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单一20o6玉米纪元20种

鲁单9002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鲁单9002是国家2005年审定的普通玉米品种,适于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纹枯病重发区慎用。[1-3]
鲁单9002审定编号
国审玉2005009[1-3]
鲁单9002品种来源
1999年以外引系郑58为母本,自选系Lx9801为父本杂交育成。郑58引自河南省农业科学院 ;Lx9801是以502×H21为基础材料,经连续5代自交选择育成。原代号LD9002。[1-3]
鲁单9002形态特征
在东华北春玉米区出苗至成熟128~129天,比对照品种早3~4天,需≥10℃2800℃左右,属普通玉米品种。幼苗绿色,叶鞘淡紫色,叶缘红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半紧凑,株高261.0~273.0厘米,穗位102.0~107.0厘米,成株叶片数20片。花丝粉红色,果穗筒形,穗长19.0~20.0厘米,穗行数14行,穗轴白色。籽粒黄色、马齿型,百粒重41.6克。人工接种抗病(虫)害鉴定,高抗大斑病,抗灰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玉米螟,中抗丝黑穗病,感纹枯病。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北京)测定,籽粒容重729克/升,粗蛋白含量10.73%,粗脂肪含量4.02%,粗淀粉含量74.04%,赖氨酸含量0.32%;经北京市农科院玉米中心测定,籽粒容重741克/升,粗蛋白含量10.33%,粗脂肪含量3.98%,粗淀粉含量73.13%。[1-3]
鲁单9002产量表现
年参加东华北春玉米品种,平均公顷产量10008.0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5.5%;2004年生产试验,平均公顷产量10092.0公斤,比对照品种增产6.1%。[1-3]
鲁单9002生长环境
一般公顷保苗5.0万株左右,注意及时防治丝黑穗病。[1-3]
鲁单9002分布范围
北京、河北、山西、辽宁、吉林晚熟区、内蒙古赤峰和通辽地区、陕西延安地区春播种植,纹枯病重发区慎用。[1-3]
鲁单9002选育单位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1-3]
.中国农业推广网.[引用日期]
.农博网.[引用日期]
.第一种业网[引用日期]列表网公众号列表活动随时有扫我活动不错过
甜玉米,水果玉米,水果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型甜玉米,甜玉米种,超甜玉米种子,华珍甜玉米种,美国甜玉米,真空包装水果玉米,收购甜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甜玉米,水果玉米,水果甜玉米,超甜玉米和加强型甜玉米,甜玉米种,超甜玉米种子,华珍甜玉米种,美国甜玉米,真空包装水果玉米,收购甜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突出特点1.矮杆早熟:夏播生育期96天。2.河南省区试生产试验第一名。具有亩产吨粮的高产潜力。3.抗病、耐旱、抗倒、综合抗性强。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郑单17是河南省农科院继郑单958之后,精心培育的又一高产、稳产、抗病、抗倒、适应性广的优良玉米新品种,是我国玉米育种领域的一大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更多宝贝&&热销宝贝 玉米种子 美豫5号 圣瑞568
蠡玉37玉米种子 百分百高产的玉米种子 美豫5号 锐胜种衣剂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特征特性:该品种夏播生育期96天,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全株叶片20片,芽鞘紫色;株高246厘米左右,穗位高95厘米左右;雄穗分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热销宝贝阿里价38.00供高产玉米种子 种子批发 水果玉米 郑单 郑单17玉米种 100%纯正阿里价65.00种地大户 种田能手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长垣化肥种子经销店一直本着,客户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专注于化肥批发,农药批发,玉米种子批发,吉林小麦种子批发,长春种子批发、高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徐州市新天地种业有限公司坐落在淮海经济区苏鲁豫皖四省交界,交通便利,是徐州市工商部门批准注册的农产品类经营单位,公司成立于200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饲料专用玉米中原单32号简介一、特征特性中原单32号饲料专用玉米是由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利孚挛种苗科技开发有限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供应墨西哥玉米草种子】云南墨西哥玉米种子价格
山东裕华种业:常年出售牧草品种:包含多年生牧草种子介绍(多年生黑麦草、紫花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河南邯丰种业有限公司提供河南高产小麦品种,江苏高产小麦品种,安徽高产小麦品种,湖北高产小麦品种,玉米种子知识,小麦种子知识,什么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审定编号: 豫审玉2007001 陕引玉:2009002 孕育单位: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 HF28B×HF47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本店,支持大量的订单,此玉米可以做种子,可以发芽,可以做爆米花欢迎来电话订购:程本店,支持大量的订单,此玉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更多宝贝&&热销宝贝 玉米种子 美豫5号 圣瑞568
蠡玉37玉米种子 百分百高产的玉米种子 美豫5号 锐胜种衣剂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长垣化肥种子经销店一直本着,客户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专注于化肥批发,农药批发,玉米种子批发,吉林小麦种子批发,长春种子批发、高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河南邯丰种业有限公司
联系人:郑经理 座机:5
手机:, 邮箱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品种简介:郑单528是河南农科院最新选育的超高产玉米新品种,在未来黄淮海区域最具推广潜力。特征特性:早熟抗倒:夏播生育期96天左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早熟玉米种子—德美亚1号 特征特性: 该品种为极早熟玉米杂交种,从出苗到成熟110天左右,需要活动积温2100℃左右,比卡皮托尔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获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铜质奖。全生育期128天左右,株高250厘米左右,穗位高105厘米;叶片狭窄,顶叶较短,叶色深绿。穗长20-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特征特性   粮食饲料兼用品种,南方夏播出苗至青贮收获90天左右。幼苗叶鞘紫色,叶片绿色,花药浅紫色,颖壳浅紫色。株型平展,株高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玉米良种批发
玉米良种批发长垣化肥种子经销店一直本着,客户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专注于化肥批发,农药批发,玉米小麦种子批发,吉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突出特点:抗病 抗倒 粒深 轴细 棒大特征特性:夏播生育期96天左右。株型紧凑,株高250cm左右,穗位高100cm左右,果穗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供应高产中农青贮玉米667 垦玉10号大量批发精品玉米 饲料玉米 价格便宜饲用价值1. 鸡   玉米是鸡最重要的饲料原料,其能值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特征特性:该品种夏播生育期96天,株型紧凑、叶片上冲,全株叶片20片,芽鞘紫色;株高246厘米左右,穗位高95厘米左右;雄穗分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品种简介品种特征:夏播生育期95-98天,春播生育期127天左右,从出苗到成熟需积温℃,株型半紧凑,穗粗5.5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审定编号:京审玉2006007 选育单位: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HF03 ×HF187 母本&HF03&是河南滑丰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供应墨西哥玉米草种子】东莞墨西哥玉米种子价格
山东裕华种业:常年出售牧草品种:包含多年生牧草种子介绍(多年生黑麦草、紫花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2015年1秋天产的种子现在包装上市,北京中品开元公司的产品,这家公司由于每年的销量很大,都会提前进行生产包装,现在一般生产包装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突出特点1.矮杆早熟:夏播生育期96天。2.河南省区试生产试验第一名。具有亩产吨粮的高产潜力。3.抗病、耐旱、抗倒、综合抗性强。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长垣化肥种子经销店一直本着,客户为本,质量第一的原则,专注于化肥批发,农药批发,高产玉米种子批发,吉林小麦种子批发,长春种子批发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抗倒 抗病 品质好含糖量达12.6% ;适口性好可吸收粗蛋白含量高; 木质素低;奶畜饲用可提高产奶量10%以上 特征特性 该品种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审定编号: 冀审玉2006012 豫引玉:2009008 品种来源: 河南滑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HF5218/HFC72 特征特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热销宝贝阿里价38.00供高产玉米种子 种子批发 水果玉米 郑单 郑单17玉米种 100%纯正阿里价65.00种地大户 种田能手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欢迎合作.'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审定编号: 豫审玉2006014 陕引玉2008021 品种来源: 以自选系HF5213为母本,自选系HFC7127为父本组配而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微信扫一扫快速获取电话
农大玉米种相关厂家:
农大玉米种周边分类:
&2017 列表网&琼ICP备号-12&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2-&山东省第三十九批农作物审定品种介绍
我的图书馆
山东省第三十九批农作物审定品种介绍
山东省第三十九批农作物审定品种介绍
一、玉米(18个)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01号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DH382/DH371。母本DH382是国外杂交种选株自交选育,父本DH371是自交系5003杂株选系。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20片,幼苗叶鞘浅紫色,花丝浅紫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夏播生育期105天,株高280厘米,穗位100厘米,倒伏率0.4%、倒折率2.0%,大斑病和锈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病级均为7级、粗缩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率为30.0%。果穗筒形,穗长17.7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0.7厘米,穗行数平均15.7行,穗粒数586粒,红轴,黄粒、马齿型,出籽率86.4%,千粒重301克,容重701克/升。2008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高感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高抗茎腐病和瘤黑粉病,中抗矮花叶病。2008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1.9%,粗脂肪4.1%,赖氨酸0.37%,粗淀粉69.27%。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23处试点16点增产7点减产,平均亩产669.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7%;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35.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在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重发区慎用。
2. 德利农98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02号 
育种者:德州市德农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万73-1/明518。母本万73-1是以郑58/掖478为基础材料选株自交选育,父本明518是以Lx9801/昌7-2变异株为基础材料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22片,幼苗叶鞘绿色,花丝浅红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夏播生育期105天,株高260厘米,穗位107厘米,倒伏率0.5%、倒折率0.6%,锈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病级为7级。果穗筒形,穗长16.3厘米,穗粗5.0厘米,秃顶0.4厘米,穗行数平均15.1行,穗粒数533粒,白轴,黄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7.7%,千粒重330克,容重731克/升。2008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中抗茎腐病和瘤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2008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0.4%,粗脂肪4.6%,赖氨酸0.37%,粗淀粉72.32%。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26处试点22点增产4点减产,平均亩产660.2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7%;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7.4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03号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W917/DH382。母本W917是以郑58/9046为基础材料选株自交选育,父本DH382是国外杂交种选株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19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浅紫色,花药黄色带紫。区域试验结果:夏播生育期104天,株高269厘米,穗位100厘米,倒伏率2.9%、倒折率2.0%,粗缩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率为28.0%。果穗长筒形,穗长18.1厘米,穗粗4.7厘米,秃顶0.6厘米,穗行数平均13.4行,穗粒数487粒,红轴,黄粒、马齿型,出籽率86.8%,千粒重351克,容重726克/升。2008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高感大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高抗茎腐病和瘤黑粉病,感矮花叶病。2008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0.7%,粗脂肪4.5%,赖氨酸0.40%,粗淀粉70.28%。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23处试点15点增产8点减产,平均亩产640.8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5.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7.2%。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在大斑病重发区慎用。
4. 津北28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04号
引种者:泰安市五岳泰山种业有限公司从辽宁省北票市兴业玉米高新技术研究所引进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BX144/BX143。母本BX144是以郑58/掖478为基础材料选株自交选育,父本BX143是自交系昌7-2变异单株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19-20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粉红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夏播生育期102天,株高255厘米,穗位111厘米,倒伏率6.4%、倒折率3.9%,粗缩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率为30.0%。果穗长筒形,穗长15.7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0.5厘米,穗行数平均15.3行,穗粒数493粒,白轴,黄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6.4%,千粒重301克,容重701克/升。2006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高抗茎腐病和瘤黑粉病,感矮花叶病。2006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9.0%,粗脂肪4.0%,赖氨酸0.26%,粗淀粉72.69%。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21处试点16点增产5点减产,平均亩产595.5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6%;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1.8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5. 德瑞66&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05号 
育种者:临沂市金大庆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L01/L02。母本L01是自交系178杂株自交选育,父本L02是以黄C/H21为基础材料选株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19-20片,幼苗叶鞘淡紫色,花丝粉红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夏播生育期104天,株高272厘米,穗位121厘米,倒伏率5.0%、倒折率2.4%,小斑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病级为7级。果穗筒形,穗长17.8厘米,穗粗5.0厘米,秃顶1.0厘米,穗行数平均16.6行,穗粒数575粒,白轴,黄粒、半硬粒型,出籽率86.5%,千粒重297克,容重720克/升。2006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高感小斑病,抗大斑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中抗茎腐病,抗瘤黑粉病,中抗矮花叶病。2006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9.2%,粗脂肪3.6%,赖氨酸0.23%,粗淀粉73.20%。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23处试点19点增产4点减产,平均亩产626.5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6%;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5.8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在小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重发区慎用。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06号 
育种者:北京奥瑞金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OSL099/OSL102。母本OSL099是以掖478/热带杂交种P3012为基础材料选株自交选育,父本OSL102是以K12/昌7-2为基础材料选株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22片,幼苗叶鞘浅紫色,花丝绿色,花药浅紫色。区域试验结果:夏播生育期102天,株高258厘米,穗位113厘米,倒伏率5.4%、倒折率1.5%。果穗长筒形,穗长17.3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0.7厘米,穗行数平均13.9行,穗粒数494粒,白轴,黄粒、马齿型,出籽率88.5%,千粒重362克,容重740克/升。2006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和大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中抗茎腐病,抗瘤黑粉病和矮花叶病。2006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9.3%,粗脂肪3.6%,赖氨酸0.23%,粗淀粉72.66%。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24处试点17点增产6点减产1点平产,平均亩产598.8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8.5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7.鲁单6041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07号 
育种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Lx1124/Lx9311。母本Lx1124是国外杂交种选株自交选育,Lx9311是以鲁原92/吉853//Lx9801为基础材料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21-22片,幼苗叶鞘红色,花丝红色,花药红色。区域试验结果:夏播生育期104天,株高291厘米,穗位122厘米,倒伏率2.9%、倒折率4.2%,小斑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病级为7级、茎腐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率为45.2%。果穗筒形,穗长17.9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0.4厘米,穗行数平均15.1行,穗粒数536粒,白轴,黄粒、半硬粒型,出籽率86.3%,千粒重335克,容重749克/升。2006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中抗大斑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中抗茎腐病,感瘤黑粉病和矮花叶病。2006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9.3%,粗脂肪3.9%,赖氨酸0.27%,粗淀粉73.42%。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23处试点17点增产6点减产,平均亩产611.6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8%;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3.7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3.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在弯孢菌叶斑病和茎腐病重发区慎用。
8.天泰33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08号 
育种者:平邑县种子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PC58/PC68。母本PC58是以掖107/齐319为基础材料选株自交选育,父本PC68是国外杂交种选株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数20-22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绿色,花药淡紫色。区域试验结果:夏播生育期104天,株高281厘米,穗位115厘米,倒伏率1.9%、倒折率3.6%。果穗筒形,穗长18.4厘米,穗粗5.2厘米,秃顶0.9厘米,穗行数平均16.6行,穗粒数596粒,白轴,黄粒、马齿型,出籽率84.8%,千粒重319克,容重688克/升。2005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抗茎腐病,感瘤黑粉病,抗矮花叶病。2005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0.8%,粗脂肪4.4%,赖氨酸0.25%,粗淀粉69.45%。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18处试点14点增产4点减产,平均亩产600.9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9%;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3.8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5.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0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09号 
育种者:聊城市华丰玉米育种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L0206/L958。母本L0206是以郑58/掖3189//聊112(选自掖)为基础材料选株自交选育,父本L958是以Lx为基础材料选株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数20-21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浅红色,花药淡黄色。区域试验结果:夏播生育期104天,株高269厘米,穗位105厘米,倒伏率4.9%、倒折率2.9%。果穗筒形,穗长17.6厘米,穗粗5.0厘米,秃顶0.4厘米,穗行数平均15.4行,穗粒数542粒,白轴,黄白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5.5%,千粒重344克,容重712克/升。2006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中抗茎腐病,抗瘤黑粉病和矮花叶病。2006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8.2%,粗脂肪3.8%,赖氨酸0.23%,粗淀粉75.82%。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24处试点17点增产7点减产,平均亩产610.4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2.7%;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6.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10.德玉四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10号 
育种者:德州市种业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D85/D35。母本D85是自交系8001的变异单株自交选育,父本D35是以/Lx9801为基础材料选株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19-20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粉红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夏播生育期101天,株高252厘米,穗位112厘米,倒伏率4.3%、倒折率4.9%,锈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病级为7级。果穗筒形,穗长16.5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0.5厘米,穗行数平均15.3行,穗粒数550粒,白轴,红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8.7%,千粒重298克,容重730克/升。2006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抗大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中抗茎腐病,抗瘤黑粉病,中抗矮花叶病。2006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7.8%,粗脂肪4.2%,赖氨酸0.24%,粗淀粉75.12%。粗淀粉含量达到高淀粉玉米2级标准。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22处试点11点增产11点减产,平均亩产574.5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减产0.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11.5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11.美锋080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11号 
育种者: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山东分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TW-8/417-72。母本TW-8是自交系掖478的变异单株自交选育,父本417-72是以黄莫417/昌7-2为基础材料选株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21片,幼苗叶鞘红色,花丝浅红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夏播生育期102天,株高248厘米,穗位105厘米,倒伏率3.6%、倒折率4.5%,锈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病级为7级。果穗筒形,穗长15.5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0.4厘米,穗行数平均15.0行,穗粒数500粒,白轴,黄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7.2%,千粒重311克,容重739克/升。2006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抗大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高抗茎腐病,抗瘤黑粉病,抗矮花叶病。2006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8.1%,粗脂肪4.1%,赖氨酸0.18%,粗淀粉74.39%。粗淀粉含量达到高淀粉玉米2级标准。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21处试点11点增产10点减产,平均亩产565.3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减产0.7%;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1.4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1.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45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12.丰玉4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12号
引种者:莱州市永安丰华种苗研究所
河北华丰种业开发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HY389/昌7-2。母本HY389是以掖3189/掖478为基础材料选株自交选育,父本昌7-2引自河南安阳农科所。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19-20片,幼苗叶鞘深紫色,花丝紫色,花药淡紫色。引种试验结果:夏播生育期106天,株高251厘米,穗位104厘米,倒伏率1.4%、倒折率2.2%,锈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病级为7级、茎腐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率为40.5%、瘤黑粉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率为12.6%。果穗筒形,穗长16.1厘米,穗粗4.8厘米,无秃顶,穗行数平均14.0行,穗粒数517粒,白轴,黄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8.7%,千粒重310克,容重731克/升。2007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中抗小斑病,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中抗茎腐病,感瘤黑粉病,高抗矮花叶病。2007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9.4%,粗脂肪4.7%,赖氨酸0.22%,粗淀粉71.48%。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玉米新品种引种试验中,两年22处试点16点增产6点减产,平均亩产622.0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4.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玉米品种推广利用。在茎腐病重发区慎用。
13.登海661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13号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DH351/DH372。母本DH351是以DH158/107为基础材料选株自交选育,父本DH372是自交系5003杂株选系。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根系发达,全株叶片数19-20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黄绿色,花药浅紫色。2008年品比试验结果:夏播生育期110天,比郑单958长5天左右,株高232厘米,植株较矮,穗位93厘米,倒伏率0.5%、倒折率1.1%,抗倒伏。果穗筒形,穗长19.9厘米,穗粗4.9厘米,秃顶2.5厘米,穗行数平均14.8行,穗粒数530粒,红轴,黄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4.9%,千粒重343克,容重700克/升。2007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感小斑病,中抗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茎腐病,高抗瘤黑粉病,中抗矮花叶病。
产量表现:2007、2008年连续两年作为山东省&#8220;十、百、千、万&#8221;夏玉米高产创建活动选用杂交种,<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4 FONT-FAMILY: 仿宋_GB年在泰安市岱岳区大汶口镇实收亩产达到1127.5公斤;在兖州市农科所实收亩产达到1029.58公斤,均创当地玉米亩产最高纪录。2008年16个高产创建县(市、区)高产攻关田平均亩产达到904.81公斤。
2008年全省多点夏玉米品比试验,11处试点10点增产1点减产,平均亩产745.1公斤,比对照郑单958增产8.5%。
栽培技术要点:亩产700-900公斤种植密度株/亩,亩产1000公斤左右种植密度4800株左右。按照每增加100公斤干籽粒需增加3公斤纯氮、1.5-2公斤纯磷、3公斤纯钾的要求全量施肥,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高产大田。
审定意见:作为高产攻关品种在高肥高水条件下利用。
14. 威玉30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14号 
育种者:威海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U7A/B124。母本U7A是美国杂交种78599选系,父本B124是自选系B120变异单株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半紧凑,全株叶片数18-20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淡紫色,花药淡紫色。区域试验结果:春播生育期121天,株高277厘米,穗位122厘米,倒伏率1.1%、倒折率0.5%。果穗筒形,穗长19.5厘米,穗粗5.3厘米,秃顶2.1厘米,穗行数平均17.0行,穗粒数556粒,白轴,黄粒、半马齿型,出籽率85.8%,千粒重373克,容重728克/升。2006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接种鉴定:抗大、小叶斑病,中抗弯孢菌叶斑病,高抗茎腐病,感瘤黑粉病,抗矮花叶病。2006年经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泰安)品质分析:粗蛋白含量10.2%,粗脂肪含量4.3%,赖氨酸含量2.41%,粗淀粉含量71.93%。
产量表现:在年胶东春播玉米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9处试点全部增产,平均亩产593.27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9.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02.1公斤,比对照农大108增产8.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37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春玉米大田。
审定意见:在胶东地区作为春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15. 山农202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15号 
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JS118/JS188。母本JS118是杂交种苏玉糯1号选株自交选育,父本JS188是杂交种白马王子选株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18片,幼苗叶鞘绿色,花丝绿色,花药黄色。区域试验结果:鲜穗采收期74天,株高263厘米,穗位113厘米,倒伏率5.2%、倒折率0.6%。果穗筒形,商品鲜穗穗长20.8厘米,穗粗4.4厘米,秃顶1.3厘米,穗粒数534粒,商品果穗率89.6%,白轴,籽粒白色,果皮中偏薄,风味品质与对照鲁糯6号相当。2008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感小斑病,高感大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茎腐病,中抗瘤黑粉病,抗矮花叶病。2008年鲜穗籽粒(授粉后25天取样)品质分析(干基):粗蛋白质含量12.96%,粗脂肪含量2.66%,赖氨酸含量0.30%,淀粉含量56.81%,可溶性固形物(湿基)含量9.83%。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收商品鲜穗数3464个,比对照鲁糯6号增收4.8%。
栽培技术要点:可春播或夏直播。适宜密度为每亩株。为保证鲜穗商品质量,应与其它玉米品种隔离或错期种植,并及时防治虫害。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鲜食专用糯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16. 三北8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16号 
育种者:三北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S412/B412。母本S412是以郑58改良系回交苏玉糯1号选系/郑58改良系后,自交选育;父本B412是以昌7-2回交广西农家种/昌7-2选糯粒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19-20片,幼苗叶鞘紫色,花丝粉红色,花药淡紫色。区域试验结果:鲜穗采收期74天,株高237厘米,穗位88厘米,倒伏率2.2%、倒折率0.5%,粗缩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率为22.3%。果穗筒形,商品鲜穗穗长18.7厘米,穗粗4.8厘米,秃顶1.5厘米,穗粒数569粒,商品果穗率85.6%,穗轴白色,籽粒黄色,果皮中偏厚,风味品质略差于对照鲁糯6号。2006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高感小斑病,中抗大斑病,感弯孢菌叶斑病,中抗茎腐病,抗瘤黑粉病,中抗矮花叶病。2008年鲜穗籽粒(授粉后25天取样)品质分析(干基):粗蛋白质含量10.50%,粗脂肪含量3.53%,赖氨酸含量0.32%,淀粉含量60.21%,可溶性固形物(湿基)含量12.05%。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收商品鲜穗数3501个,比对照鲁糯6号增收2.9%。
栽培技术要点:可春播或夏直播。适宜密度为每亩株。为保证鲜穗商品质量,应与其它玉米品种隔离或错期种植,并及时防治虫害。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鲜食专用糯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17. 山农201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17号 
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Wny-1/yn-6。母本Wny-1是以WXn/鲁糯6号为基础材料选株自交选育,父本yn-6是杂交种烟糯6号选株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19片,幼苗叶鞘绿色,花丝绿色,花药紫红色。区域试验结果:鲜穗采收期76天,株高242厘米,穗位101厘米,倒伏率1.5%、倒折率0.03%。果穗筒形,商品鲜穗穗长20.5厘米,穗粗4.5厘米,秃顶2.6厘米,穗粒数550粒,商品果穗率88.1%,穗轴白色,籽粒黄白,果皮中偏厚,风味品质略差于对照鲁糯6号。2006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高感小斑病,中抗大斑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和茎腐病,抗瘤黑粉病,中抗矮花叶病。2008年鲜穗籽粒(授粉后25天取样)品质分析(干基):粗蛋白质含量11.03%,粗脂肪含量4.86%,赖氨酸含量0.44%,淀粉含量60.15%,可溶性固形物(湿基)含量9.83%。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收商品鲜穗数3476个,比对照鲁糯6号增收2.4%。
栽培技术要点:可春播或夏直播。适宜密度为每亩株。为保证鲜穗商品质量,应与其它玉米品种隔离或错期种植,并及时防治虫害。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鲜食专用糯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18. 莱农糯3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18号 
育种者:青岛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糯LT123/黄糯478。母本糯LT123和黄糯478分别是由普通玉米自交系LT123、掖478选育的糯玉米自交系。
特征特性:株型紧凑,全株叶片数19-21片,幼苗叶鞘绿色,花丝浅红色,花药浅红色。区域试验结果:鲜穗采收期74天,株高237厘米,穗位90厘米,倒伏率0.5%、倒折率1.2%,大斑病最重发病试点为7级,粗缩病最重发病试点发病率为23.0%。果穗筒形,商品鲜穗穗长19.9厘米,穗粗4.5厘米,秃顶1.1厘米,穗粒数518粒,商品果穗率84%,穗轴白色,籽粒紫花色,果皮中偏厚,风味品质与对照鲁糯6号相当。2006年经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抗病性鉴定:高感小斑病,感大斑病,高感弯孢菌叶斑病和茎腐病,高抗瘤黑粉病,感矮花叶病。2008年鲜穗籽粒(授粉后25天取样)品质分析(干基):粗蛋白质含量12.21%,粗脂肪含量4.37%,赖氨酸含量0.30%,淀粉含量59.2%,可溶性固形物(湿基)含量9.00%。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鲜食玉米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收商品鲜穗数3466个,比对照鲁糯6号增收1.9%。
栽培技术要点:可春播或夏直播。适宜密度为每亩株。为保证鲜穗商品质量,应与其它玉米品种隔离或错期种植,并及时防治虫害。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鲜食专用糯玉米品种推广利用。
二、棉花(8个)
1.水浒棉72-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19号 
育种者:山东爱农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泗棉4号与GK-12选系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全生育期长势稳健,叶片中等偏大,叶色深绿,缺刻较深,茎秆浅紫色,抗倒伏。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7天,株高99厘米,植株塔形。第一果枝节位6.7个,果枝数13.8个,单株结铃18.7个,铃重6.5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40.7%,籽指11.0克,霜前花率95.5%,僵瓣花率5.6%。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29.9mm,比强度28.4cN/tex,马克隆值5.0,整齐度85.5%,纺纱均匀性指数143.4。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6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80.3公斤、268.0公斤、113.0公斤、108.1公斤,分别比对照新棉99B增产5.7%、7.6%、14.6%和16.6%;2007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53.2公斤、241.1公斤、102.6公斤、97.9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0.0%、9.3%、8.4%和7.7%。在2008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为285.6公斤、251.9公斤、117.3公斤和103.9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3.5%、11.2%、14.5%和12.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2. 鲁垦棉33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20号 
育种者:山东省农垦科技发展中心
山东省棉花原原种场。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垦721(鲁棉1号系选)与垦655(GK-12选系)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前中期生长势稳健,后期长势强,叶片中等大小。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5天,株高98厘米,株型较紧凑,植株塔形,茎秆粗壮。第一果枝节位7.2个,果枝数13.9个,单株结铃19.7个,铃重5.8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41.2%,籽指10.2克,霜前花率95.8%,僵瓣花率7.3%。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0.2mm,比强度28.9cN/tex,马克隆值4.7,整齐度85.8%,纺纱均匀性指数149.0。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6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68.2公斤、255.1公斤、108.3公斤、103.3公斤,分别比对照新棉99B增产1.2%、3.3%、9.4%和11.9%;2007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31.5公斤、224.4公斤、97.7公斤、94.8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3.1%、3.4%、2.2%和2.3%。在2008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83.5公斤、244.5公斤、116.7公斤和100.6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2.7%、7.9%、13.8%和8.6%。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3. 鑫秋4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21号 
育种者:山东金秋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鑫秋1号变异株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前中期长势强,后期长势稳健,叶片中等大小。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4天,株高101厘米,植株较紧凑,塔形。第一果枝节位7.4个,果枝数13.8个,单株结铃19.7个,铃重6.0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41.8%,籽指11.0克,霜前花率95.3%,僵瓣花率7.2%。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0.0mm,比强度28.1cN/tex,马克隆值5.3,整齐度86.0%,纺纱均匀性指数142.8。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6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81.5公斤、266.2公斤、115.1公斤、108.8公斤,分别比对照新棉99B增产6.2%、6.9%、16.7%和17.3%;2007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34.6公斤、226.4公斤、99.3公斤、96.1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4.5%、4.3%、3.9%和3.7%。在2008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67.2公斤、233.2公斤、110.0公斤和96.2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6.2%、2.9%、7.3%和3.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4. 鲁棉研36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22号 
育种者: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鲁棉研21号与N9100系{[中12/(冀538/鲁742)]/川2802}/鲁55复合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长势旺而稳健,叶片中等大小。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3天,株高108厘米,植株塔形,第一果枝节位7.4个,果枝数14.1个,单株结铃18.3个,铃重6.1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43.3%,籽指10.5克,霜前花率97.4%,僵瓣花率7.7%。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29.5mm,比强度28.1cN/tex,马克隆值5.3,整齐度85.0%,纺纱均匀性指数138.6。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抗枯萎病,感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6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63.3公斤、249.1公斤、111.7公斤、108.5公斤,分别比对照新棉99B减产0.7%、增产2.7%、13.3%和17.0%;2007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28.9公斤、223.4公斤、99.9公斤、97.8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2.0%、3.0%、4.5%和5.5%。在2008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56.3公斤、233.0公斤、106.8公斤和97.4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9%、2.8%、4.2%和5.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5. 仁和39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23号 
育种者:山东仁和种业有限责任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垦655(GK-12选系)与垦901(鲁棉6号系选)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较好,幼苗期发育快,全生育期长势稳健,叶片中等大小。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7天,株高100厘米,植株塔形。第一果枝节位6.9个,果枝数13.5个,单株结铃17.8个,铃重6.3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39.2%,籽指10.8克,霜前花率95.8%,僵瓣花率6.9%。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0.5mm,比强度29.1cN/tex,马克隆值5.0,整齐度85.7%,纺纱均匀性指数146.4。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2006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66.9公斤、257.3公斤、104.7公斤、101.0公斤,分别比对照新棉99B增产0.9%、4.4%、7.3%和10.8%;2007年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45.4公斤、233.8公斤、95.4公斤、91.0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7.3%、6%、0.8%和减产0.4%。在2008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82.3公斤、249.7公斤、112.6公斤和99.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12.2%、10.2%、9.9%和7.4%。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6.鲁棉研37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24号 
育种者: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鲁9136(豫2067&#215;定陶621)与鲁99系(从鲁S6145系选)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较好,前中期长势稳健,后期长势旺,叶较大,叶色深绿。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9天,株高108厘米,植株塔形,第一果枝节位7.2个,果枝数14.4个,单株结铃22.9个,铃重5.6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41.3%,籽指9.5克,霜前花率90.3%,僵瓣花率4.7%。2005、2006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28.8mm,比强度28.7cN/tex,马克隆值4.8,整齐度84.1%,纺纱均匀性指数137.4。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高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67.1公斤、237.8公斤、110.1公斤、98.4公斤,分别比对照新棉99B增产2.1%、1.2%、15.7%和14.4%。在2008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74.5公斤、231.1公斤、113.1公斤和95.8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21号增产9.1%、2.0%、10.3%和3.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25号 
育种者:德州市德农种子有限公司
&&&&&&& 山东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中棉所41/433。433为引自新疆常规棉品种。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好,苗期生长势强,全生育期长势稳健,株高中等,叶片中等大小。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5天,株高107厘米,植株塔形,第一果枝节位7个,果枝数13.7个,单株结铃21.3个,铃重6.4克,铃卵圆形。霜前衣分41.4%,籽指10.9克,霜前花率97.0%,僵瓣花率5.7%。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29.8mm,比强度27.9cN/tex,马克隆值4.8,整齐度85.5%,纺纱均匀性指数142.6。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抗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71.3公斤、262.9公斤、111.9公斤、108.7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9.2%、8.2%、10.1%和9.1%。在2008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80.5公斤、260.0公斤、112.8公斤和104.7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9.2%、8.3%、9.2%和8.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8.鲁棉研38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26号 
育种者:山东棉花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XJ1系/ R26。R26选自鲁2015。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出苗较好,全生育期长势稳健,叶片中等大小。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25天,株高107厘米,植株塔形,较松散,茎秆粗壮,茸毛中密;第一果枝节位7.2个,果枝数14.1个,单株结铃21.2个,铃重6.6克,铃卵圆形、较大。霜前衣分40.7%,籽指11.0克,霜前花率95.8%,僵瓣花率6.7%。2006、2007两年经农业部棉花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测试(HVICC):纤维长度31.4mm,比强度29.7cN/tex,马克隆值4.8,整齐度86.2%,纺纱均匀性指数154.9。山东棉花研究中心抗病性鉴定:耐枯萎病,耐黄萎病,高抗棉铃虫。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棉花中熟品种区域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77.6公斤、265.6公斤、112.6公斤、107.9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11.7%、9.3%、10.8%和8.5%;2008年生产试验中,籽棉、霜前籽棉、皮棉、霜前皮棉亩产278.7公斤、250.8公斤、113.3公斤、103.3公斤,分别比对照鲁棉研15号增产8.5%、4.4%、9.7%和6.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棉品种推广利用。
三、水稻(5个)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27号 
育种者:山东省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镇稻88与圣稻301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晚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平均:全生育期155天,亩有效穗23.6万,株高101.1厘米,穗长15.5厘米,每穗总粒数134粒,结实率84.8%,千粒重26.4克。2006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杭州)分析:稻谷出糙率87.1%,精米率78.8%,整精米率77.1%,垩白粒率13%,垩白度1.5%,直链淀粉含量16.8%,胶稠度78mm,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标准。2006年经中国水稻研究所抗病性鉴定:中感穗颈瘟和白叶枯病。田间调查条纹叶枯病最重点病穴率4.1%,病株率0.3%。
产量表现:在全省水稻品种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006年平均亩产621.5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20.9%;2007年平均亩产653.9公斤,比对照临稻10号增产2.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3.3公斤,比对照临稻10号增产5.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基本苗60000-80000株,亩栽穴。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鲁南、鲁西南地区作为麦茬稻推广利用。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28号 
育种者:沂南县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临稻11号与淮稻6号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晚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全生育期150天,亩有效穗25.0万,株高101.5厘米,穗长14.0厘米,每穗总粒数102粒,结实率92.1%,千粒重27.8克。2006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杭州)分析:稻谷出糙率86.0%,精米率77.6%,整精米率76.1%,垩白粒率16%,垩白度2.2%,直链淀粉含量18.0%,胶稠度78mm,米质符合二等食用粳稻标准。2006年经中国水稻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感穗颈瘟,抗白叶枯病。田间调查条纹叶枯病最重点病穴率15.9%,病株率2.8%。
产量表现:在全省水稻品种中晚熟组区域试验中,2006年平均亩产599.2公斤,比对照豫粳6号增产17.4%;2007年平均亩产640.0公斤,比对照临稻10号增产0.7%;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42.6公斤,比对照临稻10号增产4.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基本苗80000-100000株,亩栽穴。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鲁南、鲁西南地区作为麦茬稻推广利用。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29号 
育种者: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 临沂市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临94-31-1与京引153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全生育期147天,比对照香粳9407晚熟2天。亩有效穗24.4万,株高102.3厘米,穗长15.7厘米,每穗总粒数123粒,结实率83.5%,千粒重25.1克。2006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杭州)分析:稻谷出糙率82.4%,精米率74.8%,整精米率73.3%,垩白粒率7%,垩白度0.6%,直链淀粉含量16.5%,胶稠度72mm,米质符合一等食用粳稻标准。2006年经中国水稻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感穗颈瘟、中抗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在<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 FONT-FAMILY: 仿宋_GB-2007年全省水稻品种中早熟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26.3公斤,比对照香粳9407增产7.7%;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6.3公斤,比对照津原45增产7.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基本苗株,亩栽穴。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临沂库灌稻区、沿黄稻区推广利用。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0号 
育种者:辽宁省盐碱地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AB005s与(丰锦/辽粳5号)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全生育期143天,比对照香粳9407早熟2天。亩有效穗25.3万,株高89.2厘米,穗长15.3厘米,每穗总粒数104粒,结实率88.3%,千粒重26.2克。2006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杭州)分析:稻谷出糙率83.4%,精米率75.1%,整精米率73.6%,垩白粒率3%,垩白度0.5%,直链淀粉含量15.3%,胶稠度68mm,米质符合一等食用粳稻标准。2006年经中国水稻研究所抗病性鉴定:中抗穗颈瘟和白叶枯病。
产量表现:在<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 FONT-FAMILY: 仿宋_GB-2007年全省水稻品种中早熟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58.2公斤,比对照香粳9407增产14.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3.8公斤,比对照津原45增产8.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基本苗株,亩栽穴。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临沂库灌稻区、沿黄稻区推广利用。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1号 
育种者:沂南县水稻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临稻11号与(中粳315/临稻4号)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早熟品种。区域试验结果:全生育期144天,比对照香粳9407早熟1天。亩有效穗27.9万,株高95.5厘米,穗长14.2厘米,每穗总粒数100粒,结实率87.4%,千粒重25.2克。2006年经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杭州)分析:稻谷出糙率83.7%,精米率76.1%,整精米率74.4%,垩白粒率4%,垩白度0.4%,直链淀粉含量17.2%,胶稠度86mm,米质符合一等食用粳稻标准。2006年经中国水稻研究所抗病性鉴定:中抗穗颈瘟和白叶枯病。田间调查条纹叶枯病最重点病穴率1.5%,病株率0.3%。
产量表现:在<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 FONT-FAMILY: 仿宋_GB-2007年全省水稻品种中早熟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61.7公斤,比对照香粳9407增产14.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4.8公斤,比对照津原45增产7.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基本苗株,亩栽20000穴。尽量使用有机肥等长效肥,收前不能断水过早,防止早衰。
审定意见:在临沂库灌稻区、沿黄稻区推广利用。
四、大豆(3个)
1.菏豆18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2号 
育种者:菏泽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菏84-5与中作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晚熟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6天,比对照鲁豆11号晚熟8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96.3厘米,有效分枝1.8个,主茎19.7节,单株粒数100.6粒,圆叶、紫花、棕毛、落叶、不裂荚,籽粒圆形,种皮黄色,脐褐色,百粒重19.6克。花叶病毒病较轻。2006年、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平均蛋白质含量40.3%,脂肪21.5%。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94.1公斤,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13.8%;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07.4公斤,比对照菏豆12号减产0.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鲁南、鲁西南地区作为夏大豆品种推广利用。
2.山宁16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3号 
育种者:济宁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span lang=EN-US style="FONT-SIZE: 15 FONT-FAMILY: 仿宋_GB与鉴98227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熟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5天,比对照鲁豆11号晚熟7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74.3厘米,有效分枝1.6个,主茎15.3节,单株粒数81.1粒,圆叶、白花、灰毛、落叶、不裂荚,籽粒圆形,种皮淡黄色,脐褐色,百粒重23.4克。花叶病毒病较轻。2006年、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平均蛋白质含量42.5%、脂肪17.9%。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89.2公斤,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10.9%;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193.4公斤,比对照菏豆12号增产3.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鲁南、鲁西南地区作为夏大豆品种推广利用。
3、圣豆九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4号 
育种者:山东圣丰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系嘉豆19号与早熟豆1号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属中熟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结果:生育期105天,比对照鲁豆11号晚熟7天。有限结荚习性,株型收敛,株高75.7厘米,有效分枝2.6个,主茎17节,单株粒数99粒,长圆叶、白花、灰毛、落叶、不裂荚,籽粒椭圆形,种皮淡黄色,脐褐色,百粒重25克。花叶病毒病较轻。2006年、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干基):平均蛋白质含量42.8%、脂肪20.8%。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大豆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189.6公斤,比对照鲁豆11号增产11.2%;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213.1公斤,比对照菏豆12号增产2.5%。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为每亩株。生长后期注意防倒伏。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鲁南、鲁西南地区作为夏大豆品种推广利用。
五、花生(7个)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5号 
育种者: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海花1号/花17)F1种子经60Co &#947;射线2万伦琴辐射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27天,主茎高32.9厘米,侧枝长36.9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2个,单株生产力21克;荚果普通型,网纹清晰,果腰较粗,果壳较硬,籽仁长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桔黄色,百果重207.4克,百仁重84.0克,公斤果数585个,公斤仁数1381个,出米率69.6%。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9.4%,脂肪50.7%,水分5.0%,油酸40.8%,亚油酸39.2%,O/L值1.04。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41.8,褐斑病病情指数14.7。
产量表现:在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37.3公斤、籽仁236.6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3.0%和12.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40.5公斤、籽仁244.0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10.2%和11.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密度8000-10000万墩,每墩播2粒。施足氮肥,重施有机肥和磷肥,盛花至结荚期注意防旱灌溉。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2.花育3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6号 
育种者: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以栽培种四粒红为母本,花生不亲和野生种Arachis glabrata Benth为父本杂交,经果针离体培养获得可育杂种,选取F2优良单株与栽培品系8122回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29天,主茎高50.7厘米,侧枝长55.0厘米,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6个,单株生产力20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金黄色。百果重220克,百仁重91.2克,公斤果数599个,公斤仁数1441个,出米率72.9%。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25.0%,脂肪51.2%,水分5.2%,油酸43.1%,亚油酸37.4%,O/L值1.15。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43.2,褐斑病病情指数17.7。
产量表现:在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41.7公斤、籽仁249.0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8.2%和9.3%;2007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15.3公斤、籽仁226.1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3.3%和3.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31.1公斤、籽仁243.7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7.2%和11.8%。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沙质土壤或壤土。密度每亩10000墩,每墩播2粒。施足基肥,生育期间注意防治病虫草害,后期注意防涝,适时收获。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3.花育30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7号 
育种者: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094-9/95-1与杂交后系统选育。094-9/95-1引自美国,选自的杂交后代。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26天,主茎高32.31厘米,侧枝长37.4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3个,单株生产力21克;荚果普通型,网纹浅,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无油斑,无裂纹;百果重199克,百仁重77.8克,公斤果数623个,公斤仁数1459个,出米率67.6%。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23.8%,脂肪49.7%,水分5.2%,油酸51.8%,亚油酸30.0%,O/L值1.73。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46.4,褐斑病病情指数8.6。
产量表现:在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38.7公斤、籽仁234.1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3.5%和11.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38.6公斤、籽仁239.9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9.6%和10.0%。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沙质土壤或壤土。高产栽培每亩10000墩,山岭薄地或重茬地每亩墩,每墩播2粒。施足基肥,生育期间注意防治病虫草害,后期注意防涝,适时收获。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8号 
育种者:山东省临沂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辐8707与徐州68-4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春播生育期126天,主茎高35.5厘米,侧枝长37.9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2个,单株生产力22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无油斑,无裂纹;百果重198克,百仁重82.4克,公斤果数641个,公斤仁数1402个,出米率71.0%。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26.1%,脂肪49.9%,水分3.9%,油酸40.0%,亚油酸40.14%,O/L值1.11。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53.6,褐斑病病情指数7.3。
产量表现:在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16.9公斤、籽仁229.9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6.2%和9.1%;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22.5、籽仁236.0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4.4%和8.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沙质土壤或壤土。适宜密度每亩9000墩左右,每墩播2粒。施足基肥,足商播种,生育期间注意防治病虫草害,注意化控防倒伏。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5.潍花10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39号 
育种者: 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95-3与潍1365杂交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 春播生育期124天,主茎高33.8厘米,侧枝长38.5厘米,总分枝7条;单株结果13个,单株生产力21克;荚果普通型,籽仁椭圆形,种皮粉红色,内种皮金黄色,无油斑,无裂纹;百果重204.0克,百仁重79.6克,公斤果数632个,公斤仁数1486个,出米率67.0%。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23.5%,脂肪50.9%,水分5.32%,油酸51.1%,亚油酸30.4%,O/L值1.68。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57.2,褐斑病病情指数15.2。
产量表现:在全省花生品种大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337.4公斤、籽仁234.7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1号增产13.1%和11.4%;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326.2公斤、籽仁233.9公斤,分别比对照丰花1号增产5.6%和7.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沙质土壤或壤土。适宜密度每亩10000墩,每墩播2粒。施足基肥,重施有机肥和磷肥,盛花至结荚期注意防旱灌溉,生育期间注意防治病虫草害。成熟后及时收刨。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大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6.花育32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0号 
育种者: 山东省花生研究所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S17与SP1098杂交后系统选育。S17系引自印度抗蚜植株,SP1098系79266辐射突变体。
特征特性: 春播生育期120天,主茎高36.0厘米,侧枝长39.4厘米,总分枝8条;单株结果12个,单株生产力21克,荚果普通型,百果重173.0克,百仁重67克,公斤果数775个,公斤仁数1602个,出米率71.3%。抗旱及耐涝性中等。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含量26.3%,脂肪50.7%,水分3.9%,油酸77.8%,亚油酸6.3%,O/L值12.3。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36.7,褐斑病病情指数26.4。
产量表现:在全省花生品种小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273.9公斤、籽仁196.5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4.5%和4.0%;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286.1公斤、籽仁211.41公斤,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1.3%和10.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沙质土壤或壤土。适宜密度每亩墩,每墩播2粒。生育期间注意防治病虫草害,注意排灌。成熟时及时收晒。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小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7.山花10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1号 
育种者: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
品种来源:常规品种。(如皋西洋生/白沙1016)F1种子经60Co &#947;射线2万伦琴辐射后系统选育。
特征特性: 春播生育期115天,主茎高37.0厘米,侧枝长40.8厘米,总分枝9条;单株结果14个,单株生产力21克;荚果蚕茧型,网纹粗浅,果腰中粗,籽仁圆形,种皮粉红色,有光泽,内种皮淡黄色,无油斑,无裂纹;百果重150克,百仁重61克,公斤果数859个,公斤仁数1809个,出米率71.7%。2007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蛋白质26.2%,脂肪51.1%,水分4.9%,油酸41.4%,亚油酸38.8%,O/L值1.07。经山东省花生研究所抗病性鉴定:网斑病病情指数50.4,褐斑病病情指数4.7。
产量表现:在全省花生品种小粒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荚果298.0公斤、籽仁216.0公斤,分别比对照鲁花12号增产13.7%和14.3%;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荚果286.1公斤、籽仁211.4公斤,分别比对照花育20号增产11.3%和10.9%。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沙质土壤或壤土。适宜密度每亩墩,每墩播2粒。施足氮肥,宜重施有机肥和磷肥,盛花至结荚期注意防旱灌溉。成熟时及时收晒。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春播小花生品种推广利用。
六、大白菜(7个)
&&& 1.青研春白一号
&&&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2号 
育种者:青岛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A29/A-21-7-13-s-1。A29为雄性不育系, A-21-7-13-s-1自交不亲和系为日本春白菜品种自交分离选育。保持系B29为地方品种黑龙江二牛心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春白菜品种。生长期64天,比对照鲁春白1号早熟2天。株高约36厘米,开展度约55厘米。外叶上冲,叶色深绿,白绿帮,叶面有光泽;球叶合抱,球顶略舒心,叶球呈炮弹形,单球重1.9公斤。球高28厘米,球径20厘米。净菜率63.7%,软叶率38.8%,不结球株率1.3%,抽薹率0%,短缩茎4.0厘米。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检验:粗纤维含量0.4%,蛋白质0.82%,干物质4.1%,维生素C 16.4mg/100g鲜重,可溶性总糖1.79%。品尝风味品质与对照相当。两年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61.1%、病情指数21.1,病毒病病株率3.6%、病情指数1.2,软腐病病株率4.6%。经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检验:中抗病毒病(TuMV),病情指数37.1;中抗霜霉病,病情指数43.7。
&&&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春白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净菜5247.0公斤,比对照鲁春白1号增产13.9%;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净菜4982.3公斤,比对照鲁春白1号增产1.3%。
&&& 栽培技术要点: 适宜3月底或4月上旬(5厘米地温稳定在12℃以上)露地直播,平畦覆膜栽培。行距50厘米,株距40厘米,每亩种植株。重施基肥,造足底墒,包心期追肥,中后期保持土壤见干见湿。注意防治害虫。
&&&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春白菜品种推广利用。
2.西白夏绿55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3号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XB3-413332/津M27-1。双亲均为自交不亲和系, XB3-413332 为夏白3号自交选育,津M27-1为天津小麻叶自交选育。
&&& 特征特性:夏白菜品种。生长期约54天,比对照鲁白13号晚熟5天。株高约43厘米,开展度约53厘米。外叶上冲,叶色深绿,白绿帮,叶面皱缩、无刺毛;叶球直筒形,舒心,单球重1.0公斤左右。球高33厘米,球径13厘米。净菜率58.9%,软叶率48.1%,不结球株率2.9%,无抽薹,短缩茎3.1厘米。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8%,蛋白质1.82%,干物质6.4%,维生素C 37.2mg/100g鲜重,可溶性总糖1.58%。品尝风味品质与对照鲁白13号相当。两年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65.2%、病情指数25.9,病毒病病株率4.3%、病情指数2.9,软腐病病株率7.0%。耐热性较好。经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检验:抗病毒病(TuMV),病情指数22.9;中抗霜霉病,病情指数40.8。
&&&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白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净菜2568.2公斤,比对照鲁白13号增产29.2%;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净菜2860.4公斤,比对照鲁白13号增产1.1%。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6月中、下旬施足基肥起垅播种,行距50厘米,株距35厘米,每亩种植3800株左右。肥水管理以促为主,及时防治病虫害,雨天及时排涝。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夏白菜品种推广利用。
3.胶蔬夏五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4号 
育种者:胶州市东茂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夏优98-3-7-8-2/中青石99-2-5-9-8。双亲均为自交不亲和系,夏优98-3-7-8-2为夏优自交选育,中青石99-2-5-9-8为中青石特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夏白菜品种。生长期约55天,比对照鲁白13号晚熟6天。株高约33厘米,开展度约55厘米。外叶较上冲,叶色淡绿,白帮,叶面有光泽、无刺毛;球叶叠抱,叶球短筒形,单球重1.0公斤左右。球高23厘米,球径16厘米。净菜率56.6%,软叶率54.0%,不结球株率3.4%,无抽薹,短缩茎6.4厘米。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70%,蛋白质1.04%,干物质5.3%,维生素C 23.7mg/100g鲜重,可溶性总糖1.46%。品尝风味品质与对照鲁白13号相当。两年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48.9%、病情指数22.4,病毒病病株率9.6%、病情指数5.5,软腐病病株率14.5%。耐热性中等偏好。经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检验:抗病毒病(TuMV),病情指数20.0;中抗霜霉病,病情指数43.0。
&&&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夏白菜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净菜2158.8公斤,比对照鲁白13号增产8.6%;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净菜2320.5公斤,比对照鲁白13号减产0.3%。
栽培技术要点:适宜6月中、下旬直播或育苗。宜垄上栽培,行距50厘米,株距45厘米,每亩种植3000株左右。苗期注意排涝,防治地下害虫,保全苗。莲座期开始包心时,加强肥水管理,促进包心。
审定意见:在全省(胶东地区除外)适宜地区作为夏白菜品种推广利用。
4.潍白七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5号 
育种者: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BZ-02-17 / BZ-02-10。双亲均为自交不亲和系, BZ-02-17是福山包头变异单株自交选育, BZ-02-10是春夏王变异单株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秋白菜中早熟品种。生长期约66天,比对照秋珍白6号早熟1天。株高38厘米,开展度50厘米。外叶半披张,深绿色,多皱褶,刺毛少,叶柄白而薄。叶球炮弹形,球叶合抱,稍舒心,球高32厘米,横径21厘米,单球重2.4公斤左右。净菜率64.5%,软叶率44.1%,不结球率2.6%。品尝风味品质较好。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56.3%、病情指数17.9,病毒病病株率5.4%、病情指数3.5,软腐病病株率10.6%,夹皮烂病株率0.2%。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7%,维生素C 15.8mg/100g鲜重,蛋白质1.20%,干物质4.34%,可溶性总糖1.55%。2007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鉴定:中抗病毒病(TuMV),病情指数42.2;抗霜霉病,病情指数21.9。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秋白菜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净菜4764.2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20.2%;在年全省秋白菜早熟组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净菜4495.0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34.7%。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在7月中、下旬播种,高垄直播,行距60厘米,株距45-50厘米,每亩种植3000株左右。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秋白菜中早熟品种推广利用。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6号 
育种者:河南省新乡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255/9688。双亲皆为自交不亲和系,255是胶白五号/贵龙五号组合自交选育,9688是南方种植品种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秋白菜早熟品种。生长期59天,比对照秋珍白6号早熟9天。株高30-35厘米,开展度55-60厘米,外叶半直立,深绿色,少刺毛,叶柄较薄,绿白色。叶球卵圆形,球叶叠抱,球高24厘米,横径17厘米,单球重1.4公斤。净菜率63.4%,软叶率46.4%。品尝风味品质优于对照。霜霉病病株率74.4%、病情指数27.2,病毒病病株率22.3%、病情指数15.3,软腐病病株率12.2%,夹皮烂病株率0%。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7%,维生素C 23.4mg/100g鲜重,蛋白质1.12%,干物质4.42%,可溶性总糖1.72%。2008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抗病毒病(TuMV),病情指数29.6。
产量表现:年全国秋白菜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山东试点)中,平均亩产净菜4499.1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8.2%;在2007年全省秋白菜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净菜2612.8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减产7.2%。在2008年全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净菜4061.6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10.8%。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起垄播种,适宜密度为每亩37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胶东地区除外)适宜地区作为秋白菜早熟品种推广利用。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7号 
育种者:德州市德高蔬菜种苗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QG32578/夏93。双亲均为自交不亲和系,QG32578为秋冠自交选育,夏93为日本夏阳自交选育。
天,比对照秋珍白6号早熟4天。株高34厘米,开展度59厘米,厘米,横径18厘米,单球重1.4公斤。净菜率60.0%,软叶率54.1%。品尝风味品质明显优于对照。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57.3%、病情指数20.9,病毒病病株率26.5%、病情指数18.3,软腐病病株率16.7%,夹皮烂病株率6.8%。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7%,维生素C 17.6mg/100g鲜重,蛋白质1.42%,干物质4.38%,可溶性总糖1.78%。2008年经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鉴定:抗病毒病(TuMV),病情指数25.9;中抗霜霉病,病情指数49.6。
产量表现:在2006年全国秋白菜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山东试点)中,平均亩产净菜4401.4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5.9%;在2007年全省秋白菜品种早熟组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净菜3103.6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10.2%。在2008年全省生产试验中,平均亩产净菜4291.0公斤,比对照秋珍白6号增产17.0%。
栽培技术要点:一般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播种,起垄播种,适宜行距60厘米,株距40厘米,约为每亩2700株。其它管理措施同一般大田。
审定意见:在全省(胶东地区除外)适宜地区作为秋白菜早熟品种推广利用。
7.天正橘红58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8号 
育种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669/663。双亲均为自交不亲和系,669为北京橘红心经自交、分离、抗病性转育选育,663 为日本黄心优自交选育。
天,比对照琴萌1号晚熟5天。株高约28厘米,开展度35厘米。外叶较直立,叶色绿色,叶柄平薄,白绿,叶面核桃纹重,无光泽;球叶合抱,叶球圆筒形,球顶稍尖,球内叶橘红色,单球重0.6公斤左右。球高约20厘米,球径10厘米。净菜率58.8%,软叶率43.2%,不结球株率6.1%,无抽薹,短缩茎高约3.5厘米。2008年经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济南)品质分析:粗纤维含量0.6%,蛋白质1.41%,干物质5.7%,维生素C 29.6mg/100g鲜重,可溶性总糖1.72%。品尝风味品质明显优于对照。两年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51.7%、病情指数13.6,病毒病病株率0.4%、病情指数0.1,软腐病病株率4.9%。经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抗病性检验:中抗病毒病(TuMV),病情指数36.3;中抗霜霉病,病情指数40.0。
产量表现:在年全省微型大白菜品种(秋季)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净菜3891.7公斤,比对照品种琴萌1号减产22.8%;2008年(秋季)生产试验平均亩产净菜4362.7公斤,比对照品种琴萌1号减产20.9%。
栽培技术要点:秋季适宜8月中、下旬播种。平畦或小高畦栽培,行距25厘米,株距25厘米,每亩种植10000株左右。施足基肥,及时追肥,注意防治蚜虫、小菜蛾等虫害。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秋微型大白菜品种推广利用。
七、茄子(4个)
1. 紫阳长茄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49号 
育种者:山东省潍坊市农业科学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6B029/H91-26-8。6B029为黑龙江齐茄一号/重庆三月茄自交选育,H91-26-8是韩国杂交种黑珊瑚自交选育。
天。门茄一般在第8节坐果,比对照&#8220;94-1&#8221;提早7-8天。坐果能力强,一叶一花序,一花序能同时坐2-3果。果实为亮黑色,有光泽,紫萼,果实长28-35厘米,直径为5-6厘米,单果重250-350克,果实肉质细润,种子少,品质佳,硬度好,耐贮运。该品种耐湿、耐弱光,适宜保护地栽培。;叶霉病病株率31.8%,病情指数20.4。
产量表现:在年山东省冬暖棚茄子新品种区域试验中,两年平均亩产5434.3公斤,比对照94-1增产20.6%; 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68.1公斤,比对照94-1增产16.5%;年种植观察试验亩产6627.5公斤,比对照&#8220;94-1&#8221;增产13.5%。
栽培技术要点:小拱棚栽培1月下旬育苗,3月底4月初定植;日光温室越冬栽培,8月中下旬定植,密度为每亩2000株,定植后加强水肥管理,促进植株迅速生长,采取双干整枝,前期以主干结果;越冬栽培到深冬季节(12月中旬)摘心,以萌发的侧枝结果为主,春季对侧枝不断进行摘心换头,及时疏花疏果,提高商品率。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保护地茄子早熟品种推广利用。
2. 鲁蔬长茄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0号 
育种者:山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济南长茄/B-37。
节。果实为紫黑色,紫萼,质地较硬,果实长圆柱形,长约30厘米,直径约6厘米,单果重约260克,肉质细嫩,品质佳。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绵疫病、黄萎病病株率为0,褐纹病病株率为20%,病情指数13.0。
产量表现:在2007年山东省露地茄子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5946.3公斤,比对照郭庄长茄增产9.0%;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352.5公斤,比对照郭庄长茄增产12.6%。
栽培技术要点: 1月下旬育苗, 4月下旬露地定植;覆盖地膜。行距80厘米,株距45厘米,密度每亩约为1900株。注意预防蚜虫、红蜘蛛、绵疫病。后期加强肥水管理,防早衰。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露地早熟品种推广利用。
3. 西星长茄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1号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98-35/04-39。98-35是福星长茄自交选育,04-39是布利塔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长茄品种。植株生长势强,茎、叶绿紫相间,花紫色。中早熟,第一雌花着生于主第9-10节。果实粗棒形,380克萼片绿紫相间 ,果色黑亮,商品性好,果肉浅绿,肉质细嫩,品质佳。,褐纹病病株率为12%,病情指数7.0。
产量表现:在2007年山东省露地茄子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6969.1公斤,比对照郭庄长茄增产28.0%;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6225.5公斤,比对照郭庄长茄增产30.9%。
栽培技术要点:露地栽培3月中旬育苗,终霜期定植,一般采用大小行,大行距80-90,小行距60-70,株距50-60。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露地茄子中早熟品种推广利用。
4. 淄茄一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2号 
育种者: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郭庄长茄/大黑龙。
特征特性:长茄品种。植株生长势强,株高100厘米以上,开展度70—80厘米。株形直立,茎杆绿色,上有短刺,叶椭园形,绿色。中晚熟。第一果着生于主第8—9片叶,萼片紫黑色,果实粗棒状,果长约30厘米,横径约8 厘米,单果重约360克。 果色紫黑偏红,果肉白色,肉质柔嫩,籽少,品质好。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绵疫病病株率为10%,病情指数8.58;褐纹病病株率为22%,病情指数12.0。
产量表现:在2007年山东省露地茄子新品种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6125.7公斤,比对照郭庄长茄增产13.0%; 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5440.2公斤,比对照郭庄长茄增产14.4%。
栽培技术要点:1月下旬育苗, 4月下旬露地定植;覆盖地膜。行距80厘米,株距50厘米,密度约为每亩1500株。早春番茄灵沾花防止落花落果,注意预防蚜虫、红蜘蛛、绵疫病。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露地茄子中晚熟品种推广利用。
八、西葫芦(2个)
1. 淄葫一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3号 
育种者: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QS1-3-12-8/ DL-17-4-5。QS1-3-12-8为纤手一号自交选育,DL-17-4-5为大龙翠玉自交选育。
蔓长40&-50厘米,株幅50-60厘米,叶掌状五裂,深绿色,叶面有稀疏白色斑点。第一雌花着生于4-5节,瓜码密,连续结瓜性强,可同时结瓜4-5个。定植后35天左右开始采收嫩瓜。瓜条顺直,圆柱形,长20-22厘米,横径6厘米,单果重390克左右。嫩瓜皮色淡绿,有光泽,肉质细腻,品质好。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65.0%、病情指数28.5,病毒病病株率31.0%、病情指数4.8,白粉病病株率60.0%,病情指数52.3。
产量表现:在2007全省西葫芦春露地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2416.4公斤,比对照品种潍早1号增产16.6%;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582.4公斤,比对照品种潍早1号增产29.4%。
栽培技术要点:早春栽培适宜3月下旬播种,4月下旬露地定植。适宜密度为每亩1900株左右。雌花初开时注意人工授粉,保花保果。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露地西葫芦品种推广利用。
2. 西星西葫芦1号
审定编号:鲁农审2009054号 
育种者:山东登海种业股份有限公司西由种子分公司
品种来源:一代杂交种,组合为20-85-2-1-2-1/21-3-1-2-1-1。20-85-2-1-2-1为美国碧玉自交选育,21-3-1-2-1-1为以色列喜马拉雅自交选育。
特征特性:属短蔓矮生型。生长势强,蔓绿色,蔓长40-50厘米,株幅45-55厘米,叶掌状五裂,深绿色,叶面有稀疏白色斑点。第一雌花着生于5-6节,瓜码密,连续结瓜性强,可同时结瓜4-5个。定植后35天左右开始采收嫩瓜。瓜条顺直,圆柱形,长20-22厘米,横径5.5厘米,单果重400克左右。嫩瓜皮色淡绿,有光泽,肉质细腻,品质好。区域试验调查结果平均:霜霉病病株率44.0%、病情指数12.7,病毒病病株率22.5%、病情指数2.7,白粉病病株率39.0%、病情指数12.4。
产量表现:在2007全省西葫芦春露地区域试验中,平均亩产2975.9公斤,比对照品种潍早1号增产43.5%;2008年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624.4公斤,比对照品种潍早1号增产33.8%。
栽培技术要点:早春栽培适宜3月下旬播种,4月下旬露地定植。适宜密度为每亩1900株左右。雌花初开时注意人工授粉,保花保果。注意预防早春蚜虫。
审定意见:在全省适宜地区作为露地西葫芦品种推广利用。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马力玉米桔杆青储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