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的气候气候与宁波气候相比较,都有哪些共同点和不同点

需求引领 构建地方特色气象服务体系_中国气象局
当前位置: 首页>网民互动>直播访谈>在线访谈>直通式服务(河南洛阳)>访谈内容
需求引领 构建地方特色气象服务体系——专访河南省洛阳市气象局局长白凌霞
来源:中国气象报社&&
发布时间:日20:30分享到:
  洛阳位于河南省西部、黄河中下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但降水偏少,有“十年九旱”之说。粮食作物以小麦、玉米、红薯、大豆、谷子为主。近年来,洛阳市坚持一手抓高标准粮田建设,保障粮食安全,一手抓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提升农业效益,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
  嘉宾:河南省洛阳市气象局局长 白凌霞
  采访人:中国气象报记者王美丽& 通讯员郭萍
  图为访谈现场,右一为河南省洛阳市气象局局长白凌霞。
  记者:洛阳是一个有故事的城市,也非常有特色,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提到它,总会让人想到很多,请您先给我们介绍下这个城市吧?
  白凌霞:洛阳位于河南西部、黄河中游,因地处洛河之阳而得名。洛阳是一座底蕴深厚、名重古今的历史文化圣城,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历史上先后有13个王朝在洛阳建都。
  洛阳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气候基本与我国的二十四节气同步,年平均气温约15℃,极端最高气温44℃,极端最低气温-15℃,年平均降水量630毫米。这里地势西高东低,境内山川丘陵交错,地形复杂多样,其中川区面积占13.8%、丘陵面积占40.7%,山区面积占45.5%,素有“五山四岭一分川”的说法。
  提到洛阳不得不说的就是洛阳牡丹,牡丹因洛阳而闻名于世,有“洛阳牡丹甲天下”之称,因此洛阳被誉为“千年帝都,牡丹花城”。洛阳是我国最主要的牡丹栽培地,同时牡丹也是洛阳市的市花。宋人欧阳修有诗云“洛阳地脉花最宜,牡丹尤为天下奇”,这里不仅指洛阳的气候条件,还指这里的地理和地质环境非常适合牡丹生长。
  <font face="楷体,楷体_GB年4月13日,洛阳市隋唐城遗址植物园千姿牡丹园进入盛花期。来自各地的游人流连在层层叠叠的牡丹花丛中。
  四月的洛阳,是真正的牡丹花城。除了常规的牡丹观赏园,洛阳市还在市区道路、广场及街心游园遍植牡丹,让牡丹开到寻常百姓家门口。2017年第35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期间,花满洛城的美景吸引市民驻足观赏拍照留念。
  但整体来说洛阳降水偏少,降水变率变化较大,河流径流量季节分布不均匀,干旱频繁,因此自古有“十年久旱”的说法,这对农业生产影响极大。干旱受灾面积占农作物总受灾面积的一半以上,发生范围广,出现频率高,持续时间长。此外,对洛阳市影响较大的气象灾害还有暴雨(豫西山区是河南省多暴雨的地区之一)、冰雹、霜冻和干热风等,每个县(市)的主要灾害性天气略有不同。
  记者:针对洛阳的气候特征,在防灾减灾方面气象部门具体有哪些举措?
  白凌霞:洛阳周围有多座山脉,境内河渠密布,每年汛期也是各类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多发的时段。为此,每年市气象局都会与防汛办、国土资源局、民政局等部门提前会商,通报每年汛期趋势,了解防汛重点。气象服务业务人员熟练掌握洛阳市区城市积水点、全市重要地质灾害隐患点的详细地理位置及联络人员信息等,为做好城市内涝、地质灾害防御做好准备。
    图为洛阳市暴雨洪涝风险区划分布图。
  建立了由政府主导多部门联动的气象灾害防御机构;与当地防汛办、水务局、农业局等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及时了解当地党政部门防汛防旱工作动态;与防汛抗旱、国土资源等部门建立了常态化的信息共享交换机制;与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旅游、电力、民政等部门建立了资料共享制度,扎实提升了气象服务能力。
  强化预报预测业务能力,建立了上下游联防制度以及重大天气会商和信息通报制度。在预报服务技术方法方面,开发的洛阳分县温度周滚动预报系统、汛期强降水预报系统、气象要素实时统计分析系统、灾害性天气实时监测报警系统以及灾害性天气个例存储系统稳定运行,对高温、强降水等灾害性天气预报有较好的指导作用。通过本地化的经验和方法制作服务月、季、年以及麦播期、汛期、牡丹文化节、河洛文化旅游节等短期气候预报预测产品。  
    图为县气象局流程化、可视化、自动化的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
  针对洛阳干旱频发的现状,洛阳市气象部门高度重视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积极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发挥人工影响天气服务的重要作用。为此,市政府成立了洛阳市人工影响天气及气象灾害防御工作领导小组,为人工影响天气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组织保证。截至目前,洛阳市共建成各类标准化固定炮站31个,高山烟炉2台,装备28门三七高炮、38套常规火箭发射架,14套全自动火箭发射架,洛宁、宜阳建成了全省面积最大和最密集的防雹火力网,嵩县和洛宁布设的两部激光雨滴谱仪已投入使用。市级人影指挥中心引进CPAS人影指挥系统,实现指挥中心对作业站点的远程监控和信息传输,人影作业自动化、科学化水平逐年提升。
  记者:据了解,近年来,洛阳市积极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对气象服务的要求是怎样的?对此气象部门都有哪些举措?
  白凌霞:近几年洛阳市坚持一手抓高标准粮田建设,保障粮食安全,一手抓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培育新型农业主体,提升农业效益,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型,这对气象部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高度重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通过建立健全农村气象监测网、农村气象信息发布网、粮食增产保障系统、特色农业服务系统等方面,提高气象预报预警和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切实加强农业、农村防灾减灾能力。
  经过多年来的建设,洛阳市气象部门以新一代多普勒天气雷达为中心,将9个国家级自动气象站、94个多要素区域站、182个单要素雨量站、2个大气电场仪、1个气溶胶观测站、2个激光雨滴谱仪、10个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10套便携式自动土壤水分速测仪、4个地基GPS/MET探测站、1套移动气象站、1套车载移动雷达、1套便携式卫星通讯平台及10个静止气象卫星中规模利用站等组成立体化综合气象观测体系,形成了高密度、广覆盖、全天候、可视化的立体综合气象监测网络,实现了天上有气象卫星、地面有高密度气象信息监测网络,足不出户,全市所有县区、乡镇的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农作物实景等参数便可历历在目,为气象防灾减灾、气象为农服务提供了坚实的信息基础支撑。
  图为洛阳气象风险等级分布。
  建立了从短时临近、短时、短期、中期预报到气候预测的无缝隙预报体系,并推出一系列精细化预报产品,预报质量和精度都稳中有升。为解决气象信息传播最后一公里问题,市气象局建立了由124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组成的全覆盖服务网点,由气象协理员、气象信息员组成的服务队伍,由气象为农服务网站、掌上农业气象手机APP、MAS手机短信平台、微信群、“乐问天气”微信公众号、手机短信、预警大喇叭、预警电子显示屏及报纸、电视、广播等组成的服务网络,及时发布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发布已基本实现纵到底、横到边、多层面、直通式、全覆盖。
  记者:在为农服务方面,洛阳气象部门有何特色服务?
  白凌霞:洛阳市气象部门通过一系列项目建设推动气象为农服务能力的提升,围绕市农业特色,除推出常规气象服务产品外,我们还建立了农业专家联盟机制,提高了对种粮大户、农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直通式”服务的专业化和精细化水平。
  <font face="楷体,楷体_GB年12月15日,洛阳市气象局联合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成立农气专家组,在孟津高标准粮田实地开展冬小麦大田、土壤墒情调查,及时掌握农情动态。专家组根据冬小麦苗情以及未来天气形势,为种植户提供有针对性的生产建议。
  “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气象服务”,这是我对农业气象人员经常说的一句话。这方面洛阳所辖的孟津县工作做得有特色,他们主动推动将气象服务融入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农村信息服务体系,截止目前已经建成了13个气象信息服务站,发展气象信息员231名,建设2个气象科技示范园、1个气象农业技术推广试验田,建成1套大棚气象观测系统、1套农田小气候观测系统、2套土壤水分系统、20个区域气象观测站、2个人工影响天气基地,建成了比较完善的气象为农服务体系。依托该体系,孟津持续实施“特色农业计划”,气象服务精准对接特色农业,因物制宜开展了草莓、精品西瓜、牡丹等特色作物的精细化气象服务,确保了人力、物力等资源的合理化安排,提高了工作效率、提升了产品质量,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font face="楷体,楷体_GB年,在洛阳孟津县十里香草莓园,孟津县气象局的工作人员调试草莓园小气候自动气象站。     
  <font face="楷体,楷体_GB年5月在孟津农技推广站,孟津县气象局局长马淑玲向大家介绍可触式现代农业气象服务平台。
  记者:牡丹是洛阳的一大特色,牡丹为何能在洛阳长得这么好?气象部门在这方面开展了哪些特色气象服务?
  白凌霞:一年中,牡丹大约经历萌芽、立蕾、圆桃透色、开花、花芽分化、落叶、休眠等多个生长发育时期,而洛阳四季分明的特点很符合牡丹生长周期,奠定了“洛阳牡丹甲天下”的自然基础。在黄河、洛河、伊河等众多河流的共同冲击下,洛阳盆地的土壤肥沃,且黏性较大,这种土壤即透水又保水,牡丹不易烂根,这对于相对喜爱稍显干旱而怕涝的牡丹生长十分有利。因此有古人云:“种植好牡丹,必取洛阳土”。
  牡丹虽美,但花期却较短,一夜春风满园盛开的情况并不少见。到洛阳看花的朋友,也许就有人遭遇过牡丹开败的尴尬或未开的拒绝。因此精确把握牡丹花期,在她最美时将雍容的风姿展现给世人,是洛阳市气象服务的重要项目。在洛阳市气象局的资料室中,保存着一摞厚厚的笔记,里面记录着30年来气象工作着与园艺师们交流成果,也记录着牡丹盛开的气象密码。
  一般情况下,牡丹花蕾在气温12℃至16℃时开始膨大,花瓣迅速伸长;盛花期则需要16℃至18℃的气温。每个品种的牡丹始花日都有一定的温度要求,气象科技人员把这一温度称为“临界温度”或开花的“指标温度”。进入四月后,洛阳日平均温度基本维持在11-18℃,在此期间,常会出现一段明显的回暖,最高气温可达30℃左右,促使牡丹花蕾很快开放。牡丹对空气湿度也有一定要求,开花时间尤其不能多雨,雨水会打湿原本坚挺的花瓣,缩短花期。
  <font face="楷体,楷体_GB年4月,伫立在洛阳市王城公园牡丹园中的四要素自动气象站,该站建于2009年7月。
  洛阳气象部门在多个不同海拔的牡丹园区都布设有多要素自动气象站,收集气温、降水量、日照等气象数据。牡丹开花的秘密就在于积蓄足够的温度和时间来供给生长所需的热量。我们通过对400株牡丹进行连续观测,利用观测资料开展气温变化对牡丹开花期影响的研究,制定出了控制花期温度的公式,可以有效预报牡丹花期,并根据不同牡丹品种早、中、晚阶梯型开花的状况,积极服务园林部门控制并延长花卉观赏期,使有“花城”之称的洛阳从“清明”至“五一”天天有牡丹可赏。
  每年的牡丹文化节都是洛阳旅游的旺季,洛阳市气象局早在3月份就成立了牡丹文化节气象服务领导小组,制订了周密详细的服务方案,每天向洛阳市会展办提供3天滚动天气预报,并保证公众24小时随时可以进行天气查询;密切关注上游天气情况,严密监视天气变化,根据天气情况提供短时临近天气预报,牡丹园可以根据我们的预报提前做好遮阳、遮雨的准备,大大延长了花期,方便游客观赏。市、县两级气象部门根据当地实际和旅游特色,通过网络、气象短信、广播电台、电视、天气APP、分布于各公共场所的电子屏等,发布当日天气情况、紫外线指数、舒适度指数、空气质量以及应采取的措施等,把气象资讯直接送到游客面前。
  结语:河南洛阳,中国四大古都之一,近几年坚持一手抓高标准粮田建设,一手抓农业种植结构调整,这对气象服务工作提出更高要求。洛阳市气象局一直以来高度重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未来将围绕综合气象防灾减灾能力和为农保障能力再提升,努力服务好智慧农业发展,为河南省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气象保障。
   (本文图片均由河南省洛阳市气象局提供)
&&相关新闻
&&精彩热图
气象服务热线:400- 中国气象局总机:
网站值班电话:010-:00-17:00)
京ICP备号 京公网安备号早春树林文学专题:气候诗歌一百首
我的图书馆
早春树林文学专题:气候诗歌一百首
【引子】1996年,我走出了未名湖边的象牙塔,到气象出版社工作,工作的主要内容是编辑一本学术刊:气象学报英文版,拉丁名叫ACTA
Meterologica
Sinica。那时候发文章混学术之风泛滥(现在何尝不是),我常感叹自己劳动的成果是不是能对得起编辑室烧的电,时不时得回湖边儿透透气。
&&&&&&&1998年初,蒙编辑部主任、老学长李太宇先生安顿,负责编辑出版了宁波气象学会胡延庠、叶国栋两位先生主笔的《气候诗歌一百首》,甚是欣喜,全力协助了这本小书的出版,这也我在气象出版社3年时间里不多的可圈可点的工作之一。时隔16年,再次以网络格式编辑并刊载此书,删除原来方正排版繁复的版式控制符、重新编排格式、来回校订,虽费功费力,但能以匹夫之力弘扬学术中的人文风尚,还是很欣慰。对于《气候诗歌一百首》中一些诗的收录,我本有异议,但为保持原书的完整性,不做删减,供林子里的朋友们参照阅读。&
黄慧靖 2011年6月
气候诗歌一百首
——宁波市气象学会 编注 气象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系统地收集、校注了我国历代名家描写气候、物候的诗歌百余首,并做了相应于气候特征的较为详细的分类、说明,贯穿了丰富的气候、物候知识。使我们既能了解到我国的气候风貌,又从气候这一侧面深入对我国诗歌的了解与欣赏。
&*《气候诗歌一百首》由宁波气象学会编纂,1998年由气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责任编辑:黄慧靖
&*《气候诗歌一百首》HTML格式电子书由黄慧靖2011年再编辑并在早春树林刊出.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气候诗歌一百首/宁波市气象学会编注. 北京∶气象出版社,1998.3/ISBN 7? X
/I.气…II.宁…III.诗歌?作品集?中国 IV.I2227/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97)25751号
《气候诗歌一百首》编委会?主编:胡延庠?副主编:叶国栋?编 委:陈德霖?陈泽余?胡延庠?叶国栋
【序言】我国诗歌艺术渊源悠久,创作完美,勾勒神妙,节奏明快,含意深刻。历代诗人对大自然寄予无限深情,并用艺术语言来陶冶人们的情操,激发人们爱祖国、爱生活之情。历史上有不少关于我国不同地域气候特征、物候特征及灾害方面的优秀诗篇可供今人及后人借鉴,但迄今尚未进行系统收集和注释。鉴此,宁波市气象学会发起组织选编注释《气候诗歌一百首》,希望能有助于增加广大读者对我国不同类型气候特征的认识,增强气候资源开发应用意识,并加深对我国诗歌艺术的进一步了解。本书主笔之一胡延庠同志曾长期从事地理教育工作,既有较深厚的文学功底,又有较丰富的地理气候知识。两位主笔在市气象学会组织指导下,坚持边读、边选、边琢磨、边注释。本书是长时间努力提炼的结晶,全书内容丰富,依据充实,解释合理,深入浅出,颇有特色,无疑可以作为气象工作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参考,是一本给广大读者提供欣赏诗歌,增进气候知识的好书。期望今后能有更多类似的书籍出版。&&
徐文宁 1997年
【前言】我国气候类型多样,气候资源丰富,在历代诗人笔下不乏歌颂之作,其中优秀的气候诗,刻画传神,艺术形象鲜明生动,有的还饱含激情,读了这些诗,祖国可爱之情不觉油然而生。气候诗既可作文学欣赏,又能增进气候知识,一举两得。鉴此,宁波市气象学会决定组织专人做收集气候诗歌的尝试。
多年来,编注小组同志有目的地翻阅一些诗集和各种选本,边读边选,共选得诗歌116首,编辑成册,经学会审定后,起名为《气候诗歌一百首》。全书分5章12节,每章节的开端都做了“解题”,介绍与各章节有关的气候科普知识,沟通今古,以期“古为今用”。为了便于掌握重点,对切合各章节主题,写得扼要而形象的诗句,加着重“·”标记。为增强防灾、抗灾意识,把气象灾害的诗歌汇编于最后一章。把这本小册子献给广大读者,希望能有助于爱国主义情操的培养和古诗阅读、欣赏能力的提高,并加深对祖国气候概况的了解。
本书由陈德霖、陈泽余、胡延庠、叶国栋四位同志组成编注小组。陈德霖、陈泽余同志负责组织协调、审定工作,胡延庠、叶国栋同志为主笔,负责具体的选注、编纂工作。选编气候诗歌是我们的初步尝试,尽管酝酿琢磨多年,但囿于水平,谬误在所难免,敬请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教。在本书编注及出版过程中,得到了南京大学盛承禹教授的热情指教和气象出版社同志的大力支持。宁波市气象局副局长徐文宁同志欣然为本书作序,在此一并致以真诚的谢意。
戴郭邦唐诗画,早春树林系列翻拍
第一章?纬度位置类的诗歌
【解题】 我国领土面积为960万平方公里,比大洋洲还大,比欧洲略小。纵跨纬度49度以上,拥有寒温带、温带、暖温带、亚热带和热带等五个温度带。“应赞祖国地广大,应赞气候各种兼”(见本书第4页《由北京到广州》一诗)。从下表可以看出,纬度越低,一年中太阳高度和白昼时数变化越小,因此,四季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温度的变化都小;反之,各季温度变化就大。《由北京到广州》的作者循京广线南行,起程那天“京华雪满天”、“黄河冰塞川”,经过汉口“看菊展”,到了广州“灼灼红花排满径”。自北而南,纬度降低,气温增高,纬度位置起了主导作用。
附表: 各地纬度与太阳高度、白昼时数(小时)
说明 1.太阳高度随纬度增加而减小。2.夏至昼长时间随纬度增高而加长,冬至则相反。
第一节 从北国到南天?
【解题】本节是根据诗词内容自北向南编排的。这纵向的自然景观,正是随着纬度而演变的。冬季,南北温差悬殊,真所谓“北国正冰封,南天春意浓”。由于冬冷夏热的大陆性气候特点,到了夏季,全国普遍高温,南北相差无几。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夏季还可种植喜温高产的水稻呢!选《沁园春·雪》等诗词4首。??
沁园春·雪①
北国风光②,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③; 大河上下④,顿失滔滔⑤。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⑥,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⑦。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⑧。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⑨,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注释】 ①
选自《毛主席诗词》,沁园春——词牌名。雪——题目。这首词1936年2月作于陕北。词的上半阕“写北方的雪景,结合长城、黄河、秦晋高原来写,大气包举,景象雄伟;而在雄伟中还带有壮丽的色彩。下半阕从祖国山河的壮丽引出英雄人物,历数历史上功业煊赫的英雄,都不能跟当前的革命英雄人物相比。在赞美祖国山河的同时,热烈地赞美革命英雄,充满着革命胜利的无限信心。”(录自振甫《毛主席诗词浅释》,上海文艺出版社,1962)。②
北国——指我国的北方。③ 惟余莽莽——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④
大河上下——指黄河上上下下。 ⑤ 顿失滔滔——立刻失去波涛翻滚的气势,意指黄河封冻。⑥
山舞二句——群山好像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起伏)好像(许多)白象在奔跑。原——原,指高原,即秦晋高原。⑦
须晴日三句——须,等到。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象。分(fèn奋)外妖娆(ráo饶),特别艳丽多姿。⑧
折腰——鞠躬,倾倒。这里有称颂、赞美之意。⑨
惜秦皇六句——所写人物依次为秦始皇嬴政、汉武帝刘彻、唐太宗李世民、宋太祖赵匡胤和元太祖成吉思汗。“输”和下文“逊”都是“差”的意思。“文采”和下文“风骚”都指文学才华,还包括政治思想文化在内的广义文化。(10)?弯弓——拉满弓。?(11)?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jù具),都。(12)
数(shǔ署)风流二句——风流人物指既能建功立业,又有文学才华的人。这二句的意思是真正称得上英雄的,只有今天无产阶级的风流人物。??
由北京到广州①
朝辞京华雪满天②,夕过黄河冰塞川。
中原大地麦未绽,青山隐隐武胜关③。
仲冬汉口看菊展,长沙红叶缀满山④。
韶山冲里览风物,霭霭青松赤壤嵌⑤。
清水池塘傍茅舍⑥,鸢飞鱼跃竹万竿⑦。
农村潜力最伟大, 中国革命属发端。
湘赣两省典型多, 星火燎原豹一斑。
七日行抵广州地, 郁郁苍苍浩无边。
灼灼红花排满径,游踪疑是三月三。
应赞祖国地广大,应赞气候各种兼。
应赞资源最丰富,应赞建设更伟观。
应赞天时配地利,人和使我得占先⑧。
工业农业现代化,几十年后请君看。
【注释】 ①
选自《陈毅诗词选集》。这首诗作于1956年12月。仲冬时诗人从北京出发,循京广线南行,7天抵广州。如以候平均气温22℃以上为夏季,10℃以下为冬季,10℃~22℃为春季或秋季,则作者在7天的旅程里经历了由冬而秋而春的变化。
附表: 11月份南北气温和季节的差异
有关的诗句
朝辞京华雪满天
仲冬汉口看菊展
灼灼红花排满径
② 京华——北京市。③
武胜关——大别山隘口之一,在河南信阳南部,京广铁路经过这里。[KG1*3]④
红叶——指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的秋景。⑤
赤壤——即红壤。韶山冲在中亚热带,低山、丘陵多红壤。[KG1*3]⑥
清水池塘——在长沙小吴门外。中共湖南支部和中共湘区委员会曾先后秘密设在清水塘22号,毛主席和杨开慧同志也在这里居住过。[KG1*3]⑦
鸢(yuān 渊)——俗称老鹰。 [KG1*3]⑧
天时二句——语出《孟子·公孙丑下》:“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这里是说,在社会主义的新中国,使“天时”、“地利”和“人和”三者密切配合。???
满江红·记鹿回头庄休养所①
南国名园,冬季好,让君暂歇②。
闲散步,椰林深处,赏花邀月。
潮退沙平珍贝美,帆摇波晃琉璃碧。
当卓午③,破浪钻身游,真难得!?
三亚市④,人如织;榆林港⑤,船来集。
更归侨农圃⑥,经营优越。北地冰封群垄麦,南天果结千山实。
算神州气候得兼三,寒、温、热。
【注释】 ①
选自《陈毅诗词选集》。1963年1月,作者以《满江红·游广东旋至海南岛度假一周,记沿途所见》为总题,写词九首,这是第一首。
鹿回头,在三亚市南5公里。它像一头金鹿, 站立海边回头观望似的而得名,休养所就建在那里。②
名园——指鹿回头庄休养所。③ 卓午——正午。④
三亚市——在海南岛的南端,一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市区隐藏在绿林中,蕉风椰雨,具有热带城市的风光。附近的观海亭、鹿回头、天涯海角、大东海、琅琊湾等,都是旅游胜地和极佳的天然游泳场。海南省旅游业“八五”规划拟将海南建成为国际性避寒、冬泳、观光、度假和购物的“世界冬都”。三亚市地理条件优越,当在优先开辟之列。⑤
榆林港——在三亚市之东,有内外两港,都是天然良港。⑥
归侨农圃——指兴隆农场,在海南省万宁县西南,为归国华侨所辟,种植橡胶、油棕、椰子等经济作物。
咏 海 南 岛①
&&&&&&&&&&&&&
海外风光自一家, 四时杨柳四时花②。
红云蔽日春偏热, 海雨随风夏却凉③。
寒来暑往无人会, 且看桃符记岁华④。
【注释】 ①
海南岛——我国第二大岛,在北纬18°10′~20°10′之间,位于热带北缘。为加快海南的经济发展,已于1988年建制为海南省。北部海口市最冷月(1月)的均温在17℃以上,南部榆林在21
℃以上。当华北还是冰天雪地的时候(11~12月),海南岛的东岸已开始插种早稻。10月至次年4月为干季,5~9月多雨。此诗从别处转抄,据诗的格律看,似缺了第三联。②
海外二句——海南岛属热带风光,在大陆之外,自成一家。那里三冬无雪,四季常花。③
红云二句——春季岛上太阳高度增大,又属干季,促进了气温的上升,三月就在22℃以上,故感到“春偏热”;夏季多雨,又有海风调节,比长江中游一带还凉些。红云——指红霞。④
寒来二句——海南岛全年气温都比较高,是夏季是冬季无人去理会。桃符——为了庆祝新年,古人的做法是把门神画在桃木板上,悬挂于大门两侧;后来逐渐演变为春联。??
第二节 南北物候的差异
【解题】物候是指能反映天气现象的综合特征。各地的物候就是各地的“自然历”。领会“鸟语花香”的暗示,可以更好地掌握农时。我国幅员辽阔,南北物候差异较大。这里我们把各地的花期和家燕归期的诗歌分编如下。??
南北花期的差异
我国南岭以南的两广一带,长夏(夏长达半年以上)无冬,四季常花。选《在广州游花市》等诗4首。广大的中部地区(南岭——长城),四季分明,春季百花争妍。选《寒食》等诗3首。长城以北地区,冬长(冬长达半年以上)夏短,“春残花始艳”(见本书第15页《祖国的东北角》一诗)。选《边词》等诗2首。
在广州游花市①
&&&&&&&&&&&&&
金桔满街花满市, 牡丹含艳桂含香。
墨兰簇簇青锋剑, 玫瑰团团白玉堂。
爆竹轰鸣声动地, 电台播送夜增光。
游人手把花成束, 迎得春风上面庞。
【注释】 ①
此诗1959年春作于广州。《长春集》收入本篇,题后附注:“此诗原只四句,今足成七律”。广州市位于北纬23?o08′,
1月平均气温为13.3℃,7月为28.4℃,秋春相连没有冬季,故腊月牡丹含苞待放,丹桂也正孕蕾。年平均降水量1694毫米。花市——广州市花市每年春节前三天早上开始,直到大年初一凌晨结束,一连举行三天三夜。花市设在城里的教育路、西湖路,城外的太平路、桨栏路。
访 萝 冈 洞①
&&&&&&&&&&&&&&
雪海香潮退②, 寻踪我到迟。
萝冈半梅树, 书院尽荔枝③。
冬令方交腊④,山桃已染枝。
青青多学子⑤,握手笑迷迷。
【注释】 ①
萝冈洞,在广州城东三十多公里,其地有罗峰寺、玉岩书院等古迹,为游览胜地。本题4首,这是第一首,日作。第三联是说农历十二月,山桃已开花。由于萝冈洞纬度低,腊月仍很温暖。②
雪海二句——《南海百咏续编》说,萝冈洞内“冬梅盛开,晶玉廿里,真同香雪海,粤人多往游焉。”“香潮退”,指梅花已谢,故下句说“我到迟”。③
萝冈二句——说此地多种植青梅与荔枝。书院指玉岩书院。[KG1*2]④
交腊——跨入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⑤ 学子?——学生。???
&&&&&&&&&&&&&&&&&&&
忆 汉 月①
&&&&&&&&&&&&&&&&&&&&&&
花开花落无时节②, 春去春来有底凭?③?
燕子不藏雷不蛰④,烛烟昏雾暗腾腾。
【作者简介】李绅(772—846),字公垂,无锡(今江苏无锡市)人。唐元和初进士,曾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一度出贬为高要(今广东高要市)司马。他的诗多属纪行之作,早年写的《悯农》二首传诵较广。
【注释】① 《忆汉月》、《朱槿花》都是作者在高要时写的。②
花开句——高要在北回归线以南的热带北缘,全年气温都较高,没有冬季,各种花卉常年次第开放。③
春去句——由于高要长夏无冬、秋、春相连,春去春来就无从说起了。底凭,凭什么?④
雷不蛰——古以春天第一声雷叫“蛰雷”,据说能使蛰伏冬眠的虫类惊醒。作者的《逾岭峤止荒陬抵高要》诗中有“四时雷电迷昏旭”句。由于那里四季都有雷电,无所谓“蛰雷”(第一声春雷)。
&&&&&&&&&&&&&&&&&&&
朱 槿 花①
&&&&&&&&&&&&&&&&&&&&&&
瘴烟长暖无霜雪②, 槿艳繁花满树红。
每叹芳菲四时厌③, 不知开落有春风。
【注释】 ①
朱槿花——锦葵科常绿灌木。花有单瓣、重瓣两种,极似牡丹;花色娇艳,花形多变;花朵大,直径10~15厘米;全年都会开放,是著名的观赏花卉。②
瘴烟——指那里又湿又热的空气,蒸郁如烟。③
芳菲——指朱槿花。四时厌——四季满足。意为全年开放,能满足人们四季观赏的要求。???
&&&&&&&&&&&&&&&&&&&
寒  食①
&&&&&&&&&&&&&&&&&&&&
二月江南花满枝, 他乡寒食远堪悲②。
贫居往往无烟火, 不独明朝为子推③。
【作者简介】孟云卿(约725—?),河南(今河南省洛阳市)人。唐玄宗天宝年间应进士试不第,一生飘零贫困。杜甫说他“一饭未曾留俗客,数篇今见古人诗”。
【注释】 ①
寒食——清明前一日或二日。相传春秋时晋国介子推随重耳(晋文公)出亡,归国后,子推退隐山中。重耳找不到他,焚山求索,结果介子推被烧死。为悼念他,就定于这一天禁火寒食。这首诗是作者写自己流落江南时的贫困生活。②
远——甚。 ③ 贫居二句——由于贫穷,经常断炊,不只为了纪念介子推才不举烟火。
&&&&&&&&&&&&&&&&&&&
闺  怨①
&&&&&&&&&&&&&&&&&&&&&
江南二月试罗衣〖ZZ)]②, 春尽燕山雪尚飞③。
应是子规啼不到④,故乡虽好不思归。
【作者简介】周在,字善卿,江苏太仓人。明武宗正德年间进士,先后任宝坻(今天津市宝坻县)知县、御史、吉安(今江西吉安)推官,最后任浙江参政。
【注释】 ①
明代为防御鞑靼入侵,常年派兵驻守长城一带。这首诗是写江南一少妇,于春尽花残时怀念远戍边关的丈夫。②
罗衣——薄罗做的衣服。罗、丝织品,似绸。③
燕山——燕山山脉,在北京市的北面。长城东段多蜿蜒在燕山山脊。北京降雪的平均终期为3月19日,最晚终雪期约在4月10日。燕山山脊的终雪期要更晚些,故“春尽燕山雪尚飞”是写实,不是艺术夸张。④
子规——又名杜鹃,是候鸟,早春由南方来我国江南,彻夜啼叫,鸣声凄厉。据传它的啼声,能打动旅客的归思。???
&&&&&&&&&&&&&&&&&&&
春  日①
&&&&&&&&&&&&&&&&&&&&&
胜日寻芳泗水滨②, 无边光景一时新③。
等闲识得东风面④, 万紫千红总是春⑤。
【作者简介】朱熹(),字元晦,南宋婺源(今江西婺源县)人。他是著名的理学家,对经学、史学和文学都有贡献,诗也写得比较清新自然。
【注释】 ① 这首诗形象地概括了明媚灿烂的春光和愉快的心情,是一首写春游的名篇。②
胜日——好日子。寻芳——到郊外游览春景。泗水——也叫泗河,源出今山东泗水县境内。古泗水流经徐州入淮,后来中下游被黄河所夺,已淤废。现下游在南阳湖畔注入运河。③
光景——风光景物。④ 等闲——随便。⑤ 万紫千红——形容百花盛开,景物绚丽多彩。
&&&&&&&&&&&&&&&&&&&
边  词①
&&&&&&&&&&&&&&&&&&&&
五原春色旧来迟②, 二月垂杨未挂丝③。?
即今河畔冰开日④,正是长安花落时。
【作者简介】张敬忠,生卒年不详。曾任朔方节度使分判军事,此诗当作于其时。唐开元七年升任平卢节度使。《全唐诗》存诗二首。
【注释】 ①
此诗用映衬的手法,把五原和长安(今陕西西安市)做对比,婉转地写出边塞驻军的艰苦。②
五原——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南临黄河。旧来,向来。③
二月句——仲春二月(约当阳历3月),内地已桃红柳绿,而五原的柳枝还是光秃秃的。由于五原的纬度、海拔都比西安高得多,所以五原的春季开始日期比西安迟一个月(参看附表。因无五原资料,以纬度相当的呼和浩特代替)。④
冰开日——约在4月才开始“解冻”,“冰开”还要推迟。
附表: 呼和浩特、西安的春始日及其成因
春季开始日期
月平均气温
&&&&&&&&&&&&&&&&&&&
祖国的东北角①
&&&&&&&&&&&&&&&&&&&&&&
春残花始艳②, 秋老麦初芒③。
岭积千秋雪④, 花飞六月霜⑤。
【注释】 ①
这首诗录自《祖国的东北角》(中国青年出版社地理小丛书。诗题和作者该书引用时未给出)。黑龙江省是我国纬度最高的省份,又紧邻蒙古高压源地,受冬季风控制时间长,因此冬长(8
个月)而夏短(只有一个月左右)。② 春残——指5月。如哈尔滨5
月的平均气温为14.3℃,3月、4月分别在0℃、10℃以下。③
秋老句——麦指春小麦,春播秋收。该省无霜期短,一年一熟。④
岭积句——由于冬长而严寒,山岭终年积雪。⑤
花飞句——高山和北部的寒温带,即使夏天,也会出现霜花,如哈尔滨5月5日才终霜。
南北家燕出现的差异?
【解题】家燕因在人家的屋梁或堂檐筑巢而得名。它的记忆力极强,春天从南方飞返北方,仍重回故居,修葺旧巢,夏季孵育繁殖,为夏候鸟。至秋率子女到东南亚越冬。家燕春归的时期,南方早于北方:(1)广东于农历正月下旬(惊蛰前后)就出现燕子;(2)江南、黄淮一带,迟至春分(3月
21日)前后出现;(3)北京于4月21日(谷雨前后)“燕始见”(《1984年农历·北京物候记事》,农业出版社,1984)。选《正月二十八日峡外见燕子》等诗4首。
&&&&&&&&&&&&&&&
正月二十八日峡外见燕子①
&&&&&&&&&&&&&&&&&&&&&&
社日今年定几时②?元宵过了燕先归③。
一双贴水娇无奈, 不肯平飞故仄飞④。?
【作者简介】杨万里(),字廷秀,学者称诚斋先生,南宋吉水(今江西吉水县)人,绍兴二十四年进士。他是南宋前期的著名诗人。他的诗风格清新活泼,平易自然。有《诚斋集》。
【注释】 ①
本题两首录一。峡外,指今广东英德县真阳峡峡外。岭南家燕归来要比江南早一个月。②
社日——指春社。这个节日在春分(3月21日)前后,正是燕子回归江南的时间。作者是江西人,他在峡外正月二十八日看见了燕子,因此联想起家乡燕归的“社日”了。③
燕先归——候鸟家燕“春来秋去”,燕归象征春到人间。岭南春早,故燕子比江南先归。④
仄(zè则)——倾侧。这两句是写家燕贴近水面追捕飞虫的情景。???
&&&&&&&&&&&&&&&&&&&
绝  句①
&&&&&&&&&&&&&&&&&&&&
迟日江山丽②, 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③,沙暖睡鸳鸯④。
【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曾祖迁居巩县(今河南巩县)。他早年应试求仕都不得志,安史乱起,在战火中和人民一起流亡,生活贫困。48岁入蜀,移家定居成都草堂,一度任检校工部员外郎。57岁出蜀,因兵乱飘泊两湖,59岁客死于湘江舟中。杜甫和李白是唐代诗坛的双壁。杜甫的优秀诗篇,揭露了封建社会的腐朽本质,反映了战乱中人民的深重苦难。他善于把广阔的社会生活加以艺术概括,形象地反映重大政治题材。韩愈《调张籍》的首联赞曰“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注释】 ①
本题两首,这是第一首,为杜甫复归成都草堂时所作。四川盆地北有秦巴山地屏障,冬暖春早。在丽日和风下,家燕归来,忙于含泥营巢;越冬的鸳鸯尚未北返。全诗写得春意盎然,充满生机,对句也极工整。②
迟日——春天的太阳。《诗经》有“春日迟迟”句。③
泥融句——家燕含着融和的泥土作巢,故飞来飞去。④
鸳鸯——为我国著名特产。夏季,在内蒙古和东北两地的北部繁殖,多于树洞内筑巢,产卵6~10枚。常栖息于内陆湖泊和溪流中,雌雄形影相随,常比作夫妻的恩爱。它的飞行力颇强,秋冬之际,远飞到长江以南直到华南一带越冬。
&&&&&&&&&&&&&&&&&&&
&&&&&&&&&&&&&&&&&&
噙泥重葺旧巢新②, 记取年年及社辰③。
入幕不惊挥尘客,巡檐如唤卷帘人④。
鸳鸯楼外春如海⑤,玳瑁梁间月似银⑥。
闲向主家谈故事,昭阳台榭已凝尘⑦。
【作者简介】 叶永年,字砚孙,清代江南上海人。贡生出身,做过赣榆训导(在今江苏赣榆县)。著有《玉壶诗稿》。
【注释】 ① 这首诗写候鸟家燕,于春分前后准时回到江淮一带。②
噙——含。③
社辰——即“社日”,见《正月二十八日峡外见燕子》注释②。[KG1*2]④
入幕二句——当主人挥帚掸尘之际,家燕一点不怕直接飞入;如果“吃闭门羹”,就在檐下呢喃打转,好像在叫“开门,开门!”⑤
鸳鸯句——鸳鸯楼,喻指燕窝;楼外春如海,是说主人情深似海,温暖如春。⑥
玳瑁句——化用唐沈?亻[KG-*2]全?期“海燕双栖玳瑁梁”句。⑦
闲向二句——昭阳是汉成帝为皇后所建的宫殿。这里作者借家燕口吻抒发感喟:帝后的深宫生活,不及咱俩的恩爱、自由;那华丽的昭阳古宫,也早已由尘封而倾圯了。
&&&&&&&&&&&&&&&&
江南暮春寄家①
&&&&&&&&&&&&&&&&&&&
洛阳城见梅迎雪②, 鱼口桥逢雪送梅。
剑水寺前芳草合, 镜湖亭上野花开③。
江鸿断续翻云去, 海燕差池拂水回④。
想得心知近寒食, 潜听喜鹊望归来⑤。?
【注释】 ① 这首诗是写农历三月,自洛阳至绍兴的不同物候。②
洛阳——在河南省西部,北纬34°40′。③
镜湖——又称鉴湖,在浙江绍兴市境内,北纬30°。鱼口桥、剑水寺两地不详。④
江鸿二句——鸿雁是冬候鸟,春分后飞往北方,夏季在那里繁殖,秋分后又南来我国越冬。家燕是夏候鸟,春分前后北来我国,夏季繁殖,秋季迁往东南亚越冬,所以江南地区,春季能见到鸿雁“翻云去”和家燕“拂水回”的情景。差(cī雌)池——燕子飞翔时舒张其尾翼的样子。《诗经·
邶风》:“燕燕于飞,差池其羽。”⑤ 想得二句——是作者猜度家人怀念自己的心情。
附录 白莲的向北驯化?
【解题】莲,又名荷花,花色有红有白,性喜温暖湿润,原产印度。我国南方很早就引种成功,古乐府《江南》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就是明证。唐宝历二年(公元826年),白居易把江南苏州的白莲移栽到华北洛阳寓所,即从亚热带北移至暖温带。“移根到此三千里,结子经今六七年”,这个大胆的尝试居然成功。又如甘薯,在明万历年间从拉丁美洲经东南亚移植到我国南方,以后山东、河北试种都告成功,并普遍推广。从白莲、甘薯等逐步向北驯化的事实,对于“地理环境决定论”的说法,不正是有力的驳斥吗??白居易在白莲北移成功后做诗志庆。现把这首诗录附于此,目的是为提供处理“人、地关系”作参考。
&&&&&&&&&&&&&&&&&&&
六年秋重题白莲①
&&&&&&&&&&&&&&&&&&&&&&&
素房含露玉冠鲜②, 绀叶摇风钿扇圆③。
本是吴州供进藕④,今为伊水寄生莲⑤。
移根到此三千里, 结子经今六七年。
不独池中花故旧, 兼乘旧日采花船⑥。
【作者简介】白居易(770—846),字乐天,晚号香山居士。其先太原人,后迁下邽(guī规,在今陕西省渭南县)。唐贞元十六年(公元800年)进士,做过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左拾遗;元和十年(公元815年),因上疏急捕刺死宰相武元衡的凶手,被贬江州司马。以后,又历任忠州、杭州、苏州刺史;晚年退居洛阳。?
白居易为唐代继李白、杜甫之后的重要诗人。在文学上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他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早期所作讽喻诗,如《秦中吟》、《新乐府》等,直指权贵,“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为世所推重。但自贬江州以后,讽喻之作就逐渐减少。他的诗语言通俗,相传老妪能解。现存诗近三千首。
【注释】 ① 这首诗是太和六年(公元832年)秋在洛阳寓所作。②
素房句——洁白的莲房含着露珠儿,玉色的花冠刚刚开放。极写白莲花亭亭玉立的姿态。③
绀(gàn干)叶——黑里透红的叶子。钿(diàn
电)扇——用珠宝装饰的团扇。这句是说莲花叶面的水珠晶莹闪光,宛如珠宝装饰的团扇。④
吴州——即苏州。供进藕——藕是莲花的地下茎,可制藕粉。苏州产的藕粉质量好,是当时的贡品。⑤
伊水——洛河的支流。这里指洛阳。⑥
不独二句——“花故旧”和“旧日采花船”(指“龙头小舫”,也是苏州产的。见作者《问江南物》、《看采莲》等诗)这两句充满作者移植成功的喜悦心情。
戴郭邦唐诗画,早春树林系列翻拍
第二章??海陆位置类的诗歌?
【解题】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东部,太平洋的西岸。由于海洋和陆地热力性质的差异,使我国东南部近海地区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都比西北内陆地区小,降水量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少。
第一节湿润的东南沿海?
【解题】我国东南沿海各地,不但受海洋的影响大,而且夏季受东南季风控制时间长,风向又与长江口以南海岸正交;夏季多台风雨,所以降水丰沛,成为我国最湿润的地区。我国长江三角洲河渠密如蛛网,每平方公里河道总长近5公里,是我国典型的“水乡”地区。选《送友游吴越》等诗6首。南部沿海各省区,纬度较低,是我国热量和水分最丰富的地区,别具“南国风光”。选《舟经金利作》等诗8首。
典型的水乡——长江三角洲??
&&&&&&&&&&&&&&&&&&&
送友游吴越①
&&&&&&&&&&&&&&&&&&&&&
去越从吴过,吴疆与越连。
有园多种桔,无水不生莲②。
夜市桥边火, 春风寺外船③。
此中偏重客, 君去必经年。
【作者简介】杜荀鹤(846—904),字彦之,晚唐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他的诗语言通俗,以近体诗为主。出身寒微,对社会下层有所了解,不少诗篇反映民间疾苦。
【注释】 ① 吴越——指今江苏、浙江。这一首是导游性的送别诗。②
有园二句——“桔”和“莲”在苏南、浙北是常见的,可知他友人出游的地点主要在长江三角洲一带。③
夜市二句——桥边火光煜煜,说明夜市的繁忙;寺外游船辐辏,足见春天游人和香客的众多。通过“桥”和“船”这两个“镜头”,反映水乡的特征和民风。???
&&&&&&&&&&&&&&&&&&&
送人游吴①
&&&&&&&&&&&&&&&&&&&&
君到姑苏见②, 人家尽枕河。
古宫闲地少③,水港小桥多④。
夜市卖菱藕, 春船载绮罗⑤。
遥知未眠夜, 乡思在渔歌。
【注释】 ①
吴,指今江苏省苏州市。该市西南滨临太湖,为长江三角洲碟形洼地的低洼部份,水网最稠密,向有“东方威尼斯”之称。这一首也是导游性的送别诗,介绍苏州水港纵横、人家枕河而居的独特风貌,现在还多处可见。②
姑苏——苏州市的别称,因西北有姑苏山而得名。 ③
古宫——苏州春秋时是吴国的都城。这里以“古宫”借指苏州。④
第二、四句——民房建在沿水港的两岸,水港上多架小桥,以便往来。作者抓住典型景物,勾画出“水乡”的风貌。?⑤
春船?——春天载客的游船。绮罗——指穿罗绮的游客。???
&&&&&&&&&&&&&&&&&&&
送杜晃进士之东吴① ?
&&&&&&&&&&&&&&&&&&&&&&&&
荆吴相接水为乡②, 君去春江正淼茫③。
日暮征帆何处泊? 天涯一望断人肠④!??
【作者简介】孟浩然(689—740),唐襄阳(今襄樊市)人。早年在家乡隐居读书,后曾一度入长安求仕,失意而归。他擅长写田园山水诗,与王维齐名,称“王孟”。杜甫说他“清诗句句尽堪传”。
【注释】 ①
这一首也是导游性的送别诗。之,往。?② 荆?吴句——荆,指湖北省。本省中南部江汉平原有湖泊一千五百多个,是我国淡水湖最多的省份。吴,指江苏南部镇江以东地区和上海市全部。这一带是长江三角洲的主体,每隔一二百米就有一条河流。荆、吴间有长江连接,都是我国著名的水乡,都盛产淡水鱼。③
春江正淼茫——长江下游江面宽阔,多春雨,因此春江浩淼。④
日暮二句——作者壮年曾漫游吴越,他的《宿建德江》中“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两句和本诗“日暮”两句之意相近。???
&&&&&&&&&&&&&&&&&&&
登阊门闲望①
&&&&&&&&&&&&&&&&&&&&&&
阊门四望郁苍苍, 始觉州雄土俗强。
十万夫家供课税,五千子弟守封疆②。
阖闾城碧铺青草③,乌鹊桥红带夕阳。
处处楼前飘管吹,家家门外泊舟航④。
云埋古寺山藏色,月耀娃宫水放光⑤。
曾赏钱塘嫌茂苑⑥,今来未敢苦夸张。
【注释】 ①
阊(chāng昌)门——苏州城的西门。这首诗是作者在苏州刺史任内(〖BF〗825年5月~826年9月〖BFQ〗)写的。②
十万二句——委宛地诉说苏州人民苦难的深重。唐代中、后期藩镇割据愈演愈烈,朝廷为了抵御他们,在缩小了的地盘内加紧征税、征兵。守封疆——原指戍守边疆,这里实指防御藩镇。③
阖闾城——最早的苏州城,是由吴王阖闾命伍子胥所筑,故名。④
家家句——写“水乡”的又一个特征。因在水网地区,从事农业、渔业生产以及赶集、走亲访友等活动,都要循水路往返,故船只成为家家必备的工具。⑤
娃宫——原址在苏州灵岩山上,是吴王夫差为西施而建的“馆娃宫”。娃,美女。⑥
钱塘——今浙江杭州市,作者自公元822年10月~824年5月任杭州刺史,写了不少赞美杭州的诗篇。茂苑(yuàn怨),帝王的花园。
&&&&&&&&&&&&&&&&&&&
吴兴杂诗①
&&&&&&&&&&&&&&&&&&&&&
交流四水抱城斜②, 散作千溪遍万家③。
深处种菱浅种稻④,不深不浅种荷花。
【作者简介】 阮元(),字伯元,号芸台,江苏仪征人。清乾隆年间进士,历任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体仁阁大学士。以提倡学术自任,罗致学者从事编书刊印。
【注释】 ① 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北滨太湖,是长江三角洲碟形洼地的低洼部分。这里距东海不远,又深受夏季风的影响,年降水量达1238毫米。② 四水——苕溪、东苕溪、西苕溪和大运河。〖KG1?2〗③ 散作句——吴兴天然河道的干支流很稠密;由于地势低洼,历代劳动人民又大力开挖沟渠,使沟沟相通,渠渠相连,把挖出的河泥垫高地面,降低地下水位。吴兴东部的河网遍布千家万户,“画舫青帘处处通”(见下首《明月楼》)。④ 菱——多生长在池塘中,所结果实叫老菱,可食用或制淀粉。???
&&&&&&&&&&&&&&&&&&&
明 月 楼①
&&&&&&&&&&&&&&&&&&&&&
吴兴城阙水云中②,画舫青帘处处通③。
溪上玉楼楼上月,清光合作水晶宫④。
【作者简介】 杨汉公,字用义,弘农(今河南灵宝县南)人。唐文宗大和八年进士。《全唐诗》录存其诗二首。
【注释】 ① 明月楼——唐贞元十三年所建,原址在郡城西南的苕溪旁。②
城阙——城门两边的楼观。这里指整个吴兴城。③
画舫句——悬挂着青帘的画舫,在吴兴东部的水网地区四通八达。④
溪上二句——明月楼建在苕溪旁,在月光和水色交映中,宛如水晶宫。合作,即配作、如同。
&&&&&&&&&&&&&&&&&&&
南国风光——舟经金利作①
&&&&&&&&&&&&&&&&&&&&&&&&
金利墟边首夏时②,家家蛮布有蕉丝③。
木棉花尽犹无叶④,榕树根多复作枝⑤。
西水正愁双峡急, 东风莫使片帆迟⑥。
鹧鸪本是催归鸟, 啼遍青山人未知⑦。
【作者简介】屈大均(),字翁三,广东番禺人(今广州市)。曾参加抗清队伍,失败后,削发为僧,不久还俗。诗与陈恭尹、梁佩兰齐名,称“岭南三家”。他的著作颇多,乾隆时都列作禁书。
【注释】 ①
金利,在广东高要市东,滨临西江,在北回归线以南。这首诗抓往一些典型景物,勾画出一幅南国初夏江行的优美图画。②
首夏——初夏,指农历四月。③
蕉丝——即蕉麻。“蕉类不一,其可为布者曰蕉麻,山生或田种”(见《广东新语·货语·葛布》)。④
木棉——落叶大乔木,高30~40米,大合抱。农历二月开红花,花开时无叶,花落后才长叶子。产于我国两广、福建、云南等地。⑤
榕树——常绿乔木,高四五丈,大可数围。从枝干上长出须状气根,下垂入地,又发育成为新的枝干。本句即指这种生态。⑥
西水——即西江。双峡,指梧州以东的梧州峡和羚羊峡。这两句是说:这时作者逆西江而上,由东往西,所以愁双峡湍急,盼东风助航。⑦
鹧鸪二句——作者此行“求升斗之粟,为养亲也”。鹧鸪好像在叫“行不得也哥哥”,但为了做官,只好当作没有听见一样。
&&&&&&&&&&&&&&&&&&&
食 荔 枝①
&&&&&&&&&&&&&&&&&&&&&
罗浮山下四时春②, 卢桔杨梅次第新③。
日啖荔枝三百颗④,不妨长作岭南人⑤。?
【作者简介】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北宋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他的文学才华是多方面的,在诗词、散文、书画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散文和词的影响尤大。但在仕途上既受新党的打击,又不容于旧党,一生蹭蹬,晚年远谪惠州、儋(dān耽)州(今海南省儋县),宋徽宗即位时大赦北返,次岁卒于常州。
【注释】 ①
本题二首,这是第二首,绍圣三年(公元1096年)夏作于惠州。荔枝——南亚热带常绿果木,原产我国南部,以广东、福建栽培最多。②
罗浮句——罗浮山下,指惠州。罗、惠两地都位于北回归线之南,长夏无冬,故说四时春。③
卢桔——即枇杷,广东人叫卢桔。我国南方水果终年不断,尤以夏秋之交为最盛。④
啖(dàn淡)——吃。⑤
不妨——一作“不辞”。岭南——通常指南岭以南地区。那里开发较晚,唐、宋时尚视为边远荒僻之地。如韩愈、柳宗元和黄庭坚、秦观等都先后贬谪岭南。“不妨长作岭南人”,足见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人生的旷达。
&&&&&&&&&&&&&&&&&&&
始 安 秋 日①
&&&&&&&&&&&&&&&&&&&&&&&
桂林风景异, 秋似洛阳春②。
晚霁江天好③,分明愁杀人。
卷云山岌岌④,碎石水磷磷⑤。
世业事黄老⑥,妙年孤隐沦⑦。
归欤卧沧海, 何事贵吾身⑧?!?
【作者简介】宋之问(约656—712),字延清,唐汾州(今山西汾阳县)人,上元年间进士。先后依附张易之、武三思,官至考功员外郎。睿宗即位后,把他远戍至滨临北部湾的钦州(今广西钦州县),所谓“南溟作逐臣”(作者《途中寒食》的诗句);玄宗时,勒令其自杀。他两次流放,有一些纪行述感之作被人传诵。
【注释】 ①
始安——即始安岭,是越城岭的古称,在湘、桂边境上,为五岭之一。这首诗是作者去钦州戍所,途经始安岭进入桂林时所作,写被放逐的愁苦和忏悔误入仕途的心情。②
“秋似”句——洛阳在暖温带,属落叶阔叶林地区,“早秋惊落叶”(孔绍安的《落叶》诗句)。而岭南的桂林在南亚热带,属常绿阔叶林地区,深秋11月的平均气温还在15℃以上,树木和原野上依然一片苍绿,好像洛阳的春天。③
霁(jì际)——雨过天晴。④
?NFDA3?(jí即)——角多貌。全句说,云收山露,群峰好像众多的兽角。⑤
碎石句——水清石净,水石分明。⑥
世业句——家中世代信奉道教。黄老,黄帝与老子。道教以此二人为始祖,所以常用“黄老”代称道教。[KG1*2]⑦
妙年句——少年时自己不奉家教,守道退隐,而误入仕途。孤,辜负。⑧
归欤二句——意为去吧!到沧海那边隐居高卧,何必要做官呢!??
&&&&&&&&&&&&&&&&&&&
经 梧 州①
&&&&&&&&&&&&&&&&&&&&&
南国无霜霰, 连年见物华②。
青林暗换叶③,红蕊续开花④。
春去闻山鸟⑤,秋来见海槎⑥。
流芳虽可悦, 会自泣长沙⑦。
【注释】 ①
这首诗是作者流放钦州,途经梧州时所作。梧州——今广西梧州市,在西江和桂江的汇合处,北回归线在它的南边通过,1月平均气温12.8℃,属无雪区,故有“南国无霜霰”的现象,全年是生长期。②
物华——美丽的景物。③ “暗换叶”——说明是常绿阔叶林。④
红蕊句——各种红花接连开放。⑤
春去句——作者生长于北方,习惯于“好鸟鸣春”,而梧州四季如春,好鸟常鸣。⑥
秋来句——由于西江流量稳定,秋季仍通大船。海槎(chá茶)——可出海的大船。⑦
长沙——西汉贾谊被谗出贬为长沙王太傅。暗示自己出贬也是被谗的。
&&&&&&&&&&&&&&&&&&&
柳州二月榕叶落尽偶题①
&&&&&&&&&&&&&&&&&&&&&&&&
宦情羁思共凄凄②,春半如秋意转迷③。
山城过雨百花尽④,榕叶满庭莺乱啼。??
【作者简介】柳宗元(773—819),字子厚,唐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贞元年间进士。顺宗即位后,王叔文执政,他任礼部员外郎,参加政治革新。不久失败,被贬为永州司马;10年后,改任柳州刺史,病死任所。他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与韩愈共同倡导古文运动。所写山水诗、游记都很有特色。
【注释】 ①
柳州——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在柳江中游。榕——见《舟经金利作》注⑤。这首诗是写柳州的“一雨成秋”的具体情景。柳州属“无冬区”,1月的平均气温为10℃。“四季皆是夏,一雨便成秋”,柳州正是这样的。全年气温都较高,寒暑变化小,四季不大分明;但降水集中,旱季、雨季很明显。这是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②
宦情——做官的情怀。羁思,滞留异乡的思绪。凄凄,忧伤貌。③
春半句——仲春二月,雨后气温急降,叶落而莺啼。作者生长于四季分明的晋西南,睹此情景,春乎、秋乎?产生了疑惑。④
山城——指柳州。
&&&&&&&&&&&&&&&&&&&
闽 城 岁 暮①
&&&&&&&&&&&&&&&&&&&&&&&
岭南春早不见雪②, 腊月街头听卖花③。
海国人家除夕近④, 满城微雨湿山茶⑤。
【作者简介】萨都剌(1308—?),字天锡,先世为西域回回族,生于雁门(今山西代县)。元泰定年间进士,任御史时因弹劾权贵而降职;后任闽海廉访知事,留闽3年。晚年居住杭州。他经常游历山水,诗歌多写自然景物,风格清丽。
【注释】 ①
闽城——即闽县,今福建福州市,在北纬26°05′,长夏无冬,秋春相连,年平均霜期6.3天,雪期?0.8?天。②
岭南——指南岭以南及武夷山以东的华南地区。这里指闽城。③ 腊月——农历十二月。④
海国——也指闽城一带。⑤
山茶——常绿灌木或小乔木。我国产于南方,以云南最为著名。品种很多,有单瓣重瓣之分。冬春开花,花色红、白不一。花型大,色艳,是著名的木本观赏花卉。
&&&&&&&&&&&&&&&&&&&
闽 中 苦 雨①
&&&&&&&&&&&&&&&&&&&&&&&
病客如僧懒, 多寒拥毳裘②。
三山一夜雨③,四月满城秋。
海瘴连云起④,江潮入市流⑤。
钓竿如在手, 便可上渔舟。
【注释】 ① 闽中——指福州。这首诗写福州初夏“一雨成秋”的情景。 ②
毳(cuì脆)裘——毛皮袍子。③ 三山——福州城内东有九仙山,西有乌石山,北有越王山。④
海瘴——海上大雾。⑤ 江——指闽江。
&&&&&&&&&&&&&&&&&&&
武夷采茶词①
&&&&&&&&&&&&&&&&&&&&&
荔枝花落别南乡②, 龙眼花开过建阳③。
行近澜沧东渡口, 满山晴日焙茶香④。?
【作者简介】查(zhā渣)慎行(),字悔余,晚号初白老人,浙江海宁人。清康熙年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遭谗告归。他性爱山水,游踪所至,皆发而为诗,风格流畅自然。
【注释】 ①
本题共四首,选一首。这首诗是作者1715年重游福建时所作。武夷——武夷山,位于闽赣间,主峰黄岗山,海拔2158米,在福建崇安县西北,迎风坡年降水量达2124毫米,是全国多雨中心之一。诗中指的是崇安县西南15公里处的风景区,通称“小武夷山”,是红色砂岩构成的低山。主要名胜有九曲溪、三十六峰、三十七岩、七十二洞等。附近还以盛产“武夷岩茶”著名。②
荔枝——花期从2月初到4月初,早、晚随品种而不同。成熟期福建是6月下旬到8月,以7月为盛期。从开花到成熟大约3个月。南乡——指福建的南部。③
龙眼——常绿乔木,夏初开花,在入秋桂花开时成熟,故又名桂圆,在福建的产量居全国第一。建阳——在福建的西北部。④
澜沧——又名兰汤渡,在九曲溪一曲的三姑石下。
第二节 西北内陆区?
【解题】本区包括大兴安岭以西,黄土高原、祁连山、昆仑山以北地区。大部分地方离海较远,又有山脉阻挡海洋气流,属于半干旱和干旱区,草原和沙漠分布很广。选《碛中作》等诗8首。???
&&&&&&&&&&&&&&&&&&&
&&&&&&&&&&&&&&&&&&&
走马西来欲到天②, 辞家见月两回圆。
今夜不知何处宿? 平沙莽莽绝人烟③。?
【作者简介】岑参(shēn深)(714—770),江陵(今湖北江陵县)人,进士出身。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在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中掌书记。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又随封常清任安西北庭判官。晚年为嘉州(今四川乐山市)刺史。他的诗长于描绘塞上风光,气势豪迈,情辞慷慨,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
【注释】 ① 唐天宝八年(公元749年)初冬,作者应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之邀,去龟兹(qiū
cí秋词,今新疆库车)担任节度使署掌书记。碛(q ì戚)——原义指水中沙石,这里指大沙漠。②
走马句——西来,来到西边,与西去相反。西去是离开西边。欲到天——几乎要到和天相连的地方。③ 莽莽——
一作“万里”。???
&&&&&&&&&&&&&&&&&&&
&&&&&&&&&&&&&&&&&&&&
边城暮雨雁飞低, 芦笋初生渐欲齐②。
无数铃声遥过碛③,应驮白练到安西④!
【作者简介】张籍(约768—约830),字文昌,唐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贞元年间进士,做过水部员外郎、国子司业。白居易称他“业文三十春,尤工乐府诗,举代少其伦……风、雅、比、兴外,未尝著空文”(《读张籍古乐府》)。
【注释】 ①
凉州词——用凉州一带流行的乐曲制作的歌词。本题三首,这是第一首。凉州——今甘肃武威,当时为屏障长安的重镇,也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唐代宗时吐蕃侵占河西、陇右数十州,至德宗竟公然承认被占领土。作者痛心国土沦丧和大量丝织品被掠夺,做诗评击。②
边城二句——写凉州暮春景色。天雨,归雁因气压低不能高飞;初生的芦苇将绿遍沼泽。芦笋,芦苇初生的嫩芽,似竹笋而小。③
铃声——指系在骆驼或马匹颈上的铃声。④
驮(tuó驼)——负载。白练,未染的丝织品。安西,指唐安西都护府,驻在龟兹,为唐代西域重镇。这时已沦为吐蕃的据点。
&&&&&&&&&&&&&&&&&&&
西北纪行诗草(七首选二)①
&&&&&&&&&&&&&&&&&&&&&&&&
入甘肃境到处皆秃山感赋一绝?
&&&&&&&&&&&&&&&
山山惟秃石, 有土尽输河。?
&&&&&&&&&&&&&&&
我欲问天帝, 灾何西北多???
兰州见黄河赋古绝一首?
&&&&&&&&&&&&&&&
黄河何所似? 动脉大破裂。
&&&&&&&&&&&&&&&
浊浪日奔流, 西北神州血!??
【注释】 ① 原作七首,选第二、三首。录自《当代诗词》第四集,花城出版社1984年1月出版。
&&&&&&&&&&&&&&&&&&&
度破讷沙①
&&&&&&&&&&&&&&&&&&&&&
眼见风来沙旋移, 经年不省草生时②。?
莫言塞北无春到, 总有春来何处知③???
【作者简介】李益(748—827),字君虞,唐陇西姑臧(今甘肃武威)人。大历年间进士,曾先后为幽州和?宁节度使任幕僚。他长于七律,以写边塞诗著称,内容多为战士久戍思归之情。
【注释】 ①
本题二首,这是第一首。唐建中二年(公元781),作者随?宁节度使崔宁巡视陕北长城一带,写下这首诗。当时战士多戍守在塞北荒漠地区。全诗只第一句正面写景,余为作者的感慨和议论。至于战士们望春的心情、环境的恶劣和生活的艰苦,全让读者自己去想象。度破讷沙——度,过的意思;破讷沙,沙漠名,故址在今陕北横山县西。现在国家正在这一带风沙线上营造陕北防护林,是“三北”防护林带的组成部分。又在榆林地区发现神(木)府(谷)大煤田(据报导为世界八大煤田之一),储量丰、煤质优、埋藏浅。包头到神木的铁路已修通,西安至神木的铁路也在赶建中。②
眼见二句——描写沙漠中只见风沙不见寸草的荒凉情景。旋,随即。不省(xǐng醒),不知道。③
莫言二句——不要说春天未到,就是来了,风沙依旧,连青草也看不到,哪里去找春天呢??
&&&&&&&&&&&&&&&&&&&
&&&&&&&&&&&&&&&&&&&
莫将边地比②, 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尊酒里③, 不知能有菊花无???
【作者简介】王缙,字夏卿,唐蒲州(今山西永济县)人,与其兄王维以文翰著称。安禄山反叛,他和名将李光弼守太原有功,后官至黄门侍郎同平章事。《全唐诗》存诗八首。
【注解】 ①
九日——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那一天,古人有登高、佩茱萸、饮菊花酒的习俗。这首诗约为作者在边地“防秋”(唐代秋收后,北方统治者往往率部入侵掠夺。内地常派要员到塞北督防,叫“防秋”)时,于登高途中所作。②
莫将二句——八月就出现严霜,这“边地”可能为晋北或陕北长城内某重镇。,指长安,今陕西西安市。
③ 今日二句——今天登高,不知有未备好菊花酒?尊,酒杯。
&&&&&&&&&&&&&&&&&&&
&&&&&&&&&&&&&&&&&&&
敕勒川②,阴山下③。天似穹庐④,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⑤。
【注释】 ① 《敕(chì赤)勒歌》是对中温带草原景观及其发达的畜牧业的典型描写。②
敕勒川——即今内蒙古自治区的河套平原。这里南北朝称作“敕勒川”,五代时叫“丰州滩”,明朝以后称“土默川”。原是个天然大牧场,近两三百年才大规模开辟,引黄河水灌溉,发展成为农耕地区。③
阴山——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中部,东西走向,长约1200公里,南侧断层陷落为河套平原,北坡比较平缓。④
穹(qióng穷)庐——圆顶毡房,俗称“蒙古包”。?⑤ 见?——同“现”,显现。
&&&&&&&&&&&&&&&&&&&
&&&&&&&&&&&&&&&&&&&
胡风冻合皮?鹈泉②,牧马千群逐暖川③。
塞外征行无尽日④,年年移帐雪中天⑤。
【注释】 ①
暖川——牧民为使牲口安全越冬,选择向阳、避风、比较温暖的平川地区栖息牲口。这首诗开头两句是写牧区的壮阔场面,三、四句写戍边战士调迁频繁,不如北地的牛马。寓有谴责边将邀功黩武之意。这与杜甫《后出塞》诗:“古人重守边,今人重高勋”意同。②
胡风——北风或朔风。??鹈(pì
tí譬啼)泉——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五原县以北。③ 逐——驱之前进,即驱向暖川。④
塞(sài赛)外——旧时指外长城以北之地,这里指内蒙古。⑤ 帐——部队的营帐。
&&&&&&&&&&&&&&&&&&&
草原纪游①
&&&&&&&&&&&&&&&&&&&&&
呼伦湖畔绿双山②,点缀牛羊草色斑③。
解放军人夸技术,神枪猎得七羊还④。
【注释】 ①
选自《远望集》。1960年7月,作者曾有呼伦贝尔草原之游,作诗十首,这是第五首。呼伦贝尔草原在内蒙古自治区的东北部,是比较典型的温带草原,草高可达半米以上,密度也大,是全国著名的牧区。②
呼伦句——呼伦湖南连贝尔湖,在呼盟的西部,夏季水涨时湖水流出,和黑龙江上游额尔古纳河相通,水枯时就成为内陆湖泊。湖畔的双山草高而密,显得格外翠绿可爱。③
点缀句——那里所产“三河牛”产乳多,“三河马”挽力大,都是著名的良种。④ 羊——指草原上野生的“黄羊”。
戴郭邦唐诗画,早春树林系列翻拍
??第三章??地形类的诗歌?
我国山地面积广,地势起伏大,构成复杂的地形,同时也加深了气候的复杂多样。地形影响气候,最明显的是水平的屏障作用和垂直的地带性变化。这里分两节编述。
第一节山脉的屏障和坡向?
山脉的屏障作用?
【解题】山脉是气候的屏障,可使相邻两地区的气候发生显著的差异。如东西横亘的秦岭,对冷、暖气流的南侵和北上都起阻挡作用,因此虽一山之隔,而有“山前桃花山后雪”的差异。特别是山南的四川盆地,由于秦岭的屏障以及坡向、盆地地形等综合作用,盆地内冬季霜雪少见,有“暖湖”之称。选《飞过秦岭》等诗9首。?
&&&&&&&&&&&&&&&&&&&
飞过秦岭①
&&&&&&&&&&&&&&&&&&&&&
群山界秦蜀, 宛转万龙游。
海拔四千米,天高一指头②。
雪涛眉下涌,云海望中收。
瞬息巴渝到③,嘉陵绿似油④。
【注释】 ①
这首诗是作者《重庆行》16首中的第一首,写于1960年春节。秦岭——这里指的是陕西境内部分,海拔大都在2000米以上,主峰太白山,高达3666米。它是我国亚热带湿润地区和暖温带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②
海拔二句——飞越秦岭时,当飞机上升到4000米高空时,机身离天好像只差一个指头,极言飞得高。③
巴渝——指重庆市。秦汉置巴郡,隋改称渝州,南宋光宗时始称重庆府。④
嘉陵句——长江、嘉陵江汇合处的重庆,1月平均气温?8.1?℃,秦岭以北的西安为-1℃, 由于秦岭屏障,两地温差达9℃以上。?
&&&&&&&&&&&&&&&&&&&
&&&&&&&&&&&&&&&&&&&
庭中栽得红荆树, 十月花开不待春②。
直到孩提尽惊怪, 一家同是北来人。
【作者简介】元稹(zhěn诊)(779—831),字微之,唐河南(今河南洛阳)人。15岁明经及第,任监察御史时,与宦官、权臣作斗争,出贬江陵、通州、虢州等地。其后,转而结交宦官,做了宰相,为舆论所轻。他和白居易是好友,两人的文学观点相近,诗的风格也大体类似,互相唱和,时称“元白”。
【注释】 ① 这首诗是元稹任四川通州(今四川达县,在渠江支流通江流域)司马时所作。②
十月——达县11月(相当于农历十月)平均气温在13℃以上,和北京4月相近。?
&&&&&&&&&&&&&&&&&&&
&&&&&&&&&&&&&&&&&&
春令有常候, 清明桐始发。
何此巴峡中②,桐花开十月??
岂伊物理变? 信是土宜别。
地气反寒暄, 天时倒生杀③。
草木坚强物, 所禀固难夺④。
风候一参差⑤,荣枯遂乖刺⑥。
况吾北人性, 不耐南方热。
强羸寿夭间, 安得依时节???
【注释】 ①
这首诗写于唐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十月,当时作者在忠州(今四川忠县)任刺史。②
巴峡——指重庆以东的川江河段,这里指忠州。③
地气二句——四川盆地气候的特点为冬暖、春早、夏热,无霜期长,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秋季多绵雨。“桐花开十月”,正是在这种气候条件下形成的。④
禀(bǐng丙)——素质。⑤ 参差(cēn cī琛次)——不一致。⑥
况吾二句——作者到忠州后水土不服,在这一时期的作品中屡有提及。
&&&&&&&&&&&&&&&&&&&
&&&&&&&&&&&&&&&&&&&
瘴地风霜早②, 温天气候催。
穷冬不见雪,正月已闻雷。
震蛰虫蛇出③,惊枯草木开。
空余客方寸,依旧似寒灰④。??
【注释】 ① 这首诗把忠州的冬暖、春早写得既具体又生动。作于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春。
② 瘴地——古人对南方湿热地方的泛称。这里指忠州。③
蛰(zhé哲)——指虫蛇冬眠,蛰伏在土中或洞穴里,不吃不动。④
空余二句——作者《答杨使君登楼见忆》:“忠(州)、万(州)楼中南北望……各是笼禽作使君(刺史)。”又《寄微之(元稹的字)》:“莫嫌冷落抛闲地,犹胜炎蒸卧瘴乡(指忠州)。”原注:“时微之为虢州(在豫西)长史。”这两首诗与《闻雷》是同时期的作品。录举上述二例,可见作者当时不安于忠州的心境。方寸,心的别称。
&&&&&&&&&&&&&&&&&&&
种 荔 枝①
&&&&&&&&&&&&&&&&&&&&&
红颗珍珠诚可爱, 白须太守亦何痴②!?
十年结子知谁在③?自向亭中种荔枝。?
【注释】 ①
由于秦岭的屏障,忠州冬季的气温比同纬度的武汉、杭州都高,而隋唐又是我国气候温暖时期,故忠州可种荔枝。作者在“一年巴郡守”(此句见《洛中偶作》)期间,除这首诗外,还写了《忠州郡中》、《荔枝楼对酒》和著名的《荔枝图序》等诗文,内容都是谈荔枝的,可见作者对它的钟爱。②
白须太守——作者自指。③ 十年句——唐代官制为刺史三年一任,而荔枝种后十年才能结果。
&&&&&&&&&&&&&&&&&&&
谢任泸州师中寄荔枝①
&&&&&&&&&&&&&&&&&&&&&&&&&&
有客来山中, 云附泸南信②。
开门得君书,?欢喜失鄙吝③。??
筠蘝包荔子④,四角俱封印。
童稚瞥闻之,群来立如阵。
竞言此佳果,生眼不识认。
相煎求拆视⑤,颗颗红且润。
众手攫之去,争夺递追趁⑥。
贪多乃为得,廉耻曾不论⑦。
喧闹俄顷间,咀嚼一时尽。 ?
空余皮与核,狼藉入煨烬⑧。
【作者简介】文同(),字与可,梓州梓潼(今四川梓潼县)人。北宋著名画家,尤以墨竹见长,诗也写得很出色。他是苏轼的从表兄,“北客若来休问事,西湖虽好莫吟诗”,就是他送苏轼出任杭州通判时的规劝。
【注释】 ①
任泸州师中——即任孜,字师中,时任泸州(今四川泸州市)知州。这首诗是说泸州产荔枝。苏轼的诗中也提到涪陵、眉山都产荔枝——《荔枝叹》“天宝岁贡取之涪”句自注:“唐天宝中盖取涪州荔枝,自子午谷路进入”。又《寄蔡子华》诗:“故人送我东来时,手栽荔枝待我归。荔子已丹吾发白,犹作江南未归客。”②
云附句——说是捎来了泸南的书信。③
欢喜句——欢喜得消除了庸俗、贪鄙之心。《世说新语·德行》:“周子居常云:吾时月不见黄叔度,则鄙吝之心已复生矣。”这里化用其意。④
筠蘝(yún
lián云连)——竹编的篓子。⑤ 相煎——催促。⑥ 追趁——追逐。⑦
贪多二句——说谁拿得多谁就高兴,连廉耻也顾不上了。⑧煨烬(wēi jìn威晋)——火灰。
&&&&&&&&&&&&&&&&&&&
&&&&&&&&&&&&&&&&&&&&
公社遍故乡②, 到处是桑园。
蚕娘两万人, 一年八季蚕③。
【注释】 ①
选自《陈毅诗词选集》。这是《冬夜杂咏》十二题的第九题。《故乡》共三首,这里抄录的是第二首,作于1960年12月。②
公社——人民公社。③
一年句——陈毅同志的故乡乐至县,在四川中部、沱江与涪江间,终年温暖,霜雪少见,无霜期长达300天以上。桑树叶子摘了又长,“一年八季蚕”,养蚕的次数超过同纬度的太湖流域,与珠江三角洲相似。
&&&&&&&&&&&&&&&&&&&
野 狐 岭(节选)①
&&&&&&&&&&&&&&&&&&&&&&&
“高岭出云表,白昼生虚寒②。
冰霜四时凛,星斗咫尺攀③。
其阴控朔部,其阳接燕关④。
涧谷深叵测⑤,梯磴纡百盘⑥。”??
“亭柳荫古道,园果登御筵? 。
境虽居庸北⑦,物色幽蓟前⑧。
始悟一岭隔⑨,气候殊寒暄⑩。”??
【作者简介】 周伯琦(?—1367),饶州(今江西鄱阳县)人。仕元,官至参知政事。
【注释】 ①
诗题下原注:“岭界南北,甚寒;南下平地则暄矣。”全诗22韵,节录开头4联和中间11~13联。野狐岭——在今河北万全县东北。这首诗写野狐岭“界南北”,高出云表,不仅“白昼生虚寒”,更由于“一岭隔”,使南北“气候殊寒暄。”②
高岭——指野狐岭。云表,云外。虚寒,阴寒。③
四时——四季。凛(lǐn懔),寒冷。咫(zhǐ止)尺,距离很近。④
阴……阳——山北叫“阴”,山南叫“阳”。朔部,指野狐岭以北地区。燕关,即燕长城。这里指万全至张家口一带的长城。⑤
叵(pǒ坡)测——不可测量。⑥ 梯磴——登山的石级。 ⑦
居庸北——这里指居庸关以北到野狐岭南麓之间的“南下平地”。由于野狐岭的屏障,这一带的风物景色与南面的幽蓟地区相似。⑧
幽蓟(jì计)——幽州、蓟州,在今河北省的涿州市和天津市的蓟县。⑨ 悟(wù晤)——明白。⑩
殊——异、不同。暄(xuān宣)——温暖。
&&&&&&&&&&&&&&&&&&&
出 居 庸 关①
&&&&&&&&&&&&&&&&&&&&&&&
将军此去必封侯, 士卒何心肯逗留。
马后桃花马前雪, 出关争得不回头②!??
【作者简介】徐兰(约1660—约1730),字芝仙,常熟(今江苏常熟市)人,曾为清宗室安郡王的幕僚。诗风似岑参,多奇句。
【注释】 ①
清康熙三十五年(公元1696年),清帝亲征噶尔丹,命安郡王率部出居庸关,进军归化(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这首诗是作者随军出关时写的。居庸关在北京市昌平县西北,控扼着军都山隘中枢。军都山是一条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阻挡冬、夏季风的运行,使山脉两侧的气温悬殊。诗人用艺术笔触,形象地写出“马后桃花马前雪”的名句。“马后”指关内,即军都山脉的东南侧;“马前”指关外,即军都山脉的西北侧。②
争——通“怎”。
坡向和气候?
【解题】坡向和气温:我国位于北半球,山地阳坡的太阳高度比平地大,比阴坡更大,故阳坡的气温比阴坡高。“山阳薄雾散,山阴白雪密”,这与太行山脉的坡向和屏障都有关系。选《过太行山书怀》等诗3首。
坡向和降水:气流在迎风坡上被迫抬升,大量降水。当气流越过山脊,所含水汽大大减少,因此背风坡的降水量比迎风坡少得多。同样,迎风侧山麓的降水量也比背风侧山麓要多。选《游蜀中简友人》等诗3首。
&&&&&&&&&&&&&&&&&&&
过太行山书怀①
&&&&&&&&&&&&&&&&&&&&&&
太行山似海, 波澜壮天地。
山峡十九转,奇峰当面立。
仰望天一线,俯窥千仞壁。
外线雾飘浮,内线云层积。
山阳薄雾散,山阴白雪密②。
溪流走山谷,千里赴无极。
清漳映垂柳③,灌溉稻黍稷。
园田村舍景,无与江南异。
【注释】 ① 选自《陈毅诗词选集》。作者奉命赴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和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日由淮南黄花塘新四军军部出发,次年3月7日抵延安。本题6首,此为第一首,写于1944年1月。太行山,即太行山脉,耸峙在晋冀间,所谓“太行界天二千里”(杨万里诗句),东北─西南走向,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达2000米。②
山阳二句——阳坡雾散,阴坡雪密。由于坡向不同和太行山脉的屏障,使山脉两侧冷暖不同,天气各异。③
清漳——即清漳河,在山西省的东南。流域内植被较好,河水清彻,故名。
&&&&&&&&&&&&&&&&&&&
穷冬曲江闲步①
&&&&&&&&&&&&&&&&&&&&&&
雪尽南坡雁背飞, 草根春意胜春辉②。
曲江永日无人到,独绕寒池又独回。??
【作者简介】裴夷直,字礼卿,唐河东(今山西永济县)人。进士出身,文宗时任右拾遗、中书舍人。武宗即位,出为杭州刺史,终散骑常侍。《全唐诗》存诗一卷。
【注释】 ①
曲江——原址在西安市南5公里的低凹地带,是隋唐时开凿的一个人工湖。湖形屈曲,故名曲江或曲江池。唐代时此地宫殿连绵,楼阁起伏,为著名的名胜区。后来逐渐淤积湮没。穷冬——严冬或隆冬,都指农历十二月。②
雪尽二句——由于南坡向阳,太阳高度大,气温较高,故南坡的积雪最先消融;雁是候鸟,秋天来我国南方越冬,春天飞往北方,故背向离去;草根也开始萌动。意为严冬就要过去,阳春已在叩门了。
&&&&&&&&&&&&&&&&&&&
终南望余雪①
&&&&&&&&&&&&&&&&&&&&&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②。
林表明霁色③,城中增暮寒④。
【作者简介】 祖咏(699—约746),唐河南洛阳人。他与王维友善, 诗作也以描写山水自然为主。
【注释】 ①
终南即终南山,在长安的南面,作者望到的积雪,应当在该山的北侧。由于“阴岭”(阴坡)的太阳高度小,气温较低,故尚有“余雪”未融。②
积雪浮云端——雪后初晴,山腰云雾笼罩,遥望山上的积雪,如浮在云端。③
霁色——雨雪停后出现的阳光。④
增暮寒——农谚:“霜前冷,雪后寒。”当强冷空气南下,把当地的暖空气抬升,造成降雪。雪后转晴,说明该地区完全被冷空气所控制,气温下降,又是夕阳西下的傍晚,更增加了寒意。
&&&&&&&&&&&&&&&&&&&
游蜀中简友人①
&&&&&&&&&&&&&&&&&&&&&&&
别来十二月,去到漏天边②。
不是因逢闰③,须知已隔年。??
【作者简介】李频,唐睦州寿昌(今浙江建德县)人,大中八年(公元855年)进士。任陕西武功县令时,抑制豪强,兴修水利,颇得民心。后为建州刺史,卒于官。有《建州刺史集》,以五律较多。
【注释】 ① 作者用这首诗来代替书简,告诉友人他到“漏天边”一带漫游了十二个月。②
漏天——指峨眉山东侧附近一带。峨眉山耸峙在四川盆地的西缘。它的东坡面迎东南季风,形成大量地形雨;又因为降水随一定高度而增加,而该山海拔高达3099米,所以内陆的峨眉山年降水量竟达1959毫米(超过上海的1123毫米)。该山的年平均降水日数达264天,是我国大陆上雨日之最,向有“西蜀漏天”之称。〖KG1*2〗③
不是二句——如果不是碰上闰月,咱俩的分别已经是隔年了。闰(rùn润),农历三年一闰,五年两闰。因为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多于农历纪年的时间,用增设闰月的办法解决两者的差数。
&&&&&&&&&&&&&&&&&&&
离 福 严①
&&&&&&&&&&&&&&&&&&&&&&
山下三日晴, 山上三日雨②。
不见祝融峰③,还溯潇湘去④。??
【作者简介】黄庭坚(),字鲁直,别号山谷道人,北宋分宁(今江西修水县)人。进士出身,做过几任地方官和国史编修等职。屡被贬降,晚年远谪宜州(今广西宜山县),次岁就死在那里。他是江西诗派的开创人,作诗多刻意逞奇,讲究修辞造句,追求奇拗瘦硬的风格。
【注释】 ①
福严——即福严寺,是衡山古刹之一。作者出贬广西宜州,中途曾上衡山一游,写下这首诗。②
三日雨——“三”表示多数。三日雨,即俗说“三天两头下雨”之意。因衡山处于亚热带湿润地区,常有暖湿气流袭来,故多地形雨。③
不见句——祝融是衡山主峰,海拔1290米。韩愈诗:“喷云泄雾藏半腹,虽有绝顶谁能穷”是说山峰时常被云雾遮蔽,不易看见。④
潇湘——潇水、湘江。潇水是湘江的支流,为作者入桂赴贬必经之路。
&&&&&&&&&&&&&&&&&&&
发锦沙村①
&&&&&&&&&&&&&&&&&&&&
北上途未半, 南行岁已阑②。
孤舟下建德, 江水入新安③。
海近山常雨, 溪深地早寒。
行行泊不可, 须及子陵滩④。
【作者简介】崔颢(hào浩)(?—754),唐代汴州(今河南开封市)人,开元十一年进士,天宝中任尚书司勋员外郎。他早期的诗多写闺情;从军以后,一变而为雄浑奔放;在漫游中还写了一些富有民歌风味的诗。
【注释】 ① 这是一首纪游诗。第五句具有气候学含义,是说近海山岭的迎风坡容易形成地形雨。②
岁阑——年终。③ 新安——即新安江,源出皖南,流经浙江建德的东部,注入钱塘江。④
行行二句——由于新安江进入七里泷(lóng笼)河段(起自建德的梅城镇,止于桐庐的严子陵钓台),长23公里,两岸高山对峙,绝壁削立,峡谷湍流(现建有富春江水电站),在泷内无处泊舟,只好赶往子陵滩去停靠。???
第二节高度和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高度和气温?
【解题】大气不易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却善于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而地面不但善于吸收太阳的短波辐射,还会把它转变为长波热,再通过辐射和对流,使大气增温。故陆面是大气的主要热源,又因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物候也就随高度增加而推迟。在一般情况下,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如江西大林寺海拔在米,估计平均气温要比山下低5℃,春天物候比山下可能有20天之差。选《大林寺桃花》等诗3首。
&&&&&&&&&&&&&&&&&&&
大林寺桃花①
&&&&&&&&&&&&&&&&&&&&&
人间四月芳菲尽②,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③,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①
大林寺——在江西庐山牯岭西,始建于晋代,是我国著名古刹之一。这首诗作于唐元和十二年(公元817年)四月九日。作者的《游大林寺序》言及大林寺“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月(农历四月),如正、二月天,梨桃始华,涧草犹短。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②
人间——指山下平地聚落。芳菲——指花卉。③ 觅(mì密)——寻找。??
&&&&&&&&&&&&&&&&&&&
寒食还陆浑别业①
&&&&&&&&&&&&&&&&&&&&&&
洛阳城里花如雪, 陆浑山中今始发②。
旦别河桥杨柳风③,夕卧伊川桃李月④。
伊川桃李正芳新, 寒食山中酒复春。
野老不知尧舜力, 酣歌一曲太平人⑤。?
【注释】 ①
陆浑——即陆浑山,在豫西山地伊河上游嵩县的东北,作者的别墅建在那里。别业,别墅。②
洛阳二句——洛阳在洛河下游盆地内;陆浑山在豫西,海拔高,季节迟,所以陆浑山中的花开放较晚。③
旦……夕——早晚。河桥,在河南孟县南,富平津上。④ 伊川——县名,在伊河中游。⑤
野老二句——相传帝尧之世,天下太平,百姓无事,有老人击壤而歌:“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酣歌,尽兴唱歌。
&&&&&&&&&&&&&&&&&&&
戏 答 元 珍①
&&&&&&&&&&&&&&&&&&&&&&&
春风疑不到天涯②, 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桔, 冻雷惊笋欲抽芽。
夜闻啼雁生乡思, 病入新年感物华③。
曾是洛阳花下客, 野芳虽晚不须嗟④。??
【作者简介】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庐陵(今江西吉安)人。幼年家贫,曾以芦杆作笔,沙盘为纸刻苦自学,后来成为当时文坛领袖。他对北宋文学的发展起了推进作用。他还和宋祁等同修《新唐书》,并独自完成《新五代史》。他特别重视选拔人才,王安石、苏轼、曾巩等都曾受过他的扶植和培养。
【注释】 ①
这首诗是景?礻[KG-*3][HT5,7SS]右?四年(公元1037年)二月写于夷陵贬所。上一年谏官高若讷随声附和诋毁范仲淹,作者写信批评他:“不复知人间有羞耻事”,就在这年的十月,欧阳修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②
天涯——天边。这里指贬所夷陵。③ 物华——美丽的景物。?④
曾?是二句——当时洛阳的花园最盛,那里的牡丹尤其著名。作者曾任洛阳留守推官。嗟(jiē皆),叹息。??
山地气候的垂直变化?
【解题】在高山地区,由于气温随高度而降低,而降水则在一定高度内又随高度而增加,因此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方向上,先后出现类似从赤道到两极的气候变化。如我国横断山区的滇南纵谷地带,从山下的热带气候,到高山的亚寒带气候,垂直分布非常明显。又如四川的峨眉山,在北纬29°28′,海拔3099米。从地面到海拔1500米为亚热带,1500米以上为温带,2500米以上为半年积雪的亚寒带。选《高黎贡山歌》等诗5首。
&&&&&&&&&&&&&&&&&&&
高 黎 贡 山 歌(节选)①
&&&&&&&&&&&&&&&&&&&&&&&&
“高黎贡山潞江畔②, 万仞孱颜插穹汉③。
我行起趁鸡初啼, 行至日午山未半。
回观飞鸟但见背,俯瞰众峰已在骭④。
雪经烈日晒不消, 瀑作怒雷吼不断。
每上一层冷一层, 夹衣旋把重裘换⑤。”?
“五十三参更难上⑥,线路盘旋蹑榛莽⑦。
面真对壁何所参? 头恐触天不敢仰⑧。”?
【作者简介】赵翼(),号瓯北,江苏阳湖(今常州)人。清乾隆进士,官至贵西兵备道。他长于史学,考据精赅。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著有《瓯北诗钞》、《瓯北诗话》、《廿二史札记》等。
  【注释】 ①
高黎贡山——在云南省怒江以西的中缅边境上,是横断山最西的一支。呈南北走向,海拔4000米左右,为怒江和伊洛瓦底江的分水岭。该山山高谷深,温差大,气候、植被的垂直变化明显。当地人民概括这里的气候为“一山有四季”,是形象而真切的写照。这里节录诗的首、中两段。②
潞江——即怒江。③ 万仞句——仞,古以7尺为1仞;万仞,极言其高。孱(chán蝉)颜,山高的样子。穹(qióng
穷)汉——即天。④ 骭(gàn干)——小腿胫骨。“已在骭”, 说众峰都在小腿以下。⑤
每上二句——由于每上一层冷一层,因此要沿途添衣;刚添了夹衣,再上一层又感到寒气逼人,忙换穿厚的裘衣。重裘,厚的裘衣。⑥
五十三参——半山以上途中一处地名。⑦
线路句——线路,形容山路狭小,远望如线。蹑(niè聂),踩。榛(zhēn真)莽,泛指杂树草丛。⑧
面真二句——这二句是诙谐话,说五十三参既高而陡,攀登时,像在面佛对壁低头参禅,其实这哪里是参禅,只不过不敢抬头,怕碰着天罢了。这和第三章第一节《飞过秦岭》第4句“天高一指头”都是夸张写法。?
&&&&&&&&&&&&&&&&&&&
送僧入蜀过夏①
&&&&&&&&&&&&&&&&&&&&&&&
师言结夏入巴峰②, 云水回头几万重③。
五月峨眉须近火,木皮岭里只如冬④。?
【作者简介】曹松,字梦征,晚唐舒州(今安徽潜山县)人。光化四年(公元901年)七十余岁考取进士,曾任秘书正字。他的诗多旅游之作。
“一将功成万骨枯”,是他《已亥岁》的诗句。
【注释】 ① 这是一首赠别诗,送一个和尚到四川峨眉山去过夏。②
师——指“法师”,是对和尚的尊称。结夏——佛教僧尼自农历四月十五日至七月十五日,静居寺院,不出门行动,谓之结夏。巴峰——指四川峨眉山,它与普陀、五台、九华等山号称佛教四大名山。③
云水——行踪无定的“行脚僧”。这里是指“入巴峰”的那个和尚。④
五月二句——峨眉,即峨眉山,耸峙在四川盆地西缘。主峰万佛顶,海拔3099米,山麓与峰顶的温差达15℃。农历五月,山上仍寒冷如冬,还要烤火。木皮岭,地名。
&&&&&&&&&&&&&&&&&&&
高 州 杂 咏①
&&&&&&&&&&&&&&&&&&&&&&
粤南天欲尽②, 风气迥难持③。
一日更裘葛④,三家杂汉夷⑤。
鬼符书辟瘴, 蛮鼓奏登埤⑥。
遥夜西归梦⑦,惟应海月知。
【作者简介】 吴国伦,字明卿,明兴国州(今湖北阳新县)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官至河南参政。
【注释】 ①
这首诗是写大云雾山脉主峰大田顶山(在高州的东北)气温的垂直变化和高州的风土人情。高州——县名,在今广东的湛江地区。②
天欲尽——意指当时认为偏僻而遥远的高州。③
风气句——说高州的风土人情异乎寻常,用内地的眼光去猜度是没有把握的。迥(jiǒng窘)异——异乎寻常。④
一日句——大田顶山,海拔高达1703米,位于北回归线以南,在山麓平地,长夏无冬。全年多穿单衣,但向山上攀登,气温渐降,到了半山就要换春秋衫了,及至山顶,高处不胜寒,非穿冬衣不可。真所谓“一山有四季”。更,换。裘,皮毛制的冬衣。葛,用葛藤纤维织成的葛布,古人多作夏服。这里以葛代指夏衣。⑤
三家句——明代时山上人口稀少,村落户口不多,汉人与兄弟民族杂居,和睦相处。⑥
鬼符二句——用画符和在城墙上打鼓来驱除瘴疠(恶性疟疾)。 辟,驱除。埤(pì譬),城上的矮墙。⑦
遥夜——即长夜。
&&&&&&&&&&&&&&&&&&&
塞 下 曲①
&&&&&&&&&&&&&&&&&&&&&
五月天山雪, 无花只有寒。
笛中闻《折柳》,春色未曾看②。
晓战随金鼓③,宵眠抱玉鞍。
愿将腰下剑④,直为斩楼兰⑤。??
【作者简介】李白(701—762),字太白,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近),生于唐安西都护府所辖的碎叶城(今塔吉克斯坦共和国北部托克马克附近)。他关心国家和人民的命运,对统治者的骄奢残暴无比愤恨。他一生游览了许多名山大川,对祖国的壮丽河山倾注了满腔的热爱。所有这些,在他的诗中都得到了充分的反映。他}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宁波气候特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