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文章所引用的词中,看出辛弃疾爱国诗词得的是什么心病

辛弃疾词选(闲居带湖时期)_观史道人_新浪博客
辛弃疾词选(闲居带湖时期)
以下的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期所创作的。
​水调歌头
盟 鸥①
【说明】淳熙八年底辛弃疾被弹劾落职,淳熙九年初(一一八二),开始在江西上饶的带湖过起闲居的生活。作者由于不断遭受打击和排挤,心情很苦闷。他回到带湖新居,写了这首词,表示要与鸥鹭为友,寄情于山水。词中包含了抑郁和悲愤的感情。他想到带湖的今昔,感慨人世间的悲欢和变迁,实际上是在忧虑国事,叹惜自己的远大志向不能实现。
带湖吾甚爱,千丈翠奁开②。先生杖屦无事,一日走千回③。凡我同盟鸥鹭,今日既盟之后,来往莫相猜④。白鹤在何处?尝试与偕来⑤。&&&
破青萍,排翠藻,立苍苔⑥。窥鱼笑汝痴计,不解举吾杯⑦。废沼荒丘畴昔,明月清风此夜,人世几欢哀⑧。东岸绿阴少,杨柳更须栽。&
【注释】①盟鸥——与鸥鸟结盟,相约为友。李白诗:“明朝拂衣去(归隐去),永与白鸥盟。”鸥:一种水鸟。
②带湖——作者在上饶(今江西上饶市)新居旁的小湖。吾——我。&
翠奁开——是说带湖象打开的镜匣,现出一湖翠水。奁,镜匣。&&&
③先生——是作者自称。&
杖屦——手杖和麻鞋,古代出游时的用具。这里指出外游玩。&&&
④鹭——鹭鸶,水鸟。& 莫相猜——不要相互猜疑。
这三句是故意模仿古代订立盟约的辞句。《左传》鲁僖公九年:矗齐盟于葵丘曰:‘凡我同盟之人,既盟之后,言归于好。”
⑤偕——起。&&&
这两句说:白鹤在哪里?是不是请他一起来玩昵? &&
⑥藻——一种水草。&
苍苔——水边石头卜长的青菩。&
这三句是写鹭鸶在水边拨开萍藻,待机啄鱼的姿态。&&&
⑦汝——指鹭鸶。辛弃疾写过一首《鹊桥仙·赠鹭鸶》,就是告诫鹭鸶不要啄鱼。&&&
这两句意思是:可笑鹭鸶痴心,在那里窥伺游鱼,不懂得和我一起来饮酒。&&&
⑧废沼荒丘——荒废的池沼和土山。&
畴昔——以前,往日。&&&
这三句意思说:过去这里是一片发沼荒丘,今晚却是明月清风,一番好景。人世间经历了多少悲欢和变迁啊。
水& 调& 歌&
汤朝美司谏见和,用韵为谢①&&
【说明】这首词写于淳熙九年(一一八二),此时作者被冤官,家居带湖。汤朝美已从新州被调到信州,可能被起用。作者鼓励他要保持敢于斗争的精神,而对比自己目前被迫隐居、志不得伸的处境,感到极大的愤懑。
白日射金阙,虎豹九关开②。见君谏疏频上,谈笑挽天回③。千古忠肝义胆,万里蛮烟瘴雨,往事莫惊猜④。政恐不冤耳,消息日边来⑤。
笑吾庐,门掩草,径封苔⑥。未应两手无用,要把蟹螯杯⑦。说剑论诗余事,醉舞狂歌欲倒,老子颇堪哀⑧。白发宁有种,一一醒时栽⑨。
【注释】①汤朝美——名邦彦。南宋孝宗时曾任左司谏,敢于指责朝政,发表抗战言论,被贬居新州(今广东新兴县),后来调到江西信州。他曾和过辛弃疾的词《水调歌失·盟鸥》,辛弃疾又用原韵写此词作为答谢。&&&
②金阙——指皇帝的官门。&
虎豹九关开——《楚辞·招魂》里说,天上有九遭门,用虎豹把守,不让人进。这两句意思是:汤朝美冲破重重阻碍,终于使皇帝听到了他的政见。&&&
③谏疏——臣子向皇帝提出批评和劝告的奏文。这两句说:我看见你屡次向皇帝上书进谏,侃倔而谈,希望皇帝采纳抗战的建议。。
④蛮烟瘅雨——指汤朝美被贬居新州,当时那里被认为是边远荒僻的地方。&&&
这三句说:你对皇帝忠心耿耿,却被放逐到万里之外,但这已成往事,于今就不用再担惊和猜疑了。&&&
⑤政——同正。恐不冤耳——是用东晋谢安的话,意思是说不免要做官。&
日边——指皇帝身边。&&&
这两句说汤朝美不久将要被起用,好消息要从皇帝那里传来。&&&
⑥这三句是作者形容自己门前的冷落,无人往来。草很深,路上长了青苔。&&&
⑦未应——未必。&
把——拿。&
蟹螯杯——《殴说新语·任诞篇》记载,晋人毕卓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蟹螯,螃蟹前面的一对夹子。作者借用这个典故,表现了他对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气愤。
⑧这三句意思说:现在谈兵论诗不过是闲事,整日只有醉舞狂歌。我的处境够悲哀的了。&&&
⑨宁——岂,难道。 &&
这两句意思说:作者面对现实,念念不忘国事,心里很痛苦,所以白发丛生。
&踏& 莎& 行
&赋稼轩,集经句①。
【说明】辛弃疾给他在带湖的新居取名稼轩,并以此作为自己的号,又写词说明了他的用意。这首词大约作于淳熙九年(一一八二),其中借用儒家经典中的词句,抒发他备遭打击的怨愤。他自比樊迟,表示要做“学稼”的所谓“小人”,又自比长沮、桀溺,嘲笑孔子的到处奔忙。
​进退存亡,行藏用舍②,小人请学樊须稼③。衡门之下可栖迟,日之夕矣牛羊下④。
去卫灵公,遭桓司马⑤,东西南北之人也⑥。长沮桀溺耦而耕,丘何为是栖栖者⑦?
【注释】①集经旬——摘取儒家“经书芦中的句子作词。&&&
②进退存亡——《易经·乾·文言》:“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惟圣人乎。(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呀)”进,指做官。退,指退隐。这里意思说:应当知道该进就进,该退就退,该留就留,该去就去。&&&
行藏用舍——《论语·述而》记载孔子对其弟子颜渊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用我,我就去干,不用我,我就退隐。)舍,舍弃,不用。&&&
③《论语·予路》记载:孔子弟子樊迟(名须)请教孔子怎样种庄稼,孔子不满意说:“小人哉!樊须也。”(樊须真是个没出息的小人呀)辛弃疾在词里是说:“我要象樊须那样学种庄稼,退隐田园。小人——作者自称。以上两行是作者借用来表示自己不愿与乞和派同流合污。&&&
④衡门——《诗经·陈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衡,横。衡门,衡木做门,是指简陋的房子。&
栖迟——安身,居住。&&&
日之夕矣牛羊下——《诗经·王风·君子予役》:“日之夕矣,牛羊下来。”(太阳快落了,牛羊回来了。)&&&
这两句说,我可以住在简陋的房子里,傍晚看牛羊归来。&&&
⑤去卫灵公——去,离开。《论语·卫灵公》说,卫灵公问孔子如何打仗,孔子回答说:“军旅之事,我没学过。”第二天就匆匆地离开卫国。&&&
遭桓司马——《孟子·万章上》说:孔子离开卫国后,“遭宋桓司马”。桓司马即桓魑,春秋时宋国的司马(主管军事的官)。桓魑对孔子很有一些不满,公元前四九二年,孔子来到宋国,在大树下同弟子们演习周礼,桓魑闻讯赶来,砍倒大树,要杀孔子,他慌忙逃走。&&&
⑥《礼记·檀弓上》记载,孔子说:“丘也,东西南北之入也。(我孔丘是到处乱跑的人。)
​⑦长沮、桀溺——与孔子同时代的两个人。《论语·微子》说长沮、桀溺耦而耕(两人合耕),孔子叫门徒子路去向他们探问过河的渡口,长沮、桀溺讽刺子路跟着孔子到处奔跑,迷不知返,并嘲笑孔子的徒劳无益。这里辛弃疾是以长沮,桀溺白比。&&&
栖栖——不安定的样子。《论语·宪问》说,微生亩问孔子;“丘何为是栖栖者与?无乃为佞乎?”(你为什么到处奔走,岂不就是个好谄媚的人吗?)对他提出了指责。&&&
这两句意思说:要象长沮、桀溺那样种地,决不学孔子那样到处奔波。
&水& 龙& 吟
甲辰岁寿韩南涧尚书①&&&
【说明】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写的。他不放过一切机会同苟安的当权派进行斗争,甚至在给韩元吉的祝寿词中,也充满了这种斗争精神。上阕激昂愤慨地指出:宋室南迁五、六十年了,有几个是有志气、有抱负的治理国家的能手?有谁实现了中原地区人民盼望北伐的愿望?有谁改变了南北分裂的局面?东晋王夷甫一类清谈误国的人,在南宋是很多的,他们对国家的分裂漠不关心,所以,恢复失地.抗击侵扰的重任,只能由我们真正主张抗战的人来承担。&&&
下阕对韩元吉进行了颂扬。但结尾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却是鼓励韩元吉摆脱庸俗的享乐,努力去完成“整顿乾坤”的大业,其中表现了作者的胜利信心和乐观的精神。这首词对于南宋统治者是一个有力的批判。
渡江天马南来,几人真是经纶手②?长安父老,新亭风景,可怜依旧,夷甫诸人,神州沉陆,几曾回首④!算平戎万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公知否⑤?
​况有文章山斗,对桐阴,满庭清昼⑥。当年堕地,而今试看,风云奔走⑦。绿野风烟,平泉草木,东山歌酒⑧。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⑨。&
【注释】①甲辰岁——即宋孝宗淳熙十一年(公元一一八四年)。&
韩南涧——韩元吉(一一一八——一一八七),字无咎。曾任吏部尚书(吏部的长官,掌管官吏任免)。他在上饶居住时,自号南涧翁。&&&
②渡江天马——晋王室把长江以北的河山放弃给匈奴贵族统治者,逃到江南,重建东晋。晋朝皇帝姓司马,故称“天马”。这里比喻宋朝南渡。&
经纶手——处理国家大事的能手。经纶,整理乱丝,引申为处理国家大事。
③长安——代指北宋首都汴京,并泛指金兵占领区。新亭风景——新亭,在今南京市南。《世说新语·雷语篇》中记载:东晋初,渡江南迁的士大夫们,经常相邀在新亭饮宴,他们触景生情,其中一个叫周顗的感慨道:“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风景和北方一样,但山河却不是北方了)。&
依旧——仍然和过去一样。&&&
这三句说:可悲的是,快六十年了,北方的父老依然是在受金贵族统治,南迁的人,仍旧只能触景生情,怀念北方。&&&
④夷甫——晋人王衍的字。王衍任宰相时,正值匈奴贵族起兵侵扰。他喜欢清谈,不管理政事,弄得国家败坏。《晋书·桓温传》记载桓温的话说:“逐使神州陆沉,百年丘墟,王夷甫诸人不得不任其责。”刀沉陆——即陆沉,国土沦亡。&
几曾——何尝。&&&
这三句借用王衍(夷甫)误国的事例,抨击南宋的统治者空谈理学,对统一事业漠不关心,就是“神州陆沉”,他们也不肯回首一顾。&&&
⑤平戎万里——指打败金兵,统一诅国。戎,这里指金兵。其儒事——过去把读书人称为儒。辛弃疾把能完成治灭敌人、统一租国的功业,看作是读书人的其本事。&&&
⑥况——何况。&
文章山斗——唐朝有人说韩愈的文章成就很高,“如泰山北斗"。这里用来此喻韩元吉的文章写得好,名气大。&
对桐阴两句——韩元吉著有《桐阴清话》,记载他的家世,并说家中种有梧桐树。这里是称颂韩元吉的门第出身。&&&
⑦堕地——诞生。&
风云奔走——指韩元吉在政治上有所作为。
⑧绿野风烟——唐朝宰相裴度退居“绿野堂”(在今河南省洛阳市午桥),在那风景美丽的地方闲居。风烟就是风光、风景的意思。&
平泉草木——唐朝宰相李德裕退隐后,筑“平泉庄”(在今洛阳市郊),种植许多奇花异革。&
东山——在今浙江省上虞县西南,东晋谢安曾经在这里寓居,经常游山玩水,听歌饮酒。&&&
这三句,作者把韩元吉比作有名的宰相。&&&
⑨他年——将来。&
整顿乾坤事了——治理天下的事业完成,即收复失地,实现统一。& 寿——祝寿。
满& 江& 红
送李正之提刑入蜀①&&&
【说明】这首词是淳熙十一年(一一八四)冬天为松友人李大正入蜀所作。李大正曾作过力主抗战的张孝祥的幕僚,他的政治倾向和辛弃疾是相同的。辛弃疾称赞他的才能,对他寄与了很大的希望。“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都是鼓励他为抗战事业和治理巴蜀作出贡献。作者尽管中年多病,友人离去,依依难舍,仍然劝李正之以国事为重,休洒儿女惜别之泪。他在词中赞美过去所曾经过的一些地方的壮丽景色,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那万里征途上不怕风雪挺枝怒放的梅花,不正是抗战派的人格象征吗?
蜀道登天,一杯送绣衣行客多②。还自叹:中年多病,不堪离别③。东北看惊诸葛表,西南更草相如檄④。把功名收拾付君侯,如椽笔⑤。
儿女泪,君休滴,荆楚路,吾能说⑥。要新诗准备,庐山山色⑦,赤壁矶头千古浪,铜鞮陌上三更月⑧。正梅花万里雪深时,须相忆⑨。
​【注释】①李正之——名大正。他是张孝祥的幕僚,淳熙年间曾作过江西的坑冶提点(主管江西采铜铸钱的长官),常驻信州。这时调任利州路(今川北、陕南一带)提点刑狱使。&&&
②蜀道登天——是说去蜀道路十分艰险。李白《蜀道难》诗:“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绣衣——汉武帝时,设绣衣直指官,派往各地审理重大案件,他们都身穿绣衣,以表示尊贵。李正之赴蜀任提点刑狱使,与汉代绣衣直指官任务相似,所以作者达样称呼他。&&&
③这三句是说作者与李正之友情很深,不忍分别。&&&
④诸葛表——即诸葛亮为北伐曹魏向后主刘掸上的《出师表》。&
相如檄——汉朝司马相如奉武帝之命,为安抚巴蜀百姓,写了《喻巴蜀檄》。&&&
这两句意思说:希望你此去能象诸葛亮,司马相如那样,坚持抗金,使敌人胆寒,安抚百姓,保持稳定,对祖国统一作出贡献。&&&
⑤君侯——古时对达官贵人的尊称,这里指李正之。&
如椽笔——大手笔,指能写出重大著作。&&&
这两句意思是:相信你才华出众,而且很有文采,定能作出一番事业,建立很大的功名。
⑥荆楚路——指李正之途经江西,湖北等地,这些地方都是作者停经到过的,所以下句说“吾能说”。&&&
⑦庐山——在今江西九江。李白写过歌咏庐山风景的著名诗篇,如《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望庐山瀑布》等。
⑧赤壁矶——指黄州的赤壁,在今湖北黄冈县。宋代苏轼管在此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其中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词句。&
铜鞮——在今湖北襄阳。唐代雍陶在《途客归裹阳旧居》诗中说:“唯有白铜鞮上月,水楼闲处待君归。”&
以上两行意思说:经过庐山,赤壁.铜鞮等名胜之地,都要准备写诗。&&&
⑨这两句说:当梅花盛开、雪飘万里的时候,我们耍互相回忆友情,不要忘记在抗金统一祖国的事业中我对你所寄的希望。
​千& 年& 调
蔗庵小阁名日卮言,作此词以嘲之①
【说明】这首词大约作于淳熙十二年(一一八五)前后。作者拿他朋友郑舜举的一座小阁的名字——“卮言”来借题发挥。全词用冷嘲热讽的笔法,通过滑稽,鸱夷、甘国老等一些生动的形象,勾画出南宋一些官僚们的丑恶嘴脸,批判他们所造成的朝廷上腐败的政治风气。他们置抗战大计于不顾,趋炎附势,互相吹捧,卑鄙庸俗。辛弃疾以蔑视的口吻称这些人是“得人怜”的“秦吉了”,表明了他不与他们同流合污的立场。
卮酒向人时,和气先倾倒②。最要然然可可,万事称好③。滑稽坐上,更对鸱夷笑④。寒与热,总随人,甘国老⑤。
少年使酒,出口人嫌拗⑥。此个和合道理,近日方晓⑦。学人言语,未会十分巧⑧。看他们,得人怜,秦吉了⑨。
【注释】①&
蔗庵——是辛弃疾的朋友郑舜举在信州(今江西上饶)居住的地方。郑舜举名汝谐,是个抗战派。他这时正做信州知州。后任大理少卿,曾积极营救被诬告下狱的著名思想家陈亮,使他得到释放。&
卮言——本来是随意漫谈的意思,但另外也可以解释为随机应变。《庄子·寓言》:“卮言日出“(卮言日出不穷。)郑舜举给蔗庵的一座小阁楼取名叫“卮言”,作者便借题发挥,写了这首词,以讽刺那些苟且偏安的人。&&
②卮——古代一种盛酒的圆形器皿,空时仰起,装满了酒就倾倒。&
和气——指阿谀奉承。&&&
这两句借卮的形象写出有些人拿着酒杯向人敬酒时,一副笑脸,向人讨好。&&&
③然——是。&&&
这两句意思说:最要紧的是什么事都随声附和,连声说好。
④滑稽——古代酒席上用来斟酒的器皿。因为它倒完酒又灌满,整日不停地倒酒,这里便用它来形容那些花言巧语的人。&
鸱夷——皮制的酒袋,也和滑稽一样,整日有倒不完的酒。&&&
这两句说:酒席上,滑稽对着鸱夷笑,他们都会来达一套。&&&
⑤甘国老——指甘草,一种中草药。因它药性和平,能调和众药,许多方子都配有它,所以人称甘国老。这三句是说:不管是用寒性的药还是热性的药,它总参杂其中,这就是“甘国老”。&&&
以上四行作者借滑稽,鸱夷、甘国老等形象勾画出南宋当局一伙的丑恶嘴脸。他们俯仰随人,附和权贵,没有想到抗战大计。&&&
⑥拗——固执,违逆。&&&
这两句说:年轻时饮酒任性,说话时别人总嫌自己固执。
⑦和合一一不讲原则地与人和睦相处。
⑧言语——这里指某些官僚的应酬语言。&&&
以上两行,作者带有讽刺意味地说:那个与人无争、当老好人的道理,近日我才明白。可惜我对他们的那一套,还没学得十分精通。&&&
⑨怜——爱怜,喜爱。&
秦吉了——鹩哥,黑色的小鸟,能学人说话。&&&
这三句说:看他们之所以讨得一些人喜欢,只不过和秦吉了学人说话一样,跟着人家学舌罢了。
清& 平& 乐
独宿博山王氏庵①
【说明】这首词是作者闲居带湖时游博山,宿王氏庵所作。诃的开头写庵里凄凉景象,衬托出作者不得意的心情。他南归以后,二十多年来南北奔驰,坚持抗金的事业,如今年纪老了,想到没有能实现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理想,无限威慨涌上心头。当他秋宵梦醒的时侯,听着外面狂风急雨,想到的却是祖国万里河山。这样的结尾,这样的气概,一下子把全词的思想提到一个很高的境界。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②。屋上松风吹急雨③,破纸窗间自语④。
平生塞北江南⑤,归来华发苍颜⑥。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⑦。
【注释】①博山——在江西省广丰县西南。&
庵——茅屋。&&
②翻灯舞——围着灯翻来复去的飞舞。&&&
③松风一一从松树林里刮过来的风。&&&
这句说:狂风夹着暴雨一阵阵吹打着屋顶。&&&
④这句说:窗上糊的纸破了,被风吹打着,好象在自言自语似的。
⑤平生——一生。&
塞北——这里指被金兵占据的北部地区。&&&
这句说:一生走南闽北为收复失地、统一祖国而努力。&&&
⑥归来——指作者免职退居带湖。&
华发苍颜——头发花自,面容苍老。
⑦布被——布做的被。&
秋宵——秋天的夜里。梦觉——梦中醒来。
丑& 奴& 儿
书博山道中壁①&&&
【说明】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所作。作者回想少年时代意气风发,乐观自信,不知愁苦的情景,用来对比此时深受打击,志不能伸,忧虑国事,而又不能公开发表抗战言论,心情痛苦,无限威慨。”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包含着他对南宋统治集团的不满情绪。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②,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③。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④,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⑤。
​【注释】①书——写。&
道中壁——途冲某处的墙壁。
&②不识——不懂得。&
层楼——高楼。&&
③强——勉强。&&&
④欲说还休——想说又不说。&&&
⑤这句说:只好讲一句平淡无聊的话:“好个凉爽的秋天啊“作者在这里表示有许多忧愁不能明说。
生& 查& 子
独游雨岩①&&&
【说明】辛弃疾居住带湖时,常往来博山,游览雨岩,写了许多词,这是其中的一首。上阙写景,都是写水中的倒影,颇为新颖,而且把人写得高于一切,有一种豪迈的气势。下阕写作者慷慨高歌,只有清溪的流水相应答,表现了缺少知音的苦闷。
溪边照影行,天在清溪底②。天上有行云,人在行云里③。
高歌谁和余?
空谷清音起④。非鬼亦非仙,一曲桃花水⑤。
【注释】①雨岩——在博山附近。
②溪边照影行——人在溪边走,影子倒映在水中。天在清溪底——天倒映在水中。
③以上两行写蓝天、白云和行人在水中的倒影互相交错。&&&
④和——声相应,唱和。&
余——我。& 清音——指山谷中的流水声。晋左思《招隐》:“山水有清音。”
⑤非——不是。&
亦——也。&
桃花水——溪边有桃花盛开,故称桃花水。&&&
以上两行说:我高声歌唱,谁来应和呢?只听得空谷传来清音,这声响不是求自鬼神,而是那淙淙的流水。
蝶& 恋& 花
月下醉书雨岩石浪①&&&
【说明】这首词是作者游雨岩,月下醉酒后写在石浪上的。上阏作者分别以兰佩、蛾眉、宝瑟,比喻自己具有崇高品格,受到主和派的忌妒和打击,缺少知音,无人理解。下阕感叹自己虚度年华,无所作为,只好在醉中唤起屈原,一起慷慨悲歌,抒发对南宋小朝廷的不满和壮志未酬的悲歌。
九畹芳菲兰佩好②,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③。宝瑟泠泠千古调④,朱丝弦断知音少⑤。
冉冉年华吾自老⑥。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⑦?唤起湘累歌未了⑧,石龙舞罢松风晓⑨。&&&
【注释】①石浪——博山王氏庵外的巨石,形状奇特,长三十余丈。&&
②九畹——屈原《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我已栽培了九畹兰花,又种了百亩蕙草。)古时,十二亩为一畹。&
芳菲——花草繁盛芬芳。兰佩——屈原《离骚》:“纫秋兰以为佩。”(把秋兰联缀起来佩带在身上)&&&
这句说:这里种了很多亩芳香的兰花,把它佩带身上多么好。&&&
③空谷两句——杜甫在《佳人》诗中说:“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屈原在《离骚》中说:“众女嫉余之蛾眉兮。”
这两句说:我好象受到忌妒的佳人,深居幽谷,只有埋怨自己长得漂亮。
④瑟——古代的一种弦乐器。&
泠泠——泉水的声音,借喻为瑟声。&&&
⑤以上两行说:用宝瑟弹出悠扬的古调,即使把弦弹断了,却也很少有人理解。岳飞在《小重山》词里说:“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都是感叹朝中很少有人理会自己的抗战主张。&&&
⑥冉冉——慢慢地,渐渐地。&&&
⑦汀——水岸边的平地。&
洲——水中小块的陆地。&&&
这两句说:汀洲被水淹没,哪里去寻找香草呢?
⑧累——冤枉而死。湘累指屈原,因屈原投湖南汨罗江而死,故叫湘累。&&&
⑨石龙——指“石浪"。&&&
以上两行说:我只有在醉中唤起屈原一起歌唱,歌未唱完,石龙舞罢,晨风从松树林中吹来,天已拂晓。
鹧& 鸪& 天
游鹅湖,醉书酒家壁①&
【说明】作者闲居带湖时,常往来鹅湖。这是作者在鹅湖饮酒后,写在农村酒店墙壁上的一首词。这首小令虽着墨不多,却生动地描绘了仲春的田园风光和朴实的农家生活。这种在作者看来所谓“闲适”的农家生活,正与他那种“多情白发春无奈"的心情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表现了他不甘闲居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春入平原荠菜花②,新耕雨后落群鸦③。多情白发春无奈,晚日青帘洒易赊④。
闲意态,细生涯⑤,牛栏西畔有桑麻⑥。青裙缟袂谁家女,去趁蚕生看外家①。
注释】①鹅湖——鹅湖山。在铅山(今江西铅山县)东北。&&&
②荠菜——一种野菜,花小,呈白色。&&&
③新耕——指刚翻耕过的土地。&&&
④多情自发——因多愁而头发花白。&
无奈——无可奈何。& 青帘——古时酒店前挂的青布酒幌。&
赊——买东西暂缓付钱。&&&
这两句说:大好的春光去不掉我心中的烦恼,好在赊洒很方便,傍晚时买一点来喝。&&&
⑤闲——闲静。&
意态——情意,神态。&
细生涯——生活过得勤俭。&
⑥西畔——西边。&
⑦缟袂——缟,白色的生绢;袂,衣袖。缟袂,这里指白色的衣服。&&&
这两句说:谁家的女子穿着白衣黑裙,趁着生蚕前的闲暇走娘家。
鹧& 鸪& 天
鹅湖归,病起作。&&&
【说明】这首词是作者夏末病愈后写的。上阌写他傍晚在溪堂里休息所看到的景色,联想国家处于危亡之际,朝廷上多数人象红莲随风摇摆,很不清醒,但是也有人却象白鸟那样的沉默,在为国事忧虑。下阕写他的愤愤不平,不甘心与他们同流合污。
枕簟溪堂冷欲秋①,断云依水晚来收②。红莲相倚浑如醉,白鸟无言定自愁③。
书咄咄,且休休④,一丘一壑也风流⑤。不知筋力衰多少,但觉新来懒上楼⑥。
【注释】①簟——竹席。&
溪堂——建筑在水边的房屋。&&&
这句说:我躺在溪堂里感到凉意,秋天快到了。&&&
②这句说:看见远方水天相接处的片片云彩,傍晚时渐渐消失了。&&&
③浑——全部。&&&
这两句说:互相倚靠的红莲在风中摇摆,都象喝醉酒似的。白鹭默默地站立着,准是独自在那里发愁。&&&
④咄咄——表示惊怪。&
咄咄:晋朝殷沽被免官后,整天在家用手指在空中划“咄咄怪事”四字,表示对朝廷的不满。&
休休——算了吧。唐朝司空图隐居不出,建亭名“休休”,表示他的愤愤不平。&&&
这两句表明作者对当权者不满,只好隐居在达里。&&&
⑤壑——沟或者坑谷。&&&
这句说:就是一座小山丘,一条小河沟,我住在这里也威到潇洒自在。
⑥这两句意思是感叹自己的衰老。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问,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①
【说明】这是辛弃疾闲居带湖时寄给两位友人的一首词。作者夜读《李广传》,这位西汉名将坎坷不平的一生引起了他强烈的共鸣。上阌写李广南山射猎夜归一事,讽刺了有眼不识英雄的“灞陵醉尉”,对李广的遭遇寄与了同情,曲折地表达出对南宋朝廷的不满,申诉了自己的不平。下阕抒发了作者壮烈的情怀,他表示要象李广那样风流慷慨地度过一生,虽然一再遭受打击,但仍要坚持抗战的理想,争取实现租国的统一。最后他提出“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的问题,实际上是针对南宋统治集团排斥抗战派而发的。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②。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③。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④。落魄封侯事,岁晚田园⑤。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⑥。​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⑦。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⑧?&
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⑨。&
【注释】①《李广传》——指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李广,西汉名将,参见前《满汪红》。寐——入睡。&
晁楚老,杨民瞻——辛弃疾的朋友,生平不详。&&
这“小序”意思说:作者夜读《李广传》,心情激动,难以入睡,想到晁,杨两人曾经约他到山里去住,这与李广闲居终南山有相似之处,兴之所至,写了这首词,这给他们。
②故将军——指李广。公元前一二九年,李广因攻打匈奴失利,被免官。&
长亭——西汉时在乡村每十里设一亭,十亭为一乡,亭有亭长,管理治安。东汉后渐废。长亭在这里指灞陵亭。&
雕鞍——精美的马鞍。&&&
这两句说:李广免官后,住在南山,一天夜里在外射猎、饮酒归来,经过灞陵亭,亭尉喝醉了酒,不让他通过,李广不得不解鞍宿于亭下。&&&
③灞陵——汉文帝刘恒的坟墓所在地,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
匆匆——纽忙,马虎。&
未识——没认出来。桃李无言——古代民间谚语:“桃李不雷,下自成蹊。”是说桃树李树虽然不会说话,但喜欢桃李的人会冉然地来到树下,甚至在树下走出小路来。蹊,小路。司马迁在《李将军列传》中引用这两句谚语来赞美李广虽然不善言辞,但是却被人们所钦佩。&&&
这三句意思说:可恨那灞陵醉尉有眼不识英雄。
④一骑——单身匹马。裂石——李广为右北平太守时,一次外出打猎,误把草丛中的石头当成老虎,便引弓猛射,箭头钻入石中。&
惊弦——使虎惊惧的弓弦声。&&&
这两句写李广只身猎取猛虎的雄姿。&&&
⑤落魄封侯事——指李广抗击匈奴,屡建战功,但一直没有被封侯。落魄,失意。&&&
这两句说:李广封侯的愿望一直没有实现,晚年还曾一度闲居乡间。&&&
⑥杜曲——地名,在今陕西长安县南,是名胜地区。&
短衣匹马——打猎时的装束。&
南山——指终南山,在陕西省西安市南。&&&
⑦风流慷慨——形容英雄气概。&
残年——余生。杜甫《曲江》诗:“自断此生休问天,杜曲幸有桑麻田。故将移住南山边,短衣匹马随李广,看射猛虎终残年。”杜甫诗的意思是说,这一辈子完了,也不怪天,幸亏杜曲有田可供衣食,自己却要单身匹马去终南山追随李广。词中借用了杜甫的诗意。&&&
以上两行意思说:谁愿意在杜曲闲居无事?我宁可要学李广到终南山去射猎,风流慷慨,谈笑中度过晚年。
⑧开边——指在边地作战。&
功名万里——在万里​边境上建立功名。&
甚——为什么。& 健者——很有本领的人,指李广。&
闲——闲居。&&&
这三句说:汉朝注重开边,人们可以在万里之外建立功名,为什么象李广那样的英雄人物却也要闲居呢?&
⑨轻寒——轻微的寒意。
&鹧& 鸪& 天
【说明】这首松别友人的词也是作者闲居带湖时写的。上阕写他和友人分别时对当时黑暗朝政表示愤慨,并且用眼前凄凉景色以衬托出他的沉郁心情。下阕说古今恨事很多,离别只是其中之一。“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作者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告诫友人要对主张偏安江左的人提高警惕,谨防他们迫害。
唱彻阳关泪未干①,功名余事且加餐②。浮天水途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③。
今古恨,几千般④,只应离合是悲欢⑤?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⑥。
​【注释】①彻——完。&
阳关——即《阳关三叠》曲。唐朝诗人王维有《渭城曲》诗,结尾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后来人们把这首诗配上乐府的曲调,作为送别之曲。唱到“阳关”等句时,要重复好几逼,所以叫《阳关三叠》曲。
②余——多余。&
加餐——多吃饭。&&&
以上两行表现了作者的愤慨心情。意思说:现在坏人当道,功名事业只好成为无关紧要的事情,在送行将离别之时,还是劝你保重身体,注意饮食吧。&&&
③浮天水——水天相连的景象。&
无穷树——指岸边望不到尽头的树木。&&&
这两句是描写江边途别时看到的景象:岸边的树木随着流水仲向远方,雨云好象把山峰埋住了似的。&&&
④今古恨——古令恨事。&
几千般——几千种,形容很多。&&&
⑤这句说:难道只有离别和团聚,才产生了人们的悲伤和欢乐吗?言外之意是国家分裂,朝中正气不伸等等,都是大恨事。&&&
⑥这两句意思说:江上的风波还不是最险恶的,最险恶的却是南宋统治集团,对抗战派实行一步一步的迫害和打击。
&清& 平& 乐
【说明】这首词可以说是一幅农村素描。它写得清新活泼,寥寥几笔,就勾画出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动情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
茅檐低小①,溪上青青草②。醉里吴音相媚好③,白发谁家翁媪④?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⑤。
【注释】①茅檐低小——低矮的茅屋。
②溪上——溪边。&
④吴音——这里指江西一带的口音。辛弃疾这时候居住的上饶地区是春秋时吴国的地方。&&&
④翁媪——老头儿和老妇人。&&&
以上两行意思是:哪家的老翁和老妇带着醉意的吴香,亲切愉快地交谈?&&&
⑤亡赖——调皮。亡,通无。& 溪头——小河边。
贺& 新& 郎
陈同父自东阳来过余,留十日,与之同游鹅湖,且会朱晦庵于紫溪,不至,飘然东归。既别之明日,余意中殊恋恋,复欲追路,至鹭鹚林,则雪深泥滑,不得前矣。独饮方村,帐然久之,颇恨挽留之不遂也。夜半投宿吴氏泉湖四望楼,闻邻笛悲甚,为赋《乳燕飞》以见意。又五日,同父书来索词,心所同然者如此,可发千里一笑①。
【说明】淳熙十五年(一一八八)冬,陈亮自浙江东阳远道来访,作者和他纵谈天下大事,议论抗战,一共住了十天,又同游鹅湖。后来陈亮因朱熹失约未来紫溪,匆匆别去,作者为了思念他而写了这首词。上阌给陈亮以很高的评价,并用“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讽刺南宋小朝廷偏安江南,坐视山河破碎;歌颂抗战派支撑东南半壁的危局,把他们比作挺立在风雪中凌寒开放的梅花。下阕写作者追赶陈亮,为雪所阻,惆怅不已,表现了两人之间志同道合的深厚感情。“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是对南宋当局苟且偏安罪行的有力抨击。
把酒长亭说②。看渊明,风流酷似,卧龙诸葛③。何处飞来林间鹊,蹙踏松梢残雪④,要破帽多添华发⑤。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⑥。两三雁,也萧瑟⑦。
佳人重约还轻别⑧。怅清江,天寒不渡,水深冰合⑨。路断车轮生四角,此地行人销骨⑩。问谁使君来愁绝⑪?铸就而今相思错,料当初费尽人间铁⑫。长夜笛,莫吹裂⑬。
​【注释】①陈同父——陈亮(一一四三——一一九四),字同甫,又作同父,浙江永康人,是著名的思想家。他坚决主张抗战,曾屡遭迫害。著有《龙川文集》和《龙川词》。共同的理想使辛弃疾与他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东阳——今浙江东阳县。& 过余——到我这里来。&
朱晦庵——朱熹(一一三零——一二零零)字元晦,号晦庵,江西婺源人。他是南宋反动的理学家。这时住在福建崇安附近的武夷山中。&
紫溪——在江西铅山县南,位于江西和福建交界处。不至——指朱熹失约未到。陈亮和辛弃疾曾约朱熹在紫溪相会,共同商讨国事。也许朱熹和他们的政治观点有所不同,所以没有前来。&
殊恋恋——非常留恋。& 追路——追赶。&
怅然——成到失望的心情。《乳燕飞》——即《旋新郎》的别名。&
心所同然两句是说:我们想的如此相同,你在千里之外,看到我的这首词,也许会发出会心的一笑。&&&
②长亭——古时在大道上设亭供行人休息,通常十里一长亭,五里一短亭。人们途行时总在长亭饯别。&&&
这句说:在长亭里饮酒话别。
③渊明——陶潜字渊明,晋朝著名诗人。&&&
这两句意思是把陈亮比喻为陶渊明和诸葛亮。&
④蹙——踢。&
⑤这句说:雪落在破帽上,好象耍使人增添些自发。&
⑥无态度——不好看,不成样子的意思。风月——美丽的风光。&&&
这两句说:大地被雪覆盖,残露在外的山河,零零落落,不成样子,只有几树梅花,把它装点一番,才有些生气。这里暗喻由于金兵的侵扰,大好山河被弄得支离破碎,只有少数抗战派支撑危局。&&&
⑦这两句说:天空只有两三只飞雁,毕竟还是萧条冷落。这里含有作者的孤独之戚。&&&
⑧佳人——即佳士,品格优良的人。达里指陈亮。重约——重视约会。&
轻别——轻易的离去。&&&
⑨这三句说:令人发愁的是:天寒水冷,江面冰封,难以渡过。&&&
⑩车轮生四角——见前《木兰花慢》。&
销骨——形容很伤心。&&&
这两句说:雪深泥滑,车轮无法转动,走到这里,感到十分伤心。
⑪这句说:是谁使你愁得这样厉害?作者虚拟此问,其实是问自己。&&&
⑫错——据《通鉴》记载,唐朝罗绍威,为了免除朱全忠的威逼,向他大量行贿,并用钱粮物资供应其部队,把自己储蓄耗尽了,后悔说道:“合六州四十三县铁,不能为此错也。”“错”在这里语意双关,明指错刀(古钱名,代指钱币),亦指错误。&&&
这两句意思是:由于南宋统治者执行投降主义路线,把人民的财帛搜括来奉送金贵族,只求苟安,不图收复中原,使作者与陈亮不能为实现他们的理想而共同战斗,造成两地相思的恨事。&&&
⑬据《太平广记》,唐代的李幕有次在宴会上遇见一个独孤生,此人很会吹笛,把笛子吹裂了。&&&
这两句意思说:漫长的冬夜里,邻家的笛声是这样悲凉,希望不要把笛子吹裂了。这里表明,作者听到笛声,心里更加难受,希望不要再吹下去了。
&贺& 新& 郎
同父见和,再用韵答之
【说明】这首词写于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春天,是辛弃疾见到陈亮的和词后,又回忆他们去年冬天相会的情景而写的。上阕写他们思想一致、感情相投的深厚友谊,不慕荣华富贵,只为国事担忧的高尚品格。下阕批判了“南北分裂,已成定势”的投降主义谬论,揭露了南宋统治集团顽固坚持屈辱求和、对内排斥抗战派的反动政策,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有力地表达了他们争取祖国统一的壮志和决心。
老大那堪说①。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②。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③。笑富贵千钧如发④。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⑤。重进酒,唤鸣瑟⑥。
事无两样人心别⑦。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⑧?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⑨。正目断关河路绝⑩。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⑪。看试手,补天裂⑫
【注释】①这句说:老大无成就,有什么好说呢?
②似而今——即而今似。而今,如今。&
元龙——东汉陈登字元龙,见《水龙吟》(楚天千里清秋)注⑥。臭味——气味相投的意思。臭,同嗅。&
孟公——西汉陈湛字孟公,当时被人看作是豪侠。&
瓜葛——两种蔓生的植物,比喻亲友关系和密切联系。&&&
这两旬作者用陈登和陈遵来比喻陈亮,意思是说:如今我和你气味相投,关系亲密。&&&
③这两句意思说:我们一起议论抗战大计,饮酒高歌,非常慷慨激昂,惊散了楼头的飞雪。&&&
④钧——古时,三十斤为一钧。&&&
这句意思是:把富贵看得轻如毛发。
⑤硬语盘空——韩愈《答孟东野》诗:“横空盘硬语。”是说语言刚劲有力,盘旋空中。&&
这两句是说:在当时,我们激烈的言论,除了深夜里西窗外的月亮,又有谁来听呢?&&&
⑥这两句意思是:只好借酒浇愁,以瑟抒恨。&&
⑦这句说:事情并没有两样,只是人的思想不同罢了。作者的意思是说:主张抗战和只求苟安的人由于立场不同,思想不同,对同样一件事的看法,就大不一样。&&&
⑧渠侬——江浙一带,称自己为我侬,称他人为渠侬。这里的渠侬是指朝中当权者。&
离合——偏义复合词,这里强调是离。&&&
这三句说:试问他们,中国历史上究竟有多少时间是分裂的?含意是说:历史上祖国统一是长期的,分裂只是暂时的。作者有力地驳斥了偏安的谬论。
⑨汗血——古时一种良马,传说可以日行千里。&
盐车——《战国策》说:马拉盐车上太行山,身负重荷,疲惫不堪,受到伤残,还得拉车。&
无人顾——无人理会。&
骏骨——达里指好马的尸骨。《战国策》里有一个故事:古时有个国王,想买千里马。有人替他花五百金,买了个死马的头。国王大怒说:“我所要买的是活马,你买死马有啥用呢?”这人说:“这样做,人们都知道你买马的诚意了”。果然,不到一年,国王买到了三匹千里马。&&&
这两句意思说:统治者高喊招纳人材,可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却不予重用。&&&
⑩这句说:纵目远望,关河道路都被阻塞。而含意是说:金兵占领中原,南北分裂,道路不通。&&&
⑪怜——爱重。&
中宥舞——东晋时,抗战派祖逖与刘琨住在一起,半夜鸡鸣,祖逖闻声叫醒刘琨,共同舞剑。&&&
这两句意思说:我最佩服你朝气蓬勃的精神和抗战到底的誓言。&&&
⑫补天裂——见前《满江红》(鹏翼垂空)注④。&&&
这两句说:看我们试显身手,完成祖国的统一。
贺& 新& 郎
用前韵送杜叔高①&&&
【说明】这是作者在淳熙十六年(一一八九)写给友人杜叔高的词。词中对友人的诗作了高度评价,对他的不得志表示同情,但又鼓励他不要陷于悲伤而不能自拔,要振作起来,和抗战派一道为收复中原而斗争。作者用“叹夷甫诸人清绝”句一针见血地指出南宋统治者重用道学家,清谈误国,以致南北长期分裂。“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表明作者渴望重上战场,跃马杀敌,实现祖国的统一。
细把君诗说:恍余音,钧天浩荡,洞庭胶葛②;千丈阴崖尘不倒,惟有层冰积雪,乍一见寒生毛发③。自昔佳人多薄命,对古来一片伤心月,金屋冷,夜调瑟④。
去天尺五君家别⑤。看乘空,鱼龙惨淡,风云开合⑥。起望衣冠神州路,白日销残战骨⑦。叹夷甫诸人清绝⑧!夜牛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⑨。南共北,正分裂⑩。
【注释】①杜叔高——名游,浙江金华人。兄弟五人都博学善文,人称金华五高。陈亮曾称赞:“叔高之诗,如干戈森立,有吞虎食牛之气。”&&&
②钧天一指“天宫”里的音乐。&
洞庭——《庄子·天运篇》说,黄帝在洞庭湖的旷野,命令演奏《成池》乐曲。胶葛——深远的样予。这里指乐声响彻四方。&&&
这三句意思是:你的诗仿佛象神奇、美妙的音乐,余音还在空中回响。
③阴崖——太阳照不到的悬崖。尘——灰尘。以上两行是形容杜叔高的诗象千丈阴崖,层冰积雪,给人以严峻、清冷的感觉。&&&
④金屋冶——汉武帝刘彻对他姑母说:“如果把你女儿阿娇嫁给我,我就造一座金屋让她住。”后来阿娇嫁给武帝,不久失宠,退居长门宫。金屋冷即指此事。&&&
以上两行说:你象一个遭遇不幸的佳人,住在冷落的屋子里,深夜弹瑟,对月伤心。含意是指杜叔高怀才不遇。&&&
⑤去天尺五——去,离。天代指皇帝。尺五,一尺半,形容很近的距离。北朝时,长安城南的韦,杜两大族,受皇帝宠信,势力很大,当时有歌谣说:“城南韦杜,去天尺五。”&
这句意思说:杜家是个有名的世家大族,人材很多,与其他人家不同。&&&
⑥乘空——飞腾直上万里长空。鱼龙——这里比喻爱国志士。&
惨淡——辛苦经营,努力奋斗。&
风云开合——风云变化,用以形容时局。&&&
这两句意思是:看那些爱国志士,正在努力奋斗,开创新的局面。
⑦衣冠——这里象征文明。神州路——指中原地区,当时为金贵族占据。&&&
这两句说:遥望曾是文化中心的中原,过去阵亡战士的尸骨,经过风吹日晒快要消蚀完了,呈现出一片凄凉景象。&&&
⑧夷甫——东晋王衍字夷甫,喜欢老、庄学说,嗜好清谈,置国家大事于不顾。参见前《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注④。&&&
这句意思是讽刺南宋统治集团提倡理学,清谈误国。陈亮在《上孝宗皇帝书》中,也曾指责朝廷重用道学家,贻误国事。
⑨铮铮——金属互相撞击的声音。檐间铁——指古时挂在屋檐下测风用的铁马。&&&
这两句说:半夜慷慨高歌,刮起一阵悲风,檐下铁马,铮铮作响,使人想到疆场上战马在驰骋。&&&
⑩这两句指出了当前的现状,表现了作者对统一祖国的渴望。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①&&&
【说明】这首词是作者在与陈亮相互唱和了五首《贺新郎》之后写的。他对陈亮寄予了很大希望,给以热情的支持和鼓励。词中通过追忆当年声势浩大的抗金斗争和火热的战斗生活,热烈地歌颂了起义军的英勇善战。这一切都是作者难以忘怀的。他渴望和友人一道再度驰骋疆场,完成统一租国的事业,直等到现在头发都自了。“可怜自发生”是作者对“报国欲死无战场”的感叹,表现了他为国事忧虑的焦急心情。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②。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③。沙场秋点兵④。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⑤。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⑥。可怜白发生⑦。
【注释】①陈同甫——即陈亮。见前《贺新郎》(把酒长亭说)注①。&&&
这句意思是,为了鼓励陈亮,写一首雄壮的词寄给他。&&&
②梦回——梦醒。&&&
这两句说:把灯拨亮,抽出宝剑来细看;睡梦中醒来,听到各个军营里接连响起了嘹亮的号角声。&&&
③八百里——古时有牛名“八百里骏”。这里语义双关,兼指部队连营之广。&
麾下——部下。& 炙——烤熟的肉。&
五十弦——指瑟。古时的瑟最早有五十根弦。这里泛指各种合奏的乐器。&
翻——演奏。&
塞外声——边塞雄壮的军歌。&&&
这两句说:在连营广阔的八百里范围内,起义军将士都分到了烤熟的牛肉吃,许多乐器合奏出威武雄壮的军歌。
④沙场——战场。点兵——阅兵。&&&
这句说:秋天在战场上检阅军队。&&&
⑤作——象。&
的卢——古时的一种烈性快马。这两句描写与敌人崖战的场面:战马飞驰追奔,弓弦如霹震般震响。&&&
⑥了却——完成。&
天下事——指收复中原失地的大事。& 赢得——博得。&
身后——死后。&&&
这两句也流露了忠君思想,是作者阶级和历史的局限。
⑦这句说:可惜事业未就,人已老了。​
​水调歌头
送杨民瞻&&&
【说明】这首词是在淳熙末或绍熙初(一一八九或一一九零),为杨民瞻途行所写。作者在词中感叹时光如东去的流水,自己渐渐老了,还闲居家中,无所成就,因而对杨民瞻的不得志,深表同情。他用“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有力地抨击了朝廷清谈误国,排斥抗战派的罪行,从而深刻地揭露出造成他和杨民瞻目前处境的真正原因。这样就更加激起人们对苟且偏安的痛恨。最后,他希望友人不要气馁,奋发有为,为统一祖国而斗争。
日月如磨蚁,万事且浮休①。君看檐外江水,滚滚自东流。风雨瓢泉夜半,花草雪楼春到,老子已菟裘②。岁晚问无恙,归计橘千头③。
梦连环,歌弹铗,赋登楼④。黄鸡白酒,君去村社一番秋⑤。长剑倚天谁问?夷甫诸人堪笑,西北有神州⑥。此事君自了,千古一扁舟⑦。
【注释】①日月如磨蚁——古时,把天体比喻为磨盘,把太阳和月亮比喻为磨盘上的蚂蚁,昼夜不停地在那里转动。浮休——《庄子·刻意篇》:其生若浮,其死若休。这两句说:随着时光流逝,万事万物都不断地产生和死亡。&&&
②瓢泉——是辛弃疾另一居所,在今江西铅山县。雪楼——是作者在带湖居处一座楼的名字。菟裘——古时地名,在今山东省。《左传》记载,鲁隐公准备在菟裘盖所房子,退休养老。后人称退休之所为菟裘。&&&
这三句的意思说:我已在风景优美的带湖和瓢泉安置了归隐的住处。&&&
③橘千头——见前《水调歌头》。&&&
这两句说:有人问我,晚年过得怎么样?我说:“归隐后,计划要种一千棵橘树。”
④梦连环——梦还家。黄庭坚《次韵斌老……赠子舟归》:“昨宵连环梦,秣马待明发。”(把马喂好,天亮出发。)“环”与“还”谐昔。&
弹铗——见前《满江红》(汉水东流)注⑤。赋登楼——汉末,王粲在荆州依附刘表时,常登江陵城楼,作&登楼赋》,抒发思乡之情。&&&
这三句意思说:杨民瞻不得志,一心要回家乡。
⑤这两句说:你回到家乡,正是村民用黄鸡白酒庆贺丰收的时候。&&&
⑥长剑倚天——宋玉《大言赋》说:“方地为车,圆天为盖(车盖),长剑耿耿(洗亮)倚天外。”这里是形容宝剑长出天外。词中用来此喻卓越的军事才能。夷甫——见前《水龙吟》(渡江天马南来&注④。&&&
这三句说:抗战派有倚天的长剑,可用以扫荡敌人,可是有谁来过问呢?可笑只会屈辱求和的当权者光会清谈,贻误国事。我们应该时刻不忘北方广大地区还被金贵族占领着。&&&
⑦此事——指恢复中原之事。了——了结,完成。千古一扁舟——见前《摸鱼儿》。&&&
这两句说:希望你完成统一祖国的事业,以后再扁舟归隐吧。
踏& 莎& 行
庚戌中秋后二夕,带湖篆冈小酌①
【说明】这首词写于宋光宗绍熙元年(一一九零)。词中作者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自己的忧国心情:秋夜月明花香,别人欢喜,他却因国势不振而忧伤,舒适的生活也不能消除他为国土分裂而悲愤的情感。
夜月楼台,秋香院字②,笑吟吟地人来去③。是谁秋到便凄凉?当年宋玉悲如许④。
随分杯盘,等闲歌舞⑤,问他有甚堪悲处⑥?&
思量却也有悲时,重阳节近多风雨⑦。
【注释】①庚戌——绍熙元年。&
中秋后二夕——中秋节后的第二个晚上。小酌——便宴。&
②院字——庭院。&
③笑吟吟地——笑嘻嘻地。&&&
以上两行说:夜里,月亮照着楼台,秋天的花香飘满庭院。人笑嘻嘻地在院子里走来走去。&&&
④宋玉——战国时楚国人。他在《九辩》中表现了对楚国统治集团的不满,其中有许多悲秋的诗句,如“悲哉秋之为气也(秋天的气氛多么悲凉啊),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如许——如此。&&&
这两句说:是谁到秋天就感到凄凉?当年宋玉就是这样悲秋的。这里作者用宋玉比喻自己。&&&
⑤随分——随意,随便。等闲——视为平常。&&&
⑥问他——问它。&
以上两行说:生活很舒适,可以随便饮酒吃菜,任意听歌观舞,请问,这还有什么可悲的呢7&&&
⑦重阳句——宋代潘大临有一名句:“满城风雨近重阳。”通常,金统治者多在秋高马肥时对宋用兵,所以这里的“风雨"是指南宋所面临的局势。
​&念&
三友同饮,借赤壁韵①&&&
【说明】这首词大约作于宋光宗绍熙元年或二年(一一九零或一一九一)。词中写作者和友人相聚饮酒,议论抗战大计。他用“满眼纷纷何物"对屈辱求和的当权者嗤之以鼻,称赞与他志同道合的这三位友人是当代的“三杰“。他渴望着抗战派“不日同舟,平戎破虏”,而又感叹他们不受重用,受到排斥。“任使穷通相鼓弄,恐是真(金)难灭”,是鼓励友人不屈服于命运,积极有为,同时也表现出反对所谓“天命论”的思想。&&&
在现存本子中,此词残缺两字,现根据上下文及辛词用字,考订增补,特加上括号,以示区别。
&论心论相,便择术,满眼纷纷何物②,踏碎铁鞋三百緉,不在危峰绝壁③。龙友相逢,洼尊缓举,议论敲冰雪④。何妨人道,圣时同见三杰⑤?
自是不日同舟,平戎破虏,岂由言轻发⑥,任使穷通相鼓弄,恐是其[金]难灭⑦。寄食王孙,丧家公子,谁握周公发⑧?冰[壶]皎皎,照人不下霜月⑨。
【注释】①借赤壁韵——借用北宋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的韵,写了这首词。&&&
②论心两旬——《苟子·非相篇》:“故相形不如论心,论心不如择术。“意思是说:观察人的相貌,不如评论他的思想;评论人的思想,不如看他采取的措施或选择的道路。心,思想。相,相貌。便,即便,甚至。术,方法、措施或道路。&&&
这三句说:我所看到的那些人,无论就他们的思想,行动或所走的道路来说,一个个都不成样子。含意是说见不到真正的英雄人物。这里作者是蔑视那些苟且偏安的当权者,并用反衬的手法来赞誉他的友人。&&&
③踏碎铁鞋三百緉——緉同“两”,一双。古时有谚语说:“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辛词即用此意。危峰绝壁——危峰,险峰。绝壁,悬崖峭壁。古时有一种说法,认为那些很有本领的人,即所谓奇人异士,往往隐藏在山林深处。&&&
这两句说:我踏破了三百双铁鞋,走遍了险峰峭壁,也没有找到真正有本领的人。言外之意是说:真有本领的人还是我这三位朋友。&&
④龙友——指杰出的人互相交往。洼尊——指酒杯。洼,低凹的意思。尊同樽。&&&
这三句意思说:志同道合的朋友聚在一起,慢慢喝酒,共同商讨抗战大计。他们发出精明深刻的议论,象敲击着冰雪一样,使人听了十分爽快。
⑤圣时——美好的时代。古代文人常称当代为“圣时”,带有恭维皇帝的意思。南宋是国难深重的时代,但辛弃疾认为只要坚持抗战,就大有可为,必然有光明的前途。杰——指杰出的人物。&&&
这两句说:不妨让人们称赞你们是当代的三位杰出人孝。&&&
⑥不日——不多天,不久。&
同舟——古人常用“同舟共济(渡)“来此喻同心协力战胜困难。&
平戎破虏——这里指打败金贵族统治者的军队。&&&
这三句说:眼看不要多久,我们就将团结一道,收复中原,这难道只是随便说说而已吗?含意是说:现在一起议论抗战大计是为了以后实践。
⑦任使——任凭。&
穷通——代指人的遭遇或命运。穷,穷困。通,显达,做大官。鼓弄——捣乱,捉弄。这两句意思说:任凭命运如何来捉弄我们,我们都会象真金不怕火炼,能经得起考验。&&&
⑧寄食王孙——指作者的友人生活贫困,在人家里做食客。&
丧家公子——指作者的友人离开家乡,流落在外。谁握周公发——据《史记》记载,周公告诚他儿子说:“我为了接待有才能的人,每回洗澡要中断三次,握着头发出来;每回吃饭也要中断三次,把未咽下的饭吐出。这样做还唯恐丢掉了人才。曹操在他著名的《短歌行》中写道:”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这三句意思说:目前你们都是困穷不得志的人,朝廷上又有谁能来重用你们呢?
⑨冰[壶]——即玉壶。古代文人有时用冰壶或玉壶来代指月亮,所以辛弃疾在词中以冰壶和霜月相此。这两句说:冰壶光亮皎浩,照起人来并不比秋天的月亮差。含意是说:现在让冰壶来照耀我们高洁的品格吧。
​清&
忆吴江赏木樨①&&&
【说明】这首词是作者闲居带湖时所作。他看到桂花,想起了青年时在吴江赏桂的情景。那时他不顾自己职位的低微,毅然写了《美芹十论》上奏皇帝,系统地提出抗战的纲领,观点明确义正辞严,充满了积极进取的精神。他敬赏桂花,说它的花朵虽然很小,但香味特别浓烈,能染教世界都香。这实际上,是作者通过对自己当年勇于斗争的赞美,表示自己壮心不已,斗志不衰。
少年痛饮,忆向吴江醒②。明月团团高树影③,十里水沉烟涂④。
大都一点宫黄⑤,人间直恁芬芳⑥,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⑦。
【注释】①吴江——地名,即今吴江县,在江苏省苏州市附近。辛弃疾在乾道元年(一一六五)写了《美芹十论》后曾到过这里。木樨一一桂花的别名。&&&
②少年——指年纪轻时。&
向一一面临。&
吴江——江名,即吴淞江的别称。它是太湖的最大支流,经吴江(县)、吴县、岜山、松江(县)、嘉定等地,到上海市与黄浦江会合入海。&&&
以上两行说:回忆年轻时,我有一次喝得大醉,醒来面对着吴淞江。
③明月团团高树影——传说月中有一棵高大的桂树,枝叶茂密,所以我们看到月亮里面有黑影。这句有双关的意思:一方面指皓月当空,一方面又指月亮照着地上的高大桂树。&&&
④水沉——香名,沉香的别称。沉香木很重,是一种名贵的香料,以放在水中沉下得名,又叫沉水香或水沉香。&&&
以上两行说:一轮明月正照映出桂树高大的影子。那浓郁的香味飘得很远,仿佛十里之内都刚烧完水沉香,它的香气袅绕不散。&&&
⑤大都——不过。官黄——原为过去宫中妇女化妆用的黄粉,这里借指有着星星黄色小瓣的桂花。&&&
⑥直恁——那般的意思。&&&
以上两行说:桂花不过是这么一点点小,可是却使得人间那般芳香。
⑦怕是——大概是,也许是。&
教——叫,使得。这两句说:它大概是借着秋风和露水的传播,要把世界全都染香。
​清&
题上庐桥&①
【说明】这首词也是辛弃疾带湖闲居时所作。作者身在带湖,心中却不忘国家的兴亡。上阕写了上庐桥一带溪山环抱和回旋曲折的地势:作者赞赏清泉奔泻,青山阻挡不住.表现了他的进取精神。下阌“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两句,包含着事物是发展的、相互转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清泉奔快②,不管青山碍③。十里盘盘平世界④,更着溪山襟带⑤。
古今陵谷茫茫⑥,市朝往往耕桑⑦。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⑧。&&&
【注释】①上庐桥——在江西上饶境内。&&&
②奔快——形容水流很急。&&&
③碍——阻碍。&&&
以上两行说:清泉奔流很急,青山挡不住它。&&&
④盘盘——形容曲折回旋的样子。&&&
⑤着——有。襟带——襟,衣襟。带,衣带。襟带,形容小溪围绕,青山环抱。&&&
以上两行说:这里有一块长十里的曲曲折折的小平地,溪和山环绕着它。&&&
⑥陵——大土山。谷,深谷。陵谷,是说大山可以变成深谷,深谷可以变成大山,指事物不断的相互转化。&&&
⑦市朝——指城市。&
耕桑——耕种和栽桑养蚕。这里指农田。&&&
以上两行说:古往今来,事物不断变化,城市往往变成农田。&&&
⑧形胜——指地势险固。&&&
这两句是说:上庐桥一带,居然形势险要,也许这里曾经历过一番兴衰吧。
​生&
独游西岩①
【说明】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独游西岩时写的。词中作者把青山比作件侣,把明月比作知己昔,抒发了自己被迫闲居,夜读《离骚》的孤愤心情。&&&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②?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③。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④。&&&
【注释】①西岩——在今江西上饶市南。&&&
②偃蹇——高傲的样子。怜——爱重。&&&
这两句说:青山,我招你不来,你那么高傲,谁喜欢昵? &
③生——语尾助词。&&&
这两句意思说:寒冬腊月,青山也成到孤凄,唤我住在溪边与他做伴。
④夜夜天清溪——实指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离骚》——屈原的一首长诗,批判了楚国统治集团,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
以上两行意思是:高空中的明月,每天夜晚到清溪来,听我读完《离骚》才回去。
​西&
夜行黄沙道中①
【说明】辛弃疾在这首小令里用轻快活泼的笔调描绘了农村的夏夜景色:明月,清风,稻花香,青蛙畔,七八个星,两三点雨。作者对农村丰年的欢快心情和这些美丽的景物溶合在一起了。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牛夜鸣蝉②。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③。旧时茅店社林边④,路转溪桥忽见⑤。
【注释】①黄沙道中——去黄沙的路上。黄沙,黄沙岭,在上饶的西边。&&&
②别枝——斜伸的树枝。&&&
这两句是说:明亮的月光,惊醒了栖在树杈上的喜鹊,半夜的清风送来蝉的叫声。&
③天外——很远的天空。&
④茅店——小客店。社林——庙周围的树林。祉,土地庙。&&&
⑤转——拐弯处。&&&
J以上两行意思说:记得社林附近有个客店,现在怎么找不到了?转弯过桥,小店忽然出现在眼前。
博客等级:
博客积分:0
博客访问:8,013
关注人气:0
荣誉徽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辛弃疾 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