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酮体高怎么办肝功异常酮体脂质血症神经病变算合并症吗?

初患糖尿病,应该做哪些检查?   
[提要]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血糖高点儿”,而在于潜伏在高血糖背后的心、脑、肾、眼、神经等多器官损害及引起的并发证,因此,到医院看糖尿病,除了明确诊断以外,还应进一步作病情评估,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所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程度究竟如何?只有把糖尿病诊断、分型、并发症等问题彻底搞清了,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治疗,这才是我们看病的主要目的。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应做哪些检查呢?
糖尿病的可怕之处并不在于“血糖高点儿”,而在于潜伏在高血糖背后的心、脑、肾、眼、神经等多器官损害及引起的并发证,因此,到医院看糖尿病,除了明确诊断以外,还应进一步作病情评估,明确是否存在糖尿病所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病情严重程度究竟如何?只有把糖尿病诊断、分型、并发症等问题彻底搞清了,才能有的放矢地采取针对性治疗,这才是我们看病的主要目的。那么,糖尿病患者究竟应做哪些检查呢?
  一。与诊断、分型有关的检查
  1.血糖:是诊断糖尿病的依据,包括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空腹血糖≥7.0毫摩尔/升(126毫克/分升)和(或)餐后2小时血糖≥11.1毫摩尔/升(200毫克/分升),即可诊断为糖尿病。需要注意两点:一是不能忽视餐后血糖,它对早期糖尿病的诊断意义更大;二是尿糖阳性仅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线索,不能作为诊断依据。换句话说,不能根据尿糖阳性或阴性确诊或排除糖尿病。
  2.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试验):当患者空腹或餐后血糖比健康人稍高,但还没达到糖尿病的诊断标准时,就需要进一步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来确定究竟是糖调节受损还是糖尿病。
  3.胰岛功能测定:本试验包括胰岛素释放试验(IRT)和C肽释放试验(CPRT)。本试验通过测定患者空腹及餐后各个时点的胰岛素及C肽的分泌水平,可以了解患者胰岛功能的衰竭程度,此外,根据胰岛素分泌曲线的形态特点,还有助于对糖尿病进行临床分型。
  4.B细胞自身抗体检查:包括谷氨酸脱羧酶抗体(GADA)、胰岛素自身抗体(IAA)、胰岛细胞抗体(ICA)等等。此项检查主要用于糖尿病的分型,1型患者往往抗体呈阳性,2型则否。其中,GADA在血中出现早、持续时间长,故临床意义最大。
  二.反映血糖平均控制水平的检查
  无论空腹还是餐后血糖,反映的均是某一时刻的血糖值,其结果会受到很多偶然因素的影响,血糖波动大的患者尤其如此。要想准确了解一段时期内血糖的总体水平,就要查:
  1.糖化血红蛋白(HbA1c):它不是一个确切的血糖值,代表的是糖化血红蛋白占全部血红蛋白的百分比,其正常值为4%~6%,HbA1c不受一些偶然因素的影响,能客观准确地反映近2~3个月内的总体血糖水平。
  2.糖化血清蛋白(GSP):由血浆中的白蛋白与血液中的葡萄糖结合而成,正常值为1.5~2.4毫摩尔/升,可以反映近2~3周内的总体血糖水平。
  与代谢紊乱及并发症有关的检查
  糖尿病最大的危害来自于它的各种并发症。为了全面了解病情,患者还须检查下列指标:
  1.尿常规: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白细胞等多项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有没有泌尿系感染等情况。此外,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测定还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2.血糖、血酮体、血乳酸、血渗透压及二氧化碳结合力:主要用于确诊有无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3.血脂及血黏度: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脂代谢紊乱及高黏血症,这些都属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直接相关,因此,应当及早检查、及早发现、早期干预。
  4.血压:大约一半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比单纯高血压预后要严重得多,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要更加严格,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对已出现蛋白尿者,要求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
  5.体重指数(BMI):计算方法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正常标准是:男性&24;女性&23。体重指数可作为每日摄入热量多少的参考依据,还可以指导临床选药。例如,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首选双胍类药物,消瘦的糖尿病患者首选磺脲类药物。
  6.肝、肾功能:一方面了解有无肝功异常及糖尿病肾病,同时还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因为在肝、肾功能不全时,有些口服降糖药禁忌使用。
  7.眼科检查: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及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晚期则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所以,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就应做眼科检查,绝不能等到视力明显下降时才去检查眼底。
  8.神经科检查: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也可采取更简单的办法,用10克单尼龙丝检查患者肢端皮肤的触觉。另外,还应做植物神经方面的相关检查,例如,做立卧位血压测量,以判定有无体位性低血压。
  9.心电图、心脏彩超:了解有无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
  10.下肢血管超声及造影:了解是否有下肢血管动脉硬化、斑块或狭窄。
  11.胸部X线片:明确是否同时合并肺部感染或肺结核。
  12.骨密度检查:了解病人有无骨质疏松。
  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指出:发症在早期阶段往往没有明显症状。一旦有了症状(如浮肿、蛋白尿、视力下降、手足麻木、间歇性跛行等),并发症多已进入中晚期。最好的办法就是早期诊断、及早治疗,防患于未然。因此,在糖尿病诊断之初,无论有无症状,均应进行一次全面体检,并要定期复查,早发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并发症完全可以掌控。由于并发症前期症状不明显,如果不引起重视,再引起重视病情往往已经不可逆转,治疗难度增大,效果欠佳
济南糖尿病医院专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22年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拨打新闻热线0,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
[责任编辑:健康编辑]
手机安装浏览更多山东资讯
齐鲁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山东广播电视台下属21个广播电视频道的作品均已授权齐鲁网(以下简称本网)在互联网上发布和使用。未经本网所属公司许可,任何人不得非法使用山东省广播电视台下属频道作品以及本网自有版权作品。
2、本网转载其他媒体之稿件,以及由用户发表上传的作品,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作品版权和其它问题可联系本网,本网确认后将在24小时内移除相关争议内容。糖尿病患者肝功能异常未必是肝炎
核心提示:糖尿病患者肝功能异常就是肝炎吗?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许多原因都可以造成肝功能异常。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许多原因都可以造成肝功能异常。
  多数糖尿病患者需要长期口服降糖药、降压药,降脂药等,而大部分的药物需要通过肝脏来代谢,长期服用这些药物有可能引起肝功能异常。医学上将这种异常称为“药物性肝损害”。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应该及时告知医师,以便更换其他对肝脏影响较小的药物,或改用胰岛素治疗,必要时配合保肝、降酶治疗。大多数药物性肝损害是可以逐渐恢复的。
  临床研究表明,糖尿病尤其是2型糖尿病患者,由于代谢异常,过多的脂肪堆积在肝脏中,影响肝细胞的功能,同时一些通过肝脏代谢的药物又加重了肝脏的负担,也会造成肝功能异常。对于这种情况,除了更换对肝脏影响较小的药物外,还要使用调节血脂、保肝降酶的药物。当然,合理饮食搭配、降低体重及运动疗法仍是治疗的基础。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何文卓)
常见症状: 并发症状: 相关检查: 推荐用药:
1.广泛性焦虑障碍;\n2.糖尿病性...[]
推荐医院:推荐医生:
这些疾病都不是你要找的? 用工具试试!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扫一扫”分享
在线咨询(向医生免费提问)
请在此提交您的问题,即有万名医生10分钟内为您解答
答你所问,名医在线近距离。
肿瘤的真相与误区
健康有益事
减肥达人秀
女人除了怕不孕之后更怕的是一身妇科疾病缠身,怀孕的就那…… []
在我国的中医院校经常能看到一批批外国医生围着中国医生学…… []
宝宝哭的原因有哪些?有些刚出生几个月的宝宝莫名地哭泣,…… []
轻度脂肪肝一般多坚持一定量运动,少食动物内脏等过油食物…… []
肝功能异常包括非疾病性因素和疾病因素,单凭这两个肝功转氨酶升高来判断得了肝炎未免太不严谨。所以,出现肝功能应到医院肝脏专科就诊,明确诊断。【图文】件 糖尿病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糖尿病产品介绍
大小:13.43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糖尿病致命的并发症危险,这十项检查不得不做!
糖尿病致命的并发症危险,这十项检查不得不做!
红星闪闪放光彩
  糖尿病一直是困扰许多家庭的疾病之一,但是可怕的不是糖尿病本身,而是由糖尿病引发的各种并发症,随着糖尿病患者患上糖尿病年限的增长,并发症也在不知不觉中悄悄滋生。为了避免并发症的产生,患者就不得不做些常规检查,检查身体各方面有没有异常的状态。  尿常规检查  包括尿糖、尿酮体、尿蛋白、白细胞等多项指标,这些指标可以间接反映患者的血糖水平,明确是否存在酮症酸中毒、有没有泌尿系感染等情况。此外,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测定还是发现早期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  血酮体、血乳酸等检查  血糖、血酮体、血乳酸、血渗透压及二氧化碳结合力:主要用于确诊有无酮症酸中毒、非酮症高渗性昏迷、乳酸性酸中毒等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血脂血黏度检查  糖尿病患者往往同时合并脂代谢紊乱及高黏血症,这些都属于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与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直接相关,因此,应当及早检查、及早发现、早期干预。  血压检查  大约一半左右的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高血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比单纯高血压预后要严重得多,因此,对糖尿病患者的血压控制要更加严格,一般要求控制在130/80毫米汞柱以下,对已出现蛋白尿者,要求血压控制在125/75毫米汞柱以下。  体重检查  体重指数(BMI):计算方法是: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身高(米)2。正常标准是:男性&24;女性&23。体重指数可作为每日摄入热量多少的参考依据,还可以指导临床选药。  肝肾功能检查  一方面了解有无肝功异常及糖尿病肾病,同时还可以指导临床用药,因为在肝、肾功能不全时,有些口服降糖药禁忌使用。  眼部问题检查  了解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及青光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在早期往往没有症状,晚期则没有良好的治疗方法。所以,糖尿病患者初诊时就应做眼科检查,绝不能等到视力明显下降时才去检查眼底。  神经科检查  通过神经肌电图检查,可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变;也可采取更简单的办法,用10克单尼龙丝检查患者肢端皮肤的触觉。另外,还应做植物神经方面的相关检查,例如,做立卧位血压测量,以判定有无体位性低血压。  心脏彩超检查  通过检查,了解有无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全。  下肢血管超声造影检查  通过这两项检查,了解是否有下肢血管动脉硬化、斑块或狭窄。  以上检查对预防糖尿病并发症,及早的发现糖尿病并发症有很大的帮助,当然糖尿病患者在开始患上糖尿病时,就应该注意预防并发症,提高警惕。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红星闪闪放光彩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作者最新文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糖尿病酮体高吃什么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