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涡桨民用飞机飞机外型气动变化原因

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轰-5前线轻型战术轰炸机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34.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轰-5前线轻型战术轰炸机,是我国从苏联引进的伊尔-28(IL-28)喷气轰炸机的仿制品。该机采用两台涡轮喷气发动机,平直翼型,在当时是相当先进的一种前线轰炸机。机头的玻璃舱是领航员及轰炸手座舱,为导航和光学轰炸瞄准提供了良好视野。
日,伊留申飞机设计局的试飞员V.K.克契纳奇驾驶伊尔-28轰炸机原型机首飞。1950年“五一”节首次公开出现,同年开始装备苏联空军和海军航空兵部队,共生产几千架。伊尔-28轰炸型是伊尔-28的基本型,可携带常规炸弹或小型核武器。此外还有伊尔-28Y教练型,将机头领航员舱改为第二座舱,拆除了机炮。当时哈尔滨飞机厂在维修护理苏式轰炸机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相当的技术经验。中国空军首次在日发动的解放一江山的三军联合战役中使用了杜-2和IL-28轰炸机,成功地掩护了登陆部队作战,有力打击了敌人的环岛防御工事和守军舰只。此事令军方意识到轰炸机的重要性并开始归划国产第一代轰炸机。解放军曾打算获取苏联授权组装生产伊尔-28,但在1959年中苏关系恶化后,只好通过局部改进伊尔-28的设计,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厂自行仿制生产,代号为轰-5(H-5)。
轰-5于1963年1月开始研制,日,首架轰-5在哈尔滨厂试飞成功。1967年4月,轰-5进入量产,随后装备部队。1984年停产。采用了两台涡喷-5甲型涡喷发动机,该发动机是歼-5使用的涡喷-5的改型,单台推力26.48千牛(2700千克)。苏联空军的伊尔-28最初使用BK-1A离心式涡喷发动机,单台推力2700千克。苏空军还在伊尔-28机身两侧加装固体燃料火箭助推器,以增加起飞推力,我军的轰-5未见安装相关设备。
轰-5发动机进气口特写。进气口前方有三个管道开口,据网友指出是冷却空气入口,给位于整流锥后面(即发动机前端)的附件机匣、滑油箱、高压油泵等机件提供冷却空气。对其作用有进一步了解的朋友,请赐教站长,谢谢!鸣谢网友
Frank 摄影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80.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主要设备包括轰炸雷达、自动领航仪、敌我识别器及各种通讯导航设备等。炸弹舱在机身中部,正常载弹量1000千克,最大载弹量3000千克。机头一门固定航炮,机尾炮塔有两门活动航炮。轰-5在IL-28的基础上更改量达40%,主要更改是:
·将苏联原机两半扣合的结构改为普通结构,减重110千克
·机载设备则尽量与当时同期仿制的新型轰-6轰炸机通用,如采用轰-6的尾炮塔,引起了机尾结构的一些变化(经站长查证,轰-5很可能长期使用着原装进口的苏联尾炮塔。直到1984年,上级计划以轰-6的PX-1炮塔为基础为轰-5研制国产PX-2型炮塔,但因轰-5早已停止生产,而PX-1炮塔又与之相似,因此取消了PX-2研制计划。这恐怕就是轰-5使用轰-6尾炮塔的由来)。经过这些修改,轰-5的战术技术性能有了一定的提升,尤其是雷达探测距离加大,新瞄准具扩大了瞄准角和观测角,轰炸精度和敌我识别能力也提高很大;新炮塔系统电气操纵随动性好,备弹量增加,射速大、射程远。
轰-5机组包括3名乘员,领航员舱在机头,驾驶员在其身后气泡形驾驶舱内。机尾有与前方不连通的通信射击员舱。炸弹舱内携带4枚500千克或12枚250千克炸弹。我军轰-5未见有装载核武器,可能与当时我国尚无法研制小型核武器有关。翼下还有8个挂架,可挂火箭弹或炸弹。机头机尾各装两门23mm机炮,总备弹量为650发。
轰-5尾炮塔特写。鸣谢网友 Frank 摄影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21.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轰-5基型衍生出了轰-5甲,加大了航程,减小了起降滑跑距离。还有鱼雷轰炸机、核弹投放机、轰教-5(HJ-5)教练机和光学摄影侦察型轰侦-5(HZ-5)、HD-5(轰电5?)侦察、电子对抗机等机型。其中轰侦-5航程大于基型。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60.jpg" WIDTH="450" HEIGHT="308"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出口罗马尼亚的轰教-5。在机头处有上下两个驾驶舱,教练坐在靠前的下部驾驶舱,学员则坐在上面。教练型同作战机型最大的不同是缺少了前后机炮和尾部对地雷达,其主要用途是训练学员在各种天候下的飞行操作技能和无线电通讯能力。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71.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据称此为轰电-5图片,机尾有加装的天线。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97.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轰电-5的早期型号: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12.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轰-5在国内装备了空军和海军航空兵。在海军内使用的是轰-5鱼雷型,主要作为鱼雷轰炸机使用,可外挂鱼雷和副油箱。轰-5鱼雷型装备了普通直航鱼雷和“鱼-2”空投火箭动力鱼雷。其中“鱼-2”鱼雷是苏联PAT-52鱼雷的仿制品,60年前已开始试制,直至71年正式装备部队,命名“空舰-1”(KJ-1),后规范命名为“鱼-2”。弹径450mm,长3.89米,重627千克。该鱼雷投放后在减速伞作用下缓慢入水,随后启动火箭发动机,速度高达60到70节。虽然“鱼-2”射程仅有5000米,但是由于速度高,舰艇基本上无法躲避。在最初的规划中,曾计划生产2000条该型鱼雷,后随着时间推移,投掷火箭鱼雷的轰-5面对的防空火力越来越强,基本上不可能接近投弹。且“鱼-2”没有制导能力,命中率低。为此1976年海军希望“鱼-2”能由突防能力更强的强-5发射。随后的试验不太成功,1986年后海军停止订货,直至停产只生产了200余条实战型“鱼-2”。下图为陈列在展览馆内的该型鱼雷。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84.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下图是轰-5的机头,机头装有23-1型23mm固定机炮。23-1机炮初速680米/秒,射速800发/分。尾部炮塔有两门相同型号的机炮。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33.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地勤正在向轰-5上挂载炸弹。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38.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左为250千克炸弹,右为500千克炸弹。两种炸弹均系苏联产品的仿制品,设计上类似纳粹德国的带有防穿透凸缘的炸弹。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40.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72.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轰-5改装的“飞豹”攻击机火控系统验证机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76.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现在轰-5已经退出了现役,也是应该啦,毕竟落后啦。
1971年,中国经海运向友好社会主义国家罗马尼亚输出了首批总共4架轰-5,并由中、罗两国的技师在罗马尼亚巴库(Bacau)进行了组装。该型机这后被送到第38搜索航空中队,罗国唯一的独立靶机单位服役。1974年,罗接收了第二批共8架轰-5。时隔5年,罗方又接收了第三批共2架轰教-5教练机。罗马尼亚空军除了拥有中国制造的轰-5/轰教-5外,还拥有苏联产的IL-28/IL-28R(侦察型)/IL-28T(反舰型),轰-5和IL-28在同一国服役颇为罕见。现在罗空军只剩下轰-5能够继续飞行,执行侦察和拖靶任务。罗马尼亚空军原先要派一架HZ-5参加今年7月的英国空军空中纹身展(AirTatoo2001),但是在航展前的一次飞行事故中被毁,飞行员幸免。未能获得进一步资料表明轰-5参加了AirTatoo2001。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11.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36.gif"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翼展 21.45米
机长 16.77米
机高 6.20米
机翼面积 60.8平方米
主轮距 7.4米
前主轮距 6.67米
空重 1289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量 184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 21200千克
机内载油量 38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 (高度4500米)902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 (高度5000米)696千米/小时,(高度10000米)559千米/小时
实用升限 12500米
最大航程 2400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 980米
着陆滑跑距离930米
中国轰-6(轰六)中型轰炸机
本文章及图片转自 空军世界
,在此表示感谢!!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34.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轰-6轰炸机,原型为苏联的著名中型喷气轰炸机图-16。该机采用两台图曼采夫涡轮喷气发动机,翼型后掠,是苏联长期使用的一种优秀轰炸机。1959年我国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开始仿制这一轰炸机,后一度终止,64年3月恢复研制。第一架原型机于66年10月完成,用于静力试验。日,毛主席生日前夕,采用国产涡喷-8发动机的轰-6首飞成功,69年批量投产。
点击查看苏联图-16视频录像:
此处插一句话,我军在引进图-16时候也引进了其改型图-124型运输机。我军共有两架图-124,最初作为仿制对象引进,但后来作为军用专机使用,执行一些低级别的人员运输任务。80年代后期退出现役。
轰-6采用悬臂式中单翼,双梁盒式结构。焦点线后掠角35°,翼弦平面下反角3°,安装角1°。整个机翼由中央翼、左右中外翼和左右外翼组成。机翼后缘全展长上装有内、外襟翼和副翼。襟翼为后退开缝式,最大偏转角35°,副翼上装有内气动轴向补偿和调整片。全金属半硬壳机身结构,蜂腰流线形机身。机头有玻璃镶嵌的领航员及轰炸手座舱,驾驶舱下机腹部的凸起内装导航雷达。驾驶舱内两名飞行员均有独立的操纵系统,操纵系统分硬式操纵和混合式操纵。每位机组成员均有弹射座椅,应急情况下,两名飞行员向上弹射,其余人员向下弹射。但是应指出由于该套弹射救生系统不够完善,救生几率很低,特别是向下弹射的机组乘员基本上没有生还的希望。机上配有两个充气救生艇。
起落架由前、主起落架和尾橇组成。前起落架装有油液氮气缓冲支柱,双轮,有前轮转弯机构。主起落架也各有一个装有油液氮气的缓冲支柱,支柱头部各铰接有一个小车架,小车架上装有前后并列的4个机轮。在机身尾部还装有着陆阻力伞。仿制时还有一些小改进,如图-16的垂直尾翼翼尖为木质结构,对材质要求苛刻,结构复杂,工艺方法落后,生产效率低。结果在试制时从大量的木材中勉强做出了一件。最后决定用玻璃钢代替木材,经一年多时间设计制出了玻璃钢翼尖,强度、电性能均满足设计要求。又如,轰-6天窗骨架零件由GC-4高强度钢制成,是一项结构复杂、协调关系多、成形难度大的关键零件,追踪采用热成形工艺方法解决。
发动机舱位于机身两侧。发动机采用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仿制的涡喷-8发动机,单台海平面推力7650千克,最大推力9310千克,瞬间推力10300千克。由于国内工业技术的限制,涡喷-8发动机比原型的图曼采夫发动机推力小3000多千克,但经过在气动外形上的努力,轰-6的速度比图-16基型还略有提高。涡喷-8的原型为苏联РД-3М发动机,8级轴流式,不可调节收敛型尾喷口,从压气机第5级和第7级后引出热空气对进口导叶、整流支板和整流罩进行加温;从第8级后引出热空气对机翼前缘加温。日,完成了300小时国家交付长期试车,日航定委批准交付部队使用,称&#8544;批发动机。在&#8544;批结构的基础上,又研制了800小时结构的涡喷8发动机,1972年7月到1975年10月,分别进行了四次工艺长期试车考核。1973年底在&#8544;批结构的发动机上混装了可靠性较高的800小时结构涡轮转子,首翻期寿命为400小时,称为&#8545;批发动机。经一年多的混装使用,1975年开始,全部生产800小时结构的整机,称为&#8546;批发动机。为了稳妥起见,初期&#8546;批发动机的首翻期寿命暂定为500小时。79年根据外场使用情况,将首翻期寿命延为600小时;83年根据F23042机台架交付延寿试车的情况和外场使用实际情况,决定1982年以后生产的&#8546;批发动机首翻期寿命为800小时。涡喷-8初期有可靠性、维修性方面的多个问题,如高温起动和高原起动困难,压气机第1级转子叶片叶尖排气边掉块,火焰筒筒体冷却孔裂纹多,涡轮第2级导向器叶片固定螺钉断裂频繁等。当时轰-6险些停飞,经努力使发动机的可靠性和维修性提高到合理的水平。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80.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机上燃油系统分为主系统和启动燃油系统。主系统又分左右两分系统,分别向两个发动机供油。燃油箱加注惰性气体,可抑制燃油爆炸,并设有紧急空中放油装置。机上设有主液压系统和刹车液压系统。主系统负责起落架收放、前轮转向,以及起落架舱、弹舱门的开启关闭。通信系统包括通信电台、短波指挥台、超短波指挥台、机内通话器和应急救生电台。机上还安装了空调及除冰系统。
前后气密舱的空调用来自发动机压气机的压缩空气进行增压和加温。为防止机翼前缘、发动机进气道前缘结冰,利用由发动机引出的热空气进行加温。垂尾和平尾前缘及飞行员、领航员前面的玻璃,采用电阻丝加热装置进行加温。电源系统由发动机带动的直流发电机、电池及变流器组成。
轰-6的主要作战武器为多种普通炸弹,下图为轰-6的炸弹舱。舱内正常载重量3000千克。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21.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轰-6的火控系统主要由第二代自动领航轰炸系统组成,包括多普勒雷达、轰炸雷达、光学轰炸瞄准仪、计算机、航向姿态系统、自动领航仪、无线电罗盘、无线电高度表、自动驾驶仪和速度传感器组成。机上装有共7门23毫米自卫机炮,机头一门,机身上、下、尾部炮塔各两门,由射击瞄准雷达或光学瞄准具控制。机上PX-1型炮塔(PX估计为“炮塔系统”的缩写,又分上、下、尾部三种不同结构的炮塔,尾炮塔名称为WPT-1)使用无消焰器的23-2机炮;机头前向机炮为23-2H机炮,带长消焰器。PX-1炮塔由114厂研制,1973年未定型即开始装备使用,后于1984年针对各种问题经过改进后正式定型,至今约生产了近160套、近500座炮塔。1984年,原计划以PX-1为基础为轰-5研制的PX-2型炮塔,因轰-5早已停止生产,而轰-6的PX-1炮塔又与之相似,因此取消了研制计划。
其炸弹武器包括核弹和早期采用过的250-1、500-1型普通炸弹。之后<font COLOR="#FF0/型高阻爆破炸弹等陆续装备轰-6使用。250/500/系列炸弹是在苏联фAB-M54系列爆破炸弹基础上改进研制的,60年代中期服役,适于轰-6弹舱内挂,中高空投掷。另外强-5、歼-6、歼-7、歼-8等也可挂装使用。该系列炸弹有相同的结构和性能特点,只是外型尺寸、装药等略有差异。全弹由圆柱型弹体、双圆筒试尾翼装置、头部/尾部传爆管、双弹耳和相应装填系数的TNT装药等组成。弹体由弹头、弹尾、尾锥体、弹道环组成。弹头由铸钢铸成,弹道环焊在弹头外部,专门用来改善炸弹下落进入跨音速飞行时的稳定性。该系列的四型炸弹的技术指标如下:
全长1.5米,弹体直径0.325米,尾翼翼展0.41米,弹重236千克,装97千克TNT
500-2型: 全长1.5米,弹体直径0.45米,尾翼翼展0.57米,弹重473千克,装200千克TNT
1500-2型:全长2.77米,弹体直径0.63米,尾翼翼展0.79米,弹重1448千克,装658千克TNT
3000-2型:全长3.3米,弹体直径0.82米,尾翼翼展0.41米,弹重2840千克,装1350千克TNT
高阻航空炸弹外形启动阻力大,不适合高速作战飞机外挂,也不能用于低空、超低空轰炸。但其短而粗的外型,能充分利用轰-6炸弹舱的容积。且只需加装适当的减速装置及开伞控制和安全保护装置,即可构成适用于高速低空/超低空轰炸的减速炸弹,从而扩大高阻航空炸弹的使用范围。
更先进的250/500/1000-3型低阻爆破炸弹是中国自行研制的。适用于高速飞机外挂投掷,轰-6并未装备。
轰-6原型机研制成功后,西飞进一步研制了轰-6的第一个正式型号轰-6甲。在此之前,西安飞机制造厂于1963年接收了哈尔滨飞机制造厂1959年用苏联散件组装的一架轰-6,改装为核航弹运载试验机,代号21-511任务,1964年改装完毕,65年5月14日这架轰-6进行了我国第一次空投核试验。这架飞机上,改装增装了投放挂弹系统、加温保温系统、防护系统和临时性试验设备。到甲型正式投产装备,令解放军空军拥有了国产化的大型轰炸机,主要作为常规轰炸力量使用,并能使用我国研制的各种空投核武器。88年5月15日,轰-6甲才通过生产定型,同年10月15日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正式批准投产。轰-6甲执行了我国第一次氢弹试爆。
随后在甲型的基础上发展了轰-6乙型中程侦察机,1979年定型,装有航丁-42型红外相机。到1975年,轰-6丙型开始论证,1977年开始研制,1980年首飞,1983年5月完成鉴定,同年底交付空军。主要改动包括加装电子干扰、电子侦察、电子警戒及可投放金属丝或金属箔条,增强了轰-6的自卫能力。之后还发展了轰电-6&#8544;/&#8545;/&#8546;电子干扰机、轰电侦—6&#8544;/&#8545;电子侦察机等。1987年&#8544;型机由空军开始研制,1990年6月首飞,1992年定型。&#8545;型机1993年开始研制,1996年定型。有意思的是电子型轰-6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从未有过公开报道。1969年,又装备了少量轰-6靶机运载母机,用于携带靶-6型高空超音速无人驾驶靶机。该型号1969年3月开始研制,1970年首飞,1971年投入试用。主要改进为加装一对翼下挂架,用于挂载2架靶-6。
海军航空兵于67年轰-6还在研制时就提出了研制反舰改型轰-6丁(轰-6D),因文革影响,日才首飞成功。经多次导弹试射后,84年12月24日轰-6丁通过技术鉴定,批准生产交付使用。85年通过鉴定。轰-6D主要作为反舰导弹载机,保留了原有作战能力。装备了C-601(下图)、C-801等多种反舰导弹。
轰-6D装备了245型雷达和自动领航火控装置,为此轰-6D取消了以往轰-6机头固定机炮,且雷达罩大于甲型的雷达罩。该雷达在9000米高度对RCS(雷达反射面积)为7500平方米的海上目标发现距离不小于150千米。其自动领航火控系统具有自动领导航、导弹自动攻击和半自动常规轰炸三大功能。需要说明的是早期的大型军舰的RCS远远大于这个数字,比如“克列斯塔II”级RCS高达1000000平方米;我国051的RCS为35840平方米。随着我国掠海高亚音速反舰导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发展,轰-6还有较大潜力可挖。
轰-6D全机共27个油箱,采用分组式向发动机供油,在飞机的油箱舱和发动机短舱内,装有高灵敏度的感温报警灭火系统,驾驶员可手动操纵灭火。油箱内充入惰性气体。D型装备了具有分别以惯导、指挥仪、自动驾驶仪、多普勒雷达、航向姿态系统交联构成的三种自动导航功能的导航系统。这种全自动导航系统精度高,保证了飞机按照预定的航线保持航迹平飞,按给定的坡度操纵飞机自动转弯、转动、改变航向等。新增的全天候自主式惯性导航系统,可在全球范围内适用,并以较高精度输出飞机的即时位置、姿态,通过计算后发出驾驶指令操纵飞机。其航向姿态指引系统可以在飞行过程中,自动显示飞机的各种航向角、姿态角、偏流角、无线电台方位角和相对方位角,以及飞机在转弯时的角度、航道偏差等等。轰-6D装备了自检测甚/超高频电台,具有多频段多功能的优点,并可预选20个波道。在主波道通信同时,能预设救生频率进行信号接收联络,也可自动应急发射呼救信号。通信系统中配备的短波电台、救生电台(每个乘员配备)和机内通话器等设备,可以保证在飞行中飞机与飞机、飞机与地面之间中、近距离的指挥联络和远距离通信联络,机组能用机内通话器进行封闭式通话。D型气密舱增压和加温用的空气,由发动机压缩机供给的。仅有一台发动机工作时,也能保证供空气。如飞机座舱受损引起舱压降低,能手动调节气压。在低空飞行时座舱内自然通风,前后座舱均设有专门系统。为了防止结冰,在机翼、发动机、尾翼以及驾驶员座舱玻璃、领航员瞄准玻璃等部位均有电热或气热加温装置。该型号采用了WQJ-1型发动机起动机。目前轰-6D已经出口。
D型装备了弹舱投放/导弹外挂发射系统互联的联合火控系统,能自动搜索跟踪选择的攻击目标,测量、实时计算目标相对运动参数,以令指挥仪发出准确指令,实施对目标的自动攻击或轰炸任务。使用的主要武器为鹰击6号空舰导弹,出口称C-601。该弹1966年随空舰导弹“371工程”立项,当时名为“风雷一号”,由三院在海鹰2号反舰导弹基础上进行改进研制。随后确定了由轰-6丁携带两枚鹰击6号的全作战系统方案,全系统主设计师为路史光同志。1979年,模拟试验顺利进行,ZJ-6指挥仪、自动驾驶仪和弹载773甲多普勒雷达相继进行对接试验,并成功进行了试射,当时发现773甲和机载773雷达相互干扰。1983年,鹰击6号获得国家科工委批准定型,并进行了部分指标调整。站长认为当时可能是针对反舰导弹技术的发展变化,加强了鹰击6号的低空突防性能。1986年C-601成功外销。
C-601反舰导弹飞行速度约M0.9,采用中段自控加末段雷达主动制导,射程约150千米,飞行速度M0.9,平飞高度50、70、100米;弹重2440千克,长7.36米,弹径0.76米,翼展2.4米,战斗部380千克,采用液体火箭发动机,弹体内有推进剂箱和氧化剂箱。轰-6丁可在米高度之间投放该弹。投放后导弹自由下落至850米高度,发动机点火,于500米高度改平;至预订射程时弹载多普勒导航雷达关机,末制导雷达开机捕获目标;随后导弹开始俯冲,命中后三个触发引信起爆战斗部,摧毁敌舰艇目标。两发齐射间隔5~15秒,对于当时的舰艇来说,这一时间间隔足以导致舰空武器系统缺乏足够的反应时间拦截第二枚导弹。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60.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71.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97.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12.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4.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3.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据称后期生产的轰-6甲(也可能是改进后的丙型)部分改造为轰-6F改进型,主要调整了主仪表板和辅助仪表板,增加了惯导设备的控制显示部件和状态选择部件。增加了惯性导航系统、GPS定位导航、导航信息处理机,换装领航仪和航向联系盒。从而组成了惯性导航、GPS导航和多普勒导航三种导航分系统,互相交联配合,可与轰炸瞄准系统交联,实施自动瞄准轰炸。该系统采用了卫星导航技术、卡尔曼滤波技术、多余度组合导航技术,导航功能强、精度高、工作可靠性好,可以实施远距离自动导航、机动瞄准和在复杂气象条件下实施低空激动突防。因此该改型具备了原距离、远海导航轰炸能力,解决了轰-6飞机难以遂行远海作战的问题。取消了不必要的背部和机头航炮,并采用了蓝灰色低可视性涂装。甚至有一架轰-6被用于提高隐身性的研究试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装。
为改善轰-6的航程、发动机寿命等性能,西飞于1970年提出了深入改进的轰-6I方案。这一方案非常大胆,采用四台英国“斯贝”512-5W涡扇发动机(FBC-1也采用了当时引进的“斯贝”涡扇发动机)代替原有的两台涡喷-8发动机。其中两台布置在原涡喷-8的位置,另外两台在机翼下吊挂。轰-6I航程从原型的5760千米猛增至8060千米,海平面爬升率从原型的18.6米/秒提高到29.7米/秒,效果显著。但由于大量改进现有的轰-6成本太高,而且“斯贝”发动机的数量和后勤维护很成问题,轰-6I方案被放弃。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8.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轰-6还衍生了其他一些小改型,如无人靶机母机和轰电-6电子战改型。
另外根据种种资料可以肯定,轰-6是我国几种空地导弹的载机。由于我国对空地导弹保密很严格,这方面的资料非常匮乏。目前所知的可能是空地导弹的型号包括上游-2A(SY-2A)的改型。上游-2A是上游-2反舰导弹的改型,用涡喷发动机取代了上游-2的火箭发动机,射程增加到130千米以上,长度增加少许。上游-2A采用GPS+惯导+末段主动雷达制导。最容易识别的特征是其进气道装在弹体后上方,类似于美国AGM-86。据信上游2A的空地改型取消了火箭助推器,导引方式沿用上游-2A的模式,但末段有所不同。根据一些资料,该弹可能涂成黑色。另外外界传说的中国空地导弹还包括“红鸟”系列巡航导弹,载机同样是轰-6。未经证实的说法是,携带两枚空地导弹的是轰-6H型。某型导弹中段采用惯性制导,末段采用电视制导头,将图象发回轰-6H,由武器控制员锁定目标。H型本身主要改动了导航设备。此外在C-801反舰导弹的基础上,发展出了据称编号为“空地8”的空地导弹,发射载机同样采用轰-6。
轰-6 <font COLOR="#FF号是发动机试验高空平台,于1969年以图-16改装完毕。炸弹舱内加装一个可升降发动机平台,前端有一圆环作为进气调节。086号完成了我国大量发动机的试验工作。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0.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轰-6最新改型是轰油-6空中加油机,该机在翼下加装两个软式加油吊舱,能为歼-8&#8545;D空中加油型战斗机进行加油(下图)。该型号取消了机头玻璃镶嵌结构的观察轰炸舱、尾炮等,尾部观察窗略有增大。该改型全机可载油37吨,输油18.5吨,约够6架歼-8D型机使用。对接操作通过仪表指引和目视控制。该型机的导航系统为两套惯性导航系统组成,互为备用,加装了两套塔康导航系统,用于加、受油机空中测距和对地近程导航、定向仪。加装航向姿态系统。机头装有气象雷达。通信系统增加了两套超短波单边带电台、两部保密电台和救生电台。电子对抗设备中增装了雷达告警设备和箔条/红外诱饵投放器。为了实施夜间加油,在左右挂架两侧、左右起落架短舱内侧的尾锥内、后机务舱两侧各装了一个白光灯。加油吊舱也装有指示灯。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2.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6.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加油吊舱在进行静力测试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36.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在苏联,图-16历经多次改进,战斗力大大增强,出现了多种改型,值得我们借鉴。轰-6的原型图-16轰炸机的图片,可见苏联的图-16的领航舱已被机头雷达舱替代。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65.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轰-6三面图
以下图片为网友HUMMER拍摄,特此鸣谢: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50.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54.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27.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72.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90.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地勤正为轰-6尾炮装填弹药。直到21世纪,轰-6的炮塔仍在生产、研究和改进。站长对此不太理解,毕竟现在的战斗机都装有空空导弹,不可能凑到机炮射程内发起攻击。炮塔的重量,不如让给电子干扰设备等使用。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48.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33.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基本技术数据
机长:34.800米
翼展:34.189米
机翼面积:167.55平方米
机翼平均气动力弦长:5.021米
机高:9.850米
主轮距:9.775米
最大平飞速度:1014千米/小时
巡航速度:0.75马赫
正常起飞重量:72000千克
最大起飞重量:75800千克
最大着陆重量:55000千克
正常载弹量:3000千克
最大载弹量:9000千克
自卫武器:7门航炮
实用升限:13100米
最大航程:6000千米
起飞滑跑距离:1670米
着陆滑跑距离:1655米(不放减速伞) 1050米(放减速伞)
本文章及图片转自 空军世界
,在此表示感谢!!
水轰-5型水上反潜轰炸机由哈尔滨飞机制造公司研制,用于中近海域海上侦察、巡逻警戒、搜索反清等任务,也可监视和攻击水面舰艇。50年代初我国曾引进6架苏联别-6水上飞机,但不足以满足海军的各种需要。1968年水轰-5的研制正式得到批准,70年完成总体设计,次年总装出第一架原型01号。1971年就以110%的设计载荷达到并超过全机静强度破坏试验的技术要求,并总装成功。02号原型机于1973年12月实施首次地面滑行,并于1975年5月在湖北荆门漳河水库下水,开始水上试验。日首次进行水上起降试飞。1986年服役,从而开始接替陈旧的别-6和“青-6”型水上飞机。
<img BORDER="1" ALIGN="lef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734.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水轰-5飞机的外形很美,修长的机身兼船身保证了水面漂浮时具有良好的纵向稳定性。机头有一个雷达罩机鼻,稍下方是领航员的向下观察透明舱。机头上方是驾驶舱,内容纳多人机组。通常为双人驾驶机组,两人均有全套操纵系统。大长宽比的机身有较大容积的货舱,内可搭载电子器材或其他有效载荷。机舱为非气密,有高空飞行和应急供氧系统。机腹是相当长的单断阶船底,尾端带有水舵,机尾是向后延伸数米的磁探仪。辅助机轮可收进机身。船型底按两舱破损不沉设计,共10个水密舱。大展弦比梯形平直机翼装在机身背部,上面设有开裂式襟翼及扰流片。上反平尾两端装有2片椭圆形垂尾。水轰-5的机身按二舱破损进水不沉的原则设计,共分成十个水密舱段,机头下有抑波槽和挡水板,减少了浪花的飞溅。座舱非气密,但有高空供氧设备。机体考虑到我国海岸线长和沿海各岛屿的使用要求,多处采用防潮湿、防盐雾、防霉菌措施。主要措施为机上钢零件涂有环氧锌黄底漆,再涂环氧硝基磁漆。铝合金进行阳极化处理,再涂环氧锌黄底漆。为防止双金属腐蚀,金属间涂有XM-10胶。
<img BORDER="1" ALIGN="righ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580.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上述布局均可避免重要部件受起降时激起的波浪冲刷。机身为大长宽比全金属半硬壳式设计,底部设有防浪肋条,减低肋起降时的波浪。经上述精心设计,水轰-5可以在海上、江河湖泊以及水库中起降,并具有超低空、大航程、全天候、大载弹量短距起降和抗波浪性好等特性。水轰-5在水面起飞距离约500米,水上着陆距离大于800米,可在水深2.5米、长1500米、宽200米的水面起降。另外水轰-5也可在岸上机场着陆,但由于起落架较短小,安全系数不高,因此一般都采用水上起降,然后再通过岸边坡道滑行上岸。飞机可连续飞行11小时55分钟或4906千米。
水轰-5的动力设置采用4台涡桨-5甲涡桨发动机,额定功率为2059.4千瓦,最大功率2316.8千瓦,驱动四个J19-G10型金属4叶螺旋桨。考虑到南方湿热的天气,涡桨-5A发动机经特殊措施,在30度气温时,仍能提供315O马力的推力。J19-G10型金属螺旋桨不仅有电防冰装置,还具有顺桨和反桨功能。操纵系统配备有自动驾驶仪和三轴复合液压舵机助力器及气液人感装置,并随时可由操纵转换为人工操纵。为保证飞机在水面随时能自行起动发动机,备有动力电源系统。
机上电子设备包括XS-5A信标机、BWL-7自动无线电罗盘、263无线电高度表、773多普勒导航雷达、搜索轰炸雷达、航向系统、惯性多普勒组合导航仪、高度速度中心仪、地形回避设备、火控计算机、光学和激光轰炸瞄准具及反潜专门设备。反潜设备包括多种声纳浮标和尾部的长杆状磁力探测器。部分设备为后期改进加装的。机尾装有一个水舵。武器可以携带自导鱼雷、“鹰击”-8型空对舰导弹、航空炸弹、深水炸弹等反潜武器,此外机身背部还装有自卫的PX-5型炮塔系统,配装两门23-2机炮。武器分别挂在机身与内侧发动机之间以及内外侧发动机间的机翼挂架下面。另据未证实的消息,水轰-5装备了C-101超音速反舰导弹。C-101示我军装备的第一代冲压式低空,超音速反舰导弹,69年5月开始研制,1985年导弹飞行实验成功,经多次改良后定型。制导采用末端主动雷达自动寻的方式,因此载机或舰艇在发射后即可关闭自身的雷达,进行脱离。导弹重达1847千克,射程45千米,使用液体冲压发动机加火箭助推器。北约代号CSSC-X-5(下图)。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621.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BORDER="1" ALIGN="righ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360.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C-101导弹常见诸报端,以舰载型为例,接战过程为:导弹发射后呈一定仰角爬升,助推器在数秒内将导弹加速至1.8马赫。这之后助推器脱离,点燃液态冲压发动机,导弹下滑至50米高度后改平飞,速度也增加到马赫2.0;这时导弹依据舰上指挥仪在发射前所预定的飞行时间,自动打开主动雷达搜索,锁定目标,当飞行至距目标3000米时,开始俯冲到离浪尖仅5米的高度,并在水线附近命中敌舰。C-101的大型战斗部加上剩余的燃料,再加上其高速动能,对敌舰杀伤力大。但目前公开的资料中,C-101仅有岸舰型号和导弹快艇携带的型号出现,尚未有水轰-5携带C-101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兴安岭火灾后,水轰-5灭火机改型开始研制。1987年6月,水轰-5的森林灭火改型在哈尔滨附近进行了首次灭火试验。水轰-5飞机先在水库水面以每小时100千米的速度滑行,仅几秒钟即将容量达8吨的飞机水箱吸满。随后飞机加速滑行500米后离水面升空。到达投水地点后,飞机放下襟翼,下降减速,然后打开水箱门,8吨多水一泄如注,完成了此次投水试验。机上增加了相应的吸水、放水装置,如轰炸瞄准设备处增设放水按钮。水箱有手动操作应急系统。灭火型拥有以往型号的作战能力。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371.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797.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水轰-5配备于解放军北航某水上飞机部队。北航某水上飞行团曾经创下水轰-5连续飞行8.5小时的纪录,与以往巡航4小时相比,作战半径成倍增长,远程机动作战能力大幅度提高。为实现创纪录飞行,重点解决了机载雷达、通信、充氧等问题,并对放油系统、通气系统、电路系统等进行了改进,进行了改装到地面、空中放油试验。
注意背部的机炮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112.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座舱模拟器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784.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上岸时仅开动两台发动机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833.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BORDER="1"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621.jpg"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im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140.gif"
ALT="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机长 38.9米
机高 9.80米
机翼面积 144平方米
起飞重量 45000千克
正常起飞重重 36000千克
最大平飞速度 556千米/时
实用升限 10250米
爬升率 11.3米/秒
最大航程 4900千米
最大续航时间 11小时53分
最大机内载油 13417千克
起飞滑水距离 482米
着水滑跑距离 853米
中国歼轰7A到底改进了哪些?
  台海局势紧张,“飞豹”的改进更显其重要意义。海军老司令石运生等就多次视察603所,对603所、总设计师、科研人员及科研成果非常着紧。
  1999年,603所正式承担歼轰-7A“重点型号”研制任务,2000年唐长红就任该重点型号总设计师。603所针对部队提出的303条更改意见,对歼轰-7A改进型机进行了全面更新设计。
603所在广征意见后已于1995年著手进行改良型的设计工作。海军也对此给予了极大的重视和支持,因为这关系到海军在21世纪初是否能够拥有真正的精确对地攻击能力,以及更加强大有效的反舰能力。
  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在歼轰-7A的研制中,极大的提高了自己的技术水平。在1999年国庆阅兵之后,上级对603所下达了几个技术难度大、意义重大、时间紧迫的研制与改进项目。为确保“飞豹”A型的研制,缩短同国外先进航空工业的差距,603所立了军令状。由于上级给的设计时间只有常规时间的一半,如仍用手工绘图设计,肯定无法按时完成。603所决定将CAD软件应用到A型的设计上,而且放弃了局部采用的稳妥方案,在国内率先起用全机三维数字化设计、电子预装配的无纸设计。
  其中,该所57岁的副总设计师吴介琴为首的攻关组,选取曲面外形复杂的机体某段为突破口,进行计算机三维设计。
  但是由于很多传统的零部件加工工厂不完全是用数控铣床、数控车床来加工,还有相当一部分是用传统方法加工。因此又得把三维设计翻译成原始的二维图纸,可计算机过不了从三维设计自动翻译成二维图纸这一关,不是多线就是少线。为此又要用绘图机上绘出由三维转成二维的图纸。这一过程极为复杂耗时,累垮了部分科研人员
  涡扇-9是英国斯贝(SPEY)MK202发动机的国产衍生型,后者是英国皇家空军F-4“鬼怪”式战斗机的标准发动机。MK202最大推力9,305公斤,推重比在6.5左右。当时中国希望将MK202作为标准发动机装备,出资5亿英镑,于日与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签约引进了该发动机生产专利。1976年3月,603所的中国红旗机械厂负责开始试制该发动机。日第一台使用英国毛料制造的零组件、罗尔斯·罗伊斯外购件和附件的涡扇-9完成装配。
  同年11月13日完成150小时持久试车,首批共制造4台。1980年初,中国制造的两台涡扇-9发动机和两套部件,在英国高空台上作了高空性能、功能、再点火试验和-40&#8451;冷起动试验,并对其5种零部件作了强度试验考核。同年5月30日,中英双方在考核试验通过报告上签字。至此红旗厂成功的实现了第一步,用英国毛料成功试制出涡扇-9发动机。按计划,当时应该接着进行国产毛料试制,但由于当时国民经济调整,使涡扇-9国产化进度拖后,1983年才取得初步进展。压缩机叶片的铸造技术到88年才得以突破。
  国产涡扇-9最大加力推力9305千克,最大军用推力5557千克,中间状态推力4692千克,最大连续推力4692千克,最大军用耗油率0.*千克/千克/小时,最大加力耗油率2.0千克/千克/小时,推重比5.05,空气流量92.5千克/秒,涵道比0.62,总增压比20,涡轮前温度1167摄氏度,直径1093.32毫米,最大长度5205毫米(喷口全张开)。从数据来看,涡扇-9的推力固然无法与AL-31等先进发动机相比,但以当时的技术水平已经相当不错了。尤其耗油率则远远优于当时国内的涡喷发动机,使得歼轰-7的航程得到了保证。从弹程指数(载弹量与作战半径乘积),“飞豹”的弹程指数为3150t·km,”狂风“为3120t·km
,F/A-18为2960t·km。
  但真正实现全面的国产化还未能实现,在日,国产化涡扇-9通过国产化工程技术鉴定,获准投入批量生产。
实现全国产的涡扇-9被命名为“秦岭”。于是乎,涡扇-9发动机经过近30年奋斗,终于实现了完全国产化。
  现在大家知道我们的真实工艺水平了吧,好几十年前的东西,我们仿制起来都那么困难!想想老美的C130和B52的水平,都已经50多年了,我们还是造不出啊,希望大家努力啊!
  日,603所的三维无纸设计传到西安飞机制造公司。西飞按此图纸生产加工出第一个零件。这标志着国内航空无纸设计获得了首创性的成功。
随后603所做出了中国第一台电子样机。最终,603所借“飞豹”A的研制,建立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AD/CAE/DMU/PDM集成数字飞机工程设计系统。
  其中,在国内率先引进NT版CATIA
V5软件,进行二次开发应用,从5.0版发展到5.6版,实现了飞机三维设计,超越了传统的落后设计,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至此,歼轰-7A全机三维设计是国内首架全机电子样机,并在国内首次实现了“电子预装配”,创建三维数模24744个,部分直接应用于飞机制造和工装设计,实现了无纸设计与制造。
  研究所用了不到一年时间高质量地完成了改进的全部详细设计发图,4个月完成了某工程电子样机,创造了飞机设计史上的奇迹。但是由于CAD的不完善,部分工作还需要转回到纸面上进行,费时费力。CAD/CAE/DMU/PDM集成数字飞机工程设计系统使得西安飞机研究所走上了新的台阶。系统研制只用了半年时间,先后涉及到大气机、通信导航识别、非航电监控、飞行控制系统及显控处理机、数据处理机、任务机等近百项重大关键技术,并建立了航电火控系统POP、ICD文件库,编制机载软件7万条,测试软件33万条,使我国综合航电火控系统技术又上了一个台阶。
  总体的看,603所在研制歼轰-7A的过程中,跟踪国际航空工业最新技术动态,运用新技术,结合现代集成设计理念、管理方法、技术体系和先进装备,构建飞机设计研究和管理一体化体系。逐步采用了项目管理、A-B总师制、并行工程现代先进管理方法,全面提高飞机总体技术水平和质量,对飞机结构及其系统进行了最低限度的适配性更改,提高了飞机战技性能。
  603所在所长黄强和所领导班子带领下,借助国家高新工程的机遇,把歼轰-7A作为重大契机,重点加强飞机系统、总体设计、综合试验等开发能力,高起点进行科研保障条件建设。我国航空设计的总体水平仍与美俄有一定差距,体制、程序上也存在着不合理之处。
  A型主要作战目的集中为精确对地打击能力和打击大型舰艇的能力。A型的重点是自主研制“综合航电火控系统”,将飞行控制系统和火控系统互联综合,这在国内是首创,空军对此也深感兴趣。A型改进的航电火控系统,尤其是前后舱的综合显控技术是国内最复杂、技术难度最大的系统,大量采用有源液晶显示器,具备了“玻璃化座舱”的特点。这也是我国第一个采用商用显控系统的军用作战飞机型号。
  在发动机方面,涡扇-9的全面国产化将继续推进,2001年前后该项工作获得重大突破。但至2004年上半年,国产化工作仍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尚无法全面铺开大量装备,对“飞豹”A进入部队形成战斗力产生了严重影响。
  在机体结构、气动外形方面也作了改进。采用了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具体负责的全复合材料平尾,简化了平尾的工艺难度和成本,减重及强度和寿命性提高一倍;该所还负责了歼轰-7A的钛合金超塑成型双腹鳍,使得飞机的稳定性和载荷分布得到了合理调整。这也代表着我国钛合金设计制造技术有了新的发展。对平尾翼尖配重形式进行优化,改善平尾的颤振特性;提高了其承载能力和颤振临界速度,减低振动效应,原来减重20%的目标提高到24%。改用整体圆弧风档。垂尾前缘改用芳纶复合材料。
  经过共计35项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改进之后,A型空重减少400千克,最大起飞重量增加10%,航程增加。提高了可靠性和维护性。局部涂敷隐身涂料。为配合上述改进,西安飞机设计研究所研制出国内最大的全机低速颤振模型;自主开发了应力分析求解、有限元整体求解等。
  改进将使A型具有使用多种国产和俄罗斯先进精确制导武器的能力。按国内近年航空武器发展的情况,歼轰-7A的武器装备如下:保留23-3
23mm双管机炮。歼轰-7A有10个外挂点,除了能使用C-801/803反舰导弹外,还可使用引进生产的Kh-31A(AS-17)超音速反舰导弹,Kh-31P超音速反辐射导弹。采用国产巡航导弹,国产巡航导弹已部署服役。
  2004年“飞豹”A已可投掷激光制导炸弹。
  其他可用的对地攻击武器,还包括现役和研制中的国产与进口航弹、火箭弹等。歼轰-7A可使用的外挂吊舱包括:由607所研制的蓝天全天候低空导航吊舱,以及613所研制的前视红外(FLIR)/激光瞄准组合夹舱等。国内也在研制联合直接攻击弹药(JDAM)和联合距外武器(JSOW)之类的多功能空射武器,这些武器在由014中心等单位研究开发。
A型的改进设计,强调了以飞机可靠性、维修性和综合保障能力为重点,以完善飞机操纵、环控救生、燃油系统更改配套为目标。603所完成了《“飞豹”改进飞机“四性”大纲》和配套设计46项,编制地面设备目录,培训空、地勤人员,对新研改进成品可靠性进行了摸底试验,使“四性”和战技性能显著增强。这也是我军首次系统的对飞机可靠性、维修性进行规划设计。
  2004年初,海空军在西安进行了两架歼轰-7新改型接收仪式。图中可见歼轰-7A若干外观特点,整体风挡,无翼刀等等。挂载四枚使用涡喷发动机的YJ-83导弹。应该指出的是,这一时刻的“飞豹”A总数量受制于涡扇-9的数量。
  现役歼轰-7的改进也在紧张进行。歼轰-7的基型已换上了采用平板缝隙天线的新型雷达,这是一种脉冲多普勒雷达。其天线与JL-10A试验样机略有不同,是JL-10A的批量实用型号。
  更重大的歼轰-7改型也在研制中,总的来说,这一改型实际上是一种全新设计,只不过有部分机体还和歼轰-7相同。实际就是歼轰-8。歼轰-8将采用并列双座双垂尾布局,结合当初空军希望要一种并列双座战斗轰炸机的想法。
  外形的改动工作量很大,说明研制单位对其的作战对象、环境有了全新的想法。飞行控制系统将彻底大改,取消配重、翼刀等落后的控制手段。8型采用火控、电子设备将进一步改进,但是发动机还是国产化涡扇-9,这说明即使到2008年,我们的心脏病还是不会好!根本没有希望了。
歼轰-7战斗轰炸机
海军航空兵突防作战,是当代高技术条件下海上局部战争的重要作战手段,是海军航空兵的主要作战任务之一。海军航空兵的空中突防作战,不仅能有效地打击敌空中及海面目标,而且还可以打击敌沿岸及岸上纵深目标。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高技术武器装备的广泛应用,现代海上作战与以往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中国海军航空兵虽然是一支岸基航空兵,但同样担负了对远海目标的作战使命。近年来装备的新型歼轰-7战斗轰炸机,使中国海军攻击力量迅速增长,成为远东最强大的海军航空兵。
  歼轰-7战斗轰炸机出现前,中国航空兵对海上目标的攻击一直采用轰-6丁中程轰炸机携带“鹰击-6”型反舰导弹的方式。在现代作战条件下,轰-6丁并不是很适合的作战武器。轰-6最大载弹量为9000千克,轰-6丁、普通的轰-6甲或轰-6F型载弹量稍有下降,通常只能携带2枚重量达2440千克的“鹰击-6”型反舰导弹。在遂行远程攻击任务时,巡航段一般采取9000米高空飞行,最大作战半径为2000千米。接近作战海区200千米时高度下降为3000米或1000米。“鹰击-6”反舰导弹投弹高度为米,因此轰-6丁需要在1000米以上投弹,否则导弹很可能着水。轰-6丁的245雷达能够在1000米以上高度发现150千米以外的1000吨级护卫舰目标。轰-6丁发射“鹰击-6”导弹允许有12度的离轴发射角。
<img BORDER="0" ALT="1644400.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734.jpg"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鹰击6—1”空舰导弹使中国空军第一次拥有对海制导武器。但是轰—6丁机动性差,目标大,不适合执行战术任务
  轰-6丁这样的大型目标高空飞行时,没有任何隐蔽性可谈,海军水面舰艇的对空警戒雷达在300千米距离上就能发现目标,因此轰-6丁的远程反舰作战通常需要采用电子战飞机伴飞掩护。在针对周边地区的冲突或完全取得对敌方的制空权时,轰-6丁与“鹰击-6”系统尚有实用价值。
  1982年马岛战争中,阿根廷“超军旗”战斗轰炸机低空突防成功,而在300米以上高度的阿根廷攻击机在20千米以外遭到“海标枪”舰空导弹的有效攻击。马岛战争表明,如果采用大型轰炸机高空攻击,将会遭到舰队面防空导弹系统在大射程上的拦截。轰-6丁最致命的缺陷是没有任何机动摆脱攻击的能力,采用中程舰对空导弹或老式的中高空地空导弹对其都有很高的命中率。中国海军航空兵需要有更强突防能力的攻击机,这就是海军对歼轰-7的战术需求。随着歼轰-7战斗轰炸机的大量服役,轰-6丁逐渐转为远程巡航导弹载机。
  歼轰-7战术指标从来没有详细公开。根据出口型的FBC-1展览会上散发的资料,这种飞机作战半径大约为800千米,但是因携带导弹数量和采取任务飞行包线不同而作战半径不尽相同。这种飞机能够进行1.7马赫数的超音速飞行,最大升限达到15200米,能够在0.7至0.9马赫数下进行投弹,而且导弹投放最小高度为300米,相比轰-6丁机动能力有很大的提高,使中国海军航空兵能够进行快速机动的远程海上突防攻击战。尤其是其带弹量提高,能够更好地担负海上远程饱和攻击的作战使命。
  由于歼轰-7是双座战斗轰炸机,雷达孔径较轰-6丁小,所以目标截获距离和跟踪距离相对轰-6丁有所下降,但是系统精度较轰-6丁飞机有很大提高,而且射击扇面达到了左右30度,而轰-6丁仅有左右12度,可见歼轰-7能够在一定机动过载下发射导弹。制约过载机动发射的是系统本身动态滤波平查软件的局限。对这些问题继续开发研制,则能使其性能有很大的提高。歼轰-7的意义不仅是一种当前水平的作战平台,而且还具备更大的潜在发展余地。
  歼轰-7战斗轰炸机与“鹰击-81”空舰导弹构成的武器系统具有很大的使用灵活性。歼轰-7战斗轰炸机能够携带4枚“鹰击-81”空舰导弹,并且具有带弹低空飞行能力。早期的歼轰-7仅仅作为“鹰击-81”空舰导弹的载机。“鹰击-81”空舰导弹机载系统包括232H机载雷达、ZJ-9指挥仪、210多普勒导航系统、HZX-5航向姿态系统、8415大气数据系统和622自动飞行控制系统。这些分系统采用ARING-429-4总线连接。
<img BORDER="0" ALT="4184800.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580.jpg"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图片:早期的歼轰-7的后武器控制员座舱的仪表板和显示器
在受领任务后,与轰-6丁一样,歼轰-7战斗轰炸机通常采用9000米高空巡航飞向作战海域。按照最初制定的作战程序,飞机是在距离作战海区200千米的距离上下降到300至800米低空进入战斗。而实际作战中,歼轰-7飞行员不一定全套遵循,因为300米高度雷达发现距离大约在100千米左右,并不具备很好的隐蔽性,而且诸如“标准”III型防空导弹完全能够在飞机没有进入射程前进行拦截,因此飞机更可能采取在接近作战海区前采用超低空100米左右高度飞行,而在发射导弹前跃升到250米以上最小发射高度,先稳定搜索,迅速装定导弹发射,然后快速俯冲脱离。阿根廷“超军旗”战斗轰炸机就是采取这种战术获得成功的。在距“谢菲尔德”号驱逐舰45千米处,“超军旗”进行过一次跃升,以便对英国驱逐舰进行雷达跟踪,提取运动要素装定AM-39“飞鱼”导弹,飞近到25千米左右才发射导弹。阿根廷海军航空兵使用这种战术的部分原因是AM-39“飞鱼”导弹最大射程只有40千米,需要更加接近目标使导弹有足够的富余航程。而“鹰击-81”导弹射程为50千米,较AM-39导弹稍有射程优势。
<img BORDER="0" ALT="6478400.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734.jpg"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图片:装备歼轰-7的“鹰击——81”空舰导弹。这种导弹造价便宜,能够大量生产,但50千米的射程不能保证防区外发射
  超低空突防的作战飞机最重要的是高度控制、地形跟随和航向稳定。歼轰-7的265A雷达高度表系统精度较高,在测试完飞机低空品质后,完全能够进行更低高度的掠海飞行。早期的歼轰7采用245火控雷达,需要配备专门的地形跟随和气象雷达才能进行全天候飞行。由于没有专门配备地形跟随系统,因此并不具备地形跟踪能力,但执行海上攻击任务时,完全能与高度表系统交联完成掠海飞行控制。对于在较大的岛屿或深入内陆复杂地形执行超低空突防任务,则只能采取在一定高度上的低空飞行,不能进行地形跟踪飞行。这种情况使得在规划对陆任务时,需要事先进行复杂的航图作业。这也是最初解放军空军没有采购歼轰-7的重要原因。从某种意义上说,歼轰-7飞机实际上更合适作专用的对海反舰导弹飞机。
  在歼轰-7携带“鹰击-81”作战过程中,机载系统之间的交联关系为雷达提供目标运动方位要素,导航系统提供飞机姿态和飞行参数,大气数据系统提供飞机高度和真空速;这些数据通过总线系统汇集到射击指挥仪,指挥仪根据这些分系统数据计算导弹的射击诸元并自动装定导弹。由于系统座舱仪表板操作显示较为复杂,在整个发射过程中工作量较大,歼轰-7战斗轰炸机设置串列双座很有必要。飞机进入作战海域前数分钟,后座武器操作员将接通导弹电路,预热弹上雷达和检查导弹射前状态,使开关工作状态和发射系统的弹号选择处于正确的位置上。飞机携带4枚导弹时,发射前,机上系统将轮流对4枚导弹进行检测。
  飞机在截获目标后,需要保持现有航向,或调整到正对目标方向,进行等速直线飞行,以便于射击指挥仪汇集各分系统参数提取目标运动要素。在《当代海军》杂志介绍歼轰-7的文章中,提到“指挥仪进行滤波”,根据射击火控分类,所谓的滤波应该是指指挥仪进行平差滤波法计算射击诸元。这说明歼轰-7系统是通过连续参数计算进行火控,对导弹装定诸元也是连续和自动进行的。
  导弹发射前,飞机的飞行高度必须大于300米。当发射系统全部指示灯正常显示后,后座的武器操作员按下发射按键,导弹从弹架上投下后,歼轰-7雷达迅速关机。如果是进行多枚导弹攻击,雷达将持续到定间隔导弹发射全部完毕后关机。导弹离开发射架后3秒发动机点火,高度降到250米时,弹上高度表参与控制,使导弹平飞段保持20至30米高度飞行。导弹装定的自导雷达开机时间一到,雷达开机搜索海面。自导雷达搜索的海面区实际是一个矩形区域。导弹自导雷达捕获目标0.6秒后开始执行航向战斗指令转入自导飞行,此时导弹自动转向对准目标。这种转向经常被误认为是导弹末段主动机动,事实上转向过程也确能造成目标舰拦截系统误差增大。在距目标5000米时,导弹开始第二次降高,贴近海面5至7米高度飞行,此时导弹低于目标舰上的近防系统位置,近防系统只能俯视和俯射拦截。由于近防系统火控雷达波束主瓣俯视会触及海面,因此杂波严重,一些精度和抗干扰性能不高的系统很可能失的。
<img BORDER="0" ALT="8267200.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580.jpg"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携带“鹰击—81”空舰导弹的歼轰-7战斗轰炸机
导弹在距目标500米时进入遭遇段,改为向目标水线附近俯冲。直接命中舰体后,导弹半穿甲战斗部穿透舰壳,进入目标舰内部爆炸。“鹰击-81”导弹半穿甲战斗部前部有防跳弹突爪,引信位于战斗部底部,以保证穿甲过程中,引信不接触船体钢板从而不会被损坏出现哑弹。
  歼轰-7战斗轰炸机采用高空飞行接近战区能够节省航油,而提前转入超低空飞行,虽然能够避开敌方雷达,也使本机雷达同样没有足够的截获距离。因此,飞机需要在一定距离上先跃升搜索海面,截获目标后再发射导弹。按照歼轰-7的245雷达公开资料,最大截获距离为120千米,跟踪最大距离为70千米。为保证尽少暴露目标,很可能采取在70千米截获距离内跃升开始搜索,一旦截获目标马上就能转入跟踪。这样将使截获、跟踪和发射一气呵成。
  歼轰-7飞机早期型号已经有了483D数据传输系统,作战平台间交换的数据能够直接用于射击指挥仪。因此协同进攻的歼轰-7战斗轰炸机能够从远程监控平台获取目标数据,保持超低空飞行而无需考虑跃升搜索,在飞行中直接用接收数据计算射击诸元装定导弹,并利用这些数据修正航向,保持目标在左右30度的射击扇面内,一旦跃升就直接发射“鹰击-81”导弹。这种攻击模式在近海可以依靠高山观通雷达站,在远海可以依靠大型电子侦察机、预警机、直升机、潜艇和水面舰艇等平台提供数据。处于不同位置的其他歼轰-7同样能够提供探测数据。歼轰-7虽然具有这些能力,但要真正使整个体系达到实战水平,各装备单位还需要强化训练,同时系统也需要改进,提高自动化程度,减少烦琐操作。
  饱和攻击是针对海上目标进行的多批次和多方向的大规模齐射。每架歼轰-7能够携带4枚“鹰击-81”导弹,一个中队的歼轰-7能够携带16枚空舰导弹。按照中国海军航空兵的饱和攻击战术,对重要目标通常出动1个大队至1个团的歼轰-7,以疏散队形多方向多批次发动攻击。目标将遭受从各个方向射来的多达32至96枚“鹰击-81”空舰导弹的攻击。歼轰-7发动饱和攻击的可怕之处在于突发性和多方向。据估计歼轰-7高度控制能够保持50米掠海飞行,雷达发现距离约为50千米,此时目标已经被纳入“鹰击-81”射程。
<img BORDER="0" ALT="9707700.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734.jpg"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庞大的歼轰-7集群能够对远海目标发动大规模的快速饱和攻击
  美国海军的“宙斯盾”系统是目前功能最为强大的对抗多目标袭击的系统,但是其火力通道目前最多为16至24个。歼轰-7采取超低空突防,依靠第三方远程侦察平台指示目标的数据时,能够在多个方向的水天线附近发射“鹰击-81”导弹,并迅速降到水天线以下。“宙斯盾”系统针对大队以上规模的突袭无法有效抗击,更难以应对这种突发的跃升攻击。理论上舰艇编队能够相互支援,协同作战,而实际上舰艇所处位置不同,很多时候火力难以做到及时有效。通常航空兵对舰攻击是先打击最外围的舰只,对于组织严密的舰艇防空编队来说,失去一艘战舰,整个防空网就将出现巨大的漏洞。其他舰只弥补这个漏洞可能要航行1小时以上,而组织严密且快速机动的航空兵能在此期间发动数轮攻击,甚至能使整个舰队陷入困境和混乱。
<img BORDER="0" ALT="1545900.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580.jpg"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歼轰-7战斗轰炸机是中国海军航空兵21世纪的主要作战飞机。同时也是中国航空工业研制最为成功的飞机
国大陆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海军作战舰艇中,除日本和韩国外,其他都没有“宙斯盾”系统。而且韩国的“宙斯盾”系统是简化的系统,并没有真正具备抗饱和攻击的能力。台湾作战舰艇的火力通道数量更少,经不住歼轰-7双机疏散编队的攻击。
  歼轰-7生产型号与原型有区别,但依旧是设备较为粗糙的作战飞机,执行任务较为单一。现代战斗机研制开发是非常耗费财力物力的工作,周期非常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研制经费有限,发展一种作战平台非常不易。歼轰-7的设计思想,体现了对中国国情的理解,在研制一个型号预留巨大的潜力方面,歼轰-7是做得最好的。
<img BORDER="0" ALT="3096600.jpg"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621.jpg"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歼轰-7装备部队后,依旧在不断改良升级。科研人员需要下到部队进行现场调试
  生产型的歼轰-7部分安装了232H型多用途火控雷达,具有一定的对空能力,并能够作为导航雷达。后期型号部分安装JL10雷达,具有多普勒功能和地形跟踪能力,使歼轰-7能够在群岛和复杂地形作战。后座的多功能显示系统增加了很多相关的火控功能,包括对普通航弹的投放。火控系统中最重要的速度和容量改进情况不明。但从歼轰-7依旧沿用最初作战程序模式看,可能生产型在这方面还没有大的改进。在首批投入部队后,歼轰-7的改进没有终止,而且早先立项研制的部分系统逐渐完成定型,并开始装备歼轰-7。
  新型的“鹰击-85”型空舰导弹装有涡轮喷气发动机,虽然外观与“鹰击-81”导弹非常相近,但射程增加很多,达到200千米以上。“鹰击-85”导弹武器控制系统与“鹰击-81”也相近,但增加了超视距作战模式所需要的相关系统和软件。“歼轰-7”携带鹰击-85空舰导弹完全能够在敌方防区外发动强大的攻势。
  2002年传出了歼轰-7A型的消息。据称这型飞机雷达系统有重大改进,采用了波束锐化对地探测模式的先进雷达系统,增加了与光电吊舱的接口和显示系统;采用了大容量的火控计算机,改进了电子对抗系统等;增加了新型的武器投放火控系统等。在公开展览中的头盔瞄准具据称也配备歼轰-7A。关于歼轰-7A的资料非常少,但从中国空军开始对歼轰-7A感兴趣的情况看,歼轰-7A可能已经完全具有执行多种任务的能力,系统和飞机性能都有巨大的提高。不过这仅仅是一种推测。
  无论从什么角度看,歼轰-7战斗轰炸机都可以说是中国开发最为成功的飞机。它的装备使中国航空兵具备了与欧洲同样水平的远程作战能力,外界评论其生产数量可能将超过300架,将成为中国21世纪战术轰炸航空兵的主力机种。&#9632;
中国轰6的复活
<img BORDER="undefined"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9530.jpg"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本文译自美国“国际评估与战略研究机构”网站的同题文章。“国际评估与战略研究机构”是一个与美国国会有着广泛合作联系的保守派智库。原文对中国轰6中程轰炸机的最新发展,以及中国战略轰炸力量的未来建设进行了比较详细的介绍分析。现将译文刊出仅供读者参考,但并不代表本刊和译者同意原文观点。&
  2007年1月初,互联网上传出了中国轰6中型轰炸机的新型号照片,中国的轰6是前苏联图-16的仿制型号,1952年4月首飞。从照片来看,新轰-6机身两侧十分突出,发动机进气口更大,这可能意味着它将安装大型的强动力发动机。新飞机有6个翼下外挂架,用来挂装新型的巡航导弹,而且很有可能是中国设计的攻陆巡航导弹,但将来也有可能挂载新型的精确制导炸弹。这些改进显著地提高了老式轰6的作战性能,这种作法与美军改进B-52的作法一样。尽管轰-6没有什么骄人的服役记录,但最近轰-6项目的重新复苏,表明人民解放军正在为“局部战争”恢复寻求远程攻击飞机的努力,并寻求包括太空作战在内的“力量投送”能力。中国将来对轰炸机的投入将明显增加。&
  西安轰6&
  轰6于1959年进入中国空军服役。尽管它性能落后,甚至还采用二战样式的玻璃机头和尾炮,但轰6在中国空军扮演着多种角色:核武器和常规轰炸机、海军空中打击平台,加油机、侦察/电子战机、无人机母机、发动机空中试验机以及战略巡航导弹发射机等等。今后,轰6的新型号还有可能携带反卫星武器充当太空战的空中平台。1959年初,正值中苏军事合作的高峰期,利用苏联提供的零部件组装的第一批轰6于1959年进入中国空军服役,1966年5月,这种组装型的轰6承担了中国第一枚氢弹的试验任务,但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的破裂,轰6的国产化被推迟。到了1975年,中国开始研制携带反舰导弹的轰6海军型,该型号直到1985年才进入解放军海军服役。90年代中期,美国情报部门发现一些轰6正在被改装成空中加油机,用于为海空军的J-8IID型战斗机以及近期的J-10战斗机加油。虽然对中国最初的核威慑能力的形成做出了贡献,但轰6性能上的落后,加之没有它的后继机种,这使得中国空军不得不尝试对轰6进行根本上的改进。上世纪70年代末,至少有1架轰6经过改装后,安装了4台英国罗罗公司的斯贝发动机,其中2台装在经过重新设计的机翼中段吊舱中。这种改进方式的效果很不令人满意,因为它从根本上破坏了飞机的气动外形和飞机结构。轰6从来没有投入过实战,而是每年黄河凌汛时用于轰炸河道上的冰块。1995年,由美国空军资助兰德公司的中国空军研究报告称,“中国空军从来没有证明过它能有效地使用战略轰炸机力量。”&
  轰6的复苏&
  中国空军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恢复轰6的发展项目。90年代初,在尝试购买俄罗斯的图-22M3型“逆火”轰炸机失败后,中国空军决定还是要充分发挥这种已经国产化的、成本低廉的老式轰炸机的潜能,于是启动了轰6的信息化改造项目。这一项目适应了解放军的新军事学说的目标——生产高技术武器赢得“高技术条件下的局部战争”,这一战略目标主要是针对台湾,但没有设想要与美国全面开战。升级改造轰6表明,解放军已经将打击力量的焦点从轰6这个传统的轰炸机平台向更为精密、信息化程度更高的空射导弹方向转变。需要指出的是,经过对轰6的改进,中国空军具有比二炮的DF-15和DF-11弹道导弹更为精确的远程打击武器,从而在与二炮的竞争中占据了上风。&
  首架新型的轰6加入解放军现役很有可能是上世纪90年代末,型号叫“轰6H”,它的突出特征是翼下外挂了2枚鹰击-63反舰巡航导弹,鹰击-63的问世使得解放军空军具备了战术精确打击能力。鹰击-63最早在2000年3月被媒体报道,是C-601反舰导弹的空射型。从互联网上的图片看,该型导弹末端可能采用光学制导,飞行中段则可能使用卫星或惯性制导。轰6H的后机身下部有一个小雷达罩,可能是用于引导鹰击-63的数据链系统。这种结构设计与前苏联1958年试飞的图-16K-10飞机相似,但存在着较大的缺点:
鹰击-63对母机存在着依赖性,一旦母机被攻击,导弹将无法执行任务。尽管如此,在1998年、1999年的时候,解放军空军有了配备鹰击-63的轰6,就具备了打击重要战略目标的能力,比如打击封锁台湾空军基地山中洞库的跑道出口。&
  2002年珠海航展,在中国航空一集团众多的宣传展品中,出现了一个新的轰6改型的身影,它的机翼下外挂了4枚导弹。后来有消息证实,西安飞机制造公司已经恢复生产有50年历史的轰6机体。2004年的珠海航展,中航一集团的宣传光盘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猜测,录像显示在西飞的厂房里有一排新型轰6正在生产组装。到了2005年,互联网上出现了新型的4外挂轰6装备了中国海军航空兵飞行团的照片。这时,这种新飞机挂载的导弹的型号还不能确定,从外形尺寸看,导弹像是鹰击-82/83反舰导弹,导弹的翼面呈现出与鹰击-82/83相同的十字形。这可能是2006年中国透露的,射程达180公里的涡轮喷气发动机推进的鹰击-82/C-802A型导弹,它的编号也可能叫鹰击-85。此外,它也可能是空射型的鹰击-83/C-803,这种导弹的末端飞行速度超过1马赫,其超音速的速度有助于突破舰船的防线。&
  2007年1月,在互联网上出现了一张模糊的轰6照片,这就是所谓的“轰6K”,这是截止目前轰6的最新改型。来自中国的一条消息称它从2000年开始研发。轰6K较大的发动机进气道暗示它将安装新型的大推力发动机,如果确实如此,这是自1970年轰6改进以来,第一次成功换装新型发动机。互联网上一些媒体猜测新型发动机可能是推力达12000公斤的D-30KP涡轮风扇发动机,该发动机也装备在俄罗斯的伊尔-76运输机上,较之目前轰6的推力仅为9500公斤的涡喷8发动机,新发动机的推力要大得多。如果消息属实,新发动机的大推力和低耗油性将使轰6的载荷和航程进一步提升。轰6目前的作战半径是公里,换发之后,轰6K的作战半径有可能达到3000公里或更远。&
  近期在网上又流传着另一幅据说是轰6K官方模型的图片,从图片来看,轰6K对飞机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主要体现是老式的玻璃机头改为金属机头,里面肯定要加装雷达和其它航电设备,同时对座舱进行了全新的设计。在模型图片上透露出的信息还有更多,从外挂来看,轰6K将挂装新型的攻陆巡航导弹。来自亚洲的消息指出,中国正在生产两种远程攻陆巡航导弹。地面发射型现在已经装备二炮部队,其中100枚现在正对准台湾。第二种则是为海空军发展的空射型,这种型号的攻陆巡航导弹很可能是基于鹰击-62/C-602基础上研制的,其射程有可能达到公里,其外型与美国的“战斧”类似,制导方式也可能使用惯性、卫星、雷达联合制导以确保精度。&
  中国空军远程打击力量的&
  未来发展&
  未来预想一:精确制导武器和空间&
  从轰6K可以猜测中国远程轰炸机力量的未来发展三部曲。首先是对轰6K进行潜在的改进使之能更好地进行精确打击甚至空间作战。轰6K前机身的重新改造使之能留出空间安装新型的目标指示装备,具体方法既可将装备整合到机身内,或者也可以加装瞄准吊舱。轰6K还将加装大功率的雷达,从而能对卫星制导或激光制导炸弹实施全天候的目标指示。在2006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的公司展出了自已研制的激光制导和卫星制导炸弹,炸弹重量分别为500公斤和250公斤,虽然今后中国也将走精确制导炸弹小型化的道路,但仅仅是现有的炸弹,轰6K就可以挂载14~20枚。精确制导炸弹与大型轰炸机的结合对解放军来说意义十分重大。轰6K的第二个新任务是太空作战。在2004年的珠海航展上,中国的公司透露了一种新型的从轰6上发射的空间发射器。这种空间发射器与美国的“飞马”空间发射器一样,主要用于反卫星武器使用,在加装了更大推力的助推器之后,轰6发射的这种空间发射器还可以用来打击更高极地轨道的卫星目标。&
  未来设想二:新型有人轰炸机&
  中国恢复轰6项目使人们会思考一个不容回避的问题:什么时候解放军会购买或生产轰6的后继机?在2003年,曾经传闻俄罗斯决定向中国出售图-22M3“逆火”轰炸机,但直到今天这笔军火交易并没有下文。其原因可能是中国军方觉得购买和维护这种不再生产的轰炸机的成本太高,加之中国军方对新型轰6的性能比较满意,或者中国是否已经启动了下一代国产轰炸机的研制工作,这些都不得而知。关于中国新型轰炸机
的传闻由来已久,新轰炸机被称为“轰9”,有消息报道称它是全国产项目,有的也认为它来自前苏联上世纪90年代初的下马项目,比如苏霍伊的T-60中程轰炸机。T-60据报导是一种航程达5000公里的超音速隐身轰炸机,但中国方面否认存在发展此类轰炸机的计划。&
  未来预想三:新型无人轰炸机&
  2006年的珠海航展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中国在军用无人机方面的研发潜力。沈阳飞机公司在展会上展出了一种外形极前卫的超音速空防无人机的模型。由于此前中国从未向外透露过研制战斗无人机的信息,因此这让外界媒体感到吃惊。要知道关于无人战斗机的研发问题,由于技术难度较大,即使是美军也进展缓慢,目前只能将军用无人机发展的重点放在侦察和对地攻击上来。考虑到中国在计算机和数据链技术上的突破,未来中国很有可能会研发新型的无人轰炸机或攻击机。&
  结&论&
  中国空军已经重新启动了古老的轰6发展项目,经过升级的轰6将挂载远程巡航导弹,经过进一步改进还能成为精确制导武器投放平台。另外,将来轰6还有可能作为太空武器的空中发射平台。新型轰6K的作战半径将达到3000公里,配以射程达公里的攻陆巡航导弹,加上海军的093型核潜艇,中国军队具备了威胁美国关岛基地的能力。轰6项目的恢复还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它充分证明了中国空军建立现代远程空中打击能力的决心。
外媒评轰六K:中国空中核打击力量新核心
美国合纵国际新闻社9月报道了中国空军轰-6K轰炸机的情况。该文认为,这种今年年初亮相的新型轰炸机对于中国空军来说具备划时代的意义,使中国真正获得了可靠的空基核打击能力。本网编译该文,只是为向读者提供更多的信息,不代表本网同意或认可其观点。
报道称,长期以来空基核力量是中国三位一体核打击系统中最弱的一环。承担主要作战任务的是仍是老式的轰-6亚音速轰炸机。这种仿制自前苏联上个世纪50年代研制的图-16中程轰炸机既没有隐身能力,难以突破现代化的防空火力网,同时也缺乏有效的远程防区外打击武器,这让它难以在现代战场上担负其空中核打击平台的任务。直到2006年,作为轰-6家族中当时最先进型号,轰-6H携带射程最远的武器只有YJ-63巡航导弹,其最大攻击距离不超过200公里,表明它在空军中主要的作战任务只是提高对台湾战术目标的打击能力。
<img BORDER="0"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3734.jpg"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网络上流传的6挂架轰六K战略轰炸机试飞照片
而这一切都从轰-6K的服役开始改变了。作为中国新研制的轰炸机,轰-6K使用了中国近年来在航空技术方面取得的一系列新成果。它更多的采用复合材料,加固机身并对火控系统进行升级。轰-6K装备有两台大推力的D-30-P2
发动机,其单台发动机最大推力从老式轰-6的9500公斤提升到12000公斤。强劲的发动机使轰-6K的作战半径和载弹量都得到大幅度提升,分别从老式轰-6的1800公里和9吨增加到3000公里和12吨。更重要的是,最大载弹量的提升使轰-6K具备了携带大型远程巡航导弹的能力。尽管它仍是亚音速轰炸机,但这项刚获得的能力使其真正成为中国空基核威慑力量的新核心。
该文对最近在中国互联网上流传的一张照片进行了详细分析。这张轰-6K的照片中清楚的显示出它携带有6枚类似苏联/俄罗斯制造KH-55A的远程巡航导弹。报道称,来自乌克兰的消息表明中国曾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获得了6枚KH-55A导弹。这次轰-6K挂载的新导弹气动外形非常类似KH-55导弹,表明中国很可能已经在开始生产中国版的KH-55远程巡航导弹。
根据简氏空基武器的数据,KH-55是前苏联/俄罗斯研制的大型远程巡航导弹,其最大射程约2500公里。它长度为8.09米,翼展3.1米,重1.7吨,巡航速度约为0.48-0.77马赫。在设计之初,KH-55就不是普通的常规远程打击武器。它能够携带常规弹头或者核弹头,在执行核打击的时候装备有一个200攻击的核战斗部。该文的分析认为,从以上的数据也可以表明为何轰-6K要大幅度提升其发动机性能——6枚KH-55导弹的重量就超过了10吨。
<img BORDER="0" ALT="" src="/blog7style/images/common/sg_trans.gif" real_src ="/Article/UploadFiles/3580.jpg"
TITLE="中国空军装备&&&&轰炸机&&&" />
解放军空军地勤人员为轰六H加挂鹰击63空地导弹
报道认为,获得轰-6K和其携带的远程巡航导弹对于中国空军是一件具备划时代意义的重大事件。它宣称,光是KH-55导弹2500公里的攻击范围就包括了整个朝鲜半岛和冲绳群岛,以及日本大部分本土。如果携带有中国版KH-55导弹的轰-6K从中国东北的机场起飞,它可在安全的中国领空内对整个日本的目标发动攻击。此外,如果在广州军区前沿部署轰-6K,它甚至有能力对美国关岛基地进行空袭。
该文甚至还努力从中国媒体的报道中寻找根据。它引用西飞某重点型号首次试飞成功报道原文,称其是“2万多西飞人13年的期盼”,同时“出席该机首飞仪式还包括中央军委首长、空军装备部首长、国防科工委领导”。这都显示出中国对这种新型轰炸机寄予的高度期望,表明轰-6K绝不只是一种轰-6轰炸机的简单升级版本,它也不会只是用于战术用途——轰-6K最大意义就在于它为中国空军提供了对敌方目标实行真正可靠核打击的能力。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涡桨飞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