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经理人管理中应必须具有管理员权限哪些基本权限

2013年职业经理人管理能力测评试题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2013年职业经理人管理能力测评试题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3年职业经理人管理能力测评试题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13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图文】职业经理人训练.(教材)11 6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职业经理人训练.(教材)11 6
&&职业经理人训练
大小:621.0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图文】职业经理人角色定位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职业经理人角色定位
&&在企业里如何给自己一个明确的定位
大小:55.50K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职业经理人十项管理技能训练〔
我的图书馆
职业经理人十项管理技能训练〔
职业经理人十项管理技能训练〔转贴〕
第1讲&&&培养经理人的管理素养 【本讲重点】 职业经理的核心价值 职业经理的执行能力 课程介绍 我们所说的职业经理,不仅仅指的是以经理为职业的人,关键指的是具备或具有职业经理的管理素养的人;不仅仅指的是企业的高层的经理,也包括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 很多企业的总经理、副总经理等等,既是职业经理人,也是公司的雇员,是董事会任免的。除此以外,还有更大的经理人群体,就是企业的中层管理人员,他们构成了企业庞大的经理层。这样,高层的管理人员和中层的管理人员就共同组成了企业的职业经理队伍。 职业经理的核心价值 关于职业经理,有两种不同的看法: 观点一 观点二 如果说企业的董事会、董事长或者资本的拥有者,是企业的大脑,那么作为企业的职业经理人,就是实现大脑的想法、保持公司运转的脊梁,由他们把企业的高层经营者和企业的员工串起来。如果没有这些职业经理,企业高层的想法就难以在企业当中得以实现。 分为三种类型: 一是“恐龙型”,这种类型的职业经理的特点是能力很强,却总是提出任务无法完成的理由。 二是“小媳妇型”,他们的特点是整天唯唯诺诺,像一个受气包。 三是“奴才型”,这一类型的特点是忠诚、能力低。 要成为企业的脊梁,取决于是否能够提高管理素养,是否可以把职业经理的能力修炼起来,以满足企业的需要。 职业经理的执行能力 职业经理的主要角色 那么,在实现企业的执行能力方面,职业经理扮演什么角色呢?大家知道,企业高层的主要的角色是制定战略。而职业经理的主要角色是执行者。 在很多的教科书上,在企业的实践中,我们把企业的经理也叫做执行层,也就是说,企业的执行主要靠职业经理队伍去完成。如果职业经理队伍缺乏了执行能力,那么,企业很多的想法就会扭曲变形。 职业经理的执行能力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业务能力,二是管理能力? 【自检】 假如你是一位职业经理,你是否认识到你自己在公司的战略执行中发挥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职业经理的执行能力的构成 职业经理的执行能力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业务能力和管理能力。由于不同的行业、职位的业务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所以本课程主要介绍职业经理的管理能力。 1.角色认知能力 职业经理既是企业高层的下属,又是下属的上级,同时与平行部门又是同级关系,另外还是外部的供应商和客户。 因而,职业经理实际上需要经常转换角色,这就很容易出现偏差。所以,角色认知能力在其管理作用的实现方面起到基础作用。 2.时间管理能力 优秀的经理人和糟糕的经理人的效率可能会相差十倍以上。导致这种差距的重要原因可能是对时间管理的不同。职业经理处在企业的枢纽地位,对时间的管理不仅影响其本身的效率,也会影响他的上级、同级和下属。因而,高效的时间管理是职业经理人必备的能力。 3.沟通能力 关于沟通存在两个“70%”的说法:第一个说法是经理人把70%时间用于沟通方面,第二个说法是企业70%的问题是由于沟通障碍引起的。这两个说法都说明了一个问题:职业经理必须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解决沟通的问题。 4.目标管理能力 假设一个企业的每一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想法,而没有共同的目标,那么企业就很难发展。目标管理就是要实现大家一条心,共同为企业的目标努力。 5.激励能力 企业里的激励手段一般由高层提供,如提高薪酬、晋升、股票期权、显示地位等方式,而在职业经理队伍中占大部分的中层经理却没有这么多权力或者资源为其下属提供这些激励,所以,对于职业经理的激励能力就有着更高的要求。 6.绩效评估能力 企业每年都对员工的工作进行绩效考核,目的是评估员工的工作状态和工作成果,并根据考核的结果进行人事决策,这个考核关系到员工的薪酬调整、职位升迁、任免等各个方面。过去,职业经理在这个过程没有多大作用,但是现代的管理要求职业经理必须和下属保持绩效伙伴的关系,也就是要为下属的工作绩效的提升负责。
7.领导能力 关于领导能力存在这样的误区:有一些职业经理,尤其是资深的职业经理,习惯于通过直接下命令的方式来实现其领导作用。实际上,领导能力是一种影响力,它的最高境界是使下属自觉自愿的为公司的目标去努力工作。 8.教练技能 在企业里,员工70%的能力来源于他的上司,是他的上司在工作当中辅导或教练来的。另外的30%可能才来自于企业的培训和教育活动。这就意味着,如果职业经理不懂得如何去教练、培养、辅导自己的下属,就意味着下属很可能不具备那70%的能力。 实际工作中,很多职业经理都有这样的体会:感到下属能力不够,不敢把工作交给他们。但想一想,职业经理教给下属多少能力,下属的能力是否是在我们的辅导下成长和具备的呢?对于现代的职业经理来讲,教练能力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能力。 9.授权 有一些职业经理可能会以为高层对他的授权范围很小,因而他无法或没有必要对下属授权。实际上,有调查表明,普通员工对于职业经理在授权方面的要求比起中层对于高层在授权方面的要求更加强烈。由于管理一般要通过他人来达成工作目标,因而只有对下属进行有效授权,才能调动他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努力的积极性。所以,授权对于职业经理也是非常重要的。 10.团队发展 现在,无论是跨国企业、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它们都很注重团队精神和团队建设。实际上,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30%是可以通过文字形式描述的管理制度,而70%则是靠团队协作完成的。一个团队里,每个成员各有自己的角色,各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成员间的互补能够实现团队的协作的功能。中层管理人员必须善于发掘下属的优点,以及在成员间发生冲突时,提出解决的办法。 课程介绍 本课程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 图1-1课程结构 三大模块:自我管理、绩效管理和团队发展。 十大技能:角色认知、时间管理、有效沟通、目标管理、激励、绩效评估、领导、教练、授权、团队发展。 提示 为了把国际通行的管理方法和理念与中国管理背景相融合,本课程虚拟了一个企业,命名为“的地得集团”,里面的人物分别为: 销售部经理肖经理 市场部经理史经理 人力资源部经理任经理 研发部经理颜经理 …… 【本讲总结】 本讲是整个课程的绪论。讲述了职业经理的核心价值,并提出两种对职业经理截然不同的评价。职业经理必须具备很强的执行能力,这种执行能力主要由十大技能构成。了解和学习这十大技能的内容,是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2讲作为下属的职业经理 【本讲重点】 职业经理是经营者的替身 作为经营者替身的四项准则 常见的误区 职业经理是经营者的替身 作为下属的职业经理就是经营者的替身。 职业经理因高层经营者或管理者分身乏术而出现。只有3-5个人的小公司并不需要职业经理。随着公司的扩大,经营者分身乏术,不可能完成所有的管理事务,于是就需要职业经理为自己分担某一方面的工作,如设置财务经理负责财务管理、设置销售经理负责销售、设置生产经理负责产品生产等。 由于设置了具有不同职责的职业经理,于是就实现了不同的分工。从业务和专业的角度看,一个人不可能掌握所有的分工技能。职业经理在自己职责上,实现管理的专业性。 这种管理分工基础上的协作,大大提高了整个组织的效能和生产力。 作为经营者替身的“四项准则” 作为公司经营层,即高层经理的“替身”,职业经理必须遵守“四项准则”: & 图2-1作为经营者替身的四项准则 代表公司 1.代表公司进行管理 你是公司任命的职业经理,你代表公司,或者说,代表你的上司对你所负责的部门实施管理。你的言行是一种职务行为,或者说,是一种公司行为。
一个职业经理在本部门内部进行工作安排,并非依据他个人的意志,而是根据职务的需要,因而他的一言一行实际上都是代表了公司,或者说是代表了经营者的意志。 2.公司承担相关责任 对于权限范围内的事,公司必须全力支持,并承担相关责任。不管职业经理的工作为公司带来的是良好的效益还是负面的效应,公司都要为他的行为后果承担全部责任。关于这个问题存在两种常见现象: 一种情况是:一个职业经理批评一个下属,假设他的处理方式难以使下属接受,但是只要这个职业经理是按照公司的规章制度行事的,那么,即使这个经理采取的方式有不妥之处,公司方面也是要维护这个经理的权威,因为他是代表公司与下属进行对话的。 另一种情况是职业经理代表公司和客户谈判,只要他在授权范围内行事,即使谈判出现问题,企业也要承担这个后果。 体现经营者的意志 职业经理与高层决策层实际上形成了委托代理的关系,你的权力是高层赋予的,你的行为要体现高层的意志,你的所有工作都是要实现高层的目标。 假如一个职业经理有这样的想法:老总最近又胡思乱想了,又要搞什么新花样,老总的决定不现实等等,可以说,这个经理是不称职的。作为职业经理,你必须意识到你是经营者的替身,不管上司的想法是对是错,首先你要做的是执行。当然,职业经理有义务指出上司的错误决定,但前提是要有充分的证据,而在上司改变他的决定之前,你的首要任务是执行。 从经营者的角度考虑问题 1.具有全局观 从本部门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对于职业经理人来说是不够的。因为是经营者的替身,你必须具有全局观,你的想法要和公司的整体战略以及和其它部门的工作相衔接。如果你只是考虑你本部门的工作,当你的部门与其它部门发生冲突时,你可能就会维护本部门的利益,而没有从公司的全局来分析问题。这种现象称为“角色错位”。 从经营者的角度考虑问题,主要体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如何使企业的资产增值,另一方面是如何提升营业利润。 2.做正确的事情 传统的管理要求职业经理正确地做事情,现代管理则要求职业经理做正确的事情。 正确地做事,就是按照规章制度的要求和标准做事,或者按照上司的要求做事。而做正确的事,则是做有助于公司目标或部门目标达成的事。正确地做事可能会离成功越来越远,因为很可能越正确就错得越厉害。而做正确的事,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实现个体价值 职业经理在为公司创造价值的同时,也要实现个体的价值。职业经理与高层是委托代理的关系,有权利按照约定享受一定的权力,并获取相应的利益。 常见误区 误区一:内部人控制 职业经理应该体现的是公司的意志,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某些职业经理由于对本部门的业务情况比上司清楚,可能就会认为上司的决定是错误的,或者与实际情况不符。在这种情况下,职业经理可能产生抵触心理,也就是要改变上司的决定,使之符合个人的想法。这种现象就称为内部人控制,是职业经理人最为忌讳的。 误区二:充当同情者的角色 以下是一个充当同情者的典型做法: & 这种做法是职业经理应当避免的,因为员工对你是从公司方面来理解的,你在他们的眼中的形象代表着公司,扮演同情者的角色,可能导致员工的误解。 【自检】 假如你遇到下面事例中的情况,会如何去想、去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事例1】 几个员工议论考勤。但他们几个人可能都不是经常违犯者,也不是受到处罚而愤愤不平者,他们只不过找个话题议论议论罢了。职业经理可以保持沉默,既不表示赞同,也不反对。一般情况下,保持沉默是可以采用的做法,但不被提倡。 【事例2】 有些人在私下进行人身攻击,说一些很不好的“闲话”,或者说一些明显违反原则和规范的话,职业经理必须出面反对。 如因为公司过了发薪日几天了,还没有发工资,有人就在下面当着某经理的面议论说“公司还不发工资,我们手里的事先停下来,等公司什么时候发工资什么时候再干吧。”这时,职业经理一定要站出来表示反对。既使大家不高兴,也要表示你自己的态度,因为你是公司的代表。 【本讲总结】 本讲讲述了职业经理作为下属的角色作用,以及应该遵守的“四项准则”和常见的几个误区。 作为下属的职业经理的角色就是经营者的替身。作为经营者的替身,职业经理必须遵守四项准则:一是代表公司,对所负责的部门实施管理;二是一切工作都要体现经营者的意志;三是要具有全局观,从经营者的角度来考虑问题;四是在为公司创造价值时,也要实现个人的价值。职业经理要避免下面两种常见误区:一是内部人控制;二是在处理员工的抱怨时充当同情者的角色。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3讲作为同事的职业经理 【本讲重点】 同事是我的内部客户 常见误区 如何让“内部客户”满意 同事是我的内部客户 客户满意 假设一个大客户来你公司签协议或谈判,你可能的做法是: 找一辆高档车,亲自去机场迎接。如果来的是总经理或其他高级别的人物,你会请公司老总出面,然后给客人安排下榻的地方,陪客人在公司参观。主动为客人介绍公司的宣传品、产品样品、试验报告、权威机构认证、产品等等。然后,陪客人吃饭、观光…… 每一个细节都考虑得很周详,使客户满意。客户满意主要指下面三个方面: & 内部客户满意 1.部门间的相处 企业里,部门之间交往,主要有两种方式: (1)各部门按照职责要求去完成工作,也就是各司其职。这是传统的做法。 (2)在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获知其它部门的满意度。这是本课程提倡的内部客户的观念。 2.内部供应链 (1)内部供应链的内容 企业内部的组织结构实际上是一个内部供应链,包含三个方面: ①信息流 例如,销售部门向财务部门报告销售情况,以及提供收款、应收账款、应付账款等资料,就是一个信息流。如果销售部门把财务部门作为内部客户,那么,它提供这个信息流时考虑的就是使财务部门满意,也就是要及时、准确地提供各种数据。 ②服务流 服务供应链的特征有二:首先,这种供应链一般不是以物流形式,而是以服务形式向内部客户提供。例如行政部向各部门提供办公用品是一种服务,而不是提供产品。其次,这些服务供应常常会被公司规定或上司指示的形式所掩盖。 ③物流 例如,从生产部门到储运部门再到销售部门,供应是依据原材料和产品增值方向的物的流动。这种供应链形式和外部供应链完全一致。 (2)内部供应链的特征 ①内部客户是按内部供应链次序形成的。像外部供应链一样,上游是下游的供应商,下游是上游的客户。在公司内部,谁是谁的客户的关系是固定的。 ②三种形式的供应链交织在一起,特别是服务供应链和信息供应链容易交织在一起,容易引起人们对内部客户关系的误解。 【事例】 按服务供应链:财务部柴经理是供应商,销售部肖经理是客户。 按信息供应链:财务部柴经理是客户,销售部肖经理是供应商。 两种供应链交织,形成公司内部各部门、各职业经理在角色上既是客户,又是供应商。服务有明确的对象,信息有明确的流向。只有确定前提,才能判断谁是客户,谁是供应商。 为销售部门提供报销、借支、承兑、核算等服务时,财务部是供应商,销售部是客户,财务部应当从客户服务的角度为销售部服务。当统计销售额、销量、区域销售状况、销售合同执行信息、款项回收信息、经销商返点信息等情况时,财务部是客户,销售部是供应商。 3.内部客户满意 在内部供应链上,下游应是上游的内部客户,上游部门有义务使下游部门满意。 如果公司经理,都能够以下游为客户,将下游的满意度视为自己职责履行好坏的标准,那么,这个企业一定是一个不可战胜的、高绩效的团队,是一个“梦之队”、一个“胜利之师”。 下面是如何使内部客户满意的几个事例: ①根据计划,研发中心经理想在下月度招聘几个工程师。还没有等你去找,人力资源部经理已经打来电话:“老颜,你们部门原来计划在下个月招聘几名工程师,这个计划有没有变化,需要我这里做些什么准备……” ②销售部经理接到行政部邢经理的电话:“肖经理吗?下一周公司要召开董事会,车辆比较紧张,你们下周如果有什么接送工作,这周就把单子给我们,以防我这里误了你的事……” ③研发中心经理拿着那张收据去报销,财务部柴经理说:“根据公司规定,一律凭发票报销,你刚才也介绍了这张收据属于很特殊的情况,这样吧,你放在这里,我回头请示一下老总,好不好?你们不要来回跑了……” 常见误区 其他部门为我提供服务是应该的 有的销售人员、销售经理认为“公司的收入、利润是我们挣回来的,所有人都靠我们养活,所以你们为我们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去酒店吃饭,为了保证有座位,应打电话预约,而不是去后蛮横地拿着钞票大声嚷嚷:“老子花钱来了,还不赶快伺候?” 内部客户也是一样的,不要认为其他部门为你提供服务是应该的。财务部门为你报销费用,你应有礼貌。例如,规定周一是报销发票的时间,而你周二下午嚷嚷着要报销,你责怪财务部不给你报销就是没有道理的。这时你就像一个没有礼貌、不懂规矩的食客:原来订的是周一下午去吃饭,结果周二下午去了,看人家座位满了,便大声嚷嚷,责备人家服务不周,为什么没有给自己留座位。这些都是错误的做法。 在公司内部,常常会发生这种情况: •不提前约定,推门进来就要求办事。 •早就签了给供应商打款的合同,却不及时同财务部门沟通,到打款时才到财务部要支票,财务部正好现金紧张,于是就指责财务部“早干什么去了”。 •某部门让人力资源部在十天之内招聘一位美国MBA毕业生,并且要有IT行业五年工作经历。招聘不到就指责人力资源部不支持、工作不到位:“到时候,误了工作可不能怪我们。” 各司其职 不论企业是“金字塔式”的或是“扁平式”的组织结构,都有高层、中层和低层之分。从公司的规章制度和职能分工看,每一个员工都直接对上司负责,不需要对其它部门负责。 实际上每个部门的运营完全是围绕着上司的计划进行的,这种做法不能说是不对,只能说是不够。 公司的总目标必须通过各个部门的分目标来实现,一方面需要分工,一方面需要良好的协作。 如何让“内部客户”满意 & 图3-1向“内部客户的观念”转换 让用户订货 过去的情况是上司订货(制定你的工作目标),把用户排除在外,现在应该让其他部门也参与到你的工作目标的制定中来。你要根据其他部门经理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相应地制定出你的相关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也就是,你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是以配合和支持其他部门经理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为前提的。 1.共同制定公司目标 让所有的职业经理参加,共同制定公司的年度目标。这种共同制定不仅仅是各部门经理介绍关于本部门的工作设想,而且是共同研究公司的状况(STATE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SWOT分析),充分了解公司和其他部门的期望和需求。 2.目标对话 在制定工作目标时,与你的内部客户进行目标对话。充分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目标,并介绍自己的工作目标,从中了解其他部门的工作方式、工作进程和期望值。 【事例】 通过与研发中心颜经理进行目标对话,人力资源部任经理了解到:研发中心今年在人力资源方面的需求有两个:一是能否在计划时间内招聘到合适的工程师;二是如何将核心技术人员留住,别让人挖走。人力资源部任经理就是在与各个部门经理进行这样的目标对话中,制定自己的工作目标和工作计划。 从内部客户处发现商机 商业机会是从客户那里发现的,工作目标和工作内容也是从客户那里发现的。工作不仅仅来自于上司的指示,更多地来自于内部客户(上司、下属,特别是其他部门的职业经理)的需求。然后,根据他们的需求调整和制定工作目标和计划。 (1)让职业经理明白:如果不能从内部客户那里,特别是从其他职业经理那里发现你的工作重心和工作内容。那么,你为什么还要工作?或者,为什么还要你工作? (2)通过科学的绩效考核,使职业经理的工作成果指向其服务的对象,而不仅仅指向上司。 (3)建立定期的、有效的沟通机制,帮助职业经理互相了解对方的需求。 让内部客户满意 1.让内部客户满意要做到的两个方面 (1)管理上让上司满意; (2)服务上让其它部门满意。 将同事看成是内部客户,最终要落在“让内部客户满意”上。也就是说,你做得好不好,行不行,不是由你自己说了算,而是由你的内部客户说了算。你不能说:“我已经尽到了责任”、“我做了我份内的事”、“该我做的我已经做了,不该我做的,我也做了不少”。这些说法还是以你自己为中心,以你自己对自己的评估为标准,显然是不行的。
你也不可以说:“老总都说我做得不错”、“上司交办的工作都做完了”、“年初制定的工作目标都圆满完成了”。即使你完成得很好,也只能说你向一个重要的内部客户——你的上司可以交待了,这个客户满意了。但是,这样是不够的。 只有你也让其他部门、其他职业经理也满意了,他们对你的工作的评价也很高,表示满意,才算是你“尽到了责任”,达成了工作目标,完成了工作计划。就是说,所有的内部客户满意是你工作成果优劣的标准。 2.内部客户是否满意的两种评估方式 (1)日常性工作,按照内部供应链,用“好”或“不好”来评价 比如财务部为公司各部门报销费用,这项工作做得怎样呢?其他部门的当事人用“好”或“不好”或五分制评价即可。 许多经理会说,这种评价方式太主观,一是可能有一次“没伺候好”,他们可能就否定多次的好,给你评个“不好”;二是其中会有一些其他的个人恩怨影响评价;三是有些无理的要求得不到满足就可能导致“不好”评价;四是可能在其他事情上怕财务部,所以不好也不敢说“不好”,而只能说“好”。 这种评价方式是科学的,被国际上普遍采用,原因有以下四个: ①“一次否决”是十分有道理的。我们只看到他残酷,不近人情的一面。但是,我们回顾一下,当我们买了一台电脑,没用几天就坏了,让厂家来修,厂家迟迟不来,想退又不让退,你一定会说“这个电脑公司糟透了”。当你去酒店吃饭受到一次恶劣的对待时,你会说“我再也不去这个酒店吃饭了”。你公司的产品也是这样,你只要得罪一次,顾客就会经常骂你。一项国际调查表明,一旦顾客对你的公司不满意,他还会给三十个人说你公司的坏话。在客户服务上,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内部客户为什么就要降低评价标准呢? ②个人恩怨影响评价是有的。但是,它不会影响对你的总体评价,不会影响所有内部客户对你的评价,更不会影响长期的评价。 ③大凡无理的要求,是缺乏事先的沟通所致。想想你们是如何对待外部客户的无理要求的? ④利益上的制约、人情上的影响都是有的。但是,对于一个职业经理或在所有员工中间建立起内部客户理念和机制的公司来说,这种负面影响将会降低到最低程度。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如果公司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沟通机制、考核机制,如果职业经理们没有建立起相应的能力,单一地去做“内部客户满意”的评价,当然会出现负面的后果。 (2)共同设定的目标,用事先约定的标准衡量 比如,为了配合研发中心的研发工作,人力资源部与研发中心进行目标对话后,设定的工作目标是:在研发项目启动前三十天,符合招聘条件的五名系统工程师必须到岗。 评价的标准是: 日期:项目启动前三十天; 人数:五名; 任职资格:见《职位说明书》 这种方式的客户满意标准与上司对下属工作目标达成的评价方式是相同的,均是以事实评价为基础。 【自检】 以前你如何看待与平级部门的关系,学习了本讲课程后,你有什么新的认识和打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讲总结】 本讲着重讲述职业经理在处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时应该具备的“内部客户”的观念。此观念要求职业经理在履行自己职责的同时,应力求获得其它部门的满意。 在介绍内部客户这个概念时,引进了“内部供应链”这个概念。忽视内部供应链而导致的错误观念主要表现为两种情况:一是认为“其他部门为我提供服务是应该的”;一种是各部门自司其职,缺乏部门间的协调。解决这些错误的要领在于向“内部客户的观念”转换。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4讲作为上司的职业经理 【本讲重点】 作为上司的职业经理的角色定位 常见误区 实现上司角色的要领 作为上司的职业经理的角色定位 作为企业的职业经理,都要管理一定数量的直接下属(幕僚型中层管理人员除外,如总经理助理)。对于这些直接下属而言,职业经理就是他们的上司。在下属面前,职业经理必须扮演五种角色: & 图4-1职业经理在下属面前的角色 管理者 作为上司的职业经理,首先是管理者。所谓管理者,就是“通过他人达成目标”的人。公司对于职业经理的要求,就在于需要通过他去管理员工。假如一个职业经理不能通过他管辖的部门来达成工作的目标,那么,他就是失职,或者说是角色错位。作为管理者,职业经理的首要任务就是如何让下属去工作。 1.职业经理日常工作事项 (1)制定年度工作目标和年度计划。 (2)向下属分解部门工作目标,并帮助下属建立工作计划。 (3)制定部门政策。 (4)下属的绩效标准设定、评估和反馈,帮助下属提升和改进。 (5)审查日常和每周、每月生产、销售或工作报告。 (6)选择和面试员工(配合人力资源部)。 2.职业经理管理的对象 (1)人员 人员的数量、学历、经验、年龄、能力、态度等等,下属之间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关系。你管理的人力作为一种资源,很大程度上不是体现在人事统计表和人事档案中,而是体现在你能否很好地开发和利用上。 (2)固定资产 工具、电脑、传真机、打印机、库房、办公室、办公用品……这些固定资产不归你所有,但是,你作为管理者,有权使用,它们能帮助你完成工作。 (3)无形资产 公司的品牌、商誉、知名度、美誉度、在行业中的影响力、在客户中的影响力……别小看这些无形资产,这些虽然公司没有分配给你,但是却是你可以使用的,开拓业务时必不可少的。 (4)财务 成本预算、费用支出、折扣、回款、返点等等,这些都是你开展业务必不可少的,是公司按一定的限额给你的权力。 (5)信息 公司有专门的部门向你提供行业信息和客户信息,公司还通过会议、报告、报表等等让你及时了解公司及你所负责业务的信息。 (6)客户 对于业务部门来说,客户关系、客户档案、客户满意度等等,都是十分重要的资源。对于职能部门来说,各类供应商,如广告公司、快递公司、印刷公司、会计师事务所等等,都是保证工作顺利进行的资源。 (7)时间 时间是最容易被忽视的资源。将一年的工作放在一百年去做,可能谁都能够完成任务,可惜你只有一年时间。时间资源是可以平等分配,却不可能平等使用的稀缺资源。 3.职业经理的四大职能 职业经理运用上述资源,通过发挥下面的职能实现组织赋予的目标。 (1)计划 确定部门的目标和发展方向,并为实现目标和发展方向制定最佳的行动步骤,这就是计划。计划将涉及到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①有助于达成目标的相关政策。 ②下属的目标和计划。 ③职业经理的行动计划和时间表。 ④关键点的控制。 ⑤预算、人员、组织方式等等。 (2)组织 一旦职业经理确定了目标,制定了实现这一目标的计划和步骤,就必须设计和制定一项组织程序,这项工作往往被一些职业经理所忽视,因为他们总以为这是公司的事。组织将涉及到如下方面的问题: ①部门内的组织图、指挥链和管理关系。 ②各职位的描述和设置。 ③外部工作流程和内部工作流程。 ④为了有效地发挥所有下属的作用,需进行一定的授权,必须决定需要授权的人员、权限和时限。 ⑤必须在下属之间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使下属之间能够相互协作和配合。 ⑥处理好本部门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 (3)控制 当本部门或下属的工作目标或绩效偏离设定的目标时,要想办法使之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控制涉及到的问题如下: ①工作追踪,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 ②诊断,将实际效果与预设目标比较。 ③检查计划的执行情况。 ④纠正错误的具体措施。
(4)协调 ①职业经理要用“三维”意识进行协调: ②按照指挥链,与上司和下属协调。 ③通过与同级的工作协调,得到公司其他部门的积极支持。 ④帮助下属协调外部资源,是管理者的一个重要的职能。 领导者 通常人们将上司称为“领导”,最好把领导理解为行为方式,而不只是职位概念。 设备、材料、产品、信息、时间需要管理,也可以管理,而人却需要领导。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职业经理的角色不只是对所拥有的资源进行计划、组织、控制、协调,而关键在于发挥影响力,把下属凝聚成一支有战斗力的团队,激励和指导下属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处理成员之间的冲突,帮助下属提升能力。这是职业经理十分重要的角色。 教练 一项国际调查表明:员工的工作能力70%是在直接上司的训练中得到的。也就是说70%与你有关。 如果下属的能力没有提升,这是上司的失职。或许这也正是部门经常不能很好地实现目标的原因。 提升下属的工作能力不仅是人力资源部的事情。当你感到下属的能力不足以应付工作的挑战时,你可能会责备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没有招聘到合格的人才,可能会责备公司没有安排专门的培训。其实,一项国际调查表明:员工的工作能力70%是在直接上司的训练中得到的。 如果想让下属取得好的工作绩效,你就必须成为教练,在工作当中不断地训练他们。 有些经理对教练的角色不以为然,任何工作都亲力亲为,这其实是不对的。虽然你可能比下属完成得好,但是如果没有教会下属如何做事,部门的工作就与你的能力是一样的,你的能力有多大,你的部门的工作效率就是多大。在这种情况下,公司永远不能得到很好的发展,因为员工不具备很强的独立工作能力,也就不能做出较大的贡献。当好教练是职业经理至关重要的角色之一。 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 职业经理在本部门游戏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员工对公司的某些规章制度感到不满意,如果职业经理也有这样的感觉,他也不能在员工面前表露出来,而是通过正常的渠道向公司提出建议。当员工在私下议论公司的规章制度时,职业经理要告诉他们遵守公司规章制度的重要性,或者告诉他们要通过正常的渠道向公司的高层反映。 假如职业经理当着下属的面发牢骚,评论公司的规章制度如何如何不合理,就会导致员工不遵守规章制度,或者对公司的规章制度指手划脚或私下议论。 在现实中,存在类似这样的破坏公司游戏规则的事情。例如,员工用公司的电话聊私事,职业经理假装没看见,甚至他自己本身也可能有类似的行为。这种情况就属于不维护公司规章制度的现象,由于职业经理起的是带头的作用,如果你首先破坏了规则,你的下属就会持有错误的认识,带着这种错误去执行任务,必然会带来极大的负面效应。 规章制度只是一种规定,是否见效的关键就在于执行,职业经理与基层的管理人员及普通员工的关系最为密切,对于公司的规章制度的维护起着极大的作用。 绩效伙伴 绩效伙伴的概念,是现代国际企业中非常流行的一个概念。可以说,职业经理是下属的绩效伙伴,双方通过共同的努力,实现下属的工作目标,进而实现职业经理的目标,最终实现公司的目标。 职业经理不能感到高高在上,向下属分配完工作等着要结果,或者在下属做得不好时就训斥一顿。你与下属之间是绩效伙伴的关系。 绩效伙伴的涵义是: (1)绩效共同体。你的绩效依赖于他们,他们的绩效依赖于你。互相依存,谁也离不开谁。 (2)双方平等。既然是伙伴,就是一种平等的、协商的关系,而不是一种居高临下的发号施令的关系。通过平等对话指导和帮助下属,而不是通过指责、批评帮助下属。 (3)从下属的角度考虑问题。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考虑下属面临的挑战,及时帮助下属制定绩效改进计划,提升能力。 常见误区 业务员 一些做业务或者技术出身的职业经理常常把自己仍然当成业务员或技术员。工作中身先士卒,冲在前面,却往往忘记了自己的最大职责在于率领整个部门的人去完成工作。这样的职业经理一般业务或技术都非常好,而且,绝大多数也是因为在业务或技术方面的突出成绩而被提升起来的,对管理并不擅长。
这样的职业经理通常很忙碌,原因是:第一,有些技术工作下属做不了;第二,下属们往往出错,需要他去补漏;第三,下属把自己份内的事反授权给经理去做;第四,人员流动,出现人才空缺,职业经理去补缺。这些情况都是职业经理没有扮演好管理者角色的体现。 1.以业务为主 职业经理是管理者和领导者,主要作用在于领导部门全体人员去完成工作,而不是自己去做更多的业务或技术工作。这种偏差使公司“失去了一个出色的业务员或工程师,而得到一个蹩脚的职业经理”。特别是一些技术出身的职业经理,在大学学的是软件设计,到公司又搞了多年的软件设计,提升到职业经理岗位后,舍不得放弃专业,长期只与电脑和书本打交道,对计划、组织、管理、控制和人际方面的事情,既不熟悉又不情愿了解。 2.不懂管理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这类职业经理虽然学历很高,却常常对管理十分淡漠。认为管理没有什么,总认为“只要你业务过硬,身先士卒,下属没有不跟你干的”。一旦制定了新的工作目标,这类职业经理马上就进入了状态,从业务和技术的角度考虑工作怎么做,考虑得十分仔细,并且以此为荣。但是,却不大考虑这项工作能够给本部门的下属们带来什么样的利益,如何提高下属们的积极性,让下属们主动地工作等等。结果,部门搞得一团糟。 3.对下属的业务或技术要求过严 以前角色偏差经常导致只从业务或技术的角度看待下属、看待问题。由于在业务方面出类拔萃,对下属的业务要求很严,比较挑剔,看到水平比较低的下属就气不打一处来,失去耐心。结果造成这类职业经理的手下很难再有业务高手或技术高手出现。 领主 这种角色错位比较常见,这类职业经理将部门看成是自己的“独立王国”,把自己当作“领主”。认为“我部门的事,就是我个人的事”、“我部门的人,就是我的人”。将部门的事和人完全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之内,谁也动不了,碰不得。 1.忽略自己角色的多维性 这类职业经理忘记自己的角色是多维的。你不光是上司,而且还是下属,还是同事。一味强化自己作为上司的角色,忽略下属和同事的角色,会导致“领主”意识的产生。 2.将自己看成下属的保护人 所谓下属和上司,只是指挥链上的组织关系。下属首先是公司的雇员,是同事和事业伙伴,然后才是下属。你的下属和你一样,都具有独立的人格和相应的工作授权,和你不是人身依附关系,不应将你自己看成是下层的保护人。 3.过分看重自己对下属的作用 下属尊敬你可能是因为你有较强的业务能力,也可能是因为你比较关心他们,也可能仅仅因为你是上司。而千万不要理解为下属什么事都离不开你,业务上离不开,前途离不开,甚至生活上也需要照顾。在下属心目中,即使你是一位出色的职业经理,也远远没有你自己想像的那么重要。 官僚思想 中国有着悠久的“官本位”历史,企业更是套用了各级行政级别。这种角色错位在于:我是经理,就是官。 官僚思想在某些职业经理身上非常突出,表现为办事按部就班,官气十足。今天不能办就是今天不能办,按规定不能办就是不能办,他们想的不是如何主动帮助其他部门解决问题,而是四平八稳的就事论事。 1.过分看重自己的级别 对按什么规格和级别对待自己等十分敏感。比如公司里有几个部门经理在一起开了个会,他就会嘀咕:部门经理级的会议,怎么没有我?喜欢别人称自己为“总”,不喜欢被人称“经理”(许多公司已经在“官本位”的压力下,将部室一级的经理改称为总经理了)。 2.用级别看待遇 对什么级别应该享受什么工资和待遇,一点也不马虎。其实,在公司里,工资待遇是依据在一个职位的“相对价值”而定的,是根据工作的绩效而定的。都是部门经理,工作的“相对价值”不同,绩效不同,工资待遇可能相差很大。 3.官僚作风 官僚作风严重,喜欢搞“一言堂”,什么都是自己说了算,不懂得也不重视发挥团队的智慧。工作讲求公事公办,不管市场变化和客户需要,只管和你讲规定、讲原则。在上司面前唯唯诺诺,在下属面前摆架子,颐指气使,只问下属懂不懂规矩,不问下属的做法是否正确。
实现上司角色的要领 职业经理要较好地认知和践行上司角色,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做管理者该做的事情 作为管理者,你应该做的是制定目标,支持、激励下属,并与他们沟通,为下属创造很好的工作环境,带动你的团队去完成工作目标。 正确处理业务与管理的关系 在公司里,高层管理者几乎不涉及具体的事务。中层管理则不同,既涉及管理,又涉及具体业务。高层管理者可以不懂业务,中层管理者却不可以,他必须是一个业务“高手”。 中层管理者必须面对大量的业务问题,对于这些问题,中层管理者必须予以回答和解决。一般来说,中层管理者是最终解决者。需要老板解决的问题,不可能是具体的业务问题。 除了业务问题,中层管理还必须面对比高层多得多的管理问题,如制定计划、对下属实施激励、对下属的工作追踪及评估、与下属沟通、与其它部门协作,解决部门间、部门内部的人际矛盾和冲突问题等等。总之,中层管理者必须懂管理、善管理。 一方面,中层管理必须通过下属们的工作才能达到目标,而这就需要有良好的管理;另一方面,中层管理又必须是业务带头人,必须在业务上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于是,中层管理者往往要陷入业务与管理的两难境地,优秀的职业经理必须二者兼顾。 处理好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关系 职业经理既是管理者又是领导者,这就要求他不仅要具备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能力,还需要具有影响员工的能力,能够激励和引导员工。职业经理要引导下属共同为公司的目标而努力。 【自检】 你认为自己更倾向于充当哪种角色?如有偏差,请制定改进计划。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讲总结】 本讲主要讲述了职业经理在下属面前必须担当的五种角色,分别是管理者、领导者、教练、绩效伙伴和游戏规则的制定者和维护者。 但在现实中,有的职业经理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其角色和作用,容易进入误区,把业务放在首位而忽略管理、把本部门置于自己的“势力范围”和“官僚思想”严重等。 要实现作为上司的角色,职业经理必须注意三个要领:一是做管理者该做的事,二是正确处理业务与管理的关系,三是处理好管理者和领导者的关系。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5讲对时间的分析 【本讲重点】 分析时间的重要性 时间分析方法 【忠告】 4我们都有相同的时间,时间稍纵即逝,失去的时间是永远无法追回的。真正的价值在于我们利用它做什么事。 4我们只有176个小时来完成每个月的目标,只有2112个小时来完成每年的目标,只要时间一流逝,我们就一无所获。 4让某个人损失了时间就等于是偷了他的金钱,你损失了你的时间就等于是抵押了你的未来。 4时间是最有价值的资源,而且是最难以有效利用、最经不起浪费的资源。 分析时间的重要性 多数职业经理都很忙,经常加班加点,没有周末,没有休息时间,简直就是“忙碌”二字的化身。 由于职业经理的多维角色,他们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忙乱与普通员工有很大的差异。 有没有方法提高时间的利用率,有尽可能多的时间去陪陪家人?下面就来分析职业经理之所以忙乱的原因。 无计划或计划不周 由于职业经理经常碰到突发情况,所以,很多职业经理觉得计划对于他们没有作用。总认为计划不如变化快,所以干脆不定计划。计划是时间管理的前提,没有计划,也就谈不上有效的时间管理。 工作无主次 工作总有主要与次要的差别,作为职业经理,由于他的很多工作会影响到其他人,因而在工作中,必须分清楚哪些事情是必须做的,哪些事情可以慢一点处理,哪些事情不必亲力亲为。对于必须做的事情,不但要优先处理,还要规定一个时限。不要让不重要的事情影响到整个部门、团队的工作。
有很多人按照先后顺序来安排工作,这种方法的本身就没有主次之分,弊病是在次要工作上浪费很多时间,因为时间是有限的,必然用在重要工作上的时间就要相对减少。这是优秀职业经理要避免的。 不对下属授权 职业经理的主要角色是管理者,管理就要向下属进行有效的授权,通过下属去实现目标。不向下属授权,很多工作都得由自己去完成。总认为这个工作下属做不了,那个工作下属做不了,所有的工作都由自己做,而下属无事可做。这种情况实际上是你在替下属工作,而作为职业经理需要做的很多工作反而没有时间去完成,原因就在于把时间用错了地方,用在根本不需要亲自去做的事情上。自己忙得不可开交,结果不但家人报怨,上司和下属也不觉得你好。上司认为你的工作效率低,员工认为你不认可他的工作能力。总之,不向下授权往往会吃力不讨好。 沟通不善 前面说过,企业70%的问题是沟通障碍引起的。关于沟通障碍引起的时间浪费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时间用于处理沟通不善带来的恶果 例如,某员工对公司有一些看法,正确的做法是他向你或有关部门提出意见,但是,这位员工却私下议论,或者透露给客户,一传十,十传百,员工的个人看法在众多员工和客户中传开,给公司形象带来消极影响。作为上司,必须花时间去处理由此带来的负面效应。如果员工能够与你进行有效沟通,就不需要花费时间去处理私下议论带来的负面影响了。 2.无效沟通 花了很多时间,却没有达成有效沟通,也就是用于沟通的时间没有效率。 很多职业经理也认为花了大量的时间与下属进行沟通。问题不是有没有沟通,而是沟通的效果如何。沟通只是第一步,目的是为了获得高效的沟通。沟通没有了效果,我们称之为“沟而不通”。 不良习惯 有的人把大量时间浪费在不良习惯上。例如,喜欢在电话里聊天;在桌面上堆放一大堆材料,用的时候就得花时间去找;有些人属心血来潮型的,想到哪里,做到哪里;有些人对办公环境特别敏感,必须在一定的环境中才能静心工作;有些人在某些时段的工作效率不高。对于不良习惯,可能自己没有意识到,但实际上浪费了很多时间。 如果是普通员工,不良习惯只会影响一个人。作为职业经理,要和下属进行交流,不良习惯就会影响到很多人,甚至影响部门的工作。 【事例】 人力资源部任经理为人诚恳、工作勤奋,但总觉得没有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每天都忙,却忙的不是地方。让我们来分析一下任经理某一天的活动: 8:30上司找任经理谈有关公司人力资源规划的问题,一直到10:00。 10:00正准备工作,又有电话询问有关新员工薪资的问题,解释了20分钟。 10:20给下属布置招聘工作,中间不断有人进来请示汇报工作,一直到11:00。 11:00处理文件报告等,到12:00,还有一部分没有过目。 吃过午饭,看了一会报纸,聊了一会天,猛然想起总经理交待的关于人力资源的规划报告还没有完成,就急忙赶到办公室。 14:00与销售经理约好讨论招聘营销人员的事宜,由于对招聘主管不放心,本应是他的职责,任经理又全包了下来,包括招聘计划、招聘人员资格的具体要求等都由任经理自己确定,这项工作又占去两个小时。 16:00刚要写公司人力资源规划报告,一个下属又进来请示工作,顺便聊了一会私事和公司最近的传闻。 4:30召集下属开会,因为下属反映部门内部不团结已经影响到了工作,会议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的,还拖延了时间,一直持续到5:00。 已经没有时间写报告,只好把未写完的报告和需要处理的文件带回家。晚上又得加班了。 仔细分析一下,任经理的时间为什么不够用? 4电话干扰——对公司员工解释有关薪酬问题,是薪酬主管的职责。 4会议安排没有计划,会议拖延,主题不明确,对会议没有实行有效控制。 4上司不定期召见使时间具有很大的随意性。 4喜欢下属事事请示汇报的官僚作风,浪费了许多时间。 4对下属工作不放心,替下属做工作,结果整天都在处理事务性的工作。
4事必躬亲,为许多不需要处理的文件而耽误时间。 4工作没有目标和程序,就没有主动性。 4没有轻重缓急和主次之分,甚至本末倒置。 4不会说“不”,对随机事件不加控制,浪费了许多时间。 4乐于做熟悉和喜欢做的事,对棘手问题过于拖延,只有通过加班来完成。 【忠告】 浪费时间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自己! 【自检】 分析一下自己的工作时间,你是如何处理职责和事务的?看看你对时间是如何控制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分析方法 时间价值的计算 你的时间(单位可以是小时,也可以是天)值多少钱?进行时间价值的计算,可以帮助你理解时间意味着什么? 1.计算方法 (1)成本价值法。即年薪(或年度人工成本总额)与工作时间之比。每周工作五天,每年就是242个工作日,合1694小时。 表5-1成本价值计算 年薪 (元) 每天的价值 (元) 每小时的价值 (元) 每分钟的价值 (元)
14.76 0.25
50.2 0.84 .2 59.0 0.98 (2)收入价值法。即销售目标(年销售额或年利润额)与工作时间之比。 表5-2收入价值计算 销售额 (万元) 每天的价值 (万元) 每小时的价值 (万元) 每分钟的价值 (万元)
0.59 0.0098
2.95 0.049
29.5 0.49 2.时间价值计算法的启示 (1)每一天、每一小时、每一分钟都有很大价值 时间就是金钱,浪费时间,就意味着增加了成本,减少利润。浪费的时间,无论如何也弥补不了。 (2)钱是一分一分挣来的 钱是通过每一分钟、每一小时、每一天的努力工作挣来的。一天浪费(不管什么原因)1—2小时,意味着在其他时间中挣钱的效率要提高10—30%,显然,这是十分困难的。 (3)浪费时间等于浪费金钱 用上面的两种方法计算一下时间价值,并牢牢记住:浪费了多少时间时,就是浪费了多少钱。 (4)时间需要规划 规划时间,以便使宝贵的、有限的时间用在可以产生最大收益的活动上。 时间支配能力分析 请回答下列问题,测试一下你对时间的支配能力。 请问答“是”或“否”。 (1)你是否一到公司便列出当日工作安排? (2)你是否在固定的时间里处理往来函件,如上午或下午? (3)你是否将无用的文件处理掉,而不是机械地归档? (4)你是否能避免各种浪费时间与精力的“琐事”? (5)你能使每项工作都善始善终,避免头绪多而乱吗? (6)你能注意缩短用餐、饮茶时间吗? (7)你只欢迎那些实在的、对公司有益的推销员或顾问吗? (8)你除非万不得已才召开会议吗? (9)你只参加那些对本部门的工作有直接影响的会议吗? (10)你收到函件后是否阅后立即处理? (11)你阻止别人给你寄发各种无用资料吗? (12)你阅读报刊杂志时是否浏览大意后,再细读重点章节? (13)你肯放手让部下独立工作吗?能不频繁检查或干扰他们吗? (14)你鼓励部下遇到问题时开动脑筋,提出独立见解吗? (15)你手边有重要工作处理时,如果同事找你聊天,你能巧妙地拒绝吗? (16)你能充分利用电话提高效率,不在工作时间煲“电话粥”吗? (17)你每天下班之前是否将未完成的工作列入第二天的计划? (18)你能充分利用电脑、复印机提高效率吗? (19)当你遇到非得靠专门知识与经验才能解决的问题时,你是否请教专家协助,而不是单枪匹马地蛮干? (20)你在召开重要会议时是否吩咐秘书不转电话,不会见未约来访者?
回答“是”,得5分;回答“否”,得0分。 如果得80-100分,表明你能最充分地利用自己的时间,不必因不能完成任务而加班或将工作带回家。 如果得60-80分,表明你基本上能够有效支配时间,只在某些方面仍须改进,可参考测试结果对照检查。 如果得30-60分,表明由于做事计划性差、效率低,增加了很多工作压力,你的问题集中在三个方面:主次不分;不能充分相信下属,不放权;精力分散,易受不速之客干扰。只要下决心改正以上不足,你一定能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更高的效益。 如果得30分以下,那表明你面临严重的问题或将被解职,除非你立即全力以赴提高效益。 工作紧急性分析 1.目的 分析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紧急程度,根据紧急程度安排工作的先后顺序。 2.工具 运用《工作紧急性分析表》。 表5-3工作紧急性分析表 姓名:日期:年月日 紧急性 工作事项 非常紧急(马上要做) 紧急(短时间内 要做) 不很紧急(可从长计议) 不紧急(无时间要求) 频次 时间 在紧急性的四格中选择“ü”即可 3.程序 (1)将工作事项的紧急性分为四档:非常紧急,马上要做;紧急,短时间内要做(一般是当天要做的);不很紧急,可从长计议(可以纳入计划中做);不紧急。 (2)统计“频次”。即不同紧急程度的工作事项各占多少(每天或每周或每月)。 (3)统计“时间”。即完成不同紧急程度的工作事项所占用的时间。 4.工作紧急性分析法的启示 (1)统计你每日、每周、每月最紧急的是哪三项工作? (2)非常紧急的工作事项,如果频繁发生,即应考虑授权式管理。制度、营销策略、产品品质等重大问题,与时间无关。 (3)“紧急事项”越多,时间管理问题越大。 (4)“紧急”和“非常紧急”和“不紧急”事项,时间比重越大,时间管理问题越大。 (5)除“非常紧急”之外,要分析所谓“紧急”事项是否真的那么急。 工作重要性分析 1.目标 分析每天(每周、每月)的工作重要程度,根据重要程度安排工作的用时。 2.方法 运用《工作重要性分析表》。 表5-4工作重要性分析表 姓名:日期:年月日 重要性 工作事项 非常重要(绝对要做) 重要(应该做) 不很重要(可做可不做) 不重要(可不做) 频次 时间 在重要性的四格中选择“ü”即可 (1)将工作事项的重要性分四档:非常重要,绝对要做(即其他事情都可以不做,也要做的事项);重要,应该做(不做就要出问题);不很重要,可做可不做(做比不做好一点);不重要,可不做(做也不见得好)。 (2)统计“频次”。即不同重要程度的工作事项各占多少(单位:日、周、月)。 (3)统计“时间”。即完成不同重要程度的工作事项所占用的时间。 3.工作重要性分析法的启示 (1)你每日、每周、每月最重要的是哪三项工作? (2)非常重要的工作,如果很紧急,则与时间管理无关。 (3)重要的工作事项所占时间越多,时间管理就越合理。 (4)一定要消除“不重要”的工作事项,通过授权压缩“不很重要”的工作事项。 (5)特别注意对“重要”的工作事项进行分析。 会议分析 1.目的 分析会议的必要性及其浪费、拖延的原因,寻求相应的解决办法。 2.方法 运用《会议分析表》。 (1)分析会前准备情况 表5-5会议分析表 姓名:日期:年月日 日期 会议 名目 会议 倡议 计划 用时 实际 用时 原因 分析 会议必要性评估 必须的 目的明确的 目的不明确的 可不开的 4有无会议计划、目标、议程,时间安排? 4时间和地点是否恰当? 4参加人是否适当和必须?
(2)分析会议过程 4是否准时开会?为什么? 4是否跑题? 4是否按计划进行? 4秩序是否正常? 4是否有人中途出去? 4是否按时结束? (3)会后分析: 4会议纪要有没有?发给与会者没有? 4会议决议的执行情况。 4会议必要性评估。 以上三步分析,主要用于对浪费时间严重的“马拉松”会议或严重无效会议的详细分析。 3.会议分析法的启示 (1)根据统计,职业经理用于会议的时间约占工作时间的20%,如何利用好这20%的时间,是时间管理的重要环节。 (2)职业经理自行主持召开的会议主要有“部门例会”、“业务总结会”、“专题讨论会”等。对于自己可以决定是否召开的会议,一定要事先评估开会的必要性。 (3)事先准确通知参会人员,即使是部门里只有几个人或十几个人。最好养成以简明的书面形式的通知大家会议计划,而不要简单一句“下午开会”就把大家召集起来。 (4)严格会议纪律。 (5)参加别人召集的会议,可请求召集人确认会议规则,以免浪费时间。 干扰因素分析 1.目的 分析哪些因素干扰了正常的时间安排,以便寻求治理的措施。 2.方法 运用《干扰因素分析表》。 表5-6干扰因素分析表 姓名:日期:年月日 分析 干扰因素 干扰者 排序 后果 对策 缺乏自律 文件杂陈 拖延 不会说不 职责混淆 突然约见 当下想干的事太多 经常“救火” 条理不清 计划不周 无效会议 不速之客 电话干扰 (1)列出干扰因素 干扰因素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实发性干扰,一类是拖延性干扰。 (2)对干扰因素排序 通过对干扰因素的排序,每次找出排在前三位的干扰因素加以克服。甚至可以找出排在第一位的干扰因素加以克服。每次不要多,但求找出干扰最大的因素,坚决克服掉。 (3)对突发性干扰的分析 突发性事件是职业经理工作时间的最大干扰因素。由于职业经理角色的特殊性,会遇到上、下、左、右全方位的干扰。研究表明,干扰者顺序为: & (4)罗列出干扰所带来的后果 (5)寻求对策 寻求前三位干扰因素的对策,其他则可以缓一步。 3.干扰因素分析法的启示 (1)通过对干扰性因素排序,找出最需要克服的因素。 (2)在拖延性干扰中,最需要而且最能够克服并且容易产生良好结果的是克服“缺乏自律”。因为在拖延性干扰中,许多因素你可能无法把握,但是,你应当可以把握你自己。 (3)在突发性干扰中,最需要克服的是“突然约见”。 (4)都是谁干扰了你的时间安排,偷走了你的时间?不同的人、不同的行业、不同的企业,可能会有不同的顺序。你一定要清楚,谁对你的干扰最大?下属、上司、同事、客户、朋友,还是你自己? 【自检】 选择你认为最适合的分析方法,对你的时间利用方式进行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讲总结】 本讲主要介绍时间分析的方法。感到特别忙乱的时候,运用不同的时间分析方法对时间进行分析,以帮助职业经理获得利用时间的合理模式。这是职业经理进行时间管理的重要方法。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134.34.*
第6讲第二象限工作法 【本讲重点】 四象限的工作分类 第二象限工作法 四象限的工作分类 工作的两种划分 1.按工作的紧急程度划分 有些工作特别紧急,需要马上处理,按照优先顺序的原则,紧急的事排在前。有些事不太紧急或不紧急,可以往后推一推,根据优先顺序原则把不太紧急或不紧急的事排在后面。 【案例】 某销售经理某天工作紧急程度划分: 紧急 不紧急 紧急处理客户投诉 意外事故的紧急排除 客户拜访 确定明天的广告 接待质检人员 工作总结 修改工作流程 处理同事的一些误解 辅导下属工作 安排下一步工作 与同级部门间的协调 销售政策的修改 2.按照重要程度来划分 重要的工作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不太重要或不重要的工作只需花费较少时间去做。显然,优先顺序原则就是重要的排在前,不重要的排在后。 【举例】 销售部经理的某一天工作的重要程度划分: 重要工作 不重要工作 销售费用预算计划 制定部门招聘计划 拜访重要客户 工作报告总结 下达指示 一些文件和资料的查询 文件归档 应付无关人员 领用物品 报销差旅费 “四象限”的工作分类 所有的工作都既有紧急程度的不同,又有重要程度的不同。根据这两个方面,可以将工作分成四类,如下图所示: & 图6-1四象限的工作分类 1.第Ⅰ象限:既紧急又重要的事项 紧急是指必须马上做的事项;重要是指对公司、部门或者个人有重大影响的事项。例如销售部经理要处理客户投诉。需要职业经理临“急”不乱,能够使顾客对你的解释或处理结果接受和满意。但是,如果顾客投诉增多,每天都要处理类似事件,则要考虑产品是否出了问题?销售人员的销售或服务水平是否降低? 2.第II象限:重要但是不紧急的事项 例如销售经理制定下属员工奖金提成及发放规定,新聘的销售人员的培训等虽然非常重要,但可以拖一段时间。然而一旦这些重要的事项没有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等到要上交或实施时才着急去做,就变成第一象限的工作——既重要又紧急。一般情况下,重要的事项都是可以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的,一般有较充足的时间安排,但是,由于每天忙于琐碎事务,经常把重要的事搁置起来或认为还有时间,结果做了次要的事反而将重要的事拖到最后一刻,不仅时间仓促,质量和效果也不能令人满意。 3.第III象限:紧急但不重要的事项 销售经理解决客户投诉,上司找你了解工作等等都是紧急的事。下属请示工作、电话、会议、来访等基本上也属于这一象限。由于对时间没有计划性,没有按优先原则排序,所以经常把一些紧急的事当成重要的事来处理,颠倒了主次。 4.第Ⅳ象限:不紧急和不重要的事项 不要为既不紧急也不重要的事而花费宝贵的时间与精力。 【事例】 肖经理一天的工作主要是接电话、辅导下属工作、与财务经理谈销售费用的预算、与行政部门经理闲聊、向营销总监汇报工作、与人事经理谈某下属的奖金问题、撰写招聘计划等。 按照优先顺序原则即四象限原理,这些工作事项应为: & 图6-2“四象限”实例解析 【自检】 运用“四象限”分析法,对你一天时间内的工作进行排序。 & 【本讲总结】 本讲介绍如何运用“四象限”分析法对各项工作进行排序。工作分类可以按两种标准划分,一是重要性,二是紧急性。依据这两个标准,可以把工作划分为四种类型,职业经理应把重心放在第二象限的工作,也就是优先处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项。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第7讲养成好习惯 【本讲重点】 不良习惯必须改变 养成好习惯的四个阶段 【忠告】 时间管理是一种可以改变的习惯,不良的习惯是无意中形成的,良好的习惯可以在有意中形成。
219.134.34.*
不良习惯必须改变 1.职业化的要求 现代经理人必须具备职业化的素质,有效的时间管理是职业化的一项要求。 2.你的习惯会影响部门的工作效率 职业经理要管理一批人,不良习惯不仅影响个人的工作效率,也会对下属产生负面的影响。 养成好习惯的四个阶段 1.不良习惯的无意识阶段 这个阶段还没有意识到已经有某种不良的习惯,也没有意识到这个不良习惯给工作带来的危害。 2.不良习惯的有意识阶段 已经意识到居然有这么不好的习惯,而且这个习惯给工作带来如此大的危害,或者存在极大的隐患。有时候,不良习惯是很难发现的,可以借助一些测试手段来发现。 3.良好习惯的有意识阶段 这一阶段,决心改变不良习惯,开始培养好的习惯。就时间管理而言,可以按照前面讲过的第二象限法来建立高效利用时间的习惯。 在进行面对面沟通时,至少要做到以下三点: ◆在约定的时间到达。 ◆对沟通所需的时间进行预算。 ◆提出沟通的主题。可以通过其它渠道了解到的情况,沟通时就无需谈起。 在与组织之外的人进行沟通时,一般都很注意上述三点。而在与内部的人沟通时,则很少有人注意到。如果你把内部的人当作客户,也就会自然而然按上述三点进行沟通了。 4.良好习惯的无意识阶段 正所谓“无招胜有招”,良好习惯的真正养成是在其不再被意识到的时候。在第三个阶段,对良好习惯的意识,容易受到其它事情的干扰,从而导致对习惯的放弃。 要达到这个境界,可以采用的有效办法是“间隔重复”。即规定每一段时间,坚持一种做法的次数。经过多次重复,就自觉接受了这种做法,习惯成了自然。 【自检】 对照一下,你自己是否有以下的不良习惯: □工作效率低,办事拖拉。 □时间观念差,工作时磨磨蹭蹭。 □眉毛胡子一把抓,找不到主次。 □经常被电话、不速之客干扰,延误工作,晚上加班干。 □什么事情都愿意管,认为忙才好。 □认为下属多请示汇报才有权威。 □没有目标,没有计划。 □不善于利用零碎时间。 □不会休息,不会娱乐,没有空闲。 如果你有上述一些不良习惯,就要想办法消除,修正自己的习惯、性格以至于某些习以为常的观念,痛下决心加以改正,逐渐养成好的习惯。下面是一些建议: 4每天花30分钟做计划。 4有书面日计划、周计划和月度计划。 4让下属了解你的工作习惯。 4排出每周工作的优先顺序。 4集中精力完成重要工作。 4使授权成为一种工作风格和管理方式。 4学习并运用对付干扰的方法。 4明确生活和工作目标。 4保证一天内有一段时间不受干扰。 4有效利用零星时间。 4招聘得力的秘书或充分利用电脑等现代办公设备。 4文件柜或办公桌整洁、条理清楚。 4在固定的时间里处理往来的函件。 4尽量将无用的文件处理掉。 4使每件工作善始善终,避免头绪多而乱。 4除非万不得已才召开会议。 4养成常年使用工作效率手册的习惯。 【本讲总结】 本讲针对浪费时间的不良习惯展开论述。 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是职业化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养成好习惯一般要经过四个阶段:不良习惯的无意识阶级、发现不良习惯、有意识地改变不良习惯、养成好习惯的无意识阶段。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8讲为什么沟而不通 【本讲重点】 沟通障碍 组织沟通与人际沟通 沟通障碍 1.高高在上 这类障碍是由身份、地位不平等造成的。沟通双方身份平等,则沟通障碍最小,因为双方的心态都很自然。例如,与上司交流时,下属往往会产生一种敬畏感,这就是一种心理障碍。另外,上司和下属所掌握的信息是不对等的,这也使沟通的双方发生障碍。 2.自以为是 人们都习惯于坚持自己的想法,而不愿接受别人的观点。这种自以为是的倾向是构成沟通的障碍因素之一。
219.134.34.*
3.偏见 沟通中的双方有一方对另一方存在偏见,或相互有成见,这会影响沟通的顺畅。 4.不善于倾听 沟通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倾听,沟通不可能是一个人的事情,当有一方在表达时,另一方必须专注倾听才能达到沟通的效果。而人一般都习惯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很少用心听别人的。 5.缺乏反馈 沟通的参与者必须要反馈信息,才能使对方明白你是否理解他的意思。反馈包含了这样的信息:有没有倾听,有没有听懂,有没有全懂,有没有准确理解。如果没有反馈,对方以为他已经向你表达了意思,而你以为你所理解的就是他所要表达的,造成误解。为了消除误解,沟通双方必须要有反馈。 6.缺乏技巧 技巧是指有效沟通的方式,目的是消除因方法不当引起的沟通障碍。关于沟通技巧,主要从下面一些角度去认识: ◆你会正确表达想法吗? ◆你能够按对方希望的时间和方式表达想法吗? ◆你能够与不同职位、不同性格的人进行沟通吗? ◆如果已经造成误解,你能够消除吗? 组织沟通与人际沟通 1.组织沟通和人际沟通 职场中的人经常遇到两类沟通:一是组织沟通,一是人际沟通。 所谓组织沟通指企业按照组织程序进行的沟通。一个企业如果制度完善,有健康的企业文化,它的组织沟通就会运行顺畅。例如,有些企业有很好的会议制度,通过会议进行有效的沟通。有的公司报告制度较为完善,通过这种书面的形式,也可以实现有效的沟通。再如,一些公司有内部意见的沟通机制,像设置内部意见箱,或者举行不定期的员工座谈会等。组织沟通多数通过一定的制度形式加以规定。 人际沟通概念比组织沟通更为宽泛,人际沟通既发生在组织内部,也发生在组织外部。与上司、同事、下属、供应商、经销商、家人、朋友等的沟通,都是人际沟通。 2.人际沟通的常见误区 以自然人状态进入企业,一般容易发生两个方面的问题: (1)把自然人状态采用的沟通方式和方法带进组织之中 例如,你的下属可能会不顾场合、声泪俱下地向你倾诉委屈,而这时你的客户可能就坐在对面。又如,私下议论公司的规章制度、部门的爱莫能助人和事等等,这些行为都不应该发生在组织内。 (2)归罪于外 前面讲过,如果一个组织有很好的制度和文化,所有成员都能够进行顺畅的沟通。但是现实中,企业大多都存在许多沟通的障碍。沟通不能顺利进行,有些职业经理可能推卸责任,归罪于外。他们会找出各种理由来搪塞。 沟通障碍虽然很多来自于别人,来自于组织,以及其他一些客观原因,但是作为职业经理,一定要善于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 【自检】 分析你在工作中最容易遇到的沟通障碍,并分析沟通不顺畅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讲总结】 本讲主要分析沟通不畅的原因。 沟通不畅的常见障碍是:身份、地位不平等产生的距离感影响沟通顺利进行;自以为是和偏见是沟通不畅的两种原因;倾听和反馈是沟通中最重要的两个环节,不善于倾听、缺乏反馈使沟通无法进行;沟通需要讲究技巧,缺乏技巧使沟通不能顺利进行。 本讲最后讲到组织沟通和人际沟通两个概念。明确这两种沟通的范围十分重要,避免把人际沟通的态度带进组织沟通中。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9讲沟通的对象和渠道 【本讲重点】 沟通对象 沟通渠道 选择沟通对象与沟通渠道的要领 沟通对象 沟通对象的选择 良好沟通的第一步就是选择正确的沟通对象。如下图所示,沟通的对象是多种的: & 图9-1沟通对象 对于职业经理,正确的沟通对象只有两种:
219.134.34.*
1.当事人 企业成员、部门之间总会发生一些冲突和矛盾,处理这类问题的基本原则是与当事人沟通。假如销售部和市场部之间发生的冲突,就应该由两个部门的经理直接进行沟通。 假设销售部与市场部出现矛盾,按照以上所讲的“与当事人沟通”的原则,应该由肖经理与史经理直接沟通。实际上,有的人不是先与当事人沟通,而是先与其它部门的人谈,这种情况就是选择沟通对象不当。 上下级之间的沟通也往往有类似的情况。如果和下属之间发生矛盾,应该与下属通过沟通来解决问题。假如你认为某个下属工作不力,不要对其它下属说,更切忌把他作为反面的榜样。你应该做的是与这个下属直接沟通。 2.指挥链上的上、下级 员工之间发生冲突,除了相互之间进行直接沟通以外,还可以请上司帮助解决。同样,部门之间的障碍,双方之间既可以直接沟通,也可以找上一级管理者帮助处理。这种按照指挥链的上、下级的关系进行沟通的方式是应当倡导的正确方式。 沟通对象错位 1.应当与上司沟通的,却与同级或下属进行沟通 【事例】 人力资源部的任经理对上面交待的工作感到非常为难:刚刚经过层层筛选招进来的网络部门的员工,却因为公司经营政策调整要被辞退。他感到很不好受。吃午饭时,他和系统集成部的习经理谈起了此事:“公司太不负责了,这让我怎么和新员工交代?” 2.应当与同级沟通的,却与上司或下属进行沟通 【事例】 销售部的肖经理对新近人力资源部招收的一批销售代表感到很不满意。在一次同老总的谈话中谈到了此事:“不知道现在人力资源部的人都在忙什么,最近给我们招来的人根本就不合适。”老总把这件事记在了心上,在一次部门经理会议上点名批评了人力资源部。人力资源部任经理感到非常气愤,认为销售部觉得招的人不合适可以给我说嘛,到老总那里告什么状。从此,和销售部有了芥蒂。 3.应当与下属沟通的,却与上司或其他人员进行沟通 【事例】 销售部经理发现最近部门的小王工作不积极,常常请假,他想先向其他同事了解一下。于是中午休息时,他对部门的另一位下属小张抱怨道:“最近这个小王可成了问题了,是不是这样啊?”很快,小张把这件事传给了小王,其他同事也知道了。弄得大家都挺别扭。 【自检】 你在日常的工作中,是否发生过沟通对象选择不当的情况。例如,下属甲的事情却与下属乙沟通。请分析并提出正确的处理方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沟通渠道 沟通渠道的类型 沟通渠道也就是沟通的方式,常见的有两种: 一对一 会议沟通 一对一沟通是双方直接进行沟通,会议沟通是在一个组织内部进行、多方参与的沟通。在实际工作中,常常发生沟通渠道相混淆的现象。 沟通渠道错位 1.应当一对一进行沟通的选择了会议沟通 【事例】 销售部与人力资源部之间,就人员招聘的事项产生矛盾。销售部认为,人力资源部工作不力,没有招收到合适的销售人才;而人力资源部则认为,销售部对于人才的要求太高,或者面试的方法不当。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完全可以一对一沟通,没必要在会议上提出,因为双方各执一言,不利于问题的解决,并且浪费与会人员的时间,耽误会议其他议程。 2.应当会议沟通的选择一对一进行沟通 【事例】 公司近期要改变报销办法,这是一件涉及全公司的事情。但是,老总却认为有必要同每一位部门经理谈谈此事,于是一个人一个人谈,以每个人40分钟计算,8位经理共花去老总320分钟的时间。效率太低了! 选择沟通对象与沟通渠道的要领 在进行一对一沟通时,必须按照选择当事人和指挥链的上、下级作为沟通对象的原则来处理问题。 同样,在会议上,也要注意沟通对象的正确选择。会议沟通的内容有两种,一种是具体的事情,第二种是某个具体的人。作为职业经理,应该避免的是第二种情况。在会议上沟通的事情应该具有普遍性,以上述所讲的人力资源部与销售部的矛盾为例,人力资源部一直不能为销售部招收合适的人才,如果其它部门也存在类似的情况,市场部、财务部等各个部门也持有相同的看法,认为人力资源部的工作没有到位,那么原因何在呢?通过会议讨论,或许就能分析出真正的原因,也许是公司的薪酬待遇太低,也许是各个部门对人才的要求太高,也许是招聘方式不当。 沟通对象和沟通渠道的选择在企业的沟通中非常重要。要牢记你是处于一个组织的环境中,不是自然人,一言一行都对组织内的其他人产生影响。如果选择的沟通对象不当,或者沟通渠道不合适,就会给其他人的工作带来很多麻烦。所以在这一点上,应该谨慎,要克服选择沟通对象和沟通渠道的随意态度,最重要的是杜绝私下说三道四。 【本讲总结】 沟通对象和沟通渠道的选择是进行有效沟通的前提。本讲针对在这两个选择中容易犯的错误,分析如何选择正确的沟通对象和沟通渠道。 正确的沟通对象是:当事人或指挥链的上、下级。职业经理可以选择的沟通渠道一般有两种:一对一沟通和会议沟通。在选择沟通对象和沟通渠道时,要根据实际情况,避免发生混淆。 【心得体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134.34.*
第10讲沟通是倾听的艺术 【本讲重点】 倾听的重要性 倾听的好处 倾听的障碍 倾听的技巧 倾听的重要性 调查研究发现,沟通中的行为比例最大的是倾听,而不是交谈或说话。如下图所示: & 图10-1沟通行为比例 如上图所示,倾听在沟通过程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我们在沟通中,花费在倾听上的时间,要超出其他的沟通行为。 【名言】 首先细心倾听他人的意见。 ——松下幸之助 倾听的好处 获得信息 倾听有利于了解和掌握更多的信息。对方说话的过程中,你不时地点点头,表示你非常注意谈话者的讲话内容,使说话者受到鼓舞,觉得自己的话有价值,也就会更为充分、完整地表达他的想法,这不正是沟通所需要的吗? 发现问题 对于下属、同事、上司和客户,通过倾听对方的讲话,推断对方的性格、工作经验、工作的态度,籍此在以后的工作中有针对性地进行接触。 【事例】 销售部的小郭近来工作业绩不理想,常常迟到、请假,销售部的肖经理找小郭谈话:“小郭,最近工作感到怎么样?”小郭避开经理的眼睛,低下头说:“还可以。”“真的吗?”肖经理继续问,“怎么近来总迟到?上个月的销售额也完成的不好啊。”小郭看了一眼经理,“哎,我这个月努力吧。”“有没有什么问题?”肖经理想知道究竟,“没什么……”小郭欲言又止,肖经理鼓励道:“有什么困难就讲出来,千万别放在心里面。”小郭看了一眼经理,又说了起来,“上个月……”,小郭谈了十几分钟,肖经理明白了。 多听对方的意见有助于发现对方不愿意表露的、或者没有意识到的关键问题。从中发现对方的出发点和弱点,找出关键点,这样就为你说服对方提供了契机。 【事例】 一说到“垃圾时段”,市场部史经理就感到非常自豪:“‘垃圾时段’可以少花钱,多办事,取得出人意料的效果,这可是我们的一大发明创造……”。肖经理认真地听完后说:“‘垃圾时段’的开发是一个绝妙的创意,你看,怎样利用‘垃圾时段’或其他形式把销售抬上去,现在的问题是销售额连预计的一半都没有达到,咱们怎么办?” 建立信任 心理研究显示:人们喜欢善听者甚于善说者。 实际上,人们都非常喜欢发表自己的意见。所以,如果你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让他们尽情地说出自己想说的话,他们会立即觉得你和蔼可亲、值得信赖。许多人不能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不是因为他们表达得不够,而是由于他们不注意听别人讲话。别人讲话的时候,他们可能四处环顾、心不在焉,或是急欲表达自己的见解,这样的人不受欢迎。 防止主观误差 平时对别人的看法往往来自于我们的主观判断,通过某一件事情,就断定这个人怎么样,或者这个人的说法是什么意思,这实际上带有很多的主观色彩。注意倾听别人说话,可以获得更多信息,使判断更为准确。 倾听的障碍 观点不同 观点不同是倾听的第一个障碍。每一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观点,很难接受别人的观点。当别人在诉说时,你可能这样想:“你的观点没有什么新意,你不用说,我都知道是怎么回事。”带着这样的想法,你自然难以认真听对方的话。例如,你的下属跟你建议,零售可能比批发的利润更大,你却想你两年前经营的就是零售,效益不佳,这种做法根本不行。在这种心理作用下,你连下属认为零售的好处的陈述都不愿意听。 由于坚持自己的观点,对于对方的解释和结论,如果是“英雄所见略同”,你肯定是心满意足;但如果是出入很大,你可能会产生抵触情绪——反感、不信任,并产生不正确的假设,在这种排斥异议的情况下,你又如何能够静下心来认真地进行倾听呢? 偏见 偏见是倾听的重要障碍。假设你对某个人产生了某种不好的看法:“这个人没什么能耐。”他和你说话时,你也不可能注意倾听。又假设你和某个人之间由于某种原因,产生了隔阂,如果他有什么异议,你就可能认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冲着你来的。无论他做出什么解释,你都认为是借口。
219.134.34.*
时间不足 时间不足是中层经理们最主要的沟通障碍之一,主要表现为以下两种情况: ■一是安排的时间过短,对方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把事情说清楚。他可能言简意赅,忽略了许多的细节,需要你仔细去把握。对于倾听者的你来说,这么短的时间内既要听清楚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还要明白并要做出回应,非常匆忙,容易产生失误。 ■另一种情况是在工作过程中的倾听。你根本就没有时间认真倾听对方所要表达的内容,下属临时有重要的事情找到你寻求帮助,事先并没有约定好时间,你正忙着其他的事务,你只是草草地听着对方的简单叙述。 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人们都有喜欢自己发言的倾向。发言在商场上尤其被视为主动的行为,可以帮助你树立强有力的形象,而倾听则是被动的。在这种思维习惯下,人们容易在他人还未说完的时候,就迫不及待地打断对方,或者心里早已不耐烦了,往往不可能把对方的意思听懂、听全。 【事例】 销售部经理向市场部经理抱怨华南地区的广告没有起到促进销售的作用。 & 环境的干扰 一般情况下,中层经理没有自己单独的办公室,上司、同事、下属都可以随时随地找到他/她,而且都是急事。所以,虽然中层经理和下属整天在一起,但要进行一对一的沟通却很困难。 倾听的技巧 设身处地 站在对方的角度想问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想法,赢得对方的好感,从而找到对双方都有利的解决方法。 【事例】 行政部经理 销售部经理 “简化费用报销手续根本不可行,这样无法监督费用的使用情况,很多人会借此乱花公家的钱。” “行政部经理讲的也有一定的道理,他负责行政费用,如果日常行政上的报销都象销售部这样的话,钻空子的事就真不好管了……”。 积极回应 如果在倾听过程中,你没有听清楚,没有理解,或是想得到更多的信息,想澄清一些问题,想要对方重复或者使用其他的表述方法,以便于你的理解,或者想告诉对方你已经理解了他所讲的问题,希望他继续其他问题的时候,应当在适当的情况下,通知对方。这样做一方面,会使对方感到你的确在听他的谈话,另一方面有利于你有效地进行倾听。 倾听过程中的回应主要有三种表现形式: & 积极地回应应当采用“同情”和“关切”两种形式。 准确理解 理解对方要表达的意思是倾听的主要目的,同时也是使沟通能够进行下去的条件。以下是提高理解效率的几个建议: 1.听清全部的信息,不要听到一半就心不在焉,更不要匆匆忙忙下结论。 2.注意整理出一些关键点和细节,并时时加以回顾。 3.听出对方的感情色彩。要注意听取讲话的内容、听取语调和重音、注意语速的变化,三者结合才能完整地领会谈话者的真义。 4.注意谈话者的一些潜台词。 5.克服习惯性思维。人们常常习惯性地用潜在的假设对听到的话进行评价,倾听要取得突破性的效果,必须要打破这些习惯性思维的束缚。 听完再澄清 由于信息传播的不实,造成他人对你的误解,在这种情况下,要等对方表达结束后,再去澄清事实,消除他的误解。有些事情,越急于解释越说不清楚,还容易给人造成“越描越黑”的印象。 排除消极情绪 先不要下定论。在谈话者准备讲话之前,自己尽量不要就已经针对所要谈论的事情本身下定论,否则,会带着“有色眼镜”,不能设身处地,从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出现偏差。 【案例】 可能的情绪 例子 w先入为主,对对方的话根本无法专心倾听。 “这件事根本就行不通,怎么这家伙又……” w个人好恶。 “他的这个话题我根本就不感兴趣,都什么年头了!” w由对对方的个人看法引起。 “怎么每次都是这个家伙来诉苦!” w由利益冲突造成。 “想和我争?别想!” 【自检】 在沟通中,你容易出现的“不愿听对方说话”的原因是什么?你是如何处理的?你认为自己能够在哪些方面做出改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9.134.3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本讲总结】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具有职业经理人的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