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舟火箭21是固体火箭吗

美国快速火箭首发失败爆炸:中国快舟笑而不语
据《防务新闻》网站报道,前天美国空军首次从夏威夷发射“超级斯届比”快速响应小型运载火箭,计划搭载13枚微型卫星进入距地面400公里的太阳同步轨道,但在起飞后不到1分钟,火箭失去控制进入翻滚,随即解体。
“超级斯届比”火箭是一种长16.8米的3级小型运载火箭,设计可搭载250千克有效载荷进入4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该火箭的用途和起飞重量、外形尺寸等方面与“快舟”火箭类似。
报道称,“超级斯届比”火箭此次飞行任务代号是ORS-4任务,在夏威夷标准时间11月3日早晨5点45分从夏威夷州考艾岛的海军靶场发射升空。起飞一分钟左右后,火箭突然发生严重震颤,随后空中解体并爆炸。
具体事故原因暂不清楚,美国空军于11月4日发表的声明中说:“我们将尽快发布更多消息。”
这枚火箭升空时携带有13枚试验微小卫星,这是“超级斯届比”火箭的首次发射。
据报道,“超级斯届比”(Super Strypi)是“斯届比”火箭基础上发展而来,而“斯届比”火箭是60年代桑迪亚实验室研制的探空火箭,飞行高度可达200公里,用于进行大气层外核试验。
“超级斯届比”火箭设计用途是快速补网发射微型卫星,具有廉价、可消耗、反应时间 短等特点,由美国防部太空快速响应作战办公室出资,桑迪亚实验室、夏威夷大学和Aerojet火箭公司联合研制。
其最大特点是能够将发射准备时间从几个月缩短到几个星期,且不需要使用复杂的大型发射设施来实施发射。
“超级斯届比”火箭长12.2米,直径1.32米,起飞重量约30吨。可搭载250公斤载荷进入400公里高度的太阳同步轨道。
军事评论员指出,“超级斯届比”火箭的起飞重量30吨,相比之下,根据相关公开论文,中国“快舟”火箭起飞重量约32吨。
在运载能力方面,“超级斯届比”是4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250千克;“快舟”为5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430千克。不过上述是快舟发射星箭一体化载荷情况下的数据,如果发射独立通用在和,运载能力下降1/3,即700公里太阳同步轨道、200千克,只是略超过“超级斯届比”的水平。
“快舟”火箭目前已经进行过两次成功的发射。第一次是日发射的“快舟1号”,其所发射的“快舟1号”卫星于日坠入大气层。日,中国又发射了“快舟2号”火箭,将“快舟2号”卫星送入轨道。
“超级斯届比”火箭与“快舟”相比,在快速响应速度(快舟火箭只需几小时准备时间;“超级斯届比”需要几个星期)、运送载荷能力(快舟1号为700公里高度、200千克;“超级斯届比”火箭理论计算值约为700公里高度、150千克)、机动发射能力(快舟1号采用公路机动发射;“超级斯届比”为固定式悬臂发射器发射)、研制进度(快舟火箭已经进行两次成功发射;“超级斯届比”火箭首次试射失败)方面都处于劣势。
据美国“太空发射”网站报道,“超级斯届比”火箭的目标成本是每发1200万美元,而中国相关公开论文披露“快舟1号”的成本相当于600万美元 。
“超级斯届比”发射失败情景
准备发射的“超级斯届比”火箭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中国首家按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火箭公司将组建 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预计2017年发射
  新华社北京3月15日电(记者梁建强、吴雨)“中国航天三江集团正在筹备组建国内首家按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的火箭公司,实现运载火箭商业发射。”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公司型号总设计师胡胜云透露,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计划于2017年进行商业发射。
  胡胜云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介绍,2013年和2014年,快舟一号和快舟二号运载火箭先后发射,快舟固体运载火箭与发射系统开创了我国小型固体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卫星的纪录。为了推动快舟火箭的商业运用,中国航天三江集团已开始筹备组建国内首家按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的专业化火箭公司。目前,在商业应用方面,已经有互联网巨头公司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
  “快舟十一号运载火箭的发射已经提上日程,计划于2017年发射,并将着力实现商业化应用。”胡胜云说,商业航天产业市场空间巨大,然而,与国外,尤其是美国商业卫星占在轨卫星一半以上比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在轨卫星中商业卫星所占比例较少。“借助市场的力量开展商业化应用,一方面,聚集市场资源,能够降低卫星的研发及发射成本等;另一方面,也符合‘天基’互联网等的发展趋势,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
  为更好地推动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胡胜云建议,国防科工局加大对相关产业的支持力度;建议国家研究制定商业航天产业发展规划,做好商业航天顶层设计,制定商业航天市场运行规则及制度以及财政支持政策等,并将商业航天纳入国家政府采购范畴。
[责任编辑:观察者网一周军情:为什么中国要有开拓、飞天、快舟3种快速响应火箭
外交与军事观察者,独立评论员
关键字: 快速响应运载火箭一箭多星开拓飞天快舟埃及西北风弹道导弹
一连两周,两种全新的长征火箭先后上天,分别完成了两次一箭多星的发射任务。而在相关的媒体报道中,“快速响应”这个概念被反复提及。两种火箭,一种固体,一种液体,再加上前几年两次试射成功的“快舟”系列运载火箭,为什么中国需要那么多快速响应火箭?要了解这个问题,话题不能光在火箭上,我们得谈一谈快速响应空间系统这个“上级”;本周另一个“大新闻”,则是争吵了一年多的法俄“西北风”两栖攻击舰终于迎来了好(接)结(盘)果(侠)——埃及海军。这支此前似乎名不见经传的小海军一下子买进两艘两栖攻击舰,心里的小九九又到底是啥?
长征攀登新高峰
本周五,在央视微博不小心的“抢跑”之后,长征11号固体运载火箭运载4颗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首次发射成功。加上上周六发射的长征六号运载火箭,又有两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在半个月内登上了发射台。在介绍这两种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时,媒体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快速响应”,指出这两种运载火箭都是中国快速响应火箭之一。更有相对专业的军事媒体想到了中国此前研制的“开拓”、“飞天”和“快舟”运载火箭,虽然不少的介绍将这几种火箭的技术源头张冠李戴,但至少说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这几种固体运载火箭都和军队的中远程弹道导弹有着密切的关系。
几年前连续两次发射成功的快舟火箭
这倒是与中国运载火箭的传统相符合——在近年研制的长征5/6等运载火箭之前,中国的长征1/2/3/4号运载火箭都是依托于东风-4/5和风暴1号发展而来,长征2号、3号虽然经过了包括捆绑、换发在内的各种改进,但其芯一级3.35米的数据却证明了他们与东风-5洲际导弹之间的紧密联系。
作为固体运载火箭,虽然其比冲较低,推力控制难度也更高,但是由于其燃料不需要发射前临时加注,因此火箭的准备速度远比一般的液体燃料火箭快。这种价值在分秒必争的弹道导弹上体现的尤为明显,因此全球大多数的“固体运载火箭”的载荷都是核弹头——也就是各国的战略弹道导弹。而当主要航天大国在上世纪末开始研制快速响应火箭时,借助技术成熟且已经量产的固体弹道导弹作为基础研制自然成了多快好省的捷径。美国的快速响应运载火箭“米诺陶”系列就使用了美国“民兵”和“和平卫士”两种固体弹道导弹的发动机做基础,俄罗斯的“创始”号运载火箭则由SS-25弹道导弹改造而来(当然,俄罗斯用SS-18液体燃料弹道导弹改造的第聂伯河运载火箭因为无需发射前临时加注燃料,也可以算作一种大型的应急响应运载火箭)。至于在研制固体快速响应火箭上起步稍晚的中国,由于此时已经有了本国的固体弹道导弹,跟随美俄的“导弹改火箭”之路也是水到渠成。
开拓-1号火箭
在长征11号发射前,中国先后发展过“开拓”、“飞天”、“快舟”三个不同的固体快速响应火箭方案,但从它们没有获得“长征”这一运载火箭的官方代号来看,不难理解它们并没有进入中国未来运载火箭的谱系之中。这与它们的“东家”——航天科工集团的技术积累有关。由于航天科工最大的固体导弹型号是东风-21,因此这几款运载火箭的基本技术都来源于东风-21弹道导弹,这也体现在这几款火箭1.4米(与东风21相同)的弹径上。虽然早在2003年就取得了一次成功发射,但东风21这种中程导弹的身子骨对于运载火箭还是太弱小了,因此直接沿用东风-21前两级的“开拓1号”使用价值有限;“开拓2号”的后续发展也没有用于运载火箭;全面改进设计的“快舟”虽然获得了发展,但目前这种星箭一体的运载火箭只能发射用途单一的遥感成像卫星,其拓展能力有限;至于“飞天”这种志在外贸的产品则还没有完全成熟。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朱海舟航天科工开发快舟二十一大推力固体运载火箭 运力超20吨可发射空间站舱段
关键字: 运载火箭快舟航天科工送人上西天
【观察者网综合/王宇波】众所周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的拳头产品负责是“送人上西天”的“东风”系列弹道导弹,而在近几年,航天科工基于所掌握的固体燃料火箭发动机技术,开发了一系列运载火箭,。根据各种公开报道,此前公布的这五种运载火箭大多是小型固体火箭,发射重量普遍低于100吨,直径则不超过3米。
现在,“更大更粗”的马上就要来了。《湖北日报》4月25日发布报道《“汉产”火箭运力惊人》,报道中提到航天科工正在研发新一代固体运载火箭快舟二十一号,其直径达4.5米,运载能力达20吨,而后续的快舟三十一和快舟四十一也已经全面布局。
快舟1号(资料图)
原文报道如下:
昨日,中国航天科工四院负责人在汉透露,“汉产”快舟火箭运力惊人,将用于载人航天和太空旅游。
两年后,武汉年产火箭20发
昨日,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火箭公司”)与长春卫星技术有限公司签订亿元大单。计划于2018年4月,由快舟一号甲火箭在一周之内,连续完成4次发射,如此密集程度在国内尚无先例。
国际商业发射中,小型火箭发射费用约每公斤4万美元,“汉产”快舟火箭最低不到1万美元,价格极具竞争力。“快舟的高性价比,吸引了全球客户的目光。”中国航天科工四院副院长、火箭公司董事长张镝介绍,目前,火箭公司与长光卫星、上海微小、北京凯盾等国内12家单位达成合作意向,意向订单超10亿元。并与亚洲、欧洲、南美洲6个国家和地区的7家公司开展洽谈,部分项目进入实质阶段。
今年,火箭公司将在汉建设火箭总装总调中心,预计2018年建成,形成年产20发运载火箭总装测试及试验能力,实现年产值15亿元。
超大运力,一次可发射200多颗卫星
直径4.5米、运载能力达20吨,这是正在武汉研制的快舟二十一号火箭。今年底,该型火箭研制进入发动机试车阶段。
今年2月,印度火箭一次发射104颗卫星,全球瞩目。“快舟二十一个头大、力气大,一次可发射200多颗卫星。”张镝介绍,该型火箭国际领先,运载能力超过美国SpaceX公司研制的“猎鹰9号”,运力与我国长征7号火箭相近,未来将承担空间站建设等国家重大任务。更大运力的快舟三十一、快舟四十一型火箭已经全面布局,瞄准的就是太空旅游。随着发射成本的降低,太空游价格有望降至几十万元一次。
可重复使用,飞行“神器”国际领先
从机场跑道起飞,经过高速飞行,进入遥远的太空,这是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腾云工程正在研发的新一代天地往返飞行器。
航天科工集团负责人透露,该飞行器只需在普通机场跑道起飞,且可重复使用,目前已完成发动机等多项关键技术验证地面试验,技术比肩国际先进水平。
在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中国航天科工将打造“五朵云”:行云工程、虹云工程、腾云工程、快云工程、飞云工程。
目前,互联网主要依靠蜂窝移动网络或wifi等传输信号,没有基站就接收不到网络信号。行云工程和虹云工程建成后,借助天基物联网和互联网,可在海洋、岛屿、沙漠等偏远地区轻松上网。
原文报道完
美国战神一号运载火箭,其1级就改进于航天飞机的固体助推器
根据此前航天科工集团发布的公开资料,快舟十一号火箭的直径仅为2.2米,主要发射轨道针对的是近地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为1吨/700公里。作为同系列改进型的快舟二十一号,其运载能力应当同样是以近地轨道为标准,将近20吨的运载能力足以发射各种大型卫星,载人飞船和空间站舱段。
国际上也有类似的火箭产品,例如美国的战神一号,最大直径达5.5米,具备25吨的近地轨道运载能力。按计划,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使用战神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接替航天飞机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猎户座太空船,并作为战神五号运载火箭的补充。虽然目前中国没有使用固体火箭执行载人航天任务的计划,但是未来如果要进行大规模空间站建设工程,极具成本优势的大推力固体运载火箭必然将成为发射空间站舱段的首选。此外,后续的快舟三十一和快舟四十一,从命名上也可以看出,航天科工集团对这个两款产品是寄予厚望的。
本文系观察者网独家稿件,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关注观察者网微信guanchacn,每日阅读趣味文章。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 责任编辑:王宇波把你最喜欢的栏目添加到这里来哦
珠海航展丨快舟火箭下月发射,中国快响火箭进入商业发射市场
澎湃新闻记者 谢瑞强
13:03 来源:澎湃新闻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展出的快舟固体运载火箭。 东方IC 图在本次珠海航展上,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和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展出了多款火箭,展示了中国空间进入领域获得的新成绩。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展台,记者看到了首次亮相快舟-11和快舟-1A火箭。这两型火箭都是固体火箭,具有发射时间准备短、成本低和入轨精度高等优点,属于快速响应运载火箭。记者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获悉,今年12月,快舟-1A将进行首次商业发射,以“一箭三星”的方式将“吉林一号”灵巧视频星03星及两颗立方体星送入太空。快舟-1A火箭采用移动发射平台实施发射,最大运载能力300千克。2013年和2014年,“快舟一号”和“快舟二号”先后发射,该型火箭采用星箭一体化设计。据悉,为了适应商业发射,快舟-1A在“快舟一号”的基础改进而来,采用了标准化卫星接口,可发射不同类型的卫星。今年2月16日,为推动快舟火箭的商业化运用,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在武汉注册成立。据悉,这是我国首家按商业模式开展研发和应用的专业化火箭公司。到2020年,这个航天产业聚集区年生产能力将达到火箭50枚、卫星140颗。
责任编辑:辛恩波澎湃新闻报料:9 &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关键词 >> 珠海航展 快舟火箭 快速响应火箭 商业发射
评论(21)
澎湃新闻APP下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快舟十一号火箭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