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可以测出有没有心脏病可以坐飞机吗吗

心脏有问题,跑步需谨慎,别在出事后才知道后悔
心脏有问题,跑步需谨慎,别在出事后才知道后悔
昨天在杭州刚出的事当天温度达到39°女子6点21分上了跑步机结果两分钟后(你没看错,是两分钟)女子就从跑步机上倒下不过这个医生的检测结果还没出来但是肯定是由于心脏问题导致的悲剧发生但是两分钟就倒还是真让人匪夷所思所以很多心脏有毛病的朋友一定要在医生的嘱咐下进行健身跑步对即使健身教练再专业那也起不到医生的作用所以如果你本身有类似心脏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等的问题都是属于医生专业范畴必须取得医生的许可一般当天气越热,人体新陈代谢越快那心率也比平时要高出不少心脏很容易出现供血不足这个时候,建议有心脏问题的朋友,从慢走开始,慢慢的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不可急于求成!如果您是教练或者是健身房工作人员,学会心肺复苏的技能,说不定就可以挽救一个生命。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百度立场。系作者授权百家号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百家号 最近更新:
简介: 讲述外院好故事,传播外贸号声音
作者最新文章慢跑健身 4个测试判断你是否适合跑步_网易健康
慢跑健身 4个测试判断你是否适合跑步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跑步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防止心脏病的发生,使心肌变得强壮有力,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跑步可以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原标题:4个测试判断你是否适合跑步)
慢跑是保持健康的最好手段,关键是运动中它能有效提高供氧,慢跑时的供氧能力比静坐时多8至12倍。近几年的科学研究已证明,跑步能够增加血液流动,提高血液对氧气的输送能力;跑步可使肺功能增强,从而提高肺活量和吸入氧气的能力;跑步可以改善心脏功能,防止心脏病的发生,使心肌变得强壮有力,改善心肌血液供应;跑步可以增加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
四个测试判断你是否适合跑步
测试一:腿筋灵活性
用一条拉伸绳或者绕圈的毛巾,做直腿脚筋拉伸,尝试将一条腿抬起与身体成90度,保持几秒钟,然后换另一条腿。
如果你不能达到90度,放下绳索,重复拉伸动作,朝胸部方向轻轻压腿背,双脚各做两次。如果要达到更好效果,每天都做这一拉伸动作。
测试二:核心肌肉稳定性
尝试连续做20个仰卧起坐,只用腹部肌肉力量。
如果无法做到,可进行以下动作:屈膝90度,下巴收缩,然后向前倾靠近膝盖,腹部用力,髋部和上半身不接触腿部。做两组,每组10到20个。如果要达到更好效果,可向上伸直手臂,做V字两头起的仰卧起坐两组,每组10个。
测试三:上半身力量
做10个标准仰卧起坐,髋部不松垮,男士需做20个。
如果无法做到,进行以下锻炼。双手各握一只1~8斤重的哑铃,屈肘,手肘位于髋部,快速轮流将拳头抬高到下巴位置,做10秒钟为一组,每次做两组。若要达到更好效果,将每组时间增长到20秒。
测试四:腿部力量
向前抬腿45度,放低,脚不接触地面,连续做20个抬起再放下。
如果无法做到,可尝试每次放低脚时接触地面,尝试做20次。如果最终能够完成20个不着地的抬腿,可在脚踝绑上1~2斤重量,再尝试做20个。若要效果最大化,脚踝绑3斤重量。
那么,怎样跑步是最科学的?一个安全有效的运动处方应包括四个部分,即准备活动、跑步活动、肌力练习和整理活动。
1、准备活动
通常需要5至10分钟,可以先慢跑2至4分钟,再做几节全身的柔韧性练习,也可快步走并做些与伸展运动相结合的活动。比较安全有效的柔韧性练习方式是坐在地上或躺在垫子上进行静力伸展活动。
2、跑步活动
这一部分是核心内容,质和量都必须予以保证。所谓“质”就是锻炼中的心率要达到“有效心率范围”(即最高心率的60%至85%),简单的计算方法是用参数180(或170)减去自己年龄的余数就是运动中应该达到的心率数。所谓“量”就是每次进行20至30分钟跑步运动(或走跑交替),每周运动最好3至5次。
3、肌力练习
这主要是针对一些跑步运动中没有得到充分锻炼的肌群,主要是四肢肌肉和腰腹部的肌肉。可做徒手或负重的肌力练习,如俯卧撑、引体向上、仰卧起坐、俯卧挺身及举重等。最后再做几分钟的放松性柔韧练习。
4、整理活动
经过20至30分钟的耐力运动,不宜突然停止或坐下、躺下,因为肌肉突然停止运动会妨碍血液回流到心脏,而造成大脑缺血,锻炼者就会觉得头晕,甚至失去知觉。正确的做法是放慢速度,继续跑和走3至5分钟,同时做些上肢放松活动,让心率慢慢降下来。
本文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责任编辑:健康兼职_CMS380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初学者怎样正确开启“似虐实爽”的进阶体式?练习瑜伽遇到瓶颈期应该怎么破?瑜伽大师默翰来为您解答。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你真的会“跑”吗?测一测哪些人不适合跑步
中国似乎已经进入了全民皆跑的时代。公园里、马路边、健身房&&随处能看到跑得大汗淋漓的人;打开社交软件,朋友晒跑步成绩的各种数据&扑面而来&;有的人自己跑觉得不过瘾,还专门成立&跑友团&。跑步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那么问题来了,在这个人人皆跑的时代,你真的会跑步吗?
  脚前掌先着地,小腿更发达
说起跑步,大家都觉得这还不简单,不就撒开脚丫使劲跑吗?其实不然,跑步是非常讲究姿势的。
正确的跑姿应该是怎样的呢?据山东省体育学院体育系田径教研室主任李梅介绍,跑步的精髓就在于,以一种毫不勉强的速度、在轻松的状态下锻炼。跑步时,人的上体应稍向前倾,前倾的幅度应以自然、舒适为好。这样做,不仅能减轻关节负担和运动强度、还能延长运动时间。
自然摆臂也很重要,摆动的幅度不要太大,用力不要过猛。腿部动作应该在一种放松的状态下完成,你可以用脚后跟先着地后迅速过渡到全脚掌着地,也可由脚前掌先着地,然后过渡到全脚掌着地。
但到底是用脚后跟先着地,还是脚前掌先着地,要因人而异,因为这两种着地方法都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
李梅说:&不少医学人士认为脚后跟着地不但可以减缓冲击力,还能借助大腿的肌肉力量,节省体能,保护脚踝等部位。一些品牌的跑鞋也基于此,设计了各种后跟缓震的跑鞋,也从另一方面更加强化了脚后跟着地的理论。但是,脚后跟先着地的跑法也同样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会加重膝盖、髋关节以及脊椎承受的缓冲力,可能会导致骨膜、腿部关节等伤病。&
对于脚前掌先着地的跑法,李梅也做了介绍:&相比于脚后跟着地,前脚掌着地在承受冲击力上较为柔顺,不易损伤关节、膝盖。同时也让跑者身体略有前倾,步幅更小、步频更快。不过,如果没有长期有效的锻炼,脚踝、跟腱力量不够的话,容易造成伤痛。&
李梅提醒跑步爱好者说,长期用脚前掌先着地的跑法,会让小腿肌肉更加发达,也就是说会令小腿变粗一些。 
  在马路上跑,强过健身房
现在的跑者为什么越来越多?这是因为相比于其他运动项目,跑步所受的场地限制最少,只要你想跑,随时随地都可以动起来,但千万不要就此认为跑步没有什么讲究。
聊城大学体育学院教授、运动养生专家、高级康复理疗师袁慎强就提醒跑步爱好者们说:&跑步是一项非常讲究的运动,它对环境和时间都有着很高的要求。&
袁教授认为,最好是在最亲近大自然的地方跑步:&比如说到公园、森林或者海边跑步是最舒坦的,人只有与大自然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体验出运动的愉悦性。如果不具备这些条件,那在马路上跑跑也比在健身房里跑步好。在健身房里跑步,不仅呼吸不到新鲜的空气,而且长时间使用跑步机,对膝关节和踝关节都是一种损伤。&
&跑步的时间大家也一定要掌握好。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晚上跑步,这是非常不科学的,条件允许,最好是在早上跑步。因为早上是人体阳气上升的时候,这样跑起来才会让你感觉到更舒服。晚上是阳气收敛的时候,这个时候并不适合做任何运动。&袁教授还强调说,&你可以闭上眼睛试想一下,迎着阳光跑步和在晚上跑步,是完全不同的感觉。迎着阳光跑步,会让你变得更自信,更积极向上。&
  测一测:哪些人不适合跑步
最近两年,随着跑步的人越来越多,袁教授也变得忙活了许多。很多人因为未能很好地掌握跑步的要领,落下了腰腿疼等病症,忍不下去了,他们就找到了袁教授进行康复治疗。
在治疗的过程中,袁教授发现,有些人之所以会落下这样或者那样的病痛,实际上是因为他们并不适合跑步这项运动。
&这里我要重点提醒一下那些体型肥胖的跑者,一定要减少跑步的次数和强度。&袁教授说:&很多肥胖者因为体型的原因,他们很难掌握正确的跑步姿势,这样,他们在跑步的过程中,就会对自己的踝关节和膝关节,甚至是髋关节造成损伤。如果想减肥,千万不要选择跑步,选择走步要比跑步的效果好很多。&
袁教授还提醒说:&有心脏病、高血压等病症的人也不适合跑步,尤其是不适合长时间和高强度的跑步。&
&在跑步的过程中,一旦身体突然出现了很不适的反应,一定要及时停下来,并慢慢走到人多的地方进行恢复,千万不要自以为是地坚持跑下去,尤其是一些中老年跑者更应该注意。&袁教授说,最近几年经常有人在跑步的时候猝死,主要是没有注意到身体发出的警告。
关于的新闻
9月29日,南京市委宣传部与南京日报联合举办的“礼国旗 颂祖国 聚力量 ” 2017年国庆主题教育活动,在南京国防园正式启动。军民共礼国旗,庆祝祖国68岁生日。长期跑步,会给心脏带来哪些变化?
我的图书馆
长期跑步,会给心脏带来哪些变化?
长期跑步,会给心脏带来哪些变化?
21:47肌肉运动时,物质代谢明显增加。循环系统的适应性变化就是提高心输出量以增加血液供应,加快物质输送,从而满足肌肉组织消耗氧和营养物质、及时带走过多的代谢废物,否则肌肉运动不可能持久。经常进行体育锻炼或运动训练,可促使人体心血管系统形态、机能和调节能力产生良好的适应,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窦性心动徐缓运动训练,特别是长跑这样的耐力训练可使安静时心率减慢。优秀耐力运动员静息心率可低至每分钟50次以下,这种现象称为窦性心动徐缓。这一方面是由于控制心脏活动的迷走神经作用加强,而交感神经(动员身体运动状态、使心率加快的神经)作用减弱的结果;另一方面,心脏体积增大和心肌增强(下文会着重介绍),安静时每搏输出量明显增加。每分钟的搏动次数就会减少,说明心脏在安静状态下保持良好的节能状态。窦性心动徐缓是经过长期训练后心脏功能改善的良好反应,可以增加心率的贮备空间(心率增加的潜力)。当运动时,心率增加,可达180-200次/分,接近最大心率,这样心力储备就得到充分动员。心脏增大长期训练能使人体心脏的形态结构和生理机能产生适应性改变。最明显的就是心肌肥大,但运动性心脏肥大与病理性心脏肥大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心肌发达,心肌收缩力强,心力储备高,通常重量不超过500克。而病理性的心脏肥大往往是异常的增大却伴随着心力衰竭,如肺部血管阻力增加引起的肺动脉高压症往往是右心室特别肥大。而房间隔缺损(左、右心房之间遗留孔隙)往往使心肌出现代偿性肥大。不同的运动训练对运动性心脏肥大的形成产生不同的影响。例如,举重、摔跤和投掷等力量项目的运动员心脏以心壁增厚为主,而游泳、长跑、滑雪和自行车等耐力项目的运动员心脏以心腔容积增大为主,也伴有心壁增厚。心血管机能改善“运动员心脏”作为运动员特有的高功能、高储备、大心脏,在竞技体育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随着运动健康理念的不断深入民心,“运动员心脏”的概念已延伸到运动员以外的群体,比如业余跑步爱好者。一个平时很少参加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的人,偶尔进行较强的体力劳动或体育活动便会感到力不从心,心跳气喘,容易疲劳,而一个经常锻炼或参加体力劳动的人则能从容不迫,较轻松地完成任务。“运动员心脏”的机能改变主要表现为:1、心力储备增加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长期训练者与普通人相比,安静时每分钟的心输出量差别并不大,只是长期训练者每搏输出量更大、心率更低。从事最大运动时,两者心率都可以达到同样高度,可达180-200次/分,但运动员的心率较静息状态增长的比例更大,使得心输出量增长的比例也更大。此外,训练有素者的心肌收缩力也很强,运动时每搏输出量也可大幅增加,比如从100毫升增至180毫升,但一个普通人可能只是70毫升增至110毫升。可见长期训练后心脏功能的改善,是低心率和强大心肌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2、心肌供氧增强长期的耐力性训练可以改善冠状动脉的功能,使其血管直径增加、血管壁壁弹性增加、脂质沉积减少、阻力下降,并可以增加冠状动脉的侧枝循环。冠状动脉是心肌供血的唯一血管系统,这就改善了心肌的血液循环,心肌得到更多氧、营养物质的供应和代谢废物的输出,减轻心肌局部缺血缺氧。3、减少心肌工作的耗氧率、增加心肌稳定性耐力训练可以减少儿茶酚胺的水平,降低安静时的收缩压和舒张压。使心率做功和耗氧减少。另外,儿茶酚胺的减少也可以增加室颤阈值(产生心室颤动的极限),提高心肌稳定性。4、周围效应主要是心脏以外的全身变化。骨骼肌功能增强,包括骨骼肌有氧代谢能力增强、肌动蛋白和肌糖原增加;肌肉内毛细血管数量增加、血管舒张功能增强、血管壁脂肪沉积减少、阻力减弱、,都减轻了心脏负荷。此外,减轻肥胖也是减轻心脏负担的一大要素。总之,长期耐力性运动训练(只要不超负荷),对心脏有着显著的积极改变
馆藏&42660
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百度拇指医生
&&&普通咨询
您的网络环境存在异常,
请输入验证码
验证码输入错误,请重新输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检查有没有心脏病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