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前帮朋友做假资料贷款判多少年夫妻在银行贷款、银行内部人操作、如今、银行起诉我了、我如实说了、当时只为帮忙!算是

银行业风险案例-第一范文网
银行业风险案例
第一部分 银行业风险案例案例1-1海南发展银行的关闭 一、案例分析日,中国人民银行发表公告,关闭刚刚诞生2年10个月的海南发展银行。 这是新中国金融史上第一次由于支付危机而关闭一家有省政府背景的商业银行。海南发 展银行成立于1995年8月,是海南省唯一一家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其总 行设在海南省海口市,并在其他省市设有少量分支机构。它是在先后合并原海南省5家信 托投资公司和28家信用社的基础上建立和壮大的。成立时的总股本为16.77亿元,海南省 政府以出资3.2亿元成为其最大股东。关闭前有员工2800余人,资产规模达160多亿元。 海南发展银行从开业之日起就步履维艰,不良资产比例大,资本金不足,支付困难,信 誉差。1997年底按照省政府意图海南发展银行兼并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之后,公众逐渐 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开始出现挤兑行为。随后几个月的挤兑行为耗尽了海南发展银行 的准备金,而其贷款又无法收回。为保护海南发展银行,国家曾紧急调了34亿元资金救 助,但只是杯水车薪。为控制局面,防止风险漫延,国务院和中国人民银行当机立断, 宣布日关闭海南发展银行。同时宣布从关闭之日起至正式解散之日前,由中 国工商银行托管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其中包括接收并行使原海南发展银行的 行政领导权、业务管理权及财务收支审批权;承接原海南发展银行的全部资产负债,停 止海南发展银行新的经营活动;配合有关部门施实清理清偿计划。对于海南发展银行的 存款,则采取自然人和法人分别对待的办法,自然人存款即居民储蓄一律由工行兑付, 而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将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产负债清算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兑付。 6月30日,在原海南发展银行各网点开始了原海南发展银行存款的兑付业务,由于公众对 中国工商银行的信用,兑付业务开始后并没有造成大量挤兑,大部分储户只是把存款转 存工商银行,现金提取量不多,没有造成过大的社会震动。 (参见易纲《货币银行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 二、原因分析(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可以说,海南发展银行建立本身就是一个吸纳海南 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怪胎。1992年开始海南房地产火爆,1993年5月以后, 国家加大金融宏观调控力度,房地产热逐步降温,海南的众多信托投资公司由于 大量资金压在房地产上而出现了经营困难。在这个背景下,海南省政府决定成立 海南发展银行,将5家已存在严重问题的信托投资公司合并为海南发展银行。据 统计,合并时这5家机构的坏账损失总额已达26亿元。有关部门认为,可以靠公 司合并后的规模经济和制度化管理,使它们的经营好转,信誉度上升,从而摆脱 困境。1997年底,遵循同样的思路、有关部门又将海南省内28家有问题的信用社 并入海南发展银行,从而进一步加大了其不良资产的比例。 (二)违法违规经营,海南发展银行建立起来以后,并没有按照规范的商业银 行机制进行运作,而是大量进行违法违规的经营,其中最为严重的是向股东发放 大量无合法担保的贷款。海南发展银行是在日经中国人民银行批准 筹建,并于正式开业的。成立时的股本16.77亿元。但仅在1995年5月 到 9 月 间 , 就 已 发 放 贷 款 10.60 亿 元 , 其 中 股 东 贷 款 9.20 亿 元 , 占 贷 款 总 额 的 86.71%.绝大部分股东贷款都属于无合法担保的贷款,许多代款的用途根本不明 确,实际上是用于归还用来入股的临时拆借资金,许多股东的贷款发生在其资本 到账后的一个月,入股单位实际上是刚拿来,又拿走。股东贷款实际上成为股东 抽逃资本金的重要手段。这种违法违规的经营行为显然无法使海南发展银行走上 健康发展的道路。 三、 启示(一)不良资产比例过大是目前我国银行业的主要风险。我国的商业银 行特别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大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事,尽管对 4家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比例的匡算结果有不同,有的说20%左右, 有的说30%左右,不论那一个比例,反正都是高比例,大大超过了中国 人民银行规定的17%的最高限界,也大大高于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之初 的泰国(7.9%)、马来西来(6.4%)、印尼(17%)、韩国12%、日本 12%、台湾11%,而形成高比例不良资产的原因虽有银行自身经营管理 的问题,但更多的是由于体制因素及由此引起的过多行政干预造成的。 国有商业银行在如此高的不良资产比例下只所以还能正常运转,根本一 点在于广大民众相信国有银行不会倒闭,因此不但不挤提,还照样存款。 海南发展银行一开始了就染上了国有商业银行的体制病,长官意志使它 一起步就背上了沉重的不良资产包袱,而由于它不是国有商业银行,没 有国家信用保证,因此,一有风吹草动,就会发生挤兑,引发支付危机 而难以为继。如前所述,目前我国的主要商业银行是裹着国家信用大旗 掩盖着高额不良资产的病灶,如果不能尽快把不良资产比重降下来,随 着我国加入WTO和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的深入,就极容易引发类似 海南发展银行这样的风波。 (二) 合规合法经营是商业稳健运行的基本要求。 海南发展银行只所以短命,原因是它一开业就违规经营,《中华人 民共和国商业银行法》第四章第35条、第36条、第40条规定,“商业银 行贷款,应当对借款人的借款用途、偿还能力、还款方式等情况进行严 格审查”,“商业银行贷款,借款人应当提供担保”,“商业银行不得 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向关系人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不得优于其他借 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而海南发展银行完全违背这些规定,贷款不问 用途,贷款不搞抵押,通过贷款的方式抽逃资本金,前门拿进、后门拿 出,拿来多少、带走多少,如此违法乱纪经营,岂有不垮之理。 (三) 中央银行的救助是防止商业银行发生信用危机,化解银行业风险的 最后一道防线。在1998年上半年海南发展银行出现储户挤兑时,中央银 行紧急调动34亿资金予以支持,当发现如此救助不足以制止信用危机发 生时,中央银行采取断然措施,立即关闭海南发展银行,由中国工商银 行对其实行接管,从而避免了事态的扩大,保护了私人储户的利益。同 时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对法人债权进行登记,在海南发展银行全部资 产负债清偿完毕以后按折扣率进行总付,以体现投资者(这里为存款者) 自我承担风险的原则。这一案例,充分显示了中央银行充当最后贷款人 和化解银行风险的最后一道防火线的地位。 案例1-2 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的破产 一、案例介绍(一)案惊中外 日,广东省国际信托投资公司(简称广信)在中外债权 人面前宣布将申请破产。1月16日,广东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吕伯涛对外 公告,经审查,广信及其全部子公司广信企业发展公司、广东国际租凭 公司、广信深圳公司等4家企业,因不能清偿到期境内外债务,符合法定 破产条件,裁定进入破产还债程序,由法院指定的算清组接管破产企业。 从日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广信关闭清算至宣布破产时的 初步清算结果是:广信清产核资后的总资产214..71亿元,负债361.45亿 元,资不抵债146.94亿元;其中境外债务高达159亿元,更有境外或有债 务147亿元,涉及130多家境外银行和机构,事实上,到日申 报债权期届满为止,广信共有540家债权人申报了债权,申报债权数额 470.25 亿 元 , 其 中 境 内 债 权 人 365 家 ,146.84 亿 元 , 境 外 债 权 人 175 家 , 323.41元。估计破产后的清偿率不足5成。 广信是我国第二大信托投资公司,更是多年来在国际资本市 场最为活跃的重量级地方金融机构。它的破产是中国首家金融机 构破产案,也是最大的国有企业破产案,同时还是首次涉外债务 破产案。因而立即成为全球财经媒体关注的热点。香港的主要报 纸以及《华尔街日报》、《金融时报》等西方报纸,都在次日头 条位置刊登了这一消息。1月11日香港银行及红筹股大跌,12日 红筹国企股继续大幅跌落,酿成一场小型股灾。多数驻外中资公 司陷入信贷紧缩局面。 (二)“窗口公司”的魔力 回首广信的兴衰成败,需要把目光投向中国改革20年中模索建立的 一种过渡性对外融资模式――“窗口模式”。广东省常务副省长王歧山 在日与国际基金经理谈话时提出这个概念:广信的信用既不 是主权信用,也不是一般的企业信用,可称为“窗口公司信用”。在国 际投资者看来,“窗口公司”信用的主要支柱在于政府背景与政府信用。 政府加企业的“窗口公司模式”是转型时期的中国所独有。 中国对于“窗口“融资的探索始于80年代前期,当时,刚刚下决心 走上对外开放之路的中国,对于出洋借钱还相当陌生。除了由政府出面 获得政府双边贷款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外,中国并不很熟悉获得国际 商业性贷款和发债的路数与利弊。1983年10月,成立已近3年的广信经中 国人民银行批准成为国营金融企业,并拿到国家外汇管理局颁发的经营 外汇业务许可证。同年12月,广信由“广东信托投资公司”改名为“广 东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并成为国家指定的允许对外借贷和发债的地方 级“窗口公司”。当月,即与日、美、英、法等国12家银行签订了贷款 协议,获得1.36亿美元的信贷额度。一年后,又与24家欧美日银行签订 协议,获信贷额度2.07亿美元。至1985年,上述协议的签约银行增至38 家,信贷额度也增至3亿美元。期间,广信还为广东的沙角电厂B厂的国 际融资提供了担保。这是亚洲国家最早进行的BOT实验之一。 1986年秋,正当广信积极争取从日本获得债信评级,从而进入武士 债券市场时,国务院下发了83号文件,批转国家计委关于利用国外贷款 工作分工意见。这个文件确认了广信作为对外融资的全国“十大窗口公 司”之一的地位。就在文件发布后一个月,广信拿到了日本公社债研究 所给予的AA-信用评级,并在日本成功发行了200亿日元为期10年的武士 债券。1987年8月又在香港发行5000万美元的亚洲美元债券,至1988年5 月又闯入伦敦发行了200亿日元欧洲日元债券。 1993年是广信一个很辉煌的年头。这年的3月和11月广信先后获得了 美国穆迪公司和标准普尔公司的债信评级,而且是相当于当时主权债的 评级。这等于在更成熟也更严格的欧洲债券市场拿到了高级别的准入证。 5月,它进入欧洲美元债券市场,发行了1.5亿美元债券,11月再进入美 国市场,发行了1.5亿美元扬基债券。 (三)“关系经济”难长久 然而,转型期的中国经济充满变数。到90年代中期,中国利用国外商业贷款 的整体性战略有所调整,中国政府从1993年开始,每年都一次或多次发行主权债, 一些国家政策性银行与国有商业银行也开始频频涉足于国际金融市场。“窗口公 司模式”继续存在,但“窗口公司”已不再有当年的特殊地位。1995年以后,国 家更明确规定地方政府不可自行举债,政府也不再为“窗口公司”进行担保,并 决定对外债实行全口径管理。1995年的国务院25号文件,还决定对发债“窗口” 实行“定期评审制”。与此同时,随着中国经济市场化国际化程度的提高,真正 需要用汇的项目和企业也不再满足于由“窗口公司”横亘其中的融资方式,国际 上通行的项目融资和公司融资等方式开始起步。 广信这样的“窗口”自身也有了量与质的变化。作为一家自身发展模式不清 的大型信托投资公司,它在80年代还主要是具有相对独立也部分听从广东省政府 调度指挥的融资机构,到90年代以后,已经发展成具有集团公司架构的自主权极 大的大型金融财团。1994年5月,广信总裁黄炎田的照片登上了美国《商业周刊》 的封面。画面上,50多岁的黄炎田舒适地靠在凌志轿车的后排座上,容光焕发, 踌躇满志,头上正顶着当期封面大字标题:“红色资本家”。此时的广信资产已 经可以百亿元计。 整个集团公司迅速膨胀,资产状况极为庞杂,按该公司自己的介绍, 广信投资参与了3000多个项目,进入金融、证券、贸易、酒店旅游、投 资顾问以及交通能源、通讯,原材料,化工、纺织、电子、医疗、高科 技等工业生产的几十个领域。又特别在房地产开发领域倾注巨资,成为 广东省最大的地主。这样的资产状况,以及当时的金融和房地产收宿形 势,本应使人担忧,然而由于能够循权力经济之途,靠“关系”办事, 黄炎田无需证明公司的盈利能力。 1996年下半年开始,由广州最高的63层的广信大厦包装的广信,表 面烈火烹油,繁花似锦,实际上某种败迹开始露头。这年底,广信下属 的深圳分公司总经理李骥被革职接爱审查,不久又因经济罪嫌转辅,深 圳分公司的巨额债务随之曝光(2000年9月深圳中级法院以受贿、违法 放贷款罪判处李骥有期徒刑15年)。1997年中,在广信高层任职10年, 担任总裁职务长达7年的黄炎田,也终于离开了自己参与缔造的广信, 并在1998年秋被扣留审查。 (四)回天无力 从1997年下半年到1998年中,广信仍在海外金融市场奔走, 筹划新一轮发债或银团贷款,但主要动机不是为了投资项目而是 借新还旧,主要方式是借短还长,借高(息)还低(息)。与对 外借债还债同步的紧急任务另有一桩,就是公司内部专门派员到 资产流失严重、坏账成堆的下级公司直接催收债务。1998年是广 信的还债高峰年,(广信发行17次企业债务,其中9次已到期) 公司及两家下属金融性公司需偿还外债逾10亿美元。而因公司长 期经营不善之内忧,加上亚洲金融危机持续之外患,巨大的支付 压力已使新上任的管理层寝食难安。进入8月,资金调度会更成 为公司最重大、最紧急、也最频繁的一种高层会议。1998年10月 6日,由于清偿能力不足,无力按时偿还到期债务,广信被中国 人民银行下令关闭。 关闭之后3个月的清算发现,广信已经严重资不抵债,再也 无力回天,逐于日正式宣布申请破产。 (参见《今日文摘》1999年第5期) 二、 原因分析(一)传统的国有体制的弊端。广信建立于实行完全的计划经济的20世 纪80年代初,自然具有一般国有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的弊端,赚钱是国 家的,亏本也是国家的,企业不承担责任。在90年代初以前,利用沿海 开放地区和特区的特殊政策,利用政府背景和政府信用,广信尚能辉煌 一时,随着90年中期改革开放的深入,广信昔日的特殊地位不再,需要 凭真本领生存发展时,则显得难以有所作为。同时由于产权不清晰,所 有权约束不力,企业内部人控制,领导权力不受制约,盲目决策、非法 经营失去控制,最终产生的恶果还得由国家承担。 (二)盲目追求规模扩张,经营管理极度混乱。 广信发展10年之后资产已经可以百亿元计,1994年广信参与3000多 个项目,进入几十个领域,资产多元化和投资组合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 的程度。当时一位在香港工作的美国银行家就提出怀疑:“他们有什么 能力经营如此复杂的投资组合”?事实上,广信在追求规模扩张的过程, 没有重视资产质量的提高,经营管理极度混乱,各类企业纷纷加入广信 门下,图的是大树底下好乘凉,或拉大旗作虎皮,打着政府窗口公司属 下企业的旗号蒙人,而广信也采取来者不拒、广罗门人的政策。所以在 实施关闭时,其下辖多少子公司、孙公司、重孙公司,分布在何处,法 人代表系何人,连管理层自己也搞不清楚。以往正式介绍,年投上有案 可查的公司是36家。关闭之初,二级公司领导自查后上报统计的数字是 105家,而经3个月调查,落实广信在海内外枝枝桠桠的子公司竟多达240 家。广信的资产负债也是一笔糊涂账。关闭之初,公司管理层根据账面 掌握情况,称公司净资产为17.6亿元,公司资产负债比例是95%,似乎 资不抵债仅因流动性不足。但经清算组3个月清查并经国际会计师事务 所核查,发现该公司资不抵债147亿元,资产负债比例高达168%。在所 欠的 几十亿美元债务中,半数为违规借贷,其中还有4笔为违规公开发 售的有价证券,共计4.19亿美元,这还不包括广信在港两家公司借入的近 10亿美元债务。 (三)“关系经济”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广信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一家 享誉世界的金融财团,除利用“窗口公司”招牌之外,靠的就是政治背 景和人情网络。“关系贷款”、“关系额度”、“关系审批”……,由 于“关系”可靠使得中外利益圈中人趋之若鹜。广信关闭之后,一位西 方银行家谈及此事之时说,他相信在中国办事关键是靠关系,而广信背 景庞大,手眼通天,有的是“关系”。仅凭黄炎田取得特许经营执照的 那种超常速度,仅从广信拿到海外融资额度的特殊便利,就足以使人在 惊叹之余领会其特别魔力,从而消除对这家企业还债能力的怀疑。事实 上不少向广信放贷的债权人并不要求广信提供关于公司经营状况的全部 资料,也不进行资信调查。他们的信心或是来自与领导人握手,或是凭 借没有法律效力的“安慰信”。“关系经济”或如西方所说的亚洲“裙 带资本主义”,可以使人一夜暴富,也可以让人顷刻一无所有,正象 1997年金融风暴来临,亚洲的“裙带资本主义”立即土崩瓦解一样。广 信靠“关系经济”发家,“关系经济”也把广信拖入了万丈深渊。 三、启示(一)广信事件实际上反映了中国金融体系潜伏着巨大风险。类 似广信这样的资不抵债的案件绝非仅仅是中国金融体系中的个别 问题。回顾历史,可以发现中国人民银行此前已经清理惩处了多 家金融机构,包括1996年以注资方式解决湖北信托问题,以接管 方式处理中国银行信托问题,以债转股方式解决光大信托问题, 之后又以关闭方式处理中农信、中创投资公司、海南发展银行。 客观上看,以广信为代表的这些事件,实际上反映了中国金融体 系已经潜伏巨大风险,如果处理不好就会转化为现实的金融风暴。 受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牵连的韩国和日本有过这方面的教训。韩 国由于没有对韩宝集团的偿债事件进行及时处理,导致了韩国金 融危机的爆发。日本由于长期拖延处理其金融体系的大量呆坏账, 造成了日本长时期金融困境,引起金融机构一连串倒闭事件。前 车之鉴,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二)广信事件向国内外传递了中国政府不再对国有金融机构及“窗口 公司”所欠外债承担无限责任的信息,也显示了中国政府改革和整顿金 融系统的决心。广信关闭之初,外国债权人心存侥幸,认为登记的外债 必得全数归还,而违规借入的未登记外债也将得到“照顾”,大部分偿 还。当宣布,依中国的破产法和国际惯例,在偿还债务时, 所有的债权人将一视同仁,对外国人并无特别照顾,这时,外国债权人 的侥幸被戳破,一时间,国内外传言不绝于耳,有人担心,这会动摇外 国银行和投资者对中国的信用,影响中国引进外资。中国政府充分估计 了广信破产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同时也完全相信自己有足够的防范外 部冲击能力。至于对外国投资者信心的影响,应该是积极的,因为中国 能够果断处理广信,对于投资者而言,本身就是一个明显的信号,表明 中国开始遵循市场经济规律,按照法律和国际惯例,正在对有麻烦的金 融机构进行系统的处理,显示了中国政府整顿金融体系,清除金融风险 隐患的决心,其他过度扩张的有麻烦的金融机构也可能会随广信之后进 行全面整顿。对于那些真正看好中国长远发展而来的外国投资者而言, 这无疑会更加坚定他们的信心。而对那些短期投机资本无疑是一次警告。 广信事件对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商业化改革和其他金融机构的规范化发 展也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三)信托投资机构数量过多,业务和管理混乱,必须进一步整顿提高。 从1979年中国人民银行成立信托部和中国国际信托投资公司诞生至 1998年底全国已有信托投资公司243家,资产达4600多亿元。信托业 的迅速发展,对于弥补我国传统银行信用的不足,筹集外资,调动社 会闲散资金、拓宽社会公众投资渠道,扩大金融服务,促进经济发展, 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出现了经营困难,不良资产比重高,没有稳定 的负债支撑和高风险等诸多问题。虽经过1982年,1985年、1993年和 1995年的多次整顿,但仍未能根本改善信托公司经营上的困难处境, 目前多数信托投资公司举步维艰,究其根本原因,经营体制未理顺, 缺乏稳定的资金来源,内部控制不严是主要因素。因此,需要通过调 整业务范围,撤并和精减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格监管等方面 的改革,使信托业按正确的方向发展。 (四)在积极引进外资的同时注重引资质量。 经过20多年的实践,我国在引进外资工作中取得了巨大成就。 中国已经是引进外商直接投资最多的发展中国家,引进间接投资 规模也很大,至1999年底外债总额已达1520亿美元。广信事件说 明,我国在外资引进中,重视数量扩张,而不注重质量提高,很 多外资引进项目效益差,流向不合理,风险大。例如,广信在证 券和房地产部门的投资就很大。90年代,墨西哥,泰国等国就是 因为大量短期外资流向证券和房地产部门,成为制造“泡沫” 和 产生坏账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的一个导火线。我们不能重蹈他们 的复辙。必须认真落实中央提出的两个根本转变,在引资方面从 外延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的具体体现,就 是在继续扩大引进外资规模的同时,重视引资质量的提高,把外 资效益、外资技术合量、外资投向、外资项环境标准放在引资决 策的首位。 (五)必须加强金融监管体系,提高监管能力。 广信事件的出现在一定意义上说,与广信内部控制不严和外部监管 滞后有关。在现代金融领域,金融监管的作用日益重要。一个独立高效 的金融监管体系和一套完整健全的金融监管制度,对于防范和化解金融 风险,保证经济金融的健康发展是有极为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正处 于一个新旧金融体制转轨的重要时期,新兴的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不断 涌现,原有的金融体系没有被完全打破,新的金融体系又没有完全确立, 各种金融主体正积极进行着自我调整和改革,金融业已面临着历史大重 组的关键时刻。在这个时刻强调加强金融监管,十分重要。如果金融监 管体系健全,并且能够保证监管的科学性、持续性、超前性和预警性, 那么金融机构的个别问题就不会恶化到一定程度,类似于广信的事件就 可以避免发生。 案例1-3企业为逃银行债务两次破产 一、案例介绍四川省安岳县燃料建材公司早在日因资不抵债就宣告 破产,当地法院做了企业破产仲裁裁定,这样该企业欠工商银行债务 230多万元,只需要偿还12万元就可以了结,工商局也据此向其出具了 企业注销通知。但该企业在工商局注销后仍持照经营。据该公司原法人 代表龙光奎说;“1997年8月,主管局通知我们开会,由财办主任传达 了政府意见,在法院的具体布置下实行封闭式办公。”他解释说,所谓 “封闭式办公”,就是指不在公司原址办公,搬到另外一个地方开展经 营活动,这样做的目的是“以不公开破产的方式甩掉工商银行的债务”。 事实上,该公司已通过法院做了破产终结的“完备手续”,应是公开破 产了。但荒唐的是,还是同一家法院,又在再次裁定这家已 破产一年多的企业“破产”。在该公司的内部会议纪要上有如下表述: “第一次破产是甩工商银行债务,这一次破产主要是丢掉煤矿债务” (无疑是国有煤矿)。 (参见日《广州日报》) 二、原因分析这是一起典型的地方政府出面,协同法院、工商等部门弄虚作假, 帮助企业假破产、真逃债的事件。通过破产手段来逃掉国家银行债务的 事很多地方都有发生,安岳县燃料建材公司的特殊在于它两次破产逃债。 本来企业破产法对企业破产的条件、法律程序、债务处理等都有明确的 规定,但在体制改革不到位的情况下,仍然存在吃国有银行资金大锅饭 的政策裂缝,因此,一些地方政府领导人不惜利用手中权力 ,指使一些 部门和企业,上演假破产真逃债的双簧,帮助企业解困,以便减少失业 和维持地方经济发展,达到树立政绩的目的。 三、启示 债权银行特别国有债权银行在对待企业破 产问题上必须按照法律和政策积极主动介入, 排除各种干扰,坚决维护自身的权益。而深化 金融体制改革,根除吃国家资金大锅饭和地方 主义思想是银行能否采取上述行动的条件。 案例1-4企业破产甩贷款引发的教训 一、案例介绍某区电线电缆厂于1986年8月筹建成立,主要生产铜、铝、塑料、电 线和钢芯铝胶线等产品。从该厂建厂之日起先后数次向区农业银行支行 营业部借款,到日总借款为五笔,金额571.6万元,将该厂 的固定资产126.7万元,主要含房产、土地及部分设备抵押给银行。不足 抵押的贷款由其上级主管部门林工商总公司担保和该企业五位职工的私 房抵押。在该厂的贷款中除12万元为设备贷款外,其余均为流动资金贷 款,还款期限为当年借当年还。1995年5月该厂因严重资不抵债依法申 请破产,至破产之日止,共欠银行贷款本金571.6万元,利息141.5万元, 本利合计为713.1万元。 日经某区人民法院裁定该厂可供分配资产271.5万元, 在优先扣除破产费用、原职工工资和职工安置费后,实际可供分配资产 27.4万元。同时认定区农业支行营业部与该厂的抵押合同有效,优先受 偿27.4万元资产,并用该厂的六户难以收回的应收款抵受偿额,由区农 业支行营业部收回。农业支行营业部不服裁决,于日提请 复议,复议书主要提出区法院未按法律规定办事,裁决书一方面认定抵 押有效,另一方面未按照《破产法》规定的有效担保财产不属于破产财 产的条文执行,应先将有效抵押财产划归区农业支行营业部后再行清偿。 日该区人民法院作出终审裁定:驱回复议,维持原判。至 此,该厂破产甩掉银行贷款另立门面,银行大额贷款本息付之东流。 二、 原因分析从该厂破产甩贷款的过程不难看出,企业正在拿起法律武器保护自 己的权益,法院在维护地方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下作出一些难以双全的 裁决,导致银行信贷资产的流失,银行在破产前、破产中依法护贷不力。 第一,银行在企业破产前没有采取有力的预防措施。该厂到1994年底, 资产负债率已经达到326%,累计亏损额376万元,已到了举步艰难的地 步。1995年初企业为了生产启动,向区农业支行营业部申请流动资金贷 款100万元,区农业支行营业部经过多次调查认为该企业负债过大,应 收账款占用大,产品市场竞争力不强而没有注入新的流动资金贷款,要 求企业先收回账款组织生产后视情况考虑。该厂的应收账款大部分已成 为呆滞款项,一时根本无法收回,已经有申请破产的考虑,区农业支行 营业部没有掌握住这一动态。1995年3月。该企业就向区农业支行营业 部口头提出如不新增流动资金贷款就申请破产,到这时还未引起区农业 支行营业部的重视,如果当时采取一些稳定措施,兹后依法申请诉讼保 全,或争取各级组织的支持,那么有可能阻止企业破产甩贷款的行为发 生。 在该厂破产审理过程中,银行没有自始至终参与活动,依法保护银 行贷款办法不多。一是破产企业财产清算小组没有银行参加。根据有关 规定,应有当地人民银行参加,以维护银行产权。二是区农业支行营业 部对破产审理过程中的情况没有了解,到每次开庭时只是在当场据理力 争,事后未上法院做工作,或找有关部门陈述理由,引用法律条文,寻 求支持。三是破产案件的审理是一审制,即区法院审理裁决为终审,上 级人民法院不再审理,如不服裁决只能向区法院提出复议。这一审判规 定区农业支行营业部没有掌握,至使裁决书下达后向上级法院申诉无效, 三、启示《破产法》是一项正在试行的法律,在执行中具有较大的弹性,一 般而言银行是企业的最大债权人,企业破产银行的损失就最大。为了减 少贷款损失,首先必须把企业破产捂在萌芽状态,对那些企业经营困难、 效益不佳、资产负债率较高的企业要摸清底细,先行起诉争取法律保护, 或采取其它经营方式如租赁、兼并和股份合作等盘活落实企业贷款债务, 尽量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 其次,加强法律知识学习,不断增加依法护贷知识。特别要注意学 习国家近期颁布的有关经济法规,提高适应市场经济的能力。 (参见中国农业银行《银行信贷纠纷案例》资料,1998) 案例1-5 杭州中院院长泡制两份假破产裁定书 让两家企业赖掉银行贷款6600万元 一、案例介绍据《南方周未》报日报道,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 数名离退休干部联名写信给《南方周未》,举报该院院长杨刚与 人串通伪造了两份盖有法院印章的破产裁定书,靠这两份裁定书, 杭州合成塑料厂和杭州皮鞋厂顺利地赖掉了6600万元(前者5200 万元,后者1400万元)工商银行贷款,连同利息,国家财政损失 逾亿元,而且因为有了这两分裁定书,两家企业的债权人无法求 偿,而事实上已破产的合成塑料厂并入了杭州包装工业公司,杭 州皮鞋厂仍在“金松集团”旗下生产。8月份,《南方周未》报 派出记者对此案进行了调查采访。 这两份破产裁定书在被发现是假造之前,已在杭州市工商局供查阅 的企业档案中躺了两年半.发现它们的是出文机关杭州中级人民法院执行 庭的两个执行员周叶忠和王海峰。周叶忠应采访记者要求,对此案作了 “绝对客观的陈述”。周法官执行一份经济案件的判决书,原告为浙江 省化工进出口公司,被告是杭州市二轻包装工业公司,执行标的为1300 万元。欠钱的本是杭州合成塑料总厂,但后来该厂与一家同系统的薄膜 印刷厂合并成杭州市包装工业公司。债务也就归于新公司。执行开始时 非常顺利,被告方提供了17亩土地的使用权证及附属房产的所有权证抵 债,周法官让估价部门进行估价,准备“鸣金收兵”。但这时杭州工商 银行提出执行异议,告知周法官,“土地房产早就抵给了工商银行”, 周叶忠遂要求银行拿出证据。工行杭州分行信贷处副处长李某拿出了两 份证据,一份是土地管理局出具的“收购协议”,另一份是“转让协 议”,如果仅看形式,这两份协议表明了,这17亩土地主产权已由塑料 总厂转让给予了工商银行。但周叶忠认真审查了这两份文件,发现协议 签署时,塑料总厂已与薄膜印刷厂合并了,法人应为包装工业总公司。, 但这两份文件上仍盖的是已无法人资格的塑料总厂的印章。周叶忠认为 这两份协议无效,欲出文驳回工商银行杭州分行的异议, 但工商银行的法律顾问告诉周,他们可以拿出必要的文件来说明 他们的异议是成立的。周叶忠问他们要,答复是现在还不能给予,于是 周叶忠跑到杭州市工商局查档案,结果竟发现一张本院出的“破产裁定 书”,时间是1996年6月。周叶忠一眼看出,这份编号为[1996]杭经破字 2――9号破产裁定书是假的。“我们法院没有这种案号。上面署名审判 员是王刚,章列凡,还有书记员卢玲娟,我在杭州中院那么些年,从不 知道有这几个人,只有审判长孙小平是真的,但我问过她,她根本不知 道有此事。”伪造司法文书,是伪造公文的诸种犯罪行为中最严重的一 种。周叶忠说:“真不敢相信,竟会有人这样胆大,破产裁定书牵扯几 千万的财产,谁敢这么做?”为慎重起见,他将自己的发现告诉了执行 庭的副庭长金光法,“大家都吃惊不小。王海峰听说后,对我们说,他 也发现了一张。”这另一张假裁定书的“合议庭”署名也一样,时间相 仿,而且唯一的真法官张小平本人亦对此一无所知。随后,周叶忠和金 光法将他们发现的两份假裁定书交给了中院纪检组副组长陈炳友,“他 见到也吃惊不小”。“陈炳友请示扬刚之后,这件事就被搁下了”。 1999年4月,举报人将此事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副院长寿胜年,院 长张启楣作了汇报。5月初浙江省纪委书记刘锡荣接见了举报人。之后 成立了调查专案组,调查仅进行了20多天就“水落石出”,并向举报人 通报了调查结果:“1996年初夏,市工商银行的李某起草,由时任杭州 中院经济庭庭长的陈志华(后调任杭州下辖的富阳市法院院长)润色, 在市工商银行打印制作后再由中院办公室主任黄爱增到法院盖了图章”, 整个过程都是杨刚指挥的。 杨刚的老上级、杭州中院前院长,曾任杭州市人大常委副主任的林 福民对记者说,杨刚的事,他是在法院系统传开了后才听说的,他曾为 此传言问过杨刚,第一个问题是“外边的传言是否属实?”杨刚说有这 事。林又问:“为什么这么干?”杨刚说是某个领导让他干的。林福民 说当时他很生气,曾质问杨刚搞了那么些年法律,怎么能仅凭一个领导 的话,就干下这足以构成犯罪的事。 在举报信中说的起草假裁定书的工商银行李某,时任信贷外副处长, 记者曾就此事问她是否亲自起草,她的解释是:“当时大家都没有操作 经验,只好试着搞一搞”,“我们只是程序上简化了些,有什么大不了 的?”据法院有关人员介绍,每件破产案件都要经过破产申请、公诉、 债权人会议、成立清算组等复杂的程序,一般周期长达一年至两年,有 的会更长。而这两份裁定书,除印章是真的外,其他几乎都是假的,制 作周期不过一两日。 记者曾多次试图直接采访扬刚及陈志华,但因“院长开会”受阻。 (参见日《南方周未》) 二、 原因分析这是一起由领导人授意,法院院长指挥,银行积极参与的假破产真 逃债案件。执法者违法,债权银行主动帮助债务人赖债,始作蛹者预期 的结果是帮助企业甩掉国有银行债务,让企业活起来,促进地方经济社 会发展。隐藏在这一事件背后的深层原因,一是银行缺乏产权约束,经 营者不必承担资产损失责任,所以出于某种目的可以主动投怀送抱,作 出牺牲;二是权大于法,政治上的依附关系超越法律关系;三是根据中 国的国情和惯例,这类地方违法者不是谋私而是为“公”,往往将这类 事件视为中央与地方在利益分配上的矛盾与磨擦,中央难以深究,地方 不愿作追究,从而助长了这类事件的发生。 三、启示(一)改革国有银行产权制度,强化产权约束,严格区分政策性亏 损与经营性亏损,根除吃国家资金大锅饭和地方主义思想是避免类似事 件发生的保证。如果银行产权约束和预算约束软化,本身地方主义严重, 就有可能走上同某些地方官员和部门同流合污制造企业破产逃债闹剧的 道路。这也说明现行国有银行实行垂直领导和一级法人制度,以及积极 推进商业化改革的方向是对头的。但这类事件的发生也说明,国有银行 市场化商业化改革远未到位。我国加入WTO后,如果不能在国有银行产 权制度改革方面采取重大举措,国有商业银行在同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 的竞争中必然陷于劣势,积累越来越多的难以克服的风险。 (二)维护司法独立,根治司法腐败。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依法 办事是经济有序运作的保证。在我国,由于长时期封建专制和新中国建 立后的集权型计划经济影响,权大于法,行政干预司法的事俯拾即是, 特别是在处理国有企业与国有银行债务纠纷时,往往是“首长”说了算, 如果要走司法程序,也只不过是落实“首长”的指示而矣。正是由于行 政权力可以凌驾于法律之上,所以执法者敢于违法,敢于伪造法律文书 搞假裁定。因此维护司法独立,根治司法腐败,是杜绝此类案件再次发 生的治本之道。 (三)政府过份重视为国有企业摆脱债务,甚至不惜采取不正当的 办法让企业逃债,而在帮助企业改革产权制度和转变经营机制方面无所 作为,这样做,国有企业不可能真正走出困境活起来,相反会误导国有 企业经营者,使他们把企业的命运寄托在找首长、找关系上,而不是把 立足点放在深化内部改革和找市场、找需求上来提升企业的竞争能力。 案例1-6 狂贷两亿五,经济学博士人生大崩盘 一、案例介绍日,一场突如其来的寒流使美丽的海滨城市青岛一夜 之间落英缤纷。青岛市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庭里,北大经济学博士高佩 义神色黯然地站在被告席上,他知道,自己的罪孽深重,清算的时候到 了。他清楚地记得这几个数字:一年零七个月,受贿542.4万元,挪用公 款9000多万元,违法发放贷款2.52亿元,无法收回的本金达2.3亿元。 听到意料中的死刑判决,这名高智商、高学历的经济学博士流下了愧悔 的泪水。 (一)、 卧薪尝胆 从打工仔到博士高佩义出生在青岛胶州市刘家村,从小聪明好强,初中毕业后在村 里当民办教师。对一般的农家子弟来说,这已经脱离了脸朝黄土背朝天 的生活,但高佩义并不满足,“教好书,有朝一日转成公办教师”并不 是他的终极追求。1980年春,看到许多同龄人背着铺盖纷纷到城里“淘 金”,不甘寂寞的高佩义也毅然加入了这一行列。在日的日 记里他写道:“相信总有一天,我也会像城里人一样体体面面地生活。” 然而残酷的现实让高佩义深受打击,要在城市里生存下去远不如他 想象的那么容易。他在城里打工,每天在脚手架上爬上爬下,扛水泥, 搅沙,运砖头,一天下来,浑身像散了架似的,累还不说,包工头稍不 满意就给一顿臭骂。 有一件事深深地挫伤了高佩义的自尊心。一天中午,因为有急事, 高佩义来不及换下那身脏兮兮的工作服就坐上公共汽车,当时车厢里拥 挤不堪,可他站的地方很空――人们都远远地躲着他,售票员冲他吆喝: “乡下人,你一个占了好几个人的地方,得买三个人的票!”那瞬间, 满车厢的人都轻蔑地看着他,“刷的一下脸红了,默默地掏出钱来买了 三个人的票。一路上,他任凭泪水在眼眶里打转,强忍着没让它掉下来。 这一幕给高佩义留下的印象刻骨铭心,33岁的他蓦然醒悟:使一种 存在高于另一种存在、使一类人高于另一类人的东西是知识、尊严、志 气,人生之天职即奋斗,无奋斗者将百无成就,还要任人欺凌。从此, 高佩义一边小心谨慎地干活,一边苦苦寻找发展机遇,他要寻找一条通 向另一种平和生活的路,从此摆脱这种压抑、无奈且忿忿不平的生活环 境。 晨风夜露,燕雁交错。转眼一年就要过去了。繁重的体力劳动之余, 聪明的高佩义掌握了一门木匠手艺。他辗转到天津打工,曾为南开大学 一位老教授做了一个月的木工活。老教授发现,眼前的这位小伙子不但 手艺好,本分老实,而且还特别好学,一有时间就看书,那如痴如醉的 样子真让人感动。好心的老教授试探着问:“你有这么好的手艺,不是 可以轻轻松松地生活一辈子吗?”没想到高佩义一本正经地说:“我不 会靠这门手艺生活一辈子的。我想上大学,或者自学成才。”这一席话 说得老教授十分感动,于是老教授对这位好学的青年格外关心。高佩义 干活更加卖力了,一有时间就向老教授请教这请教那的。活儿干完时, 老教授决定帮一帮这位年轻人:“小伙子,你天分不错,又好学,我帮 你向学校说一说,你干脆到我们南开大学当旁听生吧。”高佩义几乎不 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呆在那儿好半天不知说什么才好,激动得几乎要跪 下去。 1980年末,高佩义倾尽全部积蓄,告别父母和妻子来到南开大学, 自费旁听经济系的全部课程。走进南开大学,凝望着那古老的校园,高 佩义难以抑制心中的激动,默默地拍着胸口:生命的转机终于到了! 到南开大学就读的那段日子,是高佩义过得最艰难可也是最 充实的日子。他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学习机会,常常学习到深 夜。有时寝室熄灯了,他就躲到厕所里继续学习,有一次又困又 乏的他竟在厕所里睡着了。本来只有初中毕业水平,一下子就念 大学课程,对他这已过而立之年的人来说确实太难了。他几乎成 了一架学习机器,没有星期天,也没有休闲的时间。渐渐地,高 佩义的专业课成绩都赶了上来,甚至超过了班里的其他同学。最 让他苦恼的是外语,他必须从零开始。入学之初,高佩义就给自 己定下了高目标――毕业时考上研究生,而考研究生就必须考外 语,他无法绕过这块硬骨头,只好一点一点地啃。有一段时间, 他几乎对自己失去信心,恨不能收拾行李回家乡,可一想到家里 那两间破旧的房子,想到曾经遭遇的那一双双不悄的眼睛,他就 咬着牙坚持下来了。当时,别的同学的生活费都由国家发给,而 他靠自己,他不富裕,吃饭的时候常常一个人躲到一边吃最便宜 的饭菜。这四年的时光经历了多少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流过多 少泪、洒过多少汗,只有他自己最清楚。 功夫不负有心人,毕业时高佩义如愿以偿,考取了南开大学 经济系的研究生。在读研究生期间,他发表了三四篇有影响的学 术论文。三年后,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而且由于成绩突出留校 任教并被直接聘为讲师。 在南开大学教书期间,高佩义的工资不高,但他还是把妻女 接到了天津,一家人住在一间不足10平方的小房间里。房子太小, 一张双层床就占去了整个房间的一半,家里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 生活的窘迫让高佩义再次感到沉重的压抑。他再次对自己说,必 须创造条件生活得更好一些,必须成为生活的强者。他认准了求 学这条路。 1989年,高佩义一鸣惊人,一举考取了北京大学经济系的博 士研究生。拿到博士学位时,他已经有两部专著问世,并且已在 国外非常有影响的杂志上发表了文章。 (二)、 商海触礁 疯狂敛财1992年,高佩义被分配到国家物价局物价研究所任研究员,工作比 较清闲,整天与枯燥乏味的数字打交道,收入不太高。这与高佩义内心 强烈的要出人头地的愿望形成了极大反差,他常常羡慕那些被前呼后拥 的大款、高官,幻想着有一天自己也能像那些人一样潇洒。 不久,一家城市信用合作社聘请高佩义为高级顾问兼副总经理。在 他的精心经营下,该信用社的生意日渐红火,社里的领导自然不会亏待 他。拿到厚厚一叠红包的高佩义没想到自己小试牛刀竟然获利如此多, 脑子里立刻冒出了更多的想法。与市场经济的第一次“亲密接触”之后, 高佩义对金钱产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向往,联想到自己所在的机关,即 使辛辛苦苦一年也不见得能挣到一个红包的钱,他决定再做一件令人刮 目相看的事――辞去公职下海经商。 1993年7月,高佩义成立了一家由自己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投资咨询 公司。当时,他意气风发,似乎已经看到命运之神的微笑,摩拳擦掌准 备大干一场,他相信自己这么多年的奋斗就要结出果实了。可他万万没 想到商海苦涩,自己像一只不会游泳的旱鸭子,只能在海中苦苦挣扎, 而且差点被淹死。 如果这时高佩义及早回头,他也许会成为优秀的经济学家,但是, 他已充满对金钱的渴望和对奢华的追求,这让他欲罢不能。 没有揽到什么业务,公司效益一直不太好。为了扭转这一局面, 高佩义决定投资炒股及拍电视剧,在没有资金来源的情况下,先后向深 圳的朋友借款200多万元。岂料屋漏偏逢连夜雨,由于根本不懂拍电视, 他投资几百万元拍成的电视剧〈〈唐诗三百首〉〉的质量根本达不到国 家规定的发行标准,前20集完全报废了。高佩义急得如热锅上的蚂蚁, 完全失去了初入商海时的自信。债台一再高筑,捉襟见肘,这个自以为 在经济领域胜人一筹的“才子”第一次感到市场经济大潮里泅渡的无奈。 他开始有些后悔,但想来想去,最终还是绕回到“钱”字上。他觉得当 务之急就是赶紧弄钱,无论什么钱,先解燃眉之急再说。就在高佩义心急如焚之际,上天再一次赐给了他一个大“馅 饼”:1995年9月,青岛胶州市出于经济发展需要,对外引进人 才,而高佩义当时兼任山东大学威海分校的经济学教授,求贤若 渴的胶州市领导听说高教授是家乡人,并且有那么一段不平凡的 求学经历,有心引进他。 在胶州市领导面前,高佩义表现得既有农家子弟的纯朴与本 分,又显现出知识分子的渊埔学识,论起胶州市的经济发展时侃 侃而谈、头头是道,于是在胶州市领导的眼里,他成了不可多得 的人才。很快,他被聘为胶州城市信用合作社主任。 遗憾的是,胶州市领导万万没有想到,高佩义已经完全蜕 变成饥渴的狼,在高佩义的眼里只有一个字――钱。市场经济的 大潮没有把他锻炼成弄潮儿,相反,他已由高级知识分子蜕变成 不择手段的市侩商贩。 为了实现向往中的花天酒地、纸醉金迷,高佩义可谓不择手段。 1996年11月,青岛某房地产公司办公室主任阎某找到高佩义, 要求贷款1500万元。正为缺钱而焦头烂额的高佩义欲擒故纵地对 阎某说:“现在我们社里资金紧张啊。”阎某听高佩义这么一说, 心都凉了:公司的工程已经上马,要是没有后续资金,前期的投 入就会泡汤,公司的损失将十分惨重。看着阎某焦急的样子,高 佩义笑了,压低声音说:“要不,我们负责给你们从威海那边拉 些款子?”一听有门儿,阎某哪还顾得上揣摩对方到底有什么心 事,连声说:“高主任,那太谢谢你了。”阎某还以为这位高主 任真是难得的好人,岂料,还没高兴完,高佩义就说:“这笔资 金是我们替你们引进的,因此这中间的息差还得你们负担。也就 是说,你们除了负担正常的利息外,还得另付300万元的额外息 差。”阎某登时如哑巴吃黄连――有苦难言。 空手套白狼,这300万元被高佩义心安理得地掠入私囊。为了 掩人耳目,他让威海的黄某出面,以威海某公司的名义在银行开 了一个秘密账户,然后把钱转入秘密账户里。此后,高佩义又如 法炮制了多次。 1996年5月台商曾某因资金问题找到高佩义,表示要转让青岛 国众房地产公司以及该公司开发的国众大厦、国众山庄等项目。 这都是价值上亿元的项目,一直想轰轰烈烈大干一场的高佩义知 道,要是这些项目能神不知鬼不觉地属于自己,要不了几年,他 就会成为真正的亿万富翁。他认为,到那时自己才算是真正的有 “出息”,才真正不枉曾经流过血和泪。高佩义立即找来朋友曾 某、张某商量并达成协议:国众公司及其两个项目由高佩义个人 投资经营开发。为防以后生出事端,高佩义提出让张某担任国众 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而他只充当公司的董事。但实际上,掌握 着项目建设资金的高佩义完全将国众公司控制在自己手中。随后, 高佩义背着胶州城市信用合作社的其他领导成员,先后六次“自 批自贷”,向国众公司发放贷款人民币9000万元。这是一项无本 万利的买卖,钱是国家的钱,资产却成了高佩义的个人资产。高 佩义的如意算盘是:项目一完工,马上可以转租,要不了几年, 他就可以名正言顺地做亿万富翁了。但是,高佩义的亿万富翁梦 还没来得及实现就东窗事发了。 俗话说,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受人贿赂、拿人钱财的 高佩义到了这时,已经身不由己了,只要有人上门求他贷款,哪 怕明知道对方办的是虚假手续,他也不能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 日,无业人员何国贞伪造一家公司的担保书,找到 高佩义要求贷款,高佩义连审查也不进行,就先后11次批准贷给 这个无业人员5000多万元至今无法收回。 1996年,高佩义通过朋友介绍认识了一个叫郎肃的人。郎肃 提出用他在湖南开发的矿产项目和一些宝石做抵押,向高佩义贷 款3200多万元。高佩义提出先扣息700多万元。在郎肃交来几颗 所谓宝石后,高佩义当即签字让郎肃把2500多万元全部提走,而 此时,他连郎 肃是哪里人、干什么工作的也没认真核实清楚。在 高佩义看来,这个信用社就像是他自己的私人银行,他愿意怎样 就怎样。事后他才知道,郎肃交来的担保的几颗宝石实际上只值 几万元,国家的几千万元资金已无法收回。 高佩义在位一年零七个月,平均算来,他每天受贿近万元、 挪用公款约15万元、违法发放贷款40多万元。 (三)、穷途末路 愧对乡亲高佩义清醒的时候还是懂得“多行不义必自毙”的道理的, 为了掩人耳目,他曾装模作样。 高佩义从来都把自己标榜成靠自我奋斗成才的典型,在给侄 儿、侄女的信中,他总自称是贫困农家子弟,自强不息奋斗到如 此的地步,确实值得人们赞叹。他还常以长者的身分谆谆教导他 们:我们都是穷苦子弟,一切都得靠自己。当信用社主任时,有 亲戚找他要求给予照顾,他一口拒绝:“有本事自己上哪儿都会 发光,没本事就是照顾了也没用。”俨然廉洁自律的长者。 因为曾经有过艰难求学经历,高佩义也曾想为那些贫困的孩 子做些什么。在刚刚出任市城市信用合作社主任时,他就提出要 办“教育银行”,让那些像他小时候一样贫困的孩子能够继续上 学。刚上任时,他确实也为“教育银行”投入了一部分资金,后 来随着财富的骤然增加,他反而没有了当初的兴奋,哪里还有心 思办什么“ 教育银行”! 为了隐藏巨额的不义之财,高佩义把魔爪伸向了亲人。他曾 经是非常重亲情的人,他大哥英年早逝,每次在给侄儿、侄女的 信中,他都要一再叮嘱他们孝敬自己的母亲。但是后来心理的畸 变让他仅有一点儿人性也荡然无存了。1997年3月,高佩义来到 姑母的家中,假惺惺地声称要给老人家在青岛买套房子孝敬老人 家。姑母被侄儿的孝心感动,喜滋滋地跟着高佩义来到了一个陌 生的地方,在一张她根本不知是什么内容的纸上按了一个手印。 善良的老人以为这个已经当上大官的侄儿真的要孝敬她,因为她 一直喜欢这个聪明而勤奋的侄儿,在高佩义最艰难的时刻,她曾 经慷慨解囊资助他上学,没多久,高佩义再次找到姑母说“你那 套房子还需要再办些手续,你再按个手印吧。”善良的老人毫不 犹豫地任由高佩义拉过自己的手又按了一个手印。老人哪里想到, 这是高佩义替她写好的遗嘱,而遗嘱的继承人正是高佩义。老人 等了一天又一天,仍没能住进侄儿送给她的所谓别墅。直至高佩 义案发,老人才知道自己心中的那个懂事、有能力的侄儿这回把 她坑了:高佩义名义上是为她买房,其实是为了把他受贿的120 多万元转移一下。老人怎么也弄不明白,怎么以前好好的侄儿几 年之间就变坏了呢? 欺骗了自己的姑母,高佩义良心上也曾受到深深的谴责,特别是当 他拉着姑母的手在老人并不知情的遗嘱上按下手印的那一刻,他感到自 己的脸直发烫,眼前浮现出姑母为了他慷慨解囊的情景。有好几次,他 都想把那个伪造的遗嘱一把火烧掉,但一想到那是100万人民币时,又 不舍得烧了。 人们不禁要问,高佩义拿这么多钱究竟干了些什么?自从高佩义跃 上主任高位后,经常出游宴乐、声色犬马。自恃位高权重的他不但让那 些有求于他的经理们陪着玩,而且还学会了“泡妞”,为了讨得一些卖 淫女的欢心,他挥金如土。纵情声色的他置身于“温柔乡”里忘乎所以, 早已忘了早年奋斗的艰辛,忘了那位老教授的扶持之恩,忘了国家对他 多年的培养。周旋于灯红酒绿之间的高佩义骨子里只剩下燃烧的私欲。 日,高佩义因嫖娼被公安局拘留。 如今,曾经让家乡人骄傲无比的北大经济学博士给家乡带来了2.3亿 元的经济损失,这个数字对一个年财政收入只有近亿元的县级市来说, 是怎样的沉重负担啊!为了填补这个窟窿,许多家庭将很长时间拿不到 维持生活的几百元工资,许多像他年少时一样贫困的孩子将失去资助而 无法继续上学。铁窗内的高佩义对自己犯下的罪孽痛悔不已,觉得愧对 父老乡亲,愧对那片曾经给了他苦难也给了他无数快乐的土地。以前, 在高佩义的家乡胶州,许多做父母的都用高佩义的事迹教育自己的孩子, 如今,他已成了万人不齿的罪犯。 宣判当天,高佩义几次在法庭上喃喃自语:“都是那该死的钱啊! 都是那该死的钱啊……”他留给亲人的最后一名话是:如果能再让他选 择一次,他将毫不犹豫地选择当农民。 (资料来源:2001年《家庭》第2期) 二、原因分析导致高佩义走上经济犯罪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胶州市领导 对高佩义先入为主的招聘,为他提供了实施金融犯罪的机会。1995年9 月胶州市出于经济发展需要,对外引进人才,当市领导听说高佩义是家 乡人,又有一段不平凡的求学经历,就有心引进他。在招聘会上,高佩 义表现得既有农家子弟的纯朴与本分,又显现出知识分子的渊博学识, 论起胶州市的经济发展时侃侃而谈,头头是道,于是在胶州市领导的眼 里,他成了不可多得的人才。很快,他被聘为胶州市城市信用合作社主 任。而当时,高佩义已经辞去公职下海经商两年多,屡战屡败,一事无 成,负债累累,内心贪梦,实际表明高佩义不仅经营理财能力差,而且 已经完全蜕变成不择手段捞取金钱的市侩商贩。但在招聘时,胶州市领 导对高佩义过去的工作业绩和政治思想表现没有作认真考察,仅根据他 的求学经历和招聘中的表现就敲定了招聘他。从而把他推上了实施金融 犯罪的有利岗位。这说明胶州市领导在这次招聘选拔干部时没有严格按 照党的干部选拔标准和原则办事。 二是胶州市农村信用合作社缺乏有效的内控制度。高佩义当上胶州 市信用社主任一个多月后,就开始违法发放巨额贷款、收受贿赂、挪用 公款。在任一年零七个月,平均每天受贿近万元,挪用公款15万元,违 法发放贷款40万元,他对行贿的贷款人,有求必应,甚至不问贷款人的 身份,贷款用途,就大笔一挥,几百万,几千万的贷出去。在高佩义看 来,这个信用社就象是他自己的私人银行,他愿意怎样就怎样。但在胶 州农村信用社,高佩义这种为所欲为的窃取公款的行为,居然能畅通无 阻,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这说明信用社内部缺乏有效的自控制度,权力 缺乏制衡,应该说这是本案发生的主要原因。 三、启示一个农家子弟、打工仔,在一个大学老教授的帮助下,经过一番艰 苦拼搏,终于成为名牌大学经济学博士毕业生,成为国家一级行政机关 干部,由于不甘清闲寂莫,辞职下海经商失败和重新参加领导干部招聘 成功,前后仅3―4年时间,在金融机构中层领导岗位上仅一年多时间, 一名高智商高学历的经济学博士就变成了一个死刑罪犯。这中间的确可 以引出许多教训和深思一些热门问题。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几点: (一)、随着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公开招聘选拔领导干部成为一种潮 流,这为具有高学历、高职称的高校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以及 在商海中沉浮的土洋博士、硕士、学士提供了一个从政当“官”的机遇。 目前在年轻的知识分子当中,确实形成了一种从政“当官”的小氛围。 不容置疑,报名参加领导干部招聘的很多是业务素质、政治思想素质等 方面都很优秀的适合担任领导干部的,但中间也有不少业务素质还可以, 但政治思想素质等方面不适合担任领导干部。因此,领导干部的公开招 聘,应严格按照条件和程序办事,不仅要考察业务能力,而且要严格考 察政治思想和品德作风。既要解放思想、大胆选拔高学历、高学位人员 担任领导干部,但又不能饥不择食,放弃严格考察,甚至把招聘了多少 教授、博士、硕士领导干部作为现任领导人创造政绩的一种手段。 (二)、积极报名参加公开选拔聘任领导干部的年轻学者和博士、 硕士、学士,如果不是抱着为老百姓服务、报效国家、振兴中华 的目的和动机应聘“当官”,而是不忘学而优则仕的古训,抱着 升官发财、光宗耀祖、游戏人生、享受荣华富贵的欲望去钻营 “当官”,或迟或早会走向犯罪的道路。因此,我们提倡热心从 政“当官”的年轻人,首先要尽化自己的思想意识,保持良好的 心态,老百姓的利益,国家的利益一刻也不能忘记。 (三)、对领导干部要依法进行监管。公开选拔聘任的高学历、高 职称的年轻领导干部,绝大多数基本素质良好,但由于他们没有 经历革命战争的洗礼,也没有经受建国初期的艰苦奋斗锻练,在 市场经济的各种诱惑下,如果没有严格的制度监督,很容易被 “糖衣炮弹”击中。高佩义和其他很多领导干部走上犯罪道路, 除了本身思想根源之外,监管制度不严恐怕是要害的问题。邓小 平同志说过,不好的制度可以把好人变坏,好的制度可以把坏人 变好。因此,进一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依法对领导干部进 行监管,加快推进民主政治,把领导干部置于社会与论监督之下, 是非常紧迫的改革任务。 案例1-7 财税携手合作揪出青海“第一贪” 一、案例介绍广受关注、被称作青海“天字号”第一案的陈志清贪污案近日在西 宁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审理,窃取国库资金1500多万元的陈志清一审被 判死刑。 这起案件不仅是青海省有史以来最大的贪污案,也是我国金融系统贪污 国库资金数额最大的案件。陈志清今年37岁,原系中国人民银行西宁市 中心支行国库处干部,1992年6月至1998年5月,他利用工作之便,通过 假退库、截留收入、涂改伪造票据、假拨款等手段,先后12次伙同他人 将国库资金划入个人或私营企业账户,累计贪污1549.3万元。案发后, 反贪部门虽全力追赃,但目前只追回了220多万元赃款及部分物品,其 他都被挥霍或流失在外,给国家造成了巨大损失。 在法庭上,陈志清对自己的罪行供认不讳。他说:“当我在看守所 回顾和交待自己的罪行时,我自己也感到震惊,为自己犯下的罪行而忏 悔。我曾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工作舒适,得心应手,由于自己工作积极 努力,业务上刻苦钻研,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和优秀党员。随着改革开 放浪潮的冲击,我没有加强学习以适应形势的发展,金钱万能的错误观 念渗透进思想,使我不择手段,不顾国法地窃取金钱,一步步走向深渊, 成了国家和人民的罪人。” 陈志清第一次作案是1992年6月,他将上缴到国库的税款以退税为由, 与单位一同事合作,将其中的5万元划往他在中国银行西宁分行营业部 开设的个人储蓄账户上,提出每人分取一半。第一次作案轻而易举就成 功了。据他自己说,原本打算干一次就洗手不干了,但过了好长时间, 事情没有人发现,胆子又大了,于是就开始了第二次、第三次…… 1996年11月,在离第六次作案近两年后,陈志青又一次将手伸向国 库。从这次起,他的作案手段更为直接。他将上缴国库的税款622.3元, 涂改为元,将虚增的160万元以自制假上划税款凭证作退库处 理。将款划入与合伙人袁某共谋以虚名开设的表海省计算机中心在西宁 市商业银行开发城市信用社账户上,后将款转出并提取现金。这次作案 成功后,陈志清更加狂妄和大胆,作案金额越来越大。仅两年,贪污数 额就超过千万元。 1999年元月,青海财税两家对账时发现金额相差太大,以致惊动了 省领导。单位开始进行认真的对账,陈志清知道事情再也包不住了,以 看病为由逃离了西宁,同年5月被逮捕归案。 二、原因公析陈志清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时说:“我既不是高官,也没有 特权,只是一名普通的会计,之所以频频得手,与国库、财政、 税务工作中存在的种种漏洞是分不开的。” 他说:“规章制度不健全、有章不循、监督、审核不严,这 些都是我作案的基础。按规定,行库往来应每天核对一次,但是 在这里却是每一个月末才核对一次;国库业务相关部门之间的对 账联系等也未能按规定去做,财、税库之间和账务严重脱节,联 系不够,1993到案发,税务部门与省国库之间的对账几乎从未有 过,相互之间的报表也未能按要求进行互对,对大数,不对小数, 电话对账等不规范的做法成为了经常的事;重要空白凭证、印章 没有按规定使用、领用,流入个人手中;非专业干部领导专业性 很强的部门,导致部门整体业务素质低下,出现严重的工作漏洞。 作案的每一笔资金都有被审核出的可能,由于他们不是按正规的 制度去做事,所以让我钻了空子。” 这些话虽然是在为自己开脱,但是分析一下他作案的过程和 手段,不能说完全没有道理。拿1996他贪污的160万来说,仅仅 由于银行工作人员的疏忽,没有在小写款前加入人民币符号,就 让他钻了空子,将662.3元涂改为元,虚增了160万元。 而给他开设账户的银行则为了拉存款,凭一枚私章,就违反专业 银行开户规定,顺利地给他开了户。如果不是金融部门的工作人 员有章不循,那么陈志清也不会屡屡得手,使国家遭受如此巨大 的损失。 此外,陈志清用贪污来的钱与人合伙做生意,还先后购买了 两辆高级轿车,一辆凌志,一辆丰田佳美。他每天开着高级轿车 进出银行大门,生活奢侈,但在单位里却没有一个人问他车是从 哪里来的,没人想一想作为一个银行的普通干部,他哪来这么多 钱。正是由于这些人的麻痹大意,使陈志清越来越大胆,国库资 金一次次地被他窃取。 三、启示近年来,金融行业的职务犯罪呈上升趋势,而分析这些案件,与金融部 门的自身管理不无关系,如果金融业务都能按照规章制度去办,那么一些损 失也许可以避免。 西宁市检察院检察长、陈志清案件的公诉人韩聆对记者说,金融业务活 动经过几十年的理论研究与业务实践,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也为内部控 制管理发挥过很好的作用,但随着金融体制改革、金融事业的迅速发展,新 业务、新情况的出现,原来的业务管理制度和规定也出现了一些不适应的情 况,增加了业务操作中的随意性,出现了内部控制管理的盲点,加之经济利 益的驱动、长官意识的压力、社会人情的影响及对自身业务岗位重要性认识 的不足等,出现了一些默认、容忍、参与或是主动为之的违法乱纪行为。由 于金融行业的特殊性,这些违法乱纪行为所造成的危害是其他部门所无法比 拟的。 韩聆说,金融部门应提高警惕、加强管理,预防此类案件的再次发生。 (资料来源:参见日《广州日报》) 案例1-8 中国建设银行茂名市支行成功截获 一份200万元的伪造银行承兑汇票 一、案例介绍日下午,在建设银行茂名市支行营业部开户的茂 名市某燃料有限公司负责人黎某与拟持银行承兑汇票与该公司做 生意的吴某、林某(女)等人,一起来到该营业部会计柜台并提 交了一份金额为200万元的银行承兑汇票,要求鉴别并予以贴现。 营业部当班的接柜员邓子林像往常一样接过和受理了该汇票,该 票持有人吴某要求营业部对此票真伪进行查询辨别,次日告知结 果。 茂名营业部首先通过电话与该票承付银行取得联系,得知该 承兑银行确实签发过一张相同号码、金额、收款单位的汇票。随 后,茂名营业部的会计人员又立即发加急电报要求付款行立即传 真该笔银行承兑汇票卡片联,以便对受理的汇票作进一步的鉴别。 第二天上午,茂名建行支行营业部通过字迹鉴定证实该承兑 汇票为伪造,立即报案。茂名市公安局刑警支队四大队接报后, 迅速派出办案人员,与该支行保卫部人员一起商量抓捕方案,周 密芽兀叱龆础5碧煜挛3时30分,在吴某等犯罪嫌疑人前 来营业部索取查询结果时,警方一举将其一伙4人抓获。经公安 人员的突击审讯,在犯罪嫌疑人身上又发现了一张复制伪造的银 行承兑汇票,号码为v,付款行为福建兴业银行罗湖 支行,金额24万元。另一组办案人员同时出动,在某酒店抓获了 正欲退房准备逃跑的犯罪嫌疑人同伙李某等5人,并当场搜获假 身份证、假秘鲁护照等作案工具一批。 (资料来源:参见日《广州日报》) 二、原因分析建设银行茂名市支行营业部在办理票据贴现工作 中、严格按规章制度办事,在每一个环节都认真把关, 业务人员工作细心,警惕性高,当发现汇票有假后, 立即报案,与公安部门紧密配合,迅速将犯罪嫌疑人 抓获,避免了一起重大欺诈风险的发生。 三、启示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纵深发展、银行承兑汇票,商业承兑汇票 受到越来越多的企业欢迎和使用。各商业银行为了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 要求和信贷规模控制方式的变革,广泛开展了票据贴现和再贴现业务。 但由于现在使用的银行承兑汇票防伪功能不强,较钞票易于伪造,使银 行承兑汇票的假票和“克隆”票不断增多。1999年江西省九江市连续发 现9张银行承兑汇票“克隆”票,并顺利通过了人民银行再贴现窗口, 可见其伪造技术之高。据日《广州日报》报道:国庆期间 广东省出动三百警察兵分两路(广州市、河源市)成功破获涉案地域遍 及22个省市涉案金额达2亿元的假银行票据诈骗案,抓获张建清等22名 重要犯罪嫌疑人。这足以说明假票据诈骗案之猖獗。银行部门必须认真 防范这一风险。 首先,要根据中国人民银行颁发的《商业汇票承兑、贴现与再贴 现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票据业务的管理办法,制定本单位有关 票据贴现业务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做到此项业务办理有章可 循。其次,在办理票据贴现业务时,要严格审查把关。这包括: ①对贴现申请人资格的审查。②对贴现票据真实性的审查。一是 要审核银票本身的真假及票据要求的合法合规性;二是要审核银 票是否以真实的商品交易为基础,因而必须要查验企业的购货合 同、发运单、增值税发票等,查询的方式除了传统的电话、电子 汇兑、传真底卡、特快专递信件等之外,金额较大的可采取实地 调查,条件许可的还可以借助先进检测仪器进行鉴定。③对票据 付款行(人)资信程度的审查。④对贴现资金投向的审查。再次, 对于较大额度的贴现,应对贴现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全面了解, 注意所贴现票款与其经营状况是否有较大的差异,以防止企业套 取银行资金。最后,要加强贴现后票据管理,包括贴现后对承兑 银行的“信息快递”,票据到期发出托收,在票据到期后款项不 能按时划回时,及时予以查询、催收等。 案例1-9 银行分理处主任见财起心,持款外逃终落网 一、案例介绍日,瑞安市的陈某、袁某因创办国鼎电池有限公司需要验资。 两人为了以后存贷款方便,就找到原来认识的建设银行萃塍分理处副主任金 立成,先后将123万元存入该分理处。面对巨款,金立成歹念顿生,他并未给 陈、袁存折、而是仅开出一张可供验资用的证明凭条,之后,金立成将巨款 存入自己掌握的林某个人户头。21日下午2时左右,金立成利用职务之便,擅 自关闭分理处闭路监控系统,再安排其朋友亲戚冒用他人身份证,提取了这 123万元巨款。22日早上5点30分,金立成将123万元巨款放置自己桑塔纳轿车 内,与一朋友驾车到温洲,从温洲机场转乘8时的飞机到广州。在广州,金立 成将携带的巨款兑换成9万美元,并立即汇住柬埔寨王国金边市张维立收,并 留下40万元人民币随身携带。金立成在广州逗留不到4小时,又换乘火车当天 下午4时到达广西南宁,与蛇头联系后以随行朋友的名义将40万元人民币存入 银行,然后让朋友返回端安,自己则在蛇头带领下到达与越南仅一水之隔的 东兴镇。24日早上5时偷渡到越南,再经过6天跋涉,穿过越南到达金边市, 与张维立会合后便找民房居住。张维立何许人也?张维立原为瑞安市拍卖行 经理,号称瑞安第一槌,几年前,他冒险涉足期货市场,结果亏损连连,为 摆脱困境,张开始金融诈骗。1997年以来,伙同其兄张树斌,以瑞安市10多 家企业的名义,骗取本市汇中金融服务社等四家金融服务单位贷款2500万元。 1999年6月中间,张维立抛妻弃子,仑皇潜逃金边。 1月24日(星期一),陈某、袁某拿着金立成开出的建设银行萃塍分 理处凭条无法在分理处提款,又找不到金立成,两人惊慌万分,当天下 午立即向瑞安市公安局经侦大队报案,温洲检察机关和公安机关接报后 联合组成“1.24”专案组,对案情进行侦察。破案的关键是寻找金立成的 行踪。据有关信息,金立成在国内曾与张维立有过电话来往,表明他极 有可能潜逃到张维立处落脚。追捕组飞兵南下广东,一路追寻金立成的 行踪,最后确定目标在东南亚一带。从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反馈的信息 表明,金立成,张维立可能落脚金边市。专案组当机立断,决定跨国追 捕。2月7日中午12日许,我驻柬大使馆人员率柬警方来到磅逊市迅速包 围了山顶酒店金立成落脚处,但扑了个空,据酒店提供的情况,金可能 租车返回金边市。当地警方决定在交通要道设卡检查,当天下午北京时 间1时30分在一哨卡拦截住一辆出租车,请出车中一旅游者,他正是国 内通辑的嫌疑犯金立成(已化名金青松)。2月8日北京时间凌晨3时41 分,中国驻柬埔寨武官率有关工作人员在柬方密切配合下直扑金边市 107路244号一处民房,将化名为林海龙或吴友明的张维立抓获归案。 (参见日《广州日报》) 案例1-10 原中国银行蒲圻市支行行长熊学瑞贪污挪用公款案 一、案例介绍中国银行蒲圻市支行的内部监控管理规范化,曾被当作“蒲 圻模式”在中国银行系统推广。然而,这个悬挂红色招牌的先进 典型,却是以行长熊学瑞为首的一伙金融蛀虫为所欲为、大肆贪 污、挪用公款、攫取私利、中饱私囊的“家天下”或“独立王 国”。1995年2月,这伙蛀虫终于猖狂到了尽头,湖北省咸宁市 中级人民检察院依法逮捕了行长熊学瑞,副行长刘晓琴、信贷科 长魏建新和会计科长李俊峰。经过检察机关长达半年多的侦查, 发现蒲圻中行账目极端混乱,大量违法犯罪证据已被销毁转移。 初步查证上述四人至少贪污、挪用公款26万元,其中熊学瑞个人 贪污、挪用5万元以上。 (一)露骨地编组“裙带网”。1988年,熊学瑞从蒲圻市财办调任 新组建的中国银行蒲圻市支行行长。头几年,熊学瑞艰苦创业, 做了一些有益的工作。由于蒲圻中行的工作人员是由其他单位抽 来和新分配来的年轻人,客观上为熊学瑞等人日后任人唯亲,培 植个人势力,拉帮结派,排斥异己创造了条件。有人说,蒲圻中 行有三驾马车,两个吹鼓手,两个打手和四个干儿子。凡听命于 熊学瑞的人就可以得到重用,不听使唤的就排斥,其亲属一个一 个调入。熊的内弟饶合林,本是一名农村手工艺人,却包揽了全 行基建业务。蒲圻中行赵李桥办事处是熊学瑞的内弟饶正琪及其 妻贺银珍开的“夫妻店”,而夫妻俩根本不懂业务。这对夫妻甚 至说不清楚自己究竟是怎样调进蒲圻中行的,他们说,调动手续 都是由熊学瑞一手操办的。 正是由于有这样的一张裙带网,熊学瑞在蒲圻中行一手遮天, 他的政令畅通无阻。熊学瑞很少签字,这也是他后来为自己辩解 的一个理由,但他的一个眼色,一个暗示,手下的人都心领神会。 熊学瑞的小车司机在会计室报销,从来不需审核,这已成了蒲圻 中行一个不成文的规矩。 (二)动用公款26万元搞气功表演。 1992年初,重庆生命科技大学的气功师蒲仁猛到蒲圻传授“中华养 生益智功”。蒲圻市中南塑料厂厂长汤为国和熊学瑞参加“中功”学习, 感觉不错,决定成立蒲圻生命科学研究会,熊学瑞任研究会主席。后来 蒲仁猛邀请熊、汤等人去重庆参加“中功”高级培训班。在重庆学习期 间,熊、汤商量决定购回一批学习气功的书籍、资料及各类法物法器, 带回蒲圻推销赚钱。汤为国提出以本厂的名义贷款26.5万元用于购买气 功资料,熊学瑞就给信贷科长魏建新打电话指示贷款。日, 汤为国电话指示本厂人员到蒲圻中行办好贷款手续,并把这笔贷款电汇 到汤为国指定的重庆生命科技大学的账上,以蒲圻生命科学研究会的名 义购置26万多元的气功资料运回蒲圻。1992年7月,汤为国因嫖娼被公安 机关抓获,蒲圻市经委撤销汤的厂长职务,并清查他的经济问题。这时, 熊学瑞怕学气功之事败露,将汤为国以中南塑料厂名义贷款26.5万元购 买气功资料的账目,改为蒲圻中行劳动服务部的贷款,逃过市经委的检 查。而那批26万多元的气功资料,除熊学瑞等人在中功培训班上推销了 5万元之外,其他都积压了,而办班卖资料的钱又大部分被气功师们私 分挥霍,未还一分钱贷款。 (三)经营秘密公司,顶风作案,转移巨额资金。1992年,熊学瑞 等人想到海南办公司,年底遂派汪红英赴海南筹办鑫兴发展有限 公司,投入70万元买了几套办公用房。1993年3月、熊学瑞、刘 晓琴、魏建新这蒲圻建行“三驾马车”赴海南考察,决定投资房 地产业,并建立秘密公司“鑫宇房地产有限公司”。为了遮人耳 目,熊学瑞将自己的侄子熊正晓和20岁的女儿熊明月、刘晓琴的 哥哥刘明实、魏建新的弟弟魏江新以及蒲圻中行办公室不到20岁 的临时工魏梅等5人派往海口,负责鑫宇房地产有限公司的业务。 表面上这个公司的总经理是临时工魏梅,实际上真正负责的是其 他4人,魏梅只不过是一名办事员。这秘密公司在当年4月8日与 另一家公司签订了一笔1400万元的业务合同,当时交了10万元定 金。不久,全国整顿金融秩序,禁止内地金融机构继续在沿海炒 房地产,熊学瑞等人为避风头,只是向上级领导汇报了鑫兴发展 有限公司的情况,而隐瞒了其家族控制的鑫宇公司的情况,继续 我行我素。他们采取银行间通过汇票挂账等办法,不断向海南注 入资金1400万元。按规定,银行一次划账不准超过50万元,他们 就化整为零,以低于50万元的金额,分几次向海南鑫宇公司注入 资金。直到日,刘晓晴还向海南划出最后一笔300多 万元的款子。然而,在近两年的时间中,蒲圻中行向这个秘密公 司注入如此巨额资金却没有一分钱收益。其中还有300万元资金 根本未到收款方,却被中间商赚走了。 这家秘密公司曝光之后,中国银行咸宁市分行的领导都大为 吃惊。因为蒲圻中行此时已经是先进典型,“蒲圻模式”是全国 中行系统学习的榜样。一些新闻媒介还宣传熊学瑞是严于律己, 精于治行,兴行有术的先进人物。有些报道还吹嘘蒲圻中行连续 6年无一例经济案件的安全事故发生,企业贷款无一笔违规现金 支付,90%的信贷资金处于良性循环,没有出现一起联行挂账问 题,贷款本息100%按期收回。 从表面上看,蒲圻中行红红火火,但内部业务管理相当混乱。 该行从1998年建行一直到案发时的账目,已经多次篡改,已完全 失去真实性。特别是1990年以后,许多账目凭证已被涂改,有的 甚至销毁了。清查账目过程中,办案人员发现大量假发票,多得 连会计科长李俊峰等人都弄不清楚了。办案人员曾经对其中十几 张发票进行核查,竟然没有发现一张是真的。其中有一张假发票 报销金额4000元,实际底联却是买电池花的4元钱。 (参见李雪慧主编《中国:警惕10种腐败现象》,南开大学出 版社,1999年1月) 案例1-11 银行职员盗窃金库“报复”领导 一、案例介绍1. 日上午,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隆回县支行两名金 库保管员象往常一样步入金库,然而,他们刚踏进金库,就以特 有的职业敏感,发觉到库存的100元、50元面额钞票被人动过。 报警!行领导和保卫股的同志迅速赶到金库。经过清点,金库内 25万元大面额现钞被盗,一个内装砂金3754克、矿金2573克、金 首饰461.1克、杂银1657克、银元15块、金银价值元的 铁箱子被盗。 隆回县人民银行金库价值54.9万元的现金和贵金属被盗!这 一令人震惊的消息,迅速汇报到省、市公安机关和人民银行,省 市县公安机关和人民银行领导以及各怀绝技的公安干警火速赶到 现场。经过短暂碰头商定:这是全国金库第二大被盗案,一定要 不遗余力侦破。“12.14特大金库被盗案侦破指挥部”迅速成立, 紧张而有秩序的侦查工作立即铺开。 现场勘察表明,此案系内部人员所为。清查中、发现业务股 干部廖国仁始终未露面,一职工反映,14日下午下班后,廖国仁 在办公室内给未婚妻挂电话,将门反锁,鬼鬼崇崇。据此,廖国 仁顺理成章地被定为一号嫌疑犯。在搜查廖的住宅时,发现了一 些钥匙坏料和制作钥匙的锉刀等工具,还有两张画着钥匙模样的 明信片。经查对,这两个钥匙模样就是开启金库一、二号门锁的 钥匙。经过提取廖在喝过的啤酒瓶上留下的指纹,正好与行长办 公室护窗上樊爬的指纹吻合,初步判断廖国仁就是金库大盗。 16日桃花坪派出所干警王友方发现一个重大线索:14日晚19 时许,离县城2公里外的“国华餐馆”,突然闯进一个慌慌张张 骑自行车的年轻人,对当时正在用餐的湘运70车队司机艾师傅说, 他父亲在北京患急病,今晚需乘火车赶去北京,请求搭便车到邵 阳市,并将一辆自行车丢在国华餐馆,要老板代为保管。经核查 自行车,是廖国仁的。干警们当晚即驾车赶到湘运70车队所在地 武冈县,找到艾司机,艾介绍了搭车者的情况。 无疑,廖图仁已畏罪潜逃。根据廖图仁平时言行,他携巨款 逃往沿海,伺机逃往国外可能性较大。17日,一道缉拿金库大盗 廖国仁的通缉令迅速发向全国。 2、12月14日傍晚,廖图仁慌慌张张地进入邵阳市火车站,售票员问 他去哪里,他信口回答买一张到河南信阳的直达票。15日凌晨1 时,车上的旅客和列车乘务员大多酣然入睡,廖国仁提着麻袋走 到厕所,用螺丝刀撬开铁箱,啊!全是金光灿灿的金银。廖国仁 用一个印着“东文娱乐中心”的黑色尼龙小提包,装上金银和首 饰,然后把铁箱扔出车窗外。15日凌晨4时许,列车抵达株州车 站,正好上海开往西安的快车停在站内,廖国仁来不及细想,抓 起提包,迅即下车,登上了北去的列车。15日中午11时30分,列 车驶入武昌站,廖国仁紧紧抓住两个提包,随人流走向车门,刚 到车门,他的两脚突然僵硬不动。原来站台上、出口处到处都有 穿制服的警察在检查过往旅客。完拉,通缉令已到了武昌!廖国 仁冒出一身冷汗,心里发麻,赶忙退回车厢内,事后打听才知, 原来是武昌某派出所的枪支被盗了。半小时后列车到达汉口站, 廖国仁认定站内一切正常,便大胆地下了车,直奔汉口码头,搭 上了到九江去的轮船。16日早上,客轮到达九江,廖国仁在九江 百货大楼花200多元买了一轮凤凰轻便自行车。 中午,他骑自行车出了九江市,走了50多公里到了湖口县,当晚 住在湖口县城。17日上午,他化名白雪、钟华在湖口县4个储蓄 所存了3.5万元。廖国仁对于存款之道是谙熟的,在县城一级储蓄 所一次不能存款太多,数字太大,会引起怀疑。下午他又骑车回 到了九江市,将20.5万元现金变成了70张各储蓄所的3年期存单, 身上仅留下1万元现金。19日中午,廖国仁来到了江西奉新县县 城外的奉新大桥村,按每月25元的价格向农民租了一间房子住下。 20日,他又到奉新县城,将随身带的1万元现金存入6000元活期 储蓄,仅留下4000元作开支用,并买了铁锅、水桶、煤油炉、棉 被等生活用品,打算长期住下。百无聊赖之际,廖国仁萌发外出 走走的念头,于是他象幽灵一般在奉新周围的靖安、新建、安义、 德安、瑞昌等县游荡。由于每到一处住宿都要出示身份证,身份 证他随身带着,但他不敢使用,而且这时他已经改名了。于是他 买来了工具制造“九江市公安局”、“九江市皮件厂”、“江西 万年酒厂”、“怀化市木材加工厂”等假公章,接着用4枚假公 章盖了80多张空白介绍信,并用盖有九江市公安局的介绍信证明 其身份证丢失了。 1990年初、廖国仁在逛街之时,发现一张四川外语学院英语系举办短期 培训班的招生广告,突然萌发了学习进修念头。日,他对奉 新大桥的房东慌称要外出一段时间做生意,房子继续租用,房租照付, 房间的东西务必代为保管好,任何人不得进入这间房子内。房东一一应 诺。2月17日,廖国仁化名杨达闻,声称九江市皮件厂停薪留职工人,在 四川外国语学院英语系短训班报了名,交纳了1040元学习费用,开始为 期4个月的英语学习。为了把英语学得更扎实,廖国仁特意买了一部录放 机和40多盒空白磁带以及大量英语书藉,买了1台凤凰牌135照相机,由 于身上带的现金不多,就将随身带的20.4克黄金以1400元的价卖给一位40 多岁的妇女。6月28日,“扬达闻”以优异成绩领取英语结业证。7月10 日回到奉新,对房东说此次生意未赚到钱,准备再去东北闯一闯,房子 仍继续租用。随之将6000元活期存款取出,将所有衣服、书藉、磁带分 装于一个提袋、一个皮箱内,并特意买了一把三角刮刀,藏在皮箱的小 袋里。 7月11日中午坐船往上海,上船后,廖国仁将那只装有黄金的大 皮箱放在行李架上,并用锁单车的链锁锁好,装杂物的提袋放在 身边,由于他心里烦燥不安,时而坐下,时而站起,时而走动几 步,但始终不离开那只大皮箱。这一切被这艘叫“江汉5号”客 轮的执行任务的公安干警江高平看在眼里。江高平没有动声色, 只是静静地观察。当两人目光接触时,对方赶快避开。他究竟是 什么人?学生?不象,干部?也不象,商人?更不象,但也不象 扒手。这使江高平犹豫了。他决意寻找时机,来一次实质性的查 访。7月12日早晨5时多,“江汉5号”抵达安庆港,这时广播里 传来有少量二等舱位出售的消息。廖立即从座位上弹起来,去排 队购票。他的这一举动,更使江高平怀疑,他不是学生或普通职 员,他们一般不会买二等舱的。江高平来到值班室换上警服,将 廖国仁从购票队伍里叫到值班室。“能否打开你的袋子看看?” 江高平单刀直入。廖国仁满口答应:“当然可以”。袋子 打开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大把磁带、英语书籍,还有学生证结 业证书等。江暗暗吃惊,是不是判断有误?再查,发现一把三角 刮刀。不等江开口,廖主动解释:“这是买来防身用的。”接着 发现6300元现金,学生哪来这么多钱?江警觉起来,要廖出示身 份证。廖掏出一张九江市公安局证明其身份证丢失的介绍信。江 看出公安局的公章是伪造的。廖爽快承认是假证明,但身份证丢 失是实,为了旅行方便才搞张假证明。如何处理这位奇特的学生 旅客?江高平犯难了。突然,他想起了对方还有一只皮箱,于是 问廖,“你还有一只皮箱呢?”廖说:“我只有这个袋子”。 “不对,你有一只皮箱在行里架上。”廖知道无法抵赖,不得不 将皮箱拎到值班室。皮箱打开了,也未发现异常,上层是20多盒 磁带和一部收录机整齐排在一起,再往下翻是衣服等,再往底翻 有两只用胶布缠了又缠的铝饭盒,江拿起饭盒,噢,怎么这个重? 他要廖打开饭盒,廖极不情愿,并一再解释,这是受人之托带去 上海的,别人的东西,不便打开。他越解释,江越怀疑。 无奈廖只得接过三角刮刀慢吞吞地割开胶布,打开饭盒。 啊,黄金!一包又一包的黄金!很显然,这个人决不是学生。客 轮在前站停靠时,江高平和他的同事押着廖国仁下了“江汉5 号”,将廖押回武汉。7月13日,刑侦队派人对廖审讯了一天, 廖始终咬定,他是受人指派,将这批“货”送达上海的。已约定 7月20日在上海某地,与一手持下半截“小鬼”扑克牌的来者接 头(廖出示了上半截“小鬼”扑克牌)。一切无懈可击,审讯陷 入困境。唯一办法是与九江皮件厂联系,是否确有杨达闻这个停 薪留职工人。电话挂到九江公安局,回答是九江皮件厂无此人。 刑侦队长古念雄狠下决心,一定要审个水落石出。7月13――14 日,他和他的同事对廖国仁轮番进攻,廖国仁不得不提供了全部 实情。 7月16日,邵阳市隆回县公安局和人民银行的干警将廖国仁 从武汉押回隆回。17日经过9个多小时的审问,廖国仁给警官叙 述了一个离奇的故事。这天,从不抽烟的他居然一支接一支地抽 了38支“555”和“剑牌”烟。 3、廖国仁1965年出生隆回县大水田乡一个普通农民家里。1981年 考入湖南银行学校,1983年7月毕业分配到隆回人民银行云都寨 办事处工作,由于虚心好学和才华出色颇受领导重视,1984年调 回县支行从事计划工作。1986年,廖国仁报考南开大学货币银行 学专业研究生,专业成绩合格、英语不合格。1987年再报考中国 人民大学计划经济专业研究生,这次刚好相反,英语合格,专业 成绩不合格。命运的捉弄,使活泼开朗、性格外向的廖国仁变得 沉默寡言,性格孤僻,脾气火爆。对领导的决策,只要他看不顺 眼,就不顾场合,不拘形式地顶撞,工作起来越来越散慢。鉴于 此,行里将他从计划股调到货币发行股搞发行。对此,他很不满。 1989年8月的一天,廖国仁将5分硬币当作2分币出库,多出库300 元,客户(工商银行)发现后退了回来。行领导为此要廖国仁反 省错误,同时扣发4个月奖金,并安排他到保卫股打杂。此后不 久,廖请了3天假到邵阳市看病,结果超假2天,行里对此作旷工 处理,给予廖行政记过处分。廖国仁自此走下坡路,他不甘寂寞, 不甘失败,暗暗发誓,要让他们知道我廖某的厉害! 1989年9月的一天中午,廖国仁趁下班大家回家之机,潜入行 长办公室,用螺丝刀撬开行长的办公桌抽屉,找到开行长室保险 柜的钥匙,迅速在明信片上画下钥匙的齿模样式,仿制了一片开 启保险柜的钥匙,次日中午一试成功。从10月9日起,领导安排 他与货币发行股长一道值金库的夜班,当晚,股长到办公室写材 料,廖趁机将金库第一、二道门的钥匙在明信片上画好齿印。10 日在宿舍仿制钥匙,11日值班时实验钥匙,都是一次成功。12月 14日,保卫股长擅自将收购到的大量金银搬到发行股办公室封包, 并两次用电话同邵阳市行联系次日的上解时间。廖当时正好在场、 毫不费力地掌握了金银库存和上解情况。当天下午上班时,廖上 街买了张16时50分的电影票。17时30分,廖佯装到办公室打电话, 见办公室干部刘长明还在看报纸,便说,“我这里有张电影票, 我有点事,你去不去看?”就把刘支开了。刘走后,廖迅速将银 行办公室的门关上并按下保险,然后爬护窗进入行长办公室,用 仿制钥匙打开保险柜,取出钥匙的3个加封条的信封,他本想用 刀慢慢削开,取出金库钥匙后再放回原处。可就在这时,行办公 室干部李文军来开门了。他开了好久开不开,觉得有点不对头, 便从隔壁办公室翻窗来到后墙。这时,廖迅速从行长办公室闪到 行办公室,将门打开,并一把抓起电话听筒,等李文军从隔壁返 回行办公室时,廖煞有介事地装成同女朋友通电话。李见状,嗔 骂道:“给老婆打电话还要这么神秘做什么?好,不打}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贷款做假流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