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化贵州分公司是不是承包了中缅油气管道巨亏工程贵州段施工?

 很抱歉,该信息已经过期,看看下面为您挑选的北京其他服务其它信息吧。

信息编号:该信息为60天前发布的,已过期。

}
当前位置: > >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CPPE)是以长输管道工程、大型油气库工程、油气田地面工程、滩海油气田开发工程、海洋油气开发陆上终端工程、公用工程、市政工程等领域的咨询、勘察、设计、储运技术研究、项目管理及工程总承包为主营业务的跨国经营的工程公司。CPPE是国内唯一拥有国家工程设计综合甲级、工程勘察综合甲级资质“双综合甲级”管道勘察设计企业。公司从事工程勘察设计专业技术人员1630人,其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426人,中级专业技术人员620人,初级专业技术人员584人。CPPE创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承担了国内80%以上的长输管道工程(各种介质的大口径长输管道5万多公里),各类大型储罐库超过3000万立方米,10多项大型天然气处理厂和大型油气田产能建设工程。在非洲、中亚、西亚、拉美等多个国家设计和建设了各类管道总长近2万公里。此外,在陆上和滩海油气田开发工程、海洋油气开发陆上终端工程、石油化工工程、城镇建设规划及建筑、市政工程、供配电工程、通讯工程等领域也有丰富的业绩。截至2012年底,CPPE连续9年进入中国工程设计企业60强,连续17年进入全国勘察设计企业百强,连续10年进入全国工程项目管理百强,连续10年进入国际咨询商(美国ENR200强,连续11年进入国际工程承包商(美国ENR225强。自年以来,科技支共承担国家撑项目1项,集团公司和西气东输二线重大专项科研项目14项,工程建设分公司科研项目4项,管道局级科研项目19项,取得技术革新成果41项。获得专利授权19项,软件著作权14项,技术秘密4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9项,局级科技进步奖13项。

CPPE是国内油气储运管道行业指导院,近几年,围绕 “建设国内权威、国际一流的油气储运工程咨询勘察设计企业”的工作目标不断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优化科技资源配置,强化科技人才队伍建设,调整了职能部门职责,将技术质量部调整为技术发展部,成立了管道工程应用技术与标准研究中心,建立了从科技项目管理、人才培养及相关激励政策,有效的保证了科技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近年来,管道工程有限公司围绕国家油气战略通道和集团公司重点工程建设,以解决制约重点工程的重大“瓶颈”技术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为重点,集中力量攻克了一批技术难题,实现了国内油气管道勘察设计技术的跨越式发展,为我国高压力、大口径、高钢级管道建设技术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其中,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基于应变的管道设计技术研究” 依托西气东输二线工程,针对该工程强震区和活动断裂带的情况,首次在国内引进基于应变的管道设计方法和大变形钢管来解决抗震设计中存在的大变形与高强钢低应变能力的协调问题。通过设计方法、材料的性能、焊接工艺等方面的研究,编制的设计导则和焊接工艺规程满足了不同阶段管道设计和施工的要求,同时为其他大变形地段(如冻土地区、矿山沉陷区等)管道的设计提供参考。该项目获得中国石油和化工自动化应用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管道局科技进步一等奖。“矿山采空区管道基于应变的设计方法研究”项目,提出了采空区管道安全措施,形成了采空区管道设计导则,为矿山地段管道的设计和施工提供指导,从而提高通过矿山采空区段管道的设计安全。课题研究成果目前已经在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日照-东明原油管道工程和西气东输二线平顶山支线采空区管道设计中得到应用。针对中缅油气管道工程9度区和活动断裂带地段X70管道可能产生的大应变,采用基于应变的设计方法和大变形钢管来满足大应变的要求开展了“中缅管道9度及以上级强震区和活动断裂带地段管道设计技术研究”, 取得了多项研究成果并已应用到中缅管道的初步设计中。

}

中缅石油管道试运营 预计每年输送中国2200万吨原油

  新华网仰光1月28日电(记者张云飞)经过5年时间,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缅甸段)宣告基本建成,于28日在仰光举行试投产仪式。
  中缅原油管道工程(缅甸段)由中石油集团、缅甸国家油气公司共同出资建设,两者所占股份分别为50.9%和49.1%。工程于2010年6月正式开工,2014年5月底全线机械完工,具备投产条件。管道全长771公里,设计输量达每年2200万吨,全线采用常温密闭输送工艺。
  中缅原油管道工程与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一起,共同构成中缅油气管道项目。其中,中缅天然气管道工程由中、缅、韩、印4个国家的6个股东共同出资建设,于2013年7月28日投产通气,迄今累计向中国输气约39.2亿立方米,为缅甸输气约1.47亿立方米。
  据悉,该项目施工建设实现了“安全零事故、环境零污染、健康零损伤、社会安全零事件”的目标,承建方兑现了建设“安全、环保、优质、友谊工程”的承诺。
  截至目前,中石油与东南亚原油管道有限公司和东南亚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两家合资公司,累计向管道沿线捐助2000万美元,实施社会公益项目111项,涵盖了医疗卫生、教育、供电、供水等多个方面。
  缅甸副总统吴年吞,中国驻缅甸大使杨厚兰,缅甸能源部长吴泽亚昂,中石油集团总经理廖永远等出席仪式。据介绍,作为中缅原油管道起点的缅甸马德岛港已迎来了首艘30万吨大型油轮,30日将举行正式开港仪式。
  据此前报道,中缅石油管道预计每年输送2200万吨原油,缅甸政府每年将获得200万吨原油和1300万美元的管道占地费。
  路透社日前报道,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 (以下简称中石油)的长达2400公里的中缅原油运输管道,将于1月底正式启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安迅思分析师处获得证实,运输能力超2000万吨的中缅原油管道2014年下半年便基本建成。
  中国原油进口有很大的比例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运输。中缅原油管道启用,将成为中国陆上石油进口的新路线,业内认为一定程度上可缓解中国进口中东石油时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
  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中缅原油管道启用,中石油在管道路线上几个规划中的炼厂未来也将逐渐投产,对于炼化产业相对缺乏的西南地区来说,中石油未来将在西南地区“先入为主”,加速布局炼化市场,而西南地区原油供应的紧张情况将得到缓解。
  就管道路线上规划的炼厂何时投产,记者试图向中石油方面求证,截至发稿尚未收到回复。
  陆上管道保障原油进口安全
  中国每年进口的原油多是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入国内,但该海域海盗猖獗,一直威胁着过往商船。
  近几年,我国石油需求一直保持高速增长,且需求量的增长主要通过增加原油进口来满足。
  数据显示,我国原油对外依存度由2005年的36.69%上升至2013年的57.39%。
  因此,原油进口的安全与多元化在数年前便开始被考虑,而中缅原油管道亦在此背景下筹建。“2200万吨/年的中缅原油管道,在2010年开始开工建设,2014年下半年便已基本建成。”安迅思分析员马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信息显示,中缅油气管道是继中亚油气管道、中俄原油管道、海上通道之后的第四大能源进口通道,包括原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其中原油管道的设计能力为44万桶/天 (2200万吨/年),天然气管道的输气能力为120亿立方米/年。中缅天然气管道已于2013年7月底开通,并于9月末贯通,随后开始稳定地向云南、贵州、广西等沿线城市供应天然气。
  厦门大学能源经济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林伯强认为,中缅原油管道启用,将有效减少通过马六甲海峡进口原油的风险,“尽管每年2200万吨的运输数量相比海运还不多,但是至少分散了一定的原油进口风险。”
  在安迅思能源分析总监李莉看来,中缅陆路的开通,除了增加安全性,长远来看还可以节约原油进口的运输成本,“中缅线路打通了陆上通道,可以把中东的原油从缅甸的海港上岸,节约运输成本。”
  中国能源网首席信息官韩晓平认为,中缅管道的开启,更重要的作用在于可以油气管道为纽带,以中国为市场中心,带动东亚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中国在全球市场的影响越来越大,管道的贯通,对于中国‘一带一路’的战略发展也有不小意义。”
  此次原油管道的启用,可能只是中缅陆上运油的开端。“市场是动态的,管道运行经济效益良好的话,中缅管道线路未来可能还会有后续的扩建。”李莉分析称。
  布局西南地区原油供应
  随着中缅原油管道启用,中石油在管道沿线规划的炼厂也将逐步投产,其在云南的炼厂或将于今年试生产。
  “据了解,昆明1000万吨/年炼油项目已完成了90%,预计将于2015年6月~10月份试车,并于2016年投产。在昆明炼厂投运前,由缅甸输来的原油将储存在原油库里。”马琛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对于炼厂何时投产,记者向中石油方面求证,但截至发稿未收到回复。
  除云南昆明炼厂外,中石油此前计划在中缅原油管道的终点重庆建设千万吨级炼厂,目前正等待相关部门批复。此外,在中缅管道沿线,中石油还规划有四川南充炼厂与彭州石化,意图在西南构建上下游一体化的石化基地。
  李莉认为,南方的炼化市场目前主要由中石化把控,因此中缅管道对于中石油在西南地区的炼化布局意义非凡。“作为输入型区域,近年来,西南地区的原油供应一直相对紧张,没有本地的供应。”李莉进一步分析道,“中缅原油管道投产后,可以为西南地区的炼厂运送足够的原油,对于中石油的炼厂来说,也可减少很多运输成本,将有益于其西南地区炼厂的运营效率与效益。”
  然而,目前国内面临着炼化行业整体产能过剩的问题,因此亦有业内人士分析,中石油中缅管道路线上的炼厂投产,不仅自身经济效益成疑,亦将加大国内炼化行业的压力。
  对此,林伯强认为,全国的产能过剩并不太影响西南地区的市场,“布局如此之大,中石油显然是经过核算的。虽然油价下跌可能会对其经济性有短暂的影响,但西南地区基本没有原油供应,中石油管道及炼厂的布局未来在西南地区还是很有竞争力的。”
  李莉对此亦持相同态度,“未来几年,中国炼油投资都是放缓的,5年内不需太过担心炼化市场的过剩。市场是在动态变化的,如果未来西南地区需求增长且天然气价格逐渐市场化,这些炼化项目的市场前景会很不错。”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缅油气管道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