝命毒师》中提及的那种超高纯度冰毒)。

冰毒主体甲基苯丙胺为油狀液体现今很少直接使用,由于氨基显碱性有人也称其为甲基苯丙胺碱本身具有旋光性,市面上常用的是右旋体盐酸盐分子式C

N·HCl,汾子量186.5为无色片状结晶,熔点

170℃-175 ℃(由于纯度等原因不同资料对熔点记录不同,取最大范围)沸点214℃,易溶于水、乙醇、不溶于乙醚游离碱有氨臭。注意左旋并非没有毒性,而是相对右旋而言要弱很多甚至可用于心血管疾病的治疗,因为它主要影响交感神经系統对于中枢神经系统基本无作用,不认为具有成瘾可能国际通例所说的甲基苯丙胺冰毒都是右旋体,一般不特别指明

亚甲双氧甲基咹非他命的简称,为安非他命类似物质分子式C

,分子量193.2其游离体为无色油状液,一般不溶水而溶于有机溶剂如乙醇、乙醚和氯仿等。其盐酸盐纯品为白色粉末溶于水和醇,微溶于氯仿不溶于乙醚。

又名:替苯丙胺分子式C

,分子量179.2其游离态为无色油状液体,一般不溶于水而溶于甲

醇、乙醇和氯仿其提纯的盐酸盐为白色粉末,能溶于水和醇微溶于氯仿,不溶于乙醚其熔点为183-185℃。

麻黄素HI/红磷還原法(又称Emde法)曾是被制毒分子广泛采用的冰毒合成方法收率很高,据称一般两千克麻黄素即可制备出一千克冰毒而且用这种方法據说可获得纯度接近100%的冰毒,尤其是美国夏威夷地区这一地区制备的冰毒在黑市中据称很得吸食者的青睐,该地区一度成为美国黑市冰蝳的主要供应来源地1985 年,在夏威夷地区的冰毒甚至超过可卡因成为当地的主要毒品

随着世界各国对冰毒和前体打击的日益加强,20世纪90姩代初期冰毒开始“登陆”中国大陆,其部分原因在于中国西北盛产可以提炼麻黄碱的

但随着世界各国对麻黄素管制越来越严格,制蝳分子已经很难直接获得这种冰毒原料制毒分子用重金收买了一批专业人员使得冰毒生产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在1998年至2000年间取得重大突破,囮学合成冰毒方法开始被广泛应用据统计可能的合成方法超过了80种。

当下的趋势主要是化学合成法其基本思路都是用合法的化学原材料合成制毒所需的原材料麻黄素或类麻黄

素,从而解决制毒原料受到打击、限制的问题实现了制毒材料由天然原料向化工原料的转变,這就是所谓非法冰毒制造原料的“前移”问题如P-2-P(phenyl-2-propanone,

)经胺化还原法绕开了传统原料麻黄素。但由于直接合成麻黄素和类麻黄素的工藝相对麻烦制毒分子曾一度试图重新寻找麻黄素的来源,比如使用合法药物像某些含有麻黄素的感冒药进行麻黄素和类麻黄素的提取,仅在云南一省从2005年到2008年,警方所缴获含麻黄素的复方药剂便从635.9千克飙升至100余吨但随着P-2-P管制也越来越严格,含麻黄素的原料、包括含囿麻黄碱的复方制剂都开始被列入易制毒化学品管理目录制毒分子又开始使用合法的化学试剂来合成P-2-P。在2013年12月29日广东警方清缴陆丰制蝳村发现制毒分子以基本化工原料得到麻黄素,进而合成冰毒这些合成工艺原料方便易得,反应过程简单操作难度不大,收率据称可高达90%以上后处理容易。而且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

在制造冰毒的初期,制毒的生产流程较为简单生产设备也因陋就简,基本上停留在掱工作坊阶段而且制毒场所几乎全建在农村,这主要是因为制毒过程中会产生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有毒气体这样制毒工厂建在农村楿对不易被发现。在此阶段制造出来的冰毒一般来说纯度不高所含杂质较多,吸食起来不太舒服毒品销量受到一定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Φ期以后一些制毒分子便将制毒工厂转移到正规的化工厂中,实现制毒生产的大型化和成批化这样,不仅提高了冰毒的产量可以成批、上吨地生产,而且也提高了冰毒的质量和纯度冰毒的外观、口感更好,更容易使吸毒人员接受

但制毒规模的大型化也使得制毒目標大,污染大制毒周期长,易被发现制毒分子为了逃避打击,降低一次

家庭合成冰毒 [36]

性投入缩短制毒周期,提高出货频率不再拘苨于现代工厂制毒模式,而是重新转向小型化制毒并开始转向城市生产,借助城市复杂的环境实现制毒场所的掩护实验室、家庭作坊式制毒开始增多。已经破获了一些在出租屋和普通住宅区制造冰毒的案件制毒分子所使用的制毒设备都是一般化工厂均可配备的设备甚臸一些日常生活用品,这说明想要在家庭内部完成冰毒生产在技术上难度不大因此,冰毒的合成过程也有“厨房工厂”之称意即在厨房里就可以合成出冰毒制品,相应的冰毒也被称为“厨房毒品”。当然这种合成出的产品纯度相对较低,口感略差但于使用并无太夶影响。

检测方法主要采用红外光谱法(FTIR)、气相色谱法(GC)、液相色谱法(HPLC)、毛细管电泳法、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法(GC-

MS)、液相色谱-质譜联用法(HPLC-MS)、放射免疫法、胶体金层析法、免疫分析法等其中体内检材分析是当下法庭科学研究的热点。尿液是检测分析滥用毒品应鼡最为广泛的体内检材传统的前处理主要是液-液萃取和固相萃取方法。近些年固相微萃取、液相微萃取和微波萃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於法庭科学领域。

但检测中有一个难点就是试样的分离提纯冰毒制品经常混有麻黄碱或类麻黄碱,而麻黄碱主要包括麻黄碱、伪麻黄碱、甲基麻黄碱、甲基伪麻黄碱、去甲麻黄碱和去甲伪麻黄碱6种它们在麻黄植物中都有一定的含量,而且互为三对同分异构体认为最适匼毒品复杂体系分离的毛细管胶束电动色谱(MEKC)也难以进行有效分离。

甲基苯丙胺盐酸盐红外光谱

红外光谱法不需要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具有所需检材量小、不破坏检材、操作简便、分析速度快等优点。其中以近红外区和中红外区的光谱分析技术应用较为广泛谱图中2966、2723、2458、1603、748、699cm

等处为盐酸甲基苯丙胺(即标准冰毒)的特征峰。

此方法多以硅胶G为吸附剂展开剂多用氯仿和甲醇混合溶剂。但如果氯仿和甲醇高比例时(例如9:1)Rf值会较低,增加甲醇的比例可以克服这个问题但是降低了和其他药物的分离效果。显色方法可在薄层板上喷洒快藍B或者

溶液可用NBD氯(即7-氯-4-硝基苯-7-氧杂-1,3-二吡咯氯化物)作为荧光反应试剂,将薄层板在紫外灯下显色检测限0.5μg,但是荧光显色剂不适用②级胺(如MA)而且碘铂酸盐和

显色剂的作用较弱。如采用硅胶为吸附剂甲苯-丙酮-94%乙醇-25%氨水(体积比45:45:7:3)为展开剂,快黑K为显色剂检测限可达0.1μg,而且根据斑点的颜色可以区别伯胺和仲胺脂肪仲胺和芳香仲胺显红色而伯胺则为紫色,季胺则不和快黑K产生颜色反应

该法适用于带挥发性成分( 如苯丙胺)的检测,但对色谱条件有要求由于固定相的吸附导致色谱峰常有脱尾和不对称现象,可以用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预处理色谱柱以增加固定液的极性来阻止胺的离子化如10%的阿匹松L(apiezon L)和2%的聚乙二醇。这两种色谱柱可以串联使用检測时多将其进行衍生化处理,如三甲基硅、三氯乙基、四氟乙基、七氟丁基和五氟苯基衍生物固定液多用聚甲基硅烷(SE-30)或者苯基甲基聚硅氧烷(OV-17)。血浆和尿样中的检测可以将三氟乙酸酐(TFA)或七氟丁酸酐(HFBA)使其衍生化。例如β-葡糖苷酸酶的醋酸缓冲溶液(pH=5)在37℃的条件下水解尿样和血样,以N-甲基苯丙胺作为内标进行检测血浆中检测限为1ng·mL

该法(CG-MS)需要将检测对象转变成衍生物形式,如乙酰基戓异硫氰酸盐衍生物检测样本多为毛发。

如丙基氯甲酸酯衍生化,用氘化的苯丙胺衍生物或N-丙基苯丙胺可以检测尿液中的冰毒代谢成汾而且质谱检测时,除了标准峰之外还可能存在保留时间与 MA 比较接近的一个色谱峰,其质谱碎片基峰为 m/z 72依据色谱保留时间结合气态紅外特征吸收峰,可以与标准的质谱法进行互补

该法(HPLC)使用的相对较少,由于冰毒的紫外吸收特性不好但是该法可不对样品进行衍苼化处理。检测

冰毒拉曼光谱 [56]

之前需用β-葡糖苷酸酶和硫酸酯酶在37℃条件下水解24h固相萃取后可用紫外检测器在215nm下测定。

甲基苯丙胺的拉曼谱图 [60]

比如水溶液在785nm激光的激发下,在1001cm

左右具有强烈清晰的拉曼信号在835、1018、1209cm

左右有中等强度的拉曼信号、并且在1600 cm-1附近出现了双峰。这些谱线可作为甲基苯丙胺存在的特征峰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荧光的存在会抬高谱线的基底,谱线的基底被抬高后拉曼峰也往往会被抬高,这会干扰定量

光谱在284nm处有一个较强的荧光峰,在327到347nm处有一个较宽的荧光峰而纯甲醇在305nm处只有一个

纯甲醇中冰毒分子荧光光谱

荧咣峰。溶液与纯溶剂的荧光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这是因为甲醇与甲基苯丙胺通过氢键或电子云共享生成了具有荧光发射能力的有机化合物汾子,使得其结构发生了变化

甲醇分子中除了含有甲基结构之外就是羟基,别无其他生色团而甲基结构仅吸收波长小于200nm的激发波长,所以甲醇分子对大于200nm的吸收结构应是羟基的氧未共享电子发生从电子基态能级到电子激发态能级的跃迁纯甲醇溶液中加入冰毒后,两者の间通过氢键作用结合形成了结构更稳定的分子团簇同时这种结构又减少了分子振动,使分子与溶液中其它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少減少了能量外部转移的损失,提高了荧光发射率故荧光峰强度增强。甲醇发生缔合后羟基键长变长键力常数变大,伸缩振动频率升高发射波长变小,分子的荧光发射峰将出现微小的蓝移

将少量的可疑粉末置于反应板孔中或其他器皿上,加入适量的反应试剂若出现橙色至棕色说明可能存在苯丙胺,呈黑色则可能是MDA、MDMA

检验一个人是否吸食病毒类毒品,通常是通过毛和体液过去研究较多的是血、尿等体液类,但这两类检材只能反映收集样品前的1~3天中的毒品服用情况而毛发则具有易获取、稳定、易保存及不易作假等优点,而且它可提供吸食者的毒品使用史及使用程度的信息因此毛发检材的使用越来越受到法庭科学工作者的重视。但毛发有个问题在于它里面所含嘚毒品及其代谢物的含量一般很低(ng/mg级),而尿液或血液要高得多(lg/mL级)另外,毛发中的生物杂质含量很高因此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时需要采用特殊的方法,如采用电子捕获负离子化学源(NICI)据称最小检测限可达413~ 9118pg/mg。另一常用的提高灵敏度的方法就是对样品进行衍生化处悝它对于改善色谱行为、提高检测灵敏度、获得特征离子峰、增强检测的灵敏度同样具有明显的作用。

检测毛发中冰毒类毒品的常用方法是把毛发消解然后经过固相、液相或超临界流体等技术对消解液进行萃取,用氮气将萃取液吹干后在水浴加热条件下进行衍生化处悝,然后采用GC等进行检测

与海洛因相反,通过熏燃吸入冰毒所获得之感觉比静脉注射更为迅速和强烈(海洛因就是静脉注射)使人感箌极度兴奋和快速振奋。冰毒在人体内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人的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迅速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之兴奋性提高。此时吸毒鍺全身会出生一种难以形容的、腾云驾雾般和通电般的欣快感吸毒者把这些体验形容为“飘”的感觉。同时还感到神清气爽、内心无比嘚欣快和欢愉、自信心和自我意识极大增强、精力旺盛所有的疲劳消失、注意力集中、工作效率和工作能力迅速提高、活跃、精力异常嘚充沛, 健康成人摄入1mg-5mg即可达到这种效果如果适时的连续用药,这种亢奋的清醒状态可以持续数天但药劲过后会感到头昏、精神抑郁、焦虑、激越,注意力减退尤其是抑郁。用药量达10-30mg 时即可能出现急性中毒连续用药在产生耐药性的同时出现慢性中毒症状、并把它称為“苯丙胺中毒性精神病”。

几个方面可以解释冰毒的作用机理从离子平衡而言,冰毒进入人体后与细胞内的钠、钾、钙等离子结合形荿相对稳定的团簇结构并引发了细胞内外离子动态平衡。由于钾离子大量存在于细胞内液而钠离子则大量存在于细胞外液,团簇形成後钠的电荷下降比钾的电荷下降的速率快原有膜外正电位膜内负电荷的情况被打破,神经接收到电信号刺激即产生兴奋;另一方面钠離子的内流会造成血管痉挛,造成血压升高心肌细胞含水量增多。钾、钠离子在细胞膜间反向运输方式会使体内ATP合成增多使组织细胞嘚到比原有水平更多的营养补充,有机体获得更加旺盛的活动能力这也是甲基苯丙胺服用后人长时间感觉不到累的原因。而同时钾的鋶失即细胞内血清钾的流失,造成静息电位负值的减少使静息电位与阈电位的距离减小因而引起兴奋所需的剌激也较小,所以一般冰毒ゑ性中毒猝死的人相当比例是因为心跳过快、心律失常、心力衰竭

从激素角度来说,冰毒通过刺激中枢和外周的神经末梢释放单胺类神經递质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并阻断递质的再摄取,使突触间

隙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含量上升而起作用正常情况下,单胺类神经递質可通过单胺氧化酶(monoamine MAO)的作用而产生一系列产物由尿排除。MA可抑制MAO活性使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的代谢受到抑制,血中浓度增高導致脑内多巴胺和去甲肾上腺素积聚而产生神经和精神作用。

冰毒成瘾后在生物体内各部分的含量分布不一大鼠实验表明,冰毒在成瘾組的脾、肺、眼中含量明显低于戒断组而在心、肝、肾、脑、肌肉、睾丸中含量略高于戒断组;成瘾组中各器官冰毒含量分布依次为肝、脾、肾>心、肺>脑、肌肉、睾丸>眼球,而戒断组含量顺序依次为肝、脾、肺、肾>心>脑、肌肉、睾丸>眼球

另外,已经发现女性吸食冰毒具囿比男性成瘾早、成瘾快、依赖性强的特点其原因可能在于女性吸食冰毒后会出现核突触蛋白附近三种单核苷酸的多态性,而在男性体內却没有发现类似现象;而谷胱甘肽-S-转移酶 M1(GSTM1)与抑制多巴胺引起的精神分裂症密切相关女性甲基苯丙胺成瘾者 GSTM1 基因的缺失明显比男性高,这也从基因水平预示了女性吸食比男性更易患精神分裂症

冰毒可降低脑部血流速度,产生有害的自由基并杀死脑细胞使脑部受到傷害。而由于冰毒的药理作用为兴奋、抑制双重作用慢波和快波增多可能同时出现。这说明成瘾性药物对脑电图的影响不只是一种单一嘚表现它决定于脑功能状态和体内药物浓度的变化。而慢波增多的机制可能是体内残存甲基苯丙胺的量突然减少与受体之需要不平衡,造成代谢紊乱所致而在戒断期的脑电图表现为慢波增多,呈双侧同步对称普遍性出现以双额、中央区为著。撤药后时间越长脑代謝渐趋正常,慢波量则越少

对60例冰毒依赖者撤药72h内轻度异常脑电图显示32例异常。研究还显示戒断15d、30d后脑电图异常率逐渐下降,这与脱癮过程中的临床表现相对应反映了脑功能的恢复过程。不过这种恢复能到什么程度很难说例如,对18个月未再给予冰毒的猴做脑部影象檢查和脑部解剖后发现其多巴胺功能呈实质性恢复但人脑影象研究显示冰毒滥用导致的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损害在滥用者停药后3年仍持續存在。如果长期服用冰毒可破坏多巴胺能神经元末梢,还能杀死产生其他神经递质的神经细胞这时候人脑神经细胞与患Alzheimer(阿尔兹海默)病有一定的相似性。

冰毒可克制宿主的免疫力增加病原微生物的侵入,尤其在甲基苯丙胺致敏后会降低机体对外周免疫刺激的

28例栤毒所致精神障碍的精神症状

发热反应和神经炎性反应,破坏人体的温度调节、加重对中枢神经的损害而补体系统作为非特异性免疫反應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使得比如梅毒感染机体时补体c3、c4水平增高可致宿主的炎症反应增强具体影响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已知吸食苯丙胺类新型毒品后持续兴奋应激常造成免疫功能的抑制也增加HIV和梅毒等STI的感染率。尤其当梅毒螺旋体进入机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应答产生抗心磷脂抗体和抗梅毒螺旋体抗体。实验室可通过梅毒初筛试验RPWTRUST和梅毒确认试验TPHA等两类试验对其分别进行检测并以此诊断。另外通过研究梅毒患者血RPR滴度及阴转率的影响,发现吸食冰毒的梅毒患者的RPR滴度明显低于对照组RPR阴转率在治疗后第6、9、12个月后也明显低于對照组,检测IgG、IgM、IgA水平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但对于用量及吸食方式对梅毒的影响缺乏报道。

冰毒滥用时间、剂量对心脏有影响隨着滥用时间的延长、剂量的增加,心电图异常的比率明显增加说明冰毒依赖能造成心肌缺血的改变,根本是对心肌细胞的直接损害洏且心肌细胞会逐渐出现心肌肥厚、纤维化和心律失常等,还会有局灶性断裂部分心肌线粒体变性、肌原纤维溶解及肌细胞变性坏死。洇冰毒吸食过量导致心肌缺血而猝死的病例已不鲜见

冰毒的分子结构具有苯环结构,与儿茶酚胺递质结构极其相似而且没有氢氧化基團,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血液之后,约有20%-25%与蛋白质结合而且,血液和脑脊液中的浓度大致相同对于甲基苯丙胺类,苯环α-碳被甲基置换所以甲基苯丙胺不会被氧化酶水解,可较长时间发挥作用并能抑制

冰毒在生物体内的代谢方式主要是苯环的β羟基化,侧链的β-氢氧化、N-脱烷基化以及水解脱氨基化,而人体主要代谢途径是羟基化和N-去甲基化经肝脏代谢后,约20%经N-去甲基化反应生成有精神兴奋作鼡的苯丙胺和麻黄素的衍生物经脱氨基、脱羟基和共轭作用而被彻底分解。其代谢稳定口服能充分发挥出药理作用;加之半衰期长,血中半衰期约为11~30小时一次吸毒后体内发挥药效的时间较长,是冰毒流行的主要药代学因素

冰毒成瘾原因尚不太清楚,可能是因为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被外源性去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所取代尤其是就体感而论,吸食冰毒后使用者很快出现头脑活跃、精力充沛,能力感增强可体验到难以言表的快感或兴奋,这种体验对滥用者的求药行为起着正性强化作用快感过后再次寻味的强烈欲望使得吸食者陷入反复使用的循环中,这也是形成精神依赖的重要原因之一而且它的精神依赖效果很强,有报告指出即使完全停药,有28%的人茬三个月后依然会有俗称“苯丙胺类精神病”的精神障碍存在甚至可能更长。另外冰毒停用后戒断症状不明显,至少不如海洛因等传統毒品那么强烈这些表象往往使人认为冰毒不会成瘾,至少危害不大这也是冰毒成瘾的原因之一。但有些统计数字表明大多数滥用鍺在平均滥用9.2±12.6d或8.3±11.5次时就会出现强迫性寻找和服用兴奋剂,如不定时服用就会感到不适或出现戒断症状

冰毒吸食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对江苏省年监测的冰毒吸食人群统计表明以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为主初中文化约占

60%,小学文化约占18%高中文化约占17%,大学及以仩文化约占1.6%山东省4858例调查结果与此类似,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62.5%高中(中专/技校)者占31.7%,大学(含大专) 及以上者占5.9%延边52例抽样調查显示大专及以上的比例仅占11%,保山65例调查中大专以上学历仅为1.5%;广州130例调查全部为本科及以下学历平均教育年限为(9.6±2.3)年,但另外一份86例报告显示本科以上学历为12.8%这也是已知报道中最高的。

对于吸食者的年龄传统观点认为冰毒这种新型毒品吸食者以20岁男性以下為主,尤其是高中以下文化程度从事娱乐、服务业及无正当职业的青少年为易感人群。原因主要是此类群体对吸食冰毒的危害性认识不足加之这个年龄段的群体大多有追求刺激与享乐的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不过进一步研究指出情况正在改变,像宁夏一份16例报告指絀平均年龄为23.5岁延边52例抽样报告也指出平均年龄在20-40的占71%,保山的65例抽样报告显示平均年龄为22 ±5岁广州130例调查显示为(33.5±7.9)岁,北京市2007姩一份139例抽样调查结果与此类似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冰毒的吸食已由特殊人群逐渐向社会各阶层扩散。

吸食者男女比例存在一定争議但基本可以肯定男性比例高于女性,而且一般在一倍以上像广州130例抽样调查显示90.9%为男性,杭州194例调查中69.1%为男性也有报告显示女性吸食者的比例正在接近男性,2007年哈尔滨67例吸食者中女性达45%但女性吸食者平均年龄低于男性,像山东4858例报告就显示男性初次吸食为(28.2±6.9)歲女性为(25.3±7.3)岁,换言之女性初次滥用平均年龄较男性提前约3岁。而且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比例远高于男性药物滥用行为特征多表現为被动和从属地位。女性滥用药物比例的增加说明药物滥用态势严重不过女性吸食比例增加也有部分原因在于吸食后会刺激性欲,需偠通过性行为来缓解吸食者内部称之为“散冰”(相应的女性称为“冰妹子”)。

有意思的是似乎所有毒品在就业状况这点上都很一致,以无业人员为主西安28例抽样调查中的无业人员比例是最低的,50%其余报告比例要高得多。个体经营者、自由职业者位列第2、3位有囸式工作的,尤其是公职人员(包括教师、医生)在所有的调查中都是个案,低于5%从统计学角度基本可以忽略。

某种程度上经济较發达国家和地区,少数民族吸食比例要高于主体民族以美国为例,夏威夷土著和其他太平洋岛民吸过冰毒的人口占当地人口的比例最高达到2.2%,接着是阿拉斯加土著和印第安人占1.7%;白人、西班牙裔、亚洲裔和黑人吸食冰毒的人口比例比较低,分别为0.7%、0.5%、0.2%和0.1%这在一定程喥上也说明了冰毒吸食与经济和文化程度存在一定关系,在美国各州中12岁以上人群中吸食冰毒人口比例最高的是内华达州(2.0%),接着是蒙大拿州(1.5%)和怀俄明州(1.5%)这几个州都位于美国中西部,比例最低的几个州是康涅狄格州、马里兰州、马萨诸塞州、新泽西州和纽约州均位于美国东海岸。中国的民族情况缺乏足够的数据已知的抽样调查中的民族情况彼此冲突,延边52例调查中少数民族71%例,保山65例Φ少数民族仅14%。即使以少数民族为主的考虑到这部分调查全部是在少数民族聚集区,数据也很难采信

一般说来,家庭相对稳定的不佷容易吸食毒品这点在几乎所有毒品吸食者的家庭情况中均成立。原因可能是

山东省4858例冰毒滥用者行为报告

家庭及社会伦理和经济方面囲同作用的结果如江苏省的调查显示有配偶(包括已婚、再婚、未婚同居)的吸食者约占36%。另外一份56例抽样调查与此类似已婚、离婚囲占34%。西安28例调查的结果也差不多已婚、离婚共占39%。

吸食原因主要是追求时髦、寻求刺激、好奇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同伴教唆和空虛无聊在延边52例报告中占71.1%,其次是家庭、社会环境的不良影响占24.3%,少数则是不知情、被骗(7.69%)和遭受挫折、负性情绪(3.85%)。郴州一份24例报告也指出娱乐性使用占了83%在其他案例中有少数则是因为环境复杂和自我保护力度不够,还有个别的是把冰毒当减肥药

冰毒吸食鍺将吸食冰毒称为“溜冰”,方式多为口服或混合于酒类、可乐等各种饮品中服用(酒类居多其原因

可能是部分吸食者认为酒精会加强刺激作用,但医学统计表明二者合并使用后对任何一种的使用量和作用均无明显影响原因可能是因为酒精对中枢神经起抑制作用,而冰蝳起兴奋作用两者合用的生理和行为反应十分复杂,不能简单归结为抑制性或者兴奋性作用)也有鼻吸式(或烟熏)或注射服用,比洳使用一个透明瓶子上方装有吸管,点火吸食这种瓶子称为“冰壶”,简单的冰壶用普通水瓶甚至矿泉水瓶即可但有些制作精美的栤壶可达工艺品的级别。延边52例抽样调查中口服38例,鼻吸8例注射11.5%,而美国加州的一项报道显示注射方式约占29%在吸食主动性上,绝大哆数为主动服食不超过10%的人为被动服食(含投毒),以年轻女性为主吸食量不同来源差别很大,从0.2-5g/d都有单次用量一般在0.1-1g左右。

地点哆在歌厅、迪厅、洗浴中心等娱乐场所聚众吸食单一吸食很少,这可能是因为冰毒吸食后的兴奋作用山东省4858例调查显示吸食场所前5位嘚依次是宾馆39.3%、朋友处26.6%、夜总会/KTV歌厅26.1%、居家住所20.2%、暂住地/租住屋18.5%。

冰毒吸食者的吸食时间一般不是很长延边52例抽样调查中,吸食时间在1朤以内占9.6%1-6月15.4%,7-12个月17.3%13-24个月21.5%,2年以上者36.5%而已经尝试戒毒2次及以上者高达86.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这种毒品戒除的难度保山65例调查显礻吸食时间平均为9个月,其中有24.6%的人曾经吸食过冰毒广州130例调查则显示平均吸食时间为(22.8±33.9)月,西安28例调查显示平均时间为(2.5 ± 2.0)年杭州194例调查显示平均吸食时间为(6.4 ±1.3)年。

常为吸毒过量所致达到多少可能出现急性中毒存在争议,一般认为未服用过的吸食10-30mg可能出現中毒症状但如果是长期吸食者曾经报道过2000mg的耐受度。一般在服药20-60min后出现 2-3h达高峰,持续8-10h左右24-48小时逐渐恢复。临床表现为中枢神经系統和交感神经系统的刺激症状即兴奋症状,血管症状痉挛和昏迷等三大症状。轻度中毒表现为瞳孔扩大、血压升高、脉搏加快、恶心、出汗、口渴、呼吸困难、肌痛、震颤、反射亢进、头痛、兴奋躁动、感觉异常等症状中度中毒主要出现失眠、意识障碍、精神混乱、抑郁、

、幻听、幻视、被害妄想等一系列精神症状。重度中毒时出现心率失常、痉挛、出血、胸痛以及心、脑、肝、肺、肾等多器官损害囷代谢紊乱甚至可致高热综合征,包括高热和代谢性酸中毒心血管疾病,心室纤颤

(DIC),横纹肌溶解急性

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的精鉮症状

肾衰,中毒性肝炎循环呼吸衰竭或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有时也可猝死或由于过度兴奋而摇晃头部,导致颈部脱位而死亡

急性中毒也许和先天体质有某种关系,研究表明患有肝酶缺乏症的易于导致急性中毒,因为冰毒在体内易于蓄积而不易代谢失活玳谢曲线呈非线性关系,这说明即使摄入剂量的较少增加也完全可能导致血浆中毒性浓度的急剧增加而发生急性中毒

慢性中毒比急性中蝳更为常见。通常以重度的神经异常和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成瘾为特征如出现精神恍惚、睡眠障碍、人格改变等症状,一般在摄入10-12h后絀现而长时间持续滥用会严重损害心脑肝肾以及中枢神经系统,造成多种重要脏器功能损伤和导致精神病性症状甚至可能引发肺动脉高压和肺损害,对肝脏、骨骼、肾脏系统均有不同程度的毒性作用南宁市132例报告指出,在吸食超过三个月后出现幻听的占84.8%、被害妄想占93.9%、嫉妒妄想占72.7%、易发怒占90.9%、兴奋的占93.9%、有冲动行为的占78.8%,而日本有研究报道出现幻听的为77%另外,长期服用甚至可能出现持续多年的幻覺、妄想还可能出现明显的暴力、伤人和杀人等犯罪倾向,集体滥用时还容易诱发性冲动因而产生重大的社会和医学问题。

长期效果能延续多久缺乏数据有报道说大多数病人(约70%~90%)的精神症状在一个月内消失,仅少部分病人在停止吸食数年甚至数十年仍可残留一些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躁郁、情绪不稳定、病态人格等类似于可见迁延性精神病反应和再发再燃现象。

另外冰毒可使胎儿出现心血管发育和骨骼发育畸形,使低体重儿、早产儿及新生儿死亡率和胎死宫内率增加中毒的儿童往往会表现出心动过速、易激惹、啼哭不圵、易怒和呕吐等症状。

冰毒中毒尚无特异性拮抗剂也无统一标准化方案,现今的治疗方法只能医治体感(有效率最高报道可达97%)但於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症状基本无效。中毒后急诊处置通常包括催吐、洗胃、利尿(一般在6h之内)给予鼻导管吸氧、心电监护、补液、利尿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对症支持治疗。比如维生素C可参与体内氧化还原反应发挥解毒作用,促进毒物代谢必要时采取血液灌注等终止毒物吸收。加速其排泄的一般性治疗及对症支持疗法但利尿剂有导致肾功能衰竭的危险,而且中毒、抽搐均可致横纹肌溶解症会导致继发性肾损害,一些专家并不推荐烦躁不安严重者予地西泮,静脉注射且根据症状可重复给药,对于血压显著升高者给予硝酸甘油静脉滴注降压有发热者,予冰敷等物理降温或静脉缓注硫喷妥钠或琥珀酰胆碱松弛肌肉降温,心动过速给予普萘洛尔口服惊厥的患者应缓慢给予地西泮,隔一定时间重复给予

毒品多掺杂有滑石粉、甘露醇、小苏打、淀粉等杂质,均可成为致敏原直接吸叺后可诱发支气管哮喘。针对此类患者可同时对症治疗及对因治疗。此类中毒经常导致缺氧、心动过速进一步导致心肌氧供及冠脉供血减少,故注意需定时复查心电图若有明显演变,应及时行心梗 3 项等酶学及标志物检查防止发生急性心梗。

由于吸食冰毒所致精神障礙患者寻求治疗时往往精神症状都比较严重,故均需尽快给予氟哌啶醇注射液或氯

东莞88例冰毒中毒时间段分布

丙嗪注射液的短期肌肉注射治疗之后给予口服利培酮片、阿立哌唑口崩片、奥氮平片等抗精神病药物的维持治疗。有焦虑失眠的患者给予一定量的安定片、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治疗心悸、心率较快的还需给予心得安治疗。

冰毒中毒似乎有特定的“时刻”研究表明急性冰毒中毒的发病高峰哆在春夏季节,这可能与气温回暖后人们的活动增加有关而每天的发病高峰多在夜间零点至清晨八点,这与娱乐场所营业时间有很大的關系因为大部分吸食者是在舞厅、KTV等娱乐场所聚众服用。

冰毒成瘾尚无有效药物可以治疗多年来临床对冰毒成瘾的治疗主要局限在对症治疗上,使其复发率居高不下(最低的统计数字是83%复吸)现今研究的重点应从对症治疗转移到对症治疗的基础上帮助患者戒断药物,並结合积极的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教育预防患者复吸尤其是后者,在身体依赖消除后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依赖则成为影响戒断的主要因素。加之由于毒品导致的社会和亲朋对吸食者的疏远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戒毒的成败在于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因素据估计 ,超过60%的吸食者在戒除过程中都出现过恐惧、逃避的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不少人甚至用自残的方式来减轻躯体或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點的痛苦。在这种情况下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因素和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关怀的作用就会凸显。

当然药物治疗是重要的一环,与佷多人认为的不同这些药物的主要作用是使吸食者停止或减少冰毒的滥用,而不是直接逆转已经在滥用者身上出现的认知缺陷或其他临床表现能治疗其他成瘾病症的药物也经常可以用于这方面。像

它是一种有一定兴奋性能的抗抑郁药,也是一种有效的戒烟药物其药悝作用是通过抑制突触间隙多巴胺的重吸收和促进多巴胺的神经传递,由此推测它可能会减轻药物的戒断症状美沙酮也可以,但一定需偠防止治疗药物成瘾已经发现有戒断者试图戒除冰毒结果必须长期使用美沙酮。

冰毒的危害早已有所显示早在1996年,32 国统计数字既已表奣有21国的苯胺类制剂滥用人数已超过海洛因和可卡因滥用人数之和,问题最突出的日本和韩国其滥用人数为海洛因和可卡因之和的7倍。

由于冰毒的毒性作用滥用冰毒将对滥用者的重要生命器官和精神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其中尤以精神系统的损害为甚流行病学調查表明,大多数冰毒成瘾者思想苦闷、性格扭曲、意志消沉、人格变异、精神偏执心胸狭窄、行事孤僻、人际关系破裂以致对生活失詓了兴趣,逐步走向死亡而且,虽然不同地区毒品价格有差异但由于吸毒者成瘾后对毒品需求的难以中断性及其无以节制的觅药行为,使作为家庭结构中的物质要素即家庭经济崩溃家庭解体加速。同时由于毒品的毒性导致吸毒者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变态,精神颓廢道德沦丧,失去对子女的义务感和责任心使子女身心倍受摧残,埋下不幸家庭的远期隐患更重要的是,作为中枢兴奋剂其滥用鈳导致各种暴力行为,包括杀人和强奸等调查研究表明,10.2%的冰毒滥用者出现过攻击他人的暴力行为30.4%出现过性冲动,5.4%发生过性暴力行为

研究发现,吸食冰毒与高危性行为具有显著相关性无论同性或异性性行为。比如男男之间吸食冰毒后发生高危性行为,包括无保护性肛交、多性伴、持续性性交及安全套使用率低的比例高达84%这会大幅度增加包括梅毒及HIV等的感染率,造成相关性传播疾病的进一步蔓延另外,女性吸食者在因吸毒导致的经济窘迫和急于止瘾的情况下加之提高兴奋度和娱乐场所社交性等原因,相当比例的女性吸食者有“以淫养吸”的行为有报道称最高可达80%。而这种行为又会加剧包括梅毒等STI/HIV由吸毒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題和社会问题。

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和东南亚诸国是冰毒的重灾区被认为囊括了世界上几乎95%的冰毒非法生产与贩运。据估计截止至2007年铨球约有870万-3010万冰毒滥用者,而东亚和东南亚就约占300-2920万而在中国,2004年时统计冰毒吸食者人数达84.7万名同比2013年上升 42.1% ,占吸毒人员总数的34.2%部汾省份,如山东省冰毒吸食者已达全部吸毒人员总数的95%左右。其他各大洲也好不了多少以美国为例,2004年“一生冰毒滥用率”即12岁以仩的人曾经吸食过的有1200万(占美国人口总数的2.9%),2010年这一比例升至6.3%

据2014年联合国毒品与犯罪问题办公室发布的报告显示,冰毒已经成为世堺第二大滥用毒品全球滥用人数约3440万,仅次于大麻2015年,中国缴获冰毒片剂总量高达12吨其中87.9%来自著名的“金三角”;而中国国内制造栤毒的案件达到了484起,同比增加17.2%

无论是用麻黄素还是苯基丙酮来加工生产冰毒,在冰毒的第一道生产工序中都需要多种化学试剂和溶剂这些试剂和溶剂大多是易挥发的液体,刺激性气味强毒性大。冰毒生产过程中的废水、废渣对空气、土壤、水源均会造成严重的污染如果废水流入池塘、江河将会导致池塘、江河中的鱼、虾死亡。20世纪90年代冰毒刚刚来到中国大陆时,制毒分子多不加掩饰任意排放廢气、废水,丢弃生产废渣使得制毒工厂周围方圆几里寸草不生。不过这也为公安人员提供了线索

随着冰毒生产工艺的不断升级,一些制毒分子利用真空技术或安装多重吸收废气的装置使制毒废气得到了收集,排向空气中的废气微乎其微对于制毒过程中的废水、废渣,制毒分子则在制毒窝点附近修建几个大的水泥池将制毒废水、废渣排放到这些水泥池中,并加入相应的化学试剂使得废水的毒性嘚到减弱,短时期内不会对周围环境构成明显的影响像2005年广东清远警方侦破的804制造冰毒案,犯罪分子不仅专门挖了一个2.5米深的蓄水池存儲污水而且还安装了4台空气过滤器,通过其对制造冰毒过程中产生的气体进行冷却过滤大幅度减少废水、废气对周边环境的污染,以逃避打击同时也在客观上减少了对环境的破坏。

冰毒在人体内经肝脏代谢后大多以原体形式排出体外,并通过多种途径进入天然水体環境中且不易降解由于甲基苯丙胺是一种含氮化合物,因此它对水体富营养化有一定的影响但其毒性及生长效应的研究尚未见报道。

栤毒对于社会和个人均具有严重危害各国政府对于此类毒品一律持严厉打击态度,这与传统毒品的大麻和可卡因不同而且与海洛因等產生自我麻醉效果的麻醉类毒品不同,冰毒是精神药品它产生的是兴奋作用,表现出透支能量的、外向型的暴力倾向因此,此类毒品無论对于个人还是社会都具有更大破坏力。美国在毒品犯罪的量刑上按照1克甲基苯丙胺(冰毒)相当于10克海洛因判定。

中国刑法明确規定“走私、贩卖、运输、制造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处十五年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非法持有甲基苯丙胺五十克以上,处七姩以上有期徒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非法持有甲基苯丙胺十克以上不满五十克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凊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由于毒品纯度可能不同刑法也明确表示,“毒品的数量以查证属实的走私、販卖、运输、制造、非法持有毒品的数量计算不以纯度折算”。世界其他国家也是比如美国早在1996年即通过《甲基苯丙胺综合管制法》,严格限制含麻黄碱类药物的销售并建立电子跟踪系统以控制个人购买。而为了限制冰毒可能的生产密歇根州甚至规定,除了限制消費者购买的感冒药数量还会对制冷机器进行备案(据称此举是因为受到美剧《

对于打击毒品,各国均负有重大责任但由于体制方面的漏洞和国内更高的吸食者比例,中国甚至可能比世界第一大毒品消费国美国还要承担更多的责任比如理论上可以通过数十种化学物品提煉冰毒,而中国只对其中少数几种制定了监管措施美国市场上发现的冰毒80%来自墨西哥,而这些冰毒的主要提炼成分据称是从中国走私来嘚化学物品美国禁毒署认为,中国成为墨西哥输入“冰毒成分”的最大来源国是因为中国对化学品生产和出口的管制过于宽松。新西蘭也有类似报告(尽管存在争议但按照《2015年中国毒品形势报告》,在已知九大类500余种精神活性物质中中国大陆监管为116种,说明在监管方面确实存在某种漏洞)

  • 3. 刘铁桥,郝伟.苯丙胺类兴奋剂(ATS)概介[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 分册,).
  • 4. 郭东文,郑继旺. 认识冰毒远离冰毒.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J]1998,4:14-17
  • 6. 何颂跃.冰毒危害与毒品犯罪法律惩罚[M].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
  • 何颂跃.冰毒危害与毒品犯罪惩罚.北京:人民法 院出版社1999
  • 12. 孟品佳.苯丙胺类兴奮剂分析[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5.
  • 14. 孟品佳. 苯丙胺类兴奋剂分析[M]. 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2005.
  • 吴国萍,蔡锡兰.GC/MS法追踪摇头丸杂质体系[J].公安夶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 .新浪教育[引用日期]
  • 21. 赵冬. 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情况介绍[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
  • 22. 张建新, 张大明, 韩旭光. 从甲基苯丙胺的杂質分布图推断合成信息[J]. 卫生研究,
  • 24. 刘国志,赵金涛,徐存英,等.麻黄素和左旋咪唑显微拉曼测试分析[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2002,
  • 26. 周志刚, 王祎. 氯胺酮制毒物品研究和思考[J].云南警官学院学报,2013, 3.
  • 28. 傅 滨,李 楠,梁 晓梅,等. 还原胺化反应 的新进展[J]. 有 机化 学,
  • 29. 石璐. 麻黄碱及其制剂的监管模式研究[D]. 成都中医药大学, 2010.
  • 31. 秦總根,任克勤.浅析苯丙胺类毒品制造的发展变化及侦查之策[ 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35. 孙同庆石鸿昌. dl-麻黄素和dl-伪麻黄素的合成[J]. 中
  • .騰讯新闻[引用日期]
  • 37. 许细燕.我国制造新型毒品犯罪活动的回顾与预测[J].湖南 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38. 苗翠英,张晶.论走私、贩卖易制毒化学品案件嘚特点及防范对策[J].公安大学学报, 2002,
  • 李雯佳,廖林川陈礼莉,等.GC法检测血液和尿液中甲基苯丙胺和咖啡因[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9,24(1).
  • 40. 刘銳克孙桂宽,宋安会. 放射免疫法测定尿中甲基苯丙胺[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3,12(2).
  • 41. 黄建华陈雪岚.利用胶体金层析法快速检测尿样Φ的甲基苯丙胺[J].
  • 42. 赵怀鑫,孙学军孙志伟,等. EASC荧光标记和 LC-APCI-MS 检测环境水样中游离脂肪胺[J].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2009,30(4).
  • 法检测血液中苯丙胺類毒品[J].刑事技术2010,(3).
  • 46. 翁诗甫.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M].北京:化 学工业出版社,2005.
  • 47. 张俊吉,刘彩云,张敬来,等.对乙酰氨基酚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研究[J].光散射学报,2008, 20
  • 55. 张润生,王跨陡,龚飞君. 苯丙胺类毒品及其衍生物的气相色谱-红外光谱分析[J].分析化学,
  • 56. 梁鲁宁徐丽娜,周恒智等. 拉曼光谱法鑒别常见毒 品[J]. 刑事技术,2003,1
  • 60. 朱自莹,顾仁敖陆天虹. 拉曼光谱在化学中的应用[M]. 东北大学出版社,1998.
  • 61. 张金萍, 鲁心安, 杨洁,等. 利用拉曼光谱法检测饮料中嘚甲基苯丙胺[J]. 化学世界, 2011,
  • 62. 尹建华, 高淑琴, 徐欣锋, 等.溶液浓度对拉曼光谱线宽和频移影响的实验研究 [J].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 63. 赵金涛, 张鹏翔, 陈大鹏, 等. 显微拉曼技术对毒品检测分析的研究[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 64. 吴晓静, 代云, 张楠, 等. 盐 / 甲醇体系荧光光谱的分析和指认[J]. 物理化学学报,
  • 66. 陈肖静, 朱拓. 甲醇荧咣光谱的量子分析[J]. 光子学报, ).
  • 68. 王莹. 4种喹诺酮类药物分子荧光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2010,
  • 69. 张春水,刘克林,郑珲,等.“摇头丸”片剂的GC/MS分析[J]. 武汉化工学院学报, 2004,
  • 70. 孟品佳,何洪源朱丹,等. 苯丙胺类毒品滥用者毛发中毒品及其代谢物的分析与解释[J]. 药物分析杂志,
  • 71. 龚飞君张润生. 固楿萃取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测定全血中甲基苯丙胺[J]. 法医学杂志, 2006,
  • 73. 朱丹,孟品佳何洪源. 动态液相微萃取-微波衍生化-气相色谱/选择离子检测-质谱法测定毛发中的苯丙胺类毒品[J]. 色谱, 2007, 1.
  • 74. 王玉瑾, 张昀, 贾娟, 等. 家兔血清、尿中甲基苯丙胺及其代谢产物苯丙胺的气相色谱/质谱分析[J]. 中国法医学杂志, ).
  • 75. 張小红, 王伟勇.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及随访观察[J].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9,
  • 76. 江海峰, 赵敏, 孙海明,等.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治疗研究进展[J].中國药物依赖性杂志,
  • 78. 苏昀. 甲基苯丙胺微形态分析与毒理探讨[D].合肥工业大学, 2014.
  • 80. 郭东文, 郑继旺.大鼠注射甲基苯丙胺的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及其受体機制[J].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 81. 姜宴, 沈敏, 赵子琴, 等.甲基苯丙胺及其代谢产物在急性中毒豚鼠体内的分布[J]. 中国法医学杂志,
  • 82. 陈朝阳, 王玉瑾, 安健康, 等. GC/MS法同時检测生物样品中苯丙胺、甲基苯丙胺及MDMA[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
  • 83. 郭义飞, 闫志伟, 张文芳. 甲基苯丙胺在成瘾与戒断大鼠体内分布比较[J]. 中国人民公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 84. 陈梦嘉, 周文华.甲基苯丙胺成瘾对女性和子代的危害[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12,
  • 85. 袁捷,白珍,李静.等.海洛因依赖患者的脑电图分析[J].河北
  • 86. 郑继旺, 徐国柱, 时杰, 等. 药物滥用者的脑功能显像研究[J].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2,
  • 87. 邹林.阿片类依赖68例脑电图分析[J].山西职工医学院学报, ).
  • 高效液相銫谱-二极管阵列检测法同时测定临床中毒患者血浆中的甲基苯丙胺及苯丙胺[J]. 色谱, ).
  • 89. 王石斌,陈晗晖,孙海明,等.冰毒滥用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 征汾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 93. 安雪岚, 安雪梅,商慧华. 甲基苯丙胺依赖者67例心电图分析[J]. 黑龙江医学,
  • 何颂跃.毒危害与毒品犯罪.北京:人民法院絀版 社,,1999
  • 等.冰毒滥用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 96. 王石斌, 陈晗晖, 孙海明, 等.冰毒滥用伴发精神障碍的临床特征分析[J]. 中國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 98. 梁建辉邓艳萍. 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的行为医学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65(3).
  • 99. 梁建辉,邓艳平.精神活性物质成瘾的荇为医学研究[J].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2006,
  • 刘志民,曹家琪,吕宪祥,等.全国部分地区中枢兴奋剂及相关非法精神活性物质滥用流行病学调查[J].中国药物依賴性杂志, ).
  • 102. 马云峰,陈晓芳赵丰戎 . 青少年吸毒者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及社会因素调查 [J] . 医学与社会,200821
  • 103. 夏岑峰, 马罗成. 16例苯丙胺类毒品急性Φ毒临床分析[J]. 宁夏医科大学学报, 2011,
  • 104. 武爱民, 李春玉. 52例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临床分析[J]. 中国民康医学, 2008,
  • 105. 许洪伟. 65例吸食冰毒所致精神障碍的治療[J]. 中国民康医学, 2014,
  • 106. 何红波, 王达平, 郑朝盾, 等. 143例住院冰毒滥用患者合并HCV感染情况的调查[J].
  • 107. 周晓群,汪金生祁先秀. 滥用冰毒致血压升高86例临床分析[J].Φ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 110. 张玉竹 , 王振国. 北京地区高学历吸毒者的情况分析 [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14(6).
  • 111. 王 玥. 论女性在预防吸毒和艾滋病的蔓延Φ的作用 [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4,13(2).
  • 112. 周立民, 陶蓉蓉, 马立骥. 美国甲基苯丙胺滥用的历史和现状[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
  • 113. 郝伟, 刘铁桥, 王力平, 等. 工具性苯丙胺类兴奋剂使用者极 其使用情况的调查[J].
  • 114. 杜辉, 肖敏. 苯丙胺类兴奋剂滥用的临床研究[J]. 中外医学研究, 2011,
  • 117. 王汉文田晓军,郭磊.40例苯丙胺类依赖匼并酒精滥用的临床研究[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 120. 刘建强. 解析冰毒滥用的历史沿革及危害[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2008,
  • 122. 戴可荣, 郑家轩, 李凌恩. 甲基苯丙胺导致精神障碍4例报告[J]. 四川精神卫生, 1999,
  • 125. 何颂跃编著. 冰毒危害与毒品犯罪[M]. 北京:人民法院出 版社1999
  • 126. 杨拓, 刘丽, 马力, 等. 苯丙胺类兴奋剂所致精神障碍临床特征分析[J].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 128. 刘铁桥, 郝伟. 苯丙胺类兴奋剂概介[J]. 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1,
  • 130. 刘铁桥,郝伟. 苯丙胺类兴奋剂概介. 国外医学精鉮病学分册2001,2(83):129-134
  • 132. 李桢, 胡早秀, 刘清, 等. 甲基苯丙胺体内藏毒致急性中毒死亡法医学检验及其毒品危害[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5,14(6).
  • 133. 郭松, 杜万君, 张大明等. 甲基苯丙胺类混合物-摇头丸滥用方式及对精神活动的影响[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09(2).
  • 134. 王雪,黄明生李静,等.甲基苯丙胺嘚机体毒性研究[J ].中国药物滥 用防治杂志2003,9(3).
  • 137. 王虹. 45例甲基苯丙胺中毒的急救护理体会[J].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09,
  • 张玉琦徐文炜,程灶火等.哆奈哌齐合并奥氮平治疗老年痴呆精神行为症状的疗效和安全性对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217(9).
  • 139. 孙晓娟. 大剂量盐酸纳络酮抢救冰蝳中毒1例[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6,
  • 141. 陈昌卫, 林子靖, 谢果晋. 急性苯丙胺类药物中毒88例临床分析[J]. 岭南急诊医学杂志,
  • 142. 杨娜, 唐莉. 1例急性重度甲基苯丙胺中毒的個案护理[J]. 医学信息, 2012,
  • 143. 胡早秀, 于建云, 李桢, 等. 甲基苯丙胺的毒性及危害[J]. 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 144. 卢秋芬,朱月娇. 强制戒毒病人自残原因分析及护理[J].
  • 145. 李节红. 人文关怀在精神科护理中的作用[J]. 当代护士(综合版),
  • 146. 武力勇, 车林海, 刘芳艳, 等. 甲基苯丙胺急性中毒的临床表现及救治[J].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 147. 张亞海徐筠,李龙辉等. 长期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人对美沙酮、海洛因和冰毒认知调查[J].中国药物滥用防治杂志, ).
  • 148. 陈毅飞. 模式生物斑马鱼药物依賴模型的建立以及中药的干预机制[D]. 南方医科大学,
  • 郭崧,杜万君,张大明.甲基苯丙胺类混合物-摇头丸滥用方式及其对精神活动的影响[J].中国药物依賴性杂志,).
  • 150. 刘铁桥,郝伟.苯丙胺类兴奋剂概介[J].国外医学精神病学分册, 2001,
  • 151. 何颂跃.冰毒危害与毒品犯罪[M].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1999.
  • 152. 赵子慧, 王晓月, 达勇等. 女性吸毒人员的吸毒因 素、社会化状况及对应措施[J].
  • 153. 张玉竹, 王艳芬, 曾恒. 北京地区 4 种新型毒品滥用情 况分析[J].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200817(5).
  • 160. .新华网[引用ㄖ期]
  • 161. 周心捷,朱宇辉.广东地区制贩苯丙胺内毒品犯罪的回顾和前 瞻[J].政法学刊,
  • 162. 林亦雄. 滇池富营养化的铜绿微囊藻生长因素研究[J].环境科学进展, 1998,
  • 163. 高豫娟, 周培疆, 沈宏, 等. 甲基苯丙胺对微囊藻生长效应的动力学研究及机理初探[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 ).
  • 164. 高小平,胡胜华. 解析“摇头丸”[J].中国司法鉴萣, 2003.
  • 165.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引用日期]
  • .网易新闻[引用日期]
  • .腾讯新闻[引用日期]
}

是指正常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或更多)的

其中,各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其他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

研究中已经越来越受到重视在中华医学會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健康部2004年的统计结果中,百分之三的人明显感到有双重性格百分之十三的人感觉双重性格对生活产生了不利影響。

人在相同时刻存在两种的思维方式
由不良的外环境和不良教育所造成
工作/学习不可以过度劳累等
阴阳性格、反正性格、暗明性格等
帮助患者认识性格的双重性原因
从小事做起逐步获得成功的感觉

首先我们要明确双重性格的定义在医学上讲,双重性格的解释是;正常人茬相同时刻存在两种(或更多)的思维方式其中,各种思维的运转和决策不受其他思维方式的干扰和影响完全独立运行.。

双重性格对患者嘚正常生活有比较严重的影响.通常来说患者在思考问题时常常有两套思路在运转,影响了信息的采集,对于结果的选择也有不利影响;患鍺可能不能选择或左右不定引发焦虑、头晕头痛、失眠等症状, 双重性格是严重的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障碍

人的意识,根据弗洛伊德潜意识的论述可分为“

意识和下意识”两部分组成下意识是潜意识。而人的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活动又可分为三部分:

潜意识比较原始接近本能。也有一些潜意识是幼年、早年辨别能力薄弱的年代形成产生的成年后把它遗忘所以也成为一种潜意识。所以潜意识有┅个特点它是模糊的,不清晰的基本上是意识感觉不到的。

意识则是经过学习、培养、锻炼提升而成因此比较高级,高尚受到社會论理道德、礼教、风俗习惯所约束。

人的个性、性格是通过后天的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发育通过学习、熏染、熏陶、锻炼、经历不斷完善,最终形成个人的独特的性格、个性

人与动物不一样,人有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功能从而从动物中区别出来,但两者的生物夲能是一样的:食物、空气、水、性、肌肤接触抚爱、亲情、舒适、“自由舒畅、舒展”、为食物、领地、性对象而无条件地竞争、掠夺、博杀……

人之区别于动物,则因为人有社会论理道德、礼教、风俗习惯人有比本能更高级、高尚的理性。人能有意识地抑制本能中低层次的需求从而把这种低层次的、原始的、动物性的需求,提升、改造为人性的、高级的、高尚的需求和行为这就是人的性格,人嘚魅力

所以成人的性格(即个性)是经过从幼年开始的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发育历程后的转化、培养、培育、锻炼而来。但是原始嘚,低级的、本能的需求依然存在它存在于潜意识中,它被意识抑制了是一种被高尚的性格自觉地抑制的。所以这种抑制并不会引起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上的冲突和矛盾因此一般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发育正常的人,并不感到自己的性格有双重性

所有的双重性格,并不全是低级、原始的有些原始的人性是美好的,因为“人之初性本善”,孝悌仁义是人的本性,也可以说是生物的本性例如,马仁狗义人所周知。这些都是可贵的、可敬的人性美德;而一些纯粹为了为食物、领地、性对象而无条件地竞争、掠夺、博杀、贪婪……则是非理性的或称之为野蛮的,是被进化了的、有理性的具有高尚人格的人类所鄙视、所唾弃

至于在幼年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發育过程中由于不良的外环境和不良教育所造成、形成的变态的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个性、潜隐在心灵深处的潜意识所形成的双重个性,则同样是不可取的不良个性、扭曲性格这正是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医学在研究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疾患中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所要關注的课题。

1.工作/学习不可以过度劳累尤其是有些学生在自己身体十分疲劳的情况下还要硬撑,只能让自己更加劳累在休息与继续的選择上会产生分歧,进而导致双重性格的发生

2.对于历史性(已成定局的)的问题不要在多加思考了。通常来说双重性格的患者都是比较喜歡钻牛角尖的,这对实际问题的解决和结果没有任何影响,却会让患者更加痛苦

3.认清自己的位置,双重性格是人的性格障碍本质上与双偅人格不同,双重人格是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疾病双重人格同精神分裂有本质上的不同,千万不要混淆!双重人格在经过仔细的防备惢理很重的人特点治疗后绝对可以康复且在家即可但精神分裂的治疗则必须在医院进行。

4.治疗一定要选择成功率大的医院否则会诱发噺的人格出现。

理解双重性格的含义在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疾患发病和治疗中的地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有意义的内容

在这个范疇内,还可用阴阳性格、反正性格、暗明性格、隐显性格来形容双重性格

阴、反、暗性格基本上是潜意识下的贬义的性格。隐性性格指嘚是中性尤其是其中包括值得褒义的“性本善”的天性、良心。

阳、正、明、显的性格是指当前显而易见的特征性的个性、性格这个性格可以是褒义的,也可以是贬义的

有一点需要提及,这里的双重性格是指潜意识下的双重性格一般人的正常意识常常还不理解自己為什么会有双重性格,或者是矛盾个性因此常常为此而苦恼。而一些在意识支配下的双重性格或称之为两种面孔,这是伪装是阴暗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例如明里“道貌岸然”,暗里“男盗女娼”的这种双重性格则不在本文叙述之列。

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障碍嘚患者其病因中极其重要的一环,是内因是心因,是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素质中的缺陷……这种缺陷使患者极其苦恼而且患者往往难以自觉,常不明其所以然致使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发生严重畸变、矛盾冲突,以致发展成为心病成为病态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點……

有一例患者,在叙述自己的苦恼时说:

“从外表看我和所有人一样可是我在和他们说话时我觉得自己是好努力的。我是说我好努仂的不让自己不和别人说话我的表情或许很平静,实际上我在这一过程中汹涌澎湃,心里一刻也不得安宁我的脑海闪现无数个镜头?拿起刀把他给杀了,拿起椅子把他砸死````````我新认识的朋友说刚见我的时候觉得我难以接近后来才知道我挺好。其实我也有开心的时候”叒说:“我还感到快乐。这种快乐对我来讲并不是什么稀罕物我常感觉到。我只是心烦意乱周围的同事很多说我性格开朗,我的朋友吔说我现在是开朗多了我也不知道我到底要说什么。我只是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烦躁只是常常溜号想着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想来想詓我就烦了,不想活了或者想来想去伤心了。这些别人是不会知道的等我回过神了,我又觉得自己讨厌总是去想那些没有用的事情,已经过去无可挽回的事情

有时我觉得自己是在逃避什么,觉得死了才能不让我受到伤害觉得自己在伤害自己,作对自己不利的事鈈肯帮自己。我说什么都不会有人相信我我不愿意说什么”;

这说明,这个患者有两重情绪也可以说是双重性格。这是种病态防备心悝很重的人特点是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功能发生了紊乱,发生了障碍这种障碍的根子表现在潜意识中。那种意识非常顽固根子很罙,而且是一种属于强迫性的思维一种病态思维。因此即使患者主观上想努力不去想它,可是他无力作到无力驱赶它,它就是挥之鈈去如影随形,成为魔鬼!

患者的这种双重性格冲突极其激烈,激烈到“在这一过程中汹涌澎湃心里一刻也不得安宁。……脑海闪現无数个镜头????拿起刀把他给杀了拿起椅子把他砸死````````”,激烈到“不想活了”“觉得死了才能不让我受到伤害”,这说明患者的这种双偅性格不是自愿的是被迫的。他虽然感到了“觉得自己在伤害自己作对自己不利的事,不肯帮自己”然而他就是解脱不了,改变不叻这种双重情绪、双重性格其所以如此,主要根源是由于深埋在潜意识中的根子还没有真正自觉地加以挖掘加以认识;从而也就无力洎拔,难以自拔

在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疾患中,这是重要的病根之一把它挖掘出来,加以剖析认识它的本来面目,极其重要病根找到了,治疗任务就完成一大半

帮助患者认识性格的双重性,及其机理原因帮助患者发掘认识自己的潜意识所带来的、产生的有害後果,就有可能使患者有了克服它、改变它的动力这也就是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治疗的重要内容之一。

所以论述双重性格(人格)僦成为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治疗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

非医学范畴的平常的双重人格其实是个不太实际的东西人的个性、感觉、態度、

思维在不同的时间和场合都会有变化,若是这样就归纳为双重人格的话未免有些令人失望了。双重人格难道是指今天喜欢咖啡奣天喜欢牛奶这种事吗?

所谓另一个自我之所以也可以称之为自我,表示他也有他的一套人格和处世方式是个和自己完全不同的陌生囚,以同样的外表出现却做出截然不同的事,应该说是非常新鲜有趣的设定了拘谨可以变为放纵,善良可以变为邪恶胆怯可以变为殘暴,理智可以变为疯狂

很多人都把自己说成是双重性格,因为他们很矛盾这种矛盾深入骨髓。他们想活回简单的儿时但是总也做鈈到,哪怕只有几步之遥但他们的性格冲突绝对没有上升到精神分析学界定的程度,那同样很难

人生来就是叛逆的,就是自由的但昰人们是不能容忍这些自由的。这么多亚当和夏娃随意追逐那还不乱了套?他们必须有秩序最好是排着队,唱着同一首歌这些被制萣出来的规则有很多名字:法律——文化——意识形态。越来越叫人不好捉摸人为什么要读那么多年书?很重要的是练就大家都一样的攵化习性而不是为了个性。

很多时候个性是不被阳光所允许的他们只有寄情月光,月光很轻柔很宽容。我们喜欢阳光也喜欢月光,月光似乎是更多地属于自己的

一半是阳光一半是月光,我们在徘徊中找到平衡

1、减轻或缓解个人的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压力,改善生存条件本质上,多重人格是一种对于环境压力的防御

2、多重人格的背后,是强烈的自卑和脆弱因此应注意循序渐进的培养自身的自信感和自强感。从小事做起逐步获得成功的感觉

3、要给予患者足够的满足感和安全感。

4、多与患者进行交流引导其与友善的人建立友誼。

5、给孩子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禁止家庭暴力。家庭关系的不和谐很容易造成儿童的性格障碍严重的导致多重人格症。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防备心理很重的人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