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概括文章主旨分析文章的主旨

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
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目标解说】主旨,就是文章思想内容的核心,也就是文章的中心思想,即作者对人、事、景、物的认识和态度,以及由此表现出的感情倾向。在现代文阅读题中,对主旨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二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解题要诀】归纳主旨是在归纳文章内容要点的基础上提出来的进一步要求。解答这类试题,首先应该读懂原文,深入理解文意(作者记叙、议论了哪些方面的事),然后由表及里,整体把握文旨(文章涉及哪些社会问题?),归纳要点,把握文章真意和作者的真正意图,最后按照题目要求,整理提取有效的信息。具体的表述分两步走:首先概述文章内容,通过叙述(描写、塑造等),,,,;然后表明写作意图,表达(表现、寄托等)了,,,,,抒发了,,,,情感(愿望)。例如《木车的激情》联系全文,概括本文
& 果果文库所有资源均来源于互联网,仅供网友学习交流,若侵犯了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予以删除。
761&&人浏览
4584&&人浏览
11369&&人浏览
10782&&人浏览
5428&&人浏览
3947&&人浏览
7699&&人浏览
19785&&人浏览
10474&&人浏览
12576&&人浏览
16334&&人浏览
17377&&人浏览
8276&&人浏览
4926&&人浏览
18422&&人浏览
本文标题:分析、概括文章的主旨 链接地址:
2013-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果果文库 版权所有 联系站长: ; 经营许可证编号:浙ICP备号2.文章的主旨是如何表现的?——精英家教网——
暑假天气热?在家里学北京名师课程,
2.文章的主旨是如何表现的? 【】
题目列表(包括答案和解析)
下面为同学们推荐部分热门搜索同步练习册答案,要查找更多练习册答案请点击访问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第下题
独处与思考
  独处,是入的一种生存能力。缺乏独处能力的入,归根到底是缺乏思考的内在需求。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则是残缺的人生。有位西方哲人极而言之:对无知的入来说,闲暇是入的一种死亡,是活着的坟墓。”
  在这五彩缤纷的世界中,许多入都心浮气躁,害怕孤独,哪里还有静静独处的耐心,也许还有少数人能超然物外,享受着独处的滋味,但这种人常常被视为性格怪异的人,甚至被视为神经不正常。
  有人说:孤独是蚌病成珠。忍耐痛苦的结果是得到那颗美丽绝伦的珍珠。但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独处,最有利于想像力的发挥。独对自然,心灵会像宇宙一样深邃;独观书籍,思想会像电波一样通达古今;独赏音乐,情绪会像雪莲一样玉洁冰清:独坐静思,自我会像大山一样坚实稳固。
  虽然时下喜欢独处的人,被视为另类或性格有点怪异。不过,一个人既然喜欢独处,那就不管别人如何评判,仍然我行我素、矢志不改。为什么有些性格孤僻的人,甚至一些残疾人,他们能成就正常人难以企及的业绩呢?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正在于他们具备了独处思考的条件和能力。人生在世,与人共处,可以创造共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自我独处,则可以创造独属于自己,也可以奉献给社会的心灵财富。
  一个人独处,拥有一片静谧的空间,真正地享受一下独处的时光,彻底地忘掉一切烦恼和久积心头的忧郁,清心寡欲,逍遥自在,感受自我,静思内省,清除灵魂中的污垢,让灵魂彻底净化。这样的独处又有什么不好呢?生活中有诗情画意,有如音乐般优美的旋律,但同时也有丑恶与狰狞。正因如此,才有人选择独处。独处是一种心态,一种性情,一种意愿。
  独处之人,远离扰攘世界,浮嚣市声,躲进书斋,以书为友,皓首穷经,吸取营养,陶冶情操。尽管读几本书,寒不可衣,饥不当食,但它能净化人的灵魂,绝不会因得陇望蜀、欲壑难填而苦恼。独处之人,夜阑人静之时,遥望星空,慨宇宙之浩大,叹人生之屑微,绝不会去与人争蝇头之利。独处之时,“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对酒当歌,自寻欢乐,傲视世俗。
  没有独处,就没有思考;没有思考,就没有领悟.没有领悟,哪来思想火花。人人都有思考的潜能,但思考并非像心潮那样说来就来。思考需要宁静的处所和精心的孕育。没有思考的愿望,没有灵魂的渴求,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思考是生命的高级形式。卢梭说:“沉思的人,乃是一种变了质的动物。”人类与动物的区别就在于人类会思考。爱默生说:“世人最艰巨的使命是什么?思考。”只有乐于独处的人,在独处中观察、分析、思考,才能有独到的见解,对生活有独特的领悟,从而拥有一颗自由的心灵。
(2005年第5期《思维与智慧》)
作者在本文中所要表达的主要观点是________
作者在文中着重阐述了“独处”的作用,请分条概述。
第三自然段画线部分主要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起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①修辞手法________
②表达效果________
请你根据文章内容简述“独处与思考”两者之间的关系。
对本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一个人如果不能在独处中静心思考,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的生活,而是残缺的人生。
独处并不意味着孤独,相反,乐于独处的人把独处看成是难得的享受。
只要具备了独处思考的条件和能力,就是残疾人,他们也能成就正常人难以企及的业绩。
文章多次引用名人诗文,持论有据,主旨明确,同时也体现出作者丰富的学识修养。
读短文,回答下题。
青藏线的风
  ①都说青藏线的风硬。“硬”在哪儿?因为它是雄性的、强悍的吗?看戈壁滩上,大风起兮,沙土蔽日。刮得厉害时,连拳头的卵石都飞起来,相互撞击的声音像是折断人的骨节,真是〔甲〕。
  ②在陶力、尕海、松如沟一带,是一望无际的沙漠。风在这里肆虐,日夜呼号。有时一夜工夫就将沙丘搬到铁路上……
  ③其时,即使它温柔一点时,你也会感到它〔乙〕。在戈壁滩上行走,觉得有的吻,多少夹杂着野性;到了晚上,会觉得脸上微微发烫,照照镜子,肤色明显发黑,这是它和高原紫外给你的印章。
  ④你想领略一下青藏线的风吗?那就随着我的脚步,顺着两条锃亮的钢轨,一步步走上这“天路”吧!有诗曰:
  ⑤青藏铁路线/海拔三千三/南昆仑、北祁连/戈壁荒漠伴两边。
  ⑥青藏铁路的两侧多山,挤得火车七扭八扭地走,走投无路了就钻山洞。这山大多是没有植被,岩石裸露,或赭红、或青灰,望着,像来到另一星球一样惊奇。在这里,走路多了都觉得胸闷、气喘,更何况爬山。但我们还是喘息着、磕绊着,爬上去。当时很骄傲,站在山顶,像站在领奖台上。觉得在内地,绝对是登高冠军,因为要多费几倍的劲。要不,为啥像王军霞那些运动员都要到青海来训练呢!摸摸岩石的表面觉得光滑,一碰就有轻微的粉末飞扬。别人告诉我,这叫风化石。一瞬间,觉得这风像流水,在耳边哗哗淌过,〔丙〕,岁月沧桑,哦,风蚀的河啊!在平原一带,是广阔无边的能赛马的大戈壁滩,有很多石头,年年月月经风历雨,竟然成了〔丁〕的模样。有的很精致,是天然的艺术品,吸引了许多人来捡,听说有的石头还在省举办的奇石比赛中获了大奖。为什么许多大石头挨近沙地的一面完好无损,而受风的一面变成精致奇观?“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里的风却是雕刻刀!
  ⑦有人告诉我:昆仑山下有风化不了的石头,很硬,是做道渣用的。随着风的脚步,沿着这两条长长的钢轨,来到四季覆雪的昆仑山口。昆仑山下有个南山口采石场,采石南山下,悠然见昆仑。这里生产道渣,那过程惊心动魄。当爆破声过后,从山坡上滚下来的石头使人想起“一川碎石大如斗,随风满地石乱走”的诗句,那石头相撞铿铿铿铿,竟有钢铁的音韵。碎石机张开铁嘴钢牙,吞进石头,发出爆炸一般的声响,石烟弥漫,吐出一块块规格的石渣,像一个个小小的士兵,头戴钢盔,雄赳赳、气昂昂地奔赴到一个地方集结。那石渣,沉重如铁,锋刃如刀。工人说,叫青麻岩,硬度仅次于花岗岩,是风化不了的石头。望着它,真叫人骨骼里补充了钙啊!
  ⑧南山口是个风口,风更大。但我觉得有另一种雄风在胸中激荡着。上过泰山的人,知道那一节节石阶铺到山顶的路,被外国人称之为中国人的精神。而这条由南山口向前延伸正在修建的青藏铁路二期工程,由无数石渣铺成的“天路”,被外国人称之为和长城相媲美的工程,不是更能展现中国人的雄风吗?
1.填入①③⑥段括号内恰当的一组词语是(  )
2.理解第③段中画曲线的句子,用自己的语言描写一下杨柳风、花信(花期)风的绵软(40-50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⑥段说:“要不,为啥像王军霞那些运动员都要到青海来训练呢!”请你用自己的语言简述一下原因。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第⑦段中“采石南山下,悠然见昆仑”两句是化用了________的________,________两句诗。
5.请举出本文的三种修辞格并写出例句:(句子长的,中间可用删节号表示,但关键之处不能用删节号代替)
①________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 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不超过10字)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之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3)你不知道哪些古代文人怀才不遇吗?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古代文人哪一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之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翻译文段中画线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篇文章的主旨是
A.论证人才的重要性:“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B.借千里马为喻对封建统治者“不知马”、埋没人才的行为作了有力的揭露。
C.借千里马的不幸遭遇,曲折地表现自己怀才不遇之叹。
D.这是一篇谈养马经验的文章,目的是要使养马人懂得如何养好千里马。
(3)你不知道哪些古代文人怀才不遇吗?如果你怀才不遇,你学古代文人哪一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镜泊湖的黄昏熊召政  ①黄昏有时是一个错误。譬如观飞瀑,黯淡的光线使你无法领略飞腾的气势;譬如草原上的故友重逢,天不假以阳光,无法纵马驰骋,只好入室把盏,醉里挑灯看剑了。但有时,黄昏又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譬如暮霭降临时,桂予树下情人的相拥;譬如泛舟,泛舟在山环水曲的湖上。  ②如今我正在湖上,在镜泊湖的游船中,倚着舷窗,看夕阳在波浪中书写活泼的禅机。  ③说到禅机,似乎有些突兀,但我如此表述,绝非心血来潮。说它之前,让我们还是先来追寻一下镜泊湖的历史吧。  ④用地质学家的说法,镜泊湖属于高山堰塞湖,海拔高度世界第二,仅比瑞士的日内瓦湖低了25米。所谓堰塞,就是被堵塞的河道。镜泊湖乃牡丹江故道,造物主却赶着青山打了一个滚,牡丹江被截断,只好改道而走。于是,一个美丽的高山湖泊,留在了长白山支脉张广才岭的腹部。  ⑤张广才岭并非以某位汉人的姓氏命名,它是满语,读“遮根采良”,意为吉祥如意。镜泊湖在历史上亦有多个称谓。汉朝时,它叫湄沱河;唐高宗时,改称阿卜湖;唐玄宗时,又名呼汗海。明代称镜泊湖,清代称毕尔腾湖。这满语的毕尔腾,仍然是“水平如镜”的意思。辛亥革命后,复改为镜泊湖,沿用至今。  ⑥既是牡丹江故道,镜泊湖便不像洱海、洪湖、太湖那样一片浩瀚,泛舟湖心,有横无际涯的感觉。它虽然有90公里的水域,但仍然曲折如河道,唯其曲折,我们才能见到别致的生动。  ⑦下湖时,已经五点多钟,枕着山脊的夕阳,已经不再炽烈,你可以用肉眼去细细观察它,看它像太极图一样散发的光晕。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被阴阳鱼啄剩的光粒,散散地洒落湖中,它们飘荡着,浮漾着,像金箔打造的浮萍。  ⑧游船入湖深深,船头向东,切开的是渐渐凝集的暮色。两岸的青山,将葱茏投入湖中,孵化出翡翠般的大宁静。而船尾,那金箔般的浮萍,却是穷追不舍。船头的翡翠,船尾的金箔,在夕阳中穷极变幻。不知为何,这情景让我想起阮籍的诗句:“朝为媚少年,夕暮成丑老。”我不明白,放逸与纵酒的阮步兵,为何心境如此苍凉。中唐的李商隐吟咏“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虽然含蓄一点,也是过分地感伤。这两位诗人,均生存于中国的禅宗诞生之前,尚不能借助禅家参透生命。  ⑨美的东西,大多转瞬即逝。把握生命之内的东西,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就像我此刻站在船尾,眺望夕阳由猩红变成淡红时,我才真切地感到,生命的每一种境界,都是无法替代的历程。它既有色彩,也有温度;既是灿烂,也是淡泊。就像这镜泊湖,成为河道时,它滇得欢畅;堰塞成湖,它仍然逍遥。  ⑩不知不觉,三分之二的夕阳,已经沉入了山脊。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这最后的辉煌实在太美了。我突然想到应该拍下一帧照片,于是揿下快门……   刹那间,夕阳完全沉没,湖上的金光也骤然收尽。我捡拾刚才拍摄的湖波,取景框中的画面一出来,我不免大吃一惊。潋滟的金波中,有一尊完整的弥勒佛,正冲着我微笑。(选自《新民晚报》)1.镜泊湖的黄昏美在哪里?试用文中的几个词语加以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④~⑥段对镜泊湖作了具体介绍,请用短语依次概括各段的内容。(   )→(   )→(   ) 3.阅读下面句子,联系上下文,按要求回答问题。(1)“这最好的生命的蛋白汁,在饲养着那一双旋转不息的阴阳鱼”一句中加粗的“生命的蛋白汁”是什么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剩下的半弯,似乎激情更为充沛;投放到水中的光晕,金灿灿的更为明亮。船尾的排浪中,水花更为璀璨”中加粗的“更”有什么表达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头通过对比描写,强调黄昏是一个“不可复制的美丽”,并自然引出本文的写作对象。 B.文章引用阮籍和李商隐诗句的宗旨是为他们不能参透生命而感到惋惜。 C.文章按时间顺序描写镜泊湖的黄昏,跳跃的文字,大胆的想象,在读者面前呈现出水上黄昏的优美画卷。 D.文章不仅写景,还渗入了禅机,从太极、阴阳鱼,到生机、生命态度的慢慢感悟,让读者感受到一种积极而又超然、宽广的胸怀。 5.结合本文主旨,联系实际,谈谈你对“积极的人生态度”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英家教网新版app上线啦!用app只需扫描书本条形码就能找到作业,家长给孩子检查作业更省心,同学们作业对答案更方便,扫描上方二维码立刻安装!
请输入姓名
请输入手机号如何解读写景状物散文的主旨
写景状物类散文因兼具情景交融、意境清幽、意蕴丰富,且最具诗情画意,也成了 中考 高考试卷中较受青睐的选文。2012年语文中考试题 现代文阅读 ,,江苏省13市所考查的散文,其中
  写景状物类散文因兼具情景交融、意境清幽、意蕴丰富,且最具诗情画意,也成了高考试卷中较受青睐的选文。2012年语文中考试题,,江苏省13市所考查的散文,其中写景状物文章有4篇。由此可见,把握好写景状物是很重要的。但最难把握的是写景状物类散文的主旨,这也成了学生阅读道路中的绊脚石,怎样才能准确地把握散文的主旨呢?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或许能给学生有益的启示。
  一、 明确写景状物散文定义及特征。
  散文从表达内容上大体可分为叙事写人类、写景状物类、议论说理类等,我们通常所说的写景散文就是写景状物类散文,或是把自然山水、人工场景、民俗风貌当作主要描写对象,写出它们的形声色味、情态特性,充分展示其风采魅力,以实现传递作者情意,并吸引人、感染人的阅读目的。写景类散文是以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兼用记叙、抒情、议论、说明等写作手法。在这类散文中,景物是一个独立的艺术整体,也是一个能独立承担作者情感的艺术载体。作者通过发挥想像,虚实结合,来表达作者独特的内心体验,烘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二、 了解这类散文选材常见的主题。
  写景类散文的主题大致有如下几种情况:
  1. 欣赏自然:对家乡、对人民、对祖国、对自然的热爱和赞美,对生命的讴歌和赞美。
  2. 感悟自然:以自然为师,从自然中获得的人生启示:团结、尊重、奉献、包容、永不放弃、热爱生命……
  3. 沉思自然:对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问题的关注,启发呼吁人们保护自然拯救自然,体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理。
  三、 学会阅读散文把握主旨的方法。
  (一) 关注标题,把握作者的情感倾向。
  借物抒情类散文的“景”或“物”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多是行文线索,在表达主旨方面的作用是承载作者的情感。通过赏析标题,就可以把握作者所要表达的主旨和情感。
  例如2010年湖南卷中有一个考题:谈谈标题“一朵午荷”中“午”的含义。这个题考查标题的“午”的含义。答题就从其本义和象征义入手来答: “午”的本义是指这朵荷花是在午后这个时间看到的,而其象征义则是这朵荷花像时间停留在午后,永远不会凋谢。因此答案是:明指“我”欣赏池荷的时间;暗寓荷的生命状态,虽已由“喧哗”走向“寥落”,“将谢而未谢” ,但它安静地等待来年再唱,在“我”心中永远是“盛开的”。通过对这道题的解析,我们不难看出文章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一朵午荷》不仅对荷花的赞美,写出了作者对生命的追求。
  解读标题的含义可分四步:
  第一步,理解标题的本义。标题的本义一般指的是其字典义或常用义,在此基础上,再考虑它的引伸义。
  第二步,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其标题除了有它的表层意思之外,还有更为深层的含义,即它的比喻义和象征义。要明确标题的语境义必须找到相关的关键句,所谓关键句,指的就是文章中“能概括本段文字的句子”“能透漏作者情感的句子”或“能体现本文主题的句子”等。
  第三步,探究标题的中心义。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常常是本文要揭示的中心。现代文阅读的设题,不论是有关内容的,还是有关结构的,或者是有关表现手法的,都是着眼于彰显文章主旨的依据和手段的角度提出问题,这已经成为中考现代文阅读命题的一种方向和趋势。不同体裁的文章,其主题的表现也不同。而写景状物类的文章,一般要注重揭示事物本身的审美价值,或作者熔铸于事物中的某种情感和寓意。
  第四步,提炼整合答案。从标题在文中的语境义、中心义中提炼答案,用文章中的点题句、中心句、主旨句、结论句,进一步印证标题含义,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之后,按照要求,精炼语言,整合答案,并在答案表述上要注意与题干和原文保持一致。
  (二) 抓住所写的景或物的特征,来剖析作者情感。
  作者在文中所写之景或所状之物,是作者情感的依托体。自然界的山水日月、云雨风雪、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以及名胜古迹都是作者青睐的对象。但作者无论是从何物、何景入笔,所表现的都是诗人主观的感受,我们可以从景物的这些特征剖析作者的情感倾向,是爱还是恨,是乐还是忧,是喜欢还是厌恶,是赞美还是批判。
  例如2012年中考卷有一篇散文《萧萧池塘暮》,由标题可知,“池塘”是本文的写作对象,“萧萧”、“暮”都有一种萧条、趋于死亡之意,用这两个词来修饰,体现了池塘的特征,说明四季鲜活的池塘是存在于作者记忆中的,作者眼前的池塘不是鲜活,而是“触目惊心”,难以让目光停留半秒,所以,这两个词毫无保留地揭示了池塘的现状,而且警醒我们“池塘渐入迟暮,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体现了作者的失望、悲伤的情感。
  有了以上对景物特征的准确把握,回答后面的问题就相对容易一些。
  问题一:作者曾经说自己是“怀着痛苦的心情”来写池塘的。面对迟暮的池塘,作者有哪几方面的“痛苦”?
  答案示例:(1)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生态的恶化。(2)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田园牧歌式的生活永远失去了。(3)面对池塘的迟暮,作者感到古典乡村之美永远逝去了。
  问题二:作者忆过去的池塘,看今天的“池塘”,想未来的“池塘”,是为了唤醒我们关注哪些问题?
  答案示例:(1)关注环境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生存的家园。(2)关注保护美好事物的问题,提醒我们保护好曾经给我们带来美好的事物。(3)关注发展和传承的问题,提醒我们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
  (三)品析关键语句,提炼主题思想。
  写景状物散文除了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作者的某种感情外,往往还通过一些关键句直接传达作者的感情或思想,显示文章的主旨或作者的态度。因此,在阅读中要找准这些关键句: ① 写景状物类散文中的议论句,往往揭示文章的主题,点明中心,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② 抒情句:表达情感,深化主题。
  ③ 文中的警句可以点题、揭示主旨。
  ④ 篇末的结束语,往往会起到总结全文、篇末点题、深化主题的作用。
  如朱自清的《绿》中开头那句话:“我第二次到仙岩的时候,我惊诧于梅雨潭的绿了。”细心品味这里的“惊诧”,除了字典上的意义“惊奇、诧异”之外,还有深深的情味,作者用它衬托了梅雨潭无比的奇异之美,表达了作者对它的赞美和喜爱,抒发了作者浓郁的喜悦之情。
  再如2012年散文《丰收岭绿岛》,其中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
  结合本文,说说为什么丰收岭绿岛的绿“是生命自己,是生命力的胜利”?
  在解析这道题时,要抓住关键句“是生命自己,是生命力的胜利”,这句中的生命不仅指绿色植物,也象征着一种科学精神,有了对这句话的领悟,就不难回答问题:丰收岭的绿色的生命是实实在在的客观现实,是由充满生命力的人和植物共同创造的奇迹,歌颂了生命力的顽强和旺盛,表现了做者对治沙结果由衷的自豪和兴奋,也赞美了治沙站同志的辛勤劳作和科学精神。植物在这样广阔、荒凉的绿岛都用能蓬勃顽强的生命力来抗击,治沙站同志用辛勤劳作和科学精神来征服来创造奇迹。所以说:“是生命自己,是生命力的胜利”。
  写景状物类散文中的这些关键句子是精当的、要言不烦的、画龙点睛的,有的是对所描写景物的见解或判断,有的是意义的挖掘揭示,有的是作者情感的爆发。这样的句子,我们学生要边阅读边划出来,语段阅读完后再加以筛选和整理,使文章内容、主旨具体化,然后归纳提炼,用自己的话对内容、主旨加以阐发或概括。
  当然散文阅读是个充满感情色彩的思维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但每个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角度,侧重点不完全相同,感受也有差异,只要我们做到持之以恒,不懈地把散文阅读当作自己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一定的散文知识,掌握相关的答题技巧,才能在中考中获得高分。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雨的四季文章主旨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