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对偶句的特点写出一副对子

2014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对联
2014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对联,中考语文
- 德宏中考语文 】2014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复习:对联
  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答案和及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初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中考的新初三学员能加倍努力,在2014年中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是汉语特有的文字样式,内容丰富,种类繁多,用途广泛,历史悠久,影响深远。随着&新课标&理念和&大语文&观念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我国这一传统的语言艺术对青少年思维训练、品德、审美陶冶的影响,属对这一学习语文的途径也已被人们普遍接受。近两年来,对联题在试卷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其考查内容涉及到各种各样的生活场景、历史文化和名胜古迹等,其考查形式也是多姿多彩。下面我们就其解题策略、题型归类和训练示例作些简析。
  一. 解题策略
  1.要了解特征。对联是由对称的上下两联组成的对偶语句,上下联之间在内容上必须相互关联,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一般是互补关系、对立关系和承接关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上下联的字数必须相等,相应位置上的词要词性相同。上下联的句法结构应当一致,节奏也应相合。上下联相对应的字还要求平仄相协,富于音乐美。符合以上特点的对联叫&严对&,而在结构、词性或平仄等方面不够严格的叫&宽对&,中考一般只作&宽对&的要求。
  2.要掌握步骤。解答对联题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明确答题要求。其次要仔细分析,找出题目中的有效信息。第三要联系对联的基本特征,反复揣摩已知信息,联系生活积累,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运用多种思维方式,纵向、横向或纵横交叉地进行比较。最后是筛选过滤思索的结果,准确表达。
  3.要储备名联。对联种类很多,可简单划分为春联、楹联、堂联、寿联、婚联、、题赠联、自勉联、名胜古迹联等。其风格各异,有的气势磅礴,有的婉约纤丽;有的含蓄凝练,有的晓畅明达;有的幽默隽永,有的讽刺辛辣。生活中处处有对联,对联苑囿中的名联不胜枚举,平时我们要多留心、多思考、多积累,这样就能够增强对对联的感性认识。
  另外,平时要进行必要的解题训练,将感性认识与理性思维融为一体,形成题感。
  二.题型归类
  中考语文对联题形式多样,有选择题、连线题、默写题等客观试题,也有填空题、赏析题、删改题等开放性试题,下面我们仅就命题角度做简单的归类与例析。
  1.与名胜文化结缘
  例1(2004年南京)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文后问题。
  古都南京,历史名城。南朝旧事、明代遗韵、民国风雨,都在这座古城留下了深深的印痕,浸染出浓浓的意韵。玄武湖舒展,鸡鸣寺空灵,秦淮河的桨声灯影,夫子庙的热闹繁华,无不让人流连忘返。不少地名还可组成比较工整又非常有趣的对子。例如:
石头城 对 燕子叽 朝天宫 对 阅江楼 凤凰台 对 麒麟门
  请从&无想寺&&状元楼&&白马湖&三个地名中,选出最恰当的分别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答:乌龙潭 对 莫愁湖 对 总统府 对
例2(2004年淮安)&襟吴带楚客多游,壮丽东南第一州&。古楚淮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这里有洪泽湖、大运河等自然景观;有关天培、等历史名人;《》在这里诞生,淮扬菜从这里扬名&&现在,请你从下面所给的句子中任选一句作上联,然后对出下联。下联的内容要能反映淮安地方特色。
①大运河源远流长 ②周恩来高风亮节垂青史 ③古楚文化名扬四海
  上联: 下联:
  简析:例1比较简单,只要注意词性相同结构一致的特征即可。答案依次是:白马湖、无想寺、状元楼。例2有一定难度。审题时我们首先应注意题目中的&洪泽湖、大运河&同属自然景观,另外还有&第一山&等景观;&关天培、周恩来&同属历史名人,另外还有《西游记》的作者等名人;&淮扬菜&与&古楚文化&同属地方文化。然后分析上联的内容,联系洪泽湖、第一山的特征,关天培、吴承恩的事迹,淮扬菜的情况,展开联想和想象拟写。最后根据对联的特征适当修改润色即可。答案是:①洪泽湖烟波浩渺;第一山峰奇景秀②关天培铁血雄心报中华;吴承恩呕心沥血著西游③淮扬美食香飘九州。
  2.与中外名著联姻
  例3(2004年福州)请根据课外阅读的,补全下面的名人对联。 上联:搏命运风浪奏出一支支悲壮的乐曲(贝多芬)
  下联:炼钢铁意志 (奥斯特洛夫斯基)
  例4(2004年广东)对对联。
  上联:足智多谋,孔明巧借箭 下联:
  简析:例3要注意所填内容与奥斯特洛夫斯基有关,与上联字数相等、结构相同,平仄可以不论。示例: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例4首先要分析上联写的是《》中的的形象及事迹,然后联想到《三国演义》中的其他人物或其他名著中的人物,联系原著中的相关内容拟写,填宽对即可。示例:①艺高胆大,悟空勇斗魔②义盖云天,关羽私放曹③多愁善感,黛玉悲葬花。
  3.与插图画面搭配
  例5(2004年宁德)观察课本插图(见人教版第六册彩页插图)《古隆中》,根据提示写出你所读到(或想到)的信息。
  图中有副对联:&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上联讲的是 的,下联讲的是 的事情。
  例6(2004年宜宾)初春某天,我市某校某班同学在郊外搞语文实践活动,下午回家路上,主持人抛出最后一项活动:即景对对子。在右图所示的山路上,B组王发现了走在前面的本班&诗坛才子&丘比比留下的上联&近水碧苔三四点&及请B组同学对下联的要求。王怡然环顾四野后,提笔欣然作答。细看右边的风景草图,想必你一下就猜出了王怡然对的下联,是吧!王怡然对的下联是:
  ?简析:例5只要抓住上联的&三顾&和下联的&两朝&、&老臣&即可,答案是&三顾茅庐&和&诸葛亮辅佐父子两代&。例6难度较大,答题时首先要仔细观察风景草图,注意发现其中的水池、碧苔、柳树、飞鸟、远山、夕阳、山路等景物,领悟画的意境,然后对照上联拟写下联。此题从三个层次评分:①基本能工对,意境较美,如&叶下黄鹂一两声、远山夕阳一抹红&,可得5分;②能粗对,有一定意境可得4分;能粗对基本无意境,如&柳边飞鸟一两只&,可得3分;③其余酌情给分。
  4.与道德情操挂钩
  例7(2004年邵阳)对联寻亲。下面本是四副完整的对联,但是失散了,请你用线段把它们联接起来,使之重新变得完整。
  A.两袖清风存正气 a.琴棋书画自陶情
  B.竹菊梅兰可养性 b.莫愁两鬓霜雪寒
  C.且喜满园桃李艳 c.雪压难摧涧底松
  D.风吹不动天边月 d.一间陋室透书香
  例8(2003年大连)对对子。
  小试卷铺开赛场,谁是语林高手? , !
  简析:例7只要抓住对联的特征左右比较即可,答案是:A&d,B&a,C&b,D&c。例8要联系反复揣摩。示例:大功夫崭露锋芒,我为联界颖才!
大人生历练功夫,我当时代强人! 大天空驾驭风云,我如世纪雄鹰! 大社会架设舞台,吾为人生主角!
  5.与课内知识联系
  例9(2004年海淀)在《岳阳楼记》中写这三段文字是为了借题发挥引出议论,阐明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与他同时代的则在《醉翁亭记》中以&乐&字贯穿全篇,抒写情怀。请将下面两个句子补充完整,要求补写后的句子能分别体现这两篇文章的中心。(每句填7个字)
①范仲淹 。②欧阳修 。
  例10(2004年吉林)借小石潭的景色表达了被贬后的苦闷抑郁之情。像这种借景抒情表达心志的文言名篇有很多。请联系《醉翁亭记》、《岳阳楼记》和《桃花源记》等篇章中的一篇,以&小石潭凄寒幽静&为上句,写出下句使之成为一组对偶句。
  上句:小石潭凄寒幽静, 下句: 。
  简析:这类题要充分调动课内相关知识的积累,注意结合对联的,对照题目仔细琢磨。例9答案示例:①为天下先忧后乐。②与吏民同醉同乐。例10可摘引原文,可自行创作。示例:瑯玡山蔚然深秀;岳阳楼壮美雄奇;桃花源和平宁静。
  6.与课外阅读结合
  例11(2004年厦门)结合《祈求》一文的语境,按要求填空。运用对偶知识,在横线上填写体现雄鹰特点的词语,使上下句形成一副对联。
  古朴长城踞群山, 雄鹰 。
  例12(2004年陕西)结合本文(《漫话对联》)所学知识,对文中画线的一副对联进行赏析。
  贵有恒,何须三更起五更眠;最无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
  赏析:
简析:这种题目要在认真阅读短文的基础之上加深理解,把握文章的内涵,然后联系相关语段分析解答。例11的答案是:凶猛、高傲、敏锐、矫健&&;击长空、冲碧霄、飞(展、翔)蓝天&&。例12赏析的角度很多,如内容、形式和语言等。此题只要紧扣对联知识,选择一点赏析即可。具体答案略。
  三.训练示例
  1.(2003年福州)名胜古迹对联往往蕴涵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根据下列对联内容,联系所学的古诗文,在括号内写出相应的名胜古迹。
  (1)黄鹤偶乘沧海月 白云常带楚江秋 ( )
  (2)我其仙乎吞云梦者八九 登斯楼也览气象兮万千 ( )
  (3)四顾八荒茫天何其高也 一览众山小人奚足算哉 ( )
  2.(2004年太原)对偶体现了语言的对称美。请你使用对偶的方法,补全《西游记》第七回的回目。
  第七回目: ,五行山下定心猿。
  [帮帮你]:&五行山下定心猿&指孙悟空被如来佛祖压在五行山下,&心猿&即孙悟空。
  第七回前半部分内容精选:真个光阴迅速,不觉七七四十九日,老君的火候俱全。这一日,开炉取丹。那大圣双手捂着眼,正自揉搓流涕,只听得炉头声响。猛睁眼睛看见光明,他就忍不住,将身一纵,跳出丹炉,唿喇的一声,蹬倒八卦炉,往外就走。
  3.(2004年益阳)下面的对联各是哪部章回小说的目录?请在括号里写出这部小说的名称。
  (1)吴学究双掌连环计,宋公明三打祝家庄。( )
  (2)孙行者大闹黑风山,观世音收伏熊罴怪。( )
  4.(2001年厦门)下面给出上联,请结合文章内容对出下联。
  上联:忆往昔刘备三顾草庐传佳话 下联:
  5.(2004年大连)将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上联:向往光明勾画天上街市 下联:
  6.(2004年黄冈)由&四面湖山收眼底,万家忧乐在心头&这副对联,你一定能联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千古名
  句: ,
  7.(2004年烟台)品读对联,联系选文(无题)回答问题。
  凌云劲竹真君子 空谷幽兰绝美人
  (1)选文中有两个词语恰到好处的表现了上联对竹子的赞美,这两个词语是 、 。
  (2)下联赞美了兰花怎样的品格?下列词语中有一个最能代表兰花品格,这个词语是 。(A、纯朴坚韧 B、桀骜不群 C、高雅绝俗 D、默默无闻)
  (3)在古今中外的名人中,哪些人具有对联中的竹子或兰花的品格?请各举一例,写出姓名、事例或他本人的(选文中出现的例子除外)。
  具有竹子品格的: 具有兰花品格的:
  8.下面两副对联所指的作家分别是谁,请将姓名及其主要作品集填在横线上
  (1)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2)唐代论诗人,李杜以远,唯有几篇新乐府
  苏州怀刺史,湖山之边,尚有三庙旧祠堂
  9.《醉翁亭记》语言形式优美,尤其是对偶句充分体现了汉语言的美感。请以&欧阳修与百姓同乐&为上联,联系《岳阳楼记》一文,拟一个下联。
上联:欧阳修与百姓同乐 下联:
  10.有人曾见过一副作家斯诺与剧作家姚克合写的悼念的挽联。但由于其记忆模糊,上联有两个字缺漏,请根据下联补全上联内容。
  译著尚未成功,惊闻殒星,中国何人领
  先生已经作古,痛忆旧雨,文坛从此感彷徨
  11.根据课文内容,将对偶句补充完整。
  岳阳楼上范仲淹作文寄情, 欧阳修 。
  12.运用对偶知识对出下联。
  (1)上联:忆往昔沧桑岁月 下联:
  (2)上联:品千古 下联:
  13.对对联。
  (1)上联: ,下联:花静鸟谈天。
  (2)上联: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下联:
  14.诸葛亮凭借才智,辅佐刘备争得了三国鼎立的局面,建立了盖世功业。相传他曾推演兵法,聚石布成八阵图。下面一副对联是杜甫对他的,请你补充完整。
  上联:功盖三分国 下联:名成
  15.赴广州查禁鸦片后被任命为两广总督,他在总督府写了一副对联以自勉,表现自己光明磊落的胸怀与刚正不阿、无私无畏的品格,请你补出上联。 上联:
, ;下联: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16.杭州西湖边上岳墓前有等四人的铸铁跪像,人们借此来贬恶扬善。当年秦桧等人谋害,为后人唾骂理所当然,但用来塑像的白铁则是无辜的。请你据此完成下面的对联。
  上联:青山有幸埋忠骨;下联: 。
  17.徐特立先生曾经赠给青年人一副对联,请你补充完整。
  上联:有关家国书常读 下联:
  18.楚汉战争时期,由于萧何的推荐,韩信被拜为大将,也由于萧何的计谋,韩信又惨遭杀害。韩信少时,穷得常常挨饿,漂母怜而饭之才得以生存,而最后又死于吕后之手。请你用一副对联来概括韩信的一生。
  19.对联创作。
  (1)上联是:海安花鼓誉满神州
  从下列提示中选出一个对象对出下联:品王佳酿、海林内衣、中洋河豚。 , 。
  (2)下面是某学生献给辛勤的园丁的一副对联,请你似写下联。 上联:无声润物三春雨 下联:
  答案:
  1.①黄鹤楼 ②岳阳楼 ③泰山
  2.八卦炉中逃大圣
  3.①《》②《西游记》
  4.看今朝四上茅山谱新章
  5.示例:寄托理想描绘世外桃园
  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7.(1)挺拔刚正 宁折不弯 (2)C (3)答案举例:(竹子)苏武 北海牧羊,宁死不降;鲁迅 横眉冷对千夫指。 (兰花)陶渊明
隐居田园,不媚世俗;刘禹锡 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8.(1)、《聊斋志异》 (2)、《新乐府》或《白氏长庆集》
  9.宽对即可,例如:&范仲淹以天下为忧&或&范仲淹先天下而忧&等。
  10.呐喊
  11.醉翁亭里(中) 与民同乐
  12.(1)看今朝锦绣江(河)山 (2)论天下大事、尝百年佳酿、赏人间奇景等。
  13.(1)水清鱼读月 (2)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
  14.八阵图
  15.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16.白铁无辜铸佞臣
  17.无益身心事莫为
  18.生死一知己,存亡两妇人
  19.(1)示例::品王佳酿,驰名中外 海林内衣,情暖人间 中洋河豚,香飘四海
  (2)有志肓才一代功
2013数学试题汇总
&  相关链接:
《 《 &&
想了解更多关于德宏中考语文网的资讯,请访问:德宏中考语文
· 2017德宏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德宏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2016
· 2016年德宏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16德宏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 2016德宏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 德宏中考语文模拟试题及答案(2016年)
· 2015云南德宏中考语文答案
· 2015云南德宏中考语文试题
· 2015云南德宏中考语文真题
· 2015云南德宏中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推荐】下载出国留学网的快捷方式到桌面,以便下次使用。
城市推荐:
德宏中考语文编辑推荐文章
中考语文语言运用
德宏中考语文最新文章503 Service Unavailable
No server is available to handle this reque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对偶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